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6 09:45:16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b)-016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ocedu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rocedur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Methods 105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at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engshui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e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5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ccording to coin flips.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taken procedu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FMA, FIM, HAMD and HAMA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efore nursing,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FMA, FIM, HAMD and HAMA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FMA, FIM, HAMD and HAMA were changed, and thos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Programm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body function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ogramm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effect; Adverse reaction

由于急性脑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医务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和评价指标,因此急性脑出血患者经过治疗达到稳定期需要给予专业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疾病特点,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为了验证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选取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5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6~69岁,平均(62.3±4.1)岁;内囊出血24例,丘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小脑出血6例,桥脑出血5例,其他部位出血4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5~68岁,平均(62.8±4.3)岁;内囊出血22例,丘脑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小脑出血5例,桥脑出血4例,其他部位出血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提醒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在患者病情稳定期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等。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如下。组成程序化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包括病房护士长、责任护士及专职护士,经过专业的急性期脑出血护理最新知识、患者各方面需求等内容的培训合格后参与护理。⑴评估患者病情。护理小组成员需要详细掌握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用药情况、昏迷程度以及意识状态等,结合所有资料对患者病情作初步评估。⑵设计护理干预内容。小组成员通过查阅与急性期脑出血疾病相关资料,结合急性脑出血患者亟待解决的题制订护理计划,确保制订的护理干预内容是可实施的。⑶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操作如下。①接诊处理。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接诊处理。提供冰帽或者冰枕,给予吸氧治疗,快速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于中轻度的患者可通过建立静脉通道作病情处理;危重症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对于呼吸困难且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的患者可实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1]。②用药护理。小组成员需要熟练掌握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性质、作用机制以及注意事项等,监测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合理安排患者输液的药物顺序和速度,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和体温,严密监测其心率及呼吸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③特殊护理。对于急性期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可采用持续滴入湿滑气道法进行护理干预,每天做好口腔护理,以免发生口腔炎症,且做好脸部和眼部的卫生管理,针对压疮、便秘、肺炎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做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3]。④饮食护理。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是以各种流质食为主,小组成员需要对患者进食的量有评估,既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又不会因为进食过多给患者的胃肠造成负担,进食通过鼻饲插管方式。⑤心理护理。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一定存在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介绍与急性脑出血疾病相关的知识、治疗方法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等事宜,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4-5]。⑥功能锻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肢体的康复训练做出合理计划并实施,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要领,先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再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不断调整患者的功能锻炼内容及时间[6]。

1.3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标准:患者的神经功能基本正常,病程0级的为痊愈;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病残度在1~3级的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没有改善甚至加重的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人数×100%。

肢体功能采用肢体功能评分(FMA)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运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进行评估,两者得分越高表明能力越强;心理状态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两者得分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7-9]。

观察并记录患者发生压疮、便秘、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以及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情况。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主要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方法、康复情况、功能恢复、住院环境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FMA、FIM、HAMD以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FMA、FIM、HAMD以及HAMA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脑出血也称之为脑溢血,是一种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绝大部分患者是由高血压的血管破裂造成的,因此也称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会发生脑出血,而发生脑出血患者中95%以上的患者均有高血压[10-13]。中老年人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高发人群,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最近几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14-15]。急性脑出血在临床上主要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等;内科保守治疗一般通过调整血压、降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以及防止再出血等,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清除血肿、穿刺抽吸血肿以及脑室穿刺引流血肿等[16-18]。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症状的缓解、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是结合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疾病特点及护理需求而制订的针对性护理流程。需要成立专门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对于入院抢救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经验和患者的实际病情制订程序化护理干预内容,然后严格执行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从患者的接诊、用药、特殊护理、心理、饮食、以及功能康复等方面实施[19-20]。我院为验证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83.6%)明显高于对照组(66.0%);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FMA、FIM、HAMD以及HA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高于对照组(38.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4.5%)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旨在促进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荣军,王晓峰,唐宗椿.6374例高血耗猿鲅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57-61.

[2] 舒德翠,向清平.护理操作行为及其程序化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3(10):3073-3075.

[3] 刘惠勤,魏万梅.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82-284.

[4] Hemphill JC,Greenberg SM,Anderson CS,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J]. Stroke,2015,46(7):2032-2060.

[5] 殷俊,陈磊,翟国锁,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4-56.

[6] 蔡群,何秀云,傅武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84-585.

[7] 王玉敏.综合护理干预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8):686-687.

[8] 陈波,史晶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新体会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75-676.

[9] 朱素琴,陈松芳.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08-110.

[10] 陈艳,李春利.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8-10.

[11] 谢延丽.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107-108.

[12] 李月琴,蒋丹凤,宫晔.程序化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92-94.

[13] 曾智.78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950.

