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1-26 09:54:27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27-02

一、高校体育教学应遵循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目前探讨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集学术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优势为一体。学术主义课程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发展,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异常复杂的竞争时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人本主义课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认为课程应为每个人提供自己感到满意的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意、认知、感情、理智、情绪、行为等,并发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课程”。它的出现对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重视人文学科课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在实施中易助长自由主义。

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认为靠语言符号、视觉符号而获得的抽象经验,其学习过程速度较快,但不易保持,易遗忘;而通过观察途径习得的经验,是情境教学,学习速度中等,不易遗忘,易保持。从目前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的现状看,主要采用了以抽象经验获得的途径,虽然也有人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而获得的抽象经验的教学模式。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并结合具体实践活动,配以多媒体教学,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个人的方式去理解,因此强调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强调以个人经验解释现实并赋予意义,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4.杜威思维理论。杜威提出科学思维的五步法,即问题—表征—假设—推理—问题的结论。归纳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的结论,反思评价研究过程,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应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指导

1.老师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且设定一种问题引导他们学习。探讨式教学首要强调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纲要,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不能为了应试教育而设定,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因素作为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因为老师设定的问题是发挥引导作用的,通过引导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引导研究。学生在开始时对探讨式的学习方法不了解,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没有计划性,而老师此时就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问题的设定,调动学生潜在的知识结构,进而引导他们学习。具体措施就是老师设定问题以后要逐步引导他们学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使他们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还能增强对于知识的记忆力,并且在参加小组讨论时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有助于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老师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大致的讨论方向。

3.结论及评价。探讨式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讨论的结论也要重视。结论是对于问题或者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总结,它是下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讨论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正确,并且要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增强我们相互学习、接纳知识的能力。

4.反思与应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归纳知识,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对于一节课或者某个知识内容进行反思,可以及时发现学习的不足,进而有利于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高校的体育教学经过探讨式的学习,可以对体育教学过程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与总结,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反思、解决,检验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总结得失。问题的解决也有多种途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三、高校体育教育应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核心

1.自主学习的原则。探讨式教学就是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扩展他们的思维,利用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增强他们的主体观念;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讨式的课堂教学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探讨式可以解决集体化教学与个性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改变教师的尴尬地位:教师不再照本宣读了,而老师在教学中也只是起到组织作用,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用干预的手段强迫他们学习。自主学习的原则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而有利于教育的最终发展。

2.学会学习的原则。在强化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手段,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单靠以前的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可能真正掌握新学的知识,尤其在大学里面,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合作学习的原则。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生存的能力,而生存能力最关键的素质就是群体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按不同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在课外一起搜寻资料、讨论题目、编辑学习素材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思维。

4.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原则。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改变以分数决定一切的局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探讨式教学模式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主动查阅资料的能力、创新能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2-01

1.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能有效地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2.课题研究目标

(1)施一系列的培养实践,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使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

(2)研究,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3)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

(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

(3)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4)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

(5)编写培养学生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4.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起止时间及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起步探索研究阶段。选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人员;撰写实施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为实施试验阶段。分工合作,分头行动,集中研究。做好阶段性组织实施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艺术和水平。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个案分析等。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全面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典型个案材料进行研究,集结素材,整理成相关的有价值的文集。 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论文、调研报告、教师教育随笔等。

第四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总结升华阶段。成果形式:论文、课题结题、课例、典型个案、校本教材等。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6.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2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得到转变,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习惯的管理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6.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6.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6.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7.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7.1经验保障。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愿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养成教育经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

7.2组织健全。有专职或者兼职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人员,学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提供硬件支持。

7.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学校领导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7.4措施得力。①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②实行定期检查,期末总结。③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方法,互相学习。

8.课题研究对象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3

一、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1)集学术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优势为一体。学术主义课程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发展,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异常复杂的竞争时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人本主义课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认为课程应为每个人提供自己感到满意的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意、认知、感情、理智、情绪、行为等,并发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课程”。它的出现对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重视人文学科课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在实施中易助长自由主义。

