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1 15:37:01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1

1.1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

由于经济滞后,农村体育工作起点低,认识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体育经费投资不足,体育人口少,社会体育指导员更少;体育意识淡漠,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缺乏组织机构及健身指导员;意识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民居住分散流动人口多,基层体育主管部门的权限被消弱,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的差距等是制约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2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在体育运动发展战略上,国内李会增、王园园、王晓玲、周信得、叶木华等专家在农村体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村体育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上述研究结果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在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笼统性,不同地区农村体育开展存在不同情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湖南省衡阳市、长沙市、怀化市、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特征为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查阅近十年有关农村体育、新农村体育、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为分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调查法

2.2.2.1问卷调查法

设计《农村体育活动特征研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从长沙市、衡阳市、怀化市抽取宁乡县、衡阳县、祁东县、辰溪县、中方县,再依次从几个县抽取玉潭镇、金洲乡、西渡镇、界牌镇、洪桥镇、风石堰镇、田湾乡、花桥镇等,并向每个镇的农村居民随机各发放问卷150份,共计问卷1200份,回收1052份,回收率为87.7%,其中有效问卷为472份,问卷有效率为89.7%。效度检验选取了6位专家,对调查问卷做了效度评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调查问卷能反映所要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随机选取农村居民100人,半个月后再次发放问卷,结果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

2.2.2.2访谈法通过与居民交谈,与政府主管体育领导交谈了解本地农村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2.2.3数理统计法根据发放问卷得来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4逻辑分析法对文献及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在944份有效问卷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442人,占调查人数的47%。从性别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有292人,占锻炼总人数的66.1%,参加体育锻炼的女性有150人,占锻炼总人数的33.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从年龄来看,20岁以下参加体育锻炼占28.1%,21—35岁的占16.7%,35—55岁的12.2%,56以上的占43.0%。

3.1.1体育动机的多元性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消遣娱乐、提高运动能力,他们分别是67.2%、53.8%、55.3%、55.57%。可见农村居民活动动机向多元化发展。从性别看,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男性动机主要为强身健体和提高运动能力;女性动机主是减肥和陪同小孩;从年龄段来看,各年龄段参与锻炼动机呈现一定的差异。老年人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防御治病,其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群不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且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中年人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放松,因为这部分人群工作压力大,想通过放松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青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则主要为提高运动能力,挑战自我。

3.1.2锻炼时间的不稳定性

问卷将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分为早上(06:00—08:00)、上午(08:00—11:00)、中午(11:00—13:00)、下午(13:00—18:00)、晚上(18:00—21:00)。其中,选择早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总人数的38.9%,这其中主要人群为老年人,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是家中主要劳动力。选择上午和下午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8.6%和25.8%,这部分人群主要是50岁以下的家中主要劳动力,只有当忙完弄做活的时候才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而有32.4%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选择在晚上,究其原因是农村居民在忙完了白天工作后,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进行锻炼。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

3.1.3锻炼场所的随意性

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由于受资金、时间、天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是:自家庭院,单位或学校操场,公路旁,他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71%、39.3%和30.7%。选择田间和公园锻炼的比例也占到了23.5%和12.5%,而选择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还不到1%。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参加锻炼所选择的场所上表现出随意性的特征。

3.1.4锻炼内容的传统性

进行体育锻炼场地的集中性也制约着农村居民进行运动项目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包括:跑步或散步、传统体育与民间体育、游泳、各种球类。通过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可知:农村居民参加跑步或散步的比例占32.1%;武术的比例占16.3%;民间体育的比例占19.4%;游泳的占10.4%。.可见农村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体育设施的没什么要求。“其他”选项,达到14.9%,这说明农村体育活动内容还有较大的空间.

3.1.5体育锻炼的季节性

农村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也有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其中选择夏季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4%,选择冬季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39.4%;而选择春季和秋季锻炼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7.9%和13.3%。其主要原因春季和秋季属于农耕和收获的季节,因此在这两个季节锻炼的人群相对较少;选择冬季锻炼的比例最大,其主要原因外出务工人群回乡,农活减少,空闲时间增多。

3.1.6锻炼形式的自发性

农村居民的居住性特点决定了其进行体育锻炼的组织性为自发,同伴的选择为亲朋好友。其中,选择和朋友一起去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8.3%,一个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5%,这两种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往往是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通过学校或村组织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只有9.9%,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缺乏居委会或村组织进行组织锻炼,从而影响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2制约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3.2.1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淡薄

村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不高,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相对薄弱,对参与体育健身抱无所谓态度的村民还不少。他们选择增进健康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吃药、补充营养、吃保健品等方式来增加体质。通过对农村居民的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中发现,仅有31%的居民表示劳动之余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超过50%的人则认为“天天劳动,无需运动,干活都没时间,哪有时间去运动”,这样的思想的的确确称得上根深蒂固。其次他们认为劳动等同于锻炼,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

3.2.2体育场地设施短缺

从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来看,大部分人选择了自家庭院和马路旁,由此一方面反映出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没有足够的场地设施可用,另一方面反映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从当前的情况看,农村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缺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这就需要扩大社区内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居民开放的程度,增加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目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3.2.3体育组织管理缺失

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缺少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管理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缺乏专业指导、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政府的引导不利是体育活动在农民没有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县(区)和乡(镇)撤销了体育部门,而将其置于门下或与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合并重组,基层体育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将直接导致对包括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体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减弱。这成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3提高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措施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保障全体农村居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简单方便实用的、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集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简易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根据农村居民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个人项目为主(如跑步、跳远、单杠引体向上等),多人项目减员(如“三对三”篮球、“一对一”乒乓球、“五对五”足球等)等活动项目。积极创新、推广一些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适合不同层次群众的、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多元性,锻炼时间的不稳定性,锻炼场所的随意性,锻炼时间的季节性。

4.1.2制约农村体育活动的因素:农村居民意识淡薄,体育场地设施短缺,体育组织管理缺失。

4.1.3缺少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管理人员,农村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缺乏专业指导和政府的统一组织。

4.1.4提高农村居民活动措施:有组织农村居民定期体育活动,促使居民形成锻炼习惯,加强学校或单位的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并开发一些场地。

4.2建议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2

关键词:疫情防控、科学锻炼、习惯养成

疫情防控期间钟南山院士多次指出多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免疫力,疫情面前积极防护和强身健体同等重要。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和同学们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为鼓励同学们居家运动,积极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锻炼,各地体育老师及时制定居家体育锻炼方案,坚持“停课不停学,锻炼不停歇”的原则,将室外锻炼全部调整为室内锻炼,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居家体育锻炼,让学生们防疫不出门,也能因地制宜开展室内运动,自主锻炼。那么,这样的居家锻炼该如何推行呢?针对学生们的居家体育锻炼情况,体育老师们做出了针对性的研究,以便有利于课程的实施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线上体育课。作为一名体育老师,面对空中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除了新鲜感和好奇感,还有一点手足无措。课堂形式如何开展?课堂内容如何选择?网络一端的学生训练状态如何?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面对问题,必须一个个突破。

首先,要认真备课,花样要创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体育教师的锻炼内容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科学周密的计划,无规律可循,随意性地。在视频前体育教师要如同正常备课一般,从单元到课时的制定,以目标为引领,以健康为抓手,以兴趣为切入,制订科学详实的居家锻炼计划,配以锻炼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并利用小视频予以直观形式的呈现。体育教师尤其要注意此时的学情发生了变化,外界环境的改变让我们需要考虑每个社区环境的不同、每个家庭的不同、每位学生的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体育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水平阶段,选择适宜学生当前年龄阶段的运动项目,还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做到因材施教、私人订制、精准施策,并且也要注重锻炼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需有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拉伸放松,与体育课的结构保持一致,不能只关注基本部分,而忽略了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这对身体健康是不益的。在内容的选择上,低年级的学生应注意练习的趣味性,注重他们体育兴趣的培养,枯燥的体能练习会让他们对体育运动产生抗拒心理;中学生可以中考的体育项目为主,制订合理的方案,适当融入游戏,提高参与度;大学生则趋于成人,他们可以选择偏向于体能练习、核心素质的训练,主要是要学习科学锻炼的知识,养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形成终身体育观。

