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分析诗词的方法

分析诗词的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7 16:08:20

分析诗词的方法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1

在中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题型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且分值越来越大。近年来的中考题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在考试中,很多初中的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目,下面主要从四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赏析古诗词。

一.读懂内容——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主旨。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

2.品味关键词。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3.画面欣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古诗词,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4.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古诗词中的形象与作者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它往往是诗人丰富感情的流露。诗歌的意境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为此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古诗词意境要抓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5.领悟深层含义。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

二.赏“情”——初步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人写诗,绝非无病,往往是有感而发,感于外而发于心,发于心者即为“情”,古诗词常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如何帮助学生初步确定诗的主旨呢?

1.首先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等。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性格、所受的教育程度等不同,对社会、对人生感悟也有区别。

2.其次是通过标题来确定。

3.再次是通过意象(人、景、物)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三.赏“技”——“技”指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是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借此来言志抒怀的。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考试中常提问: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要用?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

3.表现手法。①托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②用典。就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③诗人常用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古讽今、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来增加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赏析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赏“妙语”——妙语指精妙的词语,学会赏析凝练精准的词语,这是古诗词赏析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鉴赏能力的体现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2

诗词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诗词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赏析诗词主题、艺术表现手法、特色妙语等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诗词不同层次的解析,使学生掌握方法,从而使他们喜欢上诗词赏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欣p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诗词赏析的能力呢?

一、培养诗词的诵读能力

诗词语言、节奏、韵味、意境的美妙之处,单凭分析理解体会是不全面的,而要突出“读”,在诵读中感悟。多读诗词不仅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地感受文学形象,提高审美能力。当然了,“读”并不是随便地读,也不是单纯地读准字音,而是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带有节奏地读,读出诗词中的韵律,进而能够体悟诗词中的情感。诗词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诗词时,由情感带动语言而变化,使音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词中的韵律不仅表现诗中的情感,还含蓄地传达了诗人情绪地变化。所以学生在阅读诗词时,一定要注意正确诵读的方式方法,反复诵读,细细体味诗词中的韵律。

二、感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首先,理解一首诗词,不是简单的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诗意,而是要理解整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壮美苍凉的风光,写出了戍边将士所处的恶劣环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将士的爱国情怀。其次,理解诗词还要找寻富有表现力的“诗眼”,很多诗词通过诗眼就能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的诗眼就是“绿肥红瘦”,“肥”字写出了叶子得多而大,联想到色泽鲜亮;“瘦”字写出了花得少而小,感受到惋惜之情,表达出感伤、哀婉的情感。诗眼,可以是诗词中的一个字,也可以是诗词中的精彩语句,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诗词的内涵,就可以理清诗中的情感线路,领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不同的诗词会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所以要准确把握诗词中的语言特色,体会诗词中的意境之美。有的诗人在行文中注重锤炼字句,学生要赏析诗词中语言的凝练之美。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在表达上极具准确性和包容性,通过一个“绿”字表现春天到来后,江南一片新绿的景象。有的诗人喜欢运用“以动衬静”的创作手法,如王维《鸟鸣涧》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以动衬静的名句,诗中“蝉噪――静”、“鸟鸣――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闲适恬静的情致、陶然忘机的心境、摒弃世尘的隐愿。有的诗人表现手法比较委婉、含蓄,没有把意思直接说出来,如《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表达内心漂泊无依的孤寂感。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一首诗非常简短,但是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意境非常深远。

四、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很广泛,在诗词的赏析中,可以从修辞手法、抒情手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对诗词进行技巧上地赏析,领会诗词中的意境和主旨。如,李白的《行路难》就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富有想象力地表现出:一会飞到黄河边,一会又飞到太行山,有时会来到溪水边,有时又乘舟经过太阳旁,忽回到四顾茫茫的现实中,忽又乘风破浪扬帆渡海,诗人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充分表现出对于权贵的愤怒之情,表达出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抒发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

培养初中生诗词赏析能力可以夯实语文功底、拓宽知识面、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得真善美评判标准、造就健康向上的品格,初中生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这是一个基础而又系统的工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3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是先辈赠予我们的一份最珍贵的文化财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古诗词在教材编纂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教会学生学会欣赏,鉴赏诗词,掌握答题技巧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本身就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如个人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会品味其语言艺术,领略其表达技巧,并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由于该考点能力级别较高,所以考生在解题时,情况不容乐观,失分较多。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诗词鉴赏题中要想得高分,就要掌握好三大法宝:一是要细“读”;二是能解析;三是巧答题。

