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绿色化学的核心

绿色化学的核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21 14:39:18

绿色化学的核心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1

所谓绿色化学教育,指的就是在师专化学课堂上,合理插入绿色化学理念,帮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发展的重要性,向学生普及绿色化学知识。绿色化学教育在当今的“低碳环保”理念指导下,和现代师专化学教学过程深度契合,是普及绿色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在师专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对绿色化学教育和传统化学理论之间的共同点进行串联设计,保证学生可以受到相应的熏陶,为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知识提供保证。

一、绿色化学教育在师专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通过对当前师专绿色化学教育普及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教师在进行师专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充分重视到了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大纲之中添加了许多绿色化学内容。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师专化学教学研究中,以绿色化学教育为代表的新式教学内容,也开始占据教学的核心地位之一。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充分的总结了绿色化学教育的特点,创造出了一系列新式教学方法,为绿色化学知识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在社会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能源消耗、废料排放大户,化学学科开始逐步重视到对于“可持续”、“低排放”技术的追求,随着师专化学教学过程对于绿色化学教育领域研究范围的逐步扩大,绿色化学教育的“应用特点”和“实践特点”也会逐步的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就需要为当今的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提供一个系统化的研究平台领域,并紧密的结合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师专化学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师专化学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更快、更有针对性的对自身的化学知识思维体系进行完善,进而为绿色化学理念在整个社会领域范围内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

1.对绿色化学知识的开发度不够。结合实际的师专绿色化学教育案例,可以发现,所涉及到的绿色化学知识都具有着一定的化学基础原理,其综合性、系统性都很强,都可以出一道“综合性应用题”来考核学生。但是,在实际的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于绿色化学知识的开发严重认知不足,并认为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过程的核心追求是让学生单纯的记忆一些绿色化学技术,并没有深度剖析绿色化学技术背后的基本化学原理,这也就导致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沦为“无根之萍”,对这就导致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出现偏差,其真实的教学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2.没有形成先进的师专绿色化学教学理念。结合实际的师专绿色化学教育案例,可以发现,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过程普遍存在着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的实际问题。从系统化的角度进行剖析,是因为对缺乏先进教学理念作为先导,进而导致师专化学教师难以活化自身思维,形成符合师专绿色化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体系。与此同时,通过对现有绿色化学教育模式方法的研究,发现所采用的绿色化学教学模式方法还存在着单一枯燥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教育的兴趣度不高,其真实的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出来。

三、师专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实践策略分析

1.合理规划绿色化学教学案例。为了发挥出绿色化学教育在师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首先就要对绿色化学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以相关教学内容为基础,突出该堂课程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师专化学绿色化学的《催化的还原反应》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对本堂课涉及到的绿色化学内容进行和常规的化学知识内容进行联系。比如,涉及到催化的概念过程中,就可以引入“焓变”等基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了解绿色化学的内涵,与此同时,在进行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理解到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发掘其中的基本内涵,进而让学生普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是绿色化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后续的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过程中,要合理规划相应的教学案例,以促进学生的总体掌握水平为基准,完善现有教学体系,促进绿色化学教育水平的提升与发展。2.合理选择绿色化学教育在师专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创设时机。为了充分的发挥出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的作用,需要在进行师专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结合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创造良好的教学契机。例如,在进行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分子氧的绿色化学运用”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师专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引入分子氧的概念,加深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保证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作用的发挥。综上所述,为了发挥出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的作用,师专化学教师要对绿色化学教育的内涵进行深度分析,并合理根据绿色化学教育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有效突出师专化学绿色化学教育的核心知识点和内容,为绿色化学知识的普及奠定基础。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2

中国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急需绿色会计核算与绿色审计监督(简称绿色核算监督)。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实行绿色循环经济的体系保障,是构建全方位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节能降耗的绿色核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真实绿色财富的绿色审计监督,才能防止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实现绿色GDP增长,才能确保我国循环经济核算战略的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核算监督,是一种循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环境清洁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核算监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核算监督内涵广博,包括绿色统计、绿色GDP、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融资、绿色资本、绿色税收……等核算监督。绿色核算监督已成为现今国内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流。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刘丽君社长在《肩负媒体职责 倡导绿色核算》中指出,绿色GDP核算呼唤催生了我国绿色会计核算的发展,已在我国刮起了一股绿色会计风。《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作为中国一级财会类杂志,肩负媒体的光荣职责,早在2003年创刊第一期就推出了关于绿色会计的文章,介绍我国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核算理念;倡议媒体进一步加强对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宣传;普及绿色经济知识;报道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学术成果;探索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发展方略。为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全社会对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的认同,推动中国绿色会计事业的发展。