[14] 贾锋.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发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73-274.

[15] 徐晶芳,朱文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康复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248-2249.

[16] 王乾.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2):64-66.

[17] 胡珍琼,张荣,张苏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3):216-219.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2

脑出血或称之为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是当代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预后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带来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1]。目前认为,脑出血的病因较多,而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有关研究显示,约30%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脑出血,而脑出血患者中95%患有高血压,其出血的几率与高血压的程度呈正相关。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脑出血的救治并不是最大的困难,其重难点在于并发症的防止,感染、褥疮、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优质的护理工作又是预防并发症的可干预措施之一[2]。本研究笔者通过对106例脑出血患者施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观察其效果差异,进一步研究论证护理措施在改病症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内科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6例,男67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56.74±6.59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01±4.18岁;干预组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91±7.06岁;所有患者的病症均符合脑出血最新诊断标准,且不合并其他任何急慢性疾病,其在年龄、性别、既往史、文化程度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采用临床分级护理制度(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对不同患者选用不同等级护理制度。并对患者进行环境清洁、个人卫生、口腔保健、大小便管理、饮食和用药指导、睡眠和病情变化等基本护理[4]。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差异性、个体性的针对性护理。

1.2.2前瞻性护理措施

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采用前瞻性护理进行全程护理,上岗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前瞻性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即刻印象与筛选,评估患者病情,判断危机程度,制定出个体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预见性处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结合以往经验和医师的指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作出提前预见,进行医患沟通,做好安抚工作和对应的护理准备。(3)对症护理,若患者出血部位在脑干,应尽量避免搬动,减少探视,以免造成活动性出血导致死亡。颅内出血应监测呼吸、瞳孔变化,预防脑疝的发生。由于脑出血患者症状较重,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首先应减少患者心情的波动,避免受刺激、动怒,其次应定时拍背,帮助患者咳痰,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气管或胃管插管的患者应定期消毒,定期更换,避免细菌感染。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呼吸道堵塞。长期卧床患者还应该定期协助翻身,减少褥疮的发生率。(4)心理教育,预防患者由于对治疗效果缓慢而产生的抑郁和焦虑[3]。所有护理措施均应符合前瞻性和预见性,防范于未燃。

1.3 观察及评价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感染、褥疮、抑郁、血栓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对家属及清醒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方式采用我院护理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得分≥8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评价

干预组肺感染、褥疮、抑郁、血栓、总发生率的发生率分别为:7.55%、5.66%、3.77%、1.89%、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13.21%、7.55%、7.55%、45.28%,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869,P=0.0036),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为38(71.70%),明显低于干预组的49(92.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2,P=0.0053)

3.讨论

脑出血的治疗需要正确的诊疗、优质的护理工作和患者及家属积极的配合,以上三个环节任意一个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治疗的效果不明显,甚至病情的加重。而对于脑出血的并发症,其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褥疮、再出血、抑郁和焦虑等,优质的护理工作和正确的诊疗方法是预防脑出血并发症的有效措施[4]。在脑出血的护理过程中,常规的护理措施仅仅局限于对患者已出现的机体护理需要,缺乏预防性和针对性行的护理;前瞻性护理主要强调对患者未出现但可能出现的护理需求进行有预见性的个体化护理,通过以往的经验以及医师的指导,提前做出护理预案,做好相应的护理准备,当需求显露时才能做到凌威不惧、游刃有余。

在脑出血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以及脑出血的相关临床特点和并发症放置措施,尽量避免患者再次受到病因刺激而产生应激性在出血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对于颅内出血患者要控制血压,以免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造成死亡。在脑干出血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动作轻柔,尽量避免搬运。生命体征的检测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做出预见性评估,以便于及时处理,挽救生命[5]。心理疏导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发生率。本研究笔者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前瞻性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肺感染、褥疮、抑郁、血栓、总发生率的发生率分别为:7.55%、5.66%、3.77%、1.89%、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13.21%、7.55%、7.55%、45.28%,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869,P=0.0036)。对其本人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率为38(71.70%),明显低于干预组的49(92.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2,P=0.0053)

综上所诉,前瞻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明显降低了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其临床效价显而易见,值得临床护理工作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凌岩,郑姝婷,周涛等.脑出血的临床护理疗效的观察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5):258-259.

