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趋势

网络趋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9 14:37:15

网络趋势

网络趋势例1

当趋势科技中国总经理叶伟伦身着船长服带领一群 “水手”在“趋势科技服务号”大船上亮相时,一个漂亮的开场白立即引起来自全国的400名渠道伙伴的掌声:“希望你们都能跳上这艘大船,我们要带领大家一起驶向安全服务这片蓝海。” 1月11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叶伟伦在趋势科技2007年渠道大会上宣布了向安全服务全面转型的战略。

在2006年,叶伟伦提出主抓三件大事,为今年全面转型做好铺垫: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和业界的合作,增进同合作伙伴与渠道之间的合作,打造一个更为强有力的组织团队。现在,趋势科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各条产品线业绩飙升,硬件防毒墙产品NVW及网关类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软件产品成长30%以上,服务产品更是达到了80%左右的突破性进展;趋势科技入围中国政府采购名单,成为安全领域唯一的国际厂商;精英渠道在2006年贡献了超过70%的营业额;渠道销售能力从单一产品销售向服务升级,随着趋势科技各种防病毒硬件产品的陆续推出,大多数渠道从软件销售向硬件销售领域成功过渡。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为思科、华为等厂商服务的渠道也成为趋势科技的市场合作伙伴,实现了硬件类信息安全产品与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的捆绑式销售。2006年趋势科技共吸引3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此外,趋势科技还联合神州泰岳和网域科技两家渠道合作伙伴以及上海电信、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中心,建立了趋势科技MOC防病毒监测中心,推出安全专家值守服务。

“服务将是未来网络安全的主旋律。”叶伟伦说,“网络安全服务将代替过去那种以单一产品主导市场的旧有模式。网络安全已不仅仅局限于杀毒,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需要安全厂商提供服务和咨询。”趋势科技在会上针对中国地区的本土病毒码(China pattern),2007年趋势科技全线产品都将直接升级到支持China pattern的版本,用户都可直接享受有特殊保护的产品服务。此外,趋势科技提供以服务为基础的安全解决方案,将中国区病毒中心、病毒监测中心、技术支持、售前服务四个部分资源进行整合,涵盖所有用户。趋势科技新近推出的TMES专家服务品牌,针对各种类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使企业在反病毒过程中,无论是安全风险、损失,还是成本投入,都处于可控的、平缓的范围之内。

网络趋势例2

所谓网络电视,称为宽带网络数字电视,又称IPTV(Internet Protocol TV/Interactive Personal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现在的网络电视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在计算机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如pplive、youku、土豆视频等可以在线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节目;第二是以家庭的普通电视加配网络机顶盒(Network set-topboxes)的形式来实现的,但是高科技的发展也催生了专门的网络电视平台,TCL,创维,海尔等各大厂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网络电视。

一、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分析

1.1 网络电视的优势分析。网络电视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传统的广播电视不能相比的优势。

1)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自由选择。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一旦错过就只能棋赛重播,但是网络电视就具有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自由选择的优点,方便观众对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的自由安排。

2)非常强的互动性。观众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网络上,虽然现在发表意见大都通过留言的形式,方式比较单一,但是这也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没有办法比拟的。互动性可以增进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

3)强大的检索功能。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相比,观众从被动的节目接受者变成了电视节目的选择者。网络电视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要,通过关键词来检索电视节目,相比以前的传统遥控器换台来说,给予了广大网络电视用户极大的方便。

4)海量的电视信息。网络上有海量的电视节目信息,有品种繁多的节目类型供用户选择。网络的电视的节目是通过硬盘来实现存储的,可以大量存储而且不会出现信号失真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网络的资源共享性让网络电视受益匪浅,全球各个时期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实现在线观看。

1.2 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

在总体上来说前途是十分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

1)网络电视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第一,中国的网络化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无线网络的建设又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现在中国有大量的网民和潜在网民,由此看来,网络电视面临的最大问题市场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不仅如此,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第二,技术上也比较成熟。

目前,中国的有线网络建设已经成熟,无线网络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网络电视的终端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商品化,由此看出,网络电视发展的已经没有了技术瓶颈.

综合分析看来,网络电视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支持,它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

2)网络电视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网络电视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要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第一,有关网络电视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有关的政府部门要抓紧时间订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把网络电视的管理规范起来,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二,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要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使两者的业务融合起来,网络电视在这个时候应该发挥出构架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桥梁的作用。第三,节目的丰富化要得到重视,虽然我国的网络电视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成功的经验不多,但是从国外的经营商成功开发网络电视的经验来看,保证电视节目的丰富性以及电视节目来源的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网络电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就必须保证以上两点,这也是网络电视的特点和优点。此外,网络电视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要利用现在技术上的优势,制作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类节目,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第四,注意与数字化电视的差异化竞争。与现在各个网络运行商大力推进网络电视的发展形成对比的是,目前的广电部门也在升级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全力扶持数字化电视的发展。因此,网络电视要对自己的定位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数字化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局面。数字化电视的优点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网络电视的优点是个性定制功能和互动功能。网络=电视既可以支持直播电视、视频点播和节目时移,还能够提供可视电话、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网络交易等各种增值业务。因此推广网络电视必须正确定位,大力推广它的实时点播、时移回看与强大的互动功能,与数字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

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卫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获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网络的出项,让传统的媒体支柱广播电视有点无所适从,但是在随后的自我调整过程中,广播电视的发展呈现着新的趋向。

第一,数字化技术应用让广播电视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数字化电视的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等优点基本上满足了当代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要求。

第二,与网络的联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对自己的节目进行实时的更新和提前预告,不仅借网络扩大了自己的信息传输面,还利用自己原有的品牌效应,增强了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同时广大的广播电视迷也可以在网络上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并可以进行收藏,这也是在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进行自我完善的表现。