二、自然资本核算观

自然资本是认识环境和环境环保的一个新视角,环境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资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资本。将自然资本计价明确纳入资源环境与绿色核算体系中是绿色核算监督的重点与难点。把自然资本纳入资源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的观点,首先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自然资本”和环境是自然资本来源的观点。世界银行于1995年首次引用了“自然资本”概念,公布了“扩展的财富”指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而由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资本的涵义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第二层是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第三层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构成的能够给人类和全部生命系统提供服务的生态系统。因此,自然资本核算观也就是概括了为支持生命系统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的绿色核算观,也就说自然资本是有价值的,要把自然资本纳入资源环境经济核算观。

三、“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积累。该体系还助长了一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克服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利用全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替代传统GDP核算体系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在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绿色GDP扣减核算法的基础上,环保专家钟定胜提出了运用“可持续、效用衡量、横向可比、数据采集”四大原则进行社会总效用衡量的“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备受人们关注。该方法针对国民经济生产中每个可能造成环境生态损害的环节都采取了虚拟环境修复措施进行弥补,因此它核算的是净社会总效用的增加情况。由于引入了社会平均治理费用来计算虚拟环境修复部门的修复费用计量核算,因此,这个核算方法不仅操作上简便易行,而且数值核算上相当稳定,基本满足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和横向可比性原则,同时它又能从整体上较为准确地反映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真实产出状况,可称谓真实可信的“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

四、宏观环境会计

宏观环境会计是以国家为核算主体,利用会计核算的原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结果,对一国经济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使用、消耗)进行货币(辅以实物)核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耿建新教授与宏亮博士从宏观环境会计概念出发提出自然资源耗减估价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使入耳目一新。他们用自然资产的价值,使用未来净收入的现值估价的现值法、使用者成本补偿视同资源耗减的使用者成本法、自然资产的租金净价格法、推导出全新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公式。把此公式运用于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火股份”)及石油天然所行业上市公司“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河油田”),具体的资源耗减估价之中,这种对自然资源耗减估值方法的适用性与可行性进行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尚属首例。

五、森林资产会计核算

多年来森林资源的长期无偿使用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锐减,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洪水泛滥引人关注。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林业内部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森林资产管理”的实质就是实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是细化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理顺林业产权管理制

度、适应中国“国情”的对森林实行的科学管理。四川省林业厅财务处退休干部陶仁川的《森林资产会计》观点鲜明务实,是对森林资产“公允价值”核算方法的重大突破,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成为可能。“以讦估促进核算”的方法(即:市场价或公允价值核算),解决了森林绿色会计核算计量难题。其核心是以产权单位(即国有、非国有林业企事业)的森林资产,经首次评估确认其价值量(即清产核资),以后按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即生长率)来计算增值额,该方法无论理论上、具体操作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突破。

六、绿色会计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考虑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气候遭到改变,将直接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必将引起了会计领域的一次绿色革命。通过对环境会计在公司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将环境活动纳入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手段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披露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公司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已成为大势所趋。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郝冀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应用能达到此目的:实现环境投资核算可以帮助其降低经营成本,避免未来的环境负债,提升公司绿色产品商誉,增加企业绿色利润及社会环境效益。绿色会计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所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极其复杂,它的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物流运动,即从环境资源的形成、获取,到环境资源的开发创新的整个过程;它的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运动,即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的耗费、环境资源损失、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的经营开发收入、绿色收入和绿色利润等。

七、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人类生命力的象征,“绿色”是21世纪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色,“绿色”以生态及环境的代名词深入人心,向一切旧传统经济观念发起了绿色文明挑战。为全面加强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课题研究,特提出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1.倡议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专业委员学会的领导下成立“环境会计研究课题组”,率先组织热心于绿色核算与监督研究的专家学者,与环保专家密切合作,共同携手开创中国绿色核算研究新局面。

2.倡议树立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积极为会计法及注册会计师法修改工作建言献策,建议增加绿色会计及绿色审计内容。

3.倡议开展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信息电算化研究。为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法,开展企业IS014000环境认证、绿色会计核算、绿色审计监督工作服务,争做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促进派。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与资源的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中国开展了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试图测算出环境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计人环境成本,从而提倡更为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中国放弃“绿色GDP”计划》的报道,对此,国家统计局则表示先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实物测算方面,暂时不做价值的估算,作为需要给出一个数字的绿色GDP,现在确实难以实现。并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绿色会计”作为绿色GDP的替代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一研究。

1.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

1.1绿色会计及主要内容

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早期,最为突出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政府间专家工作小组在连续几次的会议上讨论过绿色会计问题,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的准则。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绿色会计突出核算企业自然环境成本,在提高企业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全面监督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其基础内容可分为三部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同时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评估。其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由于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对象主要是: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人、环境污染收人、资源环境保护收人等;绿色会计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1.2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是将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经过辨认确定其数量、价格,加以正式记录并人会计报表的过程。价值计量公式简列如下:

现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总用户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自然资产价值=总用户价值+存在使用价值

其中:间接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和存在使用价值又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中最困难的内容,需要借助于价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原法等。确实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用数学模型适当测算估计量化。

