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7 17:01:53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1

乡镇国土资源是整个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石,面对近几年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乡镇国土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国土资源在整个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以保证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构建乡镇国土资源工作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虽然我国土资源管理局已全面开展“保增长、保红线”及服务社会的各项工作任务,这给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对乡镇国土资源的需求逐渐加大,乡镇国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这就给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乡镇国土资源耕地保护难、集乡镇土地市场发育难、农村宅基地管理难及人员生存难等问题,加强乡镇国土资源工作格局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出发,加快构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格局,完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从单纯的资源管理逐渐向资源、资产及资本三位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国土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二、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格局建设策略

乡镇国土资源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前言阵地,同时也是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石。面对当前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了形成符合实际的乡镇国土资源工作格局,在构建乡镇国土资源工作格局中,可以从国土资源保护、宅地基管理及集镇土地市场管理等三个方面考虑。下面分别对乡镇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格局进行分析

(一)国土资源保护

分析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将国土资源管理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到各个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中,建立科学发展观,做好国土资源的保护,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因此,在乡镇国土资源中,应以落实国土资源保护为目标,而不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由于明确的职能分工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前言阵地,乡镇国土资源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如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当前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国土资源保护中,按照国土资源集中、全面、统一的管理要求,为了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资源供应保障、国土资源保护、资源整合等)达到约束性和预期性的指标,从工作职能出发,应从耕地保护、土地整治及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但是,据调查了解,当前国土资源的主要职能很难落实到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中,甚至有不少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抓项目、抓收入的资产管理上,却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耕地保护放在次要位置上,导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所以,针对当前乡镇国土资源耕地保护难的问题,为了开创良好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格局,以法律为依据,从本国土资源固有的自然属性和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土地的整治工作,将土地整治认真落实到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区中,制定土地政治的规划和计划,同时将制定的整治计划落实到县,充分发挥县乡村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从而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二)集镇土地市场管理

集镇是乡镇开展整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集镇土地市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耕地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新农村的建设等。因此,为了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在集镇管理中,从注重国土资源管理目标及建设机制的转变,其是形成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格局的重要条件。在管理目标上,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就国土资源管理而言,当前我国国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不少国土部门忽略了国土资源的自然属性,也不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缺位和错位。因此,在国土资源管理法定职责及管理职能到位的前提下,乡镇国土资源部门应明确集镇管理的目标,将工作重点放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上来,逐步从抓项目、抓收入的资产管理走出来,从而充分发挥土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建设体制方面,不仅要加强乡镇国土资源的监督与管理,还需要加强人财物和业务的统一管理,加强乡镇国土资源的管理,使国土资源的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宅基地管理

在宅基地管理上,应向用途管制的核心性转变,用途管制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核心,可以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因此,在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科学合理地划分国土资源,将土地合理利用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耕地保护及节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中之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促进由宅基地管理为主向用途管制核心性转变的实现。针对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难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布局分散、乱批乱建等方面,在这种形势下,既加强了耕地保护的难度,也加大了国土资源管理成本,甚至有的农民建房往往从交通便捷、耕作方便等因素来选址定点,农村宅基地缺乏科学规划的管理,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注重村镇居民布局规划,加强用途管制,通过向居民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户型设计图纸,减少居民乱搭乱建的现象,以促进集镇地产市场的发展。

三、结束语

乡镇国土资源是整个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石,加强乡镇国土资源的管理,注重土地资源保护、集镇管理及宅基地管理,最终形成符合实际的乡镇国土资源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张煜. 关于乡镇国土资源所建设的几点思考[J]. 吉林农业,2013,01:35.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2

(一)对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视不够在许多的乡镇政府中,乡镇干部对于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往往都会忽略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味地重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从而导致集体财产的管理体系流于形式,并无实际用处。

(二)管理主体不明我国法律规定,乡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有两种,一是集体经济组织,二是村民委员会。由此可以看出,法律规定的集体资产管理主体并不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同时拥有管理的权限,都可以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而且可以代表民众行使对资产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职权交叉的现象出现,造成乡镇集体资产管理更加混乱。一旦乡镇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资产的管理也出现问题。

(三)集体资产管理水平有限乡镇管理水平的相对低下导致管理主体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力度不够,从而造成集体资产极易流失。乡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普遍偏低,并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和专业管理人员。因为管理主体的不明确和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乡镇集体资产管理的大权紧紧握在乡镇政府一些干部的手中,这样极易滋生腐败问题,有些干部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私自违规挪用乡镇集体资产,出现问题后导致资产流失,而干部却逃避责任,乡镇居民缺乏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和法律意识,因此大多无法追究干部的责任,最终导致集体资产的流失,给乡镇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因为缺乏科学的资产管理手段和制度,无法及时发现集体资产的实际数目和账面数目是否存在较大偏差,这样就导致最终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统计。

(四)闲置资产较少乡镇居民的主体大多是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他们经常早出晚归的做农活,并且大部分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大多数都会忽略集体资产。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和手段,如今乡镇集体资产大多都是有纠纷的闲置资产。闲置下来的集体资产一般都会进行再处理,大部分的闲置资产都会被变卖变现,长期下来就会导致有纠纷的闲置资产无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集体资产的损失。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只注重保守的看护住集体资产,而不会将集体资产盘活,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量集体资产闲置浪费,给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五)落后的评估管理乡镇集体资产有许多是以自然资源的形式保存,而资产的评估对于这种自然资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对于土地、森林、水面等资源的评估就相当具有难度,在进行资产转让的时候,就无法对这些自然资源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评估这些自然资源的集体资产,需要非常专业的评估技术和评估人员,才能对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拿出准确的估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乡镇居民在评估的时候,一般都会邀请非常专业的评估机构为这些自然资源进行评估。但在一些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的地区,管理主体在进行资产评估的时候,往往不会将资产的评估及其它变动进行公示,许多居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就被变动了集体资产,这样并没有保护乡镇居民的知情权。

二、如何重组集体资产管理体系

如今,乡镇集体资产都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实行股份化改制,改制之后,在选择代表、董事长等管理人员方面,都是乡镇直接委派之前的原厂长作为股权的代表行使权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权和资产所有权紧密联系,导致集体资产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

(一)优化管理人员的派任管理人员在乡镇企业中拥有较大的资产管理权,因此在管理人员的选取上,应当格外慎重。乡镇可以对农工商总公司进行授权,要求他们选派优秀的股权代表担任管理者。一些乡镇的领导也可以直接负责规模比较大的乡镇企业,负责集体股的保值与增值。