第三,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集团化可以充分整合的自己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虽然在目前看来,这种趋势不明显,但是面对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广播电视会在慢慢的竞争当中联合起来,相互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去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以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网络趋势例3

依托于方便快捷的网络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完全可以实现各种会计信息及时地传输到财务部门,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财务部门也可以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反馈,提高会计反映和控制各类交易的功能。

(五)财务管理成本降低

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企业的财务管理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节约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网络会计还可以实现多个模块化的会计程序,满足不同投资者和客户的信息需求,从而降低沟通成本。

二、我国网络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网络会计发展时间比西方国家要更晚些,网络会计实施的许多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网络会计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网络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必然出现新的趋势。

(一)网络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网络会计拓展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范围,使企业资源趋于多元化,再加之信息时代信息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同时也给会计操作带来很大风险。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不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会计的最大风险,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深化对风险本质的认识,将各种重要的资源以适当的方法列入会计系统,并尽可能地反映会计事项中的内在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会计风险。

(二)关于网络会计安全手段的加强

从1986年开始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条文,有力地保障了计算机系统和信息安全。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网络会计安全方面的专项法律。制定和完善我国网络会计的相关法律,使我国网络会计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法制化轨道是必然的趋势。此外,数字签名和认证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协议应用阶段,要实现协议安全支付就必须有CA认证中心。一个完整的认证中心来规范网络会计行为也是迫切需要的。我国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必将不断加强。

(三)网络会计管理职能显明

网络会计的职能主要有反映和管理两个职能。反映职能是指详细的、全面的会计工作的结果向信息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管理职能是指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的需要,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由于网络的快捷便利使得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在线访问及时得到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横向比较和正确决策。随着网络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网络会计的管理职能会日益显明。

(四)财务会计软件和网络的不断改进

我国会计软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在政府、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商等的通力协作下,得以不断的发展进步。会计软件开发经历了从自主开发、委托定点开发到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专业化阶段。会计软件应用从过去的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管理一体化,从事后记账到事中预警、控制、事前预测,管理模式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通信质量和运作效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国网络会计要成为一个安全的会计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快捷地传递;其次就是保证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及性能良好。

(五)网络会计信息监督加强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从而赋予了会计监督更为重要的使命。在这种新形势下,会计监督的内涵正在发生变革,较之原来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会计的信息监督。网络会计使得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一方面,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有效地避免了会计处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变得十分方便快捷,不会像传统会计一样留下盖章签字,所以今后网络会计的发展需要增设监控岗位,将会计人员的操作和数据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数据库中,以便审查和跟踪调查,以实现有效监督控制。

(六)网络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网络会计需要系统内部有效的控制体制来加强安全。在会计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制,健全日志机制。会计信息系统必然需要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入口,防止非法用户登录和错误口令超限额使用情况发生,并立即报警。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参考文献

[1]刘忠玉。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大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4,(8)。

[2]姚友胜。基于网络的企业内部控制及要素特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

[3]崔晓清。21世纪网络会计[J].财务与会计,2003,(4)。

网络趋势例4

Geoff Ramsey简历: 美国互联网业界对数字营销最具前瞻眼光的人物之一。作为eMarketer的创始人兼CEO,他对新型调查统计、趋势、最佳实践的前沿技术有广泛的了解,把握数字时代营销的各种精髓。其观点经常被《华尔街日报》、《福布斯》、CNN电视网、《商业周刊》、《商业2.0》和Advertising Age等主流媒体引用。

前瞻观点: 在线广告网络将进一步整合和扩张,未来会涌现出更多的分销渠道,他们能帮助广告主影响来自成千上万不同网站的受众,而未来网络媒介购买会是关于“如何将浏览不同内容的细分受众再聚合起来”。网络视频内容也将呈现爆炸性增长。第三个趋势是整合,每一个媒体行业从业者都需要更好地理解其他媒体的角色。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2008年网络营销有三大主要趋势。 首先是在线广告网络的整合和与此同时的扩张。会有更多的并购出现,在线广告网络的业务面上也会涌现更多的分销渠道。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在线广告网络的整合和扩张。随着这些广告网络不断的扩张,以及瞄准特定消费群的精准营销能力的提升,他们能帮助广告主影响来自成千上万不同网站的受众,然后各自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利润,这样就可能在不牺牲到达率的情况下享受精准营销。 正如Adam Gerber所说,未来网络媒介购买将是关于“如何将浏览不同内容的细分受众再聚合起来”的问题。搜索保持了它作为网络营销最大增长驱动力的地位,而且它将从最根本上与品牌及展示广告相配合,这会是一个大的变化。搜索不会消失,但增长会放缓。 第二个趋势是视频内容的爆炸性增长。这种爆炸将不再仅限于业余拍摄者制作的视频短片,而是来自专业电视台,事实上,可以说来自所有其他的内容制作者。 就增长率来说,2008年里,网络视频格式仍然会是最热门的。根据是,经过了短短一两年时间人们看见在消费者自制内容和电视网之间发生的事情。这种变化几乎动摇了整个媒体世界的基础,电视老大因此目前面临巨大的压力。会有一系列新的广告模式和商业模式产生。但所有专业电视制作者和其它内容制作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要有充分散布内容的能力,平台越多越好。 这样,第三个趋势就不难理解了――整合。每一个媒体行业从业者都需要更好地理解其他媒体的角色,比如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优缺点,因为各种媒体将会进一步结合起来。人们会在众多社交网络中找到新生的广告模式,会有新的网站去挑战现在当红的MySpace和Facebook。还将会出现更多垂直方向的社交网络站点。领先的内容公司会采纳社交网络的软件和工具,而且最有趣的是,社会网络站点的访问量渐渐会变少――虽然也许不会在2008年发生,人们不必非要去特定网站去下载自己想要的内容,只要更多的网站配备了这样的软件工具即可。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社交网络绝对存在增长空间。每个主流商务网站、每个主流媒体网站,都会建立社交网络,它将会成为这类站点必备的基本服务之一。人们应该可以针对该网站所代表的品牌或者服务提出意见,相互交流体会,所以,社交网络技术工具或者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另外,本行业未来数年内会出现的最重大变化将可能会源自Facebook和Beacon的这桩公案(Beacon揭露了Facebook提供用户的个人购买记录、网络行为,但却不向其用户提供退出的选项)。他们到底知道我多少个人信息?我个人能对此有多大程度的控制?关键点在于,要确定在分享信息和透露过多个人隐私之间的界限。这也揭示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技术的进步速度怎样能不危及我们控制个人信息的能力。

