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04 16:54:25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1

【关键词】老年护理 教育需求 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全球老年人口的1/5[1] 。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加剧,2009年沪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23.4%,65岁以上人口占17.1%,高于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年龄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2]。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徐汇区5家老年护理医院中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为推进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上海市5所老年护理医院32名护理人员。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2份,收回32份,问卷有效率100%。

1.3 调查内容

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护士一般资料、教育现状、教育需求。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为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32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8±10.7)岁,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9岁。职称:护士7人(21.9%),护师16人(50%),主管护师 9人(28.1%)。学历:中专12人(37.5%),大专15人(46.9%),本科5人(15.6%)。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年限:1-25年。

2.2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2.2.1 在校教育情况: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包括职后学历教育),其中23.1%的是通过自学考试,76.9%的是参加函授或夜大。她们普遍认为在校教育对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理论及操作技能有帮助,但由于缺少实践的时间,因而知识理解不全面,掌握不牢固。

2.2.2 岗位培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其中77.3%的人员参加过区级及以上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认为通过培训,对掌握老年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老年护理专业操作技能有帮助,对培训的内容、方法均表示满意。但63.6%的人员认为培训时间太短,课程内容太多,针对性不强。

2.3 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需求

表1显示了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中96.9%的人员认为对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很有必要。其中,对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有100%表示需要,对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有96.9%的人员表示需要。93.8%的人员认为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是为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的需要,96.9%的人员愿意参加老年护理知识培训,并希望通过培训方式获取更多的老年护理知识最新的医疗信息。81.3%的人员希望培训方式是专题讲座。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为了满足时展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应重视和加强老年医学教育,尤其是老年护理人才的教育,尽快为社会准备知识层次较高、理论较为系统的老年护理的人才[3]。

3 讨论

3.1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老龄事业十分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老年护理教育是老年护理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老年护理学陆续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课程,部分护理院校正酝酿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护理研究生教育中也设立了老年护理研究方向[4]。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非常迅速。2003年,美国卡罗莱纳洲北方大学护理学院就开设了3年的老年护理课程。2007年,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护理学院与5个老人护理机构进行老年护理教育合作关系的课程研究[5]。

3.2 老年护理知识在校学历教育需得到重视

老年护理教育包括在校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两方面,而当今在校学习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只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了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6]。本调查中,老年护理在校学历教育中接受过老年护理教育的占9.4%,毕业后参加继续教育接受过老年护理培训的占84.4%,其中62.5%是护理专业函授(夜大),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在校学历教育中进一步重视老年护理知识的教育,老年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国内外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加大老年护理师资培训,推进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加强我国护理人员老年护理能力的培养。

3.3 老年护理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关于老年护理在岗位培训方面,本调查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但岗位培训的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岗位培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被调查者认为岗位培训次数太少,培训时间太短,而且方式单调,内容有限。随着老年护理工作的深入普及,护理人员认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满足老年护理工作的需求。本研究中调查对象对岗位培训的次数有更多需求,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而且希望培训形式多样化,如进行专题讲座后,组织参观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等;希望培训内容增加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老年护理的科研方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相关理论、方法等技能。因此,在老年护理教育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制订出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及不同专题内容的岗位培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水平的目的。

4 结论

为保证和提高老年护理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加速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求。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老年护理的发展中,应重视在校学历教育,并有一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在岗位培训方面,应注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保证老年护理的工作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杨杏英.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1):830-831.

[2]徐汇区居民健康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健康报告[R],2010,20.

[3]张雪霞,朱丹.北京地区养老院服务和管理现状[J].护理研究,2006,20(8):1985-1986.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人口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及其老龄人口健康照料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及世界共同面临的民生问题,这不仅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对养老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养老护理队伍是养老服务行业中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最大群体[1]。然而,目前老年护理队伍建设面临着持证率低、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覆盖面窄等问题,政府和养老机构应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培训。本文就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如下:

1.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现状

1.1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低 2000年国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90个职业的人员(含养老护理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2]。但由于国家有关养老护理就业准入的规定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地方相关部门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重视不够,大量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及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据统计,全国现有约100万养护人员,其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3]。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市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持证率仅为43.5%。广州市养老护理员持证率更低,仅为12%。天津市141家民办养老机构中甚至有52.7%的养老护理员连简单培训都没有进行,养老护理员5成无证在岗[4]。

1.2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内容陈旧 培训内容多为生活照料知识、老人安全知识及常见老人疾病的简单护理知识,而老人心理护理及康复、急救知识培训极少,难以满足老人对护理服务的特殊需要。而培训后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护理员认为仍然难以完全胜任养老院的照护工作。专业知识的缺乏不仅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甚至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覆盖面小 目前全国、省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基地主要侧重于养老护理员晋级培训,包括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由于每个级别的晋升条件中都有年限的限制,即对于养老护理员个体而言要经过3-4年才有晋升培训的机会,当然各市、县民政机构也组织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评价性,相对于养老护理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需求,培训覆盖面小,培训时间短[5]。

2.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对策

2.1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的老年群体,有不同的养老需求,但我国护理业发展与国际标准水平相比远远不相适应。目前,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过来的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而养老服务应当是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领域,养老护理员除了需要具备必要的医学、康复和护理知识与技术外,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语言沟通、交往礼仪、社会组织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及行业需求状况,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确定整体课程目标,在形式上采用项目组合的方式,每个项目中分为不同的专题,按照项目、专题进行教学[6]。

