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0 10:17:23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1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十几年,深深地了解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作为小学重要的学习科目,由于部分家长的轻视、部分家长不懂阅读的重要,所以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是重视不够,这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极为不利,尤其是课外阅读。学生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的很少,更多的学生只读过三两本书。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重任直接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身上。

近几年,我每年都要做一个所教班级学生的阅读调查。它起源于五年前一次偶然的调查。那次,我调查了所教的六年级42名学生的读书情况。发现15名同学没有读过成本的课外书,没有读过杂志,不知道杂志,24名同学只读过1~3本书,只有3名学生读书超过了3本。从这次调查后,我决定加强读书方面的训练和引导。

二、加强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对于阅读教学总体目标的确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为升学服务。这样做既是立足长远,也是为现实服务。针对这两个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如下的方法:

1. 加强课内阅读训练。这里的课内阅读是指和教材内容相关及无关的试卷、练习中的阅读题(即所有的阅读训练题)。课内阅读训练是为考试和升学服务的。在现实的条件下,忽视学生分数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你怎样努力,学生家长和学校是看重分数的;无论我们承认与否,这毕竟是当前为社会所共同遵循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无论我们怎么认识,这一状况在短期内都不可能转变。不完成这一目标,后面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都无从谈起,因为失去了家长、学校支持的任何教学都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对于课内阅读训练,这几年得到的突出感受是加大训练量,同时加强阅读技巧的讲解。刚开始实验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重讲解,忽视练习。实践中发现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分数,于是自己开始反思,逐渐认识到是因为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太少,导致感性认识少,所以很少产生理性认识。后来学生的练习增多,发现学生的阅读分数逐渐提高了上来,学生的进步得到了学生自己、家长和学校的承认。但一些常见的阅读错误学生仍然经常犯,于是开始讲一些阅读方法。这时候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原来这些阅读错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经常出现,他们乐于解决,所以学生们改正的特别快。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有:(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该识记的东西记不住,缺乏较为广泛的、必需的知识积累。(2)判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缺乏必要的推理能力。(3)综合概括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不强。(4)不会联系实际谈感想、心得、体会、收获。(5)阅读态度不端正,包括不重视、不认真等。这是很多学生阅读提高不上来的根本原因。

2. 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这里的课外阅读指的是课外书的阅读。农村小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学生的课外书特别少,家长认识不上去,既不给买,也不让看。近几年情况有了改变,上级教育部门开始有计划的配备图书,各学校都建立了图书室。以前总是让学生在课下看,但学生们因为书少、不重视等原因,看的书很少,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书。现实的改变只有一个办法,上课时间看。但需要教师引导。于是我每周拿出五5~6节课让学生阅读。一开始时间多些,后来逐渐减少,最后一周1~2节。具体的书目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四大名著的简略本和省略本、还有漫画、《昆虫记》、《千家诗》等。我采取的方法是学生每人收集几本书,还有就是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学校图书室的特点是书目多,但受时间等限制。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们对自己读的课外书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作品内容有很多的话说。于是我趁热打铁,开了读书汇报会,在会上学生唱主角,他们在会上各抒己见、充分享受着读书带来的愉悦,这次汇报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后,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对阅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引导读”到“我要读”,同时阅读教学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支持,这些都对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2

1.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有些师生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德育工作的图书,总是望书兴叹,惆怅而返。根本原因是图书馆没有开发并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图书馆不乏德育理论方面的图书,在不被师生注目的故事类图书中,也有许多以弘扬主流思想为主旋律的图书,这些读物以故事形式潜移默化地教育读者。由于没有开发德育方面的专题文献,查找与检索都非常困难,造成师生不了解阅读哪种书能够提高学生哪方面思想觉悟的被动局面。因此要加强阅读引导和推荐,下苦功夫深入研读每种图书,建立完整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辑书目和相应的内容简介、思想精髓分析等德育课程资源体系。为此,我们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民主法制教育等方面为主旋律的图书,通过分类编目、内容简介、读书心得、思想分析等多种形式,突出每种图书的思想价值。分析研究每种图书思想教育的重点对象,针对读者的思想问题对症下药。我校图书馆积极利用这些开发出来的德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受到了更加深刻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其他类专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该参照以上的方法进行,以便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为新课程教学提供广博而优质的课程资源。

2.寻找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课程资源的基本建设要以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宗旨,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以现代信息化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为目标,形成博大、深广、实用、高效、全面的图书馆课程资源。为极大地满足师生对课外资料的阅读需求,可以从以下四种途径开发各学科的课程资源。第一,利用好数字图书馆和课程资源库、期刊数据库、电子阅览室等拓展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方面对学校数字图书馆中贮备的资源尽力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下载尚未贮备的信息资源,继续购买有针对性的优质数字图书,建设好数字图书馆。第二,利用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网和互联网下载新课程教学资源,刻录成光盘或利用校园网实现师生共享,积极向师生推荐网络课程资源。加强图书馆对学校所有教学光盘、音像资料等文献的管理,把教学光盘等文献按学科分类制成电子、音像课程资源目录。第三,“书目”实现数字化管理,包括分类书目、学科书目、专题书目、数字化文献目录等。通过校园网向学生推荐课程资源,制作介绍和推荐图书的网页,对图书馆中的优秀图书和新书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采取专题图书推荐的方式,推广新课程教学、科普、法制、文学等师生喜闻乐见的专题图书,利用校园网实现馆藏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第四,课程资源的建构离不开校本课程和教研培训,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吸纳师生创造的优秀文化,收集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的培训资料,收集科研课题成果等,然后刻录成光盘。构建既包括校本教研成果、电子教案及课件、优质课实况等教学常规资源,又包括试题、参考文献、师生发表的著作,更包括在学校办学历程中积淀的先进文化、教学模式、管理经验等。这些资源对师生起着激励作用,为新课程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平台。

二、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

1.务实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图书馆老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发扬改革与创新精神。一方面深入新课程教学一线,钻研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和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为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建言献策,提供优质服务和优秀图书资料。另一方面,要求图书馆老师深入钻研每种图书,领会每种书的精髓,写好读书心得和内容提要。另外,分析研究每种书适合哪些读者阅读,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能够给读者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深入挖掘图书利用的针对性、实效性等内在潜力。进而总结每种图书最有价值的阅读分析研究成果,即每种书的内容、思想、知识等方面的精髓,并分门别类作为二、三次文献妥善保管。使读者在提出弥补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等方面的需要时,能够快捷而有针对性地借阅图书资料,获取准确、可靠、科学、优质的课程资源。

