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19 01:14:55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177-03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Horticulture Specialty gardening College as an example,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engaged in related professional work less,the main reason of horticultural industr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school.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employment career exposed many deficiencie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especially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emotion,enhance the graduates' occupation emotion,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and dedication for the modern horticulture industr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Horticulture Technology;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Professional emotion

近年来,全国很多农科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够科学合理,很多农科专业的学生学农不爱农,不愿意从事对口专业,使得农业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1],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也不例外。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园艺产业也蓬勃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尤其迫切需求生产一线高职专科毕业生,但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转行现象非常严重,这和园艺产业的发展需求不适应。如何为现代园艺产业培养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发挥其最大价值,是目前高校及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扬州市职业大学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学生转行的原因,探索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办学水平和保障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理论意x和现实意义。

1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转行原因分析

1.1 园艺行业对人才吸引力不够 园艺是指栽植蔬果花木的技艺,园艺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园艺产业发展人才的需要量很大,特别是一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目前,在园艺产业发展方面,着重发展硬件扶持,而忽视了人才的引进,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激励体制不完善[2]。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园艺产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初次就业大部分是生产一线,工作强度大,除了高层管理者外,普通员工的报酬一般都不太高。

通过问卷、电话、QQ、微信、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随机调查了我校2013―2016届110名毕业生初次就业薪资情况,调查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8%。初次就业每月薪酬2000元以下的占到52%,从事与园艺技术专业相关工作的工资一般都不到2000元,这样的待遇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调查毕业生中,只有32人从没有跳槽,占调查人数的30%,其余78人都有跳槽的经历,占到70%。毕业生离职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在单位没有晋升机会和对收入福利不满意,大部分人是对收入福利不满意。

1.2 学生专业情感不强 社会上很多人对学农的都有歧视与偏见,认为学农的就是脏苦累,收入也低。如我校统招的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调剂的,志愿报考的不足30%,当初家长和学生入校前选择学校和专业,最初考虑是自己的分数能不能被录取,选择园艺技术专业,其实并没想从事这个行业,选择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个大专文凭,这大大浪费了专业教育资源。

学生专业不感兴趣,专业情感不强。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很少是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本专业,自愿选择的不到30%,因此导致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少。通过对园艺技术专业2013―2016届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约40%,毕业生第一次就业从事对口专业的少,这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不相适应,也造成了就业资源极大的浪费。半年以后转行现象普遍,从事相关专业的更少,只有25%左右,这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极不适应。

1.3 学校专业实践教学和就业考核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随着生源下降,而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最低录取分数线却不断下滑。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吃不饱”,即使 180分的考生,也成了“香饽饽”,生源大战愈演愈烈[3]。尤其涉农专业的学生录取的分数线就是录取线,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和生源素质的良莠不齐,在教学中学校没有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计划。而在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对专业情感培养的重要的途径,许多课程中虽然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没有意识到到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未来择业有怎样的影响,只要求学生大概了解一些技能,也没考虑到一旦进入真实工作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学习产生了一些不满、抵触等情绪,通过长期的积累,导致学生对园艺行业丧失了热情。

还有由于一些制度的原因,学校就业考核的主要指标是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至于工作和专业的有无关联,一直没引起足够重视,如此下去,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专业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和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弱化[4]。因此让他们学有所用,真正为当地的园艺产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 通过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情感的策略

学生对本专业的体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一个人自我的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以及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进而达成就业目标的意向行为[5]。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对社会的认知、对岗位的认知更为深刻,社会对本专业毕业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1 重新构建认知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愿意到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工作并安心本职,这也是要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围绕学生专业情感的养成和强化,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情感教学体系,培养他们热爱本专业,愿为园艺产业做贡献的精神。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除了加强必要的专业技能以外,实践教学内容要形成一个有效强化学生专业情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我校园艺技术专业自2014级开始,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见图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专业情感教育,重新构建了认知实践教学体系。

2.2 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对行业信心 专业认知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切入点和载体进行专业情感教育。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深入的了解,不知道学什么,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就业的专业知识,产生迷茫和误解。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有的学生出现在情绪上思想上出现消极、忧郁、自我否定等状态,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认知实践环节,如参观园艺相关的前沿产业、园艺龙头企业顶岗实习和优秀毕业生作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

我校园艺技术专业自14级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形成了富有职业导向性的认知实践教学体系(图1):(1)集中J知实践:主要在新生入学后,组织新生参观扬州附近园艺相关市场、企业、科研单位、生态农庄,如扬州江都阿波罗花卉市场、雅典娜花卉公司、西江生态园、沙头蔬菜基地、杨氏猕猴桃研究所、碧阳菌业、润德菲尔山庄等,让学生了解园艺技术专业面向的产业现状和专业学习环境,全面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特点。(2)课后兴趣小组认知实践: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立学生专业协会,组成了食用菌、花卉、蔬菜等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园艺产业开展活动。(3)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认知实践:该内容贯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集中强化专业各项技能训练。(4)顶岗认知实践:安排学生在具体性的岗位上动手操作实践,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末,集中安排到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半个月,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与所学专业对口以及顶岗实习有来自学校或企业的指导毕业生就业概率会大大提高[6]。通过多元化的认知技能培养体系,充分整合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基地和周边的社会资源等,营造职业氛围,赋予学生强烈的职业认知环境,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个专业学习生涯中,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为以后的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将行业学科的前沿动态传输给学生,增加他们的职业爱心。院校必须给教师足够的机会走出去,了解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学生的专业激情。

2.3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增强专业情感 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充分体现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的特点,切实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应用知识与提高素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技能人、知识自然人、工具理性人”到现代“企业人、文化社会人、价值理性人”的超越[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不断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点是在具体的职业场景中认识事物,提高兴趣。通过系统的专业情感认知实践,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规划将来从事的工作做方向性的选择,并热爱所从事的专业,形成为之奉献终生的高尚职业情怀。我校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认知实习,大致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立学生专业协会,组成了食用菌、花卉、蔬菜等兴趣小组,模拟园艺产业开展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他们专对业的兴趣和就业的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自己专业的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学生择业是否意向园艺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专业情感教育。因此,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对园艺业的自信心,形成为之奉献终生的高尚的职业情怀,从而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红梅,赵宝平,刘景辉.农科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学生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79-83.

[2]丁峰.张家港市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331-332.

[3]王莉.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J].知识文库,2015,18:91-92.

