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2 14:21:06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1

在“垂直管理制度下”,官方兽医实施的是动物卫生工作的全过程监管,从而确保兽医卫生执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涉及到三个必要环节,即动物饲养场防疫、屠宰场卫生监督和流通过程的卫生安全。

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疫病防治监督工作:动物健康无疫是动物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各级防疫机构都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诸如免疫接种、扑杀销毁、消毒等都需要官方兽医的有效监督。既可确保出栏动物健康无疫,又可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情。

动物屠宰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工作:主要涉及到宰前、宰中和宰后的卫生检疫,这些工作只有在代表国家利益的官方兽医监督之下,才可出具科学的结论和公正的结果。

流通过程的卫生监督工作:是第一和第二环节的延续,是对前两个过程的检验和认可。故该过程的监督更应当是一种政府行为,理所当然地需要官方兽医代表国家行使职权。

从以上三个环节可以看出,动物产品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由代表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官方兽医统一进行监督。如果对此过程任何一个环节予以分割,都将无法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由此可见,只有在实施官方兽医制度的状态下,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

官方兽医制度以行政执法和动物防疫技术支持体系为后盾,确保官方兽医技术和行政于一体,维护兽医卫生执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首先,官方兽医的权力需要法律授权,官方兽医管理的不仅仅是动物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管理人即畜主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国家以其强制力为后盾,是官方兽医正常行使职权的法律保障。

其次,官方兽医必须经过国家制定的兽医师培训计划,接受法律法规、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检测、紧急疫病扑灭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竞争官方兽医职务。故国家官方兽医培训计划是将官方兽医技术和行政融于一体的摇篮,这是保障其科学正确执法的知识保障。

再其次,官方兽医对动物疫病的诊断必须依赖国家兽医诊断实验室体系,离开国家兽医诊断实验室的检测、诊断、鉴定结果,官方兽医根本无法确定动物疫病的存在与否,也无法签署动物卫生证书。故国家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体系是官方兽医正确履行职权确保其权威性的技术保障。

最后,官方兽医行使职权必须依赖并服务于国家动物疫病监控和扑灭计划,这是实施官方兽医制度的根本目标所在,官方兽医只有及时正确地向国家主管部门通报疫情,协助相关部门扑灭动物疫情,防止外来病入侵,并采纳科学的风险评估建议,才可确保动物卫生安全。背离这一点,官方兽医就没有必要存在。也可以说,国家动物疫病监控和扑灭计划是官方兽医行使职权的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国家技术行政支持体系,才使官方兽医得以融技术和行政两个方面于一体,保证其执法的权威性、公证性与科学性。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2

(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畜牧业的法律法规。

(二)研究制定本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措施。

(三)编制本地区畜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本地区畜牧科技的推广普及工作。

(五)负责本地区的饲料管理、种畜禽管理、遗传资源保护、天然草场保护工作。

(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动物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

(七)拟定全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计划。

(八)监督和管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九)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动物产品和兽药安全管理工作。

(十)完成州委、州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工作。

(十一)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__州畜牧兽医局内设5个副科级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负责局机关文件收发、传递、督办、印章管理、档案管理、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后勤服务、车辆调派、办公用品配发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党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事业经费预、决算的编制,事业经费、专项经费的开支、结算、报销。负责上级下达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验收等工作。负责国有资产监管、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等工作。

(二)人事教育法规科

主要负责畜牧兽医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实施国家有关畜牧业及动物卫生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负责组织开展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负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职工培训、法制宣传教育、内部刊物和互联网站信息编辑工作。负责中层领导干部任前考察、竞聘上岗、业绩考核和年终述职工作。负责人事调配、劳动工资管理等工作。

(三)防疫科(加挂__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牌子)

负责拟定全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计划,做好辖区内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控、控测、信息上报等工作,监督和管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四)畜牧科(加挂__州乳业办公室牌子)

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本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措施。编制本地区畜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地区畜牧科技的推广普及工作。负责本地区的饲料管理、种畜禽管理、遗传资源保护、天然草场保护工作。负责畜牧科技培训、宣传、推广等工作。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3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以“防检统一、治疗放开、强化监督、搞活经营”为主要内容,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我县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和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做到“农民满意、政府放心、生产发展”。

二、科学设置机构,明确工作职能

(一)、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及职能。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

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整合优化畜牧管理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1993年1月份我县就成立了“------畜牧局”,负责全县兽医、畜牧业所有行政管理工作。县畜牧局是政府组成机构,,正科级单位,局机关现有行政编制15个名额,其中设局长、副局长各一名。

2、畜牧局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动物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县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地区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兽医医政和药政管理工作;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依法对下级兽医管理机构监督指导。

(二)、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及职能。

1、兽医执法机构设置。

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相关职能划分出来,增挂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重新核定编制,公开招录卫生监督员,归口县畜牧局管理。

2、单位主要职责。

(1)、兽医站主要职责:畜禽疾病防治、畜禽疾病预防、本地区畜产品检疫与相关社会服务。

(2)、动物卫生督监所主要职责:承担畜牧产业规划与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防疫检疫组织协调、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与控制、兽药监管等职能。

(三)、技术支持机构及职能。

1、技术支持机构设置。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合理布局”的原则,完善和加强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支持建设。整合现有兽医系统内部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实验检验等机构的设备和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在我县设立“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核定相关编制,公开招录相关技术人员,归口县畜牧局管理。

2、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工作职责。

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相关技术检测工作。做好与省州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工作,充分利用他们的兽医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可、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兽医实验室、诊断实验室的建设。

(四)、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及职能。

1、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设置。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乡镇设置站所,在全县设立15个畜牧兽医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1)、实施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员派驻制度,派驻人员由县兽医站与疫病控制中心共同派驻。

