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1 18:20:34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1

目前许多城市都编制了色彩规划,大多数的城市色彩规划都会为城市设定一个主色调,如广州为黄灰色、哈尔滨为米黄色、昆明为浅黄色系。但多数的色彩规划都不了了之,因为影响城市色彩的因素和色彩本身一样多,基于宏观层面的规划很难得到有效执行。而且即便规划真能有效实施,广州、哈尔滨、昆明不是都成了黄色,长此以往,城市与城市间的区别便越来越小。可见宏观层面的城市色彩规划很有可能导致城市越来越相似,从而形成新一轮的“千城一面”。

1.2片区色彩设计的可行性

面临这些种种的问题,几年实践后的城市色彩规划已经逐渐由宏观转向中观以及微观层面。国外也不乏有色彩规划的成功案例,大多不是针对全城,而是某一具体区域,规模较小。并且从塑造城市形象的角度来看,不需要也不可能对全城进行设计改造。基于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可见城市片区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点要素,也应是城市色彩规划重点涉及的部分。尤其是像攀枝花这样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需要一个与操作对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立足于个案的研究设计过程。综上所述,片区色彩设计将会是城市色彩规划可行的出路,并且对城市形象塑造方面也是必需的,此次对攀枝花市色彩规划编制也加入了城市新区的色彩设计。

2城市色彩规划的色彩学理论

城市色彩按照所占比例可以分为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主色调一般是指色彩面积占城市总表面积约60%~70%的城市建筑色调;辅色调一般是指色彩面积占城市总表面积约20%~30%的城市建筑色调;点缀色调即总体比例在10%以下的城市建筑色调。色彩是由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个要素组成的,而色彩本身并无美丑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搭配、如何协调。

2.1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以及彩度对比。同一色相对比在色相环上的色相距离角度是0°;邻近色相在色相环上相距15°到30°;类似色相对比在60°以内;中差色相对比在90°以内;对比色是120°以内;补色相对比在180°以内见。明度对比:在全部可见的色彩形象中,黑色和白色是反差效果最强烈的明度对比色,两种不同的明度可根据差值可以分为长调对比、中调对比和短调对比见。彩度对比:将色彩按彩度分为10个级别,两个不同彩度的色彩,根据彩度差的大小可分为强调对比、中调对比、以及弱调对比见。

2.2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色彩和谐地搭配组合在一起,使整体达到变化统一的效果。可分为趋同调和、渐进调和、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强调调和。

3现状调研分析

攀枝花干坝塘片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休闲、居住配套于一体的城市核心新建区域。而对于新建地区,不要求色彩的历史特性,应原则上强调同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相协调,必须具有美学上的价值。当地的自然气候以及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和人工环境)便成为了主要影响城市新区色彩设计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设计之初,应当首先对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3.1自然气候

攀枝花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平均气温为20℃左右,温差较大;攀枝花市日照十分充足,太阳辐射比较强。因此,攀枝花的建筑因避免采用反射强烈的墙面、材质,对人刺激较大;受气候较热影响,视觉感觉会受到生理和心里感受的影响,应避免使用强烈的色彩。

3.2环境色彩

攀枝花属于山地城市,城市色彩景观也相应会受到山色的影响。攀枝花5~10月为雨季,11~4月为干季,雨季山体植被较充裕;而由于干季较长,不能维持森林植被的生存,因此干季时候山体植被较稀疏。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色彩,城市色彩应与之较好呼应,形成统一、和谐城市景观。

3.3区域色彩采集

干坝塘片区位于东区南面与仁和区交界的位置,通过对周边区域的建筑色彩拍摄照片以及进行色卡比对,采集并绘制了区域的主色与辅色现状图见,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绘制出周边区域大致的色彩分布图与走势图见。新区设计应与现状相协调,区域色彩采集则对后期的设计提供了现实性的依据。

3.4色彩评价调研

对上述客观情况进行了调研后,也需要主观方面的评价作为补充。为此,特地在攀枝花进行了现场实地调研访谈,以获得居民对色彩的主观意见。区域内的A、B、C、D、E五个建筑,请根据您认为合适的深浅度(明度)进行排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到居民认为建筑A和D的明度比较合适,C的明度一般,E的不太合适,而B的明度最不合适。询问其原因,在日照强度较高的攀枝花,明度值过高会让人觉得刺眼,而明度过低,会让人觉得颜色太深。通过现场色卡比对得到五栋建筑的明度值分别为:A:8.0;B:9.0;C:7.5;D:6.5;E:5。综上,明度大致在6.5~8.0是让人觉得比较合适的。(2)下列五个居住小区,您觉得其色彩是否好看调研结果分析可发现市民对金瓯广场、金海花溪谷、金海学府花园的认同度比较高;新宏国际一般;比较不能接受印象马德里。再分析其各自的色彩值可以得到,彩度过高会令人不舒服;而完全无彩色,人们会觉得太灰。从对金瓯广场、金海花溪谷、金海学府花园调研分析中发现,明度与彩度控制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互相搭配,高明度对应低彩度、低明度对应高彩度。

4干坝塘片区设计

在对攀枝花干坝塘片区进行设计时,首先按照区域色彩走势确定新区色彩基调,强调同城市景观环境相协调;其次,根据前期调研的结论,对区域明度彩度进行控制,确保区域色彩和谐舒适。最后,根据区域调和、辅色调和、主辅色比例以及主辅色互换原则和方法进行色彩设计。

4.1主色同色系范围

为了使新区与周边城市景观环境相协调,从之前调研所得的色彩走势图中提取出相应的色系范围,新区的城市色彩也应大致在这个色系范围之内。因此,将此色系作为区域主色,再根据现状和场地、功能等条件确定具体色彩,以形成丰富变化,层次秩序感的城市色彩。

4.2明度、彩度控制

攀枝花日照充分,明度过高的建筑会让人觉得刺眼,因此对新区建筑色彩明度的上限值必需有效地控制,最高只能到8,多数建筑色彩最好在6.5~8之间,为了丰富变化,部分色彩明度可在6.5以下。在色彩的明度对比上,为了避免色彩对比过于强烈或者过于暧昧,尽量采用中调对比。在彩度方面,按照高明度对应低彩度、低明度对应高彩度的原则进行控制。同时,色彩搭配方面尽量强调彩度弱调对比,使城市色彩更加的自然和谐。

4.3区域的调和

干坝塘片区地块按照功能空间等原则进行分区,在不同区之间,按照其不同的功能和空间形态的色彩调和选取可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强调调和,如大片的居住区域内,应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在学校、社区活动等公共服务类区域可采用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在商业、大型公建类建筑则可采用强调调和。用地两侧环山,由于山体颜色多变且色调较重,毗邻山体部分的建筑可以适当降低明度、提高彩度,以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效果。

4.4辅色的调和

辅色是与主色搭配的,可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的原则,色彩可以选取主色的同色系,改变其明度;或者中性灰进行搭配调和。在同一区域相邻建筑,可进行主辅色对调,以保证建筑色彩的协调但又不是活泼。

