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9 00:09:13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1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18

1 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实训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

总体来说,实训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环节在设置时,都是带着学习任务进行的。在任务面前,学生们为了解决它,通常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找各种资料,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视频资料等,然后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训环节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寻求答案,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角度来说,动手做获得的效果也远比老师讲要来得好。

(3)实训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实操性的实训内容,如搭设脚手架项目,必须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同工作才能完成。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等,这些非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工作也是极其有利的。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作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型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抓好实训环节的应用,发挥其作用,推动教学的进行。

2 实训环节的类型分析

2.1 室内设计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但教学内容上还是存在大量理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相应的实训项目可在室内进行。如各种桥梁结构、构造的学习,这些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工程量计算能力。另外,还可根据桥梁结构、地域环境特点等,要求学生进行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等。这些实训内容,只需在室内,给出特定的桥梁图纸及其他设定条件即可进行。

2.2 室外操作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还有大量的设计桥梁施工的内容,如施工放样、工艺流程的学习,质量检测等内容,仅给出图纸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到实际的施工现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体来进行。当然,如模板的设计及拼装;支架及脚手架的设计及搭设;混凝土的搅拌、振捣、养护等内容也可在实训室内进行,但这需要学校有配套的综合实训室才能进行。

3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1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切合桥梁建筑市场的能力需求来进行,在教学上应该与时俱进,多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等,而对市场逐渐淘汰的施工方法、工艺等,则可少讲或不讲,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也应符合此要求。因此,课程实训项目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应精心挑选题目进行设计,以便将实训所获能较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根据桥梁建设市场的需求,对用人要求有识图、算量、放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技能。根据这些要求,分别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的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结合具体桥梁构造图(如板桥的梁板构造图,轻型桥墩构造图或重力式桥台构造图等),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要求学生正确计算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工程量,以考核学生的识图、工程量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上部结构布置图(如一定跨径和宽度的梁桥或拱桥结构布置图),进行模板、支架的计算及设计,或进行桥跨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前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模板、支架荷载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模板和支架结构设计,并完成模板的拼装,支架的搭设及拆除等工作。后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桥梁的各种施工方法,并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灵活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

(3) 结合具体钢筋结构图,进行梁体钢筋绑扎任务。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钢筋结构图,正确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熟悉梁体的钢筋构造,并完成钢筋骨架的绑扎任务。

(4)结合具体桥梁施工项目,进行桥梁结构的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及成品质量检测等。要求学生具有桥梁放样能力,基本的施工管理能力,并熟悉桥梁各部位的检测要点,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等。此实训任务相对来说最难完成,因为桥梁工程总是不断完成的,要找到一个符合学生实训项目难度,并具可操作性的项目实体对教学来说是一大难题。若有配套的实训建设基地,能够不间断提供工程实体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是最好的。

3.2 实训教学项目的实施

以“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为例,介绍实训项目的实施步骤。

首先,由教师写出内容翔实可行的实训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这是实训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任务书应写明实训目的,内容,要求,提交成果,考核方法等。指导书应写明实训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应注意事项等。

其次,在任务实施前,教师需将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下发给学生,进行任务交底和安全交底,将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考评方法等一并交代给学生,确保每位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操作步骤和要点,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

再次,要求学生按照实训任务书做一定的相关准备。例如:学习《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规范》《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知识,进行脚手架构造图设计,绘出脚手架构造详图等。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脚手架搭设和完成后,还要分别组织学生对搭设过程和拆除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将正确做法进行总结和积累,以便今后使用。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后,在学生中取得一定好评,感觉受益颇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了扣件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学习了脚手架的构造要求,搭设要点及安全技术。通过该实训项目,同学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氛围。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同学们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和避免办法等。

4 实训教学项目的评价

实训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综合得分。

学生在完成实训后,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自己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总结意见。然后,同学们之间互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对于该实训项目应如何操作才能做得更好。最后,由老师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成绩。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3-02

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主要分析讲解的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二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分析。《建筑构造分析》课程分章节分析讲解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础、地下室、墙体、楼层、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等构件的构造知识。教学重点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建筑构造要求及做法。该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二、《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通常《建筑构造分析》的考核是采用闭卷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基本理论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的掌握上,由于时间和场地的原因考察学生设计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试题较少,容易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找答案、背题目,不能深入地、综合地进行复习,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能力。因此改革《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确有必要。

三、《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开展

针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特点及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过程考核的方式,对考试成绩的评定采取的措施是将过程考核与期中、平时成绩相结合,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其中学生平时成绩是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中期理论测试主要考核构造要求、构造方法,以选择题、构造分析案例题为主,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过程考核以理论教学的开展中应掌握的实训为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0%。这样做淡化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依赖,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应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训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伴随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完成的实训任务有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实训(如建筑平面图设计、建筑立面图设计、建筑剖面图设计)和建筑细部构造设计实训(如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实训任务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推进知识体系并在不同的知识环节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通过此阶段的设计原理讲解、典型建筑施工图识读、现场参观教学,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建筑制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图集相结合,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在经过同学间的交流探讨、任课教师指导、进行了多次比较修改完成的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剖面图及立面图初步设计实训。此时因为建筑构造设计部分的内容还未学习,且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正在开展之中,学生的设计成果虽不具有准确性、完整性,但教师通过对此阶段实训成果的评价、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热情,提示学生对其中尚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内容将通过后面的相关章节学习可以逐步补充完善,这样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动力。在学习了第5章墙体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补充完成之前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的墙面装修做法,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6章楼层和地层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地面构造做法、确定楼板类型与尺度;在学习了第7章楼梯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平面图设计实训、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梯的形式与尺度、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建筑入口及立面处理,进行楼梯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8章屋顶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设计的实训任务;在学习了第9章门窗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学生可以确定之前相关设计实训图纸中门窗的位置;在《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中开展的上述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程序,懂得知识的运用与联系,通过反复修改实训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训考核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运用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制图知识、构造知识等确定符合条件的构造方案设计。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及时讲评、指导每一次实训,同时平时做好每一位同学每一次实训情况的记录,课程结束时学生按照要求将实训成果装订成册上交,教师汇总平时记录评比整体效果确定过程考核成绩。

