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04 16:54:25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1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认为“课程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总和。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首先是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课堂上采取的各种方法,诸如形象比喻、实验演示、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应用所学的知识。活跃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但是,片面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离开基础知识的所谓提高能力只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机器,而是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交流,还有着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求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不喜爱所教的学科,又怎么能把这门学科的奇光异彩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没有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又怎能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用心去贴近学生。一方面教师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自信的神态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表情、手势一起学生的共鸣,一同感受知识的魅力,探索的乐趣。

1、关爱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2、提倡教学民主,以教师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共鸣,使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和谐。3、教学相长,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迸发。

四、教学策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不只局限于解题技巧,是让学生从思想上、观念上形成一种学习的需求和意识。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主动地汲取知识,丰富自己,能够从生活中学习、进步。这些方法,不能单纯靠教师去教,要指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这些只有亲身才会融于学生的思想、行动。指导学习方法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去理解、思考和应用。否则,再好再多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教学策略要求: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得当,教学设计合理。2、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景,重视体验,强调探究。3、运用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是记住结论,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交流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有时我们会听到学生有“老师一讲就明白,自己一做就不会”或“打开书一看就会,合上书一想就忘”等类似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这与我们过多的教给学生结论性的内容,而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无关系。如果我们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放开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也许会多花一些时间,也许课堂会“乱”一些,但更多的是学生在思考中进发出的智慧的火花。学生真正参与探索研究的过程,从中学到知识,感悟学习的乐趣,这不是比单纯的讲授更有意义?

六、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教学能力主要依据以下四点:

1、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准确、深厚。2、教学技能规范。3、语言表达准确有逻辑、流畅简洁。4、具有应变能力,灵活处理突发事件,仪表端庄大方。

七、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26

高效课堂不是潮流,不是形式,而是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的使人满意,教学成果显著的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我们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成绩,就要注意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主导和主体二者的关系,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学最优化的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如何使英语高效课堂成为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做法和想法。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要素

高效课堂教学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

三要素的体现与衡量主要涉及三个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学生层面,教学效率=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要和谐、有效。只有教师的高效或学生的高效,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三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高效的目的呢?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谈起。

1. 教师的具体操作

(1)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进行自我洗脑,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要确立和增强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统一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方式之中,而面临的一个共同对象就是“英语”。教师虽为主体之一,在课堂上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但要把学生当作中心,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师要摆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从“交际论”的角度讲,师生共同都是主体,即“双主体”。而“自主”是学生主体的第一特征。高效的课堂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通过教师的主导,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各种学习能力,以获取必要的知识、强化学科技能。教师应该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同时,在教学环节中结合教材目录、每个单元的“目标”“复习要点”,各单元的“学习建议”(Tips)指导学生有效地采取各种策略提高学习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和高效教育。

(3)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乃至最终综合英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因此,英语教学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科目。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时,特别注意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4)教师熟练操作多媒体

多媒体呈现的知识内容,可以形成清晰具体的映像,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打造高效课堂中,多媒体作用功不可没。

2. 学生学习热情和正能量的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里的“发展,兴趣,爱好,倾向”都是心理健康的内容。高效课堂上,学生三种学习需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成就的需要

成就的需要就是指对地位实力、绩效优势、声望名誉的需要。成就需要的强弱取决于教师和家长的成就需求的高低、自信心和成功体验。

(2)被赏识的需要

被赏识的需要在课堂上表现为希望获得教师的赞许、认可和赏识。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学生就会进一步努力学习,取得良好成绩。因此,这是一种外在动机。

(3)认知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需要,是属于内部动机的作用。认知需要与学习的目标有关,也与学习的兴趣有关。课堂学习成功经验可以使学生增强认知需要,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

三、如何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 学法指导

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学生提出读书的具体要求。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注意提示学生从两方面去看:一是从宏观上看,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中心思想、内容要点、布局结构、写作方法、风格特色等,把这叫做“宏观把握”;二是从微观上看,对词、句、段中的难点、重点作深入的探讨,把这叫做“微观理解”。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迅速提高阅读能力。

