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少年宫工作计划

少年宫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13 02:18:24

少年宫工作计划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1

【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6)03-0139-02

计划生育主要提倡的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我国人口和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人工流产的数量日益升高,而且青少年流产率也呈上升趋势[1],由于患者宫颈软化度弱、扩宫难等,容易加大手术风险。米非司酮作为抗孕激素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手术情况。通过在手术前让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观察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接受的100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4±5)岁,平均孕周(6.7±1.3)周;观察组患者50例,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6±4)岁,平均孕周(5.9±1.2)周。经检查,两组患者均为宫内妊娠,常规检查合格,均符合计划生育人工流产标准,自愿要求人工流产并签订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常规检查合格后直接进行人工流产;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服用米非司酮具体方法为:手术前一天,保证患者空腹口服米非司酮,取用90~110mg,一次性服用。患者用药前后3小时必须禁食,服用超过24小时后方可进行人工流产术。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宫颈软化度,准确记录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我院将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手术中患者宫颈软化度明显,宫口打开;有效:患者宫颈软化程度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宫颈软化程度差,宫口为打开。1.4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9.0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以t检验,检验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用X2进行检验。当P<0.05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2结果

2.1宫颈软化度对比:经过服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宫颈度软化明显患者3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显效患者20例;观察组用药后宫颈软化差患者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无效患者14例。根据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X2=19.8521,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2.2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进行手术,平均时长为(2.81±1.32)min,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94±7.93)mL;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平均时长为(3.71±1.12)min,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42±9.95)mL。根据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临床医学发现米非司酮能够软化宫颈,打开宫口,减少计划生育手术操作阻碍,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是一种很好的流产、引产药物。通过提高孕妇宫颈软化度,改变孕妇生理结构为流产做准备。宫颈在女性受孕呈闭合,这种机理有助于帮助孕妇稳胎,软化宫颈口降低了宫内环境安全性,有很好的引产效果。米非司酮作用原理是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结合,其与孕酮受体亲和力比黄体酮强,通过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结合降低孕酮受体活性,产生的较强抗孕酮作用能帮助孕妇引产,临床医学广泛应用与早孕终止妊娠治疗。米非司酮能阻抗孕激素,促进绒毛和脱膜组织脱落,抑制早孕脱膜与绒毛转化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提高早孕孕妇子宫肌兴奋性,并能软化宫颈,为引产做准备。米非司酮也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催经止孕药物,该药物可以帮助72小时内紧急避孕,并能终止早期妊娠,帮助中晚期产妇开口引产。米非司酮可以作为早期终止妊娠药物,主要机理作用是将坏死的蜕膜组织脱落,通过兴奋患者子宫肌,加强子宫收缩力。米非司酮用于终止早孕具有流产率高、出血量少、方便快速等特点,可以减少患者对人工流产手术的恐惧。药物流产执行速度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以作为计划生育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用作72小时内紧急避孕,可以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10mg、25mg、50mg。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将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总有效率为91%,而且这种方法被我国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评为二等奖。总而言之米非司酮在计划生育手术中运用比较广,不仅是药流的主要药物,也可以作为中晚期引产药物,紧急避孕效果也非常显著。在我院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后,手术中宫颈软化程度明显改善的患者38例(76%)明显多于对照组显效患者20例(40%);观察组手术中宫颈软化度没有改善患者1例(2%)明显少于对照组无效患者14例(28%)。经过术中观察记录,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长为(2.81±1.32)min、平均出血量为(18.94±7.93)mL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长(3.71±1.12)min、平均出血量为(32.42±9.95)mL。综上所述,米非司酮用于计划生育各种措施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终止早期妊娠,帮助中晚期引产等,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米非司酮作为药物流产可以缓解患者对手术的不良情绪。通过临床效果证明,米非司酮值得在计划生育中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何书金.浅谈米非司酮在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的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164-165.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2

2、在少年宫组长的管理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少年宫活动实施方案,建设规划,选拔了具有一定特长的老师担任少年宫的辅导老师。根据我校的特点开设了绘画、舞蹈、棋类、信息等活动项目。做到了定人,定活动时间(信息类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辅导员由方宏伟老师和吴玲英老师担任)。确保了活动的有序开展。

3、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制订乡村少宫工作职责及组长职责、副组长职责、后勤保障职责、安全管理职责、少年宫少年儿童守则、少年宫辅导员职责等。

4、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加学校少年宫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有特长,对活动感兴趣的少年儿童报名参加少年宫活动。现在已有13名少年儿童加入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信息类队伍中。

针对本学期,本人将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辛勤的耕耘,对上学期的喜悦,不足与遗憾,现计划如下:

1、备课

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继续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笔记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3

【中图分类号】R1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94-01

子宫穿孔是指在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清宫术等宫腔操作时由于手术器械造成的子宫肌层及浆膜层损伤,是计划生育手术中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现将本站近十年收治的因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引起的 17例子宫穿孔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2年12月,本站收治的因计划生育手术所致子宫穿孔17例,其中由乡镇服务所送来9例,本站发生的8例。年龄在19~37岁,哺乳期9例,有人工流产史10例,最高怀孕5次,有剖宫产史6例。全部住院治疗,均痊愈出院.

