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矿业工程专业

矿业工程专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0 10:17:22

矿业工程专业

矿业工程专业例1

关键词:

学为中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采矿工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采矿工程已经建立一套科学性专业性课程体系。但由于专业知识内容的杂散性、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专业技能掌握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上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面对如此多和复杂的专业知识,学生无法找到切入点,从而降低对专业课的兴趣,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缺少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以及研究。另一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教为中心,在课堂将大量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学生构建知识的逻辑关系与教科书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不一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书本的知识点逻辑关系转为学生便于接受的逻辑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限制学生探索与研究的能力,与我国现有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目标产生冲突,因此,急需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学为中心

对有关学为中心理论中“学”的定义,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即是学生。该理论的最大缺点太过笼统,究竟是以学生哪个方面作为中心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没有进行精准的定义。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有关学习的理论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都对学习规律作出解释。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学习过程的隐蔽性,使教师将这些规律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第三种观点认为,学即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所谓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构建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启发、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对新知识掌握,不仅培养研究能力,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种观点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构建主义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是构建主义理论的萌芽时期,杜威•皮亚斯和维果斯基等研究成果,为理论的发展夯实基础,但由于这个时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为中心,其地位难以撼动,所以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受到一定阻碍。直到上个世纪末最后十年,构建主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到教学系统当中,构建主义理论成为教学系统中的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也从以前的以教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学为中心,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金斯和乔纳森。

二、问题构建学为中心

根据张建伟等编著的《构建性学习》可知,知识应用过程是一个构建过程,当个体需要解决问题时会将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调整适合问题解决,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修改与补充,个体原有知识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完成一次知识构建。换句话说问题是影响知识构建最主要的因素,当个体解决一个问题后,就会完成一次知识构建。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对知识构建的影响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1)巩固熟练,问题解决需要原有的知识,那么每次应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巩固。(2)深化整合,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进行分析与推理,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就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深化整合。(3)新知识的构建,如果面对的问题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方案解决,个体就需要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建立新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对问题分析、判断、思考、推论以及借助外部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个过程完成对新知识构建。由此,问题的设置有助于知识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引入,可以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构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设置?专业课知识比较繁琐,然而所有知识都有内在逻辑关系,这些知识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对其逻辑关系的阐述。以核心为问题设置基础,通过一个问题可以搭建课堂知识结构。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依靠单一理论或者概念。在问题形式上常常是结构不良的、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有标准答案和解法的定义完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定义为大问题。大问题下还需设置多个子问题,通过多个子问题的设置将解决大问题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以大问题作为主要知识构建目标,不断以小的问题引导推理,最终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大问题设置数量不宜过多,尽量以一个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但有些章节知识涉及多个方面,逻辑关系不紧密,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大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以数量最少为佳。

三、课堂教学实例

以专业课《井巷工程》第四章岩巷施工为例,本章内容主要有钻眼爆破、通风防尘与降温,装岩与运输,岩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和巷道掘进安全工作。所有知识点的核心围绕岩巷如何掘进,但每节知识点逻辑连接不紧密,如果按照课本知识点顺序进行课堂教学,极易使学生感到困惑,降低学习兴趣,对知识掌握不扎实。将本章知识以学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分析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前三节要求掌握,后两节要求理解,即设置大问题要以前三节为主后两节为辅。综上所述,大问题为“如何进行岩巷施工,并且保证良好施工环境?”为解决大问题,提出以下五个子问题:1.如何将岩石破碎(钻眼爆破)?2.破碎后的岩石采用哪些设备搬运(装岩运输)?3.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怎么做(通风降尘)?4.如何提高岩巷掘进效率(岩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5.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可能面对哪些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避免(巷道掘进安全工作)?每一子问题对应各节内容,使原本逻辑性不强的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引导串联成为系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用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成知识构建,以学为中心。

四、结束语

在上个世纪社会背景下,传统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直接高效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较多的应用型人才,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创新型人才被需要。以教为中心的观念逐渐与社会潮流冲突,无法满足当今学习者的需求,限制学习者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以学为中心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势必替代以教为中心。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鼓励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需要指出,构建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要注重以下三点:1.认真分析采矿工程专业课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对大问题进行设置。2.大问题统领全部课堂教学内容。3.若知识逻辑联系不强,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大问题,数量不宜过多。

作者:张鹏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学习科学研究领域及其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矿业工程专业例2