网络趋势例5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目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已经拥有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交互网络“www系统(WorldWideWeb)”。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借助这个系统,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Internet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来更呈现指数性发展的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个新的站点加入。现在联入Internet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个,与之相连的站点也由最初的几千个增加到9000多万个。

人们利用Internet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动态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种功能为商业拓展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Internet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美国在20世纪末创造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低赤字”的新经济奇迹,便是对这种变革的最有力、最生动的证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作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考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网络业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一批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速信息网计划(CHINA)”,1993年10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通信光缆,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拉开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我国企业从1994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从当年7月1日起,正式进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又传出消息:到200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由此不难推断,中国经济也必将融入全球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对即将来临的网络经济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广大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全球网络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广大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它们是难以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为此,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讲,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网络经济发展技术保证系统。在充分认识国内外网络经济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网企业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系统,确保网络经济安全。

网络趋势例6

然而,网络犯罪也在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监测网络攻击相当困难。而且,如果某家公司或机构的软件漏洞甚至安全鸿沟一旦暴露,这些相关的信息就会在网络犯罪生态系统内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分享,而此时往往那些企业安全基础设施以及信息管理政策的负责人还远未发现这些问题。

事实上,全球正在形成一种相互关联极其密切的网络犯罪环境。黑客更是变成了一种职业。这些人并不是为了名誉或荣耀,相反,他们是为了赚钱而发起形形的网络攻击,而显然这一行能赚很多钱。

从带来大范围影响的超级大规模垃圾邮件攻击,到目标更明确的其它攻击,网络攻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级别。

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黑客并不是一些坐在家里电脑前的孩子,他们是专业人员,并且确认了所要攻击的目标――银行、证券公司以及政府部门。

同时,SonicWALL还发现网络攻击的频率和复杂程度也正在发生变化。社会工程学被经常应用于跨站脚本攻击、跨站请求伪造等类型的攻击上。

此外,Web 2.0应用的兴起也使得用户生成的内容有可能成为传送恶意代码的载体并泄漏公司的数据信息。这将成为IT及安防管理人员极为关注的一大焦点。

我们相信,由于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已经从数据包扫描转移到深度数据包监测防火墙设备,2008年将会加速新一轮网络安防产品采购周期的到来。

无论这些设备是否为集成入侵防御设备(IPS)或集成了IPS的设备,亦或是反病毒网关或其他网络安全威胁防御技术,我们相信在网关内安装的防火墙拥有深度数据包检测功能将成为一种必需。

网络趋势例7

【关键词】

网络营销 未来发展 趋势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以Internet为基础得网络虚拟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并在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全球性、虚拟性和跨时空性的新兴市场。网络改变了传统经营和营销理论赖以存在的根基。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在现代商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正在被企业密切关注和尝试。

一、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3次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6月份,中国网民数量突破3.38亿人,普及率达到32.4%,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然而与近3亿网民相比,中国目前仅有不足70万家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市场尚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二、网络营销的特点

在互联网环境中,一些学者认为4C是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4C即顾客的欲望和需求、满足欲望和需求的成本、方便购买以及与消费者的沟通。但深入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虽然4C对于网络营销具有一定意义,但是这些并非属于网络营销的专有特征,对传统的市场营销是同样适用的。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现有的理论可以作为进行完整的网络营销理论基础。为了深入研究网络营销的内在规律,可从其特点上分析学习,协调和发挥各个特点的作用,让网络营销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跨时空。互联网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点,使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企业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进行营销,可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提供全球性的营销服务。

2.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输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得为达成交易进行的信息交换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

3.成长性。互联网使用数量快速增长并遍及全球,使用者往往是年青人、中产阶级和知识份子。由于这部分群体购买力强且具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因此,网络营销是一项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渠道。

4.互动性。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线上讨论广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最低成本在营销全过程中对客户进行信息搜索;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设计、定价及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充分发表意见。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使企业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保证服务质量。

5.人性化。互联网上的促销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理性非强迫性的消费,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提供交互式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6.经济性。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避开了某些传统的商业流通环节,可以节约昂贵的店面租金,减少库存商品的资金占用,以及降低由于多次迂回交换带来的损耗等。

7.技术性。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投入和技术支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功能。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例如:网络营销尤其是网络分销无法满足消费者个人社交的心理需要。尽管如此,网络营销作为21世纪的营销新方式势不可挡,将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锐利武器。

三、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及采取策略

1.第三方B2B3(Business To Business)电子商务平台将成为中小企业未来网络营销的主要渠道

根据中小企业对于传播推广的需求,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营销的比重将越来越大。2006年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费用占整个营销预算的11%,预计2012年该比例将达到20%。网络营销的各个渠道中,中小企业将更多的选择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为其提供打包的IT4(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服务,投放在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营销费用从2002年的0.5%上升到2006的6%,预计未来五年这个比例将继续上升,2012年将达到11.5%。同时,随着B2B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成熟,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进行B2B贸易活动,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及推广也进一步加快了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速度。