(二)重视有纠纷的闲置资产处理对于有纠纷的闲置资产,乡镇组织不应害怕麻烦而置之不理,而是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有纠纷的闲置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乡镇居民的切身经济利益。乡镇居民大多都是农民,对于集体资产的处理并不是很了解,并且大多乡镇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他们无法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这时乡镇组织就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公众着想,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

(三)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能管理人员对集体资产拥有决策权,因此,企业应该定期举行例会,让管理人员就本期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状况进行公示,并且对于一些人事上的调动也需要进行公示,这样才可以让集体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重大问题,做到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平性。明确了管理人员的的职能就能够在企业的内部形成一种自主经营的新机制。

(四)做好小资产管理在对乡镇小资产的管理上,应当制定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个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职责,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人负责。将乡镇的电脑、空调等小资产的购买和使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列出清单,发生变动时及时在电脑上进行核对,在办公物资达到使用期限时,也应及时进行更换和购买。

(五)进行严格监督在集体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要不断加强监督的力度。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全面的监督。在设立专项的监督机构后,也要定期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使监督人员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而且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需要做到严格把关,不能,这样对于集体资产的管理有害而无利的。企业要在监督管理方面下功夫,明确监督机构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监督部门一定的职权,提高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和实际操作性,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3

二、乡镇经济区域运行的基本特征

乡镇经济的区域化运行呈现出以下特征:1.农业的主体性乡镇是我国最古老的行政单位,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农业,比如工业和服务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乡镇经济仍是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势。因为,一方面,因为农业从业人员在乡镇企业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农村工业重点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所以农村工业化依然要依靠农业。2.由于受到地域范围限制,乡镇经济在发展所需物资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技术比较落后,工业行业相对更为单一,在乡镇经济中无法培育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再加上乡镇政府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都缺乏,导致乡镇工业大多数的农产品都是简单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非常低。3.资源供应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资源供求是相对于乡镇经济发展的目标来说的,严重缺乏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这个“缺口”指的是实现乡镇经济发展目标的各种资源力量和乡镇经济本身的资源力量之间的差额,如果差额比较大,那么资源供应就会严重不足。在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资源的供应不足主要体现在资金不足、财政补贴不足和技术含量不高。其中,资金缺口主要表现为乡镇经济运行中缺乏资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乡镇的地域狭小。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有限,提供给社会的总体资本也很小。二、乡镇经济中,农业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农业的收益很低,劳动生产率也很低,所以农业带来的收益也就很少。对于大部分的乡镇来说,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设备少,资金短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快就会被淘汰。三、乡镇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投资融资体系。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4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国内十分瞩目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国林业的“天”字号工程、一号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被许多地方赞誉为“德政工程”、林业的“希望工程”。分布于广大农村的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层单位,其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政策宣传、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下面从几方面浅谈乡镇林业站如何做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一、宣传发动是前提

    1998年洪水之后,国家开始进行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试点,2000年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实施之初,部分群众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的、意义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尽快提高林区群众对该项工程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国家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乡镇林业站要紧紧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深入扎实地宣传,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 、健全队伍网络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性、政策性强。乡镇林业站建在农村,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最熟悉辖区内的民情、社情和林情。为打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乡镇林业站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专门护林队伍,健全护林网络。具体做法为:一是“确定一站”。在乡镇林业站加挂“天然林保护站”的牌子,明确乡镇林业站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区域内的天然林保护工作。二是“选好一批人”。乡镇林业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冈”的原则,在乡(镇)、村、组选择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护林员。三是“划好一片山”。乡镇林业站在搞好现场实际勘测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资源管护作业设计,并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管护难易程度,划定管护责任区,明确管护小班面积。四是“形成一个网”。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进一步形成了乡镇林业站--管护责任区(中心护林员)--管护小班(护林员)的集体林区天然林资源管护体系,做到乡有林业(天保)站,村有中心护林员,组有护林员的乡(镇)、村、组三级护林网络,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完善队伍制度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乡下林业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把工作重心放在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上,首先,乡镇林业站自身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制定了《天然林资源管护制度》、《护林员招聘办法》、《护林员主要职责》、护林员管护目标量化评比制度》、《护林员考核及奖惩办法》、《护林员学习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护林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定和规范,使其依法进行林木管护。其次,乡镇林业站在天然林保护资金的使用上严格坚持资金报帐制,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乡镇林业站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天然林保护管理规章制度,为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四、管好护林员队伍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为,制止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因此,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时间自由度大,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乡镇林业站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兑现、淘汰解聘等环节强化管理。一是坚持实行护林员公开聘用制。聘用护林员,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小组推荐,由乡镇林业站负责考核,再经乡镇政府审核同意,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公示后,批准聘用。二是坚持护林员定期学习培训制。对聘用的护林员,乡镇林业站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有关林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使他们明确管护对象,弄清管护内容,搞清管护形式,进一步提高管护水平。二是坚持护林员管护目标责任制。乡镇林业站与每个护林员都签订了管护合同,明确他们的管护区域、面积、职责和报酬,要求护林员对巡山护林情况定期报告。在此基础上,乡镇林业站对护林员的管护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目标管理,并统一规范张榜上墙,以便于群众监督。四是坚持护林员报酬考核兑现制。乡镇林业站严格按照管护合同、护林员职责和考核办法,对专、兼职护林员进行年终百分制考核,并严格依据考核结果兑现护林员报酬,做到奖优罚劣。五是坚持护林员淘汰解聘制度。乡镇林业站根据护林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和年终考核结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考核结果低于管护要求的护林员予以解聘。通过乡镇林业站的严格管理,打造出了一支素质较好、认真负责的护林员队伍。

    五、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乡镇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站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序,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乡镇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工程区内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强化林权管理。乡镇林业站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证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四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乡镇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依法查处非法运输木材的行为。同时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责任重于泰山,乡镇林业站发挥他们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要积极配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办法》,在站内挂“天然林保护管护站”的牌子,加大参与集体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度建设的力度。二要明确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的工作任务、职责、目标、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以及考核与奖惩的标准,为参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七、强化林业站自身建设

    为做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乡镇林业站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林业站自身建设工作。首先,强化乡镇林业站职能。在做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同时,乡镇林业站切实抓好科技推广和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积极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把科技兴林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其次,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林业站职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林业站队伍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适应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乡镇林业站培训工作,乡镇林业站要按照《全国林业站培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要求,结合当地林业站人员素质的实际,更新观念,进一步探索加强林业站人员培训的模式和途径,切实抓好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林业站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组织站内职工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2004年全国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安排意见》和《国家林业局200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站实际,制定学习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纠风和执法检查工作、把林业站建设成“文明窗口单位”。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和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林业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的重大举措。保护好天然林资源是乡镇林业站的工作,也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乡镇林业站必须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两个务必”,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挥乡镇林业站的职能作用,从而保护好天然林资源。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5

