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语文的方法

学语文的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17 11:28:02

学语文的方法

学语文的方法例1

进入中高年级,字词已经成了最基本的知识,而大家认为难的两方面就接踵而至:阅读分析与作文。同样,阅读分析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读、说、背、思。读,就是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从读声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就是在读后,用最主要的词语组成一句可以概括全文的话,这句话常常与中心相呼应,这样,你就能轻松的找到中心。背,讲一些比较重点的段落背下来,而一般的文章,重点段都是会解释中心的,若重点段会背,那这篇文章的中心也就算会背了。思,理所当然就是思考,思考这篇文章中的疑惑,这些疑惑弄明白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学语文的方法例2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马谡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连诸葛亮都敬他三分。为什么连个小小的街亭都没有守住呢?究其主要原因,马谡犯的是纸上谈兵,墨守成规,不能灵活运用战术的错误。那么,马谡的失误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呢?

一、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二、切莫墨守成规、纸上谈兵。

失街亭,皆马谡之过吗?当然不是。在这一失误中,诸葛亮也是责无旁贷的。孔明又犯了什么错误呢?孔明把刘备临终“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嘱咐抛之脑后,重用马谡,就犯了未能知人善用、举贤任能的用人之失。诸葛亮的错误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那就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如此,学习以如此。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制定正确的计划;只有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情况,才能做到掌握并充分利用知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兵法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那么,我们从兵法中还能找到那些具体的的学习方法呢?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几种。

一、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能够预知同敌人交战的地区,交战的日期,即可跋涉千里与敌人交战,我方诸将方能互相接应而确保万无一失。

这里的“地”和“日”,就是我们学习中的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有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勇往直前,才不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找准“地”与“日”,确定学习目标,才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需的任务。因为没有它,我们的学习就像没有灯塔的航船,失去了目标,最终只能迷失。

二、未战庙算

庙算,指的是古代用兵前在庙堂举行一定的仪式,讨论决定作战的方针、策略和计谋,类似今天战前的军事会议。凡是未开战前就预计到胜利是因为筹划周密,得胜条件多。只有条件充分,计划详备,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作战前,要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新学期伊始,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要制定详细而客观的学习计划。战争讲究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也一样。只有制定好计划,运筹帷幄之中,才能最终取得学习这个战场上的胜利。一个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三、 实而备之

对于实力雄厚的对手,要加倍防备它。“备”就是积极防御,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敌人”。在语文方面,比如语病题。它是高考的重点,更是高考的难点。再如文学作品类阅读题,更是高考失分最多的题。对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怎么“备”呢?我们不妨用一个专有名词——赋——的方法。就是从多个方面弄懂吃透。语病题首先要牢记六种语病类型,易出又易错的典型例句等;而阅读题,除了要掌握一些约定俗成的答案外,更要重视相同题目下的不同答案,真正用心分析与感悟,灵活掌握,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正真学好语文。

另外,同学也是学习的“敌人”,只有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才有我们的不断进步。因此我们对待这样的“敌人”,更应该时刻小心,处处留意,用他的努力进取,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四、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生,出奇制胜

正中生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相变,是敌人无法摸清行动意图,从而收到出其不意战胜敌人的效果。

这里要讲的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在一些常规方法的指导下,要不断积累总结,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孙子兵法》中有一个独立的篇章——九变篇,主要讲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处理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语文具有灵活性特点,学习方法更不能照抄照搬,甚至钻牛角尖,否则只能一败涂地。只有多管齐下,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五、致人而不致于人

转换敌我双方的虚实,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主动权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当然也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到“致人”呢?兵法讲争先机之利,形成先发制人的态势。即“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

丧失主动权是任何战争的致命点。学习的主动权,除了自主学习以外,我重点想说的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由于升学的压力,每所高中都实行严管理,把课程安排得非常满,甚至连自习课都被划分了。尽管这样可以从时间上加以把握,但却不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在学习中,不是每位考生基础都一样,应该说是千差万别,因此不能什么都大一统。在时间上,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让考生在高考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学生来说,切不能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权利。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调整计划,循序渐进,直至成功。

一、语感。培养语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因为在语言类学科中,我们有时未能掌握理论,但却能做对题,这就是语感在发挥作用。怎样培养语感,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例如早读课时,要大声的朗读。朗读时,要吐字清晰,音准气足,铿锵有力,节奏停顿合理,又要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还要充分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样既有利于增强语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同时对字音的掌握,也很有价值。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时,一定要查字典,看清字音,弄懂字义,反复记忆,加以掌握。这样对字形又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语文的方法例3