2.中小型企业应采取对应策略

(1)更新营销观念,强化网络意识。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会,把网络营销纳入企业总体营销战略中来。要加大对网络营销的投入,吸引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

(2)采取合理有效的网站推广策略。搜索引擎是网络用户寻找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应该做好搜索引擎营销,使企业网站的信息很容易被用户搜到,从而使用户知道、了解、喜欢企业的网站,将用户发展成为企业网站的忠实用户。

(3)加强网站内涵建设,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这种方式以平台的流量为基础,因此,网站内容力求齐全且信息量饱满,详细提供企业资料,具体提品的各种信息等。同时提供在线售后服务或与客户作双向沟通,充分掌握客户的需求状况,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对网络营销的立法与监督,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为网络营销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

(5)引进和培养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 我国企业应该加大引进或培养网络营销人才的投入,只有拥有了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具有营销理念的专门的网络营销人才,网络营销才会为企业的发展发挥真正作用。

四、网络营销未来发展的几种趋势

1.搜索引擎营销。据统计82.2%的网民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自己需要的产品信息。消费行为调查显示,一般用户会点击搜索结果前50名的链接。实践证明,排名位置的不同对搜索营销效果的影响非常大。目前,国内已出现一批提供搜索排名服务的网站。这项服务因低起点、灵活性与广泛覆盖而颇受企业欢迎。

2.Email营销。Email作为网络营销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曾为网络营销带来了无数的商机。一是企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用户介绍新产品或服务,用户若对电子邮件中的产品或服务信息产生了兴趣,就会关注企业的网站,产生购买欲望。二是企业形象提升。三是用户关系管理,通过互动可以建立良好客户关系。四是市场调查。利用电子邮件开展市场调查具有问卷投放和回收周期短、成本低廉等优点。

【参考文献】

网络趋势例8

一、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的发展趋势

1.会计目标的内涵与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传统的会计信息只充当了信息过滤的角色,它负责筛选进入会计系统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汇总以得到相应的财务报告。其设计目标主要是如何使会计循环中各项工作自动化。在网络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要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以此增强其发展潜力。同时要求企业的会计目标更倾向于决策作用,即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及新型的财务分析软件,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趋势,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职能由于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而弱化,会计人员更多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评价工作,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管理型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使得财务会计在现有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2.会计核算的重心将发生转移

在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均为企业拥有或控制,并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源趋于多元化,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成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将不完全依赖物力资源和资金等有形资产来获得发展,而是主要依赖人力资源、商誉、专有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企业的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有显著提高,因此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构成、取得、使用和摊销等情况。

3.信息将作为资产进行计量

网络经济下,信息的增值能力正在逐步超过资本的增值能力,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一项新的信息资产“域名”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商标一样,域名网址必须先申请,经全球域名机构LANA注册登记后,方可正式使用。域名网址往往与企业的名称、商标和产品名称密切相关。电子商务中,一个网址即代表一个企业,无论是“虚拟企业”还是“实体企业”,只有通过域名网址,企业方可在网上进行国内国际交流,从事跨国经营。如何计量这项资产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域名应是企业继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商誉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4.会计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企业财务目标不仅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且也是相关者得益最大化。在传统会计信息中,信息的提供受到技术的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传统的会计假设要求必须为编制报表留出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将企业持续经营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续的期间,形成定期报告形式,以便于核算和报告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成为使用者的强烈要求;企业外部使用者可以随时登记企业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或根据授权通过防火墙身份检查,正当合法地利用数据中心浏览所需的数据;阅读者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这样,企业外部与内部的信息使用都可实时获得最新的信息,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网络计算将使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极大延伸,会计核算效率极大提高;动态核算将极大地改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丰富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实时报告将极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

5.会计人力资源价值将产生巨大变化

在网络经济下,一个崭新的财务管理时代———网络财务时代已来临。网络财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下,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原有财务系统引入网络技术。它的推出及应用,使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管理方式上割除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等模式,支持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分散办公和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在信息提供上,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财务信息查询方式。与我国传统的利用算盘、纸、笔“老三件”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相比,已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税收、金融、法律、审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外,还必须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财务实现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以及经营预测、决策,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6.会计信息更趋标准化,会计报告体系更趋完善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正改变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传送、存储、使用的环境,不少跨国公司通过INTERNET向相关的信息客户发送可随时更新信息的联机财务报告,这一方面为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化并与其产品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求会计信息的组织方式、传递机构等逐步国际化和标准化。由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会计职能的转变,未来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将更加丰富,揭示的内容将更加充分,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雇员数量及素质、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非财务信息;不仅包括历史性信息,而且还包括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企业管理部门的计划以及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等比较前瞻性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性信息,还包括分部信息;不仅表内信息更加充实,表外项目披露也更加详细和充分,另外还披露企业管理部门对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的分析等。

二、网络时代会计业务面临的问题

1.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侵蚀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与此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屡屡发生。一些通晓计算机尤其是网络知识的专业人员可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以达到侵吞企业公有财产的目的。再者,当财务数据在跨地区跨国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网络黑客或其他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对其进行恶意破坏性的修改,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就得不到保障,这样不仅不利于而且还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2.计算机系统具有脆弱性,数据传输安全受到威胁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处理会计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缺陷,也造成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除去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易受网络病毒感染外,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企业的机密信息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即使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另外,如果是在国际线路上传送的数据,在通信网中会计数据极有可能被改动、增删或窃取。随着电子计算机构造的日趋复杂化,计算机人员秘密改动数据和程序将会很难发现和核查。

3.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

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4.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与保密面临巨大威胁

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利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载体与信息相辅相成。传统会计实行纸质档案管理,在网络时代,新型磁介质载体将取代纸质档案管理成为新的管理方式。虽然磁介质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查阅,但此类载体信息具有可变性、可操作性和对系统的依赖性,而且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繁,如果隔代兼容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档案的安全和保密会面临巨大威胁。

