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04 16:54:24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1

近年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已被许多高校采用。学生评教的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设计质量是影响学生评教的重要因素,没有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就不会获得客观可靠的学生评教结果。本文将利用当前使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spss,对我校新修订的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资料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联合大学理论课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见表1),其中每个项目的满分是100分,权重均为0.1。

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理论课教学质量实测数据,从中选取样本观察数据453组,覆盖全校16个教学院(部)。

二、信度分析

信度一般分为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两类。内在信度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对于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本文将分析其内在信度。

1.测量过程

在spss软件中,信度测量通过 “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路径实现,对于评价量表的内在信度指标,本文采用最常用的克朗巴哈α系数。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结果如下:

2.结果分析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信度系数的计算结果,克朗巴哈α系数值为0.903,基于标准化项的克朗巴哈α系数值为0.928,信度系数很高,说明该评价表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

在表3中,第三列表示该指标与总分的相关系数;第五列表示如果删除该指标,克朗巴哈α系数的变化情况。从第三列的结果看到,该评价表中的10项指标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6,显示各项指标与总分关联性都较大,说明各项指标设计合理。从第五列的结果看到,各项指标被删除后,信度系数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说明各项指标区分性良好。

三、效度分析

效度一般分为三类:内容效度、建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所设计的题项能否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建构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体现出来的某种结构与测值之间的对应程度。对于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本文将分析其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

1.内容效度分析

(1)测量过程

对于内容效度的测量本文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分析法,即计算每项指标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是否显著判断是否有效。

在spss软件中,内容效度测量通过“分析-相关”路径实现,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分析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各指标得分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大于0.7,显然呈高度正相关,而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P值接近于0,说明相关系数是显著不为0的;注意到相关系数右上角有两个“*”,说明相关系数在0.01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即检验P值小于0.01,这也说明各指标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关系显著成立。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该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建构效度分析

(1)测量过程

对于建构效度的测量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即从评价量表全部指标中提取一些公因子,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考察这个统计结构和设计问卷时的假设结构是否一致,根据一致性程度判断是否有效。

在spss软件中,通过 “分析-降维-因子分析”路径实现,选择主成分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结果如下:

(2)结果分析

从表5我们可以看到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和因子个数的选择情况,累积贡献率反映公因子对量表的累积有效程度。从表5可以看出,前三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92%,满足因子个数对累积贡献率的要求,因此可以选择三个因子。

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指标与某个因子的相关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指标12、17、18和20与第一个因子相关程度较高,可以组成一个模块,结合各指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模块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指标13、15和16第二个因子相关程度较高,可以组成一个模块,这一模块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指标11、14和19第三个因子相关程度较高,可以组成一个模块,这一模块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对学生的要求。

将表6的分析结果和评价表的设计结构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二者基本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该评价表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结果,笔者认为,评价表中个别指标的归类可做一些调整,如指标12、17和18的一级指标可统一归为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29-0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地区以及各省市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却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国家对各地区教育方面财政性投入的差别。第二,各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三,各地区居民的教育消费投入的差别。本文尝试通过相关分析法,分析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上述三个方面的相关性强弱,从而发现其规律性,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科学的建议。下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综合因子得分以近似的代表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然后再与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及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1.指标体系构建

在此,从高等教育的三个方面: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和教师情况选取了8个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定量筛选方法中的极大不相关法与选取典型指标法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X1~X8这8项指标:X1:各地区普通高校总数;X2:每十万人口高校在校生数;X3:高等学校招生总数;X4: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X5:高等学校毕业生总数;X6: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X7: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X8:高等学校师生比。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作为样本,选用上述8个评价指标。则评价样本矩阵为[Xij]31×8,下面结果都是根据SPSS13.0计算完成的。

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彼此不相关的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过程运用的是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首先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本文采用T分数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对标准化指标体系X(i=1,2,3,4;5,6,7,8,)进行因子分析;最后通过因子得分矩阵和各因子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综合得分。

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87.079,KMO值为0.787,大于0.6,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

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表明:第一个因子变量对于原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75.780%,第二个因子变量对于原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16.382%,两个因子变量对于原始变量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2.162%,因此选取前两个因子变量作为公共因子。从因子得分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主要解释了指标体系中的各地区普通高校总数、高等学校招生总数、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高等学校毕业生总数、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解释指标体系中的每十万人口高校在校生数、高等学校师生比。因子得分矩阵见表2。

为了便于了解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利用上述公式得出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排名,其结果见表3。

二、运用相关分析法对造成高等教育地区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1.变量的选择

我们要分析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居民教育消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获得准确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因此本文同样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部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消费支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各地区人均GDP”)。

2.相关分析

运用上面获得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公因子F的综合得分与前述三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如表4。

三、结果评价以及分析

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数据操作以及分析,我们得到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家庭教育消费、国家教育投入、各地区人均GDP的相关关系。很清楚的能够看到教育发展水平和地区人均GDP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居民教育消费,再次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说明它们的关系强弱呈一种递减的趋势。我们看到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更多的地区,教育水平却并不是更高。所以我们应该去挖掘造成这种水平差距的其他原因,而不能总是着眼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差别这个理由上。

