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校党建总结

高校党建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7 02:54: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校党建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校党建总结

篇1

纽约大学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曾指出:人除了生活在自然环境里,还生活在由语言、数字、全息图,以及一切符号、技术和机器构成的媒体环境中。则新媒体环境是指通过新媒介(互联网、手机、博客、微博、电子杂志等)构造了一个虚拟的三空间(即公共空间、市场空间和个人空间)的生态环境。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处于深刻变革中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对高校学生党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应用先进典型成为高校学生党建中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概述

(一)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可行性

1.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使用量大。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月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其中学生(主要指大学生)是网民规模最大的群体,占30.2%。新媒体极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新媒体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和影响最大的媒体形式。在针对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媒体形式”的问卷调查中分别显示:利用互联网、手机WAP获取信息的比例达到75%;QQ位居影响最大的新媒体形式第一,约占70%,网络搜索引擎位居第二,占63%。[1]

由此可见,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顺应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阵地,结合实际树立先进典型,这样才能使高校更有效地开展和进行学生党建工作。

2.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心理机制

先进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事件,体现了社会的具体道德期望。先进典型的树立发挥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在高校的学生党建中发挥着引领示范、先进思想和价值观的倡导,正确价值观树立的重要作用。先进典型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类心理机制的影响。

先进典型,其实是树立典型、树立榜样,让人模仿的对象。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类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通过模仿,达到习得的效果。先进典型基于“认同”原理,认同,即社会群体成员在认知和感情上的同化过程,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先进典型的认同表明高校学生对先进典型在价值观上的肯定,在行为方式上的模仿和在情感态度上的肯定。先进典型有利于高校学生在身心、人格上的和谐统一。高校不少学生党员,受到社会现实的重大冲击,在对社会、人生、理想等认识和看法日益复杂,理想信念和社会现实冲突矛盾这样的困局之下,通过以先进典型为契机,在学生党建中的应用可以缩短学生认识世界、协调身心、处理矛盾的时间,找到外部世界的力量支持。先进典型是解决高校学生党员同一性的需要。先进典型是个体认同并信任的对象,是个体积极的自我确认,是自我同一性的最佳代表。合适的先进典型为学生社会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人生资源,优化其生长生长发展的外部环境。[2]

3.杭师大注重对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

先进典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大学生先进典型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群体的思想,影响他们的行为。在杭师大注重对先进典型的培养,除了各类优秀学生的选拔、以“人文大讲堂”形式来陶冶学生情操;“学生成长中心”专门用以学生交流和沟通。

杭州师范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党建工作,除了党员发展上严格把关,严格筛选,一切从“严”开始外,还非常注意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对教师党建工作也非常重视,民主会议、各类宣传教育、各类优秀教师党员培养等等方面从不含糊对待,严谨认真是杭师大对党建工作的态度。

(二)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必要性

1.新媒体本身对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四大特点: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新媒体的特性,对高校学生党建的先进典型的应用提出了不少挑战,主要表现:第一,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的挑战。除了借助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当下高校学生党建中先进典型的应用需要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第二,先进典型接受新媒体质疑的挑战。与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模式不一样,由于新媒体的特性,学生通过新媒体对先进典型将提出质疑,对于质疑的有效处理将是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先进典型所要面对的另一大挑战。

2.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存在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怀疑先进典型的真实感和价值观。很多高校学生,以及不少学生党员,对当前先进典型提出了质疑,认为很多宣传报道都在“作秀”,甚至对“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观提出了挑战。第二,学习先进典型多,实践先进典型少。很多时候的先进典型停留在宣传报道中,听讲座等理论阶段,很少有去真正践行先进典型。第三,先进典型的宣传方式过于陈旧。先进典型的报道多处于传统的宣传,宣讲等形式,缺少了互动和进一步的交流。

纵观杭师大的党建工作,以上两点的不足在工作中还是基本存在的。首先,随着90后大学生的入学,在新媒体环境的作用下,各种不信任感使先进典型时常得到质疑。其次,对于先进典型怎么个学习法还是值得商榷。单纯的讲座和报告并不是先进典型学习的终点,还是要将先进典型的精神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怎么吃透先进典型的精神是杭师大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依托新媒体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

(一)以新媒体为依托,充分认清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宣传作用

先进典型离不开宣传,有效的宣传能使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抓先进典型能使我们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从无形变有形,因此我们要充分认清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宣传作用

1.树立先进典型宣传的意识

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建设的一个有力的抓手,借助新媒体,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学生党建的建设中树立旗帜和标杆,让原本抽象的党员形象变成具体的,有形的人物,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让广大学生感到可信、可学,最终带动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发展。同时,在先进典型的宣传要切合当下杭师大发展的实际,比便先进典型能够深入结合现实工作,防止宣传陷入空泛空洞的尴尬状况。

