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地理的有效学习法

高中地理的有效学习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22 15:21: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地理的有效学习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地理的有效学习法

篇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在掌握和理解地理重点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利用一定的做题技巧,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做题中,养成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习惯。比如,请简要评价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做题时,学生就要抓关键词:评价、甘肃、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首先,开发条件要从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联系甘肃省的实际情况,评价时要注意优缺点都要考虑。

二、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篇2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迷茫和抵触情绪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抱怨花了很多功夫在地理上,却收效甚微,因此导致学习情绪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为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遇到的困惑,新的课程培养方法势在必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的学习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地理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地理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和情感的过程。但要产生这一效果,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改革。

一、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1.深挖教材,寻找兴趣,拓展思维

兴趣无疑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兴趣不单指的是一味追求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从心底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喜爱之情。因此在兴趣的培养上,教师要注重技巧的掌握,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先从设置有趣的课堂导言开始,再结合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挖掘本质,让学生在主动发现奥秘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另外,新的地理教学目标应该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文字表达为主的、枯燥的教条式学习,而应增加更多鲜活的、跟生活相关的实例,利用这些实例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对于课本中的鲜活案例,教师应该结合案例内容,深挖其中的内涵,让学生由浅入深,大胆构想,从而延伸思维和行为能力。这样,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就不仅仅是“教学”,而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也在主动学习中找到了兴趣。

2.课外延伸,创造情境

相比于其他课程,地理课需要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作支撑。因此,除了课堂式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创造些外在的条件,帮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思维和视野。在平常的地理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善于捕捉跟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设置情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及地理问题转变为大家熟知并能容易理解的道理,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研究去寻找合理的答案和对策。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地理问题的讨论,通过开设“地理角”给大家提供讨论的场所,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启示。教师还可以引用媒体设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地理问题和地理事物。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教条式学习,而应是能真正为学生生活实际服务的,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学习。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1.地理学习观念的改变

在很多中学生看来,相比于语、数、外等主要科目,地理学习是一门副科,既然是副科,自然不必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他们通常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这种心底上的不重视,使得地理学习停滞不前,而多数地理教师也过于强调逻辑和理性思维,从而使地理课变得没有生机,导致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等能力缺一不可。因此,改变当前的教学观念迫在眉睫,教师和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才能使地理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才能使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变得行之有效。

2.教学方式的创新

无疑,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通常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牢记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填鸭式”教学也许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益处。新的地理学习目标应当着眼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开发智力,健全身心,培养多方面的地理技能。而教师也应改变同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上给予其有效的指引,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下与学生平等相待,答疑解惑,孜孜不倦,这样才能形成教与学良好互动的场景。

3.地理思维的培养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而自然地理中又涉及到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各要素,人文地理则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要素,因此它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新课标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关注学生对基本规律的发掘和掌握、运用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掌握基本的地理规律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有裨益,这也是新课标对地理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则能使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实际,让地理课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

4.实践教学的引进

和其他课程的创新目标一致,新课标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走出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知识。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模拟教学,让学生能有深刻和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勘察、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简单的地理调查,比如,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调查当地居民区的迁移状况、对当地的水污染情况进行勘察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易的地理模型制作,如地貌、景区、建筑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克服传统学习和教学的弊病,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和行为能力都能有所提升。教师应该适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课堂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和畅所欲言的机会,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只有这样,高中地理课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52-02

一、高中地理复习时遇到的问题

1.地理知识体系很难建立。在进行地理总复习时,教师通常都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这就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随时能够将各种知识点集结起来进行融合贯通,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的地理体系建立起来。然而,这对那些在第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没有夯牢的学生来说就是个灾难。地理体系没有及时建立,对于整个地理的复习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对复习也无法产生足够的兴趣,也就没有起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2.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由于复习时间有限,任务比较大,教师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只能将重难点专题进行着重讲解,没有那么多精力把所有的知识点包含到复习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很完整,这就要求学生要在课后自己将剩余的知识点补齐,完善知识体系。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学生毕竟对知识点的认识没有教师那么熟悉,所以构建的体系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这样许多教师为了保险起见,只好把所有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这将进一步加大教师的工作压力,学生也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耗时耗力,对复习没有兴趣,复习效率自然不高。

3.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影响教师复习进度。由于复习时是使用专题复习法,这是一个将各种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的过程,学生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比较全面,那么知识体系的构建就比较容易,专题复习将会非常顺畅,教师和学生都会比较轻松。而到了总复习阶段,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进行专题复习时,由于知识漏洞较大,很难建立起知识体系。这样恶性循环,学生之间的两级分化将更加严重。这也影响了教师的复习进度,如果复习的难度太大,基础差的同学就不知所以;难度太小的话,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没有什么兴趣,对他们的能力提高也没有什么帮助。