根据上个步骤的相关分析结果,我们看到教育发展水平和各地区人均GDP的相关系数最高,说明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普遍来说,首先,经济发达的地方教育都会有优先的发展,教育水平普遍都会更高。其次,居民的教育消费投入也不容忽视,居民自身的投入代表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教育的消费观念,对教育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各种分析,笔者认为至少可以提供以下三点意见以及建议:第一,发展教育首先要发展经济,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教育水平能够健康发展的根基。同时,高水平的教育发展又同样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智力支持。它们完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第二,提高居民的自身教育消费意识,个人教育消费不仅是教育水平发展很重要的财力支持,而且能够提高大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也让国民自身的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第三,不能完全依赖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投入,国家投入是有限的,要鼓励社会性力量以及地方优质资本流向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栋辉,刘慧峰.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8,(2).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3

[分类号]G350

1 引言

词频统计(word frequency statishca)方法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通过统计分析词频变化规律,预测学科、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同频统计采用的具体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①单关键词法,即根据大量单个关键词的增减变化规律统计分析。②共词分析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包容地图和临近地图法,即根据若干指数计算结果,把关键词聚类成组,以网络地图的方法表现出来;第二种是基于战略坐标的共词分析,即共词矩阵和聚类结果的可视化方法。③词对关键词法(严格意义上也是一种共词方法),即以两两成组共现的成对关键词代替单个关键词,通过建立共词矩阵并进行标准化后,作统计分析。

本文在深入研究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高频关键词统计的“域级整合”分析方法,并作具体阐述。

2 “域级整合”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整合设计

2.1 “域”、“级”概念的理论基础和区分依据

2.1.1 “域”、“级”概念的提出 用关键词统计方法来研究和预测一个学科的态势,除了总体考察关键词数量变化外,还要考察关键词在表达事物主题(点)上的类型特征、词间组合(面)上的属分关系,从两个方面对高频关键词作组合聚类和关联程度研究。共词分析方法中的共词矩阵和多种指数、系数聚类方法主要从数学意义上解决组合聚类和词间关联程度的界定。笔者认为,在得到一组高频关键词后首先应从人类思维和人文意义角度作宏观聚类和关系定位,因此,就形成了对应于“点”和“面”概念的“域”与“级”的分析设计思路。

2.1.2 “域”――按意义划分的主题相关关键词组合任何学科研究都是由若干不同划分标准形成的主题研究集合。就研究对象而言,图书馆学有“管理说”、“要素说”、“信息说”、“知识说”。就研究层面而言,有传统图书馆研究和数字图书馆研究等。近年来图书馆学研究有了新的变化,图书馆研究“要素”被赋予新内涵,信息资源研究得到重视,知识管理理论影响到图书情报学研究,图书馆进入了数字化发展阶段,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研究的重要方面。结合这些变化,本文提出现阶段图书馆学研究关键词的四大分布区域:传统区、信息区、知识区和数字区。

2.1.3 “级”――同区域内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范围划分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关键词标引一般从大概念到小概念逐级标引,故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这些大概念词总是呈现最高频次。设计关键词的“级”,把关键词的频度与“上下位类”关系联系起来,揭示关键词频度与词间概念组合属分关系,在进一步聚类分析时,使每个关键词在系统中按照域和级两个维度找到位置,从而为实证分析的解读提供支撑。本文提出关键词研究的统一为4级区分方案,即以同类期刊或期刊群为研究对象,确立采集时间段,得到高频关键词样本组后,一律按照4级划分级。分级的区分点确定:①关键词的频次分布图形的突变点;②同级内高频关键词数量基本符合减连续分布;③依据高频关键词含义适当人为干预调整。

2.2 “域级整合”分析方法的整合设计

2.2.1 样本采集本文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0―2004)》、《1999―2008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实证分析(下)》和笔者自行统计的《中国图书馆学报》给出的高频关键词为样本。这三个样本的关键词来源在刊物种类上既具广泛性又有代表性,高频关键词的选定上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时间跨度基本上为近10年。

2.2.2 样本整合分析按照4个主题区域、4个级别对每个样本内的关键词根据所属“域”和相对词频数的“级”分别列表归类,同区域同级内关键词按词频次数从高到低定位。为方便对三个样本关键词进一步整合,对每个样本的关键词作两两比较,采取改变字体和在关键词旁加标记的方法,标明样本之间关键词的重复(见表1和表2)。

用同样的研究方法,笔者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010年间高频关键词也进行整合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010年载文607篇,实际使用关键词1382个,2474次,经过统计筛选和整理,获得高频关键词(4次以上)共72个。“图书馆”作为通用词删除,实际为71个。

以上三样本的高频关键词总数为229个。

2.2.3 样本整合成果分析分别观察各样本表,可见关键词按词频分级后能够直观观察研究层次。同级关键词表达的主题概念也基本是同级的,如表2中的信息资源一信息资源建设一资源整合等。比较发现,三个样本尽管相对词频差别很大,分级档次相去甚远,但是绝大多数相同关键词都被至少两个样本列在了相同级别里,如:图书馆服务、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知识管理在三个样本里都列在二级,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都列在三级,在两个样本里相同关键词同处一级的情况就更多。如果说,把各样本相同的关键词分人相同的领域里是主观为之,那么这种分级形成的相同关键词同级现象就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论文关键词标引的规律。

