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0 10:17:22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1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已逐渐成为信息处理领域中主要的信息媒体形式。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相互渗透和发展的产物,它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和特征

2.1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

“多媒体通信”一词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即“多媒体”和“通信”。这说明多媒体内容和通信承载能力是“多媒体通信”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我们一般可以这么理解,多媒体通信是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并存的通信方式。在多媒体通信过程中所传输和交换的是一个既有声音, 又有图像,也可能还有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类型的综合体,而且这些不同的媒体信息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

2.2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通信的单一媒体、单一电信业务的通信系统格局,反映了通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种趋势。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涉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技术。多媒体通信系统必须同时兼有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三个主要特征。

(1)集成性 集成性是指将原来独立的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音像等技术与计算机融合为一体。从信息组成角度看,集成性不仅指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在内的多格式的、大量内容数据信息,还包括一些附加的控制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显示的能力,它表现为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

(2)交互性 交互性指的是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交互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机交互界面,也就是系统的终端向用户提供的操作界面;二是用户终端与系统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用户对通信的全过程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这是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区别多媒体通信系统与非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准则。

(3)同步性 同步性指的是在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现的图像、声音和文字均以同步方式工作,它是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也是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最为困难的技术问题之一。如要呈现一个包含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的信息,多媒体通信终端需要通过不同传输途径将所需要的信息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并将这些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同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信息的同步与否,决定了系统是多媒体系统还是非多媒体系统。

3 多媒体通信的主要关键技术

3.1 压缩编码技术

数据压缩技术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ISO、IEC、ITU制定了一系列的压缩编码标准。

(1)音频编码标准

国际上,对语音信号压缩编码的审议在CCITT下设的第十五研究组进行,相应的建议为G系列,多由ITU发表,已的相关系列的标准有G.711、G.721、G.722、G.723、G.728、G.729等。另外在目前应用的标准中还包括MPEG 系列中的音频编码和DOLBY 实验室推出的AC系列。

(2)JPEG 标准

JPEG 是联合图像专家组的英文缩写。其中“联合”意指CCITT和ISO 联合组成的一个图像专家小组。他们开发研制出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止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称为JPEG算法,并被确定为国际标准。

(3)H.261和H.263标准

在多媒体通信标准中,电视图像的编码标准都采用H.261 和H.263。H.261主要用来支持电视会议和可视电话,并于1992 年开始应用于ISDN。该标准采用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技术,可使用硬件或者软件来执行。H.263是在H.261的基础上开发的电视图像编码标准,用于低位速率通信的电视图像编码,目标是改善在调制解调器上传输的图像质量,并增加了对电视图像格式的支持。

(4)MPEG 标准(系列)

MPEG-Ⅰ处理的是标准图像交换格式(SIF)或者称为源输入格式(SIF)的电视,压缩的输出速率定义在1.5Mbps以下。这个标准主要是针对当时具有这种数据传输率的CD-ROM和网络而开发的。

MPEG-Ⅱ标准是一个直接与数字电视广播有关的高质量图像和声音编码标准,主要适用于数字存储媒体、数字电视、视频点播和数字视频广播系统。

MPEG-Ⅳ是基于内容的压缩编码方法,突破了MPEG-Ⅰ和MPEG-Ⅱ以矩形/方形块处理图像的方法。MPEG-Ⅳ具有高效压缩、基于内容交互(操作、编辑、访问等)以及基于内容分级扩展等特点,具有基于内容方式表示的视频数据。

MPEG-Ⅶ的正式名称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它为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规定一种标准化的描述,这种描述与多媒体信息的内容一起支持用户对其感兴趣的各种“资料”进行快速、有效的检索。

3.2 同步技术

同步就是保持和维护各个媒体对象之间和各个媒体对象内部存在的时态关系,组织多种媒体序列以实现某种特定的表现任务。媒体间同步通信方案可分为四类。

3.2.1多路复用同步技术

多路复用同步技术是将多个媒体流的数据复用到一个数据流或一个报文中,从而使它们在传输中自然保持着媒体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媒体间同步的目的。多路复用的同步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同步比特开销较少;但它的灵活性较差,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同步要求。

3.2.2同步标记同步技术

发送者在每个媒体流中插入“同步标记”,每个媒体流通过不同的通信信道传输,接收方缓存数据直到所有信道中的“同步标记”都达到时,才将已同步化的数据提交给用户。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其简单性, 以及能与现有协议体系良好地兼容,但它不适合媒体流来源于不同结点的情况。

3.2.3同步信道同步技术

将不同的媒体在分离的信道中传输,同步信息并不包含在媒体流中而是通过附加同步信道来单独传输的。该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各种媒体通信要求之不同;能支持较复杂的同步关系;不改变数据流,可用于直连设备;不需要时钟同步。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同步信道中的同步信息可能丢失或比要同步的媒体数据迟到。在数据传输速率化频繁的情况下,需要传输大量的报文分组作为同步信息,开销将会很大。

3.2.4时间戳同步技术

不同的媒体流通过分离的信道传输,媒体间同步是通过所有媒体流的数据单元都达到一样的端端延迟这一间接的方法而完成的。数据分组在发送端打上时间戳,接收方在从发送时计起的一个固定延迟后,才将数据分组提交给用户。时间戳同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接收方基于时间戳实现媒体间同步,同步信息(即时间戳)装入数据分组中一起传输,不要附加信道,不需另外的同步信息,不改变数据流。

