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5:55: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无形资产增加的原因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44
1 引言
无形资产按获得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自创无形资产和购入无形资产。所谓自创无形资产是指经济实体运用经济资源,通过研发活动获得的供经济实体长期使用,能带来经济价值,又无实物形态的可辨认性经济资源。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
自创无形资产与其他类别无形资产的区别主要在于形成方式不同。由于是在经济活动中通过研发活动创造的,不像是购入无形资产,在购买时就会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包括买价、相关税费等,这就是外购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在自创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和耗费,由于在研究阶段不确定是否能形成无形资产,一般是费用化处理,容易忽略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另一方面自创无形资产中还包含着大量的职业因素,如团队中各个个体的职业经验与技术的整合。
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摊销;另一个是为处置,尤其是为投资和交易服务。摊销通过确定入账价值和减值测试就可以完成相关业务;处置则要考虑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但是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则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所以,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和估值意义就显现出来。
2 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与估值
如何在无形资产的投资和交易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计量,是关系到经济实体资产能否正常交易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不考虑时间价值的静态计量方法和考虑时间价值的动态的计量方法,其中静态计量方法有价值盈率法、系统分析法、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法;动态计量的方法有动态趋势效益分析、增量投资收益法。
2.1 静态计量方法
2.1.1 价值盈率法
价值盈率法就是借鉴市盈率法对股票价值的计算,即股票价值等于市盈率乘以每股收益来计算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在这里,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相当市盈率,每年增加的收益相当于股票的每股收益。
例1:企业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期为10年,法律规定还有4年的专利保护期。使用此专利可以给相关企业每年带来33万元的增加收益。则此项专利技术的价值应按下式计算:
评估价值=有效使用×期增加收益=4×33=132(万元)
2.1.2 系统分析法
利用系统分析法对自创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估值,就是将自创无形资产默认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该系统形成的动因,涉及技术领域、管理要素、人力资源代表的作用程度,在把握了足够数据,对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关联情况做出判断后,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正确的计量。举例说明见例1。
例2:某电厂有一项点火技术,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研发技术人员的相互协作,而形成的技术诀窍,估计将给企业每年带来225万元的节能增加收益,同时该技术普遍适用于各类液体燃料锅炉,相同规模情况下每年的增加收益大体相当。预计企业的受益期为7年。则该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或转让的话,则按下式计算。
评估价值=收益金额×使用期限=225×7=1575(万元)
2.1.3 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法
横向对比法就是该项无形资产在同类行业,不同企业产生不同的增加效益;纵向对比法就是该项无形资产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增加效益,在计量一项无形资产时通常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分配相应的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无形资产价值。
例3:企业拥有一个知名商标,可在同行业中使用,带来的增加收益是产值的10%―22%,现有某个企业每年产值为2.5亿元人民币(行业中属中等规模),如能获得知名商标的使用权,将为企业带来2150万元的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以后每年还将增加375万元的收益。估计商标持有企业可以允许其使用的年限为6年。假设横向因素占比重为40%、纵向因素占比重为60%,如何评估该项知名商标在接受企业的价值。
第一步用横向对比法,我们按增加收益的平均值计算,增加收益占产值的比重是16%,2.5亿元的产值带来的增加收益=2.5亿元×16%=4000万元。
第二步用纵向对比法,应用知名商标以后,可以增加2150万元的收益,并且以后每年还将增加375万元的收益,商标的使用期为6年,那么在6年中每年给企业带来的平均收益=2150+(375+2250)÷2=3462.5万元
由于横向因素占40%、纵向因素占60%,则无形资产在接受企业的价值如下:
评估价值=(4000×40%+3462.5×60%)×6=22065万元
2.2 动态计量法
2.2.1 动态趋势效益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就是将无形资产给转让企业带来的净收益进行贴现并加总来求无形资产的价值。要求对转让企业预计的净收益预测准确,否则计量的准确度就会受到影响。
例4:某制锁企业有一项专利技术,使用期还有5年,现准备转让给另一家制锁企业,增加收益情况如表1,目前市场贴现率为8%,计算该项制锁技术在接受企业的价值。
2.2.2 增量投资收益率法
利用增量投资收益率法计算自创无形资产的原理就是通过比较投资无形资产和不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项目之间净收益的比较,来倒推出该无形资产的价值。
例5:企业有一项生产工艺上专有技术,预计收益期为15年,现准备作为投资与另一家企业甲公司联营,甲公司接受该项专有技术净收益情况如表2,不接受该项专有技术净收益情况如表3,两者之间的差异如表4,资金成本率为8%,其中表3的X为专有技术的投资价值。试计算该项专有技术的投资价值。
分析:利用差量净现值的原理来进行相关计算,具体来说就是对比有无项目投资和收益差额进行贴现计算,用差额净现值为零这个条件,通过倒算,就可以计算出无形资产的投资价值。5000万元为企业的原有资产,X为无形资产的投资价值,表2的300万元和表3的400万元为有形资产的期末余值。表4是接受无形资产投资与保持现有规模的差异情况分析,公式为表3投资与净收益情况减去表2投资与净收益情况。
则此项专有技术值得企业用6629.36万元来对此项专有技术进行联营交易。
3 自创无形资产计量与估值的研究展望
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会随着资产评估技术方法的发展和情境状况的不同而日渐多样,其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当然,计量与估值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具体的作价还需要双方通过协商,依据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确定。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在公允价值计量思想在会计学界根基日深,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经济存在泡沫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也就包含着泡沫的成分,而无形资产的泡沫成分可能更大,这一点对无形资产计量与估值的准确性尤其重要。
传统无形资产之所以具有价值,能够成为资产交易和评估的对象,是因为它能够给产权主体带来超额收益。这种收益的取得在于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对该无形资产的垄断(即排他性)使用而给产权主体带来成本降低或收入增加的好处。它的存在能使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更多或更快地得到市场的承认,促使人力资源价值得以实现。可见,传统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一种条件作用,只不过这种条件作用与材料、设备等有形资产所发挥的条件作用有所不同而已。
人力资源的价值虽然也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收益,但这种收益的源泉在于人力资源的具体运用,即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一过程中,物力资源(包括传统无形资产)发挥的只是条件作用。同时,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还可以增加个别无形资产的价值,比如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增加商标的价值。可见,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价值的根本,人力资源载体——劳动者的劳动是一切价值的真正源泉。
二、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的载体及特征不同
虽然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但是,两者所依附的载体及载体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
传统无形资产,或者作为一种智力成果(如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等),或者作为一种权利(如特许经营权、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或者作为一种关系(如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必须依附于特定的企业或特定企业中的机器、设备、生产线等硬件才能发挥作用。简言之,传统无形资产的载体是“死的”、“物化的”,载体对无形资产效力的发挥程度不具有能动作用。
而作为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能力则不同,它们所依附的载体是“活生生”的“人”。只有通过人的具体劳动,人力资源才能发挥作用。然而,人是有需求、有思维、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以怎样的态度劳动将最终决定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程度,即人力资源载体——人对人力资源效力的发挥程度具有能动作用。
传统无形资产之所以具有价值,能够成为资产交易和评估的对象,是因为它能够给产权主体带来超额收益。这种收益的取得在于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对该无形资产的垄断(即排他性)使用而给产权主体带来成本降低或收入增加的好处。它的存在能使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更多或更快地得到市场的承认,促使人力资源价值得以实现。可见,传统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一种条件作用,只不过这种条件作用与材料、设备等有形资产所发挥的条件作用有所不同而已。
