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02 15:01:23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1

精神病的医学鉴定,是我国公安和司法机关办案中的一大难题,一直困扰着案件承办人,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我国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本文在分析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提出改革的建议。

一、司法精神病鉴定概述

在维护精神病患者的权益与保障免于受危险精神病患者之危害间,存在了相当大的矛盾与冲突。司法精神病学致力的就是要解决因精神障碍而导致的种种社会与法律法律问题,而司法精神病学在司法活动中的运用集中体现在精神病的司法鉴定上,事实上司法精神病学也将因精神疾患涉及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事件而导致与法律发生之关联之精神医学纳入其领域。 简单的讲,司法精神病鉴定也称为精神病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由一定的机关、组织或单位运用法精神病病学的知识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病状况作出客观判断的活动。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界还有人称其为法精神病学鉴定即“利用法精神病学学科专业知识对一定人是否有精神疾病进行的鉴定” 。我国《司法鉴定职业分类规定(试行)》将司法精神病鉴定称为“法医精神病鉴定”即“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使用的是“精神病的医学鉴定”这个概念,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以前的理论界看来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在于二者所解决的问题的不同,认为精神病司法鉴定是指用精神病学的理论和实践,解决法律上的有关问题。当所要解决的是法律上的问题时,写出的鉴定结论就叫精神病司法鉴定书。如果所要解决的不是法律上的问题,一般的就叫做精神病医学鉴定。在我国的刑诉法明确使用“精神病的医学鉴定”这个概念后,也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对此本文认为这两个概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指对司法活动中的特定的人是否有精神病或精神病的程度运用一定的专门知识所作出的鉴定,当然对精神病的鉴定中还有一种情况游离于本文所要讨论的范畴之外,区别这一点主要从其鉴定的直接目的上来看,目的是为了解决司法活动中碰到的情况的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

二、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之现状

我国对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规定主要体现在1989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精神病私法决定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以及散见于《刑事诉讼法》等中的相关规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进行简单的评析。

第一,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管理体制。“司法坚定的管理体制类型通常于一国的行政权利作用领域、社会权利发育程度以及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等方面紧密相连。” 作为司法鉴定的一部分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也不例外。从管理主题的权利类型上看,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管理体制属于行政权利管理型体制,即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社会准入与推出等有国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根据《暂行规定》的规定,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由地市以上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统一运作,其成员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的有关负责干部和若干专家构成。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活动中的精神病鉴定机构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病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进行。无论是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还是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来进行鉴定,其共同的内涵都体现为鉴定机构选择由国家公权利来运作。

第二,鉴定人制度。鉴定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主要包含鉴定人的类型、地位、资格、能力、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内容。从我国的相关规定看,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主要是由一定的组织来承担的。个人基本上没有可能直接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工作,个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资格主要是由其作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或政府制定医院的工作人员的身份来获得。当然作为鉴定者其本身还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必须是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并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或是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主检法医师以上人员。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人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了解相关案情、了解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亲属以及有关证人的情况、要求得到鉴定工作所需要的配合以及获取鉴定后的处理情况。当然,权利和义务是相连的,在鉴定工作中有关鉴定人必须进到相应的义务,主要有正确及时的作出鉴定结论、解答委托鉴定机关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保守秘密、遵守有关回避的法律规定等。对于鉴定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我国是将其作为中立的诉讼参与人对待的。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否则将要承担的一定的法律后果,严重的将受到刑法的制裁。

第三,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制度。司法鉴定的启动是司法鉴定工作的开始,而司法鉴定的实质开始始于鉴定人的选任。应当注意的是鉴定的启动不同于鉴定的申请,在我国的规定下,申请人的鉴定申请并不必然的会使得鉴定活动开始运行,也就是说在我国鉴定活动的启动与否其决定权在于司法机关。在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实施人员、实施内容、实施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由法院决定。这一点在《暂行规定》中也有体现,在《暂行规定》第五章规定委托鉴定时仅仅列出了司法机关作为委托鉴定的唯一主体,考虑到现实中鉴定活动的开始不可能由鉴定机构自己发动这一情况也就是说鉴定活动的开始必须由委托机关的委托作为根据,因此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单一的司法官启动制度。

第四.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程序制度。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程序制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化、规范化,保障鉴定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人员的人格尊严,实现鉴定工的公正和效率的目标。在我国,诉讼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精神病鉴定,但是由于鉴定活动的启动权实际上由法院掌握,加上法院可以依职权要求鉴定,因此关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申请不是鉴定的必经程序。司法机关在委托鉴定的时候必须出具《委托鉴定书》并提供相关材料,鉴定机关在鉴定结束后应当制作《鉴定书》。

第五,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范围。根据《暂行规定》,在诉讼中需要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情况有:刑事案件中主要有(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 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民事案件中有(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此外在对待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的情况以及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有无作证能力。

此外,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三、其它国家或地区相关制度简介

综观世界上其它国家或地区有关鉴定制度的规定,大多数国家对于司法精神病鉴定都没有作出特别的规定,而是适用有关司法鉴定的一般规定。美国对司法活动的涉及的需要判断当事人的精神病的状况是由专家证人制度解决的,由专家对当事人的精神状况作出意见供法庭采纳,当事人可以自己选择专家证人,但是否采纳专家意见的权利在于法庭。俄罗斯《联邦喜果那时素法》中涉及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规定只有一条,即规定了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鉴定,这两种情况为:其一是对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进行诉讼时是否具有责任能力或是否具有辨认自己行为和加以控制的能力而发生疑问时,为了判明他们的精神状态必须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其二是当对证人或被害人是否具有正确理解对案件具有意义的情况和对这种情况作正确陈述的能力发生疑问时,为了判明他们的精神状态或生理状态时必须进行鉴定。 日本《刑事诉讼法》第167条规定:“对被告人的精神或身体进行鉴定而有必要时,法院可以规定期间,将被告人留置在或其它适当的场所。”;“前款的留置,应当签发鉴定留置证”;“第一款的留置,早未决羁押日数的上,视为羁押。”且本条其它款还规定了法院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基于医院或其他收容被告人的场所管理人的申请命令司法警察看守被留置者,另外法院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延长或缩短留置的期间。 联邦德国的诉讼法中也没有对精神病的鉴定作出单独的规定而是适用于对司法鉴定所作出的一般规定,但是《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81条有这样的规定,“为了准备对被指控人作精神状态鉴定,在听取鉴定人、辩护人意见后,法院可以命令将被指控人移送公立精神病院,在那里对他进行观察”,而且规定只有在被指控人具有重大犯罪嫌疑时才可以作出这样的命令,且期限不超过6周,被告对这个命令有提起抗告的权利,抗告具有推延效力。本条还规定对侦查中这样的情况的决定权属于法院。