0引言

为了适应湘潭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新的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岩土工程》课程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以下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学生的内心感觉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与专业相关性不够强而表现出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很难选择出适应专业发展的教材,使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没有办法真正掌握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等等。为此,为达到采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紧密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岩土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教学途径,最终目的是获得使师生都认可的、完善的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1.1自编与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现阶段该课程主要是选择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岩土工程(王幼清等编写),该教材主要是面向隧道,水力工程专业的,有的章节与采矿工程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是没有多大联系,且教材中的公式推导较多,使得学生一见到就头疼。此外,教材中多以文字和公式为主,图形较少,计算较多,为了弥补该教材的缺陷,笔者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根据湘潭大学该专业的历史和特色,着手编写教材,或者在教材未出版前,可选取其他的相关教材,借此补充所选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深刻理解采矿中所要遇到或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

1.2提高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提供与该专业相关的若干本教材,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到两本进行阅读[1],可以此提高学生对该课程乃至专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习惯,从思维和意识层面上提高与岩体相关的采矿理论和技术知识[2]。

1.3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岩土工程》这门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对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都要做到有所均衡,有所取舍。重点部分要做到仔细讲解,但是考虑到采矿工程专业的就业去向有可能会朝着水利工程,隧道工程或公路工程等发展,因此,教师也应适当地传授与其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大体上对跨学科,跨专业的内容做到有所了解,若学生确实对其他学科感兴趣,且在今后的工作方面有转专业的意向或打算,可在课后再与学生多沟通,这样就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

2.1主观上应让岩土工程尽量向采矿工程靠拢

许多学生通常会认为两个专业联系性不强,因而,潜意识里就会忽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只要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首先,应从思想层面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4],可在课堂上展现两者之间关系性较强的一些案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范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2.2在教学形式上应有所改进

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利用人对于直观性的东西更易于掌握的特点[5],且单纯地讲解ppt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需引入动画,视频等缓解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乏味,还可通过课堂随机问答等形式,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培养自主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岩土工程专业性质是工程实践性很强,这和采矿工程专业一样,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走走、看看、动动手,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现场工作人员实地讲解[6],分享他们的一些工程经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今后走到工作岗位上遇到同样的类似问题也不会表现出手足无措。

2.3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应更积极稳妥

学生上大学之前,学生对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已习以为常[7],并且要从根本上扭转很困难,并且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较多,大学前两年所开课程也较多,课程安排很密集,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并未做好课程预习和课后复习[8],所以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无法深入理解和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也很正常。因此,有必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前课后资料供学生找准专业的方向,亦或是可以录制“微课”[9,10],让学生通过网络的形式获取知识。

2.4学生课堂上问答情况应有所改观

笔者通过教学发现,仅有若干有志考研或兴趣较浓厚的学生坐在前排,时不时的会向老师提问,且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愿意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或者从内心上排斥或抵触回答问题,也就是说考试能通过就行,其他的一切都与其无关,所以要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就变得难上加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多问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师生间的正常互动。

3结语

虽然在教学改革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令教师倍感鼓舞和欣慰的是,对于一些创新性较强的教学改革,学生还是很乐意配合的,通过课程的调研发现,只要是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心甘情愿做必要的尝试,因为这样做,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收益也颇多。

参考文献:

[1]张亚莉.高校教改模式创新的现实基础分析及路径构建[J].教育,2016(10):173.

[2]郭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教改探讨[J].科教导刊,2016(11):112-113.

[3]宁启蒙,汤慧.基于实践教学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教改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17):241-242.

[4]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1):26-30.

[5]刘伟,姚新鼎,王宗舞.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教改探讨[J].广东化工,2016,43(14):296.

[6]李坤全,邵凤翔,文睿.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与教改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244-245.

[7]段艳红.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8):357-359.

[8]郝一洁.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改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88-90.

矿业工程专业例3

1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5月以来,受国际经济总体低迷,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形势转入新常态的影响,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尖锐,库存量增大,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亏损扩大。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t,同比下降2.5%,这是2000年后首次出现下降;全年煤炭出口574万t,同比下降2.5%;全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持续在3亿t以上;全年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61.8点降至137.8点,累计下降24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减少1101.4亿元,同比下降46.2%[1]。基于此,部分煤炭企业出现裁员减薪现象。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增加22万人,且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加之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直接冲击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笔者通过分析各煤炭行业高校的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部分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未能就业,与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煤炭企业争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相比,形势已发生急剧变化。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302人,初次就业率与2013届、2014届相比降低,其中到煤炭企业的就业人数为63人,仅占就业总人数的11%。

3采矿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社会层面

3.1.1煤炭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受煤炭行业经济下行趋势影响,煤炭企业生存困难,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减人增效的政策,调整招聘计划,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骤减。以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招聘会为例,2015届校园招聘会共收集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有效就业信息129条,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的供需比为1∶0.43。而2013年同期为1∶8,2014年为1∶6.15。与之相比,煤炭企业招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变弱,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持续下滑,总量严重疲软。