2.建设信息服务便捷化的课程资源文献信息库

新课程所推崇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对信息的需求领域广博、精深,需要图书馆提供广泛、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对开发的课程资源文献信息进行深入加工,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文献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全面性、各科的综合性,使之有序化、浓缩化、精品化、多元化,形成题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进一步形成更为集约的综述、述评、课题研究、情报分析报告等三次文献。建设成新课程教学能够长期依托的图书馆课程资源文献信息库,保障文献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开放性、时效性、人文性、教育性。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探索便捷化的信息服务方式,拓宽信息服务的领域,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追求服务形式的科学化

在新课程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课程资源的采集加工、网络信息和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完整、便捷的优质服务。具体包括信息咨询、网络信息服务、检索信息服务等,使师生及时、快捷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因此,中小学图书馆要以馆藏课程资源文献信息服务和网络课程资源服务为核心,健全文献信息检索、信息导航、查询服务,积极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检索、专题文献参考咨询、电子文献复制、信息分析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其中,馆藏文献信息包括数字化图书馆文献信息和印刷型文献信息。馆藏文献的管理既依靠馆员对课程资源的研究整理工作,也需要来自师生对课程资源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

4.启动网络课程资源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要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从硬件及软件上满足师生上网查资料的迫切需求,引导师生从网上获取研究性学习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传递服务工作,如网上电子公告BBS、电子邮件、博客、电子论坛等服务形式。做好信息导航服务和信息技术指导,向师生推荐优秀的课程资源网站,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向师生提供免费的电子期刊数据库服务,例如学校订购注册的维普中文期刊网等等。而且,给师生提供上网搜索信息、下载、刻录光盘、打印等零距离服务。

三、融入新课程教学,彰显图书馆课程资源的无穷魅力

1.把图情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

图书馆老师要积极与学科教师交流与探讨,推广学生阅读的经验与方法,与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情报信息教育活动。图书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读书竞赛”等课外阅读活动,以浓郁的人文情怀营造读书氛围,在读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阅读文化的熏陶,进而内化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发掘和培育学生崇尚课外阅读的人文精神。因此,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向任课教师推荐优秀课程资源,推荐学科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读物,推荐与新课程相关的所有读物。同时,任课教师在学科课程中往往希望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新课程教材也提供了一些相关书目供学生课外阅读,任课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拟定研究型学习课题,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或书目,要求学生到图书馆中借阅图书,从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这样,图书馆课程资源通过图情信息教育形式融入学科教学,有力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探究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有针对性地为师生提供专门培训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3

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的起点,学校图书馆要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外阅读的氛围,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形成阅读的兴趣。

(一)布置浓郁的书香环境

精心布置环境,让每一处都能传递出读书的乐趣。我们在阅览室走廊的墙壁上贴着欢迎标语:“欢迎你们走进知识的圣殿”,悬挂名人阅读的图片,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如“读好书,好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

(二)创设优美的阅读氛围

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凝聚学生课外阅读的人气。室内摆放鲜花,提供足够的阅读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努力把图书阅览室建成一个温馨的师生之家,让阅览室变成学生愉快学习的场所、陶冶情操的园地。

二、开设课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仅仅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把阅读看成是快乐的事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导读职能,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效果。引导学生终身阅读。

(一)开设图书阅读指导课

1.图书馆不仅仅是堆放图书的地方,而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通过对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检索文献资料、如何选择文献,以及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

2.重点介绍浏览、泛读、精读等阅读方式和传统阅读法、“SQ3R”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阅读方法及其适用的读物类型,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加强实践,博览佳作,加深认识,形成技能。

(二)举办读书专题讲座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为学生进行阅读辅导,为学生阅读方法的学习提供平台。还可组织 “读书会”,邀请作者、编辑、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导读,促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

三、主动服务,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途径

(一)服务至上

1.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为学生准备比较充足的报纸、期刊等课外读物,提供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以供学生选择和阅读。阅览室备一些工具书,以备学生阅读时查疑解惑,提高阅读效率。

2.我们与语文教师合作,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推荐的读物力求与课堂教学同步,由阅读节选课文到阅读整篇、整部著作;由阅读引文扩展到引文所在的全篇;由阅读白话古代故事到阅读文言文;由阅读作者某篇文章到读作者所有作品,进而涉猎与作者同时代的其它代表作。

3.设计图书推荐宣传专栏。专栏位置要显著,内容要简洁,色彩要鲜明,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

(二)拓展时空

1.拓宽阅读渠道。一是成立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二是建立班级流动图书架,由班主任作为图书义务管理员,图书包括学校提供、学生自带等等;三是引导学生从课后走向校园图书馆,走进新华书店,走进图书城,漫游丰富的网络世界。

2.保证阅读时间。图书管理员与学校教务处沟通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并制定教师伴读值日表,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的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

(三)积极配合

1.读书活动和团委活动相结合,开展集体读书活动。结合元宵节、学雷锋活动日、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读书活动,图书馆可以就此加强辅导,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2.读书活动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图书馆应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教育活动,如“安全伴我们”、“和谐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做文明公民”、“献爱心”活动等,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

3.积极与班级和学生互动,服务学生。主动为各班学生提供“一条龙”选书、送书、导读、点评等服务。建立“书香班级评定制度”,各年级各班培养和发展读者积极分子,开展书香少年、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建立读者档案,做好读者登记及借阅数据统计。

四、开展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适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成果和体会,是巩固课外阅读成效,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好办法。

(一)读书报告会

通过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体会,可以巩固个人成就感。为此,笔者曾在班级搞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我最欣赏的作家”、“网络文学之我见”、“我读韩寒”等语文课外活动。学生的广泛参与,效果应该说都是很不错的,学生读书非常踊跃,读书品位也大有提高。

(二)专题研究性阅读

积极配合科任老师帮助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一是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二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广泛地收集资料信息;三是组织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四是辅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并进行交流。

(三)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书店,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去感觉读书世界的广博与丰富,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冲动。同时,通过馆内管理员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结构,图书排放的方式,学习图书检索的基本方法等等,从而提高阅读兴趣,萌发阅读激情。

(四)竞赛活动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4

中小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之一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规定,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

一、什么是阅读指导课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在中小学开展阅读指导课,较早的当属江苏省常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大概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内容首先是图书馆功能、借阅方法、借阅规则等图书馆养成教育;其次是介绍和推荐馆藏“好书”及适合男女初中生读的期刊;其三是介绍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和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其余一半以上时间是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图书馆的书刊,另外,学生每学期做一次阅读课小结或填写问卷调查,这种探究式的课程得到了师生的欢迎。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颁布,研究性学习导向比较明显,促使以利用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目前国内对阅读指导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阅读指导课,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老师介入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并对写作训练有一定促进的一种课堂模式。

二、中小学开设阅读指导课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阅读题材的汲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学业知识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小学开设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指定优秀经典读物,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中小学的阅读指导课,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阅读指导课的形式

