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信工作打算

电信工作打算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3 16:26:11

电信工作打算

电信工作打算例1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单位在实行电算化以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和文件,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也需要在计算机上来完成,从而给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档案存储的范围和载体扩大了

除传统概念上的会计档案外,原手工制作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等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则由计算机会计系统通过打印机规范打印保存或采用磁盘、光盘等磁性存储介质来保存。这就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核算的事业单位不仅要有电子数据,而且要保存打印输出纸张的会计档案,从而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

2.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更高了

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其受存储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储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保存当很容易遭到破坏。为了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及在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他介质都应作为会计档案进行保存,直至其会计信息到保管期限为止。此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全套方档资料,如存储有程序的介质、用户操作手册等资料亦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应截至该系统停止使用,且用该系统备份在磁介质及其他介质的会计档案已达到保管期限。[1]

3.会计档案的保密要求提高了

由于会计数据被记录在磁盘或光盘等磁性介质上,因此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的非法修改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一旦被修改,就很难辨别出经济业务的“原貌”;再加上会计数据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事业单位重要的数据。相对于手工会计系统而言,利用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发现难度则更大,它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2]由于事业单位从事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档案与一般的会计档案相比具有保密性要求高、管理要求严等特点,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相应地加强保密性管理。

二、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内容增多了,对环境的要求也高了,而很多事业单位却没有认识到这些变化,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数据处理工具的变化。如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查阅、销毁仍沿用手工系统的制度;没有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档案保管人员的职责作出相应的规定;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来改善保管会计档案的环境等,因此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2.输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管期限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因考虑采用激光打印机所负担的成本较高,往往较多采用针式打印机打印凭证、账表等有关会计档案资料。这些通过色带打印的会计档案资料很容易褪色,一般情况下,针式打印机打印的纸质档案资料在七八年后大多会字迹不清,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保存这些电算化会计档案,后果不堪设想。[3]

3.管理人员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认识不清晰,素质待进一步提高

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对会计档案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概念,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缺乏经验,造成会计档案和其他会计文档资料不能及时归档,致使会计档案既不安全也不完整。有些财会人员知识老化,业务能力不强,对计算机操作与维护不熟练,不能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和档案资料的整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档案的安全性难以达到要求。

4.会计电算化软件安全保密性薄弱,达不到工作要求。

在多数软件中,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只要具备简单数据库知识的人很容易随意查询、修改数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完全记录下来,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同时,许多安全措施并未配置齐全,特别是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而硬件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会计应用系统软件的正常运用。另外,还有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加强会计电子档案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料及时存档。制定符合本单位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保管条件以及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按要求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2.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打印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需要的财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联入互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维护,避免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3.加强会计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完善人员配置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随着电脑操作系统不断更新换代,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也不断升级,会计档案不断技术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档案法规、档案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并组织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使档案管理人员既有丰富的会计业务知识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

电信工作打算例2

一、背景简述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

要了解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首先要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什么。国内外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可一般表述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通过对电算化会计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电算化应用的硬件基础以及电算化规范,总结出以下几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的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3)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网络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作者归纳实际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笔者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电算化会计操作与规范要求,对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断;

(1)对会计电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帐的工具,而忘记了它本身所应包含的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从而心理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

(2)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档案形成部门,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应的业务指导,造成档案形成部门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自然的状况,严重妨碍了电子文件、数据的归档。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而且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a、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b、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d、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e、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由于电算化会计,不仅仅是要实现传统会计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计算机高速度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电算化软件维护及系统安全的要求较高,这也需要会计部门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电脑高级人才,维护日常运作,开发更合理、高效的软件。

(4)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高度认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五、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展望

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如果说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那么电算化会计档案就是电算化独特的个性,它代表着未来会计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强大功能,必须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这一基础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前,《电算化环境对会计档案的影响及管理要求》,《交通财会》,2001年第10期

2.李新惠,《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2002年5月

3.郭利萍,《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2002年5月

4.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相关影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5.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财务与会计》,2002年9月

电信工作打算例3

引言

随着社会商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频率的上升,应用传统的人工结算已经很难再满足提高服务质量并保证结算速度和精准度的需求。而融合了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POS收银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超市经营、商场经营、餐饮经营等以服务业为主的商业模式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给相关的营业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文主要针对POS收银机在餐饮业的应用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1.POS收银机的应用及特点