(2)、各乡镇依据实际聘任或配备专职畜牧兽医管理人员,组建动物防疫员队伍,确保进行大规模防疫工作或是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时能有效履行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性工作。其收入从防疫收费、政府补贴和诊疗服务收入等途径中解决。

2、单位主要职责:

负责本辖区内动物强制免疫监督工作的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兽药监督管理、畜牧生产统计和技术推广、强制制免疫和疫情普查等工作。同时承担畜牧、饲料、草原等公益性职能。

三、编制、人员及相关配置

(一)、编制核定。

我局将按照各乡镇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兽医工作职责以及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需要、畜禽饲养密度、规模养殖比重、交通状况等差别,按不同指标参数测算,合理核定人员编制数量。并尽快会同机构编制部门、财政部门提出人员编制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人员录用。

变更后的各单位人员组成原则上以现在畜牧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为基础,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考核录用,不足部分,按照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公开招录。

(三)、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资格认定工作。

加快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的资格认定步伐,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考核考试取得证书。为进一步的人员分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四)、分流人员安置。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对分流人员予以妥善安置,一是可由各乡镇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聘用为专职畜牧兽医人员,聘用期间其原有身份和待遇不变,人员经费由财政补助一部分,其承担相应的防疫任务后,可以从事经营活动。二是愿意自谋职业的,本人书面申请后,按规定发给安置费。三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纳入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其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四是鼓励和引导他们创办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性兽医服务活动。

(四)、经费保障。

会同发展改革(计划)、财政等部门,将整个畜牧系统的相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经费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费用,由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加大建设各类实验室的力度,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二)、通过编制和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基本形成机构健全、权责明确、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兽医工作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提高对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的监控能力,提高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追溯能力。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4

市畜牧兽医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畜牧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地方性政策和规章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制定全市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组织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

(三)负责制定全市畜牧兽医行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四)负责动物防疫、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兽药残留监督、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工作。

(五)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工作。

(六)负责种畜禽、牧草、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工作。

(七)组织并拟订兽医、兽药、牧草、饲料、饲料添加剂、畜禽品种标准的实施意见,负责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的监督实施。

(八)组织实施畜产资源、饲料地资源保护工作。

(九)指导全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十)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畜牧兽医局内设5个副科级机构:

(一)办公室

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政务,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局机关会议组织、新闻宣传、文件材料的收发、打印、保密、档案、接待、安全保卫、清洁卫生、车辆管理、印章管理;负责局机关人事、老干、劳资、培训教育、计划生育和日常党务等工作,承担材料综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负责起草重要报告、综合性文件和工作总结;拟订局机关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及基建维修管理;监督各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二)兽医科

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兽医、兽药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全市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组织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负责动物防疫、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管理工作;拟定动物疫病防控政策、规定;负责组织动物疫情的分析、报告和;负责全市畜禽防疫疫苗的组织供应工作;承担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和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畜牧科(挂市饲料工作办公室牌子)

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畜牧、饲料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并组织畜牧饲料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实施;拟定畜牧业发展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拟定全市畜禽良种产业建设规划,指导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负责种畜禽管理,组织地方种畜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组织推广良种良法,推进畜禽养殖方式转变。研究组织全市饲料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及牧草种子质量监督管理;负责全市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负责饲料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组织牧草、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四)政策法规科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5

一、高度认识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畜牧业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能更多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畜牧业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是我县农村经济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畜牧业的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改革和完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情,暴露出我县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落实政府负总责、部门司其职的工作责任,建立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重点是完善、理顺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组建畜牧兽医执法机构,建立健全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进一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体系

(一)加强县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建设。

1、根据××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编字【2006】8号文件精神,设立××县畜牧兽医局。为正科级行政机构,是县政府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畜牧生产、动物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县畜牧业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计划;监督和管理动物防疫、检疫及防疫监督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管理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负责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畜牧兽医局内设机构

综合科

主要职责是:负责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事劳资、安全生产等工作;负责机关文秘、信息、收发、保密、档案、督办、提案、老干部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起草制定机关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负责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上报下达,协调内部科室之间的关系;负责拟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管理使用行政、事业经费和专项资金,管理本部门行政收费和所有收费票据;负责机关财务管理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

畜牧科

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我县畜牧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畜牧业发展政策;负责畜牧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引进工作;负责指导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负责全县种畜的鉴定、引进、推广、应用和良种繁育管理工作,并实施监督;负责畜禽及其产品市场行情调查,畜牧发展数字统计,内外信息的搜集整理;负责畜牧业标准化管理及项目管理,指导畜牧生产发展工作;负责对全县畜牧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负责畜牧方面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咨询。

动物防疫监督科(同时挂执法监督科的牌子)

股级机构。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负责对基层兽医站的经营管理;负责对个体兽医进行业务管理;负责基层兽医人员的养老保险及其它后勤管理工作;负责基层兽医站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负责对兽药药政、种畜禽、动物检疫人员的执法行为实施监督,并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医政药政管理科(同时挂××县饲料管理办公室的牌子)

股级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兽医进行行业管理,核发动物诊疗许可证;负责全县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经营资格审查,呈报、办理、核发经营许可证;负责对全县生产、经营的兽药质量和兽药生产、经营秩序进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和假冒伪劣兽药;负责对全县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核发生产许可证。

3、下属事业机构

动物卫生监督所

股级机构。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等行政执法工作;动物防疫条件审核、颁发防疫合格证;负责对动物防疫、检疫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负责动物防疫证、章、标志和法律书证的使用、管理。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股级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防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

(二)切实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1、在奔城、胡各庄、南堡、柏各庄、司各庄、青坨营、扒齿港、程庄、长凝、宋道口、方各庄、安各庄设立12个动物防疫站,为县畜牧兽医局的派出机构,规格股级,全额拨款。

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兽药监督管理等工作;承担畜牧生产、饲料管理等公益性职责。