四、《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实效

1.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考核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在课堂上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设法让学生“背”知识,而是通过规范、标准、图集、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学与做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学习热情的提升。采取了过程考核,学生出勤率高了,主体意识增强了,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平时不努力期望于期末考试一次性过关的想法行不通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理解,并及时用于对应的实训任务的完成,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同时采取过程考核也减少了考场作弊的情况。《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同时在完成任务的阶段中积极讨论、交流,学会查阅资料(规范、图集等)辅助完成任务。让教师能及时对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评定,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效果,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与知识的联系能力较往届学生有所提高,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将不断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3

为了节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国家力推钢结构工程,学院建设了学生的实训基地,根据钢结构工程的实际应用,学院实训基地的钢结构工程部分包括,门式刚架、多层框架、空间网架,钢桁架;这些正是钢结构广泛应用的结构体系,因此本文以实训基地已有的结构体系划分课程单元,编制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各单元的划分及学时列表如下:

下面将具体论述钢结构施工课程中的各单元内容:

1 .绪论

(1)介绍钢材力学性能和相关试验,并分析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介绍建筑用钢的种类及其选用。

(2)介绍钢结构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构件的连接

2.1焊接

介绍焊接的方法、焊缝的形式,使学生能区分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分析焊缝的受力及相关计算,使学生了解焊缝的设计。学习《建筑制图标准》中焊缝的符号及标注,使学生掌握焊缝表示方法,以便看懂图纸;讲述焊缝的缺陷及质量检验方法。

2.2螺栓连接

介绍普通螺栓的连接构造及计算,使学生了解普通螺栓的传力机理及破坏形态;介绍高强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使学生了解摩擦型高强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的计算。

3 .多层框架

(1)理论知识 介绍框架结构体系中基本构件梁和柱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其中重点讲述钢梁整体失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钢梁钢柱局部失稳的防治措施即各种加劲肋的作用及设置部位。

(2)识图 先用图片介绍各种构件节点的构造,包括:梁的拼接、主次梁的连接、柱头和柱脚,并分析其传力途径;再看图纸,特别是节点部位重点讲述。

(3)参观 结合课上已学习过的图纸,让学生把图纸上的节点与实际工程节点相对照,使学生既形象又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

(4)安装 先介绍多层框架结构体系的安装方法,再播放相关视频。

4 .门式刚架

(1)理论知识 用图片认识门式刚架的组成,并讲述各构件的名称、作用、常用的截面形式及节点构造。

(2)识图 与学生一起识读实训基地门式刚架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实训基地的门式刚架,让学生指认

体系中的构件并说出其作用;结合图纸看节点构造。

(4)安装 介绍门式刚架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介绍高强螺栓的安装方法。

5 .钢桁架

(1)理论知识 讲述桁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名称、受力特点及截面形式;分析桁架的优点;介绍桁架的支撑体系并讲述其设置目和方法。

(2)识图 识读学院内公交站台的图纸,其结构体系中包括桁架梁、型钢梁、、型钢柱和格构式柱。

(3)参观 结合图纸参观学院内公交站台,读懂各种截面形式的构件节点构造。

6. 空间网架

(1)理论知识 介绍空间网架结构的组成形式及适用条件;结合图片分析各种结构体系中构件的布置规律和网格的格构原理。

(2)识图 识读学院食堂空间网架结构屋盖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学院食堂屋盖,并结合图纸让学生了解其结构体系的组成形式。

(4)安b 讲述空间网架结构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

7. 构件的制作和涂装

介绍构件制作常用的工具及工艺流程。

介绍各种涂装材料及涂装工艺流程。

总结 本课程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编制教学内容,并将实训融入每个教学环节,识读图纸和参观具体工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81-02

高职高专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是办学的宗旨。在建筑行业,很多工作是从看图开始的,例如按图施工、按图预算。这些都体现了建筑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可想而知识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建筑专业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熟练掌握识图技能,毕业后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呢?对该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学生识图技能的目标,构建适应企业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的特点

识图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课程包括了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等课程的内容。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建筑工程图样是建造建筑物的重要技术资料,用以直接指导施工,因此建筑工程图样又称为施工图。它如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所以施工图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只有掌握建筑识图技能,才能熟练地掌握工程技术语言、准确地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合理地进行施工、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识图的作用重大,价值影响深远。

二、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部分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将制图与识图同时进行。制图是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专业教学初期,不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铺垫,且是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铺垫。而施工图中的结构专业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的专业知识才能学得懂。若将制图与识图两部分教学内容放到一起,必然会造成学生制图学得会,而识图只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难以达到识读整套完整的施工图纸,教学效果达不到目标。