人力资源的价值虽然也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收益,但这种收益的源泉在于人力资源的具体运用,即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一过程中,物力资源(包括传统无形资产)发挥的只是条件作用。同时,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还可以增加个别无形资产的价值,比如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增加商标的价值。可见,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价值的根本,人力资源载体——劳动者的劳动是一切价值的真正源泉。
二、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的载体及特征不同
虽然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但是,两者所依附的载体及载体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
传统无形资产,或者作为一种智力成果(如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等),或者作为一种权利(如特许经营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或者作为一种关系(如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必须依附于特定的企业或特定企业中的机器、设备、生产线等硬件才能发挥作用。简言之,传统无形资产的载体是“死的”、“物化的”,载体对无形资产效力的发挥程度不具有能动作用。
而作为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能力则不同,它们所依附的载体是“活生生”的“人”。只有通过人的具体劳动,人力资源才能发挥作用。然而,人是有需求、有思维、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以怎样的态度劳动将最终决定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程度,即人力资源载体——人对人力资源效力的发挥程度具有能动作用。
三、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在收益不确定性根源方面存在差异
对于传统无形资产中专利技术等技术型无形资产来说,如果技术进步较快,出现更为先进的技术,则该技术型无形资产的相对竞争力将下降,导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降低、收益下降。同时,即使技术型无形资产有明确的法律保护期限,但随着技术进步,其实际受益期也将缩短。所有这些原因导致了技术型无形资产上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传统无形资产许经营权等权利型无形资产上的未来收益来说,会随着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及竞争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传统无形资产中客户关系等关系型无形资产来说,其未来收益的升降则取决于未来关系处理的好坏,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实际上主要是经济利益的协调与分割,如果与客户或供应商的相对关系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关系所带来的收益也将发生波动。由此可见,传统无形资产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主要受市场竞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或利益竞争)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企业外部。
人力资源的未来收益除了受劳动者心理、生理方面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风格、领导方式、企业文化,特别是激励机制。企业管理风格、领导方式发生变化,或者企业对劳动者的激励机制发生变化,都会对劳动者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在人力资源运用过程中,劳动者或竭尽所能或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保留,这样就造成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
四、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价值变动规律不尽相同
传统无形资产的价值受技术、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型无形资产的价值会不断降低,而且企业只能被动地面对该资产价值降低的事实;权利型无形资产(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等)的价值会随资源稀缺性的增强而不断提升;关系型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战略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价值的提升主要靠企业自身的主动维护,当企业发展战略发生变化时,比如经营方向改变,这些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有用性程度降低,其价值会随之降低,此时需要考虑采取对外转让或许可使用的策略来减少这种损失。可见,大部分传统无形资产价值是企业无法左右的,要由市场来评价和决定。
人力资源价值也具有动态变化性,但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企业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比较大。如前所述,人力资源的未来收益受管理水平、激励机制等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企业自身可以主动改进、完善的。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发展需要,有目的地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从而适当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呈一种不断提升的趋势,而且这种变化是企业主观努力的结果。当然,在生理规律的作用下,人力资源价值会呈“钟型”曲线变化,即随着人的衰老,其价值会逐渐降低。但是,我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讨论,所关心的是在“钟型”曲线峰值以左的那段时期人力资源价值及其变动情况,“钟型”曲线峰值以右那段时期的变动一般是难以左右和回避的,是由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决定的。
五、结论
2001年4月,Winstar Communications Inc.申请破产保护时,公司资产为50亿美元,其中包括一个在60个城市提供本地电话和互联网服务的网络。几个月后,纽约一家经常投资破产公司的Third Avenue Trusts考虑以1.5亿美元的价格投标买下Winstar的资产。随后,新泽西州一家专门低价收购电信资产的公司IDT Corp.以不到Third Avenue考虑投标价1/3的价格买下了Winstar的资产。Winstar公司从一颗身价数十亿美金的华尔街电信明星,坠落为破产企业。笔者认为Winstar的陨落说明了无形资产是一把双刃剑,其中剑柄由品牌资产充当,持剑的正是消费者。品牌资产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核心,本文通过品牌资产的理论加以探讨,分析Winstar成功与失败的理论依据。
品牌资产
品牌资产(也有翻译成品牌权益)是近来最热门讨论的营销理论之一,这股热潮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营销科学研究院以“品牌资产”为主题召开会议后引发的。品牌资产被定义为一个品牌给产品增加的价值( Farquhar,1989)。西方学术界给品牌资产的广义定义是:和没有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相比,品牌给产品或者服务带来的附加价值或附加利益。由于这个定义在操作过程中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所以出现了三种从不同视角定义的狭义的品牌资产定义:基于产品和市场的品牌资产定义。从市场和产品的角度上,品牌资产是拥有自身品牌的产品比没有品牌产品所高出的价格,换句话说,高出的价格是品牌资产的一个市场表现。基于企业资产的品牌资产定义。从企业的角度看品牌资产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利益,减少营运成本。基于消费者感知的品牌资产定义。品牌在消费者心里产生情感,消费者对同一品牌的产品产生感知质量的保证,品牌个性的体现等,导致消费者对不同品牌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
从市场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品牌资产都是企业管理者比较关注的焦点。因为从这两个角度上研究品牌资产,品牌资产可以直接从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中体现它的重要性。根据Fed的统计数据,50年前,房地产、设备、库存等有形资产在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资产中占78%,而现在这一比例为53%。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专利、版权、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的增长。无形资产就是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所支付的资金与后者资产负债表上净价值之间的差额。Winstar的无形资产主要来自良好的市场前景,依靠的是优质的服务。乍看起来,Winstar的资产似乎价值不菲。公司提供本地电话服务,通过无线天线,避开地区性贝尔公司(Bell companies)对固定电话线路的控制。截止到2000年,Winstar连通了或有权连通5,400栋大楼的通讯线路。公司还将业务扩展到宽频服务站托管和互联网市场,2001年年初的正式员工数量高达4,500人。但是这些都必须基于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才有价值。
在金融市场中,企业热衷于无形资产的投资。费城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的研究员莱昂纳德•纳卡姆拉(Leonard Nakamura)估计,每年企业在无形资产(他将其分类为研究开发投入、软件购买和广告宣传)上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4%上升为2000年的近10%。许多资产评估都涉足品牌评估,但如果单单基于产品和企业角度看品牌资产是不全面的。从市场和企业价值的角度都只是从品牌资产的结果上看品牌资产的作用而没研究品牌资产建立的原因。如果企业没有坚实的消费者基础做后盾,投资者将会发现企业失去了真正盈利的条件,企业比以往更容易在一夜之间倾塌。曾考虑以1.5亿美元的价格投标买下Winstar的资产的Third Avenue首席执行长官马丁•惠特曼(Martin Whitman)对Winstar的资产价值信心不足。惠特曼曾经是Winstar的客户,他发觉坏天气或附近建造的新大楼有时会影响无线信号,并导致服务中断,因此又重新使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服务。Winstar的资产随后以4,2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就是因为它失去了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资产。