POS收银机是一种应用于销售活动终端结算的设备和系统,通过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融合实现快速结算的功能,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结算中的失误,进而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结算速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把商品的各种信息预置在计算机的储存器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预建功能,预置信息应包括:商品名称、商品价格、供应时间、经营者的名称等,具体根据实际的需求添加。在为顾客进行交易结算时,需要将其消费的产品信息逐项输入到信息处理器中,即信息输入功能,然后计算机会自动对齐进行查询和数据信息的处理,最终生成顾客的消费清单[1]。并且会在系统内部对相关的消费记录进行自动保存,方便后期的查询和使用,可以作为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依据,也可以方便后期处理和顾客之前的消费纠纷等问题。除此之外,POS收银机还有一个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可以打印票据,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小票,平时在超市购物和餐厅吃饭都会收到这样的小票,尤其是在餐厅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小票顾客能够在点餐或者付款之后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消费状况,这样能够避免出现顾客实际用餐需求和服务员点餐情况出现误差,也方便顾客核算自己的消费金额和实付金额是否相符,保证其消费活动的公开透明性[2]。

2.POS收银机在餐饮店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POS收银机在当前的餐饮店应用中通常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先就餐后结算,第二种是点餐之后就即结算。两种结算方式相比,各有优劣,比如有些顾客会在中间临时加菜,那么第一种结算方式就会比第二种方便很多,避免顾客进行二次结算,而且很多顾客怕麻烦,即使有加餐意愿也不愿意去收银台前再次付款,这样就降低了餐厅的交易额。但是如果在餐厅生意比较火爆的情况下,提前结算可以避免因为人手不足而导致的结算太慢让顾客久等的情况出现,更降低了餐厅的逃单率,而且在忙碌状态下,很多服务员会把顾客之间的账单弄混,后期结算过程中出现误结、错结等现象,严重影响餐厅的信誉和形象。

3.电子菜谱的特点以及应用方法

通过将餐厅所提供的菜品名称和价格通过电子屏幕显示出来以代替传统纸质菜单的形式就是电子菜谱,目前应用范围已经比较广泛。其特点和应用方法如下:

(1)电子菜谱的呈现形式可以实现多样化,除了具备基本的文字和图像显示功能,还提供音像显示功能,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某个菜品的音像资料查看其制作过程和食用功效等。比如顾客点了一道汤,通过电子菜谱可以清楚的知道汤里有哪些配料,这样就知道是否符合自己的饮食习惯,避免出现实际的菜品和其期望值不符的问题。同时利用电子菜谱可以对餐厅某段时间内的菜品热度进行排行,这样方便顾客在点单时进行参考。

(2)电子菜谱还有一个最为方便的功能就是管理员可以随时对菜单进行删改,比如受到食材或者其它因素的影响,某些菜品在当前的营业时间内无法供应,就可以先暂时将这道菜隐藏或者删除。同时对于菜品的价格也可以进行修改,非常方便。

(3)电子菜谱还具备点菜信息记录的功能,即系统会对每次点菜行为进行自动记录,这样可以定期查看某道菜在单位时间内被点了多少次,方便进行统计。进而对点菜次数较少的菜品进行改进或者删除,同时把点击率较高的菜品作为餐厅的主推产品。

(4)电子菜谱能够将顾客的点菜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到主机系统中,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人工点菜中出现的误差,提高点菜的准确率。

4.基于POS收银机实现餐饮店服务电子化的方法

餐饮店服务电子化的基本内容为: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的各种程序和电子设备,取代传统服务模式中依赖人工操作的部分,进而提升服务水平,并节省餐厅的人力资源,进而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收益。

4.1“移动POS机”的组成

为了实现餐饮店服务电子化,可以采用电子菜谱和打印机的组合对点菜及结算全过程进行控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电子菜谱作为顾客的点菜工具,服务员携带便携式打印机,通过无线网络将电子菜谱和打印机连接起来,这种就形成了一个“移动的POS机”。当顾客完成点菜活动之后,服务员对其所点的菜品进行确认之后就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的打印功能将顾客的消费小票即时打印出来,一份给顾客作为消费凭据,一份给厨房作为菜单,一份给收银方便餐后结算。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菜谱要进行安全设置,避免丢失或者顾客私自对菜谱信息进行改动,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顾客点完菜才之后要尽量将电子设备进行回收,避免造成损坏。