最近几年来,各省市教学仪器站连续推出优秀阅读指导课案例的评选活动,以提高中小学图书馆教师讲授阅读指导课的水平。开设阅读指导课也不再是图书馆员的专利,而是扩展到中、小学图书管理教师及各科教师。中小学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以图书馆及图书馆馆藏文献为平台,以学科教师为主导的“放羊式”阅读指导课。一般是学科老师申请,由教学处批准到图书馆上阅读课,内容以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学科小论文为主。这是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原创”方式,图书馆馆舍和文献信息的利用,使师生逐步认识到图书馆“第二课堂”在新课改中的作用,为阅读指导课形式的逐步升级奠定了基础。

2.以图书馆文献利用知识为主的阅读指导课是图书馆人的首选形式。每学年初始,图书馆老师都会以专题讲座或播放光盘等形式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对学生普及图书馆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修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读者到馆率和图书馆规范化管理水平。

3.组织各种载体的馆藏文献,配合并参与为研究性学习服务的阅读指导课,这种授课方式在中小学使用得不是很多。这种阅读指导课是由学科老师作“导演”,提出课题和研究方向;图书馆老师为“剧务”,指导并带领读者搜寻和使用各种素材的“道具”,以保证整台“戏剧”的效果。因此,图书馆员在熟悉教材,熟悉课改并具有一定学科知识的前提下,为某些研究性课题预先准备和提供大量自己搜集并整理过的内涵深、外延广的书刊、光盘和数字信息,并恰如其分地把图书馆知识、文献检索技能都隐含在这些服务里。

图书馆的初级服务是借借还还;中级服务是文献利用指导;高级服务是参考咨询。图书馆与学科老师合作,共同开发以馆藏文献参考咨询服务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把自己的特色服务融入到新课程教材改革中去,使图书馆文献,图书馆员的服务成为学校课改和研究性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来提高图书馆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归纳以上阅读指导课三种形式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讲授图书馆应用知识,图情教育,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能力,文学作品、文献资料及影视作品欣赏等。从历年授课案例分析来看,文学作品欣赏类的居多,授课教师以语文老师为主。

四、怎样才能上好阅读指导课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一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因此我们上课的目的,应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读几本书,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使他们明白,看这些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并通过阅读积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此,在上阅读指导课时,教师要先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籍?然后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白,我们要从书中读些什么,吸取些什么,使他们有正确的阅读目的,了解阅读的意义。

第二,教学内容不宜定得太深。我们教学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因此,我们不必很系统地一个专题一个地去讲,更没必要让他们学习那些抽象深奥的理论。我们最好先向学生推荐那些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由浅开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推荐散文小品,我总是先从刘墉、三毛等人的作品开始。他(她)们的文字,言文甚浅,却又绝不低俗,适合学生的口味。等他们读进去后,再因势利导,推荐一些层次深些的作品,如余秋雨文化大散文,周国平的哲理性散文和毕淑敏的心理散文。

第三,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些优秀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可以用课堂朗读的方式,有时让学生读,有时由老师读。上诗歌课,多让学生听优秀的朗读卡带,更有欣赏韵味。长篇小说,如果可以,则让学生看改编的电影,效果更好。如大仲马的《巴黎圣母院》,原著中有太多关于建筑、宗教、神秘主义等内容,一般人难以卒读。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不仅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故事情节,更突出了主人公对美不渝的爱这一主线,能使学生在了解原著内容的同时,感受其悲剧美的震撼。当然,无论我们让学生听了看了什么作品都不应忘了在课堂上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一下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上阅读指导课,我们必须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由浅入深,以培养兴趣为目的,使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另外,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还应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利用各地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构建适合自己学校的图书馆阅读课的形式。

五、上好阅读指导课对图书馆员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阅读指导课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展示图书馆人的职业特点和个人才华;另一方面也对图书馆工作者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资质是:爱图书、爱阅读、爱学生。图书馆员要热爱读书,善于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学识渊博,知识结构合理,要勤奋创新,具有甘为人梯的服务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忱,做博古通今的参考咨询员,熟悉馆藏的“活字典”“授人渔”的大家,才能在阅读指导工作中不断创新。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正和.常州市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探索与实践[DB/OL].(2004-07-14)[2008-03-03].春晖图书馆信息网.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41-02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调查发现,学生网上阅读的比例不断增大,阅读低俗小说的比例不断增加,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害,暴力化、庸俗化、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业繁重,作业量比较大,根本没有多少业余时间,一旦有了点时间,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放松,比如看低俗小说、打游戏、听音乐等。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余时间几乎都被作业、考试、特长班、补课班占据,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不是正式的学习。

目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在家阅读的人通常占总数的86.63%,其中约有10.43%的人在新华书店或公共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只有大约2.67%的学生在学校外面读书,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阅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并不乐观,家庭阅读环境不理想,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收藏了一百本书以上占40.11%,十本以上的仅占到了46.79%,在国内还有4.55%的学生只有几本书。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二、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的优势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逐渐向教育渗透,学生使用微信的人数越来越多,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利用微信及微信平台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就是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并将阅读材料放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通过微信,不受学习时间、地点限制,开展自主阅读,家长参与指导、评价孩子的阅读。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阅读时空的灵活性。学生的阅读不再受时间与地点的束缚。无线网络的发展促使学习空间得以延伸,学生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利用任何无线网络设备进行连接,自主阅读;学生还可以实时在线交流,也能突破时间阻隔进行非实时对话,交流阅读心得。二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阅读材料碎片化。在当前快餐文化的趋势之下,基于微信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学生能够较为便捷地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的材料趋于小规模化或颗粒化,教师精心为学生准备一个片段,或者将一本书分为若干小片段,学生利用几分钟就能读完一个片段,就像把阅读文本设计成微型章回体一样。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阅读材料可视化,利用视频、图片和语音模拟阅读材料的逼真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阅读资源的丰富性,指阅读人群的丰富、阅读方式的丰富和阅读内容的丰富,学生通过阅读,利用留言功能,记下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在线和其他人进行交流。

三、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

利用微信开展课外阅读,需要在W校层面开展,一个教师或者一个教研组组织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难度大,学校将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规划为校本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动员信息技术教师、图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班主任参与实施。

(一)搭建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

微信公众号平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有企业性质的公众号,有免费的个人订阅号,服务号和订阅号有不同的推送权限,腾讯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公众号平台开发接口。微信公众号融合了信息批量处理、云计算、Web与数据分离、开放API、跨平台整合等技术,能满足学校开发课外阅读校本课程,而且操作门槛低,一般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独立操作并培训其他教师。

(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课外阅读课程方案,制定整体计划,组织好监督、评价,重点工作是再次开发阅读材料,制作阅读素材。