[4]马静卿.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基于培养学生职业情感角度[J].北方经贸,2011,05:101-103.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2

一、近三年我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态势

我院是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园艺技术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又是我院的创业试点专业,近年来以创业带动学生就业;系部积极总结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促进学生就业;学生积极参与学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院-区、院-县”科技结对等项目工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接学生就业;政府加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实行校企合作推进学生就业。这些工作使得我院园艺技术专业近三年来的应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总体都保持在98.5%以上,协议就业率和专业对口就业率均保持在85%以上,我院的园艺技术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较好,这离不开系部全方位扎实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全方位扎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每年的园艺技术新生进行新入学教育时,系总支书记会给全体新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同学们树立职业生涯意识,然后在第一学期学院招生就业处的安排下组织学生观看职业生涯规划网络课程,进一步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三年及以后的职业发展。

2.开设创业就业课程

园艺技术班级在学院思政教研室的安排下都开设了创业就业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与指导,该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常经济生活和就业、创业的关系,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努力提升职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与创业。

3.聘请企业成功人士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创业论坛

我系每年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系部开展四次以上的就业指导讲座和创业论坛,让园艺技术学生面对面的和企业负责人交流,也加强了对系毕业生中创业先进者的宣传,这样可以对系部的青蓝园艺创业社团提供了宝贵经验,可以使学生积极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同时也拉近了同学们与社会的距离,增强了就业信心与勇气,端正了就业心态,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的定位有了新的思考,同时也为系部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4.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

为使系部全面掌握毕业生择业方向及思想动态,能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系部每年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园艺技术学生开展思想状况调查,进一步了解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思想状况,为给学生推荐工作岗位提供参考资料。

5.积极开展职前网络课程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参加多种类型双选会

系部每年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园艺技术学生开展职前网络课程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许多就业找工作的技巧,并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院和系部举办的大型和小型专场招聘会中能够得心应手,找到满意的工作。

6.跟进式开展就业帮扶指导工作

我系的负责就业的就业专员老师在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的同时也注重对系部贫困和思想波动大的园艺技术学生及时跟进开展就业帮扶指导,通过每周的就业帮扶专家门诊对每位求职有困难的贫困生及思想波动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贫困大学生及思想波动大的学生提供公共服务及就业信息资源,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及思想波动大的学生就业工作。

7.扎实开展顶岗实习,实习和就业同步,使学生低成本高效率就业

系部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园艺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实习前安排学生到紧密型就业基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企业每年能吸收20%以上的毕业生,这进一步推进了毕业生就业,有效地实现了校企双赢。

8.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工程服务地方经济对接就业

系部在学院的领导和安排下,积极组织园艺技术专业优秀学生代表积极参与项目工程服务地方,比如:学院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院-区、院-县”工程,参加花博会和园博会等等,这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专业技能,也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共同口碑效应,参与项目工程的单位从中也吸收了一部份毕业生,从而有效地对接了毕业生就业。

三、进一步做好园艺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的就业环境整体较好,在百校联动校园招聘会上园艺类参会企业数和质量具历年之最,为更好做好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和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系部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校外就业创就业基地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园艺技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正如系部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专业技能低、创新精神低。

2.加强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园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系部在对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研究分析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及总结我系近年来教改实践的基础上,系部积极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修订,明确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精心组织好园艺品牌特色活动,与苏州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就业

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所以我系要继续举办好园艺品牌特色活动百花艺术节和技能竞技节,是校园文化能够和苏州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这样可以促进园艺技术学生的就业。

4.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我院是百年老校,百年园艺,薪火相传,校友资源较多,因此要加强与校友的联系,通过毕业生多渠道了解和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以便更好的开展园艺技术学生就业工作。

5.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积极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比如江苏省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政策。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及时搜集、整理、储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包括人数、报酬、要求、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等,供学生随时查阅。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利用学院的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好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进一步加强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思想、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加强与兄弟院系的沟通,学习其他高校的就业指导经验,丰富就业指导的手段,突出个性化服务,建立针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测评和求职技巧等各项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S6―3

目前,园艺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在各地园艺事业单位就业迅速向园艺生产企业单位转变,大批园艺专业毕业生进入现代园艺企业参与园艺生产或管理,优质、高效是园艺企业生产单位的必由之路,这就意味着现代园艺专业学生不但要懂技术、还要善经营。随着园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的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隐藏的不少问题也就浮现出来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目前院校园艺专业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存在着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如教学场地、实践仪器设备欠缺或先进的设备来不及更新,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导致实践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脱离和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实践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大部分仍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由指导老师先讲解实践的目的、原理以及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再进行操作示范,最后由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盲目的模仿指导老师的操作过程,被动的完成实践任务。

3.教师队伍素质不能达到实践教学标准

大部分“双师型”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虽然学历高,但缺乏实际生产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一部分从生产一线聘请的人才,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较弱,这些教师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构建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成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结合当地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条件,对专业课程实践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经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索,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专业认知实践教学

专业认知实践教学需要贯穿学生的3年学习生涯。在第一学期由专业老师带领新生参观,使学生了解园艺专业所涵盖的内容和专业学习环境。在二至四学期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参观本地的植物园、花木市场及园林、花卉等生产部门,展开调查了解专业背景及相关行业信息,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程实验实习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相关理论的验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在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单项技能操作训练教学,为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通过在田间、温室、大棚等处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课程之间整合和协调后,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包括园艺植物的种类识别、不同种类的繁殖、生产、养护技术等主要环节。

3.专业综合实习实践教学

专业综合实习实践主要是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温室大棚作为学生专业实践的训练场地,使学生完成综合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四、五学期,结合专业特点,将实习内容按不同类型分为果树、蔬菜、花卉三个方向,成立三个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利用专业综合实习课和业余时间完成一周年的园艺植物的温室繁殖、栽培、田间管理等实训。

4.毕业生顶岗实习

毕业生顶岗实习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借助校外实习基地,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将学生安排到相关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环节,进行3个月的顶岗实习,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使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为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平台,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中有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如讲解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茎、枝、芽特点等,可采用幻灯、图片、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媒介进行展示;还可以带学生到生产现场去参观,了解园艺植物生产的工厂化流程及技术环节。采用直观法教学,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学生容易接受,还能适当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2.采用责任制承包管理,实现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训练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单项技能训练,如园艺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都是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导致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差。针对这种现象,需将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组织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如以5~6人一组为单位,实行承包责任制,负责管理某类园艺植物的育苗、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采收等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边做边学,遇到问题时会自觉查资料互相讨论或向教师请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建立实践考核体系

建立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包括各门课程的实验成绩、教学实习成绩、专业综合实习成绩、毕业生顶岗实习成绩。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老师评分,让学生参与评分,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观察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实验实习结束学生都要递交实验或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表现和撰写的实习报告客观地进行评分,再综合学生自评和互评成绩给予考核成绩。