2、在基层动物防疫站所在地设兽医站,规格股级,差额拨款。

主要职责是:动物疫病的诊疗,兽药饲料供应,生产技术服务等经营性活动,承担重点疫病的预防注射等公益性职能;协助动物防疫站开展动物免疫、消毒和疫情扑灭等工作。

根据我县动物饲养总量大、涉及面广、单位饲养量小的特点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繁重、复杂的特点,基层动物防疫站、基层兽医站可按“逐步分离、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实施。目前,基层兽医站可与基层动物防疫站合属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日常业务分别开展。运作一段时间后,再逐步进行分离,最终形成以公益性机构为主的动物防疫站和以经营性为主的兽医站各自独立运行的机制。

四、加强畜牧兽医工作制度建设

(一)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测报机构。为适时监控疫情动向,我们以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所长和动物疾病防控中心主任为领导成立了15人的疫情测报站,明确了专职疫情测报员,同时以基层动物防疫站为核心建立了12个疫情测报点,另在每个镇确定了1名疫情测报员,县内的规模养殖场及畜禽加工厂每场(厂)设立了1名疫情报告员。全县594个村每村设立了2个疫情测报员。目前全县疫情测报员总数达1232人。我们将上述人员名单、联系电话登记造册。在防治口蹄疫、禽流感等重点疫病时期,县、镇测报站(点)保持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坚持做到了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同时全县各中心站、县兽医站与市实行了微机联网,形成了完整的疫情测报网。

(二)层层建立了防疫责任制。县局与各基层站长、各基层站长与包片兽医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强调了责任追究。另外,以防疫员为单位划分成170个防疫责任片,防疫员、防疫对象相对固定,每个责任人全权负责本责任片内的防疫、消毒和严防疫情传入三项指标,责任前溯后延,有效地保证了责任制的落实。

(三)建立督导机制。抽调30名同志,分别由6名股级干部带队,组成6个督导小组,每个小组分包2-3个乡镇,在全县重点动物疫病集中强免期间专门负责工作的督导检查,组织协调基层兽医与乡镇的联系,落实防疫人员、防疫物资的组织调配协调工作。平时负责业务工作指导和补针、消毒等工作督导。在每次防疫结束后,均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逐人逐责任区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对好的奖励,差的通报批评或经济惩罚,对因工作不负责任,导致疫情发生或蔓延扩散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实行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动物防检工作,制定出台了《××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动物防、检疫工作管理的暂行规定》,细化了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在防疫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上,由各站指导员牵头,对本站的唐山动物防疫网的数据录入和防疫档案、证标管理逐一进行理顺、规范,建立相应制度,形成了填写规范、变更登记规范、日常管理规范的机制。每个站配备一名专职微机操作员,坚持防疫注射、卡标、发卡、建档、微机录入同步进行,层层建立了疫苗、防疫物资供应台帐。全县应免动物免疫率、发证率和耳标佩带率均达100%。全县27005个养殖户和138个饲养场全部建立了防疫档案,建档率100%。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6

2012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为重点,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强化科技,力促“三保”(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强化监测预警调控,着力加强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

(一)稳定生猪生产。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调控预案,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养殖场户搞好饲养管理。

(二)扶持牛羊肉生产。深入研究牛羊肉生产的限制因素,加大协调力度,争取牛羊生产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牧区和南方草地的优势,着力保护基础生产能力,推进规模养殖和加强技术服务,促进牛羊生产加快恢复发展。

(三)提升奶业生产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奶牛品种改良,鼓励企业建设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转变奶业生产方式;加快青年公牛后裔测定步伐,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水平;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加大苜蓿生产加工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落实苜蓿良种补贴政策,推进草畜配套,提升奶业整体素质。

(四)继续抓好生产监测和预警。继续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适时提出启动生猪调控响应机制建议,稳定生产,防止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在100个养羊大县开展生产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发展动态,指导生产加快恢复。

(五)加强生产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分别召开半年和年度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召开全国饲料行业形势分析会,定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试行定期开展畜牧业经济运行分析并有关报告。

(六)继续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灾情调度系统,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二、推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七)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好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继续遴选1000个部级示范场;强化已挂牌示范场监管,完善示范场生产信息数据库,落实地方责任,淘汰不合格示范场;加强标准化示范场的宣传,总结推广各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的有效模式,突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组织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组织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八)大力推进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支持适宜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推广根瘤菌拌种技术,继续开展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印发《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科学饲养技术手册》,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编制并推动实施内蒙古及其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及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规划。

三、建立现代畜禽种业

(九)组织实施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实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指导核心育种场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推进遗传物质交流;抓紧制定并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制订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组织起草肉羊遗传改良计划。

(十)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召开项目启动会,部署项目实施工作;开展生猪、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制作羊和牦牛良补项目工作管理光盘,组织开展项目督导检查。

(十一)加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对种畜禽场监管,完善种畜禽管理平台,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加大畜禽资源保护力度,完善部级场区库保种机制。

四、加快建设现代饲料生产体系

(十二)做好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工作。修订并公布实施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审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等配套规章,推进与新条例同步实施;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工作会议,部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各项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

(十三)加强饲料行政许可培训与检查。按新的准入条件严把饲料生产准入关。组织开展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大检查行动,做好现有持证企业集中换证工作;扩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点范围,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饲料经营门店大检查,重点清查拆包分装行为,督促建立完善购销台账制度;加强秸秆养畜项目管理,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五、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十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继续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制定公布《饲料原料目录》,修订《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打击饲料生产中滥用非饲用物质的行为;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使法律观念深入每一个企业和养殖场户。