1.2 各种计划生育致子宫穿孔发生类型与发生率。见表1

1.3本组病例的造成子宫穿孔的器械 ,探针6例, 扩宫器2例,置器叉3例,取器钩1例,吸管2例,刮匙3例。

2 子宫穿孔的原因、诊断、治疗

2.1 子宫穿孔的主要原因是[1、2]:①孕期、哺乳期落实计划生育手术对象,子宫肌层在哺乳期萎缩变薄、变软,尚未完全恢复又妊娠,组织脆弱,术中操作稍不慎,易穿孔。本组病例,哺乳期9例,占52.94%,主要是放置宫内节育器对象。②反复多次人工流产或两次人工流产间隔时间短,子宫复旧差。子宫肌层由于损伤变薄,刮宫(剖宫)后子宫壁上有疤痕,子宫肌层有缺损,操作稍有不当,较正常子宫易发生损伤。本组病例有8例人工流产史,占58.82%。③剖宫产后的瘢痕子宫,尤其是术后有感染者。瘢痕及炎症子宫,手术时稍用力过度即容易从子宫的薄弱处穿出。本组6例剖宫产史,占35.29%。④子宫位置高度倾屈,子宫颈管至子宫腔通道呈锐角弯曲,子宫探针、宫颈扩张器及吸管等器械进入宫腔方向和深度与子宫屈曲度不一致,在弯曲部遇阻力未加注意,企图强行通过而导致损伤穿孔,穿孔部位常在宫体下端、峡部,后屈子宫在前壁,前屈子宫在后壁[3]。⑤生殖道畸形,如双子宫、双角子宫等,两侧子宫的内侧壁较薄弱,易受损伤。尤其双角子宫的宫体峡部常有侧弯,如碰到侧弯宫壁,不调整器械方向,强行推进必将造成子宫穿孔。⑥施术者在术前检查时对子宫位置、大小、质地判断错误以致操作失误;施术者手术操作过于粗暴;手术器械进入宫腔速度过快、过深。本组乡镇服务所送来9例,大多是这种情况。⑦手术者不配合手术,突然改变。⑧年龄大于50岁或绝经1年以上,雌激素水平低,宫颈萎缩,弹性差,手术器械难以进入宫腔。

2.2子宫穿孔的诊断 施术者在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遇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马上警惕子宫穿孔:①探针进入宫腔的深度超过妊娠周数或妇检子宫大小;②在宫腔操作过程中,感觉阻力感突然消失,有“无底”或“落空感”; ③吸管负压时感觉滑而空荡,且无妊娠组织吸出,或吸出异常组织。④部分患者术中症状不明显,但术后出现腹痛、发热、腹膜刺激症状[1]。

2.3子宫穿孔的治疗 当发生子宫穿孔时,应立即停止手术,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①保守治疗:单纯性子宫穿孔,出血不多,妊娠物已清除者,给予缩宫素加强宫缩止血,并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穿孔一般多可自愈。宫内有妊娠物残留者,应由有经验的医生避开穿孔部位,或在B超引导下完成手术。本组保守治疗10例,其中3例抗感染一周后请有经验医再行刮宫术。保守治疗一定要严密动态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生命体征变化及腹部体征的改变,定时查超及血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术前准备,随时做剖腹探查术。确保安全。

②手术治疗:4例放置宫内节育器时置入盆腔,行剖腹取器,然后修补被损子宫;3例人工流产时刮匙、吸管已穿入腹腔并有过吸刮动作、卵圆钳伸入腹腔后并有钳夹操作,即行剖腹探查,术中寻找出血点,迅速结扎止血,清除腹腔积血,修补穿孔损伤部位。术后积极控制感染。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病人痊愈出院。

3 子宫穿孔的预防措施

据文献报道,宫内放置节育器手术发生子宫穿孔的发生率国内是0.02%~0.88%。人工流产手术子宫穿孔的发生率国内是0.05~0.88%,其手术操作者80%以上操作者为低年资医师[1]。本组资料显示,放置(取出)IUD子宫穿孔发生率0.012%;人工流产及清宫发生子宫穿孔发生率为0.088%,控制在文献报道的较低范围。预防和控制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主要措施是[1、4]:临床医师应增强责任感,加强计划生育手术的培训,严格操作规范。施术者对每一位计划生育术的受术者应予足够重视,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妇科检查时注意子宫大小、位置及质地。对于有瘢痕子宫、子宫畸形等高危因素时,应由有经验的医生严格按照规范谨慎操作。操作时稳、轻、准:①对过度倾屈的子宫,术中先纠正子宫位置。前屈明显的子宫可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后唇向外牵拉;后屈明显得子宫钳则钳夹宫颈前唇向外牵拉减轻倾屈度。也可用双手复位法让子宫接近中位。②探针未端面积小,对宫壁产生的压强也较大。因此,在探宫腔时动作要轻柔,且忌用力过猛。③扩张宫颈时从小号到大号逐个顺序渐进,切忌暴力。④在吸宫、伸入放置器或取环器等操作时应沿着宫腔方向进行。⑤子宫柔软易损伤者可予缩宫素加强子宫宫壁硬度。⑥瘢痕子宫、生殖道畸形或子宫肌瘤致宫腔不规则者,应在B超定位下手术。⑦绝经期妇女可在取环前补充少量短效雌激素,改善宫颈条件。⑧取环困难者,避免强行取出,应先行B超或X线检查排除节育环异位。节育环嵌顿者可考虑在宫腔镜直视下取环。⑨对哺乳期宫腔手术应加倍小心,操作要轻缓,吸宫时,负压使用要适中。负压过大时,吸管孔紧吸住宫壁,用力移动吸管时,易损伤子宫肌层或引起穿孔。宫腔内容物基本清除后,应减低负压,通过颈管时最好解除负压,以免损伤宫颈。⑩切实落实避孕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特别是大月份的中期妊娠钳刮术。