(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认为靠语言符号、视觉符号而获得的抽象经验,其学习过程速度较快,但不易保持,易遗忘;而通过观察途径习得的经验,是情境教学,学习速度中等,不易遗忘,易保持。从目前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的现状看,主要采用了以抽象经验获得的途径,虽然也有人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而获得的抽象经验的教学模式。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并结合具体实践活动,配以多媒体教学,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个人的方式去理解,因此强调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强调以个人经验解释现实并赋予意义,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4)杜威思维理论。杜威提出科学思维的五步法,即问题―表征―假设―推理―问题的结论。归纳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的结论,反思评价研究过程,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程序模式探究

(1)老师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且设定一种问题引导他们学习。探讨式教学首要强调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纲要,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不能为了应试教育而设定,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因素作为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因为老师设定的问题是发挥引导作用的,通过引导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引导研究。学生在开始时对探讨式的学习方法不了解,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没有计划性,而老师此时就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问题的设定,调动学生潜在的知识结构,进而引导他们学习。具体措施就是老师设定问题以后要逐步引导他们学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使他们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还能增强对于知识的记忆力,并且在参加小组讨论时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有助于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老师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大致的讨论方向。

(3)结论及评价。探讨式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讨论的结论也要重视。结论是对于问题或者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总结,它是下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讨论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正确,并且要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增强我们相互学习、接纳知识的能力。

(4)反思与应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归纳知识,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对于一节课或者某个知识内容进行反思,可以及时发现学习的不足,进而有利于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高校的体育教学经过探讨式的学习,可以对体育教学过程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与总结,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反思、解决,检验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总结得失。问题的解决也有多种途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学中的原则

(1)合作学习的原则。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生存的能力,而生存能力最关键的素质就是群体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按不同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在课外一起搜寻资料、讨论题目、编辑学习素材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思维。

(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原则。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改变以分数决定一切的局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探讨式教学模式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主动查阅资料的能力、创新能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

(3)自主学习的原则。探讨式教学就是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扩展他们的思维,利用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增强他们的主体观念;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讨式的课堂教学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探讨式可以解决集体化教学与个性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改变教师的尴尬地位:教师不再照本宣读了,而老师在教学中也只是起到组织作用,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用干预的手段强迫他们学习。自主学习的原则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而有利于教育的最终发展。

(4)学会学习的原则。在强化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手段,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单靠以前的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可能真正掌握新学的知识,尤其在大学里面,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4

库伯提出体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他强调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中心作用。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首先通过亲身的参与产生感觉或感受,接着通过对亲身经历或是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到的感觉或感受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学习者把反思和观察到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形成一般性的结论或理论,或者是对刚才所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因果解释,最后,学习者还要在新的情境中检验结论或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合理性。如果检验得到了证实,学习暂告结束,即学生只要把发现的结论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应用就可以了。如果检验没有得到证实,将会导向新一轮的具体体验,一个新的学习循环又开始了。

二、体验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 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践以培养学习者外语应用能力。在外语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在具体体验过程中来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主动应用到语言实践中。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对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从总结和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的教学模式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可使学习者获得成长性的发展。

体验式英语教学重心在于学习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技能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的问题,技能的高低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而语言知识不会自动转换成语言技能或应用能力,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为学生提供的是转换知识和综合应用语言技能的机会与情景,是把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实践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利用语言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实践活动,以任务为主线的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应用为主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提升外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体验式英语教学促进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化的因素

1. 体验式教学强调感受和体验,感受和体验是促进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首要因素

有调查认为,“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 这充分说明了“感受和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体验和感受中才能内化所学知识。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者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停留在主观感受上,也就是学习者只能想象知识的应用领域、而无从感受和体验、接触具体的情景和状态,也就是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在体验式外语教学中,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或语境,去完成专项任务,这就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和能力的空间,使他们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实践和切身体会交流之中,感受语言知识的应用背景、应用方法和应用领域。由此学习者得到真切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是全方位的,活性强,印象深,使学习者即时理解和及时体会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改变学习者主要依赖机械记忆的外语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性、自主性和能力。

2.体验式教学强调分享,分享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个体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习者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人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团体学习,它强调知识的传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动、学习者之间的动。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某个个体的事情,学习效率不仅仅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外界环境也会对学习者产生重要影响。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可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不断反省、升华,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反思还可以发展理性思维的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发展持续学习的能力。

