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22:09: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职人文课程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作为了21世纪的高职生,除了应具备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人际合作能力和公共协调能力等。高职院校要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这些素质和能力,就必须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开设人文课程,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开展校内外的人文实践活动。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如何,需要构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其价值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决策者和被评价者,使他们能够制定更好的教育决策、教育或学习计划,促进教育改革,完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内涵
教育专家顾明远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学者徐涌金认为,人的素质是个体内化了的具有深层意蕴的品质特征,是蕴藏在人自身的尚需开发出来的身心潜能,并可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得到外在的表现。
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系统、科学、全面地搜集整理分析人文素质教育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所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否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求,是否符合高职生个体需求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和其他评价一样,都是在科学、系统、全面搜集教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整理与分析。虽然最终的评价结果是由人的大脑判断产生的,但这一判断是在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之下得到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高职院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以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保证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一)为构建并完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供科学决策
没有科学的决策,就不可能有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也难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效果,或者说没有科学的决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根本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实施。通过教育评价的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决策者可以得到大量有效信息,并据此做出正确决策。通过教育评价,不仅上级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客观地了解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状况,而且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也能够知晓自己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各项工作。通过评价的实施,可以检测本校各项人文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明确本校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了解本校每位人文素质教师的特长与潜能,从而为本校人文素质管理工作改革、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人文素质环境建设、人文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人文素质社会活动的开展等提供正确的指导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为高职人文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正确指导
人文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的,自身的教学水平发挥如何,教学效果怎样,学生对其人其课接受与否等等问题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得到回答。也可以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是对人文素质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可以对相关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反馈,从而为人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出努力的方向,为高职人文教师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为检测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统一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情况如何,教育教学效果怎样,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提供科学评价依据。
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评价是整个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起点,也是终点,更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重点和方向。只有对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工作整体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高职生的人文素质。
三、构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制机制进行评价
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制机制进行评价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制、工作机制、经费投入保障制度、考查评价奖惩机制等。领导重视程度的大小是人文素质教育效果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首先是对领导体制进行考察评价。
考察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主管领导的分工情况,分工合作情况,相关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情况、运作情况;相关教学科研机构的设立及运行情况;人文素质教育专题研究会议的召开、决策及落实情况,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及解决实际问题情况;将人文素质教育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情况,高职院校教务、人事、财务等部门相互配合、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经费等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对教师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考评的办法及相关奖惩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二)对高职人文素质师资队伍水平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整个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相关教师人文知识的多少、人文精神境界的高低、人文能力的强弱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对高职人文素质师资队伍水平的评价也应纳入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人数、学历结构、学源结构、专业结构,其主要授课情况,开展讲座或报告的内容、次数、参与学生人数、效果情况等,组织人文素质教育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撰写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参与编写或出版教材论著情况,主持或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类各级课题的研究及获奖情况等。
(三)对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情况是评价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的课程开设是否齐全,每个专业、每个学期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开课门数和上课学生人数,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在该校各专业所开设所有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影响以及学生修读此类课程的成绩情况,该校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所处的位置及影响,相关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及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设置、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满意度情况等。
(四)对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校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高职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如果一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校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该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人文能力、人文精神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高。因此,该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及效果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校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次数,学生参与人数,活动效果,学生满意度等。
(五)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人文气氛是否浓郁,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生活习惯、精神风貌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就必须包括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绿化美化,建筑布局、风格,各种标语牌等人文景观的布局及内容以及由整个校园环境所反映出来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精神等内容。