4.5主辅色比例适宜

在配色过程中,主色和辅色应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搭配,避免出现某种大面积的单彩,主色占70%左右,辅色占25%左右。通过主辅色适宜的对比,使建筑色彩更为丰富多彩,避免让人产生视觉压迫感。

4.6主辅色互换

在分区配色过程中,主色与辅色定调后,进行配色设计。在各自小片区中,如居住组团、商业组团等,允许存在主色与辅色的置换,以保证区域色彩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变化。按照上述的原则与方法,在攀枝花市干坝塘片区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色彩规划设计见(图9、图10),为干坝塘片区建设提供了色彩搭配的一种可能性。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一)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二)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三)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城市色彩一旦有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名城或古城,为了延续历史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相一致。最近,西安市在对城墙内建筑改造过程中,就是采用唐代长安城青砖、红柱的主色调,去复兴大唐风采,不仅是对现存古迹保护和现代建筑改造,更是对这座历史名城文脉的延续。

(四)城市功能区分原则。如同医院工作人员的服装颜色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一样,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二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有损于城市形象。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城市行政中心,一般都比较凝重一些,色彩应偏于冷色;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色彩可大胆选用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可以是比较柔和的复合色系;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比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城市色彩不宜商业化。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彩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的置放到城市建筑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上花花绿绿的广告,将整个城市的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感。

(二)城市色彩不宜过分个性化。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为了突出自我,使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的眼球。一些单位或企业,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以自我为重心、重点,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颜色装饰建筑外表。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显示自己,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的屹立于城市之中,由于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就更严重。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3

二、城市色彩景观的本土化特征

城市色彩目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城市色彩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族特性等,城市色彩景观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总体面貌,是体现一个城市带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城市色彩的本土化特征是城市特色设计的重要内容。

2.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造就了地域文化特征,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养成了对本地环境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蒙古高原的地形分布大致以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为主,辽阔的大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方各个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碧蓝的天、碧绿的草、洁白的羊群,金黄的戈壁滩,这是对蒙古族生活环境的自然印象,成就了蒙古族独特的传统色彩文化。

2.2历史文化特征

城市的色彩景观设计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扬,在城市设计中有重要地位,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蒙古族地区城市色彩景观设计是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要研究城市的色彩设计就要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各民族都有着各异的历史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民族的代表,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蒙古族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所以蒙古族有着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影响着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对蒙古族色彩审美观的养成以及对色彩的喜好亦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蒙古族崇尚白色,象征着纯洁高尚,热情的红色,是与对火的崇拜有关,草原充满生机的绿色,天空的蓝色等等是蒙古人喜欢的色彩,蒙古族的宗教文化也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代表,从早期的萨满教到后来藏传佛教的信仰,极大地丰富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对蒙古族的传统色彩审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像在宗教建筑中的金色、银色、黄色、浅蓝色等等色彩都是蒙古族的典型色彩特征。

三、蒙古族传统色彩对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影响

3.1建筑色彩的传承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城市建筑景观环境的颜色,既不可以脱离自然环境,也不可以脱离地域文化和个性特色。想到蒙古族,第一印象就是大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蒙古包,普通百姓的蒙古包都是蓝白相间的,很好的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古代的蒙古族贵族住的是金色大宫帐,金币辉煌,富丽堂皇,在元朝时极为流行,这是蒙古族独有的建筑艺术。宗教建筑也是蒙古族历史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建筑色彩极其丰富,在召庙中菩萨的蓝色金乌、是代替了黑与黄的颜色,还有遗留下来的历史民居,蒙古族府邸颜色多为红、蓝、绿,且色彩明度高,而普通民居色调以浅淡为主。公共建筑是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在公共建筑的色彩可以运用这两种色彩基调,有既传承文化的意义,也是整个城市风貌定位的关键,文化积淀多年的意蕴告诉我们城市的色调不能简单轻易地改动,避免城市色彩污染,才能很好的传承蒙古族建筑色彩的特征,从而传承了蒙古族地域文化特色。

3.2地域特色的体现

地域性的体现,是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一个向度,是一个城市色彩特色的标志。通过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统筹规划,使其与本地自然环境相协调,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建设美观、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蒙古族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思考,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塑造具有民族特色风貌城市设计,尊重蒙古族的地域文化,发掘地域色彩,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J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绪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的细化和发展,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作为一个较新的领域在一些城市被展开。

2001年,温州市确定中心城区建筑的整体主色调为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辅以冷灰、暖灰色;其中把中心城区划分成:特色区(老城区、中心区、杨府新区、过渡区、扩散区)和廊道系统。2003年,武汉市色彩规划方案为城市提供了分区色谱,并编制了《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2004年,南京就城市主色调进行专家讨论,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居民意见,浅绿色成为城市色彩基调。2005年,沈阳市确定了城市主色调为浅灰色和浅咖啡色。2006年,杭州市将灰色系定为杭州的主色调,并总结出了“城市色彩总谱”,作为今后城市建筑用色的指导。2006年,重庆完成城市色彩规划,主城区的城市色彩将以淡雅明快的暖灰为主,辅以局部冷灰色调。2007年,广州色彩启动了城市色彩规划。这一规划引起社会极大反应,反对声音层出不穷。色彩规划,这一在中国还较新的研究领域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是人工色彩中的固定色彩,迄今没有关于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系统研究和方法论著。

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指出了我国色彩规划中的问题,提出面向解决的研究方向。

城市色彩及城市色彩规划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以及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不属于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

城市色彩的主色调不是一种颜色的意思,是一定明度、纯度范围内的色调或色系。主色调需在城市中占有75%的比例才能起到主导色的作用,辅调色可占20%,点缀色只占5%,这样才能形成稳定、整体的色彩环境。

(二)、城市色彩规划

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但根据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失范的现状,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是人工色彩中的固定色彩。

中国城市色彩规划现状

(一)、中国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现状

中国的色彩研究起步较晚。学科形成上主要是对西方色彩科学理论的引入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对色彩学的基础理论和色彩度量以及实用色彩方面的研究较多。例如中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1988年开始,1993年完成的《中国颜色体系问题研究》,制定了《中国颜色体系》国家标准,在色彩度量上拥有了中国自己的标准体系。建筑色彩的研究方面则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关于色彩标准的研究,主要有两项重大的研究成果。一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等单位共同进行的“建筑色彩体系和建筑色卡”的研究,确立了中国的建筑色彩体系,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色卡供建筑师和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另一项是针对中国古典建筑色彩的研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处、中国文物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在对全国现存古典建筑的色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的同时,以北京明、清紫禁城宫殿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标准进行了定量的科学研究。

另一类是关于单体建筑的色彩设计的研究。即与论述建筑的空间、造型一样,将色彩作为建筑的设计语言之一进行研究,阐述如何利用色彩学理论更好地实现建筑设计思想。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个体和建筑室内的范畴,而从外部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角度对色彩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论述则非常有限。

长期以来国内关于色彩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个体的微观层次,缺乏从城市角度进行的宏观的系统性研究,至今未见系统性的论著。建筑师从表达自身或建筑个体的设计思想的意愿出发使用色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则往往凭借主观认识进行评审和指导,这种缺乏控制性规划指导的设计思想对于建成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是极为不利的。