3.1.2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煤企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如雾霾等大气污染,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阵痛导致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重化工企业经营困难,出现破产和兼并重组,致使一些企业裁员,引发结构性失业。客观上增加了煤炭企业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3.2学校层面

3.2.1专业招生计划调整滞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多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受政策、办学方向、师资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专业招生人数调整未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岗位需求变化相对接,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期,采矿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是,笔者查阅2013年、2014年煤炭行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招生计划发现,各高校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减少招生数量,基本与2012年相当。

3.2.2就业指导滞后,缺乏系统性

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出现企业争抢毕业生的现象,学校也会因此忽略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当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行时,学校才开始重视和加大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大部分就业指导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且一般在大四上学期开始,而未能从大一入学就进行全程化、立体式的就业指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学校采取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最常见的就是举办就业讲座、就业宣讲会等,且内容集中在走马观花式的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收集等,缺乏对学生面试技巧与礼仪等在就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存在系统性短板。

3.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自身层面

3.3.1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由于采矿人才断层,煤炭“黄金期”,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成了煤炭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此种情况致使部分学生感觉没有就业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产生差距。首先,基础知识狭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部分学生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实践较少,且轻视通识教育课程,造成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技能薄弱。其次,综合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忽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致使自身综合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业难度增大。

3.3.2过度看重专业对口,职业期望高

在煤炭行业景气时,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去煤矿就业,与专业对口。但是,在煤炭行业不景气时,一些学生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观念,在求职过程中仍然过度强调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就业空间,选择职业的范围减小,增加了自身就业难度。另外,受煤炭经济形势好时往届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的影响,学生对工作薪酬期望高,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符。在非煤炭企业求职时,学生十分看重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性质,多数只应聘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应聘。

4解决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思考

4.1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煤炭经济下行时,煤炭企业应该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努力走出经营困境,并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首先,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动应对新能源革命,创新发展,扭转当前部分煤炭企业亏损的局面,确保利润[2];其次,煤炭行业应注重协同治理,加大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开采,提高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解决煤炭经济下行压力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煤炭企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煤炭行业的复苏,应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就业[3]。经济发展的进程说明,增加就业岗位要依赖于高尖端企业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多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劳动者学历不高、职业技能弱等问题,它们希望引进大学生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发与服务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4.2高校深化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4.2.1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

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应根据煤炭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主动适应煤炭企业的需求变化,避免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首先,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合作,全面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技术需求以及人才需求计划等,对煤炭行业做出前瞻性的科学预测。及时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降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和困难。其次,煤炭主体高校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在设置采矿工程专业时,不能只考虑本校的情况,要在全面调查煤炭行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办学规模、目标定位、培养模式[4],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高校要与企业之间建立反馈机制[5],了解用人单位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评价反馈,把它作为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4.2.2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推进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专业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力度。

1)完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就业指导与服务要贯穿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求学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6]。低年级重点讲解分析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制度,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求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求职技巧、求职礼仪与注意事项、面试技巧等;对毕业生则重点组织校园招聘会、提供与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的求职信息、就业咨询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2)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树立“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观念。学校要通过召开基层就业宣讲会、编制基层就业指导手册等措施,做好“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讲工作,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以实现就业。

3)组织多方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整合采矿工程专业校友资源,通过他们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信息等。此外,鼓励、引导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攻读学位,进行深造,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加大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发掘创业潜能,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和资源优势进行创业,从而实现就业。

4.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观念

4.3.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首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并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拓宽自身的择业选择面。其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在大学期间抓住各种机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历练自我,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社交、创新等综合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4.3.2调整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方式

煤炭经济下行,加之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调整就业观念,实现多方位就业。首先,不要过分强调与采矿工程专业对口。不要直接放弃与采矿工程专业无关的就业岗位,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把握机会,尽快找到适合自己而非一定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其次,调整职业期望值。在煤炭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值,摒弃不愿到基层就业,只应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观念,主动到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煤炭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5年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5(3):40-41.

[2]潘晓燕.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5):35.

[3]杨静,杨向辉,张光源.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影响因素——基于14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5(6):98.

[4]李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101.

