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31 06:09:13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1

(一)在收集材料能力上的差距

从城乡初中生收集材料的能力比较来看(见附表一),还是有显著的差异性。城市学生能够收集材料的学生比率明显比乡镇学生高,所收集的数量明显比乡镇学生的多,其新颖度、适合度明显比乡镇学生好,收集材料的速度也明显比乡镇学生快。

(二)在分析材料能力上的差距

通常而言,对材料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摄取有用的、符合思想品德教材观点的材料,这就要求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材料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处理工作,具体要做到剔除假材料,去掉重复、过时的材料,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正确的材料,和阐明所要证明观点有关的材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信息的材料。而城乡初中生在这方面同样存在差异(见附表二)。因乡镇学生收集到的材料数量少,涉及面窄,能够收集到相关或部分相关材料实属不易,要其从有限的材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确实有难度。而城市学生在这方面相对做得好些。

(三)在提炼观点能力上的差距

学生在学习中对所收集到的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深化认识,把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品德课中的概念、观点指出来,这就是思想品德课中的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能力上,城乡初中生依然存在明显差异(见附表三)。城市学生相对乡镇学生来说,观察材料比较细致,分析比较透彻,归纳比较完整,认识比较深刻,指出的概念、观点比较准确。

二、乡镇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因素

相对而言,城市初中生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比较正规,收集材料的工具比较齐全,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机会比较多,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比较强。而乡镇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够正规,甚至学前教育是空白的,收集材料的工具是匮乏的,收集材料的范围是狭窄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机会是很少的,因而他们的视野比较狭隘,思维不够活跃,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教师因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方面,城市初中教师做得比较到位。而大多数乡镇学校教师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教学上还是以教为主,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上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比较低下。

(三)学校因素

对于学校教育,城市学校比乡镇学校具有明显优势,城市学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拥有标准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图书馆、阅览室和大量的报刊书籍,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收集材料的工具和资源。而乡镇学校先天投入不足,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投入,但历史欠债过多,缺口过大,还缺乏许多应该提供给学生收集材料的工具和资源,这些直接影响了乡镇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的提高。

(四)家庭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家长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比较大,孩子从小有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辅导班。同时,大多数家长能为小孩提供学习机、电脑、课外书刊等资源,孩子可以接触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收集材料显得方便快捷。而在乡镇家庭中,大多数家长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投入比较少,很少为小孩添置学习用具和课外读物。城乡家庭的重大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上的差异。

(五)社会因素

现在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而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也不时地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现在乡镇的街道上,很多人谈得最多的还是如何打工,如何赚钱,如何玩乐。乡镇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生活,怎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怎能提炼正确的观点?而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积极的文化还是占主体的,因此,他们所提炼的观点大多是正确的。

三、提高乡镇初中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的对策

1.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切实做到“会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把帮助学生学习当作教育的使命之一,可见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是多么的重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根据问题,通过查询报刊、书籍、网络,实地调查,向他人请教等途径,去收集相关材料,再经过筛选和整理,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比较。这有利于在比较、交流中鉴别材料的真伪,有利于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觉改变教学方式,切实做到“教会”。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把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善于充当课堂教学的“导演”,指导、帮助、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集和分析材料的方法和技能,提高提炼观点的能力。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13-02

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顺应历史潮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提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据此,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实际,开展了《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教育科研课题(编号2007C005)研究,该课题是梧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和梧州市基础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在课题研究中,我校编撰了校本读物――《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且将其作为校本教材,用之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做法。2012年,该教材获得梧州市第一次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课题研究通过了市级课题结题验收。笔者作为该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教材的主编与主笔,在此将我们的经验与各位读者分享。

一、课程开发的校本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要具有校本特点。蒙山县陈塘中学位于蒙山县南部,是一所山区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北距县城44公里。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陈塘镇、汉豪乡及周边的昭平县、藤县等地。本地学生离学校最远者有22公里(山村道),且交通不便。学生家庭和学校所处为山区,与外界联系较少,学校缺乏介绍当地历史与社会的读物,70%的教职工为外地人,因此,师生对当地历史、地理、社会风俗、饮食与语言等非物质文化以及历史名人等了解甚少,甚至有很多学生连自己所在的县、乡(镇)、行政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的名称都不了解。针对师生对乡土历史与社会不了解的问题,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决定开发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乡土历史与社会教材。