[2]侯林娣,曹向民.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9):228-229.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3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74-01

前言:在临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中,采取脑血管介入法是公认的金标准。其主要操作为经皮股动脉穿刺之后采取数字化减影技术在全身肝素化的环境下对患者脑血管进行造影的一种血管介入方法[1]。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患者存在一定的主观情绪的紧张和心理焦虑,会造成尿液的潴留和血压的升高,这都是不利于手术进行的因素,而在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侧肢体的长期制动,会影响到患者发生失眠、烦躁不安,情绪不稳等状况[2]。因此如何在手术前、中、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当前脑血管介入护理的重点研究内容[3]。本文针对我院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24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在临床上采取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针对我院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24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162人,女性有78人。患者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52.7±5.23)岁。所有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视觉朦胧、字体偏瘫等状况。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护理干预措施。(1)术前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护的健康教育培,讲解手术的大致过程和检测的目的和意义,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和及时处理的方式,并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使用便盆和尿壶、诱导其排尿反射。(2)术中干预:全称安排介入护士对其进行贴身陪护,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味进行手术,并在整个过程中对其出现的紧张情绪和焦虑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及时观察患者出现的尿潴留或者血压升高的迹象,及时对其进行处理。(3)术后干预: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确保在营养保证的基础上减少由于食物过量摄取造成的涨腹。指导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和环境布置,保持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恢复,改善其睡眠质量,定期给予一定的肢体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取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非常满意72人,满意42人,不满意6人,中满意度为95.0%。对照组非常满意为52人,满意54人,不满意14人,总满意度为88.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在观察组在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率为血压升高4人,淤血血肿共计6人,排尿失眠17人,总发生率为22.5%;相比较对照组,血压升高12人,淤血血肿11人,排尿失眠31人,中发生率为45%,有显著性改善(P

3 讨论

在针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介入护理模式,有利于介入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其主要的作用原因在于加强了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和强化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有研究表明,采取有针对性的一对一陪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感,有助于避免血压升高,和尿潴留的发生[4]。而在术后的护理上,采取积极的主动沟通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直接反映在患者主观上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上[5]。目前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风险性越来越小,但是依然会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诱发因素,所以做好预先的准备工作,严密监护患者在手术后的情况,对于发展的早期问题,及时处理,对于患者的顺利康复非常有利。本文的结果也显示在观察组在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率为血压升高4人,淤血血肿共计6人,排尿失眠17人,总发生率为22.5%;相比较对照组,血压升高12人,淤血血肿11人,排尿失眠31人,中发生率为45%,有显著性改善(P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针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专门的介入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9-02

基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8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42例,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31―60岁,平均年龄(45.51±1.36)岁;对照组患者为42例,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32―61岁,平均年龄(46.25±1.07)岁。对本次研究选取的8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采用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1心理护理干预

基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病理特点,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进行良好沟通,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该疾病发病知识及治疗方法,进而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减轻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给患者家属讲解相应护理措施,进而对患者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行为护理干预

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卧床休息,在其身体状况及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适度的锻炼活动,同时依据患者实施治疗前的排便习惯为患者制定富含针对性的排便活动时间,其长于平常排便时间,约为5分钟。对于没有排便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午餐或是晚餐后再次采用排便活动指引其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出血复发率

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后,其止血时间为(26.14±12.23)h,住院时间为(8.82±3.21)d,再出血复发率为11.90%(5/4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其止血时间为(36.72±18.23)h,住院时间为(11.68±5.51)d,再出血复发率为30.95%(13/42)。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出血复发率,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出血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便秘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4.76%(2/42),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38%(1/42);对照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26.19%(11/42),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9.05%(8/4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便秘及肝性脑病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便秘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具有较高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同时因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病理特点,患者在治疗中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提供相应护理,其还依据患者心理状况及体征等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供患者治疗效果等等[2]。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复发率、出现便秘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均同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121-02

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死亡率一般为30%~50%[1]。近年来诊疗监测技术迅速发展,护士掌握监护技术观察判断病情。准确实施治疗、护理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极为重要。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治疗的 1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影响其康复的严重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监护手段及护理措施,对救治患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3例,其中,男106例,女77例;年龄5~79岁,其中,≤19岁21例,20~50岁119例,≥51岁43例。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GCS)≤8分,并经头颅CT/MRI和手术中确诊。硬膜下血肿48例(26.2%),硬膜外血肿34例(18.5%),多发性颅内血肿29例(15.8%),广泛性脑挫裂伤27例(14.7%),脑内血肿19例(10.38%),弥漫性脑肿胀11例(6.01%),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4.91%),脑室内出血6例(3.27%)。

1.2监护方法

无手术指征者,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救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内容包括连续监测颅内压,脑灌注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气分析、心电,脉搏氧饱和度,血液生化检查;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动的变化和可能继发的并发症等。