4.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复习效率较低。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的脑子都高速运转,各个学科的压力都非常大,在地理复习方面尤为如此。复习时内容多,知识点杂,可以说是遍布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复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学生对于知识的新鲜感已过,如果教师在复习时不注重对复习方法的创新,将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的学生都处于长期复习的疲惫状态,学习积极性本就不高,复习的效率就比较低下。

5.高中地理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地理是一门包罗万千的学科,可以说是文科,也可以说是理科。比如,自然地理中的地球运动、经纬线等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算技巧。文科生来学习的话,普遍压力较大;而人文地理方面,对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的选择、社会环境的分析等则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这两大部分时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文科生普遍数学能力较差,对自然地理更是有所抗拒。

二、利用合作学习的复习方法,提升地理复习质量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法的积极作用。由于学生之间两级分化严重,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多多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可以将富裕的时间用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提升了彼此的友谊,同时在好学生的带动下,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也能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将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且成绩好的学生在进行帮助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及时进行封补。

2.合作学习法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想掌握所有的知识点难度比较大,耗时耗力,而且无论如何都会存在一定的盲点。合作学习法将擅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使他们在复习时能够形成有效的互补,将各自擅长的知识教给对方,补足各自欠缺的知识领域。同时学生们在一起复习的时候,不仅学习的兴趣相较于独自一人要浓厚很多,相互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鼓励,通过补足自己的短板,努力将地理知识的体系搭建起来,复习的效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合作学习法能够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学生之间学习的两极分化造成的后果就是地理教师在进行复习时陷入了两难的局面,复习难度大了,成绩差的学生就接受不了,难度小了,对成绩好的学生就没有提高。教师在教学时要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使用折中的方案,由于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又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时也很难做到全部照顾到。而使用合作学习法,通过科学有效的分组,使小组内的组员之间能够相互帮助,代替老师进行知识点补齐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不需要在课堂上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只需将精力放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进行讲解。通过合作学习法,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课堂复习的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高中地理复习是学生在高考前对自己三年所学知识的一次重新梳理,如果学生之间在这个阶段能够巧妙地通过合作学习法进行复习,将形成互补,及时封补知识漏洞,有效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活动时,要对学生了解充分,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合作学习的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互帮互助,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地理复习质量。

篇4

新课改理念为高中地理课堂带来了许多创新,高中地理课堂发展的策略都是以新课改理念为重要指导思想制定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且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等。这些理念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达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寻求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摒弃教育旧观念、弘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通过自己“与时俱进”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如何进行有效转变呢?

一、教师授课要以新课标为基准

现有的教材和过去不一样,过去的高中地理教材只有一个版本,而现在多个版本并存。版本的多样化,导致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迷茫。有的老师备课时参考了各个版本,导致备课时间加大,授课内容增加,最终老师累学生累,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对《课标》理解不到位。新课改明确规定了老师授课要以《课标》为准,我们只要认真研究《课标》对该知识的要求,然后通过某一个版本落实就可以,没有必要把所有版本中有关该知识的内容都灌输给学生,那样会造成多而不精。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运用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大纲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教材以外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新课标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的系统性,强调的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还要不断学习地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好课标要求。

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同样的教学内容,观念不同,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同。不仅要更新内容,而且要更新课程观念上。新课改下,教师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能把主要精力花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在问题面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的道路上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地理授课过程中,要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在不断学习课改理念、理解课程标准、熟悉地理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让每次地理课堂教学在精心预设中都能体现出教学目的:从情境创设引发问题,进而到问题的解决、知识的小结、拓展和延伸,都应贯穿其中。如创设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预计到能生成什么,能否生成,将引发出怎样程度的生成。一节课中的问题应设计成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梯度,解决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作铺垫。教学设计的优化,应以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五、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教师认真“讲”,学生专心“听”、勤奋“记”;形式不够灵活,知识的单向传授多,师生互动少。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能主动、有效掌握所学知识为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地理教材的特点,宜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学习法

启发式学习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和知识掌握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放下“权威”思想,进行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精神。教师通过传授方法,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却终身受益的技能知识。

2.合作学习法

篇5

新课改理念为高中地理课堂带来了许多创新,高中地理课堂发展的策略都是以新课改理念为重要指导思想制定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且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等。这些理念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达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寻求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摈弃教育旧观念、弘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通过自己“与时俱进”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如何进行有效转变呢?