参考文献:

[1] 黄艳仪,王沂峰,黄东健,妇产科危急重症救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2~134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75-01

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和宫内节育器放(取)术是计划生育最常见的手术,手术操作简单、方便。然而,随着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子宫穿孔、宫内残留、节育器断裂、游移、嵌顿及流产失败是最多见的计划生育并发症。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进步,传统的开腹检查和手术越来越多地被内窥镜下检查和手术所取代,宫腔镜和腹腔镜以其微创和病人所受痛苦小已经受到广大患病妇女的青睐。我院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计划生育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5年12月3年间在我院行计划生育手术者共计2 512例。人工流产1 298例,药物流产670例、放(取)环术544例。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子宫穿孔5例,反复清官术后宫内残留4例,节育器断裂、游移、嵌顿共4例,流产失败2例。发生率0.63%(16/2 512)。另外下级医院转入3例均为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大网膜自宫颈口悬挂在阴道内,1例双子宫患者两次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穿孔,剧烈腹痛伴休克,1例患者放环术中子宫穿孔,节育环进入腹腔)。

1.2方法

选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宫腔镜和腹腔镜各一套,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分别采用腹腔镜监视下和宫腔镜下进行子宫破裂修补术、游移(嵌顿)节育环取出术、胚胎及宫内残留物取出术。

2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平均住院为3.4 d,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无近、远期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5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3-0080-02

育龄期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仍然发生的宫腔内妊娠,成为带器妊娠。2006-02-2006-08,我市政府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组织全市计划生育药具部门,计生技术服务部门及医疗机构,计划生育卫生保健机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市、县、乡三级计划生育质量和计生药具管理质量普查小组。统一到市县集中培训学习普查工作的技术项目和要求,制定了普查细则和统计登记表。对全市城乡育龄妇女放置IUD者,分别到市县规定的计生普查机构,进行B超影像技术检查。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市城镇居民中育龄带器受检妇女56240例,检出带器妊娠者30例,发生率为0.53%;带器妊娠妇女的年龄分别为20岁~23岁者15例,24岁~26岁者5例,27岁~29岁者10例。农村育龄带器受检妇女71285例,筛查出带器妊娠妇女150例,发生率为2.10%;带器妊娠妇女年龄分别为20岁~23岁者45例,24岁~26岁者60例,27岁~29岁者40例,30岁以上5例,合计带器妊娠180例占14%。

1.2 带器妊娠情况见表1

2 带器妊娠的原因分析

2.1 医师的医疗技术操作水平差,主要发生在新上岗的职业医师和没有临床经验的低年资医师。主要是发生在乡镇医疗或计生机构的计生医师。其中有46例带器妊娠妇女的宫内节育器在其子宫内口。由于这类妇女产后宫颈发生轻度撕裂瘢痕形成,宫颈口特别紧,放置宫内节育器是嵌顿与宫颈内口,造成带器妊娠。

2.2 子宫大小与选择使用的宫内节育器型号不符。宫内节育器检查时,发现明显的下移,惰性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妇女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其本身的抗生育作用不到位,宫内节育器明显下移,造成带器妊娠的情况,均属惰性金属圆形和弓形的宫内节育器,占其他宫内节育器的85.6%。

2.3 不认真遵守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操作原则,强行放置IUD。基层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大多是搞运动式的突击战。一年分1~2次。进行宫内节育器检查时,有的宫内节育器脱落,或已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由于其产后时间短暂,子宫收缩复原不到位,而宫腔较大,另有一些妇女子宫炎症时间较长,也导致宫腔大;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干部都是分片包村,计划生育工作数量与本人的政绩和经济收入工资指标挂钩,为了完成上级下派的工作任务,促使计划生育工作从业医师淡化了计划生育医疗技术操作原则,“即宫腔大于9cm 的育龄妇女不予放置宫内节育器,可采取其他措施避孕”,却强行放置了宫内节育器,根本起不到避孕效果,结果导致了带器妊娠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这类带器妊娠的育龄妇女占54%~66%。

2.4 少数从事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人员缺乏严格的定期培训。不能熟练掌握各类宫内节育器的质地、性能、放置时间、适应症、禁忌症及放置IUD后应告诉的注意事项等。

2.5 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定期随访,复查不到位。对带器妊娠妇女的预防与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执行不力。

2.6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干部,特别是农村分片包村的计生干部和工作人员,偏重于罚款,对带器妊娠的育龄妇女或计划外妊娠生育者,超生者及定期不到计生站查体的人员,偏重于罚款,对违反计生规章导致上述情况的补救措施管理力度不强。

