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1 14:48: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网格化管理情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向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才是促进社区管理、提高基层组织管理效率的必然趋势。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政府提出的创新手段,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社区管理平台,从根本上提高了社区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加强了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推动社区管理的稳定发展。
一、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将我国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一个个“网格”,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我国社区管理的效果。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每一步建设都要与国际接轨,不断进行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在这一系列的手段中,社区网格化管理占据着很大比重,为我国社会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方向,提高了社会服务的水平,完善了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得来的。将城市划分成一个个“网格”,加强对“网格”的监督与管理,政府就能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提高了政府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面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到位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因此,很多管理人员对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到位,不了解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社会价值,从而影响了其效果的充分发挥。我国社区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生活质量、服务态度方面也更加的重视,从现阶段社区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优质的服务才是王道。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管理人员对于网格化管理的认知不全面,导致“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效率低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说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是我们的社会向着更加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推动社区网络化管理更快、更好的发展,与互联网科学技术的结合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的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对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掌握却不是非常的娴熟,很多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都不会使用,其应用效率非常的低,使社区网络化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原本的应用效果。
(三)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要结合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还需要优秀的人才配合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根据我国现阶段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形势来看,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由于管理人员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够充分,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动力,丧失了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其他员工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深,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敷衍了事、拖延时间、推卸责任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网格化管理队伍的团结友爱和整体水平。
三、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扩散
(一)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力度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手段,而人们对于新事物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要想充分发挥社区网络化管理就要让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网格化管理的含义,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力度,能够缩短管理人员对网格化管理的接受时间,从而加强了管理人员的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充分理解,提高了政府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面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社区网络化管理之所以进行的不顺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健全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只一旦遇到了问题,没有对应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约束与解答,管理人员手足无措,领导也不知该如何解决。首先,要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制度,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帮助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其次,要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信息采集机制,信息采集对于社会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平台,为社区管理提供方便。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社区网络化管理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得来的,只有对网格化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代福.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现状与机理分
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3,06:77-85.
[2]杨代福,董利红.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的事