(二)、中国城市色彩规划的操作现状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建设造成的“建设性破坏”等现象引起了很多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市民对生存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反映强烈,“城市面貌的设计、控制和管理”这一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城市的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一方面,中国目前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状况已显著地反映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学质量存在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城市色彩环境规划方面的极大不足。虽然我国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实际情况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远比城市设计的政策指令执行要快得多。另外,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缺乏能应用和实施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致无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全国普遍存在“建设失控”和“建设性破坏”的现象。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从根本上说是城市设计领域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迄今没有关于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系统研究和方法论著。

(三)、中国城市色彩规划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城市的色彩问题有着较早的意识,相关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发展较为成熟。

在法国,20世纪70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率先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概念,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的色彩。1961年和1968年,法国巴黎规划部门完成了对大巴黎区规划的两次调整。今日巴黎的米黄色基调就是形成于那个时期。

在日本,早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City-planning Law),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1968年出台的“新城市规划法”(NEW City-planning Law)的主要宗旨则是创建一个“可居住、可工作的城市”,这是日本第一个对城市景观进行管理的法令,涉及居住环境的保护和优良景观的维护等方面,与此同时日本各个地区的针对各自城市的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七十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1992年,日本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文件(Color Planning of Urban Spaces)。今天,日本色彩规划中心是日本最主要的研究城市环境色彩的机构,承担着城市色彩的科学研究和实际规划设计项目。

我国长期以来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忽视导致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科学研究,使得中国与国际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虽然有关管理部门在城市色彩的规划管理上已逐步有所觉悟,例如从九十年代开始,首都规划委员会对北京新建小区提出了色彩规划的要求,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管理工作依然缺乏整体系统的决策观念和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

实例―广州黄色城市色彩设计的失败

(一)、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的始末

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城市色彩规划方面依然存在着基础研究空白,规划实践滞后的问题,导致城市色彩现状杂乱,没有明确的主导色调,色彩趋同与色彩滥用的现象并存。2007年,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向媒体公布了《广州市城市色彩规划研究》(草案),提出了建议广州的主色调为黄灰色的意向,公开向专家和市民征求意见。

该项目的负责人表示,广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山水、文化内涵以及人工环境现状,决定了广州城市色彩的复合与多元,也决定了广州主色调不适宜高纯度、低明度的色彩,宜采用中明度、中纯度的色调类型。根据调研总结的广州城市色彩初级总谱,老城区多由无彩色系、红灰、黄红灰和黄灰的暖灰主色调,新城区多由黄灰、蓝绿灰、蓝紫灰和无彩色系构成的冷灰主色调。其中,黄灰色分布最广,在老城区的主辅色谱中呈暖调,在新城区的主辅色谱中呈冷调;黄灰色既能适应广州阳光明媚、夏长冬短的气候特征,与繁花似锦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还能成为充满活力与动力的人文活动色彩的底色;此外,黄灰色具有悦目宜人、令人放松愉悦的色彩性格,谦逊、平和、毫不夸张;更重要的是,黄灰色作为主要建筑色彩,既适合老城区的低层建筑,也适宜新城区的高层建筑。

根据以上的理由,广州的城市色彩被定位黄灰色为主色调。

(二)、黄灰色定为广州城市主色调的决定一经出台,就遭到了广泛的反对,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色彩专家认为黄灰色与广州自然景观不符

城市是多元拼接的地方,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比如在山边建的建筑应该如何更加衬托出山的颜色,在水边的建筑又如何反映水的柔美,而有木棉花的建筑又如何衬托出木棉的抢眼。仅泛泛的讲某个城市应该是什么颜色,并没有什么用处,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意义。广州的天空多为灰色,如果采用黄灰色为广州的主色调,会让广州的整体感觉更加沉闷,加重阴霾的氛围.广州的环境更加适宜亮丽一些、纯净一些的色彩。

第二、设计师认为建筑的个性被限制

由于色彩规划将会对新建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提出要求,使建筑色彩的独特性和当地主色调协调一致,不少建筑设计师认为会抹杀建筑的独特性。通常设计师在接手项目之后都会对地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周边环境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加上开发商的意见,以此调研作为基础定下楼盘的设计基调。设计师已经考虑到了单体建筑融入周边环境,实在没必要再加以色调上的限定。

第三、开发商认为统一主色调将影响市场竞争力

无论对于城市还是某一建筑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若因为要符合所谓的城市主色调或区域主色调而对楼盘外立面颜色进行调整,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市民认为黄色的寓意暧昧

广大市民认为城市色彩需要整体规划,以避免色彩的乱用和污染,对广州进行城市色彩规划的行动予以了认可。但认为黄色的寓意太暧昧.尽管在我国历史上黄色是皇家的御用颜色,有高贵之意,但在现代社会中更多让联想的是其暧昧的含义。

四、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中的误区

(一)、重色彩的科学属性,忽视了色彩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

目前我国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时,大多从色彩的科学属性出发,从其色相、亮度和彩度的三元素入手,分析固定色之间的搭配美学关系。而仅仅局限于色彩搭配的相似和谐、对比和谐等基于科学属性的规划并不能充分满足特定区域的人群的审美需求。色彩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例如黄色在我国封建社会是高贵的颜色,现在有爱昧之意。绿色本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但应用于建筑别是顶部的绿色易被人联想到“戴绿帽”之意。城市是一个空间,但它是一个人所居住、生活、工作的活的空间,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时,仅单纯从色彩的科学属性出发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二)、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忽视了色彩审美的区域性与民族性

欧美国家善用明快鲜亮的色彩,这与其地域性与民族息相关。例如意大利人在建筑、服饰等领域以大胆鲜明的用色而著名。我们考察一下西西里岛的自然环境中的颜色就会明白,那里的太阳的红色、树木的绿色等都与我国有所不同,那种鲜亮的感觉正是意大利人色彩感知的源泉。并且,对色彩的感知程度与人体的眼睛有关,已有医学研究证明白种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知程度强于黄种人的眼睛。强烈的对比色和谐手法也符合其较强情绪表现的民族性。而把欧美一些所谓发达国家的城市色彩借鉴到我国就未必适应。中国的民族性格崇尚含蓄而有韵味,厚积而薄发,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城市色彩主要应以淡雅色系、相似和谐为主。

(三)、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过度拘泥于城市色彩的本身,而忽视了其整体性与大自然环境色彩的和谐。

五、城市色彩规划应往何处去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在设计中考虑到色彩对人的视觉心理作用,应使人感到舒适,产生正面心理效应。过度的色彩装饰会产生浮夸、躁动、张扬、轻浮的视觉效果,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产生极大的负担与影响。二是城市色彩规划不是规划一个空城,应把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考虑到规划中去,进行把人包含于城市其中的整体色彩规划。

、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是位于大自然中的城市,不能孤立地只谈城市色彩,它应与周边的自然地理情况、气候状况等相协调。

(三)、对色彩文化属性的挖掘

除色彩的科学属性外,应加强对其文化属性的研究。

(四)、有度且可行的规划

色彩规划的度应把握好,不能简单画一地硬性规定色系色调,强制执行城市色彩规划,那样会抹杀城市的多样性,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结语