3.3 终端技术

终端设备是组成通信网的要素之一,它的功能与业务类型有密切的关系,也与通信网的性能直接相关。多媒体通信终端是挂在多媒体网络上的一个个支点,是各种媒体信息交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多媒体通信终端一般由搜索、解码、同步、准备和执行等部分组成。

搜索部分:指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输入交互部分,如各种输入方法、选单选取等输入方式。

解码部分:对多种信息表示媒体进行解码, 并按要求的表现形式呈现给用户。

同步部分:处理多种表示媒体间的同步问题。多媒体终端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多种表示媒体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终端,由同步处理部分完成同步处理,再送到用户面前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声、文、图、像一体化的信息。

准备部分:其功能体现了多媒体终端所具有的再编辑功能。

执行部分:完成对系统的接口。它主要由网络和各种接口组成。

3.4 多媒体数据库

由于多媒体信息的特点,多媒体数据库具有下列区别于传统数据库的特点:占用存贮空间大,数据源广泛;大量的非格式化数据信息,即多媒体信息,种类多,结构复杂;由于大多数多媒体应用都主要基于通信技术,因此数据库系统必须是完全分布式的。

4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如视频会议系统、现代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系统等,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视、音频压缩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通过传送协作成员的视、音频信息,方便了协作成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同时,视频会议还利用多媒体支持协同工作中各种信息的处理,从而可营造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间。视频会议系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网络介质从PSTN、ISDN、ATM、LAN 发展到因特网。ITU- T了一系列的视频会议标准, 主要有H.320、H.323、H.324、H.310。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网络,它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传递信息,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实时地、交互地或者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利用Web 强有力的交互性,创建一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远程医疗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信息技术来传输医学信息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的一门应用学科,这里所描述的医学信息包括医学图像、实时的音频和视频、患者的病历、医学设备输出的数据等。

视频点播系统(VOD)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是可对视频节目内容进行自由选择的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VOD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如服务、教育、金融等)的应用十分广泛,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5 结束语

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它将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通信的分布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悦,李永全,刘元超.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科技,2006.5:91-92.

[2] 余林.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山西科技,2006.6:29-31.

[3] 庾志成.论多媒体通信[J].现代电信科技,2006.11:1.

[4] 高宇,王建平,张若庚.多媒体通信技术[J].邮电设计技术,2003.8:28-32.

[5] 刘勇.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1:36-37.

[6] 王英波.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95.

[7] 李云芳.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8:23-24.

项目基金: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2

在当今信息时展中,世界逐渐进入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中,信息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获取信息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渠道检索出各自需要的信息。随之数字图书馆逐渐发展起来,在数字图书馆中,对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来获得。在数字图书馆中,如何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来获取文本信息、视频信息等是当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多媒体数据挖掘的相关概念以及内容

1.1 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技术,将以往的以信息存储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处理和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知识获取为主的模式,多媒体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其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各媒体数据不仅可以独立表达信息,还可以共同表达相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共同表达事物的发展过程及结果。因此,在多媒体数据中,存在信息主体特点、属性,并且数据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多媒体数据挖掘主要指的是在多媒体数据的内容特征前提下,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数据中隐含的、有价值的可以理解的内容挖掘出来。

1.2 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的内容

数字图书馆中的数据挖掘不能看作是简单的对数字图书馆信息的检索,其主要是对以文本信息为主的数据挖掘,换句话而言,是对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为代表的连续媒体内容进行数据挖掘。由于多媒体数据中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特点,需要对这些信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模式进行提取,以便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1.2.1 图像数据挖掘技术

数字图书馆中的图像数据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图画、建筑物图、CAT扫描图、X线片、星球地图、天文物体图等。图像具有丰富的视觉与空间特性,其中视觉特性指的是颜色、性状、轮廓、纹理等特征,空间特性主要包括边缘探测、目标模式、边缘提取、模式识别等。图像数据挖掘需要从图像中提取能够代表以及区分该图像的内容特点信息,并且需要收集针对图像处理和数据挖掘的知识内容。当图像数据挖掘内容确定之后,需要对图像内容进行分析、分类以及检索等操作,对挖掘到的信息进行解释与表达,从而获取更深层的含义。

1.2.2 视频挖掘技术

视频主要是由各种各样的图像帧序列组成的,其可以使用全局或者局部特征来表达。通过视频处理技术将视频的属性进行分割与分类,从而取得视频结构模式,并且可以从视频中获得视频对象,对其运行动态进行跟踪。通过时间的特点分析视频之间的关联性,以便获取更深层的事件内容。

1.2.3 声音挖掘技术

声音挖掘主要对象是语音中的声音,通过对声音数字化的处理后可以得出音频。其中音频的挖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的。其一,使用语言知识识别技术将语音转变成文字,将音频挖掘改变成为文字挖掘。其二,通过直接法在音频中获取声音的特点,例如音调以及韵律、节奏等,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声音的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分析音频的基频、能量分布特点等,以便获取音频中的对象结构,提取出内在的信息与规律。

1.2.4 多媒体综合挖掘技术

多媒体数据挖掘与单媒体数据挖掘的主要区别在于,多媒体是一个集成的系统,各个媒体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多媒体的有机复合效果远远优于单媒体的效果。另外,多媒体的挖掘主要是在挖掘数据的各个阶段以及环节中,综合利用多媒体的特点,从而发现数据内容中更深层的意义。

2 数字图书馆中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的系统结构

2.1 多媒体数据库

在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数据中,主要包括原始的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其中原始的数据库指的是原始的多媒体数据,例如各种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数据信息。这些数据的媒体结构与元数据库中的描述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存取。元数据库指的是一种按照挖掘要求组成多维度、多层次以及多媒体的数据库。其能够有效的提高媒体数据挖掘的效率。

