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28 04:43:22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1

我区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国家试点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1所,学生32277名,其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1所,食堂供餐全覆盖,受益学生31258名。

我区逐步探索从企业供餐到食堂供餐,从食材自行采购到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从2018年开始,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执行“4+3”模式(中央财政补助4元,学生自筹3元),每人每天两荤一素一汤一米饭,财政补助4元全部用于大宗食材米、油、肉招标采购。2019年秋学期,公办学校“4+3”全部用于食材招标采购。2020年秋学期开始,公民办学校“4+3”全部用于食材招标采购。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机制。高规格成立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市监局、卫健委、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协调会商机制;明确了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了教育部门全力以赴,领导组成员单位、乡镇街、学校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教育主管、部门联动、学校主体、校长负责”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源头把控。针对学校点多面广,食品采购渠道多、乱、杂,食品质量、安全、运输等环节管控困难,从安全保障、便于管理的实际出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有食材全部统一招标采购,实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的四统一模式,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溯源管理。建立教师轮流参与食材验收制度。建立食材定期不定期抽检机制,食材抽检纳入市场局抽检计划,其检测经费由中标企业承担。确保全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师生健康。

(三)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国库集中支付。所有学校(含民办)学生、教职工自缴餐费全部缴存财政专户,实行国库统一管理、统一支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学校坐收坐支,严守资金红线。建立食堂用工劳务派遣制。全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用工全部实行劳务派遣制,合理规避相关责任。

(四)强化供餐管理。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要负责人,分管校长是食品安全具体负责人,建立由校长领导、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堂管理,明确工作职责。着力打造“云监管”平台。全区各学段公民办学校一体化,全部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打造“透明厨房”,开启“视频厨房”模式,后厨“阳光操作”,建立手机APP,实现食堂食品安全全面化、网络化、动态化监管全覆盖。全力打造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五)规范操作管理。一是狠抓环节管控。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票索证和查验制度。食材出入库、教师陪餐、食品留样,餐饮用具清洗消毒等溯源追查。二是严格从业人员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对无健康证的坚决清退,做到安全上岗。三是严把校园、食堂入口关,严审资质,严明公开招标程序,阳光操作。四是严格食堂卫生管理,食堂25米范围内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无异味;就餐大厅和操作间空中无蛛网,地面整洁,操作间及保管室防鼠、防蟑螂、防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防护措施到位。四是成立膳食委员会。成立由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学校定期举办“学校食堂开放日”活动,邀请膳食委员会成员对学校食堂进行实地考察、体验、评议;建立由区领导、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校校长组成的微信、QQ群,要求学校在群里上传每天中午的菜品,接受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全面监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营养办综合协调、学校各司其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食品安全网络,切实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六)突显督查检查。一是学校严格落实“每日一检查、每周一小结”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二是区教育局按照局领导联系学校工作制度,每年不少于4次入校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三是联合区市监局、区卫健委每学期定时不定时地对校园周边环境、食堂和超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下发整改意见书,督查限期整改到位。

(七)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实践、爱粮节粮、感恩教育等活动,办节约食堂、树光盘典范,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二是大力加强中小学生优良习惯养成教育,每年3月、9月养成教育活动月期间,集中组织开展“讲卫生、保安全”专题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三是通过邀请专家上食品安全课、召开主题班队会、发放宣传活页、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防护知识。

(八)强化业务培训。每学期举行一期全区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食堂分管校长、食堂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会,安排部署食堂相关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和财务等相关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全区学校食堂管理水平,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三、典型经验与做法

一是食材统一公开招标采购。我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坚持公民办一体化管理,执行“4+3”模式(中央财政补助4元,学生自筹3元),各校(含民办)营养餐所有食材全部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实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的四统一模式,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溯源管理。2018年以来,统一招标采购:大米2519955.25公斤,油315312.7升,猪肉约1123621.75公斤,鸡肉约506769.05公斤,牛肉约395312.7公斤,禽蛋+蔬菜每生每天250克。

二是建立食堂用工劳务派遣制。全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用工全部实行劳务派遣制,由食堂工人和劳务公司签订用人合同,合理规避相关责任。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跟联通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微信数睿广告在微信朋友圈推送区教育民生宣传简报,累计曝光106196次,收到良好效果。

四是明确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公办学校食堂教师看护费用。以实际在校就餐学生数为依据,午餐看护费按每人每天15元(含午间餐费)计算。该项经费列入民生工程配套预算。

五是全区“互联网+明厨亮灶”各学段公民办学校全覆盖。

四、工作建议

一是明确机构及编制。我区学生营养办挂靠在学生资助中心,无编制无人员,工作人员均为兼职担任。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学生营养办机构及人员编制。

二是定期调整膳食补助标准。受经济发展和肺炎疫情影响,食材价格上涨飞快,国家补助4元标准低,学生吃得饱但吃不好。建议每两年提高一次中央膳食补助标准,每次提升一元,保障学生吃得好、吃得营养。

三是合理分担地方财政压力。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均为贫困地区,加之食堂工人工资等相关配套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使得地方财政更是捉襟见肘。建议将营养膳食补助滚存结余资金由地方政府重新安排,专项用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出,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确保食品安全。继续狠抓食堂供餐环境、餐具消毒关、采购索证关、验收入库关、烹饪加工关、留样试尝关、废弃油脂去向关;加强餐供饭菜质量、营养搭配等环节的监管;全力推进净菜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从源头和过程中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执行供餐“黑名单”制,完善供餐、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发挥膳食委员会作用,确保膳食委员会有效运转。

二是确保资金安全。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勾选工作,实现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实际受益学生人数等情况的动态监管,高标准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让学生们饮食更加丰富,营养搭配更加合理,确保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强化宣传,实施“营养改善”,而不是“免费午餐”。

三是强化培训。联合区市监局、卫健委等举办由各校校长、分管校长及食堂工作人员参加的全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及财务管理工作培训班,增强学校食堂“两个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推动学校食堂健康有序发展。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2

景洪市首先召开全市大会,周密部署营养改善计划。为使营养改善计划有效实施,景洪市专门召开了全市专题大会,要求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统筹协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一定要把营养改善计划做好做实。

其次,及时足额拨付营养改善计划配套资金。为了保障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景洪市调整财政支出,又增拨了700.88万元,优先确保了配套资金的落实,并将营养改善计划配套资金追加纳入财政预算。

第三,出台有力措施,解决食堂从业人员问题。为确保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人员到位,景洪市本着够用适用的原则,按照国家、省、州相关政策,提出了“初中和中心小学每所学校增配2名、中心小学以下村小(校点)增配1名食堂从业人员”的地方政策,为全市学校新增食堂工作人员187名,以满足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需求。在市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财政统筹全市资金,划拨近300万元作为聘请编外人员所需经费,并纳入每年财政预算,以全力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第四,及时加大投入,改善食堂条件。为改善景洪市现有学校食堂不足的现状,提高学校供餐条件和能力,景洪市进行食堂建设规划,启动新建5所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食堂。食堂总面积为7 935平方米,预算资金1 639万元。其中:食堂建设1 389万元、设备购置250万元。

