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9 08:50:26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例1

实地研讨需要外出的时间比较多,外出活动有时不能得到时间上保证。但是,网络研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实现跨校级的研讨,也可以不受定点定时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老师们参与区的网络研讨,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共同学习研讨,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指导能力。同时,我们还坚持以学校课题博客为平台,把老师,学生的成果以电子形式上传,既保存了资料又加强了和外界的联系沟通。

立足课堂教学,致力于课程的常态实施

本学期,我校按照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课程实施将采用五个环节的实施模式: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交流展示—活动评价。在各环节的实施中落实相应的课型,力推各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操作程序,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在“课内”的质量,保证课程实施的常态化,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我校曾有多位教师在广州市现场会上分别执教了方法指导课、开题课、资源加工课、中期汇报课、成果汇报课等不同课型的研讨课。老师们在课型的实践中有了很多优秀和宝贵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的水平,从而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我们在科组内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学习。根据老师们的特长与实际的情况自愿形成探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某一课型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并在科组内交流。通过对系列课型的学习和研讨,进一步的深化了老

师们对课程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实施效率和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实现常态化,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有生命力,必须立足课堂,建立不同的教学规范,本学期,我校通过落实课型教学,确立常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序列化、系统化的做法来保证课程的有效和常态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力争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取得长足的提高,学校坚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针,多次邀请省、市、区专家到校指导综合实践工作,组织老师们到示范学校参观、听取优秀经验做法,同时,积极参加市区教学研讨活动。

4月,广东省教研室黄x主任和广州市教研室的邹立波科长到校指导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的创建工作,并且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为我校的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5月,广州市教研室李伟成主任对老师们进行了论文写作的校本培训,提高了老师们对实践中成果的表达能力;我们还多次邀请邹立波科长对综合实践的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的撰写指导、学生小论文、小报告的撰写、学生成果的收集等培训讲座让老师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收获不少。另外,天河区教研室卢秉珍书记也多次来学校指导,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建言献策。

同时,我们还坚持走出去学习,吸长补短,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学校组织老师们参加了在白云区太和一小、白云区竹料一小、天河区员村小学举行的广州市综合实践现场研讨活动;参加了在龙口西小学、汇景试验学校、长湴小学举行的区内实地教学研讨活动,还组织老师们到白云区江高中心小学取经学习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的创建工作。

本学期,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在实地教学研讨的听课、评课中,老师们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具备更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使老师们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三)重视阶段性总结,完善成果管理

为了不断促进老师们在活动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本学期,加强了科组管理,重视活动阶段性的总结,不仅要求老师们对主题活动结束后进行案例的撰写,还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成果资料做好规范的整理和管理,并在学期末进行各班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论文。对典型问题科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并把近两年来,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形成的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成果集萃成书籍。

(四)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综合实践科组将继续严格执行“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方案”的计划,致力于课程的深度开发和课程的常态实施。

1、编写校本特色读本

综合实践活动例2

不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的课题随意性很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性,有的研究主题是信手拈来,有的是直接拿来,有的是迎合时尚。二是缺乏序列性,内容单一,同一主题多次反复。三是缺乏自主性,表现在研究问题全是老师预设,距学生生活遥远,学生不感兴趣。

要改变以上现象,必须规范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课题。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统筹规划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

各年级既相互独立又形成序列,做到全校一盘棋。学期初,学校教导处要召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拿出学校的整体活动方案,避免各自为政。如运城市人民路小学围绕主题“家乡文化知多少”建构的主题框架就是很好的范例:

(二)学校要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注重开发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尽管各校也编制了一些活动资料包,但是由于理念上的差异,水平参差不一,难以统一实施。各校在实践过程中可探索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浙江余姚实验小学将学校的传统活动进行提炼,形成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二、真实的活动,让活动过程从盲目走向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在于实践。但是由于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完整的活动过程在教学研究中难以展示,造成一些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上好开题课。