1.3绿色GDP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传统的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降级成本,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投资活动,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环境保护支出就越多,GDP也就越大。绿色GDP就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概念来理解,绿色G DP是建立在GDP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指标;从核算方法上看,绿色G DP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之上,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绿色GDP并非一种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对传统GDP的颠覆性变革。应该说,绿色GDP是一种对待人与自然的新态度,一种人类对以往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反思。

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非市场化的,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这就给估算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带来很大的技术困难。可见,绿色GDP核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其核算方法还很不成熟,依旧处于探索过程之中。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就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将经济活动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污染代价予以扣除,进行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的核算体系,亦称为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体系(SEEA ) 。

如同,GDP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则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4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22-02

产品概念的不断演变是企业对产品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确认识产品概念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针对产品概念的不同部分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延伸营销功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其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

1 产品概念的演化过程

产品始终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是企业各种信息的载体。从历史上来看,人们对其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物品到商品,从单一商品到服务商品、战略商品,其中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从而形成了产品整体概念。

1.1 产品整体概念的当代诠释

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产品整体概念由三个层次构成: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它既包括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形商品,也包括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无形服务,即“产品应该被看成一束能够解决问题的属性集合或者一个能够让消费者感知到的利益包裹”。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针对的都是现有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现实需求。但当今日益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不得不具有超前意识,以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目标。于是,产品整体概念中的期望产品层次应运而生。期望产品赋予产品以战略和文化内涵,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形象、产品标识、产品定位等。

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在丰富消费者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废气、废水的排放,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等。同时,废旧产品和包装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产品未来的发展必然走绿色化之路。绿色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绿色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它为产品整体概念中增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所以,产品整体概念将被扩展为五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期望产品和绿色产品。

1.2 产品整体概念的未来诠释

从核心产品到绿色产品,是人们对产品整体概念认识的加深。反过来,从绿色产品到核心产品,则是产品整体概念的绿色化过程。该过程生成的是整体绿色产品。整体绿色产品是企业将其社会责任感和环境目标融入企业产品整体概念之中,并通过有效的绿色产品管理来达到企业产品营销目标的手段集合。其主要内容包括整体绿色产品管理、绿色产品组合策略、绿色产品包装策略和绿色产品商标策略等。它是从产品的价值整体出发,以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为目的,在企业中树立绿色产品整体营销观念,推行整体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营销。

(1)绿色核心产品。绿色核心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具有绿色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和行为需要。它体现的是消费者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在整体绿色产品中处于核心地位。

(2)绿色形式产品。绿色形式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实体必须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经过绿色生产,且产品使用后还应易于绿色处理。

(3)绿色附加产品。绿色附加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除产品之外的附加服务也要绿色化,通常包括: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购买方式,如允许消费者免用产品包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

(4)绿色期望产品。绿色期望产品是企业的绿色文化在产品上的映射,赋予了产品特殊的内涵。当今的许多消费者往往很在意产品的特殊内涵,如产品包含的特定价值和利益属性——这也正是企业想和消费者分享的核心价值和利益。

产品整体概念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哲学的指导作用,并随着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而演变,不断拓展企业的市场营销功能。

2 营销哲学的演变与企业营销功能延伸

营销哲学作为指导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理念,随着市场竞争态势的改变,不断扩展其内涵,促进企业营销功能的延伸。从历史上看,营销哲学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五个阶段。在市场发展初期,生产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扩大生产和提高效率。产品观念是从“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出发,一味追求产品的高质量,而不顾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变化,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精心设计和改进产品。当供给略大于需求时,销售观念成为市场的“主角”,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积极促销,即“销售其能够生产的东西,而不是生产能够出售的新产品”。当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都供过于求时,营销观念开始出现,它打破了“以产定销”模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是企业的责任。此时,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市场调查和激发潜在需求。为了减缓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兼顾消费者和社会需求,平衡和评判公司利润、消费者需要满足和公共利益三者的关系,企业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产品的绿色化。

企业的营销功能从扩大生产、精心设计产品、积极促销、激发潜在需求到产品绿色化,体现了企业经营重心的转变:从有形产品到无形服务。无形服务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消费服务和社会服务。消费服务的增多使企业从获取消费者转向挽留消费者,企业逐渐融入到消费者之中,实现与消费者互动,深化客户关系。消费服务强调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及需求的不断变化,然后尽可能根据这些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持续地激励消费者专注于从特定企业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社会服务是指企业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应负的责任。

3 产品整体概念与企业营销功能的契合

产品概念的演变赋予了市场营销活动新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企业营销功能,两者的契合之处在于:

(1)扩大生产核心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核心产品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主要体现在技术和能力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核心产品是为了解决其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提供的服务,是消费者最需要得到的利益。它作为产品整体的基本产品化形态,是产品整体的立足点,包含了应用新技术的新产品概念,支持产品整体的技术要素和借以赢得基础市场的核心顾客价值。所以,企业应该通过提高技术开发水平扩大核心产品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现实和潜在利益要求。