乡镇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镇经济以乡镇或者乡镇企业为载体,在充分利用乡镇地区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乡镇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力。

一、乡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乡镇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同时取消了限制乡镇经济发展的税收等管理制度。理论上来讲,乡镇经济应取得飞速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东部地区乡镇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西部地区的乡镇经济依然停滞不前。究其原因,首先,我国的乡镇地域分布较广,地理优势及所处资源优势不同,造成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从历史渊源看,东西部地区经历的历史事件不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其次,东西部人们的受教育特点及水平也不同,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差异,东部乡镇地区的人们愿意脚踏实地地发展当地经济,喜欢在自己的故土稳扎稳打,而西部乡镇地区的人们喜欢自由,愿意去更发达的城市发展,不喜欢固守故乡,因此,东西部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

二、乡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一)政府监管不到位,服务跟不上

我国乡镇地区的干部大都来自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管理水平有限,缺乏优秀的领导人才带领政府职员对乡镇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政府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就差,对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比较懈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在行政划分上,乡镇政府只是一个连接农村与城市的辅助部门,缺乏实权,在农村经济建设的管理中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农村地区的人们维权意识较差,加上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维权;而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也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热情,服务态度较差。这使得农民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多农民觉得找政府办事太难。这样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发展乡镇经济的积极性,有损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二)政府对乡镇企业不够重视

我国政府对乡镇企业的改革早已完成,但后续的管理没有跟上。在一定时期内,政府将工作重心全部转移到发展城市经济上,重点关注城市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及经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乡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城市企业而言,乡镇农村地区的企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难与城市企业相提并论,其发展模式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成为制约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乡镇地区经济管理体制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是一些乡镇地区的经济管理体制仍非常落后。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很多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当地经济发展的权力,乡镇地区经济由上级政府管控,使得乡镇政府对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爱莫能助,处于无权无钱的尴尬境地,无法推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这种落后的经济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乡镇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乡镇地区产业结构失调

我国很多乡镇地区都存在产业结构失调的现象。一方面,从土地管理角度看,很多农村地区依然没有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还是每个家庭种各自的一小片地,这是对土地资源、人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管理问题突出,一些乡镇企业在没有做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看到别的地域有盈利项目就盲目跟进,没有考虑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及资源优势,这样的乡镇企业难以真正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甚至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三、乡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乡镇政府管理体系

一方面,乡镇政府应在充分了解各部门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不断对乡镇政府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给予各部门相应的权力。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监管,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对那些工作积极且能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对那些消极怠工、的人员,给予必要的惩罚,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应定期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制定切合实际的扶持政策,申请财政资金,推动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进行招商引资

纵观乡镇经济的发展模式,招商引资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回报高的发展方式。一个好的招商引资项目可推动多行业发展,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有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很多地区对招商引资监管不力,或者招商引资方向不符合当地经济客观情况,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资源环境,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招商引资非常重要。投资离不开资金,仅凭当地乡镇经济水平难以满足资金需求,因此可以寻求国家的扶持与资助。

(三)加强乡镇企业建设

与城市企业相比,乡镇企业有很多不足,如缺乏充足的资金,技术力量不到位,乡镇企业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因此,乡镇企业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乡镇企业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中立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而言,应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不断拓展生产的深度及宽度;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利用乡镇地区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乡镇经济,这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强化政府经济职能

乡镇政府要不断强化自身经济职能,树立科学的经济发展思想,通过专题会议、专题活动等方式将本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理念传达到政府各部门,使各政府部门都要意识到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性,严厉杜绝形式主义。与此同时,乡镇政府要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树立严格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五)调整乡镇产业结构

乡镇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调整当地乡镇产业结构,既要实现对土地的统一管理,着重发展农业经济;又要关注非农经济的发展,使当地土地、资金、政策等资源集聚在一起,形成优势企业,严禁在没有掌握技术及资源优势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此外,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地区产业结构平衡。

(六)加大项目投资力度

乡镇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资源情况,实事求是地加大投资力度。首先,乡镇地区资金通常比较紧张,应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投资少、见效快、前景好的项目中去,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收投资成本,同时有效地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其次,乡镇政府可在做出项目考察分析的前提下,向上级政府申请优惠政策进行对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当地乡镇经济发展中;再次,乡镇政府应培养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对当地的投资项目具体落实进行监管,树立当地经济品牌及特色,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最后,国家应拨出专项资金,加大对乡镇地区的项目资金投入,只有乡镇经济发展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有稳固的基础支撑。

结语

乡镇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乡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监管和服务不到位、对乡镇企业不够重视、经济管理体制落后、产业结构失调等,应通过优化乡镇政府管理体系、合理进行招商引资、加强乡镇企业建设、强化政府经济职能、调整乡镇产业结构、加大项目投资力度等措施,促进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凤华.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2]吴睿,茂路,王德祥.推进湖北省农村民生财政建设研究――基于397个乡镇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4(04).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6

在历次乡镇机构改革中,最有名的改革应该是湖北的“咸安政改”一改“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咸安改革在全国推广了,和以往的改革一样,不了了之。2005年的乡镇机构改革是最近的一次改革,全国一盘棋,力度是很大的,也没有逃脱“机构改乱了,支出改高了,效率改低了”的惯例。

现在,还有不少地方依然在改革创新,希望探索出理想的乡镇机构和运行体制。最近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党委、政府《关于民生服务中心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该民生服务中心由镇政府主导,财政统领,将原财政、民政、计生、经管等各站所合并而成,由一名副镇长任主任,财政所长任副主任,统一办理有关民生的各项服务。

可以说,我非常敬佩扁担沟镇党委和政府一帮人的改革精神,但我实在不敢奢谈他们改革的结局。扁担沟镇党委和政府的改革,我在1994~1997年就在监利县的周沟乡和柘木搞过,也没有逃脱人走政息的命运。

“撤并站所”改革是瞎折腾?