第五,宣传广泛,让国家“惠民工程”深入人心。景洪市充分利用媒体、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方针、政策和景洪市的做法等,宣传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同时,精心编写并发放了《告学生书》、《告家长书》,学生和家长人手一份,确保学生、家长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知晓率达100%。景洪市还向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确保把营养改善计划真正办成“阳光工程”。(景洪市教育局供稿)

普洱市拨专款增加农村困难寄宿制学生营养补助

为确保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洱市在国家和省补的基础上,再拨专款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制学生的补助,补助标准为初中生每天0?郾50元,小学生1?郾56元。2011年市、县(区)共投入资金1 942?郾04万元,其中市级资金886?郾95万元,县(区)级资金1 055?郾09万元。共有140 777名中小学生享受普洱市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补助。2012年所需资金全额纳入市、县(区)年度财政预算。

普洱市成立了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制定了《普洱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各县(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制定了各县(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各县(区)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建立档案库,每学期实行动态管理,对享受补助的学生名单、补助标准在所在乡(村)、街道、学校的醒目处张榜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公示期在5天以上,公示期满后3天内将资金如数发放给受助学生。各学校还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实行采购员、验收人、监督领导多方签字审核,建立考核责任制度。各学校对营养餐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10县(区)按照卫生、营养、热乎、可口的标准,结合本地饮食习惯,突出地方口味特色,注重膳食营养科学搭配,制定食谱,保证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把好卫生安全关,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是贫困生营养餐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和持续正常开展的关键。教育部门联合食品卫生安全监督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加大对各学校饮食卫生安全检查的力度和密度,针对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和容易出现的卫生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校就餐的安全性,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营养餐工程的顺利实施。

普洱市有9个县被列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县),受益学生204 214人,其中小学143 040人,初中61 174人,每人每天补助3元,一年按200天计算,目前到位补助资金3 063?郾25万元,补助资金全部为中央资金。

普洱市思茅区被列为省级试点地区,所需资金按8∶2由省、市、区共同承担,市、区承担的比例为2∶8,即省、市、区承担的比例为8∶0?郾4∶1?郾6。受益学生22 959人,其中小学16 073人,初中6 644人,特殊教育学生242人,每人每天补助3元,一年按200天计算,目前到位补助资金688?郾77万元,其中省级资金551?郾02万元,市级资金28?郾71万元,区级资金109?郾04万元。

(普洱市教育局)

红河州八举措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3

以农村贫困地区和家庭困难学生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进一步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内容

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推进“营养计划”稳步实施。

(一)认真做好国家试点工作。周至县为国家“营养计划”试点县。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在周至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全面推行以提供午餐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计划”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每学年按200天计算。试点工作所需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市、县财政继续安排资金投入且总额均不低于原“蛋奶工程”,不再收取学生家长费用。市、县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实现“营养计划”试点工作全覆盖和提高补助标准。

(二)进一步实施“蛋奶工程”,逐步推行“营养计划”。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进一步实施“蛋奶工程”,并与“营养计划”并轨实施。实施范围为:除周至县以外的全市所有义务教育段寄宿制学校、涉山乡镇学校、城乡家庭困难学生,户县、高陵县、蓝田县等3个县按照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5%增加家庭困难学生享受补助的人数。

在尚未具备“营养计划”实施条件的区县、区域、学校,进一步实施“蛋奶工程”,实施内容以鸡蛋、牛奶为主,在目前补助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可适当提供水果、肉类、蔬菜等营养食品。对于已具备就餐、供餐条件的区县、区域、学校,经区县政府提出,市政府备案,即可实施“营养计划”。

“蛋奶工程”原则上继续实行全市统一采购牛奶,并提升牛奶的供应规格和品质标准,鸡蛋等其他营养食品由各区县负责提供。

(三)启动实施我市“营养计划”试点工作。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中启动实施“营养计划”试点工作。各区县负责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到2014年底,“营养计划”实现全市覆盖。

(四)确定供餐模式。实施“营养计划”,要因地制宜,适时推进,确定合适的供餐内容和模式。

“营养计划”供餐包括完整的午餐,提供蛋、奶、肉、蔬菜、主食、水果等加餐或课间餐,以及其他营养补充、干预等供餐形式。供餐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和要求,确保食品原料新鲜洁净。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可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体质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物产特点,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质量合格。

各区县可依据各学校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确定供餐模式。主要模式有:

1.学校食堂供餐。学校食堂每天制作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必须确保每天对学生供应鸡蛋、牛奶),由学生凭餐券领取。

2.课间加餐。目前不具备供餐条件的学校,统一向学生提供鸡蛋、牛奶为主,水果或其他营养食品为辅的加餐或课间餐。

3.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或者周边学校食堂购买供餐服务。

(五)积极改善就餐条件。各区县要按照时间要求,结合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统筹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逐步改善学校食堂设施,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各区县要根据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

三、经费安排

我市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计划”的经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每学年按200天计算,所需资金除省财政补助外,其余资金由市、区县财政按照7∶3的比例分担,学生家长不再承担。鼓励各区县结合实际扩大实施范围,扩大实施范围的经费由各区县财政承担,不得向家长收取费用。各区县用于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计划”的经费总额不得低于原“蛋奶工程”。

完善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政策。根据我市及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实际,对补助发放范围和标准等进行动态调整。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所需资金由中省、市、区县财政按5∶4∶1比例分担(周至县、蓝田县地方负担部分全部由市级财政负担)。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营养计划”实施工作。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监局分管负责同志兼任。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区县人民政府是实施“营养计划”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区县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和监督检查,确保“营养计划”和“蛋奶工程”安全顺利实施。

教育部门牵头负责“营养计划”的实施、指导、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落实补助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营养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物价部门负责建立价格监测、预警机制以及收费公示制度。

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

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监管,供餐企业应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持有合法有效营业执照。

质监部门负责所涉及的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奶制品生产经营监管制度。

卫生部门负责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实施医疗救助,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制定学生营养状况检测评估标准及制度,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学校食堂及供餐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负责学校食堂及供餐餐饮服务单位的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查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

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对“营养计划”实施工作及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营养计划”实施公开、透明。

宣传部门负责对“营养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向媒体及社会各界解读省、市“营养计划”的有关政策。

各学校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营养计划”的落实工作。“营养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安全管理责任。各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卫生安全,妥善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就餐,确保“营养计划”安全、顺利实施。

鼓励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以及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在改善就餐条件、创新供餐方式、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各区县、各部门、学校和有关企业(个人)之间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