2.营造文明有序、健康发展的新媒体宣传氛围

新媒体的运用,导致大量各式的舆论充斥着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我们要积极营造文明有序、健康发展的新媒体宣传氛围,

将新媒体用“导”的形式来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服务。让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需要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开放性相结合的高校学生党建新阵地。借助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高校学生党建队伍

高校学生党建队伍要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在熟悉党务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新动向,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也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以及革新新媒体网络所需的硬件设施的经费保障。

(二)以新媒体为依托,不断创新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工作方式

在新形势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

1.创新理念,推出合适的先进典型

在先进典型的选择上要做到创新。以往的先进典型的选择上往往偏向于“老黄牛”、“苦干型”、“舍小我为大家”,以及“高.大.全”等,使“90后”的大学生产生不相信典型,不愿意学习典型的思想,反而产生先进典型“作秀”、“假.大.空”的感觉,这样的先进典型学实际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所以先进典型的选择上要创新:即要尊重人的内在需求又要突出主体性;要接近生活,切合实际。

2.拓宽渠道,多方面宣传先进典型

对于先进典型的教育,不仅要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开展,也要在高校学生中开展;不光在高校网络平台、微博等平台上进行,也要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与宣传媒体紧密集合。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相融合,使先进典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发挥作用。

3.创新宣传手段

要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尤其是影视、视频等宣传。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意义非凡,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也要创新其宣传的手段。心理学研究指出,多感官比单感官接受信息要强。影视作品、视频播放、图片报道、专题报道等新型宣传手段,会大大提高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效能。

(三)以新媒体为依托,建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有效机制

要想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应用过程中健康、持续、科学的发展,就必需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

1.先进典型的选拔机制

高校学生党建中先进典型的应用,除了国家、社会中的先进典型要学习外,也可以选拔身边的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对于学生中先进典型的选拔,可以借助新媒体,如微博发起,网络投票等形式,让普通学生在先进典型的选拔中的增强互动性和学习性。

2.健全对先进典型的关爱机制

先进典型往往是热衷于工作学习,而忽略了自我保护,因而大多负担比较重,困难比较多。所以在高校学生党建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注重对这部分先进典型的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的照顾和关爱,调到先进典型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涌现先进典型。

3.完善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为确保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积极开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典型宣传工作机制的建立。除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高校内部还需要建立从领导体制、运作体系、策划组织、层次界定、申报审定、宣传渠道等多方面入手,制定建立起典型发掘储备、总结培养、推荐评选、宣传推广、考核奖励等一整套工作机制。[4]

三、发挥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应用中要把握的问题

(一)先进典型要可亲、可信和可学

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先进典型的选取要亲民,向学生展现的是普通、有血有肉的正常人,不是“完人”。在事迹的报道中要实事求是,让我们的先进典型是生动的、平实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大提高高校学生的认同性和缩短心理差距。

(二)注重先进典型的后续报道

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要注重后续追踪报道,而不是“一阵风”现象。先进典型不是“狂轰乱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宣传报道和学习模式,而是要追踪报道他们的产生、成长过程的动态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领会榜样精神,学习先进典型。

(三)健全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应用中的应对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都创立了留言板、微博等作为学生党建宣传的互动平台,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不适的报道会引起错误的判断,以及不良的舆论会快速地弥漫于整个校园。所以,我们要加强学校网络的管理,尽快建立应对机制,确保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代金贵.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和路径选择[J].时代教育(7);

[2]李慧卿 安立峰.心理学视域下榜样示范作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9);

篇2

[作者简介]黄开勇,广西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C641;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2―0164―03

高校党建工作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问题。高校党校是广大师生员工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能力的学校,是广大师生员工学习、研究和宣传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我们应该从发展战略和事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党校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分析高校党校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校工作的新途径,切实发挥好高校党校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党校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党校在思想建设工作中发挥科学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 高校党校可以通过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党员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建工作研讨班、统战工作研讨班、学生工作研讨班等各种形式,全面推动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工作。高校党校在科学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具有教育计划完整、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多样、教育成效明显的特点,这是高校内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所无法具有的独特优势。

(二)党校在组织建设工作中发挥壮大党员队伍和培训党政干部的积极作用  1 高校党校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基地。高校党校可以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有效引导和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信念理想,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努力端正入党动机,促进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为高校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2 高校党校是培训党员的主要阵地。高校党校一直在分类型、分批次地举办党员培训班,开展宗旨任务教育、党纪党风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业务知识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3 高校党校是培训党政干部的主要渠道。高校党校通过举办各类党政干部培训班,组织各类党政干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各类党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干部保障。

(三)党校在制度建设工作中发挥实践探索和积累经验的积极作用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高校党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学员招生制度、教学工作制度、课堂学习制度、讨论学习制度、社会实践制度、党性锻炼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党校工作制度。这些党校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党内各项制度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总结。