我从1983年1月开始在公社担任团委书记,到2000年9月辞职下海,担任过4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搞过多少“改革”,我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最后我服输了,承认自己的“改革”基本上都是“瞎折腾”。我在《大气候》一书中有过“悔过”,这里不重复了。我劝告基层的同志,吸取我的教训,不要再在乡镇机构和政府体制上“瞎折腾”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乡镇的问题,不一定是乡镇机构的问题。譬如:分税制后的乡镇财政日益困难,农民负担日益严重,引发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乡镇,困扰乡镇干部,乡镇干部就被迫“改革”。乡镇为了压缩开支,不得不将农技站、兽医站、文化站、水管站等为农民服务的部门(职能)社会化、市场化,结果是害了农民。现在这些职能部门又不得不恢复起来。这实际是分税制有病,乡镇机构吃药。

下改上不改,改了等于白改。譬如:乡镇的财政非常拮据,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常见的办法就是合并站所,以集中使用财力和人力。但中央转移支付到乡镇的钱基本上都是通过各个部门转移支付的,几乎每个上级职能部门都是乡镇政府不能得罪的,乡镇以改革的名义集中使用财力和人力,实际上是得罪县市部门,是自断财路!这样的改革一定避免不了人走政息的命运。

乡镇是微观,微观要服从宏观。我国的行政体制是集权的行政体制,下级不仅要绝对服从上级,还要顾全上级(大局)。说白了,基层政府只是上级政府的工具。我国的改革将改向何方,改成什么样子,乡镇干部是不知道的。乡镇干部主导的改革,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作主张改了,微观可能必要,但站在宏观看就不一定了。譬如:2000年前后的税费改革,全国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方案,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设计的税费改革方案是“种地不交钱”和“一事一议”的方案,但后来实际执行的税费改革方案是中央的统一方案――不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还设计了“一事一议”的制度。再如:2000年前后,四川遂宁市步云乡搞了直接民选乡镇镇长、副镇长的改革,遂宁人都说好!但是,中央并没有说好,这项改革就只能不了了之。

体制的问题,不是精简机构和人员或者机构合并和人员统一使用可以解决的。譬如:乡镇干部作风不实和腐败等问题,实际是乡镇政府“官本位”体制所致。只有通过体制改革一建立“民本位”的政府体制才能解决。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和政府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民本位”体制,不是乡镇干部说了算的。乡镇干部只能优先对上级负责,“官本位”体制不改,机制改了也是白改。

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们,面对的实际问题和尖锐矛盾很多,改革冲动很大,我以前也是这样的,这是负责任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但基层干部必须明白:乡镇体制和机构改革,是中国政府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顶层设计”,并且要在上面的主导下进行,同时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否者,就如我等主导的乡镇机构和体制改革,只能是“瞎折腾”!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7

一、乡镇统计面临的问题

1、乡镇统计的责、权、利界定不明我国现行《统计法》规定,乡镇政府根据本乡镇的具体情况设立统计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负责乡镇范围内的统计活动、贯彻国家制定的统计制度,义务承担上级下达的统计任务。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我国乡镇统计机构撤或并,完全是乡镇政府或县政府说了算。众所周知,法律具有刚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综观我国乡镇统计的发展过程,乡镇统计机构经常出现游离法律之外的随意撤或建现象,也经常出现乡镇统计人员随意调迁的现象,但是,从未因某个领导或组织因随意撤并乡镇统计机构而依法受到处罚&其根本原因在于行政行为与《统计法》的执行交融在一起,于是就出现了对同一现象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如上述乡镇统计机构的撤并问题,行政管理和《统计法》在某些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冲突’实践方面也证实了这一点。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统计法》是对层级政府统计部门行政职能的解释。而在实践中,由于行政职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柔性或弹性,这就使我国的《统计法》和行政职能之间的错位经常存在,而两者出现错位时,以层级行政职能解释为主题的《统计法》在实践中更多地让位于行政决策。

2、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缺乏硬约束乡镇统计组织机构建设的水平直接制约着乡镇统计工作的水平。大量事实证明,统计组织机构健全的乡镇,乡镇统计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利于明确其功能,也有利于其功能的实现,同时还有利于组织协调。尤其处于是社会基层的乡镇统计工作的开展,拥有独立的组织机构作用会更加明显。我国乡镇统计组织机构的现状:一是受乡镇机构改革的影响,许多乡镇未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统计人员与别的部门合作办公,使本来就不受社会重视的统计人员地位更加低下;二是虽然有些乡镇设立了统计组织机构,但是由于统计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兼职较多,投入统计活动的精力不足。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组织机构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目前我国乡镇统计的人力资源既短缺,又呈现分散化的配置格局。具体而言,许多乡镇统计人员分布于县的垂直管理部门,如计生办、经管、乡镇企业办、派出所等部门。这些行业兼职或专职的统计人员只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其业务工作与乡镇统计站无关。这就是说,尽管从统计人员总量来看,从事乡镇统计的人员不少,但能够纳入乡镇统计站统一协调的很少。乡镇统计活动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其结果只能是数出多门,门门不同,而且重复现象较为严重。目前乡镇统计组织机构的现状,既增加了乡镇一级统计数据之间的协调难度,又增加了乡镇统计活动的成本,更无法统一规划乡镇统计的长期发展战略。乡镇统计组织机构滞后,统计力量薄弱是由综合性因素所至,但《统计法》不完善是根本原因。长期以来,乡镇统计人员兼职多,成为影响乡镇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与我国现行的《统计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专职或者兼职的统计员,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来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是相符合的。另外,对乡镇统计组织机构建设缺乏硬约束的法律依据,使我国乡镇一级统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也成为部分乡镇不设独立统计机构的原因。如《统计法》第四条第三款只是说根据需要设置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而不是说必须设置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由于《统计法》对乡镇统计组织机构建设没有硬性的规定,尤其是镇人民政府设置专职或者兼职的统计员的条款,使乡镇统计组织机构建设只能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由于乡镇统计组织机构仅具有间接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基于此,各级地方政府对乡镇统计组织机构的设立并不积极。不仅建设不积极,而且有些乡镇设立的统计组织机构经常成为精简的对象。

3、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不平衡激励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效率和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的前提是经费保障。必须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精神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必须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否则,受市场资源配置规律&趋利规律’的影响,统计人才流失,统计人员积极性受挫。而物质激励以经费保障为前提。就整体而言,我国政府统计系统相对于其他部门物质激励普遍不足,而基层统计部门的物质激励就更加短缺,许多基层统计部门有时因经费使正常的调查活动都无法开展。目前政府统计系统从上到下实行的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作用。但是,物质激励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乡镇统计人员。