一、教师授课要以新课标为基准

现有的教材和过去不一样,过去的高中地理教材只有一个版本,而现在多个版本并存。版本的多样化,导致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迷茫。有的老师备课时参考了各个版本,导致备课时间翻倍,授课内容增加,最终老师累学生累,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对《课标》理解不到位。新课改明确规定了老师授课要以《课标》为准,我们只要认真研究《课标》对该知识的要求,然后通过某一个版本落实就可以,没有必要把所有版本中有关该知识的内容都灌输给学生,那样会造成多而不精。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运用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大纲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教材以外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新课标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的系统性,强调的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还要不断学习地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好课标要求。

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同样的教学内容,观念不同,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同。不仅要更新内容,而且要更新课程观念上。新课改下,教师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能把主要精力花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在问题面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的道路上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地理授课过程中,要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在不断学习课改理念、理解课程标准、熟悉地理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让每次地理课堂教学在精心预设中都能体现出教学目的:从情境创设引发问题,进而到问题的解决、知识的小结、拓展和延伸,都应贯穿其中。如创设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预计到能生成什么,能否生成,将引发出怎样程度的生成。一节课中的问题应设计成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梯度,解决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作铺垫。教学设计的优化,应以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五、教师要实施开放性教学

新课标理念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了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观念,落实素质教育。新课改要求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教学整个过程都有所改革和创新,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因此,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并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活动,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开展以实践操作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教师认真“讲”,学生专心“听”、勤奋“记”;形式不够灵活,知识的单向传授多,师生互动少。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能主动、有效掌握所学知识为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地理教材的特点,宜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学习法

启发式学习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和知识掌握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放下“权威”思想,进行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精神。教师通过传授方法,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却终生受益的技能知识。

篇6

观察学习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比较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从中探求出内在规律和本质,再有效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突破学习重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一、明确观察目标,推动观察学习的有效开展 

目标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明确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在开展观察学习时,观察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学习的实际成效。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确保观察学习的有效进行,提高观察学习效果,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根据教学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和目标,合理安排观察时机和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时,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式图,并提出“太阳系的组成成员有哪些?”“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他们应如何排列?”等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 

二、优选观察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观察热情 

地理是一门观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观察内容丰富,观察形式多样,既有地图、景观图、插图、挂图等图片观察法,有现实世界中自然现象、人文环境等课外观察法,又有石膏、磁铁矿、金刚石等实物观察法,还有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动画演示的观察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灵活地选择观察学习法,借助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点燃学生的观察热情和探究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规律等一些抽象的自然现象规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总结规律,主动获取知识。 

三、科学指引学生,强化观察学习的实效性 

观察学习并非单纯地从表面观察对象后得出表面特征,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思考、分析和探讨观察对象,挖掘观察现象背后蕴藏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受知识、经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高中生在观察事物时容易停留在观察对象的表面现象和明显特征上,忽略了观察对象的内在本质,所以在开展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透过现象把握内在本质。 

如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笔者一边让学生观察热力环流示意图,一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单圈环流是我们在: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这三个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倘若去掉地球不自转这个假设条件,那么大气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如果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透过现象看本质。 

篇7

地理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地理环境和人文科学的学科,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其有着巨大的联系。而高中地理不同于小学自然或初中地理,它的知识面更加广泛,研究层次更深,很多问题还需要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做辅助。我国目前的高中地理属于文科高考的重要考试科目,应试教育使得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缺乏生动性和应用性,而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这些对于高中地理教学都是极为不利的。

一、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1.学生不感兴趣

根据学生课后的反馈得知,大多数高中生并不喜欢上地理课,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包括几点:(1)讲课老师太过于严肃死板、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感觉到无聊,考试的时候背一背,但考完试就忘记了。(2)地理课本中的很多知识枯燥难记,感觉距离生活实际很遥远,地理语言表述抽象,难以想象到。(3)地理这门学科既包含文科知识又需要运用到理科计算分析的思维,很多偏重于文科或理科的学生感觉学起来很难。

2.教师教学手段有限

高中地理学科考验的是教师的素质,有部分教师讲课太过于死板,照本宣科,让学生感觉枯燥晦涩。另外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仅仅依靠简单的教授法,难以让整门学科变得丰富有趣。

3.相关实验教学设备不足

由于高考的影响,高中学校都有一种应试教育的氛围,过多地看重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很多学校配备的相关实验设备不足,仅仅就是依靠几幅地图,同时很多学校也配备了天文望远镜等设备,但是从未开放给学生使用过。