矿业工程专业例4

既然专业学位目标是培养既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企业或社会中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更应该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矿业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专门学科,采矿工程本科生不仅需要系统学习煤矿开采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必须经历三个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两个设计(采矿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强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感知和应用。然而现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没有针对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单独制定,而是基本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导向性偏弱。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基本依靠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来获得,而导师的科研项目又因人而异,研究方向和项目类型也有较大不同,这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获得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培养。此外,目前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本科教育背景参差不齐,跨专业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按规定需补修《采矿学》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这两门专业主干课,但由于缺乏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储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些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反而薄弱,就业后甚至难以胜任基本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岗位。

1.2“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形同虚设

为充分利用校内外人才资源,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国内高校普遍采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其中校外导师一般以兼职形式聘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才。就矿业工程专业而言,校外导师普遍聘用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这些校外导师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不仅有繁重的企业事务需要处理,而且在现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下很难有时间来高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加之现行的校外导师津贴制度并不合理,造成校外导师对指导工作积极性并不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任务不得不更多的由校内导师承担。由于校内导师工作以科研和学术研究为主,在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时习惯性地侧重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3部分学生的功利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煤炭行业萎靡不振,在煤炭企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的同时,煤炭高等教育也步入低谷,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生源严重不足,研究生培养更是勉强为继。从2002年起随着煤炭形势持续好转,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在加紧新建矿井建设的同时,利用中小煤矿资源整合政策兼并重组了大量矿井,那么就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煤矿主体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接近100%,薪金水平持续攀升。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考生为获得高额的劳动报酬而选择跨专业报考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热门专业相比不仅报考人数上丝毫不逊,而且考生专业竟然涵盖了除医学、军事学之外的10个学科门类。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既是一个艰苦行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一方面由于这些学生对煤矿工作的艰苦性和危险性缺乏足够认识,一旦煤炭行业进入低谷期,从业人员薪酬大幅降低的时,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欲望已不是那么强烈,转而准备报考公务员或者继续踏上形形的求职之路,而非专心致志地准备毕业论文;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专业跨度很大,专业基础过于薄弱,难以适应现有工学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两年的学期只能勉强达到专业学位最低要求。因此,这种功利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调整和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

针对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首先,对跨专业学生增加矿业工程通识教育先修课程,课程内容应涵盖煤矿地质、矿井设计、采煤方法及工艺、通风和矿井灾害防治等方面,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煤矿开采领域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续修《采矿学》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课程,对学生专业基础进行强化。其次,将跨专业学生全部纳入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团队,全程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既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应用,又能辅助指导教师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管控,实现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双提高。第三,由于本专业学生在本科生期间已经系统学习了煤矿开采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这部分学生应着重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采矿工程学科前沿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每个专题讲座应保障足够时间,避免出现类似学术会议走过场的形式—“老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部级学科平台和与国内高水平企业联合构建的产、学、研平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条件,全面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2.2调整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

按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导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求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或3年,实际上普遍执行2年学制。但从现有的培养计划看,专业学位研究生一年级主要进行课程学习,二年级第1学期忙于找工作,第2学期忙着做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充分培养,尤其是跨专业学生。结合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对于本专业研究生可沿用2年学制,跨专业学生沿用3年学制。

2.3加强专业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其初衷是充分利用校内外人才资源,尤其是校外导师的实践优势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2.3.1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和激励政策

目前,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的联系、确定主要依靠校内导师牵线搭桥,虽然经学校审核后颁发聘书,但学校对校外导师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换言之学校对校外导师的约束力有限。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将校外导师管理纳入到校企联合管理的范畴中来,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从企业层面允许校外导师临时脱离煤矿生产管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对校外导师指导津贴、职称评定和奖励办法制定相关细则,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充分调动校外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矿业工程专业例5

1仿真实训室的特点和必要性

矿业工程专业仿真实训系统将真实的生产现场缩小化搬到教室来,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矿山生产现状,清楚地观摩到矿山生产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学生能够对矿山生产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仿真系统让学生对矿山设备的外观、基本运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都能有深入地了解,解决了教师理论知识的抽象传输,并且为学生后期进入实训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矿山生产工作都是连续性的,而仿真模拟可以只呈现某一个工作环节,从而可以反复训练学生某一个工作细节,让学生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慢慢熟悉。矿山一线生产随时随处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仿真实训系统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干净的学习和实训平台,教师和学生在仿真实训室没有安全负担,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获得知识技能。[2]

2仿真实训在教学中的应用

矿业工程专业非常注重实践动手能力,仿真实训室是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的一个中间桥梁。学生在进行实训操作以前,先去仿真实训室进行相关项目的观摩实训,在对设备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后,再去实训室完成本项目的实践操作,从而将虚拟仿真和实际操作有机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提高实践操作的效率。[3]由于矿业工程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矿物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可到矿井提升与通风仿真实训室参观,大概参观了解下采矿设备和采矿工序;同样采矿技术专业学生也可到选矿仿真动态实体模拟系统实训室进行参观,大概了解下采矿的下一道选矿工序,从而达到让矿业工程专业学生对本行业领域有或多或少地了解,知道本专业在矿业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几年的仿真实训,采矿技术专业老师和矿物加工技术专业老师都明显地感受到了仿真实训给教学带来的好处。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因为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转变为比较直观的模拟演练;另一方面由于仿真实训系统可以间断性地操作,所以可针对学生某一较弱环节进行反复操练,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一环节知识的掌握和巩固。[4]