(三)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各区县要提高对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对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市、区县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要明确安排专人负责“营养计划”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制度和应急机制,及时、妥善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4

全省129个县(市、区)均已制定了到校的实施方案,并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函逐级上报,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是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大,加之前期准备时间短,许多县(市、区)的实施方案还不够科学、翔实,操作性不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实施方案。一要进一步核实基础数据。各地教育部门要同有关部门一起,对本地区农村学生状况、学校食堂现状、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发放和管理情况、学生校外住宿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进一步摸清底数,核实基础数据,为营养膳食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提供准确数据。二要恰当选择供餐方式。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农村中小学食堂现状、饮食及风俗习惯、物产、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合理确定膳食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恰当选择供餐内容和方式。三要协调有关部门制订相关规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环节多、要求细,教育部门要与各成员单位充分沟通协调,根据工作需要,理清原材料供应、食品加工、食品配送、学生就餐、监督管理等各环节的规范流程和工作要求,制订应急预案,建立相关制度。

二、加快改善学校供餐条件

一要做好学校食堂建设规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食堂建设规划,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王程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学校建设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长期保留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加快学校食堂建设步伐。规模较小和没有寄宿生的农村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和学生就餐的餐具,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2012年内确保春季学期开学前每校都有食堂或伙房。二要做好过渡期供餐工作。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前确不能完成学校食堂供餐,需向企业购买供餐或者家庭托餐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筛选确定供餐单位和托餐家庭名单,指导学校做好选择。要充分听取家长意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但要尽快解决好学校食堂或伙房问题,尽快过渡到学校食堂供餐。2012年内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都必须退出经营承包模式,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确保每天3元的补助资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用于学生营养。三要配齐后勤及管理人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增加编制或财政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后勤及管理人员,并做好勤工俭学工作。

三、加强食品和资金安全管理

一要抓好食品安全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积极主动配合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规范和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学校食堂要凭证营业,食堂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食堂布局要符合相关规范;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原材料采购要索要票据;进货要查验;食品要留样,确保各个环节安全。二要严格资金管理。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营养食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要依法健全学校财务机构,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要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系统,防止冒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要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或家长。

四、建立专项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落实

各地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都要成立学生营养办,要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落在学生身上,要建立健全专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主任办公例会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都参加的主任办公会议,共同研究,统筹协调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二是建立月通报制度。各级营养办都要及时掌握计划实施情况,以县为单位认真、如实统计,形成月报表,逐级上报。省学生营养办将情况汇总,每月向全国学生营养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向各成员单位通报。三是建立简(快)报制度。各州(市)、县(市、区)学生营养办要定期以简报、快报、报告等形式逐级反映和上报本地实施计划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四是建立工作调度制度。省学生营养办将根据工作进展,针对各地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召开视频调度会、现场推进会、约谈地方领导等方式进行工作调度。强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学校的责任,把各项工作做实。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必须坚持规章制度先行。省学生营养办正根据全国营养办即将出台的规章抓紧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制度、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供餐企业招投标管理制度、托餐家庭(个人)准入和管理制度、学生营养改善及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制度等配套文件。各地要根据这些文件,结合各地实际,制订相应的配套办法,建立一系列有效约束和规范计划实施各个环节、各责任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5

一、妥善解决食堂从业人员待遇和食品配送费用等地方责任问题

各地要按与就餐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社保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不得挤占学校公用经费和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各地要将因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而新增的食品配送等经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每生每天3元钱的中央膳食补助资金全部“吃”进学生嘴里。

各地要严把食堂从业人员入口关,严格执行定期体检和持证上岗制度,体检合格方能上岗。每学期至少要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一次业务技能和食品安全培训,每人每年接受培训累计不得少于20小时。学校每年要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2次以上(含2次)考核评议和1次健康检查。体检不合格、有精神异常现象、有不良行为、服务态度评议连续两次为较差的,应予以辞退。

二、优先解决好699个国家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问题,尽快实现学校食堂供餐

学校食堂供餐是目前最受学生欢迎、较为安全有效的供餐模式。各地要从学生利益出发,加快学校食堂建设,尽快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其他供餐模式。国家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建设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对中央资金的安排要严格落实“两个90%”的要求(中央补助资金用于国家试点地区的比例不低于90%,用于学生食堂建设的资金比例不低于90%)。要加强领导协调,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尽快开工建设。要实行“倒排工期”、进度月报和问责等制度,保证按时竣工交付使用。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试点地区学校原则上应由学校食堂供应正餐。

三、严格落实食品采购“四统一”等工作制度,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

一是大力推行大宗原材料“四统一”政府采购。各县要在政府统筹下,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对粮油等大宗原材料实行“四统一”政府采购,即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从源头和过程上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实现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的目标。

二是严格执行供餐“黑名单”制。各地要完善供餐、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准入门槛,落实供货商评议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评议,评议不合格、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单位),要列入“黑名单”,坚决予以清退,禁止其再以任何形式参与学校供餐等相关工作。

三是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作用。各地要督促试点学校建立健全膳食委员会,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有效运转。确定供餐模式、供餐单位和配餐食谱,要征求膳食委员会意见;学校食堂日常管理、原材料采购、饭菜质量评议和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要请膳食委员会参与,使之成为沟通学生、家长与学校管理层的桥梁。

四、严格落实实名制和公开公示制,有效防范资金安全问题

一是严格落实实名制信息管理。目前,实名制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上线投入使用。各地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和信息管理要求,对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坚决防止虚报、冒领营养改善补助资金行为。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6

一、提高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要性的认识

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我省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二、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推进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为改善民生办好事、实事。

(一)认真做好国家试点工作。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确定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我省85个县在列。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含县城所在地学校的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资金600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各试点地区和学校要按照国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和监管体系等好方法新路子,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国家试点县要按照一县一方案的要求,尽快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后实施。

(二)全面实施省级试点工作。在国家确定我省85个试点县的基础上,我省其余44个县(市、区)作为省级试点县,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与国家标准一致,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资金600元),所需资金由省与州(市)共同分担,具体分担比例为:昆明市、玉溪市由同级财政全额承担;曲靖市、红河州按照5∶5分担;楚雄州、大理州、西双版纳州按照6∶4分担;保山市、丽江市、普洱市按照8∶2分担;昭通市、文山州、德宏州全部由省财政承担。

(三)积极改善就餐条件。各地要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将中小学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要坚持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搞超标准、豪华建设,加强建设改造工程监管。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和没有学生寄宿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四)加强工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配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农村学校食堂配合格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一是利用中小学区域局调整后的富余教师,通过培训,充实进学校食堂作为后勤人员。二是对外聘用食堂临时工勤人员,支付聘用人员工资,经费由当政府自行解决。三是依法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管理,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的学校要健全财务机构,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要切实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定期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经费账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努力在改善就餐条件、创新供餐方式、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作贡献。