学术界的大量文献都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品牌资产的。以消费者为本的品牌资产是指由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而引起的对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品牌资产大师Keller基于消费者感知提出品牌资产的定义。Keller认为消费者拥有一个有品牌的产品所得到的大于消费者拥有一个没有品牌的但同质量的产品所得到的那一部份就是品牌资产。品牌之所以对企业和经销商等有价值, 根本原因在于品牌对顾客有价值。品牌资产本质上是由于顾客头脑中已有的品牌知识导致的顾客对品牌营销活动的差别化反应, 包括品牌识别、品牌含义、顾客对品牌营销行为的反应及顾客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Aaker认为品牌资产指“与品牌、名称和标识等相关的一系列资产或负债, 可以增加或减少通过产品或服务给企业或消费者的价值。”并指出品牌资产包括品牌忠诚、品牌认知、品牌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其他专有资产(如专利、商标、渠道关系等) 五个方面。概括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品牌资产从消费者认识品牌开始,随着时间积累,消费者不断接触营销活动的刺激,通过媒体或朋友积累品牌相关的信息,形成消费者的记忆,品牌形象逐渐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资产也随之增加。
品牌资产的测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通信制造业的格局也渐渐被改写,最早时候可谓国际传统电信设备巨头独霸市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默默无闻,在经历了学习期和模仿期以后,现在已经进入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独立研制阶段,特别是在移动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集群通信系统等领域,获得了一些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甚至领导了这些通信产品全球标准的商讨和制定。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能够在科技密集型行业脱颖而出,走在世界某些通信产品领域的前列,有赖于在核心技术和专利上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决定通信类高新技术企业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国际上对于R&D支出会计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争论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对公司的市场价值具有正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性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未来的市场价值和现金流量,因此建议将其资本化。国内学者在R&D支出方面的论文主要侧重于中外会计处理的比较上,实证研究较少。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规定将研究与开发阶段应予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一定条件,企业可确认一项无形资产。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执行了三年,其执行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试图为准则的修订以及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二、R&D支出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科技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绝大部分都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大动力,每年在研究开发上均会投入巨额资金,但是纵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R&D支出信息披露极不规范,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当期收益,必须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目前通信及相关设备板块上市公司共有55家,剔除其中的通信服务业,本文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20家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兴通信、烽火通信、永鼎股份、中天科技、大唐电信、东方通信、亨通光电、南京熊猫、武汉凡谷、上海普天、高鸿股份、闽福发A、中电广通、长江通信、三维通信、宁通信B、深桑达A、光迅科技、特发信息和日海通信,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其总资产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沪市主板10家、深市主板5家、中小企业板5家。为了观察新企业会计准则施行以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本文数据选取自以上20家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对外公开披露的年度合并财务报告,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省略)”、“东方财富网(省略)”和“中国证监会网站(csrc.省略)”。
(二)资产负债表“开发支出”项目披露情况 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能够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支出部分,应根据“研发支出”会计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20家样本企业披露“研发支出”项目的企业只有6家,占样本总数的30%,和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竞争的加剧,中兴通信、武汉凡谷、和高鸿股份等企业的“研发支出”项目从2007年至2009年均呈上涨趋势,其中,中兴通信 “研发支出”项目的金额最大,三年合计达到151339万元,每年增长幅度也最大,说明该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项目较多。除了以上六家企业外,其余14家企业“研发支出”项目金额均为0。企业某一年“研发支出” 项目金额为0,表明本年末没有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并且满足资本化条件的项目,但是连续三年均为0,可能说明该企业在日常核算过程中没有使用“研发支出”会计科目,在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生命的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行业似乎不太正常。
(三)利润表中的“研发费用”项目披露情况 由于中兴通讯同时按中国和香港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因此样本中只有中兴通讯在利润表中单独披露“研发费用”,具体数字为2007年3210,43万元、2008年399415万元、2009年578158万元,其他企业都将研发费用包含在“管理费用”项目中。大部分企业在“公司经营情况”中都笼统说明“管理费用的增加系研发费用增长所致”,但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又没有单独披露管理费用的明细资料,导致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费用数字不明确。如长江通信2007年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管理费用为7804 万元,同比增加15.73%,主要是下属的长飞(武汉)光系统有限公司研发费用和技术提成费支出增加”;中天科技2009年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管理费用11342万元,同比增加66.66%,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研发费投入及工薪费用增加所致”等。以上公司虽然将管理费用的增加原因归为研发费用的增长,但是又没有详细披露研发费用的具体数字。
(四)会计报表附注中R&D支出披露情况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总额及其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高低,应当是衡量其成长性的重要标准,因此财务报表附注中要求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如样本中20家企业对研究开发支出详细披露的有五家,占样本总数的25%。如(表2)所示,在财务报表附注关于R&D支出信息的披露上,中兴通信、大唐电信、高鸿股份、中电广通比较规范,而武汉凡谷和三维通信2007年和2008年均没有详细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但是在2009年的财务报告中披露了公司最近三年的研发支出投入金额以及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时武汉凡谷在财务报表附注明确表示:“由于研发活动的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难以严格区分,因此本公司研发支出于发生时全部计入生产成本,通过销售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中电广通2008年将开发支出全部确认为无形资产,2009年则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四)资产负债表中的“专项应付款”项目披露情况 资产负债表中的“专项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20家样本企业2007年至2009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专项应付款”项目有金额的有9家,占样本总数的45%,金额合计分别为17387万元、30443万元、11241万元。“专项应付款” 的主要明细项目为:××项目、××成果转化专项基金、××科技创新基金、××技改专项、××项目开发及产业化等等。从以上明细项目中可以看出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主要是相关技术的研发拨款。
(五)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收益”项目披露情况 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收益”, 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在资产负债表中,有的企业将其单独列示、有的将其包含在其他流动负债里、有的将其包含在其他非流动负债里、有的在其他流动负债里将递延收益和科研经费单独列示,可见上市公司关于“递延收益”的列示方式比较灵活。20家样本企业2007年至2009年资产负债表中 “递延收益”有金额的有12家,占样本总数的60%,金额合计分别为23271万元、32260万元、39909万元,其中2008年比2007年增长38.62%,2009年比2008年增长23.71%,可见国家财政以及当地政府对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从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情况来看,“递延收益”的主要明细如下:××项目拨款、××项目财政资助资金、××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技术研发拨款、××科技成果转化拨款等等,基本上都和项目(产品)的研发有关。