我们所设计的校本教材主要是以乡土文化课程为主,以初步了解和获取身边的人文历史文化知识为主题,组织“阅读”“讲座”授课”“社会调查与探究”“参与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取家乡的人文历史文化知识。开发该校本课程目的:第一,完善学校课程的总体设置,即既有国家课程,也有学校课程。第二,帮助学生认识本土文化,开展社会调查和自觉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为传承与发展地域文明打下基础,在教育中融入乡情与人文历史,让学生热爱家乡,奋发向上。第三,为学生提供精神营养,使家乡的语言和历史文化习俗陪伴其一生。

二、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教材主要面向全校师生,供七年级学生学习乡土文化课时选用,并供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和教师阅读和使用。教材正文设9大篇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11个方面:(1)家乡历史沿革。包括当地乡镇、本校、蒙山县的归属沿革和管辖范围、四邻等现状,并附载当地历史上曾设置过的乡和村级行政名称的演变。(2)村组简介。即简介学校服务范围的陈塘镇、汉豪乡所辖的16个行政村(社区)在历史上的行政设置与现在位置、四邻、河流、交通、集市、人口、村民从业、英模人物、山川景观、厂场矿坐落地、邻县村名,以及320多个村民小组名称与其距离乡镇集市、陈塘中学的里程等现状。(3)自然村名称由来。介绍壮语地名,当地部分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名称来历,以及自古以来自然村一级行政设置的名称演变。(4)轶事与传说。包含名人活动故事、文物怀古、历史与神话传说、民歌故事、笑话与幽默等。(5)家乡习俗。包括婚姻、吉利话与忌讳、分家送礼、姓族节庆、古代火葬等习俗。(6)饮食集录。介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与近乎失传的传统食品,及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共17篇。(7)岁月乡言。一是乡言俚语,即谚语集,收编了当地或在当地常讲的谚(俗)语、歇后语和格言约430条。二是当地的“古桃壮语”,即收编介绍壮语词语的音译和汉义,共260个。(8)人物传略。包括古代乐善好施之人、抗日时期的革命烈士、中共地下工作者、当代科学实践带头人等古今英模人物的事迹。(9)乡人文选。主要收编当地人士或校友所写的在一定范围内发表过的诗歌(含地名诗)、散文、小小说等作品。(10)社会实践作业。于每个大篇目之后,设相应的《调查与探究》社会实践作业题目1~3道,共15道。(11)配图。配有革命烈士与墓碑、集镇、交通、水电站、厂场矿、校园环境、历史文化遗址、自然景点等彩图40幅,配有蒙山县、陈塘镇和汉豪乡地图3幅。

三、课程的开发、实施、实验与推广

(一)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分为5个阶段:

1.环境分析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8月)。进行环境分析,了解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英模人物等的认识程度,学习有关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央文件、县志和广西各地乡土读物等,探索校本课程教材的编纂体例。向学校递交编写校本乡土历史与社会教材的建议书。

2.教材的前期采编阶段(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根据外部需要与校内实际,确定课程设置的目标,拟写教材内容编目,并依编目采集材料。采集材料方法为:(1)查阅文献资料。(2)走访。(3)顺便访。(4)电访。(5)。被访者包括:村民、村干部、老干部(教师、编辑)、作家、模范人物等。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考证,编撰初步书稿,形成教材雏形。

3.教材成书阶段(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主要过程:(1)成立课题组,向市教育部门申报立项,随后成立校本读物(教材)编写领导小组。(2)结合教材雏形书稿,出版研究专刊《蒙南乡土史地》4期,部分专刊呈送乡镇党政办公室、县史志办公室,征求意见。(3)继续采集材料,增加与充实教材篇目、内容。(4)编成书稿后,送呈市教科所科研处、历史教研员,县教育、史志、文化部门和当地乡镇领导及有关专家人士审阅,在经过3次送专家审阅和2次修改后,学校召开有县教育和史志部门领导专家参与的审查定稿会议,书稿通过审查并进行小修改后付印出版。(5)向县教育局申请,办理募集出版费的文书手续。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书(10年)。付梓前,向县教育局、县史志办公室申请,办理有同意付印出版的文书手续。(6)小修改和样书校对。出版教材用书――《蒙山南部乡土历史与社会》。全书材料编撰由课题负责人采集材料、担任主编与主笔,课题组成员帮助审稿与校对,对选编文稿进行推敲考证、修改增删。在配图方面,深入村组、厂场、矿山等地调研拍照,少数照片为校友提供,地图系广西测绘档案资料馆制作,历时3个月,其间发来图稿5次,均由课题负责人审阅、调研、校正和建议增绘内容。