2.2.4 样本融合处理分析详细考察三个样本,全部关键词作进一步融合并表处理:①删除一些没有普遍业务意义的特定功能关键词,例如样本三中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理论研究、成绩、50周年等词;②删除三个样本中相同的关键词,只保留1个;③关键词所要表达的意义基本相同的相对低频词,例如评价、期刊评价都指期刊评价,删除评价等。三样本高频关键词合并总数简化为123个,对保留的高频关键词按区域和相对词频高低顺序排列(见表3)。

分析观察表3,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例如在信息、知识这两个领域,还没有出现像数字图书馆这样具有统领性二级关键词,反映图书馆学在信息服务功能定位和现代知识学说建设的多样性现状;又例如,在123个关键词中涉及到读者、用户的关键词仅有3个,虽然读者服务排在二级,但读者工作和用户需求却位列四级,而读者行为、读者心理等关键词在表中没有出现,这是否能够说明在图书馆工作研究中,对图书馆服务对象――读者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呢?通过表3还可以看到,关于信息的关键词高达23个,比包含图书馆的关键词还多出了5个,正如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指出的“一旦图书馆员迷上了科技,他们很快就对人失去了兴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似乎再次印证了这位学者的看法。在技术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工作还是要重视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的读

者研究。因本文研究的重点不在学科发展和图书馆服务工作内涵上,以上分析是对本文创建的域级综合表所反映的客观现象进行部分解读,表3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或方法还可以深度利用,在此不一一展开。

这种研究方式没有将年代作为体现元素,但是年代的确定是重要的。在具体应用这个方法时,对高频词样本统计年代区间要以研究目的为依据分析确立。在现代信息和图书情报学术研究活跃的今天,针对不同目的,可以采取多样本数和相对短的年代区间或采用典型样本数和相对长的年代区间的方式来开展研究,得到针对不同研究目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 可视化关键词共现图设计与应用

3.1 可视化关键词共现图模板设计

在“域”和“级”的概念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个以最高词频“图书馆”为中心的靶形图,分别列出层层围绕中心的4个同心圆环表示词频的4个等级,并借鉴解析几何学象限的概念,把4个“领域”划分为4个区域与词频圆环合二为一,图1就是一幅直观的高频关键词共现图模板。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将整合后的关键词全部或部分按图中的位置嵌放(图1仅嵌入100个关键词示例)。

3.2 可视化关键词共现图模板应用

笔者把图1称作可视化关键词共现图模板,这个模板是图书情报学高频关键词域级综合分析方式的另外一种形象化表现方式,有利于更加直观地统计、观察、分析词频变化规律,是预测学科、行业、技术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今后若将关键词的频数数据在共现图模板上表现,还可以得到图书情报学研究重点趋势的三维地形图,利于开展进一步的文献研究和挖掘。在具体研究中,还可以依据对“域”和“级”的划分方法,对“域”和“级”进行调整和扩展:在共现图模板上,域的扩展就是以原点为中心,将360度区域重新划分;级的扩展和调整则可根据关键词数量和词频变化情况,增减同心圆数。

这种研究方法在文献的比较研究中也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可用于不同历史时期同类文献的研究重点发展变化比较研究,或用于在相同阶段国内外同类学术文献的研究热点比较研究等。这个方法对于其它学科的文献研究,同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4 结语

本文基于人们的习惯思维和人文意义角度,探讨了一种新的词频统计方法即高频关键词域级综合分析方法,文章以近10年部分图书情报学科文献词频统计实例为样本表述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本文创建了可视化关键词共现图模板,这是今后进一步开展文献词频统计分析的三维建模研究的基础工作。

在使用这种高频关键词域级综合分析方法时,对高频词样本统计年代区间要以研究目的为依据分析确立,以确保本各种研究目的的科学实现,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各个学科的文献的词频分析,在各类学科文献的综合比较研究和趋势研究中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洪波,词频统计的发展,图书与情报,1991(2):13-19

[2]黄小燕,情报领域研究热点透视――情报领域论文关键词词频分析(1999-2003),图书与情报,2005(6):82-84,110

[3]魏瑞斌,基于关键词的情报学研究主题分析,情报科学,2006(9):1400―1404,1434

[4]化柏林,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关键词计量分析研究(下),情报科学,2007(8):1176―1179,1189

[5]姜春林,李江波,杜维滨,期刊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对《情报科学》的解读,情报科学,2009(2):166―174

[6]余丰民,董珍时,汤江明,2000-2009年国内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研究热点概观――基于期刊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共现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32-36

[7]邱均平,丁敬达,周春雷,1999-2008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实证分析(下),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11):79-87,118

[8]蒋永新,詹华清,基于共现关键词统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研究趋势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52(9):28-31

[9]邱均平,丁敬达,周春雷,1999-2008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实证分析(上),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9):72-79

[10]冯璐,冷伏海,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2):88-92

[11]吴慰慈 图书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4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029-01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为5%,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早期多无症状,查体时可被检出,经治疗后,可逆转恢复正常,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1]。体质指数是判断肥胖程度的通用办法之一,而体质指数和血脂增高是导致脂肪肝发病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症和高脂血症越来越多。为了解脂肪肝与血脂增高以及与肥胖程度的相互关系,本文对我院近几年健康查体资料进行分析。

1材料与办法

1.1一般资料体检者为开发区各级在职与离退休干部,总数856例。35岁以下207例,36-60岁531例,60岁以上118例。男721例,女135例。

1.2检查项目一般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肝功能常规、血脂、血糖、心电图、肝胆脾B超等。