其次,用心上课,营造氛围,师生互动。线上直播课中,与学生连麦,与学生互动,布置任务,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运动项目,让孩子家长也参与到运动中来,既增添了家中的运动趣味性,增加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增加了挑战。上直播课时,笔者始终保持微笑、积极的状态,并及时在课中表扬优生,借此带动其余同学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作为任课教师以上两点做好了,学生自然而然会增加运动兴趣,爱上宅在家的体育课,这样学生居家锻炼的效果就有了,我们线上体育课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二、选择科学的运动处方,更加有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受制于环境、时间、空间等因素,学生的居家体育锻炼效果并不是很好。

首先,运动的时间能否得到有效保证是决定学生运动效率的重要因素,居家体育锻炼不同于在校上体育课,往往线上教学都是接二连三,多数地方都把艺体课程挤占,甚至压缩的很短。学生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学习成绩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运动时间的选择也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或者一个班级整体素质的情况。练习时间的选择、练习密度的设置、练习项目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居家体育锻炼的效果。比如;学生居家锻炼环境的选择一定要适宜。很多城市里的学生居住的是高层楼房,农村里的学生住的房子大多数都有小院子,不同场所应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特别是学生若在楼层的密闭空间内进行锻炼,跳来跳去的“咚咚”声是否会造成扰民?一些诸如篮球等球类练习都有可能影响到左邻右舍,轻则登门提醒,重则破坏邻里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设置内容时,必须予以重视,并做出可预判的不良后果提醒。这样更加有利于居家体育锻炼的实施。

三、亲身示范,带动学生练习

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设置的教学目标去完成训练,线上锻炼与线下训练不一样,很难检测到每一个学生的运动状态。因此,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那么体育教师是否自己也做到每天锻炼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不要为了录视频而锻炼。能够坚持每天运动的人定是令人心生敬佩的!这些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而且深深地印在意识中。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每天的自律、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定会让学生信心倍增。最近一个月,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上传自己利用悦动圈完成跑步的情况,久而久之,我发觉朋友圈里很多学生也爱上了跑步,他们有的跑1公里,有的跑1.5公里,虽然时间有点长大约10分钟一公里,其实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一种好的运动习惯正在养成,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在提升。

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思想态度决定运动高度

健康是人们愉快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而体育运动是获得强健体魄的有效手段。疫情防控期间,坚持居家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益处有很多。

人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进行愉悦轻松的体育锻炼后,心情会大好,人们运动的专注,以及运动的趣味性、竞技性,有助于人们日常精神压力的转移。尤其是经常体育锻炼的人,他们血中的脑啡分泌量会增加,可使人精神愉悦。另外,经常体育锻炼能使自身的身体外型获得改善,有助于自我形象的提高,以及自尊的建立。所以让学生和家长从居家锻炼中获得愉悦感,进而能让他们在心理上也更健康。

此外,如果居家学习的孩子长时间不锻炼、不运动,就会导致肥胖。大家也知道,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造成人体中脂肪储存过剩,并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超体重状态。而大量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结合力量练习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不仅能提高基础代谢率,消耗能量,燃烧脂肪,还可起到减肥效果。因此让学生了解居家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作用,也是影响居家体育锻炼的一方因素。

结语:少年强、则国强。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是从自律开始的。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体育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发,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还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更好地学知识、长身体。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3

二、问题的提出

为了解湘西少数民族青年体育锻炼的现状,本人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发放了“湘西少数民族青年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对被调查7个县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跑步、步行、登山、羽毛球、篮排足球类运动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对湘西少数民族青年体育锻炼的现状和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研究对象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湘西少数民族青年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跑步、步行、登山、羽毛球、篮排和足球,本研究采用SPSS13.0对各个变量进行统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背景下的问题差异,然后归纳总结。

1.研究对象

根据湘西不同民族的差异情况,采用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与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原则,随机抽取湘西世居人口较多的11个民族185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65岁的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其中小于30岁的26人,30~39岁的74人,40~44岁85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在公开期刊上发表的与少数民族体育、全民健身、阳光体育运动等相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依据。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51份,回收率为96.2%,经检验剔除无效问卷66份,有效问卷185份,问卷有效率94. 7%。

(3)统计学分析。回收问卷后进行整理,对有效问卷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的数据列表中,对多项选择问题采用频数比统计,对单项选择问题采用百分比统计,计算各指标的发生百分率。

四、结果与分析

1.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表1),湘西少数民族居民在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方面,45.3%的人表示较喜欢,非常喜欢的占32.7%,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仅占4.7%。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表现出对体育锻炼有浓厚的兴趣,这年龄阶段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总共占85.3%,其中表示出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比例位居第一,而表现出不喜欢的人数仅有3.8%。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大部分为青少年,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态度是与其年龄特征相符的。

2.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

结果显示(表2),湘西少数民族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众多,在所有项目中,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所占的比例最大,中选频率为68.9%,其次为跑步、步行,登山、羽毛球、篮排足等球类运动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位。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选择的项目也各不相同,年龄在30岁以下及30~39岁的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以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篮排足等球类运动、羽毛球、游泳等为主,此类运动项目趣味性大。

3.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表3),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每周锻炼2次的人数最多,总体比例为26.6%,其次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为不确定,所占比例为20.6%,而每周练习次数3次、4次以上的少数民族人群分别只占16.6%、11. 8%。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年龄在30岁以下的少数民族人群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的人群少。

4.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表4),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确定的比例最高,达38.5%、锻炼时间在30~60次/分位居第二,为20.6%,排第三位的是锻炼时间60~90次/分,所占比例20.6%,除了不确定这一选项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体育的时间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各有差异,年龄小于30岁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次/分及60~90次/分两个层次,而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下及90分钟以上所占的比例则很小,30~39岁、40~44岁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运动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此年龄阶段繁忙的事物及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等有关联。

5.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结果显示(表5),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喜欢与朋友一起锻炼的人群比例最高(40.6% ),其中30岁以下组最高达53.1%,30~39岁组为46.4%,60~69岁组为35.7%,其次为个人锻炼,所占比例为22.8%。在30岁以下及30~39岁的人群中,有组织的体育锻炼不多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40~44岁的人群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锻炼逐渐增多。

6.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研究结果显示(表6),不同年龄阶段的少数民族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存在差异,其总体状况排序依次为个人兴趣、锻炼身体及舒缓压力。其中选频率依次为63.7%、62.6%、52.4%,所有年龄阶段中选择提高运动能力为锻炼动机的很少。从被调查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动机结果分析,青年人及中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主要是个人兴趣及舒缓压力,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在生活上、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一般较中老年人及老年人稍大,因此他们需要体育运动来解除压力。

7.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表7),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太忙位居第一,中选频率为43.5%,其次为家务重(34.4%),无组织、指导、没有场地器材也分别占25.1%、15.4%。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因素也有差异,30岁以下的青年人及30~39岁的中年人主要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为这些年龄阶段的人正处于人生的创业阶段或创业起步阶段,尚未稳定。

五、结论

(1)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总体很感兴趣,这将非常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

(2)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参加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意识,但有诸多因素制约其参加体育锻炼。

(3)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认识与其参与行为存在着较大的背离。

(4)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锻炼多为无组织的散兵状况,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并采取有效措施。

六、建议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4

【关键词】 奥运会

奥运会是一个大型社会事件,对任何主办城市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评价其影响并充分利用奥运会这个契机,对促进举办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奥运会健康遗产评估项目主要评价奥运会对北京地区健康决定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变化,以及上述变化对北京地区人群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自身健康满意程度所产生的作用。该研究将在城市和人群2个宏观层面上开展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本文分析其中北京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基线数据,旨在为该研究提供基线资料,并为改善居民体育锻炼环境、促进居民健身行为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常住居民和长期在北京生活的外地居民。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北京市居民的体育锻炼情况、对北京市现有健身设施的满意情况方面的信息和个人信息。于2005年4月15日在北京市出版发行的2家报纸和搜狐网站上刊登问卷,采用自填、有奖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于2005年4月15日~5月15日进行问卷回收。整个过程由北京市朝阳区公证处监督完成。评价指标及相关指标定义:以是否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作为评价北京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指标。规律性体育锻炼定义为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min。

