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16 16:05:04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1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在中学的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这一优势呢?实践证明,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作为教师,必须从高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出发,是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热情地去探索。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强烈的创造望呢?

1.要热爱所教的学科

教师必须首先热爱所教的学科,并在教学方法上勤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我经常采用辅导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专题讲座法等指导学生。例如在哲学“矛盾分析方法”理论的教学中,通过“认识国情和当前形势”的讨论以及“学习和升学问题”的师生座谈会,引导学生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再引导学生把辩证思维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样就能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身边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比比皆是,它们生动具体,非常直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空洞的理论具体化、死板的教材生动化、艰涩的原理生活化。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把握和理论的解释,并通过对学生自我感知现象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运用讨论、发现、辩论概括法、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并使他们做到把理论性的知识点更好的具体的理解运用。

二、注重知识的积累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对待学生,由于《思想政治》这门功课的特殊性。因此当我有一次在课堂上讲话的语气重过头了、或者说威胁学生说罚抄书本了,我听到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讲,还是思政老师呢,居然也要让我们罚抄书本。我马上联系到我在教学过程中所讲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条款,所谓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我岂能知错而犯猎呢,因此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严格按照《思想政治》这一课所讲过的法律和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时时刻刻做到依然书本规定要求自己。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不忘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如今七年级的课程使用新的教材,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准备充分,上不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质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去学习。我常常遇到学生的提问,而且常是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在上课前没有进行很好的准备,有时会很难应对。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用老教材新思路的方式进行年级教材的特点以法律知识为主,我特意认真学习了《法学基础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相关的法律书籍,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来学习法律,掌握法律的相关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大量安全的涉入,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时,学生在课堂上还会主动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一一解答。

最后,平时注意点滴知识的积累。为了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平时大量阅读与法律有关的报纸和新闻消息,常常看电视中与法律案件有关的节目。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和讨教。例如有一次书本上和作业本上的两个几乎相同的案例,却在裁决时一个用民法一个用行政法进行不同的裁决。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问贾洪永老师,和他讨论了很久,最后也没有什么满意的结果,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一直到他把这个问题解答得我完全明白了为至。我认为只有在学术在严谨,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满意,使学生爱学。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只有合理的想象和探究,人类才能有所创造,社会才能有所发展。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也有人把想象力看成是最重要的智力因素。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人有如下体会。

1.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学识

2.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3.学会在头脑中做理想实验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让学生写政治小论文的创作,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一条理想途径。政治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很抽象,并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对于社会阅历少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如果要求他们用政治小论文加以阐述分析,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胆质疑和解疑,发挥想象和创新的思维潜能。同时,要鼓励他们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向生活学习新方法、新经验、新知识、新观念把课本中的概念原理由抽象化为具体,不断地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发散能力。

四、鼓励学生敢于求异

过去的政治教学的模式一般是统一的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求异的创造性。今天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绝不能压抑学生而应引导鼓励,要学会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从多角度看问题,“答案不止一个”,不唯师,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已有的答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标新立异,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这一目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作为政治教师应联系社会热点,思想上的疑点,以及同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发现高质量的问题。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 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新见解,教师不要在课堂上一棍子打死,而应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它的作用不可轻估。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1.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性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 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 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个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相信,通过后续研究,政治课的创新教育必将迎来一场教育的革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2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11-01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比较强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内容更贴近学生的个性特点,贴近时代脉搏,注重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心理以及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呢?这是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我通过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和平时理论积累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 完善知识结构

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师必须是个“小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充电”,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21世纪 一个合格的政治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计算机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当今的教师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必须由“听、说、读、写”延伸到科学技术、通信技术。政治老师应逐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政治课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2)专业知识。思想政治课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等主要教学内容,政治教师必须对本学科知识的结构框架及内在联系、基本规律、发展历史了如指掌,并要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3)边缘知识。政治课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涉及边缘学科知识非常广泛,因此政治老师在通晓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博学多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

二 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把“教学观念的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而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