2.2 挖掘引擎

数字图书馆中多媒体数据挖掘引擎主要由一组快速的挖掘算法组成,其中涉及到数据的分类、关联分析、聚类、总结等方面。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数据挖掘系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

2.3 数据预处理结构

数字图书馆中多媒体数据预处理结构主要是通过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并对数据的特征进行提取。在图像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图像中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分割研究。同时,在视频与音频信息处理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另外,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事件进行标记,对其叙事结构进行组织,并分析其语义的关联性。数据预处理结构主要是以元数据的形式将其记录在元数据库中。

2.4 用户挖掘数据接口

用户挖掘数据的接口主要是对挖掘结果进行解释和呈现的界面,可以为用户提供交互接口以及扩展的挖掘语言。根据多媒体的视频以及时空特点进行分析,数据挖掘出来的结果需要通过新型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可以通过导航式的知识开展与交互式的问题求解过程来呈现,并且可以为数据挖掘结果提供可视化的接口,方便用户的查询和了解。在数字化图书馆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更加便利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3 数字图书馆中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分析

3.1 相似搜索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搜索方式主要是通过关键字、词的搜索来操作的。例如,在搜索图像的时候,通过图像的标题、关键字以及尺寸进行检索。这些搜索均可以通过人工描述其信息特点,并将其信息特点提交给搜索引擎,以便更好的查找所需要的资源。但是这种搜索方式所产生的结果质量较差,这种检索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基于内容的搜索方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是通过视觉的特征来标引图像,并根据图像的特征进行相似性检索。这种检索方式能够符合各种信息的检索,其具有较好的检索效果。

3.2 关联挖掘技术

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和数据涉及到各个方面,其中图像、视频、音频等数据库中涵盖到多媒体数据对象的关联规则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图像内容与非图像内容之间的关系,视频内容与非视频内容之间的关系,音频内容与非音频内容之间的关系等。其关联规则主要需要根据颜色、语调、尺寸、纹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在一张图中,上半部分50%以上均为蓝色,那么很有可能是表示天空。这些关联的规则与知识库具有较大的联系。其二,与空间关系无关的内容关联性。例如,在一张图片中,有两个蓝色的圆形,对其进行推测可以看出很有可能在图片中还存在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同时,在大多数知名品牌的商标中,通常会出现各种特殊的图案。通过这种思维模式的推测,可以分析内容的关联性。其三,与空间有关的内容关联性。例如,在一张图片中出现一个红色的长方形,并且是处于两个黄色的正方形之间,那么在下方很有可能会存在一个大的椭圆形对象,这种关联性就是与空间有关。要想在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中挖掘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就需要将每个对象或者局部看成是一个整体,并从中寻找出不同对象出现的频率,其中数据库的关联与挖掘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对象中包含有多个层面的信息,每个信息具有较多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寻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在通常情况下,两个挖掘对象之间的某个特点会在一个特定的分辨率级别上出现相同的现象,但是在细致的分辨率情况下,就会出现细微的不同。这种多级分辨率挖掘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总体挖掘成本,在不损失数据挖掘效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其次,在挖掘对象中,具有多个重复的信息,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对挖掘对象进行关联性分析。再次,在多媒体数据挖掘对象之间,通常会存在比较重要的空间联系,包括上下之间的联系,左右之间的联系等。这些特征在挖掘对象关联性的时候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多维分析

多维分析指的是多媒体数据通过组成立方体的数据库来分析的,具有多维性特点。其多维内容包括:图像的尺寸以及视频的节数、图像与视频的网络状况、视频与图像建立的时间等。这些多维层面的内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定义,多维的建立与分析有利于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在视频内容以及图像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在进行多维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维数建立的问题,由于维数较大的数据立方体建立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制定出更便利的建立方案,以便为多维分析提供前提依据。

3.4 多媒体数据的表达方式

在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底层多媒体数据的表达以及相关规定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随之多媒体内容描述的相关接口研发出来,之后又提出来一种多媒体内容的标准化描述方案,这种方案能够适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描述对象的各个特征进行提取,并在此前提下,对数据挖掘技术中的数据库、知识库以及挖掘引擎等进行设计与建设,并为其提供相关的依据。在多媒体数据描述方案中,对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的定义比较广泛,其主要涉及到图像、表格、音频以及视频等方面,同时对人的情感色彩、事物的发生过程、人的价值取向等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各种元素的相互结合,组成标准的多媒体演示。其中标准的描述集合与描述定义语言主要是用来描述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数据,并根据相关指定要求形成各种描述方案。

4 结语

在当今信息、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逐渐进入到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模式中,在数字图书馆中,需要通过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索取,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搜索模式,以便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在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中,还需要对各种技术与方法进行优化与完善,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吉根林。Web挖掘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2,14(1):25。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3

基于新媒体视角下,舞蹈艺术不仅要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改革,也要在情感的表达、主体的思想、审美的标准上进行有效的创新。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表达舞蹈艺术,不仅可以提升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还有效提升了舞蹈艺术的视觉冲击力,让舞蹈艺术更加形象化,也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舞蹈艺术。舞蹈艺术借助新媒体技术后,其艺术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而且其传播的范围也变得开阔起来,将舞蹈艺术的发展空间有效地进行扩展,促进舞蹈艺术在未来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1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1.1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人们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生活有效地进行了改变,它也将人们生活的环境有效地进行了改变,并且还有效地推动了舞蹈艺术的良好发展。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到来,给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机会,新媒体艺术逐渐被舞蹈艺术所接受,它有效地提升了舞蹈艺术的多方面和多范围发展,也吸收了视觉艺术和媒体艺术的精髓,让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具有特点。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效地丰富和充足了新媒体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新媒体舞蹈艺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虚拟技术和装置等技术来表达舞蹈艺术内容,它也可以通过网络、数字电影、电视等形式进行传播。新媒体舞蹈艺术与传统舞蹈艺术相比,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视听艺术。