(2)精心设计形式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只有产品的有形部分即形式产品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消费者才有可能去购买它,从而实现其利益。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往往跟消费者的个性有关,很多消费者都喜欢与自己的个性相适合的产品。所以,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差异对市场进行细分,精心设计不同的产品,在成功定位的基础上有效地满足不同个性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利益。

(3)积极拓展附加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附加产品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售后服务方面,它涵盖了能使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满意度最大化的方方面面。附加产品与消费者的便利性紧密相连。便利性是消费者消费动机的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达到便利性目的,所有的技术和服务都应全力改进,以求达到现有科技所能给予的最大方便。所以,售后服务不仅要灵活调整,而且还要经常进行拓展,因为消费者在产品正常运转的生命周期内对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细。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部分,给消费者以惊喜,增加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一方面消费者会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依赖,形成消费者忠诚,另一方面消费者会对该产品进行口头的免费宣传,为企业的经营赢得主动权。

(4)努力开发期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品牌化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部分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在判断、要求和期望,是消费者购买时对产品核心利益、有形部分、延伸部分内在的衡量标准。一方面,它与消费者的自身条件有关;另一方面,它又来自于消费者的消费经验、亲朋好友的建议以及企业、竞争者的承诺等。在对产品满意的消费者中,只有感到惊喜的消费者才更有可能成为忠诚顾客。所以,期望产品理念要求企业在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在回报高额利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增强品牌的美誉度。消费者只有购买和使用了满意的期望产品,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真正认知并认可品牌。

(5)不断创新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可持续需求。可持续消费包括三大方面: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消费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特征,所以可持续需求的对象是绿色产品。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强化促使绿色产品市场量会更大,尽管会有更多的绿色产品不断涌现在市场上,但也存在着由于绿色产品发展规模一直很有限,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需求与发展规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所以产品的绿色化是企业营销功能延伸的当务之急。

4 结 论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5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日益显现。经济发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强调中国全面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PM2.5爆表、雾霾天气持续升级,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正拷问着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就如何深化发展做了如下阐述。

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是一个解决问题、创造新局面的过程,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基于战略性发展的科学考量。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快速,但发展中“滞后”、“不接地气”、“不景气”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1.改造升级滞后,新型环保行业“难产”

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不断改造升级的过程,强调新兴产业的培育及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视域下的新兴产业缺乏绿色亮点,而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又滞后。在发展乏力、改造滞后的双重困境之下,我国新型环保行业“难产”问题显现,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产业有待进一步提速、增质,培育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2.绿色核心技术“不给力”,发展势头不强劲

技术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但绿色核心技术“不给力”,造成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与高新技术研发脱节的问题。我国在绿色核心技术领域,着力“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以光伏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为拳头的绿色产品,但绿色产品“海外热、国内冷”的局面,造成绿色核心技术产品远销海外,高耗、高污染产、低技术产品在国内生产与销售,这就造成核心技术“不给力”的现实情形。

3.绿色就业岗位不景气,绿色就业创造乏力

绿色经济发展的程度与绿色就业岗位的创造直接相关。绿色就业岗位“低端、量少”的现状,反映出我国绿色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有限、高端就业岗位创造较少。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绿色经济的培育,绿色工作就业窗口正在不断扩大,但工作岗位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岗位为主。与绿色经济发展政策相应的工作岗位,如退耕还林、造林等工作,无保障、临时性的工作特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政策的推进与落实。

三、新时期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绿色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夯实l展的3个着力点:一是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监督力度,有效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步伐;二是依托完备的法律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依托核心技术发展,强化绿色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因此,具体而言,主要在于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监督力度

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我国应强化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并引导绿色经济市场秩序。首先,环保部门应强化执法检查工作,对偷排乱排污水等企业应强化惩罚力度;其次,强化宣传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社会对绿色经济缺乏认识,民众参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缺乏。为此,应进一步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绿色经济发展的社会参与性;再次,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污染治理将更看重源头控制和污染预防,要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目标,规划环评必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2.建立适合实际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绿色经济的发展环境,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如何在政策导向的同时,建立适合实际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是进一步优化发展条件的重要举措。首先,我国应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基础之上,制定修改节能、减排的管理办法,从实际出发、从节能环保着手,鼓励开发与利用清洁能源;其次,制定配套政策,扶持企业走绿色经济的发展之道。当前,在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应抓住时代契机的同时,也要紧扣政策方针导向,从产业转型、绿色环保着眼,构建具有绿色经济特色的道路。

3.全面深化绿色经济核心技术发展

核心技术是支撑我国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技术发展的着力点在于自主创新,在于强化与国际之间的合作,进而在节能、再生等领域,形成具有中国竞争力的技术体系。首先,我国应强化与国际间的合作,通过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高校之间的全面合作交流,助力我国绿色核心技术的发展;再次,我国应坚持以自主创新发展为导向,强化技术探索、研发。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发新的核心技术,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技术,夯实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面临改革发展、环境恶化等多重压力,由此引发了“绿色经济”发展的长远考量。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强调绿色经济的战略推进,应紧扣经济转型发展需求,植根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技术创新,全面部署、统筹谋划,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赵蕊.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21).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6