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辩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还可以广泛地运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股票交易场所等各种社会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要善于将多样的教学方式内在统一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能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去,而不是总在听教师讲政治课程。例如: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初都向学生提出几项任务,在一个学期内,每个学生都必须向全班做一次“时事开讲”,要结合当时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讲出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立场和观点,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询,每次时间为5分钟。学期结束时,全班同学可举行一次名为“雄辩天下”的辩论会。辩论的主题由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本学期的主要内容列举几个,由学生经过协商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辩题,形式仿照国际大专辩论会。看起来两个简单的活动,实际上能调动起学生全部的参与热情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要关注生活、关注正在发生的国际时事,还要独立地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还要关注其他同学的所讲内容,更要与其他同学合作来共同完成辩论任务。通过这些活动,政治课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的、学生无法介入的教科书上的条文,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能够发表自己见解的鲜活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自然蕴含其中。

三 转变教学方式

1.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把空间留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要被淘汰。而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关键在课堂上由教师培养,所以教师要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活”学。

3.把自由留给学生

当代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受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不少见,他们对于老师的思想教育内容和书本上的一些精神,往往不以为然。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老师不注意正面引导,并及时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中的误区,恐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更会影响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要解决学生的思想疙瘩,回避不是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时,学生若有不同见解,有的老师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狠狠批评,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所以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主动出击,迎战困难。教师要把言论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不同见解,甚至是与教师和教材相悖的思想和观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3

一看教学过程能否在建构中认知。新课程背景下,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一定能够促进学科的知识建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知识建构中认知,就必须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思想政治教师应善用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选择,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去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教学流程要更关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在课堂中生成,利用灵活多样、巧妙的教学组织形式演绎抽象的哲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知识,使学生乐学、有情趣,师生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2)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思想政治教师应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学生的引领促进者,教师要放得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之中,并与学生一起倾听、探究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的综合探究的《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民主选举的规程,一起体验模拟村委会主任选举的过程。(3)作为学生的合作者,思想政治教师应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和学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思想政治教师要能创具有时代性的情景,在课堂中共同探究重大时政等社会热点问题,构建学生学习平台和路径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师生交流充分、判断有据、评价科学和反思提升,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和构建,通过分析示范、时政讲解,尤其是经济、政治、文化知识的提炼和概括,促进学生进行有知识建构的有意义学习。

二看学生主体能否在课堂上凸显。要实现教学重心的下移,确实地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就一定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在课堂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能展示教学过程的学生主体地位,这是一种高度参与的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是否为主体,关键要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看广度也看深度。就广度而言,要求绝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到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以《生活与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堂教学为例,要看是否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了绝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有关“实践与认识”哲学原理的学习活动;就深度而言,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究学科知识,是否潜心钻研思想政治疑难问题。

三看三维目标能否在教学中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新课标理念。在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情绪、感情、态度以及关心、合作、交往等。三维目标既然是课程目标,就要树立整体把握三维目标的思想,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加以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的具体内容,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教学活动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努力达成三维目标。

四看知识技能能否在动态中生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复制过程,而应是师生相互沟通、动态生成的过程,故要求教师形成课堂的动态观、生成观,在动态与生成中把握教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创设高品质课堂教学的互动,主要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师生、生生的逻辑互动、情感互动乃至心灵互动。思想政治课各模块的多数概念可以通过动态的课堂活动生成知识(如商品交换可用情景体验、民主监督可以模拟政治活动、传统文化采用学生表演或教师展示、矛盾分析法可以开展辩论等),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通过各类互动过程来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这一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可见,动态生成的课堂要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种师生、生生的互动来生成新知识,进而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建构新知识体系。

五看课程资源能否在发展中完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在备课环节,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时效性强、学科知识要不断与时俱进,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最新的时政内容对教材进行补充,做好“二次开发”。教师要结合师、生和广义课程资源特点,做好时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要善于打破生活资源与书本资源的界线,处理好书本与生活两者的关联,从中疏理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由于学生有个体差异、群体差异,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选择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资源应该体现普遍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更容易达到“最近发展区”。此外,课程资源的选择也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抓住思想政治学科特色,使资源开发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六看知识理解能否在证据中证明。评价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课堂知识,不能流于表面,必须拿出证据来。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科的知识理解不仅仅满足于外在的表象,如对《生活与哲学》“物质”概念的掌握不是单纯观察学生对它是否识记,而是要评价学生能否对它有迁移和应用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从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移情、自我认识六个维度对思想政治课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教师是否为了理解而教进行评价。思想政治课堂知识理解的达成既要看学生是否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还要看教学效果,要看课程新知识是否纳入到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要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否证明学习效果,好比这样地问自己:学到多少东西?学习愉快吗?课堂效率高吗?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以理解为目的的教学的教是为了尽可能地少教或免教,而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4