在英国,根据1983年精神健康法第35条的规定要求有一名经批准的执业医师出具证明,证明有理由怀疑被告人患有四种明确规定的精神失常状况之一,并且说明如该被告人被关押在狱中,则检查报告很难完成。第36条要求两名医生(其中一名经批准的)证明该被告患有较严重的精神失常,只有还押医院接受才对其适用。(该报告的效力在于使得被告可还押医院候审等候治疗或接受治疗)。此外,第48条规定只要有两名医生(其中一名经批准的)报告说被告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严重的精神缺陷而必须接受入院治疗,则内政部有权指示将该人移送到医院。此外英国的刑事法庭法第3条规定如果有一名医生当庭作出陈述认为犯罪人的精神状况需要接受,在此情况下法庭可以指定缓刑令。此外在英国法庭发布的入院令以及在因为精神不正常而提出的辩护中都作出了类似的规定。 可以看出,在英国对于司法进行中精神病的状况的判定是采纳的医生的证明,实际上医生在此活动中的作用是作为证人即专家证人出现的。

就笔者能够查阅的资料来看,我国澳门地区与我国相似,对司法精神病鉴定作出了单独的规定,当然与我过大陆地区适用的相关规定一样,澳门也只是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相对于其它司法鉴定所不同的或需要加以特别规定的作出了规定,没有作出特殊规定的还是要适用有关司法鉴定的一般规定。《澳门刑事诉讼法典》第145条对法医学及精神病学鉴定作出了规定,其为:“一、与法医学有关之鉴定须交由医学鉴定人进行;如此为不可能或不适宜,则交由任何专科医生或相关专科之医务所进行。二,上款之规定,响应适用于与精神病学问题有关之鉴定,而该鉴定亦得有心及犯罪学专家之参与。”《澳门民事诉讼法典》第496条规定:“一、法医学鉴定须由医学鉴定人依据进行。二、医学鉴定人由法官从官方医学鉴定人中指定;如官方医学鉴定人不能或须回避进行鉴定,则从其余医学鉴定人中指定。三、在第490条第3款 所指之情况下,法医学鉴定得以合议方式进行,而各医学鉴定人由法官指定。四、第491条、492条及493条 之规定适用于法医学鉴定。”

比较我国澳门地区与大陆地区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权利都在于司法官,不同的是我国大陆地区对鉴定人的选择范围作出了比澳门地区更为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在我国司法鉴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当然随着情况的改善这种限制应当逐步放宽。至于对是否有多哥鉴定人存在的情况,大陆的相关规定中没有涉及,笔者以为这与我国大陆地区对鉴定人在诉讼中的地位的界定是相关联的,我国大陆在诉讼中是单独列出了鉴定人这一角色与证人并列于诉讼参加人之列。而综观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普遍的做法是将鉴定人作为证人对待,因为作为证人要在法庭上面对双方的质证,因此就涉及到鉴定人为多数的情况,而我国大陆地区虽然也规定鉴定人在一定情况下出庭参加诉讼,但是因为其角色并非证人,只是说明鉴定中的一些情况而不接受质证,再加上我国限定的鉴定机构的种类的先天的有限,这些有限的鉴定机构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都实行的整体负责制,因而我国不存在其它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鉴定人对鉴定后果自己负责的情况。

另外我国地区对于司法精神病的鉴定的范围与我国大陆地区的范围几近相同,在这里本文就不加以论述。

四、我国司法精神病坚定制度的改革建议

结合分析其它国家或地区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存在着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作为。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2

从1968年大学毕业走出上海第一医学院(现更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校园起,江教授就与精神疾病的研究结下了不解情缘。无论是被分配到四川工作,还是回沪读研,或是远赴美国进修,40多年来,江教授多次变化着自己工作科研的地点,但始终不变的是对精神疾病孜孜不倦的研究热情,用一颗真挚的包容之心为千万名患者解开心结。

《上海医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几年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度似乎越来越高。从您的感受来看,目前精神疾病的知晓和诊疗情况总体如何?

江开达:精神疾病诊断治疗的情况最近几年有进步,但总体诊断率仍较低。

一方面是病人的主动就诊率低,精神疾病患者的主动就诊率不到8%,到精神专科就诊的病人就更少,只有4.3%左右。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病耻感往往较严重,明知精神有病但“病耻感”作祟,不仅不愿被人知道,还不及时到医院就诊,导致不少程度轻的患者就诊不及时,从而延误治疗;即使在就诊的患者中,也有人忌讳戴上抑郁症或他精神疾病的帽子,极力将自己的症状轻描淡写,向医师介绍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如睡眠问题、躯体不适问题等,而隐藏核心的症状;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可以克服症状,不把一些精神症状当疾病看待;也有的患者及其家人担心暴露自己的隐私,甚至担心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医师及疾病本身特性方面的原因。能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级医院发现并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患者只占病人群体的20%,其中大概只有1/10的患者能够得到合理的治疗。一项世界卫生组织多中心合作研究资料显示,上海内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为21%,即4/5的抑郁障碍被漏诊或误诊,远低于15个国家和地区资料的中位数55.6%。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倾向于到综合医院神经科就诊,因为公众大多把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混为一谈,而神经科医师对精神疾病知识掌握相对薄弱,很难对精神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调查发现,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时间和每年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的时间越长,抑郁症的识别率就越高。即使对抑郁症的认识正确,一些临床医生也可能因缺乏问诊技能而出现漏诊。采用高度封闭式问诊技术,可能阻碍患者提供情感痛苦和心理社会学信息。某些临床医生也可能因自己的偏好及擅长,有意或无意地把握问诊方向,影响患者病史的提供,导致误诊。