4、功能定位单一的局面尚未改变,方法、内容的改革与乡镇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同步长期以来,我国乡镇统计机构主要为上一级政府统计机构提供报表资料以及参与全国性的普查资料,但是,乡镇统计机构在乡镇自身管理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力,从而使乡镇统计工作失去了同级政府的有力支持。另外,以农牧业指标为主体的乡镇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全面反映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全貌,以统计报表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不适应经济活动主体多元化,分散化的需要。乡镇统计机构单一功能性使其生存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吃的是乡镇政府财政的饭,另一方面干的是上一级政府的活,乡镇统计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乡镇统计机构功能单一,内容、方法制度滞后,既与现行的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有关,也与各级政府对乡镇统计机构的投入与重视有关,还与乡镇统计人员的创新精神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滞后。

5、乡镇统计数据受制于制度和非制度双重因素的影响,质量令人担忧乡镇统计数据质量高低直接制约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水平。如果乡镇统计数据出了问题,即使县以上的政府统计机构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进行加工处理,均不可能得出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经济全貌的数据。实事求是地讲,我国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确另人担忧。导致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低的原因有许多,可归结为制度&考核制度和法律制度’和非制度因素&人员素质’,先具体论述如下:首先,现行各级政府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的考核制度是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低下的制度原因。科学的考核制度理应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将统计数据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标志的做法确实有违科学。具体就经济数据而言并非政府领导干部所为,而是各经济活动主体所为。作为政府主要是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各类信息服务,而不是主管经济。现行从上往下层层分解经济指标又从上往下层层考核经济指标的管理机制,只能强化政府对经济活动主体的干预。而当经济指标的大小决定自身政治前途,又无力完成的情况下,政府领导干部对统计数据的干预就成为必然。但需要说明的是考核并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真正原因,而是衡量政府干预经济效果的手段,政府干预经济的真正原因在于政府承担了本该由市场配置的经济职能。现行考核机制从表层看是为了确保经济指标能够按期完成,但从深层看,是为了确保和捍卫政府的经济职能。因此,只要政府承担经济管理的职能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必然存在,以经济指标作为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也就不可能取消。由于乡镇统计属于基层统计,因而,其统计数据不仅要受到乡镇政府的干预,而且要受到县以上政府的干预。一句话,越是基层的统计数据受到的干预越严重。因为,我国政府的考核制度是层级式的考核制度。这一制度实施的效果只能更加固化我国现行的压力型政府体制。其次,《统计法》不完善,执法不力。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统计活动更需要依靠严谨的法律来保护和规范,而且越是脆弱的活动越需要法律来呵护,基层乡镇统计属于政府统计中最薄弱的环节,受到的人为干预的现象较为严重,为此,法律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对乡镇统计活动保护明显不力。例如我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本法和统计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自行修改”,但又规定“如果发现数据计算或者来源有错误,应当提出,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再次,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定,而且素质偏低。目前从事乡镇统计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对统计知识了解甚少。尽管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从中央到地方均很重视,各种形式的培训层出不穷,但受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因而,乡镇统计人员素质低下的现状还将长期存在。由于乡镇统计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现有的乡镇统计队伍极不稳定,想办法向比较利益高的部门转移。受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定和素质偏低双重效应的影响,导致乡镇统计数据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有质量问题。#p#分页标题#e#

二、乡镇统计的根本出路—垂直管理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8

一 新罗区水资源及乡镇水厂发展概况

新罗区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是龙岩市政府所在地。总土地面积2677km2,人口46.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6万人,有12个镇、3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718毫米,平水年(P=50%)水资源总量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3433m3,水资源相对丰富。同时新罗区又是一个矿产资源区,煤、石灰石、铁等储量居全省第一。

乡镇水厂是乡镇集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设施,它的发展关系到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是乡村集镇建设、农村奔小康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新罗区的乡镇水厂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到“十・五”期间得到迅速发展,乡镇水厂从无到有,规模日益壮大,制水工艺越趋先进,管理日趋完善,从简易自备自给到走向市场,面向社会,从单一向乡镇供水到向开发区供水,并向城区延伸,遍布中心城市四周,乡镇供水事业日趋壮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至2005年底,新罗区共投资2284.2万元建设13处乡镇水厂,水厂数占15个乡镇总数的86.7%,日供水能力达4.42万吨,受益企事业单位108个,受益人口10.48万人,乡镇水厂覆盖行政村占全区乡镇行政村总数的66.7%,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54.4%。

二 主要做法和经验

1.积极引导,稳步发展

乡镇水厂属集镇建设的基础设施,水厂水质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水厂的水量是否充足关系到供水是否可靠、水压是否满足关系到用户用水需求,因此,发展乡镇水厂有要充足的水量、可靠安全的水源,完善的水厂要有水质净化设施,及输、配水管道,通过取水、输水、净水、配水,产供销一条龙方可供水,缺一不可,每个水厂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以新罗区乡镇水厂为例,水厂单位制水投入850万元/万t・d,一般3000T/d规模的乡镇水厂投资就要260万元左右,这样在经济不发达乡镇并不是一件容易办成的事。因此,我们在指导发展乡镇水厂上始终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适时发展乡镇水厂的原则。既乡镇要有积极性、有资金、有条件,又要有丰富水资源的乡镇,优先发展乡镇水厂,对于一时资金有困难的乡镇要考虑统一规划、合理确定规模、灵活配置、分期实施,这样使水厂上一个、建一个、好一个、供一片,防止“半拉子”工程,造成资金积压,又不能发挥供水效益。

如新罗区的适中水厂在规划时,考虑了杨坑、陵坑二座水库作为水源,联合供水,供水总规模为6000T/d,统一水厂选址。由于资金问题分二期建设,一期优先考虑水源相对充足单位供水投资较小的杨坑水库作第一水源先期开发,净水设施分成二组,根据市场需求逐年逐步实施,既减少了项目一期投资又满足了集镇周边人口先期供水,又可根据需要分期分组投入实施。

2.外引内联,拓宽水厂投入渠道

现阶段国家在乡镇供水扶持政策上,主要是推行有偿投入自建自管或自成企业政策,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扶持或给予优惠贷款,鼓励乡镇以政府牵头,外引内联,广开资金渠道,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的办法建设乡镇水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乡镇水厂建设。几年来,我区在推动水厂建设拓宽资金渠道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种筹措方式:

(1)招商引资,利用外资组建合资供水公司。如东肖东南洋水厂就是外引内联由港商、侨商、区水电建设发展公司、东肖镇人民政府企管站四家合资组建东南洋供水公司,投资1130万元,开发建设的日供水1.20万吨的龙岩市东南洋水厂,其中外商投入资金700万元,占投资比例的62%。既解决了乡镇资金不足问题、又解决了集镇用水和开发区用水问题。