三、R&D支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缺乏行业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要求企业对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企业对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准则规定五项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计入当期损益。样本中的20家上市公司在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部分,对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的会计政策其中19家都是照抄准则原文,其余1家(即武汉凡谷)于发生时全部计入生产成本。由此可见,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没有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对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进行详细的划分说明。
(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强 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一般都将自主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大动力,R&D支出相对较大。企业提供的R&D支出会计信息只有相互可比,才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掌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情况,了解企业的技术优势、成长潜力。而从目前上市公司R&D支出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来看,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往往采用不同的披露形式,使信息缺乏纵向可比性,如“中兴通信”2007年和2008年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而2009年没有披露该信息,仅仅披露“开发支出”的年初数、本年增加、本年减少和年末数。同时,由于不同企业R&D支出往往采用不同的披露方式,样本中信息的横向可比性也不强,比如利润表中有的企业专门列示“研发费用”、有的没有列示;会计报表附注中有的企业列示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有的企业列示研究阶段支出金额和计入开发阶段金额、有的企业仅列示开发支出项目中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金额等等,由于R&D支出信息披露采取不同形式,导致信息的可比性不强。
(三)利润表中没有要求单独披露R&D支出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没有要求利润表中单独列示R&D支出,而将本期应予费用化的R&D支出包含在利润表的“管理费用”项目中,同时准则没有要求披露“管理费用”明细项目。企业一般会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各种费用的变动情况,很多公司都将管理费用的增加原因归为研发费用的增长,但是在会计报表附注部分又没有披露管理费用的明细资料,从而使得研发费用的具体数字不明确,导致会计信息不明晰。同时很多企业也没有按要求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导致财务报告前后文字及数字不能相互对应,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司研发支出的投入情况。
(四)政府补助及投入资产没有明确列示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企业每年收到的政府补助以及政府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数额较大。从明细项目中可以看出,“递延收益”和“专项应付款”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专项研发款,基本上都和项目(产品)的研发有关,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单独披露政府补助及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资金所形成的资产,个别详细披露的企业使用该部分资金主要是购买固定资产,没有形成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影响。
(五)没有单独披露本期增加无形资产的来源渠道 上市公司一般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对于无形资产按类别披露“年初数、本年增加、本年减少、年末数”等四项信息,其中本年增加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外购、自行开发、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政府补助等多种渠道形成,但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的专利和技术才有可能使企业站在行业技术制高点,形成核心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要求企业披露本年增加无形资产的来源渠道,不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研发能力。
四、R&D支出信息披露规范的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会计准则应用的研究 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将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并规定只有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实际操作起来很不容易,因为研究和开发活动往往相互混杂,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带有开发的成分,而在开发的过程中经常带有研究的成分,因此,对于某个具体开发项目而言,要明确地界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非常困难,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结合所处行业、本企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信设备制造类上市公司每年增加的无形资产中,除了“土地使用权”以外,绝大部分都是软件、系统和专有技术。对于通过自主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软件和系统,应将技术可行性的取得作为分界线,即在取得技术可行性之前发生的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设备的调度、人员的安排等作为研究阶段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在取得技术可行性之后发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费用等等资本化为无形资产;对于通过自主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专有技术,建议采用“实际结果决定法”进行处理,先设一个过渡性的账户来归集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待开发成功再将其转入无形资产,否则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二)改变利润表的信息披露形式 目前我国利润表中将本期应予费用化的R&D支出包含 “管理费用”项目中,而没有单独列示。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的研发费用数额巨大,将本期应予费用化的R&D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研发投入情况的了解,因此,建议高新技术企业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会计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阶段支出和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并且在利润表的“管理费用” 项目之后单独列示“研发费用”项目。
(三)规范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形式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有原则性的规范,但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以及不同企业同一时期在编制财务报告的时候,对于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形式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建议规范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R&D支出的信息披露形式:第一,规范R&D支出的披露形式。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的“无形资产”部分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鉴于上市公司对该类信息披露形式比较混乱,建议按(表1)方式规范R&D支出的披露形式。第二,注明本期增加无形资产的来源渠道。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于无形资产要求分“年初账面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期末账面余额”等分别披露“账面原价”、“累计摊销额合计”、“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合计”、“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合计”,对于本期增加的无形资产没有披露来源渠道,这样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建议注明本期增加无形资产的来源渠道、通过公司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价值的比例。第三,披露政府补助及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资金所形成的资产。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收到的政府补助以及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数额较大,“递延收益”和“专项应付款”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专项研发款,最后应该形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建议披露该类资金所形成的资产类别。
目前上市公司R&D支出的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很不规范,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的了解,必须对其进行规范,才能够展示企业的内在价值,增强相关信息的可比性,使得报表前后文字说明以及数字能够相互对照,增强说服力,本文试图对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的信息披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版。
中图分类号:F40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044-01
一、 样本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以青岛啤酒近五年的财务报告为基础对企业的总资产周转天数进行分解。开展驱动因素分析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率指标,因为各项资产周转率之和不等于总资产周转率。此外,为统一比较标准,周转天数的计算均采用营业收入而非营业成本。通过驱动因素分析,可以大体了解青岛啤酒总资产周转天数变动是由哪些资产项目引起,从而为进一步探索提高资产周转速度的途径指出方向。
二、 总资产周转天数的分解