1.2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点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其一,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具有虚拟化和互动化特点。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来说,只是通过舞者在舞台上来完成表演任务,多数是运用肢体语言来完成舞蹈内容。而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出现,有效地将传统只用肢体表达的艺术内容,通过虚拟化、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来表达出来,有效地实现了现实空间形成舞台空间的技术,并在屏幕上良好地展示出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新媒体舞蹈艺术所带来的艺术魅力,有效地将舞蹈艺术的中心思想传递出来。其二,多维度空间特点。对于传统的舞蹈表演来说,表达三维空间时,是通过道具、灯光和背景等内容进行表达,可是在表达多为空间时却显得特别杂乱无章。现今,新媒体舞蹈运用良好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舞蹈氛围和环境,表达舞蹈中的时空性只需要运用虚拟技术来实现,并且真实的人物也可以运用虚拟技术来呈现,而这种舞蹈可以通过人影直接的互动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同时,舞者在表演时间上,拥有可选择性的特点,如果舞蹈人员不在舞台上时,就可以运用虚拟技术来实现完美的舞蹈内容。并且,舞蹈的时空和时间也可以进行良好的扩展,这样可以出现多维度的审美特点,良好的表达舞蹈艺术的美。其三,新媒体舞蹈艺术将舞蹈的肢体语言有效地结合科学技术。新媒体舞蹈艺术将传统的、单一的舞蹈艺术表达形式进行改变,舞蹈表达的媒介也不再是简单的舞者的肢体语言,而是通过以科学技术作为媒介形成的新媒体舞蹈艺术,这一形式可以让舞蹈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并且,在新媒体艺术中,舞者也不再是唯一的主角,舞者也要与新媒体科学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有效地对虚拟的舞蹈背景进行良好的驾驭,良好地协调新型的舞蹈形式,让新媒体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具有视觉感,提升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速度。其四,形式重于内容的特点。舞者一般都是通过舞蹈作品来表达一个故事、情感或是思想,通过肢体来表达是外在表达形式。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来说,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而新媒体舞蹈艺术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结合舞蹈艺术,比较注重视觉效果的突出,舞蹈表现形式要重于舞蹈表达的内容。

1.3 新媒体舞蹈创作中,有效进行跨界融合

创新是对传统的形式加以继承和改革,形成一种新的形式,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形式。在对新媒体舞蹈艺术进行创作中,也要将创新理念融入其中,并且在创作中也可以进行跨界融合,不要局限于某种形式,要大胆尝试,但在创作中不要失去舞蹈艺术的理念和原则。在新媒体舞蹈艺术创作中,要有一定的个性思维、立体思维和逆向思维,这样可以更好地打破传统理念,将个性和具有特点的内容良好地展示出来。舞蹈主要是以人体来表达主题和情绪的形式,而在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出现,这一理念却成为了传统的舞蹈理念,新媒体舞蹈艺术通过多种多样形式,更好地诠释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新媒体舞蹈艺术也将舞蹈营造的形式进行了创新,让舞蹈表达内容更加具有活力、更加丰富多彩,将舞蹈作品的意境有效地进行了升华,让舞蹈艺术作品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并且,新媒体舞蹈艺术也将传统的审美评价形式进行了转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作品,人们的欣赏和评价都只是对人体的美感、舞姿的美感、情感的表达和舞蹈语言等内容。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舞蹈作品也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不仅仅只关注这些内容,更多的是关注开放性、多样化的美,使审美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包括个性美、另类美、艺术美、技术美等。并且,也有很多作品将这几点有效地进行融合,形成更加具有特殊的多媒体舞蹈艺术作品,比较让作品更加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形成更加具有特色的审美内容。

2 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的现状

2.1 多媒体剧场舞蹈形式

多媒体剧场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音频技术、LED视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形式,有效地将传统的舞蹈技能进行良好的结合,最后所形成的整体性的舞蹈艺术。通过这种技术创作出来的舞蹈艺术,背景氛围相对比较新颖,科技感也相对比较强,再通过良好的和声和灯光等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统一了舞台形式和舞蹈内容,让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并且通过运用激光技术、不同的场景效果和荧光灯会,使舞蹈场景更加虚拟化,给人们特别的视觉冲击。

2.2 虚拟舞蹈形式与装置舞蹈形式

虚拟舞蹈形式主要是通过运用虚构客观事实来实现舞蹈作品的表现,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展示出虚拟的舞蹈画面。虚构就是利用计算机创造形成的与客观事实极其相似的虚拟空间,客观事实是实际意义上存在于宇宙中的事物或环境。虚拟舞蹈形式多数是通过网络技术来形成的,主要包括动画舞蹈或是网络编舞等,而且在舞台上也可以运用虚拟舞蹈来表达虚拟场景和虚拟的人物。对于装置舞蹈来说,它是由特殊的设置空间和情景中形式的意思作品,他有效地让情景和空间变的具有特殊性,让欣赏者感受到新的审美感受。舞蹈表演者通过不同的装置来表达不同的舞蹈内容,这让舞蹈艺术的表达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彩。