(六)建立完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全年按照250天计算)。我省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将补助范围扩大到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所有寄宿学生,所需资金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分担办法由中央、省、州(市)共同分担。

三、切实加强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领导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7

“NGO组织提供的学生午餐,像‘免费午餐’项目确实会比政府的营养改善计划做得更精细更透明,但目前中国没有哪一个公益组织有能力承担全国这么大的工作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政府还是主导力量,但是应该学习公益组织的一些做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主管薛文俊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县级教育部门就营养计划款下拨学校的进度和账目进行详细的公开,资金安全是政府营养改善计划的软肋。”

营养计划遭遇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国务院从2011年10月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将每年拨款160亿元,率先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市)启动国家试点,惠及这些地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2600万名在校学生,占中西部农村学生人数的近30%。160亿的资金是按每名学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改善标准,每年200天上课天数计算得出。

不过,在政府教育部门主导的营养餐计划中,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月9日,云南镇雄县300多名学生,在吃了学校统一供给的营养餐后出现腹泻、高烧等不适症状。学生反映“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不吃不行,要被罚款”;广西部分学蛋采购价高出市场价75%,猪肉与油豆腐的采购价比市场批发价都高出25%左右。

为什么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事故不断?而“免费午餐”基金等民间公益组织提供的营养餐却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

“民间NGO组织在做营养餐时确实比一些政府主导的营养餐计划做得更精细,更透明。”邓国胜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这也显示出政府主导的营养改善计划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记者近日从安徽颍上县教育局网站上查询到,该县2012年3月的《颍上县教育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的采购、运输、储存方案的的通知》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食品每年招标一次。学生课间餐食品为纯牛奶、卤鸡蛋。”

“我们的目标是为孩子们提供一顿热腾腾的午饭,而不是牛奶面包等工业制成食品。”“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邓飞日前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他们的“免费午餐”项目会坚持要求学校做正餐,拒绝乳品和面包等。

目前已经资助150多家贫困地区学校,使35000名学生受益的免费午餐项目对于乳制品的态度格外小心,项目管委会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凡是使用国家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用于乳品面包等辅食营养补助的学校,免费午餐基金不予项目合作。”

“乳制品等加工制成的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会因为运输、保管等条件制约,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邓飞向本报记者解释,“事实也证明,很多食品均在运输、保管期间变质。”

“我早就说过了牛奶和面包那样的做法不行,没想到没过多久果然出现了不少问题。”贵州省毕节市某小学的一位方姓校长6月20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们的小学是2011年4月2日“免费午餐”项目启动时第一批申请加入的学校,如今已成为“免费午餐”项目的标杆学校。

沙坝小学于今年3月加入到政府的营养改善计划,而学期班和教师的午餐依然由“免费午餐”提供,他显然非常认同“免费午餐”项目建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正餐的理念。

配套资金短缺导致“蛋奶工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随着政府加大投入及基金会、NGO等民间组织的参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的“粮食”有了,但为农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营养、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协作模式及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督体系等营养改善的核心问题,依然需要探索。

为此,2011年8月—2012年3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项目》课题组选取云南、青海、贵州、陕西、重庆等中西部五省份作为样本地,对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实施的营养改善项目开展调研。

该项调研项目执行官薛文俊6月21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多数学校处于‘有米无锅’(无厨房食堂)的状态,按160亿元投入资金,大约还需要增加20%-25%建设厨房和配备工勤人员的配套资金。”

据某公益机构估算,建一所能供应上百名师生用餐的普通食堂,需要资金约3万元左右,包括购买蒸饭车、保鲜柜或冰柜、消毒柜等厨房设备,而一个贫困县这样规模的小学可能近百个。

“要想真正实现学校食堂供餐,一个县要拿出200万—300万元的配套资金,才能真正实施好营养餐改善计划。”薛文俊告诉本报记者,这还不包括厨师等人力上的投入,对于一些财政贫乏的贫困县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人均3块钱是远远不够的,”南宁市财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广西南宁该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被叫作贫困县营养计划,南宁市目前有3个部级贫困县,作为落实营养改善计划标杆的马山县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贫困县往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食品的物流配送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大笔资金。”

“贫困地区的肉价比城里可能高不少。”他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南宁市还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去年马山县政府投入971万元用于全县小学食堂基础建设。

教育部今年年初表示,近两年中央财政下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169亿元,相当一部分是地方统筹用于食堂建设的。2011年底,财政部和教育部两部委又专门追加了食堂建设专项资金100亿元,重点用于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农村学校的食堂建设,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

这些资金有多少最终落实到食堂建设上,我们无法得知。事实上贫困地区的中小学食堂依然非常缺乏,据媒体报道,甘肃陇西县实施营养计划的276所学校中,只有43所学校有食堂。没有食堂的现状决定了“蛋奶工程”,成为众多地方政府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的主要实施项目。

资金发放有待第三方监督

“我们学校从校长到老师都是不碰钱的,钱都是由县教育局派驻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并且我们在采购食品和报销的时都是要求两个老师参与。” 贵州省毕节市的方姓校长对记者表示,学校每天都会通过微博公布营养餐账目。

“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中央营养改善资金下拨后,地方政府下拨比较缓慢,拖延下拨补助款,导致学校为钱发愁的现象并不鲜见。”薛文俊告诉本报记者,“广西财政厅去年年底下拨补助,3个月后,那坡县财政局拨款给教育局,期间,学校只能赊账供餐。本学期开学之初,广西那坡一所小学向每位寄宿生家长预收了300元作为营养改善经费办营养早餐。更有甚者,营养改善经费会被挪作他用,用于着急的项目。”

据央视4月中旬在陕西商洛县的调查,2011年10月,国务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商洛县属于第一批试点范围内,但是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补助资金依然没有划拨到位,而该省教育厅一位官员却对央视记者表示钱已经拨下去了。

上述南宁市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营养改善计划的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各地进度并不一样。

营养改善计划再加上学生食堂建设意味着更大的资金投入,更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也意味着监督更加复杂,更加重要。

为了从制度上保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6月14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

“对教育部门使用资金的监督,目前主要是依靠审计,有时审计工作也并不完全令人满意。”邓国胜表示,还是需要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本报记者发现,目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教育部门对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还是非常之少,以最近出现事故的安徽颍上县为例,记者详细查询了该县教育部门2012年以来的有关营养餐计划的信息,无一提到资金的拨付使用账目。记者电话联系该县教育局,接通了值班室电话,而值班室告知的教育局办公室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