二、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的探索

1.加入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在于改革我国目前的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发展,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教师在安排高中地理教学上就应该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如某中学老师正准备上高三一堂地理课的时候,正好学生正在谈论汶川地震,教师立即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与学生一起探讨地震的相关知识,查阅地震的最新报道,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并告诉学生当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逃生和自救。

2.提高教师素质,丰富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设计教学思路方面,它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多带动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原因。同时教师必须多关注与地理相关的国家新闻和地理学科前沿性研究成果,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应当与时俱进。

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教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相关资料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而现在的地理教育主要采用的方法只有教授法、资料演示法。而仅仅用这几种方法显得就比较单一,在学生直观学习上也不够丰富有趣。所以应当对现有的教学方式作出一定的改善,比如多使用实验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和读书指导法,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科学馆和地质博物馆等;或者让学生自己挑选一本与地理学科相关的书本、期刊,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发钻研的能力。还使用小组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法,比如让学生自发组成团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教师分配给团队一定的实践任务,比如绘制每个时段内太阳照射木杆产生的阴影长度,并自己发现规律和推算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方法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从大局出发的观念、与人沟通的社会适应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涵盖面广泛、知识面丰富,能够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动手实践的学科,对于人才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施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相关对策就有了一定可能性。同时我国正在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推动,如果在此时能够系统、广泛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得以示范和运用,那么也可以相应的得到一定的社会关注和资金支持,因此坚持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十分迫切而有必要的。

篇8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主张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为高中地理课堂内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对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通过收集归纳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分析地理现象,对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并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有利于形成人们应对生产和生活的对策,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有条理和效率。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特征,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有效恰当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对某一学习主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为结成小组――提出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全班发言――教师评价。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扮演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形成学生科学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有重要作用。在高中地理中倡导合作学习以,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大转变。通过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课堂教学真正变为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乐园。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对学生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质量对于学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分组情况。根据相关理论,教师应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可为2~6人,应保证每组由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这样不仅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还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气活力。小组成员并非固定不变的,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成员分组进行适当调整。分组完成后,就可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任命小组内的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角色轮流换,责任人人当,使每个小组成员的都能得到锻炼。

2.合理的任务布置

讨论探究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关键。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高中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一般而言,一些具有较高的探究性的,比较复杂的,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更加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如一些地理规律的总结和地理原理的剖析等,而比较简单的地理概念及地理图标的判读,则比较适合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开展讨论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他们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式和研究计划,进而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应该扮演一个顾问的角色,指导学生一些查阅资料的方式或途径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疑惑,教师也应该予以及时的引导。

3.小组成果交流与评价

当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向其他小组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吸收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弥补本小组合作研究的不足。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碰撞,相互之间会获得启发,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为了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与交流,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以比赛、采访、辩论、导游等形式,使课堂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积极的气氛热烈的氛围。小组成果交流完后,教师就可对小组合作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小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还应该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应多肯定其中进步的一面。评价方式也可以不拘泥于教师评价,还可采取小组成员自评、组间成员互评、小组之间互评等方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为例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本次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为地理环境的空间差异和空间差异的规律性。

(1)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我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等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主要包括地貌、植被、河流等。在课堂上将学生搜集的重要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并请该小组的汇报员对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介绍。这一环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探讨从漠河到海南岛、从北京到乌鲁木齐、从珠穆朗玛峰到北坡山麓,沿途的自然景观(植被)有什么变化?并尝试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3)当学生对我国的自然景观变化有所了解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植被观赏线路,并分析设计的线路植被变化的规律和成因,以及线路设计的主要理由。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四、结论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学生的合作协作能力不强,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和进程难以把握等问题,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加强实践,积累经验,加强研究,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玉.中学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白英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3

高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强、学习最有效率的时期,加强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人文情怀和科学的地理观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它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兼容的特点,学好高中地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目标难以掌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三维目标的把握不是很容易。一些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有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许多新教师对于新课标还没有理解透彻。

2.教学模式不新颖。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不新颖等问题,很多教师依然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甚至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3.教学内容枯燥。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教学内容枯燥、不够生动,所蕴含的知识信息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生动性与丰富性都不足,很难形成学生热爱学习的氛围,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4.课堂评价机制缺乏。现阶段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指标,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机制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降低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对策

1.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统一起来,不失时机地促成“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推导过程,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教会学生如何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并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便学生掌握正_的地理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以及试题的编制过程中渗透一部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应的试题,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为一种可测量的目标。

2.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丰富自己,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认真备课,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媒体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人机交互,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单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而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学生可以直观观察想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昼夜交替现象等内容学生能轻松理解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展的步伐,难以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地理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0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比较法的采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和现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进行认识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应用的意义