风靡一时的城市色彩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反应强烈。在容易头脑一热想当然、做事模仿一窝蜂的今天,百年大计的城市色彩规划呼唤着理性的回归。城市色彩是一种文化,挖掘其社会内涵与文化内涵是成功规划的基础。它绝非仅其科学属性那样简单。现实中的误区是把城市色彩人为地简单化了。应推动城市色彩规划向人性化、地域性、功能性、理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5

中国的色彩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城市建筑色彩研究就更为较晚,随心所欲,不经周密设计简单涂色的现象到处可见,或者是出现过度用色“包装”建筑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入了西方建筑色彩这个学科理论在中国的初步运用。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既不继承中国古典建筑用色又无地方特色用色的样式。

在最近几年,专项研究开始萌芽,现在初步研究出中国古典建筑色彩典型色彩标准样板和“建筑色彩体系和建筑色术”供建筑设计师和施工人员使用,但这些样板色彩研究还仅处于建筑个体和建筑室内的范畴。观注外部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色彩规划设计的科学理论研究还甚少。

作美术学院设计专业毕业的我,长期研究色彩,深知一个设计师往往只关心他所设计的对象的色彩,景观设计师只设计景观色彩,建筑师只设计建筑色彩,广告设计师只设计广告色彩,这些充满了个性的色彩全部在城市中闪烁。城市色彩全是由这些色彩一点一点组成。若不加以宏观系统性规划设计必然会使城市色彩出现无整体、特色感,花乱感易出现城市色彩污染。城市色彩主要由宏观色彩与微观色彩构成,宏观色彩主要是:指“建筑和环境”两方面,景观建筑色彩在城市色彩里面有较强可控性。);微观色彩主要是指除建筑物、景观以外的例如交通车、报亭、橱窗、广场、广告……。同时又可分为人工装饰色彩与自然色彩,人工景观色彩控制着整个环境的色彩。人工装饰色彩如:建筑、广场、交通工具、桥梁、灯色彩等。

自然色彩则为:山川、河流、天空、草坪等。

城市色彩设计它有一定的设计原则,遵循以下几个色彩设计原则,定会出现优美的效果。

一、城市色彩的和谐、自然美原则:

城市色彩和谐美、自然美原则是城市色彩设计中的核心原则,整个色彩应围绕和谐美、自然美而设计,重点处理好人工装饰色彩与自然色彩的色彩关系,将这些色彩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达到和谐、自然、统一。这种和谐是在统一的基础上有变化,在变化中统一协调,变化差异大就会产生色彩混乱,没有了和谐,但无变化,就会沉重、死气,要有一个统一的主风格,配以辅色,达到协调一致。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将人工色彩融于自然色彩中,像威尼斯以碧绿海水蓝色的天空自然色为背景,加上了现代活泼、艳丽人工色彩,使整个城市色彩充满了旅游城市的独特魅力,人工与自然色彩巧然合一,像巴黎选择米黄色为主基调统一浪漫、高贵气习慢慢溢出。2000年北京市提出了“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色彩主要彩以灰色调为本的复合色,以创造稳重、大气、素雅的城市环境”。2001年2月,哈尔滨选择了异域风情、浅色梦幻色调为城市的主基调,杭州市确立了“水乡”为本市的标志色。2006年成都市规划局出台了“城市规划城市建筑主色调为灰色的复合色调,这些城市的色彩都与当地的自然色彩浑然相融,和谐的美。

二、城市色彩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城市色彩的设计除了遵循统一变化的和谐美原则外,还要遵循色彩的科学性。

(一)城市色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日照、空气湿度、建筑、文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特性进行科学化,艺术化地、仔细调研,周密规划、精心设计。使城市色彩成为整个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良好的城市色彩,给人美的享受,使之成为城市性质,各区域性能的指南,更成为城市的标志,成为城市的名片。以悉尼歌剧院为例,这个建筑的主色调是选择的白色,整个悉尼处于蓝色大色调中,强烈的完照,蔚蓝的湖水,尤如前进的船帆,在春夏秋冬,晨曦暮霞,阴晴雾雨中相得益彰。

城市建筑色彩的主控者和景观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等受照、气候影响大,在晴天与阴天同样色彩会给人不同感受,如晴天建筑是暖色则形象更加突出、靠前,白色则使建筑强力更大,例如:白色使白房以更加高大、挺拔;深色黑色建筑沉稳、厚重,在阴天却显沉闷、收缩。例如美国为纪念肯民迪而修建的肯尼迪图书馆的建筑色彩就是黑色为主,充分将图书馆的肯尼迪的纪念意义展现,构成沉思,缅怀的庄严气氛。此要分析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城市色彩的视觉效果。

(二)城市色彩设计的历史文脉传承原则。色彩心理

历年来,中国城市色彩没有引起政府、设计师重视,曾一味崇洋,建欧式建筑,刻意模仿国外,当然色彩已模仿得唯妙惟肖,完全不顾及国人的色彩审美需求。这方面,日本东京以及法国早已出台了城市色彩规划方案,因此设计师除了熟悉色彩本身视觉感受,还要在城市色彩设计中须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审美趣味以及喜好、忌讳色……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特殊的、并为本地居民百年喜爱的色调,城市色彩积淀着城市历史。例如:中国北方城市习惯用暖色,而南方城市习惯用冷色,寺庙建筑习惯用深棕红、黄色琉璃瓦,幼儿园用色缤纷,纯度、明度都较高等。这样既保留了地方特色,又避免了雷同,使色彩既满足了视觉科学整体规划,同时满足了人物的色彩精神需求,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中国古建筑宫殿色彩以黄色为屋顶,蓝色绿色彩画为檐口,有重量感、庄重的,不透明的暗深红为墙体色,彰显出了权利、华丽的大气富贵荣化之美,而江南的用色历来有灰瓦、白墙特色。色彩配置运用中国传统抹灰墙面的白色,灰砖线用脚为基本色调素雅、干净、洗炼、浑厚、素朴的风格让这个区域婉如轻盈、妙龄的少女,具有婉约美、纯朴美,又如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充分注重了当地气候环境,尊重人们的色彩喜好传统,延续本地历史文脉,用色彩来体现出城市的风格,和文化气质,使人们一眼辩别出来。城市色彩已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若不延续,盲目模仿,克隆随意选用,这将会割断城市的历史,给我们造成历史文化的记忆断层。

(四)城市色彩功能分区设计原则

在城市由于各区的功能不同,色彩必然有所区别,在城市色彩设计时要把握基本色调与功能分区色调的统一与变化原则,以及不能强调功能的不同,使色彩突变,造成光怪陆离的城市色彩垃圾。