二是教学手段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用多媒体投影打开一张施工图,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必须放大到某个部位,学生无法一窥全貌。可能看到整个构件但看不到构件的内部构造,或是看到内部构造却无法知晓是哪一种类型的构件,在空间上脱离整体认识。而整套施工图中,每张图纸与图纸之间是有联系的,甚至是同一张图纸的内容也会有联系,若将图纸分开来看,更无法理解图纸表达的设计意图。

三是课堂上集中教学,老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讲授时间占课堂时间太多,学生参与度低,教与做不统一,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

四是教学内容习题量少,习题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填空或问答题为主。在课堂或课后的少量练习远远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掌握识图技能的要求。

五是教学多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肯定,且因为害怕考试而又有心理负担,不能更好地掌握需要记忆的繁杂的建筑规范图集的行业知识。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建筑工程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识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实现掌握并熟练运用该技能,胜任建筑岗位工作的目标。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根据建筑专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来选择,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把实际工程识图分解成“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水电施工图识读”三个基本项目和“钢筋翻样及计算”一个拓展项目,共四个项目。重点讲解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结合国家建筑结构规范进行教学。将学生动手练习融入授课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动手识图为主,教学过程就是岗位工作,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训练作品。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的内容除了常规的理论知识外,还设计了项目的任务、学习目标、训练项目、考核评价的标准、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要求、学时安排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学和做为主,教师教为辅。在每个教学项目中设计一个学生技能训练项目,比如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运用计算机设计并绘制出一张建筑平面图;在“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将一套详图法表示的梁板柱施工图翻画成平法表示的梁板柱施工图;在“水电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用计算机绘制出一张水电施工图;在“钢筋翻样及计算”拓展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套钢筋翻样图及一份手工计算的钢筋计算书。课程学习的项目任务和项目的技能训练是有相关性的,学生在学完项目任务后立即进行技能训练,既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更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又拓展了知识面。训练结果的作品体现出了识图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改善学生厌学的情绪,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四)课程教学条件

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除了配备合适的教材外,还需要配备电子图识图室和纸质图识图室,识图室配有各种结构类型和不同表示方法的电子施工图和纸质施工图,配合教学使用的建筑模型、教具、建筑结构规范书籍等。校内课堂就设在识图室,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拿到和看到完整的施工图纸,解决了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的缺陷。识图室的配置满足了教与学,教与做不分离的要求,学生参与度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要有长期合作的建筑企业,有接纳学生实习和参观的建筑施工工地。毕竟图纸只是一个意愿的表示,一个虚拟的东西,没有直观上的直接接触,学生是无法全部理解和领会的。特别是一些建筑上的隐蔽工程,比如钢筋工程,一旦做好后在表面上就无法看到了。只有通过实地参观施工过程,学生才能学懂这些难点重点。

四、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教材的改革

首先,制图与识图必须分开。其次,教材的内容要与实际完整施工图的内容一致,并将图纸内容进行拓展,因此笔者将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材分成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建筑水电施工图识读、平法制图钢筋配料实训四个项目来编写。再次,在教材的编写中尽量使用工程语言,使用工程通用文字,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工作。

(二)教学场所的安排

在结构施工图识读部分,尽量安排学生在校外实际工地学习。除了校外学习,教学大部分内容及时间就安排在校内的实训场所,一体化教学全部安排在识图室。校内设纸质识图室和电子识图室,两种识图室统一布置,这样有利于教与学,教与做不分离。目前,纸质图纸仍然是建筑行业各个岗位,各个工作阶段广泛使用的,是电子图纸无法代替的。它携带方便,容易阅读,在教学上应该顺应行业特点,尽量给学生使用纸质图纸。但纸质图纸成本比较高,为了节约成本的同时让学生阅读到大量图纸,又必须配合电子识图室给学生识读电子施工图。另外,电子识图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在识图的同时,能够大量地练习老师编写的习题和使用电脑完成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形式:学,分组学习

教学上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6个人,选出一个接受能力好,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做组长。让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看图,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利于集思广益,快速传递知识,快速解决问题。若一个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到组长处,在课堂上组长分别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统一解答。大部分问题同学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和互相学习讨论,基本都可以解决了。而难点问题,由组员汇总到组,再由组汇总到老师,使得问题被充分发现,学生就能通过老师集中解答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步骤:四段三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集中授课,教师讲述、板书为主,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单纯的提问、回答模式,难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学生人数多的话,更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可将课堂的教学时间分成四段。

第一时间段,教师讲解,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教师讲解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讲解这次课识图的内容;

②解释这次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③布置这次课需要掌握的任务。

第二时间段,学生识图,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学生识图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学生自主看图,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一一作答;

②学生看图后讨论交流,各组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③讨论后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汇总,等待统一时间向老师提问。

第三时间段,教师答疑,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教师答疑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让每组分别提问,统一向全班一一解答每组汇总的问题;

②将各个学生随时提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统一向全班解答;

③将学生没发现的,但是很重要的,必须掌握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向全班解答。

第四时间段,学生技能训练,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电子识图室完成。技能训练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老师运用计算机演示图纸,将上次课的练习难点进行讲解;

②学生根据技能习题的难易程度,分组或各自完成识图习题;

③老师在学生训练技能的同时,给予问题的解答。

四段三点式教学遵循的原则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考核:过程式考核

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考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直接接受,直接消化,直接巩固。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模式,不断给予学生肯定,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进入快乐的学习之中,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有不断的提高。具体方法是一个识图项目考核一次,四个识图项目共考核四次。每次的技能训练项目的成果都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图技能,教学自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5