课外阅读的内容要灵活多样,可以读一本完整的名著,将一本规定学生阅读的名著根据章节、故事情节分解为若干小章节,每一个小章节还要准备视频、图片等素材;可以介绍一本书,制作一本书的视频简介;也可以选取一个章节、片段,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选取精美小文章。阅读素材的格式,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录音、动画、图片等,鼓励学生参与开发阅读素材,尤其鼓励学生将文本录制为声音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干净、简洁的平台界面,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标题时,能立即看到正文内容,没有任何垃圾广告或是商业营销页面蹦出。学生在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阅读素材消息之前看到的是消息界面。为吸引学生阅读,消息界面由一张画龙点睛的封面图片和主题鲜明的标题组成,也可以显示部分正文内容。学生点击之后,标题下面紧接着就是封面图和排列整齐、字体适宜又可调的正文,没有广告蹦出,页面干净整洁,无广告打扰。

(三)上传阅读材料,学生利用微信阅读

信息技术教师将语文学科组教师收集的素材再次加工、整合,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信平台阅读、评价、留言,或者与同伴、家长进行交流,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设计阅读素材时,要做到图文并茂、字体适中、编排工整,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

(四)阅读的评价

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等发展性的评价,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基础上,参考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进行定量评价。总体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在阅读中的优点要充分肯定,阅读能力欠缺的地方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出,并提出今后阅读的建议。

四、思考

新媒体发展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在与校本课程的结合中已经初见成效。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传播内容与载体的彻底分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了互联网环境下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的需要。但是这种阅读方式只是传统课外阅读方式的补充和延伸,它有自身的局限性,还需要教育工作进一步的系统化、规范化。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导读就是让学生认可这种移动的阅读方式,学校要引导学生的阅读意识、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在开发阅读素材时,应当注重版权问题。虽然平台推送、转载和分享信息所带来的侵权问题暂时没有人追究,但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要起到典范作用,尽量采用原创的素材,转载和分享阅读素材时要自觉遵守有关于版权的法律规则。

【参考资料】

[1]文为民.互联网环境下读者服务模式的延伸[J].新世纪图书馆,2012(3).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6

 

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和国家培养人才,图书馆要更好地为这一目标服务,图书借阅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根据学校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等做到细致而有效的服务。大连民族学院位于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全校设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文、理、法六大学科门类,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学生中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基于以上各种情况,通过借阅部门的长期观察,本文将读者群进行细分,并针对各读者群的特点指出在借阅方面如何做好细微服务。

一.在校低年级学生和一般读者的阅读兴趣及服务

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基础课,他们通常按授课教师的布置,借阅基础课的参考书。刚入学的各民族学生纷纷按授课教师指定的书目来馆借阅,常常结伴而来,或在高年级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来到图书馆。他们对馆内基本情况不熟悉,对入库借阅不熟悉,对所借图书的分类目录及具体存放架位不熟悉。对于这个读者群,要对其耐心介绍,带领学生到图书所在具体架位,让他们自由选择,借到所需图书,熟悉借书全过程,满意而归。刚入学新生中,有相当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不清楚或不确切,特别关键的问题是书名说的不清楚,这时借阅人员要耐心,让他们慢慢说或笔写,让他们充满信心,热情为他们服务。基础课的参考书,很多是同名,但编著者不同、出版社不同,教师列出名单虽然清楚,但有些学生未记清楚,出现反复借阅,此时借阅人员要帮助他们与别人核对,借到所需图书。图书馆借阅人员要留心基础课教师布置参考书目的特点,此类书籍的库存数量及库存有无,及时反馈给图书馆有关部门和领导。

在课外读物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关心本民族地区或感兴趣的民族地区的历史、历史人物、民族文化、地理、自然、生态、风景、旅游等。这些学生对借阅程序已经熟悉,但对此时要借阅的书目存放位置并不熟悉,稍加指点即可顺利借阅。这些书籍借阅工作人员通常自己已阅读过,比较熟悉,可以主动推介,实行互动式服务。免费论文参考网。

二.在校高年级学生和教师读者的阅读兴趣及服务

他们一般已熟悉图书馆情况及借阅程序,他们所需图书,或是课堂教师布置,或因试验、专业实习或因毕业实习和设计需要的有关图书,又因学校专业门类多、专业性强,因此借阅图书专业范围广,而他们本身对这些图书也是不熟悉的。建议读者自己仔细查阅图书目录,只需为他们指出存放架位,然后他们自己就会很容易查找借阅。遇有困难时,借阅工作人员帮助一起查找。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重视民族地区图书的收藏,但针对特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馆藏专业图书有限,如读者已知这类新书国内已有出版,当即记录,向馆内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

高年级学生或一般院内教师对于课外读物的需求丰富多彩,通常是现代和古典小说、名人传记,或多种多样的人文社科类书目,他们对查阅书目和借阅程序熟悉,大多是自己查找,偶有问题,容易帮助解决。

三.准备考研和计算机考试读者借阅服务

在校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报考研究生复习和准备考试期间要借阅有关参考书,通常大量要借阅的是公共课和基础课,而且借阅图书数量大,他们都能熟练借阅。只是借阅时间比较集中、借阅数量较大、读者心情迫切,借阅工作人员要热情帮助解决。对于考试的专业课参考书则因报考的专业门类多而比较复杂多样,一般读者可以根据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所列参考书,自己查找借阅。但报考外校和报考外专业(即不是自己本科所学专业)的考生,往往对专业课的备考感到困难,查找和借阅专业参考书也心中无数,这时借阅人员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和他们一起核对书目,帮助查找,让他们借到所需图书。免费论文参考网。免费论文参考网。

准备参加国家计算机考试的读者,借书参考书的书籍类型比较单一,借阅时间集中,通常读者对借阅程序和图书摆放架位也比较熟悉,借阅工作人员对这一借阅高潮要有思想准备和工作安排,尽量满足大量读者的集中需求。

四.民族地区干部培训班学员读者群及其借阅服务

民族院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职责,每年有大量来自各特定民族地区的干部培训班学员。这些参加短期专门培训的学员,都有长期学习和工作经验,在学校的短期培训期间通常按授课教师指定的参考书目借阅,或自己事先准备的书目借阅。他们来到陌生的环境,对图书馆及借阅程序不熟悉,但毕竟人数少,借阅工作人员则要个别系列服务,帮助他们能借到所需书籍,满意而归,回到本单位后因工作需要还常常联系借阅。

五.专家教授读者群及其需求的满足

从事某领域科学研究的专家、教授,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或著书立说需要,通常要查阅一些专著,这些专著中通常有本领域研究历史、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等,需求高度专业化,这类书籍馆内往往藏书数量较少,或缺。对于这个读者群,借阅人员一方面应尽力帮助借阅,更重要的则是事先征求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及时向馆内有关部门和领导反应,以使图书馆更好地为高水平研究工作提供服务。

总之,图书借阅工作直面读者,是读者和图书馆管理工作交流和互动的主要平台之一。为了建成藏书丰富、服务周全到位的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院校图书借阅工作人员应区分不同的读者群并针对各读者群的特点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海燕. 日本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大学. 2005.