4.2移动POS机在餐厅经营中的实际应用步骤

(1)完成“信息预建”工作,把菜品和价格等相关信息资料存储在电子设备中,并反复核对其准确性。

(2)执行“信息输入”步骤,当顾客开始要求点菜时,就可以为其提供电子菜谱,顾客在点菜过程中会对菜品进行选择,而后台会信息处理器会自动相相关的点菜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3)顾客通过电子菜谱上提示器告诉服务员点菜已经完成,服务员就可以携带便携式打印机来到餐桌旁将打印机和电子菜谱进行连接,进而获取顾客的点菜信息并打印出来,避免了点菜过程中的等待,并给顾客提供了较为自由的点菜空间。同时避免了人工统计中出现的错误,方便在打印前和打印后反复和顾客确认点菜信息,保证准确率。即使顾客需要临时更改,也可以通过快速的操作完成[3]。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餐厅的经营活动中,POS机的应用优势非常明显,可以弥补传统人工点单和结算过程中的缺陷,降低错误率,并将服务员的工作步骤程序化,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餐厅管理,对于提高餐厅经营业绩和后期的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电信工作打算例4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09-02

一、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概述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电算化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是会计档案管理发展方向。管好用好财务档案是企业财会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会计信息化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变化

(一)电算化的新特点

1.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均需要进行人工汇总计算,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计算错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这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2.数据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方式下,数据记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出现记录错误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同一类数据可能会重复多次记录。数据保存介质是“纸”介质,保存这些介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还需进行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等工作。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采用节约了数据的保存空间,也使数据存取方便,同时通过数据拷贝、转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记录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

3.会计档案的新变化

第一,较之传统的财务档案,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

第二,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使用。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第四,电子财务档案便于计算、分析,快捷获得所需结果。如果电子财务档案上网,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不仅满足了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数据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正如上面所述,电子财务档案或财务档案信息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的一面。如具有系统依赖性,即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打开,不具备传统档案的直接可视性,还具有易遭毁损、难查痕迹的特点,同时它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因此,即使实现了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归档中也需要实行所谓的“双套制”,即将同一份档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归档。

三、会计信息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内容不够完整

目前大部分企业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由于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因此一些企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的只是打印出来的纸质会计档案,而没有移交存储会计数据的磁性介质会计档案和开发使用的全套电算化会计的应用软件程序、系统软件及文档资料等。有的企业为了管理需要进行了会计软件的升级,而原有的会计软件及资料却未能及时进行整理归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但这种服务方式已经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利用,更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改革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档案自身存在的问题

1.由于软件升级可能导致一些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三)选择的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的磁盘介质质量存在问题

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载体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外,还包括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全套文档资料。由于会计数据被记录在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上,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实施的信息篡改、修改复制、伪造、销毁等违法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社会危害性,并且发现难度非常的大。另外,电算化会计档案又受载体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

(四)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缺乏专门人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四、如何改善并做好信息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一)完善信息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

首先应确定归档范围。电算会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本单位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重要的经济合同、开发设计说明书,以及源程序文件、用户操作规程及使用手册、电算化会计科目及科目代码表、会计报表格式、报表取数公式、自动转账公式及其他计算公式、检验公式等,存贮于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及其他会计资料。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

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

要建立严格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借阅手续制度和使用权限制度,电子会计档案信息未经单位负责人同意严禁拷贝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会计数据磁盘不得带出财务(档案)室,财务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按规定顺序及时归还原处,若要查阅入库档案,必须办理有关借用手续。公司内各单位若因公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经本单位领导批准证明,经财务经理同意,方能由档案管理人员接待查阅。外单位人员因公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单位介绍信,经财务经理同意后,方能由档案管理人员接待查阅,并由档案管理人员详细登记查阅会计档人的工作单位、查阅日期、会计档案名称及查阅理由。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做好会计凭证等档案的整理。

4.加强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某些企业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护措施:没有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没有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所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有条件的企业选择能够自带档案备份程序的账务管理系统,如果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或存储盘。

5.做好信息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会计信息化后,包括纸质和其他形式的档案的管理应有专门的保管方式,例如指定专门的保管人员并指出负责人建立责任制,建立专门的档案存放科室,有专门的人员保管钥匙,对纸质的档案进行编号,以方便借阅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的日常使用管理是通过对系统运行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预定任务,保证系统内各资源信息的安全与完整。

6.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电信工作打算例5

一、会计档案的作用

1.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

从宏观来说,国家利用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反映的数据逐级汇总,可以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制订更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和决策;从微观来说,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科学地预测未来,制订最优化的管理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

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

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转贴于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电信工作打算例6

故障诊断与排除

用万用表测量车辆蓄电池电压,测量结果高于12V,接下来用专用蓄电池状态检查仪对蓄电池的冷却性能进行检查,测量结果表明蓄电池状态没有问题,故障的产生与蓄电池电压过低或状态不佳无关。