3 讨论及对策

3.1 强化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操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升其技术操作技能,要求计生技术人员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计划生育技术操作常规、规范,严把技术操作质量关。对确定有放置宫内节育器禁忌症者,可采取其他有效的避孕措施。确保计划生育工作质量。

3.2 计划生育工作干部不能仅为完成计划生育工作指标任务,而置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与不顾,一律强行放置宫内节育器,达不到避孕效果,既损害了计划生育技术操作质量,又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3.3 基层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素质尚待提高。近年来,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技术人员中,大多数是乡镇政府聘任人员,从医资历浅,医技理论素质差,缺少工作经验,不能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大部分带器妊娠者发生在基层。这次普查资料充分说明,技术水平高低与带器妊娠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市县计生技术管理机构,应对基层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医疗技术理论和操作培训,不断提高其放置IUD的技能和质量 。

3.4 及时纠正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普查或定期到站检查时,发现有宫内节育器明显下移的,应依据宫腔的大小,放置合适的宫内节育器。最理想的是含铜离子的宫内节育器,所含的铜离子对和胚泡有毒性作用,可杀伤[1]。使其丧失受精能力,还能减少会胚泡着床必不可少的酶的含量,影响其着床。对因慢性子宫炎症引起的相关性子宫增大,可进行病因治疗,严格进行术前检查,对生产分娩后,短期内子宫回缩复旧不良引起宫腔较大的妇女,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待子宫符合放置IUD的条件时,再行手术。

3.5 立即终止带器妊娠。一旦发现带器妊娠,应立即送到有终止妊娠资职和条件的医疗机构终止妊娠。因为大多数带器妊娠者,可造成自然流产,尤其感染性流产的发生率较高。而使不流产者,早产和死产的发生率偏高。有报道IUD套在出生婴儿的肢体上造成畸形的病例[2]。为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必须早期终止妊娠。

通过对全市城乡居民和农村育龄妇女放置IUD计划生育药具质量与效果的普查资料显示:市县乡城镇居民育龄妇女带器妊娠的发生率为0.53%,农村育龄妇女带器妊娠的发生率为2.10%;城乡对比,有明显差异性。同时,带器妊娠妇女各年龄组也具显著性差异,显示农村高于城市。

经普查资料统计、全市城乡育龄妇女,带器妊娠的总发生率为放置宫内节育器人群的14%(180/127525)。

对带器妊娠发生的原因,各级政府计划生育工作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各级计生干部的培训学习,了解掌握各种计划生育技术操作的原则方法和适应症,并采取各种渠道定期向城乡广大农村育龄夫妇,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的卫生保健知识,具体指导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育和身心状况,选择合理正确的节育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操作的人员,要定期进行专职培训学习举力,技术讲座,开展技术交流和讨论,严格掌握各种避孕药具使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培训合格上岗的计生医务人员,建议每年应进行一次计划生育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确保计生工作的质理和效果。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6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90―01

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以往计划生育手术的盲目性较大,术后并发症常见,严重困扰着临床医生[1]。超声波检测是较为直观的检测方法,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应用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文章对我站130例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到我站就诊的拟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共130例,患者年龄在21-45岁,平均年龄为(32.1±3.9)岁。其中人工流产术50例,清宫术21例,取环术25例,放环术34例。

1.2方法 选择SONSITE TITAN便携式彩超,3.5-5.0MHz探头频率。术前常规超声检查,了解患者子宫、附件情况,对子宫的形态、位置以及宫腔内容物的大小、位置、形态等有充分了解。在各种手术前适当充盈膀胱。患者取截石位,消毒铺巾,用探头在患者子宫、附件部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扫查,显示子宫、内容物等的位置,妇科医生慢慢将探针探入患者子宫,直到子宫宫底,确定宫底的深度,在超声引导下将操作器械伸入宫腔,在病灶区域进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中要观察器械与子宫肌层的关系,缓慢转动探头,便于医生进行操作。

2结果

在130例计划生育手术中,采用超声波检测行手术后,50例人工流产术成功49例,成功率为98%,21例清宫术成功20例,成功率为95.2%,25例取环术成功24例,成功率为96%,34例放环术成功34例,成功率为100%。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7.7%。另外在130例手术中检测子宫畸形23例,孕囊异常18例,断裂环2例,节育环嵌顿1例。

3讨论

计划生育手术是妇科中最常见的手术类型,在以往的手术中医生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盲目进行,尤其在最常见的人工流产术和清宫术中,此类情况更常见[2]。虽然清宫术和人工流产术比其他科室的手术操作简单,在正常情况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当患者子宫过度屈曲、孕囊位置异常时,手术的复杂性增高,此时按照感觉和经验操作容易导致手术失败,同时出现术后并发症。采用超声波引导能清楚显示子宫的位置、病灶的位置、形态等,能指导操作器械直接到达病灶部位,而探头能多向旋转,协助手术操作者调整病灶和器械之间的位置,从而彻底清除病灶。

宫内节育器是目前我国妇女采取的主要避孕措施,取放节育环也是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在放环的过程中,因为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情况的存在,从而偏离放环位置情况较多[3]。而在取环过程中,因为绝经后妇女的子宫萎缩,节育器往往会出现移位,部分还会断裂,如果以个人经验和感觉取环,对位置把握不准,需要反复多次在宫腔夹取,不仅可能会损伤子宫,而且用力过猛会造成节育环断裂,尤其在嵌顿性节育环的夹取中困难更大。但是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放环取环,医生能直接监视,手术的直观性增强,需要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且不容易损伤子宫,减少了出血量。

