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低碳技术的应用

低碳技术的应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5 14:49:01

低碳技术的应用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1

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之后,“低碳”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我国建筑业相关能耗已经超过工业跃居第一位,能耗量高达 46.7%,且与建筑有关的污染占到34%[1]。因此,迫切需要建筑业由对低碳的关注转变到对低碳的行动。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低碳建筑的研究:赵黛青、张哺、蔡国田(2010)结合国外低碳建筑发展的部署与研究状态,从宏观政策和统筹管理、技术发展路线图、相关配套服务机制等理论上阐述了低碳建筑发展的可行路径[2]。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2010)从经济发展、节能等方面提出建筑实质性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根本手段[3]。倪韬(2010)分析了发达国家低碳建筑的发展,及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来阐述我国应该借鉴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必要性[4]。类似这些学术研究在持续不断的推进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从实质上提出促进低碳建筑发展的手段。而通过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途径,所以要率先发展低碳建筑技术。

因此,本文从低碳建筑的发展情况研究低碳建筑技术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类似的研究,旨在加强低碳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2“低碳建筑”研究现状

2.1文献搜集概况

本研究中所用的文献是通过中国知网上所检索到的。具体操作过程:打开中国知网首页——点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所出现的页面上出现“期刊导航”的“标准检索”:1、输入检索控制条件:期刊年期时间为1990—2011,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来源期刊、支持基金、作者及作者单位都是精确的方式。2、输入内容检索条件:主题分别为低碳建筑,低碳技术也是选择精确方式检索。其中在关于所出现的低碳技术的文献里,只选择了篇名含有低碳技术的文献,针对低碳建筑这些文献比较有针对性。

2.2总体情况

通过文献分析低碳建筑的发展,初步按文献按发表时间角度粗略分为三个阶段:

1、2008.5---2010.1这个时间段关注点是低碳建筑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建筑向低碳建筑转型的现实现状分析及建议,要求相关政策的制定

2、2010.1---2010.6这个时间段注重低碳建筑的发展,很多企业注重建筑中减少碳的排放,提高建筑业中的优势。

3、2010.7---至今,目前这段时间,为实现低碳建筑,着重低碳建筑技术的创新,运用,推广。到现在为止,建筑领域内出现了很多低碳建筑技术,有部分运用比较成熟,但是也有部分运用条件不成熟,原因有很多以至于不能及时得到推广运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建筑业的经济发展占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会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社会呼吁“低碳”的声音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低碳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而国家、企业也分别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节能标准、策略。而在执行过程中,关键还是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及行为。只有这些利益主体在国家、企业相关策略要求下采取行动,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做好管理工作才能跟好的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在此将文献从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策略、行为、管理等7个方面分类。

表1 文献统计

“环境”指周围影响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生活、生存空间的综合事物。

“资源”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自然资源。

“经济”指的是低碳建筑的经济性评价与分析之类。

“行为”是与低碳建筑有关的各个利益主体心理及行为。

“社会”指的是群体态度、社会管理等。

“策略”指的学者们对低碳建筑提出的相关策略,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

“低碳建筑管理”指自建筑设计开始,经建造,使用至最后运营维修中整个过程的管理。

2.3研究发现

通过分析文献发现,现在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热点:首先,人们对于低碳建筑的态度、关注以及社会管理。同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关注低碳建筑的发展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其次,由于目前国内高耗能建筑所占比例95%以上,与建筑相关的污染占到了34%左右,有部分学者从资源、环境这两个角度研究低碳建筑。最后,还有学者从与建筑有关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心理及行动探讨建筑的低碳发展,并提出相关的策略。相对热点来说,只有少部分的学者研究低碳建筑管理这方面。其中还有研究的关键点是低碳建筑技术,也是目前的难点。

3 “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现状

3.1低碳建筑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国际建筑界的低碳发展趋势,中国高耗能、高排放的建筑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已逐渐向低碳建筑转型。但是目前情况,低碳建筑在国际范围内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国内则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和实验阶段[5]。如何更好的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基本已取得了一个共识,就是通过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途径[6]。技术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只有运用低碳建筑技术,才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碳建筑向低碳建筑的转型。

3.2低碳建筑技术特点

低碳建筑技术就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用于建筑各个阶段能使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各种技术。

设计阶段:有利于源头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建造阶段: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全面考虑施工环节中各方面有利于建筑减碳、节能。

使用阶段:在建筑建成之后,综合运用时考虑建筑废弃材料、室内、室外、厨房、垃圾处理以及智能建筑各个处理过程中运用的技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运行与维护阶段:在建筑运行和维护这环节也是不可轻易忽视,至关重要的。辅助前面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等阶段阶段,同时在运行维护阶段也要做好降低碳的排放量,节约能源。

3.3低碳建筑技术不足

目前我国低碳建筑技术成果显著,但是仍存在着部分不足:①我国技术基础相对落后,与国际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②研发技术资金不到位。③相关的政策体系不完整,低碳宣传力度不够,群众意识不强。④有些技术成本过高,开发商为追求高利润不采用低碳建筑技术。⑤盲目借鉴国外经验运用低碳技术,以致造成高碳建筑的后果。⑥市场上出现低碳产品不合适。

四、结论

本研究认为低碳建筑技术应该提升层次,不止运用到建筑上,而是更宽泛。

课题的研究可望为其他地区推行相关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孙懿.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和措施[J].上海房地,2010(6): 23-25.

[2] 赵黛青、张哺等.低碳建筑的发展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0(2):47-49.

[3] 龙惟定、白玮等.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J].建筑经济,2010(2):38-40.