2.2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 据调查[7],养老护理人员最希望受到的培训内容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基础护理知识,其次是心理护理知识、生活照料知识、康复知识、安全及紧急救护知识。因此养老院的护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疾病护理知识,来满足患病老人的疾病护理需求。

2.3实施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分层次培训 养老机构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所谓分层培训是指按照不同年龄、等级、能力进行划分的培训教育方式。可充分利用护龄长短或职称、文化等级等属性将护理员进行分批分层次培训。

2.4发挥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 探索适合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培训方法和内容 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利用医学院校丰富的护理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护生资源,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3.小结

老年人群是弱势群体,老年人群中约70%以上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自理能力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因此,政府和养老机构要重视护理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建立学习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老年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建立一支由护理专家、高学历护士及处于职业生涯成熟期的护士组成的师资队伍,对处于职业起点及低学历或无学历的护理员进行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庄梅宝,孙小娅,向敏.养老机构护理员面临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康学,2012,24(19):2430-2431.

[2]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2-504.

[3]Hanson CM,Hamric AB.Reflecting on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advance practice nursing[J].Nursing Outlook,2003,51(5):203-211.

[4]李兵,张恺悌,王海涛,等.关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建设,2011(1):66-68.

[5]白利民,白婧文.江苏省养老机构护理员专业水平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1,25(8):2090-2091.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3

采取个人自荐和科室推荐相结合的方法。科室根据各层次人才的遴选条件,择优推荐,填写医院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对象推荐表,并附相关材料,上报护理部。

1.2护理部审核

由护理部对申报人条件进行审核,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理论考试,根据各层次人才的遴选条件,确定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名单。最后,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启动医院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我院共有1847名护理人员,选取了126名人员列入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其中后备人才78名,中青年护理骨干42名,高级老年护理人才6名。职称:护士及护师84名,主管护师36名,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6名。

1.3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目标

通过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制度的实施,在护理队伍中选拔一批在老年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上综合发展的老年护理人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素质高的护、教、研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和引领团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提升科室内涵质量,并致力于老年护理研究,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能参与医院医疗、医技、护理、药剂等学术探讨,参与或承担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研究的科研与教学人才。

1.4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

1.4.1后备人才

(1)培养目标:能够准确评估老年人活动能力和环境,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有适应医疗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老年人及家属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为老年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2)培养内容及方法: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理论培训以个案护理、床边交接班、疾病讲堂等方式进行培训,鼓励其独立完成护理工作,并予以反馈和正向指导。老年护理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老年人安全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喂食法、叩背祛痰法、卧床老年人床上擦浴与洗头、便秘的处理、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等。培训方式有课堂讲解与多媒体演示、模拟练习、现场操作展示、通过网络平台自学等。每月第1周与第3周的周五进行培训,每次1~2h,每人次培训30学时。由高级老年护理人才及科室主任根据所在科室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授课。

1.4.2中青年护理骨干

(1)培养目标: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具备应急能力;能够对护理员及其他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完成对护理对象的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和方案、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2)培养内容及方法:培养方式包括参加医院组织的老年业务讲座,并作为授课人对后备人才进行授课,外出进修学习,每人3个月,每人至少参加1次老年专题研讨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机体老化的理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官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人文知识与技能等,共30学时。技能培训采取情境模拟训练的方式,以提高应急服务能力为主,在急救操作中,引导护理人员独立思考不同的救护措施以及科学分工和配合,培养综合急救能力。

1.4.3高级老年护理人才

(1)培养目标: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以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问题,提供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高级专业护理服务;协助护理人员在医院、养老院或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建立联系。(2)培养方式:培训周期为1年,培养方式如下。①依托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参加至少3次国内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学术交流;②开展老年护理领域的科学研究;③承担院内老年患者疑难护理问题的会诊;④每季度到老年护理院进行调研。

1.5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训质量评价

成立考核评价小组,考核小组由5名人员组成,包括2名护理部主任和3名科护士长。考核评价小组负责全面监督和考核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情况。通过查看相关材料(包括制度、计划、原始记录等),评价培训和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现场答辩等方式,评价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是否达到培训目标。

1.6效果评价

1.6.1护理人员的科研成果

比较培养前、后,老年护理人才梯队成员发表老年护理相关的论文、课题立项、出版书籍、申请专利的数量。

1.6.2护理人员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

由考核评价小组建立老年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题库,后备人才与中青年护理骨干以相关基础知识为主,高级老年护理人才以前沿知识为主。①理论考核:每个层级的理论知识考题设立难易程度相当的2份试卷,分别用于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知识考核。每份试卷均包括100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②技能考核:编写老年护理技能操作题库,每名护士按规定时间到护理操作室抽签考核老年护理技能,参考护理操作流程及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2结果

培训前,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76.2±4.5)分,培训后为(87.6±5.6)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8,P<0.001)。