随着社会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精神科医护人员技术力量的匮乏更显突出。目前全国平均每10万人口拥有1.26名精神科医师,这与全球平均每10万人口拥有3.96名精神科医生的水平相差近70%。因经济发展不平衡,现有的机构和人员相对集中于东部一些省区,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精神卫生资源匮乏,许多患者难以得到正确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精神疾病问题已占中国健康问题的20%,而全球的平均水平约为10%。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这一比例将增长至25%。政府对精神卫生领域公益性保障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在逐步提高,但公众仍期待来自国家最高决策层的大力支持。

《上海医药》:近年来,国家对精神卫生领域有哪些特别的支持和投入?

江开达:国家的投入和支持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比如“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设立实施,因在2004年启动初期,国家财政投入资金686万元,故又简称为“686”项目。这是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由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精神卫生中心承担的为了解我国的精神卫生状况而设立的一个项目。“686”项目以政府为投入主体,强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现行公共卫生体系的作用。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和完善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为建立医院、社区一体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完善社区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和管理,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对社会和经济影响,提高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的能力,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使患者或公众受益。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3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00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09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7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4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00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04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04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05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06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5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6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00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04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04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05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06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7

精神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受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工作强度较一般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大,精神压力高。

一是整个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目前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还普遍存在歧视的现象,同时对精神科医务人员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在职业地位方面,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地位比其他专业低,平均收入是综合医院同等资历人员的1/3。在人力资源方面,美国5%的医学毕业生进入精神科,而中国只有0.5%的医学毕业生进入精神科。

二是来自于工作的压力。精神科医务人员在上班期间要经常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特别是精神专科医院住院部的医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患者打交道,以患者的现存问题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心理(如窘迫、恐惧、焦虑、抑郁、失落等)问题进行研究,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又不容易获得,这给医护人员带来长期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精神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角色转换,这种角色转换对医生的精神状态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缓解这一精神压力。

三是生活压力。以往精神病院的建设通常选址远郊,交通不便,通勤距离较长。相对综合医院,精神病院待遇不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加上狂躁患者的暴力伤害,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体力和精神负担明显高于普通医院职工。在择偶方面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的歧视造成择偶难。在人际关系上依赖度较低,使得精神科医护人员很少有职业自豪感。

因此,在精神病医院建筑设计中,医护人员的感受和需求应该得到重视。但是,传统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在环境设置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经常被忽略,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人文关照。在一些医院中,医护人员工作区全部为黑房间,他们长期身处人工环境,远离自然。还有一些医院的医护工作区集中于阳光照射不足、自然景观恶劣的病区一角和北向阴面的环境之中。

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环境改善策略

选址

为便于管理,很多人曾经主张将精神专科医院设在偏僻的远郊,这既不便于患者就诊和家属探视,又会使患者产生被遗弃感,不利于他们的康复。同时,还造成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场所与家庭住址距离偏远等问题。

以往精神病院的建设通常选址远郊,交通不便,通勤距离较长。相对于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待遇不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加上易发的患者暴力伤害,精神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体力和精神负担明显高于普通医院。

国外的精神专科医院已趋向小型化、家庭化、社会化,给人一种回归社会的感觉。室内外随处可见鲜花绿草,环境舒适温馨。除个别患者需要隔离外,其余采取全开放管理,节假日可请假回家。

显然,将精神专科医院设置在偏僻的远郊是不合适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在综合医院中设置精神科门诊和病房更有利于精神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协作关系,减轻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节省人员和设备,利于管理。同时,精神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能拥有交流环境和休闲空间。

平面布局

当前大部分住院大楼的设计还停留在普通的模式——护士工作站在中间、病房位于两边,这种格局延续了几十年,可以说是影响护士工作的最大障碍之一,有限空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例如护士站为了美观摆放东西过少、常用物品放置过远等。

安全

在精神专科医院设计中,要重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潜在暴力威胁及对医疗工作的干扰。这里不仅包括医患之间长期密切相处的住院部分,也包括门诊空间。当然最直接的手段是隔离,而隔离的主动权在医护人员手上。这一点与以往通常的设计没有本质区别,但改进的幅度较大:首先,隔离材料与构造可由以往的铁栅栏变成透明的防爆玻璃,不仅不影响视线通视,而且减少心理上牢狱般的压抑感;其次,从功能划分的角度来说,利用隔离手段,可形成不受外界打扰的独立工作区,不仅可以庇护医护人员免遭突发伤害,而且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质量。

案例: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该项目建筑面积为26000m2,主体高14层,设床位300张,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科研办公综合大楼,拥有9个护理单元。

营造社会归属感

医院地处保定市区内东风东路南侧572号,对面是保定市最大的军校公园,南侧和东侧均为住宅区,西侧临近一所小学。医院的地理位置不会使患者和医护工作者产生被隔离的感觉,在病区活动的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室的大窗户关注到广场上市民的各种活动,从而会有一种社会归属感。医院内部也留出足够的绿化面积和患者活动空间。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多居住在离院区不远的位置,工作便捷。

医护的主要工作区域均能享受到阳光

病区护理单元标准层分为4个基本功能:被隔离的患者病房和活动空间、医护工作区、垂直交通、水平交通。

我们没有将患者病房全部安排在南侧,而是几乎南北对分。因为精神病患者一般住院周期都比较长,有些患者终生住院。为了避免居住的单调,可以定期南北调房。一来可以调节患者的知觉感受,二来避免长时间北向缺少阳光的环境。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精神病院病房楼的布局方式,将医护工作区集中在病房楼一端,护士站更居中,一边与医护工作区紧密相连,方便医护的工作,另一边面对主要的病区,可以照顾到整个病区患者的活动。这种做法缩短了整体护理距离,减少了工作的行走强度;对患者的紧急处置反应更直接迅速;医护的主要工作区域均能够享受到阳光的照射。此外,还设置了医护人员公共休息区,其中布置室内绿化。