[4] 倪韬.浅谈低碳建筑先进技术[J].山西建筑2010(30):262-264.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2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并且开始向往一种新的宜居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同时这也适应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人们节能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环境下,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成为国家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战略。

2绿色低碳建筑

所谓绿色低碳建筑,从本质上说,就是在组织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通过降低资源的消耗数量,进一步降低施工作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自然环境的平衡性,以此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对此,需要按照绿色低碳的理念,设计相应的建筑物,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面临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一半依赖进口,这一现象直接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而缓解气候变暖问题必然要大幅缩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推广使用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能源意识,秉持绿色低碳理念是根本。在这种情况下,推广使用绿色低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3.1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方面,与传统的建筑项目相比,节能低碳建筑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新型原材料,例如,在施工中选择使用隔热保温材料,以保持室内温度,实现节能的目的,或者将新型原材料应用到建筑物的外层,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热量散失。3.2减少电能消耗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能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形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日趋紧张,尤其电能最为明显。在我国,由于电能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通过推广使用绿色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能的消耗量。3.3减少用地面积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建筑用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加剧了用地紧张程度,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严重。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尽可能多的建设建筑物,唯一的途径就是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低碳技术。3.4节约水资源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虽然庞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数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降低人均淡水资源的数量,甚至有些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建筑行业,通过推广使用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探索绿色低碳建筑水资源的再利用技术,或者对建筑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重复使用建筑用水,以此节约水资源。

4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与传统的建筑技术相比,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技术创新程度、集成度有待进一步提升;(2)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优化措施比较单一,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堆砌的现象;(3)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4)在运行效果方面,按照绿色低碳标准建设的建筑,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5)在应用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方面,还没有明确气候的适应性。

5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正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资源供应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是庞大的人口红利,依然能够推动未来GDP的快速发展。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是解决能源、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依然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1)在未来的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拆除等过程,都会融入相应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传统的建设模式;(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实用性能,还是集成程度,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将会进一步提升;(3)在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过程中,将会更加侧重绿色和低碳的融合,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智能建筑、生态建筑等新型的建筑;(4)绿色建筑将会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在选择使用低碳建筑技术的过程中,将会更加侧重投入、产生比;(5)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为未来低碳建筑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6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设低碳绿色建筑将会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迎合了国家制定实施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目标。在我国,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将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但是,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能够拓宽建筑行业的领域范围,基于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学术界都要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化顶层设计——兼论省级以上地方政府发展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政策特征与深化建议[J].建设科技,2015(7).

[2]叶祖达.低碳生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制分析框架——以无锡太湖生态城项目实践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7).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3

引言:

作为人类生活最根本的内容之一,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始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和活动。由于建筑是一个步骤复杂且会牵涉到大量建筑资源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物资浪费和次生废物排放等现象,这与人类生活所应该倡导的绿色健康理念存在着根本上的冲突。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城市化的发展越发趋于规模化,低碳化的建筑施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1.低碳建筑施工的内涵及其特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趋于国际化,各类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低碳建筑”其实就是指在建筑物的整个建设周期内,从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制造过程到施工建设过程再到使用过程等各个环节做到能源的最省化、无污染化,此举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而达到提高能效并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分析,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低碳建筑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其一,从建筑施工前的设计阶段来看,作为专业设计人员就应该从当地的各项气候条件入手,科学合理地采用利于节能减排的建筑总体设计思路,有效控制好建筑物的布局、朝向以及体型系数、窗墙比列等各种建筑要素。其二,从建筑所涉及到的材料选择和细部结构来看,低碳建筑通常都会最大限度地选用那些有利于主体结构保护并能够有效避免热(冷)桥产生的节能材料、节能设备。另外,低碳建筑还尽可能地引进风能、太阳能以及地源热泵等技术等和太阳能技术等自然能源的驱动设备,更好地实现了对自然能源的科学利用。

2.影响低碳建筑施工的因素分析

目前,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逐步深入,低碳建筑施工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作为广大建筑商开始将节能减排的宗旨落实在了建筑施工过程中。但是,由于低碳施工在技术上仍旧存在着很大的薄弱性,常常直接导致了低碳建筑施工无法最大限度地达成设计中的绿色低碳预想,这是因为在建筑施工现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汇集,客观地影响了低碳建筑的正常施工。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现场废弃物的碳排会直接影响低碳建筑效果。这是因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大量建筑废弃物,在未能充分注意做好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的前提下,必然地会额外增加建筑成本,降低了建筑过程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违背了绿色节能的建筑宗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大量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处置或运输,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又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正是这些大量碳排的客观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低碳建筑效果的优劣。其次,在进行废弃物的处置和运输时,由于事先缺乏合理的安排,未能拟定相应的碳排量执行计划,导致了运输车辆和运输方式的随意性,进而导致了碳排量的不断增加。另外,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经常性地会出现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碳施工效果,因此,在加强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的同时,能够尽量引入那些可以加大变频节能型机械无疑是保证低碳施工的重要途径。

3.建筑施工技术低碳化策略分析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涉及到很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施工人员的文明意识、建筑施工材料的优化选择以及对建筑节能技术的追求等客观因素,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施工技术是否真正体现了低碳化。

3.1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意识的主动树立

客观地说,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能否做到文明施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碳化施工的效果。因此,作为现场施工人员,首先必须树立明确的文明施工意识,从主观上将低碳施工理念落实到现场施工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面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以及噪音等污染时,务必要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除污措施。由于建筑施工必然地存在着大量的粉尘污染,在施工时如果能够适时地引入加湿或覆盖遮挡等有效处理措施,便可以将大量的粉尘污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可以真正降低施工中大量的扬尘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

3.2建筑材料的“绿色化”选择

由于传统的建筑施工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意识,导致了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管理管理也严重缺失,这样一来,使得传统的建筑施工往往存在着高能耗的不良现象,与时下所倡导的“低碳施工”理念相去甚远。基于对低碳化建筑施工的要求,作为建筑商,理应强化自身对于建筑材料的“绿色化”选择意识。其一,注意在保证建筑材料高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低选用价格相对便宜的建材,通过降低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的方式努力提升建筑施工的经济因素。其二,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节能降耗的原则,做好对各类建筑材料使用监督与管理的同时,也要努力采用满足低碳建筑要求的节能新技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降低建筑施工成本,还可以切实有效地减少建筑材料垃圾及其所产生的大量碳排,可谓是一举多得。

3.3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

为了使建筑施工技术不断趋于低碳化,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务必要本着降低能耗的宗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各种能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建筑商在进行建筑施工前,首先需要真正立足于低碳节能的基点上,树立清晰的建筑结构的系统意识,突破建筑单体的局限,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对整个建筑所涉及到的各种建筑资源进行科学的考虑和统筹的安排。其次,还要巧妙引入风能、太阳能以及地源热泵技术等自然能源的驱动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那些可再生且取之不尽的新型清洁能源,真正体现建筑施工的低碳化。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各工序的合理性和时效性,在施工设计安排中,还要根据器械的实际负载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 力求做到所选择的设备在功率上既不会因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施工能耗,又避免了因过小而影响了施工进程。另外,由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水资源节约使用,一旦处理不当,水资源的无端浪费便成为必然现象。

4.低碳化理念在建筑结构中应注意的几点细节处理

除了上述对于建筑施工技术层面上的要求外,落实到建筑结构的具体构件来说,为了更好地体现建筑施工技术的低碳化,还应该注意到对于以下几个建筑结构常见问题的细节性处理:

4.1关于墙体节能施工技术的细节处理

为了保证墙体更好的节能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在墙体内侧或者外侧加上保温层进行保温处理。由于室外保温层虽然保温效果明显由于室内保温层,但是由于常会因为自然因素而出现与外墙体之间结合不牢固的劣势,因而在进行该项技术处理时,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在室外保温层施工原料中添加粘性添加剂的方式,效降低裂缝以及脱落等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墙体的保温效果。而在进行室内墙面的节能施工处理时,为了不影响墙体的保温效果,务必要做好相应的线路及管道敷设孔洞等的合理预设,力求做到既不破坏到管线,又不影响保温层的保温效果。

4.2关于建筑门窗安装材料的细节处理

在进行建筑门窗安装材料的选择时,一方面需要从导热效率上来看,根据具体实际选用合适的门窗材料。其次,为了充分保证门窗的节能效果,在进行门窗材料的选择时,还要参考其透风性、耐风性以及密封性等重要指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各类门窗安装时,为了防止其出现漏水漏风等问题,既要确保其安装的位置准确到位,还务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密封膏或者水泥等密封材料做好对其密封性的处理,以进一步保证门窗的保温性能。

4.3关于建筑屋面节能技术的细节处理

对于建筑实体来说,在进行屋面节能技术处理时,除了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合理设计好屋面厚度外,在屋面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尽可能选择那些密度相低强度大且吸水能力较强的保温材料,以保证屋面能够发挥其保温作用;其二,在进行坡面材料的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外界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选用那些颜色相对较浅且反光能力强的材料。

5.结语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4

1、引言

近年来,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而市政系统作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系统,直接体现了资源和能源流动,如果能以集约、高效、环保的理念,建立市政节能系统,必将成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低碳市政技术简介

低碳理念其核心目标就是“三低”,即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保持能源消耗和CO2 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给排水、能源和环卫几个系统,这些系统一方面直接体现了资源和能源的流动,同时也直接显现了碳排放的轨迹。从城市的能源、资源输入,经过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再到污水、垃圾等废弃物输出,市政系统集中反映了城市碳排放的全过程,是城市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阵地。目前应用较广的低碳市政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优化配置水资源,打造节水型城市。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大节水力度,从水资源、供水系统、用水方式等方面采取节水措施,打造节水型城市。

(2)全面构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建设滞、渗、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从径流源头控制暴雨径流和污染,将雨水径流大部分用于补充地下水,同时变废弃雨水为资源,补充建筑杂用水及市政的景观、浇洒道路、绿化灌溉用水,以减少自来水用量,从供水节能的角度构建低碳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3)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加大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资源的使用量。

(4)推广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低碳市政系统,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建设区域性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区域供冷系统,让较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让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和能源消耗脱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减少。

(5)倡导固废资源资源化利用。建立和完善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严格执行废物强制回收制度,完善社会化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与综合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

(6)建设综合管沟,集约利用土地。

3、低碳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实例分析―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南部片区

本规划区位于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南片,规划面积377公顷。作为科技园区,规划区所在的区域将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成为综合性生态新城。故本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宜贯彻生态低碳理念,促进该区可持续性发展。结合本区特点,市政规划中选择了以下四个低碳市政技术。

3.1分质供水

分质供水为根据用户对水质要求的不同而分别供应相应用水的一种供水方式。高质水供给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杂质水供给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包括观光农业、冲厕、道路与场地浇洒、洗车、绿化等,供水水质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分质供水意义在于合理配置、节约和使用水资源。

本规划区供水有三个特点:其一,该区用水成本较高,需从东莞中西部供水工程长距离输水过来;其二,该区杂用水需求较高,园区内绿地率高、道路用地多,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用水量较多;其三,该区自然水体松山湖符合杂用水水质要求,且松山湖水量较丰富。以上三个特点说明该区适合采用分质供水。

根据用地规划,规划区绿地面积为77.47公顷,园地183.52公顷,道路广场为109公顷,计算得绿化及灌溉浇洒总用水量为13400m3/d。建议分别埋设高质水和杂用水供水管网,居民生活用水等采用中西部供水工程长距离输送过来的优质水,而绿化及灌溉浇洒13400m3/d的用水量采用松山湖杂用水,做到高质高用、低质低用,大大节约了优质水源。

3.2雨水资源生态利用

城市的雨水生态化利用是通过雨水入渗调控和地表(包括屋面)径流调控,实现雨水的资源化,使水文循环向着有利于城市生活的方向发展。

本规划区雨水利用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一,美化环境、补充景观用水,可提供景观用水补水约30%的用水量;二,生态环境修复功能,利用雨水回灌提升地下水的水位,改善水环境乃至生态环境;三,雨洪调节功能,减少进入雨水排除系统的流量,提高城市排涝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雨水调蓄利用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基于社区范围的微观的雨水利用系统,一个是城市范围的宏观的雨水利用系统。

1)社区雨水调蓄利用

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减少暴雨径流和污染。可以采取自然排水系统、雨中花园、绿色街道和生态屋顶等技术来利用雨水。这些技术有四个共性:其一,地势低洼,便于蓄水;二,采用可渗透地面,便于渗水;其三,种植植被,生态美观;其四。分散、小规模,见缝插针地利用土地。

2)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

充分调蓄利用雨水,保护水质,形成点-线-面的城市生态水环境。

点:社区雨水调蓄利用系统。利用雨水收集、储存、利用系统构筑小区生态微观水环境。

线:城市生态河流。保护河流水质、建设防洪设施、绿化河岸,营造城市“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廊风貌

面:城市生态湖泊。引入河流活水形成活力湖,湖边营造湿地利于水体净化成为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乐园

3.3分布式能源系统(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简称DES):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上,将制冷、供热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多联产供能系统。因此一种典型的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的系统,它将高品位能源用于发电,然后利用发电机组排放的低品位能源(烟气余热、热水余热)来制冷(供热),能源综合利用率高达80%以上(最高可达90%)。分布式能源系统有三个作用:其一, 提高能源利用率:该系统能源的利用率可达80%以上;其二,削峰填谷,可靠性高,可以缓解外电不足,对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来说有双重意义上的调峰功能;其三,使用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减少污染,节能环保。