13 统计分析 采用Access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检验或χ2趋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162份。其中男性5603人(551%),女性4559人(449%)。平均年龄(402±175)岁。离退休人员占254%,专业技术人员占215%,学生占132%,务工人员占97%,机关干部占78%,其他职业者占224%。文化程度为大学或大专者占593%,高中占250%,初中及以下者占109%,硕士及以上者占48%。月收入在1000~2000元者占388%,1000元以下者占310%,3000元及以上者占302%;537%的人可步行10min到达体育锻炼场所,374%的人需要步行10~30min,另89%的人在其居住地附近步行30min的距离内没有体育锻炼场所。

22 北京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及其分布 10162人中,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者占596%。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605%和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随着年龄的增高、文化程度和月收入的降低、距体育锻炼场所的距离越近,参加体育锻炼者所占的比例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检验,P

23 影响规律性体育锻炼的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1) 以是否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距体育锻炼场所的距离和对健身设施的满意度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距离、是否选择开展健康教育和与奥运相关的群众体育活动可促进健康、对健身设施和场地的满意度均可影响北京市居民的体育锻炼情况。男性比女性更易选择参加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年龄越小、收入越低、距离越远者,越不易选择参加规律性的体育锻炼;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和与奥运相关的群众体育活动可促进健康、对健身设施和场地满意者,越易选择参加规律性的体育锻炼。

表1 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注:β偏回归系数;β′标准化回归系数

24 采用的体育锻炼方式 北京市居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只采取1种方式锻炼者占97%,采取2种方式者占243%,采取3种及3种以上方式者占660%。主要采取的体育锻炼方式是步行、慢跑或快走、骑自行车、健身器材和上下楼梯运动,其应答者比例分别为724%,480%,380%,327%和321%;采取其他锻炼方式的应答者比例分别是羽毛球或乒乓球274%,爬山189%,健身操或工间操136%,篮球、足球或排球128%,气功、太极拳或瑜伽128%,游泳125%,跳舞100%。不同特征人群采取的体育锻炼方式不同。除学生和军人外,其他职业人群中以采取步行方式所占的比例最高,在学生和军人中则以采取慢跑或快走方式所占的比例最高;25岁以上者中,采取步行方式所占的比例最高,25岁以下者中则以采取慢跑/快走方式者所占的比例最高;无论文化程度、月收入和距体育场所的距离如何,均以采取步行方式所占比例最高。

25 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 北京市居民在多个体育锻炼场所进行体育锻炼,225%的应答者只在1个场所锻炼身体,在2个场所锻炼者占417%,在3个及以上场所锻炼者占358%。北京市居民在以下场所进行体育锻炼者的比例分别为:普通室外环境563%,小区中的健身场所551%,公园496%,单位或学校内部体育场馆277%,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173%,在家庭内进行器材锻炼147%,室内健身场所105%。不同特征人群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不同。职业为学生或军人、年龄

26 进行体育锻炼的形式 北京市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形式以自己锻炼为主,采用自己锻炼的形式者占965%,仅307%的人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25岁以下者中参加有组织体育活动的应答者比例为396%,军人中为592%,分别在各年龄组和职业人群中居首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其特点为随年龄增高、文化程度和月收入的降低,该比例呈上升趋势;超过半数者的居住地附近有体育锻炼场所;体育锻炼方式主要集中在剧烈程度相对较弱、对体育设施要求不高的项目上;体育锻炼场所首选离家近、非正规性的体育场所;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者较少。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者的闲暇时间不等,其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同。城市老年人退休后,社会和家庭角色发生巨大转变,体育健身活动日益成为其满足身心需求的最佳方式和途径,因此,年龄成为对北京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影响最大的因素。2003年我国城市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62%〔1〕。本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可能与应答人群中离退休人员和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有关。调查结果表明,距体育锻炼场所的距离对北京市居民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产生影响。截止2004年年底,北京市所有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55%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2〕,并配备了相应数量的健身设施,为居民就地、就近健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调查结果表明,社区体育锻炼已成为北京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主流〔3〕。但要达到强身健体、促进健康的目的,需有正确的锻炼方法并达到一定强度。科学健身离不开专业的指导。目前北京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万余名,与北京市1千多万常驻人口和相当数量的暂住人口相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且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技术、文化层次差异较大,指导率不高〔4〕,表明北京市社区体育锻炼的指导力量薄弱。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开展体育活动与促进健康的关系所持的态度与其是否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有关。在步行10min即可到达体育锻炼场所的应答者中,有近40%的人未参加规律性的体育锻炼,表明北京市居民的体育健康意识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R].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0.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5

走步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正确的走步姿态对人体健康与形象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医学研究也证明,步行健身有助于防治现代生活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与锻炼而引起的多种“富贵疾病”。早在199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出版的《中华体育健身法》中将健身走列入最行之有效的一种大众健身途径向全民推广。目前,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及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健身走概念,在社区健身走锻炼者当中有许多人的走步姿态存在内八字脚、外八字脚、躯干左右摇摆、躯干前俯后仰等错误动作。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有意识进行正确的健身走锻炼可以有效地纠正错误的走步动作,建立起正确健美的走步姿态,从而达到既健身又健美的锻炼目的。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6所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一、二、一启动工程》是否了解?②健身走的锻炼效果如何?③你本人是否参加健身走锻炼?

(2)观察法。对3所社区的180名居民进行走步姿态观察,观察内容:内八字脚、外八字脚、躯干左右摇摆、躯干前俯后仰以及正确走步姿态进行定量统计。

(3)测量法。对3所社区的60名居民的鞋底磨损部位、磨损程度进行测量。用以检验走步错误动作的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4)录像分析法。在一所社区中选择走步正确的30名居民,男15名、女15名进行一个复步录像,通过对一个复步动作录像分析,分析步长、步频、步速、躯干、四肢、头颈部位,测量相关数据,建立正确健美走步动作的模式。

二、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对6所社区60名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一、二、一启动工程》了解程度:深刻全面了解的21人,占35%;一般部分了解的33人,占55%;不了解的6人,占10%;②健身走的锻炼效果了解程度:深刻了解的15人,占25%;一般部分了解的41人,占68.3%;不了解的4人,占6.6%;③你本人是否参加健身走锻炼:经常参加锻炼的有11人,占18.3%;不经常参加锻炼者39人,占65%;没有参加锻炼者10人,占16.6%。

(2)观察法调查结果。对3所社区180名居民进行走步的观察,结果:①内八字脚者27人,占15%;②外八字脚者45人,占25%;③躯干左右摇摆者36人,占20%;④躯干前俯者11人,占6.1%;后仰者7人,占3.9%;⑤正确走步者54人,占30%。

(3)鞋底磨损部位及程度测量结果。对3所社区共60名居民穿过半年以上的平底鞋磨损部位及程度测量结果:①鞋底外侧磨损较大者16人,占26.7%;②鞋底内侧磨损较大者18人占30%;③鞋底前部磨损较大者5人,占8.3%;④鞋底后部磨损较大者6人占10%;⑤鞋底磨损部位及程度均匀者15人,占25%。

(4)正确走步动作模式。躯干正直,头部与躯干纵轴成一条垂线,双眼平视。两换迈步动作协调自然、放松、前摆腿伸直、足踵着地滚动到全脚掌着地,后蹬腿髋、膝关节伸直,利用踝关节柔和伸展蹬离地面。支撑腿在垂直部位时膝关节伸直,不存在两脚腾空动作,身体中心始终保持水平运动。两臂配合两腿自然前后摆动,始终保持肩肘关节放松。两脚着地时,足尖保持正对走步方向,两脚着地保持脚掌在走步方向线的近侧或是脚掌内侧踏在走步方向线上。

三、研究结果分析

(1)对问卷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健身走锻炼效果主要是:①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②促进下肢肌肉力量的增大,提高人体最基本的行走能力。以上问卷内容深刻了解的占问卷人数的25%,一般部分了解的68.3%,不了解占问卷人数的6.6%。证明健身走锻炼效果在社区居民中并没有达到深刻了解程度。在问卷的60名社区居民中,经常参加健身走锻炼者11人,占8.3%,不经常参加健身走锻炼者39人,占65%,没有参加健身走锻炼者10人,占16.6%。说明社区居民80%并没有把健身走列为健身方法。