在城市规划中,往往以功能规划区域出区域,国家对各城市有一个大的规划如沿海以经济为发展重心的商业城,内蒙古以发展农、草、木为重心农牧业城市;云南以旅游为重点旅游城市的分区。各个城市有各个城市本身的重心,不同重心有不同功能。城市因功能的侧重不同。可行为如: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工业区、文化区等等,这些区域的色彩设计应该有所区分。商业区的色彩一般要鲜艳、醒目,能吸入人的眼球;工业区的色彩应简洁、明快;文化区的色彩应以雅致含蓄;娱乐区的色彩要活泼、鲜明、轻松,调动人的乐观情绪,居住区的色彩应该采用柔和、明亮、温暖的色彩,而办公区应是以理智、稳重、冷静色彩为主。因此城市色彩应在大统一的前提下,色彩进行功能分区设计,在城市统一基调的情况下,忌用过于纯艳眩目的强烈对比色,这样的色彩易空洞单调、火爆若进行明度、纯度改变,色彩设计时既服从城市功能分区色彩原则,给人以雅致的审美享受令人感到和谐和、舒适明快、耐人寻味。

别外,城市色彩中不可忽略微观色彩在整个城市色彩的作用,它是城市色彩的有机组组成部分同样能显示城市的政治、经济、民族,文脉等城市水平。比如微观色彩中的交通车色彩的设计,伦敦和巴黎统一出租车的颜色为黑色,伦敦、巴黎的厚重淋漓体现,北京市选择了“黄色”、将北京是皇城权贵完美体现。成都出租车、蓝色、绿色为车身,车顶黄色、双色运用,形象突出了成都是文化名城,具活力的现代之城。

城市色彩是一个丰富生动的主体,这是一种形式,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文化,无论城市的色彩局部设计,还是整体设计,无论是微观设计,还宏观设计,无论是人工色彩设计,还是自然色彩设计,在设计时遵循以上提及的城市色彩设计原则,色彩会让城市更加丰富多彩,使城市生活更富诗意,让色彩使我们的城市更具生命力,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崔世昌 《 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

杨曾宪 《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城市20004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6

1.突出自然美原则

杨曾宪教授认为,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于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所以,在城市色彩的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并且尽量将自然的色彩融入到建筑之中。城市色彩的制定还要考虑到城市环境的因素。滨海城市有碧海蓝天作为城市的背景,那里空气湿润、清新,灰尘很少,所以,在滨海城市采用一些艳丽的、现代的色彩是颇具视觉冲击力的,也是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这可以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精神振奋、充满活力。但是,如果将这些现代的、艳丽的色彩用在内陆城市,诸如北京、西安、洛阳等地,那效果将会是截然相反的。在内陆城市,尤其是西部的城市,那里空气干燥,沙尘较多,再美丽的颜色经过沙尘的“洗礼”后也将变得暗淡,令人沮丧。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特殊的、并为本地居民所喜爱的色调。在城市色彩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地方性,顺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尊重人们的色彩盲好传统,注重本地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气候特点,用色彩来体现城市的风格和文化气质。城市色彩积淀着城市历史。有些色彩是城市历史或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等。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一眼便会辨析出来。尽管一些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城市色彩一旦积淀成型,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代言着历史的进程。所以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割断城市历史。这也是当代中国某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

3.服从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规划设计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要求。功能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城市的整体功能,一是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现代城市由于功能分区的不同,色彩基调也要有所不同,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加工业区的色彩一般简洁、明快;商业区的色彩一般醒目、鲜艳力求吸引眼球,刺激消费;文化区的色彩要求雅致含蓄,能够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娱乐区的色彩要求活泼、鲜明、富有朗气,能够调动乐观的情绪;居住区一般采用明亮、温暖、柔和色调,以应宜人的环境需求;办公区则为了体现理智、冷静的工作比质,倾向中性或偏冷的颜色。如此服从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4.城市色彩的和谐原则

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体才是美的。”同样城市的建筑群、道路、桥梁、小品、绿地、花卉等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城市色彩必须从整体上考虑,把这些色彩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处理好人工装饰色彩之间、人工装饰色彩与自然色彩之间、单体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对城市要确定一个统一的风格,注重主色调的选择,并在不同的功能区之间适当的辅以中间色,使城市色彩有所变化,而功能区之间的色彩也渐变过渡、协调一致。这里的和谐,是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没有差异,也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了和谐。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

从以上四种原则可以看出,目前建筑院系开设的诸如绘画色彩、色彩实习、色彩构成等课程仅能对原则四——城市色彩的和谐起到启发和指导作用,而城市色彩的前三个原则却不能通过现有课程授予学生。笔者认为,只有改革教学方式才会改变建筑学专业的色彩教育现状,所谓改革教学方式,就是将城市色彩设计的原则补充到专业课中去。如:突出自然美原则可以补充到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课程;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可以补充到建筑历史课程;服从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以补充到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将城市色彩设计原则作为教学内容,作为课程设计内容,作为评定成绩的内容。做到课课有色彩,堂堂见颜色,使重视城市色彩的观念深入人心。只要建筑院系真正将城市色彩的设计原则,贯穿于专业课之中,明天的建筑师定会为消灭色彩污染,延承城市历史,加强对城市色彩的规划与整合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曾宪,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城市2004,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7

1、引言

当下中国,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已成为许多城市所关注的内容,但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仍处于萌芽阶段,从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到规划管理之间存在脱节,从而导致城市缺失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现状的剖析,总结出国内目前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尝试探索形成科学、合理地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思路。

2、研究的意义

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合理的将色彩应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来不仅有能够优化人的心境,稳定人的情绪,而且有助于提高人的生理机能。色彩作为文化表层中可见的现象,实际上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一个地域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本质。如果完全割裂和摈弃传统地域性的城市色彩,即等于抛弃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相应地,新时代带给城市建设新的挑战。现代城市的碎片化和无序化特征在当代我们国家的城市里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1]。城市建设有时反映了个别人的个人意志和价值取向,并不代表集体的认同。同时,城市的地域差别迅速弱化和消失,城市的特色不复存在,“千城一面”,成为城市景观形象的真实表述。20 世纪末,由北京的“清洗粉饰运动”开始,之后,武汉、哈尔滨、南京等城市相继开始着手对城市色彩进行重视,但我国城市色彩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多集中在建筑单体色彩的微观层次面,缺乏规范的操作方式和相关的法规制约,相应地,各城市管理部门纷纷表示要将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纳入城市建设和整治工作。2000 年 8 月北京开始实施《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2003 年初,武汉市制定了《武汉市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均标志着我国在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法规的制定方面迈开了发展的步伐。

4、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的策略和建议

为引导和控制城市色彩研究合理健康的发展,我们应当在城市色彩研究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采取集约的、生态的、整体的、低能耗的观点,使城市色彩在继承城市文化的前提下,发展城市特色,推进城市色彩健康、稳定、持续、平衡、特色化发展。避免现代科技社会带来的“无地域”“无特征”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了城市建筑色彩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4.1提高设计师的素质

设计师是城市色彩重要的最终实现者之一,户外广告、灯光、建筑等色彩的最终效果绝大方面取决与设计师的决定,随着这些色彩运用的不断广泛,加之现在的设计师越来越个性化,各种色彩也就应运而生,由色彩造成的视觉污染也就越来越广泛。设计作品既要满足创造者所确立的审美目标,同时还要服务与一个或多个功能性目的,在色彩视觉上给人们创造出最佳的视觉感应,使人们置身在高雅、优美、舒适的环境中,这些是每一个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设计师的个人角度进行设计时,应该提高自我修养,应该考虑到设计美学的影响、地方性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建筑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筑周围人工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使自己的设计能够体现色彩的美感和体现地方特色,而不应该各行其是,为了突出个性而不顾及整体的和谐。