1.3临床监护及护理

1.3.1颅内伤情监护及护理监护重点是防治继发病理变化,在颅内血肿清除后,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最突出的继发变化,伤后48~72 h达到高峰,并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出现种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护理要点:①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神经系统病症等变化。②患者保持平卧或头部抬高15° ~30°,避免前屈、过伸、侧转。③在护理操作中,如翻身、吸痰,禁忌过度刺激和连续进行护理操作[1]。④严格和准确执行脱水治疗,及时准确收集记录引流量,并做好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⑤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低氧。⑥维持正常体温和防治感染,高热可加重脑低氧,如采用冰帽、降温毯行亚低温等措施加强脑保护,遵医嘱应用抗菌药预防和控制感染;伤后持续监测颅内压,观察其动态变化,能及时发现迟发的血肿和术后复发血肿,为临床提供降低颅内压的治疗依据,尤其是颅内血肿可导致继发脑干损伤和脑疝,在重点监护中及时发现可得到救治机会。

1.3.2 呼吸功能改变的监护及护理呼吸功能障碍是颅脑外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又是颅脑损伤晚期的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呼吸管理对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3]。监护及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血液。②经常评估气道情况。当咳嗽或者呼吸抑制、肺有音、SpO2或PaO2突然下降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置。③定时翻身、每天叩背4~6次,及时吸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的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加强呼吸管理,本组患者意识障碍期未发生护理不当而致呼吸道阻塞。

1.3.3消化功能监护及护理对消化系统的监护主要是观察和防治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和低蛋白血症。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监护及护理措施:①监测血压、脉搏、尿量、中心静脉压和周围循环情况,观察大便的颜色、量并作潜血实验,连续3~4 d。②禁食患者自伤后均留置胃管,定时抽取胃液观察,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③发现有显性出血者,应观察出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④应用止血、制酸等药物。⑤胃镜下止血。

1.3.4低蛋白血症的监护及护理措施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表现为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增加。而此时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的高能量消耗、高分解代谢使其热能、蛋白质的消耗量明显增加。当热能供给不足时,机体必将消耗体内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相应的特异功能障碍或丧失。临床上出现患者消瘦、免疫力下降、水肿、伤口愈合不良、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如患者经监测无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应尽早鼻饲流质饮食。本组由于监护、护理措施得当,消化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2.1%,因消化道出血死亡6例,而无一例因低蛋白血症而死亡。

1.3.5高钠、高糖血症的监护颅脑损伤所致的高钠血症会加重原有的病情,直接影响预后。同时发现高钠血症患者有高血糖并存现象较多,且可并发非酮性渗性糖尿病性昏迷。监护及护理措施:①高度重视血糖的监测,正确掌握血糖的测量法,积极治疗高血糖。②限制入液量,不能进食者,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 000 ml。意识清醒者,可予普通饮食,但需适当限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③加强输液巡视,严格控制静脉输液的滴数,补液切勿操之过急,应以24 h为单位时间,平衡输入,防止引起电解质紊乱。本组并发高钠、高糖血症患者33例,发生率为18%,其中4例死亡。

1.3.6癫痫持续状态的监护及护理颅脑伤后癫痫发作可加重脑低氧及脑水肿。本组发生19例,死亡1例。监护及护理措施:①观察中如发现患者面部肌肉痉挛,长时间全身肌肉抽搐,应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②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癫痫的药物。③给予高流量吸氧,若口鼻分泌物过多,应及时吸净。

2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122例,非手术治疗61例。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定结果:治愈98例(53.5%);中残,24例(13.1%);重残,13例(7.1%);植物样生存,3例(1.6%);死亡45例,死亡率为24.5% 。死亡原因以颅内血肿及脑疝和原发或继发性脑干损伤最多,死亡23例(51.1%);其余为严重的颅外并发症占9例(20%);消化道出血死亡6例(13.3%),高糖、高钠血症死亡4例(8.8%),肺部感染死亡2例(4.4%),癫痫持续状态死亡1例(2.2%)。

3讨论

病情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可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4]。提高观察和监测手段,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的必要条件,笔者对本组183例重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对观察护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认识水平,改进监护方法[5],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Murry LS, Teasdale GM, Murry GD, et al. Does prediction of out-come alter patients management[J]. Lancet,1993,(341):1487-1491.

[2]黄剂宁,吴世新.颅脑外伤护理若干问题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5):208.

[3]龚孝淑,俞美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监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5):270.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6

急性脑出血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体,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血管破裂,进而出现脑部出血性损伤的症状。同时该病具有起病急、临床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老年人群体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男25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5:3;年龄集中在61~82岁,平均年龄为(68.7±2.4)岁。

1.2 CT诊断的方法

老年患者在住进医院24小时之内,医生必须对其进行病理上的诊断与CT检查。在CT检查中,本院选用的日本东芝全身双排螺旋CT机,要求患者平躺在扫描台上,扫描厚度设定为5~10mm,层距离5~10mm,再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步骤进行。[1]