四、结语

园艺是一个重实践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结合园艺生产行业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26-02

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园艺技术专业在培养园艺技术人才、促进就业、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园艺专业毕业生一半以上在中小微企业就业,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和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高职教育为地区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当然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认真思考和加以研究,以期在人才培养中不断克服。

一、园艺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开设和培养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百余所,招生数量突破了十万人,可谓壮观,但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在涉及“三农”岗位就业。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适应企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园艺方向择业动力缺乏。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园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对上海园艺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其中,对上海园艺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做出了五个方面的标题描述:一是“园艺业是上海新农村建设和上海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园艺业不仅是上海农业(种植业)出口创汇的主渠道,也承担了保障上海‘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历史使命”。三是“上海园艺业已成多样性的发展形态,是上海市发展的后花园”。四是“上海园艺业正由传统园艺业向现代园艺、粗放园艺向高效集约园艺转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园艺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五是“上海园艺业在由单一的生产型园艺向现代都市型园艺方向发展过程中,充分展现开放性和示范性的特征”。报告对上海园艺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出了“劳动者的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外来务工者成为部分园艺企业和合作社的骨干壮劳力。园艺产业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的调研结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一方面企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大量流失,主要原因是园艺企业经济效益低,各级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园艺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偏低等。这是符合上海的客观实际的。但从全国来看,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办学理念方面。全国开展园艺技术专业培训的高职院校,其办学理念千校一面,缺乏个性与创新。培养的学生也是千人一面。这源于几十年沿袭下来的旧的教育体制下的惯性思维,源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滞缓。计划时期的烙印很深,条条框框繁杂,束缚了办学机构办学理念的个性发挥,挤压了办学理念的创新空间。同时也源于院校自身经费筹集困难,求新求变动力不足。

2.办学模式方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办学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没有真正做到联合办学。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校企联合办学兴趣不大。一方面自身付出和产出比没有达到企业预期,另一方面政府补贴不高,对企业吸引力有限。

3.教学手段方面。专业方向项目化课程体系尚不清晰,精品课程和适用教材不足,主要原因是与国内外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新教材的编写严重滞后,紧靠院校一方努力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

4.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双师”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实验实训管理人员及实训指导教师严重不足。这与人员编制的过度限制有关,院校没有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的权利,靠院校自身解决“双师”及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不大,既有与发达国家先进院校交流不够,教师接受先进经验理念和学术前沿知识渠道窄的因素影响,也有教师自身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性不高的因素影响。

5.毕业生去向方面。毕业生从事“三农”工作稳定性不强,集聚度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严重脱节,加之企业效益不高,薪酬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关。

6.教学资源方面。校内培训基地设备不完备,科技含量低,主要原因是学校经费不足,完善和更新设备不在培训基地优先选项范围内。校外培训基地少,原因一是校、企联系不紧密,企业与院校的办学理念认知度不同。二是一些院校所在地区园艺产业欠发达,有些地区园艺产业“独苗一棵”,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大型社区等有景观改造美化环境需要时,才算是有米下锅了,但也仅是勉强糊口,可谓度日艰难,更谈不上打造校企合作的“升级版”了。

7.学生能力方面。人才自身条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源于全国高校近十几年的快速扩张导致高职院校生源严重不足,不得不靠压低分数线招录学生,以维持办学。招录的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给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了困难。

二、对策与思考

从上述制约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政府、高职院校、园艺产业各方都有责任和义务改进工作思路和做法,共同为提高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这也是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的指导原则的。

1.政府层面。《纲要》明确指出,“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原则确立了,各级政府及部门成为了落实主体。①要将诸多行政审批权利适当适时适机下放,去除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校松绑。充分发挥院校自我管理、自担责任、创新发展的能动性,按照院校自身发展规律寻求个性发展。学校可以公开招聘急需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解决“双师”不足的问题。②要深入院校,了解院校在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了解院校对政府及部门的需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③要完善投入制度的设计和建设,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可以对开展园艺技术专业教学的高职弱校施行倾斜政策和扶持政策,更新校内培训基地老旧落后设备,增加科技含量。对欠发达地区与院校合作的校外培训基地加大补贴力度,使企业愿意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

2.院校层面。有的学者提出因生源质量下降,以及很多毕业生在非“三农”就业,招生规模要适当控制和缩小。笔者不敢苟同,园艺技术专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其中之一就是要符合“三农”需求。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才紧缺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全国在校生逾十万人,但因为存在“三农”需求与毕业生回避“三农”产业岗位就业矛盾,因此,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角度看,园艺技术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教育质量较高的院校不仅不能缩小,而应适当扩大,以便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跨越式发展积蓄足够的技术人才。没有好的老师,何谈好的教育。高职院校中教师的学历参差不齐,有的院校教学一线教师多为本科学历,因此通过研修、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成为当务之急。为调动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应考虑设立教师自修专业学位的鼓励机制,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这也是符合《纲要》中“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的精神的。问题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的,解决问题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相信在政府相关部门,职业院校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是值得期待的。

3.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是指用人单位从工作需要的角度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总体印象,是毕业生工作的总的反映。毕业生的工作质量及其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各方面能力和才华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质量的综合指标。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一些企业反映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缺乏质量意识,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高职教育需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建立一个适合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完善质量评估体系,用人单位的多方参与,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性的质量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内部管理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关注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窦生刚.建立指标管理考核体系的意义及要求[J].航天工业管理,1998,(8).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41-03

园艺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园艺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园艺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适合基层工作的园艺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着中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内园艺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快速融入现代园艺产业的运作。

因此,迫切需要对园艺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性改造,逐步建立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顶岗实习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本文对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成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推行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教学理念、两个培养阶段、三项保障措施和四门实践课程”加以概括。

1.一个教学理念。一个教学理念,指树立实践性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全面改革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实践性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路,进而形成了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岗位实习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