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解,在评价方法上主要采用查阅相关档案材料,召开相关领导、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实地考察、个别访谈,在科学设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并在此基出上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被评价院校结合评价结果进行改进,以切实提高本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尚处于摸索阶断,更为完善科学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于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继续进行不断教育实践与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把握和结合高职学生人文教育的特点,发挥实践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有较好的为人和处事方式,在这点上与大多数本科学生没有两样。但是高职学生在录取分数上普遍比本科生要低200多分,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自身的不同特点。首先,内心里缺乏自信心。受高考成绩的制约,高职学生在心理上与本科生相比存在一种心理落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无法选择三本等学校,只能选择高职院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在就业中也设置了不同的门槛,造成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自己的自信心不足。其次,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高职生作为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与本科生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高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缺少自我约束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更造成了高职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性严重不足。最后,对未来存在茫然性。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管理,不清楚自己将来能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与前途充满茫然,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中常常存在着矛盾和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二、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从多数高职院校来看,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较以前有所改善,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时间上也有很大的努力,但从深层上看还是存在着尴尬和无奈的方面,高职院校虽然一方面大声疾呼要重视素质教育,但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等种种现象。很多院校一味强调就业率为导向,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挤占甚至影响职业技能训练的学生活动,对人文素质教育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重视。在组织结构上,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有固定完善的领导部门,但实际情况是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多被分散给多个部门承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日常的学生活动,于是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把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都是附加给高职院校的学工部和学生处来负责,但是受人力和其他工作影响和职责不明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对素质教育工作推动不力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科目欠缺,质量欠佳并且具有政治化倾向,除了要求必须设置的政治理论课外,对艺术、社会学等人文课程设置不多。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太少,有的院校选修课只有四、五门,形不成体系。另外课程中真正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的课程比较少,相当大比例的课程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技巧的培训上。在课程的实施上人文选修课程常常被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挤占,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经常为专业课程让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普遍,教学内容上也主要是局限于人文知识的宣讲,缺乏创新。多数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方式就是大阶梯教室讲座形式,比较形式化,学生听过讲座之后没有活动的跟进,没有反思和总结,很难有实质性的作用。在师资队伍上,学校对于人文素质教师的补充和培养较少,不利于人文教师队伍发挥教育作用。很多院校把聘用名额都偏重放于专业岗位,人文类课程教师授课压力过大影响教学效果,为了节省人力则采用大讲堂、阶梯教室等大班上课,效果也不理想。
一、高职艺术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分析
1.高职艺术生人文素质基本现状
通过了多次的问卷调查与讲座。在《高职艺术生人文素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置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题型,客观题方面囊括了文学、哲学、历史、经济、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知识,主观题方面则列出两个题目,以便了解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问卷调查高职艺术生还表现出意志薄弱、缺乏爱心、缺乏高远的追求和远大的理想等问题。总之,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发现当代高职艺术生的人文素质偏低的现状。
2.造成高职艺术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高校艺术生文化素质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的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其中艺术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陈旧,以及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的缺乏是其主要原因。
随着近几年来高职艺术生的大量扩招,导致其生源的质量有所下降。学生不但文化素质不高,而且艺术基本功也普遍偏低。部分学生不仅思想认识水平低,而且相关文化知识也相当贫乏,他们简单地认为对于一个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就是高素质。同时部分高校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种追求短期效益的浮躁心态下,学生们纷纷专注于各种短期专业和实用课程,而对学术修养和人文精神则不再关心。就当前市场经济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如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等。
二、高职艺术生人文素质养成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人文素质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一个文化素质低的民族,不可能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而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民族,其文化素质必然优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高等艺术生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专才教育,而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缺乏起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仅会影响日常的文化交流而且必将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的思维方式机械呆板,缺乏活力,而本专业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要求高职艺术生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素质高,同时人文素质也高的实用型人才。
2.调整课程体系,强化人文素质
高职艺术生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过分强调技能中心论或专业中心论,而不是根据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二是课程结构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将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放在对生产实践的适应性上,从而使课程设置重在生存知识,轻发展知识,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重物质效益,轻精神发展;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忽视文化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被淡化或是简单化,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素质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为核心内容的,即”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等四种基本能力,这一目标不仅强调专业而这些是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素质本位所追求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相关人文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是相互交融的,它是高职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3.凸显校园文化,洋溢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输送实用技能型人才,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语文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必修文化基础课,应看到高职教育下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使教学为“职业特色”服务。
一、实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及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总理曾说:“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培养求知,而且要培养思想道德、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可见,高职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其“知识实用性”和“高等职业性”,重在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养,即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水平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综合语文能力及情感精神内涵,具体包括社会交际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内涵修养。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科学调整教学方法,符合“职业教学”特色。