3仿真实训需与实训有机结合

矿业工程专业例6

一、课程简介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采矿学等课程,是在熟悉矿井生产系统、认识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之后开设的,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形成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使本学科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课程以阐明矿井通风与安全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为主要目的,并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应用到矿山生产中,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理解矿井通风阻力、通风动力、矿井通风系统等相关知识及相应的计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矿山通风及其工程设计、监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安全技术(防瓦斯、防火、防尘、防水、防毒、防爆技术)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

采矿行业特色表明,采矿专业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内涵,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外,还应注重职业素养、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进行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凸显隐性教育。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由矿井通风与矿井安全两部分构成,涵盖较多的理论概念、复杂公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往往重视讲解知识理论,将通风应用性作为授课重要内容贯穿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通过矿井通风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与认识所学专业对煤矿、非煤矿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与职业使命感,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献身专业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对矿井通风设计的意义,培养其认真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为其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通过矿井安全知识的学习,采取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精神。

三、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基于不同动力和目标促使大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社会认可,实现自己价值,因此价值观和知识、技能是不可分割的。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目标,找到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深入挖掘本课程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有机分解到专业课程中并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育人与育才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学以致用,落实课程思政。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思政元素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过去,教学目标只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忽略了“价值引领”。为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思政元素,以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事故案例、煤矿工作者事迹等主题为途径,聚焦“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学生五大发展理念。

(二)教学内容思政元素

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一通三防”专业理论为主要内容,学生上课懒散,学习效果不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完成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与思政渗透融合点,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载体,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以矿井空气为例说明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讲述氧气性质时引入拉瓦锡氧气发现实验,突出实践创新、科学求真,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讲解矿井有害气体种类及煤矿安全规程对有害气体的安全浓度标准规定时,教师要引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从而加强法治观念。矿井气候条件即是煤矿工作者工作环境大气,其与人的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煤矿采深的增加和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深井高温热害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开采的重大问题之一,故应改善矿井气候条件,确保人们获得安全感,以此阐述以人为本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将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导给学生,使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取得“寓教于乐”的理想效果。正如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所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三)教学考核的思政元素

矿业工程专业例7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8903

工程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一种形式。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手工绘图已经成为历史,普遍采用计算机绘图[1]。当然,利用计算机绘图也是当今理工科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2-3]。CAD制图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4-5]。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绘图软件,较为熟练地绘制专业工程图纸,并能借助绘图软件计算、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基本技能。CAD制图课程具有基础理论与工程技能训练的双重特点,也是联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纽带。CAD课程的教学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针对采矿工程专业CAD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分享近年来的一些教学体会,以飨采矿专业的同行和学生。

一、采矿工程专业CAD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堂教学内容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言之无物,行而不远”,所以,要上好一门课,首先要组织好的教学内容。教材与教学内容是高校课程教学的质量保障[6]。众所周知,自八十年代2.17版本的AUTOCAD软件引入中国,到目前已有数十个版本。现在Autodesk公司几乎每年要推出一个新版本。国内与之相对应的教材也层出不穷,五花八门。有的教材专业特色明显,比如:土木工程专业

的CAD教材[7],机械专业的CAD教材[8],等等,但唯独没有与采矿专业相结合的、真正适合采矿专业的CAD教材。笔者从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使用CAD绘图,而且借助AUTOCAD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对CAD教材内容和版本比较熟悉

,在综合比较后,选定AUTOCAD2004版软件和相应的教材作为采矿专业CAD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先进的绘图软件和优秀的教材是上好这门课的前提,可以照本宣科?非也。因为好的教学内容是关键,为此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重新梳理出以“线-点-面-图形编辑-图形管理”为顺序的教学内容。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待学生对CAD制图有了一定基础后,再系统介绍一些软件方面的应用知识,比如:利用area命令求面积等。

在绘制图形案例教学中,没有选用教材中的图例,而是与采矿工程专业实际工程相结合,先让学生绘制简单、有用的实际工程图纸,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工程图中的标准图框A0到A4号作为案例进行绘制,图框是由竖线和水平线构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图框绘制完成并保存待参加工作后利用(因为工程图的标准图框全国统一的);然后,再绘制完整的采矿专业工程图纸,这样可以使学生平时的课程绘图练习做到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很有成就感。