2.两个培养阶段。两个培养阶段,指分别设置技能培训阶段和企业实习阶段,把产业化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全培养期中自始至终关注的主线。在技能培训阶段,一方面独立设置了多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学分课程;另一方面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观赏园艺作物栽培等十多门传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改造,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引入实作业。在企业实习阶段,我系建立了跨度为半年的全时制企业实习制度,在园艺企业(公司)中设立实习基地,通过真实的企业氛围和开发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3.三项保障措施。三项保障措施,指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创新和实验室建设创新,保障了实践性教学理念的实施。三项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1)运用满足实践性需要的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实践性实践教学的需求,我系全面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主干课程中大范围采用双模式教学、全国统编教材和现代教学技术。双模式教学是指主干专业课程拆分为理论课与独立实训课两门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合作、师生互动交流等为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交流报告能力、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能力,并且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报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实践能力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把企业回馈引入教学评价体系。我系把实践性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加大了实践环节在评分中的比重(要求40%以上),形成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考核体制,并将实结、专题报告、实训产品作为学生的考核指标,在一些课程中引入了团队评分制。我系还将企业反馈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引入教学评估体系,通过收集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来指导教学和课程设置,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以素质培养的理念指导教学实验室建设。我系坚持以素质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室内实验室、露地栽培实训场、设施栽培实训场构成实践性综合实验环境,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近三年来,我系得到了广西区教育厅和区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并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先后完善和建立了园艺实验室、园艺标本室、插花实训室、园林工程设计室、园林绘图室、栽培实训场、果树实训场、园林教学花圃、设施实训场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场)。

4.四门实践课程。四门实践课程,指设立了四门特色化的实践性实践课程。针对操作性园艺人才应具备的个人独立操作能力、团队开发能力、系统研发能力和设备应用能力,我系目前开设了四门阶梯状的实践实践学分课程:(1)课内实践教学:培养进行园艺生产所必备的设备熟练操作与应用能力;(2)技能实训课程:培养团队合作性实践项目生产能力;(3)生产实践课程:培养系统性实践项目适应与操作能力;(4)毕业实习实践课程:培养企业实践项目适应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改革了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在三个层次组成的实践教学法体系(详见下表)。

1.操作技能与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学习,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通过大量的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教学改革之前相比,减少了大量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

2.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立了实践比重大,又有一定理论教学的实践课,通过实践课对园艺技术的大量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初步掌握园艺技术的实践内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完成。

3.综合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形成。综合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第二学年的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并到园艺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跟班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通过第三学年最后一个学期的到园艺企业(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达到毕业后胜任园艺专业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学生的基本技能形成之后进行的,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系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为期半年的全时制企业(公司)实习。学校在一些知名园艺企业(公司)中设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项目开发环境,直接感受产业界的脉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我系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在实习前需与企业、学校分别签署实习(就业)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按照协议规定开展实习工作。学校采用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与实践实习单位的企业导师保持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线的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并加以实施;学生也必须定期向学校和指导老师反馈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以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

4.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1)新方案中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分设置相同。以综合证估体系取代一次性考试,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取代单一闭卷笔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体系。(2)成立毕业论文指导考核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论文进行考核、答辩、评定。(3)对于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行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技能测试。第三年到公司实训即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实际表现,工作完成情况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与考核。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6

为加强园艺专业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建立起符合个性特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素质结构,我们提出了“园艺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课题。课题提出后,经“苏州市规划办”批准立项。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1 园艺产业的发展对技工人才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随着园艺产品从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的改变,苏南园艺业不仅面临着单方面如生产技术型、营销型、企业管理型等人才短缺的困境,而且对园艺技术、企业管理、产品贸易三方面知识都兼而有之的综合管理人才的渴求也在加剧。

2 园艺产业的发展呼唤课程资源的开发。随着精确农业、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等新的生产形式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壮大,传统的园艺产业在结构和运作方式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反映在园艺课程内容上,最明显的就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进一步加强。社会和市场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园艺技工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能适应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呼唤我们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3 园艺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迫切性。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园艺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弊端逐渐突出。尤其表现为:专业教材分得过细,专业知识面窄,相互渗透较少;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过分强调专、精、深;实践性技能课内容少,课堂理论课内容多。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的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都较弱。鉴于园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选择直接来源于丰富的资源,因此,只有课程资源的开发才能极大地拓展现有狭窄的教育内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推动现行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1)加强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的需求,明确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对园艺高级技工人才需求情况。(2)根据充分的社会调研,构建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开设上的盲目性。(3)开发丰富切合的课程资源,解决园艺专业课程资源的“滞后性”问题,确保园艺生产一线应用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在园艺专业课程和教学中得到反映。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过程

1 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对园艺专业技工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利用学生到园艺生产单位实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详细调查了各实习基地近3年来的生产规模、生产布局、园艺技工人才的需求情况、经济效益等。从数量关系上了解目前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技工人才的情况,并且了解和听取园艺生产基地对园艺技工人才的要求和建议。本项调查的区域是常熟、吴江:太仓、昆山、张家港及苏州市区6个地区,调查对象为占地面积15亩以上的园艺生产基地,共计48个。调查结果汇总显示:48个被调查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720亩,总计拥有技工人才数量51名,平均每占地10亩拥有技工人才数0.3名。而按照目前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的设施水平来分析,平均每占地10亩需园艺技工人才至少1名。园艺生产一线急需大量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技工人才。园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应该成为园艺生产基地丰富人力资源的支撑。

2 明确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对园艺技工人才素质的要求

苏州地区园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园艺技工人才能与以下岗位群衔接:花卉生产、蔬菜栽培、园艺苗圃、城市绿化等单位的生产技术员、管理员;果品公司、蔬菜公司、园林管理处等单位的管理员;可从事技术引进、产品开发、试验研究及相应岗位的技术人员。各岗位群都要求综合运用园艺各科知识来解决生产、管理和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改革原有的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对接地方园艺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1)将原来分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不同性质的理论部分进行适当合并,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综合课程:主要有《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设施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等。(2)通过打通基础课、强化专业课、突出技能课的方法,设置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学校特色课和专业技能课四大模块,设计对应园艺职业群中不同岗位工种的模块课程,增强课程的弹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制定适合自己生涯发展的学习规划。(3)根据毕业生就业和当地园艺产业发展水平与运作规律,针对苏州地区园艺专业应职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开设《苏南地区常见特种蔬菜栽培》、《香草植物栽培》、《特种蔬菜加工与出口》、《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等课程。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增强学生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适应性。

4 全力开发丰富适切的园艺专业课程资源

(1)教材资源:通过对苏州地区园艺人才市场、职业岗位群、继续教育的跟踪、调查与分析,依据地方园艺经济发展状况的需要,我们建立了能够不断补充新技术、新信息的活页夹式的模块式园艺教学资料,编印成补充讲义作为校本教材纳入园艺教学中。这些针对性、实用性极强的“活教材”,主要来源于参考书,电脑网络中查询的信息,报刊上发表的重要科研、生产成果以及向有关园艺生产、科研、推广等单位了解的近期生产动态、新技术、新成果、市场情况等。让学生熟悉本地区园艺经济发展的趋向,了解生产一线对园艺专业的实际需要。