引言

微课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学习和吸收知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思维导图又能很好的弥补微课资源之间知识体系的不连贯性的缺点,促进学生在零散的微课学习中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提出了基于微课和思维导图的混合式实训教学,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出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一、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微课视频设计

微课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这就要求老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主题进行重点划分,在短时间中把知识点进行便于理解的讲授。因此,老师在微课制作之前,就要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着重把握微课视频中能展现教学、技术、角色的具体内容及手段,实现对微课视频时间的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帮助老师熟悉微课教学的内容、把握教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微课教学内容更加协调。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

(一)微课预习

利用微课让学生进行在线预习,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微课预习这个学习过程是不存在监督的过程,教师不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只把相应课程的微课视频存放在教学网站上。学生通过网上学习根据微课内容对知识点进行预习和理解,把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通过询问老师、查阅资料以及讨论等方式来帮助自身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出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进行知识点的深入思考,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堂实训引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对课堂实训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只需要记住实训步骤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虽然在实训步骤中学生可以对相关问题提出疑问,但是由于学生对实训步骤的不清晰,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与实训操作相关的基础问题,并没有对实训的意义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实训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对实训意义的讲解,要做好课堂引导作用。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连接与调试实训》的实训教学时,老师可在前一次课后给学生讲明下一次课要求实训,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弄清楚实训的步骤及实训方法。这样,老师在上实训课时就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训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实训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章节巩固及检测

对于学习章节完成了之后,学生们的知识体结构大多都停留在零散的状态,不能正确把握知识点的理解,利用微课以及思维导图,设立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章节测试中要包含基础性的知识问题,也要包含复杂的知识问题,创建出一套章节巩固的在线检测试题。

三、采用思维导图与实训报告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6

1. 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流程

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流程如图一所示,首先,对学兵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然后,经论证评估后确定具体科目;紧密结合学习需求,制订一个细致周密的教学课程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设计完整详细的教学内容;然后讲授实施;最后,测评考试,经验归纳总结。必要时,还可进行学兵上岗后单位反馈评估。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要求必须对全寿命教学周期进行有效控制,在教学开始运行时就要监控整个教学任务的质量、进度,确保一切相关活动能够着眼全系统按计划进行。当然,最初的计划不是必须绝对执行,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修改、校正。但不管怎样,都要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进行,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中信息的反馈,形成寿命周期循环教学。

图一 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流程

2.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特点

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总的特点就是重视课程研究论证、内容模块分解和效果归纳总结。具体来说,首先,强调预先研究论证。课程开始前,要花大量的精力,对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做到思路清楚、问题明了,才能开始授课。其次,按模块分解教学内容。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科目的实用性都比较强,为使学兵学习精力集中、较好把握知识点,可以把教学内容按应用模块划分,在功能模块中用实例讲解理论知识。再次,重视课程反思总结。在各模块小结的基础上,每次授课结束要对整体讲授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进行归纳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达成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效果。这里特别强调军队训练机构教学模块化的管理方式。军队训练机构教学岗位针对性强、需求层次多、知识更新快,传统的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的适应短期岗前培训工作,只有像管理建筑工程任务一样,以其功能目标为划分准则,将知识点按功能模块划分,才能真正适应现代信息教育形势。模块化的知识结构,每个功能模块虽然分离,却不脱离;知识点独立,但功能是完整的,不仅方便教员指导应用,也有助于培养学兵系统思维能力,使学兵尽快掌握知识的重点。

二、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

1.做好学兵的学习需求分析

“需要”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要想出色的完成学兵上岗前培训任务,首要就是调查分析学兵的学习需求。“所需即所学”,这是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如果一个学兵学习的知识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到实际运用,那么学兵的学习就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相应的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只有学兵具有释清疑惑、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其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自觉、自愿,目标明确。学习的需求调查,好比项目管理中的可行性分析,如果所学课程必要性不足,就没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搞好学兵的学习需求分析,然后才能根据需求,做好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设计。

2.明晰教学任务目标

做好教学规划与设计后,就进入了教学实施阶段。这个阶段,首先要求教员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概括性地讲解,使学兵明晰学习的目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对整个知识体系有总体把握的前提下,按照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去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只要教学目标和所提问题符合需求,学兵就会自觉、自愿、满怀热情地去学习探索,其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就会提高,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当然,由于不同的学兵知识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可以适当地给进度快的学兵制订一个较高的完成目标,以培养其的自我探索能力。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

在确立教学目标任务之后,接下来就是按功能模块分解知识。这也是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第二个重要特点。军队训练机构教学时间短、实践要求高,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细化教学内容,使学兵每次上课都能瞄准新问题,并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整体教学要求分成阶段性任务,让学兵憧憬远期目标的同时,也能看到近期学习任务,这样整个学习过程都具有挑战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一旦学兵能把思维中的团团"浓雾"层层揭开,最终释清疑惑、也就达到了培训的根本目的,学兵就会有成就感,往后的学习也就有了更大动力。按模块分解内容,是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具体的模块分解方式见图二。这种分解方式可以理解为“万能公式”。无论是哪种实用课程教学内容,均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内容。但无论如何划分,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分解的部分一定要有该部分的既定目标,并按照知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每个目标连在一起成“阶梯”状为好。

图二 模块分解方式

总结起来,模块化分解需要教员要引导学兵,在自己想要探索更深知识的时候,能学到与现有知识最靠近的"周边知识点",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员一定要把握方向,在制订计划的时候,阶段步骤要清晰,难度适当,由浅入深,以便学兵能够掌握一种连贯的思维方法。