1.3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2](1)肝脏普遍增大,肝包膜光滑,肝实质回声细密性增强,肝回声强度大于肾回声强度。(2)肝深部回声衰减。(3)肝内血管影显示不清。上述三项中具备第一项加第二项或第三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1.4肥胖程度判断标准[3]采用体质指数。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25为肥胖。

1.5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等级相关进行分析

2结果

2.1根据脂肪肝的诊断标准符合脂肪肝者107例,脂肪肝检出率为12.5%。性别分析:男性脂肪肝检出率为14.29%(103/721);女性检出率为2.96%(4/135)。肥胖标准与检出率分析:体质指数大于25为肥胖组,小于25为非肥胖组,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为34.71%,非肥胖组检出率为3.75%,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被检856例体质指数与检出率分析:体质指数分布在14.6-31.5之间(见表1)。经等级相关分析,在检出范围内体质指数与相应的检出率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检出率随体质指数增高而增高。

表1体质指数分布及相应检出率

2.2血脂浓度与脂肪肝检出率脂肪肝组血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见表2)。随血甘油三酯浓度的升高,脂肪肝检出率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经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但胆固醇升高与脂肪肝的检出率无明显相关关系。

表2脂肪肝组及非脂肪肝组血酯浓度(mmonl/l)

表3血甘油三酯浓度与脂肪肝相应检出率

3讨论

脂肪肝的病因较多,降与肥胖有关外,还与酒精中毒、蛋白质摄入不足、糖尿病、慢性感染或中毒、抗脂肝因素缺乏、激素水平的改变和B族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有关。这些因素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脂肪代谢紊乱而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与肥胖程度:本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合体质指数与分级危险值[3]观察分析,检查的体质指数分布范围,在基本正常值(BMl 20-24.9)和I级危险值(BMl 25-29.9)之间,在健康查体中与理论上多无症状相吻合。月叫半导致脂肪肝的机理[4]是:当体内脂肪组织增加时,游离脂肪酸的释放量亦增加,因此时脂肪作为机体主要的能量供应物质,外周组织中对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血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又反过来抑制脂肪酸的释放。

当机体脂肪大量增加时,即便血中胰岛素含量增加来抑制游离脂肪酸的释放,但体内游离脂肪酸释放的绝对量仍然是增加,其中大部分脂肪酸进入肝内,肝合成脂肪增多,超过肝脏将其氧化,利用和合成蛋白运输的能力,使脂肪在肝细胞内储存,从而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与血脂浓度:大多数脂肪肝内沉积的主要为甘油三酯。

我们的资料显示,与非脂肪肝者相比,脂肪肝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胆固醇的浓度均升高。但经进一步作相关分析,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肪发生率是正相关。随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升高脂肪肝发生率也升高。单纯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发生率关系不密切。脂肪肝组胆固醇浓度高于非脂肪肝组,主要因为脂肪肝组高甘油三酯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因此高甘油三酯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为脂肪肝的血脂表现特点。而且这种以甘油三酯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血脂异常,恰好符合脂肪肝主要为肝内甘油三酯积聚的病理改变。

总之,肥胖与高脂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控制体重、降低血脂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可降低肝硬化发生率,延长生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95.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5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5-0201-02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属于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面对来自高考的压力,加上高中数学课程当中的很多内容均十分抽象和复杂,很多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造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错,效率很低.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的情况,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挖掘数学习题中隐含已知条件的方法,训练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既定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目标.为此,系统思考和分析高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有效挖掘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高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存在的规律说明

所谓隐含条件,主要针对的为数学习题当中从字面上无法获得,不过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却能够进行推理分析,最终获取的题目条件.对于高中数学习题来说,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难度很大.不过此类隐含条件存在相应的规律.关于数学习题当中的隐含条件,通常包含了下述几类形式:第一,根据有关数学概念与性质能够推导出的相关隐含条件;第二,对于函数习题当中的隐含条件处于相应的定义域当中;第三,针对图形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来说,通常会根据有关图形的具体位置或性质加以推理获取.实际上,挖掘高中数学习题当中的隐含条件过程当中,能够采用以下几类方式:(1)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有关已知条件,完成隐含条件的挖掘任务;(2)在进行数学习题解题的过程当中逐渐发掘出相应的隐含条件;结合数学习题中的数量关系,采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分析动因,进而推导出相应的隐含条件.

二、高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有效挖掘策略

(一)注重根据数量关系实现对数学习题中隐含条件的有效挖掘

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旨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进行数学习题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注重根据数量关系实现对数学习题中隐含条件的有效挖掘,借助有关数量关系,达到明确具体解题思路的目的.针对那些和相关数学定义和公式无关的数学题目,学生在解题时需要细致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深入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如,教师讲解北师大版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内容的时候,为学生出了如下一道题:某一组等比数列,符合相关条件是前n项和是48,前2n项的和是60,那么前3n项和为多少?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很多学生在解题时,认为其属于数列相关知识,不过实际上,等差数列中的前n项和公式在等比数列当中并不存在.因此不能直接使用.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分析数量关系,因为此组等比数列不同项的比相同,所以,其前n项和可否变成一个全新的等比数列,需要运用赋值假设方法,2、4、8、16、32、64为一组等比数列,在n=2的时候,和是6;在2n的时候,和是24;在3n的时候,和是96,由此验证假设,挖掘出本题中的隐含条件.然后带入到习题当中,使得题目中的相关条件变作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前2n项和至前xn项和间显现出来的等比关系,最终获得前3n项和.因此,结合以上细致地分析,可以看出,注重根据数量关系实现对数学习题中隐含条件的有效挖掘可谓至关重要.