(2)教师资源:通过校本培训、“四新”培训、在职进修、企业挂职等方式,锤炼教师队伍,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进而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和带动园艺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功能。为改变教师组合的单一性,多渠道地开辟教师资源,我们聘请了园艺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园艺专业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校交流,探讨,指导实习教学,帮助学生找准定位,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能。另外,我们每学期都要邀请园艺专家、教授开设讲座,让学生及时掌握专业前沿信息。

(3)实训基地资源:学校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智能型温室”、“组培室”,成立了“新园艺科技开发公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l生的园艺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掌握未来岗位的工作技能。“新园艺科技开发公司”对外是社会服务部门,对内是学校的经济实体、专业延伸。公司通过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带

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我们还更多地注重与园艺现代化生产企业合作,拓宽实训领域,集中实训时间,定期分批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对接,确保学生在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同时能顺利走向市场。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成效

1 确立了园艺专业人才的就业教育模式,修订了园艺专业教学计划

为满足园艺生产一线需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我们主动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推行就业教育模式,加强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会同部分园艺生产企业、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有关部门,重新修订了园艺专业教学计划。新教学计划与原教学计划相比有三点不同:

(1)压缩理论学时:首先对园艺专业课程基本理论与基础课程理论进行了整合,保留基础性、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精减过专、过深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讲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脉络、重点、难点、新成果及前沿动态。与原计划相比,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压缩了1/5。

(2)强化技能训练:新计划彰显“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第一、二学年为操作认知阶段,安排每学期2周的园艺操作技能课程;第三、第四学年为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安排每学期8周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的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等;第五学年为毕业生产实习阶段,学生开始按专业研究方向进行毕业设计,总计16周。通过56周的实践、实习,确保园艺专业的主要技能变成学生的技艺和技巧,并且内化为学生就业乃至创业的能力。

(3)注重文理渗透:新计划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类课程,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园艺文化和历史的了解,让学生具备厚重的历史感和宽阔的视野,掌握一些基本的现代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培养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农、工、商结合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2 进行了部分园艺专业课课程内容改革的试点探索

(1)开发校本教材:为创建适应时展的新型课程,体现园艺产业学科特点,反映园艺学科科技发展的前沿,我们重点建设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学科发展前沿校本课程、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校本课程。如《苏南地区常见特种蔬菜栽培》、《特种蔬菜加工与出口》、《香草植物栽培》、《加入WTO后我国园艺业发展的对策》、《园艺产品包装与销售技术》等课程。

(2)更新教材内容:把教师开发的活页夹式的模块式园艺教学资料经过精心选编、科学组合后及时充实到教材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让教材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求新”、“求异”、“求变”要求,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3)拓展专业内涵:过去的园艺专业教学局限于教师对园艺生产过程本身即对产中的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学生往往对产前和产后的有关环节知之甚少。为开拓面向新时期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经济头脑,我们增设了与园艺专业产前、产后和管理流通纵向发展有关的一系列知识讲座,如“园艺产品营销”、“园艺产业经营管理”、“种子经营”等。侧重园艺商品生产的全过程,满足园艺专业向产前、产后延伸的需要,使学生具备从事园艺生产、管理与营销的复合技能。

3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加速了园艺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科研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的园艺专业师资队伍。园艺教研组被命名为“苏州市青蓝文明岗”、“常熟市优秀教师群体”。12篇相关课题研究论文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

(2)运用项目研究法重点研究了“青紫苏”、“罗勒”等特种蔬菜资源,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同时为现代化农业区进行示范、指导和服务,也为园艺专业在地方上奠定了良好的声誉。课题组还主持了“青紫苏”项目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青紫苏优质高效设施栽培技术,为我国青紫苏顺利出口日本市场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7

徐青,苏州人

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

199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品《低坡》获江苏省油画展一等奖

作品《祈祷》三联画赴北京“江南精品展”展出

作品《吹笛少女》参加当代中国16省38位油画名家赴台湾展出

作品《雀儿》收藏于美国NEC画廊

作品《境》参加北京国际艺苑油画精品展

作品《蓝发结》参加江苏省迎接二十一世纪油画精品展获银奖并被省美术馆收藏同时收编于美国海外华侨联谊会《中国油画作品集》

俞 磊

俞 磊1965.11出生.苏州市人.

1993年8月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与环境艺术系)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苏州市美术教育协会会员

作品《高山下的花环》获苏州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作品《秋荷》《在水一方》收藏于日本BASE画廊.

作品《蝴蝶飞》入选《吴韵汉风-江苏省人物油画展》

作品《晨曦》入选第五届江苏省油画展

作品《水乡》入选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作品《吹笛》上海艺术博览会展出.

作品《苏州民间故事》获苏州图书优秀奖

作品《绘图圣经故事》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作品《奇怪的眼睛》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品《中国卡通》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国家动漫“5155”出版工程刊物)

童 军

童军

1971年出生苏州人

1990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

199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 波

高波

1974年生,张家港人

1996年毕业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现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作品《窗外》城市商报发表

色彩静物获校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二等奖

油画《心愿》入选校迎“三八妇女”书画展

作品《校园小景》入选校青年教师速写展

周怀恩

周怀恩 1981年出生,苏州人200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系。色彩构成作品《现代》》获江苏省大学生一等奖。作品《梦荷》赴法国Galerie de Noirmont, Paris画廊展出,现被法国私人珍藏。作品《桥》被法国Galerie Daniel Templon, Paris画廊所收藏。2007年9月在独墅湖举办教师油画展。其中作品《江南雨巷》、作品《船之一》、作品《船之二》现被“苏州艺术桥画廊”所收藏。

杨秋兰

杨秋兰

1982年出生 无锡人

2005年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与环境艺术系)。获高校教师资格证、广告设计高级证等。

2004年11月 作品漆盘《白色的小屋》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收藏。

2005年5月作品漆画《过家家Ⅱ》荣获江苏省第一

届大学生艺术展三等奖。

2005年6月作品装饰重彩画《过家家Ⅰ》南京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2005年12月 平面设计作品――适合图案花卉变化作

品2幅、黑白人物装饰画1幅编入《决胜

高考平面设计》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年6月装饰重彩画《过家家Ⅰ》、女人体写生

变化图案4幅、装饰画《徽洲印象》编

入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图案

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8

摘要: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创办于1999年,自设立以来一直随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近年逐步形成了“三融合三循环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论述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措施以及和这一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并就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38-04