(十五)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奶业整顿和振兴成果,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大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次;实施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对分布偏远、设施落后、管理松散、水平较低的生鲜乳收购站,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十六)坚决打击违法添加“瘦肉精”行为。继续深入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做好“瘦肉精”和含“瘦肉精”饲料清缴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饲料环节重点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督检查,养殖环节重点督促完善养殖档案、推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活畜出栏抽检制度,收购贩运环节重点推行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制度,探索建立经纪人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完善跨省案件协查机制、涉嫌犯罪移送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十七)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认真总结2011年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经验,指导地方制定补奖机制年度实施方案,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规范动态管理;积极协调,争取将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草原补奖机制实施范围。

(十八)加大推进草原承包工作力度。按照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管理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起草进一步推进草原承包的指导性意见,分区、分类深化草原承包工作,争取将牧区半牧区县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到户。

(十九)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推动启动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南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强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强草原火灾防控和草原鼠虫害、毒害草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十)加大草原管护力度。加强农牧民和基层草原管护员培训,强化草原监理机构执法条件和能力建设,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征占用、乱开滥挖等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督检查力度。

七、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二十一)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组织做好11个首席科学家的年度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体系综合试验站调研,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为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二十二)推进畜牧业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组织实施好24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2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强项目指导管理,组织开展“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科技”等项目调研,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畜牧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依托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强化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重点示范推广应用畜禽标准化生产、母畜繁殖障碍诊断和调控、畜禽养殖粪污发酵处理综合利用等技术,着力破解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二十三)加强畜牧业标准制定推广。组织召开标准审定会,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50项;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培训班,提高标准制定水平;组织编制畜牧业标准汇编,加快标准应用推广。

八、加强畜牧业基础性工作

(二十四)业融资担保调研,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发展贷款难问题;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组织开展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散装饲料与规模养殖场对接调研,推动缓解饲料资源不足,节本增效,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组织开展牛羊等草食畜产品供给形势和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情况等战略研究。

(二十五)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组织举办主要省份畜牧兽医系统计划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相关内容培训;组织开展基本建设和财政资金项目督查,以畜禽良种工程和“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为重点,强化过程监管,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效果,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使用;组织开展中央投资项目进度季报工作,加快中央投资项目执行进度;做好畜牧业财政项目年终总结工作,促进财政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二十六)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切实履行畜牧饲料生鲜乳管理的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执法工作;继续实施畜牧法省间交叉执法检查,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饲料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打击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

九、加强畜牧系统自身建设

(二十七)做好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着力宣传党和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报道畜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亮点,努力营造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报送有价值的信息。

(二十八)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行绩效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在畜牧系统全面开展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推进畜牧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坚决落实好党风廉政各项规定,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

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2012年兽医工作要继续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不断巩固兽医工作的好形势,加强兽医工作的好政策,优化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转变兽医工作方式,进一步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和基础保障等方面夯实兽医工作基础,为切实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精心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努力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一)调整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国际组织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兽医工作在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目标是逐步消灭重点动物疫病。要不断提高兽医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二)理清兽医工作职责,提高兽医服务水平。要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在继续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要履行好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把兽医公共服务的统一性与市场服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兽医工作机构和社会化兽医服务组织的关系,发挥好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同时,加强政策引导,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兽医行业自主服务水平。鼓励大型企业中的执业兽医参与社会化服务。

(三)强化政策研究,增强兽医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兽医工作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兽医事业发展重大政策调研。结合实际,提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重点组织开展兽医法律法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质量监管及兽医工作基础建设等的调研。积极为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做出贡献。

(四)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要求,制定禽流感、口蹄疫防治计划,猪瘟、蓝耳病、常见猪病及常见牛羊病防治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畜禽健康促进计划,加快推动种畜禽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净化工作,严格种畜禽养殖的市场准入标准。各地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契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二、强化措施,毫不松懈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五)着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等基础工作。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加强日常补免,尽力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保证疫情信息及时、准确报告。重点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做好疫情形势研判,为制定完善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机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及时果断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统筹做好常规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生猪、牛羊疫病防治的指导。

(六)着力强化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范。坚持内防与外堵相结合,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加强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外疫防控技术储备。做好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加强边境地区监测、疫情排查、边境督查等防控措施。做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继续推进马鼻疽消灭工作。

(七)着力强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继续加大防控力度,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上升态势。对布病,积极争取政策,做好实施“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的准备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分区防治,分类指导。对包虫病,实施好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重点省份要开展疫情调查,加强免疫、检疫、驱虫等各项防控措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做好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对血吸虫病,进一步加大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安全牧场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巩固防治成果,严防疫情反弹。同时,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三、切实做好兽药监管工作,提高兽药质量

(八)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兽药良好经营规范(GSP),规范兽药经营活动。继续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强化抽检结果利用,实施检打联动,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范本。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建设和运用工作,提升兽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紧紧围绕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满足防控工作需要。继续健全完善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深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抽检模式,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严格查处违规生产企业,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九)健全完善兽药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情况调研,加快推动《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抓紧推进出台《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完成《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启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兽药注册及分类资料要求调研修订工作;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清理和工作;推进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开展兽药标准修订工作。

四、加大执法力度,努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扎实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开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顿。开展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考核,重点解决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独立账号等突出问题。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贯彻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强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制度和措施,推进产销联动、检打联动,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行政行为。开展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许可档案抽查,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行为,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使用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行动物检疫证明出证电子化。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创新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培训。

(十一)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强兽药使用监管,实施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行动,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科学用药宣传,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兽药重点品种安全再评价工作。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十二)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区建设与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完善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制定生物安全区标准。在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省份开展跨省调运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强化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督查。开展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各省份要组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构,建立专家队伍,开展技术培训。

(十三)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等办法,制定数据库建设等规范标准,制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完善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

(十四)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深入推进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组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重点规范城市动物诊疗市场。着力培育动物诊疗机构发展,推进动物诊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五、不断创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十五)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总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特别是要处理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和地方机构改革的关系,避免各级兽医工作体系产生新的波动。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规范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运行。