(二)学生课堂练习内容

CAD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动脑,而且要动手操作。因此,在安排学生课堂练习方面,选择了5套独立的实际工程图纸,由易到难让学生练习。先是一套三居室的建筑房屋平面图,只给定了建筑物的中心线轮廓及相关尺寸,让学生绘制CAD房屋平面图;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室内装修,绘制一个房屋装修平面布置图,包括瓷砖、卫生间马桶及家具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练习基本功,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也让学生在练习中增加了对基本生活常识的了解,比如:门的宽度,床的大小与规格等,也可以防止学生相互抄袭。学生有了一定绘图基础后,再绘制与采矿专业有关的工程图纸。笔者结合自己在国外的相关工程经历选择了一套全英文工程图纸中的一个三心拱隧道断面图让学生绘制。一方面公路隧道与井工采矿的巷道相类似,而且三心拱断面在所有巷道(隧道)类设计中难度最大,另一方面还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第三套图纸是绘制一个煤矿的综合地质柱状图。综合地质柱状图是反映矿区地层结构和岩体属性特征的重要成果图件之一,是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图纸。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CAD软件文字输入与编辑基本功。第四套图是绘制《采矿工程设计手册》[10]中的刀把式井底车场平面图。井底车场是联接井下大巷运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它担负着煤炭、矸石、物料、人员的转运任务,在整个井下运输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第五套图是绘制《采煤学》[12]课本中的一个采区布置示意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让学生自己设计与绘制,包括采区尺寸等需要学生去查找。一个矿山的采矿工程主要由地面(工业广场)、井底车场和采区组成,所以,选择这些部位的图纸让学生绘制,使学生不仅学习了CAD制图,而且与采矿工程专业的知识紧密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CAD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职责,自古有之,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作为采矿专业的教师,如何上好CAD制图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CAD制图课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这门课程,这样才有动力去钻研CAD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认真组织教学。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CAD课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由于大二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仍不甚了解,部分学生感觉迷茫,总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如别人,学一行厌一行,对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笔者上第一堂课时,没有正面强调CAD课如何重要,而是采用发问的方式,询问学生有哪些方式可以挣钱谋生?答案五花八门。笔者归纳学生的答案,即:说,做艺人说相声、唱歌或节目主持等,可以挣钱谋生;写,写小说成作家可以挣钱谋生;画,成为画家或工程师画图纸、搞设计,可以挣钱谋生。当然,还有肩扛背驮也可以挣钱谋生。通过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此外,笔者还下载了国内知名的与矿山有关的大型企业和设 计院招聘广告,把这些企业对采矿专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晓掌握CAD绘图技能对于求职就业的重要性。

(二)边教边学边操作

CAD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但操作使用命令比较多,命令之间没有连贯性。所以,笔者在教室选择上,除了要求有多媒体之外,还要求每位学生要有一台电脑。这样,笔者在讲台上讲述完一个操作命令,马上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现场答疑。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指导,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命令的使用与操作,切忌死记硬背。

(三)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并延伸CAD的应用

在学生绘图练习案例选择方面,密切与采矿工程专业结合,并把CAD的使用在专业方面进行延伸,紧扣实际工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比如,计算矿量时,根据底板等高线计算矿体的面积,有的借助求积仪来求面积,学了CAD后,就可以直接用Area命令求面积,计算矿量;还有利用CAD直接绘制地质剖面图,确定点的坐标,按照一定的坡度寻求最佳矿区道路路线,等等。

三、CAD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课程考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影响[13]。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绝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蓄积者,而是一个知识的运用者[14]。所以,笔者在征得相关部门同意

后,取消了期末一卷定终身的闭卷考核模式,将考试纳入到平时的案例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按照正规要求提交5套图纸,最后根据5套图纸的绘制质量以及课堂学习情况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四、结语

CAD课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型课程。用CAD制图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如何教好该课程,让学生终生受益,探索建立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密切结合实际、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值得CAD教学同行专家深入思考,不断完善,找到更多有效的举措,共同推动采矿工程专业CAD制图课程教学上新台阶。参考文献:

[1]张军安.AUTOCAD2005实用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秀英,陶永兰,张秀芝.培养理工科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19-121.

[3] 林宝如,何频,张乐于.论对学生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50- 53.

[4]杨文伟.21世纪高校CAD课程整合与实践[J].时代教育,2008(10):94.

[5]刘平,刘楠.工程制图CAD考试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3):3.

[6]张扬,尹红,李孟辉.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1):46-48.