二、赋予语文教学“职业”生命力
高职教育下的语文课程其生命力就是突出“职业特色”,发挥语文的实用功能,切实提高实用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养。
(一)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语文课程地位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特殊性,往往是经普通高校录取筛选遗留下的群体,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低,学习态度缺乏严肃性,学习目标及期待较低,缺乏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综合素质较低。教育部也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技能贫穷期,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质量和专业结构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可见,如何通过教育切实提高职业人的综合素质使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水平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职业教育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应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的素质要求,找准定位,提高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存在着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倾向,使得基础课地位十分尴尬;大多的语文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普通高等语文教学模式上,难以摆脱精英教育的束缚,内容和方式拘泥于传统学科化系统的类型,缺乏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考虑,忽视学生的职业差别,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亟须提升;职业教育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二)选择符合地域职业特色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语文课的学时有限,无法像义务教育及文学专业的学生那样长期、系统学习,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实效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地域特色、贴近本地区行业特点、岗位特点和学生专业特点;应以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能力为起点;注重适用性、人文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认同感;关照学生的就业需要、个性需求和发展需要。同时细化教学内容,开设形式多样能够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选修课及语文活动。
(三)突出实用性,创新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语文根基薄弱,但思维较活跃;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低,对联系生活的事物较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把语文知识贯穿于多种教学方法之中,保持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到应用文写作模块,“计划”与“总结”是使用率高,较实用的必讲文体,按传统教学计划设置,计划文体2课时,总结文体2课时。两种文体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采用对比式教学方法,把黑板一分为二,计划与总结同时对比讲解,让学生一目了然“计划是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总结是做了什么,做得怎样”,这种设计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对比学习,加深记忆。进一步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提供不同的范文参考。高职学生一般懒于动脑,教师就要时刻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辐射思维和对比思维等等,并引导他们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这种思维,使学生看到语文的实用性,自觉成为语文的“乐之者”。高职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要体现四个贴近,即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专业和贴近就业方向,每节语文课都应是这四个贴近的有机融合。
(四)科学设置语文课程考核体系
高职语文的考核方式应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性、实用性,注重学生能力要素与精神要素的融合,参考社会行业考核标准,科学设置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考核体系应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参与语文活动情况、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等,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应找准“职业”定位,关注学生职业人的身份特征,侧重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语文教学真正融于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中,创新真正从职业教育出发的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让语文很好地为“职业特色”服务,让语文真正走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心里。
1.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人文素质教育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重点在汉语言文学和阅读写作的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很少涉及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忽视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偏离大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2.教学内容缺乏趣味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重点在阅读写作的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很少涉及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内容、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内容。这样一来,原本充满乐趣、富有希望的语文教学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灌输式教学,毫无生气。
3.教学模式影响效果
鉴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单一,教师也就很少会去思考不同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事实上语文教学涉及内容系统、面广,如果是一味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也肯定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挫伤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会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4.领导重视不够
大多数高职院校只重视科技课程的教育,忽视人文领域课程的教学,这一现象除了受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外,同时还受当前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思想有重要关系,自然也就与学校主要领导及分管教学的领导有直接关系,只要领导重视人文领域的课程,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那情况肯定会乐观很多。
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有效途径
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针对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认真分析原因,总结提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有效途径。
1.领导重视
只有领导重视,学校才会上下齐心,围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努力,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自然也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老师不会重视,学生更加没兴趣,效果自然就更差。
2.摒弃陈旧就学观念
高职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在汉语言文学和阅读写作的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方面,而应该是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人文素质。
3.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应该重新进行调整,及时更新。内容除了语文知识外,更多地应该是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内容,这样才能更符合大学语文教学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体育 人文理念 应用策略
当今社会知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知识信息碎片化、社会需求多样化、社会角色多重化、价值选择多元化等一些问题。这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品行的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作为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和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高职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推行显得尤为重要。体育人文理念是指体育教育所表现出的对学生生存价值以意义的终极关怀,它强调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播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调节提升。针对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功利化倾向,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塑造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要求,也是高职体育教学适应现代化变革的必然选择。
一、体育人文理念的内涵