这样的设计,让医护人员既可以方便地深入到患者的生活中去,又可以随时回归正常的生活,利于他们放松心情,调整心态。

曲尺形护士台为管理带来方便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8

当前,我省精神卫生总体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精神卫生工作面临众多的问题和艰巨的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精神卫生工作,贯彻落实《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一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工作原则,坚持精神卫生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以社区为基础,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为技术依托,非专业化服务积极参与的综合性精神卫生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精神疾病就医率,降低复发率;扩大精神卫生服务覆盖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自我保健意识,使我省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基本满足群众需求。

二、总体目标

降低精神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精神疾病就医率,减轻精神疾病的负担,促进全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一)基本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团体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体制和完善的精神卫生工作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加大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

(二)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完善现有精神卫生工作机构功能,提高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的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要。

(三)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反对歧视,破除迷信,创造人人关爱精神病人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重点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群和受灾群体等)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改善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服务,遏制精神疾病负担的上升趋势,降低精神疾病致残率。

(五)加强科学研究,构建精神疾病信息网络,完成全省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建立全省精神疾病监测系统并开始运转,基本掌握全省重点精神疾病患病率和疾病负担情况。

三、具体指标

(一)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的精神卫生领导和协调机构。

指标1:到2003年,建成和完善全省11个市和萧山、余杭、富阳、建德、临安、桐庐、淳安、慈溪、余姚、鄞州、瑞安、海宁、桐乡、嘉善、德清、绍兴、嵊州、诸暨、东阳、义乌、永康、衢江、温岭、天台、龙泉、岱山等26个县(市、区)精神卫生领导或协调机构建设;到:20**年,全省90%的县(市、区)建立精神卫生领导或协调机构(精神卫生的领导或协调机构可以和其它重点疾病建立一个综合领导或协调机构,按服务功能不同,下设相应的专业办公室)。

指标2:到2003年,完成市级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和颁布,落实相关工作,开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完善现有精神卫生机构的功能。

指标3:加强对现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科学管理。各地应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专科医疗机构的布局和床位设置进行区域性宏观控制,精神科总床位城市控制在**—15张/**万人口,农村控制在6一8张/**万人口为宜;对不合格的专科医疗机构,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到20**年,完成**省精神病医院分级管理的评审工作,到20**年,完成全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布局。

指标4:到2003年,全省各县(市)至少有1所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能提供基本规范的精神卫生服务;到20**年,全省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应建立精神卫生科,50%的一级以上医院应有专职或兼职的精神科医生;到20**年所有一级以上医院都能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到20**年,综合性医院的非精神科医务人员对重点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等)的识别率达到30%;到20**年,识别率达到50%。

指标5:到20**年,全省2/3的区域建立和完善三级(以县、区为中心,村、居委会为基础,乡镇、街道为联络)精神病防治网络,到20**年,全省90%的区域建立和完善三级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

(三)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

指标6:到20**年,一级以上医院内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妇幼保健医生和社区医务工作者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率达到20%;到20**年,培训率提高到50%。

指标7:所有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必须完成上岗知识、技能培训工作,其中专科医院的专业人员上岗培训不少于**0个学时,非专科医院的精神科专业人员不少于30个学时,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非医务人员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上岗前,需获得一次精神卫生知识规范培训。

(四)建立和完善**省精神卫生服务管理规范。

指标8:到2003年,建立和完善《**省精神卫生服务管理规范》(包括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规范、精神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和精神卫生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并付诸实施。

(五)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指标9:到20**年,普通人群常见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农村达到20%,城市达到40%;到20**年,农村达到40%,城市达到60%。

指标**:到20**年,在全省范围内普及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知识,并开展一次全省性的精神疾病及心理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的巡回宣教活动,完成我省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教材的印发工作。

(五)开展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改善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服务,遏止精神疾病负担上升的趋势。

指标11: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模式。到20**年,全省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覆盖人口达到2700万,已开展精防工作的市县,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95%,显好率65%,社会参与率55%,肇事率下降到0.2%以下;新开展精防工作的市县,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90%,显好率60%,社会参与率50%,肇事率下降到0.5%以下。到20**年,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覆盖人口达到全省总人口的90%。

指标12:到20**年,在校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小学达到30%,中学达到40%,大学达到50%;到20**年,小学达到50%,中学达到60%,大学达到70%。

指标13:到20**年,各级各类学校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室)建成率,小学达到**%,中学达到80%,大学达到**0%;到20**年,小学达到30%,中学达到**0%。

指标14:开展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提高孕产妇心理健康水平。到20**年,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对孕妇常见心理问题考核合格率达到30%,到20**年达到50%。

指标15:提高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和老年痴呆等重点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成员和照料者的照料、护理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到20**年,知晓率达到70%,到20**年,知晓率达到90%。

指标16:提高各级各类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抑郁症识别率和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率。到20**年,抑郁症识别率达到40%,抑郁症患者治疗率达到50%;到20**年,识别率和抑郁症患者治疗率分别达到60%和90%。

指标17:到20**年,精神分裂症的检出率达到3.5‰,检出人群的治疗率达到50%;到20**年,检出率达到45‰,检出入群的治疗率达到80%。

(六)加强科学研究,构建精神疾病基本信息网络,完成全省精神疾病学抽样调查,建立全省精神疾病监测系统并开始运转,基本掌握全省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患病率和疾病负担情况。

指标18:到20**年,建立、健全全省**个县(市、区)精神疾病监测点,并与自杀监测点、死因监测点建立横向联系,分析死亡(含自杀)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完成全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基本掌握全省重点精神疾病患病率和疾病负担情况。

指标19:加强精神卫生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到20**年,拥有本省精神卫生博士点1个和硕士点2个。

指标20:到20**年,全省地级市以上的精神病院建立精神疾病的计算机报病管理;建立和完善社区精神病人保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形成政府负责、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团体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各级政府要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责任。县级以上政府成立由卫生、民政、公安、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宣传等有关部门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和协调组织,下设办公室,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落实精神卫生工作的各项措施。