一、要细读

“读”是诗词鉴赏的一大重要方法,因为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词而言,会读诗歌是鉴赏诗词的先决条件。会读就是要把握诗词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读诗词标题。标题中隐含着很多信息。读标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首诗词的主要内容,确定题材;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作品的感情的基调。(2)读作者。了解作者,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要对作者的生平以及生活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反之如果掌握作者相关的生平经历,以及作者诗作风格,对鉴赏诗词还是大有裨益的。(3)读注释。注释往往是对作者本人或对诗词作品写作背景的补充说明。这部分的文字一定要仔细阅读,认真分析,掌握注释的要旨,就能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揣度出题者的考察意图。(4)读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词的意象往往是指自然意象,即取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抓住诗人选进诗歌中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在古代诗歌中,有些意象往往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意义内涵,如柳是留的谐音,月常与思乡愁绪有关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能够在平时做到积累意象,梳理意象,将意象分门别类,便于记忆运用。(5)读关键词。要读出诗词作品中的抒情、议论性文字,它往往是体现作品主题,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性文字。诗歌诗歌的整体内容,理解诗中的词句,特别是抓住关键词,揣度景物的蕴意,是了解诗人处境,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感受和把握隐藏在形象和画面深处的情感最有效的方法。(6)读题干。读懂设计的问题,揣摩命题意图,弄清题意,找准答题的切入点,看题干限制,弄清问什么,力避先入为主,主观答题。解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很多学生考试失分的一部分原因都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同时,读题干也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对作品的理解是否得当。

二、会细“析”

(1)会分析作品的风格和背景。上面讲过要学会读作者和读注释,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的风格和写作背景。但是了解是基础,学会分析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自己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一切优秀的诗歌作品,都应该是时代的产物;凡是优秀的诗人,都该用自己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百态和当时的时代精神,这是“诗言志”的一个基本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其实就是在作品所塑造的世界里与作家进行对话沟通。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阅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读者借作家的眼光去看世界,借作家的耳朵去聆听万物,借作家的心灵去感受社会,从而使自己获得阅历、智慧、审美情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诗词作品时要了解诗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注意其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精神,这才能较透彻的揣摩作品的意旨,分析作者的思想态度。(2)析诗词作品中的典故运用。用典,是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者是情感。古诗运用典故可以使得语言既典雅风趣有含蓄有致,可以是语言更加的精炼、言简意赅,辞近旨远。所以掌握了诗词中的典故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某种援引意图,如是否是品评历史(对历史作理性的分析)、借古论今的(借古讽今);抑或是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这样能够更深刻的把握诗词思想内容与要旨。(3)析题干,揣摩出题意图。高考考生很多学生丢分的原因就是不会审题,审不清题目,答非所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训练中要仔细分析题目,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答什么。如:问怎样描写的,就要从正侧面、虚实、动静、远近高低俯仰、各种感官、意象的选择、修辞的使用等角度入手;让概括某方面特点,只要简单的一两句;让赏析,则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切不可混淆概括题和赏析题;让赏析思想内容,就要大处着眼,整体把握,不仅要有观点,还要分析诗词中是怎样体现的,不要简单地翻译诗句;如考察艺术手法或者表达技巧,就应该从用了什么技巧,在结合诗词内容,分析该技巧是如何在诗词中运用的,效果如何;如考察语言特色,则既要要分析语言风格是含蓄蕴藉,沉郁顿挫,还是直白晓畅,是典丽精工,还是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等,还要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如比喻、夸张、对偶等等。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4

中国古代的诗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词语使用的精练,感情表达的委婉含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学习的无非就是两大类:一是写作背景与情感表达。如杜甫《登岳阳楼》描写的家国多难之背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的壮志未酬却已衰老的叹息之感等。二是写作手法及特点。如情感表达的方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议论抒情等。这两大类学习内容都可以通过一些赏析技巧来快速学习。

古诗词教学,首先要学生掌握的是古诗词赏析的技巧。如读诗先读标题,让学生意识到诗词的题目就是该诗词的眼睛,引导学生快速抓住诗词的关键内容,直击诗词的写作背景、叙述内容、情感内容及写作手法等。又如,在诗词中找出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或食物,从而理解该诗词要读者读懂的意境;多让学生注意诗词的开头与结尾,这些通常是诗词主旨表述与情感表达的关键部分,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词的情感内容与背景知识。古诗词赏析的技巧并不复杂,可在教学中逐渐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