件史分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04:46-50.
[3]许欣.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的反思――
关于上级文件传达的精神要求,我街道4月份开展以“创新基层管理模式、提升网格服务效能”为主题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在此期间,我街道组织各个社区主干到梅花镇和其他省市参观网格化办公场所和学习工作经验,学习经验之后街道陆续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并划分网格,街道为一级网格,13个村(社区)为二级网格,各个网格配备一名格长、管理员、监督员、助理员、督导员、巡查员、民警,并制作了网格之窗,开始为民办事,各个村居也对居民开展了宣传工作,制作了专题宣传栏,提高公众知晓率。各村(社区)包片干部也开始了前期摸底的信息采集工作,要求在10月底完成电脑录入。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大多数居民不愿意提供身份证号码,也有少数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也不提供信息,这都影响了数据采集的速度,影响了网格化电脑录入信息也造成不全的情况。
10月底安排了一次网格化管理负责人集中地数据录入前培训,邀请了电信公司网格化管理平台开发人员向大家讲解数据录入操作方法。但是由于除三峰社区的网格管理员接触过该平台外其他的村居网格管理人员对这个平台都很陌生,培训效果不理想,所以还要在各村居账号创建后再进行集中培训。
街道十三个村(社区)摸底和录入情况基本达到85%以上,4至10月份各个村(社区)的事务处理、民意反馈、为民办实事等三项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总达到432起,目前为民办实事项目有3起正在处理中,其余的项目都均已完成,其中十洋村网格化总户数859户,采集情况达到100%,电脑录入达到92%,事务处理4起、民意反馈6起、为民办实事4起,十洋社区网格化总户数825户,采集情况达到100%,电脑录入达到90%、事务处理9起、民意反馈11起、为民办实事11起。三峰社区网格化总户数2096户,采集情况达到100%,电脑录入达到95%,事务处理21起、民意反馈25起、为民办实事20起,其中为民办实事有1项正在处理。西滨社区网格化总户数1545户,采集情况达到78%,电脑录入达到92%,事务处理8起、民意反馈13起、为民办实事7起等4个社区完成情况总达到90%以上,三项工作完成100%;洋锦社区网格化总户数2289户,采集情况达到74%,电脑录入达到80%、事务处理10起、民意反馈10起、为民办实事6起。西关社区网格化总户数1515户,采集情况达到96%,电脑录入达到82%、事务处理12起,民意反馈13起、为民办实事6起。航华社区网格化总户数3277户,采集情况达到92%,电脑录入达到80%、事务处理9起,民意反馈13起、为民办实事9起。航兴社区网格化总户数2676户,采集情况达到78%,电脑录入达到80%、事务处理11起,民意反馈11起、为民办实事2起。景美社区网格化总户数1200户,采集情况达到96%,电脑录入达到80%,事务处理11起,民意反馈10起、为民办实事8起等6个社区完成情况总达到80%以上,,三项工作完成100%;西关村网格化总户数1014户,采集情况达到98%,电脑录入达到75%,事务处理23起,民意反馈23起、为民办实事3起。东关村网格化总户数1272户,采集情况达到85%,电脑录入达到75%、事务处理10起,民意反馈13起、为民办实事9起。东关社区网格化总户数1400户,采集情况达到100%,电脑录入达到65%,事务处理18起,民意反馈23起、为民办实事5起,完成情况总达到60%-75%,三项工作完成100%。
接下来,我们会陆续完成工作,督促电信公司为各个村(社区)开通账户,导入数据,然后输入重点人员信息,初步完成网格化管理的前期工作。
1. 信息共享不畅。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因各种原因导致各项资源长期处于分散、相对独立的状态,缺乏联动机制,造成信息共享不畅,“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的思路亟待落实。
2. 宣传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初入网格内的社区网格员都会反映辖区内的部分住户不配合信息采集等工作,影响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量。其原因就是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根本就不了解、不清楚网格化管理这项工作。
3. 社区网格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社区网格员队伍不稳定。薪酬待遇低和工作压力大是造成网格管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二是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社区网格员要求“一岗多责”,肩负着社情排查、公众诉求、矛盾化解、应急协防、工作巡查等五个方面的事项,这就要求社区网格人员要有全面掌握计生、卫生、民政、社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能力。而部分人员没有相应的学科背景,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应用技能,甚至还有部分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二、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
1.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市、县、乡镇信息平台建设要明确重点,规划清晰、合理分工,促进三级信息共享;二是确保社区网格信息与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将各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达到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社会共治,使整个社区管理、社会管理时刻处于“活动”的状态。
关键词: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ty system;management system;gri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92-03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的各方投入,是开展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它利用电子网格化地图绘制技术,按照不同地区属地治理、地理规划、现状管理、便利管理等原则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管理网格,依据城市部件管理和城市事件问题管理,将各个部件和问题都赋予一个代码,并标注在对应的利用电子网格化绘制的地图中[1]。这样就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手段对所管辖的范围实行分层、分级、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
近几年来智能化,智慧化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一些专家和学者从研究 “智慧城市”的内涵外延、应用技术、平台构架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到我国 “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管理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剖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李逦、肖凌等剖析了在智慧社区中云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如何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2]。总的来说,在现有的智慧社区建设中,最主流的还是将智慧社区划分为两个模块,三个系统,四个层次。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了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90个智慧城市试点。但是各地试点城市的社区管理工作均处在探究阶段,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技术规范版本不兼容,业务流程复杂,致使资源分配不均匀、反复建设、没有办法连续经营等问题。而且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采集规范不一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有时甚至不同部门关于同一事项公示的信息还不统一,相互矛盾[3]。各个管理系统有各个管理部门单独辖管,中间并无有效统一的综合管理部门,这给智慧化社区的建设带来一定的难题。要想在社区网格化的基础上构建智慧社区,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综合平台,方便汇总处理统一信息并分类发放到指定的部门进行解决。
