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时间:2023-03-16 15:40:23 关键词:校本专业 人才培养 方案

摘要:对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以岗位需要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创新实施“四化四融”人才培养模式。

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1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招生、毕业生数量飞速增长,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2012年以来,教育部开展了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呼应了国家发展、行业企业和学生成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指导了人才培养工作和专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高职院校传媒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全国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了第二批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山东传媒职业学院负责牵头制定《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标准》,并于2018年完成了教育部组织的验收汇报工作。2020年9—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公办大众传媒类职业院校,针对高职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供需失衡的紧迫形势,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引领,探索实施以作品化—场景化—媒体化—产业化为路径,实现服务主体融合、教学资源融合、育人主体融合和评价方式融合的“四化四融”培养模式,助力区域现代传媒产业快速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标准的修(制)订要体现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需要对接新需求,对专业内涵进行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增强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在国家教学标准的引领下,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综合分析国家标准特点,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创新实施了“四化四融”培养模式。

2.1创新提出了“价值引领、立足服务、多样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

为了更好地落实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民性立场的传媒人才的根本任务,满足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对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融合的职业新追求,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提出“价值引领、立足服务、多样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劳动力市场、学生、国家和社会3个服务主体的需求相融合,实现了三者的平衡发展,按照三者的融合需求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2.2聚焦行业发展,修订新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行业主管部门、514家企业、62所职业教育院校、4000余名学生展开9项调研,归纳梳理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明确高职传媒类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区县融媒体中心、中小型影视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新媒体企业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就业,企业要求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完成融媒体产品策划、拍摄、剪辑包装与运营全流程工作。基于调研结论,率先提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具备舆论导向意识、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追求,熟悉影视内容生产流程,能够从事编导、拍摄、剪辑、运营岗位群相关工作的“思想觉悟高、面向全媒体、技术技能强”的新型传媒人才。

2.3构建“思政浸润、校媒融合、项目驱动、实境历练”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2.3.1“通识平台+课程群模块+微方向”的课程资源体系

通识平台融合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课程群模块以主流影视项目为载体,融合专业技能课程,依次打造短视频制作、现场节目制作、新媒体节目制作、专题节目制作4个课程群模块,实现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相融合。微方向以岗位要求为参照,根据学生成长画像实现专业方向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选,助力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3.2“场景化、沉浸式”实践教学资源

依据行业发展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打造“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创业技能”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创设“全真型媒体化校园+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媒融合职业环境。以专业媒体标准打造全真型校园媒体平台,使学校媒体真正具备媒体属性,基于工作流程建设“摄影摄像”“新媒体运营”等6个专业教学工作室,校企合作共建“腾讯智慧融媒学习工厂”“新生力量录音棚”,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2.3.3打造“思政浸润、文化强基、美育提升”的综合素养培养体系

建设课程思政研究学习中心,开好开足思政课程,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将思政课、专业课、专业创作、第二课堂全部打通,打造《红色故事青年说》等思政育人项目,筑牢思想价值防线,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影视制作人才。厚植文化育人,开设提升人文素养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课程,每年开展2次齐鲁文化主题活动,将齐鲁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开设艺术概论等美育课程,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影视作品资源库”,举办大学生影像文化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追求。

2.3.4打造“融入产业、实境历练、以赛促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打造“传媒先锋大讲堂”,将行业大咖请进校园,建立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认知,找准创新创业方向;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黄炎培”等20余项部级、省级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讲座、竞赛、获得专利等创新创业成果折算为学分,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孵化152个学生创业项目。

2.4探索实施“基础共享、技能

轮训、方向优选”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创设“校媒融合”全真型职业环境,以专业教学工作室群为载体,融合政校企媒育人主体,分3个阶段完成从学生到传媒人的培养。第一学年夯实基础,通过通识课程平台学习和参与工作室跟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行业认知、媒介素养、视听思维、思想品德、理想信念等基础素质和能力。第二学年提升技能,通过课程群模块和参与工作室群的项目轮训,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创作意识。第三学年对接岗位,通过成长画像进行方向与学生的优势互选,通过微方向课程资源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综合创作能力。

3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创新点

3.1理论创新

对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培养定位,在国内传媒类高职院校率先对媒体融合战略下政校企媒协同育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理论研究。一是率先提出以作品化—场景化—媒体化—产业化为路径,实现服务主体融合、教学资源融合、育人主体融合和评价方式融合的“四化四融”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创新发展“基于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打破以单一主体需求为导向的定式,提出“价值引领、立足服务、多样成才”理念,为传媒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

3.2实践创新

对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以岗位需要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创新实施“四化四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创新构建“思政浸润、校媒融合、项目驱动、实境历练”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搭建对接产业标准的实践教学条件,以专业媒体标准打造全真型校园媒体平台,建设了大师引领—教师支撑—学生辐射的专业教学工作室群,设置真实生产工作岗位,创设了全真型职业环境。先后引入“山东电视台《让梦想飞》节目制作”“电影《建国大业》4K修复”“百度知识讲说人”等真实项目,实现学生在校真实岗位实践。二是创新实施“班级领航工程”,筑牢思想防线、厚植文化育人,注重职业素养养成。所有班级配备党员专业教师担任领航导师,通过主题影像创作达到浸润式思政育人效果。学生政治素质显著提升,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达到93%,发展学生党员数量逐年提升,毕业生扎根基层人数显著增长。三是建设了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平台,将颗粒化思政元素根据传媒类专业特点划分为思政理论、政策方针、行业法规、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类目,纵向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共建共享。

4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成效

4.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从2019年起,专业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为山东省各级融媒体中心、政企新媒体宣传部门以及中小微文化传媒公司培养传媒专业人才近千人。师生创作的《深山摆渡人》等优秀影视作品获得“山东省核心价值观网络原创视听作品”一等奖等112个专业奖项,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作品1部,登上学习强国平台4次,打造知识传播类新媒体账号126个,知识科普类短视频927条,网络总播放量超过3亿次。学生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4.2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中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材选用等基本要件,对标对表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以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为核心打造的传媒创意与制作专业群被山东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打造了山东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文化创作创新团队1个,培养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1名;出版教材4本,其中部级规划教材1本;获得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优秀成果奖1部;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7门。

4.3支撑和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在国家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深度匹配区域产业发展,积极对接中高端产业,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支撑和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2020年,本专业入围山东省广播电视局评选的山东省网络视听(短视频)基地,为山东省和新疆喀什地区90余家融媒体中心培训一线传媒工作者130余人和短视频行业人才300余人;与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制定“媒体融合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职业院校培养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提供了标准;撰写《山东省区县融媒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山东省新媒体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立项山东省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网络鲁剧”高质量创新型发展研究》,为山东省现代传媒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并作为山东省影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写入《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

5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标准校本化实施以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国家教学标准为引领,主动对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优化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照国家教学标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以岗位需要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为国家教学标准引领下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增辉.职教新标准对接新需求——专访教育部行指委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国川[J].在线学习,2021(10):33-36.

作者:李苗苗 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