二、赏析式教学的几个方法

若是一味地教给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技巧,学生未必会对这机械的赏析过程感兴趣。因此,在教授赏析技巧的基础上,还要辅以多种形式的趣味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古诗词。

1.意象教学法

意象教学法,即在一首诗中找出重点意象,并分析此意象在该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在此基础上再看看其他诗词中是否含有此意象的诗句,研究其异同,最后总结出该意象所表达的各种思想意义。如“柳”意象,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一意象出现了将近30次,在《全唐诗》中,咏柳诗达400首之多。虽然意象相同,但每首诗词都有其精妙之处,把柳各方面的属性通过不同的意境表达了出来,依附着这些意象,又有一系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衍生出来。

意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同一意象时学习到各方面的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能拓宽自学古诗词的道路。

2.人物评价法

在与学生课后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除了言情、科幻小说外,初中生还喜欢读人物传记。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古诗词赏析课上采用了人物评价教学法,让学生自由地畅谈对诗人的看法。

如在学习曹操的《龟虽寿》一诗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及通过各种渠道(如问家长或教师眼中的曹操是怎么样的人,网络搜索,读其人物传记或诗歌等)来了解诗人。在教学前,让学生说一说他个人了解到的曹操,再猜测该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及情感。学习了诗歌后,再对诗人曹操的性格及思想品德作讨论并评价。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过后,通过对诗人的了解,进一步拉近古诗词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设身处于诗人写诗时的情境,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赏析古诗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了关于诗词的深刻领悟,想要激发、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不难了。

3.绘图临境法

笔者认为,诗、画本应为一体,吟诵优美的诗词,能让人联想到绝美的图画。通常吟诵了诗词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相关联的图画,可让学生把它画出来,再解说图画,这正是学生对于诗词的最初理解。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5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学会赏析,学生在学会赏析的基础上,快速而又准确的答题,提高得分率。在赏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丰富情感,养成良好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和谐中的发展成一个全面的人,培养“立体的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选修课的开设,高考语文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协同学生更努力学习,更新观念,精心钻研,实现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学相长,立足新理念的课堂教学,实现质飞跃,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学生自会投入其中,在课堂上发展他们的个性,拓宽他们的思路,做到学生学能生巧,学会在赏析中解题答题,从而提高高考古诗词的得分率。

阅读和理解古诗词,把握赏析的方法。围绕高考这个大方向,培养学生解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学会准确而又快速的答题,提高得分率。这是高中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职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上的古诗词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一些常见而又实用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诗题:标题是诗词的“眼镜”,也通常是作者的切入点,会包含许多信息。“春行即兴”这标题就是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有草有树,有花有鸟,有山有水,画中有景,景中有情,“春行”展现出来的就是一幅有声有色,清丽宁静的画面,“即兴”就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第二步:知人论世赏析法:诗词曲是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其蕴含了强烈的时代色彩,更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比如像杜甫、陆游的诗歌,就是紧握时代脉搏,感时伤世,抒写个人的悲愤情绪。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苏轼、辛弃疾的诗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第三步:看注释和小序。注释和小序一般都会交代一些诗词的背景和与这首诗词有关的一些典故,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诗词,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诗词的深层意蕴。

第四步:抓住“诗眼”品析法:古人写诗填词作曲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及感情,往往都能以小见大,能让读者快速的把握全诗的内容和情感。诗眼是诗词的眼镜,也通常是作答的切入点,会包含着许多信息。诗眼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白居易的《南浦别》中“一看一肠断”中的“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的写出了主人公一步一回头,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肝肠寸断的形象。还有“”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中的“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第五步:意象意境分析法。意象是诗词中所描写的注入了作者情感的景物,意境是诗词中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包括了景、情、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词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这句诗中就写了“流水,白云、树林、清泉”等景象,一个“闲”字和一个“静”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水光月色,林间泉声叮咚的景象,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营造了宁静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

第六步:表达技巧分析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手段和方法。找出诗词中所运用的手法技巧,体会诗人是怎样用这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比如“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状。又如“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就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第七步:思想感情分析法。“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都是通过诗词中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情感的。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通过想象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的图景来表现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又如杜牧的《赤壁》通过小人物“大乔、二乔”和小事情“折戟”来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总之,从高考出发,古诗词的赏析和阅读应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更加成熟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快速而又准确的答题能力,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题这一板块尽量少失分,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和责任。在经过了平时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基础上,有意识的给学生强化答题的思路与脉络,通过适当的练习,增加诗词鉴赏的相关的知识和积累,相信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的成绩定会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6