在本次研究中130例患者手术成功127例,失败3例,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7.7%。出现1例人工流产术失败、1例清宫术失败、1例取环失败。人工流产术失败主要是因为患者精神较紧张在操作过程中引发了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清宫术失败是因为残留物处在子宫宫角处,超声清晰可见,但是器械无法到达。取环失败是节育环整个全部嵌入患者肌层,器械无法触及。另外,超声波检测在妇科计划生育手术中应用还能发现患者存在的其他疾病,例如,可以发现患者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孕囊位置异常等。

综上所述,在妇科计划生育手术中应用超声波检测能直观显示患者子宫及附件情况,帮助操作者明确子宫位置,准确引导手术器械,同时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使原先盲目的手术变的更加清晰透明,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超声波检测在妇科手术中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7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41-01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目前仍然是导致孕早期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增加,多是由于导致异位妊娠的计划生育危险因素在增加。为了防止或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对我站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问卷调查,旨在探讨计划生育影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选择2007年2月-2010年6月计划生育服务站共收治异位妊娠孕妇60例,年龄17-41岁,平均(22.5士3.656)岁。

1.2处理方法采用Excele表对入选病历的下列相关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包括:年龄、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史、异位妊娠史、输卵管术史、宫内节育器史等。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描述,以P

2 结果

在所有60例患者中,有人工流产史者30例,4例患者采取输卵管结扎术者,宫内环携带者15例,总计49例,占异位妊娠的81.7%。而非计划生育导致的比例只有17.3%。

造成出现异位妊娠发生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由于计划生育引起。

3 讨论

众所周知,正常输卵管运输功能依赖输卵管平滑肌和黏膜细胞纤毛的正常活动,女性排卵后受雌激素的作用。

输卵管收缩强度增大,大量纤毛的摆动使伞端拾到的卵子逐步运动到壶腹部。如果卵子排出24 h遇到就能受精,凡种种原因推迟或阻止孕卵到达子宫的运行、或受精卵运行过快或过慢均可发生异位妊娠。本组病例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为1.2%(60/5000),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计划生育导致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中,人工流产是异位妊娠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寄居需氧菌与厌氧菌,形成正常阴道菌群,阴道与这些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生态。而机体受到某种外来因素破坏时,这些菌群使可成为致病菌,上行至输卵管引起输卵管炎或盆腔炎,阻止孕卵着床而发生异位妊娠。比如一方面,保守性手术可造成部分盆腔堵塞或输卵管周围炎症粘连;另一方面,异位妊娠本身由炎症所致,而盆腔炎、附件炎等多为不可逆炎症,造成宫腔堵塞或输卵管周围炎症粘连,而导致异位妊娠。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已被广大育龄妇女普遍认可、我国实现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放置宫内节育器与带器妊娠等的关系已引起重视,实际上随着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异位妊娠发病率增高。本文资料显示宫内节育器居妇女异位妊娠发病因素第二位,宫内节育器作为宫内异物,干扰正常的免疫反应,特别是带微丝的节育器,是细菌易于逆行感染,导致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严重的盆腔炎,电镜观察宫内节育器妇女的输卵管粘膜,发现其纤毛细胞明显减少分泌细胞增多,且大量的白细胞浸润,形成输卵管炎为其发病机理;放置宫内节育器可引起子宫输卵管的异常收缩蠕动导致异位妊娠。输卵管结扎术是目前最常见的计划生育措施之一,手术虽小,如发生并发症也会给受术者带来后患,由于并发症而使输卵管阻塞和盆腔粘连,导致异位妊娠的风险较高。比如目前本市的一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未对人员进行规范的业务培训,专业知识缺乏、操作技术不规范,而且农村受术对象往往是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手术者工作量骤然增加,而使手术质量低下,容易出现手术并发症,致异位妊娠风险高。

为此要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格遵守置环术的医疗操作常规,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减少副损伤,并嘱患者置环后定期复查,以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2)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避免集中进行计划生育绝育术,以确保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宣传普及妇科病防治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不良的以减科感染,并及时治疗妇科感染;(3)做好育龄妇女的宣传工作,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性生活,及时控制治疗妇科炎症,选择有效的避孕方式,正确的服用紧急避孕药,尽量避免或减少流产,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尽量减少异位妊娠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异位妊娠是一个常见的妇产科多发病急重病,近年来其发生率在不断攀升。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异位妊娠的病因及危险因素[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6):401-402.

[2]夏侯,卫华.几种官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的关系及其副反应观察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5):627-628.

[3]刘建辉.异位妊娠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10):1993.