[2] 庄雷. 论读者群再造. 图书馆建设. 2006(4).

[3] 杜丰宁. 论“读者第一”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1).

[4] 周庆. 新型读者群与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学刊. 2003(5).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7

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不容乐观,表现在:①现阶段我国乡镇图书馆、文化站等普遍缺乏,乡村周边的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农村的文化氛围淡薄。②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滞后,馆藏书刊陈旧,内容和类别相对单一。③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有限,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或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读物,家庭藏书量偏少,难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为应付考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课业学习上,而在课外时间他们还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家务等劳动,对课外阅读心有余而力不足。

1.2缺乏正确的阅读导向

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缺乏正确的阅读导向,表现在:①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务工在外,平日对孩子管教不足,加之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基本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②隔代监护人(如爷爷、奶奶等)大都年事已高、文化程度偏低,他们只能给予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基本没有能力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学习。③农村中小学校的图书资源有限,同时又受办学条件、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忽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营业性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在广大农村日益普及,留守儿童由于监护缺位,加之自身缺乏生活阅历、认知水平有限,对虚拟网络里良莠不齐的信息缺乏判断力和辨别力,很容易在网络世界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1.3缺乏固定的阅读场所

对课外阅读场所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依次是家里、学校、书店等,其极少将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等作为阅读场所。家虽然是留守儿童的第一阅读场所,但家庭藏书数量少、质量低,书房对于多数留守儿童来说更是一个奢望,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1.4缺乏丰富的课外读物

目前,我国少儿读物的创作、出版呈现出空前繁荣、活跃的局面,可供家长和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也日益丰富。但农村中小学的经费非常有限,用在图书馆(室)方面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些学校设有图书馆(室),也存在着人均藏书量偏少、藏书分类不合理、更新缓慢、开放时间少等诸多问题,很难满足广大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寄回来的钱仅够贴补家中老人和孩子的日常开销,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能时常为孩子添购课外读物。对课外阅读材料来源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获得课外读物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同学互借、父母家人购买、学校图书室、老师提供等。总体上看,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严重匮乏,这势必影响留守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2县级图书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可行性

2.1社会教育职能所在

县级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倡导阅读,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县级图书馆可充分发挥其多元功能,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阅读活动,使图书馆成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这一系列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读书活动不仅能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馆藏资源丰富多样

免费开放以来,县级图书馆的经费大幅增加,馆藏资源的数量、种类、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添购了大量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健康读物,在内容上涵盖古今中外各学科门类,在使用范围上涵盖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需求,在载体上除传统纸质书刊外还包括电子书、光盘、磁带、声像等多媒体资料。县级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课外书籍和辅导资料的需要,这也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基本保障。

2.3专业人才优势突出

近年来,县级图书馆注重人才引进,加强馆员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逐步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适应图书事业发展需要、层次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其拥有一批信息素养高、服务意识强的儿童图书馆员,他们能够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积极分析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耐心解答留守儿童的咨询问题,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2.4服务覆盖面广

随着县级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不断延伸,大多数图书馆都延长了开放时间,实行全年开放。同时,留守儿童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县级图书馆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较为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及农村情况,可以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经常性、连续性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图书服务,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覆盖面。

3县级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的途径

3.1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

县级图书馆要加强自身建设,主要包括:①打造“硬实力”。县级图书馆要加快馆藏资源建设,大幅度增加少儿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阅读层次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特别是要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优秀的数字资源,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②改善“软实力”。县级图书馆通过建立健全图书馆规章制度、改善馆舍条件、加强对馆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训等举措,打造良好的阅读软环境。③塑造“新形象”。县级图书馆要加大自身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介宣传图书馆,宣传阅读的重要价值,唤醒社会大众的阅读意识。

3.2开展针对性阅读指导

少年儿童阅读图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趋同性,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兴趣、阅读层次也大为不同。鉴于农村留守儿童尚未具备独立的选书能力,县级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阅读指导服务,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培养他们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3.3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同样具有好学、好动、兴趣广泛、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强等特征,但当前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对枯燥、单一。县级图书馆可利用丰富馆藏,联合农村中小学校,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读书征文等,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进而增强他们参与读书活动的欲望和信心,吸引他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阅读享受。

3.4开展延伸服务,建立图书流动站

县级图书馆应优化少儿图书馆藏结构,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优秀少儿书刊读物送到农村,送到农村中小学校,送到留守儿童身边。如:在农村中小学内设立图书流动站,在校内设立书刊借阅点,直接在学校开展图书借阅活动,以方便留守儿童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另外,县级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结合中小学生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电影展播、科普知识讲座等。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资源,而且还让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能公平、自由地获取信息资源,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3.5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制度

县级图书馆可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从大中专学生中吸纳一批优秀志愿者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包括:①组织志愿者利用寒暑假给农村留守儿童义务补课,利用大学生的丰富知识与年轻活力帮助留守儿童,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阳光。②定期举办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抚慰,帮助他们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困惑等。③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安全手册、举行逃生演习,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8

我们小组在南京各大高校进行了一次有关文学阅读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及其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进入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回答“你喜欢的作家”时,进入前十名的是:鲁迅、张爱玲、金庸、郭敬明、余秋雨、刘墉、安妮宝贝、痞子蔡、巴金、余华。传统的经典作家如巴金、徐志摩等人都排名靠后,而茅盾、孙犁、艾青、王蒙等人更是名落孙山。近年来,针对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也是层出不穷,结果显示: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在大幅度减少,文学受众阅读的主要文体是民间文学故事和小说,阅读方式以新闻式阅读和趣味式阅读为主。不管是对经典文学的冷漠,还是对武侠小说、网络文学的偏好,这些来自官方和学院派的调查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当下文学阅读呈现的新的趋向,那就是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已经越来越走向消遣和休闲,经典严肃而具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在一步步淡出大学生们的阅读视野。

针对这种文学阅读取向,我校该怎么进行正确的引导呢?我认为,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图书的来源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3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使命。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校图书馆在硬件设施和服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主要来源。在这次调查中,有48%左右的学生把图书馆当作课外阅读图书的主要来源。针对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现状,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提供知识沃土,帮助大学生陶冶品格情操、提升人文素养的重任,必须积极主动地寻找应对措施,引导大学生阅读向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引导大学生阅读

阅读方法有很多,如浏览、泛读、精读等,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我们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今大学生看得最多的无疑是教材、教学辅导材料等参考书、工具书等,这些与他们的身份有关,属于外加动机,他们无论愿不愿意都不得不进行阅读。深入阅读不仅指要逐字逐句地读,而且是要融入自身思考地读,要带着自己独立的判断进行阅读,而不能被其内容所左右。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深入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深度阅读的方法,才能养成思考和批判的行为和习惯,才能增强分辨能力,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1.营造“深阅读”的文化氛围。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品位和阅读质量,图书馆在环境布置和资源配置上,要呈现出温馨的阅读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并要把好图书馆的馆藏纸质资源建设质量关。