“资金使用情况对社会公开最大的阻力可能是在县里。”上述南宁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县级教育部门就营养计划款下拨学校的进度和账目进行详细的公开。”薛文俊告诉本报记者,“光靠政府系统内监督还不行,必须引入民间组织、媒体等各方的监督。”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8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学生食堂工作直接关系学生切身利益,尤其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不但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而且是各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学食堂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体质,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今后的就业能力和人生幸福,进而影响到国民素质和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多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持续改善食堂条件,落实食堂管理制度,学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餐饮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全市XX多万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影响供餐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影响教育形象的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招投标不规范、“营养餐不营养”、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引起中央和省市委领导高度关注。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X月,为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XX专门召开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推进会。会议明确要求各地要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政策措施、提高食堂供餐比例,切实把营养改善计划这件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开学初,XX又下发紧急通知,通报XX等多地发生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导致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危及学生身体健康的事件。总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学生食堂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中小学学生食堂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正视困难与问题

从暗访检查的情况看,营养改善计划和中小学学生食堂工作存在问题还比较突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政府主体责任亟待进一步落实。一是部分县市区政府统筹组织力度不够,有的认为营改工作是教育部门的事,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存在教育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二是大部分县市区未完全落实好政府投入责任,没有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运行经费及因营改新增食堂临聘人员工资;三是监管缺位,特别是对学校违规牟利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学校违规托管、托而不管的行为时有发生;

2、食品安全监管亟待进一步加强。膳食资金和食品卫生两个安全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两个重点,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学校食堂卫生“脏乱差”,苍蝇成群,灌装液化气、灭火器随意摆放;有的学校食堂功能布局、分区严重不合理,没有存储间,没有“三防”设施,预售间没有任何消毒设施;有的学校食堂留样不规范;有的食堂管理制度建设缺失,近半工作人员健康证过期,甚至有的学校食堂还存在“无证供餐”的现象,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

3、违规牟利行为亟待扭转。部分地方、学校办学生食堂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没有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以种种理由和名目从学生口中“挤油水”,严重侵害学生利益。在这个是非界限很清楚的问题上,我们有些同志思想上还在犯糊涂,认为“企业可以挣钱,学校为什么不可以”,有些人甚至质疑省里出台文件允许托管是“被企业绑架”。还有一种新的情况值得注意,有的学校未经主管部门审批,擅自托管,企图以此规避监管检查,以改革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

4、供餐质量亟待提高。调查发现,无论是托管还是自营的学校,学生食堂供餐质量普遍较低,紧紧满足于“吃饱”,特别是“营养餐不营养”问题比较突出,难以满足学生基本营养需求。究其原因,一是很多县市区没有制定营养食谱,按照成本补偿原则合理确定供餐价格,营改计划实施县没有在国家、省营养膳食补助资金4元的基础上按照政策要求“做加法,添营养”,甚至还要在4元膳食资金中开支人工、水电成本,难以做到营养配餐;二是部分营改计划实施县推进食堂供应正餐力度小,部分县部分学校仍然按“牛奶+X”简单课间加餐,供应食品单一,无法保证营养 ;三是由于部分学校克扣、挪用学生伙食费,导致伙食质量低下。

上述问题,有的性质十分恶劣,严重侵蚀了学生利益,蚕食了党的惠民政策效应,败坏了教育形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做好营养改善计划和学生食堂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在落实责任、强化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1、关于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重点要抓住膳食资金和食品卫生两个安全,解决好“营养餐不营养”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成员单位,履行各部门职责,针对困难与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就全市营养改善计划而言,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落实主体责任。营养改善计划不仅是一项具体教育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紧靠教育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统筹。各地要充分发挥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的作用,会同发改、财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实施,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严格落实校长负责制,督促学校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

二是要落实配套政策。县市区财政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等十五部门等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县级财政投入责任,改善食堂就餐条件,解决食堂聘用人员工资和水电煤等费用问题;同时,要会同价格主管部门,按成本补偿原则合理确定供餐价格,做好营养餐 “加法”,确保学生营养基本需求。省教育厅将把各地落实政策情况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并与有关经费分配挂钩;

三是要提高食堂供餐比例。食堂提供午餐模式资金使用效率最高,营养保障效果最好,是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倡的供餐模式。各地要统筹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加大食堂改造和建设的力度,为食堂供餐提供条件。凡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学校,必须实施食堂供餐或用“食堂+牛奶”模式,实施食堂供应正餐,改善学生营养结构,但一律不得再搞“牛奶+X”课间加餐;

四是要确保“两个安全”。营养改善计划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各地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严格规范日常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食品安全、资金安全两条红线。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国家补助资金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关于学生食堂工作。今年X月,市教育局出台了《XX中小学学生食堂管理办法》。市纪委监委同时印发了《X市中小学学生食堂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各地要把这两个文件结合起来,切实抓好落实工作。我这里强调三点: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9

8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50-02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是中部和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仍然较低,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自2011年起,我国开始在各个农村贫困地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是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现状来看,其仍然存在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及资金使用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营养改善计划,提升农村地区学生的健康水平,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难题。

1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现状

1.1营养餐供应内容与形式营养改善计划针对的是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涉及范围较广,人数较多,所以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时,必须因地制宜,依据农村地区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餐供应形式主要以午餐、加餐、课间餐等,而供应食品必须以牛奶、鸡蛋、水果及蔬菜等为主,禁止以乳制品、保健品代替。

1.2营养改善计划的补助标准从营养改善计划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地区,每个学生每天均效用3元的营养补助金。同时自2011年10月开始,将每天生活补助金提高1元,小学生每天生活补助金达到4元,中学生每天生活补助金达到5元,而小学生每天营养补助金达到7元,中学生每天营养补助金达到8元,基本上能够满足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膳食需求。

1.3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投入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改造计划的重要组组成部分,能够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餐饮设施。从改善计划资金投入情况来看,共计投入169亿元,大部分用于建设食堂。而自2011年至2013年,政府又相继投入大量资金,让每所学校都有食堂。同时学生水费、电费及煤气费等公共开支,食堂人员薪酬也由政府承担。

2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问题

2.1通过在农村贫困地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目的向学生供应健康、营养的食品,以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本文就对农村义务教育224740名初中学生,107003名小学生因病缺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24740名初中学生中,有68名学生出现消化道系统疾病,有164名出现呼吸系统疾病;107003名小学生中,有32名学生出现消化道系统疾病,有78名出现呼吸系统疾病,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2.2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物摄入量达到建议量的百分率调查情况来看,食物分类主要包括粮谷类、蔬菜、禽兽肉、鸡蛋、豆腐、牛奶及植物油等,而学生实际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存在很大差异,达标率仅在0.61%至3.26%间,表明学生食物摄入量严重不达标,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未得到有效落实。

3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对策

3.1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机制食品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确保学生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要求每个试点学校都必须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以规范食堂工作人员行为,及时发现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让社会大众都能够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督。资金安全也是影响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求试点学校必须安排专人对资金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定期对资金账本及学生用餐情况进行有效监察。