(2)观察社区居民走步姿态的调研结果分析。内八字脚者占观察人数的15%,证明走步时脚着地的部位不正确,一般是脚尖向内着地并以脚的外侧着地。这是错误的脚着地动作应纠正。外八字脚者占观察人数的25%,证明走步时脚尖向外以脚掌内侧着地,这是错误的脚着地动作应纠正。躯干左右摇摆者占观察人数的20%,证明走步时脚着地时躯干向着地脚方向倾,或是脚着地时左脚向右侧着地,右脚向左侧着地,造成躯干左右摇摆,这种躯干倾斜或脚向左右着地的错误动作应纠正。躯干前俯者占观察人数的6.1%,证明前腿着地时用前脚掌着地,或是低头走步造成的,这种错误动作应纠正。躯干后仰者占观察人数的3.9%,证明前腿着地时采用足踵前伸着地或是后仰头走步造成的这种错误动作应纠正。

(3)对正确走步者录像解析研究结果分析。正确日常走步的步长要控制在:男生80厘米左右、女生70厘米左右;步频要控制在:男生90步/分、女生90步/分左右;步速要控制在男生75米/分、女生70米/分左右。对男15人,女15人的复步录像解析探讨正确走步的动作模式,在研究结果中具体论述。因为走步是人体在生活中每天都需要进行的最基本的运动。正确的走步姿态不但对健康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健美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要求社区居民要掌握正确的步行姿态。

四、结论与建议

(1)对社区居民问卷内容的调研结果。对问卷60名社区居民中只有25%深刻了解健身走锻炼效果,证明75%的社区居民对健身走锻炼效果认识不清。建议社区对健身走的锻炼效果进行深入宣传和指导。对问卷60名社区居民中只有18.3%经常参加健身走的锻炼,证明81.7%的社区居民不经常参加健身走的锻炼。建议社区加强正确健身走锻炼方法推广及锻炼实施。

(2)观察社区居民走步姿态的调研结果。内八字脚、外八字脚、躯干左右摇摆、躯干前俯后仰等错误动作占观察180名社区居民中的70%,证明大多数社区居民走步姿态存在错误动作。建议社区居民本人要有意识地自我纠正错误走步动作,建立正确的和健美的走步动作。

(3)测量60名社区居民鞋底磨损部位及程度。其中有75%社区居民鞋底磨损部位和程度不合理,证明大多数健身爱好者走步动作不正确。建议社区居民本人对自己鞋底磨损部位及程度进行鉴定,及时纠正走步时脚着地的错误动作。

(4)对正确走步者录像解析结果。掌握正确健身走方法的前提是控制好合理步长,合理步频及合理步速。建议社区居民在进行健身走锻炼时,应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合理的步长、步频、步速,养成正确的健身走习惯,只有这样再加上长期锻炼才能达到既健身又健美的锻炼目的。

作者单位:刘壮丽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高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韩菲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6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77-02

十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近年来,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也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以增强体质、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为主要目的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悄然升起。社区体育的发展对提高群众的自身素质、推动全民健身起到了更要意义。

本文以大连市八一路社区、石道街社区、白云社区和康平社区四个社区早晚参加体育锻炼的200名城镇健身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掌握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特点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与人群的基本概况

1.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的年龄、性别结构分布。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与人群女性有103人,占总数的54.2%;男性有87人,占总数的45.8%,女性略高于男性。从年龄上看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加人群以青年人(40岁以下)为主,占总数的53.7%;其次是中年人(41~60岁),占总数的26.3%;再其次为年轻的老年人(61-74岁),仅占总数的14.2%;老年人和长寿老年人有11人,占总数的5.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低年龄人群走到社区体育场所参加锻炼。虽然有些还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但他们对健康的追求和渴望促使他们把一部分费用花在健身锻炼上面来,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2.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的收入结构分布。体育消费水平与个人收入水平有联系,出于对某种运动项目的爱好,对其投入较多的经费也是人之常情。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加人群的收入都比较高,月收入达到2001~3000元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数的28.9%;其次为3001~5000元,占总数的21.1%;1501~2000占总数的20.0%;无经济收入的,占总数的7.4%,这部分人群主要是学生;1500元以下,占总数的18.4%。这也是由于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运动的消费要求较高决定的,一般室内羽毛球场需要60元/小时,有时还要请陪练,花的钱就更多了,所以参加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运动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3.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的职业结构分布。在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加人群的职业结构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所占比例最高,有37人,占总数的19.5%;其次专业技术人员有34人,占总数的17.9%;办事人员有30人,占总数的15.8%;商业、服务人员有28人,占总数的14.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有25人,占总数的13.2%;学生有22人,占总数的11.6%;其他从业人员14人,占总数的7.4%。以上这些数据可以表明越来越多的工作人群认识到了保证健康体质的重要性。他们能克服工作时间冲突,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加强身体锻炼,一方面保证了工作的高效,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计算,也减少了医疗支出。

二、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1.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参加锻炼的次数﹑时间。根据最新的体育人口判断标准:每周锻炼3次或3次以上、每次锻炼30分钟或者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以此为依据对体育人口的数量进行统计。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中,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人群有92人,占总数的48.4%,说明大部分人群的锻炼还是比较有规律的,但是仍然有三成左右的人员锻炼的频率偏小,有的一周锻炼一次,有的几周锻炼一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还是没有科学健身观念,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锻炼时间看,大部分会员的锻炼时间都在45~60分钟,有73人,占总数的38.4%;并且有24.7%的人群持续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说明大众在锻炼时间方面有比较好的认识。

2.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运动项目。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健身舞蹈占26.3%排在第一位;球类占17.4%,排在第二位;后面依次为跑步占13.7%,武术占11.6%;轮滑占10.0%;游泳占6.3%;占5.8%;体操占4.7%;其他类占4.2%。武术,跑步,舞蹈和类较为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反映了老年人的需要与可能。因而成为当前社区老年体育群体的热点项目。在调查的8个项目中,属社区里的中年人的热点项目不像老年人的热点项目那样集中而明显。就比较而言,他们的热点项目趋于有一定竞技性的球类项目,如球类(占总数的17.4%)、游泳(6.3%);还有就是健身操(4.7%)等。

3.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在街道边社区娱乐场和公园、学校的运动场进行,所占比例分别为30.5%和20.0%;在体育场馆进行的有32人,占总数的16.8%;在社区的空地进行的有29人,占总数的15.3%;有10.0%的人群选择了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还有7.4%的社区人群选择了在其他的场所进行的体育锻炼。这说明在社区体育开展中,体育锻炼场地氛围不够,但是由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大众运动越来越专业化对健身设施和组织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群已经选择了去俱乐部等专业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

三、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发展对策

1.增加居民自我健身意识。由于大连市社区居民自我健身意识还不很强,所以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如电视、广播、报刊和街道宣传栏,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介绍全民健身的方法,使全民健身活动家喻户晓,人人乐于参与。特别是负责社区体育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多开展群众体育宣传工作,多组织社区体育活动,使居民自觉自愿参与体育运动。

2.充分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目前在体育场地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单位、学校,社区相互合作,学校场地尽可能地对外开放,使体育场地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应该有计划地逐步解决和发展体育硬件设施,尽力满足社区体育发展需要的条件,对现有的体育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

3.提高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目前社区体育指导员暂缺的情况,可采用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培养城市社区体育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体育的工作质量。这不仅可以促进大连市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还可以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学校体育教师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以解决社区体育指导人才缺乏的问题,促进社区体育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君,赵冬,曾哲淳,孙佳艺,王淼,李岩.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02):28-34.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7

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加强成都经济、科技、文化、医疗、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要抓住四个重点: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社区体育的开展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群众体育的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本文以成都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为例,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从社会学角度做深层次的理论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成都城市体育管理部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成都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

以成都市所辖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样范围涉及到成华区、锦江区、青羊区、新都区、金牛区、武侯区6个行政区。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1997-2007年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关社区体育文献资料40余篇,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所获的资料、经验和事实,进行逻辑思辨,运用演绎和归纳方法。