(2)向社会招商,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兴建水厂。如新罗区的适中水厂,由适中镇人民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即事先确定水厂保底供水水价、划定供水市场、提供水资源、协助土地征用等优惠政策,通过社会广泛招商,最后引进上杭县才溪建筑公司独资投入745.41万元,开发利用杨坑水库地表水资源,建设一期0.30万T/d的适中水厂。

(3)按股份制企业运作,投资水厂。如龙门、雁石等乡镇水厂。龙门镇、雁石镇都是一个缺水乡镇,长期以来,依靠地下水供水,由于地处石灰岩地区,含钙偏高,严重影响人的心身健康,且地下水资源有限,水的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该镇的经济发展,这二个乡镇自有资金不足,无力开发建设水厂,采取了由镇政府牵头,联合受益村及所在地企业组建水厂股份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水厂。

(4)社会捐资,政府扶持。乡镇供水是乡镇的基础设施,受益集镇所在地的机关、事业、企业、商业、学校等,小型水厂由于规模小,争取贷款较难,往往通过发动受益单位出资、个人捐资、政府投资等形式共同建设水厂,如新罗区的岩山水厂、苏坂水厂等规模仅有500T/d~1000T/d,达不到贷款规模,而通过这一资金筹集模式建成水厂的。

三 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问题

新罗区地处山区,山区饮用水源以地表水为主,但地表水受降雨、自然地理、环境、资金等因素制约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

(1)地理水文因素。由于山区地势高,可开发利用水源地流域面积小来水量不足;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匀,丰枯变化大;枯水年枯水期水量不足;

(2)水质污染问题。新罗区地处矿区,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郊区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污染水源,污染河道。一些地区养殖业发展较快,养殖场污水直接排放河道,下游水源受到污染,造成一些原有的饮水工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不能饮用需进行改造或另僻水源。

(3)工程性缺水。新罗区部分已建的乡镇水厂由于兴建时缺乏长远规划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部分乡镇水厂建设时存在满足自给自用和满足现状,表现在规模小总量不足、设计标准较低,净化简单,管网布置不合理,管径偏小,水量、水压满足不了覆盖范围内群众的用水要求,造成工程性缺水。水厂建成几年就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需要改建、扩建。

2.观念意识问题

虽然大部分乡镇认识到水厂是集镇的基础设施,是先行产业,但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不能根据集镇中长期规划预测需要和水源可供水量确定水厂规模,不能科学合理统筹水资源配置,合理确定水厂规模,以资金确定规模,有的乡镇把水厂建设当成造福工程,以“福利”性质投入,存在简单投入问题。

建设资金不足,一些乡镇明知用水需求规模,切不敢举债建设,使得确定水厂建设规模时存在短期行为,不是缩小规模就是降低水厂建设标准,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供水区域受到规模制约,供水保证率得不到有效保证,水质净化达不到要求,造成水厂无法安全供水,影响水价的收取,这样的水厂往往效益低,严重的已丢失供水市场,丧失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3.管理体制问题

新罗区现有的乡镇水厂不仅存在投入意识问题,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体制问题。一是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这类型式水厂管理松散,人浮于事,责任心差,水量浪费较多,水费收齐率低,水厂效益差。往往依托乡镇经委管理,管理人员多,水厂自主经营权力小,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类管理模式,常满足于现状,不利于积极拓展供水市场,因此丧失自我发展,自我维护的机遇。二是个人承包经营模式。这类模式经济上自负盈亏,经营者较重视水厂效益,注意降耗节能,节约供水,这种类型经营方式类似个私企业,水厂管理人员不多,且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加上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势必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自然也不能按现代企业运作管理,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因此,供水事业效益也不高。

4.水费水价问题

由于水厂经营管理方式不同,水资源供需差异,各水厂水价不一,水价多为0.4~0.9元/吨,无论何种经营形式,大多数乡镇把水厂当成“福利事业”。存在二个主要问题:一是水费完收率及水价差异较大。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用水较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各用水户交缴水费较按时,水价较高,完收率较高,水资源紧缺地区,供水可靠性、安全性较高的水厂不仅水价较高,其水费完收率也较高,相反,偏远山区、贫困乡村、经济欠发达地区,供水可靠性、安全性较低的水厂,其水费收取率、水价匀较低,二是水价总体偏低,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价格规律办事,其水价不能真实反映水的价值,达不到供水成本,势必造成经营亏损,水厂无法按企业管理要求提取折旧费、维修费,不得不由地方财政补贴,这样水厂的技改扩建和维护更加困难,降低了供水的可靠性、安全性,形成恶性循环,不能满足供水企业发展要求;三是由于水价较低,用水单位和个人节水意识淡薄,水量浪费严重,不利于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四 建议与对策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水资源配置

新罗区各乡镇自然地理条件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形成水资源供需差异较大。南部的适中、东肖、红坑、大池、小池集镇规模较大,人口众多,乡镇企业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这些乡镇又都处九龙江、汀江支流,上游源头,流域面积较小,地表水水资源相对缺乏,因此水资源与供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需要合理优化配置这一地区的地表水资源。在这区域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对原有资源的进行必要调整,重新确定水资源配置,严格控制其它行为的取水、用水,如发电引水、工业用水、灌溉取水等,优先保证生活饮用水,促进乡镇水厂的发展。

2.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

要做好乡镇供水规划,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几十年来因农业灌溉需要兴修了小(二)型以上水库20座,总库容为5291.37万m3,这些水库基本是以灌溉为主的水库,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大部分可开发为水厂水源。目前计划开发利用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就有6座,现已被开发利用为乡镇水厂水库的有三座水库,规划利用原有水库开发乡镇供水的还有黄岗水库、陵坑水库、谷礁坑水库3座水库,可开发供水规模达3.60万吨。

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改变了水库传统“单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现象,不仅解决了乡镇供水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增加了水库水利工程收入,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步上新的台阶,实现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

3.加强水源资源保护,稳步拓宽供水范围

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为建设乡镇供水提供可靠的水源、水质保证。

水源水质保护,关系到水厂的供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水厂的信誉和生存。水源保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由当地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的原则保护水源地水资源,在水源区域设立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进行封山育林。②要严格控制在水源地的基础建设项目开发,防止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③严禁在界定的保护区内和供水水库库面发展畜牧业、渔业,防止水体污染。④要加大水源地河流水生态保护的执法力度,严禁炸鱼、电鱼、毒鱼,维护水源地的生态平衡。⑤要加大水源地区域的环境监测,对原有企业、手工作坊的排污口控制,监督畜牧业,特别是养殖场的污水排放。只有这样,供水安全、供水水质才有保证,群众用水才能放心,只有涵养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才能扩大供水范围,提高水厂效益,壮大水厂产业。