3讨论

3.1老年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院开展的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分为后备人才、中青年护理骨干及老年护理专家3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弥补了在职护士在老年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由表2可见,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人员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01),且老年护理相关的论文、课题立项、专利等科研成果增多,为开展老年科研、提高老年专科护理质量奠定了基础。在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中,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激发了各层次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护士护理观念转变,促进临床护理向专科护理发展,使老年护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专科化,护理技能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化,体现了临床护理服务必须充分体现专科特色这一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助于确保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老年患者因多病共存、一病多症等特点引起的复杂的病情变化,为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3.2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了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中,除了注重对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还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训。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观看录像《为自己工作》、学习南丁格尔精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等形式的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软技能,促使他们更好地落实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从而拉近老年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培训后,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由(76.2±4.5)分提升至(87.6±5.6)分(P<0.001)。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4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专科护理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18-01

妇科病房专科性较强,对护士的专科知识要求高。而一些“低年资护士”因其缺乏工作经验,且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往往会影响护理质量[1]。为使年轻护士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妇科临床工作,我科对低年资护士实行“以老带新”临床培训工作,从而希望更好地提高年轻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妇科低年资护士,包括新进护士或者轮转新入科护士。

1.2 培训方法

1.2.1 制定培训目标:

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指引下,以病人为中心,对护士进行全面地优质护理相关内容及专业知识的培训。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给病人提供周到的生活护理、细致的人性化护理,到位的专科护理,做到生活护理和专科护理相结合,生活照顾、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不分家。掌握妇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常用急救技术,能够独立地完成临床工作,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2]。

1.2.1.1 基础培训目标:

熟悉优质护理的一系列服务要求及流程,掌握妇科病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专科护理操作,掌握妇科各常见疾病及紧急情况处理措施,掌握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评估及方法等。

1.2.1.2 实践培训目标:

掌握妇科基础护理工作及常规护理操作技能;掌握各班次工作职责并能胜任各班次工作;能独立完成本专科护理,掌握护理病历书写要求。

1.2.2 选择培训老师:

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通过“以老带新”的方法,选择临床经验丰富、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扎实、护患沟通能力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职称以上老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导师制带教的作用,提高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效果[3]。初期安排与带教老师一起搭班,结合各个班次常规工作及重点工作内容进行讲解,有利于低年资护士遇到问题能及时提出并给予解决,并发现低年资护士的问题给予指导。带教老师通过专科理论知识、操作考试、护理查房、个案分析、临床能力评估等等,对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进行系统分析与客观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需加强培训的地方,并据此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1.2.3 制定培训计划:采用“阶段目标教学法”进行培训 :

“阶段目标教学法”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它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4]。根据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知识及护理常规等制定培训及学习计划,包括周计划、月计划。列出各阶段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自学内容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有每周一、周五早会学习、每月业务学习培训、不定期护理查房等,由带教老师督促学习和落实,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及时了解新护士理论学习进展和技能掌握程度,使培训有依据、有标准、有落实、有反馈。

1.2.4 培训内容及方式

1.2.4.1 基础培训:第1阶段(第1-2周):

新入科当天由护士长介绍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低年资护士培训模式,并进行专科专题讲座;第2天开始由带教老师进行带教,主要目标是熟悉科室环境,强化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手术方式及护理要求,做好病人入院评估及宣教,培养妇科病房护理人员基本素质。

1.2.4.2 专科培训:第2阶段(第3-8周):

由带教老师对妇科常见疾病史的采集、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肿瘤清扫手术、阴式手术等术前各项准备及健康教育内容指导、术后患者的护理步骤与流程、异位妊娠等突发紧急情况的抢救处理进行专题讲座。涉及专科知识技能、专科管理、感染控制、病情观察、风险评估等,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低年资护士对妇科麻醉和手术方式要有确切的观察与了解,并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主要目标是掌握生活护理班、治疗班、办公班、早班、中班、晚班、夜班的职责;夜间急诊患者接诊、处理流程;能独立进行妇科常用的护理操作,如会阴护理、阴道擦洗、导尿、腹腔镜操、盆底功能锻炼、输液泵等操作及术前术后宣教;熟悉妇科危急重症的抢救流程、观察、护理要点;学习各项应急流程。

1.2.4.3 实践培训:第3阶段(第9-12周):

主要目标是在带教老师的监管下单独分管病人的日常护理,完成各个班次的工作,独立做好护理病历的书写,进一步掌握妇科危急重症的抢救流程、观察、护理要点,通过不同时期病人护理的横断面进行床边护理能力评估及考核,深化专科护理内涵。

1.2.4.4 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

一般认为,“预见性护理”是护士综合运用医学知识,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与判断,找出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干预措施,实现对护理风险的有效防范[5]。我科室根据从病人入院、手术前、手术后、特殊用药(化疗等)、出院前等各个环节制定出病人健康教育评估表及妇科专科护理记录单,内容涉及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生命体征动态监测、腹痛及阴道出血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等,促进年轻护士全面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分析,预见性地对于风险因素及时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2.4.5 急救能力的专项培训及情景模拟训练:

将急救能力培训分为单项操作培训和选项操作培训。单项操作一般为医院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术操作(徒手心肺复苏、吸痰、吸氧)和急救仪器的使用(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注射泵)。选项操作是科室护士长根据本科的专业特点选择急危重病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6],如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紫杉醇化疗过敏休克、硫酸镁保胎治疗观察等制定抢救流程,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单项操作练习熟练以后方可进入情景模拟训练。利用业余时间在科室练习,由几位低年资护士分别轮流扮演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反复演练,直至熟练。带教老师在旁观看并给予点评指导。