2 问卷调查。共发放居民问卷720份,社区问卷60份。其中居民有效问卷690份,有效率为95.8%,社区有效问卷为55份,有效率为91.7%。所有问卷均采用现场填写,现场收回。问卷效度检验:通过本研究领域内的20位专家对问卷内容及结构进行效度检验,效度为75.3%。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用同样的问卷分别进行2次测试,重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以两次测得的结果求相关系数,R=0.83。

3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的调查数据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 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有65%的社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20%的居民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还有1 5%的社区居民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调查对象中有45%的人能坚持锻炼30分钟/次,有34%的人坚持锻炼超过30分钟/次,有12%的人坚持锻炼1小时/次,有9%的人坚持锻炼1小时/次以上。

(1)不同性别、年龄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表1),社区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青年时期,事业刚刚起步,工作繁忙、压力较大,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和精力。到了中年时期,工作、家庭步入正轨,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居民在工作之余利用体育锻炼来进行自我身心调节。进入老年时期,大部分人都已离开工作岗位,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另外,随着社会进步,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使得老年群体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有较高的积极性。成都市社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表明:女性高于男性。一方面,成都是一个较为休闲的城市,很多男性都有喝茶的习惯,大多数的时间在喝茶、聊天、读报中度过,疏忽了体育锻炼。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妇女解放事业发展及妇女自身健身意识的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社区居民中女性略多于男性。

(2)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喜爱的项目依次为:走或跑步者占46.7%、健身操占38.1%、羽毛球占34.3%、舞蹈占25.1%、养生气功占10.8%、太极拳占21.6%、网球占20.6%。从项目的选择情况看,健身性、娱乐性、韵律性、传统性、非竞技性、文体一体化特点十分明显的项目受人们欢迎。

(3)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表2可以看出:成都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为主要目的;其次为减肥美容、塑造形体、消遣娱乐等,这说明人们的体育观念有所改变。随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利用余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也说明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享受。

(4)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和组织锻炼形式

居民活动场所依次为: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锻炼的占40.3%;利用街道办事处体育设施锻炼的占11.2%,利用公园场地设施锻炼者占20.4%;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锻炼的占8.6%;在家庭锻炼的占2.4%;利用附近单位体育场地设施锻炼者占8.3%。而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仅占3.4%;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40.7%;社区居民自己锻炼的占47.3%。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和公园场地设施所占的比例较大,社区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场地设施有一定的选择性,要求能容纳比较多的体育锻炼人口,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

2 居民对本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及指导需求

(1)居民对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满意者占58.3%;认为一般的为30.7%;认为不满意的为11%。回答社区内有体育设施的有56.3%;社区内没有体育设施的为43.7%。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和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比以前有了一定的改观。

(2)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指导需求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50.6%的居民需要科学指导,有22.3%的居民不需要科学指导,有22.1%的居民认为无所谓。科学的健身指导,能有效预防在健身锻炼中产生的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时给予正确的健身方法,合理的运动处方,对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社区居民对“全民健身工程”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状况

(1)对“全民健身工程”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3%的社区居民较为了解,有61.4%的社区居民知道有其事,另有31.3%的社区居民从未听说过,结果不容乐观。说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次数增加,群众对“全民健身工程”认识虽然逐步加深,但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全民健身工程”要做到家喻户晓,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2)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70.3%的社区居民较为了解,有20.5%的社区居民知道有其事,另有9.2%的社区居民从未听说过。对比发现,现在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胜过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阳光体育运动”是今年4月份发出的通知,而我们的家长了解如此之快。不仅是我们国家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我们的社会、

学校也非常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对推动全民健身、社区体育的发展,我国体育人口的增加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4 成都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现状

(1)社区体育组织队伍建设现状

在调查的55个街道中,仅有9个街道无专兼职人员负责社区体育。从调查情况看,存在着年龄偏大(61岁及以上者占9.8%,41~60岁者占58.1%)、学历偏低(大专学历及以上者只占16.4%,体育专业中专者占12.7%)的问题。大多数负责人学历属于非体育专业占70.9%,仅有29%的负责人学历属于体育专业。

(2)社区体育组织的主要职能

社区体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辖区单位和居委会为参加单位共同组成的。经常对辖区内的晨晚练点进行监督管理街道的占61%,对辖区内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主要为登记注册街道的占54.2%的,有15.8%的街道进行业务指导,有24.2%的街道协调场地。

(3)社区举办体育活动利用场地设施的情况

成都市街道社区举办体育活动利用辖区各种体育场馆设施,一方面主要包括办事处所属体育场地设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另一方面来自空地、公园、广场。

(4)社区体育经费情况

由于成都地处西部内陆地区,是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一方面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同时各街道社区体育经费来源渠道还包括上级拨款、其他政府行政机构拨款、辖区单位出资、社会赞助、居民自己出资等。

(5)社区开展体育活动情况

成都市各街道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类型主要包括:类、拳操类、舞蹈类、武术类、球类等。调查结果显示:类占46.6%、拳操类占39.3%、舞蹈类占34.9%、球类占13.7%。另外,还有个别街道开展了毽球活动,各街道平均每年开展活动约4次。

四、发展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及参与意识

各级政府应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等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做到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同时,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培养社区居民参与体育的兴趣,利用体育的健身性、趣味性、娱乐,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关注社区的发展及社区体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理论研究,充分认识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把社区体育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目标。

2 加快成都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

成都地处西部大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正在建设。社区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加快完善社区中各项组织建设,特别是社区体育组织建设,落实健全社区体育法规、制度建设,尤为重要,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大力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城市规划局宏观调控,整体规划,对新建居民小区体育设施纳入城建规划,文体部门要对辖区内新建落成的居民小区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制定不同街道、社区、住宅小区体育活动用地、小区公园及儿童乐园等文体设施具体标准,逐步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体育活动场地。

4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8

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群众体育是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的大众体育的开展现状,探寻其开展的制约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作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居民社会体育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对前山镇10个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1.2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为了解前山镇居民大众体育开展状况,此次针对前山镇前山村、后村、吊坡村、冯村、南边田5个村镇社区开展了走访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8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93.2%。

2结果与分析

大众体育的开展是社会群众丰富文娱生活、强身健体、娱乐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体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的具体表现。

2.1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年龄特征分析

前山镇居民在社会体育锻炼中,有着丰富的项目形式与参与形式,反映了不同群体对体育运动的需求特点。通过走访调查,在社会体育各项目中,广场舞较其他项目在居民锻炼中的参与度较高,参与群体主要以女性为主,男性较低。而在其他体育项目中,从事球类运动的主要以男性为主,另外还有部分人群以跑步、健身操等运动作为锻炼项目。在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如篮球、足球,主要以20~30岁的年轻群体为主,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主要以乒乓球、羽毛球等隔网对抗性项目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将参与社会体育运动的人群按照年龄层的划分如下:由表1可见,前山镇社会体育锻炼的主要人群年龄集中分布在40~50岁以及50~60岁,而40岁以上人群占据了参与社会体育人群总数的85%。造成这种结果最直接的原因是前山镇社会体育开展过程中的主要群体是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因此,广场舞的普及使得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在前山镇社会体育中的参与度非常高。除了参与广场舞的人群之外,还有部分人员从事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在20~30岁、30~40岁的人群之中,由于较大的生活压力导致在社会体育参与度上并不高,无论是在参与频率还是在参与时间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10~20岁的人群之中,以学生群体为主,更多的是参与学校体育,而社会体育的参与主要在课外进行。

2.2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动机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是参与者最为突出的动机,分别占到了问卷调查群体的78%和76%,也就是说超过3/4的群体参与社会体育是为了锻炼身体与休闲娱乐,如此高的比例与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体育参与者的人群中,85%以上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身体锻炼需求,也有着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休闲娱乐。而在20~40岁的群体中,社会体育的参与则有很大的动机来自于人际交往与释放压力,这样的动机也明显与其年龄层次所带来的社会角色定位有着密切的相关,在工作、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社会体育的是他们释放压力的绝佳方式,并且,可以在社会体育的参与中结交朋友、加深情感,例如篮球运动就是一项他们经常参与者社会体育运动。

2.3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

社会体育参与者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无疑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体育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得,前山镇居民参与社会体育锻炼时长较高,大多处于1~3h之间,其中1~2h锻炼时长最为普遍,占到了48%,几近参与人群的半数,而2~3h又占到了32%,二者统共占据了80%的比例,可见其参与者中八成有着较长的体育锻炼时间。在这部分人群当中,广场舞参与者的中老年妇女人群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由此也可见广场舞在前山镇的开展为前山镇社会体育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4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