体育人文理念是指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表现出的对学生个体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它强调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的应然要求。体育人文理念的内涵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关注个体价值的“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第二个层次是体现专业特色的“公平、竞争、超越”的体育精神;第三个层次是内化社会需求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这三个层次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体育人文理念的内涵,也是当代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必须构建的一种时代精神。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这与体育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是相通的。体育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体现,首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注重情感价值的渗透,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的归属感和敢于创新实践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最后要切实遵循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适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人文理念在教材选择中的应用
教材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将健康、人文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目标中,通过选取与时俱进的教材内容,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第一,教材中应包含对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价值的必要补充,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程教育和实践意义,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第二,体育教材的选择应贴近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富有生活化的教材选择,拓宽体育教学的时空范围,将体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第三,体育教材应具有适应学生个性化特点的激趣性和开放性,通过趣味性的教材选择活跃高职体育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人文理念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是教师借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理念的主要凭借,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人文修养。一方面,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体魄,这是高职体育教学最基础的功能和目的,通过体育项目的实训和练习,使学生保持健康体质和活力。例如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具有易于学习、训练效果明显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既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品质,这也是应用人文理念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全面发展为本,教学内容的设置要避免因高强度的体育训练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
(三)人文理念在教学方式中的应用
高职体育教学应当包含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体育理论教学不仅是实践教学的方向和指导,还应是体育实践的总结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升华。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方式中的应用,一方面要注重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形成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果说体育实践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那么体育理论教学则在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体育理论教学时,要注重对体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体育实践教学要积极变革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单一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合作实践的培养。例如在实践教学中综合运用个别指导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并加以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个性关怀和价值实现过程。体育人文理念中涉及的民主理念、公平理念、竞争理念、个性化发展理念,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时代下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
古代文学凝聚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指导,有利于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在高职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注重教学实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等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创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因素。在高职古代文学教育之前,高职学校的古代文学教师首先要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明确古代文学教学的目标,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例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深入掌握学习的内容和其中的学习意义。
(二)注重教学实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人文素养培养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个人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27-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新形势下,企业与职业院校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这个主题的前提下,开展高职语文课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是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项极其重要内容,它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我们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材很难适应高职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严重地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对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高职语文教材的现状
高职语文教材与职业教育结合不紧密,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际应用价值较低。在近几年的改革中,高职教育尽力在改变过去一直沿用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模式,虽然专业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成绩,但在公共文化课程却没有能摆脱学科课程体系的痕迹,一味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的特征与要求。
高职语文教材的内容陈旧,与培养目标相脱节。许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沿用过去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并且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行业需求的实际。这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和脱节现象。
高职语文教材与专业需求相脱离。现行的高职语文教材大多都是通用类教材。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的共性,忽略了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脱离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语文学科内容的不同需求。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现有教材的处理,虽然可以根据需要对内容有所选择增删,但它仍难适应众多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高职语文教材开发探索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见,作为高等全日制的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即要强调人文性、工具性和基础性,又要体现:“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因此,在高职语文教材开发过程中,我们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模块组合为框架,分为通识部分、专业部分、实践(或活动、项目)部分、素质拓展部分四个部分来开发语文教材。
(1)通识语文教材。通识部分教材,是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个性发展等作为其主要目的。其内容主要是在浩瀚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选取思想、艺术价值高,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建构学生人文精神有积极意义的文章和作品。通识语文教材的选材标准和原则主要是: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的尊重意识,体会生命的珍贵,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能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增强学生与自然的“亲合力”: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培植学生诚信、友爱、坦率、真诚个性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的文章和作品。教材框架可按“生命”、“自然”、’爱国”、“诚信”、“友情”、“合作”……来安排。
(2)专业语文教材。专业部分教材应按专业分模块来开发,其开发的主要原则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这一特点,按专业岗位,分体例,分模块来编写教材。并且选取那些即能针对专门提高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人文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和文章。如:艺术类专业模块开发《中外文学鉴赏》;医学类模块开发《医古文》,营销类模块开发《演讲与口才》;工科类模块开发《常用应用文写作》;文秘专业的可开发《公文写作》;旅游专业的语文可开发《旅游文学鉴赏》(或“世界地理文学”),选取有关世界各地的风光名胜和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和文章。总之,专业部分教材要注重融入专业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为出发点,选取那些即能针对专业提高学生所学专业并与今后从事的职业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为选材的标准。