作者简介:朱庆竖(197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园艺及职业教育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内涵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因此,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自1999年设立以来,一直以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为指导,随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针对学生知识结构陈旧、动手能力弱等与园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我校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研究和实践。

专业定位

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质量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建成生态公益林90万公顷,建成自然保护区82个。《纲要》同时指出,要在珠三角地区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将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而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深化,园林绿化与产业链的伸延,园艺花木产业的比较效益越来越明显。园艺花木产业的美好前景,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为我院园艺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所以,我们确定了都市园艺方向,把园艺专业定位为观赏植物生产与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广东园艺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面向园艺行业从事观赏植物种苗繁育生产、养护、花艺设计及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园艺技术专业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转制以来,在学院“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开展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自2010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以来,我专业从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出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逐步形成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335”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从2008级开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实践,实践结果初步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明显提高,符合园艺产业需求,实现了和社会的很好对接。

(一)“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园艺产业特点,依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分成三个循环,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和职业发展循环期。按生产季节分阶段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单项操作技能、专业核心综合技能的反复训练,循环操作,实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阶梯式上升,实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园艺行业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有机统一,如图1所示。除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外,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变迁能力、社会普适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绿化美化提供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广东经济发展。

“三循环”是指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渐递进的基本认识规律,依次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和职业发展循环期。第一学年,学生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生产认知实践、花卉销售和寒暑假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培育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第二学年,学生在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见习生的身份,把专业课学习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完成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以学徒的身份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试岗”实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生产实际应用能力,并确定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再通过带薪“顶岗”实习,使学生专业技能更加全面,独立从事中、高级园艺技术岗位工作,并考取花卉园艺工等职业技能资格证,完成职业发展循环期。

在这三个循环期,都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园艺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据园艺植物的生产季节组织教学,即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园艺岗位相融合,教学组织与生产季节相融合的三融合。通过三个生产周期的三个融合,培养五种技能,即观赏植物繁育能力、观赏植物生产能力、观赏植物养护能力、观赏植物应用能力、园艺企业管理能力。该模式需要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议实行弹性学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为了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广泛开展园艺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深入行业、企业,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等内容设计调查方案,获取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资料。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第二,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意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33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园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重点,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重组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依托职教集团、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实施“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综合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校内外实验实训质量,增加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强化顶岗实习。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先进、实用”的原则下,突出综合素质、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的培养,努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创新创业型人才。

第三,组织教师赴国内外院校进行高职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专题学习培训,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质,掌握人才培养规律,具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能力。

第四,和企业密切合作,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递进规律,校内专职兼职、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共同努力,完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与园艺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协会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实训管理模式,形成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新机制。在校内生产教学场,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招标、承包和管理的运行模式。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双赢”的原则,构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长期运行的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组织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以及实践教学的计划、大纲、任务表、考核标准体系等文件。

第五,推行学分制和“双证书”制度。

第六,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

第七,总结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每一阶段的实施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改革的成效

实践证明,我校探索的“三融合、三循环、五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多年探索和不断完善,取得显著效果。2008年获广东省“园艺技术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2012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高职教育第一批重点培育专业。

(一)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

通过向每届园艺专业毕业生发放《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毕业生问卷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问卷调查表》,走访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201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53%,2011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100%,2012年为99.37%,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就业率,社会满薏率也达到了95%以上。

(二)教学质量和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践,激发了对专业的热忱,主动规划好自己的职场生涯,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成立专业协会和兴趣小组,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强化了专业思想。自践行该培养模式以来,我校获得首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艺术插花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组培二等奖,获得广东省2007年以来的茶艺技能比赛的团体4金、6银、5铜奖项,个人2金、4银、7铜奖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有校内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5人,“广东省农业科技下乡先进个人”5人,“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人。校外兼职教师都是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园艺技术团队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编写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近年来已有14人主编了高职规划教材14本,参编高职教材9本。有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四)实训基地不断完善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具有示范效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校内实训室9个,使教学从课堂直通生产一线,学习与岗位接轨。学院园艺实习基地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五)校企合作得到巩固和深化

与广东省园艺学会、广州市花卉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广州市绿化公司、陈村花卉世界、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广州昊卉园林有限公司、广州升威公司等紧密结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合作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和轻型钢构温室,并引入广州盛韵园艺公司经营,形成“校中厂”;与广州升威公司合作,在该公司建立了25亩的园艺产业园,公司还提供学生宿舍、课室等,形成“厂中校”,这两种形式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学院牵头,成立了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学院与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在“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共同开展了生产、管理、营销、科研、教学、实训等工作,初步建立了共同培育人才、服务广东“三农”的良好合作架构,在创新园创建了教师工作站,在学院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建设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18个,年接待学生量1 260人次,每学年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337人次,年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110人;年接收毕业生就业数37人,部分教师受聘为企业顾问和专家。

(六)增强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每年还为农村乡镇、企业开展各类培训近1 000人次,为行业、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开展技术研发10多项。2012年学院园艺技术服务团队获批为“省农村科技服务团队”,多名教师是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管理制度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必须要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施。在学分制度、考试制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作相应的改革。如按生产季节展开教学,根据物候期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决定上课时间。评价模式要使用态度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第一,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争取与更多企业深入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共同培养人才。

第二,进一步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尽可能给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并协调解决好锻炼期间的待遇问题。

第三,进一步转变师生的教育理念。注意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注意帮助学生做好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尽快获得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严格操作、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

发展展望

进一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关注面向农村的园艺技术职业教育;积极探索3+2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兴华,姜素芹.高职农林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37-38,42.

[2]韦文添,刘永华,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西农学报,2012(12):62-64.

[3]梁新安,梁芳芳.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河南农业,2013(7):23-24.

[4]张静,杜庆平.园艺技术专业“四段四训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211-213.