4.课程实施阶段(2011年至2014年)。(1)开展试点乡土文化知识讲座活动(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2)在七年级中正式开课(2012年9月起)。

5.课程评价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根据授课等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和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最后修订校本课程教材与再版。

(二)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为乡土文化课程。课程时间安排:在七年级安排一个学期课程(乡土历史与社会),周学时1节,总学时15~16节。教材的主编(历史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一节课包含7个环节:导入、阅读抄录、讲解、师生互动、讨论与展示、内容扩充、布置作业。如教学《轶事・传说》篇中的“民歌故事”的内容,可按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导入,(利用课本注文)介绍当地山歌传唱与近乎失传的情况,点明蒙山话山歌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让学生阅读与抄录山歌歌词,使学生认识当地白话山歌。(3)教师简略介绍山歌的缘起、歌词大意与山歌音韵知识,继而示唱。(4)师生共唱山歌,或轮唱,或互扮角色唱,使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当地山歌的韵味。(5)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你采集过当地山歌吗?请唱(写)出来。接着,请学生展示。(6)内容扩充,教师再选唱一些当地流传的山歌和教师创作的新山歌。如“久永矗个条大路起青苔;有心行得青苔路,无心揿棍也难来”“唱歌先,万事抛开放两边;山歌映人会老,唱起山歌转少年”“过去农民真困苦,一日三餐木薯糊;如今解决温饱了,大家又踏小康途”“久不回家不识路,羊肠小道变康庄。借问村童怎样走,村童笑倒客车旁”等。(7)布置作业。布置“调查与探究”作业,让学生尝试调查,采集和整理当地流传的民间歌谣、传说与笑话等。

2.一节课中包含5个环节:导入、阅读抄录、讲解、讨论与展示、布置作业。如教学《岁月乡言・乡言俚语》篇中的谚语、歇后语和格言的内容,可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用教材中的文首导语导入。(2)让学生边阅读边选录一些精彩的句子。(3)教师选例讲解。如:“狗尾卷向左,房门邮梗ú挥茫┧”(融入安全教育);“人生好比灯头火,宿(灭)了何能吹得燃”(融入珍爱生命教育);“老了正知书好读,禾熟正知田好耕”(劝导人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积极上进);“大寒牛浸埃bàn),冷死早禾秧”(融入时令天气知识);“担担正知牛着(吃)力,养子正知父母恩”(融入孝道);“黄鳝偷行田底路,要几深沉人还知”(劝导人做事要依法理,光明正大);“一牛不能装二轭,一女不能配两郎,一家不能落二主,一国不能落两王”(融入家庭伦理、道德法制、政治制度等);“吃惯剥皮粽――不会动手”(劝导人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4)讨论与展示。讨论:本篇有哪些生字?请写到黑板上(展示),下节课听写。如:T(lǒng)、埕(chéng)、埃bàn)、(竹)箨(tuò)、揿(qìn)、T(táo)、戽(hù)、樱tiǎo)、舂(chōng)、轭(è)……(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日里采集和整理教材中未收编的谚(俗)语。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3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12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本部分试题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答题前请在试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5.满分:10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二、给定资料

2014年的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蔓延,虽然疫情主要爆发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但广大农村地区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下是从国内一些媒体中采集到的材料。

(1)4月18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做好农村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坚决防止非典型肺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通知特别强调,要阻断农民工因流动就业感染疫病和成为向农村传播疫情的途径。

(2)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4月20日的国务院新闻会上坦承,由于中国农民的收入、农村医疗条件以及农民的自我防护意识相对比城市水平低,一旦农村发生疫情流行,后果将非常严重。

(3)长期以来,受政府投入不足及农村预防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限制,我国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显得非常薄弱。各地政府对县级预防保健机构的拨款平均只占其支出的l/3左右,大部分款项来自业务收入,这使防疫站、保健站等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计划免疫控制以外的某些传染病(如肝炎等)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新的传染病(如性病、艾滋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一系列注射器和针头未消毒而导致大批农民感染艾滋病等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

(4)中国农村医疗体系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曾给农民提供了最初级的医疗卫生保障。20世纪70年代,该制度与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赤脚医生一起成为农村医疗的“三大法宝”。但是,80年代以后,随着集体经济的衰落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使得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解体。90年代后,政府在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提出了“恢复与重建”合作医疗制度的任务。但事实证明,除部分试点地区和城市郊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恢复和重建起来,其人口覆盖率始终低于10%的水准,90%左右的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自费