1.2.5 考核:

考核周期为每月进行,考核方式分为理论和操作考核。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包括护理部和大科在内的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全面了解培训的效果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督促改进并提出下一步培训重点。通过以老带新的方法,主要培养低年资护士独立工作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处理临床实际工作。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根据科室自制《年轻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考核评分表》进行考核,主要评定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评估、分析判断、临床护理能力及理论知识水平。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评分标准,以此来考核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

2 效果评价

通过对低年资护士不定期的考核,我们发现她们的评定成绩每次都在不断地提高,与病人、医生及各相关科室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逐渐加强。她们能主动了解病人需求,善于关注病情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汇报处理,且病人的满意度也在不断地上升,医生对护士的工作配合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

3 体会

3.1 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对于整体护理的认识:

低年资护士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往往会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无所适从感,在工作初期如能获得明确的指导,那就会增加其承受专业压力的能力[7]。通过科室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能增加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也能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使其对整体护理有更明确的认识。

3.2 降低了低年资护士职业风险的发生概率:

有研究指出,3年以下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8]。而低年资护士由于对专科知识了解较薄弱,容易发生专科风险。护理部把新护士列为风险管理的重点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就医疗、护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用实际事例作为反面教材强化新护士的风险意识,临床中带教老师对低年资护士严格实行一对一带教,规范护理操作流程,进行风险案例讨论,让她们掌握专科常见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基本特性,加强急救能力的专项培训及情景模拟训练,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尽早发现和预见性处理[9]。因此,本科室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专科培训,能较好地降低护士职业风险。

3.3 增强了低年资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对低年资护士预见性护理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能力,保证护士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行为。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同时,通过“以老带新”模式的培训,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4 总结

对低年资护士护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及时了解年轻护士思想动态及需求,多关心,少指责,勤指导。整个护理团队应当发扬团结协作、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要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关心爱护新护士的生活,让她们尽快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各级护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具体而言,对低年资护士培养的要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培养职业使命感和工作责任心。身边的同事、领导们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非常好的正能量;其次,要有目标、分层次地培养低年资护士的各种护理技能。包括预见性护理、风险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各种急救情景的模拟等;最后,要培养其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她们参加病房管理,不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最大程度满足病人的需求,对病人实施安全、可靠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10]。

参考文献

[1] 蒋银芬.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55.

[2] 冯素文,金颖,余晓燕.分层规范化培训在妇产科新护士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11(6):584-586.

[3] 杨华.实行导师制带教 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J].全科护理,2011,9(2):455-456.

[4] 王黎.阶段目标教学法在产科病区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1):34-35,50.

[5] 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2(19):122-123.

[6] 严秀芳.应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 ,12(4):79-80.

[7] 雪丽霜.新护士夜班能力的培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5):213-215.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5

截至2018年底,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病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而失智老年人是这部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1]。当今失智老年人照护成为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的“堵点”和“痛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措施之一是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而体系的关键要素是人才,所以加快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成为当务之急。2019年1月,“1+X”制度首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提出,“1”是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完成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指学习者完成某一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后获得的凭证,是学习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学习成果的认定[2]。而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习者经过系统培训、完成失智老年人照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考核、达到合格标准后所获取的“X”证书当中的一项,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本校于2019年被批复为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并承担了失智老年人照护培训工作,现将培训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一、前期组织

(一)认识培训意义

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失智老年人照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工作能力等[3];同时通过培训,查漏补缺,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后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二)制订培训方案

通过选派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第三方评价组织(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师资培训班培训,并基于第三方评价组织培训指导方案的解读,根据初级和中级《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标准》及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由护理系初步拟定培训方案,再由教务处审核修订,制订出本校较为完善的《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方案》。

(三)组织学生报名

针对2018级护理专业在校生,本着自愿的原则,214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失智老年人照护培训,报名结束后进行摸底考试,考试内容参考“失智老年人照护师资培训班与说明会”的培训内容。通过摸底考试,大致掌握报名学生的层次水平以及薄弱环节,做到培训心中有数,更有针对性。

二、培训实施

(一)项目组组建

由教务处、护理系、信息中心等多部门参与,共同组建项目实施小组,设立组长等,并指定专人与第三方评价组织对接,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信息传达不畅通等。

(二)培训班级组建

首先实施班额控制,在师资充足、教学实训场地充沛的条件下,班级学生不宜过多,每班50~60人,便于控制教学实施过程并确保授课效果。同时新组班级各设班主任进行分班管理,各班组建班委,设立班长、考勤班长和劳动委员等,负责班级管理,确保良好的上课秩序和学习氛围,以防出现迟到、旷课、早退现象;同时各班再设立小组,选定组长等,为后期考试报名等工作提供便利。

(三)培训师资选定

结合教师所授课程,选定部分教师成立失智照护培训小组,并派小组成员参加第三方评价组织举办的师资培训,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通过此培训进一步明确失智照护培训的内容、标准、考核的方式方法等,培训结束后根据本校《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方案》,小组成员分班分课,定期备课,避免教学的被动性及盲目性[4],确保授课质量。培训任务必须责任到人、责任到班。同时以最终的通过率作为督导条件,调动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四)培训内容和教材