4.检测总结教学成果

在讲授结束之后,需要考察学兵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找出不足。这也是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有些教员认为考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掌握能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判断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通过考试。当然,这个考试,不能是单纯的闭卷考试,还应包括面试及实际操作处置能力测试等。考核的时候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和针对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抓住核心能力进行测试。测试要全面深入,尽量多找问题。如果在考试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么证明测试是失败的。这就像软件项目的系统维护一样,永远都会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升级。教员要仔细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文字材料存档,根据总结情况调整和修正教学计划和内容设计,以便推进下一轮的教学改革。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AutoCAD软件迅速普及,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软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生产和组织模式,对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与人才知识结构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始加入到AutoCAD培训学习的行列。笔者从事AutoCAD教学工作多年,对于如何开展AutoCAD培训教学,达到培训教学目标,实现“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职教目的进行了不断的总结和探索,现就AutoCAD培训教学体系和培训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以AutoCAD软件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培训教学体系。

AutoCAD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只是一个工具,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绘图工作效率,有效地节约资源。因此,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软件的应用能力为主要依据,以提高AutoCAD绘图操作技能为目的构建培训教学体系,使学员学到的知识、技能能真正满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1.注重实用,精心布局教学内容。

AutoCAD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全,命令有数千个之多,要在短时间内让学员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在AutoCAD培训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注重实用性,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互动,另一方面学员所学到的知识是能够经常在实际相关工作中能用到的,并且真正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在教学内容布局上,教师应当打破教材固有的顺序结构,坚持以应用为主线,使学员学有所用,在应用的基础上讲解相关软件功能,使学员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随着标准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对输出的图纸不仅要求具有成套性、责任性,同时要求规范美观。虽然AutoCAD软件自身带有一些图纸样板,但由于是按国外使用习惯定制的,不一定符合我们的习惯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创建自己的图纸样板。这就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就可以围绕图纸样板讲解相关的知识命令,包括它的作用(可以实现公用图形符号的共享,统一规范图纸尺寸、图框、标题栏、绘图环境相关设置,并可随时通过样板文件新建同一模式的图形文件,避免重复的劳动,提高出图效率)、创建的方法步骤要点及所用到的相关命令(定义属性块、创建视口、布局等)功能。学员通过学习不但能了解相关的命令和知识,而且马上就可以用于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学练结合,突出实操技能。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安排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堂讲解、实操演示与学员上机实践练习的结合。实践出真知,对于设计软件的学习,听三遍肯定不如动手做一遍效果好,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员上机实练,在课时分配上应侧重于上机训练。笔者认为在教学初始阶段宜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学时按1∶1分配,即先用2学时介绍课程的基础知识,使学员了解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对课程建立整体的初步认识之后,安排2学时的上机练习,熟悉设计环境及一些基本操作。然后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学时按1∶2分配,在保障必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AutoCAD实操技能的培养。

3.避繁就简,穿插绘图实用技巧。

在AutoCAD作图时,运用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就存在着效率问题。例如在图形编辑中,通过控制被选图形的夹点能快速进行一些基本的编辑操作,如拉伸、移动、旋转、镜像、缩放等操作,比分别使用单个的编辑命令要灵活快捷得多。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这些实用技巧,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实例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加以传授,引导学员在进行图像绘制时,养成分析图形构成,采用最简捷的方式进行操作的习惯,从而提高操作技能与效率。

二、在AutoCAD培训中采用切实的教学方法。

在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培训教学中,除了采用常规的讲授法、演示法等方法外,教师还要积极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运用实例教学法,实现学以致用。

实例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具有一定真实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实例,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员在学习AutoCAD操作技能的初级阶段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选择实例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选实例,以覆盖所要讲解的命令为原则,难度适中。由于此种教学方法是学员在课堂上直接参与,教与学进行了很好的互动,并且使学员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而相关命令的使用方法,学员会掌握得比较牢固。例如,笔者在讲AutoCAD编辑命令时,就以一个阀体图形的画法作为实例,此图形看似复杂,但在引导学员对图形进行分析之后,找出这个图形画法的最佳途径(如图所示),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学员通过实例的完成,不但掌握了相关命令(如旋转、镜像、圆角、偏移)的使用方法,而且掌握了旋转结构特点图形的给制技巧与方法。

实践证明,在AutoCAD教学中采用实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通过实际参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以学为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组织交往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交往式教学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将学员分成小组,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可使所有小组成员都从中受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针对培训学员年龄不一、专业不一、计算机应用知识水平不一,在AutoCAD新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上存在差异的特点,采用交往式教学方法,让学优生和学困生一起讨论、交流,学困生可以弥补不足,学优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技能。教师采用各种方法,鼓励相互受益,维持激励的氛围,可使学困生的忧郁和压抑心情缓解,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此外,交往式学习还可以培养学员的合作精神和交住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员整体的练习效果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完成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3.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增强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在AutoCAD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课程多媒体课件、实例展示等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功能,使学员实时清晰地观看教学过程。同时,控制学生的计算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师生的交互平台,实现电子举手,以及在线答疑,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实现无障碍沟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8