医疗群体。至于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更是受到严重冲击,一些已经消灭或控制的传染病再度复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5)据有关媒体调查,在一些农村地区,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医疗卫生和防疫任务,而其中不少活得“有气无力”。在对西部某省一个城市郊区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自由分散经营,全区60所乡镇卫生院,分散经营的有22所,约占37%。分散经营的医务人员不纳税、不交管理费,有的还不承担法定义务,如预防保健工作、传染病报告工作等。

国家、集体投入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有的卫生院已经变成了职工获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固定资产的折旧、集体积累和发展再生产根本没有纳入医疗成本,使得卫生院的房屋越来越破,设备越来越旧。该区60所乡镇卫生院,仅有七台B超机,二台X光机,其他就是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等简单设备,诊治手段十分落后。

乡镇卫生院人员年龄老化,技术水平低下。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32人,约占在职职工总数的9%,职工中只有少数人员是正规卫生专业院校毕业,绝大多数是跟师学艺和自学,还有一部分人连医疗基本知识都不懂,不少病无法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6)1984年财政制度改革后,财政经费逐级下放给省县乡各级政府自行支配,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政府形成了“分灶吃饭”的一级独立财政,其中卫生经费也由县财政划拨到乡政府直接管理。但由于乡政府缺乏懂得卫生知识的管理人员,对乡卫生院的管理多是流于形式。加之很多地区乡财政捉襟见肘,出现了乡政府截流卫生经费的情况,甚至有的乡的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是来自侠生经费。在卫生费用逐步减少的压力下,各地纷纷出现了拍卖卫生院的一幕。

(7)据世界银行专家对中国近11年来的公共支出的分析显示,中国公共开支的分配向富裕区域倾斜,而在区域内则向发展最快的省份倾斜。据统计,目前约占中国总人口15%的城市人口享用着2/3的卫生保障服务,而约占85%的农村人口却只能享用不到1/3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三、申论要求

(一)用200字左右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列举各种现状。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简明扼要。(30分)

(二)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加以论证。要求:自拟标题,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论证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要求在1500字左右。(70分)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考试试卷

《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年9月6日)

(一)30分

指出主要问题占10分。只要答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薄弱”、“农村卫生防疫落后”或“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等,即可给分。

没有紧扣材料,概括不正确,扣4~5分;条理不清,扣3~5分;超字数扣l~2分。

列举现状占20分,每条各4分。要根据材料内容。现状主要有:

(1)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2)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体制弊端

(3)农村卫生医疗人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

(4)城镇卫生保障服务失衡

(5)农民收入低,自我防护意识差

有重大遗漏的,可酌情扣1~2分。每条现状后应有简要阐述,否则酌情扣1~2分。

(二)70分

引用论据既可以是材料中的事例或数据,也可超出材料内容。

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65分

一等(55~65分)观点鲜明,内容充实,分析透彻,结构严谨,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语言流畅,字体美观

二等(45~55分)观点明确,内容比较充实,结构较完整,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语言通顺,字体端正

三等(35~45分)观点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对策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语言基本通顺,字体清楚

四等(30分以下)中心不明,内容贫乏,结构混乱,无对策建议,语言不通顺,字迹难辩认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4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60-01

一、乡镇群文艺术档案工作的存在问题

1.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普遍存在质量差。由于乡镇文化站受到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的制抑,乡镇群文艺档无法按要求收集、整理和存放,同时,乡镇文化站一般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专用档案设施,因而,档案管理质量差。

2. 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的归档不够规范。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各站的档案工作发展条件也很不平衡。加上档案人员对收集材料的范围与内容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造成归档范围不准确,立卷不合理,反映到案卷上,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就简单地把它和这些文件混放在一起,定为综合类,云云。

3.艺术类声、像档案残缺不全。一些乡镇文化站的声像和荣誉档案,根本没有按要求保管。如声像档案,有些单位,照片与底片各归东西,因此流失现象也在所难免。

二、原因分析

1.客观上说,乡镇文化站受人员、经费限制,无法具备艺术档案规范管理的客观条件。一是乡镇艺术档案人员少,精力顾及不到。一般档案人员常常是身兼多职。没有专人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是文化站档案立卷少的因素之一。二是经费投入少。档案工作与群文活动相比来说,一时不易看出它的社会效应,加上政府拨款有限,故在经费投入方面,往往偏重于群众文化活动者居多,而对档案的经费投入几乎微乎甚微。致使一些文化站档案室的硬件设施落后,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护和开发利用。