尽管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较显著的低碳节能作用,但其利用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一,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位置需临近丰富的天然气源点;其二,所在地的天然气市场价格需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其三,对冷源与热源都有较大的需求,以达到较优的运行模式,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综合以上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分析,本规划区有条件实施分布式能源系统。第一,本区将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本规划区附近已建成一座高中压调压站,设计规模为55000立方米/小时,沿环湖路将建设DN250中压管,将天然气输配到本规划区;第二,分布式能源系统非常适于对商业区、居民区、医疗机构、体育场、机场等区域提供集中供电、供热和制冷。作为的燃料的天然气属于绿色清洁能源,且由于高效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烟气排放,即使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也能达到高标准的环保要求,采用这种低污染高效的能源能保护本区优美环境。而且,分布式能源站自行独立,“上网不并网”由用户自行控制,不会因外电网停电而造成用户的供电中断,适宜建设在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方。故在本规划区世界500强总部研发基地、会展中心、高端商务配套区等区域设置分布式能源系统,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3.4综合管沟系统

市政综合管沟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的市政管线综合布设在同一地下沟道断面内。综合管沟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可以避免反复挖路,美化城市环境;第二,整合市政用地,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第三,对生命线系统加以保护,提高防灾能力 。本规划区建设强度大,用地紧张,各种市政管线的容量和规模都较大,管线种类复杂。在这种高强度、大需求的情况下,有必要建设市政综合管沟,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尤其在本项目建设分布式能源站的区域,管线更加繁多复杂,且该区现状市政管网建设基本为空白,各种管线均需新建。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建设综合管沟,将能避免反复挖路、集约利用地下空间。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5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 低碳理念的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绿色建筑等方面已有相关的研究。而在园林方面, 低碳的发展与理念的运用研究却很少, 但随着低碳理论的更加完善, 园林景观的建设与社会及经济的同步发展, 在园林景观中体现低碳的理念已是大势所趋。

一、低碳园林相关概念概述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园林,目前关于低碳园林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或者概念。应认为低碳园林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园林建设与运营模式,在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并应用新的清洁型能源服务与园林建设,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绿色”园林。

二、低碳理念在园林中的体现

1低碳理念在动植物景观中的体现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体现低碳理念

园林绿化是实现低碳的主动性途径, 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具有碳汇的功能。碳汇是指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 , 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 。通过园林绿化提高公共绿地的质量, 科学布局绿地的分布和结构, 使树木生长茁壮茂盛, 促使绿地吸碳放氧的能力最大化。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 应注重固碳能力强的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 以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固碳效益, 营造出低碳园林绿地。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 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垂柳、乌桕、麻栎、醉鱼草、木芙蓉、火棘、锦带花、碧桃、夹竹桃、金钟花、金叶女贞、广玉兰等。在园林植物在配置上, 按照一般要求应注意的是: 要满足功能的要求; 要适地适树, 根据不同的场所对植物的要求不同;要注重突出景观风格和特色; 要注意植物的季相变化等。在低碳发展的现在, 植物的配置除了满足以上的要求外, 还要将低碳的理念考虑进去, 要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的互补优势, 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一是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合理配置。根据相关的试验表明, 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明显高于乔木树种, 常绿灌木> 落叶乔木> 常绿乔木> 落叶灌木, 同时灌木地被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要高于草本和藤本植物 。因此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增加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的配比, 除了美化环境的功能外, 也能增加绿地的固碳能力, 体现低碳理念。二是幼龄树与老龄树的合理配置, 合理有效的保护古树名木。从低碳的角度考虑, 年龄较低的树种, 其固碳能力要高于老龄树。在植物配置中, 采用该种配置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生态效益, 而且可以达到低碳的目的。另外,对于古树名木而言,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景观, 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佐证, 是人类的珍贵遗产。就低碳而言, 古树的固碳量比较稳定, 与单株比较要高于普通的树种。所以古树名木有更高的价值被园林人所应用和保护。三是乡土植物的配置应用。乡土植物较其它植物在适应性和抗性方面表现得更强, 并且乡土植物资源丰富, 选择面广, 选择余地大。乡土植物的应用除本身的优势外,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是就近取材, 所以在交通运输上会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 有效地做到低碳要求的低能耗和植物本身的固碳能力。

(2)低碳型水体景观的营造

水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 水能使园林产生更多生动活泼的景观 。在对于景观效果的长期保持, 良好的养护管理是最好的保障。园林的养护管理随着植物的生长更新以及在城市空间中表现效果的稳定性需求, 在后期的维护(灌溉、修剪、施肥等) 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 对于低碳发展要求的减少碳的排放是相矛盾的, 因此, 要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到碳成本的持续性, 要用生态的技术与方法去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比如多选用一些粗放型管理的植物种类, 增加乔木的数量与种类, 垂直绿化增加绿化面积, 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 随着人们亲水需求的增加, 水体景观的应用和越来越多。在低碳发展的今天, 水体景观的营造除了考虑其景观效果外, 要更多注重其生态性, 创造更适宜人类需求的低碳型水体景观。水景设计最大的主体就是水, 在设计时要营造低碳理念, 就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渗透低碳理念。首先在地址的选择上,就要依靠地形、自然水源来考虑水体景观的设计,

“就地取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量的消耗。第二就是避免过分追求水体景观豪华的景观效果, 最大程度上避免浪费。第三就是在水体景观中对于音乐、灯光等辅助设计效果的应用要注重对其的控制性, 这样既可减少水的消耗也会降低能量的损耗。最后就是合理地配置水体植物, 不仅可以软化景观效果, 同时水体植物有自净的功能, 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的程度。总之在不断的探索中, 设计师会更成熟地营造出更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低碳型水体景观。

2低碳理念在人工中建筑中的体现

在园林景观的构建, 无论是园林建筑还是园林道路铺装, 减少碳排放量的影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 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低碳材料是指能够在确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不可再生自然原材料的使用量, 制造过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使用寿命长, 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并可以回收再生产的新型材料。另一方面就是对原材料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新型材料的研发与使用。例如木结构材料的应用, 木结构在加工物化的阶段消耗的水及能量较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要少, 用这种材料部分代替或者全部代替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的构件, 将大大减少碳排放和低能耗, 同时还可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管理, 更好地固定碳的排放。

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

低碳理念的实质就是能量的低消耗和低污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可再生能源与低能耗技术及产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崭露头角。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或重复利用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沼气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常见到的应用就是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例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同时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能源解决园林维护、园林建筑及日常活动的能源需求。

3在施工、养护管理中体现低碳理念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 其成功关键除了考虑齐全的设计开端外, 就是高水准的施工质量和长久的景观效果。在施工工程中, 要尽量减少机械的操作, 这样不仅能减少碳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 还能减少对土地及周围生态景观的破坏作用。