3.体验式教学强调总结与反思,总结与反思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必要因素

学习者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知识的总结和反思,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地领会和掌握,而是简单的记忆,因此语用能力的欠缺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体验式外语教学中,总结与反思可使学习者在占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梳理语言知识要点。当然,个体存在着差异,有的学习者经过一次总结与反思就可以形成经验,而有的则不行,需要反复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体验,经过不断内化、调节才能够形成。总之,总结与反思使学习者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影响语言习得的盲点、障碍,并及时予以修正,使学生的语言认知螺旋上升、不断深入,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语用能力的提升。

4.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与应用,实践与应用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核心要素

将理论和实践建立有效的联系是体验式教学的精髓。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语言实践和应用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韦斯特曾指出:“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们试图以教代学, 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 脱离语言实践的外语教学不会有好的教学成效。所以在外语教学中,不能把外语仅仅作为知识来传授,而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具体情景、环境和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笔者曾用数控专业做实验班,在我院实训场所进行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时段:2学时;地点:柔性生产装配线实训室;教学要求:通过2学时的学习,每个学员用英语描述该生产线的工艺过程;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任务工作驱动,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咨询者。其教学过程实施程序为:导入复习→下达任务→成立小组→小组考察装配线→小组交流活动→各组选派代表介绍工艺流程→教师评价及总结。课上学生们表现出积极、踊跃、主动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参与讨论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灵活地把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单纯被动接受方,而是主动吸收方对信息,进行选择,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能唤起他们“我要学”、“我要参与”、“我要表现”的欲望,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学习效率高,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样机会。另外,在语言实践和应用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更多的是学生获取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种模式,这种思想、方法和模式可以对学习者的观念、意识、态度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5.体验式教学强调情景化学习,情境化体验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有效因素

学习过程处于各种模拟情境或创设的真实情境之中,使学习者在情景语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实践所学语言,提升语用能力。因为语言的运用是在一定的情景或语境中发生的,也就是说,语言运用离不开语境,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过程也与情景语境紧密联系。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语言习得不能过分依赖书本,也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只有在恰当的情景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实践语言规则,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情境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教师课并通过设置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进行英语教学,既可以把相关专业知识融入语言教学内容中,又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语境中进行语言的习练,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例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场所,英语教学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延伸到实训室、车间等场所,真实的情景语境可以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产生一种真实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言习得成效。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感知情境与英语声音和文字的结合,理解、记忆和掌握的效果比单纯的听、读好得多。有人说,学习英语的成效是一可变函数,在智力认识活动一定的前提下,它的可变量取决于人的情感或情境因素,可见情境化体验对外语教学的举足轻重。

四、结语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分享、总结、反思、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外语教学成效和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构建有重要的影响和积极促进作用。实践证明,体验式英语教学能刺激学生主动建构,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有利于诱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内因,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的深入,认知的升华,情境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活跃性和实效性。总之,体验式英语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发展。体验式教学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体验式英语教学虽然具有多种优势,但同样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穿插进行,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使他们有机统一于外语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外语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经验与教育》[A]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选[C]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350

[2]Kolb,D. A. ( 1984 ) .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3][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朱小蔓: 《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6]施良方.试论北美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关系[J].教学研究,1993(1)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5

1.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概念、原则、特点

1.1体验式教学来源于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教学的理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它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机会和情境,再现或呈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构建并理解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感情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

1.2体验式教学的原则。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情感认知但不忽视其知识的认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忽视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重视学生体验个性但不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共识;重视固有经验对学习的影响但不忽视新体验对学习的反拨作用。

1.3验式教学的特点.体验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你关系,而不关系是单纯的授受关系。体验式教学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待生命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2.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2.1体验式教学顺应现代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方法对教学的质量与推广有极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灌输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教学的需求及学生的发展。它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现代体育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进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可行的。

2.2体育课程的实践性为体验式教学提供可行性基础。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自觉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方式。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基本方式。理论是对实践的抽象概括,而实践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技术知识创新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运动的统一。因此体育课的实践性特点为体验式教学提供可行性。

3.体验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角色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角色体验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同时以所扮演的角色的视角来观察思考与体验,从而实现内化所学内容。在角色体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扮演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角色,可以设身处地体验不同的生活模式与行为方式,有利于扩宽生活知觉,促进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适应性。如教学乒乓球比赛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体验活动。学生分组体验裁判人员及参赛人员,在老师的安排下引导学生每个角色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并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