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课标、教材、教学手段及设施是媒体,以课程呈现的人对客观世界及人自身的认识经验、认识成果是教与学的现实内容,其最高目标是促成学习者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清、不科学的教学往往导致教学的低效。所以,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成为教师备课、授课的基础问题和关键问题。

一、教学目标叙写需要注意的几个认识问题

其一、这里说的教学目标,有别于课标目标和教育目的,它是一节课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是执教者预先确定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习者所要达到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预期学习结果。它应该是可操作的,具有导、测、评的功能:导,即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测,即可用适当手段测试目标达成的程度;评,即可用课堂表现的结果来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以及教材特点,是确定和叙写目标时不可忽视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是其特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具体规定了这门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确定课时目标时必须遵循之,同时,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四个必修模块,在编写上也与很多学科不同,往往一开始理解难度大,而后难度又降低,只是在内容上不断拓展而已,思想性和知识性较强,所以,在课堂目标确定时,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方式方法,应具有本学科的鲜明特征。

其三、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应当充分重视它在学生核心素质形成中的作用,已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学生的核心素养界定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国家认同等十八个要点,这是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必须重视的。

其四、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班级结构,必须重视国家和时代对人的成长需求,也不应回避应试的实际需要。

二、教学目标的的内涵及叙写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希望学生发生的变化,是指当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能学会些什么、应该能做些什么,它是教师预先确定的、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它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目标,对教师而言是教授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思想及行为变化的一种期望;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使自身学识和能力得以提升的目标和标准。第二、它表明学生的现有状态(教学开始前)与预期状态(学习结束后)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缩小该差距的方式方法选择,是教学活动努力追求的目标。第三、它是通过教学活动应该能够达到的结果。第四、它的达成程度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测量和观察。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5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新课标要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实际生活,选择开放性的课题进行研究。要求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形成报告或论文。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已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指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在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层次结构等方面具有系统性的综合课,它本身包括了经济、政治、 文化、法律、道德、科技、历史、地理等内容。

无论是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考,高中思想政治课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当今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国内国际的重要时事和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⑴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要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应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例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对于每个框题所要学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或容易理解的事实材料和知识材料,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述,准确地反映理论的实质,使概念或原理自然地被抽象出来。在学生初步掌握理论知识之后,教材能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说明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带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敢于正视现实,不回避矛盾。⑵

二、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几点建议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基本理念有以下五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1、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标准的“填鸭式”教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人为本,实现师生关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努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转变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注重生活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如果老师单纯地讲解一些陈旧的事例,学生听多了会厌烦,而且难以产生共鸣,因此采用学生自己找生活中的例子,举身边的实事的方式,既能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也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比如,在讲“什么是产业化经济”时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说什么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发言,举了盘锦非常有名的“鼎翔”米业的例子,产、工、销一条龙这种形式就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不仅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什么是产业化经营,而且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本。

3、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增加教学信息量,告别“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高二讲价值规律内容时,讲到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作用时,我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它们之间的流程图,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样就是枯燥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和积极思维,这就使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进行速度加快了。

4、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观念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存有偏见,只有改变这一现状,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才能在中学生心目中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到家长都应对政治理论和人的政治思想因素持正确态度。只有如此才能使高中生真正把政治课当成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课程当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和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必修课。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不喜欢被强迫去做什么事情,作为政治老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而不再感到学习政治课是一件痛苦的事。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6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存在的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人教版普高课标)已经在一些省份使用一段时间了,总体反映不错,与老版相比,内容比较新颖,版面设计比较活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理念,有些开放性教学的气息和实践性教学的特点,是一套比较好的教材。但是我认为现有教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指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说教意味仍然很浓,合作探究空间比较小。