2.3 人影互动舞蹈形式

这一形式主要是利用了录像投影技术进行的新媒体舞蹈艺术形式,而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通过舞蹈演员和舞蹈影像投影进行良好的结合,实现录像的影像内容和舞蹈者的互动,其视觉效果相当特殊。近几年流行的墨舞形式就是借着影像来进行跳舞,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特效书法影像,舞蹈演员要根据影像的变化进行舞蹈,这样的形式形成了人与屏幕的一种互动的艺术形式。并且人影互动的技术也是通过影像完成,通过电脑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呈现舞蹈,这样会使舞蹈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 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良好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推动新媒体舞蹈艺术自由的发展,并实现舞蹈艺术的价值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有效地实现了舞蹈艺术不同方面上的价值和作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让新媒体舞蹈艺术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发展。新媒体舞蹈艺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欣赏者多样化的审美感受,新媒体技术使艺术体系与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相关科学技术人员和艺术观众人员,一直在找寻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完美形式。然而,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形成,它可以有效地将科学技术和艺术进行良好的融合,它不仅让舞蹈艺术的表演内容变得更加新颖,也有效地促进了舞蹈艺术的稳定发展和进步。

3.2 将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展现出来

艺术作品无论是运用那种形式来表达,其主要都是由表达形式和本质两种组建而成。在舞蹈中,主要是为了表达本质内容,所以才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而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想法就是由舞蹈的本质所展示。艺术的表达方式中,舞蹈的表达形式和本质的关系是会产生一定问题,所以在对艺术的表达形式上进行创新时,也要对这种艺术表达形式进行警觉。在艺术创作中,其定律就是由表达形式来呈现本质内容,而本质则决定了艺术的表达形式。因此,在进行选取和运用表达形式时,一定要以本质为中心,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两种之间的关系,将更完美的舞蹈艺术表达出来。

3.3 找到影响新媒体舞蹈艺术良好发展因素,并有效进行预防

所有的事物发展中都会有两个不同的面,所以在对新媒体舞蹈艺术进行研究时,人们不仅要研究新媒体舞蹈艺术积极的一面,也要对新媒体舞蹈艺术消极的一面进行良好的分析,对其形成的因素进行良好的研究,并良好地避免相关问题影响新媒体舞蹈艺术健康稳定的发展。在新媒体舞蹈艺术中,形成舞蹈艺术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两种,即舞蹈艺术丢失自身的特性和欠缺良好的文化领域两个方面。而现今,科学技术在逐渐发展,新媒体舞蹈艺术运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这样很容易使艺术丢失自身的特性。同时,新媒体舞蹈的商业文化色彩也相对比较重,这样会使很多创作人员有不同的私心,这就会导致剽窃和模仿等风气的出现,这也会导致新媒体舞蹈艺术作品在创作时出现很多相似的内容,完全没有艺术的创新可言。这就是导致艺术丢失自身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且这一因素会严重影响新媒体舞蹈艺术未来的发展。舞蹈艺术中的文化内容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文化雅俗非常明确,而新媒体舞蹈的形成,导致很多欣赏者却忽视可高雅文化的内容,有些欣赏者只关注视觉感官的刺激,却忽视了高雅文化的重要性,这样会导致欣赏者失去寻常和审美原则。所以,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一定要很好地分析以上问题,遵循舞蹈艺术的定律,将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负面问题有效避免,将积极的一面更好地展示出来,并发挥其本质作用,将更加具有特色的新媒体舞蹈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实现新媒体舞蹈艺术良好发展的目标。

3.4 互联网技术的良好融入

随着现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网络舞蹈游戏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它可以体现网络技术和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商业化互联网技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游戏创作人将舞蹈艺术良好地融入网络游戏中,而且网络游戏中的舞蹈有效地美化了游戏中的虚拟人物。通过网络技术可以给舞蹈创造营造虚拟的展示空间,在网络平台中,虚拟的人物都是由计算机编制程序进行操作。因此,舞蹈编制人员一定要有效地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舞蹈创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与外界世界进行良好的交流,这样可以让舞蹈创作人员开阔自己的视野,有效改变创作风格,将舞蹈创作人员和舞蹈表演人员进行良好的衔接,将更好的舞蹈艺术和舞蹈作品通过网络技术传递出来,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新媒体舞蹈艺术可以良好的发展下去。

4 结语

我国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逐渐融入舞蹈艺术中。新媒体舞蹈艺术有效开拓了舞蹈艺术的发展空间,也为舞蹈艺术发展带来良好的条件。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要想良好发展,首先,要对新媒体舞蹈艺术做出良好的肯定,也要把握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新媒体舞蹈艺术也要避免个性丧失等问题的有效。并且,新媒体舞蹈艺术还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这样才能保障新媒体舞蹈创作能够更加新颖,更加具有特色,也能有效保障新媒体舞蹈艺术在未来可以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滔,郁婷.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J].大众文艺,2016(7):185-186.

[2] 张扬.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新媒体舞蹈发展现状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3] 王晓杰,吕敏.论新媒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J].音乐时空,2016(3):106-107.