卫生部门应将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范畴,承担所辖地区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的业务指导、基础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工作,组织各级医务人员从事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工作;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资质审核与管理,规范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准入管理;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制定和完

善精神卫生相关标准和工作制度。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相关学科和协会要主动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和咨询服务,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教材、资料和技术帮助,形成宣传教育的服务网络。

财政部门要根据政府职责和工作的需要,安排必要的精神卫生工作经费,逐步增加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

民政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接受经医疗卫生部门治疗,且病情已经稳定,并需要遣送的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构建社区精神疾患的扶助体系,要重点掌握辖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落实日常管控措施,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

各级残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和《残疾人保障法》,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服务,扩大社区精神疾病康复覆盖面,采取措施保证康复工作质量。协助卫生部门组建各级精神卫生工作网络;会同民政部门组建社区工疗站;积极倡导对贫困精神病人实行分级负担制的服务形式,会同有关部门解决精神病人的生活

困难和就业安置问题等,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做好相应的协调联络工作。

计划发展部门要将精神卫生工作内容纳入国民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配置资源以满足群众的精神卫生需求。

劳动保障部门在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时,要妥善解决好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负担问题;积极探索农村精神疾病的保障体制;促进康复后有劳动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就业。

宣传部门要鼓励新闻单位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活动,积极发挥新闻单位在社会动员、传播知识方面的优势作用,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大众传播媒介及各宣传教育单位应积极开展经常性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应积极提供公益宣传服务。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向大众传播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供精神卫生服务信息。

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将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性教育和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

科技部门要积极组织和支持开展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防治的研究,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将精神卫生行为问题的防治研究纳入当地科研攻关规划。

司法行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完善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政策,要结合监禁及强制性教育改造场所的医疗卫生工作,加强被监禁人群和强制性教育改造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

劳动人事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建立和规范心理治疗与咨询、社会工作者专业职称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扩大队伍规模,提高人员素质,调整专业结构。

物价部门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精神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确定精神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适时调整服务收费结构和价格。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精神卫生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并支持单位、团体、个人以多种形式提供资助和志愿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对接受有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者提供就业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使精神疾病患者在痊愈后拥有平等就学和就业机会,为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会创造支持环境。

各级工会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职工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计划,开展职工精神卫生工作,疏导和缓解职工因工作、竞争、失业、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基层工会组织应该定期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和生活品质的工作力度;基层共青团组织应积极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寓科学、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学生课外心理健康的课堂活动,促进提高学生精神健康水平。

各级妇联组织要协助政府全面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弱势妇女群体的法律救助和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的工作力度;基层妇联组织要定期开展妇女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在妇女自杀率较高的地区推动建立妇女危机干预网络和危机救助系统,为妇女提供法律救助和危机疏导帮助。

各级老龄组织要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积极协助在中老年人群及其家庭成员和看护者中开展老年心理卫生宣传工作,普及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期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的有关知识;为离退休、丧偶等特殊群体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老年人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服务。

(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筹资模式。

各级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精神卫生工作的需要,切实将精神疾病预防、社区精神疾病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必需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并合理调整和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群众的精神卫生需求。

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筹措资金,设立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和救助专项经费;制定具体办法,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资助,鼓励慈善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医疗救助金等资助精神卫生发展。

完善有利于精神卫生的财税支持政策和物价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精神卫生工作。

(三)加强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减少精神疾病发生。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现有的工作基础和资源状况,明确本地区、本部门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和优先干预措施。

应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将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能力训练。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教师、校医等的

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要加强对妇女特有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特别是要做好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减少产妇产后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组织力量开展我省农村妇女自杀问题的多学科研究,进行农村妇女自杀预防与干预试点,建立农村妇女危机干预网络和危机救助系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村妇女自杀发生率。

积极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普及老年性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预防知识;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积极开展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应急求援工作,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降低灾后精神疾病发生率。

(四)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保障措施,做好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工作。

搞好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工作,是实现人人享有精神卫生保健的重要环节。各部门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综合对策,切实扩大精神疾病患者获得医疗和康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会。

要采取积极措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和康复措施;对社会上“三无”人员(即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人员)和农村贫困的精神病患者,应该通过政府、社会、家庭等多种渠道分级负担,为其提供医疗救助,彻底解决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锁,使这些患者回归社会,降低这些患者给社会造成危害的风险。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含社区)的横向和纵向交流和合作,建立社区重点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开展双向转诊、定期随访、家庭病床和常规康复、护理的指导工作,提高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率,降低复发率。按照《**省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服务规范》,完善和规范社区精神疾患的防治工作。

有计划地通过各级财政支持,建立或改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或设施,并对其改造和管理的费用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或捐资设立各类精神疾病康复机构或设施。动员社区力量对精神疾病患者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训练,安排适当工作,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使其能够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建立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和医疗救助系统,提高贫困患者求医比例。制定保障政策,提高有各类危害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比例。

(五)加快精神卫生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和网络。

卫生行政部门要对精神卫生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有关标准,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区域内现有各级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实行分类指导。

按照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机构的资质审核与准入管理制度,扩大和调整现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服务方向和重点,提高医疗、康复服务质量。根据当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需要,综合性医院可设立心理科(门诊)或精神科(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承担精神疾病的预防、随访治疗和康复工作。建立和完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并纳入民政社会福利发展计划。

大力加强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规范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准入制度。要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方式,对现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对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监测、健康教育等防治管理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常见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有效处理和及时转诊率。提高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康复服务能力。

抓好医学院校学生的精神医学及其相关课程、教材、教师、学时数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落实,充实和加强医学院校毕业生的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

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稳定专业人员队伍,改进精神卫生人力资源极度短缺的局面,逐步建立与精神卫生工作任务相适应的队伍。

(六)监测与信息。

建立精神疾病信息网络,开发和推广精神卫生专案软件,及时掌握精神疾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和决策提供依据。

(七)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科学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是深入有效地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关键。要采取措施支持精神医学研究,重点开展适合我省社会经济文化的心理卫生、精神疾病干预技术和手段的研究;开展对抑郁、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等重大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援助;保证配套资金的落实;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完成WHO/卫生部精神卫生项目。