(十六)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创新兽医队伍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制度宣传力度,加强从业资格准入管理和从业行为监管。继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做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官方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地方兽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各自资源优势,形成推动兽医事业发展合力。

六、加强兽医科技工作,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7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88-01

一、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了许多与现有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要想系统的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通过经济、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下,对于我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经费不足

建设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我国2013年财政部将政府收入的32%投入到我国的农业发展之中,如此庞大的经费,按照正常来说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不会出现经济问题,所以问题应该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农业建设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规划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一些省份对于农业的建设着力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设乡镇农业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等项目领域上,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因此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建设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资金不足问题。

第二,一些地区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在对其兽医队伍进行建设过程中,盲目的追求政绩,没有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队伍建设,导致资金在建设过程中白白的浪费与流失,长此以往,出现了经费不足等问题。

2.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也是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首先畜牧兽医行业中央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它属于哪一个行政部门之中,因此在畜牧兽医队伍进入乡镇之后,当地政府部门往往对其进行自由划分,由此造成了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没有明确的上级领导,导致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工作中出现工作效率低,责任分配不清等问题。同时,在出现紧急问题上,畜牧兽医部门与其他农业部门往往无法明确自己的责任,导致出现问题畜牧兽医部门与其他农业部门产生“打太极”的现象。

由于缺乏明确的部门领导,因此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由于缺乏制约,基层畜牧兽医的工作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会使畜牧兽医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资源浪费等现象。

3.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中缺乏人才

我国2013年医药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人数照比2012年增加了5万人,而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却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医学专业近几年一跃成为了人们专业,由于进入医院或医疗机构之后有良好的收入和保障,大批学生报考医学专业,而对于医学专业中国的畜牧兽医专业由于在毕业之后只能选择进入宠物医院或者去基层工作,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先关人才也在逐年递减。与此同时,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由于地处乡镇等经济落后地区,一般毕业生不愿进入,加上基层畜牧兽医行业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导致一些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部门缺乏具有相关技术的专业型人才。

一些基层畜牧兽医的从业人员往往比具备相关的从业技能与工作经验,通过走后门或调配的方式进入到了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给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行业队伍建设带来了困难。

二、面对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经费、人员、技术以及管理上都有明显的漏洞。因此我们要抓住要点,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解决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对解决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1.加大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要加强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首先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相关部门首先要对畜牧兽医部门进行明确的行政划分,固定畜牧兽医部门的上级领导组织。其次,在农业经费的规划利用问题上,给予基层畜牧兽医部门足够的重视,将资金准确无误的下达。最后,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明确责任与工作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

进行以上工作之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应该合理利用资金,引进先进畜牧医疗设备,进行畜牧医疗技术的培训,从根本上强化基层畜牧医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2.优化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管理体制

早明确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所属之后,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着手下一项工作——优化基层畜牧兽医对我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对象与管理目标,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监督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让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科学的管理体制、合理的监督考核体制下高校的工作,达到强化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

3.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国家农业有关部门以及教育部应该明确畜牧兽医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培养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相关人才。在建立一定的保障制度和优化政策之后将人才输送到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同时注重对现有畜牧兽医部门的人员培训教育,提高畜牧兽医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我国基层畜牧兽医行业的队伍建设。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相信在我国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努力探索实践之下,我国的乡村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会逐渐得到强化,管理体制逐渐走向完善,将我国的乡村畜牧卫生防疫、医疗工作水平提高上来,更好的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高美. 浅谈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 畜禽业. 2012(04).

[2]杜延武,石文辉. 化隆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转变现状及对策初探[J]. 中国动物检疫. 2009(04).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8

提高对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组织领导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畜牧兽医的重要力量。要把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目前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关键议事日程,切实提高领导,制定落实当地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改善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推进。还要将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逐级考核。改善人才成长环境要逐步加强畜牧兽医人才管理,选拔对口人才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降低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部门的情况。要完善畜牧兽医人才用人机制。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牧思想作为第一重要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开放人员入口,有计划地接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优化队伍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改善服务现代畜牧业的能力。还要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政策的要求,提高职称评定力度,适当增多基层畜牧兽医业技术人员的数额,进一步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提高基层人才爱岗敬业的精神。创新培养机制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培养机制,创新培训方法,开展多层次地教育培训工作,让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改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改善养殖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加强技术交流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技术干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本地基层推广。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相互协作,互通信息,使畜牧技术干部的信息更灵通,眼界更开阔,服务更全面,观念更创新。以满足畜牧兽医及食品安全等新形势的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

提高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提高财政投入,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工资、福利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所属工作区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因素,适当提高工作费用,人年平均工作经费要结合实际物价进行调整。此外,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手段。各基层要采取有效方法,尽快处理改善办公用房、基本的专业仪器设备、服务用车和人员津补贴等重点问题。还有各基层要为职工提供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所基本的食宿、办公等办公生活条件。更好地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解决后顾问题,从而更好地稳定基层队伍,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强技能培训畜牧兽医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做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做好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做好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做好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做好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使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日益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要改变畜牧兽医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适时开展一系列培训,通过专题研究、集中学习、函授等方法,使畜牧兽医队伍在多个方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以适当的奖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执法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专题研究和专业深造,逐步提升专业素养。

本文作者:张凤茹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9

一、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1.加强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徐州市林牧渔业局为全市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各县(市)、贾汪区畜牧行政主管局为当地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为加强市级兽医行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市林牧渔业局增挂“兽医兽药处”。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兽医医政、兽药药政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加强兽医队伍建设,逐步推进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

2.加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市、县(市)、贾汪区“兽医卫生监督所”更名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负责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以及兽药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仲裁及有关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等行政执法工作。

3.加强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建设。市、县(市、区)在现有畜牧兽医站增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牌子。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技术支持机构,承担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及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情报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制定、动物疫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