教材当然该有结论,但如果都是已经定性的结论,你去学习,就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如果这些结论无可辩驳地正确,你不要质疑,只要信服就行了,那么这样的教材就是说教的教材,给你规定好了什么,你就该信什么,这不是说教么?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此自主学习还行,合作探究就假了。不知道结论才进行探究,写在书上已经定性的结论,学生一翻书就知道了,还有探究的必要吗?探究还是为了证明这结论的相当正确,因而坚定不移地相信,这探究有多大的价值?这与社会的假冒伪劣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这种教材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虽然也关注现实,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回避现实矛盾。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热点,注意实践环节,但教材没有处理好这一问题。比如,讲宏观调控,就可以涉及房价的问题,为什么中央越调控,房价越上涨?比如,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就应当谈谈党的建设问题,为什么有些党员甚至高级干部贪污腐化?这些都不能回避。过去的教材,这些问题都有提及,新教材倒不敢讲了,提一点也是轻描淡写、无关紧要的。这就不能算注重实践环节的、关注社会现实的好教材。

(三)教材呈现形式仍显单一,不符合世界复杂多样的特点。

教材的呈现形式基本都是首先给几个情景材料,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是情景导入和问题设置。然后介绍已成定论的观点或者知识,让学生用这些知识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便是情景探究。最后来个结论或者回归现实谈该怎么做,这称之为情景回归。这其实是情景教学法的套路。几本教材都这样呈现就难免给人单一呆板的印象了。虽然这看起来很符合探究学习的程序,其实并不是什么都要进行探究的。思想政治课,有的内容就是叙述和介绍,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就可以了。探究,应当是由已知经过探索而得出未知,那些现成的结论还探究什么呢?比如,《政治生活》第七课就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就直接介绍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然后就怎么才能更好地处理民族关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就可以了。再者,情景教学法的确有探究在里面,但情景教学法就等于探究教学吗?这好像值得研究。

二、改进建议

(一)学生用的教材和教师用书要互相契合,各具特色。

不能像现在这样,教师用书大都是教材的解释和扩展。而对学生用书,应强调探究性,除了用来探究的基本知识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外,大多应当是提供一些典型的材料,让学生来探究,重大结论都不要出现在教材上。教师用书,除了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最新观点进行解释扩展外,重点是就教材要学生探究而获得重大结论进行表述论证,以及对学生怎么探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老师就怎么去指导学生根据典型材料和现实热点通过探究去获得重大结论,怎么去通过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比如,《经济生活》第十课《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第二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部分从“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五个方面加以叙述。学生有几个喜欢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完全可以放在教师用书里面,教材只需要列举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探究就行了,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谈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危害,从而得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这些结论放在那里,然后让学生探究,还探究什么呀?

再比如,在《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第二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这部分,文字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说教意味太浓!如果这么调整就可能比较好。第一框,就改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观点就不要出现在书上,最好由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这部分内容应当作相应的调整。首先,教材给出近代中国一些探索中国前途的团体和组织努力奋斗的一些典型材料,最后强调共产党成功了。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会让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会顺理成章地得出:“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然后,教材介绍中国共产党规定的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容,让老师们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学生就会得出:“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然后,教材谈谈共产党执政以来也犯过错误,谈当前的党建问题,并且列举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的重大成就,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认识到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执政力量尽善尽美,共产党的伟大就在于不断认识并且改正错误,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如果教材这样编写是不是更加有说服力,是不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较大的空间,也更加真实呢?

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等,都有不少地方要加以修改,使之能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二)增加对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7

弘扬“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这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此次高中政治课改的幅度较大,因而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飞跃。新课程的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两个误区:其一,“穿新鞋,走老路”,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政治课教学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应付考试,教师死教,学生死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其二,没有正确把握新课改的“新”,而是标新立异,刻意求新。认为一切都是新的好,对以前教学经验一口否定,结果矫枉过正,使新课改的效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正确的做法是:在教育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

二、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把“教学方式的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而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