(二)强化对数学习题中隐含定义条件的运用,达到转化目的

开展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数学教师需要强化对数学习题中隐含定义条件的运用,指导学生达到有效转化的目的,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会得到不断增强.例如,教师讲解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抛物线”这节课内容的过程当中,便为学生出了以下一道题:“抛物线,点为该抛物线上面的一个动点,而定点的坐标是(6,3),求解点P到点的距离和到轴相应的距离和的最小值.”假如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点距離和轴间相应的距离和最小的为到点与到准线距离的和是最小的,即可以减小习题的解题难度,通过根据抛物线的定义转化的方式,最终获取到正确的答案.所以,根据以上分析,从中不难看出,强化对数学习题中隐含定义条件的运用,可以达到有效转化的目的,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三)加大推理分析方法的运用力度,完成挖掘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任务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6

(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本文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第二是小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具体应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统计内容,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语文、英语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给出了各科成绩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更深刻的理解相关关系.

关键词:相关系数;平均数;残差

一、 问题的提出

好多学生都说高中知识难不容易掌握而且没有实际应用,下面我们就介绍一种高中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小学生(三年级及以下)的各科成绩的好坏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数学的好坏与语文是否有关系.研究表明,初中及以上的学生各科成绩间不存在着相关关系,即认为语文好数学一般不一定会好.因为初中及以上的学生价值观已经形成,他们不仅仅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学习,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学习,所以初中及以上的学生,他们各科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下面我们研究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的各科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成绩,研究小学的各科成绩的关系,发现他们的潜力并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好每一科.本文分析能为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些理论对教育统计学的应用也能起到抛砖引的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2012年柳河县胜利小学三年级成绩随机抽样、统计,进行语、数成绩的对比分析,研究残差及相关系数.

二、数据分析

1、以下是随机抽取吉林省柳河县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的样本

数学成绩:82 80 74 80 73 81 94 93 91 93 87 95 72 96 80 87 95 90 93 87

语文成绩:78 91 92 84 79 71 82 89 93 85 91 91 78 95 85 84 95 85 92 80

根据表可知两科成绩线性相关,所以可以求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为

残差 为:-6.2545,7.5867,11.1103,0.5867,-1.4691, -12.8339, -7.3017, 0.1189, 4.9601, -3.1189, 4.6425, 1.2777, -2.0485, 4.8571, 1.5867, -2.3575, 5.2777, -2.6193, 3.1189, -6.3575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些数据的残差比较大,不合题意 我们从中选出10组最优数据 进行研究.

数学成绩:80 73 93 93 95 72 80 87 90 93

语文成绩:84 79 89 85 91 78 85 84 85 92

 

      

回归方程为

残差 为: 1.3743, -0.4078, 0.3982, -3.6018, 1.4786, -0.9481, 2.3743, -1.8436, -2.2227, 3.3982

下面我们分析相关系数r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求r>0.75即认为两个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知,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还是存在着很强的关系,所以我们运用上述公式,知道任意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可以推算出他的语文成绩.

2、下面我们分析学生的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我们通过标准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一些数据分析学生两科成绩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随机抽取吉林省柳河县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与英语成绩的样本

语文:80 77 89 90 80 93 80 93 88 90

英语:83 81 91 94 95 84 78 86 81 79

 

众数:80  中位数:83.5   =332

众数:81  中位数:88.5   =339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

0087-02

高考理科综合试卷是由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按一定比例合卷而成,因其具有题量大、分值高,答题时间相对较少的特点,成为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得理综者得天下”这种说法被广泛地接受。事实果真如此吗?这种说法是否有可靠的理论和科学实验依据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广西某县2013年725名考上二本以上的考生的高考成绩作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理综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西某县2013年二本线以上应届理科生的高考成绩作为样本,样本容量为725,对每个样本的各科目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把样本按不同层次、不同学校进行理科综合成绩与高考总成绩的对比分析。由于选取的是当年二本分数线以上的学生,所以以此作为样本相对来说较为合理。

(二)研究方法

散点图法。散点图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能直观简便地反映两测定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观察相关图主要是看点的分布状态,从而能概略地估计两因素之间有无相关关系。本研究先是作出样本的各个学科成绩与总成绩的散点图,通过图形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大小。

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密切程度的数字。常用r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r=■,

r的绝对值大小与相关程度如下表所示:

表1 相关系数与相关性关系表

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利用相关系数来研究理科综合成绩对高考总分的影响程度是合理的。

散点图的绘制与相关系数的计算通过MINITAB16.1.0软件实现,并通过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验证。

二、相关性分析

(一)高考成绩统计分析(见表2)

语数外三科各科满分为150分,理综满分为300分,理综总分是其它科的两倍,标准差比较大,是正常的。对比各科目的平均分可见,学生普遍反映的“数学难学、理综难考”是有道理的。

(二)高考各科目成绩与高考总分的散点图

分别以语文、数学、外语、理综四科成绩对总分作散点图和相关拟合曲线。

观察散点图可知,数学成绩和理综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较大,其次是外语,再次是语文。而数学和理综的成绩到底谁与总成绩的相关性比较大,从图形无法得知。因为散点图只能得到定性的结论,我们还需进一步给出定量的分析。