2. 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情感的交流。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通过观察、倾听和参与,调控教学,考虑学生的差异,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加以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

3. 质疑设问

质疑,是学习的真正开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倡导“发现学习法”。这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方法”,即由学习者自行发现问题,自己去概括,作出结论。学生能设问,常常表明他已经进入了真正学习的角色。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

4. 释难解惑

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谁来解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发挥主体作用的还是学生,提问者在继续学习、思考或受他人启发后,也可为自己“解惑”。一句话,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取得共识、获取新知。

5. 创新与提高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新”的课堂。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获取新知的阶段,而必须进一步使学生的新知转化为智能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掌握新知之后,及时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发现、质疑、类比、分析、综合、联想、求异,而达到创新的过程。

6. 巩固深化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3

素质教育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研究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使用方法。“素质教育”的本质应为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它是教育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新模式和科学的教育观,是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目的和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因势利导的创新教育模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为了尽快探索出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人们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

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既要集中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思想以及一线教师的实践成果,又要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要求。只有坚持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才能集中体现新课改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坚持素质教育的指导地位,才能使课堂改革在教育的大背景下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课堂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正确借鉴并广泛吸收一切先进的理论和优秀成果,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这也是建设高效课堂实践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和“课堂改革”为我们指明了教学工作的大方向。正是基于对“素质教育”和“课堂改革”这个根本问题辩证关系的认识和逐步深化,我们才能开创一个百花齐放的课改新局面。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4

对于一个区域性教育单位和中小学学校来说,制定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之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有利于改善随意性、粗放性、低效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的影响制约,受到人们对教育教学规律认识水平的影响,有其制定的基础和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明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课堂教学活动因素复杂多变,但有它的活动规则要求,如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质量要求、教师教学规范要求、学生学习规范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要求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从教育整体上认识,从人才培养目标上思考,从教学规律上把握,从课堂教学结构元素上着眼。

一、课堂教学结构元素是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的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组成元素。课堂教学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诸多,但课堂诸多教学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教与学和谐互动求知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智能活动。从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要素上说,如过于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就会束缚课堂教学的张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罗列条框繁多,就会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束缚而失去创造活力。若过于简单笼统,缺乏科学实际的内容标准要求,不利于操作,就会有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导向意义。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实求新,要体现人本思想和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元素的确定,应从课堂教学整体性和联系性上思考,抓住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元素,以常规性课堂结构元素为主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的依据。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活动等常规性教学元素组成。相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物化教学元素来说,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但教学方法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决定的,师生活动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元素。教师是主导,教师教学活动蕴含着思想、情感、方法、语言等相关因素,应统一归属于教师教的活动元素中。学生是主体,应把学生的学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的重要元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学关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的重要元素。课堂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从课堂教学整体上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关系、教学效果这六要素,应是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要素的着眼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体现上述课堂教学元素的根本要求。

二、素质教育思想理念是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思想指导的依据

作为体现教育目的的教育方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但好的课堂教学是有思想灵魂的,有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蕴含其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活动规范要求和评价的尺度,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蕴含其中,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施教理念。素质教育思想理念体现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内涵,是我国新时期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并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意志。素质教育思想理念蕴含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和精神,对新时期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起主导作用,并决定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主要教育教学因素。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因此,素质教育思想是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依据。

新时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宗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以面向全体、尊重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着重点,真正体现出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特征。

三、国家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规定,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要求标准、教师施教的行为规范标准和学生求知的学习行为规范标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要有科学依据,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规定则是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主要科学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①国家教育教学质量基本要求规定,主要体现在国家法律法规确定的学生培养目标上,具体体现在国家确定的新课程实施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课程实施的培养目标和新课程标准则是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质量标准要求,决不仅是教材知识内容的简单复制要求,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的完善性,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理念。课堂教学质量蕴含在学生培养的三维目标上,即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表现性目标和情感与思维的发展性目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元素,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标准,包括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标准,包括学生知识、方法的掌握和能力培养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求标准等方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国家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而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或不顾学生年龄和学习的实际任意抬高教学要求标准。