4.加强镇级动物防疫机构建设。在镇新设立畜牧兽医站,作为国家设在基层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市)区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镇畜牧兽医站编制从镇事业编制中划转,所需编制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核定,原则上5万人以下的镇定编3-4人,5-7万人的镇定编4-5人,7万人以上的镇定编5-6人。机构和编制确定后,由县(市)区编制部门核发编制手册。镇畜牧兽医站人员从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直接调入,不足人员通过统一招考,从原畜牧兽医站人员中择优录用。

5.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配备。凡涉农行政村都要配备一名兽医防疫员,重点做好本村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注射工作。村级兽医防疫员实行聘用制,由镇畜牧兽医站推荐,县(市)区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批准、制发聘书,并委托镇畜牧兽医站与村级兽医防疫员签定聘用合同。聘期原则1-2年,具体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可续聘。村级兽医防疫人员档案报市林牧渔业局备案。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认证,对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聘用为村级兽医防疫员。

6.加强渔业疫病防治能力建设。徐州市林牧渔业局为全市水生动物防疫行政管理部门。在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增挂“徐州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徐州市渔政管理站增挂“徐州市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各县(市)、贾汪区结合本地水产业发展情况,在渔政监督执法机构增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监控和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法实施水生动物防疫、水生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产品安全和渔药监督等执法工作。

二、建立完善兽医工作保障机制

7.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和动物防疫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工资由县(市)区财政统一发放。动物疫病的监测、强制免疫用疫苗、疫苗冷藏运输、免疫标识制定、动物扑杀、疫区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口蹄疫和禽流感的免疫注射劳务费,由各级财政专项列支。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原则,村级兽医防疫员的劳务补贴实行按劳计酬,从各级财政安排的注射劳务费中支出,除省财政补助外,市级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解决,实行“专人管理、专账专户、银行建卡、直接到人”。

8.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设施,加大各类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切实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按照全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全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并纳入年度计划,确保全市动物

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发挥效益。

三、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10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畜牧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畜牧兽医人才的支持。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产业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基层畜牧兽医人才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我国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存在的技能低、素质低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产业发展的阻碍。

1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人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专业素质缺乏,大多数兽医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并且基层工作缺乏培训机会,兽医技能提升不明显;(2)队伍青黄不接,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一般,很多年轻工作者都转行从事其它职业,再加上没有及时补充人员,导致基层兽医人才队伍青黄不接;(3)工作经费短缺,基层兽医站的工作经费由政府财政补助,但是与其它行业和部门相比,经费明显减少。

2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2.1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畜牧兽医对于促进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性,要不断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的工资待遇标准,艰苦边远地区的兽医岗位可适当增加工资补助。除此之外,还要改善基层畜牧兽医的工作环境,引进先进的专业仪器设备。通过工资待遇的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善,调动基层畜牧兽医的工作积极性,留住基层人才。

2.2加强基层队伍的组织领导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是我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政府部门和畜牧兽医站要将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案和计划,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切实促进基层政府和畜牧兽医站将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3完善基层兽医队伍准入机制

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就要不断完善人才准入机制,要选拔专业的人才补充队伍,逐渐减少非专业人才的招收。基层兽医站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到畜牧兽医专业院校招收毕业生,为基层队伍补充人力资源,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体系等,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的服务能力。2.4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基层畜牧兽医站要制定科学培训计划,采用先进的培训方法,不断创新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多层次的、有针对性性的培训,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实用技能培训,可以通过下放到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下乡宣传养殖技巧和方法等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养殖人员的养殖能力,并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

2.5加强技能培训和行业交流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任务重、工作面广,经常会遇到突发传染性畜禽疾病,要通过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的技能培训和行业交流,才能提高基层人才的业务素质,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1)要经常组织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到外面参观和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做法和技术,更新基层人才的观念。

(2)要鼓励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培训、函授学习、大学深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兽医个人工作计划例11

(一)当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分析

1. 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国人们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到颁布实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10 个相关配套规章,出台应急预案、防治规范标准1348 个,基本上实现了依法治疫。

2. 动物疫病防控方针不断完善。总方针:“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基本原则:“地方政府负总责”、“属地管理”。

防治措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综合防控措施;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3.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先后创制了几十种疫苗,有些居世界领先水平,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马传贫弱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禽流感病毒重组灭火疫苗等均已市场化;建立了多种疫病的检测诊断技术,其敏感性、特异性不断提高;先后分离了多种病原,其中有些是国内外首次成功分离;对多种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学方面的研究。

4. 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起初,我们与国外交流的次数几乎为零;2007 年5 月我国恢复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合法地位;目前,兽医工作被全面纳入世界兽医体系,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开展务实有效合作;有序开展双边、多边国际合作;签署备忘录、合作框架协议,与数十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政府间兽医合作协定,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实施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动物疫情的主要特征

我国动物疫情复杂严峻、牧情方式多元、民情需求增长、国情基础薄弱、世情要求更高,主要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1. 重大动物疫病总体下降,但仍呈多发流行态势。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2007 年,发病数、病死数及疫点均呈现急剧下降趋势;2008-2009 年趋于平稳;近几年疫情略有增加;今年上半年,贵州、湖北和云南三省四县6 个疫点发生。

口蹄疫:2009 年以来,周边国家和地区口蹄疫流行严重,我国先后3 次遭受境外流行毒株的侵袭;今年上半年,全国三省三县、3 个疫点报告发生O 型口蹄疫和A 型口蹄疫疫情。

高致病性蓝耳病:2006 年“高热病”席卷全国,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冲击。全国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12 年至今,全国无报告疫情。

2. 人畜共患病局部回升,个别地区呈暴发流行。除血吸虫病外,家畜布鲁氏杆菌病在北方省份、包虫病在西部牧区已出现暴发流行趋势。

3. 病种多、新增快。目前纳入一二三类疫病管理的病种共157 种类,其中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超过40 种。新传入动物疫病20 多种。