高校的市场营销学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其课程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使专业具有竞争力。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个企业,而老师是生产过程的技术员,学生则是企业的最终产品。这些产品只有质量好、品质新颖和富有创新精神,才能被市场所认可,也决定了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以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和社会的沟通,缺乏社会环境的动态监测功能,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办学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和规划,因此使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不成比例,供过于求。学校只有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动态市场需求办学,调整专业结构,确定培养目标,改变教学和考核评价方法,使市场营销毕业生在毕业后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绿色营销理念的特征

在进行市场营销教学时,首先需要考虑绿色营销理念的特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绿色营销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消费者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核心内容,通过绿色消费来改变购买商品的意愿,采用绿色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改善生态环境。

(二)采用绿色促销策略绿色营销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营销活动也开始从单纯的追求效益转变为注重生态保护上来,在进行营销活动时,企业开始更加注重绿色产品的宣传,在加工产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的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采用绿色标志在绿色营销的发展时期,使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征,企业将产品贴上绿色标志,便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绿色产品进行识别,从而保护了企业生产绿色产品的利用,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绿色营销理念的逐渐成熟。

(四)企业绿色生产文化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可以推动企业绿色文化的建设,绿色文化将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生产目标与保护环境相融合,从而可以形成绿色的企业生产环境。

三、市场导向型绿色营销理念培养教学模式对和策略

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营销培养模式和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改革教学目标和考核体系根据绿色营销理念的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导向,对公共课进行合理的设置,形成以绿色营销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的综合培训体系。合理的定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其绿色营销销售的策划能力和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使学生具有综合的专业能力。调整学习成绩的考核体系,包括常规考核、实习考核和毕业考核,在毕业时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绿色营销的策划和市场推广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特征,积极地探索运用绿色营销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或者任务驱动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对象等,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营造生动的绿色营销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型”培养,采用内引外联的方式,聘请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营销策划担任监制教师,使他们既担任教师又担任对教师的培训,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采用外派的形式,选拔优秀的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提高营销专业理论水平,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一线锻炼,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熟绿色营销的实际操作。

(四)创设产学研实训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出于对经济效益和技术保密等的考虑,很多企业不太喜欢接受学生实习,因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经济条件,自建实训基地,并和具有良好经营状况和人力资源储备的企业签订合同,建立校内网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绿色营销专业技能。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了中国人所熟知的一个概念,“绿色GDP”也为广大理论与实务工作者所认可。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往往流于形式,未给经济活动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中国经济在保持连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仍在加大。

宏观环境会计体系主要进行资源环境与“绿色GDP”的核算,但此体系目前尚不成熟,许多问题仍充满争议,甚至对于是否应该去计算“绿色GDP”也存在疑问。因而完善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并纳入经济决策与政策,使这一体系能够真正为实践所接受,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宏观环境会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关于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定位问题

联合国等五大组织编制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手册中,强调了与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联系,尽力使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能与SNA中心核算框架相协调,使之成为SNA核算模型的一个卫星体系。正是强调与传统核算体系的一致性,使SEEA在建立之初就打上了市场的烙印,从核算对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到环境资产定义、资源耗减与环境退化的估价到绿色GDP的计算,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种卫星体系安排模式与市场化原则设计,便于与中心核算框架相衔接,易于理解,核算数据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但同时也限制了SEEA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成了SEEA的一大缺陷。

对于我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说,笔者认为,设立一套独立的宏观环境会计体系更为合适。从数据来看,编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环境统计资料,核算中有相对独立的信息来源系统,具有开展独立核算、自成体系的条件;设置独立的核算体系,便于多部门协作,避免由于编制者专业背景与核算偏好的影响,使核算体系推动中立性;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经济发展中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格局,同时生态破坏与生态多样性损失也非常严重,仅仅利用市场估价原则,许多环境成本无法体现,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绿色GDP”的定位问题

一般认为,绿色GDP=GDP-资源耗减成本-环境损失成本。这种观点也被带入到我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之中,在计算EDP这一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最终指标时,是用GDP进行调整的。

实际上,“绿色GDP”仅是一个一般对绿色国民经济指标的称呼,在SEEA中也常常在一般意义上使用“绿色GDP”(Green GDP)概念,但真正的“绿色GDP”是经环境调整的NDP(EDP)。主要原因是对自然资产采取了资本化对待与核算,即所谓的“自然资本”。由地下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等构成的生态资本与生产性固定资本被并列作为一国总资本存量,固定资本使用会产生消耗,而自然资本的使用也会发生耗减,所以真实的国内产出EDP(即绿色NDP)为:EDP=GDP-固定资本消耗-自然资本消耗。

用GDP扣除资源耗减与环境成本而得到的绿色GDP违背了SEEA核算的理论基础与初衷,同时也会淡化自然资本消耗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负面作用。

如某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0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为2000亿元,自然资本消耗为2000亿元,则:

NDP=10000-2000=8000亿元

“绿色GDP”=10000-2000=8000亿元……………(1)

“EDP”=10000-2000-2000=6000亿元……………(2)

按(1)式的算法,该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为20%(2000/10000),按(2)式的算法,该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为25%(2000/8000)。

从国际实践来看,大部分国家(如德国、瑞典、韩国、日本等)都使用了“绿色NDP”的概念。因而,在设计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标时,应充分考虑与国际协调一致性,作好“绿色GDP”的定位问题。

关于自然资源耗减及其估价方法问题

联合国SEEA核算手册与各国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针对一国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地下资源,如石油、煤炭、矿藏等。从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看,对资源耗减的核算强调度相对不足,不利于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制度的创新。因而,目前强调资源耗减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在自然资源,特别是可耗竭资源的估价方法上,主要有净价格法与使用者成本法两种方法。净价格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使用者成本法则相对复杂。前者的使用有严格的假设条件(资源价格会上升,而且每年的增长率等于资源企业的报酬率),这个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满足,它夸大了资源耗减的数额,不承认自然资本本身存在回报,在理论上很难成立。后者遵循了严格的自然资本理论,认为自然资本即有耗减,又有正常的回报,并对这二者的比例采用建模的方法进行划分,符合现实情况。由于使用者成本法的使用,整个SEEA核算体系前后逻辑一致,理论严谨,很好的解决了自然资源的耗减估价问题。

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在实用性与理论完美性之间的选择,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核算中不管采用哪种估价方法,都需要取得比较详实的自然资源的收益与成本资料,所以估价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核算资料取得问题,是资料取得的真实、可靠和准确性问题。

关于环境成本、生态破坏成本计量问题

关于环境成本与生态破坏成本的计量问题是SEEA中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环境退化成本的估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维护成本法,二是污染损失计量法。第一种方法可以直接利用污染治理单位实际发生的治理成本,可按污染物类别分别计算其环境成本,并归集到产生污染的各个部门,易与目前的统计口径相衔接,在外部成本内部化上具有明显优势,数据可信度高,但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默认污染治理成本与污染排放造成的损失相等,明显与现实不符。第二种方法需要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确定污染排放对排放地产生影响的货币价值,如对生产力、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这种方法理论上比较完美,与污染损失的现实情况相符,但其测算方法复杂、数据要求量大,但结果却不具有可验证性,而且存在一定的争议。对于我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来说,采用基于成本的方法可能更具有地区间的可比性,采用基于损害的估价方法可能更能反映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尽量采用基于损害的估价方法,同时以基于成本的估价方法作为辅助与补充。

完善我国宏观环境会计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完整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还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应借鉴国际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与经验,结合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大胆探索。从目前来说,发展与完善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借鉴国际上绿色核算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1980年以来,国际上广泛开展了环境核算的研究的探索实践,即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环境经济核算理论方法的研究,也有各国环境核算的实践。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先后推出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的三个版本,其理论方法日渐成熟,环境的覆盖面也在不断加大,成为我国发展与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宝贵参考资料。为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也有必要了解不同国家开展环境经济核算的经验,国际范围内的环境核算实践各有特点,有些案例值得借鉴。

完善绿色核算相关的制度法规

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尚没有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突破性,除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安排还基本空白。虽然我国有关环境方面的法规很多,但这些法规、政策在有关绿色GDP核算或环境经济核算方面较少甚至为空白。随着绿色GDP核算的开展与深入进行,需要有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与之相配套,为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绿色GDP核算制度的实施政策、企业环境会计环境核算相关制度与准则建设、环境审计制度、绿色GDP与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等都需要建立或完善。另外,我国环境资源统计工作的部门尚不明确,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有关的环境统计规划、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还未建立,数据出自多个部门,相互的协调性差,数据的连续性不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对数据的可利用性较低。对于统计制度建设来说,当务之急是建立与绿色核算相适应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是实现绿色核算顺利开展并不断完善与形成制度化的切实保障。

构建绿色核算的统一工作平台

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不但涉及到传统的统计核算部门,更涉及到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有关的部门,如环境、水利、能源、城建、科技、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海洋、财政等管理与业务部门,所以有必要在核算实施中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在国家核算层面上以成立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统一成立的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基础信息的提供上,也应统一协调,在国家统一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的约束下,成立由环境资源各相关部门组成的环境统计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保证绿色核算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资料。在地方绿色GDP核算工作中,也应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地方政府一级的核算组织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与业务骨干,构建统一的工作平台。

宏观环境会计学一项跨学科的领域,除了主要进行核算的政府机构实践部门外,一些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环境经济、环境会计学的研究机构应当介入理论研究中,加强学科的交流,协作开展研究,配合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