1 网格化管理理念
1.1 网格化管理观点
目前网格化管理的观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比较侧重资源的整合以及对资源的协同利用,它着重运用3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来完成市、区、街道和网格监督员的四级联动管理模式。二,比较侧重管理信息的优化,将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实时采集传输数据,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管理体制。三,强调把信息化作为凭借,将各种管理服务资源集合汇总起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不断发展的管理需要的一种新模式。总之,网格化的管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建立的,把所辖管的地区进行单元网格划分进行管理的一整套管理思路、手段的总称[4]。
1.2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划分网格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它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将管辖的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免推诿扯皮,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的现象,每个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关责任和任务的划分,共同负责处理网格内的相关事务。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划分上,每个网格可以分配3名工作人员,分别为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他们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5]。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汇报,另外也负责网格内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网格管理员作为网格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并录入系统,同时做好紧急信息的上报,矛盾纠纷的处理和工作的整治问题;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接受上级信息反馈,做好对网格工作的查看、指导和督促[6]。
2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系统建设
2.1 空间数据化引擎
空间数据化引擎作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主要是为了处理储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运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ArcSDE很好地解决了存放在在数据之间复杂的拓扑关系,并且能够构建一个网络几何空间,运用空间索引机制来提升信息查询的速度,运用长事务和版本机制来完成多用户同时操作同一类型数据,运用特殊的表结构来完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7]。这可以解决我们常见的社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与保证数据库技术统一存放,管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要求相一致。ArcSDE的客户应用层将客户应用端分为直接客户端和间接客户端。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ArcSDE的应用服务器,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SQL引擎。ArcSDE原理示意图如图1。
2.2 节点建设
根据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对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对划分后的网格节点进行节点强度分析。节点强度的分析可以在网格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要进行节点强度分析需统计每个网格节点流通数据量的大小,请专家评估的每个节点的权重,然后将节点的流通数据量与该节点专家的评估权重结合起来,构建评价体系,得出节点强度评价结论。在节点强度最大的地方设置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将节点强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绘制等强度线,在网格的基础上布置节点强度网。同时可以在节点处设置节点级数据布局感知机制,尽可能地将计算部署到存有要处理的数据节点,使得 Map/Reduce任务在本节点的数据读取比率提高,减少从远程节点读取数据的操作,以便大大节省网络开销,提高信息检索速率[8]。
2.3 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信息搜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各种无线设备进行社区信息的收集,将搜集的信息上传到信息分类处理系统,按照信息所属管理类别,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分类处理后的信息,上传至客户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对于信息流量比较大的节点可以启动信息缓存系统,将社区重复、多次搜索的同一信息可以分类存储在信息缓存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查询效率,便于便客户快速查询。针对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后分离出的紧急信息,可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可以将分类判定好的紧急信息上传,重大紧急信息事件将直接传至决策层,有利于决策者快速并及时地做出决策,以便迅速解决相关问题。非重大紧急信息将直接传至工作层中的相关管理系统,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信息传达速度慢,容易失真的问题,而且所有汇总信息均在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中,这样一个统一的信息储存平台就解决了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采集信息规范不一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等问题。
“网格”起始于信息技术范畴,在网格化管理引进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构建的信息层,设立信息分类系统,将社区常住居民情况、人员流动情况和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各种商户情况等录入系统终端,对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储存库。将电子数据储存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区公共服务储存区,设立公共服务系统,一部分为社区便民服务储存区,设立便民服务系统[9]。公共服务系统和便民服务系统全汇总存储在客户应用层,常用信息存在客户应用层的信息缓存系统中,便于提升客户查询信息速度。信息层各种系统实行全天运转制,社区居民、工作层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登录应用层进行相应的事务办理等。同时还可以将居民每天所用的移动电子设备与构建的电子数据库相连接,居民可以随时自愿更新相关有效信息,并建立奖励机制,以便提高相关服务工作的质量。