(四)党校在作风建设方面发挥着树立榜样和激励推进的积极作用

党校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逐步养成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工作能力的学习作风,养成了务实创新、开拓进取、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养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思想作风。通过党校学员在作风建设方面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就可以为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起身边的学习榜样,就能够激发广大师生员工跟党校学员“比、学、赶、超”的进步热情,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创造性,有利于全面推动高校的改革发展。

(五)党校在理论建设方面发挥着理论研究和服务决策的积极作用

高校党校通过举办各类理论研讨班和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深入研讨高校党建工作、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准确地把握党建工作、高校改革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积极地探索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高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可以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六)党校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增进团结和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 通过党校培训班的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学校领导可以听到党校学员的呼声,党校学员可以反映师生员工的呼声,有效地促进了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之间的信息反馈、思想沟通,拓宽了师生员工参政议政的途径,增强了师生员工爱校建校的责任感,有利于理顺师生情绪、增进师生团结、凝聚师生力量。

二、影响高校党校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仍然有许多高校没有深入研究和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没有积极协调学校有关部门从人员、经费、场所等各方面支持党校工作;许多师生员工对参加党校培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何要学、要学什么、如何学好”的问题,学习干劲不大,学习效果不好。

(二)教学改革不强劲

党校教学改革不强劲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党校教材的时代性不强。

(三)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党校教学的工作难度较大、课酬相对较低、教学任务没纳入学校正式的工作量等原因,许多领导干部、知名专家、资深教授都不太乐意承担党校教学任务。由于党校专职教师的人员编制紧缺,随着党校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党校专职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党校日常工作运转相当困难。

(四)保障条件不充足

党校办学经费日渐困难,学员实践经费没有保证,党校教学资料比较缺乏,教学场所不固定,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办公条件比较落后,学员实践基地严重不足。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校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党校领导

各高校党委要从发展战略和事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研究和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从思想政治、组织机构、保障条件上全面加强领导,重点抓好党校的办学方向、教学改革、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保障,积极协调学校有关部门从人员、经费、场所等各方面支持党校开展工作。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即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把学习理论体系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体系与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备的知识结合起来,把学

习理论体系与社会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切实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实效性,在学能管用、学以致用上苦下功夫,确保学员在党校学习中实现“理论上有新收获、思想上有新启迪、精神上有新风貌、工作上有新思路”的学习目标。

2 实现教学形式多样。综合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录像电视、报告会、讨论会、演讲赛、参观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党性剖析、制订学习计划、撰写读书笔记和学结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确保党校学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接受锻炼、积极增长才干。  3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答疑释惑、联系实际、区分层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党校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学员普遍关心的问题,着重讲透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要紧密联系社会形势实际、学校工作实际和学员思想实际,运用科学理论来认真分析现实情况、正确回答现实问题;要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形势任务不同、培训要求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分层次分类型地进行培训,做到因需施教;要讲究课堂授课艺术,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增强感召力。

4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能够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时空、扩大教育规模并增强教育效果。党校要加强电教设备的现代化建设,积极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筹建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的网上党校,让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走进校园网,主动用占领网络阵地。

5 切实加强教材建设。党校教材是党校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衡量党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党校要组织专家编写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系列化的党校专用教材,以全面适应培训对象不同、培训任务不同、培训要求不同的实际需要。

(三)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培训管理

高校要建立健全党校工作条例,从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考评、教师选聘、学员招生、学习考勤、讨论交流、培训总结、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结业考试、学员评优、核发证书、档案管理、班主任工作和班委会工作等方面对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保证党校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全面关心教师。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要逐步建立一支数量足、结构好、素质高、业务精的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党校教师队伍。重视党校教师的业务培训,支持党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切实改善党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党校教师的业务进修培训、职称评聘资格和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党校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3

中图分类号:D267.7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科技的发展和祖国的前途。研究生党建工作是研究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很多研究生党员在入党以后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党员意识松懈,未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表现在:(1)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或党建活动不积极;(2)自身未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3)在学习和生活上未能对其他非党员起到示范作用。

(二)导师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不明显。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研究生导师大多是党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较高,而且专业水平高,理应在党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使党建工作和科研学习相互促进,进入良性循环。可事实上,导师由于把精力都放在学术研究上,只重视科研进展,不重视党建工作。

(三)没有开展党建活动或党建活动不到位。

由于研究生科研任务重,日常学习繁忙,往往容易忽视党建活动。因此很多研究生支部存在没有开展党建活动或是党建活动不够深入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1)研究生学习任务重,留给党建活动的时间少;(2)党建活动没有得到学校和支部的重视;(3)党建活动本身缺乏吸引力,没有考虑到研究生的特点。

二、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旨在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切实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员素质。