误区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上好课表中安排的每一节课。

要走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加强课程研究的系统性。

目前各地的教学研讨多集中于开题指导课,因为这是“展示教师”的最有利的课型,却不是这门学科最核心的展示,所以造成一些教师认识上的不足,过程性的指导肤浅,或者随意盲目。所以在开展教学研究时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进行“长线”的全程展示,让教师们对课程的完整实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真实的成果,让实践成果从虚假走向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例3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39-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几年来,很多教师都能够与学生一起践行课程的理念,体验课程实施的过程,感受课程具有的魅力。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我认为要想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国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要达到的基本教育目标,是每个3~6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而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划分应属于校本课程,也不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2.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校外活动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色来开设的,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的。

3.从课程的类型及开发的内容来看。二者都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以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二者内容有交叉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还包括班团体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而课外、校外活动的很多内容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开展的。

4.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长短课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有些内容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校外时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平均每周要保证有3课时;而课外、校外活动的时间也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的,占用的都是课外和校外时间。

二、合理确定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或者专兼职相结合。

1.从学校教师中选拔。在学科教师自由报名的基础上,挑选出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同时,挑选出那些对某个领域有过钻研或精通某门学问、某种技能的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顾问教师。

2.设置教师指导小组。所谓教师指导小组,即学校在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定小组,并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班级分配给各个教师指导小组,实行教师指导小组班级负责制,每个指导小组设置一个组长,实行组长轮流负责制。

3.从社会上聘请。这门课程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实施乃至管理和评价上都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与社会密不可分,又因为它常常以社会问题作为主题而面向社会现实,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而广阔的社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开发,可以获得大量的社会力量支持,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可以从社会中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与传统的学科相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活动的前提。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

2.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从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同步的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形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从活动过程来看,不同小组的活动时间、活动空间需要教师的指导;另外,学生不是永远在教室里进行活动的,一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调查、采访、观察、劳动、服务等,就涉及联系、安排、安全等问题,更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的评价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倡导学生、教师(包括所有指导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方面评价的综合权衡与认定,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3.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由于教师的信息储备、人生阅历、思维能力总体上比学生强,加上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还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进行合作研究,教师要参与进去。

综合实践活动例4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

二、 开发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式

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三、开辟研究渠道,营造研究氛围

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正确把握角色,转变学习方式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五、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例5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习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习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名单:

组长:徐耀良

副组长:陈黎明

成员:吴根元(小)、叶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刚、

许晓红、吴文喜、及各涉及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协作小组名单:

二年级组负责人:金美媛

成员:程大妹、贾静燕、王怡、姚金妹、顾菊芳、龚杏芬

三年级负责人:陈燕红

成员:魏萍、严凤、蔡秋兰、胡静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级组负责人:周秋英

成员:徐艳、毛进兴、唐铁君、徐洪、吴根元(大)、孙文霞

五年级组负责人:吴根元(小)

成员:许晓红、邹雪英、胡建刚、张红艳、孙丽娟、龚燕

六年级组负责人:夏雪明

成员:马蕙珍、朱叶、邹国芬、邬旭霞、吴茜、平建国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例6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学生人格。

3.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制订“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方案”,也可以以个体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因此,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同时要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展开探究。

2.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启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 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从指导方式而言,要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所有学科老师均要参与指导,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一二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末(每学年),都应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过程资料。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领导要亲自参与。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每周为初一、初二、初三各3课时。上级已对课时安排有指导意见的,则按上级的指导意见,其余的则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课时。例如课题研究、社区服务等可以几个课时一起进行,也可以分散课时进行,也应允许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内和校外课程。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文艺宣传、科普宣传活动等。

5.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充分发挥实验中学传统项目(如天文观测、科技小发明、剪纸等)资源,开展积极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活动课程整合,才能发挥出活动课程的活力。艺术课要尝试和社区的科普宣传、文化艺术表演整合。物理课中的电学原理要和电工知识,电器安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化学知识要和社区的保护环境相结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钢铁锈蚀的调查,水污染的调查,土壤结构的调查等)。语文、政治等文字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究增大空间。(如校园内标识用语的调查,校园内安全问题的调查等)。

具体基本步骤: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理念引领阶段,

(二)选题、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产生及分工、活动的内容、商讨各小组应该完成工作任务和步骤及要求、提出活动开展的申请。)、其中:

1、选题:教师围绕“自主、合作、发展”这一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可以一个人选取一个项目,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备课组或一个班级选同一项目。选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拟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申请:教师在第六周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申请表上交给项目组,由项目管理小组对申请表中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过程进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做好资料的记载;