(三)高考各科目成绩与高考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表3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总分五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在变量行与变量列的交叉处纵向显示了5个数值,每一行中的数值是行变量与列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行、列变量相同时,其相关系数为1.000。

由表3可知,各科高考成绩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都超过0.5,其中理综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0.872,数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85,英语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99,语文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08。也就是说,理综成绩好的学生总分相对较高,而理综成绩较差学生的总分相对就低。

无论一本线上的尖子生,还是二本线上的学生,理综成绩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远高于其它科目。同时,二本线上的学生相对一本线上的学生来说,各学科成绩的分散性远大于相关性,说明二本学生中偏科或科目间不平衡情况严重。不同学校间不同学科有所差异,尤其是数学科目成绩相差较大,但无论哪个学校,理综对总分的相关系数远较其它科目高,且数值保持大体相同。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由前面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结论1 从已有的数据分析,理综成绩的标准差是语文成绩的近4倍。而理综的分数只是语文的两倍,应试时间却是一样的,这既反映了理综科目的应试难度较大,也体现出语文备考存在着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复习中没有拉开题目的档次,“难题得分少,简单题丢分多”、分数扎堆现象严重。

结论2 散点图的定性分析和相关系数的定量计算,都体现出理综科目的成绩与总分的相关程度较高,而且各个层次、各个学校的学生理综成绩与总分的相关程度都非常大。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学习理综的重要性。

结论3 通过分析,二本学生各科目成绩与总分的相关程度较一本学生的相关程度小。也就是说对于二本学生来说,偏科现象的确对高考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从不同校际间学生成绩与总分的相关分析来看,数学成绩是造成学校间差异的最大因素。

(二)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针对高考备考工作,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8

所谓物理动态问题,其都有一个共通的特征,即描述物理现象的各个物理量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当其中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其他量也会随之变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物理动态问题对学生严密推理、综合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

一、例谈物理力学动态问题的部分解题技巧

1.基本知识点。

①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②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④力的平衡:作用在物体上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形叫做力的平衡。

2.结合例题分析力学动态问题解题技巧。

(1)矢量三角形法。一个物体如果受到三个不平行的共点力作用,那么它定然保持平衡,且这三个力可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三角形。矢量三角形法就是用这个三角形分析力的变化、大小关系,相对来说更便捷,尤其益于解决变动中的三力问题,例题如下:

解析:如图3所示。取BO杆的B端为研究对象,受到绳子拉力(大小为F)、BO杆的支持力FN和悬挂重物的绳子的拉力(大小为G)的作用,将FN与G合成,其合力与F等值反向,如图3将得到一个力的三角形(如图中画斜线部分),此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解。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设AO高为H,BO长为L,绳长为l,由对应边成比例可以得出一组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式,仔细观察发现比例关系式中G、H、L均不变,L逐渐变小,所以可知FN不变,F逐渐变小。故选B。

二、例谈物理电学动态问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中涉及的电学动态问题不在少数,具体可划分为直流电路动态分析、变压器电路动态分析两大类别,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例题对这类别动态问题解题技巧进行分析。

变压器电路动态问题常与交流电动态问题相掺杂,在解析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一是考虑匝数比不变的情况,二是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具体例题如下:

A.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电压表的示数为4.4V

B.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当t=0.01s时,电流表示数为零

C.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

D.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25Hz

解析: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由变压器变压公式,可得电压表的示数为4.4V,选项A正确;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当t=0.01s时,由欧姆定律,电流表示数为I=U/R=0.44V,选项B错误;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输出电压增大,输出功率增大,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选项C正确;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不变,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A、B。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力学、电学两大部分的动态问题解决中,一定要先了解关于此类问题的基础知识与应注意的问题,熟练使用计算公式及客观定律,随后结合具体例题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应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最终找出切实有效的高中物理动态问题的解决技巧。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9

【基金项目】青海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qhnujy2015122)。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12-02

1.引言(Introduction)

青海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藏族占全省总人口的24.4%,全省藏区民族中学共105所,其中用藏汉双语授课的学校66所。

青海省藏区藏汉双语学校主要实行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类模式是以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第二类模式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主,单科加授本民族语言文字。那么在一类教学模式下,两种语言水平对学生数学学科成绩的影响程度如何,是民族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专业进行合理化课程设置必须要研究的内容。

2.研究设计(Researchdesign)

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是基于划分的k-means算法。k-means算法的处理流程是: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代表一个簇的初始均值或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簇均值的距离,将它指派到最相似的簇,然后计算每个簇的新均值。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

SPSS软件的二元相关统计量分析方法有三种,最著名的也许是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product-momentcorrelationcoefficient),它是研究变量间密切程度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算法流程是:假设总体中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的基础上计算一个概率值,公式如下:t=■(r是相关系数,n是样本观测量数,n-2是自由度),当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0.05时,说明两个变量间相关性显著,通常在概率值上方用“*”表示;当p<0.01时,说明两个变量间相关性非常显著,通常在概率值上方用“**”表示;当p>0.05时,说明两个变量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只显示概率值。

3.抽样过程(Samplingprocess)