资产周转天数表明期末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通过计算青岛啤酒近五年各项资产的周转天数,笔者发现资产项目中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周转对总资产的周转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总资产除了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周转加速,在其余年份均周转放慢,而驱动总资产周转减速的原因主要在于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个资产项目的周转变动。
(一) 货币资金周转天数分析
货币资金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付出货币资金至收回该笔货币资金之间的时间。货币资金周转天数越少,说明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快,资金利用效果好。
青岛啤酒货币资金周转在2009至2010年明显放慢,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加。而现金周转在下一年度内大幅增速,原因在于第三方购买子公司股权和部分公司技改扩建项目、搬迁工厂等投入的增加。并且,从表1可以看出,青岛啤酒货币资金的周转有放慢的趋势。
(二) 存货周转天数分析
存货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为止所经历的天数。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越快[1]。青岛啤酒的存货周转除了在2011年减速,在其余年份均呈现增速状态,表明企业近年存货适销对路,变现能力强。2011年青岛啤酒存货周转放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新购买子公司存货及为春节销售增加存货储备,属于合理增加存货储备。青岛啤酒存货周转加速,有助于增强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是指企业固定资产从取得至产生相应收入所经历的天数。固定资产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单位净值的固定资产创造的营业收入越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越高[2]。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指标会受到折旧方法的影响,但青岛啤酒近五年并未更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2011年,青岛啤酒部分项目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核算,同时新购入的子公司也增加了相应的固定资产,这使得该年固定资产周转放慢。总体来看,青岛啤酒固定资产的周转呈现加速趋势,随着企业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多,主要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四) 无形资产周转天数分析
无形资产周转天数是指无形资产从取得到产生相应销售效能所经历的天数。青岛啤酒2011年新购买子公司增加的商标、营销网络及新建或搬迁工厂新增的土地使用权,使得当年无形资产周转明显放慢,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随着主营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无形资产周转呈现加速趋势。
三、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驱动青岛啤酒总资产周转的因素主要为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周转。总的来说,青岛啤酒营运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青岛啤酒货币资金的周转速度一直低于行业排名在其之后的燕京啤酒,表明青岛啤酒采用较为稳健、保守的现金管理政策,即维持较多现金来防范流动性风险[3]。②青岛啤酒固定资产的周转速度虽高但周转变化不稳定,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说明青岛啤酒在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上还存在改进的空间。③青岛啤酒无形资产的周转速度虽有提高的趋势,但仍然大幅低于燕京啤酒,表明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企业主要资产的周转效率,促进总资产的合理利用,进而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市场分析,调整资产持有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在竞争力。企业应深入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合理进行现金及非流动资产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行业竞争力。②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主营产品销售能力,提高企业的收入水平。企业应以市场为基础,以顾客为导向,在巩固低档啤酒市场的前提下,着重发展中高档啤酒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行业影响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传统无形资产之所以具有价值,能够成为资产交易和评估的对象,是因为它能够给产权主体带来超额收益。这种收益的取得在于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对该无形资产的垄断(即排他性)使用而给产权主体带来成本降低或收入增加的好处。它的存在能使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更多或更快地得到市场的承认,促使人力资源价值得以实现。可见,传统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一种条件作用,只不过这种条件作用与材料、设备等有形资产所发挥的条件作用有所不同而已。
人力资源的价值虽然也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收益,但这种收益的源泉在于人力资源的具体运用,即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一过程中,物力资源(包括传统无形资产)发挥的只是条件作用。
二、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的载体及特征不同
虽然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但是,两者所依附的载体及载体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
传统无形资产,或者作为一种智力成果(如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等),或者作为一种权利(如特许经营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或者作为一种关系(如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必须依附于特定的企业或特定企业中的机器、设备、生产线等硬件才能发挥作用。简言之,传统无形资产的载体是“死的”、“物化的”,载体对无形资产效力的发挥程度不具有能动作用。
而作为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能力则不同,它们所依附的载体是“活生生”的“人”。只有通过人的具体劳动,人力资源才能发挥作用。然而,人是有需求、有思维、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以怎样的态度劳动将最终决定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程度,即人力资源载体――人对人力资源效力的发挥程度具有能动作用。
三、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在收益不确定性根源方面存在差异
对于传统无形资产中专利技术等技术型无形资产来说,如果技术进步较快,出现更为先进的技术,则该技术型无形资产的相对竞争力将下降,导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降低、收益下降。同时,即使技术型无形资产有明确的法律保护期限,但随着技术进步,其实际受益期也将缩短。所有这些原因导致了技术型无形资产上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传统无形资产许经营权等权利型无形资产上的未来收益来说,会随着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及竞争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传统无形资产中客户关系等关系型无形资产来说,其未来收益的升降则取决于未来关系处理的好坏,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实际上主要是经济利益的协调与分割,如果与客户或供应商的相对关系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关系所带来的收益也将发生波动。由此可见,传统无形资产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主要受市场竞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或利益竞争)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企业外部。
人力资源的未来收益除了受劳动者心理、生理方面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风格、领导方式、企业文化,特别是激励机制。企业管理风格、领导方式发生变化,或者企业对劳动者的激励机制发生变化,都会对劳动者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在人力资源运用过程中,劳动者或竭尽所能或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保留,这样就造成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
四、人力资源与传统无形资产价值变动规律不尽相同
传统无形资产的价值受技术、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型无形资产的价值会不断降低,而且企业只能被动地面对该资产价值降低的事实;权利型无形资产(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等)的价值会随资源稀缺性的增强而不断提升;关系型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战略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价值的提升主要靠企业自身的主动维护,当企业发展战略发生变化时,比如经营方向改变,这些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有用性程度降低,其价值会随之降低,此时需要考虑采取对外转让或许可使用的策略来减少这种损失。
人力资源价值也具有动态变化性,但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企业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比较大。如前所述,人力资源的未来收益受管理水平、激励机制等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企业自身可以主动改进、完善的。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发展需要,有目的地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从而适当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呈一种不断提升的趋势,而且这种变化是企业主观努力的结果。当然,在生理规律的作用下,人力资源价值会呈“钟型”曲线变化,即随着人的衰老,其价值会逐渐降低。