任何课堂教学都要最终实现自我学习的目的,即自学。初中语文古诗词量较大,显然不能将每一首诗词在课堂上赏析,教师要在经典诗词赏析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方法,让学生独自学习古诗词。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一味大量地讲解诗词意思,而没有讲授赏析诗词的方法,这对培育学生赏析古诗词的独立性是极不利的。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学生鉴赏古诗词不必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当然,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怎样才能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呢?必须读,以读促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既然容易上口,其意必不晦涩。教师可以示范读,实在读不好也可以播放诗歌朗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以美读促理解。不过,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范读水平。记得早几年听朱震国老师的课,朱老师一开口读书,全场鸦雀无声,个个凝神屏息,生怕听漏了一个字。朱老师读完以后再让学生读,学生个个尽最大能力去模仿老师读书。能做到这样入情入境地读,体会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就变得易如反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的反复诵读,自然而然地体悟古诗词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是“少教”的第一步。

二、在写中回归自然

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还相对薄弱。因此,可以指导他们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进而把握诗词语言的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力求做到举一反三,实现能力迁移,以课内学过的方法为抓手,独立完成对课外诗歌的赏析。达此目标,赏析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教师向学生传授古诗词鉴赏方法,可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教师可以将参考书上的赏析文字印发给学生阅读,学习其中的赏析方法;其二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做出榜样,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学生写作赏析文章。然而,当今能够为学生所学习的赏析范文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为填补这个空白,古诗词教学的老师需要自己动笔写。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时代差别较大,当今的中学生并不能较为恰当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结合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赏析古诗词时,需要关注诗人的时代背景,发挥想象,构建意境空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譬如古代诗人在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这一题材时,古人大都认为只有步入仕途才能衣食无忧,光宗耀祖,前途光明。而今却早已摆脱这种观念,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学生对于陆游笔下那种“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的情怀难以体会,也无法体会陈子昂笔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伤。然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时代背景,给学生讲授当时的历史现实,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了这样的引导与铺垫,学生便会觉得诗词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也可以调动感官去理解。长期这样训练,相信做到“回归自然”并非难事。

三、在大量阅读中实现自悟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8-02

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对古诗词的学习又在语文课程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想要学好古诗词,死记硬背是起不到相应的效果的,但就目前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状况来看,教师采用的往往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这样一来,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涵义,更达不到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因此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然后再在背诵的基础上对古诗词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以至于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文章将根据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详细举例分析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三个层次,希望通过分析,能够使初中生达到更好的鉴赏古诗词的目的。

一、对表层意思的了解

了解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是鉴赏古诗词的第一步。任何文章都是由基本的字、词、句组成的,因此想要更好的了解古诗词的表层意思主要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清诗词的语句顺序。

首先,要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

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将文章肢解开来,先抛开文章的整体意义不谈,而是首先分析文章每个词语的意思。这里对词语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推敲这些词语在诗词中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整首诗词之前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要理清诗词的语句顺序。

为求作品结构工整,诗词作者往往会运用一些独特的写作手法,这就难免会导致古诗词的语句出现错位的现象。在学习这种类型的诗词时,教师一定要明确指出语句中的顺序问题,以免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造成影响。

二、对诗词进行深入分析

在了解了诗词的表层意思之后,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诗词进行分析。对古诗词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使学生在了解了诗词的表面意思之后继而能够在诗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深入分析古诗词的涵义应从两方面入手,一理解诗词的语境,二是分析诗词的意境。

首先,要理解诗词的语境,对语境的理解一定要注意联系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这是对古诗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其次要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整首诗的语境以及作者的意图。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例,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国家战败以后被俘,被逼写招降书,但作者断然拒绝的事,同时这也就是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联系上下文,在理解了每一个诗句的意思之后,将其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深入理解整首诗的语境。

其次,要理解诗词的意境。作者创作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整首诗表达一种意境,从而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同时使读者了解到自己的意图。同样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例。文章前几句着重渲染战败之后的悲凉气氛,随后作者笔锋一转,开始着重表达自己即使战败也绝不向敌人低头的爱国之情,最后作者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收尾,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表达的淋漓尽致,使人在读过文章之后能够深切的感觉到作者那种慷慨激昂的情绪和誓死不为亡国奴的高尚的情怀。