4.合理确定水价,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厂经济效益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9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废止了1958年开始实行的《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这同时也加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特别是那些以传统农业为支柱的乡镇财政更是雪上加霜。甘肃省甘谷县作为边远山区,由于受资源约束,发展现代农业并形成强大的财政实力还需要一个过程。而在传统的农业税被取消后,新的税源还没有形成。这必然给甘谷县乡镇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不便,乡镇财政增收也更困难。

一、甘谷县概况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地处渭河上游,辖5镇15乡,405个村委,22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7万亩,总人口5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6万人,占92.97%;城镇人口4.2万人,占7.03%。2006年甘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32.16元,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5589万元。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源贫乏,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财政十分困难,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甘谷县乡镇财政建设起步于1984年,到1997年全县20个乡镇全部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补贴”管理体制。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又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模式,即收入上缴、支出下拨、缺口上移、乡财县管。

二、取消农业税对甘谷县乡镇财政的影响

甘谷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税作为几千年来的传统税种,是其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财政收入的67.2%。在税费改革前,农民人均负担各项税费达60.83元,土地每亩负担税费39.12元。取消农业税后,也取消了乡统筹、村提留、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以及屠宰税。甘谷县财政收入减少3637.63万元,平均每个乡镇财政收入减少181.88万元。这对本来就运行困难的乡镇财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1、乡镇财政危机

乡镇财政危机是指基层财政严重收不抵支、运行困难,影响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取消农业税后,也取消了义务教育、乡统筹等预算外收入,把它们纳入预算内管理,农民负担确实减轻了。但对乡镇政府而言,即使加上国家的转移支付,乡镇财政收入也明显减少了,可用财力就大幅度下降。财政收支难以平衡,财政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05年甘谷县取消农业税后,甘谷县各乡镇可用财力大幅度下降,并且乡镇越大,农业人口越多,下降幅度越大,仅2005年可用财力减少了537万元。但与此同时,乡镇财政支出却有增无减,使甘谷县乡镇收支矛盾凸现,财政缺口越来越大。

2、乡镇职能危机

甘谷县乡镇财政在取消农业税后,随着乡镇干部、教师及卫生员工资上划,乡镇职能开始弱化,表现为如下几点。

(1)乡镇金库有名无实。由于乡镇自身财政收支规模和资金调节能力十分有限,加上按现行甘谷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工商税收划归县级,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由乡镇征收后,不能直接安排支出。必须集中汇缴到农税局,由农税局移缴到县国库,县财政按进度及完成情况返还给乡镇。因此,乡镇国库大多时候面临有库无金的尴尬局面。

(2)乡镇财政收入基本被固化。一是由于受到乡镇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的制约,乡镇财政收入增量有限,增长乏力。二是体制限制了乡镇财政的发展空间。如2002年调整时,随着乡镇工商税收的上收,乡镇财政收入减少了885万元,而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可用财力又一次减少。三是取消农业税使乡镇财政收入基本固定化。取消农业税后,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农业税因素被长期固定化,乡统筹和屠宰税被取消,工商税收被上收。因此,乡镇财政已经没有多少增收的余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增长,在农业特产税取消后更有下降趋势。

(3)基本职能已经丧失。发放工资可以说是乡镇财政的最基本职能,但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教师工资由甘谷县统一发放,乡镇发放工资范围变小,数额变少。目前,甘谷县20个乡镇发放工资1844万元,月发放153万元,仅占全县工资发放额的16.2%,从形式上乡镇财政已经失去发放工资的职能。

(4)发展事业基本上变为空谈。一是对公共事业发展有心无力,各项事业要靠上级的财力支持。二是大量的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为了维持机构正常运转,大量的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而是改变资金用途,用于其他方面。

三、取消农业税后甘谷县乡镇财政增收的对策

1、发展经济,培植财源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要走出困境,缓解当前的收支矛盾,最主要的是发展经济,不断壮大财源,形成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为此,乡镇财政体制应突出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乡镇培植财源的活力,主动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注重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又注意发展生产周期长、税源稳定的项目,以形成稳定可靠的财源体系。一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强财源建设。二是要优化环境,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夯实财政基础。三是要加强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实力。

2、精简机构,削减冗员,减轻财政负担

第一,进一步深化撤乡并镇改革。开展撤乡并镇工作,是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第二,按照市场经济和建设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转变政府的职能。凡是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包办。政府主要是管市场单独解决不了的事,如公共产品的供应。政府只有真正转变职能,才能真正做到机构和人员精简。第三,加大技改改革力度。甘谷县各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应该设置最简单的一级政府机构,摆脱其机构设置与上级政府部门相对应的状况,撤并职能相近的部门(财政所、地税所),坚决撤销一些不必要的机关、组织。应严格控制甘谷县及其直辖乡镇的干部编制,实行定员、定岗、定编,彻底清退机关事业部门单位自聘人员和超编人员。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10

一、当前乡镇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的竞争秩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存在,乡镇企业在发展上面临严峻的竞争。良性竞争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各类恶性竞争则会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尽管政府可以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但是市场环境,市场主体多元化。政府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之一,其也会与其他的经济组织进行竞争。政府之间不再是一种平衡关系,而是存在利益上的竞争,由于政绩和税收等多方面竞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不良竞争的产生。为了达到最大化效益,政府要以权力者的身份出现,然而,在乡镇企业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政府为了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他们会将国内比较匮乏的资源集到地区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更多的资金。在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了各类优先采购的局面,在这个环节产生一些恶性竞争,导致地区的市场经济比较混乱,乡镇企业受到不良竞争的影响,不利于当地市场化发展。

(二)地方保护主义

在市场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方经济利益最大化,他们会不顾全局利益。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地方保护主义比较明显,尽管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改进,这对地方保护主义产生沉重的打击。然而,为了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政府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些地区会出现霸王条款,对一些企业的商品进行约束,提升企业产品的税收。

(三)缺乏公共服务

在乡镇企业发展中,政府起到重要的管理作用和扶持作用。在经济管理环节,公共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够密切,乡镇企业一般都是依靠自身的能力在发展。很多地区尽管对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但是在乡镇企业软环境建设方面却有所欠缺,与当地的企业家交流也比较少,在乡镇企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地区内不能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