(一)巩固地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并对新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生对等温线和等降水量进行学习时,可以对之前学过的等高线知识加以利用,将三者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在地理现象中也是如此。在地理中存在的现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能够有效地将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相连接,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三)加强学生的认识

在地理现象和事物中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在生活中,对于相对静止的概念很容易就能理解,但是对于绝对运动就很难发现其中微小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对二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对长江的隔断水系的水文特点进行比较时,要进行空间和时间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有助于学生对于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较法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对地理环境进行学习时,可以将相同的地形进行综合比较,将各盆地之间、高原之间、平原之间存在的自然条件和经济、人文水平进行对比,使学生认真分析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加强对于知识的梳理和综合运用。

(五)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由于高中的地理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保证学习的效果。

二、地理比较法应用的特点

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知识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保证教学效果。

(一)比较法的对象是知识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是对两种食物或现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这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的一点。在学习中,地理比较法有着自身的缺点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进行采用,保证教学的价值和效果。

(二)比较法应进行综合应用

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事物进行比较,能够有效区分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在进行比较时要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四大渔场中,各个渔场的地理位置有着各自的明显特征。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的地理位置都处在寒暖流交汇地带,而秘鲁渔场则处在寒流流经处。也正因为如此,洋流对于海洋渔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比较法使知识更具有直观性

在教学中,只是比较法的运用可以使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但是在对于地理特征的比较中,却需要教师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具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的感知和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或对实物的观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

(四)比较法在采用时要注意其适用性

在高中地理知识中,内容的中来有很多,因此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采用。例如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形特征、气候特点等,在进行学习时,不止要运用到比较法,还要运用到总结法、观察法。

三、采用地理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要注意到以下问题,保证教学效果。

(一)比较后的认知和分析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较是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地采用比较法,教学结果就难以到达要求。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整体的认知和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总结。

(二)应注重学生对于比较法的掌握和运用

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比较法的应用方法才能使比较教学法真正发挥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比较学习法的理念传输到学生的人市中区,使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比较法的综合性和深入性

高中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较强,内容较复杂,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比较法进行有效教学。在运用比较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比较对象和比较范围的正确选择,保证比较结果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进行重视和研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具有较为积极的欲望,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参与积极性方面。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地理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一方面需求,因此需要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载体进行创新,从而有效配合自主课堂的建设,促进教学成效提升。为了集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智慧,以及调动学习积极性,笔者借鉴其他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经验,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原则上每一组6名学生,按照好中差结合、自由组合的形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营造更为民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有了这样的扁平化学习载体为基础,学生一方面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改变了以往地理教学中被动听讲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活跃了学习的气氛,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以学习合作小组为框架,构建起“教师--小组--学生”这样的三级框架体系,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任务的落实,以及及时获取教学成效方面的反馈信息,为自主课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框架支撑。

二、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自主课堂注入丰富内涵

师生互动的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精髓,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带领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探究地理学习知识点,并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点评与总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力课堂,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时,笔者将教学目标任务浓缩为一组探究题:“区域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结合大庆市资料,分析大庆市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你对大庆的“二次创业”有什么设想和建议?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其他同类型资源城市发展有何启示?”以这样一组探究题为线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有效调动起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可以逐层深入地把握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影响的规律,并了解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三、开展难点专题研究,为自主课堂突破提供抓手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把握。如果还是运用直接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理解与掌握的效果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教师可以以自主课堂为依托,将难点内容提炼出来,集聚学生的集体智慧,开展分析研究、辩论分析,帮助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抓住其内在发展规律。如教学《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条件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笔者以具有显著地域特点以及后发人文因素影响的不同灾害案例成因分析为载体,引导学生对照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理解自然灾害相关联的不同因素,以及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人文地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脑海中建立起知识框架,并运用到实例分析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与研究能力,这样的专题研究对于强调教学难点、提高理解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体现激励促进原则,为自主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高中生在情感方面更为细腻,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其中积极的学习情感更是主要内容。部分地理教师不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结果导致师生关系淡漠、教学氛围不浓,无法有效发挥对教学活动的促进功能。笔者汲取这一方面的经验,着力打造充满积极情感的高中地理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积极的情感,以满足、自豪、兴奋等情感增强地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方面,笔者注意发掘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进步之处进行表扬激励,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将教师的肯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学生的心中,从而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笔者针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表扬激励的标准,尤其是兼顾到中后位置学生的学习基础,多运用表扬,降低表扬的门槛,体现教学的激励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