由单次社会体育运动参与时间来看,当前前山镇居民社会体育运动开展状况良好,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群体,其社会体育运动以广场舞的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表4可得,前山镇社会体育项目开展居民参与频率较为乐观,90%的参与者在每周都能有一次参与社会体育锻炼的机会。其中,近1/4的人群,每天都会参加社会体育锻炼,这其中大部分为广场舞参与者,也有对球类运动十分钟爱的年轻人群体与老年人群体。而每周参与4~6d则是参与频率中占比最高的群体,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前山镇居民对于社会体育锻炼的热爱,近半数社会体育参与居民,每周会抽出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社会体育锻炼。在所有参与者当中,每月1~3d以及每季度1~3d的随机参与者,只有10%,对于整体热爱社会体育锻炼的氛围并无太大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综上,当前前山镇居民在社会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首先是社会体育开展结构不合理;其次是社会体育总体场地设施建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于运动场地、设施的需求,限制了前山镇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再次是社会体育发展政府功能发挥不足,造成了前山镇社会体育事业开展的的发展乏力与不规范。

3.2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对于前山镇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珠海市前山镇居民社会体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使其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其次要积极发挥政府力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大力开展场地设施建设,为前山镇居民开展社会体育运动提供硬件条件;再次,要积极响应国家全民体育的政策,积极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宣传,明确体育健身对于居民健康、精神的积极作用,加强引导,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加强梳理管控,为全面建设的长远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作者:李茂炬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9

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是人民健身、娱乐、交际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同时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代表,通过对该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我国欠发达地区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向科学化、生活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内蒙古体育管理部门、社区指导站、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市、三个县的居民共2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关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共向内蒙地区发放居民调查问卷200份、体育部门调查问卷10份。全部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达100%。

1.2.3 访谈法:走访内蒙地区体育局、社区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地区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现状

2.1.1 内蒙地区群众体育组织现状

内蒙地区群众体育组织是以群众自发组织、体育俱乐部管理、基层体育社团等为主要形式。群众自发组织活动点大多数是30人以下规模,呈组织规模小,自主管理,与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联系不紧密,发展目标不明确等现状。管理者与体育指导者以义务劳动为主,多以退(离)休的体育积极分子担任。体育俱乐部管理,大多数是非公有制、个体经营的,具有一套内部的管理制度,有规范的练习场地,可以提供相对专业的体育技术指导服务。基层体育社团管理者是由行政机构任命的,协会会员推举,大部分是其他行政机构的人员兼职管理协会。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是来自十分有限的会员费和报名费。

2.1.2 内蒙地区社区体育工作人员的现状调查

内蒙地区管理者取得国家认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资格的寥寥无几,专职的体育辅导员也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管理者多为体育爱好者(退离休人员)担任,自愿无偿的为他人服务。存在体育知识有限,练习不科学、方法单一等现象,无法满足居民个人不同的需求。近几年,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专业的体育指导员也日益增多,可逐步缓解社区体育的需求。

2.1.3 内蒙地区体育行政部门群众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据调查得知,内蒙地区行政部门每年用于建设体育场馆的资金投入是该部总之出的42.3%,较以往有所增加,可大多数体育场馆用于大型的体育赛事,并不对社区居民开放;其次,行政部门没有下发开展社区体育的专项经费,仅靠会员费及报名费是十分有限的;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很低,致使体育产业的发展非常缓慢,是制约内蒙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内蒙古地区群众体育锻炼现状

2.2.1内蒙古地区参与体育活动居民的情况调查

(1)参与体育锻炼人群

对内蒙古自治区随机抽取的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女性略高于男性,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参与人群主要以中等以上收入、高学历、离退休人员为主,说明参与体育锻炼人群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拥有稳定、可观的收入,具有部分余暇时间和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2、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与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越高,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越大。因为高学历人群,了解体育知识,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体质,缓解学习、工作中带来的精神压力。3、离退休人员,有充足的余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圈,是消除孤独、健身娱乐的最佳途径。

(2)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

据调查得知,在内蒙地区随机抽取的200名体育锻炼者中,有吸烟和饮酒不良习惯的均占20%,有慢性疾病人占被调查者的12%。在一定程度上感觉身体经常疲劳的占48%,精神经常疲劳的占46%,担心换慢性病的占20%,运动不足的占32%,肥胖正在发生的占26%。表明内蒙地区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不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的为数不多,但有48%的被调查者由于学习、工作等带来的压力均感到疲劳,同时,他们有意识的去维护和增进自己的身体健康,以科学的体育锻炼作为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

(3)内蒙古地区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调查

居民体育消费指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体育消费能力是判断一个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居民在保证基本生活消费外,投入体育方面消费情况的有力指标之一。据调查得知,2008年至2011年,内蒙地区群众体育消费额度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消费能力不高,意愿不强。在200名被调查者中,仅有7.6%的被调查者会去收费的体育场馆,占92.4%的在调查者会选择免费的公共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空地、公园等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占52%的居民没有去过收费的体育场馆锻炼,部分被调查者一年中去收费的体育场馆锻炼在10次以内,只有8%的体育爱好者会在一年中消费10次以上去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在消费金额上,到收费场馆锻炼和娱乐每次消费在50元以内的占被调查者的92%。

2.2.2 内蒙古地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环境的调查

内蒙地区居民体育锻炼主要以自发组成、自己管理为主,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空地、公园、广场、自己庭院等地进行体育锻炼,多数以个人、与家人、与朋友、同事一起等形式锻炼。活动场所条件较差,没有正规的体育锻炼设施,没有专业的管理者,而且居民自身对体育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只能以日常的体育活动和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为主,包括武术类、跑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蒙古族舞蹈、搏克等。

2.2.3 锻炼的意识及价值取向现状

随着内蒙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其锻炼动机是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原动力。本文通过调查得知,内蒙地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绝非只有一个动机,他们的动机均倾向于健康、娱乐、交往及精神寄托等四类动机。不同年龄段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也有明显差异,唯有健康动机均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在动机。此外,参与体育锻炼还受着在学生时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新闻媒体的传播、单位组织体育活动等外因所影响。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参与者有放弃体育锻炼的消极想法,其影响因素包括缺乏兴趣、余暇时间少、不懂锻炼方法、体育场地设施缺乏、锻炼场地远不方便、工作负担重身心疲劳、锻炼效果不明显等。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不懂锻炼方法及锻炼场地远不方便。解决参加体育锻炼中存在问题,是扩大参与体育锻炼人群,培养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的关键。

2.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内蒙地区居民群众体育开展的影响

2.3.1北京奥运会期间内蒙地区环境变化情况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和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际体育竞赛,它对举办城市的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体育更是受益匪浅。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代表,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2008北京奥运会效应,对内蒙地区群众体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数人认为内蒙地区体育场馆设施、体育意识、文明程度三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且均没有后退的趋势。由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是一个渐进完善的过程,暂时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体育锻炼意识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完善也是任重道远。

2.3.2北京奥运会对内蒙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内蒙地区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社会体育也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来自政府和非政府的各种渠道投入体育的资源与日俱增,使体育场馆建设逐年增加、社区体育设施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的居民认为奥运后内蒙社会体育发展良好,体育锻炼人口有明显增加,并促进了文化与体育氛围的改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内蒙地区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体育部门对群众体育发展重视不足,群众体育的活动经费投入及场地设施建设严重短缺,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群众体育管理者、指导者严重缺乏,且指导水平较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内蒙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加大了发展社区体育的经费投入。内蒙古地区群众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也逐渐增多。由于内蒙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发达地区的1/2—1/3,导致体育消费能力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改善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加强对社区体育的专业化管理、培养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内蒙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建议

从内蒙古地区群众体育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出发,制定系统的群众体育发展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培养大量的体育管理者及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以满足现代社会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加大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善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并且可充分利用08奥运会后效应,加强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体育知识的正确认识,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入手,促进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天芳.内蒙古通辽市城区群众体育锻炼动机现状调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钟天朗.我国体育消费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4.