结束语

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低碳理念深受社会各界的青睐。“低碳”的概念源自科学界对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根源的深刻反思,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是世界各国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发展低碳技术、建设低碳园林已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低碳园林是低碳经济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模式;是通过将更多低碳技术应用到城市园林的设计、施工、管理中,营造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节能、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园林。

参考文献

[1] 陈雪杰,万莎.低碳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绿化营造探析[J]. 住宅科技. 2011(03)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6

低碳理念在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而园林设计当中植入低碳理念,对低碳理念的落实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绿色植物有很强的碳汇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园林绿化可以极大地改善公共绿地的绿化质量,通过园林绿化的科学布局,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使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其吸碳放氧的作用,提高环境的质量。何为低碳园林?在低碳经济还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个概念并没有完整和固定的定义。而本人认为低碳园林就是将目前的低碳技术应用在园林设计当中,园林的设计和运营都能围绕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打造一个“绿色”园林。

1低碳景观概念的提出

低碳已经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的核心就是能源技术创新、根本转变人类的生存观念和模式。目前低碳概念几乎渗透了所有的领域。低碳园林景观作为低碳理念的全新探索,将更加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推进,将低碳理念融入传统的园林手法中,有助于建设出更加舒适的城市园林绿地。

2低碳在园林施工中的体现

既然低碳景观已经被人们接受,那么低碳的各种技术和理念就已经慢慢植入到园林施工过程当中。

2.1植被配置体现低碳理念

低碳园林植物的选择,不但是要注重外观效果,还要注重固碳能力强的园林植物种类。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垂柳、醉鱼草、锦带花、夹竹桃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将低碳的理念考虑进去,让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互补,这样才能营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

2.2就地取材打造水体景观

对于一个好的园林来说,水景十分重要,可以让整个园林看起来更加活泼和生动。对于一个低碳园林来说,水体景观除了要考虑到外部的效果之外,还应该考虑到生态性。而在水景观的施工过程当中,要考虑地形和自然水源,尽可能地“就地取材”,避免过多的资源浪费。而且要避免一味的豪华与奢侈,追求个性而并非华贵。另外,要尽量降低灯光、音乐等辅助器材,降低噪音污染和光污染。

2.3雨水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在整个园林的施工当中,最应该考虑的就是灌溉问题,而在灌溉这个问题之上是最能体现出低碳理念的。结合地形设计雨水收集管道系统来收集雨水,然后在经过专门的技术对雨水污染情况进行处理,将其汇入清水贮蓄池贮蓄,把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水体造景区域或者整个园区的绿地浇灌,这样就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贯彻低碳理念。

2.4选择低碳园林材料

在园林施工过程当中,无论是园林建筑还是园林道路的铺装,真正可以体现节能减排的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何谓低碳型材料呢?通常意义是指能够在确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不可再生自然源资源的使用量,制造过程低能耗,并且使用寿命长,使用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甚至还可以对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如果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低碳材料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如在园林景观施工时放弃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选择结构材料来代替,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便于可持续发展。

2.5可再生能源的推广

目前,随着各种各样的低碳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与低能耗技术产品在园林施工当中已经成熟运用。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或者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而在目前的园林施工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来照明。

2.6低碳在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良好的养护管理是长期保持景观效果的最好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低碳理念主要体现在灌溉、施肥和修建等方面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比如通过增加乔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3园林施工当中低碳应用原则

虽然目前是要倡导低碳经济,但是在园林的施工当中,低碳技术的应用也不能盲目,需要遵循合理原则。

3.1注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原则

在园林施工过程当中,想要完全达到低碳的排放量标准,就要充分考虑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在前期的设计当中就要进行完整周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保证低碳园林的施工真正能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作用,能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3.2材料选择低碳化原则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的选择,所以尽可能选择低碳型的园林材料是降低碳排放量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这样在园林施工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3持久化原则

所谓持久化就是必须将低碳的理念贯穿整个园林施工过程,靠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做到低碳。而且在养护等环节也要充分考虑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

4低碳园林的作用

低碳园林之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是因为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施工有着更长远的影响和作用。

4.1降低园林施工中的能源消耗

园林的建设通常都是高消耗,从材料的选择到施工,到处都充斥着能源浪费的现象。低碳园林的提出就大大地降低了这些能源的消耗。同时,在园林施工当中,采伐木材、新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多,并且随着频繁的城市更新,又会进行翻拆重建。而低碳园林就是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降低重建频率,使园林材料可以得以循环再利用。

4.2改善生态环境

一直以来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伴随着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改善生态环境也成为现在人们的共识。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建设也是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所以将低碳理念植入园林施工,那么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帮助城市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让城市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4.3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园林的“生命周期”是指园林中的景观可以保持多久而不被移除或者更新。对于现在的园林景观而言,有时只有20~30年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说园林景观的更新不但包括对原有场地、材料、植被的大规模挖掘、移除,同时加上新的设计和改造。这样繁多复杂的程序带来的是异常高的综合碳成本,但是这些并未得到重视。原因在于一些园林的风景设计不符台社会的真正需求:要么没有舒适感和实用性,要么没有充分地利用土地地形、形成持久的自然美感。而低碳园林就不仅在舒适性上得到了提高,更加符合社会的真正需求,更重要的就是可以大大的增加园林的生命周期。

5结束语

低碳园林的兴起时代的需要,它合乎当展的理念,体现了人们追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愿望。不管是在省市还是在郊区,建设低碳园林都有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之下,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所以目前不仅是在我国,就是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发展低碳技术、建设低碳园林也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这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园林模式,是一种可以值得大力发展和推广的园林模式。

参考文献:

[1]邓陈飞.低碳理念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4~6).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7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主要是指以低消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发展方式,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与绿色、环保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力、交通以及冶金、建筑、石化等行业领域与企业部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为了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而提出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对于建筑行业来讲,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于周围的环境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进行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1、低碳经济与建筑发展的关系分析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以及低污染、低排放为主,通过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绿色与环保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涉及交通、电力、冶金、建筑以及石化等各行业与各领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为例,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施工建设可能会对于建筑资源以及能源材料造成一定的消耗,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产生的噪音等,还会对于周围环境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等,这些都是建筑行业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讲,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以低碳环保为理念,进行建筑施工低碳经济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建筑行业的低碳环保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

2、建筑施工中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进行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施工建设推广应用,主要是指,应用一些对于建筑施工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小,或者是可以避免环境破坏与资源、能源浪费的新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用实现。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已经有专门的要求规定,对于建筑施工建设中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明确的要求。