五、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估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9

1资料与方法本研究

采取文件分析法,选取东、中、西部79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城市作为样本(表略),分析其医疗保险及其他相关政策中对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政策。在各地政府网站上查找截至2011年3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其他相关政策中对于精神病的特殊规定,并汇总分析。(表略)

2研究结果

2.1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保障覆盖情况在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初步实现全民覆盖前,精神障碍人群,特别是重型精神病患者的医疗保险覆盖情况较差。安徽省某专科医院的调查显示,2004年该院出院1509人次,其中82.77%为非医保患者,在17.23%的医保患者中,个人支付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33.88%。[5]近年来,城乡各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待遇水平均有显著提升,精神障碍人群的医保覆盖情况可能有较大改善,但尚无研究确切报道该人群的实际医疗保障情况。我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主要还在讨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7],对于该人群就医、参保等方面,尚无专门的研究。

2.2我国精神疾病医疗保险政策的分布情况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成。不同地区及不同医疗保险体系之间的保障水平有较大差异,精神疾病医疗保险政策也是如此。

2.2.1地区分布在被调查地区中,有近1/3的地区没有专门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特殊医疗保险政策,有约1/5地区的三大医疗保险均有涉及精神病的特殊政策;并且,各地政策差异较大,西部完全没有相关特殊政策的城市所占比例要高于东部和中部;东部三大保险均有特殊政策的城市所占比例则高于中部和西部(表2)。

2.2.2保险类型分布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险种。根据患者职业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可能参加不同医疗保险。因而,各个险种均有涉及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政策,但由于筹资水平有差异,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保险待遇也有较大差异。(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中,对精神疾病有特殊政策的城市为41个,占51.9%,覆盖比例在三大医疗保险中最高。但各地差异较大,有特殊政策的城市,东部和中部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55.2%和59.1%,大于西部地区的42.9%。东、中、西部共39.2%的地区将精神疾病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进行补偿,10.1%的地区仅对住院报销有特殊规定,仅有2.5%的地区特殊政策兼顾了门诊和住院(表略)。(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各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对精神疾病有特殊政策的城市为39个,占49.3%,覆盖比例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持平。但仍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有特殊政策的城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65.5%和45.5%,大于西部地区的35.7%。东、中、西部共40.5%的地区将精神疾病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进行补偿,6.3%的地区仅对住院报销有特殊规定,仅有2.5%的地区特殊政策兼顾了门诊和住院(表略)。(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对精神疾病有特殊政策的城市为31个,占39.2%,覆盖比例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地区差异仍较大,有特殊政策的城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所占比例为55.2%和36.4%,大于西部的25.0%。东、中、西部共有31.6%的地区将精神疾病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进行补偿,2.5%的地区仅对住院报销有特殊规定,仅有3.8%的地区的特殊政策兼顾了门诊和住院综上所述,我国各地对精神疾病医疗保险的特殊政策,存在地区之间和保险种类之间的双重差异。从特殊政策的整体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较高比例的城市对精神疾病做出了特殊的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对精神疾病做出特殊规定的比例,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高。

2.3我国精神疾病医疗保险补偿的特点

2.3.1门诊补偿为主在各地对精神疾病的特殊政策中,门诊补偿最为普遍。各地政策的表述虽然各不相同,如门诊大病、门诊特殊病种、慢性病等,但都是对精神疾病门诊费用进行补偿。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相同,患者需经过指定机构或慢性病委员会鉴定后,方可享受该优惠政策。根据各地政策,患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费用在起付线和封顶线之间的部分,可按一定比例由统筹基金报销。例如安徽芜湖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即采用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补偿,规定起付线为:一级医院100元,二级医院300元,三级医院500元;报销比例参照住院报销比例为:一级医院70%,二级医院65%,三级医院60%;最高支付限额为8万元。大部分有特殊政策的地区均采用类似的门诊大病政策。

2.3.2住院补偿较少,兼顾门诊和住院的补偿更少全国仅有极少数地区的医保政策对精神病患者的补偿政策中兼顾了门诊和住院。具体政策主要包括:取消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取消住院起付线较为常见,如辽宁省沈阳市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还有个别地区利用医保以外的资金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保障,如江苏省南京市,精神病患者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疗,免收住院起付部分,其个人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大病救助基金、用人单位、个人各支付三分之一。

2.4我国精神疾病保障水平的差异分析从具体的待遇水平来看,各地各类医保特殊政策的待遇水平在起付线、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上均有较大差异。

2.4.1不同地区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差异待遇水平较高的地区如江苏泰州,其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精神分裂症(不包括单纯型)、情感性精神病相关的符合医疗保险范围的门诊诊疗费用按实结报,年最高限额9600元(800元/月),限额以上部分报销比例下浮10%。而待遇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如安徽合肥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中规定,精神病的门诊特殊病治疗费用每个参保年度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1000元,而合肥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规定,精神病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仅为125元。

2.4.2同一地区不同险种待遇水平的差异在部分三种医疗保险具有针对精神疾病特殊政策的地区,不同险种间的待遇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例如,位于西部的陕西省宝鸡市的三种医疗保险均对精神病规定了特殊政策,且都采取了门诊大病的补偿形式对患者进行补偿。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明确界定了精神疾病的种类为“精神分裂症”,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仅表述为“精神病”。该市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门诊药物和治疗报销比例为70%,年最高支付限额为24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规定精神病的门诊报销比例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相同,但最高限额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限额的50%,即为1200元。而该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精神病患者每年可享受门诊定额报销500元。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对于纳入精神病范畴的疾病定义也不同。一部分地区明确表述为“精神分裂症”,部分地区仅表述为概念较为模糊的“精神病”。根据各地的政策细则,“精神病”一般都包括精神分裂症,此外,一些地区还包括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症等。所以,各地除待遇水平的差异外,还存在疾病界定的差异。