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辩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还可以广泛地运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股票交易场所等各种社会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商品、银行等知识点时,可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这样既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易懂,又能体现政治课实效性强的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要善于将多样的教学方式内在统一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能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去,而不是总在听教师讲政治课程。例如: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初,都向学生提出几项任务:在一个学期内,每个学生都必须向全班做一次“时事开讲”,要结合当时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讲出.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立场和观点,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询,每次时间为5分钟。学期结束时,全班同学可举行一次名为“雄辩天下”的辩论会。辩论的主题由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本学期的主要内容列举几个,由学生经过协商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辩题,形式仿照国际大专辩论会。看起来两个简单的活动,实际上能调动起学生全部的参与热情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要关注生活、关注正在发生的国际时事,还要独立地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还要关注其他同学的所讲内容,更要与其他同学合作来共同完成辩论任务。通过这些活动,政治课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的、学生无法介人的教科书上的条文,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能够发表自己见解的鲜活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自然蕴含其中。

三、完善知识结构

教育界人士都知道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在文化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不太适用。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师必须是个“小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充电”,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一个合格的政治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计算机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当今的教师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必须由“听、说、读、写”延伸到科学技术、通信技术。政治老师应逐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政治课更加直观、生动、有趣。z.专业知识。思想政治课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等主要教学内容,政治教师必须对本学科知识的结构框架及内在联系、基本规律、发展历史了如指掌,并要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3.边缘知识。政治课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涉及边缘学科知识非常广泛,因此政治老师在通晓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博学多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

四、改革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手段。当前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简单划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提出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手段,建立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能正视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努力学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1.增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提高学生运用和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答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扩大评价范围。除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3.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可采用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变评价尺度。不要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给每个学生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五、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改要求“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提上主要位置。何为课程资源?许多教师普遍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教材仅是课程的一种主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8

一、模拟现实生活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如果模拟现实生活情景并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维。如在教学“价值规律”一节时,设置以下市场交易情境:(情境一)一市场上有2袋待交换大米,每袋50公斤,价值130元,卖者2人,人均1袋;买者4人,每人欲买1袋。(情境二)现在市场上卖者4人,人均1袋待交换大米,而买者只有2人,每人欲购买1袋。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买卖双方,边表演边讨论:在市场交易大米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一问题出现说明了什么?由于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实际,而且还通过角色表演来引出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

二、课文不同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寻找质疑点,让学生思维产生矛盾。例如,关于事物性质的决定问题,教材中有两处不同的提法,一处是“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另一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为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种说法有否矛盾,让学生自己去明辨是非,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生活化、形象化的方式提出理论问题

众所周知,政治理论是很枯燥的,问题本身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它的受关注程度也就降低,直接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政治教师要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问题。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从价值规律的作用中去找到三样东西,它们分别是“棒子”“鞭子”和“筛子”。然后分层解决这三个问题。第一是“棒”“鞭”“筛”分别对应了价值规律的哪个作用?第二是“棒”“鞭”“筛”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第三是“棒”“鞭”“筛”引起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在这里,用“棒子”“鞭子”“筛子”表述价值规律的作用,语言形象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利用学生的先验概念

所谓先验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事物的概念之前,从自身狭隘的经验出发,对该事物形成的看法和观点,并以其独有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有些先验概念可以为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奠定基础,但有些先验概念则会干扰科学概念的获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先验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来设置问题,如针对日常所说的“物质”和哲学上的“物质”的关系,日常所说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关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和哲学生活中的“价值”概念的区别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回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五、对同一材料从多角度设置问题情境

可通过转换观察的视角,对同一材料不断去挖掘新意,创设出不同的问题情境。例如,教材在“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框内容中有这样一则材料:据《华佗传》记载,州官倪寻、李廷同时请华佗看病,两人均说头痛发烧,不适的感觉也一样。华佗诊断了他们的病情后,给倪开的是通导药,而给李开的却是发散剂。两人均责问华佗:为什么病情相同,而开的药却不一样?华佗答说,倪寻的病是内部积食引起的,故用泻药;而李的病是外部风寒引起的,故用发散剂。材料在这里说明的是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内容时,笔者启发学生“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为什么开的是不同药方”;在教学“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时,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外部病情一样,开的药方却不一样”,以说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9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指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并要求认真学习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继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新课程标准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满堂灌”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片面地考查学生的成绩,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切实提高,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评价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依据这样的认识,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的理解。

一、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人,我们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政治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其中包含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的或目标的精辟概述。然而我认为,思想政治能力培养也好,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也罢,不是依赖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是在于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它是教育主体的一种预期,体现了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尽管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预设的,但在教学中预设仍然占有突出的位置;二是这种教育主体的预期蕴含的是一种教育价值。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教育主体的一种价值选择。这样的评价目标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与收益。