[4]李节良,王捍东,张萍.未婚妇女异位妊娠的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7,54(7):1390.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93-01

现就笔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二十年来实施的千余例服务对象,就有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术中并发症

主要有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术中出血,漏吸,空吸。

人工流产综合征原因子宫颈管或子宫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自身反射,出现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常与孕妇情绪紧张有关;子宫穿孔原因术前对子宫大小,方位不明确,手术操作不够稳,对子宫特殊情况未予以高度重视;术中出血原因妊娠月份大,子宫收缩不良,胎盘附着位置低,宫颈撕裂或子宫穿孔损伤血管时;漏吸原因主要是生殖器畸形,手术者操作失误,妊娠月份过小,子宫穿孔,子宫过度倾屈位等;空吸原因将病理性闭经,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误诊为早孕,尿HCG假阳性,异位妊娠也是空吸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解除孕妇思想顾虑,手术操作要轻柔,负压不宜过高。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既往有无高危情况,查清子宫大小、方位、有无畸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做到稳、准、轻、柔,人工流产选用的吸管及负压应适合孕周,不宜反复吸刮。要认真仔细做好术前检查,一般孕45天左右做人工流产为宜。若未见胚胎及绒毛或组织物特别少与妊娠月份不符时,应将吸出物及时送病检,加强随访以便及早发现继续妊娠或异位妊娠及时处理。

2 术后并发症

主要有宫腔积血,人工流产后感染,吸宫不全,子宫颈管或宫腔粘连。

宫腔积血原因吸刮后子宫收缩不良,术后宫颈口紧,凝血块及血流从宫颈排出困难;人工流产后感染原因术前有生殖器炎症,术者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宫不全或术后未注意个人卫生及过早性生活;吸宫不全技术操作不熟练,子宫位置明显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结束前未认真检查是否已吸净,未仔细检查吸出物与妊娠月份是否相符合;子宫颈管或宫腔粘连,吸刮过度刮宫术的创伤,造成宫颈管内膜和子宫内膜过度损伤,术后感染,子宫内膜、颈管感染愈合形成。

预防措施:妊娠10周以上的吸刮术时,破膜后可注射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有生殖道感染者必须进行治疗后才能手术。避免吸宫不全,术后注意局部卫生。选择合适的吸管,吸引是负压不宜过高,吸刮子宫不宜过度,以免损伤子宫内膜。吸头进出宫颈口时不能带负压,尽量减少进出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钳夹妊娠产物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损伤子宫肌壁。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9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28-01

子宫穿孔是计划生育手术中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情况较好的会出现失血和感染的情况,情况严重的会对脏器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会危及受术者的生命。本文主要根据受术者的临床资料,对计划生育手术引起子宫穿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分组

资料选自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站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导致子宫穿孔的42例患者。年龄为24-35岁,平均年龄为(28±1.5)岁。孕产数最少的为1次,最多的为4次。出现子宫穿孔的有12例负压吸引人工流产、7例药物流产导致的不全清宫流产手,9例取出宫内节育器手术,8例放置宫内节育器,6例钳刮术。引起患者子宫穿孔的器械有:吸管11例,探针15例,节育器13例,卵圆器3例。子宫出现穿孔的部位:子宫后壁13例,前壁15例,侧壁6例,宫底穿孔5例,子宫角部3例。

1.2治疗方法:

对怀疑子宫出现穿孔或已经确诊为子宫穿孔的受术者要马上停止手术且进行子宫收缩剂肌内注射。在手术中要仔细观察内脏的破损或损伤状况,还要观察有没有出现内外出血的状况。手术的穿孔比较小的受术者大多情况稳定,腹痛的程度较轻。

对已经完成了计划生育手术的受术者,要给他们进行缩宫素和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直到24小时之后没有异样才能离开。而对于那些流产手术出现穿孔的受术者,要先对她们注射缩宫素。之后在超声监测的帮助下避开受术者子宫穿孔的部位做完吸宫手术。同样,在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留站观察,1周后进行第二次清宫手术。

2 结果

计划生育手术中出现子宫穿孔的42例受术者,在手术中发现穿孔的有29例,约占69%,在手术结束后发现穿孔的有13例,约占30.95%,详见下表。

在42例受术者中,有32例患者在修补手术后已经痊愈出站,10例受术者通过保守治疗之后痊愈出站,在3个月后进行了随访,并未出现异常现象。

3 讨论

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引起子宫穿孔有很多的原因:如近期的人工流产史、多次宫腔操作及子宫位置出现过度屈伸,子宫畸形和宫体炎等。此外,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起子宫穿孔的情况。若手术者经验不足很容易导致探针、吸管、宫颈扩张器、刮匙等触碰到子宫,从而造成子宫穿孔的情况。

还有一些手术者在手术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对受术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或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操作不够谨慎和轻柔,操作过于粗暴,没有能力在手术中灵活的进行变通,会引起受术者的负压过高。除此之外,若手术者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受术者的病理特征和生理特点了解不透彻,例如哺乳期的妇女子宫比较柔软,很容易出现子宫损伤及进行过多次宫腔操作史很容易在手术中出现子宫穿孔等,不了解这些知识,没有引起重视,在进行手术时就会出现子宫穿孔的情况。