2.4 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社区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将社区管理系统分为五个,即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是包括社区的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安全部门(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部门组成的维护社区治安,对社区内的公共治安进行统一管理的管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是针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社区绿化,街道清扫等相关工作设立的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范围涵盖社区福利,社区公益,经济商业圈,智能物业等一系列便民活动及相关设施管理。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包括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居民就诊等与社区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各种事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包括教育系统,社区党建系统等。每个管理系统根据对应管理部门分类构建相应管理平台,这样每级服务管理平台有该级相关政府部门管辖,同时建立党员群众监督机制,可以通过短息,网络,电话,上门等投诉方式进行,实时监督,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实现智慧社区全员参与,监督机制纳入管理系统成员绩效考核。(如图2)
以网格化管理基本做法为基础,在社区内部也实行网格划分、分配专们人员[10]。社区服务范围涵盖社区所有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可以通过信息层,将收到的信息第一时间汇入信息分类系统,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自动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将信息报送至决策层,或者对应的管理系统,下达指派命令,指派事发区网格管理员及时到位,控制事态发展。
此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信息网格化管理的结合。对社区每个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等通过信息层进行分类整合处理,统一放入信息缓存系统,实现同一社区不同管理系统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由社区网格督导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全时段监控,社区网格协管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信息资源的汇总,社区网格管理员对所分管的网格进行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反馈,同时明确社区总负责人,从而在横向上实现统一管理,纵向上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
最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工作层涵盖了社区服务方方面面,除了事中,事后控制之外,还应建立事前控制机制,除了将社区系统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外另可加入传感设施,实行部分与整体总系统的挂接,同时加强管理监督中心的监督巡视工作,加强社区群众危险防护意识,及时应对一些可以避免的重大意外事件。
3 结语
将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管理相结合,根据区域情况布置智慧社区网格,设置社区网格关键节点。在ArcSDE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部门间信息壁垒问题,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办事效率。搭建了一个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信息分类上报系统,减少了管理部门间不必要的决策,避免了信息下达过程中的失真。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为智慧社区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智慧社区的结合,有效地整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分割的局面,为智慧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智慧社区系统的构建可以适用不同区域,便于在不同区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道军.城市地下空间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
[2]张燕,余庆泽.我国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与应用功能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
[3]王万华.大数据时代与行政权力机制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
[4]管婷婷.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预警机制[J].网友世界,2013.
[5]朱彦.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发展的黄金产业[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5.
[6]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
[7]袁荣建.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整合资源,理顺关系,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使社区在改善社会管理水平,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要求
把社区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基本要求是:将辖区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依托社区服务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发挥机关干部、社区两委成员、党员、楼栋长、积极分子、志愿者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权职明确,任务清晰,流程规范,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过程和全天候。
三、主要内容
(一)合理设置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依据便于管理的原则,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以社区为网格片区,以地理位置相邻的楼栋或院落划分网格,驻社区单位就近划入网格,以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数作为划分网格的数量。原则上每个网格管理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通过网格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避免出现工作“真空”和“盲区”,及时掌握网格内的各类信息。