[3] 刘洪玉.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3,57-59

[4] 李凤新.内蒙古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3,48-51.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10

1.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自发的或有组织的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对提高城镇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健身现状,以及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推动西安市城镇居民健身活动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县城的常住成年人。包括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共280人,其中男198人,女82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整理,为研究提供材料支持。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向研究区县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280份,问卷有效率为98.8%。

3.结果与分析

3.1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现状

3.1.1西安市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的认知

调查显示,仅37.4%的居民对全民健身有所了解,严重的是62.6%的群众对全民健身相关知识不清楚。此外71.6%的居民对健身的认识还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思想上,身体是健康就无需浪费时间锻炼身体”的错误观点。54.6%的居民对健身方法还局限在跑步等简单的项目。

3.1.2西安市城镇居民余暇时间的活动取向

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在绝大部分居民的闲暇时间使用的选择上,前三位的依次是闲聊(33.2%)、(30.5%)、做家务(13.5%),仅有7.9%的居民在闲暇时间内进行体育锻炼,位居末尾,选择健身锻炼养身的人群远远低于选择休息娱乐养身的人群,还有部分居民主要忙于家务。

以上结果显示,当前居民的自我健身意识相当薄弱,全民健身活活动要得到广泛开展,提高居民自我健身意识、打破传统体育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3.1.3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群体的年龄特点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体育健身以中老年人为主,其次是少年儿童人。60岁以上占45.6%,45―59岁占17.6%,18―44岁占11.5%,18岁以下占25.3%。城镇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情况呈现骆峰形。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逐年延长,他们既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又有迫切的健康长寿和重建社会交往圈的愿望。而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体育活动有着强烈的要求,加之青少年儿童在长期的体育课教学后,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意识行为,所以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1.4西安市城镇居民健身活动组织形式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健身活动组织形式前三依次是:结伴和朋友、单独活动、社团组织活动。可见,城镇居民进行体育锻炼选择的项目是群体项目,锻炼伙伴相对固定,说明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初步形成。由于体育锻炼的自由性、个人性,个人锻炼教比较少,与朋友、舍友一起健身是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组织形式。

3.1.5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情况

调查显示,西安城镇居民周健身三次以上的占6.4%,三次以下的占93.6%;每次健身时间在30min以上的占79.5%,30min以下的占20.5%;选择早上健身的占45.9%,晚饭后健身的占36.3%;晚上的17.7%。按照体育人口的标准衡量,西安地区城镇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6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活动的内容

调查显示,山区城镇居民跑步或散步占60.4%,参与球类运动的占18.3%,以广场舞、秧歌进行锻炼的占24.3%,以其他方式和太极进行锻炼的最少。从调查显示,青年和老年是跑步和散步的主要人群,而青年和中年则是球类运动的主要人群,中青年女性是秧歌和广场舞的主要人群。

3.1.7西安地区城镇居民主要体育活动场所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主要的健身场所是广场、公园或运动场占74.8%,住宅区锻炼占15.6%,登山占7.5%,选择收费场健身的仅占2.1%。结果表明人们对社会群体的认同感、亲和感增强了。在住宅区域锻炼的主要是老年人,主要是安全及身体状况所限.选择登山的主要是青壮年,以男性为主.在收费场所健身的主要是中青年,40岁以下的占多数。这与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观念有关,同时与不同年龄所承担的社会、家庭责任和义务大小有关系。

3.2影响西安地区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居民健身的因素中,懒惰没毅力的占21.5%;没有场地器材的占20.8%;没时间的占16.1%,其次为没有锻炼气氛、无人指导和其他原因。调查显示,懒惰没有毅力的以中青年为主。双休日使人们闲暇时间更宽裕,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多数人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作周末休闲的首选。这由于对健身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影响了健康习惯的养成。而场地、器材缺少是影响居民健身的第二原因。大多数居民喜欢到健身气氛浓且环境熟悉的场所进行锻炼,场地缺乏,制约着居民的健身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西安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及了解程度整体较低,对健身的意义及方法的掌握非常浅显。

2、城镇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情况呈现骆峰形。即青少年和老年人数量高,中年人数数量低,两头高中间低的整体超势。

3、没有场地,体育基础设施差,时间紧,缺乏组织和指导是影响西安市城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

4.2建议

1、政府应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家全民计划纲要》,更好的推动群众体育的工作的开展。

2、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挖掘、整合、当地人民群众风俗习惯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导广大居民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3、不断改善城镇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优化健身环境。

4、建立、健全西安地区城镇居民身心健康监控机制,体育行政部门应联合社区、居委会、医院等定期、定点进行全民体质测试,及时出据运动处方,对居民的体育锻炼状况有一个长期、规范的监控。

5、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解决体育训练、竞赛、活动中的具体问题。(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朱红伟.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1-3.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例11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2-0045-04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ort Exercise Participa tion by Shandong Community Residents

GONG Xiaoli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Jinan 250014,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thesis adop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sport exercises taken by the Shandong Community re 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community sport, the behavior and organizing mechanism of the sport activity of the residents, and sp ort value of residents. It also analyz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t to provi de consultanc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munity sport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Shandong; community residents; sport exercises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 的影响。社区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社会的发展以社区的发展为基础,作为社区文化 主体的社区体育无疑在社区发展中起到突出的作用。但在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 、设施、制度、观念等各种软硬件条件的制约,社区体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与困难,这些问 题影响着社区体育的全面发展,进而制约着和谐社会进程步伐。因此,解决好社区体育问题, 一方面有利于全民健身健康,有利于全民和谐相处,有利于体育的全面健康开展,有利于推动 和谐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文化形态来亲和人际关系和培养民族精神,实现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对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繁荣也具有现实意义。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使 山东省成为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因此,以山东省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梳 理与分析其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对于全面把握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东省社区体育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检索等方式查阅了大量有关社会学、社区、社会转型、大众体育、 社区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等文献资料,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查阅被调查社区 的文档资料,了解各社区体育场地面积、社区人口、社区主要体育器材的数据及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所说:“一个认真抽取的概率样本,加上一个标准化的问 卷,可以提供对某一学生群体、某个城市、某个国家、或其他大总体的精确描述”。因此,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7地市138个农村社区,119个城市社区 中的2 400个居民以及180位社区体育工作人员。然后由山东枣庄学院510名学生利用2009年 寒 假对所抽取居民及社区体育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的设计分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两部 分。对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2 324份,其中有效问卷2 313份,有效回收率为96. 3% 。对社区体育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1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本次调查男性占53%,女性占47%,20岁以下占14.8%,21~30岁占36.6%,31~40岁占17.9 %,41~50岁占20.6%,50岁以上占10.1%。

1.2.3 访谈法

走访部分被调查社区,就本研究所涉及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有关的问题对相关专家、 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直接信息,并做好记录、整理与分析,作为 研究的重要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软件对本研究问卷所获取的数 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2.1.1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投稿日期:2009-12-14

作者简介:宫晓丽,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意识(consciousness)是人们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 觉知状态,人的主观意识决定行为。社区居民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其参 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的调查发现(图1),23.35%的居民认 为非常重要,29.18%的居民认为重要,认为比较重要的也占到了32.7%,只有13.62%的居民 认为一般,1.17%认为不重要,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的意识已基本形成。

图1 山东省社区居民认为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统计 n=2 313 在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问卷调查发现(表1),选择改善精神状态 、防病祛病、丰富业余生活、休闲娱乐、健身等目的的人数排在了前5位,占被调查者总 数 的比例也接近或超过5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东省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 ,对体育的本质、功能认知度较高。

山东省居民体育意识的提升与山东省近年来对体育的 宣传和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随着十一运会的成功申办与举办,山东省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 力度,“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的主题口号极大地调动了山东省居民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主 动性,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基础业已形成。

2.1.2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状况

社区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等状况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良好的锻炼环境能 够调动居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升锻炼的效果和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各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35 m2,低于“十五”期间山东省人均体育 用地面积1.18 m2,与“十一五”人均2平方米的目标还有更大差距,这说明各社区体育场 地面积严重不足。