2.主观上说,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重文化活动,轻艺术档案的规范管理,档案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严,保护措施不力,加上多年沿袭下来的艺术档案分散保存,造成艺术档案收集困难,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更难以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基层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尚未发挥作用,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中缺少应有的重视,考核中也没有相应位置。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艺档工作人员对档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根本不知道档案的收集范围和整理要求,他们自以为只要把材料装订在一起就是档案了,缺少对艺术档案的形成、整理等自身特点的认知。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因缺乏全局观念,常常把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档案视之为个人行为。有的为贪图工作方便,不愿把材料及时移交档案室,造成档案材料的严重散失。

三、乡镇群文艺术档案的建设管理对策

(一)市文化馆要重视乡镇群文艺术档案工作

市文化馆要重视乡镇群文艺档案工作,落实专人指导、辅导和监管乡镇艺术档案工作。

首先,加强培训指导。针对文化站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和档案工作专业性强这一特点,市文化馆应加强培训工作,对管理员从分类、编目、保管、组卷等方面进行培训,然后再行上岗。其次,加强检查督促。除了加强培训指导外,笔者以为每年定期对艺术档案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检查时,应对分类、组卷、编目、保管等加以认真查看,然后将发现问题通报文化站,提出改正意见,督促其及时纠正。第三,加强交流研讨。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管理还是项新工作,就其所涉及的众多内容而言,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因此应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取长补短。

(二)乡镇文站应把艺术档案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

首先,各站要配备好一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兼职管理员,文化站要将兼职的艺术档案人员的工作纳入到年终的目标考核的内容中去。其次,要加强全站人员的档案意识,要使大家认识到搞好档案工作是全站人的共同责职。对于平时活动开展时形成的资料,一定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上交到档案管理人员手中,决不私留。第三,要从财力上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档案工作要上档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投入一定的财力是十分必要的,文化站应申请经费为档案工作添置必需的设备、工具。对于已建卷的档案,文化站应在站内腾出条件较好的房舍,改建成专门或兼用的档案室,使艺术档案资料得到最妥善的保管。

(三)不断提高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5

一、精减文件,规范公文运转

(一)减少发文数量

1.凡以县政府或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出的各类文件,都必须按审批权限严格把关,尽量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2.凡属县政府各部门(包括各类议事协调机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安排,由部门自行发文或相关部门联合发文,不以县政府或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

3.县政府各部门部署工作的文件,除涉及全局工作和重大政策的以外,原则上不予转发。

4.上级已在政务专网、政府门户网站、公众传媒公布的文件(讲话)和已在电视电话视频会议上传达、公布的文件(讲话),一般不再转发、翻印。

5.领导讲话若已印发会议材料,会后不再以简报等形式印发。

6.减少会议纪要,除县政府常务会议和议定事项属重要政策外,一般不发会议纪要。

7.尽量控制发文范围,除涉及全局性工作的文件可普发外,其他文件只发相关乡镇(街道)和部门。

(二)规范文件运转

1.严格文件审签程序,所有文件均不能直接呈送县领导审签。一般性文件审签不超过3个工作日;紧急文件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处理,按程序实行专人跟踪催办,限期办结。

2.提高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利用率,大力推行电子公文交换和无纸化办公。请示和报告、制发公文、领导讲话材料必须通过政务专网分别发送至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县政府办公室办文室、县政府调研室。

3.各乡镇(街道)和县政府各部门向县政府报送文件必须按规定格式和程序,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会议性文件,应提前一天报县政府办公室,对不合格文件将作退文处理,并定期通报退文情况。

4.凡转到乡镇(街道)或部门的领导批示件或交办件,乡镇(街道)或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并回复结果(有明确时限要求的,按要求办理),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限办结的,应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和办理进度。

二、减少会议,确保会议效果

(一)大力精减会议

1.对性质相近、内容交叉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

2.可由部门或部门联合召开的会议,不由县政府召开。

3.除县政府重大会议外,原则上采取现场会、工作交流会、电视电话会议等形式安排部署有关工作,减少和避免层层开会。

4.严格控制纪念会、研讨会、联谊会、表彰会;各类奠基、庆典活动,原则上不发放请柬,一律向县政府写书面请示。

(二)严格会议审批

1.县政府召开的全县综合性工作会议和需乡镇政府(街道办)、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

2.县政府召开的全县专题性工作会议和需乡镇政府(街道办)、部门分管负责人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由分管副县长批准。

(三)从严控制规模

1.县政府领导一般不出席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业务会议;按照“谁分管、谁出席”的原则,全县专题性工作会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出席,除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部署外,一般不邀请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