(二)整合资源,建立管理组织体系。在确定网格划分后,根据网格内居民群众的特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配备管理和服务人员。网格化管理以街道相关部门、社区牵头,通过立足自身与借助外力相结合的方式,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享,合理分割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组成人员充分考虑个人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和性格特点等因素。将街道范围内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科学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集中优势,提高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工作职责。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人员、职能、任务”三落实。网格责任人要以身作则带领网格工作人员贴近居民群众合理需求和诉求的实际。关注民生问题和社区居民对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负责信息收集、简易问题处理等事务。同时,协办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党建、创建、综治、共驻共建、安全消防等工作任务事务。对于涉及面大,深层次复杂的问题,以及当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社区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综合处理或上报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处理。
(四)操作程序。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商讨处理,处理结果报街道相关部门,反馈服务管理对象。突发性工作网格负责人立即上报,社区及区、街道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需要审批的工作,网格责任人掌握信息,社区受理界定,上报街道,区职能部门审批,同时实行三级公示制度。
(五)岗位要求。网格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启动阶段网格责任人实行“双岗双责”,要尽快熟悉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过渡到“一岗多责”。能够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推行错时工作制,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一次,“在网”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主动与社区居民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认真填写网格责任人工作日志,做到工作日清周结。动态信息及时录入,注重自身形象,严格保守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
(六)加强考核,完善机制。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对网格责任人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并将其纳入各社区干部绩效考核,重点考核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实绩、业务技能和群众满意度三个部分,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对长期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转岗、辞退。网格责任人要自觉接受上及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对,等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实施步骤
网格化管理工作进程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7月20日前)
各社区对照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思想动员,统一工作认识,进行宣传发动,在社区工作人员中明确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关内容和工作要求,营造良好氛围。
(二)划分网格,确定网格责任人。(2011年8月20日前)。
各社区根据本区域的特点,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摸清底数,科学划分责任网格、确定网格责任人,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街道制定网格划分网络图,制作网格公示牌
(三)业务培训。(2011年9月10日前)
组织社区进行专项培训,对网格责任人的培训效果进行考评。
(四)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10月20日前)
各网格责任人到岗到位。对网格内单位、居民、商网等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登记整合,做到各类信息清、各种情况明,建立居民楼住户状况显示图,做到一目了然。街道对网格管理人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量化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五)检查考核。(2011年12月20日前)
街道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自查。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对各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深化网格化管理成果,丰富管理内容,提高管理水平,排查网格管理中的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工作经验,形成规范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社区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明天社区位于莘亭街道,辖区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25097人,有5个行政村、10个县直单位、1个学校、1个市场、32家企业。划分三个片区15个网格、行政村5个网格,我们对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网格长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网格长作为党的政策在基层的"宣传员"、作为发现各类问题的"信息员"、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消防员","一人多才"才能满足工作需要,才能高效地为居民群众进行帮困解忧。为此社区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交流,对各业务的办理流程进行集中培训,方便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坚持日巡查走访制度和日碰头例会制度。
网格长每天巡查走访所负责网格,查看是否有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重点问题;查看楼院环境卫生状况,地面是否干净、垃圾是否做到日清;查看沿街门店是否按照城市管理要求,是否有占道经营及突出门店经营现象。通过日巡查,每天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天日碰头例会,各网格长对发现的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大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我乡制定了《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网格管理员考核方案》等文件,并多次在乡村两级干部会议上部署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多次培训。
二、管理细化,责任明确。
按照“界址清晰、规模适度、人员适配、无缝覆盖”的原则,在现行行政区划框架下,原则上按照150至200户居民的规模,将将全乡4个行政村划分为21个网格,网格四至边界明晰,管辖权属明确,网格与网格间、网格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有机衔接,不留缝隙。