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诗词从语境和意境两方面入手,以使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在写这首诗时候的心情,从语句中看出作者的情怀,从而对诗词达到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从艺术角度对诗词进行赏析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最后一步便是从艺术角度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从艺术角度鉴赏古诗词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二是分析诗词写作的艺术手法。

要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古人在创作时,对诗词语言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甚至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仔细斟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其语言特点尤其值得我们研究。研究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诗词的理解,同时对深入的赏析古诗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在第一个层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初步的了解,以为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意义奠定基础。在第二个层次,因为有了对诗词的初步了解,学生对诗词的深入了解便会变得简单一些。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便是根据对诗词的理解,从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只要在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这三个层次进行,就一定能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达到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8

新课标要求:(1)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歌,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因此,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考查的重点是:(1)能正确地理解诗词曲的内容;熟悉与作品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注意诗体及作家的风格;能概括诗词曲的大意;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感度。(2)会品析诗词曲的语言,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句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韵律美。

二、必须明确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所用的材料

知道常用的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当然阅读面越广越好。一般来说,应以这些材料为主。(1)唐诗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为主,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为主。(2)宋词以陆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的词为主,以词中的小令(即字数在58字以内的词)为主。(3)唐诗宋词中以课外古诗词曲为主;如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题材的诗。

三、必须明白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的主要题型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9

中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主要围绕作品的内容、情感、手法、结构以及语言进行,在考高中,通常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诗词鉴赏题目自2002年起,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此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已经呈现出开放化、多元化的趋势,主观性更强,更加重视整体理解,因此,对于诗词感情的把握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诗词的情感不仅寓于诗词的形象、内容及语言上,诗词的节奏、表现手法等这些“果壳”中也包藏着丰富的情感“肉质”。诗词的内容是情感的表达,诗词的手法是情感的呈现,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情感的把握与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相互渗透,促进对诗词的整体性感知,提高鉴赏水平。

一.反复阅读,整体感知

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情感基调的把握也就是对诗词情调的整体感知,情感基调是诗词情感的主旋律。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对于深刻理解诗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位感知。这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积累和不断地思考才能够有所领悟和提升。对于诗词的整体性感知是通过对形象、内容、语言等多方面的理解,进而挖掘诗词的情感力量。

(一)探寻兴味之源

不论是含蓄委婉还是直抒胸臆,激发学生感知诗词的兴味是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只有当感性的认识到达一定程度后,才能激起理性认识的需求。

古代诗词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许多时候,对于诗词的鉴赏流于表面,是因为没有唤起对它们的要质的体验,只有在生活中得到了体验,才能由兴味产生需求,由接受变为探索。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说“生活化就是语文教学的一般原理”,李海林《言语教学论》更明确地提出“‘生活化’不同于把语文课堂搬到社会,也不同于在社会开辟‘第三课堂’,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本文将从诗词情感教学的生活化方面,谈谈在诗词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审美主体学生和审美客体诗词之间的关系。

(二)感受共鸣之美

现代作家安意如在赏析贺知章的诗作时叹道:我相信,时间是没有间隙的,不能造成隔阂。真正情感的共鸣,能超越时间的束缚、国界的束缚、年龄的束缚,令知音惺惺相惜,令交流深入心灵,令感动流穿青史。唤起情感共鸣,诗人的灵魂与我们的灵魂相交融,诗人的思想与我们的思想相碰触,诗人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相织缠,我们拥有了更好理解诗作的能力,诗作的内涵便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诗词的学习也更加得心应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有情才有诗,情是诗之根本,抒情乃是诗词的重要的特征。古人凭借诗词形式,或思乡念远,或抒爱情之喜悦、失恋之悲伤,或抒家国之痛等。面对丰富的情感,赏析诗词应创设情境,实现诗词情感的生活化,实现审美主体与客体的情感对接,从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情感内化的同时提高鉴赏水平。

二.多维体悟,敏感思维

在对诗词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挖掘诗词的各个层面,以加深对其理性层面地认识,培养敏锐的感知力,进入诗词赏析的更高水平。诗情是一种特殊审美情感,是诗人面对自然人生,感物动情,又按照诗词独有的情感要求创生的微妙、丰富、复杂的人类情感,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状态。而这些呈现状态,则通过诗词的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呈现。