一、教学方法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是提高学习效率最为重要的原动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善教与乐学”的良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其保持着高度的求知欲,去积极探索新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转变传统的枯燥与单一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善用“表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故事教学法”等多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枯燥与乏味,积极营造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要注重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教材实际,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注重教学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的兴趣,注重课后强化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纵深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教学时,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喜欢或知道的鸟的名称,并模拟它们的叫声,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出一则关于珍珠鸟的谜语:“有一种鸟,灰蓝色的毛,红嘴红脚,背上背着圆圆的白珍珠,同学们猜猜它是谁?”这样,以游戏教学的方式导入,给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自主阅读、思考、探究。在教学结束之后,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信赖,创造美好境界,教师可运用“故事教学法”,讲述一个关于“信赖”的真实故事,或让学生自主分享生活中关于“信赖”的片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要具有情感性,调动学生的独立性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学生语言训练以及情感教育的双重功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情感的参与。同时,在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目标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说服式”以及“讲道理式”的教学方式上,积极运用情感教学,使教学方法更加富有感染力,要积极营造具有情感的课堂,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饱满情绪,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入角色,确定课文的情感基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需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运用抓关键词、创造性复述、抓名言警句等多种方式,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形象地传达出来,引发学生深思。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的教学时,学生可能对灯光已习以为常,无法体会它的可贵之处,不能与课文实现情感共鸣。此时,教师可运用“故事教学法”,讲述一则“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或者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课前收集的偏远山区学生点蜡烛读书的视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没有灯光的可怕,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中郝副营长对在灯下读书的憧憬之情。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珍惜灯光,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实现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方法要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实现读写结合的创新、学习情境的创新等,有机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实物、多媒体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语文的方法例4

2.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要想把话说好写好,首先要记住语文基础知识、记住课文的好词美句以及名篇名言,以便信手拈来表达意思,也可以把记忆东西同观察、感知、思维、想象联系起来,以达“温故而知新。”例如,记住语句对仗的要求是虚对虚实对实、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那么,见到别人的上联,就会想到下联该说些什么了。指导学生记忆,可引导其通过理解、体验等方法进行有意识记。

3.要充分利用文本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教学时要利用语言描述、设置场景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学《安塞腰鼓》,可叫学生先朗读描述的语言,再让学生闭目想象安塞青年击鼓的豪迈、奔放、雄健的激情,最后,播放安塞腰鼓野外表演的实况,让学生通过阅读、想象和实况对比,体验想象的成功和修正想象的不足,提高想象能力和想象兴趣。

4.要在适当的课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语文学习读写训练的难点,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方式的联想和推理,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从古到今、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等。

二、适时调动非智力因素

“爱是最好的老师”,有爱才会有所求。这些爱和推动力实际就是心理学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指导学生语文学习还必须调动其非智力因素。

学语文的方法例5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160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个性化和生活化。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也是未来语文课改的方向。同时,杜威认为人们过着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目的。

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习得,不关注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忽略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应用,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了。基于此,教师应注重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

一、阅读,用别人的生活来启迪自己

当前,阅读教学越来越追求精细化,如教材的深度解读、课堂的精心建构、课后的有效练习……教师将教学层层推进,努力使课堂的四十分钟产生更大的作用,这自然是好的。但是,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课堂所追求的、所训练的是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不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用得上的?是不是真正能让学生的内心有所感、有所思的?

薛法根老师在指导散文教学时说过:“散文教学要让学生学写法,学活法。而我认为不只是散文教学需要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应该让学生‘学写法,学活法’。”

“学写法”是学语文自己的东西,如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展开的、怎样表达更加合适等,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因此,教师要借助课文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怎样去表达。例如,学习《夹竹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夹竹桃的韧性所在,学习状物类散文的表达方式。

“学活法”是让课文与自己的生活有互动,从文中获得感受,引起思考,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更偏向于语文的人文性。还以学习《夹竹桃》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散淡自然而又充满韧性的生活态度,学习作者淡看风云、守住本心的优秀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只是语言学习的材料,还是作者情感生活的表露。因此,读教学不能只关注语言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生活,让语文学习洋溢着更多的温情。

二、写作,把自己的生活展现给别人

写作的根本目的是用来交流,应符合学生的年龄、

心理和学识特点。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导致学生写作“成人化、精品化”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纵观学生写作的过程,教师先出题目,然后学生进行选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谋篇布局。乍一看,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控学生的写作过程,表面看来是指导,但事实上是一种限制和禁锢。学生写完作文以后,交由教师批阅,教师是唯一的读者。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教师操纵的“傀儡”,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

为了让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教师应该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达自己、是书写自己、是和别人交流的途径,这时写作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触最深的时候提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活法”。