教材以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编写的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教材系列丛书初级和中级《基础知识》模块、《身体综合照护》模块、《认知功能促进》模块、《活动功能维护》模块、《健康促进照护》模块为蓝本,以周春美、张连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3版《基础护理学》为辅助教材,内容包括失智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认知功能促进、身体综合照护、活动功能维护、健康促进照护等知识和技能。

(五)培训方法

参考失智老年人照护培训的要求,利用晚自习时间,每日2学时,共34日、68学时的教学进度表将失智老年人照护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教学培训采用理论授课、视频播放、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借用专业教具(如多功能护理模拟人、心肺复苏模拟人、气道梗塞模型、轮椅等)进行教学演示等。

(六)培训考核

在第三方评价组织的指导下,学校成立以副校长为总监考的考试领导工作小组,教务处、护理系、信息中心、纪委等多部门协作,严谨、有序、顺利实施全国统一的试点考核任务,考核内容包括照护实务和实践能力,题型均为选择题和判断题,内容考查涉及失智老年人照护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

三、存在问题

(一)培训时间紧

部分内容为首次接触,对师生而言,均为新鲜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吸收,在为学生准备充沛的题库进行强化训练过程中存在不足,训练题目偏少。

(二)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不足

理论讲授居多,与实践的结合不足,针对个别操作,教师演示多、视频播放多,学生动手练习机会少。

四、下一步改进计划

(一)征询学生意见和建议

针对首次培训进行反思和总结,尤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拟定培训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扩大培训范围

从在校学生延伸到社会人员,使真正有需要的社会人员,尤其是使在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医院或普通医院老年病科内的从业人员能够有机会参加培训、获取证书,从而学有所用,指导实际工作;也使此项培训工作真正起到服务社会、服务社会人员终身教育的作用[5]。

(三)拓宽就业机会

与个别养老机构或医养结合的医院等建立合作意向,如院校双方共同参与培训、培训获取证书之后学生可在合作养老机构或医院直接上岗从业等,真正让证书培训见到实效。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下一批次的培训中注意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可安排学生到临床见习,让临床教师参与培训等;同时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可引入PBL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解决教学脱离实际、专业脱离职业、学生脱离岗位等难题[5、6],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集中培训必不可少

培训效果除与日常各门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训密不可分外[7],短期规范化的集中培训也至关重要,集中培训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归纳整理,构建起学生失智老年人照护知识技能的框架,使学习效率与效果均得到提高。

(六)岗前教育不可或缺

此部分学生虽经历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考核,但入职之后仍需要加强岗前培训、在职继续教育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适时、持续、动态更新培训内容,以确保具备职业的实践性和专业性。

(七)政策支持至关重要

激发学生或医疗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在自身繁重的学习或工作压力下继续学习失智老年人照护知识技能并获取相关等级证书资质的积极性,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除了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强成果转化外,还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如在晋升、薪酬待遇上按证书分级、能力等给予政策支持,提高从业人员或欲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确保1+X证书的培训工作能够稳妥推进,真正制度化、规范化[8]。

参考文献:

[1]冯希源,邓雪.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失智老人护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6):15-18.

[2]邹文开,杨根来.研究先行标准引领重点突出:稳妥推进老年职业技能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J].中国社会工作,2019(11):34-35.

[3]王艳丰,张丁华,朱金凤.“1+X”证书制度下高职宠物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21-25.

[4]桑宝珍,戚荟.系统化护理教学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技能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7):2422-2424.

[5]杨进峰.基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试点工作的思考与实施[J].高等职业教育,2019,28(5):63-66.

[6]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9-11.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6

2“老人院”护工接受循证健康教育培训

在护士的督导下“老人跌倒危险护理措施表”得到有效的实施;“危险度”和“跌倒率”比培训前降低了。可见,通过有效培训可使护工在短时间内学会并正确掌握OP相关的知识,对防跌倒和提高OP老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循证小组通过对OP患者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对护工进行考查和调查后实施针对性培训,使护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OP危险因素和跌倒所致机体损伤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可成为老年人致死的原因。因而,在任何时侯,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加强防跌意识,以预防为主。

3实行循证健康教育培训

充分考虑了OP患者各级“危险度”和护工的学习接受能力,要求在岗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对护工的协助护理操作质量进行监控,进一步提高了跌倒风险管理的护理质量。循证健康教育立足于当前最新、最好、最正确的证据之上,使健康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循证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在“老人院”建立健全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决策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利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展现更多的理性思维,寻求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推动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7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2015年,我院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组织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培训班的学员由当地卫生部门推荐具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能力,并在其工作的西部基层地域形成辐射。现将该次老年临床护理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及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的16名西部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16名学员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注册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4.31±6.00)岁;参加护理工作年限4~31年,平均年限(14.56±7.83)年;16个学员都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其中学历分别为中专1人,大专8人,本科7人;职称为护士1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士10,护士长6人;医院级别为一级4人,二级12人。

1.2方法

1.2.1培训模块设计本次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3],与“培养能够形成地域辐射力的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初步形成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的课程框架。邀请本院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医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共计6人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课程模块最后确定为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常见病、老年常见病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1.2.2调查工具本次研究发出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6分,有效回收率100%。1.2.2.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医院级别等资料。1.2.2.2培训模块需求评价量表针对培训课程的七个模块设计调差问卷,量化被调查者对培训各模块的需求,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重要=1分),在培训前进行评价。1.2.2.3培训课程需求评价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评价对课程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价。1.2.2.4课程授课效果评价量表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非常认可=5分、认可=4分、一般=3分、不认可=2分、非常不认可=1分),在培训结束后就课程授课效果进行评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指标应用(x—±s)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七个模块的需求评价结果