(一)诗词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意象。人物形象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纵情山水、儿女情长等类型,在赏析任务过程中,应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意象可分为送别类意象、思乡类形象、愁苦类形象、抒怀类形象等等。

用形象说话,用形象传情,这是诗词最大的特点,也是诗词最富情感和最具魅力之所在。赏析时,通过运用形象思维,通过想象和联想,再造画面和形象,并让他们全身心投入画面,进而从画面和形象当中挖掘情感,体会个殊的韵味,从中获得冲动这是情感体验的主体,是不能忽视的。

(二)诗词语言

体验诗词情感,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要仔细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诗词语言风格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语言风格包括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明丽、生动形象、豪放雄浑、沉郁顿挫、慷慨激昂、俊爽旷达等等。诗词作者往往通过语言的锤炼,来表现画面最精当之处,表现情感最深情之处。赏析中能体会到这种精当,就能更好地体验诗词的情感。而通过对语言的感悟和赏析不仅可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体会,更会在对语言揣摩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体验由内向外的过程,在鉴赏诗词的同时提升对语言表达的驾驭能力。

(三)诗词手法

诗词的表现手法都种多样,包括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等,常见的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景情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铺、卒章显志等等。诗词赏析的手法,应结合具体诗词进行。而表现手法的应用,其目的还是更加有力深刻地表现情感。因此,诗词的表现手法也是其情感呈现的方式,在分析诗词的过程中,对于手法的准确把握是剖析情感的重要途径。

三.分类掌握,相互渗透

在有了对诗词情感的内在感悟后,对诗词情感的系统性认识也十分必要。了解诗词情感的类型和方向,在突显情感呈现的同时,也对诗词赏析有一定的帮助。

(一)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十分常见的诗词类型,同时也是中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在历年高考题中,不乏怀古咏史类诗词。在鉴赏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把握怀古咏史诗的典型情感,回答题目就能较为得心应手。

(二)咏物诗

咏物诗是诗词鉴赏中较为简单的一种类型,因为这类诗词的情感和手法相对来讲都较为单一,但又是十分常见的类型。咏物诗通多采用卒章显志的手法,更加清晰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咏物诗的情感多分为:对物的赞美或讽刺;自己的品质与物的品质进行类比以及对物所代表的人的赞美或讽刺。情感题在咏物诗中较为简单,但清晰准确地把握情感对于意象、手法的分析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隐逸诗

隐逸诗也是典型情感类型较多的诗词种类,因为隐士的思想感情本来就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隐居,享受闲适、愉悦;另一种是消极遁世,饱尝孤独、寂寞。赏析时需要回归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意象和意境为切入,重点把握诗词的情感内涵。

(四)闺怨诗

闺怨诗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说来,就是写、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这类诗词突出表现的是“怨”,而“怨”也可进行分类把握,如表现女主人公对离家在外的丈夫思念之情的闺怨、感慨青春流逝渴望自由生活的宫怨,而这类宫怨诗有时还会表达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批判。

(五)边塞诗

边塞诗同样是诗词鉴赏中的一大类型,情感多豪放苍凉。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鉴赏教学中占有很大分量,教材中同样选取了多首经典的边塞诗,边塞诗也一直是高考诗词鉴赏题目中的热门。边塞诗常考察的意境题,也与诗词情感把握有着直接关系,在赏析诗词的过程中,应注重整体把握。

(六)田园诗

田园诗也是诗词鉴赏中较为简单的诗词类型,以王维的诗词为代表。田园诗主要以考察意境风格为主,情感题多作为辅助,或答题要点。主要情感有: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农村风情的感悟;对官场的感受以及对农民、官吏的情感。

(七)羁旅诗

羁旅诗的情感较为简单,但考察点比较多,在情感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羁旅诗在历年的高考中也都有所体现。羁旅诗多通过旅途之景表达情感,因此,意境题常作为考点,在分析意象的过程中体会情感,就能够更好地把握。

总而言之,诗词是与情感关系最为密切的文体,在诗词鉴赏过程中,情感把握作为十分重要的环节,贯穿着赏析的全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应是由内向外、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品体验的过程中注入人文关怀,使学生能够拓宽思维,丰富情感,在感悟内化的同时,掌握方法,使诗词鉴赏的教学和学习都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10

高中古诗词教法的改变和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古诗词的警句妙语,其思想精华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也能产生非凡的影响。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科学、生动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提高。