国家建设部于2004年了“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218号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详细列举了208个推广或限制或禁止的技术项目,并写明其性能和适用范围等,技术项目包括推广157项、限制31项和禁止20项。这些新技术,有的能节省资源,有的能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以下简称节能减排),有的能提高质量。有的能节约资金等等,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以低能耗、低污梁、低排放为基础,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可见积极推广应用薪技术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实例中,也有对于建筑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施工建设推广应用实现。比如,上海地区的某建筑工程二期施工建设项目,在进行该项目的施工建设前期,就以建筑施工技术与节约等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施工经验、资料收集与研讨分析等,在进行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的施工建设使用材料制作以及相关施工建设技术应用等,都严格按照研讨决定的材料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应用实现,并且在对于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上,还根据建筑施工垃圾的不同类别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或者污染。总之,在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后,与同类建筑施工建设项目相比,在建设成本以及施工工期、能源使用、施工影响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优势。

3、建筑施工低碳经济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技术相比,有的能节省资源、有的能节能减排、有的能更加环保、有的能节约资金等,更加适应“三低”的低碳经济的需求,符合当今经济的发展。而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它的生产制造又会耗费大量的煤、电、水、矿石等能源和资源,因此从广义的角度讲,推广应用建设新技术就是低碳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重视在“三低”基础上发展经济,开展了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执行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使有限资源提高利用率,取得很大成效。一大批成熟的低碳技术在电力、冶金、建筑、建材、制造、石化等行业等等推广应用,就建筑节能而言,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问世,要求节能50%,各地生态节能建筑不断涌现,如地源热泵、围护结构隔热保温、屋顶绿化等,还有北京奥运会项目利用太阳能等等。总之,推广应用建设新技术是时代的需要,是走向低碳经济的需要,我们要认清形势积极行动,多多了解新技术的动态和信息,结合项目积极推广应用。

4、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是在面临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问题下,提出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建设也同样适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推广应用低碳经济新技术进行建筑的施工建设进行,不仅有利于对于建筑施工建设企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保障实现,而且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伍晏,周以大.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J].建筑施工,2008(11).

[2]郝本峰,邓美龙,油新华,邓少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低碳化施工初探[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4).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8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产值都有了重大突破,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低碳制造技术充分与低碳制造理论有机结合,早已形成了体系化的低碳制造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就低碳制造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理论和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1.我国发展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现状和必要性

目前,我国低碳制造的高耗能、高耗原材料、高污染和高排放等能源问题凸显,这明显影响着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也不符合当前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新标准、新要求。

我国在新世纪初,与其他几大国家联名签署了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共同决定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通过低碳制造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不仅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创新提供了直接驱动力,而且也是落实世界低碳标准的重要举措;同时,发展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前提的生产制造模式——低碳机械加工制造模式,也会在较大程度上确保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式转变,最终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技术体系的内容

低碳制造是包括在生产全过程中的所有生产步骤,主要有:资源利用、生产制造和物流运输等,以及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应当做到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低碳制造作为一种综合评估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以及碳排放构成环境破坏的前沿制造模式,其制造技术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低碳设计技术。在本技术中,已有完整的低碳设计评价模型、低碳设计原则及方法、低碳评价的数据库和低碳化的设计评估方案等;由碳捕获技术和碳掩埋技术组成的碳汇技术;制造过程中有低碳制造技术,在此利用先进的低碳节能设备优化厂区及车间的布置、优化制造工艺,运用废弃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加大废弃收集、污水处理和废旧产品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改良;利用新能源,如风能、潮汐能、水能、生物能和沼气能技术进行清洁生产。

3.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的技术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一门先进技术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然要在实践应用上下功夫。下面就低碳制造在机械制造产品方面的技术应用设计方法进行原则性阐述。

3.1模块化设计

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作为技术较为先进、前沿的机械产品设计方法,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几个有差异的模块,模块会逐步优化,并加以整合,最终获得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产品。若拿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机械产品中的非功能性单元,能造成机械资源、能源的耗费,更不利于机械的运行和维护。对机械产品完全有必要开展每个功能性单元的划分模块的工作与任务,通过划分后的模块评估每个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方面的潜能,并认真检验企业应用低碳制造技术所获取的成效如何,才能对下一步低碳生产技术加强革新。一个典型的例子,德国Index技术企业研发的复合型加工设备,经由众多差异的模块整合可以达到铣削、车削、磨削和激光热等等多个生产环节的顺利完成,利用模块化设计这一应用设计方案,对全部零件的完整加工,切实提高了能源设备的利用率,用一台机器设备代替多台,大大地减少了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多的机床数目,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低碳化的生产流程,降低了各项能源的耗费。

3.2生态化设计

当前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并举的方针,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开始由改革之初的盲目增加新的机械生产项目、片面追求机械行业总产值转变为在机械制造开展生产工作时,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成本,降低环境的负载压力,重视统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际行动做到既保持机械制造的经济产值,又减少了大量的原料的消耗与环境的破坏。在这一大形势下,生态化设计应运而生,它不仅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促进了生态效益的提高。通常意义而言,机械制造作业时一定有不同情况的废水、废渣和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工业“三废”无疑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基于此,机械制造企业不失时机地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利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环境少的新技术产品,在其运营的同时降低了能耗、物耗和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在产品设计的途径中,要结合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充分想到对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达到资源、能源的循环再利用。

3.3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是统筹了性能、重量、配套设备和成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设计方法。其优点在于降低了资源、原材料在生产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也减少了机械生产中的能耗;降低了产品在运营途中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减轻了噪声污染,有利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如:在德国奥迪公司生产新款奥迪跑车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将轻质铝合金材料与钢材的强度的优势释放出来,车的重量的大幅减少,不仅让公司降低了尾气的过度排放与油耗,而且还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面对21世纪能源紧张的危机,我国要积极顺应潮流,在机械制造中对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低碳改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统筹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能源、资源的有序、高效的应用,从而落实好低碳制造的目标。 [科]

【参考文献】

[1]周志勇,仲国庆.低碳时代森林生态学的教学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5).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9

一、低碳城市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低碳城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当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面,而且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而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四到五倍,根据近几年来环保部门的测试和总结数据,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温室气体是从城市里产生的。

快速的发展的城市,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改革开放几十的年的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考虑这些因素,首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所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在这其中,工业生产、房屋建筑和交通是城市耗能的主要增长点。