三、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业务开展的策略选择

1、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我国加入WTO已4年,会计制度完全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会计实现网络化的重要前提。为此,财务部门应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一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办事,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2、建立数据备份和数据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很容易被删改或消失而不留下痕迹;另外,由于电磁介质容易变形、损坏,使得会计信息存在丢失或损坏的危险,所以,必须采取各种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存取数据时,要设置口令、密码,验明用户身份;修改、删除数据时,随时留存操作日志,留下操作的痕迹以便日后核查;每次操作完成退出系统时,系统都应提示用户进行备份,使得数据一旦遭受破坏,可以直接从备份盘中恢复数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另外,为防止非法篡改,还可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特殊定义,未经授权不得改动。数据资料备份要有专人负责,建立相应的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对任何非法伪造、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软盘等行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树立全新的信息安全理念,寻求最佳的安全解决方案,避免因网络安全防范失误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有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因素,也有利用计算机舞弊或犯罪的人为因素。系统的安全控制就是指防止这些因素危及系统安全,发现影响系统安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的所有措施。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尽可能选用安全等级高的操作系统产品,并经常进行版本升级。对计算机资源授权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系统维护控制、防病毒、防“黑客”等多方面入手,设置多级保密措施,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网络趋势例9

一、网络出版现状

借助互联网,世界交流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上展开: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往来和影响,不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之间的竞争和借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我国的网络出版始于1995年1月,神州学生杂志在互联网上推出电子版。成为第一份中国网络杂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网络出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网络用户第二多的国家。网络出版也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迎来了发展高潮。据粗略统计,在全国现有的80多万个网站中,涉及出版的网站占25%;这些网站的编辑量超过了总编辑量的40%,从业人数超过了4万人。2004年中国网络出版总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并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500亿元左右。

网络图书也称电子书。是网络出版的重要内容,它将纸制图书内容制作成电子文本。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或将各类工具书内容制成数据库,供在线查阅。目前,国内知名的数字出版公司主要包括北大方正、北京书生、中文在线等。2006年中国电子书的市场规模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全国45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已达30多万种,成为全球单一语种最大的电子书库。预计到2015年销售额将达到100亿。

网络的方便、快捷和全球化,使网络出版有了其生存的土壤和基础。网络出版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符号形式于一体的,可以说囊括了报纸广播电视传媒的一切表现形式和特点,同时具备了它们所不具备的优势。正因为如此,以互联网为媒介基础的网络出版传播对以往的大众传播模式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二、网络出版的特征

1.与传统出版的矛盾交互性。网络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单位的限制,使得出版行为成为一种大众参与的多元主体行为。同时网络出版通过计算机网络即时到达信息接收者,省略了印刷和物流环节,对传统出版从编辑到印刷到出版发行的工作流程造成巨大的冲击。然而,传统出版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对信息的把握、驾驭能力强,善于策期选题,熟悉出版流程,有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这都是目前网络出版业所不具备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正确认识传统出版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各自长处,以内容质量制胜。

2.产业融合性。近年来产业整合最突出的表现是。互联网与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部门的融合,即传统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有可能都在同一个新媒体操作系统中运作。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以生产内容为主的图书出版产业来说意义尤其重大,它不仅使语音、图像和数据实现了融合,而且使不同形式的媒体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由此。内容的增值能力倍增,内容创新的重要性凸显,内容产业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受到了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的高度重视。

3.信息量大。网络传播时代的用户更讲究信息时效性,并打破时间流程随时获得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甚至追求“点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4.即时性。传统出版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生产和销售环节;网络出版传播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出版传播的即时特点。

5.网状性。网络出版不是以传统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比如,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

三、网络出版的发展趋势

1.对传统出版冲击趋势进一步加剧。

随着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进程提速,社会生活的变化频率日益加快,社会各个领域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作用日益深刻。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发展变化,都可能包含重要的传播价值。网络出版作为新技术会超出行业与地域的局限。对传统出版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2.网络出版的周期越来越短,版权保护日益重要。

网络趋势例10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相比,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方式和竞争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外界市场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驱使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加以应对。网络化组织是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企业间的网络化联系,以合作竞争的形式构建灵活响应外部环境的组织形态。网络型组织更好地适应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寻求合作伙伴、进行产业创新创造了开放灵活的外部条件。

一、 网络型组织间关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转变组织方式提供了技术条件。知识经济背景下,网络型组织应运而生。甘碧群、程凯(2001)提出网络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创新,指出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从传统大规模组织时代到多部门组织,企业组织方式的转变是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Powell(1990)指出网络组织是介于市场与层级制度安排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威廉姆森(1991)称之“混合型组织”即一种中间组织形态。Bryson和Crosby(1992)指出,网络组织是一种依靠单个组织无法独自完成任务的有效制度设计。网络的基本要素是由节点和连接组成的。网络组织也是众多节点(企业或个体及政府部门)之间建立的联系。Achrol(1999)指出网络组织是由独立的部门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互利共赢基础上而组建的联合体。网络组织实现了企业间的跨界合作,是一种开放的组织形态,也是一种自组织的契约结构。产业生态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王如松、杨建新,2002),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外部环境要素构成。企业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合作竞争关系,并吸纳外界补充资源实现协同创新。这种组织模式通过联合企业间异质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实现协同倍数效应。网络组织的创新效应突破了传统企业依靠自身有限资源的发展局限,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方式变革。