四、国家教育法规对教师教学角色的要求规定是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依据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为人民培养社会人才的使命,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的角色行为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发展。教师教书育人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其角色行为要受国家教育法律规范所制约。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教育法律,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决定,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根据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教学角色有了新的法规性定位。如:在尊重教学规律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规定;在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的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规定;在教学方式方面的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要求规定;在教学过程教学关系方面的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要求规定,等等,这些有关教师的角色行为的要求规定,具有一定的国家意志和法律法规效能。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赋予了教师新的教学角色和使命,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有了新的要求规定,涵盖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具有全新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行为规范的意义。教师的教学属于个体行为,但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要符合国家法律规范,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合格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不能违背。国家教育法规对教师教学角色行为的要求规定,是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依据。

五、新课程学习理念是制定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成长是生命体验的过程,学习主要在于主体的亲历、感受、体验、思考、领悟和内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处于从属被支配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学习方式主要是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学习进入了新天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要求,是制定课堂学习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重要的新课程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新课程实施必须在改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实施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了全新的学习理念,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学习、独立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和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富有个性地学习蕴含着创造性学习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学习理念,则是制定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

认识和把握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依据,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性和普遍性意义。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5

1 引言

大学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好坏,事关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总体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理论界对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雷学文[1]研究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特性,对影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对策。柴志贤、邱风[2]以杭州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为研究样本,较系统地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中若干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的教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责任心以及科研水平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教师的性别、教学班级的大小等对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孙芳丽[3]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教学情况调查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设计“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对A大学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对策建议。

2 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构建与调查问卷设计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和学校,相应地,本文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教师素质——责任感、个性特点、阅历、职称、仪表、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授课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情况、课堂氛围

学生素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课堂配合度

教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室条件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估、考试、教学监督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设计了并修改完善了“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由32个问题组成,涵盖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所涉及的5个一级指标及20个二级指标。

3 课堂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3.1 课堂调查的实施。

以A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管工学院、机械学院、建工学院的大二、大三和大四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66份,回收率达91.5%;有效问卷3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信度检验。采用折半信度法进行信度检验,将统计出来的问卷按奇偶项分成A、B两组,每组180份问卷,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汇总综合表,用SPSS17.0软件对A、B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最低的相关度为88.88%,最高的为98.1%,信度较高。

效度检验,运用专家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请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资深老师和研究人员对问卷内容的合理性、调查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科学性做出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正,保证了调查的效度。

3.2 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尚可,其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只占10%,基本满意的占55%;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相对重要性的看法,有51.7%的学生认为课后自学比课堂教学更重要,仅有13.3%的人认为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在涉及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师工作态度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尤为突出的是教学过程、师资力量和教学态度(作为备选影响因素,分别有64.4%、65.6%和71.1%的学生选择)等教师因素。

学生对任课教师素质的满意度并不高(选择“较好”的占47.2%,而选择“好”的仅占10.0%)。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的责任感、个性特征、阅历和职称是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师素质,总体上看,学生认为高校教师责任感不强、教师缺乏个性特征。学生逃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学生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满意状况。调查中,有56.7%的学生“经常”或“有时”逃课,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比较沉闷以及课堂收获不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认可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对学习是有利的,但师生间的交流却并不频繁;师生间缺乏交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主动性,仅有7.2%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教学设施及教室条件调查中,48.9%的学生认为教学条件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88.9%的学生表示教师条件需要改善。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6

以校本教学模式为基础

《国家中长期规划》明确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因此各类学校在“学本课堂”推进过程中,既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又要努力创建符合学校校情的“学本课堂”教学模式或范式,形成学校特色。