我们都知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重工业不断离开城市中心,迁往农村地区,但是,城市的繁荣仍然使得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能耗相比,中国城市的住宅能耗平均高出国外四到五倍,每平方米建筑用钢比国外用钢多出百分五十左右,而城市机动车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二、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设计

低碳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方针,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实现高效利用、清洁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公众参与。重点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之路。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进一步延伸。

低碳城市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其发展战略模式可以用“田”字形来说明,它包含了4个参与主体,即政府、市场、企业及公众。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若干子系统的综合体现,其基本着眼点是城市的远期利益。

1 政府

谈到低碳生态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政府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制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建立监管机制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解决公共问题,使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有效、持续地发挥作用,形成良性的反馈循环。

(1)制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政府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作为发展规划的原则与标准,并按照“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收益”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更好地指导低碳城市规划的设计。具体包含很多内容,如绿色建筑、零排放交通、节能减排等。

(2)政府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在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中,政府依托现有的政策体系和手段,同当地的企业和公众合作、相互影响,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把政策转换为经济信号.引导企业和公众积极融入低碳城市发展的框架中来。

2 公众

低碳消费公众是城市的主体,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核心和使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将直接决定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作为公众必须:

(1)养成良好的低碳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

低碳消费的实现,离不开低碳消费意识的确立,所以要转变消费观念,深化低碳理念,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公众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力尽最低,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在选购消费品的时候,要考虑产品本身的能耗和污染性,在追求物美价廉的同时,还要追求节能环保。

(2)参与低碳决策

公众要立志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低碳意识,在自身的权益受到危害时,向消者协会投诉,并且通过网络向消费者协会或者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议。政府将群众的意见收集整理,在制定决策时参考,并不断地完善与补充决策。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3 企业

生产低碳产品企业是连接政府和市场的纽带,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是市场的微观主体,政府和市场都要通过企业来实现各自的作用。

(1)加强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

技术的支撑,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加大投入,建立低碳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在保证企业不断创新和高效发展的同时,形成对外技术输出和装备优势。

(2)生产低碳产品

以市场为主导,以资源为基础,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企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突出特点,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顺应时代潮流,加大产品设计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引人工业设计。延展工业设计产业链,构建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产业链,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通过生产工艺的改造以及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引进,生产高效低碳产品,积极引导低碳消费,满足市场和大众的需求。

三、结语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10

1 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原则

1.1 量化原则

所谓量化原则,就是将低碳理念用数据量化,利用数据帮助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达到低碳目的。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按照低碳排放的要求,在充分考虑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之上,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控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而保证园林的规划设计能对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生活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持久化原则

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规划单位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勘察现场,合理利用资源,建设适宜城市发展的园林景观。在园林景观的建设、养护等环节方面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延长景观的使用周期。

1.3 材料选择低碳化原则

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是降低碳排放量的直接方法。低碳化材料的实质就是减少碳成本,即在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各环节的能源消耗和废物量。

1.4 施工与维护的低碳化原则

低碳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循环过程,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之初,设计单位要依据地形进行规划设计,坚持不大量挖掘土方的原则,减少机械使用,减少能耗。

2 低碳生态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2.1利用雨水,节约能源

结合地形设计雨水收集管道系统来收集雨水,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降落于地表的雨滴本身带有空气中的一些尘埃及大气污染物,再加上一般地区集流面没有适当的卫生防护设施,使得汇集于蓄水设施中的雨水水质较差。利用绿地增加雨水蓄渗措施,如下凹式绿地的形状、下凹深度等和不同材质、不同汇水面和不同的降雨期和降雨量引起的雨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处理,进入清水贮蓄池贮蓄,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水体造景区域或园林绿地浇灌。

2.2 屋顶花园

采用绿化覆盖建筑屋顶, 可以大大增加建筑的保温性能, 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手段。由于建筑屋顶上的风力和荷载, 种植大型乔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植物根系很发达, 会穿越钢筋混凝土的屋面, 破坏防水层, 补救和修复工程浩大费时费钱等原因, 设计师在设计绿色屋面时必须对各种因素全面考虑。

2.2.1 屋面风力减弱策略

建筑设计高出屋面 120cm 的女儿墙, 阻挡部分风力。靠近两侧女儿墙设计中层小乔木和灌木篱,以形成绝佳的围合感, 大乔木尽可能种植在中间区域。大风季节, 树枝的剧烈摇晃造成根系松动而使大树成片死去。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板上增加隐形支架固定大乔木。

2.2.2 屋面减重设计策略

屋面覆土不能太厚, 所以种植设计主要以中层小乔木为主, 局部点缀大乔木。而普通绿色屋顶大多种植草坪和景天科植物, 只需满足 20cm 左右覆土。如需种植大乔木至少满足 120cm 左右的覆土需求, 结合本项目中屋面阶梯状特点, 并在建筑设计的扩初阶段参与进来, 同建筑、结构工程师沟通, 将大乔木和小乔木的种植位置在景观设计前期就确定下来, 创造出最经济节约的空中花园。屋面种植设计引入禾本科植物, 其特点为有较高的观赏性, 低维护, 减少除草剂、农药等的使用, 可水生可旱生的浅根系植物。轻质土壤与轻质填充物混合使用, 轻质土壤配比: 腐植土 50%~ 70% , 蛭石 10% ~ 40% , 砂土 10%~ 20% 。

2.2.3 排水层

排水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在降雨和浇灌时让土壤多余的水分流走, 即使在每小时降雨量为 100mm时, 也不会产生屋面积水。此外, 如果是开放式而有人进出的话, 还要考虑人的载重, 必须要保证排水层不丧失排水功能的强度。有的排水层材料具有保水功能, 对薄层土壤的绿化有更好的效果。

2.2.4 保护层

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水分蒸发和抑制杂草发芽。如果选用的种植土比较轻, 保护层的材料还要有在刮风时防止土壤飞溅, 不易燃烧的特性。考虑到景观效果, 保护层的外观在质感和色彩上要符合景观要求。

2.2.5 屋顶雨水收集

屋顶雨水收集需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水指标, 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景观用水不宜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宜利用非传统水源, 达到标准一般项时,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10% , 达到优选项时,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可收集的雨水可分为 3 类: 道路雨水、草地雨水、屋面雨水。3 种水源中, 最节约成本和利用率最高的是屋面雨水。屋面雨水的收集水量是根据收集后的用途( 用量) 以及径流系数来决定的。