1.3 干预护理措施

1.3.1 严密监护

对患者进行全天候的心电监护,采用美国DMS公司的HOLTER7.0GOLD,电图仪所携带式的光卡记录盒导联为24小时动态心电幽系统,记录12各通道的24h~小时的电信号。时刻监测患者的心率、心率及sT段、T波的变化。

每半小时对患者检测一次血压,术后4小时之后改为每2小时检测一次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50~17O/9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围内。[2]静脉药降压的时候,血压出现波动,应当在短时间内告知医生,及时调整降压药的速度。

1.3.2 健康教育

护士应当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营养方案:术后24小时之内,应当多食用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做到少食多餐,并且要戒烟戒烟,合理饮食;当患者身体恢复可以自主饮食之后,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样式多元化、适合患者胃口的饮食。

1.3.3功能锻炼

患者在恢复期时,护士应当指导患者实施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最先进行按摩与被动运动,一天3次,每次进行15min,此后增加患者的活动量。在患者活动区域内,应当加用一些保护性的措施,移开障碍物,夜间加床栏,避免出现坠床。[3]患者外出时,护士要陪伴;如果患者的病情有加大程度的好转,可以鼓励患者散步、打太极拳等适宜的体育锻炼。

1.3.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之后,护士应当通过电话定期询问患者的病情或者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遵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当出现异常现象,应当立即到医院检查。[4]

2 结果

出血情况:26例为基底节区,4例脑叶,3例小脑,2例丘脑,2例脑干,3例为多部位;出血量>30ml的患者有24例,

血肿形态:25例脑实质内出血规则,占总数的62.5%;大多表现为圆形、肾形及椭圆形,大多是包囊型的存在水肿带,并且密度均匀,边缘比较整齐。15例为出血不规则,占总数的37.5%;大多表现为足状突起及毛刺状,并且密度不均匀,也没有水肿带。

以上患者在得到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治愈24例,好转10例,未愈5例,死亡1例。

讨论

急性脑出血为老年人群体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大多为恶心呕吐、四肢乏力及头疼发昏等,部分患者表现脉搏微弱、血压升高等现象。临床上对其采取CT检查,可以对其确诊,该影像技术的优点为成像快、时间短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

本文结果显示,在采取CT检查之后,明确患者的出血情况、血肿形态之后,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正对性的干预护理措施,其中治愈24例,好转10例,未愈5例,死亡1例,效果显著。在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还应当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年龄大,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5]为此,护士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采取心理辅导,与患者建立紧密的信任关系,教导患者纠正不良的心理认知,逐渐缓解患者的的心理焦躁的情绪。对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护士一方面要尽力辅助治疗,更需要为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线结构移位和脑出血量可以作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特征,这应当引起临床医学界的重点关注。针对老年急性出血患者的身体特征,应当为其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建昆;CT诊断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疗. 2009,13(30):203--204

[2] 杨海彬,杨秀丽;CT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5(27):213--214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7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1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血脂、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活动、精力、睡眠、疼痛、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及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http://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干预;重症脑卒中;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153-02

随着目前医疗事业的进步,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然而其致残率仍然较高,大多数幸存者通常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程度的影响[1-2]。临床认为给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3]。该次研究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1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男31例,女24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为(67.1±6.3)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9例,脑出血患者26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为(67.3±6.5)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7例,脑出血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颅脑CT或者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者脑出血,伴随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一般护理措施,首先使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注意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通常发病突然,进展快,患者对疾病引发的生理功能、肢体功能障碍措手不及,极易出现烦躁、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相关的疾病知识、临床表现和紧急措施,帮助患者排除内心的不安。不仅如此,医护人员还需倾听脑卒中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内心想法,以便于跟进一步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的对患者进行呵护、照顾,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和温馨,建立护患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 早期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患者摆放位置和健肢活动情况,主要锻炼患者的深呼吸及腰腹肌功能。大多数早期脑卒中患者通常长期卧床休息,保持舒适、正确的体位十分关键,医护人员应告知偏瘫患者2~3 h变换一次体位,帮助患者按摩患肢,防止患者关节挛缩或者僵硬。

1.2.3 中期康复护理 中期脑卒中患者通常注意站立和平衡,医护人员应对其站立、行走、平衡、上下楼梯等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行走能力。此外,医护人员应搀扶患者多在室内行走或者平衡杠内进行迈步训练,也可借用助行器。

1.2.4 后期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主要锻炼患者的双手协调情况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多指导患者进行抓握、对指、翻书等动作,鼓励患者勤洗手、洗脸和穿衣等日常生活,可从简单动作逐渐过渡到高难度动作,循序渐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2.5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食用低盐、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高维生素及高蛋白类食物,注意合理膳食搭配,营养均衡。

1.3 临床观察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脂、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定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躯体活动、精力、睡眠、疼痛、情绪功能等6个方面[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脂及血压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活动、精力、睡眠、疼痛、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重症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通常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5-6]。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显著的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死率,但幸存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躯体功能、社交功能及生理功能等障碍,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7]。目前,临床对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引起高度重视,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不能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效护理,患者仍然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清,因此,其生活质量也没有出现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病情还会出现恶化,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引发恶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8-10]。

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将康复训练贯穿整个护理过程[11]。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心理护理、早期、中期及晚期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治疗中,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自身病情[12-13]。此外,医护人员需注意在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确保护理措施的合理性,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做出及时的处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强度相当的训练方法[14]。

该次研究显示,给予传统护理措施(对照组)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活动、精力、睡眠、疼痛、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及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 徐超红.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60-1261.