2.网络环境下的导读工作。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也影响着在校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心态大都比较浮躁,迷恋网络快餐文化,疏于阅读思考,大多数学生完全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反倒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教育中心,有责任、有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和读者教育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网络信息素质的培养,着力于智力资源的开发。从完善和优化图书馆网站开始,以文献检索课和参考咨询为重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网络信息阅读。

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阅读引导教育,实施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的指导并重的方法,参与读者的阅读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实现阅读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阅读,使之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和习惯,共享阅读乐趣。使大学生在浩瀚的信息世界里,学会鉴别文献信息的优劣和价值,挑选最佳的阅读对象,在阅读实践中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阅读心理,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努力提高阅读效果,培养阅读能力,达到最佳的阅读境界。

三、图书馆阅读指导对策

1.确立读者意识,全心全意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从思想上树立人本理念,在意识上主动关爱学生,在行动上脚踏实地地为读者服务,同时要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我们要了解师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程度如何,存在哪些阅读困难,等等。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经常通过个别交流、问卷调查、听取意见、座谈讨论等了解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借以优化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2.培养和提高读者的阅读素质。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培养读者的阅读素质。首先要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性质、职能、任务、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规章制度及藏书体系、目录体系、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等各方面的情况一一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增强阅读意识、了解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技能。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思考和判断能力。这种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而是一种阅读素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阅读评价能力和阅读效率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3.高校开设阅读指导课。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9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图书馆信息组织是为学习者提供课堂以外学习资源的中心,被认为是“知识的宝库”,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多方面了解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他们的阅读心理,能够提高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图书馆工作结构。

一、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1.阅读的重要作用

阅读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思想交流活动,它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等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活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心理不成熟,往往产生某些不稳定甚至不良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图书馆如何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与阅读特点,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优势,对大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2.阅读的主要原因和情况

2009年4月有关人员对某高校9个学院、24个专业的文理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为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开阔视野,完成学业的占77.9%,表明大多数学生根据现实需要渴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重视拓宽知识面,并注重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或其他感兴趣方面的知识。其次是求职和科研的需要,占16.6%,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高年级学生,他们帮助老师进行课程研究,并且开始毕业论文撰写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论题,查找搜集参考文献,直到完成论文。阅读目的性强,说明他们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学术活动意识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另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除了掌握课堂知识外,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从课外阅读中吸取各方面的知识,以拓展视野,巩固并深化专业知识。从以上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已占主导地位,他们注意充实和调整知识结构,以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全能型人才,为毕业后从事一定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图书馆的管理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对大学生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图书馆没有有效的宣传手段,偶尔有一般的业务宣传,也缺乏个性,大学生难以通过这些宣传充分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状况,他们不能及时利用,导致书刊的阅读大打折扣,特别是实效性很强的书刊。还有,计算机管理系统和检索水平也会影响阅读情况,计算机检索水平越高,大学生查阅图书越快捷,阅读率会越高。反之,则会造成馆藏有的图书检索不到,大学生就无法借阅的情况。此外,图书采购人员在采购、挑选图书时,对重要书籍或称“核心书籍”缺订,或者对多卷书漏订其中某卷,影响了藏书的质量,减少了图书的吸引力,也会影响大学生的阅读。而阅览部门工作人员在揭示馆藏,宣传图书,读者导读,馆际互借以及深层次开发利用图书等方面的水平,也都将直接影响书刊的阅览。

4.阅读计划的情况

我们对阅读计划情况做了一个简单调查,有55.9%的大学生读书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时间读一定的书,说明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头脑,学习思路清晰,比较会调节自己。而阅读目的在于消遣或迫于学业任务,或因重视某个热门话题而读某类型的图书,以及从众心理,猎奇心理较强,阅读习惯倾向于短平快方式的占23.6%。

5.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

大学生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首先是图书,其次是期刊。而大学生通过本馆的电子文献或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所占的比例也不算低,为20%,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利用现代化技术查检文献的优越性:快捷、便利、省时,但利用率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分析其原因,一是缺乏对馆藏电子文献的了解;二是图书馆对各种数据的宣传力度不够,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工作做得不好。随着传统文献向数据化发展的加快,电子文献、网络资源等已经成为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为此,图书馆应加大对电子文献的宣传力度,开设文献信息检索等课程,提高学生通过电子文献或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与读者的沟通机制

(1)安排具有对口专业知识、有较高信息素养的馆员,对重点学科及全体师生开展全方位的联系,比如,通过电话、短信使学科馆员与相应的教学方面的教授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或是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信息交流等。

(2)与对口二级学院主管教学和图书资料的负责人以及资料室工作人员建立固定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协助。

2.注重对教学工作所需文献资源的建设,满足教师教学和大学生学习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教学工作服务。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图书馆要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特别注重对教学所需文献资源的建设,构建数字化辅助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图书馆门户网站上要建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自主学习平台,如教学参考书、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英语学习库、大学数学练习系统等,让师生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3.做好读者培训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训

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使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使用方法,图书馆每年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读者培训班或讲座。如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的以认识和利用图书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的使用培训、《文献检索与利用》和《信息检索》等课程的教学。

4.做好图书馆导读,开设阅读课,教会学生阅读

阅读要成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必须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学生的阅读目的、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图书馆要开设阅读教育课,让大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读什么,怎么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自觉、系统地阅读;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阅读教育课不能流于形式,要有专人负责。可以由图书馆员或者聘请教师授课,但他们必须是热爱阅读、懂得阅读、读有所成之人,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教育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引导力。阅读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既要用古今中外名人利用图书馆阅读的成功个案来启迪他们,教授无数的阅读者在长期的读书治学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的、通用的阅读方法技能,又要注重发掘和推广师生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经历,使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自身经验中提高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掌握切合自身特点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正确阅读,读有所得。

5.调动教师资源,课堂引导阅读

现阶段,由于图书馆在学校的受重视程度不高,馆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单独开展导读工作,效果较差。教学和科研与图书馆紧密联系是高校图书馆得以充分利用,使图书馆工作得到足够重视与支持的因素之一。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可以由此得到启示,即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课内引导课外,课外充实课内。图书馆要与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共同设计出以图书馆文献资源为依托的导读方案。在配合学科教学上,图书馆应适时与教师沟通,主动提出协助,介绍适合的资源和使用方法,结合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问题,整理出适合课程需求的文献资源,并及时指导学生查找和利用。教师在教学前要先熟悉图书馆文献资源,教学中向大学生提示若干问题,鼓励大学生课外去图书馆查找,并于上课时提出讨论和交流。大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尽量提醒学生自行到图书馆阅读资料和查询答案。教师还要适当布置一些大学生必须利用图书馆阅读才能完成的作业。实践证明,充分调动教师资源,通过课堂引导阅读,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增强导读的实际效果。

6.提倡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读者

图书馆工作是项细致而单调的服务性工作,每天接待大量的读者,回答读者各种问题,满足他们查找或咨询的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热情、主动、认真负责,要密切配合读者。要做到这一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读者的积极热情,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使读者增强阅读兴趣。热情周到的服务,定会吸引读者经常性地利用图书馆。良好的馆风,定能使读者服务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1-2.