网络型组织是在信息化时代诞生的一种虚拟组织形式,舍弃传统企业“大而全”的经营思路,通过灵活、轻便的组织形式快速响应外界市场环境变化。网络型组织为为小企业提供了整合资源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组织联合打造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大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法宝。网络经济时代,世界变得更平了。网络信息技术打通了企业之间交流的障碍,使得企业之间联系更加便捷。在信息技术演变的实践中,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催生了“云组织”,云计算通过强大的资源集合运算能力使分散的资源集中共享处理,实现按需索取的便捷服务,云计算促使组织结构的轻型化,通过虚拟组织形式配置企业间资源,在共享过程中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是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型组织模式。网络型组织在面对外界不确定环境时,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降低风险;同时通过资源共享来吸纳新思想和新知识,具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二、 网络状产业链构建

伴随着分工演进的进程,产业链构建形式也不断重塑。信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信息知识要素成为重要生产资源,企业的生产工序被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块”状,每一块是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不同生产模块能够实现按功能需要进行再整合,模块化生产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企业一体化的组织模式,而且突破了一直以来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的单一线性模式,转变为多个供应商之间合作的网络状产业链关系(芮明杰,2008)。网络状产业链也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开创了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链新形态。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产业间的相互渗透,技术壁垒的打破营造了产业融合的外部条件,科技信息企业突破传统产业边界,建立了以知识分工合作为基础的网络状关系。网络状产业链各环节构成要素之间通过知识共享,构成复杂网络组织系统,并在动态分工中实现共同目标;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具有较好的组织弹性,可以灵活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组织边界不再受严格限定,变得模糊化,在开放系统下根据任务进行调整重新界定。网络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突破了传统点、线状的单一产业关系,开创了网络化的组织间关系。

网络产业链的整体价值是由各个模块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创造的价值集成体,Callanhan 和 Pasternack(1999) 将这种价值创造方式称作“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价值网由顾客、供应商、竞争者、补充者四个核心要素构成。价值网络的思想打破传统线性价值链的单一思维,突破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原有壁垒,通过开放组织吸纳外部资源重建价值创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对日益多样化用户需求,开创出一种全新的价值创造模式。越来越多的科技信息企业通过软硬互补的合作形式联合打造竞争优势。3G时代通信行业进入网络状产业链发展阶段,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改变了原有的线性上下游产业链关系,通过与内容服务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合作共同打造强大的产业链联盟,创造了多方共赢的产业价值网络体系。

三、 网络平台竞争模式

网络信息经济不仅带来组织结构与产业链结构的重塑,也改变着传统企业之间合作竞争方式。传统企业之间进行产品之间“面对面”的直接竞争,而网络企业相互之间处于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当中,企业之间形成“竞合共生”的产业生态。面对分散的网络节点,整合多方资源的平台型企业应运而生。与传统市场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同,网络信息时代的平台组织模式可以整合双边甚至多边市场, 产品的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中间平成交易,平台通过协调两类或多类顾客之间的需求获取利润。平台竞争模式有效整合了活跃在网络经济中的各类资源,打造了核心领导企业的优势竞争力,是网络企业竞争关系的新模式。Annabelle Gawer and Miehael A.(2002)提出了平台领导的概念(Platform Leadership),发现科技信息行业出现协调不同价值链关系从而创造最大化价值的平台型企业,由微软和英特尔打造的“Wintel”平台一度领导着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步伐。与传统线性产业链利益分配关系不同,平台型企业需要协调各方资源从而创造出多方共赢的产业格局,通过策略组合实现协同发展。平台在网络经济时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实践中网络企业纷纷践行的商业模式。百度、淘宝、QQ、iphone等诸多耳熟能详的网络巨头企业,都在试图打造强大的业务平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获得持续竞争力。美国学者于21世纪初期关注到英特尔、微软、思科这些科技巨头构建的平台型商业模式。中国的互联网在2011年全面进入平台化竞争时代。各大媒体与行业研究者纷纷采用“平台化竞争”来描述当前活跃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知名企业,腾讯、百度、新浪、360、淘宝等都竞相构建平台竞争的模式。平台化商业模式拓展了企业的盈利空间,成为互联网企业整合多方资源重获利润增长的崭新模式。

网络平台企业一边面对网络产品需求者;同时集合产业链上游的内容提供商或应用服务提供商,构建灵活响应用户需求的网络状产业组织结构。网络平台的运营模式有效整合了网络经济中的丰富资源,作为中间商的平台企业“借力做大”,从而大大提升了平台自身价值,也形成了独特的良性循环盈利模式。例如淘宝电子商务平台,供给端汇集了上千万的销售商家,同时整合物流、电子支付、交流软件等配套服务,从而促使买卖双方通过淘宝平成交易。平台关联企业通过合作竞争(Co-competition)方式共存。

四、 网络产业融合趋势

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放松管制,网络信息产业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产业融合现象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数字通讯、传播、出版等不同媒介之间呈现出的交叉进入、融合发展态势。这种源于技术进步而导致原有产业边界消失,不同产业之间交叉渗透带来新增长区域的现象,学术界称之为产业融合(Industry Convergence)。欧洲委员会的绿皮书(Green Paper,1997)指出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重合”。 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针对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产业融合是由行业的技术变革和政策壁垒降低而带来的企业间合作竞争关系的强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融合现象进行了全方位阐释,起因于信息技术而带来的产业融合现象正在向更多产业扩展。融合不仅带来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的改变,而且对未来产业成长带来冲击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人们认识到产业融合一个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创造性破坏的产业动态发展过程,并将重塑产业的结构形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网络信息行业的动态融合发展,成为产业增长的新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指出将建设泛在融合的网络设施,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智能化新兴网络信息产业。如今信息产业呈现出融合化、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固定网与移动网正逐步走向融合;IP技术在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的普遍应用为网络趋同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三网融合已经展开多种融合模式实践。下一代网络(NGN)代表了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实现网络互通和业务互通。胡汉辉、沈华(2007)对网络融合现象及商业模式变迁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融合将带来产业组织经济特征和结构的改变,也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骆品亮、王婷(2007)对3G时代移动固网电信行业产业链整合进行了案例分析,深入解析了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背景下中国3G电信企业竞争策略的转变方式。顾成彦、胡汉辉(2008)对网络融合理论进行了系统综述。指出技术的替代和互补性带来不同融合方式,融合过程中企业将网络外部性内部化,通过平台包络策略等商业模式变革来获取新的融合市场利润。糜正琨(2009)从技术角度对网络融合发展趋势进行了解析。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融合”已经成为网络通信业的主旋律。网络融合(Network Convergence)对于理论和实践界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产业问题。