对发动机计算机及其工作线路进行状态检查,用专用的电喷系统诊断线束将发动机计算机各工作脚并联引出,用万用测量发动机计算机的供电脚和搭铁脚的电压值(在点火开关关闭、点火开关打开、点火开关打到启动挡时),测量结果表明供电脚和搭铁脚的电压没有问题。接下来更换一个新的发动机计算机总成,进行防盗启动系统的匹配操作,而后进行发动机启动操作,发动机还是无法正常着车,表明故障的产生与发动机计算机及其工作线路无关。

用诊断仪PROXIA32寸车辆的防盗启动系统进行状态检查,对应答器的信息进行参数测量操作,表明用户所用的钥匙的识别和验证过程没有问题。对发动机计算机进行状态检查,发动机计算机处于解锁状态,智能控制盒内的防盗启动系统相关参数的读取表明智能控制盒的状态也没有问题。说明故障的产生不是车辆的防盗启动系统存在问题造成的。

对发动机的转速位置传感器及其工作线路进行状态检查,用万用表测量线路的电阻值,结果正常。更换一个新的发动机转速位置传感器总成,进行发动机启动试验,故障现象还存在,表明故障的产生与发动机转速位置传感器无关(发动机转速位置传感器及其线路如果存在问题,发动机计算机得不到发动机转速信号,无法进行供油和点火时间和时刻的计算和控制,发动机就无法正常启动)。对发动机飞轮上转速信号齿的外观进行目视检查,排除由轮上的转速信号齿缺损,造成传递给发动机计算机的转速信号不准确造成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的可能性。

对自动变速器计算机进行故障码读取操作,没有发现任何故障信息存在,排除由于自动变速器计算机存在问题造成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对话存在问题造成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的可能性。

对智能控制盒总成进行参数测量操作,没有发现异常情况。接下来对智能控制盒的供电脚和搭铁脚的工作电压值进行测量(点火开关打开和点火开关关闭,启动发动机三种状态),测量结果与正常值相同,表明故障的产生与智能控制盒本身无关。

用诊断仪和物理测量盒对发动机计算机、智能控制盒、自动变速器计算机之间的CAN I/S网线路上的波形进行读取操作(点火开关关闭和点火开关打开两种状态),所得到的波形表明这三个计算机之间CAN I/S网的工作没有问题,排除由于发动机计算机、智能控制盒、自动变速器计算机之间的CAN I/S网线存在故障造成发动机无法启动的可能性(CAN I/S网不存在降级模式,只要两根网线存在问题,如短路、断路,绞接在一起,发动机就无法正常工作)。

对自动变速器的多功能开关及其工作线路进行状态检查,如查多功能开关存在问题,造成无法将自动变速器变速杆处在P或N挡的信息传递给发动机计算机和智能控制盒,PSF1(发动机舱内熔丝盒),PSF1就无法控制发动机启动机进行发动机的启动动作,用专用的AL4自动变速器诊断线束将多功能开关各工作脚并联引出,测量在自动变速器操纵杆处于P、N挡时的相关脚的电压值,与正常情况下的标准值进行对比,没有发现问题。接下来更换一个新的多功能开关总成,而后进和空挡初始化操作,并进行发动机启动试验,发动机还是无法正常着车,表明故障的出现与多功能开关及其工作线路无联系。

对小电流点火开关及其工作线路进行状态检查(如果小电流点火开关及其工作线路存在问题,没有将启动发动机的信恩传递给智能控制盒、PSF1和发动机计算机,它们将无法控制燃油泵工作和启动机工作),用专用诊断线束测量小电流点火开关给智能控制盒两条信号线路的电压值,测量结果没有问题。检查线路上的F11熔丝的通断,也是没有问题的,表明故障的产生与小电流点火开关及其工作线路无关。

对PSF1及其工作线路进行状态检查,对它内部的MF3和MF4熔丝进行状态检查,没有发现存在熔断的情况,接下来检查发动机计算机插接器48VNR B3脚到PSF1插接器28V GR 16脚之间的编号为1021E的线路的通断情况,结果表明是正常的,测量这个脚在点火开关关闭、打开、启动发动机三种状态下的电压值,并将测量结果与正常情况下的标准值进行对比,没有发现异常。接下来测量PSF1内的F8熔丝的状态,结果没有问题,又检查R6和R8继电器的状态也是正常的。继续测量在点火开关打到启动挡时PSF1插接器5V JN 2脚到启动机供电脚,编号为100启动工作线路的状态,测量结果表明其通断状态是没有问题的。测量小电流点火开关插接器3V NR 3脚到PSF1插接器28V GR 9脚和智能控制盒插接器10V BA 4脚之间的启动信号线路的通断也是正常的,在点火开关打到启动挡时电压值是蓄电池电压,表明此信号线路的工作状态是没有问题的。更换一个新的PSF1总成,而后进行发动机启动试验发现故障现象还存在,表明故障的形成与PSF1及其工作线路无关。