虽然研究生党员人数众多,但是支部的内部凝聚力不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主动、不积极,党员自身也未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因此,要加强支部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一名合格的党员应该怎样做,要求各支部以多种形式开展党员教育。如支部可以采用演讲、辩论、座谈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让支部的每个党员都意识到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

2、加强党支书的培训,提高党支书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支书在一个支部起着龙头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党支书将会带领整个支部不断前进。因此加强对党支书的培训、提高党支书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3、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团体活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定期在支部内部开展团体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支部成员之间的交流,提高支部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发挥导师作用,党建和科研相互促进。

由于导师在研究生阶段的重要性,如果党建工作可以得到导师的支持和配合,那将是党建工作的重大突破。具体说来,有以下举措:

1、要在导师中大力宣传党建的重要性,使导师们充分意识到研究生只搞科研是不行的,还要加强德育,而党建工作是研究生德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2、以党建带动科研,在支部内部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党员的科研素质,让导师切实体会到党建在促进科研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取得导师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后,便可以发挥导师对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党建和科研相互促进,进入良性循环。

(三)结合研究生特点开展有特色的党建活动。

党建活动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富有研究生特色的活动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关键点。党建活动要真正开展起来,须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对党建活动要充分重视,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经费充足是党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2、每个研究生党支部的宣传委员要提前做好准备,定期上报党建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形成之前,应该广泛征求支部成员的意见。

3、党建活动要体现研究生的特色,一方面,可以结合研究生的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研究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总而言之,研究生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根据新时期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从研究生的特点出发,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就一定能开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曹荣安,李颖,鹿保鑫.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教论坛,2010(6).

[2]黄文光, 黄锋, 盛育冬.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22(3):11-13.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26-01

独立学院是合资举办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成果。因为其具有独立性,所以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体系的创新要加快步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党的建设工作对独立学院进行察看并加以管理和政治思想的引导,所以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我国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对于母体高校还是具有依赖性的,母体高校的党建工作体系建设良好,有丰富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各个方面都具备良好。虽然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还是比较清晰和分工明确的,但依然还有许多问题存在。

1.母体高校不够重视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

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制度,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是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而董事会制度并不能让独立学院接触到实质性的党建工作。独立学院的一些关键性关系没有理清,母体高校忙着建设母体的党建工作,对于独立院校的党建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提供强大的有力的支持,使独立学院的党建是形同虚设。

2.党的建设不能对独立学院起到关键性作用

独立学院是凭借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来获取收益的。因为独立学院实行的是董事会制度,所以独立学院的决议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而党的建设工作也只是大致走一下形式,对于独立学院的事物没有决策权。而董事会只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决策,忽视党的建设工作,而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是这样的党的建设不能对独立学院起到关键性作用。

3.党建工作的不稳定

因为独立学院的师资来源大多数不属于独立学院的,所以师资不是很稳定。大部分职工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给职工安全感,职工的流动性大。造成党建工作的不稳定性,不能让独立学院更好的对党的建设工作的好好实施。所以职工对自己的各方面修养素质要求不高,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长远发展,所以要提出一些措施,使党建工作稳定的。

4.独立学院的学生党员各方面有待提高

独立学院的大多数学生善于发散性思考,而且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等等。但是自主能力较差、没有积极性,价值观也受到影响。本身独立学院的学生申请入党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因为他们对党的建设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都促使即使成为党员的学生他的各个方面的都是有缺陷的,有待基本的提高 [1]。

二、我国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建设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党的建设工作的效果,保障独立学院党的建设工作更好的实施。只有跟党走才能建设好独立学院的党的建设体系。使独立学院更好地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有道德、有素质、有涵养、专业性强的人才。

建立好老师的党建工作,老师是党建的主要因素。独立学院的老师是党建工作的助力,因为老师是学校教学的运行推动力,具有调节作用,可以促进老师的集体意识,全面看更好的运行党建工作,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也为学院的利益提高得到改善。

建立好学生的党建工作,学生是党建的直接因素。独立学院的老师是党建工作的主体,因为学生是学校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具有接收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品行,党建工作的更好运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思想觉悟提高,促使学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互融合 [2]。

三、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创新方法

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创新核心内容是创新方法的实施

1.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独立学院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创新。要制定好新的创新性的政治建设,坚持走党的正确政治建设道路。解决独立学院董事会和党的建设工作的冲突。可以适当让党的建设工作与董事会的工作职位交叉担任或多职担任形成一个整体。努力实施建设工作与多方位的关系发展。

2.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对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体系进行完善中的创新。只有党建工作的体系得到完善,才能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形成正确的路线之后,健全的工作体系可以让独立学院更有规划的实施对学生、老师、学校有益的政策与行为。提高师生与学校之间的关联,促进学院的教学目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3.形成发散性思维,具有独立的思想建设,促进形成优秀的思想,把学生和老师都打造成有思想的队伍形成核心价值观体系。抓住关键机会对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创新结果进行巩固,促进思想的结合使党在学院里产生凝聚力,促进独立学院长远健康发展。