预防子宫穿孔的措施主要有:手术者要严格的按照标准的节育操作进行手术,在从事医生之前必须获得正规的执业医师证书,进行合法安全的行医。其次,在手术前必须对手术者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并详细的了解手术者的病史,对于那些哺乳期刮宫者或多次流产的受术者要特别留意。在手术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探针,若患者的宫口较紧,不能进行强行扩张。可以用滴上卡因溶液的消毒棉签帮助打开宫口。在对哺乳期妇女进行手术时,动作要保持轻缓。吸宫的时候负压的使用要恰当,若负压太大,在移动手术吸管时就会造成宫肌层的损伤,严重的会引起子宫穿孔。此外,还应该采用有效的避孕技术,尽量避免人工流产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引起子宫穿孔的原因有很多,虽然发生的频率不高,但子宫穿孔对育龄受术者的身体伤害较大,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死亡。手术者应该秉着对受术者负责的态度,在手术前仔细检查手术者的身体状况和以往病史,在手术中细心进行救治,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少子宫穿孔最重要的方法是做好避孕措施,防止人流的发生。由此可见,做好预防和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以把计划生育中子宫穿孔的概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10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长效、经济、简便且取出后并不影响生育的避孕工具,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极少数时可发生并发症,如IUD嵌顿、异位及感染[1],随年龄的增长以及其他各种值征要求,取环时难免发生困难,处理较为麻烦。不同的节育器因其不同的特点而取出的方法不同,现就将我站近两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宫内节育器几种取出方法,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站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取出各种不同的宫内节育器共计206例。取器对象均为23~49岁的育龄妇女。其中计划妊娠取环78 例,由于使用期限已满取出49 例,更换原定手术措施取出 32 例,节育器移位取出16 例,更年期前取环28例,带宫内节育器妊娠取环者2例,转诊1例,全部取环手术均在我站手术室内完成。

1.2 不同宫内节育器的比较 个别使用爱母环III的患者放置后短期内出现轻度下腹疼痛及子宫出血或白带增多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7d后无需治疗即可自然好转;吉妮环,是一种软体IUD,塔克岁子宫的位置及屈度而弯曲,所以其放置位置不受宫腔大小和子宫颈口大小的影像;又由于其同子宫腔的接触面积较小,故而,对子宫壁的刺激也比较小,减少了环体脱落等副作用的发生。

1.3病例 在我站取出的206例宫内节育器中,共有5型,其中取出金属单环66 例,含TU元宫环 42 例,母体乐375环 38 例,T型环30 例,r型环 27 例,其中带节育环发生妊娠者2例,转院者1例。

1.4方法 步骤: ①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②仔细进行妇科检查;③按《节育术常规》,进行手术准备;④准备手术有关器械。常规消毒外阴,用窥器暴露宫颈,以2.5% 碘伏先后消毒宫颈及穹窿。

1.5手术方法 ①尾丝的IUD取出时,在B超声像图的定位下,看清楚尾丝的位置,用长弯血管钳夹住近宫口部的尾丝,轻轻向外牵拉,一般都能顺利取出,遇有阻力应使用韧劲,不能用力过猛,以防尾丝断裂。②尾丝脱落者用中号止血钳钳节育器纵臂向外牵拉,牵拉时有阻力,改用刮匙轻刮宫壁,节育器松动后再用止血钳取出;③金属单环或元宫环无尾丝,用探针探测子宫深度及IUD底端的位置后,用取环钩将节育器宫内部分勾住轻轻向外牵拉,阻力大时,将节育器拉出宫颈后用止血钳钳住,用剪刀将一端剪断,再用抽线法将节育器拉出;④"V"型,"T"型或"r"型IUD取出."V"型IUD取出时,用取环钩平置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触及IUD,如IUD在前壁,则勾头转向前方,如在后壁,则勾头转向后方,向下钩住IUD的下缘,再把钩头转平,轻轻地取出IUD。"T"型或"r"型IUD也可用取环钩将其取出,但宜钩在纵臂和横臂交叉处,如遇宫口过紧或取出困难时,用扩宫器扩张宫颈后,再用小头有齿卵圆钳或长弯钳进行钳取;⑤带器妊娠取环时,一般行取环+人流术;⑥对有嵌顿的宫内IUD,经上述方法无法取出时,动员术者及家属赴上级医院行剖腹取环术。

1.6术后注意事项

1.6.1 预防感染 如嵌顿IUD手术,操作频繁,手术时间较长,组织损伤较为广泛,术后应常规应用抗生素,1月内应禁止与坐盆浴。

1.6.2 周期治疗 由于术时难免损伤子宫内腹,故术后当天即应开始周期治疗,使子宫内膜可早日修复,但在近几年临床治疗中总结认为,口服氯烯雌醚滴丸4mg,1次/d共20d,继而口服安宫黄体酮片2~4mg,3次/d,共5d,效果较好。

1.6.3 定期复诊 注意月经周期是否规律及月经量的多少,如出现经量减少、崩漏、闭经伴随周期性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适当治疗。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取器术是计划生育中的小手术,但随取器困难病例的频发,以及手术者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有关取器失败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报道,由此,术前应对有高危因素者交代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取器失败的,与术者做好沟通,嘱咐术者做好心理准备及措施,认识到取器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宫腔镜或B超和X线准确给IUD定位后,判断其深度与形态,制定合理的取出计划,共取出宫内IUD环206例,其中有 16 例嵌顿,占8%,术者发生子宫萎缩,环变形等情况 ;带器妊娠2例,占 0.6%;1 例行转院取环,占0.4%。其余均在我站顺利取出,占91%.术后术者均无明显不适。