[2] 马晓健,张丽,居兴德.中风后重症吞咽困难治疗过程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39.

[3] 秦芳,王惠珍,王静新,等.重症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23):3627-3630.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8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在3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15)岁。其中,27例患者为基底节区出血,10例患者为小脑出血,13例患者为丘脑出血,4例患者为脑室出血,6例患者为脑干出血。

1.2方法

1.2.1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于患者患病早期观察其意识的变化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脑萎缩、脑水肿与脑疝的延迟症状。针对年老的患者,应加强注意,防止因病情估计错误而延误抢救,从而导致死亡情况的出现。同时,查看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查看瞳孔对光的反映、是否对称以及大小的变化,以防患者出现并发症。此外,还应观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1]。由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大脑的调节功能会受到一定的破坏,血压会直接影响到脑血的流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以防因血压过高而引起脑血流量增大,或血压过低而导致患者脑组织受缺血性的损害加深。

1.2.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急性期的患者监测并记录其血压、脉搏、温度和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平均30min/次,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可以改成1h/次。为避免因呕吐而造成患者窒息,应使患者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若患者已出现昏迷,应将其头固定偏向一方,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患者吸痰。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则需给予雾化吸入或翻身扣背,2h/次,并予以低流量2L/min持续的吸氧[2]。同时,给予患者开通两条静脉输液通道,使患者的水电解质得以纠正,并使其体液保持平衡。

1.2.3给予患者一般护理措施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减少搬动,并予以卧床休息,再根据患者情况调高床头,确保静脉回流得以通畅,减少头部的水肿和充血症状。若患者的出现高温发热,应,通过口服降温药、酒精擦拭和冰袋降温等措施,给予患者降温处理。此外,还应使患者的皮肤、头发和口腔等身体部位保持清洁,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形状与次数,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排便方法,以防因便秘而引起脑出血的二次发生。

1.2.4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功能通常会出现障碍,加之无法生活自理,因此极易出现自卑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或是拒绝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情绪,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宣传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特征与治疗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树立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医师治疗。

1.2.5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急性脑出血常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首先,应保持病房的通气和清新的空气,湿度控制为70%左右,室温为20℃左右,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与呼吸道的通畅。同时,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应频繁翻身,只需帮助患者更换体位,2h/次,避免牵动患者头部。给予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温水拭擦身体,使患者的身体保持清洁和干燥。

2结果

经我院护理人员行之有效的护理,有39例(65.00%)患者已痊愈出院,19例(31.67%)患者的病情明显还转,出现了2例死亡病例,为脑干出血和脑疝死亡,没有出现并发症。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环境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三高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急性脑出血已经成为当前各医疗机构的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脑出血的发病原理主要表现为非外伤性及原发性的脑实质内因血管破裂而出现的出血反应,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9

脑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导致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损害[1]。脑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及时治疗与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治疗手段已到了一个平台期,采用其他手段促进患者预后成为临床医生正在寻找的途径,其中护理干预成为关注的焦点[3]。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通过观察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88例脑出血患者,年龄18~60岁,男61例,女27例,所有患者行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被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08年4月-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2±3.3)岁,其中11例神志清醒,18例意识不清,4例浅度昏迷,2例深度昏迷,19例基底节区出血,10例大脑半球出血,7例小脑出血,15例出血量在≤25 ml,17例出血量在25~50 ml之间,3例患者出血量≥50 m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2~l5分之间16例,9~11分之间18例, 4~8分之间2例;观察组为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53例患者,男38例,