1949 年-1979 年,共有8 中外来动物疫病传人国内,占传染病总数的25.8%;1980-1989 年由于国际交流,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不断加快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势头加快,传入了13 种病,占传入疫病总数的42% ;2000年以后,传入速度逐渐减缓,仅传入4 种,占传入总数的12.9%。

4. 病原复杂,变异快。同一个趋于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并存,同一动物种类一、二、三类疫病并存,同一种疫病不同亚型并存,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病原背景日趋复杂。

5. 病原污染严重,流行范围广。多种重大动物疫病呈全国性分布,多种人畜共患病随着活畜禽的无序流动迅速蔓延;此外,种猪场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多种病原持续存在,种禽场禽白血病、新城疫感染率较高,源头治理任务艰巨。

6. 外来疫病迫近国门,威胁越来越大。非洲猪瘟、O 型口蹄疫、A 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蓝舌病等疫病在我国周边国家时有发生,尤其是口蹄疫的新毒株在我国周边“压境”,给我国防控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7. 畜牧生产经营方式多元化,防控要适应调整。

(1)养殖方式由散养逐渐转向规模与散养并存:以散养和中小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方式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这些小而密集的养殖单元,防疫意识差、基本条件差、防疫能力差是疫病防控的重要制约因素。

(2)养殖结构由分散逐渐转向区域:畜禽总量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使病原体可增殖或潜在增殖的宿主也相应的增多,病原体变异几率大,进而导致新发病显著增多。

(3)流通方式由区域转向全国:畜禽远距离调运和集散市场流通日益频繁、鲜活现宰的消费习惯等现状使检疫监督难度越来越大。

(4)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逐渐转向质量:一些不法分子违法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违法处置病死畜禽的手段更加隐蔽,突发公共卫生安全时间时有发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大。

8. 动物产品需求量质同涨,防控任务重。

(1)动物产品需求量与健康养殖水平低的矛盾:城乡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进程带动动物产品加工等因素,使社会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不仅体现在量上,而且体现在质上;目前我国健康养殖水平较低,偏重增长、忽视“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偏重养殖数量,忽视产品质量,偏重畜牧生产,忽视兽医服务模式的落后,导致的后遗症就是资源环境破坏,动物疫病频发、人兽共患病抬头。

(2)动物产品安全呼声强与监管能力弱的矛盾:近年“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频发,畜牧生产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社会对动物产品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而我们的监管能力仍处于低水平徘徊;从全局来看,我国的多头管理、分段管理和属地管理形式,把一个本来完整的动物卫生监管链条被人为分割,不符合在官方兽医体系监控之下“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同一管理这一国际成熟经验;从局部看,兽医体系内部存在执法人员少、素质不高、规范性差等问题。导致管理职责不清、监管能力内耗、监管缺失或越位,疫病、药物残留和违法添加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9. 疫病防控基础薄弱,防控压力大。

(1)防治需求增长快与兽医工作基础发展慢的矛盾:我国兽医体制改革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发展的步伐还过小、速度还过慢,远远不能适应激增的动物数量、频繁的流通调运和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兽医服务的需要,防疫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兽医基础的薄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基层防疫体系力量削弱、功能退化更为突出。

(2)动物疫病损失多与防控投入少的矛盾:从纵向看,国家投入虽然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结构不合理、增长不持续,主要用于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和应急处理(口蹄疫50%、禽流感29%),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合理的流入方向;从横向看,防控投入严重不足(2008年占农业总产值0.5‰左右,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6‰),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 ~ 5%)。导致结果:疫病整体防制水平低,我国饲养每只鸡平均的疫苗和药物费用为美国的10 倍;畜禽死亡率高,每年因动物疾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 亿元;投入产出效益低,美国消灭猪瘟每1 美元投入产生高达21 美元的收益。

二、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

1.《动物防疫法》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质免疫工作;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2. 免疫义务主体:是饲养的单位和个人,而不是防疫员,更不是畜牧兽医部门或政府;畜牧兽医部门或政府只是强制免疫计划的制定者、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而不是免疫具体实施者、义务者;村级防疫员是专门从事免疫注射的具体实施者,实行有偿服务。目前国家为了支持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把本应由饲养者承担的服务费用买单了,把强制免疫用的疫苗经费也买单了,但义务主体没有变。强制免疫是一项法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行政措施,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无条件履行相关义务。

(二)实行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制度

1. 动物疫病监测概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各种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疫病检查,是政府为了掌握强制免疫效果、开展动物疫情预警报警、消灭传染病所采取的一项带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3. 动物疫病监测的作用。评价疫病监控措施效果、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的重要数据;掌握动物疫病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方法;掌握动物群体特性和影响疫病流行社会因素的重要手段;国家调整兽医防疫策略和计划、制定动物疫病消灭方案的基础;及时发现疫情,及早扑灭疫情;保证动物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提高生产者的市场竞争力。

4. 动物疫病监测的性质。同动物检疫一样,属于行政执法范畴,监测不同于检测或检验,与卫生部门的监测也有所区别,我们的监测目的更明确,更具有强制性;仅将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看作技术措施是不全面的,监测工作职能由疫控机构承担,不能由其他科研教学机构承担。

(三)实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区域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是成员国家为了控制动物疫病和/ 或促进国际贸易,按照国际规划的规定,在其领土内按照不同亚群体的动物卫生状况划分地理区域的过程。有利于在分区域有计划的根除主要的动物疫病,促进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和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主要适用于一个地理屏障为基础界定的动物亚群体,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主要适用于一个或多个单位养殖、屠宰加工等单元,在同一个生物安全管理和饲养操作规范为基础界定的动物亚群体。对动物实行区域化管理,不能搞“齐步走”和“一刀切”,要遵循疫病防控规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畜牧产业布局、动物卫生状况、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科学布局。