3讨论

3.1制定精神疾病医疗保险的特殊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3.1.1适应精神疾病的治疗模式针对门诊的特殊政策适应了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模式。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在病情较严重的急性期需要住院治疗,但出院后仍需长期门诊治疗和社区康复。所以,目前医保将门诊治疗纳入报销范围,有利于患者的长期治疗。另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为稳定,但是情感障碍、神经症等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可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9]部分地区已把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纳入特殊政策的保障范围,这也适应了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重型精神障碍的治疗仍以住院为主,社区治疗、康复和管理尚未发展完善。但社区治疗和康复可能是今后的主要治疗模式[10],条件成熟时,医保政策也需要对社区治疗的模式进行适当倾斜。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10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或无法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1]。精神疾病的治疗疗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由于治疗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共完全和社会稳定。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2]。严重精神疾病的治疗以及管理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使患者能够得到连续的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康复服务,从而降低复发率、减轻致残程度、降低肇事肇祸率,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模式“少用药+多组分社会心理干预的新治疗”(NAVIGATE):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被“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所塑形,形成“三脚凳”格局,如使用抗精神病药的生物学治疗手段、针对精神病理学中的某些具体的心理治疗、致力于职业康复的心理社会治疗手段(如支持性就业项目)等。2008年,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启动了一项名为“首次精神分裂症发作后康复(RAISE)”的研究项目,2015年10月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RAISE研究结果显示,与当前的标准(药物)治疗相比,使用较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家庭训练、个人心理治疗及就业/教育支持,NAVIGATE模式可对患者症状有更为有效地改善作用,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和学习参与度。

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加拿大主动式社区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尤为注重。其为患者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一支细致、广泛和深入的社区服务团队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独立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团队主要服务内容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服务,治疗(定期发放药物、注射药物、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定期访视了解病情、躯体健康监测等),康复(为患者提供工作机会和适宜的住所、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等),药物滥用治疗,家庭支持及其他根据患者特定需求提供个体化的服务[3]。

社区协作护理服务模式:泰国社区的精神卫生团队是以专科护士为主导,通过短期培训社区服务站全科医生,负责精神病患者预防性的维持治疗,而社区精神卫生的其他大量工作均由精神科专科护士承担,除了负责对所辖区域患者的用药指导和个案管理,还承担如咨询、国家项目的实施、家庭访视、精神疾病的筛查、协助患者形成社区互助组、健康教育、精神疾病预防促进等任务,另外要指导和培训相关人员负责公共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共同关注社区大众的精神卫生[4]。

专科医院-社区一体化、以复原为目标的整合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末,全澳洲医疗改革,撤掉了大部分精神病医院,在社区建立了精神卫生服务中心,除了急性、短期精神病患者经医院治疗外,将其他的精神病患者落实到各个社区和家庭进行治疗和康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专门的巡回支持小组,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了康复,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精神病医院只是精神卫生服务的一小部分。只有2%的患者在精神病医院治疗,98%的患者在社区治疗[5]。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存在问题目前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由政法、卫生健康、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共同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部门介入重在监管,对患者居家服务指导能力不足;社区卫生精防人员身兼数职,任务十分繁重,人力资源存在不足;且缺乏精神专科人才或专科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专业水平较低;对于精神疾病症状识别判定不足,指导治疗用药专业能力不足,精神康复指导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大多数患者在病情急、重时要住院治疗,出院后社区仅靠服药维持治疗效果不佳,社会支持不完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居家康复训练,精神卫生服务尚存在传统重在“管理”“服务”不足的思维模式。精神卫生服务体现出“社区化”,强调患者“复原”与重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参与的发展趋势。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庞大的现状,在参考国外社区精神卫生体系服务模式的同时,也结合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精神疾病服务管理体系,组建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整合、持续、赋权,重视患者优势,发挥个人潜能,从而使其降低复发率、减轻残疾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探索以“医院-社区-家庭”平衡保健照护模式的总体思路

指导理念: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健康中国2030纲要》,2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说明预防精神疾病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越来越重要,这对精神卫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2013-2020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中提供全面、综合和符合需求的精神卫生与社会照护服务,国际上能最好的保证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充分、优质治疗与照护的服务模式是“平衡保健模式”,即社区医院一体化服务的平衡整合发展模式。北京市朝阳区在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中,聚焦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基于循证不断改善精神卫生服务,在提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同时,不断推进专科医院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医院服务,平衡和整合社区与医院服务,初步形成了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服务的“医院-社区-家庭”平衡保健模式。在专科医疗联合体框架下,加大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力度,将专科护理的重心从医院向社区转移,积极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理念。以区第三医院(专科医院)为载体,以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为指导,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精神专科防治联合体,在此医联体框架下,进一步整合区域精神卫生防治资源,完善社区精神卫生专科服务体系运行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以专科医疗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探索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是在社区开展精神科延续性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复发,促进康复,切实为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庭服务,探索“医院-社区-家庭”平衡保健模式。

服务形式:改善精神卫生服务碎片化管理,精神障碍疾病防治手段单一,实现从“医院-社区-家庭”有效联通,根据朝阳区精神卫生网格化管理,以八里庄、左家庄为社区示范点组建精神疾病护理工作坊多学科团队,团队长由区第三医院护理业务骨干、社区精防骨干担任,建立和完善社区精神卫生“专全团队”结合,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将高年资专科护士派驻社区为团队长,将重心从医院向社区转移,团队不仅由医师、护士、康复师、防保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组成,而且应加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居家保健条件,建立治疗、护理和康复、心理、健康指导综合、延续性服务工作模式。