二、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的和谐统一

长期以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考试这一方式.然而考试又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以致在教学的时候产生了重成绩轻能力的倾向。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强调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和谐统一,即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评价的多元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唱独角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排斥在外。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大力提倡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远远要比教师的评价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另外,也可以尝试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相结合来进行更为客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可以尝试将考试的内容分开,实行分项考核,也可以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分开进行考核,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能在其中的某一方面脱颖而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健康人格进行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10

新课标,这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此次高中政治课改的幅度较大,因而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在教育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法

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辩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还可以广泛地运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股票交易场所等各种社会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商品、银行等知识点时,可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这样既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易懂,又能体现政治课实效性强的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我知识和业务水平

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师必须是个“小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充电”,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一个合格的政治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基础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计算机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当今的教师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必须由“听、说、读、写”延伸到科学技术、通信技术。政治老师应逐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政治课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转贴于

2.边缘知识

政治课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涉及边缘学科知识非常广泛,因此政治老师在通晓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博学多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

四、教育评价体系要全面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简单划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提出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手段,建立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能正视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努力学习。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1.增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提高学生运用和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答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扩大评价范围。除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3.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可采用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变评价尺度。不要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给每个学生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五、开发、利用广泛课程资源的作用

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有以下作用。

1.弥补教材的不足

政治课带有很强的实效性,现实课本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不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甲,弥补教材不足。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使教师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有利于教师专业上的进步,丰富其学科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例11

只有从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才能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形象性是中学生最为主要的思维特点。中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借助直观感进行。我们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引发必要的思维能力,最终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怎样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

1.以趣引趣,定好基调

有句话这样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课堂的开头是比较重要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比如,在进行哲学方面教学的时候。

2.增加现实材料,以增强吸引力

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同整个社会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学生总是想了解现实以及国家大事,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机遇。比如,哲学同现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哲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在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时候,运用自己所用的理论来解决。例如,在看待他人或者自己的时候,要让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进行。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培养起实事求是的作风。学生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要用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将自己同班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只有通过这些形式,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变得有效、有意义。

3.增加趣味案例,激发学习兴趣,以增强吸引力

所谓“趣例”,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例子。比如,寓言故事、政治故事等等。从有关的心理学研究材料中可以看出,超过95%以上的普通中学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就算是高中生,也有85%以上的学生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的。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引入一些具体的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例子,可以让那些比较枯燥的政治问题变得趣味化。让那些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让那些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通俗化。

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会让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态度,最终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增强兴趣,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夯实基础,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

在传递知识信息的时候,要通过必要的语言进行。能否得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在传递思想政治知识的时候,要通过恰当的语言,将思想政治知识较好地向学生进行传达。

2.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进行思想政治知识教学的时候,要适当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样能够给课堂创设一种较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有效促使教学目标得到实现。为了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通过选择恰当的媒体来辅助。假如选择的媒体形式不够优秀,反而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吸收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

当前,相关学者以及教师正在不断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找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好的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活跃教学气氛,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幽默这样的技巧进行知识的传递。这样可以生动、灵活、巧妙地将教学任务有效地完成。例如,在思想政治中讲到“法人”这个词的时候,不要直接向学生讲授书本中对“法人”这个词的具体概念。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比如,说“法人”,指的就是法国人。或者说“法人”就是会说法语的人。这样幽默的说法同书本上的说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就让学生感兴趣,最终将这个词的概念完全搞明白。

三、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

教学资源是比较广泛的,教科书只是当中的一部分。要想落实教材的主要观点,有很多的实现途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充分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比如,在对“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着手。这样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领到经济生活和经济学理论中。让学生充分思考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将当中的经济学原理挖掘出来。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相应的经济原理。明白生活中消费的商品都是人类通过劳动生产创造出来的。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之后,能够将关注点转移到“生产”角度。这样就可以让学习的目标转移到第二单元上,促使教学目标的形成。

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死板的教学内容入手,以趣引趣,定好基调,多引用现实材料、以增强吸引力。教师要多运用趣味案例,激发学习兴趣,以增强吸引力。这样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可以增强学生较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