见表1。

2.2课程需求和授课效果评价

见表2。在课程需求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人营养管理。在课程效果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

3讨论

3.1老年护理安全的课程需求是热点问题

模块需求评价中老年安全模块是排在第一位,均值(4.82±0.39)分。课程需求和效果评价中:老年患者的皮肤管理、预防老年人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评分在排名在前五。这与王燕[3]在研究中阐述近十年老年护理文献热点分布是比较一致的。在临床老年护理的实践中,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伤害的第二大诱因,非致死跌倒所造成的医疗损耗与重大经济成本的损失是相当可观的[4]。压疮也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压疮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5]。护理安全在老年护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于春妮等[6]对270名护理人员对老年安全护理知识自我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觉老年安全护理知识总体上缺乏。可见,老年护理工作者护理安全意识高,但是安全知识欠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设置安全模块讲授老年安全护理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3.2自我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培训的需求很大

在整个课程需求评价和效果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两个课程是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均值为(4.93±0.26),这样的结果与国内老年护理现状有关。国内老年护理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有效工作时间低、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从业压力大、离职愿望高[7]。戴付敏等[8]在一个高年资护士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调查结果中也指出高年资护士中仅小部分愿意从事老年长期护理服务(32.8%)。为基层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磁性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把更多的护理人员留在老年护理岗位;同时,提供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积极应对来自工作中的压力。

3.3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尚有待加强,科研授课需要因人制宜

本次课程中“护理综述的书写”,所请的专家是知名护理院校的知名科研专家,在我院的多次护理研究培训效果评价都非常高。然而在本次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的需求和效果评价该课程得分均为所有课程的最低分。无独有偶,吴园秀[9]、刘宇等[10]亦在文献中提及大多数从事基层老年护理的护士更多关注的是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而对老年护理理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尚不够重视。可见,在做基层老年护理科研培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科研基础,因人制宜。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9

对新聘护士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对于提升护理队伍素质,保障护理工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从2013年起,我院对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采用了“一对一”导师制临床带教、集中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演练、考核相结合的新模式,即集中理论授课10d,内容涵盖《护士职业素质与行为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护理风险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操作培训为期9个月,考核验收常用护理操作技术36项,如静脉输液、鼻饲、心电监护等,通过为期十个月的规范化培训,“一对一”导师制临床带教,使新聘护士责任感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更快适应临床环境,进入临床角色。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3年参加规范化护士培训共262人, 2014年参加规范化护士培训共267人。

2 方法

2.1选拔优秀带教老师并集中培训 各科室对带教工作高度重视,选拔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带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新聘护士的带教老师,护理部每年定期举办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新取得带教资质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培训内容包括:《临床带教质量管理》《带教沟通技巧》《带教方法探讨》及优秀带教老师现身说法,通过培训规范了临床教学管理,提高了带教水平。

2.2制定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 护理部依据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①新聘护士培训总名单及分组人员名单。②拟定新聘护士集中理论培训课程安排,授课老师30位,授课老师为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及授课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课时共30节。③拟定新聘护士理论考试安排,考试时间为每月考核一次。理论考试范围以护理学第五版本科教材为主。考试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三甲评审相关知识,考试形式分为闭卷考试及上机考试两种。理论考试分数80分为合格,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护理部会及时组织补考并与对应科室绩效挂钩。④制定常见护理操作项目36项,每项操作均有示范时间和考核验收时间。先由科室考核,再由护理部考核验收,已达到全面检验培训效果的目的,做到每月每周有计划、有考核、有效果评价。考核老师为护理在职教育小组成员,考核形式以指导为主并现场点评。

2.3组织实施

2.3.1理论培训 新聘护士刚毕业,知识面单一,法律意识淡漠,因此,新聘护士进入岗位前,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规章制度的教育,让新聘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护理部组织新聘护士进行为期10d的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护士职业防护、院内感染控制、护理病历书写、护理法律知识等。通过发放学习资料、多媒体教学、为授课老师教学质量打分、培训结束前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培训。

2.3.2操作培训

2.3.2.1集中示范与现场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 指导老师按照培训计划每两周组织两项操作示范。由负责该项操作的示范者为大家完整演示操作程序,再由指导老师对操作难点、重点环节进行解析,并针对现场练习情况进行点评,之后进行该项操作相关知识学习,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2.3.2.2分批观看,确保观看效果 观看操作时,将人员分为三批进行观看,每批观看人员80~90人,同一操作示范者示范三次,采取现场提问、模拟互动、发放每项操作相关资料等等,增加操作技术的趣味性,调动了学员的参与性,增加了学习兴趣,加深观看印象确保了观看效果。

2.3.2.3分组练习 小组长负责制,每小组设组长1 人,副组长1人,负责小组成员考勤,保证了学员的出勤率;组长负责督促小组成员的练习、疑难问题的收集、与操作演示者的沟通等。学员互为模特,互相讨论,交流经验。