总结

党建工作是学院和学校思想建设的领导和指引。而对于党建工作体系的创新也至关重要,通过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创新的核心内容,使党建工作在独立学院加快完善进度,也促使独立学院的思想得到指引和规范,促进独立学院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自2011年7月15号进入华科武昌分校工作,一直都想写点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因为这份工作让我从一名学生变为了一名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这不仅是角色的转变,也是心理和思维渐渐成熟的转变,工作后看了网上很受欢迎的“包涵心语”,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更加能体会作为老师的职责,我觉得这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经过两年的磨练和切身体会以及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和研究,我对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做了以下总结。

一、辅导员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时代是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是青年学生建立思想道德主体框架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涉及很多内容,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诸多方面。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其他人群一样,当代大学生遭遇了两种甚至多种思想的碰撞,面临着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困惑。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水准,但是达到这样的目的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坚持不懈,还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做出更多的努力。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具有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最为密切,经常与学生谈心,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具有将思想道德教育融于日常工作、实行于生活细节的优势条件。大学生一旦在生活、工作、思想上有了困惑和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辅导员老师解决,他们对辅导员的信任是第一位的。辅导员站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前线,直接与学生打交道,辅导员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切入点更多地放在受教育者身上,关注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他们有独立自主的判断选择,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引导他们在内心深处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道德意志。

二、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是高校派到每个年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政工干部,他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培养进行引导,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同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管理,因此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按照党的各级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聚焦点,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实效性的基础。总结说来,大一阶段辅导员是党建工作的引导者;大二阶段辅导员是党建工作的管理者;大三阶段辅导员是党建工作的指挥者;大四阶段辅导员是党建工作的监督者。

四、辅导员对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高校辅导员在其学习和生活中有其他科任教师所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是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不断成长的管理者和责任人;另一方面是利用在对大学生各方面、全

面负责的基础上而确立的密切师生关系来激发、引导大学生的有效学习,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辅导员可以通过构建积极和谐的班风给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提供环境支持;通过和科任教师积极交流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提升大学生幸福感体验的能力给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激发提供心理支持;通过师生有效的沟通提供情感维度的动力支持。

五、辅导员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作用

篇6

2、教育内容灵活多样整合全校党建资源,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党建网站,通过创建博客、微博、QQ群、微信或易信等方式,以大量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为基础内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党员构筑开放多样、互动共享的学习平台,实现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共享为基础,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3、组织管理高效有力区别于传统运转慢、沟通少、效率低的工作模式,“网络党建”组织有力、管理有效、运转有序。学生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设置内容板块,实时掌握学生党员近况;学生党员利用网络平台把思想动态、活动开展、学习近况等情况进行交流讨论,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查看相关信息。借助新兴媒体,打破学生党建工作的时空界限,使党建工作更加地有序开展。

二、加强网络党建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做好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其优势特点,需要做到“三个必须”:

1、必须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要重视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要保证一定的建设经费,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要配备专业的学生辅导员和有管理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来参与网络党建工作,全面有效地推进网络党建工作。

篇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46-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高校的办学规模的扩大,各大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两级管理、院系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格局,这种格局的核心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管理重心下移。适应这种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尽快探索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规律,成为摆在辅导员和年级党团组织干部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高校改革,办学扩招下学生党团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基层党团组织在大学生中影响极为广泛。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与之相应的基层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建立一个形象良好、积极向上、实事求是、务实创新、有号召影响力的党团组织;如何树立自身在学校教育学生成才环境中的主导地位,真正落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非应付了事,走形式、走过场的表面功夫;如何在扩招的情况下,仍然保证高质量地发展建设党团组织,而非仅仅是量的提升。综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学生党团组织网络,力求把党团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到学生生活和活动的每一个角落。

二、新形势下基层党团建设要点及分析

1.党建带团建,才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是集聚和培养优秀青年的场所,而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力量。之前的经验往往是党团分开,各自管理,各自活动。经过两年的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改革,我们决定在加强年级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同时,认真研究党建带团建的问题,把团的工作摆上党支部的议事日程,把团建纳入党建中,帮助、支持团组织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建带团建不仅能够从大批的共青团员中培养发展优秀人才,高质量地发展壮大党的队伍,还能使党团工作开展得更具活力,让青年学生和党贴得更近,让更多的青年积极地加入到党团的旗帜下。而且也能使年级里优秀的团干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培养一支朝气蓬勃的学生骨干队伍,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