2.从简安排会议议程,除合并召开的会议外,每次会议只安排一位领导主讲,一般不安排表态发言和总结讲话。若需安排交流发言,严格控制发言人数和发言时间。

3.县政府召开的各项会议,会期原则上不超过半天。

(四)提高会议效率

1.以县政府名义召开的各类会议,必须准备充分、主题明确,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应提前1天通知(特殊情况或紧急会议除外),以便参会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和做好准备。

2.凡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县政府工作例会讨论的事项,议题主办单位必须事先作好充分准备,其内容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应在会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商议,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并提前一天将议题内容以书面形式报县政府;临时确定的议题需提前半小时将书面材料呈送相关领导。未经商议或不成熟的议题,不提交会议讨论。属于通报类的事项,汇报时应突出主题和重点内容,每项议题汇报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34-02

外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不高是长期困扰乡镇中学外语教师的一大难题,不仅会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外语学习的提高,甚至会因此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被烙下“不大可靠、缺乏能力、魅力不足(Burgoom,Pfau,Birk,&Manusov,1987)”等印象。MacIntyre等人(1998)认为,任何不能加强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学活动都是失败的,所以激发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应该成为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从而把外语学习过程中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意愿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不仅没有证明“英语要退出高考舞台”的传言,反而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信息时代背景下外语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外语学习能力依然是未来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这也是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潮流的有力体现。

一、信息时代的乡镇中学外语教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信息化水平不再只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和水平的体现,而直接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也只有高水平的现代化程度,才能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从而在整体上促进该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信息时代所带来的这场革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党提出的一条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存亡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之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现代化是贯彻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于1989年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拉开了帷幕。在经过十年的探索发展后,我国在2009年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这一重大战略抉择,旨在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的颁布,不仅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目标,也从各个方面提供了足够的外部保障,努力提升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在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信息化和国际化已经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因而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外语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不可忽视。

首先,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从而导致的教学质量之间的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就表现得更加明显。很多农村或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外语教学中的师资配备、外语教学的硬软件设备等方面的困难,严重制约着外语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和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通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4年8月联合颁布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确立了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和范围,并通过创新交流的方式方法,强化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为加强外语教学信息化建设,深化基础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其次,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中的广泛使用,为英语教学信息化建设开辟了极大的空间。英语在国际交流的不同领域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不同语言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英语语言学习资源,这对于外语教学信息化建设中教学资源建设,敞开了一扇大门。外语学习者不再因为基础外语中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等因素的限制,影响了自己在外语学习道路上的探索和前进。

最后,教育的国际化也为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提供了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不仅是全球化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依照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就会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此,外语教学应该通过国与国之间教师或学生在合作交流项目中的体验、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交流平台建设等形式,承担起教育国际化赋予英语教学的神圣使命。

二、利用网络环境,培养乡镇中学生外语交际意愿

提高乡镇中学生的外语学习水平和外语学习能力,提升乡镇中学外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的外语交际意愿培养势在必行。乡镇中学外语教学应该借助当前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大好形势,以学生的外语交际意愿培养为契机,推动乡镇中学外语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是升级教学与管理人员的观念。虽然外语也是一门必修课,但是作为一种语言,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单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难以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而学生的外语学习情况也不是一张试卷就能够表现出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学和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给外语教学活动中提供必要的硬软件设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外语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在音频视频材料的引导下,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对乡镇中学外语教学的评价中,也要加大过程评估的力度,把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培养列入其中。

二是提升外语教学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只有具备了现代的教育技术,英语教师才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英语教学实践发展的最新态势和走向,并结合当前乡镇中学外语教学的实际,开展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当然,只有英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或传播各种能够服务于英语教学活动的信息资料,并通过创建英语学习网站等形式,给外语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互动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制作和使用相关的音频、视频课件,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升华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开辟英语互动空间,让学生可以借助语音聊天工具或文字的形式,能够与参与互动活动的英语爱好者甚至是国际友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在语言使用中获得自信和动力。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推动下,在乡镇中学的外语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学活动彻底摆脱传统英语课堂中的讲授模式和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真实的或虚拟的语言应用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外语交际意愿,深化我国的基础外语教学改革工作。

三是广泛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能够在活动参与中得以锻炼和提高。随着信息网络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乡镇中学以及一些农村家庭已经具备了网络使用的条件。学生可以在英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互联网,查阅外语教学相关的文字材料或音频视频资料,并以英语手抄报、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故事大赛、英语短剧表演赛等形式,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三、结语

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为推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为乡镇中学外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家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信息化设备的基本到位,乡镇中学外语教学可以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独立创建或共享他人的优秀教育资源,遵循英语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形式多样的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外语交际意愿,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时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Clement,R. Baker,S. C.,& MacIntyre,P. D. (2003). Willing-

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second language[J]. Journal of Lan-

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22(2):190-209.