2.3.2.4拍摄视频资料 每项操作示范完毕后,均留有视频资料上传至新聘护士群共享,方便学员下载观看。

2.3.3操作并发症的应急演练 每项操作示范结束,护理部常规组织新聘护士进行操作并发症的应急演练,演练前先设计好应急演练脚本,由新聘护士代表担任不同角色。通过应急演练,增强了新聘护士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反应力及处置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度。应急演练项目包括:过敏性休克、用药错误、胃管脱出等。

2.3.4评教评学 护理部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新聘护士学习情况,听取科室意见,检查教学计划落实情况,使教与学达到和谐、一致,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老师每月组织召开新聘护士小组长会议,征求小组长对规培意见与建议、反馈当月考核考试成绩、确定本组帮扶对象、每次考试对小组长进行小组长排名并通报成绩,充分发挥小组长积极性,为规范化培训队伍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2.3.5“一对一”导师带教

2.3.5.1护理部制定“一对一”导师带教制度,由临床中高级责任护士对新聘护士进行一对一培训及临床指导,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对新聘护士的培训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分级护理内涵、专科知识、技能、护理常规、工作规范等,培训资料以护理部下发科室的相应内容及各专科知识、常规和工作规范为准。

2.3.5.2培训方法:①导师每月对新聘护士进行培训内容讲授。②每月对新聘护士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③每季度按照岗位说明书要求对新聘护士进行能力认定评价。④导师重点培训期内跟APN班不少于1月,重点评估培训效果,及时调整个性化培训方案。

2.3.5.3管理要求:①护士长负责安排调整一对一培训人员,为能力认定工作考核结果把关第一责任人。②培训时间视新聘护士科室工作时间而定,每名导师对新聘护士培训指导时间不少于3个月。③护士长每月对导师培训指导情况考核考评一次。

3 结果

通过10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使新聘护理护士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显著地提高,能较快的适应临床环境。

4 讨论

新聘护士是护理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我院改革以往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的学习与训练,调动了新聘护士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拓展了临床理论知识,丰富了临床经验,使新聘护士逐步成长为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优秀护理人才[3]。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10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可同步实现治疗、护理及康复,是对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等服务的场所,集中了医院的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仪器,承载了整个医院及各基层医院转运过来的重症患者。因此,对护士ICU急救相关知识的要求更高,而临床护士急救经验较少,需要加强对其急救相关知识的培训[1]。但传统的培训方法效果不显著,而微信作为热门的信息交互平台,具有点对点、信息便捷等优势[2]。本研究旨在探讨ICU微信周课对护士急救相关知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6年5月—2020年12月接受ICU微信周课的35名护士纳入观察组,将同期接受传统方法培训的35名护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女35名;学历:本科22名,大专13名;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30.06±3.37)岁。对照组男1名,女34名;学历:本科21名,大专14名;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16±3.28)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服从管理;②临床护士;③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服从性较差的护士;②ICU护士;③接受过处分的护士。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跟班带教方式:①护士进入ICU科室后,参加总带教老师安排的急救理论知识的授课,学习最新急救知识。②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进行急救仪器使用的讲解并演示急救操作,并指导护士完成演示内容,提高其急救实操能力。③护士长通过口头讲解、急救操作等教学方式向护士传授日常急救知识。1.2.2观察组在传统带教基础上进行ICU微信周课教学:①因微信的特有功能,带教老师可随时上传ICU急救理论教学有关的语音、文章、多媒体课件等,并标出各个学习重点、难点,方便护士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知识,强化ICU带教培训的内容。②带教老师上传周课视频,视频内容包括: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及急救仪器使用三个方面。其中急救理论知识包括:ICU患者安全管理、急救药物相关知识、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常见危急心电图类型的识别、血气结果分析、呼吸机参数调节及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维护等。急救操作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吸痰术、气管插管术及动脉穿刺术等。急救仪器使用包括:呼吸机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微量泵的使用、除颤器的使用等。③护士在带教老师微信周课的基础上,课后可以反复观看教学培训视频,学习急救的相关知识,随时向带教老师或护士长提出疑惑,以巩固所学的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④在培训过程中,每周对护士进行1次理论与实操考核,带课老师根据考核反馈信息,总结下一步培训重点,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所有护士均培训2个月。

1.3评价标准

①培训成绩:培训结束时,使用自制的试卷(该试卷重测效度为0.828,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02)对2组护士进行急救相关知识的考核,包括理论及操作两个方面,各项满分100分,总分为二者平均分之和,分数越高说明培训成绩越好。②病房护理质量:培训结束时,分别考核2组ICU患者病房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护理安全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专科护理培训、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以及院感控制管理,各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病房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成绩