2.如何落实好党建带团建是关键。高校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使基层团组织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健全我们的组织,加强党团的领导,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为学生群众服务。通过长期阅读多篇指导性的党建带团建的学术文章,我们普遍认可《新时期高校党团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分析》中所提到的“做好党建带动团建,要在‘三带’上下功夫”。所谓的“三带”即带思想,带工作,带作风。政治思想问题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上“两课”,“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干”推优培训的方式夯实青年学生的理论功底,然后结合实际开展活动,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组织的作风建设,我们普遍采用的以党员“创先争优”示范岗和园区党团活动室的形式向全年级同学推广和宣传,例如示范个人、示范寝室、示范活动等一系列的形式的示范岗位。让党员的表率作用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影响、带动周围的青年团员学生。

3.党团建设的工作方针以及思路创新。当下的党团建设,不能再墨守陈规地仅限于党员和团干之间一两份学习文献、学生与师长之间一两次谈话。我们应当寻求更宽更广的途径,寻求创新的思路,让党团组织建设更加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首先要做的,是让工作贴近师生群体,贴近校园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更多的学生群体对其感兴趣,愿意参与。其次,提倡年级全体学生发现周边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学生干部,然后积极地向辅导员老师反映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地提升每个人的自身工作能力。辅导员老师要经常了解、关心年级里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建立完善的谈话制度,不仅仅是在问题发生后再去找个别同学谈话。而是在事先有针对性地进行全体师生的辅导员谈话,尤其是在学习、生活、学生经济、安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警示和帮助。给于一定的重视,可以有效地预防安全问题,并且端正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党团组织建设需要不断地革新,除了每月日常的团活动日、理论学习等,我们还要衍生出更多的途径来传播思想政治工作,让党团组织扎根于学生生活当中。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网络进公寓的发展进程,学生在寝室便能轻松上网,网络已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能更迅速、更深刻地传递信息。我们通过开通年级QQ群、年级网络信箱、博客论坛等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党团建设的成果,同时交流党团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党团组织建设。我们还在公寓园区,建有党团活动室、文献阅读室,以供学生学习和积极活动使用,并定期由不同班级自主承办的年级团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在辅导员的管理下,提倡全年级的学生“学会自理,相互管理”,每个人都是党团组织中的一员,每个人都为党团组织建设出谋划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党团组织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各方面工作的配合,精心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

参考文献:

[1]裴保春.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2).

[2]陈玲.新时期高校党团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分析[J].决策探索,2007,(1B).

[3]朱颖.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

篇8

高校共青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青年学生需求趋向多元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及运行机制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1.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面临的主要挑战

1.1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现代高新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迅猛,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趋向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历史与时代、理想与现实、西方与本土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冲突、碰撞与融合,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环境更加开放而复杂。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也诱发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的不良倾向,造成一些领域发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形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敌对势力、西方思想、西方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影响也愈发强烈,对传统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带来挑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高校共青团如何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弘扬主旋律,发展主流文化,用武装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吸收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抵御、批判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

1.2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带来的挑战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等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高校共青团工作。大学生群体的数量和群体结构随着扩招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数量激增,素质参差不齐,使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更加繁重而艰巨。后勤社会化使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建团模式使团组织在公寓里作用弱化。高校共青团传统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需要在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1.3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化程度较高群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通讯工具的发展,一方面加快了信息传播,开阔了大学生视野,扩展了人际交流范围,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网络不良信息的蔓延、网络谣言污染了公共信息环境,也扰乱了社会秩序,给大学生的成长也带来侵扰甚至伤害。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生一旦网络成瘾,容易荒废学业,模糊道德认知,沉迷虚拟世界,淡化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进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孤僻等不良精神心理现象,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网上聊天成瘾等。信息时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对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时代,高校共青团必须适应大学生的需要,以网络为依托,运用新媒体,打造网络新阵地,探索工作新思路、新路径。

1.4青年学生需求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使青年学生的需求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发展。扩招带来的就业择业压力,使大学生对提高就业竞争力需求迫切,更加关注实用知识、实用技术。信息传播的加快,使法制观念与法律知识在大学生中更加普及,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更加强烈。大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对自己的受教育权、参与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利的保护有迫切的需要。大学生人际交往、就业创业服务、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方面的需求也更加强烈。青年学生这些需求的变化,给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挑战,高校团组织过去只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而忽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也面临着如何转变适应的问题。

2.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迎接挑战的应对策略

2.1加强思想建设,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团的思想建设是团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思想引领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挑战,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要通过加强思想建设,针对性地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面对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的冲击,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掌握青年的思想动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帮助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青年学生打牢成长进步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以党建带团建,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以党建带团建是在团的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做法。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种性质决定了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党建带团建,基层团组织建设才能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政治基础、良好的外部环境。依靠党建带团建,不仅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根本方法,必须始终坚持,不断推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在团的建设方面,要通过党建带团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识,明确党建带团建的首要任务,抓住党建带团建的中心工作,探索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扎实工作,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应对各种挑战,保持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健全与活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2.3适应信息时代,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机制