一:古诗词教法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理论。教师观: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帮助者,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培育者。学生观:学生是语文学习、进行语文古诗词鉴赏的主体,是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是可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观: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诗人创作诗词的原因,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自我鉴赏思路以及鉴赏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在过程中感受乐趣,在结果中感受收获后的喜悦。

2.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提出:“文艺鉴赏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古诗词的教法就应重在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

3.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指出:青年早期个体的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因此,高中是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最优阶段,只有抓住这一阶段的培训,才能真正使学生从心理学角度上具备能力。

二.传统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疏通句意方面,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讲通”的教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字句的讲解细致入微,而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积累也因此受限。这种单方面的灌输,伤害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不去探究,不去拓展,学习的主动性渐渐失去。

传统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创设情境。导致学生无法“入境”,不能进入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去,联想与想象无法展开,诗词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也就不能体味。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介绍诗词作者,相关背景,而学生却未关注文本,品赏文本,没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何接纳和传承古代先哲的思想。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W习方式,也未能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

三、新课改下古诗词的教法研究。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研究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对于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鉴赏兴趣,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研究古诗词的教法,强调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情感介入,与诗人、诗情相通。不拘泥于分析诗句,背诵诗句,改变教学模式,使高中古诗词教学能够有所改变和提高。

了解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哪些变化,了解目前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真正水平,从而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他们现在和未来的语文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了解高中古诗词的传统教法,寻找传统教学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搜集相关资料,拓展积累,并在组内、班内进行交流。引领学生品味意象,进入意境,分析技巧,感受语言。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引学生入“境”。比如采用幻灯片、图片、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等。把某些知识汇编成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识记。同时,教学内容与识记的知识协调一致,使学生感到“记”有所“用”,提高其积累知识的积极性。

2.研究内容。了解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分析问题的各种原因,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原因。

3.研究方法。调查访谈法――通过听课和交谈的方式,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异同,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案。

4.研究的步骤及过程。学习理论,参与培训,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提高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学习和提高,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收集整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具体计划,多次和专家沟通并积极听取其他老师意见,应用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设计出研究方案。了解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存在的困惑。通过听课访谈等,了解不同教法的特点。找出原因与症结。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高中古诗词教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进行初步尝试,不断探寻适应新课改适应学生的教法。在这个阶段,我们按照计划,认真实施开题报告,具体内容包括:

经过教学的初步尝试后,我还通过听课的方式,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之后所形成的教学反思。分析调查评价的准不准,问题分析的对不对,解决的方法对策好不好,并对比分析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出结论。然后将此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更广泛地提高高中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四、古诗词教法研究取得的成果。

近一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配合下,经过学习-调查-分析-再调查-总结的过程,经过调查分析研究, 初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提高古诗词教学能力。

根据测试调查结果的分析,初步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分析诗词的方法例11

高考对此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本诗的X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请对X字进行赏析……

例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注]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此例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表现力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答题。考生要根据诗歌意象所表达出来的表面意义,注意作者、背景等相关信息,分析清楚诗歌语言真正的内容指向。

参考答案 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方法总结 ①把握几个关键点:一定要将所炼之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从用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进行分析。

②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或拟人、通感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怎样的意境,表达怎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分析诗眼类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高考对此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X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X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有人认为X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例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之时。

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凉”字写出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

方法总结 ①解题技巧:在具体的语境中解释诗眼的含义,解释时要用描述的方法,不能直译。联系全诗感情作答,有的诗以抒情为主,那么分析诗眼就要联系全诗的感情。联系全诗的表现手法作答,有些诗的感情是和表现手法联系在一起的,答题时还要顾及表现手法。

②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词)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词)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分析该字(或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第四步,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赏析炼句类

高考试题考查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含意深刻。考生理解诗句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高考对此常见的设问方式有:简析某句的表达之妙。某句对表达诗人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例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因排行十二而相称,但名字不详。

试分析诗中“雁引愁心去”的妙处。

参考答案 “雁引愁心去”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方法总结 ①解题技巧:要注意结合比喻、双关、借代、比拟等修辞方法来阐明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词语的“语表义”“语境义”“情韵义”。要注意某些句子表意委婉的特点,发掘其深层含意。

②答题步骤:第一步,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第二步,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者写法特点。第三步,分析诗句在写景抒情或写人方面的作用,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赏析语言风格类

鉴赏语言风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方面进行赏析。考生要记忆一些常用的术语,以便表达恰当,答题规范。

例4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