网格管理员主要职责为:
1.日常巡查。建立以监管重点人员和便民服务情况为重点的社区网格管理台账。2.化解矛盾。争取做到“小纠纷不出格,大纠纷不出乡”。3.维稳。强化信息报送,建立信息报送“红绿灯”制度,及时报送信息计绿灯,当天未报送信息计黄灯,报送重大矛盾纠纷、预警性矛盾纠纷、上访动向计红灯,信息报送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短信报送至手机,短信报送格式为:xx号网格平安。4.业务。强化服务群众,代办业务,接受咨询。
三、层网结合,统筹推进。
通过一手抓四级联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手抓社区网格化管理,层网结合推进综治维稳工作,实现综治维稳工作系统化、矛盾化解层次化、社会管理网格化,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1.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反对“”为根本,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理念,解决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与“三送”工作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主旨。强化“三送”工作帮扶功能,以发展的眼光解决社会问题;强化“三送”工作信息收集功能,构建快捷的信息反馈平台;强化“三送”维稳功能,发挥“三送”干部(县里的领导,“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矛盾纠纷调解、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特殊作用。
3.与“民调评警”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民调评警”收集社会稳定信息作用,加强信息沟通,信息研判,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为避免传统社区管理“组织僵化”的科层化取向,社区网格化管理强调灵敏的反应运行机制,它要求突破传统“区———街道———社区”的三级层级模式,建立非科层化的新型治理模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的“纵横交错”式工作格局。当然,社区网格化管理并非将“网格”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层级增量和行政权力的运作末端,而是以“网格”为载体展开一种基于多元、民主、平等、高效等理念之上的网式沟通,从而构建扁平化的工作机制以迅速解决问题。此外,“网格化管理为在基层社会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之间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避免政府各主管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从而缩短问题解决的时间,提高政府科层系统的行政绩效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优势
社区网格化管理从理论设计到实践发展都表现出了相比传统社会管理范式更多的优越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说,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优势突出表现在:一是动态管理,主动发现问题。“重事先防范化解,重源头治理解决,主动查找、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和冲突。”二是资源整合,打破条块分割。“进行网格化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以往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弊端,将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管理体系。”三是网式沟通,管理技术信息化。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单向度沟通模式,它注重信息化建设和沟通反馈,能够达到层级内部、层级与层级(包括同一层级、跨层级)之间的直接有效沟通。四是纵横交错,全覆盖无盲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纵向通达、横向覆盖,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无盲区。五是注重考评,网格管理责任化。在“定格、定员、定责”的模式下,网格化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责任机制,就是要公开其问责程序与内容,使责任到人,以避免“暗箱操作”的问责困境。
二、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和手段,网格化管理虽然有其优越性,但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传统行政管控型的管理方式的影响,这种管理模式依然存在社区管理被动静态化、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社区信息沟通单向度和社区责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社区管理被动静态化
目前社区管理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式、静态化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很多“重事后管理,轻事前控制”的现象,社区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往往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习惯性地坐在办公室被动“等客上门”,没有把为社区居民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走访基层、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对社区环境中的一些“脏、乱、差”问题的管理往往采用被动式或适应式,缺乏事前的主动式管理。二是社区工作者被动式服从任务,简单根据指标进行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服务居民的态度。这与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观念、认知水平和学识经历以及传统遗留下来的社区工作体制、运作模式等都是有很大关联的。这种被动静态化的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社区无法充分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
(二)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
“随着市、区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增加,管理层次不断增多,很多工作都是通过设立在街道社区的派出机构来完成的。”由于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得不够深入彻底,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仍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行政性的资源配置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社区管理在具体实践中也无法跳出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窠臼。“从本质上讲,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倾向是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方位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延伸。”社区居委会以接受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承担过多政府管理部门下达的行政任务,忽视了寻找政府“行政性”与社区“自治性”之间的有效联结点,将难以促成综合性的良性管理局面,不利于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社区信息沟通单向度