[2] 李希孔.图书馆读者学业概论[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51-57.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10

中图分类号:G252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按其性质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藏书工作,包括图书采购、分类、编目、组织、保管等几个环节。二是读者工作,包括阅览、外借、宣传指导、参考咨询等几个环节。无论是藏书工作,还是读者工作,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为读者服务的工作,都共同承担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责任。尤其是读者工作,它在整个图书馆业务工作中起着前哨作用、桥梁作用和尺度作用。

图书馆是收藏、整理、传播和利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图书资料中心,是直接为师生服务的,是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与此相适应,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是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办好一所学校,离不开师资、实验室、图书馆。就图书馆而言,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潜能和作用,并为素质教育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中学图书馆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要熟悉馆藏情况,热心对待读者

图书馆馆藏图书、报刊是我们为读者服务的基础。因此熟悉馆藏情况,了解图书的内容,入藏与分布情况,是我们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起码条件。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时作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资料。对于一个实际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图书馆员来说,礼貌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主动地、负责任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自觉维护图书馆形象,并在工作过程中体现自我提高意识与进取精神,这些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需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素养。

二、图书馆阅览室的有效利用

阅览室藏书一般有报纸、杂志、画报和图书。其中内容要有选择,要考虑适合中小学教师和各年级学生所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教学服务用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2.为中小学学生用的课外读物和课外学习辅导读物。3.配合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书籍。4.适合学生的读物。

按读者对象划分阅览室,便于根据不同类型读者的特点,有区别地为他们服务。按这种划分方法,中小学阅览室可分为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1.教师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是中小学图书馆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教研参考资料,提供最新知识、教育信息的重点部门,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备课、查找资料、进修学习的场所。教师备课、自学进修、教学研究都离不开图书馆的藏书,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的需要,不断调整藏书内容,不断提高教师阅览室藏书的利用率。2.学生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是为满足学生课外阅读和自觉而设的馆内阅览场所,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二课堂。学生阅览室是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必不可少的助手。

三、积极主动做好图书宣传工作

曾说过:"图书馆的工作不光是收藏、整理图书,主要是把图书广泛地流通起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协管员"。在开学初要在每个班级选出一名责任心强,乐意为图书馆服务,并喜好阅读的同学担任学生管理员。我们对这批管理员进行培训,教会他们有关图书馆的知识,然后这批图书管理员就会成为我们的"宣传者",他们会向班上的同学介绍图书馆的情况;怎样去图书馆借书;怎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图书馆有什么样的书。经过图书管理员的宣传,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纷至沓来,图书流通率也就翻了几翻。

2.在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上,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学学生的学习,应当提倡研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课题,然后分类管理,上报图书馆。这样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提前准备,按小组课题分发学生。这样学生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盲目性,图书资源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这一切离不开教师的热情支持,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校政策、教师工作、图书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把工作搞好,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建设,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四、做好阅读辅导工作

图书馆的阅读辅导,是引导培养读者独立的选择读物、正确阅读、利用文献资料以及掌握图书馆技能的一项重要服务工作。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应重视阅读辅导工作,中小学的图书馆阅读辅导工作尤为重要,这是由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一些心理学家与教育家认为:虽然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智力因素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心智活动方式的技能因素在阅读活动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不可缺少的两个主要条件。而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层次多,文化程度不齐,年龄不同,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不同,针对其不同的阅读特点,更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辅导。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是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后,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不注意引导,好书也会读偏。要辅导学生用比较法读书,同一类型的书读多了,会发现这本书与那本书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那么就应该进行分析比较,看哪一种看法是准确的,从而决定取舍。要教育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分析归纳,以求正确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于良莠并存的书籍,要指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切不可读了就信,要让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也有谬误"的道理。要认真帮助学生总结读书收获。徐特立老先生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启发学生对读书心得进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东西整理后写出来。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深化认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勤于动笔,养成善于总结读书收获的好习惯。虽然全国上下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目前以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的大环境下,迫使学校联合家长一再压缩学生的课外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越来越少,当然学生上图书馆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另外在如今这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可以接触信息也多,这时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做好学生的阅读工作,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例11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21-02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下简称《规程》)规定: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开展阅读指导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的阅读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基本都已设置图书馆(室),但多数藏书不多,文献质量不高。一些山区、农村学校的藏书仅是虚应故事。大部份图书馆(室)只有简单的借阅服务,能积极开展导读工作的不多,已将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的更少,学生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教育。很多学生课余多数热衷于影视节目、网络游戏等快餐式文化、碎片式阅读,对图书馆阅读认识模糊。

学校未能全面贯彻《规程》的原因很多。有的学校认为《规程》不是“硬规定”而没有认真实施。很多学校倍受升学率的困扰而忽视阅读指导教育。也有学校因缺乏课程资源而无法开设阅读指导课。再者,信息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有学者、专家要求将媒介素养教育等纳入课程计划令教育部门应接不暇。

学校应提高认识,克服困难,认真落实《规程》,把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全面开设阅读指导课程。

一、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推进实施阅读指导课程

新课程改革激发了基础教育在体制、机制、内容及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不仅使素质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也为开设阅读指导课程提供机遇。学校要趁热打铁,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逐步建立教学支持系统,全面开设阅读指导课程。

1、 改革课程理念

阅读指导是事实、经验系统,也是对文献资料分析、判断、选择和应用的教育。既有理想性,又有功用性。既要继承教育传统,又要体现改革、发展的时代精神。

阅读指导是标准的、统一的教育,也是系统的、个性化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阅读指导是科技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引导学生理解图书馆阅读的价值意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进步。

开设阅读指导课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根据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条件,确定相应的教育方式。营造学生好学、教师乐教、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实施阅读指导教育既是目标,又是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配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贯通,形成完整的教育系统,阅读指导教育将成为全民通识教育。

2、 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确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和三级课程体系。必须由教育部门制定《规程》实施细则,确立阅读指导的性质和地位。力争将其列入国家课程计划,并审订《课程纲要》,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并编写教材。教材既强调阅读指导教育的系统性、逻辑性,更要贴近图书馆的发展形势。

3、 优化课程安排

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按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为主”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可将阅读指导与低年级的 “品德与生活”;高年级的 “品德与社会”综合设置,授予学生最基本的图书馆概念和图书知识。初中阶段,可将阅读指导与语文或其它课程综合设置,初步开展图书情报教育。高中阶段,由于增加知识量与加强逻辑性教育的需要,可单独设置课程。帮助学生端正阅读动机,培养科学的读书方法。