4.2强化色彩设计和控制

设计不仅包括新建建筑还包括对旧建筑的改造。这些措施一方面要确保色彩控制的实施,另一方面也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由色彩设计师和富有管理经验的机构来制定和执行。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开发商孜孜不倦的发掘城市内部的热点,一片又一片的老城区建筑群被新修的商住建筑取代,甚至一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街区也被铲除,传统文化的城市色彩与现代城市色彩出现断层,这不断警示我们:色彩设计不能再搞一刀切,我们要做到对旧建筑采取色彩保护措施,保护城市的精神财富。在色彩规划中也要体现对建筑的色彩设计细节的控制,要将色彩面积作为技术指标进行色彩控制,包括大型广告的色彩和位置进行控制。

4.3加强城市色彩的政府管理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TH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53-01

0 引言

景观空间源于生存需求,发展于自身特色。目前各地的城市建设欣欣向荣,对于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城市在塑造城市独特形象上费尽心思。景观形象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视觉是第一要素[1]。色彩是附着于实体之上,体现实体功能、塑造实体形象的一种手段,因此景观设计免不了要考虑色彩的选取与搭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同步发展的跨文化传播,源于人类共同特征产生的文化同一性和源于千差万别的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的文化差异性,这两种相互交织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地域文化景观更加注重于特定地理范围内的文化差异性造就的景观特质。这就进一步需要将不同地理范围内的文化视觉特征进行提取设计。

1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1 色彩学 色彩学的这个部分涉及生理学、感知心理学,并且大量运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引发出色感(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由此可将色彩划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倾向)、对色彩的好恶(包括对单色或复色、不同色调的好恶)、色彩的意义(象征性、表情性等)、色听现象(即联觉)等问题。简言之,这部分主要研究在特定条件下色彩与观者的感受、情感的关系,它是以个性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的。

1.2 景观色彩体系 景观环境是一种更趋于自然,更多提取自然色彩的存在形式。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城市景观色彩与城市色彩的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两者都包含城市的自然、人文及社会景观,但城市景观色彩涉及的范围比城市色彩要广,城市色彩只是强调城市外部空间中的景观,而城市景观色彩则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由于城市景观概念既可以指整个城市整体风貌,也可以指城市中的具体景物,因此“城市景观色彩”所指代的内容则可从反映整个城市色彩面貌的“城市色彩”概念到反映具体城市景物的色彩,即从抽象到具体,涉及宏观与微观,有一定的层次性[2]。

2 景观色彩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色彩属于心理与视觉艺术感受,景观色彩组合也应满足视觉与心理需求为原则。即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满足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性,色彩分区原则性。虽然视觉与心理感受有着不断变化更新发展的不稳定性,但是它也有相对稳定的方面。视觉需求相对稳定的一面是指人们的色彩观念常受到理性文化传统的影响,即这种观念与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密切相关,不易变更。另一方面,在景观色彩的组合时,也应注意到视觉与心理需求不断发展、变化这一特点,以求景观环境色彩的组合顺应时代要求。

进行景观设计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在城市色彩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今天,城市化所带来的文明成果和社会负担同时摆在人们面前,如何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城市色彩景观研究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目标之所在[3]。

3 景观文化中色彩提取与塑造的手段

3.1 研究区域景观概况 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基址位于泾渭新区南部,秦汉大道东侧,兰池大道北侧。北依五陵塬,南滨渭河生态景观带。向南通过横桥可达长安城。东西两侧为渭北商务发展带。是泾渭新区乃至整个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核心区。

地块内绿化状况良好,大面积的农耕用地视线通透,秦宫墙遗址内有一定数量的绿化种植和林地。散布多个村庄,乡土风味浓厚,但风格特色多样。

3.2 总体形象建构 在规划设计中,协调景观风貌之间的关系,并与规划分区结构相一致,重点突出遗址风貌景观,保留自然风貌景观。景观规划目标:①推进发展,刺激增长,依托秦咸阳宫遗址,打造极富秦风秦韵的特色商区。②多元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休闲娱乐地带,营建促进和谐交往的动感空间。③重建滨水生态系统,构件泾渭新区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④保护和展示秦咸阳宫遗址,塑造泾渭新区大秦文化形象,形成大秦文化品牌。

3.3 研究区域景观色彩提取与塑造 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规划设计的色彩提取方式主要以借鉴和概括为手法,收集大量秦文化遗存的文物典籍等进行归纳,最终选定凸显大秦气势的黑色与深灰色为主色调,饰以深红与暗金色,借以挖掘代表秦风文化的色彩内涵,直观地表达出规划思想有的人文精神。秦代文化中的黑色是大量典籍中出现描述的色彩,此处的黑色不仅受到美学因素的影响,还深深地打上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进而延伸出鲜明的等级意义。

在夜景模式上顺型起光,用不同造型和色彩的光环境打造大秦盛世的繁荣景象。并在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色光环境,同时强调当时“国”和“城”的概念,将色彩,灯光,形体,流线有机的融合。

4 结语

景观色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信息,在人文环境的保护和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色彩还饱含着城市丰富动人的文化情怀,对色彩主题的确定和恰当运用,可以使景观既有整体美感又散发个性魅力,把城市景观渲染成高质量的艺术环境[4]。景观色彩的提取塑造研究为今后的城市景观色彩规划提供有益的根据和参考,本文只是对此进行了一个实践性研究,在今后的多个课题和项目中仍需进一步修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柳.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11.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9

摘要:随着衡水城市的不断扩展以及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问题出现,人们对城市色彩的整体把握也越来越困难。色彩污染、色彩泛滥随处可见。衡水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等丰富的历史人文生态文化资源。事实证明,对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已经成为衡水城市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城市色彩的设计过程中亟待建立城市色彩评价体系,以期达到减少色彩污染,美化城市的作用。

关键词:衡水湖;城市色彩;规划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和冀州市交界地区,横跨衡水开发区和桃城区的河沿镇。衡水湖区文物古迹资源主要有碑刻资源、古建筑和陵墓资源组成,碑刻资源根据民国《冀县志》著录的碑刻共有107个。1996 年衡水市开始筹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2000年7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2002年10月衡水湖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3年6月晋升为部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7月被评为部级水利风景区,2005年建设成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色彩学方面,我国早在2500年前就建立了五色体系,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色彩体系。城市色彩可以按照城市色彩的成因和城市色彩的载体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和研究。从城市色彩的成因角度分,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构成。从城市色彩的载体角度分,城市色彩分为恒定色和非恒定色。