传统的社区管理主要采取“社区———街道———区”依层级层层向上反映的模式,这种自下而上的单向度沟通结构忽略了“沟通”真正的内涵和价值所在。当前,社区管理中信息沟通的单向度,不仅是社区管理组织设计不合理的结果,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和居民主体地位的忽略也是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单向度,意味着问题反映上去,却没有及时回应,必要的反馈也就更加从无谈起,这将容易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难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难以在实践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的现实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
(四)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
随着人们利益取向与利益诉求的日益多元化,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但实际上,与社区居民普遍高要求不相适应的却是社区服务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包括地区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平衡,甚至于部分社区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方面的承载能力严重不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社区工作者数量不多、素质不高等都是导致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这大大限制了社区服务的全面覆盖和社区服务均等化,不仅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而且可能引起部分社区居民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严重阻碍了构建和谐社区的进程。
(五)社区责任机制不完善
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社区管理往往采取传统的自查自纠等监督方式,也常常遇到“暗箱操作”的问责困境,无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注重考评,普遍存在“责任盲区”、“各自为政”和“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一般来说,社区责任机制缺失,是因为应该公开、能够公开的信息未能及时向社区群众公开,或是公开透明度不够,无法对社区管理者形成足够力度的外部监督。因为,只有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监督,缺乏完善的责任机制,将在本质上影响社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与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我国大多数社区目前管理创新和发展的一个手段,正在朝着社区综合治理与多元联动的方向发展。应适时地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一)树立科学化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社区网格化管理首先是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针对当前社区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体制改革层面,充分借鉴和吸收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先进理念。一是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这就要求社区居委会重新定位角色和职能,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寓服务与管理中,把为群众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二是坚持精细化理念。粗放式的管理早已不适应当前形势下愈发复杂的社区管理,坚持精细化理念就是要社区工作者工作态度更加端正、认真、主动,工作内容更加明确、细化、统一,工作方法更加现代、定量、多元。三是坚持动态管理。社区管理层面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情况,静态式管理根本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和预知问题的走向,这就需要采用动态管理方式来时刻掌握社区的整体情况,在遇到某一问题时才能以最快速度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问题态势的扩大,争取“走”在问题扩延的前面。
(二)破除行政化倾向
随着社区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管理的路径选择依然更多的是自上而下,这也必然导致政府的过多干预。事实上,社区居委会并不是政府层级化行政模式的运作末端和街道办事处的延伸机构,打破行政化倾向是改进社区管理的必然选择。首先,准确定位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街道的关系应该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非传统意义上、完整意义上的行政色彩浓厚的上下级关系,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工作。其次,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虽然社区辖区范围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要应对的日常工作事务也越来越多,但社区居委会依然要重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地位,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深入社区走访群众,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功能。最后,要明确社区居委会工作内容。当前,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更多的社会职能被剥离出来下放至社区,导致社区居委会不该办的事情必须办,应该办的事情办不好。对此,社区居委会要明确为居民群众提供社区服务的工作内容,把提供社区服务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和突出位置。
(三)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也是其重要内容。以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加强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大量引进专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人才,这是社区信息化建设最为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完善支撑社区信息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和相关基础数据库,扩充专业化信息人才队伍,才能开展相关的信息化及维护工作。其次,积极搭建各类信息化平台。从信息的采集、甄别到信息的传播、维护,都要依托各类信息化平台,如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网络等,这样才能科学全面地对信息进行集中梳理,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畅通的信息流通系统,及时而又方便地倾听居民群众的声音、满足居民群众的诉求。再次,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反馈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积极的自我调节方式,要求社区管理不仅要注重事后反馈,同时要注重事前和事中反馈,及时走访沟通,收集反馈意见,由此形成社区与居民之间反应灵敏的“上下衔接、上下联动”的沟通反馈机制。
(四)实现社区服务均等化