(四)实施动物疫病的控制与扑灭计划

1. 动物疫病的控制。一是发生动物疫病时,采取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防止其扩散蔓延,做到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2. 动物疫病的扑灭。一般是指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采取的措施,即是指发生对人畜危害严重,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疫病时,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综合的“封锁、隔离、销毁、消毒、扑杀或淘汰等技术措施,使某一特定区域或养殖场的某种或某些动物传染病在限定时间内,达到个体不发病或无感染状态。这个“特定区域”是人为确定的一个固定范围,可以是一个养殖场,一个自然区域、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地区或养殖场同时进行疫病净化最终结果是疫病消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疫病净化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对付某种动物传染病的通用方法。

(五)实行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制度 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应该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存在的问题:检疫行为不规范,产地检疫中存在“隔山开证”等违法行为;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低,乡镇站不具备检疫执法资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力度小,宣传不到位。

(六)实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

1. 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的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2. 执业兽医。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国家实行执业考试资格制度,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除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外,只有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

三、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思考

(一)把握防控方向,适应防控需求

1. 坚持防控主体多元化的防控方向。发挥政府在疫病防控中公共服务职能,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范围;进一步明确养殖者的义务主体、执业兽医的技术服务主体、官方兽医的监管主体职责;由单纯的政府供给变为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执业兽医、兽医协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防疫体系。

2. 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防控方向。逐步调整当前重大动物疫病以免疫为主的防控策略,采取综合防控,把疫病防控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重点加强防疫体系中基层技术推广与应用环节,加快饲养方式、屠宰加工方式和流通方式等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养殖者向规模养殖、规范养殖、健康养殖转变。

3. 坚持以监督免、以管促放的防控方向。以强化免疫效果监测来促进免疫措施的落实;以强化防疫监管来促进疫病的防控;重点抓生产环节规模养殖企业与专业大户的防疫监管、畜禽出栏与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以及市场与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发挥全程监管作用,提高防控效果。

(二)抓住两条主线,夯实防控基础

主线一:加强三大体系建设,提高防控硬实力。

1. 以深化兽医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兽医工作体系建设。把兽医机构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点;把加强基层兽医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把官方兽医的垂直管理作为改革方向,把推进执业兽医队伍建设作为兽医服务体系的主要依托;建设结构合理、机制顺畅、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素质优良的兽医工作体系。

2. 以强化实验室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以部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区域性实验室为骨干,基层综合诊断室为基础的实验室网络;把基层兽医诊断室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施设备;结合畜牧业区域化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专业实验室建设为主,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大型区域性专业化重心实验室;协调好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构建基础扎实、设备先进、技术精湛、支持到位的疫病防控技术支撑体系。

3. 以提高法律保障力为中心,加快政策法律体系建设。要逐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的法律体系框架,加快立法进程和配套法规出台,构建政策有力、法制健全、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既与国际规则接轨,又适应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实际的法律体系。

主线二:加强四种能力建立,提高防控软实力。

1. 提高防控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强畜禽传染病防治研究,努力提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总体水平。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把动物疫病防控工程与技术研究科技支撑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科研院所纳入到动物疫病防控的主战场上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构筑技术防控的防线。

2. 提高疫病防控的科学决策能力。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还处于一个宏观调整和完善阶段,相对于免疫检疫等技术而言,宏观层面的决策更显重要。在加强疫病监测预警和诊断、疫苗研发,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疫病防控政策研究,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模式,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三)实现三个突破,提高防控效果

1. 工作机制有突破。主要包括动物区域化管理机制、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机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机制、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管理和动物产品的全程监管机制、兽医工作绩效评价机制等。

2. 政策扶持有突破。在积极做好“三补一扶”动物防疫政策落实的同时,及时总结、科学评估,创新政策扶持机制,注意“三结合”:项目建设与收益相结合,通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动物疫病区域化建设等使投入收益最大化;公共财产与市场相结合,多利益主体共同分担,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养殖主体的分摊机制;扶持方向与防疫措施相结合,引导养殖户建立主动防疫意识。

3. 对外合作交流有突破。深入研究OIE 有关工作规则和标准;加强对有关国家兽医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兽医工作发展历程、典型案例研究;研究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增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能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四) 实施战略工程,加速防控步伐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以疫病防控战略工程为抓手,通过“一揽子计划”的实施带动、加速防病灭病步伐。

1. 实施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程。根据立法准备与队伍能力、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财政与公共支持等条件制定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通过加强疫病免疫与监测预警,以主动监测结果引导疫病监控和扑灭计划的稳步推进;通过推行区域化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扑灭某种动物疫病。

2. 动物疫病净化工程。要由简入繁、由易到难,逐步实施种畜禽场的垂直传播疫病净化工程、规模化商品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程、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工程、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工程,争取利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在全国范围内净化和消灭部分疫病的目标。

3. 实施动物健康促进工程。在养殖场逐步实行动物疫病监测和净化,实施无疫病认证,严格市场准入,促进企业参与,逐步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净化动物疫病。

四、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工程

(一)总体目标 计划用8 ~ 10 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工作的开展;集成推广一批成熟的动物疫病净化示范技术;建设认证一批无特定动物疫病的净化养殖场;全面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二)具体思路 逐场推进、集成示范、认证管理、建立联盟。

(三)实施原则 边技术集成、边推广示范;边评估认证、边完善制度;先易后难、由小及大。

( 四) 主要做法 对于主动作为的畜禽场,认可其做法与成绩,核发“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证书;对于有想法没做法的畜禽场,鼓励其迈出第一步,核发“动物疫病净化建设场”证书;对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畜禽场,顺其自然,逐步淘汰。

(五)实施主体 “3+1”模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养殖企业。

(六)推进方式 在国家层面,要组织专家分动物、分病种集成制定净化技术指南,在地方层面,各级疫控部门要结合各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个性化净化实施方案,做到一场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