3.2情境体验 情境体验教学即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引导他们情感的共鸣与体验,情境体验教学能够使情与知交融,感知事物是能引起情感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在情境体验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实践与生活,设置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在导入新课题时,情境体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注意力集中,以便顺利学习新知识,在体育课程中,有效的情境创设可让学者置身其中,帮助其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并能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拓宽教学空间,如在初级篮球的教学时,引入一些体育明星、及比赛短片,引伸体育运动价值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是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体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其总目标为培养学生体育综合运用能力及体育娱乐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体育技能与用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会结合实际组织和参加体育活动即学用结合。促进其思维创造与有效表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出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把握体育技术技能及体育专业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增强应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如在羽毛球比赛中参与组织比赛的干部或学生,老师布置任务做好分工,学生自己完成比赛,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深入体验所学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根据自身的角色深入的研究学习,根据调查问卷总结表明:这种不断轮换角色实践教学有助于理解所学知识及技能,促进学生构建内在知识。

3.4感情体验 在情感体验中,教师可结合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在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如动作演示或直接观图像等,使学生视觉得以刺激,从而置身于所设置的氛围内,引起他们的直觉情感,其次教师可结合教材难点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同时通过各种心理体验,如假设联想,心里移位,呼唤角色等,使学生情感中借助想象来体验思想感情,并从中理解与掌握知识。此外应让学生敢于质疑,并对问题开展辩论,通过交流合作来体验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加深记忆。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6

(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认为靠语言符号、视觉符号而获得的抽象经验,其学习过程速度较快,但不易保持,易遗忘;而通过观察途径习得的经验,是情境教学,学习速度中等,不易遗忘,易保持。从目前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的现状看,主要采用了以抽象经验获得的途径,虽然也有人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而获得的抽象经验的教学模式。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并结合具体实践活动,配以多媒体教学,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个人的方式去理解,因此强调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强调以个人经验解释现实并赋予意义,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4)杜威思维理论。杜威提出科学思维的五步法,即问题―表征―假设―推理―问题的结论。归纳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的结论,反思评价研究过程,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程序模式探究

(1)老师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且设定一种问题引导他们学习。探讨式教学首要强调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纲要,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不能为了应试教育而设定,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因素作为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因为老师设定的问题是发挥引导作用的,通过引导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引导研究。学生在开始时对探讨式的学习方法不了解,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没有计划性,而老师此时就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问题的设定,调动学生潜在的知识结构,进而引导他们学习。具体措施就是老师设定问题以后要逐步引导他们学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使他们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还能增强对于知识的记忆力,并且在参加小组讨论时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有助于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老师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大致的讨论方向。

(3)结论及评价。探讨式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讨论的结论也要重视。结论是对于问题或者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总结,它是下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讨论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正确,并且要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增强我们相互学习、接纳知识的能力。

(4)反思与应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归纳知识,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对于一节课或者某个知识内容进行反思,可以及时发现学习的不足,进而有利于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高校的体育教学经过探讨式的学习,可以对体育教学过程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与总结,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反思、解决,检验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总结得失。问题的解决也有多种途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学中的原则

(1)合作学习的原则。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生存的能力,而生存能力最关键的素质就是群体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按不同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在课外一起搜寻资料、讨论题目、编辑学习素材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思维。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7

在XX年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课堂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课堂结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业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

五、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加强校本研修,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同本学科组同事们一道,认真研究《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本学年继续教育培训指定的培训教材),反复解读《物理新课程标准》,跟进了解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动向,尽量熟悉新形势下的教学教育价值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整体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素质。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创新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在本学期物理实验教学上我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实验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扎实开展实验,现将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实验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九年级学生从思维上有很大的进步,具有创新意识,对实验兴趣较浓厚,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展开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把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索性试验,把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为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获取结论。使教学内容将课内有机的与课外结合并适度延伸,做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

二、组建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组建专门的物理兴趣实验组,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开拓实验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并及时的练习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中收获,在创新实验中具有成就感,掌握更好的物理研究方法。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同样多物理实验也嫌麻烦,不能完成实验探索和获取实验结论。

2、还有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也相对来说较为懒散,进入实验室有观望,看热闹的思想,因此不能投入到实验的探究和思索当中,这就大大影响了实验目的和效果。

四、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

(1)要继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广度,将物理更好的与生活和科学实际相联系,是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用;

(2)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冰蚕去形式多样的是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结合本学期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是学生有更好的进步和收获。