(四)、整理资料:方案或计划;相关调查、统计、记录表格;访谈记录;日记;相关音像资料;调查报告(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及其他相关资料。

(五)考评由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进行评估。

(六)上报评估结果。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

“校本评价”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声音,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但考虑到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学年的学生和老师评价初定为:

(一)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达标要求:

1.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4.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1.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成果数量增加并获校级奖励。

5.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异要求:

1.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2.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3.参加校、市级竞赛展示或获校、市级好评。

4.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5.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注重过程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难有具体明确的方式方法,本学年在以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初定为:

(二)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老师考评

达标要求:

1.有活动课程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2.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3.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4.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5.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 特色的活动计划与总结。

2.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4.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5.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1.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2.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3.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4.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三)对活动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4.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5.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6.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8.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9.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每学年末对综合实践活动对照评价表进行考评,对荣获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了一定的调控加分奖励;

申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以一二年级老师为主。三年级老师也可参与。本学期一二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该项计为0分,三年级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计满分,三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按平均分计。

五、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赵大进

副组长:陈文东李文忠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

2、组织实施和考核机构:

项目负责人:陈文东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王运雄、王作友

3、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写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和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工作,对项目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考评。

综合实践活动例7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与思想品德课紧密结合,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阶段划分

(一)活动准备阶段

活动主题的确定,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主题下的小课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如开展实践活动《法在身边》时,在师生共同讨论下,确定了以下三个子课题:a.守法违法行为大观园;b.法律常识大比拼;c.学法用法大宣传。然后,各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实践活动计划,一般是每个小组选定2名小组长,便于进行组织和管理。

(二)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步: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在生活大环境中,收集相关的资料,如通过报刊、图书、上网搜集资料、走访专家、实地考察等不同方式进行,做好活动记录。如我校启动了以“热爱我们的海洋”为主题的海洋环保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调查海边漂浮物、分析近海海水的现状及污染源、调查近海生物种类等,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学生分工明确,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小组内进行汇报整理。学生在分组活动中,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修订充实提炼后,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精彩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此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要进行有效调研和指导,达到去伪存精的目的。

(三)活动总结阶段

1.展示成果作品

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集中展示。每个小组进行调查结果汇报,展示方式丰富多彩:现场直播、模拟法庭、辩论赛、小品、情景剧、手抄报、谜语、录像、小记者采访等。各个小组要进行个性化展示,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这样,每搞一次实践活动,学生的水平会不断提升。

2.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要教给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让学生撰写的报告比较完整、具体。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题――背景分析――活动时间――活动人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活动收获和体会。

3.活动评价

评价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重视同伴评价,突出激励性;重视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

三、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注意的问题

1.有针对性地选题,让实践活动贴近生活,更具实效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把握了课标,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每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什么,达到哪些成长目标,在此基础上,老师来进行针对性的选题。如在学到“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课题,我结合教材内容,将同学、家人或附近居民的业余生活为主题开展一次小调查,既了解了周围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又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引导拓展,注意归纳与提升,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及时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同时,不让这些认识只停留在所学知识的层面,而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和拓展,理解和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例8

现在,我们一部分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假、大、空,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有时活动的开展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所以开展到一半的时候就会不了了之。造成这个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太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好去操作与驾驭。所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小,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能够让学生心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题越小越好。由于学生会感觉到这个活动自己可以完成,那么,他们就可以有一种踊跃参与的情绪在里面,而这种情绪就是支撑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来进行实践,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来进行。这样,由于我们的切入点小,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活动起来学生的兴趣盎然。

例如在“尝尝我的手艺”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当时我的活动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制作一个冷盘,一个炒菜和一个汤,而这一些我感觉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做的,因为冷盘即使再不会做也可以做一个黄瓜类的冷盘吧,炒菜就是一个西红柿炒鸡蛋总可以吧,就是因为我的选题小,所以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家中完成一道或者两道的菜肴来。当我让他们把在家做菜的活动体会说给大家听的时候,我发现每一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的表情。这就说明我的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二、活动内容要精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覆盖的内容非常广,它既有思想品德教育,又有生活技能的培训,既有社会交往的知识,又有家庭方面的内容。也正是因为它包含的内容非常杂,就造成我们在教学这一方面的内容时把握不住重点,总是想把所有东西都让学生练习,结果造成了学生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都学不精。时间长了,学生由于没有精通任何一项技能,造成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慢慢失去兴趣。所以,我们的活动内容要精,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来增强他们探究的意识,学会正确的活动方法,发展他们综合素质。由于我们利用的是学生身边的资源来组织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所以活动起来也能顺利完成。