女15例,平均年龄(45.4±2.5)岁,其中17例患者神志清醒,23例意识不清,8例浅度昏迷,5例深度昏迷,27例基底节区出血,21例大脑半球出血,15例小脑出血,29例出血量在≤25 ml,17例出血量在25~50 ml之间,7例出血量≥50 ml,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2~l5分之间25例,9~11分之间23例, 4~8分之间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呼吸及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4],建立急救护理干预档案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遇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迅速处理;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和吸痰以防止呼吸道阻塞[5],给予脱水剂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和血压以防止脑疝,降压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避免降压过快引起心脑血管灌注不足,物理降温同时给予患者吸氧,以减轻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必要时可采用人工冬眠低温疗法;加强营养和热量的补充,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6],各项护理措施要求动作轻柔,以免导致患者再次出血;治疗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参考NIHSS评价量表对治疗后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越佳[7];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量表对患者的ADL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共分为0~7级,0~2级为ADL优良,3~7级为病残,根据ADL评价结果计算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BI),评价指数越高表明越好[8];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以上观察时间段分别为治疗后4、8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急救护理干预后,存活51例,存活率为92.3%(49/53),对照组存活28例,存活率为80.0%(2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能否及时治疗与患者预后有显著关系,但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众多,及时的治疗只是其中一项影响因素,临床研究发现,发病时意识障碍越重患者治疗后恢复越慢、预后越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也会影响治疗后患者康复,康复锻炼及治疗初期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样对预后有较大影响[9];脑出血是神经科急诊重症,临床处置不当会诱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整个治疗阶段的科学护理干预与治疗同样重要,患者脑出血后首先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其次在治疗开始前要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如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护,保障患者呼吸道畅通,降低颅内压、血压防止脑疝,给予降温措施减少耗氧量,以保障脑部的供氧量等,治疗后指导患者科学的康复锻炼[10]。研究表明,脑出血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阶段,药物治疗已经不能起到主要作用,而护理干预中的康复锻炼则能促进患者各项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12]。从本文临床应用结果看,急救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对于提高脑出血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莫秀献,梁金桃,林三英.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12):38-39.

[2]李继英,赵杨,张臻年,等.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I、NIHSS评分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28-31.

[3]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13-14.

[4]王利群,王利民,杨娟,等.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及康复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96-3197.

[5]龙凤,王剑锋,位连.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45-8046.

[6]彭益群.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64-165.

[7]刘丽娟,梁淑贤,徐艳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14-115.

[8]包淑云,宫子梅.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J].中国社区医生,2011,13(30):260-261.

[9]张霞霞,杨猛,李先强. 脑出血术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治疗与护理经验[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5):280-281.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10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153-02

随着目前医疗事业的进步,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然而其致残率仍然较高,大多数幸存者通常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程度的影响[1-2]。临床认为给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3]。该次研究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1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男31例,女24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为(67.1±6.3)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9例,脑出血患者26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为(67.3±6.5)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7例,脑出血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颅脑CT或者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者脑出血,伴随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一般护理措施,首先使患者保持正确的,注意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通常发病突然,进展快,患者对疾病引发的生理功能、肢体功能障碍措手不及,极易出现烦躁、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相关的疾病知识、临床表现和紧急措施,帮助患者排除内心的不安。不仅如此,医护人员还需倾听脑卒中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内心想法,以便于跟进一步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的对患者进行呵护、照顾,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和温馨,建立护患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 早期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患者摆放位置和健肢活动情况,主要锻炼患者的深呼吸及腰腹肌功能。大多数早期脑卒中患者通常长期卧床休息,保持舒适、正确的十分关键,医护人员应告知偏瘫患者2~3 h变换一次,帮助患者按摩患肢,防止患者关节挛缩或者僵硬。

1.2.3 中期康复护理 中期脑卒中患者通常注意站立和平衡,医护人员应对其站立、行走、平衡、上下楼梯等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行走能力。此外,医护人员应搀扶患者多在室内行走或者平衡杠内进行迈步训练,也可借用助行器。

1.2.4 后期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主要锻炼患者的双手协调情况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多指导患者进行抓握、对指、翻书等动作,鼓励患者勤洗手、洗脸和穿衣等日常生活,可从简单动作逐渐过渡到高难度动作,循序渐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2.5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食用低盐、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高维生素及高蛋白类食物,注意合理膳食搭配,营养均衡。

1.3 临床观察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脂、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定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躯体活动、精力、睡眠、疼痛、情绪功能等6个方面[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脂及血压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活动、精力、睡眠、疼痛、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症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通常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5-6]。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显著的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死率,但幸存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躯体功能、社交功能及生理功能等障碍,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7]。目前,临床对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引起高度重视,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不能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效护理,患者仍然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清,因此,其生活质量也没有出现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病情还会出现恶化,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引发恶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8-10]。

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将康复训练贯穿整个护理过程[11]。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心理护理、早期、中期及晚期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治疗中,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自身病情[12-13]。此外,医护人员需注意在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确保护理措施的合理性,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做出及时的处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强度相当的训练方法[14]。

该次研究显示,给予传统护理措施(对照组)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及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超红.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60-1261.

[2] 马晓健,张丽,居兴德.中风后重症吞咽困难治疗过程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39.