3.2推广先进性的营养餐供应模式自营养改善计划开展以来,各个地区出现了很多先进性的营养餐供应模式,值得其他试点地区借鉴和学习。例如,吉林某农村地区学校周围有空地,可用于种植蔬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绿色安全的蔬菜,同时能够丰富学生劳作知识,锻炼学生的身体。又如,广西省某学校主张让学生自主取餐,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吃饱,同时避免食物浪费现象的产生。再如,山东省某学校采取联体式的营养配餐,在解决学生午餐同时,能够降低营养配餐费用。

3.3有效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由于每个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均有所不同,所以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际营养健康状况作为依据,供应不同的营养套餐,同时加大营养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营养配餐食物分类主要有:①主食,主要包括馒头、包子、花卷、蛋糕等;②鸡蛋,每日每餐供应一个;③汤水类,主要蔬菜汤、肉丝汤、银耳汤、豆浆及牛奶等;④水果,主要包括苹果、香橙、橘子、香蕉等。在学生用餐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教师必须到场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吃到营养餐。笔者自就某学校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通过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学生们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男生生长迟缓率在2.23%至42.86%间,轻度消瘦率在1.79%至28.57%,中重度消瘦率在2.91%至14.29%间,非营养不良率最高可达到91.96%;女生生长迟缓率在3.43%至22.22%间,轻度消瘦率在4.49%至6.56%,中重度消瘦率在2.93%至8.19%间,非营养不良率最高可达到100%。而从学生食物摄入量达到建议量的百分率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实际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差距明显缩小,达标率也有所升高。

3.4注重政府与社会公益组织间的合作社会公益组织在营养改善计划执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政府应多与社会公益组织进行有效合作,以让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需求问题。例如,广西省区马山县提出的“多方合力”方案,即中央政府提供3元的营养补助金,地方政府提供水电、食堂、厨房等基础设施,而社会公益组织则提供厨具,并再提供1元的营养补助金,而学生家长则承担食堂工作人员。这种以政府作为主导,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的合作模式,为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有效改善了学生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10

1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现状

1.1营养餐供应内容与形式营养改善计划针对的是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涉及范围较广,人数较多,所以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时,必须因地制宜,依据农村地区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餐供应形式主要以午餐、加餐、课间餐等,而供应食品必须以牛奶、鸡蛋、水果及蔬菜等为主,禁止以乳制品、保健品代替。

1.2营养改善计划的补助标准从营养改善计划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地区,每个学生每天均效用3元的营养补助金。同时自2011年10月开始,将每天生活补助金提高1元,小学生每天生活补助金达到4元,中学生每天生活补助金达到5元,而小学生每天营养补助金达到7元,中学生每天营养补助金达到8元,基本上能够满足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膳食需求。

1.3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投入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改造计划的重要组组成部分,能够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餐饮设施。从改善计划资金投入情况来看,共计投入169亿元,大部分用于建设食堂。而自2011年至2013年,政府又相继投入大量资金,让每所学校都有食堂。同时学生水费、电费及煤气费等公共开支,食堂人员薪酬也由政府承担。

2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问题

2.1通过在农村贫困地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目的向学生供应健康、营养的食品,以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本文就对农村义务教育224740名初中学生,107003名小学生因病缺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24740名初中学生中,有68名学生出现消化道系统疾病,有164名出现呼吸系统疾病;107003名小学生中,有32名学生出现消化道系统疾病,有78名出现呼吸系统疾病,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2.2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物摄入量达到建议量的百分率调查情况来看,食物分类主要包括粮谷类、蔬菜、禽兽肉、鸡蛋、豆腐、牛奶及植物油等,而学生实际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存在很大差异,达标率仅在0.61%至3.26%间,表明学生食物摄入量严重不达标,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未得到有效落实。

3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对策

3.1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机制食品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确保学生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要求每个试点学校都必须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以规范食堂工作人员行为,及时发现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让社会大众都能够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督。资金安全也是影响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求试点学校必须安排专人对资金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定期对资金账本及学生用餐情况进行有效监察。

社区食堂年度工作计划例11

该校三(1)班学生梁扬洋家住融水安太乡,即便坐班车去学校也要3个多小时。他告诉记者:“我的爸爸妈妈平常打工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有了免费午餐后,我们中午饭吃得好了,大家都很感激这个政策。”

部门联动,财务民主公开

其实,早在2008年秋季学期,柳州市已经尝试在融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实施“免费午餐”政策。时任柳州市委书记陈刚说:“柳州市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应该为老百姓和孩子办点实事,出于这种想法,‘免费午餐’应运而生。”

由2008年柳州市在融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推行“免费午餐”政策,到2011年国家在融水试点“营养改善计划”,融水的孩子切实感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截至2012年秋季学期,柳州市共资助融水“免费午餐”专项资金5 375.15万元,生均可享受每人每天2元的免费午餐标准。2011年秋季学期以后,融水每年获得中央财政的营养改善补助资金达3 050多万元,生均免费午餐标准由2元提升到3元,除县直两所初中外,全县355所学校全部受惠,受惠学生人数达50 642人。

在柳州市的“免费午餐”政策实施之初,融水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就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融水的学校点多面广又分散,用于‘免费午餐’的专项资金不是小数目,怎样才能使这一大笔资金100%地用到学生身上,让苗乡学子切实受益呢?”2011年,国家的“营养改善计划”将融水列为试点县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惠民政策,融水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监察局、公安局等13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设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应成立乡镇级领导机构,学校成立校级领导小组,都是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此项工作。全县形成了县、乡(镇)、学校三级组织领导机构,以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要做好监管工作,部门联动是关键。”该县教育局党委纪委书记梁洲对记者说。为此,该县联合各有关方面的力量,深入实施财务民主公开制度。他们组建清算小组来监管资金的使用,不仅要求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物价、食品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加强监管,而且要求乡镇、村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村干部、学生家长甚至是群众,也参与到对学校财务的监督管理中来。清算小组是公益服务性组织,其成员通过公开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县教育局要求每个教学点都要设立清算小组,村完小清算小组成员不得少于5人,村中心校清算小组成员不得少于7人。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在融水各校考察后,对融水的资金管理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清算小组的创立,体现了该县在资金监管方面的深谋远虑,满足了工作需要,丰富了该县教育部门实行财务民主管理公开制度的内涵,值得在全区推广。”