一个学校的教学模式或者说教学范式,既有可能表现为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基本策略,也有可能体现为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环节步骤,因此,在对课堂进行评测的过程中,这些基本策略或者环节步骤往往就会成为关注的重点或热点。如学校在2013年初提出了“双心五步”和美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校所有课堂要体现“双心”和“五步”的基本形态,其中“双心”是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这是课改中必须关注的两个焦点。“五步”是指课堂结构要有“激趣、自学、探究、展评、拓展”五个基本环节,这是彰显课堂教学“过程活动化、内容问题化”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学校为了对课堂进行规范和评价,依据《全区标准》开发了《“双心五步”和美课堂评测标准》。此标准既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式导学,也能体现学校课堂教学的五种基本形态,既有学本课堂的基本要素,也便于操作评价。

应用要有适当的灵活性

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活动组织框架,本质上只是一种教学习惯和一种教学方式。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能力存在差异,不同课型知识呈现形式、学生活动方式也存在着异同,因此与之对应的课堂评测标准,在具体应用时也就应有适当的灵活度,需要做出适当变型。

学校在制定了课堂评测标准后,对各型各类课堂进行评测时,不要拘泥于评价标准,提出在课堂评测时,要注意“新课重自学、复习重拓展、实验重探究”以及“理科多问题、文科多活动”的区别和差异,评测时要适当地更多关注这些重点和区别,以便合理地做出评价。当然无论对什么课型的评测,都要坚持“小组合作是基础、问题呈现是关键”的核心评测标准。

另外,对于教学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学校提倡“一般教师套模式、骨干教师变模式、优秀教师创模式”的应用策略,所以,在实施课堂评测时,一方面强调以课堂评测促使课堂入格,另一方面也希望每个教师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的基础上完成模式创新,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在具体评测过程中,学校以标准为根本,但对课堂教学中不同环节的时间长度、问题难度、拓展效度等都做了适当的关注和评价。

内容和应用要彰显学校文化

模式只有注入思想才有活力,模式只有渗透文化才有灵性。因此,根据教学模式而制定的课堂评价标准无论在内容体系上,还是在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也应该呈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7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追求高效课堂,追求开放性课堂,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追求。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语文课上进行开放性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构建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一、语文课堂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伴随学生终身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项功能性与文化性相统一的学科,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小学学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项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语文课程又具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和功能。

一线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应该是多元的,而且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要求。因此教师在构建开放性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把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放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开放性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开放性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语文开放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向课堂加入更多的有效元素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的课堂,单纯的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了。而且在当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多,学生的知识量也比较大。传统的语文课堂仅仅是在讲解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加入丰富的元素。

首先,教师可以把生活经验加入课堂。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但是通过家庭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介,学生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加入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构建开放性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必然途径之一。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补充材料。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教师应该以语文课本为基础,适当地引入恰当的材料,使得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引入材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话,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实现。

(二)适当修改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的观念,我们意识到,课本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和学生应该立足于文本,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即生动性、开放性、生成性等。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但是作为文本的课本,其内容毕竟有限,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课本进行有效的改进,使其更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高效的开放性课堂的构建。

例如,教师可以把部分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比如让学生把一些诗歌编成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排成话剧或者诗歌朗诵。开放性课堂要求我们充分地利用文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实践成效

(一)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开放性语文课堂的构建,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学生学习语文不单单是为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更应该认识到,语文毕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代表着其语文素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同时开放性课堂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说,现在的学生都是比较怕写作文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语文作文训练,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转变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开放性语文课堂的构建,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我们知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也进行了一定的转换。首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实现。其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者,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往往自己讲授知识,而较少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更没有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种意识,开放性语文课堂转变了教师这种意识。再次,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现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率。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是实现开放性课堂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其基本落实情况。最后,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魅力也会获得有效的提升。可以说教学魅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容易被直观发现的概念,其中包括许多因素,但是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成绩的提高上,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得到学生的真心欢迎。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推行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是可行的,但是,这一实践仅仅是刚刚开始,还有许多路要走,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此外,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学魅力等多方面因素也应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8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9