(3)语文实践教材。实践教材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理论联系与实践结合为原则,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学生工作中的一些专项项目等开发的教材,可编写《语文与实践》(实习教材)。该教材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语文实习周(或活动课),或穿插在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以及专项活动中使用。目的是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体会语文的“工具”性以及分工协作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实践教材的结构可以按实习类、社会实践类、专项项目类……来安排。每一类的材料内容一般按活动或项目的申请、活动或项目的计划(方案)、活动或项目的总结(交流)的实践活动(项目)的先后顺序来安排。
(4)素质拓展教材。素质拓展的语文教材,主要是在职业教育“专”的特点基础上,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开发的具有“宽”特征的选修课教材。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可开发《审美教育》、《演讲艺术》、《公共关系》、《新闻写作》、《电影赏析》;《中外文艺作品赏析》、《普通话》等等人文素质拓展语文教材。
总之,高职语文教材的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应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从结构体系到具体内容都要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79-02
人文素质选修课是指学校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而开设的学生具有修习与否选择权的课程,主要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的语言文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哲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大多延续课堂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再加上与专业课等其他性质的课程比较,存在课时数较少、师资紧缺、教材不适宜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其改革已刻不容缓。专题式教学模式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以专题为单位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师调控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运作模式,酌情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和途径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操作体系。就目前情形而言,把专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是当前高职课改的趋势之一。那么,专题式教学应用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原则是什么?其教学模式架构怎样?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开课随意,教材选用随意;二是高职特征模糊,注重讲授理论,忽略实际应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未凸显,所以教学的指导性、效用性不强,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实施依据学生特点“量体裁衣”的专题式教学,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克服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减少过去教学内容全面而不够深刻以及交叉重复的现状,使教师可以灵活把握学生特点,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重构,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认真钻研的态度,实现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紧密结合,教师经由科学研究来挖掘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实现其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之间的转化。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理想的课程教学状态,是以教学建设带动课程改革和科研发展,同时课程改革和科研发展也对教学建设起到促进作用。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多为兼职,没有学校的重视扶持、专业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他们精力有限,对人文素质选修课没有教学改革的概念和想法,更没有教学模式的创新,他们的教学认识大多停留在授课“照本宣科”的基础上,多对人文选修课程的科研颇感压力和无力。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的教学、科研能力方面的故步自封、停步不前已经成为制约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要求教师做到教学、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最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系统性和整合性原则。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设置,要注重系统性和整合性原则,要和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结构等进行有效关联,尽量避免随意设课、因人设课或因课设人。要稳固确立人文素质选修课是高职课程体系主要构成部分的观点,设置课程门数、设置课程内容等都应该重视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相互之间的内在关联和高职教育的特征规律,要认识到其未来发展趋向于与专业必选课相结合的多元化选修课程,实现课程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系统化发展。
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可以从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这四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模式(见图1)。
(一)教学结构的设计:二次重构。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构建专题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它包含教学内容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两部分。前者应依据教学目标的预定程度,确定教学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确定能够更好实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以及实施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措施;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后者应实现与专业培养和学习能力培养的统一,要依据教学内容划分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有所侧重,而如何实施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这个重构可以是对教材文本的调整重新组合,也可以是立足于某篇文本进行补充充实,还可以把课堂内和课堂外进行有效关联,以多种方式构建开放、新颖并且具有一定规范性的专题式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师生互动。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促使学生学习新知、培养知识能力素养、以完成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有密切关联。怎样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构建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从课程内容思想性、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学生的认知特征或者教学相结合等方面着手,也可以从实现高效率、好效果的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中,要秉承“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基本原则,把“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积极辅助”相结合,依据教学专题内容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加强师生互动频率和互动效率,以实现专题教学的目标要求。
(三)教学手段的设计:有机整合。教学手段是教学时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伴随时代的进步,历经口头语言、文字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五个使用阶段。口头语言、文字书籍、印刷教材归属传统教学手段,电子视听设备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归属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信息时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专题式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为学生展示准确、生动的教学背景资料,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同时还可以培养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对具体技能技巧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有时补充的信息量过多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把两种教学手段相整合,则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中,还是要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开展传统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现代信息手段,它们的有效结合可以创建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升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设计:科学合理。因为“考”、“教”具有一定关联性,因此考核是经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考评方式科学合理,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在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对考评方式的设计也不容忽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在考核目标上要注重“德”、“能”并重,要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相匹配;二是在考核环节上日常与期末兼顾,将课堂考核(出勤、答题、讨论等学生课堂行为)、实践考核(参加实践情况)以及期末试卷考核综合应用于教学相关环节,实现教学全过程考核;三是在考核形式上开、闭卷结合,设计灵活题目来着重评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操水平的高低。