对启动机及其工作线路进行状态检查,对更换一个新的启动机总成:而后进行启动试验,故障还存在,表明故障的产生与启动机总成本身无关,接下来检查,其供电线路和搭铁线路的工作状态,在点火开关打到启动挡时供电脚的电压为蓄电池电压,正常,接下来测量搭铁脚的电压,测量值为0,又测量其与其他工作正常的车身搭铁点之间的电阻值,测量结果为3700Ω,测量结果明显偏高(正常情况下此搭铁与其他工作正常搭铁点之间的电阻值小于1Ω,对此搭铁点进行检查,发现搭铁点存在被腐蚀生锈情况,于是进行除锈并重新安装,之后用万用表测量其与其他工作正常车身搭铁点之间的电阻值,测量结果为0.1Ω,恢复正常,而后进行发动机启动操作,发动机可以正常着车。

维修小结

此故障是由于启动机的搭铁线路存在腐蚀而造成的。

该车小电流点火开关打到启动挡后,当启动机供电脚有蓄电池电压出现时,由于搭铁脚工作异常,无法形成工作回路,启动机内的电磁阀无法正常吸合,启动机也就不能进行带动飞轮运转的动作,发动机也根本不能进行正常启动。

电信工作打算例7

1、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纸质材料,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包括电子化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数据, 相应电算化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财务软件及其开发文档等内容。但同时,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还保留着。这两种介质档案,其保存手段、保管条件都不一样,为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2、管理工作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环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载体不是传统的纸张而是磁性介质, 因而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但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传统的会计档案直观性强, 人们可以不借助任何技术手段而直接查看到会计信息,而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环境下才可重现。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电算化会计档案因其信息的数字化, 大大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 便于会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但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易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加大了会计档案被篡改、破坏的风险。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的完整性不能体现。很多单位由于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工作内容理解不到位,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或虽保管但只保管一份,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不能完全到位,使得会计档案的载体质量难以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目前许多单位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做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没有更新和升级输出打印设备,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或因为磁盘介质的质量问题,或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的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三、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应加大对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

比如,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需要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进行定期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

(二)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制度。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也要打印书面材料,并及时立卷。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应注意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一定顺序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著录,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定期备份和维护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5、建立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特定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 三) 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提高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四)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的素质。要管理、保存和利用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有相应的档案管理人才。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人员比一般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除了要具备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电算化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网络工程和信息系统知识, 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教育, 使我们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成为具备会计学、计算机科学、档案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电信工作打算例8

    一、背景简述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

    要了解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首先要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什么。国内外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可一般表述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通过对电算化会计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电算化应用的硬件基础以及电算化规范,总结出以下几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的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3)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网络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作者归纳实际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笔者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电算化会计操作与规范要求,对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断;

    (1)对会计电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帐的工具,而忘记了它本身所应包含的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从而心理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

    (2)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档案形成部门,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应的业务指导,造成档案形成部门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自然的状况,严重妨碍了电子文件、数据的归档。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而且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a、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b、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着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d、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e、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电信工作打算例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档案 管理 知识

会计电算化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的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档案管理在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就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意义

1、 良好的档案管理是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会计档案是各项经济活动的历史记录,也是检查各种责任事故的依据,只有会计档案保存良好,才能连续反映单位的经济情况,才能了解单位经营管理过程的各种弊端、差错、不足,才能保证信息前后期的相互利用,才能保证系统操作的正确性、可继续培训性和系统的可维护性。

2、 良好的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维护的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其还跨越了会计与计算机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与维护系统非常困难。所以,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系统开发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3、 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当系统程序、数据出现故障时,往往需要利用备份的程序与数据进行恢复;当系统处理需要以前年度或机内没有的数据时,也需要将备份的数据拷贝到机内;系统的维护也需要各种开发文档。因此,保存良好的档案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

4、 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管理服务的保证。让会计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及时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管理决策信息,是会计电算化的最高目标。只有良好的档案管理,才可能在出现各种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及时恢复被毁坏的数据;只有保存完整的会计数据,才可能利用各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决策分析等。