“看看这里对不对。”记者来到和睦镇中心小学时,和睦镇中心小学膳食委员会(即清算小组)包括教师代表、村屯干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内的7位成员齐坐食堂,正在认真地对账。教师代表秦统朝告诉记者:“我当选学校膳食委员会的教师代表,是经过全校教师投票决定的,任期为3年。”膳食委员会的成员们一般会在每月月初核对上个月的账目。他们一致表示,做这项工作要格外细心。教师代表覃秋先说:“在核算过程中,要细心,要多问,保证每一处都对得上。”学生代表吴兆媛告诉记者:“我认为参与核算工作有助于培养我耐心细致的工作(学习)品质。”社区代表李志龙则说:“虽然我们相信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细致、规范、认真,但是我们也要尽职尽责地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不出现瑕疵。”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好“营养改善计划”的专项资金,除了设立清算小组(膳食委员会),融水还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县财政设立专户,在核实教育部门上报的学生人数及金额申请表后,将资金拨到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再转拨到各学校,以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制定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免费午餐资金管理制度》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等29个相关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推行财务公开,在每一所学校的公示栏上,都清楚明白地写出享受政策的学生人数、采购各种食材的数量和价格、食谱安排表、经费支出等情况,以接受师生、家长和群众的监督。

部门联动,层层监控,民主公开,融水苗族自治县在“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的资金管理模式,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安全的资金保障。

层层把关,确保午餐安全

融水教育局原局长贾红光说:“‘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件惠民的大好事,好事要办好,需要在具体执行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融水人秉持良心、爱心和责任心,严格把关,确保营养午餐安全、卫生。”

为了让学生吃上安全、卫生的营养餐,各职能部门层层把关,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关,投入资金,加大食堂建设力度,全面改善食堂卫生条件。时任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高枫指出:“改善就餐条件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基础。”几年来,本着安全、节俭、卫生、实用的原则,融水落实各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项目181个,总建筑面积42 480平方米,加上购置食堂设备,总投资已达6 522.85万元,其中,已竣工建设项目134个,在建项目23个,正在装修的项目10个,正在进行财政评审的项目14个。

融水镇中心小学原来的食堂是临时搭建的,卫生条件比较差。2012年4月,该校新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学生终于有了舒适、干净的就餐场所。新食堂布局规范、合理,专门设计有原料存放、加工、备餐、食品出售、就餐等场所,浸泡池、消毒柜、冰箱等设施一应俱全。打开冰箱,记者看到,当天午餐的每一种食材都有留样备查。

第二关,聘请专职食堂工人,落实工友待遇。2011年,融水为各中小学校共聘请了239个临时工友,现在已增至510个,并落实了工友的各方面待遇。2012年,融水将工友的劳务费340万元纳入县财政预算。通过聘请持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的专职食堂工人,融水各中小学校食堂卫生情况大大改善,教师的负担得以减轻。

和睦镇木村小学是一个只有3个教学班、3名教师、30多个学生的教学点。该校膳食委员会教师代表梁素清告诉记者,没请工友之前,他们三位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煮饭,每天一大清早便要轮流到镇上买菜,课间还要生火、看火……梁素清说:“那段日子,虽然我们苦中作乐,没有丝毫怨言,但当忙不过来时,还是希望能多个帮手。”如今,县政府出资为该校招聘了一位临时工友,三位老师再也不用起早摸黑了。

第三关,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严把货源关。该县采取公开招标、定点采购食品原材料的办法严把货源关:要求采购人员在有一定资质的商铺定点采购,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012年8月中旬,在新一轮招标工作开始前,融水的各中小学校各自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工会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后勤人员组成的不少于7人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在各自的校门口放置招标公告牌,公示招标内容,要求有意参与招标的供货商在指定时间携身份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原料到学校总务处报名。结束招标竞价会议后,采购小组成员再前往实体商铺考察,并公示考察合格的供货商的信息,公示期为7天。过了公示期,学校再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协议,协议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2012年,融水实验中学秋季学期公开招标时,粮米商人唐为民凭实力中标,现在他定时为该校供应大米。他告诉记者:“能中标真不容易啊,当时镇上十几家粮商都来竞争。现在我以优惠的价格,每周提供2 000斤新米给学校。”

第四关,严把食品验收关,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在供货商送来货物时,要求学校必须有两人以上一起验收。

早晨8点,供货商冯兴华来到和睦镇中心小学,这次他带来了20斤上海青和50斤芹菜。该校负责采买工作的许发英和钟家梅两位老师仔细翻看着蔬菜有没有坏损和虫子。检查合格后,该校后勤主任潘胜明、采购员许发英、负责炒菜的工友袁振分别签字。潘胜明说:“做好采买工作,要特别注意两个‘量’,一是数量,二是质量。”许发英告诉记者,检查货物要格外细心,曾经有一次,一位供货商送空心菜到学校,她发现空心菜有烂损,当即要求供货商去换来新的合格的空心菜。

第五关,为了确保午餐安全卫生,在食品加工环节,该县要求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操作规定,就连清洗蔬菜都作了细致的要求。和睦镇中心小学工友袁振娟说:“首先要把青菜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为20-30分钟,然后仔细清洗,最后按照预先拟定的菜谱来炒菜。”

科学配餐,饭菜营养可口

在融水镇中心小学,记者问学生:“中午的饭菜好吃吗?”六(2)班的学生张璇笑嘻嘻地回答:“好吃啊!爸妈说我在学校比在家里吃得还好!”围在记者旁边的冯紫晴、贾雪阳等同学纷纷表示饭菜很合胃口:“食堂阿姨烧的饭菜挺不错的!每天的午餐都不重样,值得期待!”

中午12点零5分,和睦镇中心小学的食堂领餐窗口前早已排成了四条长龙。记者询问正在排队等候打饭的6年级学生郑全成:“现在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打饭吗?”郑全成有点害羞地回答:“是呢,每天都很期待,希望等会儿打到好吃的饭菜。”

采访时,学生们都表示“营养改善计划餐”好吃。那么,该县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这3元钱,让学生吃上“值得期待”的午餐的?

梁洲书记说:“用于‘营养改善计划’的3元钱全是‘生’的。国家直补到融水的3元钱全部用于购买食物原材料,我县本地财政另外拨付一部分资金以支付因营养午餐衍生出来的水电费、工友费等。”融水镇中心小学膳食委员会的两位学生代表杜妮和梁满告诉记者,膳食委员会成员在核对账目时,会留意学校是否将这3元钱挪用为非食物原料的费用。

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食品原料,各中小学校的采买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在选择供货商方面,和睦镇中学引入了竞争机制:同样的商品,镇上选一家,县里选一家,这样在价格、质量上就有了对比。和睦镇木村小学教学点的采购老师在买菜时精挑细选,和商贩们讨价还价很久,因为“没抽芽的菜损耗小,炒过之后比较多一点”,他们还会不厌其烦地从菜市的这头挑到那头。和睦镇七里小学的采购老师常常约上中心校的老师一起去市场采买,因为人多买多价格会更便宜。