[2]MacIntyre,P.D.,D?rnyei,Z.,Cl?ment,R.,& Noels,K.A. (1998).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82(4):545-562.

[3]MacIntyre,P.D. (2007).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the se-

econd language[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91(4):564-

576.

[4]Peng Jian-E,Woodrow,L. (2010). Willingness to communi-

cate in English: A model in the Chinese EFL classroom con-

text [J]. Language Learning,60(4): 834-876.

[5]刘子富.陕南乡镇中学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陕西教育,2012(1):18-19.

[6]刘子富.交际意愿与乡镇中学生外语学习探究[J].考试周刊,2014(69):99-100.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7

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枢纽位置。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顾问部和智囊团,乡镇办公室在乡镇与县、村两级之间。乡镇办公室的顾问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布置最终贯彻落实、乡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乡镇办公室的作用和优势,近年来,委办坚持把提升乡镇办公室工作整体水平作为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重点,着力从3个方面对乡镇办公室工作进行逐步规范,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规范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最近几年,由于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干部职数减少等诸多原因,我县乡镇办公室队伍很不稳定,大多数乡镇没有明确由熟悉办公室业务的班子成员分管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流动较大,更换频繁,加上新进办公室人员不多、业务不精,导致整个乡镇办公室队伍面临青黄不接,业务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为此,我们一是明确乡镇办公室必须由熟悉办公室业务的班子成员分管。分管领导的业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年年初,我们从加强乡镇办公室领导力量、提高乡镇办公室业务层次的高度出发,几次向县委主要领导建言,希望全县统一规定乡镇办公室必须由熟悉办公室业务的班子成员分管。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县委领导的充分认同和高度重视,通过近3年的努力逐步调整乡镇班子成员分工,目前,全县18个乡镇(区)的办公室工作已全部由熟悉办公室业务的班子成员分管,为全面提升乡镇办公室工作水平奠定了扎实的领导基础。二是对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统一备案和管理。要求各乡镇必须明确2—3名专门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并尽可能做到人员相对固定,人员的基本情况要向县委办上报备案,人员调整后也必须及时上报县委办登记备案。截至目前,县委办已建立了全县18个乡镇(区)共42人的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信息库,办公室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也日趋合理。为切实加强对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县委办每年都牵头组织召开1次以上的乡镇办公室干部业务交流会,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业务沟通。三是对乡镇办公室干部实行全面培训跟班提高业务能力。近3年,我们先后举办乡镇办公室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的业务知识培训班3期,全县18个乡镇(区)分管办公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均接受了1次以上的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坚持每季度轮流安排2—3名乡镇办公室干部到县委办跟班学习,全面了解、熟悉、掌握综调信息、办文办会、督促检查、值班接访等办公室各项业务知识,为更好地做好乡镇办公室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业务基础。

二、规范岗位职责,提升管理水平。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机关干部队伍得以精减,我县大多数乡镇办公室人少事多,其他线上的工作大部分还需要办公室协助落实,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致使办公室人员不能轻装上阵,影响了办公室参谋、协调、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为此,我们一是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从年起,我们对乡镇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予以进一步明确,规定乡镇办公室原则上只承担办文办会、信息调研、来客接待、日常值班、档案管理等5项基本职能,并把5项基本职能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细化后印送给乡镇办公室,以方便乡镇办公室对照操作,促进了办公室工作的规范管理。为不断规范乡镇办公室各项业务工作,近3年,我们每年免费为乡镇办公室赠送统一标准的发文登记本、收文登记本、发文笺、文件处理笺、会议记录本、值班日志等办公用品,要求乡镇办公室按照规定规范使用,有效解决了以往乡镇办公室办公用品样式不统一、填写不规范、管理不一致的问题,受到乡镇办公室的普遍欢迎。二是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办公室分管负责人的责任。每年年初,我们主动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办公室分管负责人衔接、沟通,征求他们对乡镇办公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归纳总结他们的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出台当年乡镇办公室工作考核细则,其中“分管负责人重视办公室工作情况”被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列入考核内容。今年年初,我们经过近半个月的分组调研,出台了《年度乡镇(区)和县直单位办公室业务工作考评细则》,其中“乡镇办公室分管负责人重视办公室工作情况”占整个考核分值的5%。三是进一步细化了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我们与乡镇党委、政府一道,按照科学分工、责权明晰、相互支持的原则,对乡镇办公室岗位按文秘写作、值班接待、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并将岗位明确到人,有力地避免了岗位不定、人员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使乡镇对办公室人员管理更科学,职责更明确。