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导,已经越来越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己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总结了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优化课堂结构,实施素质教育,要确立全面主动的综合素质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进行情感、品德的渗透。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觉的意识和能动作用下愉快地,积极地学习;在确保必要的基础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理财、怎样与人交往、怎样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发挥师爱的作用,把关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严谨的教学态度带进课堂,创造出一种关爱微笑、宽松和谐、相互信赖又不失大体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师生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光表现在课内,在课外也要如此,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你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更要让学生把你当作朋友。

〈二〉、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而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中创建。在课堂学中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为学生创造活泼、进取、积极、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课堂上要理智、艺术地处理课堂违纪事件和突发事件,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之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将注意力引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建立一个风趣、幽默并且赋有想象力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数学本身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的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进行一系列合理的“转变”

任何变革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在现代文明与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要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实施一些新的做法,在政策、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完成优势转变。

〈一〉、要转变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只为应付考试追求升学率单一陈旧的教育指导思想,应该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而选用更为现代更为先进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使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主动学习、思考、创新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要转变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上,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改变基础教育多年来为构建教育“金字塔”的教育目标;我们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要转变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上,要该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教什么,单一的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要转变这种做法,增加并丰富教学内容,在基本的知识教学基础上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四〉、要转变教育方法。从教育方法上看传统课堂教学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脱离实际的教育方法;素质教育要从新审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取精去糟,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老师轻松地教,学生主动地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人才观,明确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还要告别过去传统课堂教育中单一、枯燥的教育方法,应该多应用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多元化教育。

〈五〉、要转变师生关系。从师生关系上来说,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单一的,只有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听,老师怎样写学生怎样记,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老师永远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被动的。而素质教育应该彻底改变这种做法,实施新的做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看书、观察、操作、探索、思考、发现、归纳、自求理解、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导”,这个“导”包括:引导、指导、劝导、教导、督导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正确的,应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参与,使整个社会在转变过程中通过具体实践,更新观念、提高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劳动技能、审美观念等等,共同创建新型的学习文化,共同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10

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建构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基础上的一项课堂教学改革,它同任何改革一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保障系统。

第一、理论保障

首先,要全面落实“先研后教、以研促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两先”思想。“两先”思想是我们根据新课程基本理论和素质化课堂教学要求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模式,是实施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工程的基本理论支撑。开展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应该认真落实好“研”为先、“学”为主和“学后教”、“以学论”的问题。

其次,要依据“潜能觉醒论”和“需要动力论”在“素质化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成功教育。一要遵循六个效应:即变埋怨为期望,发挥期望效应;变责怪为鼓励,发挥师生相容效应;变外压为内驱,发挥潜能释放效应;变自卑为自信,发挥个体自信效应;变苦学为乐学,发挥乐学效应;变学习心理障碍为心理品质的不断完善,发挥健康心理效应。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低起点、小步子、多互动、快反馈、勤鼓励、细帮助”等18字方针,让“成功教育”理论在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巨大的理论引领作用。

第三、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树立“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的理念和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突出强调学生中心、学习中心,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自主发展认知结构,突出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使教师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第二、管理保障

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支持。学校教学管理层一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要从“智慧创造奇迹,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出发,高度关注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益,教学管理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反思课堂教学现状,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环节上用《课标》要求予以全方位扫描审视,以增强管理层组织此项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要做到制度保障。学校要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并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着手建立新课程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三全质量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把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范畴。三要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学校领导、年级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乐于走进课堂,用“素质化课堂教学”理念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从学生发展观出发,衡量“双基支撑”是否落实,三项训练是否强化,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四项改革重心,三维目标是否达到预设要求,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给教师以科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四要立足学校实际,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是能够作用于课程的素材和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教学目标等。条件性资源是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资源。如,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家庭教育水平,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与环境、资料与传媒等。在教学资源开发中我们不但要做到素材性、条件性资源并重,而且要做到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有效开发。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保障