一、四理论的基本概念

言语听辨轨迹理论是从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大主题――语言理解中而来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先后通过声音记录仪、声音摄谱仪、电子肌动记录仪、电子记波仪、摄影摄像技术等来记录声音的动态变化,从而建立言语听辨的理论模型,以此预测解释更多的言语听辨现象。通俗来讲,就是听者利用言语发音知识来帮助听辨。对外语学习者而言,用自下而上的学习模式更加有效。听者利用感知知识,从音素、词、句子三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理解。而轨迹理论则强调听力理解是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背景知识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即用听力材料来扩大大脑记忆,用不断丰富的大脑记忆来辨别听力材料。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图式是指已知事物或者信息存储在人脑中形成的知识架构,它能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存储在长期记忆里,当人们处理新信息时,总会把新信息与脑海中已知的旧信息相连通,从而给认知提供依据。图式理论认为,听者的听力由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指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语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内容图式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是指对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可以弥补听者在语言图式上的不足,提高话语分析能力;修辞图式指的是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如果听者能够了解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各类应用文如信函、通知等体裁的语篇结构特点,那么听者可以按照不同体裁的篇章结构去辅助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建构的一种对于世界的解释,即学习者在丰富的情境之中,通过主动探索和协商合作,从而建构意义、创造知识。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与促进下主动建构知识。它的三个主要特征就是: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元认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在元记忆基础上提出的,是指认知主体对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调节的过程。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两部分,前者是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后者是对认知过程的思考。其中元认知策略又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是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元认知策略实现对自我学习的思考和调整。

二、听力理论的有效应用方法

国际上关于听者英语听力的研究理论有许多,但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初中学生的听力提高上呢?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单从听力方法入手,还应该结合这些理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并将其在实际的听力学习中实践起来,最后通过多次训练巩固理论的应用效果和习惯,达到英语听力的有效提高。

首先,师生共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或者进行多项理论的糅合,从中组合成适合自己的听力理论。传统的“听听力―判对错―对照原文”的听力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提高听力也没有太大作用。学生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不妨先从了解听力理论开始,思考其中适用于自己的理论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图式理论中,认识到内容图式相对于语言图式的优越性,那么学生就可以着重丰富自己的内容图式,在平时的阅读中,多多涉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丰富自己的见识,保证在面对听力材料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度,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各种题材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哪些需要重点听,哪些只需粗听,在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像庖丁解牛般,把握文章脉络,指导文章的行进方向,从而用这种听力技巧渡过听力难关。老师也可以从这些理论中发掘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剖析言语听辨理论,老师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相互关系出发,帮助学生实现四者之间迅速转换,即能迅速听音写词、看词辨意,帮助学生系统性训练,克服在语音、词汇方面的听力障碍。

其次,在实践中熟悉理论,感受理论带来的提高。如,师生将言语听辨理论与图式理论结合起来,首先开设英语语音课加强语音教学,要求学生能读准音标,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并学会和辨认出语音中的重读、弱读、爆破和语调等,做好提高听力水平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增加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的训练,师生课下多阅读各体裁多行业的文章,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同时分析英语材料中各体裁文章的规律,发挥主体作用,自行总结,加深印象。接下来,教师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传递相关听力技巧,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在学生正式进行听力训练时,先听一段相关材料进行热身,唤醒学生脑海中已有的图式知识,降低听力中的焦虑感,提高听力学习的成就感。在实践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自己结合理论在这次听力练习中听到的部分,互相分享、交流听力练习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是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听力的学习方法。

最后,老师通过多形式化训练,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学生听力理论应用的习惯和能力。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采取精听、泛听相结合的训练,也可以打乱听、说、读、写四种形式的训练,实现视听训练、听读训练、听说训练和读写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听力反应速度和准确率。具体来讲,教师通过让学生看视频片段回答问题、听短文进行个人的口头重复、跟读录音稿、完形填空和项目排序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听力考查形式的适应性,提高训练强度,并结合元认知策略,在听前、听中和听后的三个阶段不断反思、总结听力理论应用的情况,并进行自我调整、提升。

总之,国内外关于英语听力的理论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都应用到,教师需要发挥好辅助、指导作用,挑选合适的理论,在学生了解的情况下选择适合个人的理论方法,进行独特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训练。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9

1 建筑专业的设计化美术课程的训练

1.1 设计素描和色彩的训练与一般性写实绘画训练的区别

建筑学专业的设计性素描和色彩写生是衔接绘画与设计的桥梁。从造型基础训练的角度出发,美术写生训练可分为一般性写实写生训练和设计训练。写实写生是为了获取造型能力的一般性规律的写生训练;设计素描和色彩的训练是以主观归纳性的艺术造型写生为主。一般性绘画的画面为一点透视,设计性绘画的画面的透视多为散点透视,和中国传统绘画有相近的地方。这种散点透视的画面的特点是:装饰性强;绘画手法丰富;构图灵活。20世纪初西方美术现代绘画主义的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的绘画作品,极富视觉冲击力、装饰性强,就是受东方美术的散点透视的启示,在手法上和色彩运用上大胆、自由、设计性强。

1.2 如何进行设计绘画的训练

首先进行写实性素描和色彩写生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设计化训练。设计性素描和色彩写生是介于具象绘画和平面装饰绘画之间的训练写生,与一般性绘画写生训练有相同点;画面都为焦点透视,空间、质感、虚实、肌理等因素在画面中都有所体现,把绘制对象的明暗造型、色彩冷暖、空间远近等加以概括、总结、提炼,是以客观呈现的状态为画面表现的主要形式。

接下来进行平面性设计写生的训练,目的是锻炼学生如何将三维的立体的物象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为二维绘画,通过构图、造型、色彩的装饰化处理,绘制出来。通过平面性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暂时抛却焦点透视的对客观对象立体空间感和远近虚实关系进行描绘。