二、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生成与管理

1、 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

机内数据文件及其备份和作为会计档案资料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账册、报表,应按有关财会制度使用、保管。

现金、银行记账凭证和转账凭证包括机制凭证和手编记账凭证两种, 机制凭证在输入计算机后要打印输出,采取汇总的方式与手编凭证同样装订成册,妥为保管。

现金、银行日记账每天打印;银行余额调整表每月打印一次;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每月打印一次;现金、银行存款、转账记账凭证的科目汇总表每本打印一次,并同该本记账凭证一起装订;会计报表、计算表、分析表,按管理要求和时间打印输出,经有关财会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字生效。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要求操作人员在打印输出的账页上签字盖章,财务主管签字盖章认可。

2、数据备份管理

由于会计核算数据的重要性,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准备三套软盘循环使用,隔日进行备份,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对工作的干扰。机内凭证及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报表,应视同会计资料按月做两套软盘备份,交会计档案保管员分别放置在不同地方妥为保管。

需要做备份的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本月账务文件、报表文件及其他核算子系统的数据文件。

3、会计档案管理

打印输出的凭证、账册、报表,必须有会计主管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为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备份软盘必须贴上写保护标签,装入盘套,放进硬盒,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由打印输出的凭证、账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和管理办法管理;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作为会计档案保管。

各类会计档案的出借,均必须经过会计主管审批同意并签章,如果对备份磁盘的操作可能危及该备份磁盘的完整性,应制作该备份磁盘的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任何人如有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备份磁盘等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2.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的特点。在管理时应注意: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对存放在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贮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3.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易修改且不留痕迹这一特点,在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对会计档案进行修改;对存放在软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应至少一式两份分别在会计和计算机操作部门的档案柜存放,以防止某一方面存贮介质损坏造成数据丢失或单方面修改会计数据。

4.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和软件版本密切相关的特点,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时应注意保存各种版本软件系统的软件档案和相应的磁性介质或光盘会计档案。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可在存贮介质的标签上注明软件的版本号,保存会计档案的介质上标明与哪个版本的会计软件相对应。

5.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特定的环境才能再现的特点,在进行管理时必须注意组织力量编写一套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软件,以便对往年资料进行管理;同时利用电算化会计档案处理方便、快捷、直观,对管理和决策支持性好的特点,利用保存完好的各个时期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毛华扬 陈旭等编2005.3

电信工作打算例10

会计电算化是将繁琐、单调、机械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将会计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提供管理和决策所必需的数据。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实行会计电算化应加强质量控制

会计信息是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依据,不准确或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决策的偏差或错误,质量控制是会计法规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规定的程序生成。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会计法》作出了两方面规定:一是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尽管一个质量可靠的会计软件可以为生成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提供前提条件,但由于技术上、设备上、管理上及操作人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生成的会计资料可能达不到要求,尤其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人为因素导致会计资料失真。另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也作了相应的规定,更体现进行会计电算化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二、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要素

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要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应着重从初始化设置、工作分工控制、输入控制与检查、审核与监督、安全控制等五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初始化与维护控制

初始化工作主要指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设置系统初始时间、明细科目、口令、余额初始化及各种参数和文件的设置等。初始化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因此会计软件必须重视初始化工作的控制。维护工作主要指对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保证系统安全正确运行的重要措施。

(二)工作分工控制

1.岗位划分

会计电算化已由单机操作发展到网络运行,由多人按不同分工共同操作完成。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分为系统管理维护、操作录入、出纳、审核、档案保管等。各项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岗位权限与责任

各岗位被授予与工作内容相应的权限和职责。系统管理维护人员拥有较高权限,负责日常软、硬件的管理维护,并为其他人员授权。各操作人员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工作,出纳不得兼任录入、记账、审核、档案保管等工作。审核人员对其他操作人员录入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但无权修改数据。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合理,操作录入人员录入数据后应仔细核对,并经审核人员审核签章后方可输出和记账,审核人员发现差错时应及时通知操作录入人员改正。未经审核的会计数据不得输出和记账。

3.岗位胜任

为确保工作质量,在工作分工时应考虑将工作分派给那些接受过培训并有能力完成该项工作的人员,否则会对工作质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输入控制与检查