[4] 王璐.跨界与超越――浅谈新媒体时代下舞蹈艺术的发展[J].艺术品鉴,2015(12):122.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4

一、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发挥主导作用

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面对的不是高考升学。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明确各项任务的目的,适时调节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应再拘泥于死搬教材,而应积极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英语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辅助于英语教学的提升作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设施,要处于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

二、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要注意运用适度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显示出当今教育平台的现代化和先进性,有些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但笔者认为: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前青少年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界认知的积极因素,维持学生积极的无意注意,引起他们对认知的有意注意,进一步升华为在今后认知和自主创造应用时应具备的有意后注意。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活化教材”,更好地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情景语言点,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用英语思考和表达,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发挥各类媒体的教学特点及优势,注重有机结合

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常规教学媒体相结合,发挥其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技工学校等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及运用各类媒体的教学特点及优势,注重有机结合,让课堂45分钟活起来。

四、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如果把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全替代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必然会影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视觉感知始终保持精力与课堂教学的一致;也会因投影屏幕上教学内容的显示使学生不再认真记课堂笔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掌握的能力减退;也会不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帮助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优势。

五、发挥学生认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应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教学学习中心,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为我们创设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无可限量的便利和优势。在创作课件和课堂使用英语教学课件时,教师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脑子动起来、有话说出来、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活动为着眼点,切忌盲目过多地以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特别是教师在制作英语教学课件时,要创设直观新颖且合理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全部把教科书搬进课件;要把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空间留出来,而不能让学生的思路被动地跟着课件翻页。

六、因材施教,多媒体教学因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而异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5

关键字:

多媒体;技术;应用

前言: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信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它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技术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本文探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1.1基本定义

多媒体技术,即以计算机为载体而进行人机交互作用,信息搜集、整合、加工、处理以及逻辑关系构建的技术。其中,媒体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另一方面是信息存储的载体。本文媒体主要是指信息传递载体,即在计算机平台中,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音频以及声音、影像等信息进行数位化处理,并将其置于交互作用的界面中,从而丰富计算机的功能。此技术不仅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创新信息的获取方式。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拓展电脑的应用领域、丰富电脑的功能优势,而且还能加快新型电子产品的发明的使用。

1.2主要特点

首先,交互性。电脑使用者能够在此技术的辅助下,及时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储备,而且能够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其次,集成性。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多种技术进行包含,并且最新的硬(软)件技术能够统一集成,进而此技术具有集成性特点。然后,无纸输出性。传统出版易受纸张局限,但是多媒体技术出版不仅能够打破这一限制,而且能够大量存储信息,信息快捷存储。最后,非循序性。即“超文本”功能下信息查询方式简单、查询时间较短,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冗杂性这一不足。

2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应用方向分析

2.1.1应用于现实生活

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较广,主要包括家庭、艺术、游戏、图书、建筑设计、档案以及通讯等方面。其中,多媒体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率较高,所以游戏爱好者与日俱增。此外,电子设备和手机产品也是多媒体技术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部分企业者的商业利润。

2.1.2应用于教育领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是迎合新课改需要的表现。此技术不仅在教学情景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资源丰富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远程教育还能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进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友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教育事业实现真正的变革。此外,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学生在此技术特点及优势的影响下能够集中学习注意力,进而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2技术层面分析

2.2.1信息检索技术

使索引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自动化获取、数据库以及可视化信息系统等成为应用现实。现如今,信息检索领域中,内容条件下的图像检索已成为相关工作者和工作单位的研究主题。此检索是在可视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包含运动、颜色、位置、大小、形状以及纹理等,在总图像库中查询出与被查询对象相似度极高的图像。此索引功能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检索优势、增强检索能力。

2.2.2信息交互技术

此交互技术指的是,借助动作、语音、视线、书写以及嗅觉等动作通道和人体感觉通道,在数据手套等新型传感技术和全息图像的基础上,通过非精确方式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作用,进而强化人机交互的协调性、优质性以及效率性。其中,多媒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目标。

2.2.3数据压缩技术

此技术能够为文件储存、数据加工、数据保密、音频(视频)信号压缩、数据安全应用等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此技术还能在新型网络浪潮中,丰富、完善数据压缩理论,创新数据压缩技术方法,进而促进新型编码技术的形成。

2.2.4动画制作技术

在电脑模拟二维空间中,构建色彩丰富化、样式多元化、纹理清晰化、设计别样化的三维造型,同时,在合理灯光位置以光色的协调下,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动态图像。

结论: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实际特点和应用远远多于上述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还会被赋予新的元素和内容,进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好。因此,我国社会能够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作者:李艾哲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6

加强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运用,其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手段,而且要求语文老师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揣摩,恰到好处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对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新媒体概念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信息全面服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应主动适应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挑战,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规律,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基本载体,进一步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让新媒体更好的服务于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工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创造的重要教学和交流平台,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考方式产生很大改变,这对当前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也是一个重大机遇,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新媒体时代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具独特个性。在长期语文以来,教学中普遍容易忽视个性,忽略个体的需求。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加强个性化教学,培养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个性化是教学的灵魂,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精神达不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应突破固定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风格,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件多媒体课件,提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语文课件制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独具个性地研读制作教学内容,精心对教材内容加工提炼,全面深入挖掘高职语文教材的内涵,特色突出地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精心安排好语文教学结构,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自我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加强思维引导,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认真思考,真正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情境中,实现心灵的融合感悟,体会到课文内含的丰富情感,体验到课文内含的人文美感,在个性化教学中让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全面深化,从而获得个性化的美感。新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就是应在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有关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从而有效完成语文课程的个性化教学。多媒体课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技术工具和教学媒体,有效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并培养出具备创新型思考型和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现新媒体技术的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的措施