三、生活,用语文的方式丰富自己

中国的士大夫拥有的不一定是优越的生活条件,重要的是拥有高质量、有品位的文化生活。然而,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恰恰缺少品味,这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文化生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分量实在太少,多以电子游戏、电影电视为主的娱乐方式,占据了绝大多数人的业余时间,导致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没有品味。而有品位的生活离不开文化,更离不开阅读和写作。一个不会欣赏别人、不会表达自己的人,怎么可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呢?很多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人的阅读量几乎是世界垫底的,更不要说写作了。

学语文的方法例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71-01

通过笔者总结,学习语文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这是因为语文包括的内容太广了,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理,从社会百态到内心情感,无不有语文的身影。语文本身就源于生活,但往往又是生活的概括、升华,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心中定有语文的一份净土。

二、重视积累与归纳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要留一个好印象。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

2、现代文阅读

都说读文章在于“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核对标准答案,思索一下自己为什么就和答案不一样,答案时如何形成的,我又是怎样考虑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及时整理出这篇阅读最大的解题收获,即在本子或纸片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下次做题就注意了,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

3、文言文阅读

注重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课文都是经典名篇,很具有代表性。可以进行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积累。首先学会文言句式的分析,对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要理解句式特点,记住固定的文言搭配,记住典型的一两个例句,学会类比运用。

4、作文素材的积累

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把自己读到的新鲜例子、生动材料都记下来,学习在作文中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句,多使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把一些开头、结尾的好句子多背一些。

三、在做题中总结完善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多做题,在做题中重在总结完善自己的不足,把出现的新知识整理到自己的本子上,精选题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专项训练,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培养、大量的习题为基础。

四、多动手写随笔

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都写出来,或者模仿他人的范文开始,融入自己的语言特点与自己积累的材料。

五、可以适当课外阅读

每天饭前饭后,读一读报纸,看看短评,看看《读者》,翻翻《青年文摘》。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泛读,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语感。也可以读一读教学大纲推荐的20部古今中外名著,包括《语文读本》都可以随时翻翻看看。但课外阅读始终不能代替正常的语文学习。

六、语文听课技巧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学语文的方法例7

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励学中质疑,激励思维求异

质疑可以激起智慧的火花,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对教学中的疑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间的积极争辩,各抒己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挖掘潜能。

发展求异思维,也有助于撞击智慧的火花,可以讲,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习惯于求异思维的人不大容易受即成知识的影响,不迷信旧理论和旧观点,而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能提出不同于一般的新见解。在阅读学习中,对文章的解读,对文学形象的界定,对作品空白的想象都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他们敢于打破旧的思维定势,有些问题,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权威,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多听到一些声音,寻找另一种阐述,多一点选。要言之有理,就要加以鼓励课肯定。

二、传授知识技能和传授学习方法并举

教法、学法均需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是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技能时,却不一定就接受了相应的方法。由于个学科特点不同,表达方式各异,学习的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规律。例如现在中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教学中,我注重了预习方法的指导:首先理解,要求学生把握语文文体,了解作者探求作品的背景;二是字、词的认读,要求学生凭借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三是简单结构识读,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列出或总结出课文提纲;四是概括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简短文字写出课文梗概,参考课后作业,选择精彩语段,进行疑难辩析,培养学生做阅读综合题的能力。有时候,教师要根据文章具体文体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为主,主要以描写叙述为主;诗歌单元,小学阶段虽然诗歌很少,但也应教授学生认知这种文体的特点,要求注意领会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其他文体也都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教师在讲授这些方法的同时,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分析,共同找出本单元,本课的自学步骤、方法,找出规律。这样,学生便会学得懂、钻的深。

三、比较探究方法的培养

比较,既是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有位哲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探究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或者有一定联系的作品、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探索其共同性和特殊性的一种学习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培养比较探究方法,是我近几年努力钻研的所有学习方法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比如,学习著名作家的文章,既可以对本篇课文的主旨进行探究,也可以把这些作家的其他文章拿来共同研究比较,还可以把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其他作者的类似文章拿来比较探究,像写景抒情方面,找出有无共同点,像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有无共同点。这样,通过横向的、纵向的、多角度的比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增。

四、注重学习过程的指点与学习方法的示范

学语文的方法例8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目标制定要突出教材中心和重点。目标过高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生积极性;目标过低,使学生不善用脑思维,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教材中心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教材规定的学习知识。

二、讲练结合,提高质量

语文教学不能上成“报告会”,老师“机关枪”式、学生“接收器”式的听。要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边讲边练,使学生在讲读,讲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温故知新,有所创新