教师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将给教师搭建一个展示素质能力的舞台,需要教师从角色意识到教学方式实现根本转变。首先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要真正树立“先研后教,以研促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理念,促使教学行为发生三个转变:一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二是由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三是由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学改革的专业决策者;使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其次,要求中青年教师扎实练好五项基本功。即读、写、听、说、画、实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基本功;研究理解《课标》基本功;研究、使用教材基本功;备课、写教案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与改革基本功。

第四、校本教研制度保障

校本教研制度是国家为适应现代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的教学研究方式,我们实施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借力于校本教研活动。一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实质,确立“研中教、教中研、研教相长”的教研理念,弄清“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环节,明确“自我反思、合作互助、专业引领”的基本要素。二要建立适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的教研基本方式。如以教师合作为主的“互助合作的研究方式”、以研究会、教学论坛、赛教评优为主的“平台化研究方式”,以问题分析、研究课、教后反思为主的“专题化研究方式”以及“课题化研究方式”、“诊断性研究方式”等等。三要建立校本教研的基本制度,如教研管理制度,理论学习钻研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激励评价制度等。使校本化教学研究为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持。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11

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改革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唤起学生写作文的主体冲动,没有真正让全体学生掌握表达的基本技巧,人格境界也未能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提升。因此,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以便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使得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深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作文教学是完成公民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作文课堂教学的缺失,探究并开发相对完备的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系列,探索一种相对有用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2.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从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初中生的作文素质是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把作文素质分解一下的话,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应是:

(1)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作文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知识在写作训练中起着指导、调节和评价作用。很显然,必要的有用的写作知识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2)培养学生现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根据对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他们在作文训练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文不切题,漫无中心,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词汇贫乏等等。这些问题说明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要务实,要把培养学生具备现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3)发展学生智力。作文是一种心智活动,作文教学担当着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其实,每篇作文的写作过程,抑或是社会、工作、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各种书面文字,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某个问题,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适应新情境的需要。

(4)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教学是不可能分开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不渗透教育的学科教学,作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精心创造时机、切实有效的育人过程。

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这样,作文教学就能走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3.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真正培养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界定几个关键性的概念。

(1)“新课程背景”。新课程背景是指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新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在充分继承作文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有效。“有效”是指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中学会了什么样的技能,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所谓“有效”,是相对于过去的“低效”而言的,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师生的多向互动,达到可以检测的“效益”。

(3)作文课堂。有别于阅读教学或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关注如何训练初中学生形成作文写作基本能力的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内容确定的、目标明确的教与学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训练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1.对作文教学终极目标、主要任务、教学效果的正确认识。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如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作家。这个终极目标是由许许多多小小的阶段性目标所体现的,而阶段性目标又是通过一次次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教会学生怎么写,让学生把现有的生活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学生去表现他们原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去深入那原本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一堂作文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教师的表演是否精彩,不在于学生的举手发言是否热闹,而在于学生在这堂作文课上究竟学会了什么,他们实现了作文终极目标之下的哪一个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他们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

2.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构建作文篇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已熟悉了记叙的基本要素,能按时间顺序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和一事一议文章的写作。但是,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把一个事物说明准确,把一个道理说清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而这恰恰又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来看,片段写作是作文训练极其有效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作文片段训练的目标具有具体、科学、灵巧而实用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这里的片段,指的是文章局部,是从句到篇章的中间环节,即文章中意义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或几个核心的部分。

片段写作犹如素描、速写,是写好整篇作文便捷而有效的训练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训练:一是内容集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中心确定写作要求,力求在一点上真正做到有效的突破;二是篇幅短,可以有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地推敲,在写作基本训练上多下工夫,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片段训练为主,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要实践从片段写作和整篇作文的结合上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研究和训练的重点是片段训练;同时,以片段训练引导到完善成篇,提高构篇能力,使初中生真正练习好“写具体、写生动、写准确、写清楚”的写作基本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