培训结束时,观察组考核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病房护理质量

培训结束时,观察组病房护理质量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ICU为向危急重症患者提供高水平急救、病情监测和连续性治疗及护理的场所,不仅聚集了各种先进的急救设备、监护仪器,还集中了众多最新理论知识、急救技巧。若由于护士的自身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的欠缺导致患者救治不及时,不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也会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因此,对护士进行急救相关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传统的培训方法采用一对一跟班带教,但由于ICU日常工作量大,带教老师对护士的教导时间较少,培训效果较差。因此,需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培训方案。对护士进行培训旨在增加其急救理论知识、提高其急救中实操的能力,本研究对2组理论及操作进行了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与操作考核各项分数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信周课较传统的培训方式对护士ICU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效果更好。分析原因是,传统培训主要通过带教老师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教学指导,共同完成ICU患者的日常护理。带教老师通过操作示范、知识讲解、床边查房等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急救仪器使用方法等内容的传授,但带教老师因上班时间工作量大,ICU工作繁忙等因素导致对护士的指导教学时间相对较少,且护士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带教老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导致护士的学习效果欠佳,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仅影响培训效果,还对ICU患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3]。而微信周课打破了传统培训方式中对时间以及空间的要求,只需带教老师上传教学视频,护士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急救知识的学习,可有效利用其碎片时间,学习能力较差的护士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对自身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不断巩固,对提高培训效果有积极作用[4]。本研究还对2组护士的病房护理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护理质量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ICU微信周课可有效提升护士急救方面的专业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微信平台的特有优势,可呈现各种教学内容,如微视频、图片、语音、多媒体课件,较传统单一的语言培训,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有趣,有利于调动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5]。另一方面,护士在传统培训中带教老师的教学后,还可在微信平台上观看相关课件视频,巩固带教老师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对护士提出的疑问,带教老师可以通过线上及时解惑,促进了护士ICU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提升[6]。综上所述,开展ICU微信周课不仅提高了护士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成绩,还提高了ICU病房护理质量,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周淑芬,卢婉娴,吕伟涛,等.临床护士常用抢救药物知识掌握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8,32(10):1635-1636.

[2]张冉,王庆珍,冯雅笛,等.护士规范化培训网络信息平台在ICU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8):181-185.

[3]王家美,宋雅文,王蓓.跟班带教联合逆向讲课法提升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J].医院管理杂志,2019,26(5):479-481,490.

[4]潘卫宇,张梦丹,赵淑娟,等.临床药师参与的微信版周课对骨科护士用药知识和态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22):73-75.

老年护理知识培训例11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26-02

作者简介:修焕娟(1966-),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骨科护理及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临床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2年-2008年,对全院63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大科临床轮转规范化培训,第1~2月按科室培训计划进行专科护理知识、技能、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病情观察能力、应急能力培训,第3个月由护理部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综合民主考评,不合格不予轮转,留原科继续培训,直至合格。结果:培训后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差错数明显减少。结论:临床规范化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综合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实践

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终生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人才培养,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且为培养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奠定基础[1]。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由于其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将其界的定为低年资护士[2]。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大科临床轮转规范化培训,既能巩固所学的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专业知识,又能学习各科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自2002-2008年对我院63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大科临床轮转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毕业5年以内护士63人,学历:中专40人,大专16人,本科7人。

1.2培训目标:熟悉各病区环境及护理工作程序,掌握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技巧,熟悉各种疾病观察技巧,能将护理告知贯穿各项护理操作中,并能在疾病不同阶段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具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1.3轮转及考核方式:进行大科轮转,每个病区3个月,第1~2月科内进行培训,科内培训考试、考核合格,于第三个月最后一周,申请护理部进行专科理论、技能考试及民主综合考评,理论不低于85分,操作不低于90分,民主综合考评(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团结协作、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各20分)总分不低于90分,有一项不合格,不予轮转,留原科继续培训,直至合格;将每次考试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制,继续教育学分与晋升、护士再注册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4培训方式

1.4.1成立培训考核小组:建立三级管理系统,护理部制订总的科室轮转计划,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护理部成员及科护士长负责考核、综合考评。病区护士长制订病区培训计划,指定有带教资质的高年资护师负责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护士长监督培训工作的落实,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1.4.2培训内容

1.4.2.1岗前培训内容:由病区护士长完成,介绍病区环境、专科疾病特点、护理工作模式、护理工作制度、护士专业形象、职业道德规范、专科护理文书书写要求,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1.4.2.2专科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由带教老师按计划结合临床实际讲解各种疾病护理要点;每周进行护理查房一次,采取针对疾病病因、诊断、护理措施、相关并发症、出院指导等进行提问讲解形式,以巩固所学知识;对专科技术操作,先由带教老师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再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示范。

1.4.2.3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年轻护士在工作当中存在重操作,轻观察现象,观察内容肤浅、简单,对有医嘱的观察项目完成较好,对无医嘱但有病情变化的病人,主动观察意识不强[3]。以至于观察不仔细、不及时,使病人可能丧失最佳抢救机会。每个病区都邀请主治医师针对专科疾病进行业务讲座;由护士长组织对危重及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护理过程中病情观察及抢救护理措施是否正确、到位,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经验,认识不足,减少护士病情观察过程中的偏差与遗漏,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2.4健康教育知识与护理告知程序培训:各病区根据专科疾病特点,将健康教育知识装订成册,由带教老师针对时机选择、沟通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示范。组织学习各种疾病从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的内容,由带教老师针对操作前准备、操作中配合、操作后注意事项如何告知进行演示。培养护士富有爱心,乐于实践,将护理程序贯穿于病例讲解中,因人施护,使病人能及时获取知识,提高护理质量[4]。

1.4.2.5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新上岗护士遇到特殊事件或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时,紧张无序甚至束手无策。为此,各病区制订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及详细培训计划,培训中做到先讲解示范,再进行模拟演练;在情景模拟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根据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情景变化,及时引导和启发,训练护士综合判断与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效果

2.1提高了住院病人满意度(表1)。

3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