(四)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分别对乡镇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然而,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固定资产不能发挥效果,处于闲置的状态。由于产权比较模糊,乡镇企业资产流失问题非常严重。有些固定资产不能得到产权界定,也有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合理的折旧,甚至产生会计造假的问题。

二、乡镇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管理体制创新

当地政府要构建服务型政府,实现乡镇企业的制度改革,对市场经济进行完善。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更新经济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法制观念,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当地进行乡镇企业法律体系建设,明确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职能。当地政府进一步改进相关的行政审批能力,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平台,采用电子审批的方式,提升审批的效率。当地制定财政制度,对乡镇企业进行财政扶持。建立独立的核算财政体制,地区的财政支出和收入体系逐步建立。建立健全乡镇企业编制体制,对职工人数和配备方式进行规范,提升员工的危机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针对乡镇企业员工出现违法乱纪问题,进行严格的处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行管理,加强体系管理的学习。乡镇企业改善隐形程序,建立监管制度,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进行管理,乡镇企业促进人才招聘,提升员工工作的指向性。乡镇企业制定人事制度,采用合理的用人机制。结合以岗定薪、按劳定酬的方式,面向社会进行优秀人才的选拔,立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结合各类奖励机制,引入高素质人才,形成人才管理机制。

(二)政策调控

制定乡镇企业特色经济管理模式,当地政府转变自身的职能,建立服务平台。当地政府将服务到位,建立开放合作的理念。政府在对乡镇企业管理,结合多元化的管理方式,结合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从而实现管理目标。发挥乡镇企业优势产业,确保龙头产业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乡镇企业也能做出突出贡献。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因此,当地的龙头企业起到带头作用,提升当地的物流体系建设效果。

(三)培育市场与人力资源开发

其一,地区的乡镇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在政府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自然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的整合。针对人才匮乏问题,实现人才的共享机制。在乡镇企业经济管理,采用政府合作机制,乡镇企业与政府建立密切联系。在经济管理,实现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乡镇企业发展中,要有稳定的制度加以保障。实现统一市场的体系合作,乡镇企业的发展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了保证地区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制定市场机制,确保市场机制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乡镇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要形成开放、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通过体系的方式加以约束,确保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发挥效果,确保市场经济转型,在市场经济体系合理的基础上,改善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结合地区的区位优势,开发各类便捷的交通枢纽。乡镇企业建立物流,确保货物的及时运输,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在乡镇企业经济管理,培育大量先进的人才,人才的引进更加规范。乡镇企业内部要制定人才管理体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人才引进的方法要得当,乡镇企业也要通过各类机制留得住人才。在人才管理上,要结合职业生涯管理的方式,并符合时代的发展,使人才的引进呈现出辐射效果,乡镇企业将合适的人才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可以实现人才的价值,乡镇企业和乡镇政府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出技术创新政策,实施人才战略。

(四)重视城镇区域规划,改善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结合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有些企业侧重于工业,给当地环境产生很大的负荷,其生产格局也比较混乱。有些乡镇企业规模不大,而且技术比较落后,生产分散,导致基础设施很难提高,出现了环境污染也很难治理,这些都对乡镇企业的升级改造产生不良影响,也对乡镇企业的建设与繁荣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乡镇企业在布局调整中,要结合工业化进程,合理地对工业区和商业城镇进行划分,推动乡镇企业治理,改善工业布局。乡镇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与技术创新。乡镇企业从自身的生产技术入手,对自身和一些大型企业的技术进行对照,找出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实施科学的振兴措施,及时更新技术,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创新,乡镇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乡镇企业要对农民等问题充分重视,从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乡镇企业的领导也要提升技术更新意识,才能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乡镇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管理不当,会导致经济损失。因此,乡镇企业应该实施经济管理,有效地实现资产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使乡镇企业在城镇发展中发挥出效果。在区域发展,乡镇企业才能进一步做出突出的贡献,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乡镇自然资源管理例11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31-01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国内十分瞩目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通过十年的工程实施,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优化,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但是还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了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这对工程实施第一线的乡镇林业站又将是一次机遇和挑战。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层单位,本文从政策宣传、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生产组织、林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探索就乡镇林业站如何做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一、宣传动员,提高群众认识

1998年洪水灾害之后,国家开始进行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试点,什邡市2000年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实施之初,部分群众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的、意义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尽快提高林区群众对该项工程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国家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乡镇林业站要紧紧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深入扎实地宣传,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健全机构,划分管护区域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性、政策性强。乡镇林业站建在山区,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最熟悉辖区内的民情、社情和林情。为打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乡镇林业站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专门护林队伍,健全护林网络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保证。具体做法为:一是“确定一站”。在乡镇林业站加挂“天然林保护站”的牌子,明确乡镇林业站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区域内的天然林保护工作。二是“选好一批人”。乡镇林业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冈”的原则,在乡(镇)、村、组选择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护林员。三是“划好一片山”。乡镇林业站在搞好现场实际勘测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资源管护作业设计,并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管护难易程度,划定管护责任区,明确管护小班面积。

三、完善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乡(镇)林业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把工作重心放在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上,完善管理责任是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关键。首先,乡镇林业站自身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制定《天然林资源管护制度》、《护林员招聘办法》、《护林员主要职责》、《护林员管护目标量化评比制度》、《护林员考核及奖惩办法》、《护林员学习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护林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定和规范,使其依法进行林木管护。其次,乡镇林业站在天然林保护资金的使用上严格坚持资金报帐制,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乡镇林业站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天然林保护管理规章制度,为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四、管好队伍,提高管护水平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等。因此,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提高管护水平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时间自由度大,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乡镇林业站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兑现等环节强化管理。一是坚持实行护林员公开聘用制。聘用护林员,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小组推荐,由乡镇林业站负责考核,再经乡镇政府审核同意,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公示后,批准聘用。二是坚持护林员定期学习培训制。对聘用的护林员,乡镇林业站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有关林业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使他们明确管护对象,弄清管护内容,搞清管护形式,进一步提高管护水平。三是坚持护林员管护目标责任制。乡镇林业站要与每个护林员都签订了管护合同,明确他们的管护区域、面积、职责和报酬,要求护林员对巡山护林情况定期报告。四是坚持护林员报酬考核兑现制。乡镇林业站严格按照管护合同、护林员职责和考核办法,对专、兼职护林员进行年终百分制考核,并严格依据考核结果兑现护林员报酬,做到奖优罚劣。

五、严格管理,加强资源保护

乡镇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站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序,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商品林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乡镇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强化林权管理。乡镇林业站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证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四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乡镇林业站要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