学生的语文知识是通过书本、生活、实践等多渠道逐步获取的。学习新教材,要在加强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要从“备课备人”人手,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基础,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自主探讨并有所创新。

四、因材施教,突出个性

学语文的方法例9

要养成勤查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我自己经常查阅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大全》《古汉语实词词典》《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等。我不仅仅只是在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才去查阅,而是在闲暇时间里,也始终坚持把这些辞书当做课外阅读的材料进行翻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薄弱环节选择辞书的类型。

二、 坚持做读书笔记

当我发现读完一本好书后,它带给我的触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时,我便萌生了做读书笔记的想法。随着课业的加重,我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少,而此时,坚持做读书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我常采用的做读书笔记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批注式笔记、摘抄式笔记、提要式笔记、心得式笔记。

三、 坚持朗读与背诵

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人学习时诵读诗文的情节。可见,“诵读”在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当今,我们对读和背有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用心体会文章的内容、思想,以及用词的技巧、文句的结构。至于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背默结合,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贯通。背过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常记常新,始终不忘。

四、 坚持独立思考

此处强调的“独立”,并非让大家不问,不沟通,而是在独立思考之后再问,再沟通。首先,为何强调独立?因为只有大家先产生了自我的认知,才能在与他人的认知进行碰撞、交融后,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达到提升文学素养的目的。再者,独立思考有利于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式,防止思想的僵化。我们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五、 坚持写日记

学语文的方法例10

1. 知识型激趣法 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如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2. 形象直观法 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童趣》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看,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 “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裆下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讲的是与学生思想、心理距离比较近的小时候的故事,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如果课堂一开始就用枯燥无味的空洞文言文,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说课堂效果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内容马上变的具有浓浓的童意。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曲、放映幻灯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3. 前后知识联系法 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导入新课《范进中举》可以这样开头:

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要从范进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孔乙己”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

4. 情感感染法 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导入新课《生命,生命》时,可以用以下导语:

学语文的方法例11

     

    一、大学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文化的导入和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根据实际授课内容,讲授相应的背景知识,把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快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培养起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方法  

    1、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 

    交际化外语教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语言教学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这一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它把可理解的输入和输出看得同样重要,认为语言学习者通过输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流利程度,生成更多可理解的输入,而且可以通过生成可理解的输出来加速第二语言学习。在教学上它十分重视交流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意念协商,其课堂活动有解决问题、做决策、观点交流、图画听写等形式。交际化外语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方法的改进,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其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在交际化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现象给予补充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活动来避免填鸭式的文化教学,如讲故事、小组讨论、小型戏剧、几分钟演讲、小组竞赛等。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这些活动既达到了教授文化的目的,又丰富了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如笔者在讲授 “Jobs and Careers” 《工作与职业》一文时 (见高等教育出版社《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 Unit 2), 就组织了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模拟面试活动。 同学们的亲身参与, 使他们对整个面试过程及国外的面试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他们未来的求职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利用图片展示法:此法可以展示说明某一个“文化现象”或具体操作。如:“Throwing the Sledge”(链子球),通过图片学生可以对此运动得到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介绍此项运动是从苏格兰流传开的等;又如“Pelotas”(回力球)——回力球又叫“小球赛”,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和法国,更广泛流行于拉丁美洲各国,人们称之为“杰莱”,意思是:“欢乐的节日”。

    2、文化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课堂文化教学主要给学生起示范引路作用,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可能全面,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 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大学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化方面的书籍,多听英文的故事、戏剧,多观看英文原版的录像和电影,主动地与外籍留学生、教师交谈,多参加英语角等活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巨大资源,以增加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3、开设专门选修课程及外籍专家讲座 

    除了大学英语的必修课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来丰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如为学生开设“电影欣赏-美国历史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技能”、“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概况”等课程。相信通过这些跨文化课程的学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更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鉴赏能力。为了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文化资源,我们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籍专家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通过讲母语的本族人(native speakers)来向学生传递最准确的异域文化和地道的表达方式。定期、限时、有的放矢结合某一章节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比如第一学期开设“英国概况”,第二学期开设“美国概况”。每门课都是由一系列相关的专题组成。文化讲座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构造,系统列出用以说明一个整体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Rosen shine & sevens,1986)。这种讲座可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听写和观察能力。  

    除了上述种种方法外,束定芳,庄智象两位老师合着的《现代外语教学》中也提出了有关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如:融合法、实践法、和比较法。这些也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束定芳,庄智象 1996:130).总而言之,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并通过文化学习语言。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外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习者。我们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平时又广泛涉猎英美文化作品,注意积累,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Bander, R, G. 1978. American English Retor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 

    [2] 邓耘.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 

    [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