当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社会公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积极响应和深入贯彻党和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社区管理要准确掌握社区服务“供给不均”和居民群众“享受不均”的现状,加快实现社区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加快实现社区服务“供给均等”。供给均等,意味着要克服供给不均和供给不足。要制定“倾斜”政策,做到平衡财政资金投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硬件设备建设,打破提供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环境卫生等基本服务的二元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快实现居民群众“享受均等”。这也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质。享受均等,意味着居民群众在社区服务地区上、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享受均等。社区管理要注重扩大基本服务的覆盖面,确保社区内的居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数量充足、质量过关的均等化基本服务。当然,这里所说的社区服务均等化,并“绝对均等”,而是要在现有社区发展程度和水平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社区服务的相对均等。
(五)确保社区管理责任化
完善社区管理责任机制,确保社区管理责任化,是社区网格化管理带给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之一。社区管理要始终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划分责任区,设定责任人,建立问责制。
正视问题,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一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提高居(村)民群众的知晓率、支持度、参与率。二是网格责任人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做到工作日清周结。三是把基层老干部和志愿者等群体融入网格,引领全社会参与。四是通过完善信息联通功能、处置快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便民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实现服务的多样化。五是实现网格管理数字化。重新规范市区门牌标志,以数字编号形式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档案。同时,建立社区居民动态管理数据库。并把所有社区设施和存在的问题标注在专门的数字化地图上,落实到以街道社区为基础的单元网格中。
一、划分网格,体系科学化
我社区成立于1957年,辖区面积0.86平方公里,管辖6个封闭小区,共有楼房74栋,平方15栋,居民1918户4703人;企事业单位23家;商业网点102家。按照“任务相当、方面管理、界限清新、全面覆盖”的原则,依托便民警务站,根据辖区内居住人口情况、商铺及出租房屋数、机关企事业分布数量、辖区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将社区划分为五个网格。通过建立网格,为全面摸清社情信息、实施精细的社区服务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组建团队,强化队伍
我社区网格化管理团队由“社区--网格长—网格员”三级管理梯队组成,确保社区网格管理服务运行高效畅通。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网格按照“1+5+X”的原则分派人员,各网格的网格长由社区主要领导担任,网格员由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社区工作人员、联点单位和居民联户长等人员组成。
三、落实责任,工作规范化
1、每个网格建立基础数据台账,数据包含一张总表80项数据汇总,22张详细表数据。
2、每个网格细化分工,制定网格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压实任务。
3、每个网格建立会议制度,在早派工后,细化当日派工,晚研判时汇总信息,并建立会议记录台账。
4、加强与驻区单位和企业联动,每周召开会议,收集各类问题以及需要协调解决事宜,形成派工单,由第一书记进行派工,在下周的联席会议上汇报完成情况。
5、加强双联户长的培训工作,发挥双联户作用,制定联户长管理制度。
6、建立建强网格党支部,发挥网格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存在问题
1、社区工作人员对惠民政策了解不透彻,给居民回答的模棱两可,政策解释不清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可能产生一些矛盾。
2、工作作风不实,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工作任务流于形式,日常工作流于纸面,为了留痕而留痕;一套数据能用很久,造成信息情报不准确。
3、居民参与性不高,对联户长的职责不明确,四老人员、楼栋长和联户长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五、 解决措施
1、由社区各办公室,对所有的惠民政策进行梳理,选选出适合我们社区居民的一些相关政策,如医疗(能报哪些,怎么去报)、养老、大学生创业(如何申请贷款)、流动人口的医疗等,贴近老百姓的政策,真正把政策送到老百姓手里。每周进行集中培训,加强社区干部自身的素质。
2、工作人员要加大意识形态的培训力度,加大素质教育,让大部分人想去干事,想把事干好。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的意识形态培训,时间在三天左右,把培训坐实,培训结束后,集体发言,主要针对作风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撰写心得。
3、对于居民存于率不高,在做好我们自身的同时,并积极发掘先进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调动起四老人员的积极性,以点带面的去开展工作。
第二社区居委会
一是有布置有落实,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扫黄打非”工作例会,制定了专项整治和集中行动方案,每季度一次集中对社区范围内印刷企业、网吧音像市场、休闲娱乐场所、小超市等进行拉网式检查。
二是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网格信息员、志愿者队伍利用重大节日活动,对“扫黄打非”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累计专题宣传6次,张贴宣传海报32张,悬挂横幅12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等。
三是先培训社区工作人员,再培训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最后培训社区志愿服务队成员,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扫黄打非”专题培训10次,参训人数达280人。
四是社区成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让人人都有责任田,设立
工作站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信息员。其中社区书记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网格员担任组员,配合具体推进。
五是有办公地点,制定制度、职责,制做“扫黄打非”办公室标牌,收集整理"扫黄打非”会议记录、开展活动的各项资料。
六是有督查,市、县、镇及相关部门领导,通过培训、指导、检查等形式,督促"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落实到位。
(二)网格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为进一步拓宽"扫黄打非”工作局面,姚家社区着力组织实施“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挥社区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社区干部为引领,网格员、五老监督员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检查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