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较为复杂,自由度相对受到社会、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仅要遵循一般的色彩对比与协调的原则,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具置、面积、环境要求、功能目的、地方特色、民族特点、传统风俗、服务对象的具体意愿等因素。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建筑色彩、园林色彩、公共设施色彩、道路色彩、照明色彩几个方面。衡水市目前有三个行政区:桃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衡水湖管委会,以下作者分别从建筑色彩、园林色彩、公共设施色彩、道路色彩和照明色彩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建筑外墙色彩最能直接体现城市色彩。现代城市建筑色彩的主旋律为各种灰色调,而屋顶的造型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以衡水湖为界限,南边应以沉稳的咖啡色为主色调,方能显示衡水湖畔的静谧。周边建筑的色彩协调问题同样也是我们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房地产开发商开始项目之前,规划部门就应规定开发商对楼盘的建筑色彩,例如汉魏公馆的整体设计就结合了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色彩的搭配。而衡水湖以北的桃城区则适宜使用明度较高的色彩来衬托整个新城的面貌,屋顶则适宜使用纯色的建筑外观进行衬托以彰显新城的大气,例如泰华集团的丽景名都、丽景名苑等项目就以色彩明快的外观赢得了市民的眼球。

二. 园林利用色彩的心理及生理感知影响,根据色彩整体和谐、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将园林景观要素中的天空、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色彩的物质载体,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美学功能,进行合理的色彩配置。衡水市属华北黄土地平原地区,主要居民为汉族。而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衡水市的市树为白腊,主要种植于人民路、中心街、红旗大街、大庆路。此外我市也多见白杨树。荷花和桃花同为衡水市的市花,主要种植于各大公园、前进街、人民西路、河北路、滏阳河绿地等。因此在衡水湖周边适宜种植一些成活率高颜色鲜艳的花草作为装点,而市区内则适宜根据气候和节日的安排随时调整不同商业区和公共场所的园林景观。

三. 公共设施,主要指在公共露天场所为大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各种设施。通常,这些设施属于社会公共资本财产范畴。城市的公共设施水平,可以反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同时也显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公共设施主要有交通设施、商业设施、休闲观赏设施。衡水市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北方小城,根据衡水的日照情况可以将路牌、电话亭等色彩统一设计为与公共汽车相近的上部夏红色下部尊黄色的色彩。公交车车身上则应尽量不去漆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书报亭、电话亭、售货亭等设施的色彩设计是城市色彩的点睛之笔,也是城市点缀色彩表现得最微妙的地方。这些地方的配色原则应遵循其不同的功能要求,符合人们的近距离观察的需求,色彩及质感都应使人感到格外舒适。

四. 道路色彩可以分为两部分:车行道色彩和步行道色彩,道路也是展现城市色彩的主要元素。美观大方、丰富多彩的道路景观使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心情舒畅。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车行道由于受材料的限制色彩都简单统一,大多数城市的道路采用的都是黑灰色的沥青混凝土,而道路的划分线主要以白色为主,辅以明亮的黄色作为警示。步行道路主要是指人行道、绿地或广场中的休闲道路等。在衡水湖区域周边适宜使用彩色花砖进行铺装,而桃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则使用红色、青灰色进行装点。

五.灯光设计是城市色彩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增加和延伸着城市景观审美时空,还能反应城市景观审美的三维多变性。光源的色表特征:暖色、中间色;冷色。城市灯光照明总体分为:交通灯光、商业灯光、公共场所灯光和景观灯光。衡水湖应以湖水为主体的夜景灯光景观体系,桃城区则以市政府广场、休闲广场、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地为轴心,形成商业旅游夜景灯光景观体系。

城市色彩的评价的可以从视觉美学层面的角度和文化层面的角度评估。只要我们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视觉需求,加上现代元素,进行可持续的色彩规划设计,做到统一而不单调,对比而不杂乱,达到生动、和谐的有机协调,消除不合理的色彩因素,城市形象和历史文脉就会得以保全和延伸。(作者单位:1.衡水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2.衡水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

本论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以衡水湖为依托打造衡水滨湖城市色彩”研究成果,该课题编号为:210302020。

参考文献: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10

从中医的诊法“望、闻、问、切”中我们不难发现“望”的重要性。而望诊中的“望色”属于整体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望色主要指望面部的颜色,通过面色的差异来判断人体的健康情况。个体的人如此,人们生活的城市亦如此。城市也有其自身的“面色”问题,即城市色彩,它需要合理的调理才能以健康的面貌展现给人们。

一、城市色彩的定义及意义

一个城市的面貌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地方特色、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等诸多信息,城市色彩是其中的重要信息之一。所谓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物质环境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的总体的色彩面貌[1],它包含城市的历史、气候、植被、建筑等因素。

城市色彩设计是将现代色彩学运用于城市环境设计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色彩研究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色彩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创造个性化城市形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城市的色彩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与规划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与普遍关心。

二、我国城市色彩的现状分析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大都有着鲜明的地方传统色彩。如故宫建筑群采用的金黄屋顶、大红墙柱、洁白栏杆,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而江南建筑多采用粉墙黛瓦,黑白分明。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建筑正被不断涌现出的新建筑群所淹没,很多历史名城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色彩面貌,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异。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城市色彩运用的不当。总结我国现代城市色彩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千城一面”,色彩雷同。

城市特色日益缺失,“千城一面”现象尤为严重。以居住建筑为例,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从色相、明度及色度等方面分析存在太多雷同结果,这使得中国传统民居地域特色在今天几乎不复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建筑材料的发展使色彩的局限性大大削弱,先进的交通和信息技术加速了流行建筑风格和色彩在全国的普及,使得各地区的色彩趋同问题日益突出。

(二)色彩混乱。

一些城市缺乏有效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没有确实把握城市的主体色调,使得单一建筑的色彩过于突出,且不相协调,新建筑景观常常与城市历史风格与主体色彩不相吻合,使得城市色彩出现混乱。此外,各种广告、招牌的形式、形象、色彩等因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也干扰了城市色彩的统一协调。所有这些都产生了严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塑造形成了负面影响。

(三)色彩弱化。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和高新技术材料的发展,现代技术方法和理念支撑着我们的世界,虽然我们在文化上仍然努力坚持本土特色,但在时代之风吹拂下,城市建筑色彩存在着逐步弱化的现象[3]。

三、城市环境色彩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

对城市建设者来说,如何较好地结合传统与现代、地域特色与国际潮流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国际上的许多大都市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这样实践着,它们都有自己鲜明的色彩个性。如波士顿以承载着历史的暗红色砖为主调;纽约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色尤为突出;华盛顿灰白的花岗岩色与湛蓝的天空色构成了首都明朗的主色谱[4]。那么,作为龙的故乡中国又该怎样表现自己的城市色彩呢?