(一)对无形资产审计重视不够现在一些CPA审计业务中,很少涉及到无形资产审计,即便涉及,也很简单,很少有针对无形资产的专门审计程序,更不会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对其进行审计,这与无形资产在总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的现状很不相称。对无形资产审计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计划工作中不够重视,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很少通过了解程序获取客户无形资产方面的相关信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很少考虑到无形资产,缺乏针对无形资产的审计程序,这势必会导致在实施审计时忽略无形资产;其次,未能对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程序,在以风险为导向审计的今天,通过风险评估程序对各审计对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审计的重点。但是,在审计实务中。很少会对无形资产进行专门的风险评估程序,也就难以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再者,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未充分考虑无形资产审计的结果,注册会计师应该在对审计中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审计意见,而在目前,CPA在形成审计意见时一般都没有考虑到无形资产审计的结果,很少出现因为无形资产审计状况而影响和改变审计意见的情况,使得无形资产审计的风险问题大大提升。
(二)缺乏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 无形资产表现为文字,图案,关系,公式,配方等各种形式,不像有形资产那样具有实物形态,那样直观地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其收益难以确定,所以对无形资产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必然应有别于有形资产审计。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仍然没有针对无形资产审计的具体业务准则,在审计实务中,要么忽略无形资产审计,要么将其归入有形资产一起进行审计,在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极低的以前,这样做基本不会影响审计质量,还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在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的今天。再这样做势必会影响审计质量。从形式上看,有形资产审计和无形资产审计的区别并不明显,要区分有形资产审计和无形资产审计应从本质上考察。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有形资产的可触的、有形的和可视的因素赋予其审计价值,有形资产的审计价值来自于它的物质特征,尽管其财产权利是无形的,但它来源于其物质特性。在对无形资产进行审计时,仅仅是对在会计账簿有记录的无形资产进行价值与数量的审查,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无形资产包括的内容,逐项检查每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和数量是否真实,合法,核对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与会计账簿无形资产是否相符,总账无形资产与明细账无形资产是否相符,会计账簿上的无形资产与实际现有无形资产是否相符。而对在会计账簿有记录的无形资产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否存在、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其增减变动及其摊销的记录是否完整、使用寿命是否合理和摊销政策是否恰当、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完整、方法是否恰当和减值准备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期末余额是否正确和披露是否恰当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审计程序,而这些,仅仅依靠常规的审计程序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通过执行有针对性的程序和方法,来对无形资产进行更有效的审计。
(三)无形资产价值难以确定 相对于存货和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而言,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重点和难点是其价值的确定。同样这也是无形资产审计的关键。然而我国在无形资产会计方面处理上比较混乱,账面价值往往不够准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的计价,其研发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资本化费用是否符合准则的要求,这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而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对较低,难以保证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准确性,在审计实务中忽略此内容或轻易认可被审计单位的处理,缺乏必要的审计程序;二是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欠规范,一方面,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等,但是在各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中,评估要素和参数的计算口径和方法非常复杂,很难找到统一的评估口径。如收益法在使用中,收益被界定为由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而超额收益的形成渠道有很多种,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导致企业相关产品的产量增加、销量增加或产品价格提高;生产成本的节约,形成了生产费用的节约额,另一方面,评估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者的能力与专业素质,不同的评估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评估时,结果应该是基本趋于一致的,但因评估人员在选择参数时的个人判断能力的差异经常会导致评估结果的差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三是忽视对无形资产的摊销的检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无形资产摊销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主要有:摊销期限不合理、不合规,对已确定的合理摊销期限任意变动,无形资产未摊入“管理费用”中而摊入生产费用或销售费用,任意多摊或少摊无形资产,人为地调节财务成果的高低。每一期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之后,还得考虑无形资产减值问题,并且所计人的科目完全不同,导致会计人员容易出现错误,而且也等于间接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对表报使用者来说,也增大了理解的难度。
(四)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审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主体一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我国无形资产审计质量不高也与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高密切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在对无形资产确认审计的过程中,由于竞争加剧和市场无序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忽视职业道德,其独立性易受到来自诸如经济利益、关联关系、外在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其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未能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可能就会轻易地接受客户声明书的观点或出具与审计结果不同的观点。有的注册会计师即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客户的无形资产存在问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会在审计报告予以披露,甚至与之同流合污。其实,自1993年以来的中诚事件、原野事件、琼民源事件。一直到引起巨大震动的银广夏事件,无不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有关。证监会查处的每一个虚假披露的上市公司背后都有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受到处罚。在这些事件中,有的注册会计师不但没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尽到揭示错误和弊端的审计责任,反而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合谋”,出具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不但自己的职业独立性丧失殆尽,还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整个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专业业务素质不高,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多,业务也越来越复杂,要做好无形资产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相应的审计
知识和技术,更要熟悉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如相关的法律知识、知识产权知识、资产评估知识等,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虽然专业素质和技能都有所提高,但是,能够根据无形资产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完成无形资产产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还较少。由于学历、专业知识、经验、个人因素等原因,导致多数审计人员还不具备专项审计的能力。这必将影响无形资产审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不能保证审计良性效益的发挥。
二、无形资产审计的完善策略
(一)重视无形资产审计 在计划审计阶段,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初步业务活动时,应关注其无形资产业务,并分析其重大错报风险,在此基础上,在审计计划中反映对无形资产审计的目的和要求,免得使无形资产在审计过程中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对无形资产实施控制测试,重点是如何对其实施实质性测试,以及对获取审计证据的要求,值得说明的是,鉴于无形资产业务的偶发性和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对其实施细节测试时不宜采用审计抽样方法,而应进行详细审计;在审计报告阶段,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以形成审计意见时,应充分考虑无形资产审计的结果,以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