4、重视师资培训

阅读指导涵盖阅读学、信息学等知识。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图书馆阅读学理论基础。目前,任课教师奇缺。为解燃眉之急,可推荐具有文学修养的教师,由进修学校培训后任教。教师通过学习课程理论,解读课程标准,了解课程要求。通过教学体验获得专业知识。诚然,解决师资的根本出路在于师范院校的专业调整,或建立主辅修制度。

5、 统筹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知识实践体验,让学生接受课堂之外、课程之内的阅读知识。指导学生了解图书馆建设。尝试图书馆阅读的愉悦。实践活动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呼应课程改革趋势,也满足阅读指导课程需要。

二、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合实施阅读指导课程

学校图书馆是阅读指导课程校内实践基地。要重视图书馆建设,完善设施,增加藏书,提升文献质量。阅览室要方便学生随手取书,任意检索,自由阅读。合理布置文献展示。或按学生阅读倾向组织文献的分类,或集中展示某一类型的图书及影视资料。设置新书展示区,让学生了解新书、新刊动态。设置地方文献区,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与经济动态。营造温馨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感受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深入调查学生的阅读倾向。据了解,对学科学习有直接帮助的参考书最受学生青睐。《少年百科知识》等书籍是学生的首选读物。《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是学生追捧的热点。经典励志类读物吸引高年级学生。奇幻读物普遍受宠。精英传记风行。许多学生对易中天的《品三国》倍感兴趣。要遵循及时、实用、量力而行的原则,购置教育部每年组织评审的《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以及借阅率高、需求量大的书籍,努力解决图书配置滞后于需求的矛盾。在提供普适性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和偏好服务。让学生加入潮流和时尚阅读。

读书活动是阅读指导课程重要的实践内容。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把握合适时机,选择重要的时间节点,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确立鲜明主题,准备充足资料,策划生动的形式,辅以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朗诵表演等,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活动前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活动中要掌握学生的情绪,活动后要反馈学生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配合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定期举办“阅读与检索”、“好书推荐”等培训班。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逐步提高阅读素养。

导读工作要贴近学生阅读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编辑导读刊物或板报,以服务指南、图书评论等小栏目推荐阅读。也可通过新书展览、专题性展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图书。有条件的可创建导读网站。网站首页设计要突出引导功能。让每一学段的学生都有合适的资源入口。网站可连接省、市文化信息网,既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又能提供讲座、图书等专题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阅读。

学校要建设教师合作文化,促进图书馆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阅读指导的教材处理、方法选择、练习安排、实践活动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

配合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功能,熟悉图书馆的图书分布、图书分类、排架规则、检索方法等。

图书馆要改革管理现状,最好将开、闭馆时间和学生上学时间错开,节、假日尽量开馆,周六、周日以及寒、暑假坚持开馆。保障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图书馆管理员要加强校本学习,努力成为知识型馆员,不断提高图书分类、联机书目检索等核心专业能力。做好图书编号、分类上架、整理顺架工作。并拓展读者需求分析、图书流向分析及资料查阅等服务。

教育部门要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管理。进修学校要开设管理员培训课程,提高管理员的业务素养。组织管理员到华师附中等学校图书馆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选送管理员到公共图书馆进修培训、聆听学术报告,参与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能以评价学科教师的程序与标准评价管理员的工作,可通过目标管理、日常监控、读者测评等,客观考核管理员的绩效。妥善解决职称评定及职务晋升等待遇,鼓励管理员爱岗敬业。

目前,有的学校图书馆藏书处于闲置状态,也有的藏书不足。教育部门可借鉴“广州天河‘九校’图书馆联盟”经验,探索组建中小学图书馆联盟。在维持各图书馆的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前提下,各成员馆协作购书,联合编目。协商确定交流文献的种类、数量、期限,以及馆际借还方式。既突出各自的购书、收藏与服务特色,又建设各有侧重的文献资源和数据库。或组织学校图书馆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按比例提取无重复图书定向漂流。既盘活各学校图书资源,又弥补藏书不足。既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更推动学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三、公共图书馆要大力支持实施阅读指导课程

公共图书馆拥有阅读专业优势、丰富的文献资源,以及日趋完善的信息检索服务手段。要建立兼容不同专业理念、专业贡献的“合作之道”,通过组织保障等管理运作,深化理论思考,理清操作规范,形成创新合力。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关注青少年的阅读现状,围绕新课程改革,以及倡导全民阅读等目标,开展关于阅读指导的专题研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客观论证实施阅读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教育资本、发展成本、事业效益,确定全面实施阅读指导课程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支持、配合中小学开设阅读指导课程,公共图书馆可与学校图书馆合作,把导读、培训、展览、读书活动办进校园。寒暑假期间,可和学校、共青团、青少年宫等合作,举办如百家讲坛、影视点评等阅读讲座。或举行诗歌朗诵、书画作品等艺术欣赏活动。或开办“阅读夏(冬)令营”,重点推荐新闻出版总署每年推荐的百部优秀图书。

招募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参与阅览室管理、网络系统维护和宣传报道等工作。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阅读机会,也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

探索与学校组建图书馆联合体,或建设馆际互借网站,开展联机检索。在维持各自的隶属关系、投入机制、数据标准和运行成本;确保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前提下,突出各自的责任与重点,互通互联,协同服务。集教学研究、信息检索、文化休闲为一体,共同推动公共图书馆阅读普及化;学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流动图书馆”突破了“一馆一地”传统服务模式。可将“流动图书馆”办进学校,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校园。分期、分批为学校图书馆提供图书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图书馆阅读。

协助安排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采用生动活泼的PPT课件,向学生讲授现代图书馆类型与特征;图书馆功能与服务内容;图书资料分类与排架;图书目录编排与查检方法。加强信息的识别、获取、评价、交流等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各地可在新课程改革的范畴内,开拓阅读指导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并将其作为特色教育或品牌教育。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提供文献资料,协助编写教材。可借鉴上海市南市区教育局编写的《中学生情报知识教育》、长沙市出版的《青少年图书情报知识》等资料,并根据地方资源编写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如有需要,可协助进修学校培训教师。采取集中与分散;讲座与对话;观摩与研讨等形式,分析比较学校与图书馆、阅读指导与其他学科等教学元素,让理论培训与图书馆体验相结合。以培训引领体验,以体验激发感悟。

开设阅读指导课程涉及各种变革,甚至是教育机制改革。不可能靠几篇呼吁文章一蹴而就。但我坚信,在教育部门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小学校将构建全方位阅读空间,推动青少年阅读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华.图书馆空间新利用[J]. 图书馆论坛,2009(2).

[2] 傅曦.试论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之合作[J]. 图书馆论坛,200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