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过程中,融水教育局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营养状况,结合当地食品来源的实际,计划好每周的食谱,做到科学搭配,切实改善学生的营养。教育局还发给各中心学校和教学点一份关于营养午餐的建议食谱,不仅给出了四季适宜的蔬菜、肉菜搭配建议,还对各类食材的价格摸了底,对3元钱到底能做出什么样的菜,各种食材能提供多少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都作出了详尽的说明。

“用心拟定一周的膳食搭配表,不亚于教师备一节公开课。”融水镇中心小学的黄校长感慨地说。为了让学生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各中小校都是煞费苦心。融水实验中学请了一位厨艺精湛的专业大厨为学生做饭菜,校长赖者伟告诉记者:“自从请了这位大厨之后,学生每餐都把饭菜吃个碗底朝天,真正达到了施行‘营养改善计划’的目的。”和其他学校一样,该校每周都会列出一份食谱安排表公示于众,食谱安排表由多位食堂负责人推敲完成。该校后勤主任蒙融生指着学校4月7日-12日的食谱安排表告诉记者:“这是一份兼顾融水人口味和膳食营养的食谱,既符合学生口味,又能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营养。”融水人喜欢吃酸,记者看到,在周一的食谱中,就有一道“香辣酸豆角”。为了给学生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食物多样性,这一周的食谱中,既列有莴笋、白菜等时令蔬菜,又列有牛肉、猪肉、鸭腿、鸡蛋,还列有水豆腐、木耳、玉米、西红柿等,较为全面地满足了学生的营养需要。

着力培训,服务监督并行不悖

“学校膳食委员会成员的数量要符合规定,村完小5人以上,村中心校7人以上。”“留样48小时,留样食品每样要达到100克以上,并做好留样登记。”“最近突发禽流感,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防范。不食用病死的禽畜,食品要生熟分开……”4月8日,在和睦镇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的一次“营养改善计划”常规培训会上,融水教育局党委纪委书记梁洲、会计核算中心主任李娟、和睦镇中心小学校长刘长忠分别讲述了4月份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工作要求,台下,十多位和睦镇教学点的负责人专心地边听边记。

这样的培训活动,已经成为融水“营养改善计划”的常规工作。李娟主任说:“在5年多的工作里,我们悟出一个道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重点难点在于资金管理,而规范操作和管理的落脚点在于加强业务培训。”以前,融水各校报账员基本上以在职教师兼职为主,没有接受过财务知识培训,学校校长财务知识和管理意识不强,专职的财务人员系统学习的时间也不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师、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和业务素养,该县教育局经常邀请检察院、纪委、财政、审计部门的领导对校长、后勤主任、报账员、食堂工友等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2012年6月1日,融水教育局组织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乡镇分管领导,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部学校的分管领导与食堂管理人员,教育局中层以上领导及核算中心全体人员共约140多人,召开“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培训会”,邀请县监察局局长,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局领导,以及核算中心主任李娟等,分别就廉政、膳食搭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财务核算等知识进行专题讲座。会上,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路燕云作了重要讲话和有关工作部署。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相关培训,该县各中小学的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依法理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家对“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融水镇中心小学的黄校长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在融水很常见。经过多次培训,我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学校的营养餐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融水的“营养改善计划”每年都会确定一个工作主题。2010年至2012年,该县依次开展了“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年”“教育系统财务公开年”“苗山教师廉洁课堂”3个专题知识培训,以此加大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寓监督于服务之中。2012年,为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苗山教师廉洁课堂”专题教育活动,该县专门编印了一本《“苗山教师廉洁课堂”学习手册》,内容以“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学校食堂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主。“苗山教师廉洁课堂”教育活动为期一个学年,每位教职工都要参加授课团的活动,教育面达100%,教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育生于心,惜粮勤学报党恩

融水教育局原局长贾红光说:“我们要把‘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升到文化感染力层面,不仅要使学生身强体壮,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情操。”

融水教育局采取多种方式,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如“校园小广播”、“感恩征文”比赛、黑板报制作、“国旗下的讲话”等,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心存感恩,学会珍惜粮食。

“应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在融水各中小学食堂,这几行标语显得格外醒目。据了解,各中小学校的广播站每周都会播放一次珍惜粮食的内容,每次10-30分钟。耳濡目染的作用是明显的,红水乡中学的贾优同学说:“珍惜每一粒粮食,是我们目前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之一。”在采访中,学生都表示,他们不会浪费一粒粮食,每餐都会把午餐吃个精光。

到目前为止,融水各中小学校已经开展了两期“感恩征文”活动,计划今年再开展一期全体师生参与的“我与营养改善计划”征文比赛活动。该活动面向全县每一个学生。在2010年“感恩征文”活动中,良寨乡中学的贾志荣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树叶飘落大地,奏响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我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挥笔写下感人的篇章,那是我对阳光午餐的感恩!”贾志荣的家离学校有三里路,他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实施免费午餐后,他告别了过去摸黑起床、中午吃冷饭团的痛苦日子。在文章里,他有感而发,表示“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党和国家的关怀”。

融水各中小学校每学期都会结合各月的教育主题制作黑板报,如11月是感恩教育月,去年11月,融水实验中学的学生制作了栩栩如生的感恩故事画报,在表达感恩的同时,也宣传了“营养改善计划”。今年3月,融水镇中心小学师生结合安全教育月的主题,共同制作了以“创安全环境,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将黑板报放置于学校门口,学生只要经过此地就可以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享受着党和政府“营养改善计划”的阳光普照,融水的中小学生也在尽己所能,表达心中的感激。2012年以前,和睦镇木村小学还没有接通自来水管,学生每天下课后都会自觉地帮着老师到村上的公用水井提水,并帮老师烧水。该校一年级学生马丽芝说:“国家免费给我们饭菜吃,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

怀感恩之心,行奋进之举,融水的中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各校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郁,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的升学率都有较大提升。小学生的总评及格率由2007年的66.40%提高到2011年的78.80%,初中生升入高中或职校的比率则由2007年的70.49%提高到了2011年的90.20%。

随着“营养改善计划”的深入实施,融水各中小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越来越好,不仅实现了学生“吃得好、留得住”的控辍目标,而且达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如今,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学生体质更好了,九年义务教育段学生男生的平均身高由2007年的133.51 cm提高到2011年的135.55 cm,女生的平均身高由2007年的133.95 cm提高到2011年的136.01 cm;男生的平均体重由2007年的30.92 kg提高到2011年的32.14 kg,女生的平均体重由2007年的31.90 kg提高到2011年的33.19 kg。与此同时,该县的整体办学水平得以提升,各校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日渐规范,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大为改善,控辍保学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营养改善计划”在该县取得的显著成绩引来了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2012年2月29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成员到该县进行专题采访;2012年4月13日,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教育报社、广西电视台等13家区内外知名媒体到该县专门了解“营养改善计划”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