延伸阅读:九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经过一年半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初三的同学现在对物理应该有大部分的知识已经掌握,这学期面临着升学考试,而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是这学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和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我对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做了如下计划:

一 注重学生操作细节

这学期主要做的实验就是为中考预备实验,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辅导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过关

二 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很多学生做实验总是不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做, 这学期我一定要重点抓这部分学生,并进行仔细辅导,一定按照中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

三 重点以中考要求为教学要求

这学期我主要对初三学生认真教中考的五个实验:用天平测固体物块,测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其中一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其中一支路电流。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首先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面对新教育形势的需要,教师不仅要勤于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所谓勤于学习,就是要学而不厌,就是要锲而不舍,就是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物。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所谓善于学习,就是既要向理论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长善救失,又要善假于发,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从“博喻”的境界走向“善喻”的境界。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比较好的理论学习方法应该是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所谓全面学习,就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系统地学习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人文知识等能够代表当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知识。此种学习贵在坚持有恒,因为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终生受益。所谓重点学习,就是根据在近期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用到的有关知识,必须提前安排计划进行学习,如支持新课改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包括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培训方面的理论学习,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有些重要的基本理论还要重点的、反复的学习。如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成功智力理论、自主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博学是“博喻”的基础,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理论学习,才能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且才能运用新理念正确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时的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境问题。

二、成为教育研究者,用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

善于研究他人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是衡量一位教师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优秀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优秀的教师善于从他人或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不是深入考虑自身的科研理论底蕴和实际科研能力,看不起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而热衷于别的课题研究,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的到来,带来了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科整合、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诸多变化,有许多教育教学领域需要教师们通过教研或科研攻关。因此,新课改为教师们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非常丰富的研究课题。如合作学习如何有效开展、如何实现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过程整合、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拓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等。在目前形势下,笔者认为,鼓励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比较有效的策略是将教师理论培训、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将零散的基础性的应用问题研究与系统的课题探索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善于从自我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问题研究开始做起,让教育科研活动真正能够促进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三、成为教育反思者,让勤于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理论的再认识过程,也是发现、提出新理论知识的过程。没有及时地总结,也就不会有新的发现。通过一定的文字记录形式,如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反思中发现的问题或在教学研究中获得的新认识(即科研成果),在教育理论的层面上进行深入探讨和概括总结,这既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化自己教育理论认识的过程,更是与同行们交流体会、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所必须。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9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二、 教育实习内容与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

①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跨校上课,

②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④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

⑤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2、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特点和做法。原则上一个实习生下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实习要在原班主任领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①在1~2周内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订出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目标要求、班活动安排、主题班会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集体工作措施)。

②领导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班、团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

③每个实习生上一次主题班会课,独立组织一次班活动(包括班课、团课、班干部会议、班、团活动)。

④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知道早读、早操、文体活动、检查教学日志、检查卫生、批改周记、家访等。

⑤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个实习生必须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个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做好个别学生转化工作。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

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

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

三、 教育实习时间安排

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自2006年9月19日至11月13日。到实习学校之前,用课余时间作准备。实习回来后,用三周课余时间上汇报课和复评成绩及总结经验交流。实习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9月18日,课余时间)

① 省内分片负责教师与实习队长到各实习学校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和内容。省外实习队由实习队长打电话与有关学校落实各项安排。

② 实习队长召开全体队员会议,落实个人的实习任务、内容。

③ 召开实习队长、带队教师会议,部署实习队有关管理工作要求。

④ 学习教育实习有关文件:教育实习工作手册、教育实习计划、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广东省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实习队员根据实习课程的要求进行备课、预讲、微格教学。各院、系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备课、预讲及其它教学技能训练。

⑤ 各院系领导做教育实习动员,加强纪律教育,强调树立“华师人”形象。

⑥ 做好财务和交通安排。

⑦ 9月19日各实习队长可根据本队具体情况确定出发时间,但不得迟于20日。省内各实习队应于出发前一、二天派人先去实习学校,协助实习学校安排好实习生办公、食、宿,做好全体队员到实习学校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外实习队应在出发前告诉实习学校出发时间和乘车的班次以及可能到达的时间。

2.见习阶段(9月19日至9月24日,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见习时间)

①到达实习学校后,分别请实习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

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教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