[3] 秦芳,王惠珍,王静新,等.重症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23):3627-3630.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例11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b)-0112-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项医疗措施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的要求。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效果的优劣不但与住院期间患者的治疗措施到位与否息息相关,还与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情况息息相关[1-2]。但是,在国内,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资源的限制,绝大多数患者均在家进行康复训练,家庭护理干预多由毫无医学背景的患者家属来落实。为此,本研究笔者选择112例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浙江省衢化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2例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有脑出血典型症状和体征;②患者经数字经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③患者愿意配合问卷调查并独自完成问卷内容的填写;④患者无交流和沟通障碍,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⑤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⑥患者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且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意识障碍或者病情进行性进展;②患者为儿童、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③患者受文化程度、听力或者智力等存在言语和沟通障碍;④患者既往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并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⑤患者不愿意配合问卷调查;⑥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愿意配合主管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家庭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和Champion健康信念模型量表来调查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健康信念。在问卷调查前,对参加本研究的调查员进行培训,并于培训结束后对调查员进行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调查员在试考核合格后才允许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时间选择在患者入院时和6个月后。在向患者进行调查时,注意问卷调查期间说话的方式和方法,严格按照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告知患者本研究仅作科学研究,完全保密,减少患者的顾虑而影响资料的真实性。本研究笔者发放107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调查员认真核对是否存在漏填项目,对于不合格问卷给予剔除,回收107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调查工具和评价标准 一是自编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起病形式、神经系统疾病史等;二是临床疗效判断方法[3]:①显效:6个月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2级;②有效:6个月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1级;③无效:6个月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显效率和治疗有效率之和。分级标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作为判定标准。观察脑出血患者端坐位喝下30 mL温开水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①Ⅰ级:患者能1次顺利将水饮下;②Ⅱ级:患者分2次以上能咽下30 mL温开水,不呛咳;③Ⅲ级:患者能1次咽下30 mL温开水,但是患者会出现呛咳;④Ⅳ级:患者分2次以上咽下30 mL温开水,但是患者会出现呛咳;⑤Ⅴ级:患者咽温开水时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三是Champion健康信念模型量表[4]:该量表由Champion设计,包括易感性、严重性、益处、障碍、健康动力和自我效能等6个维度,共36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完全不同意”;2分:“不同意”;3分:“不确定”;4分:“同意”;5分:“完全同意”),该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采取相应健康行为的信念越高。

1.2.3 护理干预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期间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家庭随访干预,由在住院期间管理的责任护士采用电话、家访等方式来监督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家庭条件来制定出一套针对性的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案落实情况,由患者家属协助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并反馈落实情况。具体如下:①组织家庭随访干预相关知识培训:先对参与该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深护理人员对家庭护理干预理念和精髓的理解,确保家庭护理干预理念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护理人员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弥补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②初步评估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性格、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等,通过与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进行交流来了解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需求等,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③加强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相关知识健康宣教:采用个性化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比如:发放健康教育指导小册子、建立QQ群、建立通讯录等,告知患者家属脑出血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并发症和护理措施等,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的正确认识,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能够让患者家属意识到其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也影响患者的预后,提高出院后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④加强患者家属间经验交流会:通过定期举办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家属经验交流会来为患者家属间的经验交流提供平台,同时,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QQ群等方式来促进患者家属间的交流和沟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2%)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健康信念水平比较

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和Champion健康信念模型量表调查112例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健康信念,结果发现: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健康信念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的结果一致[5-6]。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家庭实施前先对参与该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先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干预以前先对参与该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深护理人员对家庭护理干预理念和精髓的理解,确保家庭护理干预理念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护理人员在对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弥补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确保各项家庭护理干预护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减少家庭护理干预的盲目性,提高家庭护理干预的专业性和效果,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②家庭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让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家庭条件来制定出一套针对性的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案,能够引起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重视,加深患者和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明确家庭护理干预的内容和重要性,能够坚持在非住院期间继续确保各项医疗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③家庭护理干预的实施采用个性化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够为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QQ群等方式来促进患者家属间的交流和沟通,确保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家庭护理干预中出现疑惑或者发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与专业人员取得联系,避免患者和患者家属进入家庭护理干预的误区,充分发挥他们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采取相应健康行为的信念,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Naess H,Waje Andreassen U. Review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vascular morbidity amongst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J]. Eur J Neurol,2010,17(1):17-22.

[2] 续学俊,于海柱,吴涛,等.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居民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4):387-390.

[3] 孙伟平,黄一宁.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诊断[J].中国卒中杂志,2007,2(3):226.

[4] 张鲲鹏,代莉莉,段艳芹.2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调查[J].护理学报,2012,19(9B):68-50.

[5] 邝景云,彭伟英,林碧清,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12,18(2A):48-49.

[6] 靖树新.家庭访视及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36-3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