2.3 选择低碳园林材料

低碳材料是指使用周期长,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低、污染小、温室气体排放量小,可以循环使用并且可以回收再生产的新型材料。选择低碳园林材料、循环利用低碳材料和研发与生产新型低碳材料是构建园林景观建筑、铺筑园林道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直接方法。比如在园林景观建设时使用木结构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就能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使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2.4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所谓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再生并且能不断得到有效补充或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沼气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中,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最能体现低碳理念。当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2.5 低碳理念在园林施工与养护环节中的应用

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工程质量不但要好,景观效果也要保持长久。要减少施工过程中机械的使用,这样就能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还不至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良好的养护管理是长期保持景观效果的最好保证,在园林景观的后期养护过程中,要注重生态变化的原理,使园林景观中植物的灌溉、修剪和施肥等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比如通过增加乔木植物的数量与种类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园林是低碳经济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模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发展低碳技术、建设低碳园林已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为此,我们应该将更多低碳技术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工程中,营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园林。

参考文献:

低碳技术的应用例11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简介

低碳即低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谓的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其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生态平衡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化。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现代工业化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材料燃烧后释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节能减排是生产和生活节约能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举措。节能有广义节能和狭义节能,节能的过程就是减排的实现。广义节能就是节约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比和资源利用效率。所有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都需要消耗能源和影响环境。广义节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节约资源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等。狭义节能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减少能源支出,合理利用能源。狭义的建筑节能就是按照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规划建筑设计、能源合理利用(包括可再生能源开发)、住宅构造、建筑设备优化和科学运行管理等方面,降低能耗,提高节能效率。住宅产业的节能减排就是在保证居住舒适度的条件下,住宅生产和使用中尽可能地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保护环境。

2低碳住宅产业模式发展思路

低碳住宅产业模式关键是构建低碳的住宅生产系统和形成低碳的住宅消费方式。低碳生产系统包括高效生产、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高效生产就是在住宅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建设舒适、安全、实用的居住环境。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就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利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减少对石化能源的消耗。低碳消费方式包括中小套型的居住模式和日常生活的节约意识。前者属生产环节,后者属消费环节。形成以中小套型为主的居住模式关键是提高住宅规划设计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在较小空间内创造较大舒适度,在有限的居住区域内创造较大的方便度。建立低碳住宅产业模式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效率、减少消耗,提高品质、减少浪费。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建设方式,减少住宅建设的实体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减少住宅建设的措施消耗,节约资源、提高住宅品质。住宅产业化是实现低碳住宅产业的必由之路,低碳住宅产业是战略目标,产业化是战术手段,节能减排是主要任务。要实现低碳住宅产业发展目标,需要从技术、经济、舆论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推进住宅节能减排,关键是解决好技术体系和政策机制两大问题。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支撑和基础,提高住宅节能减排水平,必须有先进适用的技术与产品;经济鼓励政策是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保障,企业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消费者是节能减排的受益者和

3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1在屋顶和门窗的隔热方面。

屋顶的隔热可以通过设置通风层来实现,平屋面的隔热还可做成屋顶绿化的形式,在屋顶种植绿色植被,既美化了环境、增加了绿化面积又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门窗的隔热可以通过发掘玻璃门窗的节能潜力,提高遮阳率,有效地降低室内热负荷

3.2在外墙的保温方面。

在墙面砖和墙面之间加一层隔热的玻璃棉或矿棉,这会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楼房外墙的外保温措施还可采用发泡水泥复合保温板、 无机保温砂浆等外保温系统。墙体保温材料技术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国外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引导政府决策、引进技术。

3.3地源热泵采暖技术的采用.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节能环保技术,是随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出现而逐渐兴起的一门节能环保技术。地源热泵是以地表能(包括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为热源(热汇),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系统。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时,把地表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同时向地下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开空调时,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表中,向地下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因此说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它与我们传统的供热系统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对环境的保护效益显著、可以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等等。地源热泵的这些优点使得它成为政府积极推广的一种采暖方式,如果把目前正在使用的中小型供热锅炉全部替换成地源热泵系统,我国每年可以减少很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试点城市,沈阳市重点推广了“再生水源热泵技术”。现已建成的“沈阳国惠再生水源热泵热源项目”,每天可利用中水40万吨,可形成供热能力1200万平方米,其中,再生水源热泵供热能力460万平方米。不仅能有效提高住宅居住舒适度,还能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4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的对策建议

4.1加强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

目前,住宅的新技术推广,基本以单项技术为主,缺乏配套化、系列化技术措施。单项技术虽然先进,但住宅整体水平不高。要重视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以建筑结构及围护体系、能源利用、住宅设备及运行管理为一体的住宅节能技术体系;以节水器具、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为一体的住宅节水技术体系;以工业化装修、高性能建材、可循环利用新型建4.2新能源利用技术

加大太阳能建筑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光电转换等技术开发研究;研究开发地源、水源、空气源、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能源新技术;开发适用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沼气、秸秆气化等新技术。

4.3开展住宅产品与技术认证制度,建立优良产品与技术选用目录

开展技术、部品推荐认证工作,是推进技术进步、引导技术推广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如日本的“BL”认证、欧盟的“CE”认证等,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目前,我国建筑节能产品市场,技术产品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现象处处有之,使应用者无所适从,需要大力地整顿、规范、引导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4.4研究制定住宅节能技术标准,建立完善住宅节能评价体系

住宅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住宅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全方位来实现,逐步完善各环节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评价标准是推进住宅节能工作的重要环节。追溯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也就20多年的历史,相对来说还处初级阶段,很多深层次的技术、标准等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完善。

4.5完善住宅节能技术标准

现行住宅节能的设计标准基本健全,但针对如何达到设计标准相对应的产品和技术标准还不够健全,尤其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技术的适应性又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应针对不同地区和条件制定相应的产品技术标准或构造技术措施。对于国外发达地区已经成熟的标准可以采取“拿来主义”,进行微调和完善,广泛推广应用。对新开发技术应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工艺工法,指导新技术推广。

4.6完善住宅节能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节能审查、检查及评价仅仅停留在设计构造上,缺乏对建成建筑物实体综合节能效果检测的手段。对建筑节能检测只是对产品的抽样检测,即使产品节能效果优越,其优良性能能否发挥还取决于建筑的构造与建设的质量。应尽快完善建筑节能实地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实现住宅节能从重视设计阶段节能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转变。

4.7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住宅节能管理与激励机制

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改善居住环境的有效举措。要充分认识建筑节能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由政府单方面强制推进转变到政府监管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推动,开创建筑节能新局面。

5结语:

低碳经济是以后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我们要树立节能减排的观念,努力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