1、历史成本的确定
对于外购无形资产,如专利、专有技术等,除了直接反映其购置费的账面价值外,对于在培训、消化、改进等试运行过程中的投入也应计入历史成本之中。因为这些投入保证了被引进技术能够适应生产环境,发挥效能,使得无形资产价值得以确立。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其历史成本则一般包括开发研制费中的研制人员的工资、奖励费用、物资消耗费、仪器设备使用费、技术培训费、信息资料费、调研咨询费、评审鉴定费、试运行费等等。由于开发研制费中通常还包含设备购置费,这部分费用经资本化转为固定资产价值,因此应从自创无形资产的初始投入中剔除。
2、使用投入的确定
这类投入分布于从初始购入(或自创)至评估时的全过程,可考虑分不同的阶段予以确定。比如在重大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升级过程中,将容易计量的有形的固定资产投入从总体投入中分离出来,而将剩余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实际操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技术投入维护。为保持专有技术的先进性和垄断性而投入的技术维护费,可从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总投入中予以分离,分离的比例可视其技术难度和水平而定。②开拓功能维护。依据设备状况而对原技术资产予以改进,从而拓展其功能。所增加的资产价值,可以拓展功能的实际投入为基础予以确定。③适度规模投入。在生产规模扩大过程中,为使专有技术适应新的规模,必然伴随知识和物资的投入,可以参照规模扩大的比例予以确定。以上所有的价值量,最终都要转化为评估时的现值。
3、使用过程中的损失
它包括技术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其中技术性贬值是指技术进步中出现了性能优越的新资产,使得原有技术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而造成的贬值;功能性贬值是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自制或购买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存在功能,或与现有设备水平难以匹配,无法实现预期功效而导致的价值损失。
二、整体型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
整体型无形资产,是指以企业整体为荷载的无形资产,如商标、商誉等等。它们可以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和超常的预期收益。之所以能够这样,是由于企业具备多方面的优越条件,包括有利的经营关系,良好的管理方法,优良的职工素质,和谐的内部关系,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销售网络,畅通的资金渠道,高度的企业声望等。而这些条件的获得来自于诸多方面超常投入的长期积累,既存在物资的投入,也包括知识的投入,如广告宣传、职工培训、调查研究、收集情报、建立销售网络、开辟信息渠道等。
1.商标
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其价值变化量包括产品宣传、企业形象、质量检测、管理咨询、市场调查、战略研究等项耗费的累积。同时,企业收益的增长率,还将影响企业商标的价值增量,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企业整体声誉受损,市场占有率萎缩,企业经济收益降低,则商标的价值应当从投入价值中扣减适当的份额。因此,商标价值应等于历史成本折现值与使用过程中价值变量之和,其中,历史成本可用企业开办费和产品试制费予以计量。
关键词 :税收改制;企业财务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
(一)造成同一事项重复交税,加重企业负担
营业税指的是税务机关根据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出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等应税项目而征收税款的项目。营业税在征收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复征收这一可能,无形中加重了企业负担。而在我国的油田单位中,涉及到的业务包含了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中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也是一种价外税。指的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对其附加价值而征收的一种税类。增值税优胜于营业税的特点是其不存在重复征收的可能。
(二)营业税改是油田企业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仅能够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同时它还可以减轻油田企业税收负担,优化我国税制结构,促进油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当前,我国着眼于营造更好的税收环境,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出现,一是为了以灵活的税收政策激发油田企业的发展活力,而是侧重于宏观政策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税收政策的基本方向为结构性减税,营业税的改革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营业税改增值税一方面可以避免油田企业购入设备时候重复征税,同时,也是扩大我国内需的重要手段,它意味着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资金进行生产扩大化,更新技术,以投资的角度扩大内需。所以,推进其改革不单单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对经济实力额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税收改制的重要举措。
(三)营业税的改革有利于油田企业的发展
推动油田企业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手段之一。营业税的改革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有力手段,以政府来推进,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控,油田企业的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得到更优化的配制。比如2010 年上海推出的《营业税差额征税管理办法》涉及到了营业税的八个行业。其中油田企业在购买的运输用途的货车,每月购买的燃油也不能从成本中扣除。但是,其进项税可以扣除,增值税的征收税率也就从之前的17%和13%的税率降到了4%,低于营业税的5%。可见,增值税的税收要低于营业税的税收。也从侧面反应出,税收的降低,企业可以以更多的资金对生产投资。
二、转型后的影响
(一)对具体核算科目的影响
1.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在对采油厂的运费进行结算时,符合抵扣条件的只是小部分的运费,在开具《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后,只能抵扣7%的进项税。而余下的绝大部分的运输费用不符合抵扣条件,而只能按照营业税的方法进行核算。而油田企业中,核算方法有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能够节省数十万的税费支出,而节省下来的税费可以由企业自行进行扩大再生产,提高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率。
2.对技术服务的影响
采油厂发生的技术服务费用在一年内就高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企业税费缴纳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企业能够节省数十万的税费支出。而企业同样可以用这些省下的税费进行企业技术研发,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3.对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的影响
《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中明确的对油气田企业租赁租赁生产所需的仪器、材料、设备等服务需缴纳的增值税进行了明确规定,油田企业生产所需的租赁设备、车辆都尽可能的由存续公司或生产单位提供,范围面比较窄而且设备可选性也受限。在对企业的营业税改制后,油田企业的租赁有形动产的适用税率为17%,而在这种规定下,油田企业可以扩大自身的租赁业务面,同时也能够对投资不足的车辆设备进行租赁业务的适当扩大,优选适宜车型。
(二)对油田企业账面价值的影响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增值税未取代营业税之前,资产负债表中的不动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填列,包含了营业税在内的买入价格,当增值税取代了营业税后,企业应税购入的项目的对应增值税可以抵扣,而这个时候资产负债表中企业资产的填列则是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入账。短期的来说,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因为增值税取代营业税而减少了账面金额,减少的部分正是增值税取代营业税之间买价含有营业税的金额。但是如果从长期的情况来说,由于增值税可以以相对应的进项税抵扣,这么一来,可以吸引企业增加投资。当然,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应交税费当中的应交营业税这个项目无需填列,明细账中的应交营业税项目也不需要填列。当然,企业投入固定资产的金额加大,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也会加大,但是负债增加的金额高于资产增加的金额,可见,企业权益总额和负债总额都会相应增加。
2.对利润表的影响
营业税的改革,对企业的发展是站在有利的角度的。首先,从短期来看,如果企业在这段时间内获益,那么缴纳的费用增加,反之,企业经济效益差,缴纳费用就少。企业的盈利状况是和企业的利益直接挂钩的,评价一个企业盈利与否还要看近期的盈利状况。尽管增值税不是一个确定的数额,但是企业还是愿意接受它,原因就在于,应纳税额的增加并不影响企业净利润的增加。
此外,增值税税率较营业税税率低,所要缴纳的金额相对的较少。对于企业来说,长期的支出就会相对减少,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金额进行投资,扩大自己的规模。换句话来说,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上海的改革试点为例,随着营业税向增值税的改革,企业现金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多。《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规定:购买固定资产或者是无形资产都应极度投资活动下支出“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三个项目中。增值税未取代营业税之前,但凡是企业购买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不用分项列适宜示,但是,当营业税被增值税取代后,购买以上这些资产的时候现金需要分项列示。
总之,对于油田企业来说,营业税的改制能够减轻油田企业的税负,负担,促进企业再生产的扩大,提高经济效益。总之,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进程已经加快,油田企业要以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的把握税收改制带来的机遇。同样,油田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面向世界,制定良好的企业规划,实现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存霞.浅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油田企业的税负影响[J].产业研究,2013:13-14.