在体育器材设备方面,各社区主要是依托全民健身路径进入社区而建立的占地不多,投 资不大,美观实用,方便群众,老少皆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群众公共体育设施, 比如各种力量练习器械、梅花桩、太空漫步机、乒乓球台等等。大多数健身器材分布在居民 小区的空绿地或居民较为集中的街道所建的街心花园内,方便居民就近锻炼。这些器材、设 施在晨、晚练中的使用率还是相当高的。

但调查中也发现,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网球、羽毛球等的场地设施 却非常少。

通过问卷调查也证实了上述器材设备短缺造成的结果(表2),只有29.18%山东省社区 居民对周边的体育锻炼环境基本满意,满意的和非常满意的也只占8.17%和0.78%,而对社区 体育锻炼环境不满意的居民却达到了57.98%。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环境的满意 度较低,山东省社区体育锻炼环境一般,社区应在改善社区体育锻炼的环境方面做出努力, 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表2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周边的体育锻炼环境满意程度的调查统计 n=2 3 13

满意度 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人数/人1081 34167518918百分比/%4.6757.9829.188.170.78 2.1.3 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服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社区体育组织机构的完善程度及服务质量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调 查发现(图2),有37%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基本满意,而48.12%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 育服务不满意,10.64%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非常不满意。这说明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 的服务质量仍然不高,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图2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满意程度统计 n=2 313 进一步调查发现,之所以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满意,除了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问题以外 ,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数量少,频率低。在对社区每年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次数的调 查中发现(表3),有39.29%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没有”,即从未举行过社区体育活动 ,另外,选择“1次”、“2次”、“3次”的社区体育工作者也达到了接近45%,只有16.07% 的被调查者选择每年举办3次以上。因此,有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匮乏限制了居民参与体育 锻炼的机会。

表3 山东省社区每年组织多少次群众体育活动的调查统计 n=168

活动次数没有1次2次3次3次以上人数/人6631242027百分比/%39.2918.4514.2911.9016.07

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短缺。在所调查的168为社区工作者中(表4),有20.83%选择其社 区体育指导员“5个以下”,有4.17%的人选择“5-9个”,有34.52%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 “没有”,甚至还有39.29%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不知道”。这说明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 的数量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

表4 山东省社区有多少位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调查统计 n=168

没有不知道5 个以下5-9个10-19个20个及以上人数/人 5866

35

7

1

1百分比/%34.5239.2920.834.170.600.60

与此同时,如图3所示,有66.97%的社区居民非常希望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人进 行指导,25.46%的社区居民选择了“非常希望”,这也说明了社区居民的要求与现实实际情 况之间巨大的落差。

另外,调查还显示(图4), 山东省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听 广播(49.1%),其次是报纸杂志(25.3%)、上网(13.6%),而社区宣传仅占4.3%。这说 明社区在宣传体育健身知识方面做得还不够,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图3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程度统计 图4 山东省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主要途径的统计 n=2 313 综上所述,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的服务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现阶段社区体育组织 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另一方面,社区组织在执行、宣传和重视程度上都做得很不够。因此,社 区体育基层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和不作为也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1.4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活动行为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为全面了解社区居民体育活动行为方式,本课题设计了居民每周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 间、锻炼方式及锻炼地点等几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在锻炼频率选项上(图5),有49.8%的居民选择了“偶尔参加”,有21%的居民选择 了“1-2次”,还有6.7%的居民选择“不参加”,只有22.6%的居民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 。在每次锻炼时间方面(表5),在所有选择参与锻炼的人群中,有54.17%的居民每次锻炼 时间不足30 min,有40.83%的居民选择30~60 min,60 min以上的选择人数较少。这说明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底,每次锻炼时间短,影响了锻炼的效果。

图5 山东省社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 在居民经常参与的锻炼项目方面,调查显示(图6),山东省社区居民主要锻炼方式排 名前4位的是散步与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篮排足球,其中散步和慢跑简便易行,受场地 器材影响小,而足、篮、排、乒、羽等项目群众基础好,民众喜爱。

表5 山东省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调查统计 n=2 313

不参加偶尔参 加1~2次3~4次5次以上人数/人 1531 152 486 342180百分比/%6.6149.8121.0114.797.78图6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项目调查统计图(多项选择)n=2 160 在体育锻炼场所方面(表6),被调查居民选择的主要地点有公共体育场地(44.58%) 、家里(40.00%)、公园广场(37.08%)、公路街道旁(35.42%)以及社区空地(34.17% ) ,另外还有27.92%的居民选择了“附近学校体育场地”。上述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说明社 区居民在体育锻炼场地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可能与居民的锻炼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能与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不同以及场地与居住地的远近有关。

表6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地点的调查统计(多项选择) n=2 160

项目家里公路街道旁公共体育场地社区空地附近学校体育场地收费体育场馆公园广场单位其他人数/人864765963738603180801 144171百分比/%40.0035.4244.5834.1727.928.3337.086.677.92 2.1.5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状况

体育消费是居民体育行为之一,它受经济水平、闲暇时间、体育运动水平、体育社会化 程度、体育运动的观念和消费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调查显示(表7),有30%山东省社区居民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是10元以下,40.5% 的居民是11~100元,24.9%的居民是100~400元,3.9%的居民是401~600元,0.7%的居民 在 600元以上。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的范围较窄。这一方面可 能与 居民的收入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可能与居民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有关,还可能与体育 消费的途径较少有关。因此,社区一方面应加强体育消费知识、体育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宣传 ,另一方面还应该拓展体育消费渠道,吸引居民进行体育消费。

通过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的现状调查及系统分析,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于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 锻炼的主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调查结果仍然非常明确地显示出,在社区体育组织的健全 程度、场地设施、服务保障等客观软硬件条件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山东 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居民体育锻炼的频率低,活动时间短,锻 炼效果不尽如人意等现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将从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方 面继续进行剖析。调查显示(图7),排在影响山东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第一位的 是“没时间”,有60.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一选项。这说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余暇时间 少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社区居民缺乏体育锻炼的责任也不能全部归结为社区提供 的体育资源有限这一方面,改变这一现象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社会、个体共同协 作与努力。

排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第二位的是场地器材的匮乏,有45.14%的被调查者选择 该选项。一方面,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体育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社区自身体育场地器材 也非常短缺。在本研究进行的实地调查中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印证:大部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 不能满足居民就近锻炼的要求。

第三,有21.4%的被调查者认为“没精力”参与体育锻炼,这一现象与排在影响因素第 一位的“没时间”反映了同一个社会问题,即当前很多社区居民生活压力较大,工作、学习 、家务等任务繁重,耗尽了人们大部分的精力,使得参与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无能为力的奢望 。

第四,19.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是不懂得锻炼方法。的确 ,如前所述,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人们的健身 意识、健身锻炼方法的普及和培训不仅仅是社区自身的事情,政府体育部门、学校、媒体、 社会其他体育组织,甚至健康、医疗等部门都应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无人指导、缺乏运动技能、没兴趣等也是当前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 主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

图7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山东省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意识已基本形成。

2) 各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小,体育器材设备匮乏,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社区 居民对体育锻炼环境的满意度较低。

3) 社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参加体育活动 的方式比较单一。

4) 没有锻炼时间、健身器材的不足以及没有精力是影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三大关键 因素。另外,无人指导、不懂得锻炼方法、缺乏运动技能等也是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重 要因素。

3.2 建议

1) 全社会共同承担体育资源供给责任,为社区居民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 修订社区规划与布局审批标准,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种类。

3) 完善社区体育组织,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提升服务质量,并积极开展各种体育 活动。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观念和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 邓跃宁,李峰.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及其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005,7:1-13.

[2] 陈青梅.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26(3):37-38.

[3] 张文圣.构建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 刊,2005,20(12):1-3.

[4] 李一平.社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13-14.

[5] 史孔仕,覃俊平,马永强.我国社区体育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 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8-10.

[6] 佘静芳.城市社区创新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30 -31.

[7] 贺凤翔.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7: 3-4.

[8] 邓文冲,杨英.小康社会中的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5,3:9 6-98.

[9] 陈瑞玉.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26-29.

[10] 饶英.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2006,27(4):76-78.

[11] 王雷,王芳.我国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38(5):1-3.

[12] 苗大培,王蒲,高元义.我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19(3):10-14.

[13] 吴素芬.对社区体育的特点、功能及面临的挑战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 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