[7]陈德业,黄惠莹,谢龙汉.AutoCAD 2009建筑制图实例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李乃文,夏素民,孙江宏等.AutoCAD 2008中文版机械制图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邹云翔.矿山地质剖面绘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张荣立,何国纬,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矿业工程专业例8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力学、矿业工程、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

3.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安全以及矿井灾害预防等技术;

4.具有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矿业工程专业例9

一、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做为一名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知识要不断的更新学习、要学以致用、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坚持自学专业知识,积极向身边同事、专家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使自己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的完成单位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现职后,我与单位领导及同事一同,用所学知识帮助基层单位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对现有巷道支护参数提出了优化措施、参与修订了井下钢筋混凝土托板的应用规范;此外,我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使用,先后参与十多项科研项目工作,致力于推动集团公司的技术发展;先后为各矿引进了先进的机载前探支护设备,使机掘月度进尺明显提高;为确保四台矿正常采掘衔接,开展有效的瓦斯治理,合理使用超期锚杆支护空顶,取得了机掘八队在12#5723巷半煤岩月进772米的最好成绩;对虎峰压风和供水管路进行了优化,节省每年的更换以及维修材料和人工费用,保证了全矿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二、积极参加科技攻关,为安全生产施计献策

1、参与了四项科技成果均获得了奖项。其中:为实现机掘巷道掘进速度,优化施工工序参与的《机掘巷道优化工序实现快速掘进施工技术》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一等奖;《松软煤层掘进支护工艺技术研究》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二等奖;《临汾宏大机电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虎峰供水管路防冻技术改造》项目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忻州窑矿孤岛工作面巷道掘进支护优化》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二等奖。

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研究项目,对“人人都是通风员”体系延伸,逐步形成特有安全文化理念,建立隐患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安全低控;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在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中实践》项目,推行了隐排查体系、治理体系、考核体系、责任体系,创造零事故现场,打造零事故环境,实现本质安全目标;参与《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对上报、认定、汇总、分析、监控等模块进行了编制工作,实现重大危险监辨识、汇总,分析及上报以及在线网络监控功能;《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实现了安全隐患信息化管理。

2、在省级煤炭发表多篇论文

分析集团公司高瓦斯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根据分源治理理论,2017年8月在第216期《煤》杂志发表《综放工作面瓦斯分源综合治理技术》论文。

针对云冈矿 8633 工作面回采时采空区残煤易发生自燃的问题,2016年12月在第208期《煤》杂志发表《采空区钻孔注氮扩散半径的数值计算研究》论文。

针对云冈矿 8633 工作面回采时采空区残煤易发生自燃的问题为研究对象,2016年9月在第9期《山西焦煤科技》杂志发表《综放面钻孔注氮防灭火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3、在省煤炭厅和集团公司各类评比工作获得多项奖励

2011年3月山西省煤炭厅授予山西省煤炭纠察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12月获得集团公司煤炭生产及建设先进个人。

2014年元月获得集团公司机关年度劳动模范。

2014年12月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先进个人

2017年1月获得集团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先进个人

三、协助潘家窑煤矿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促使矿井建设合理、合法、快速推进。

潘家窑煤矿项目是同煤集团和中海油合作的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套煤矿项目,于2015年4月30日取得“路条”。在矿井建设管理处任职期间,积极协助潘家窑矿井按照更新的行业规范、政策及集团公司技术要求对《矿井设计》进行优化,重点开展“针对一盘区上覆4.1km 220kv线路队开采影响”及“优化开拓布局--实现矿井小煤柱开采和跳采”工作;协助潘家窑煤矿对“35kv变电站可拆卸建筑模式”进行技术论证;借鉴集团公司马道头矿井和东周窑矿井在未进行煤层气资源勘查的条件下,国土部受理勘探地质报告的评审、备案的经验,推进潘家窑矿井《地质报告》的上报评审备案工作;协助潘家窑煤矿与地方政府充分沟通协调,积极推进前期准备工程,入场开展一期场平工程;督促各矿证件手续办理,采取职能部门互通消息、积极反映各矿证件报办理存在的相关问题等方法,帮助潘家窑、马道头、北辛窑、东周窑等矿井加快了证件手续办理工作,使矿井建设合理、合法、快速推进。

四、探索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1、煤矿技术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跨度大,一定要做到认真细致,通过对集团公司新建、延深、资源整合矿井进行调研,我收集掌握了完整的矿井资料,编制了各矿建设的计划网络图和年度工作计划,为领导层下达各类决策方案提供依据,之后按照矿井投产总目标进行年度目标和月度任务指标考核,有效的保证了新建矿井和延深矿井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在证件办理工作中,督促各矿证件手续办理,采取职能部门互通消息、积极反映各矿证件报办理存在的相关问题等方法,帮助资源整合矿井加快了证件手续办理工作。从2012年最初接手的4座生产矿井,27座技改矿井的规模发展到目前22座生产矿井,4座联合试运转矿井,5座技改矿井。在2014年度山西省资源整合矿井建设中集团公司取得了名列第一的好成绩。