技术和需求外部环境的变化共同催生产业发展形态的变迁。与传统工业经济不同,网络经济时代的网络型组织呈现出诸多崭新的产业组织特征。由以上分析可见,无论是企业自身的组织方式,还是产业链构建形式,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方式,都发生着全面的变化。

网络经济以一股新生的力量蓬勃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推动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代表新兴产业趋势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将全方位渗透到社会经济组织当中,必将带来新一轮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运行方式的调整和转变。对网络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现实问题,也将从丰富的现实素材中提炼有价值的理论问题,理论与现实将实现协同创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 Walter W.Powell.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orms:How Useful is Organization Theory in Accounting for Social Change,1990.

2. Bryson John M. and Crosby Barbara C.Leadership for the common good: Tackling public problems in a shared-power world,1992.

3. Ravi S. Achrol and Philip Kotler. Marketing in the Network Economy. Journal of Marketing,1999(63).

4. Callahan and BA?Pasternack. Corporate strategy in the digital age. Strategy and Business,?1999.

5. Michael A. Cusumano and Annabelle Gawer. The Elements of Platform Leadership.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2,(43).

6. 甘碧群,程凯.网络型组织: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创新.经济评论,2001,(2).

7. 王如松,杨建新.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5).

8.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1,(2).

9. 骆品亮,王婷.基于FMC的3G背景下电信产业链整合模式与业务融合策略.产业经济研究,2007,(5).

10. 顾成彦,胡汉辉.网络融合理论研究评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6).

11. 糜正琨.认识网络与网络融合.中国新通信,2009,(11).

12. 刘玉芹,胡汉辉.电信产业链网状化与电信市场竞争.中国工业经济,2011,(10).

网络趋势例11

二、网络文化的新趋势

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关系就如同是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网络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会怎样变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升级换代,网络的功能运用越来越多,且覆盖面越来越广……网络正在从媒体化加速向社会化和体系化转变”[2]。如果还用以往的眼光和方式来看待网络及网络文化,那么必然会使我们不能正确把握其未来的发展。

(一)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交融增强

“你永远也不知道网络的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句话曾被许多人认为是网络文化虚拟性的风趣表述,事实上,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这样的评论也无可厚非,不过这却把网络的虚拟等同于了“虚假”,将网络与现实割裂开来,看作是少有关联而独立发展的两个部分。而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已经知道,网络是人类生活的新场域,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展,但绝不是一个与现实割裂的时空。吴满意教授指出,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的网民“不是数字人或者人工智能,而是以具有现实社会肉身和其自然属性进入网络的……网民在网络社会空间中的思维、意识等精神活动受其现实的人脑反应特性等自然属性的制约。从而,无论网民扮演何种网络角色,怎样规定自身的网络身份,发生何种行为,我们都能找到网民变化无穷的网络角色与多种行为背后的这种本真性的痕迹”[3]。人们创造着文化,网民创造着网络文化,而网民的这种本真性注定了网络文化必将走上与现实文化融合的道路。具有超强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充足的带宽以及丰富的软件设计使网络功能多样化程度得到不断提升,而网络的多样化程度越高,人们的网络生活也就越丰富,其对现实的模拟性就越强,网络社会与现实的融合也就更强。以近年迅速崛起的各类社交网站为例,在社交网站中,人们会将自己真实的资料上传,从最基础的姓名、性别、所在城市、从事行业、兴趣爱好到自己的照片、视频、饮食、阅读、情绪心情、工作状态等,现实生活的记录巨细靡遗地展现在网络中。甚至可以说,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的交流就和面对面的互动一样。今天在社交网络上的话题,明天可以在饭桌上继续,明天一起看的电影,后天在网络上就可以交流观感。在这样的网络交往中,你绝不会再怀疑网络的另一端究竟是人还是狗。如果说过去互联网信息的传递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时间与地点,那么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和客户端的发展,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即时性与互动性推向了一个新高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自由切换,人们不再只是坐在电脑前的时候是一个网民,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穿越”;丰富多样的APP程序,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信息的同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立刻以不同效果和表现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与他人分享,而接收这些信息的对象又能以同样的方式与者进行互动。高度的模拟性增加了网络与现实的融合深度,而移动互联网则加强了网络与现实融合的广度。当网络空间中的生活与交往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技术的发展又让网络对现实的模拟越发真实,人机互动的基础被隐去,人际互动进一步凸显,网民展现出更多的本真性,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与淡化,最后二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更大的拓展,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同时生活在网络和现实当中,同时创造着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展现出更多现实文化的内容和特征,或者说现实文化正在逐步地深入到网络中去。例如中国人喜欢讨价还价的本性使得团购等优惠折价网站长盛不衰;热衷于争论政治的性格在微博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爱好休闲娱乐的城市中,人们随时在搜索和评价餐馆与娱乐场所;一个经济中心城市,人们随时关注着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变化等等。可以说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正在向着融为一体的方向前进,我国的网络文化则更多地展现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貌。