青海省海南州、黄南州及海北州天峻县的民族中学普遍采用藏汉双语一类教学模式。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确定海南州贵南县民族中学(下文称A校)八年级共695名学生、黄南州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下文称B校)八年级共344学生、天峻县民族中学(下文称C校)八年级共185学生为样本,将期考成绩进行分析。

4.测量方法(measuringmethod)

将样本的各科成绩输入SPSS软件的变量表,应用菜单栏中的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命令,得到一系列数据表格。

4.1A校八年级成绩分析

第1聚类中指标的中心较其他类高,说明数学成绩此类最高,下文称为1类;第2聚类中指标的中心较其他类属于中等,下文称为2类;第3聚类中指标的中心较其他类最低,下文称为3类。

5.结果分析(Resultanalysis)

5.1通过聚类分析比较各学校双语教学效果

结论一:数学成绩与藏语文成绩的关系各学校存在差异,AB两校密切程度相当,C校最弱。

理由:AB两校数学成绩与藏语文成绩关系三类学生中均显著相关;C校1类和3类学生中数学成绩与藏语文成绩显著相关,而2类中不显著相关,此类占47.6。

结论二:数学成绩与汉语文成绩的关系各学校存在差异,A校密切程度最强,B校次之,C校最弱。

理由:A校数学成绩与汉语文成绩1类、3类中显著相关,2类中不显著相关(占百分比23.9);B校数学成绩与汉语文成绩1类中不显著相关(占百分比25.3),2类、3类中显著相关;C校数学成绩与汉语文成绩1类中显著相关,2类、3类中不显著相关(占百分比分别为47.6、30.2)。

5.2学生分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论三:在数学成绩优秀类学生中,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密切程度三校相当;汉语文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密切程度C校最强,B校次之,A校最弱。

理由:各校1类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分析: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三所学校均为显著相关;汉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A校中在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0.05上显著相关,B校中不显著相关,C校中P<0.01上显著相关。

结论四:在数学成绩中等类学生中,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密切程度B校最强,A校次之,C校最弱;汉语文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密切程度B校最为密切,AC两校相当。

理由: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A校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0.05上显著相关,B校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0.01上显著相关,C校不显著相关。

汉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B校中在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0.05上显著相关,AC两校中不显著相关。

结论五:数学学困生类中,藏语文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密切程度AC两校相当,B校最弱,汉语文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密切程度A校最强,BC两校相当。

理由: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AC校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0.01上显著相关,B校不显著相关。

汉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A校中在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0.01上显著相关,BC两校中不显著相关。

结论六:数学成绩优秀类和中等类学生中,汉语文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比藏语文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数学学困生类中藏语文和汉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均为显著相关。

理由:将三所学校的相同类学生合并到同一数据库之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1类学生Pearson相关系数

6.结束语(Conclusion)

经过对实施藏汉双语一类教学模式的三所中学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利用SPSS统计软件,将样本按数学成绩优秀类、中等类、学困类分成三个聚类分别进行了数学、藏语文、汉语文三科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并比较了各学校、不同类型学生在采取相同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效果的差异。在相同双语教学模式下,各个民族中学及不同类型学生中数学成绩与藏语文及汉语文成绩相关性是不一样的,能否利用相关性的这种差异性建立各学校各年级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荣,尚玛.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 

[2]王天成.民族院校藏汉双语数学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3]万明钢等.双语教学模式与藏族学生智力、学习成绩关系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五期. 

[4]才果.对青海藏族师范生教学语言兴趣的调查研究 [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第三期. 

[5]梅瑞迪斯·高爾等.教育研究方法[M].徐文彬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10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及其基本认识

何为学风?学风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学风指的是学生按照高校要求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从事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事物,培养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养成良好作风和习惯的过程中形成的风气或氛围,是学生学体风貌的表现概括。[1]建立好学风是一所高校文化底蕴的体现,是人文精神的延续。学风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教师的治学作风,以及学生关于学习的各方面行为。其一,教师在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启蒙阶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因此,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及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学风建设乃至高校整体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二,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也尤为关键。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校学风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高校应当做到“以生为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探索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内健康成长,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二、基于数据分析评价晚自习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本次关于学风的数据分析,其数据来源于笔者自己日常工作的统计,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不同专业之间的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形成初步判断;其次,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学生的自习时长对期末成绩和旷课数的影响程度。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是指对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无显著性影响的方法相关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一)学生学习表现概况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表现,以自习时长、期末成绩和旷课数三个维度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表现进行汇总描述,结果见表1。从表3-1中看出,不同专业学生在自习时长、期末成绩和旷课数上的表现也不相同。机械专业学生的平均自习时长约78小时,高于土木专业学生的67小时和通信专业学生的50小时;同时,机械专业的平均期末成绩为78分,高于土木专业的75分和通信专业的62分;而土木专业学生的平均旷课数为0.8节,低于机械专业的1.3节和通信专业的2.4节旷课。综合表现来看,机械专业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最优,土木专业的学习表现其次,通信专业学生的学习表现最差。

(二)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表现的方差分析

首先,对学生学习的表现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如果方差不齐性的话是不能够用方差齐性的方法来检验的。通过下表2可以看出,显著性都没有达到最小值0.05,所以是不显著的。这证明方差是齐性的,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表1和表3的数据说明,三个专业学生在自习时长、期末成绩和旷课数上的平均表现差异比较大,同时三个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得到的显著性P值均等于0.000小于0.05,说明自习时长、期末成绩和旷课数在三个不同专业学生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化。综上可见,三个专业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可进一步分析学生间的差异影响因素。