3讨论

IUD是通过引起子宫无菌性内膜炎症等作用来达到避孕的目的。据统计,我国使用IUD数全世界的80%,是世界上使用IUD数目最多应用最为普遍的国家。还可将IUD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可减少疼痛和手术次数,是一种安全方便的避孕措施。有资料显示,育龄期妇女在生育后,要求放置IUD避孕的高达75.3%~87.5%[3]。可减轻人工流产对妇女的伤害。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其安全性可长达5年,副作用小且取出后可立即恢复生育能力且对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影响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及产妇的哺乳,续用性高等。

取出宫内IUD是计划生育手术中常见的节育手术之一,取器时若因操作不当或术中反复盲目的操作,极易导致穿孔、感染等严重后果的发生,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故应在B超结合X线检查后准确定位节育器和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的取出方法,可大大减少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计生服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更好的全面落实及推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参考文献:

少年宫工作计划例11

因置器后出血、月经异常、腰腹胀痛而取出者115例,占手术的2812%。其中月经异常55例、腰腹胀痛33例、子宫出血27例。

因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绝经半年以上取出者65例,占手术的1589%,其中围绝经期月经紊乱者4例,绝经半年以上者61例。

因使用年限已满取出者13例,占手术318%。

因带器妊娠取出者70例,占手术的1711%,其中69例行人工流产术时取出,另1例为宫外孕手术1个月后取出。

因计划妊娠需要取出者43例,占手术1051%。

因更换避孕措施取出者15例,占手术367%,其中行绝育术后取出者7例。

因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取出者68例,占手术1663%,其中节育器下移45例,占6618%;节育器嵌顿23例,占3382%。

因其他原因取出者20例,占手术489%,其中因离异、丧偶不需要继续避孕者19例,金属铜过敏1例(为T型环)。

讨 论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长效、可逆、简便的避孕方法,使用至今已有40余年,且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占育龄妇女采用避孕措施的510%,放置宫内节育器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避孕的主要方法[2]。但置器后因各种原因取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资料显示,取环人群中孕1产1者占6235%、孕2产2者占2861%、孕3产3以上者占538%、未育者占366%。提示宫内节育器仍然是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的首选避孕措施,且逐渐被未育者所接受。本研究中取环因素占比情况依次为置器后出血、月经异常、腰腹胀痛,带器妊娠,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绝经,计划妊娠,不需要继续避孕及其他原因,更换避孕措施,使用年限已满。

在因症取出者,月经异常占4783%、腰腹胀痛占2870%、子宫出血占2347%。因带器妊娠取出者,其中1例为宫外孕手术1个月后取出,其余均于行人工流产术时取出。最短为放环3个月带器妊娠;最长为放环(T环)12年带器妊娠,考虑为超过宫内节育器使用年限避孕无效致妊娠。因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取出者,其中节育器嵌顿23例,放置的均为金属单环。节育器下移45例,孕1产1者占6667%。铜过敏1例(为TCu380),表现放环后第2天开始有全身有散在皮疹,瘙痒,以面部为甚,无接触过敏物史,抗过敏治疗3天无效,取环后,上症消失。

研究表明[3],为减少置器后出血、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技术人员不但要选择合适的IUD,还要提高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带器妊娠取出者,金属单环占6714%,其次是元宫环、T环、塑料花环。置器前3年妊娠者占带器妊娠的7143%,其中置器<1年的占3714%、置器1~3年的占3429%;其余依次为置器5~10年、3~5年。故要加强置器后的回访,及时发现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降低带器妊娠的发生率。在节育器嵌顿的人群,放置的均为金属单环,置器年限无明显差异。节育器下移者,金属单环占4444%,其次是元宫环、r环、花式环、塑料花环、T环。置器时间为<1年占3333%,1~3年占1556%,3~5年占1111%,5~10年占1778%,10~15年占1111%,>15年占11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金属单环易发生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而致带器妊娠、以及节育器嵌顿。金属单环因其脱落率高、带器妊娠率高已逐渐被其他宫内节育器取代,但在基层,由于其临床应用时间久,仍有一定的使用人群,故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前,可把利弊告知对象,由其决定。另外,哺乳期尤其是产后月经未复潮放置宫内节育器,可能会因为子宫相对正常时小,等月经恢复正常后,宫内节育器相对变小,易发生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故哺乳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可考虑月经复潮后放置,可减少节育器位置下移的发生率。宫内节育器嵌顿是由于宫内节育器放置时损伤子宫壁引起,也可因选用的宫内节育器过大或其尖端放置后引起损伤致部分器体嵌入子宫肌壁。本资料中的宫内节育器嵌顿全部是金属单环,考虑与样本少有关,有待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另外,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超过使用年限,增加带器妊娠的机率。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作为计划生育手术之一,掌握其与宫内节育器放置的相关性,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我站在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前,常规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手术时间一般为月经干净3~7天,出血者随时取器;绝经期或围绝经期皆经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后取器(无一例取环失败);带器妊娠取出者,一般在人工流产术前取器,若取器困难,则在人工流产术中吸出部分组织物后取器。未出现因宫内节育器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术中出血的情况。怀疑宫内节育器嵌顿者,做好剪断宫内节育器,以及搔刮嵌顿部位的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