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要,应加强以下措施。

1)精心设计制作好语文课件。制作好课件开展新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前提在于设计并制作课件。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熟悉并掌握一项软件操作技能,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的展示出来,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境界里。新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应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和恰当性原则,使用多媒体素材,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特长,按照语文教学内容重点,精心设计和制作好新媒体素材,汇集图文声像的综技术表现特征,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课件素材的选择和制作中,应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布局结构,认真思考视听形象表现,合理运用音视频手段,对新媒体素材进行优化整合,做到简洁清晰,容量适当。

2)应全面提升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个性化教学中的驾驭能力。学校应加强培训,让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手段,提升新媒体和信息化思维水平和能力,这是让老师应用好新媒体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发挥主导作用的要求。老师在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中才会做到创造创新,才会应用好多媒体这个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才能科学使用好新媒体技术应用,始终把提升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效果。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现代新媒体网络技术,使演示的语文课本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动态和直观。及时建立教与学的网站,让学生突破课堂限制,实现课下学习,实现学习意见的充分交流,也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指导反馈更加及时高效。

3)科学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语文个性化教学。在具体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个性化教学中追求实用性。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在应用多媒体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学科具有的自身特点,不能一味地单纯追求语文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和技术性,而应结合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应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语文课件时,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按照语文课件设计的原则,应牢牢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应兼顾好学生的认知规律,组合好语文教学素材,展示认知规律,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重点分层次、分环节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参与讨论,逐步思考有关知识点,找寻出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地化解有关难点,有效消除疑点,并对有关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课件方式,采用特殊手段,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视听觉,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课效果。

四、结语

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高职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有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合作交融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效果。

作者:陈娟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优化教学方法,突显大学语文的“理”、“趣”、“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伍玉婵-《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7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8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具有文学鉴赏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语文知识和综合能力。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通过多媒体自身的特点,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说明的重点及难点,学生们不能直观的看到。而且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不仅枯燥而且很抽象,学生们根本无法理解,同时也没有学习的兴趣,不论教师讲的多生动,学生们依然不理解,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直观的呈现出来,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的消化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力是凌驾在知识之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无限的是囊括世界的想象力。同时想象力为知识提供前提与基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等立体化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灵感,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创设学生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从感受和体验中,领悟到课堂的讲解内容和教材的意境。并且在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过程中,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就迅速扩张开,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突出教学重难点

文字是一种很抽象的符号,在反应真实事物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很欠缺,这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有些困难,学生总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由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组成的重点和难点是比较不容易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化为形象,静态变动态,将学生们无法理解的文字符号和枯燥的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促进学生主动的思考和学习,对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外,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记忆。

(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一般是教师范读,然后学生们朗诵或默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无法实现朗读的目的。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朗读中,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对媒体播放,将学生们带人情景中,正确掌握朗读中的语音语调,理解课文的深意,吸引学生们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朗读技巧。

(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中学的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鉴赏和朗读,还要会写作。很多学生在面临写作的时候无从下手,因为大部分学生不懂得观察,写作的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此,在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场景再现,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仔细观察写作的场景。任何事物都是有很多面的,只要多加观察,把握文章的主旨,会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的应用

(一)以学生为核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核心体验者。以学生为主题体验的教学会让学生更加享受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创新发展一种全新的主动性教学模式。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民主和开放。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抽象化形象,静态变动态,并且多媒体的图像、声音、视频等的立体化让学生们身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和感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拓宽了思维的广泛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

(二)突出教师的教学特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完全代替教师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多媒体的优势很多,但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能代替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同时也需要真实自然的情人交流。因此在语文多媒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紧密的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和情感交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让教师的特点和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展现出自己不同的教学特色。

(三)突出教学内容的特性

多媒体技术拥有更大的信息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主动筛选其中的信息。因此教师要从大量的信息量中挑选出优质的信息,将信息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并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是要分清信息的重点和难点,理清信息主次,在学生接受的过程中,更加清晰明了。

(四)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比较普遍,它可以减少学生的探索时间,避免学生在不重要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少走弯路,让学生迅速形成概念,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养成和培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好处很多,但是也有不利的地方,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的演示节奏很快,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这样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所以更应该引导学生启发式的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各自发挥其优势,来进行有层次结构的教学,并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领会概念,掌握教学内容的原理,主动地发展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多媒体技术的应该使得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但是事物总有两面,多媒体技术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师自身的特色,是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呈现,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彻底实现中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9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数据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但是现有的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检索信息数据库的技术,不能有效满足对含有大量信息的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因此,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得以出现并且快速发展,该技术不但可以通过包含直接含义的文字进行信息检索,还可以通过对图像、声音、视频信息进行检索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目前,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外很多的研究机构对这种新技术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设计的具体技术比较多,本文只简单的介绍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的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并且阐述了基于多媒体图像、视频和声频的检索方法,最后对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基于内容的检索的近年来多媒体检索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不同于传统的单单依靠文本进行检索,该技术通过对多媒体的图像、声音、视频内容的分析,根据多媒体的内容和语义环境,如图像中的颜色、形状,声音中的音调、音色等,视频中的镜头的运动、场景,然后建立相应的检索库,并进行相应的检索。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只是信息检索技术的一个分支,它主要通过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法相互融合建立的,是多种技术合成的结果。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与传统的基于关键词的数据库检索技术相比,它有自己的特点:该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视频、音频进行分析提取信息线索,从而进行检索;基于内容的检索结果一般与检索条件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是并不一定完全满足,它采取近似匹配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检索;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的系统信息量非常大,它包括媒体库、特征库和知识库,各个数据库都包含有不同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的多层次的检索要求。

2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方法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方法具体又分为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等技术。