21世纪,知识、技术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外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仅有10%至50%由硬体资产创造,而其余50%至90%源于软体资产。”不可否认,今后无形资产将逐渐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产业则是典型代表。
一、文献回顾
(一)外国文献
无形资产一直是会计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来的研究更加注重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所扮演的角色,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企业价值相关性。例如,Halletal(1998)的研究发现专利权的引用次数与企业市值密切相关;Ely和Waymire(1999)研究了已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者发现已确认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但是在投资者眼里,资本化的无形资产没有有形资产重要。
(二)国内文献
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研究相对滞后。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及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无形资产的相关系数大于有形资产的相关系数;邵红霞和方军雄(2006)研究无形资产明细分类构成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陈兴华和陈旭东(2010)在研究信息与非信息技术行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中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无形资产的存量和增量都与企业营业利润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王轶英和王书林(2010)研究表明,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正贡献作用显著,但在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对业绩贡献率有所下降。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以及信息披露的现状如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行业中,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比重是否与国外同类公司趋同呢?无形资产有没有发挥出国外同行业公司所起的作用呢?为了明确上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本文参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选择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观察值。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样本选取时剔除了样本数据不全以及三年期间净利润为亏损的公司。最终获得79个有效样本。本文数据均来自深圳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统计软件SPSS。
三、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鉴于本文的研究需要以及目前上市公司对于无形资产披露所存在的局限性,将无形资产划分为土地使用权、技术类无形资产以及其他三个部分。其中,技术类无形资产内容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软件等;其他包括:商标权、著作权、许可权等。表1列示了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分别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三年来该行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保持稳定,均值始终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而中位数水平也一直在2%左右。相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均值大于无形资产的比重,数值达到了11%左右,但是固定资产的最大值却远大于无形资产,2011年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最大值达68%,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区别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是,在个别情况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会超过20%。但是这也与国外同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50%-60%的情况相去甚远。表2是近三年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内部组成具体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内部结构中,从均值角度看,技术类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三年的均值比例都超过了无形资产总额的一半;而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小于技术类无形资产,这与其他行业无形资产的比重情况有所区别;从中位数角度来看,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与技术类无形资产相差不多。
虽然,这样的情况好于其他行业无形资产的组成状况,但是与国外相比,相去甚远。且依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附表的披露,我国上市公司技术类无形资产自己研发为少数,多数为外部购买所得。而根据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的研发费用与企业价值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发展仍是任重而道远。
(二)回归分析
1.研究设计。为研究无形资产在信息技术行业所产生的作用,本文参考Aboody、Barth & Kasznik(1999)及Aboody & Lev(1998)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薛云奎、王志台(2001)研究中所设计的模型,构建模型(1)来检测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OPINCti=α0+α1PPEti+α2INTANti+α3MBti+α4ASSETti+εti模型(1)
其中:OPINC表示公司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经营业绩指标。选用主营业务利润作为衡量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所起作用的被解释变量,主要是考虑到无形资产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并且剔除了其他业务收支与营业外收支项目和所得税的影响;PPE表示公司t年末的固定资产净额;INTAN表示公司t年末的无形资产净额;MB是公司的净资产倍率,即市净率,主要控制公司的潜在的风险和成长性影响;ASSET表示t年末公司总资产的对数,主要控制公司规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另外,为研究无形资产不同内部分类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本文参考邵红霞、方雄军(2006)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及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构建模型(2)来检验土地使用权和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的贡献度。
MVti=α0+α1Intan-Lrightti+α2Intan-Techti+α3Intan-Otherti+α4Eps+εti
模型(2)
其中:MV表示所选取的样本公司在t+1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市场价值。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显示,每年的4月是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法定时期,假定市场是有效的,那么有理由相信4月底的股价已经完整吸收了公司的会计数据的信息,能更好地体现企业价值;Intan-Lright表示t年末公司的土地使用权;Intan-Tech表示t年末技术类无形资产;Intan-Other表示t年末除土地所有权和技术类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无形资产;Eps是t年末公司的每股收益。
2.研究假设。基于现有理论认识,一般企业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无形资产,而信息技术行业则是例外,因为信息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以知识、科技等无形的资本投入为支撑的。因此,提出假设1:在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作的贡献要高于固定资产。
表3列示了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与主营业务利润回归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平均在90%左右,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高,回归结果的可信度良好。自变量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三年无形资产的回归系数均大于固定资产,且无形资产的T值相对来说更加显著。由此可知,无形资产对于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要大于固定资产,从而证明假设1。
依据前文的无形资产分类,可将无形资产分为土地使用权、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而按国外同类企业数据分析,只技术类无形资产一项,就对企业价值有着巨大影响。因此,提出假设2:信息技术行业技术类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而土地使用权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表4列示的是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内部组成成分价值相关性的回归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年模型拟合度平均在80%左右,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回归结果可靠。从回归系数看,所有自变量都通过了T值检验,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技术类无形资产三年中有两年却与企业价值存在负相关关系,对企业价值起了抑制作用。
从表4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与本文先前假设完全相反,也质疑了邵红霞、方军雄(2006)所研究的结论:高新技术行业,土地使用权不仅无助于提高当期股价,相反导致股价下降;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与股价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结论中,土地使用权的回归系数高于技术类无形资产,说明投资者对于土地使用权变动影响的期望要高于技术类无形资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价值是靠土地使用权提升的。究其原因:首先,信息技术行业技术类无形资产含金量低且没有充分利用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且大多数技术类无形资产并非自我开发,而是属于企业外购取得,这一部分无形资产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部分收益,但却无法为提升企业价值提供支持。其次,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现今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土地作为一种极度稀缺的资源而大受欢迎,企业倾向于持有大量土地来投资增值,而投资者也普遍认为企业的土地投资能够为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财富,愿意高估企业价值,所以信息技术行业的价值也较依赖于土地。
参考文献:
1.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