②实习生下到班与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③听原科任教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

④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备课、预讲。

准备班课内容。

3.实习阶段(9月26日至11月4日)

①上好试教课,同组实习生互相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开好评议会,认真总结经验,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②继续认真备课,写教案,预讲,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

③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④做好班主任日常工作,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⑤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作准备。

4.总结阶段(11月7日至11月11日,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总结时间)

①每位实习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② 实习队长收集每位实习生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调查报告等材料,写好实习队工作总结(执笔者免写个人总结),回校后三天内将实习队的总结以及推荐2篇写得较好的专题总结或调查报告交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③ 实习队长组织全队同学根据《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评分标准》评定每个同学的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的成绩。

① 实习队长负责写出全体队员的小组鉴定,填写好队员的考勤表。

② 原科任教师和原班主任写好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成绩,最后由实习学校签写意见和加盖公章,交领队教师带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③ 召开总结座谈会,征求实习学校领导、师生对我校实习工作的意见,整理好送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④ 写好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习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⑤ 各实习队应研究如何为实习学校做好事。

⑥ 离校前、各实习队清退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用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⑦ 认真写好“感谢信”,做好返校交通安排,于11月12日返校。

实习结束后,各队三天内评选出教育实习积极分子(人数不超过全队1/3),交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审批。各院系在十四周前召开全体实习生教育实习经验交流总结大会,表扬好人好事。

四、 教育实习成绩考核

根据教育实习任务、内容、效果,特别是实习生的创新能力,对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评定教育实习成绩。具体评分按《教育实习工作手册》中的《教学实习及第二课堂活动评分标准》、《班主任工作及实习纪律评分标准》及权重的要求进行评定。

实成绩评定项目及权重:

项目 教学实习 班主任实习 实习纪律 考试调查和实结 合计

权重 0.5 0.3 0.1 0.1 1

实习结束回校后,每个实习生都要上一节汇报课(占教学成绩的40%),实成绩由院系实习领导小组根据

实习学校意见和汇报课情况评定。

五、 教育实习组织领导

1. 在我校主管校长领导下,教务处统一负责全校的混合编队的组织工作,制订教育实习工作计划,组织各系领导、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习生工作。

2. 实习队每周召开一次队务会,汇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工作,布置任务。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10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孩子们玩耍时,趁其不注意,将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放在桌子边角上,孩子们不小心将玻璃杯打碎了;第二次又将杯子放在桌边上,孩子们在玩耍时,就会注意到放在桌上的杯子,将杯子放到安全的地方。从这个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切身体验后能够形成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和体会。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学习习惯和生活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生经历和实践中获得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传授基础知识,学生主动接受,进行知识重新创新和消化吸收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对学校教育中的体验教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主要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一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创新教育理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知识,探索内在规律,形成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的过程中,体现思维水平,发挥创造潜能,发展能力水平,实现学生体验数学内容的精彩、探究知识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目标。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就进行体验教学谈谈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学习氛围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明确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追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知识体验的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配角,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需认真听的传统教育旧模式,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独特个性和品质人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学生真诚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体验知识内容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班集体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教学的环境,设计适宜学生集体讨论、进行有效查缺互补、方便分组操作实践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注重学生体验创造过程,增强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实际效率

创造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学生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动表现。它是学校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体验知识的平台。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进行知识的感知体验。如在学习路程、密度等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技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实验演示操作和讲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楚直观的印象。为学生以后进行知识体验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实践层面的实际知识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学习体验活动,向学生提出体验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带有目的性地进行体验,同时要做好活动过程的指导工作,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对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做法和步骤进行实施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我提问:“如果有两个三角形,要使它们全等,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从而找出判断三角形全等的相关条件。

三、指导学生体验探索方法,提高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能力水平

体育学习经验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G6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45-02

1.前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以从原来注重对教师教学理论的构建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对体育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惯的研究。波斯纳(GJ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少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他们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并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过去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他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对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促进学生进步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目的。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在实践——实践+反思=教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就反思性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及体育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基本类型、基本方法的一些实践探索谈一些思考。

2.反思性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2.1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的自我教育。体育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合理性的过程,我们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费紧张参加上级进修的机会比较少,让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2.2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修养。教师理论修养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老师都会形成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必然有某种教学理论的支撑,但我们很多体育教师把自己当成学校里一个从事体力活的老师,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都不会加以分析思考;而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迫使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学生的表现会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讨论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和教育理论相吻合,能找出他们的不一致。教师反思性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加强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