(二)网络文化的碎片化程度加剧

“碎片化”是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出现的高频词,进入我国后多被用于传播学的研究,主要指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群体的细分、小众化、个性化等状态。近年来,“碎片化”被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互联网的碎片化亦为其中之一。基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拥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有一定程度的碎片化特征,而随着网络技术的继续发展,其碎片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碎片化的状态日益加剧,网络文化正向着“微”文化变迁。首先,现实社会中,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呈现出更多的差异化,产生了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状态、知识结构都有所不同,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自我意识与个性也各有差异,这就造成了主体的碎片化。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迅速且不断进行空间转移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时间如同《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所说的一样,“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断”[4]。人们越来越难以拥有完整的一段时间来完整地做一件事情,有限的时间被各式各样的事件切分得七零八落。随着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融合的加深,现实生活的特征更多地显示在网络当中,而新兴的网络技术更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文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其次,网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文化碎片程度的提升。有人把2010年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这一集信息获取、,社交、通讯等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软件平台正式上线。作为中国首个依赖于移动终端APP的即时社交软件,微博一诞生就成为了时代的新宠,用户规模迅速扩大,除了数量上的激增以外,参与者还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与年龄段。微博之后,各类社交网站和软件也向着“微”的方向发展。网络“微”文化中,海量的资讯蜂拥而至,让人目不暇接乃至晕眩,“浏览”代替了“阅读”,“快餐体验”消解了“细嚼慢咽”。“微”文化的内容缺乏整体性而变成散沙一片,缺乏中心而各说各话,缺乏深度而停留在表面,缺乏论证而注重结论,扑面而来的碎片感无所不在。与微博兴起相应的是博客的衰落,新增用户的逐年递减和活跃用户的大幅萎缩让不少博客网站面临关闭的境况,相比于中长篇的文章,人们更加愿意阅读140字的段子或仅稍长一点的“豆腐块”。最后是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与客户端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网络文化的碎片化。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这部分同时生活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人来说,“它是世界的开端,也是世界的尽头,它成为我们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5]。无论是在公交、地铁之上阅读的报纸或杂志,还是在工作的间隙喝茶时的闲谈,临睡阅读的枕边书,都被日益丰富的APP应用变成了一块泛着荧光的手机屏幕。一切细碎的时间都成为了网络“微”文化的领地。在接受碎片化的“微”文化浸染的同时,每个人又利用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评论着时事热点、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上传着随手拍下的照片,持续增添着网络“微”文化中的点点碎屑。

(三)网络文化易引导性凸显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价值意义。然而,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及去中心化等特征,人们认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难度极大。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让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其中,泥沙俱下;网络社会当中又失去了社会结构意义上的“中心”,谁也没有权力迫使他人行动或屈服于自己,谁都不处于从属地位,网民摆脱了传统的社会地位,平等享有网络社会中的各种权利。“在网络上我们无法找到某个享有特权的能严格控制信息的中心,它逃离了传统意识形态的控制。”[6]长久以来,对网络文化的引领始终是一个难题。但近年来网络文化特别是网络舆论却逐渐表现出易被引导的趋势,这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无关联。例如在“微”时代出现的网络“大V”现象。网络“大V”是指在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其言论能够引起众多网民响应、左右舆论意见的网民个体。网络“大V”通常由某些领域的专业人士、学者扮演,多以实名的方式出现在网民眼中,就时事发表相关评论,如同一个站在人声鼎沸的广场中间的讲台上演讲的人。不难发现,“大V”们在网络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能够改变网络舆论的方向,甚至引领一些文化现象,掀起某种文化热潮,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引领者。除“大V”以外,一些善于抓住网民兴趣点,把握网民思维方式的“网络推手”们也时常成为网络文化的弄潮儿。除了其自身的专业背景或推广技巧以外,网络“大V”与“推手”们之所以能成为网络文化的弄潮儿,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移动终端与客户端的发展。一方面人们能够通过移动客户端APP随时随地接收到各种推送信息,另一方面也在于碎片化的生活及碎片化的“微”文化让人们更愿意浏览和接受他们易懂的、结论式的观点。

三、网络文化新趋势的对策

文化发展需要引领,作为新兴文化代表的网络文化更是如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7]。只有把握了网络文化发展的趋势,才能顺利完成这一目标。

(一)注重网络与现实的统一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日益加深,二者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这要求引领者和规制部门在看待网络文化时绝不能把它与现实社会割裂开来,将二者视为独立的两个部分,而必须同时立足于网络与现实。网络文化的引领者和规制部门既要时刻关注网络文化的变化与走向,也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文化事件可能在网络当中引发的强烈反应,从而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文化的变化与走向,制定出精准的反应措施,维护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8]。法制建设和政府规制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石,立法者与执法者都应当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的种种现象已经与网络高度同步。因此,立法者应当在立法过程中充分运用立法技术,将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同时纳入到调整范围以内,使二者具有统一性、互补性。执法者在行使政府规制权时需注意网络与现实的统一,全方位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网络和现实中的共同发展。

(二)对网络文化碎片进行整合

网络文化的碎片化是由网络社会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其程度随着技术发展与人们现实生活的碎片化程度加深而加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化的细小碎片不能被整合,只有让文化碎片回归整合,也只有整合了网络文化的碎片,才能更好地把握网络文化、引领网络文化。幸运的是,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数据存储技术、宽带及分析软件的发展已经带我们走进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让网络文化碎片的整合成为可能。网络文化碎片随时都在爆炸式地增长,常规的数据搜集、储存、查询、分析等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甚至无法进行如此海量数据的分析,但对于这些碎片所蕴含信息的把握又直接关系到对网络文化动态的把握,因此将“大数据”运用在网络文化碎片的整合上势在必行。“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表明其意义不在于掌握多么庞大的数据量,而是要有“从各种类型的海量信息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9]。通过“大数据”的应用,网络文化引领者和规制部门就有可能在掌握网络碎片的信息基础上,通过高速、有效的分析,把握网络文化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走向。碎片化让我们失去了把握网络文化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但是“大数据”却让我们通过整合碎片获得了宏观层面上的洞察力,这也正是网络文化被引领和规制所需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