[5]高俊萍.园艺技术专业“二周期,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

1(4):27-29.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9

2.规范校园电视台体制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意识

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践教学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许多院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上均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疆艺术学院校园电视台于2009年10月正式批文成立。经过前期筹备,2010年5月正式开播,先后投入建设经费500余万元。按社会媒体体制建设,新疆艺术学院校园电视台下设电视台新闻部、总编室、节目部、编辑室、技术部,以影视戏剧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主体、结合播音主持艺术、舞美摄影等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实习实践平台。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实践水平,既激发和鼓励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理论、实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人员组成上,由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校园电视台台长,影视戏剧系主任副台长,并设常任副台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主要部室负责人,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为主体。一年级学生一入校就加入校园电视台,熟悉专业设备,了解电视媒体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了解电视台常规运作流程。通过参加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如新闻培训班、新闻采访班、播音主持班、体验式采访班的学习,使学生实习实践时间提前,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并在真实场景中了解电视语言,接触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不同类型节目电视语言。在校园电视台运作中,注重发挥学生传帮带作用。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办台理念。从电视管理的角度来讲,严格按照现有的正式媒体成立机构。要求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校园电视台实习期间进行轮训,即在不同部门、岗位上进行体验,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校园电视台主力,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之间传帮带,实现教学方式由教师一人传授向学生多人传授转变。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电视语言的特性,提高电视语言能力,实现专业知识普及。由于学生较早树立专业意识,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普遍学习能力较强,领悟掌握知识能力较强。通过打造社会体制的电视台规格,学生提前掌握知识技能,了解专业性质,专业意识和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3.将教学与电视栏目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按电视语言规律进行组织、教学、管理,将课程和校园电视台的栏目建设结合起来,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中,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实践技能课《摄像技术与创作》,将开设一学年的《摄像技术与创作》课程与《新艺新闻》结合起来。第一学期强化学生电视基本语言训练,强化固定镜头实验课、运动镜头实验课、综合镜头实验课,打牢“远全中近特,推拉摇移跟”等基本功,要求每周一个10分钟的拉片,拍摄一个5~10分钟的短片,切实加强学生镜头解构、拍摄手法运用能力。在实践作业中,要求每个学生一个学期拍摄、采访、撰写、后期制作一条《新艺新闻》。在评价方式上,学生在校园电视台实践的分数占该课程的30%。两年来学生制作完成《新艺新闻》50余期,近300条新闻采编。在第二学期的《摄像技术与创作》课程中,要求每个学生拍摄一部10~15分钟的纪录片。在《纪录片创作》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对学生进行纪录片创作训练。将学生拍摄制作的纪录片与校园电视台打造的《优秀作品展播》栏目结合起来。在学生拍摄的纪录片题材来源方面,积极与社会建立合作渠道,通过自治区妇联、自治区团委、自治区党员远程教育中心提供的各类先进典型、专题资源,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学生每年拍摄制作纪录片将近60部。完成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疆艺术教育》17集纪录片录制。将专业实习实践与毕业创作相结合,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创作拍摄的6集情景喜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在新疆电视台《新疆羊肉串》节目播出。同时,让学生接触、尝试不同类型电视栏目。近几年来,由学生制作的天气预报、musicshow、校园文化宣传专题片、优秀教师、两个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综艺节目“西域七天乐”等节目,不仅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专业视野,使学生了解熟悉不同的影视语言。

4.推广学生优秀作品,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现代知识观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多种视界的交融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传授、自我体验、相互交流的视界中,才能获得知识的主观生成和意义建构的过程。结合每年学校举办的“光影盛夏”DV、摄影大赛,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教学展播评比,积极推选优秀学生作品参加全国比赛。从而让学生开拓视野,将课堂中的相互交流推向业界交流。近几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纪录片荣获部级奖项15部、省级以上46部。在第二、三届全国大学生DV大赛、自治区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DV作品先后多次荣获DV类一二三等奖。在2012年12月举办的“CCTV9青春中国纪录片比赛”中,新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作品《飞翔的十指》、《唐布拉人家》获“评委会特别奖”,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获“突出贡献奖”。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摄像技术与创作》课程中共同拍摄完成的反映民族团结的微电影《吐鲁番的冬天没有雪》荣获了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承办的“十年发展点滴印记”网络作品征集活动“十年发展点滴印记”一等奖、“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最佳网络人气奖、最佳编剧奖、最美奖(最佳影片)优秀指导老师、金鸡百花奖微电影单元展播等奖项。通过专业学习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专业作品与各类比赛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作品展示,不仅得到学校师生认可,获得各类奖项,近几年学院毕业生还得到各基层电视台的高度评价,业界许多单位认为近几届毕业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动手能力较强。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10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业指导工作一般在学生毕业前期进行。根据当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生源情况,有必要改革就业指导模式,开拓就业指导新方法。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十分重视就业教育,从学生一入校便启动就业指导工作,并对此进行精心规划,分步实施,使就业指导工作符合实际,收到实效。

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而这种宽入口不可避免要给中职学校带来诸多问题。首先,中职学校所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是厌学等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其次,由于大多数学生年龄偏小,又是独生子女,他们过于娇气,缺少吃苦精神,而且不善与人交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极强的个人主义。另外,中职学校一般为三年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二年半左右,所学的课程门类繁多,致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具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很多学生直到毕业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对自己估计过高,没有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基于以上这些问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很有必要在学生一入校就展开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就业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确定努力的方向,从而增强择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就业指导与教学、管理工作同步进行,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用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就业指导融于各学科教学中没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就不能承担实际工作。就业指导不仅要使学生端正就业态度,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懂得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各学科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就业工作的指导者。各科教师经常深入幼儿教育第一线,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在传授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传授与本学科相关的幼儿园教学法。如:钢琴—儿歌弹奏;视唱—儿歌;美术—学习幼儿简笔画、蜡笔画、儿童水墨画、玩教具制作、环境设计。在体育课教学中,每堂课先教基本动作,后教幼儿体育游戏;英语课先教基本的英语知识,后教幼儿英语教学法;幼儿园活动设计课每堂先进行幼儿模拟教学,即教师作为幼儿教师,学生作为幼儿园小朋友,然后再让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对本次课进行评析;幼儿卫生保健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知识,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如何矫正幼儿的心理卫生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各学科教学内容和幼儿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了各学科知识,又学会了幼儿教学方法,为今后求职就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此外,在学生入校一学期后,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重新编班,开设舞蹈、钢琴、声乐、美术、英语、蒙氏等特色班。各种特色班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加强学生特长的专门训练,使一些学生就业后很快就能成为幼儿园的舞蹈、钢琴及美术等专职教师。

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1)做好见习和实习工作。通过见习和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二年级时,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两周(有时还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到当地幼儿园见习);毕业前半年时间,让学生到学校教育基地实习。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在全国和当地建立了二十多个教育基地,主要包括北京红黄蓝多元智能实验幼儿园、北京金色摇篮幼儿园、新加坡爱尔坊幼教集团、北京欢乐堡幼儿园、沈阳哈津教育集团等。在见习和实习中,学生向幼儿教师学习,进行实践锻炼,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在基地实习后被留下工作。(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特长意味着为今后就业提供了优先权。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如举办大型艺术节活动,开设个人特长专场,举行各学科竞赛、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全国大型文艺演出及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的拍摄活动,以此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价值,找回自信和自尊,提高就业能力。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中职学校很多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在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成败。为此,就业指导工作还应体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近年来,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花大气力,下大工夫,从一点一滴抓起,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突出以诚实守信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还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观念、劳动态度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1)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学校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纪念日的专题活动及主题教育月活动(三月份礼貌月,四月份诚信教育月,五月感恩教育月,六月环保教育月,七月励志成功月,八月国防教育月,九月爱老敬老月,十月爱国爱校月,十一月就业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等,学生道德素质和就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对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习惯养成为主线,从最基本的文明素养抓起,对学生的坐、立、行等仪表行为习惯做严格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养成教育。现在全体学生均能做到遇见老师、客人主动问好,不在楼内大声喧哗,不随便吃零食、扔垃圾,排队上下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蔚然成风,具备了求职就业所需要的必要的道德素养。