2.3反思性教学实践能有利于体育教师成为复合型反思型体育教师。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浪的推动下,从体育学科的性质定位来说,新课程已经跳出了单纯的学科范畴,走向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必须要用"三维健康"的观念来衡量,仅仅是经验型的教师或只会训练不懂的教学的体育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反思型的教师,需要复合型的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把自己和学生的交往看成是一种平等交往对话的关系,能够把自己从一个课程的实施者向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转变。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促使成为反思型复合型教师。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合作伙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者。研究性学习、创造性教学、学科之间的整合等融入体育学科才能成为可能。

3.体育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

基本流程为: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3.1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确定反思的内容,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体育教师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感受,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其他渠道的信息,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

问题的来源:

来自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如"体育课堂教学中到底怎么来处理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和刻苦锻炼身体精神的培养两者的关系问题""新课程下学生的校本学习内容的选择问题"等等。

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困惑:"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追求与动机问题"、"高中女生请假特别多的问题"、还有"在游戏竞赛中怎样引导学生看待胜利和失败问题"等。

来自自己的教学改变现状的问题:"我任教的学生学习态度如何评价问题"等。

3.2观察分析。反思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体育教师既是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向专家请教等形式广泛的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用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问题的经验教训。

如:针对"大部分女生到了高中阶段就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的分析:

女生到了高中阶段就不太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是不是由来已久的普遍性问题?

女生到了高中阶段就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与他们的身心发展、锻炼的内容以扩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没有联系?

优秀的体育老师或老教师在探索这问题时,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并有什么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可以值得学习?

自己探索这问题,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3.3重新概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活动中的思想,积极主动的吸取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3.4实际验证。这一阶段是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并将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

从以上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4.体育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4.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和方法。从目前体育教师课前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代替"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经验,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恁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体育老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考虑:

自己和他人以前在教学上教学定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采用什么策略的方法来解决的?其效果如何?

根据所教班级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

范例:这是本人教学中的一堂课为例来看

应该反思的原因初始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内容分析和教学主题设计教研员要求以排球为器材开一堂课

学生情况高一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好,体育学习兴趣高,但排球基本技术没学过,基本属于零起点确定学习内容:正面双手垫球主题:自主学习,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的设计目标过高,可能难以达成,学生兴趣不大目标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的有关知识98%的学生能说出排球垫球的几种姿势和排球垫球的部位,75%能向下垫球反弹后能正确姿势去垫球

教学组织上教学器材的分发和回收问题,以住自己多次的球类教学课中,学生分和收器材出现乱哄哄的场面。采用围住圆圈滑步,教师叫号,学生往圆圈中央拿球和放球

教学策略以往自己在教学发现:学生初学者如果采用对垫等形式,学生很多时间都用在捡球上方法一:一个人一个球方法二:双手垫反弹球方法三:一抛一垫

创新之处如何让学生也来体会排球扣球的滋味方法:用网袋装好球,系在竹棒上,学生举的高度可以自定,跳起来击打体会扣球的感觉

4.2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驶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机智的处理这些问题的?

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怎么处理?

当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无法完成你所布置的任务你将如何来处理?

在教学中如出现意想不到的定数时,你将如何来调控等?

4.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这一类型主要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当学生在学习某些教学难点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照计划施行?为什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

假设你再教这个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做怎么样的更改。

5.体育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开始注重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总结出体育教师可以采用的五种反思的方法。

5.1反思总结法。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欲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我们勤于动手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中各种经验或教训,既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探索[的工夫,又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总结的内容是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灵感感悟和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和经验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指自己认有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可能是一堂成功的或失败的课,出可能是一次师生矛盾的冲突。要对关键事件的的反思,首先要对关键的事件进行如实的记录,要善于关注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

5.2对话反思法。对话反思是通过现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操作程序:(1)先由一名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2)再由的执教的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3)由执教老师和其他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4)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6.结束语

在体育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教师要从课程的执行者成为体育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活动上要从主导管理者向引进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转变。这角色的转变就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内涵和价值。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自我教育得以成长,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的提高,我们的体育老师才能真正的向专家型和老师迈出了一步。总之教学反思实践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