随着计算机图像数码技术的发展,检索数据库中的图像信息量越来越大,怎样才能快速从图像数据库中找出与检索图像相符的信息,这是决定检索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分析获得图像的客观视觉内容特征,判断检索图像的相似性,这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该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在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对图像的视觉特征进行提取,以及对多维索引和检索系统进行设计。根据图像特征的作用区域可以把图像检索系统分为基于全局特征检索和基于区域特征及其空间关系检索两种检索。其中基于全局特征检索主要依靠对全幅图像的视觉特征进行检索,而基于区域特征及其空间关系的检索主要是按照分割开的图像的特征相似性进行检索,但是它要顾及区域之间的相似性。

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技术与图像检索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视频本身就是一组动态图像组成的,视频是一组图像按照时间连续的表现的。利用可视化特征视频数据建立有效的索引是视频检索的前提,镜头、代表帧、运动特征等都是视频特征,依靠这些建立视频的索引,就可以利用关键帧的特征和镜头的时间特征进行检索。目前,常用的视频检索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基于关键帧的检索、基于运动的检索、浏览检索。基于运动的检索,主要是基于镜头和视频对象的时间特征进行检索,该方法可以查询摄像机的操作和场景移动等信息,还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等特征检索运动中的物体。基于关键帧的检索,主要是对视频镜头的关键帧进行检索,该方法快速方便,并且关键帧既可以当做静态图像处理,也可以当做视频浏览。

多媒体的音频数据具有物理和感知两种特征。物理特征一般都是来自于音频信号本身,主要包括频率等;而感知特征主要是依赖于人的听觉,主要包括音调、音高等。根据音频数据的物理和感知特征进行检索,就能够得到需求的音频信息。

3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日益成熟,逐渐应用于各种检索数据库中,它能够方便人们快速的从海量的多媒体信息数据库中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世界各地的数据库中的多媒体信息,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的应用范围会更加的广泛。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是一种新的检索手段,其研究周期还比较短,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数据检索的对象和范围更加复杂多样,为了使该检索技术应用领域更广泛,该技术还需要解决与其他多种检索技术相互结合的问题,提高检索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芳,柳燕.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浅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35(7).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10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将视频、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多种信息形成逻辑联接,成为一个系统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1)动态性:多媒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重组,修改、删除或者增加一些节点,建立新的连接。

2)方便性:多媒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偏爱以及要求使用信息,可以用声音、图像等形式进行表达。

3)互动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形成机器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机器之间的互动,互动的环境和场景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设置。

4)实时性:当用户进行操作时,相应的多媒体就会进行实时的回应与控制。

5)非线性:多媒体的读写模式与传统的循序性不同,属于非线性读写。以往大都是使用章、节、页框架进行知识的获取,而多媒体采用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将知识以更具变化、更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

6)集成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7)交互性:多媒体的应用和传统的信息交流媒体有所不同,具有很好的交互性。传统的交流媒体只能被动地、单向地传输信息,而多媒体可以实现人的主动控制和选择。

8)控制性: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综合控制和处理多媒体信息,并能按照人的要求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能作用于人的多重感官。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

1)以多媒体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2)以超文本结构组织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多样灵活的认知途径。

3)为学生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创造特色情境 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英语形象化、动态化,创设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粉笔”和“黑板”的单一乏味,让英语课堂充满新鲜和活力,学生也能跟着“活”起来。在这种艺术的情境下,教师能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才能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新鲜清爽,才能感受作者当时面对此情此景的内心世界,因此产生与作者相同的激动之情,达到共鸣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艺术情境只有得到教师的正确应用,才能将其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人景合一的完美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优美的课文朗读,提供栩栩如生的动画,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成奇妙的幻境。这种情景交融的刺激会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短时间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美,从而更加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育运用板书的呆板局面,使课堂变成学生进行学习与娱乐的天堂,可谓是“寓教于乐”,从而使难以描述、难以理解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对英语知识的兴趣。

提高授课效率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以提供声音、动画和图片等丰富的内容,提高英语教学的直观性和交互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也能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克服板书潦草给学生带来的视觉疲劳,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扩大授课的知识量。教师若能将板书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得合理恰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会使英语教学的能容得到大幅度的扩充,使英语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3 多媒体辅助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对多媒体技术特点及教学特点和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的分析,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知,多媒体辅助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新课导入、领会语篇、掌握语法要点等三个方面。

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新课的导入。有些教师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但不能充分利用素材和资料,导致不能良好地导入新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而多媒体技术能提供声音、动画和图片等丰富的内容,再加上教师合理的点拨,能简单明了地将新课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堂赢得良好的开端。

领会语篇 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注重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而不是传统教学的逐句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全文的意图和行文思路。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可知,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时呈现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同时可以为学生创建特定的艺术情境,为学生对全文的领会提供良好的平台,而不只是呆板地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促使学生对语篇的领会,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重、难点。

掌握语法要点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训,而且要重视对语句中习语、语汇以及词组的理解。而且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我国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是不能使用日常语言习惯进行套用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法是最枯燥的,也是最困难的。英语教师都知道语法及语言点的重要性,但如何将枯燥乏味的语法和语言点讲解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生动,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渡过语法关,教师在讲解语法和语言现象时,最好能够将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英语语法讲解结合起来,利用声像、图画以及文字给予学生立体刺激。同时在课件中要多多使用学生经常出错的句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难点与重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制作教学光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听力进行培训,通过网络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4 结论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英语教学的良好发展。因此,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研究背景,重点分析初中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1)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教学特点,并充分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主要包括创造特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

2)重点分析多媒体辅助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新课导入、领会语篇、掌握语法要点等方面,为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例11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