毕业前夕集中就业指导,提高学生求职应聘能力

毕业前夕集中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择业的心理训练和择业技巧、方法的指导。毕业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不仅会遇到种种外部障碍,还会产生种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心态问题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障碍,择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着手,采取课堂集中指导、专题讲座及个体咨询等形式,调整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使他们放下包袱,除去心理障碍。在情绪调控方面,帮助学生保持一种平常心,不过分看重成败,以积极的情绪对待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鼓励学生勇敢地接受社会挑战,正视现实,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客观公正地分析就业形势和择业倾向,正确对待就业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和用人单位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准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把过高的期望值降下来,脚踏实地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同时,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创业,开设自己的幼儿园,这也是就业的最佳办法之一。

求职择业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而又恰当地“推销自己”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技巧培养。它包括自我介绍技巧、获得好感技巧、回答问题技巧、把握方式与人交谈技巧等。尽管各种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不尽相同,但共同的准则是必须精心准备、充满信心、不卑不亢、随机应变、诚信为上、务实为本。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面试时往往会表现为不知所措,所以对学生面试的训练是就业指导的又一重要内容。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得到体验,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并及时弥补和改进,从而在真正应聘中取胜。

就业后跟踪指导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怎样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这个转折点,成功地走向社会,还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就业的延伸指导。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并不等于就是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还要在工作单位中继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地完善自己。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学校不断派人去学生工作单位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详细研究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同时,经常把毕业生请回学校,汇报他们的工作情况及体会,从中找出教学与就业指导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思想动态,对学生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幼儿,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指导他们主动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加以克服,培养新观念等,让他们顺利地从不适应期过渡到适应期,再塑自我,立志成才,使毕业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综上所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全方位就业指导,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本贤.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06,(10).

[2]颜水发.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社科综合版),2005,(6).

[3]周琦.加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4]罗华国.关于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5]赵正强.开展就业指导探索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新途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例11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一直都是各个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了园林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人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素质要求等,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定位逐步清晰和具体起来,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和调整依据。使我系园林专业学生能够适应所学专业的人才职业需求,毕业后尽量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更好的实现零距离就业。

调查内容:

园林行业岗位人群应具备的能力、现阶段从业人员的现状、湖南及周边省市园林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等。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资源搜集等

调查时间:

调查整理:王xx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走访了湖南xx生态科技园、xx三雄园林公司、xx中青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xx世纪枫园林公司,发放了20份调查问卷,收回20份;与广东巨杨园艺公司、广东维生种苗公司、广东怡华园艺公司、上海棕榈园林公司、广东广和园艺公司、广东旺林园艺公司、广东鸿瑞园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电话访问;结合对网络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得出了以下结果:

1、园林行业技术人才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园林科研、生产技术推广、苗木养护、绿化工程、工程管理、预算和规划的技术人才更为急需。

2、现阶段园林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技术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占40%;本专业(中专或普通大专、本科毕业)真正接受过高职专业训练的人员占30%;而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仅占10%。

3、年轻的从业者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

4、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5、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但是不稳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

结果分析:

(一)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在众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因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由于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园林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逐渐规范化,园林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园林公司要想拿到工程,企业在具备资质的情况下,拥有多名复合型的园林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园林工程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园林人才的竞争。

园林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面极其广泛,几乎包括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农学、林学、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大部分内容,从业者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因人而异。由于工程管理、预决算、规划设计等内容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几个方面的人才必然相对紧缺。

(二)我国园林行业历史悠久,但真正以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确是1951年,他又是年轻的。在这之前,早一辈的园林工作者多是通过相关经验积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出现了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众多的现象。园林专业起步不久,社会影响不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园林还被农学二字掩盖,在人人都想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的现实下,选择本专业的人并不多,现在还有不少的人这么认为。

一个合格的园林人才要同时具备植物环境生态,建筑规划设计、艺术美学欣赏能力,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是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侧重于以上三种能力的其中之一或之二,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工科院校的园林专业往往是在建筑学专业基础上向园林方向的适当偏移; 毕业生对植物知识了解不够;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侧重于园林绿化,缺乏建筑设计能力;综合性大学的园林专业则偏重于区域规划或是对景观地理学的深化和延伸;艺术院校毕业生更偏重于视觉的感受,对园林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甚少,所以目前许多园林专业人才相关知识欠缺,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了我国园林工程实践上的很多混乱。而且,大多数学校都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那么,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缺乏也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网络数据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根据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工作年限及能力的不同,薪资水平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可否认,很多的毕业生都是十分优秀而且具有活力的,但很多的毕业生却以网络数据作为标准,一味的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或者,谋到一份工作却随时想着跳槽;或者吃不了苦,觉得工作太累又乏味这些都是造成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的原因。

我校园林专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①在教学体系中,重视理论知识,而对工程技术课程的实践重视不够,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

②我校园林专业虽重视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发的研究不够深人,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许多教师把园林简单地看成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一种附庸,是两者的一种补充或延续。事实上,现代意义的园林学是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相辅相成并列为三姐妹的,它们既紧密相联又彼此独立,不可取代。

③教学规模的扩大和随之而来的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最近2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为满足社会需求,我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从而导致了师资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要办好我校园林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具创新精神的高级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需要优先解决如下问题;

1、明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风景园林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方面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各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对此,有些人认为是不同院校的各自特色。但笔者以为,无论哪类性质的院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 ,只有这样,毕业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至于特色应是在达到园林专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具有的,当然,园林专业由于是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的一门极其综合的边缘学科,完全一致没有必要,也是十分困难的,可设置核心课程体系,根据我校自身特点扩大高年级自选课题的范围,并提高此类课程的学分数。这不仅能保证标准的统一实施,突出我校的特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 、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的技能(绘图,模型制作)的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校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改变现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应坚持产学研结合,并将生产和科研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4、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