再有就是意向性设计写生训练,是设计素描和色彩训练中比较高级的,也是设计意识较强的训练阶段,与解构性写生的最大区别是更具抽象性,意向性写生设计训练主观表现意识更强,是打破习惯性思维、强调探索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阶段,使学生的写生作品更富有意境性、表现性、情绪性。

1.3 建筑学专业设计素描和色彩训练的方法

设计素描和色彩写生当中应注重主观意向的表达,丰富造型、结构、色彩关系、抽象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具材料的应用选择,包括肌理的运用。对于学生应采取发现特色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绘画设计,给予个性的指导,开发学生的丰富的主观思维。

对于以往写生教学当中对学生是“掰开了揉碎、喂”的方法,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缺乏个性表现,作品过于规范,遇到问题依赖老师、依赖成品抄袭等解决,设计和创新意识淡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建筑设计写生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不紧密,设计意识培养不够。应该在写实美术写生基础上,更注重引导学生主观分析对象的绘画语言,使其画面更具创造性、目的性。

在设计素描和色彩写生训练中,从写实性造型设计写生,到平面性造型设计写生,再到解构性和意向性造型设计写生这一限制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歌德在《自然与艺术》一书中写道:“在限制中才能显出高手,只有规律才能给人以自由”。限制与创意是可以转化的,归纳色彩写生训练正是这种规律认识可转化为表现的自由,最后,产生别具一格的、具有强烈装饰性和形式美相融的艺术品[1]。

2 在建筑学设计素描和色彩写生当中培养设计意识

(1)用主观意识培养客观事物的思维。在建筑设计绘画的训练中,大家面对的静物只是个参考,是客观存在的,是为建筑设计造型作品提供的表现素材。经过素材的提炼、加工而成为设计造型作品的过程是设计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将客观事物通过归纳总结、主观重现绘制的过程,这一工作的好坏,是最终成果成败的关键。建筑设计绘画的过程是计划、制作、使用所形成的循环过程。建筑设计专业通过一系列专业基础课有目的地不断渗透和强化来实施,建筑设计素描和色彩写生训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头、眼、手、脑相结合进行锻炼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创新、个性的思维意识,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想象空间,以画面有较高的可视性为前提,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思维方式,表现设计意识。比如对于一组静物造型,学生们可以画成二维的平面设计写生、可以画成三维的写实性设计写生、可以画成四维的抽象设计写生作品;用想要传达给观者的造型表情定位画面,表现出个性思维、个性意识。设计写生的训练是摒弃了客观描摹的写生方法,使每个学生笔下的对象都是各异的、生动的,造型是丰富的,是很好地培养分析设计意识的课程。

(3)培养学生用抽象的概括、观察、提炼、夸张、整合等手法进行造型设计。设计绘画写生训练通过归纳总结、绘制的过程,舍弃琐碎的绘画语言,突出主题,培养化繁为简的设计意识;在写生训练中,注意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用设计思维把握构图、构色、构形,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如果写实写生是摄影的提升,那么设计绘画是写实绘画的提升,这一提升是意识上的提升,是将无意于画面的语言精简,将有力度的绘画语言强化,达到烘托主题、升华画面的目的。

3 通过设计绘画的训练培养设计意识在建筑设计当中的运用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88-01

为加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有利于引导中职学校重视职业技能教学,有利于高校招收具有职业技能潜质、适合培养目标的新生,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3月23日浙江教育考试院印发《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试行方案》,方案规定浙江省中职学校(含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在校学生、毕业生在2014学年起将陆续开展高职学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其中机械类、建筑类、烹饪类、旅游服务类、服装类、电子与电工类、外贸类等专业职业技能考试将在2014年12月进行,计算机类、文秘类、化工(环保)类、财会类、商业类、农艺类在2015年进行,药学类、医学护理类在2016年进行。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全省统一命题。理论知识主要采用闭卷笔试、上机考试等方式;技能操作主要采用实践操作、面试和上机考试等方式。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上述两部分考试之中,具体到建筑类,情况如下。

1 考试内容

理论知识考试主要考查建筑类专业理论知识,满分为180分。内容分为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三个部分,分值分别为:(1)建筑力学与结构80分;(2)建筑识图30分;(3)建筑工程测量70分。

技能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满分为120分。内容分为建筑识图能力和梁柱结构平法识图能力两个部分,分值分别为:(1)建筑识图能力90分;(2)梁柱结构平法识图能力30分。

2 考试形式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90 min;技能操作考试采用机考形式,考试时间60 min。

3 职业素养基本要求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2)遵守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

(3)树立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工程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4)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建筑类专业高职单考单招技能操作考试大纲说明

操作考试采用闭卷机考形式,考试时间60 min,考试题型以单项选择题等为主,参考教材为《建筑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叶开宇主编,2012年9月出版);《建筑识图》(高等教育出版社,楼江明主编,2012年9月出版);建筑力学与结构平法识图》(高等教育出版社,王仁田主编,2013年5月出版)。

大纲在考试内容及范围中,提出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的要求,即了解、理解、掌握。

4.1 建筑识图能力

(1)理解《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 50001-2010)》《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

(2)建筑构造知识。

基础:掌握基础基本形式、基础埋深的概念,理解基础构造。

墙体:理解墙体的类型和结构布置方案,掌握砖墙的细部构造。

楼板层与地面:掌握楼面、地面的类型,理解各种楼地面的使用要求与构造做法。

垂直交通设施:了解楼梯的组成、类型和尺寸;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细部构造做法。