图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题式教学模式结构图
图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结构图
四、实施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逻辑性问题。在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同一课程内各个不同专题之间的逻辑性问题,尤其是要关注前后专题是否衔接紧密。所以在第一节课教师对学生做课程介绍和专题教学介绍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各专题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对整门课程有一个整体的逻辑把握。在之后的专题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前后专题进行紧密衔接,以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契合性问题。这里提及的契合性,是指专题名与专题内容要相互契合,切勿偏离。一方面,专题名的设计一定要依据专题内容而定,以专题中的重点、难点为依据,在忠于教学内容原貌的同时进行进一步提炼和创新。另一方面,专题内容要紧紧围绕专题名展开,不能偏题和跑题。
总之,高职院校一定要树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为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改革提供人、物、财等方面的支持;教师一定要随时完善专业知识储备,把握优秀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一定要密切配合教师开展学习活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才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生春鸿.专题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9(35)
[2]曹凌霞.人文选修课教育特征和教学方法探究[J].鸭绿江,2015(5)
[3]李晓云.我校人文选修课教学管理现状与完善路径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8)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在课程开设方面,也不断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是正确的做法。但一些高职院校过分注重对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一些专业课程的教育,包括语文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未来就业以及生活。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改善措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分析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现状及问题
人文素质是指崇尚理性、赞美任性、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强调人的生命意义以及存在价值,更加注重价值理性以及目的理性,它不同于实用主义,它更加注重尊重人的理想主义以及精神追求。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学而言,所谓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进取拼搏、勇于担当责任使命、与时俱进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分析高职语文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学科地位边缘化问题。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知识以及技术被引入到高职高专教育中,而语文作为一门高校必修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分配量明显减少,出现了地位边缘化趋势。甚至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语文无论学与不学都不会对其他学科或未来的就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再加上随着新型媒体的出现,学生书本阅读时间大量减少,这就更加深了语文教学边缘化在学生心目中边缘化地位。
第二,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功利倾向。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仅注重课本以及主题的把握,而忽略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与想象力。
第三,教学内容完全脱离现实生活。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以及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这对于学生从事任何职业均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基本脱节,老师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基本无关。
二、培养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
(一)利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滋养熏陶学生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留下了文学方面的诸多经典,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庄子的“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鲁迅“诚信为人之本”等,这些富有人文色彩的文化成果,都被收录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就应当挖掘并传承其中的文化精髓。通过研读这些文化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忠诚正义、热爱国家、诚信友善的高尚情操。
(二)有机结合语文知识教育培养人文素质
语言集中反映了认知社会的情志理思等,表现了民族情操、审美以及精神,是人们生命意志的集中体现。语文知识训练中若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就不能体会语言的精髓。因此语文教学要将文化积累与知识学习相结合起来,从读一首诗词的品味,到对文化现象的探讨,形素养。
(三)重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与感悟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所赋予的,它与读者的素养、经历以及审美倾向、时代背景等密切相关,其生命力不仅仅由思想的既定性所决定,更是由读者积极发现探索、创建所决定,作品内涵由读者所赋予。因此作品生命内涵具有丰富多样性,文学教育不能以单一标准进行衡量,而应由学生多角度多创意的解读。
(四)坚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文学作品是美与情的结合产物,是富有感情的,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冰冷的照本宣科,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不闻不问,而应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的美与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作为学生与文本的中介,其文化水平、审美水平、人生经验、思想深度均应高于学生,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方面起着重要导向作用。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还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一个健康、活跃、轻松、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氛围。
三、总结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学中忽视了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为了更好保证学生就业,高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古代文学是高职院校的选修课程之一,对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树立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高职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积极思想内容,将这些优秀的思想精华与当前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情感人、以情树人,真正发挥高职学校“教书育人”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学生文化和思想水平的共同发展。
一、高职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高职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
古代文学凝聚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人们智慧的结晶[1]。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指导,有利于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在高职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注重教学实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等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创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因素。在高职古代文学教育之前,高职学校的古代文学教师首先要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明确古代文学教学的目标,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2]。
例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深入掌握学习的内容和其中的学习意义。
(二)注重教学实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人文素养培养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个人素养。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论语》方面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提问学生“你们怎样看待友谊呢?”等问题,调动课堂氛围,展现学生的思维想法。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要注意珍惜朋友,重视友谊。在指导学生对“孟子的论辨艺术”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课文内容学习之后,提问学生“孟子的辩论艺术主要具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成且总结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以与学生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相关话题为辩论点,将所学习的“孟子辩论艺术”运用于实际辩论活动当中。
结束语
高职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促进学生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同步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嘉林.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0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