五、督促指导矿井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在资源整合矿井管理处任职期间,重点督促子公司对整合矿井进行安全管理。协同各职能部门对整合矿井的通风系统、防尘、防灭火管理、顶板管理、防治瓦斯、通风设施、机电运输现状、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完善情况、灾防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执行情况、安全培训情况、图纸资料管理等进行了系统摸底和检查。共查出问题400多条,其中“一通三防”100多条,支护问题近百条,机电、运输问题100多条,火工品及其它问题50多条,查出重大隐患15条,有效的控制了事故的发生。

矿业工程专业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58-02

目前,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总量虽然中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其合格人才在世界的排名并不乐观。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在美国将能够很快胜任工作,而中国仅仅有10%。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等。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教育认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设置、实践教学的考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

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界与工业界、企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实现了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为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通行证”。

二、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采矿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计划时,由于公共课、基础课学时的增加,使得专业课及专业实践课的课时缩减,由此造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弱;由于学生在实习矿井受安全所限,因此专业实习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实验设备陈旧,开出的实验项目滞后;验证性与演示性实验项目较多,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出较少;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较少,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也不会深奥;由于种种原因,具有丰富实践性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实践教学环节上的考核单一,不能引起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实践效果不够理想。

三、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验、实训与现场实习)应注重培养其工程性、应用性、研究性及专业素质上,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专业实习工程训练课外活动5个环节,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反复的运用和训练,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1.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新时期矿山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合理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及时补充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及实验设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系列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系列综合性实验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系列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构成的三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增加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基础上,通过新增实验设备、开发原有O备功能等措施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培养应用创新型地矿类人才提供实验条件。

2.整合资源,建设本学科共享的实验硬件平台。围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依据,建成与我院学科特色相匹配、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本研共享、由三个层次组成的实验平台。

3.改革实验教学考核办法。建立完善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成绩评定标准与办法,把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对学生考核和成绩评定的主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4.毕业设计改革。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合理,与矿山企业和设计研究院加强联系不断更新设计题目,同时根据学生择业去向灵活安排设计内容;与矿山企业和设计研究院加强联系;尽量增加专题研究(有科研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科研与本科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建立学院和煤炭企业联合指导设计的体制;建立成绩综合评价模式(答辩形式由原先的单一模式改变为综合评定模式。

5.强化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弥补现场实习的欠缺。采矿工程专业实习地方主要集中在矿山企业,但由于矿山企业考虑到安全和影响其正常生产秩序等方面的原因,实习环境不允许学生动手实践和参与实际生产,另在煤矿事故方面发生的环境、过程及危害和事故案例在实习矿山企业也不能实现,针对目前实习的现状及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建立矿井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现场实习前或实习过程中,可以不入井便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矿井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典型案例、安全培训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

6.完善实习基地。为提高现场实习教学效果,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友血缘关系,建设6―8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定期选派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锻炼,并制定联合培养机制。

7.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本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及学科方向,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由学院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并下发聘书;另一方面,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利用假期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四、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也是全面提升采矿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水平的一次契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采矿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大学生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伟,康健,陈海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采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6,(10):215-217.

[2]王燕,孙伟博,邵小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86-87.

[3]姜理英,陈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56-260.

[4]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矿业工程专业例11

1.2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现状。我国设置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南大学的采矿专业已经拓宽为采矿与岩土工程,实现了人才的双向流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学士、硕士和博士,在改革过程中,实验室利用率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领域得到拓展,为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矿业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在本科前三年采取大班教学,大四时划分为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通风与安全及工业工程四个方向。国内设置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在近些年的改革中,结合自身教学基础和人才需求特点,扩大了专业范围,增加了授课门数,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有益探索。

二、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优、缺点

2.1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优点

3.1.1教学内容安排系统。美国学士学位采矿工程师需要接受四年的教育培育,专业教育偏重实践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以理科为主,澳大利亚十分注重理科教育以及与矿业技术相关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实践教学方面有借鉴意义,但是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学生不能系统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内容缺乏过渡,不易于被学生接受,这些都会给学生后续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深入学习等设置障碍。我国教学内容安排十分系统,学生要从地质学基础知识学起,然后学习采矿学方面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

2.1.2课件建设效果突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十分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科发展整理成教学课件,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形象地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比价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国外的课件多数搬抄教材,不够生动形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2.1.3专业领域相对拓宽。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了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随之也增加了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诸多实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专业领域相对拓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够应用到采矿工程行业,还可以应用到岩土工程及其他工程中去。我国实现宽口径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学科交叉发展,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2.2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缺点。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十分系统,但是实践内容明显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往往因为缺乏经验,不能很快适应市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独立,学科间有机联系比较弱,学生系统学习知识与技术之后难以灵活运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分散式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与实践应用。我国善于将幻灯片、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应用到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去,这有助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等却得不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