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未来的研究重点

根据目前国际上宏观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的进展,以及我国宏观环境核算开展问题与实际需要,我国宏观环境会计未来的研究重点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自然资源耗减的进一步研究,使自然资源耗减建立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并使耗减成本落到实处;二是要促进环境成本估值的模型化、标准化,为了统一全国的绿色核算工作,有必要形成模型化、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增强其普遍适用性;三是进一步开展生态破坏成本的研究,使其成果能够应用于核算实践领域之中;四是实现绿色GDP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的衔接问题;五是研究以绿色核算工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开展的方式与途径。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8

一、传统GDP核算实证及其弊端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否良好。GDP的衡量方法主要包括收入法和支出法,前者指的是利息、工资、利润等要素所有者收入的汇总数,而后者指的是投资品、消费品、净出口等要素所有者支出的汇总数。这些对于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在新时期受到了一些经济学者的质疑,因为这一核算体系并没有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纳入考虑范围内,所以存在一些弊端。

(1)传统GDP核算实证无法体现出自然资源所做贡献。其主要根据市场交易的产出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却忽略了自然资源,如土壤、水、大气等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因为自然资源也参与了市场交易。所以传统GDP核算无法衡量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损失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即这一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资源削减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

(2)传统GDP核算实证没有反映社会福利状况。传统GDP指标只是表现经济发展的总量,但没有考虑到经济总量的提升过程也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消耗。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经济学者罗伯特・雷佩斯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可能会随着水体恶化、野生动物灭绝、森林滥砍滥伐、土地侵蚀、矿产资源耗竭等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而稳步上升。所以传统GDP不能较好地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真实社会福利状况。

(3)传统GDP核算实证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情况。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并没有被纳入传统GDP核算实证体系的影响因素中,而资源削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也能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所以经这一体系核算出来的事实和数据有时会很荒唐。下面以洪涝灾害为例,洪涝灾害肯定会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但是传统GDP核算实证体系并没有将这些生命财产损失统计在内,而且由于其将灾后重建的各种投入统计在内,反而导致了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估,使得人们忽略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只看到了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

二、绿色GDP的产生及其发展现状

(1)绿色GDP核算实证的产生。随着20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兴起,各国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传统GDP核算实证体系弊端的不断暴露,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于20世纪中叶开始将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考虑范围内,同时将生态破坏、资源削减以及经济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用以全面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经济的发展变化。考虑到传统GDP核算的弊端,他们对传统GDP核算指标进行了修正,并且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恢复费用,自然资源的损耗价值以及生态环境的降级成本从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扣除了。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出版的《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手册》(SEEA)中正式提出了绿色GDP这一概念,并且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理论,初步提出了绿色GDP的核算实证办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统计标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在绿色GDP核算实证体系中的衡量方法。

(2)绿色GDP核算实证的发展现状。随着绿色GDP核算实证体系的建立,各国政府、经济学者以及国际组织对其核算指标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以政府的名义的绿色GDP核算结果和各国公认的绿色GDP核算实证模式。目前,对于绿色GDP的核算实证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修正传统GDP核算实证体系。这种观点认为传统GDP核算实证体系无法反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对经济总量的影响,需要通过修正的手段来使其反映出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对传统GDP的修正手段有计算福利GDP和计算绿色GDP两种。这两种修正手段很容易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但是福利GDP或者绿色GDP都只是单一的绿色经济总量指标,并且只考虑到了社会福利、环境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测度,而忽视了不同环境资源要素与不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对应关系。所以这两者都有局限性,受到了经济学界专家和学者的一些批判。2)建立卫星账户。现阶段,经济学界专家提出了“国民大核算体系”(SNALS),即“一种心、三纽带、四卫星”。具体来讲,就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框架,通过卫星账户(即从属体系)形式将价值化和实物化的环境因素、资源因素、人口因素和科教因素纳入到SNA体系中,从而提出了修正的宏观经济指标。其中,“四卫星”指的是环境资源核算实证、社会人口核算实证、国民经济核算实证以及科技教育核算实证这四个相互独立、平行和互补的核算实证体系。而“三纽带”指的是“社会人口―经济一体化核算实证体系”(SSEA)、“生态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实证体系”(SEEA)和“科学教育―经济一体化核算实证体系”(STEA)。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SNALS)的建立不仅有效拓展了GDP核算的范围与规模,而且较好地将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科学教育、社会人口等因素联系起来,从而体现了资源环境、社会人口和科学教育等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现阶段,SSEA和STEA两种体系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而且SEEA体系也只是初步建立,但是“国民大核算体系”(SNALS)至少表明了绿色GDP核算实证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绿色GDP核算体系发展建议

(1)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概念。要想在全社会范围内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评价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另外,重视对生态损失、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价值化计量方式的研究,并且将其纳入干部考核标准和国家统计标准中。

(2)加大政策、法规、法律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应建立、实施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例如,制定绿色GDP核算实证体系的推行办法,并将绿色GDP指标纳入到环境会计和审计制度,以便于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顺利推行。

(3)完善相关评价标准。作为一项崭新的核算体系,我国绿色GDP核算实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性研究,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相关评价标准和评审标准;另一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核算实证经验,结合国内具体实际出发,在反复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实证体系。