例如在组织学生关于“安全使用家电”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当时放弃了对“触电急救处理”方面的活动,只是让学生了解这方面和知识与技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使用家用电器方面的实践,先让学生上网或走访电工,来让学生了解关于安全使用家用电器方面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家电使用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所看、所感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交流在使用家电方面由于不规范的操作所带来的后果。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访问与观察,知道了自己家中哪些错误的家电使用方法,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这一些都是学生亲力所为的事情,选择的内容也比较精,都是学生完全可以做到的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效果就好得多。

三、活动手段要细

综合实践活动例9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例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地方开发课程,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重视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摒弃被动、单一、封闭的陈旧方式,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只有当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意义之源。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学期我在进行《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同样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奇思妙想的事物,很好的激发了血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在这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关心社会,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注重学社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的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在每一个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的活动实施,课题有了,我们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研究呢?经过一周时间的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活动,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如课题《奇思妙想》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进:第一阶段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们奇思妙想―设想未来。第三阶段准备“21世纪奇思妙想成果论坛交流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收获的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图片、表演、作品等。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例如:在《奇思妙想》这个活动前,会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特点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活动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工,每个人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在时间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如果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对照图片看它奇在哪里?妙在何处?然后自己设想未来什么样的?

在这以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教学中的一个参与者。学生的是认识的主体、实践主体和发现主体的。我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大胆的探索,我坚持做到一人为本,以学生为“先”,让学生先想,先看,先讲,先做,真正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三、注重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思是更值得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 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创新意识。如在“奇思妙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奇思妙想的绘画,宣读自己设想未来的文章,展示自己的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当你看到一幅幅漂亮的奇思妙想的图画,当我们听到绘声绘色奇思妙想的文章,当我们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小制作,你会深切感受到,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是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四、注重优化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关注小学生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和指责,而是一门艺术,她的力量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她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己反思、自我该进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次的探究实践活动。

综和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一门富有挑战新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例1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课程,它的出现说明课改已进入以人为本、以发展能力、培养兴趣为核心的教育本位论阶段。新课程的的开发,为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都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由不成熟的摸索阶段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过渡,而现在我们的综合实践课正处于起点的位置上 。

我平直中心小学校从本学期起始刚刚开设综合时间活动课。学校领导及老师们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利用暑假期间编写了适合我校,突出办学特色的“健康之我行”综合实践活动总方案,及校本教材模块。而从XX----XX学年第一学期首先由三年级担任了综合课的试点试验教学。三年级的分活动的方案为“饮食与健康”。围绕这一主旨,由校长挂帅,教导处搭台,三年级组实施这样一套程序,来进行实验操作,并加入计算机老师,配合综合网络教学,根据校长室、教导处和综合组成员的摸索与实践,我校这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研究侧重点放在了知识性与研究性相结合这一块。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一味地开放,似乎有点无的放失,故此,有老师的带领,以学生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活动,它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变,而且也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

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不在于给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主要在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特别是要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均纳入课程目标的范畴来设计,来实施,以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目标涉及丰富的发展领域,而其中态度、情感、技能的发展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努力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与创新的活动机制,充分重视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重视观察、实验、操作等体验性和探究性学习。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更着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以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取向,真正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和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能主动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者。

在方式上强调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领域的活动形式,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实验等,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收集、整理、操作、讨论、比较分类、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包装设计的科学制作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访谈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又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等。比如,调查学校中餐的浪费现象,并由此引起得一系列思考,采取哪些措施……正是在这些独立活动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尝试的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了参与与社会服务的意义,并帮助自己及他人,在活动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因此,我们说综合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虽然三年级的学生还仅仅涉足阶段,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通过一学期综合课的教学也引起了一些思考:

1、师资定为可否专职

2、大量的现成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3、综合实践课该怎样上,有待规范。

4、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发生重要改变。

教师之间逐渐形成研讨、协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