服务内容:(1)定期开展评估:对辖区精神病患者及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评估躯体、精神状态、用药治疗、社会功能情况,了解功能受损情况。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随访。(2)制定防治康复方案: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医学观察和行为诊断,了解其相关心理行为方式、社会环境、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开展精神卫生教育,矫正不良行为,疏导心理反应状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减少病态行为,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3)开展康复活动:多学科团队合作开展社区康复活动。团队工作人员每周1次在社区开展精神康复活动,每次活动有组织、有策划、活动目标明确;每季度对患者进行慢性精神病评定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与用药依从性问卷评估;每3个月随访1次,每半年为1个服务干预周期,另外进行为期1年的纵向随访。(4)进行免费服药管理:进行药物观察和症状管理的培训,教会患者及家属症状识别与自我管理。正确认识抗精神病药物及服药的重要性、服药的依从性、讲解患者服药技巧和自我管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5)训练心理社会功能:训练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行为技能,使患者尽可能恢复参与社会生活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重建独立生活能力。(6)大力调整和改善周围环境:包括社区及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积极谋求社会各阶段的支持。(7)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开展团体心理治疗活动和针对性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加强情绪管理,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影响,从情绪上和理智上给予精神病患者心理支持,促进心理康复。(8)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促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责任职能、工作效率和技能、社交技能、事务管理技能、危机应对能力等,尽量在物质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质量及身心健康质量上都能逐步提高。与街乡残联组织合作,鼓励患者参加社区康复机构组织活动,尽最大努力促使患者逐步重返社会,同时尽量争取社会支持解决这类患者的就业和职业康复问题。(9)实行家庭及社会干预:发挥家庭看护网络以及精神病患者同伴支持及亲友会组织作用。积极采用心理社会干预,动员家庭成员、亲友等参与,做好家属心理支持,帮助掌握家庭干预技巧,处理应急事件等。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与照护平衡保健模式,将精神卫生纳入慢性疾病的初级卫生保健,发展专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防治结合,集整体化护理、延续性护理、重视家庭参与,为患者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心理和精神状态,提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强化患者自信心,减少患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提供患者自我监控管理能力和家庭、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发挥其身心的最高潜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EB].[2018-06-21].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

精神医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例11

按照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联《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确立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市实际,20*年,我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要达到30%,2010年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10年降到12%;精神分裂病治疗率20*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20*年达到全市人口的2/3,2010年达到全市人口的4/5;20*年、2010年精神病救治率分别达20%、30%;20*年、2010年精神病救助率分别达10%、20%。

对已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的紫阳、平利、旬阳、白河、汉滨区五县区,20*年、2010年精神病防治知晓率应分别达到50%、70%;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60%、80%;精神病治疗康复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0%、100%;精神病救治率应分别达到30%、50%;救助率应分别达到20%、30%;实施医疗救助,县区免费服药的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每年不低于100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及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10年降到10%。20*年达到的目标应纳入年终检查考核评比,并接受中省检查验收。

为实现上述目标,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陕办发[20*]15号文件中确定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指导原则,尽快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要落实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保障精神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精神卫生工作属公共卫生范畴,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各县区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协调工作制度,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当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本地实际,提出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各县区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开展调查摸底,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并进一步落实对精神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精神卫生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物价政策,对具备开办条件的精神疾病防治医疗机构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待,免征相关税费,以鼓励社会资源投向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领域。

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宣传、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要分工作协作,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卫生、残联部门所属精神卫生机构要承担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任务,调整现有精神卫生机构的服务方面和重点,提高治疗与康复水平。将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作为全市精神卫生教育和培训的基地,负责全市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以及技术指导工作。

民政部门所属精神卫生机构要承担在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复员、退伍军人的救治任务,并及时收容和治疗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和监护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问题。

公安机关要了解掌握本地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有关情况,督促家属落实日常监管和治疗措施,对扰乱公共秩序、影响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严重肇事肇祸的精神疾病患者由公安机关协助护送精神病医院实施强制治疗。

教育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精神卫生教育的内容,制定“学校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20*年起要确保在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安排精神卫生专题或将其内容纳入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并保证必要的课时。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要根据师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科普读物,到2006年配置率要达到80%以上;学校校园宣传栏中应设有相对固定的精神卫生宣传园地,到2006年宣传园地的设置率应达到70%以上。

司法部门要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权益保障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工作机制,依托对精神疾病有鉴定资职的医院,开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业务。

宣传部门要有计划的在新闻媒体开办精神卫生栏目或专版,宣传精神卫生知识、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围绕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积极组织开展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精神卫生氛围。

三、加强对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

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学校老师、班主任、校医等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依靠学校现有工作队伍和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技能训练)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20*年,市、县区应要选择1~2所学校作为试点,2010年有1/3的学校开展。

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干预。各级妇联及妇幼保健机构要维护有精神疾病和不良心理行为问题妇女的权益,加强妇女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降低其产前、产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做好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的指导工作。加强农村妇女心理行为问题的多学科研究,开展针对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村妇女精神疾病患病率。

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各级卫生、老龄工作服务机构要利用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及基层卫生网络,普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预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卫生、财政、民政、公安等部门要联合成立灾难应急与危机干预组织,将精神卫生救援内容纳入救灾预案,从组织、人员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神疾病发病率。积极开展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激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

做好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各级卫生、工会及有关部门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职业人群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计划,疏导和缓解职工因工作、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公安、司法部门要把被监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加强对公安机关监管民警和监狱、劳教部门民警及医护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根据被监管人员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被监管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工作。

四、做好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及监测工作

各县区要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本地区现有各级各类精神卫生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实现资源整合。要按照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原则,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市、县区现有精神卫生专门机构或指定综合医院,要承担本辖区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康复以及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逐步在社区建立精神卫生机构,并纳入社会福利发展规划。目前,尚未建立精神卫生机构的汉阴、石泉、宁陕、岚皋和镇坪等五个县,要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要充分发挥各级残联的优势,与卫生部门共同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模式,完善医院就治和转诊制度,开展家庭病床和监护服务,指导精神疾病患者“工疗”、“农疗”和家务劳动,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回归主流社会。要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社区专干和家庭康复人员的培训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社区、乡镇和农村卫生机构精神疾病急救水平。

卫生部门要提高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障碍、老年性痴呆等重点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的服务能力。加强精神疾病药品的管理和供给工作,积极开展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要对精神疾病患者被关锁(以无理的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情况进行普及摸底,从治疗、看护、资助等方面制订可行的解锁方案,积极进行监护治疗和定期随访。逐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回归社会。要利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系统完善精神疾病信息监测网络;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精神疾病检测系统,承担起市区精神疾病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精神疾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加快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步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