(三)学生自习时长对期末成绩和旷课数的影响分析

首先,根据学生的自习时长表现对期末成绩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学生自习时长的长短对期末成绩的影响程度;其次,根据学生的自习时长表现对学生旷课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学生自习时长的长短对旷课数的影响程度。通过表5可看出,自习时长和学生旷课率的相关性系数为|-0.804|>0.8,对应的显著性为0.000>0.05,说明自习时长与旷课率之间关系存在显著高度负相关,也就说明学生自习时长越长旷课数则越少,反之,旷课数越多。根据上述分析,学生自习时间的增加反应在学业成绩上的提高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学生晚自习不仅可以提升整体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还能在学业成绩、上课出勤率上得到提高。宿舍文明建设中的数据不方便量化,但根据笔者实地调查,能够自主学习的同学,宿舍文明方面也相当优秀,这也表明了端正学习态度,就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助于学风建设。由此可见,在高校文明建设中如果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自习时间、保证学生自习质量,对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高校课后学习管理的建议

(一)课后学习管理规范化

针对一些高校对学生课后学习没有具体要求的现状,结合当今大学生自控能力普遍较差的实际,学校应采取措施使学生回归教室。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课后学习意识。积极创新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课后学习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使其在主观上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实现全校范围内的良好学风建设效果。

(二)课后学习时间合理化

90后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自我个性张扬等性格特点,比较了解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高校应当在课后学习的管理方式和内容上大胆创新。比如,把周自习的次数纳入学生思政学分;延长开放图书馆自习时间;采取全校范围内部分自习时间的统一;分兴趣组学习等等可行的办法,增加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的弹性。又如,可采取更多更优质的网络课程、新颖的多样化课后学习内容、合理的奖惩措施等等,使学生在课后学习内容上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幅度提升。综上所述,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高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学习的新格局。校方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决策人,应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把课后学习常态化,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玉栋.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年,(4):92-96.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例11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是按照不同模块来编排的,各个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模块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例如:立体几何分布在两个不同的模块必修2以及选修2-1中,解析几何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新增的内容概率与统计也是分两个不同的模块来进行学习的。将不同模块的内容整合在一道题目中,这是近三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最显著的特点。

高考命题不会过分追求知识的覆盖率,所以教学时应做到既要紧扣教学说明,抓基础,全面复习,当然还要突出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其次,教师要熟悉和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掌握高考试题的结构和特征,明确哪些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已经出现,哪些还未涉及过,哪些知识点常常考新,逐一排查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下面是本人对广东省近三年高考理数的考题考点的分析。

1广东省高考试题结构分析

理科选择题8个,每题5分,共40分,题号是1~8;

填空题6题(09年有三选二),每题5分,共30分,题号是9~15;

解答题6道,共80分,题号是16~21。

2广东省2009~2011这三年高考的试卷分析

(1)2009年高考理数试题分析

下面以题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就09年广东数学高考试题具体分布情况作如下分析(其中13~15是三选二):

1、考查集合中的元素,集合的运算;

2、考查复数的运算;

3、考查原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

4、考查等比数列性质,当 m+n=p+q,有amgan=apgaq ,对数的运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5、考查立体几何中命题的真假性;

6、考查平面向量加法及解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

7、考查排列组合知识点,关键是两大计数原理;

8、考查定积分的物理意义;

9、读懂程序框图,循环结构(初始变量、循环体、循环结束的控制变量);

10、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平行向量,向量的模;

11、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

12、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

13、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平面内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14、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

15、考查几何证明选讲的知识点;

16、(三角函数)第一问:考查平面向量垂直关系的坐标表示,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第二问:考查两角和(或差)的正(余)弦公式的运用;

17、(概率与统计)第一问: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

第二问:考查频数的计算;

第三问:考查二项分布的应用;

18、(立体几何)第一问: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第二问:考查异面直线的夹角;

19、(解析几何)第一问:考查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第二问: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

20、(函数、导数、方程及不等式)第一问:考查二次函数与导数结合,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第二问:考查函数的零点(分类讨论思想)

21、(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第一问:直线与曲线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问:放缩法、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函数大约占40分,立体几何19分,解析几何35分。三个知识点93分占整卷150分的62﹪。概率统计题17分。

(2)2010年广东高考理数试题分析

同样,题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就10年广东数学高考试题具体分布情况作如下分析(其中14~15是二选一):

1、考查集合的运算;

2、考查复数的运算;

3、考查函数的奇偶性;

4、考查等比数列性质,当 m+n=p+q,有amgan=apgaq,通项、等比中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5、考查充要条件;

6、考查直观图与三视图;

7、考查正态分布的计算;

8、考查排列组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9、考查对数的定义域;

10、考查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11、考查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

12、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圆的标准方程;

13、读懂程序框图,循环结构(初始变量、循环体、循环结束的控制变量);

14、考查几何证明选讲的知识点;

15、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6、(三角函数)f(x)=Asin(ωx+ φ),求周期;求其表达式;三角函数公式应用;

17、(概率与统计)第一问: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

第二问:考查超几何分布;

第三问:考查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18、(立体几何)第一问: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定义;

第二问:考查二面角的大小;

19、(线性规划及不等式)该题来自书本必修五p88例题5改编;

20、(解析几何)第一问:考查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第二问: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