屋顶:掌握屋顶的组成、类型和各种不同的排水设施与构造做法。

门窗:了解门窗的种类和特性;了解各种常见门窗的尺寸与构造。

(3)建筑施工图。

掌握建筑施工图的组成、图示内容、图示要求,能识读建筑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等。

4.2 梁柱结构平法识图能力

(1)梁柱平法制图规则:掌握11G101-1图集中的梁柱平法制图规则。

(2)简单的梁柱构造标准:了解11G101-1图集中常用梁柱构造标准。

今年12月份建筑技能操作考试是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建筑类新课程改革以后实行的第一次高职招生技能考试,只有短短的3个月时间了,浙江省考试院对建筑类技能考试的具体细则和考试软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只出台了一个建筑类技能考试大纲,在这时间紧,任务重、信息不明的时候,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技能操作考试复习,取得较好技能操作考试成绩,笔者结合其它类先行试点的技能操作考试经验,觉得首先应该认真研读、领会考纲,立足教材,夯实基础。考纲是技能操作复习课教学的依据,复习时必须明确考纲对各章内容的具体要求,其次还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设备是前提。

建筑类技能考试是在机房电脑软件上操作进行,如果没有独立的机房和相应的配套训练软件,教师指导和学生训练就根本无法进行。因此,准备相应的资金,购置必备的设备和配套软件就成为技能考试前提条件。

(2)师资是关键。

“名师出高徒”谁都知道,但问题是能进行职业技能考试指导的老师本身就很缺乏,名师更是稀有,何况建筑类技能考试“前无古人”,因此,培养称职合格的技能指导教师成为关键。建议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武大赛,通过比赛达到练兵目的;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拜师学艺;聘请行业专家、技能高手来校指导师生技能训练等等,千方百计提升专业教师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

(3)精心设计技能训练方案。

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命向全体参加升学的高三学生,不同于学生技能比赛。学生技能比赛训练基本上是特定的个体的训练,教师可进行“一对一”的博士生式指导,而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训练更趋向于大众训练,学生多,教师少,不可能采取技能竞赛式的个别辅导训练,因此,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精心设计一个能较好满足大多数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的方案。另外,建筑专业技能操作成绩如何有效稳定也是需要考虑训练的,例如考试中遇到软件使用打不开、没有及时保存、实然断电、电脑死机等意外事故时如何处理等等。

(4)考前服务是保障。

目前浙江省建筑技能操作考试在何时、何地进行,虽都还没有确定,但学校应该努力设法第一时间取得确切消息,尽早、尽快购置配套训练设备和软件,指导学生投入模拟训练和考试。考前还要提醒学生保持健康体魄,做好身体准备,带好自备考试用品;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平和的心境,稳定的情绪,沉着、从容应考。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例11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是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有机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以目标体系为导向驱动,以内容体系合理配置具体教学内容结构,以管理体系反馈和调控整个体系信息,以保障体系保证整个体系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能相互作用,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

“金字塔”递进法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应用(见图示),能够有针对地进行中职院校实践教学和管理,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打造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第一学期的金工实训――奠定“金字塔”基础层

第一学期里,在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不少于3周时间的金工实训。目的是通过钳工、焊工、车削加工以及铸造、磨削等实训,让学生对其专业将要从事的工作情况及其专业相关的车、钳、铣、焊接等工种的基本操作规程进行初步了解,以增强对其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线切割、电火花、数控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专业相关行业的的博大精深和自动化程度。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目标体系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内容体系包括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认证等)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

二、第二学期的基础实训――固牢“金字塔”根基层

第二学期里,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安排学生进行金相实验、热处理实验等金属材料部分的实训和材料实验、机械制图测绘、Auto CAD等力学部分的实训。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机械性能及力学性能,掌握改变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还能测绘零件图和装配图,并掌握在电脑上运用Auto CAD绘图的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

三、第三学期的基础实训――掌握“金字塔”核心层

第三学期里,安排1~2周时间的机械设计基础实训,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电机线圈绕制和控制实训、单片机实验与实训、PLC实验与实训及Master CAM实训等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电学方面知识的能力及电学方面的动手能力;并通过数控车、铣的动手能力以及切削机床拆装能力的实训,帮助学生加深对机床结构和加工范围的了解;还要进行数控设备的编程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实训,学习、了解并实训UG、Pro/E。有实训和师资条件的,还可安排学生了解并掌握线切割、电火花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加工设备的操作实训,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第四学期的技能考证――迈向“金字塔”顶层

第四学期里,最好安排两个月时间的技能考证实训,使每个学生能够考取至少1~2个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技能中级操作证书,以检验学生之前的学习和实训成绩及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从好奇兴趣爱好的转化,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结构的认识,增强学生自主调整,深化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申请考取高级证书。

五、第三学年的专业实训――登上“金字塔”顶层

在整个的第三学年里,学院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专业对口的合同企业单位实习,以发挥、拓展、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最后的毕业设计,在学院图书馆资料参考和老师的专业辅导提供全力支持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三年所学后获得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实习获取的实践经验,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课题,以使毕业设计与答辩成绩达到最优化。进而保证向社会输出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技能人才。

六、结语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字塔”递进法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进出的良性循环。但在实践中还需不断完善“金字塔”递进法模式。需根据中职院校各自的师资、实训等条件制定相应匹配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材,以明确各实习阶段的实习目的、内容、方(下转第82页)法及考核要求,保证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递进性;还应建立双师型和高技能技师构成的高质量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以增强实训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