输入控制是应用控制与质量控制的重点。输入控制就是在保证原始数据真实、准确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保证会计数据在编码、填制记账凭证及输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差错并纠正。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工具、载体、账务处理、会计组织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会计控制也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使会计控制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密。但是操作简单,控制功能也更加有效。电算化会计信息控制除计算机本身的一般控制外,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输入控制是指对数据采集和系统输入的控制,由于目前数据的采集和输入必须有人参与,而且数据输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和输出的结果,因而对电算化会计的输入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制定标准化凭证格式,建立科目参照文件,设立科目代码校验位,有条件的可进行二次输入;每一位参与电算化会计的人员都应执行合理授权控制,通过设置操作员口令和上机日志等控制手段,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还必须增设专人输入检查控制环节,未经检查,应无法进入下一步会计处理。会计信息处理和输出的控制,基本上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主要取决于应用程序的正确性和环境控制能力,系统设计应具有识别信息失误的能力。同时,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程序操作。输入控制要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因为计算机是由人来操作,目前的财务软件能判别凭证输入的借贷是否平衡,但不能检查运用的会计科目正确与否,比如某项业务应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操作人员误输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管理费用,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就不能识别你输入错误,所以为了保证数据输入与会计科目运用的正确性,还要采取如下控制方法:1)建立科目对照检查;2)借、贷平衡检查;3)逻辑性检查;4)人工复核检查。

(四)审核与监督

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要得到很好的控制,审核工作尤为重要。由于审核工作点多面广,一切输入、输出的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报表、工资数据、固定资产资料等都需经过审核,审核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为减少人为差错,也可建立二级审核制度,审核人员完成日常审核,会计主管进行再审核。

(五)安全控制

为使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序地运行,应做好以下安全控制:未经授权不得上机操作;各台计算机应设置开机密码和登录密码;各操作人员应设置操作密码,对他人保密,并经常更换;离岗时应退出系统;禁止使用外来盘和安装无关软件;不得用处理数据的计算机上网,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很难避免非法侵扰,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定期用正版软件查毒、杀毒;每天关机前在两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备份,有条件的单位可购置光盘刻录机进行光盘备份,以备系统遭受破坏时得到恢复;加强对计算机、UPS等硬件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修复,为会计信息系统创造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

三、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1)任何登记入帐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记账凭证,摘要区规范填入,在机上填制的记账凭证编号应当连续,编号出现间断时,应在断号的第一张凭证上注明间断的编号,并在打印输出的该张凭证上注明断号的原因并签字盖章。

2)记账凭证必须经过复核人员签字后,才能根据其登记账簿,复核人员必须在屏幕上直接对机器存储的记账进行复核签字,同时要对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或代用凭单进行签字盖章。同一张记账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人。记账凭证在记账以前必须打印输出(记账凭证清单),没有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不得登记入账。

3)总账及现金账和银行账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账装订,出纳人员根据审核人员审查并准许报销的凭证,收入或付出款项,出纳人员可以不登记订本式日记账,如现金处理收支较多可根据需要自设辅助账。每天必须将当日发生的现金收支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据以计算出库存日报表,并在表上签字盖章。

4)单位根据机器使用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每月的记账期限,每月至少记账一次,每月月末以前应将当月所有收支及转账业务全部登记入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总账,每季度核对一次明细账。

5)必须将储存在机器内的账簿数据打印输出为书面账簿,会计账簿打印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平时可以只打印已满页的账簿数据,但每年年末必须将全部账簿数据打印。

四、会计电算化应向更高层次发展

促使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引导,促进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重视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引导会计电算化由单机向网络化和客户/服务器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而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而且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滞不前。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的原因尽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参考文献:

电信工作打算例11

会计电算化是将繁琐、单调、机械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将会计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提供管理和决策所必需的数据。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实行会计电算化应加强质量控制

会计信息是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依据,不准确或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决策的偏差或错误,质量控制是会计法规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规定的程序生成。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会计法》作出了两方面规定:一是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尽管一个质量可靠的会计软件可以为生成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提供前提条件,但由于技术上、设备上、管理上及操作人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生成的会计资料可能达不到要求,尤其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的情况下, 很容易因人为因素导致会计资料失真。另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也作了相应的规定,更体现进行会计电算化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二、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要素

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要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应着重从初始化设置、工作分工控制、输入控制与检查、审核与监督、安全控制等五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初始化与维护控制

初始化工作主要指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设置系统初始时间、明细科目、口令、余额初始化及各种参数和文件的设置等。初始化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因此会计软件必须重视初始化工作的控制。维护工作主要指对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保证系统安全正确运行的重要措施。