面对信息时代的各种挑战,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应充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工作,在工作平台、网络文化、团组织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团务管理及网站管理等方面探索工作新思路新路径。通过qq、飞信、微博等新媒介,打造团建工作新平台,加强团情信息的与互动,及时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提高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网络自律及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的、先进的、积极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积极创建主题网站,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所需,增强团的活动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

2.4增强服务意识,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强化服务职能深化和拓展服务内容和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与青年学生最密切的联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促进青年学生成才上提供服务、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上提供服务、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上提供服务、在休闲娱乐上提供服务,结合实际问题建立起文化、科技、维权、择业、心理咨询、爱情观等多方位的服务项目和体系,使团的工作切实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

【参考文献】

[1]罗贤甲.新时期高校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路径选择[J].青年探索,2010(4).

[2]朱雄君.网络时代的共青团工作:挑战、机遇及其应对[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4).

篇9

[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

话[EB/OL].[2014-10-08].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4-10/09/c_127075546.htm.

[4]孙祥军,卜建华.构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略探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5].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53-01

解决大学就业创业问题已经受到我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面对这一重任,高校的党建活动应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和技能,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指导大学毕业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由“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 党建活动应遵循的就业指导的活动原则

1.1 发展性原则

大学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不单是靠一种素质和能力决定的,而是看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此外,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引导的党建活动中要随着变化趋势而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遵循发展性原则。

1.2 引导性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具有职业角色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会逐步的接触到一些职业信息,但这些信息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不能使其形成系统的职业角色认识。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党建活动要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对职业认知的阶段性规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引领学生具有职业角色意识。顺利完成其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

1.3 实效性原则

所谓实效,即实践活动最终产生的实际效果,它是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实践活动的本质特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党建活动作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要突出讲求实际的指导性,进口社会职业需求,学生需求,注重指导效果。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需求,全面掌握学生的现实状况,加强对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 党建活动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

启动“四个三毕业生就业分类引导工程”。即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起新平台,和通过和学校各院系的教工和学生党支部结对子,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2.1 分三类进行相关就业数据收集并按分类相应地开展素质能力培养

分三大类对学校各学院学生毕业后意向进行收集汇总,第一类:毕业后打算继续深造的同学(包括出国进修、考外校研究生、考本校或者准备保送的研究生);第二类: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的同学(此大类含准备考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外企、或一般性企业的学生,还可以细化至地域需求,如成都地区就业);第三类:毕业后打算创业的同学(此大类主要为准备自主创业或者自由职业的学生)。收集毕业生数据,包括就业基础数据,和毕业生就业档案,在就业过程中,及时收集和更新数据。

对于就业有帮助的能力证书进行收集,并针对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帮助毕业生鉴别对学生就业确实有帮助的能力证书,及培训机构。根据所得的就业意向统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就业意向的同学展开不同的能力素质培养;即针对毕业有困难的学生,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分析问题,并分阶段解决问题,对于有需求的同学,采取一对一帮扶。

(1)针对第一大类,整合已经考取名校或者已经拿到国外学校offer的同学的资源,成立考研出国进修帮扶小组,对其进行经验交流,或者进行细致的帮扶。

(2)针对第二大类,组织专门的公务员模拟面试,帮助其收集面试经验、总结教训,并且就业诚信教育及指导学生写公司的推荐简历。

(3)针对第三类,可以整合校内外有着创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或教工资源,成立经验交流小组,与其进行创业经验交流,针对学生在创业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如需政策咨询,缺合作人等实际困难,协助学生团队寻找资源。

(4)积极利用网络载体,以点带片,逐步形成辐射效应。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网络阵地上的主导作用,主动抢占网络思想阵地的主导权,集信息,网络管理于一体的就业网站,建立就业信息专栏,及时向广大学生传达最新国家关于就业的政策。在网站上开设讨论区,活动开展区,发展对象公示区,征集意见箱等。

2.2 细化“三个方向”,精细管理,增强实效

根据学生就业情况,按以下三个大类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能够切实帮助的就业信息。

(1)进修:此大类含出国进修、考外校研究生、考本校或者准备保送的研究生。

(2)就业:此大类含准备考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外企、或一般性企业的学生,还可以细化至地域需求,如成都地区就业。

(3)创业:此大类主要为准备自主创业或者自由职业的学生,针对学生在创业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如需政策咨询,缺指导老师,缺合作人等实际困难,协助学生团队寻找资源。

2.3 整合“三类资源”,加强交流,搭建平台

(1)优秀校友资源:在全校范围内率先成立的金融校友分会为平台,利用校友资源扩展学生就业渠道。

(2)校企合作资源:利用双选会等与学校、学院有长期友好合作的企业,特别是有实习基地的企业,输送学生实践,提高学生一次性就业几率。

(3)校地合作资源:利用学校与地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

2.4 “三支队伍”建设,夯实基础,推进就业

(1)教师党员队伍:以指导毕业生就业论文模式为参考模式,将学生就业细分到专业老师,以导师为具体指导者,指导毕业生就业。

(2)学生干部队伍:以专业年级为第一级,班级为第二级,寝室为第三级,形成三级联络体系,及时掌握学生就业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改进薄弱环节。