(一)延续历史文脉,建立和谐主色调。

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色彩或色系,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色彩设计的时候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确立自己独特的色彩体系,避免与其他城市趋同。而色彩的整体和谐原则决定了城市的主色调在城市色彩设计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必要性。要设计一座城市的主色调,需要有城市规划、环境美学、色彩学、文化学等专家对城市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对历史文脉充分讨论,研究,并可通过一定问卷调查征集市民意见,才能最终确立,切忌随意拍板。如北京城的皇家风范,青岛的碧海白浪,苏州的粉墙黛瓦等都有其不同的色彩主调。每个城市都要学会珍视这些独特的色彩特质,利用历史文化留下的城市特色,来塑造有个性的城市。

(二)“变化统一”中打造局部功能区域的色彩亮点。

城市的色彩基调可以起到很好的色彩统一作用,但是统一不等于同一,美学观点认为,构成和谐色彩的基本法则是“变化统一”。因为一个城市的建筑景观不能也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城市的分区功能,如居住区的色彩应相对素雅宁静事宜居住,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些,行政区的色彩应凝重端庄些,等等,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要力求达到色彩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三)与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原则。

亲近自然是人之本性,在人们心中或许自然的本色才是最美最易接受的,因此,城市的色彩与城市自身的自然色相协调,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例如,海滨的城市色彩要与海洋的碧蓝搭配;依山的城市以黛青的山色来衬托;湖多的城市以湖面的色彩点缀城市色调。城市特色,只有结合地理自然景观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能相得益彰。

四、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的方法

(一)调查方法。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法国巴黎“三度空间色彩设计事务所”的色彩大师让・菲力浦・朗科罗和日本CPC机构共同确立的调查方法,并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展开,具体的内容如下。[5]

1.制定设计计划――确立具体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计划。

2.预备调查――对调查对象摄影与色彩的采集。

3.模拟分析比较――以原有建筑和环境的色彩作为新建筑色彩设计的参考,同时找出基地现状色彩的配置比例确定其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的组配依据。

4.调查使用色标的制作。

5.实际调查――在调查现场利用色标测定色彩,并将调查状况予以记录。

6.制作色度图――通过现场记录的色标和现场所拍照片的对照,制作调查色彩表格,将所测色标计算成孟赛尔色彩数位,并制作出色度图。

根据这个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的现场测试资料,再加上对建筑材料的材质、所用色彩的面积比率,以及地方发展方向,市民意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就可提出设计计划[6]。

(二)设计方法。

就一般方式来说就是设计者在对城市背景、文化综合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分析,并结合发展趋势制定出城市景观色彩的总体发展策略,在此方法指导下,从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的整体出发,逐渐深入到其他部分直至细节,再从细节回到整体的辩证和设计过程。具体做法可以根据色彩概念配套方案和现场验测结果归纳总结出推荐色谱,通常包括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调的色谱及其组合效果,并按照色谱数据制定出该区域的色彩方案。

(三)管理方法。

要创造和谐的城市环境色彩,对城市环境色彩进行管理是必需的,严格的城市色彩管理体制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根本保障。按照一定的规章管理、控制城市色彩,以防视觉污染泛滥成灾。

1.制定科学合理的色彩规划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即要对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公共设施、广告招牌等色彩进行统一管理。

2.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条例,使城市环境色彩设计处于有据可依的状态下。

3.加强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的色彩修养,调动市民参与管理。

五、结语

城市色彩在时间的积淀中汇聚了历史人文、民族风俗、气候地理、宗教伦理、建筑风格、等众多信息,可以说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远。因此,城市色彩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色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周立.城市色彩――基于城市设计向度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5.

[2]王莹.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5.

[3]黄涛,曾刚.浅谈城市规划中色彩的控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

[4]王东.关于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探讨[J].建筑科技,2006,(11):80-81.

[5]辛艺峰.现代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法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4,(5):18-20.

[6]尚磊.城市色彩文化与色彩控制向导[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11

一、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概念

(一)城市公园的定义。城市公园不仅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和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效应。高质量的公园,形象鲜明、功能多样,往往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标志。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公园建设不仅是休闲传统的延续,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因此,城市公园既是群众游览休憩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播的空间;既是向群众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科学知识普及的园地,也是政府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城市文化的重要资源。

(二)色彩景观的概念。英国色彩规划专家兰卡斯特提出了色彩景观的概念,即关注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从宏观的、景观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环境中色彩因子的控制性规划和设计,来表现地域化、个性化的城市景观。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汇聚成一种国家的文化的特征:色彩是一个丰富而又生动的主题,它是一种符号,一种形式,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文化。”

二、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作用

(一)物质景观的构成。植物是城市公园景观要素的重要构成,是园林景观中色彩的物质载体。城市公园园林要素的色彩主要分为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两大类。植物就是城市园林要素中重要的自然要素,其色彩虽不可更改,但造园者可巧妙地利用它们,通过合理的配置,使植物要素能充分的发挥在城市公园或者其他园林绿地的景观功能。

(二)景观意境的提升。植物景观的色彩同样由于游客个体的感知不同,而由客观的物质颜色上升到心理颜色。植物色彩在心理上的物理效应象魔法一样地用来创造心理空间,表现内心情绪,反映思想感情。正是由于不同色彩有着各异的作用,植物色彩成功的被利用为城市公园景观的景观意境提升。如在宽阔草坪、厂场地上的开朗空间,用大色块、浓色调、多色对比处理的花从、花坛来烘托明快、畅朗的环境气氛;在山谷林间、崎岖小路的闭合空间,用小色块、淡色调、类似色处理的花境来表现幽深等等,利用植物色彩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提升景观的精神意境。

(三)景观文化的构成。植物色彩能强烈的表达出植物造景的寓意,寄情于景,触景生情。同时,植物色彩突出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表达出园林景观的不同文化。如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的松柏常青,象征革命先烈精神永驻;春花洁白的白玉兰,象征烈士们纯洁品德和高尚情操;枫叶如丹、茶花似血启示后人珍惜烈士鲜血换来的幸福。又如江南园林植物色彩与园林建筑的搭配,体现出不燥不火崇尚自然,清雅而疏朗的儒家中庸思想和江南人孺雅的风格。

三、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色彩心理学。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

色彩给人强烈的空间感,由于光波进入人眼后,人眼对不同光刺激进行不同的调节、 因此,色彩给人以比实际距离前进或后退,比实际大小膨胀感或缩小的感觉,形成强烈的空间感;色彩还给人冷暖感,最暖的色为橙色,橙为暖极,最冷的色为蓝色,称为冷极。橙、红、黄为暖色,蓝、蓝绿、蓝紫为冷色。

除此之外色彩还给人轻重感、软硬感、兴奋、忧沉寂等情感[58]。

在城市公园植物色彩设计中,利用色彩的心理及生理感知影响,根据色彩整体和谐、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将植物色彩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美学功能,进行合理的色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

(二)色彩系统理论。色彩学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它的涵盖面很广,本研究则主要建立在色彩语言系统理论之上,现有的色彩语言系统繁多,包括Munsell、CIE、NCS等。本文所使用的色彩语言系统为瑞典的NCS色彩语言系统,该系统被研究环境色彩的学者们广泛使用[60]。

(三)景观美学。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从观赏者和观赏景观的审美关系出发,主要研究内容有:景观的审美构成和审美特征,景观审美的心理结构和特征,以及景观审美关系形成和发展及其在审美意境中的积淀,并包括景观开发、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美学原则。景观美学涉及到景观、观赏者和景观审美意境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四)植物群落学。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设计,首先,充分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色彩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期望。其次,应尊重植物本身对立地生态环境的要求及其群落特征,这是植物生长良好的前提,也是植物造景的基础,同时也是植物发挥生态效益的基础。因此,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设计应遵循色彩心理学、景观美学、植物群落学、色彩系统理论等基础理论;以功能性、和谐对比、文化意境及因地制宜为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 艾定增,金笠铭,王安民.景观园林新论[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