(二)工作分工控制

1.岗位划分

会计电算化已由单机操作发展到网络运行,由多人按不同分工共同操作完成。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分为系统管理维护、操作录入、出纳、审核、档案保管等。各项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岗位权限与责任

各岗位被授予与工作内容相应的权限和职责。系统管理维护人员拥有较高权限,负责日常软、硬件的管理维护,并为其他人员授权。各操作人员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工作,出纳不得兼任录入、记账、审核、档案保管等工作。审核人员对其他操作人员录入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但无权修改数据。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合理,操作录入人员录入数据后应仔细核对,并经审核人员审核签章后方可输出和记账,审核人员发现差错时应及时通知操作录入人员改正。未经审核的会计数据不得输出和记账。

3.岗位胜任

为确保工作质量,在工作分工时应考虑将工作分派给那些接受过培训并有能力完成该项工作的人员,否则会对工作质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输入控制与检查

输入控制是应用控制与质量控制的重点。输入控制就是在保证原始数据真实、准确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保证会计数据在编码、填制记账凭证及输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差错并纠正。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工具、载体、账务处理、会计组织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会计控制也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使会计控制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密。但是操作简单,控制功能也更加有效。电算化会计信息控制除计算机本身的一般控制外,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输入控制是指对数据采集和系统输入的控制,由于目前数据的采集和输入必须有人参与,而且数据输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和输出的结果,因而对电算化会计的输入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制定标准化凭证格式,建立科目参照文件,设立科目代码校验位,有条件的可进行二次输入;每一位参与电算化会计的人员都应执行合理授权控制,通过设置操作员口令和上机日志等控制手段,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还必须增设专人输入检查控制环节,未经检查,应无法进入下一步会计处理。会计信息处理和输出的控制,基本上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主要取决于应用程序的正确性和环境控制能力,系统设计应具有识别信息失误的能力。同时,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程序操作。输入控制要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因为计算机是由人来操作,目前的财务软件能判别凭证输入的借贷是否平衡,但不能检查运用的会计科目正确与否,比如某项业务应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操作人员误输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管理费用,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就不能识别你输入错误,所以为了保证数据输入与会计科目运用的正确性,还要采取如下控制方法:1)建立科目对照检查;2)借、贷平衡检查;3)逻辑性检查;4)人工复核检查。

(四)审核与监督

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要得到很好的控制,审核工作尤为重要。由于审核工作点多面广,一切输入、输出的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报表、工资数据、固定资产资料等都需经过审核,审核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为减少人为差错,也可建立二级审核制度,审核人员完成日常审核,会计主管进行再审核。

(五)安全控制

为使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序地运行,应做好以下安全控制:未经授权不得上机操作;各台计算机应设置开机密码和登录密码;各操作人员应设置操作密码,对他人保密,并经常更换;离岗时应退出系统;禁止使用外来盘和安装无关软件;不得用处理数据的计算机上网,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很难避免非法侵扰,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定期用正版软件查毒、杀毒;每天关机前在两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备份,有条件的单位可购置光盘刻录机进行光盘备份,以备系统遭受破坏时得到恢复;加强对计算机、ups等硬件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修复,为会计信息系统创造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

三、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1)任何登记入帐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记账凭证,摘要区规范填入,在机上填制的记账凭证编号应当连续,编号出现间断时,应在断号的第一张凭证上注明间断的编号,并在打印输出的该张凭证上注明断号的原因并签字盖章。

2)记账凭证必须经过复核人员签字后,才能根据其登记账簿,复核人员必须在屏幕上直接对机器存储的记账进行复核签字,同时要对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或代用凭单进行签字盖章。同一张记账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人。记账凭证在记账以前必须打印输出(记账凭证清单),没有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不得登记入账。

3)总账及现金账和银行账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账装订,出纳人员根据审核人员审查并准许报销的凭证,收入或付出款项,出纳人员可以不登记订本式日记账,如现金处理收支较多可根据需要自设辅助账。每天必须将当日发生的现金收支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据以计算出库存日报表,并在表上签字盖章。

4)单位根据机器使用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每月的记账期限,每月至少记账一次,每月月末以前应将当月所有收支及转账业务全部登记入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总账,每季度核对一次明细账。

5)必须将储存在机器内的账簿数据打印输出为书面账簿,会计账簿打印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平时可以只打印已满页的账簿数据,但每年年末必须将全部账簿数据打印。

四、会计电算化应向更高层次发展

促使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引导,促进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重视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引导会计电算化由单机向网络化和客户/服务器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而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而且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滞不前。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的原因尽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