(3)学生党员队伍: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党员为先锋模范,将毕业生学生党员细分到每个小组,成立党小组,党员任联络员,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作为党员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11

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一天中约三分之二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因此寝室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全程育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做好学生公寓寝室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目的是在以学校为后勤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校摆脱社会的负担,从而使学校领导可以专心致志地抓教学科研,同时降低后勤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办学的经济压力,也使学校领导有更多的精力抓教学管理,但伴随着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学生公寓管理体制的变化,后勤服务体现不出姓“教”的特点。

一、目前学校公寓管理的现状

1.管理模式不健全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体制的推进,管理模式随之发生了变化,公寓管理由原来的学校管理变成了社会管理,我校公寓管理者是耀江教育集团,后勤只重视物业方面的管理,盈利的目的很明显,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建设并不关心,后勤集团与学校学生管理配合不够严密,缺乏沟通,使得工作开展严重滞后。

2.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学生公寓内人员数量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又不是很强,学习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有时还会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公寓不仅仅是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场所,公寓管理人员充当着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生活辅导老师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企业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运行法则的经营导向,后勤为了降低用人成本,聘用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使得公寓育人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

3.后勤服务管理机制落后,缺乏先进理念的管理系统

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后勤服务工作管理体制陈旧,公寓管理系统落后,在学生入住登记、门禁管理系统、消防安全系统、水电卡管理上都依靠人力操作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尤其是人力的管理上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严重阻碍了公寓管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4.公寓寝室团学和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影响党员队伍建设

学生公寓不仅仅是提供休息的地方,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养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生公寓也是全面落实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公寓后勤化原因,使得我校的团学和党建工作在学生公寓没有很好的深入开展,公寓社会化后与团学、党建工作互相脱节。

二、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与途径

1.健全公寓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以人为本,注重维护学生权益

建立校、系、公寓管理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在学生公寓管理上要树立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科学管理思想,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寓管理体制,着重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关系。制定一系列有关公寓管理规范,使管理人员和学生都有章可循。落实辅导员进公寓制度,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遵守公寓管理规定,指导文明寝室建设。形成以学校管理为主,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和学生自我管理三级公寓管理体系。

2.建立健全高素质公寓寝室管理队伍,落实公寓监督考核管理机制

大力加强公寓管理员的队伍素质建设,公寓管理人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充当管理员、顾问、教师的三重身份,公寓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品德高、学识高、处事能力高、敬业精神高的素质。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的管理人员,加强对公寓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内在素质和业务技能,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育人等方面必须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特点有新的提升,使公寓管理走向职业化。引进考核机制,把学生文明寝室的数量、寝室卫生状况、学生寝室违纪数量同公寓管理人员的工资绩效想挂钩,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公寓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学校、各系辅导员联系和沟通,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增强服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抓好安全、保洁、维修等方面的同时,主动深入学生中,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掌握思想状况,了解学生服务需要。

3.注重公寓组织建设,推进团学、党建工作进公寓

推进学生团学、党建工作进公寓,努力扩大党团组织的覆盖面,渗透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全面落实育人工作的重点。首先,把学生公寓作为重要育人的阵地,改变党建工作与公寓寝室管理脱节状态,同时在寝室中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配合学校做好公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学生思想和公寓情况,及时做到上传下达;其次,配合做好调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查找问题,为同学排忧解难,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创建文明寝室,以党建促学风、校风。

4.完善公寓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工作信息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学生公寓信息智能化管理体现高效管理和服务,促进公寓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智能化公寓的建设对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学生的进出、消防报警、用电负载以及公寓学生违规查询等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解决了单靠人力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实施微机智能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日常动态,形成公寓管理信息及时沟通,对促进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提高公寓文化品位

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地,充分运用宣传栏、阅报栏,创办公寓学生刊物,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各类安全教育,通过积极、健康、有益的宣传氛围,使生活在公寓中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认同和熏陶,实现心灵的良好塑造。通过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拓展能力、训练思维。大力加强公寓辅导员的文化建设,把日常活动和阶段性活动相结合,寝室主题教育和大型活动相结合,专业文化和寝室文化相结合,努力营造良好的学生公寓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卢清华.关于高校德育工作进公寓的理性思考[J].湘潮,2005,(7).

[2]钟学红,唐小明.谈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途径与模式[J].宜春学院学报,2006,(5).

[3]马东梁.浅谈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

[4]鞠晶晶.基于学生公寓的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模式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