四、结语

绿色GDP是用来评价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综合指标,其追求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国民大核算体系”(SNALS)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所以,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绿色GDP的核算范围、分类标准和指标设计等问题。

(作者单位为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9

作为环境保护问题、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等学科的交叉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和发展的新领域之一。而如何考核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绩效是实施绿色供应链过程中必然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研究看法。

绿色供应链概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4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在管理流程上,绿色供应链改变传统供应链的开环结构,增加了回收环节,实现物料和能量的回收和重用,从而形成物流“闭环”,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还比较分散,还没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思想的现代管理模式,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材料获取、设计与制造、销售与运输、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的选取、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绿色营销以及绿色回收七个环节。其管理体系结构可由图1表示。

目前国内主要观点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营运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绿色供应链对信息共享程度以及流通速率要求更高,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信息共享。供应商、制造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数据流动可通过网络支撑,形成双向互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有利于绿色供应链企业提高业绩。

注重绿色水平。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污染,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注重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绿色水平成为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

闭环运作。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会经过回收处理以供重复利用,没有终止点。

加强企业合作。绿色供应链强调企业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的有效性也成为管理理论和实践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面向客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重构要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用户的需求拉动将是绿色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运作的最主要驱动源。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将面临一系列决策问题,无考核就不能决策。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征,参考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本文设计出具体的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总指标下,从核心企业业绩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绿色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核心企业的业绩水平可以反映直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带给商家的经济效益,也是最终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动力之一。我们将核心企业的业绩指标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绩效评价的第一个二级指标,从财务和市场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达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产出循环期,增强供应链反应速度和柔性、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最终增强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应该对供应链本身的管理水平做出评价。我们进一步从时间、顾客、合作关系与成本效益四个角度分别做出指标考核。

作为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绿色”虽应用很广,如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材料等,但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可以认为“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对绿色供应链评价中的绿色水平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即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值得说明的是对绿色供应链绿色水平的评价,必然会对其他传统评价指标带来影响。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增强,在核心企业业绩水平考核中,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必然受到这种意识的影响。在绿色供应链成本评价中,不能仅仅考虑传统供应链的成本构成,产品的回收处理,无害材料的选择使用,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环境治理费用而付出的成本都应纳入成本考核的范畴。而成本范畴的扩大必然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同时由于“绿色意识”的影响,从新产品的开发到产品质量考核都会受到“绿色”的影响。传统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已经难以反映出当今绿色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以往的激励目标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以便与绿色供应链的激励目标相吻合。

本文提供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参考也是一种思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己需要对指标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操作性,同时也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10

一、绿色化学的定义及特点

1.绿色化学的定义

绿色化学是运用现代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化学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研究开发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可行的没有或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的化学产品的过程,是在始端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的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产生污染,并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助剂和催化剂,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身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2.绿色化学的核心

绿色化学的核心: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而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污染、避免排放有害物质。比如以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3.绿色化学的特点

(1)原料、反应过程绿色化。

(2)防止实验中的尾气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有危害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对尾气的吸收,产物尽可能再利用。

(3)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

(4)对于危险或反应条件苛刻的,污染严重或仪器、试剂价格贵的,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5)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物,防止污染环境。

二、绿色化学在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与高考实验大纲的要求相吻合

根据2012年新课标高考实验大纲要求,实验题在考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试剂和产品的毒性、用量、价格,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污染的情况,尽量排除或减少对环境的毒害、危险性,以及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等方面。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绿色化学的定义、核心和原则,使他们树立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具体方法如通过计算机辅助与多媒体仿真教学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其次,结合绿色化学核心和要求,教给学生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并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讲——演——练——做”的模式。

2.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一致

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就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每一个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等优秀品质都需要不断提高,从而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考验,而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为了迎合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使他们理解保护环境既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责任,树立起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就变得尤为重要。

3.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要关联

绿色化学的核心例11

文章摘要:高新区益州小学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作了经验交流.随后,与会领导为22所示范校授牌,市文明办领导对此次评选工作作了通报和总结. 寿安中学认真聆听和学习了以上学校的经验交流,此次会议对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指…… 寿安中学 字体颜色: 选择颜色 黑 色 红 色 黄 色 绿 色 橙 色 紫 色 蓝 色 褐 色 墨 绿 深 蓝 赭 石 粉 绿 淡 绿 黄 灰 翠 绿 综 红 砖 红 淡 蓝 暗 红 玫瑰红 紫 红 桔 黄 军 黄 烟 灰 深 灰 灰 蓝 【字体:放大正常缩小】

12月29日下午,成都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工作总结会在高新区宜州小学举行,寿安中学校团委史之林老师在县教育局领导下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由成都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处处长赵宇同志主持.成都石室中学、郫县唐元小学、都江堰市北街小学、高新区益州小学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作了经验交流.随后,与会领导为22所示范校授牌,市文明办领导对此次评选工作作了通报和总结.

寿安中学认真聆听和学习了以上学校的经验交流,此次会议对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校下一步评优评先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