三、规范工作环境,提升保障水平。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乡镇办公室干部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为不断改善和规范乡镇办公室工作环境,我们一是加大了乡镇办公室基础建设力度。要求各乡镇(区)党委政府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分别为其办公室配套建设“三室”(专门的办公室、专门的接待室、专门的档案室),目前全县18个乡镇(区)已全部改造或新建“三室”并投入使用。为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进程,我们要求乡镇办公室必须配备1台以上的办公用电脑,开通电子公文网上传输系统,配备打印设施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办公室上报材料的渠道,要求乡镇的上报材料,除材料外,一律要通过电子公文网上传输系统上报,一般情况下县委办不接收纸质材料。现在,县委办和乡镇办公室之间、乡镇与乡镇办公室之间的工作交流90%以上通过网络途径进行,纸制文件数量明显减少,在实现自动化办公的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办公成本。二是加大了乡镇办公室工作经费保障力度。督促乡镇全力保证乡镇办公室日常运转,在年初安排预算时打足办公室的工作经费。近3年,全县各乡镇(区)办公室工作经费每年均较上年有一定程度增加。据调查摸底,今年来,全县18个乡镇(区)办公室的电话费、印刷费、办公用品购置费、办公设备维修费等费用支出平均达到了1.25万元。乡镇党委政府对办公室工作的资金倾斜,进一步激发了办公室干部的工作热情,主动想事、干事、成事的氛围进一步浓厚。三是加大了乡镇办公室纪律约束和制度建设力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严明的纪律约束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不断强化乡镇办公室干部的纪律意识,年,我们借助县委出台《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十条禁令》的东风,明确要求乡镇办公室干部必须走在模范遵守“十条禁令”的前列,以严格的纪律约束推进办公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要求全县各乡镇办公室必须坚持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以良好的制度保证促办公室规范运转。目前,全县各乡镇办公室均制定了包括上班制度、值班制度、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学习制度、保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在内的办公室内部规章制度,严格做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8

来自全省各地、肩负致富一方重任的乡镇党委书记走进省委党校,专心致志地当起了学生。

按照省委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四川省委组织部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对全省4400余名乡镇党委书记全部进行集中轮训。目前已有来自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雅安等6个市的近千名学员接受了培训。

走上讲台的老师中既有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也有著名的专家教授,还有来自最基层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

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参观新典型,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干部坦诚交流,构成了学习培训期间的主旋律。

集中培训

促“新手”熟悉业务

去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全省90%以上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调整,许多乡镇党委书记对如何履行岗位职责、当好基层领导干部,还存在方法欠缺、业务不熟悉等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使这些肩负重任的乡镇党委书记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次全省乡镇党委书记集中培训,是建国以来我省第一次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的大规模培训,也是围绕贯彻“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要求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省委书记杜青林等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方面认真安排,精心组织,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亲自研究、审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多次过问培训班的组织准备工作。省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全省乡镇党委书记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研究制订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方案。力求通过这次培训,帮助乡镇党委书记深刻认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掌握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能力和水平。

因材施教

使“乡官”学有所获

乡镇党委书记工作在基层一线,平时工作繁重,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学习很不容易,怎样才能让大家花较少的时间而有较大的收获呢?省委组织部对此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材施教,务求实效。

在培训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和乡镇工作的实际,设立了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履职尽责和如何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群众工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以及加强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9个专题讲座,分别由省级有关部门的领导、省委党校和省社科院教授及乡镇党委书记代表主讲。

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进行。同时,适当安排小组讨论、学员论坛和参观考察,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促进了知识的及时消化。在培训管理上,突出学员自主管理,严格考勤,严格测评,保证了学员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

为进一步使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培训班采取了多种举措:一是开辟学员论坛,让学员结合所学内容和实际工作谈体会、谈认识、谈打算,并邀请阆中市水观镇党委书记黄凤林就“如何当好乡镇党委书记”作了经验发言;二是创办学员简报,及时反映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学员心声,为“教”、“学”交流搭建起了平台;三是组织问卷调查,就当前农村工作中一些突出问题征求学员意见,为省委决策提供依据;四是进行考核测评,确保了学习效果。

学员们表示,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掌握了新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芦山县飞仙关镇党委书记肖永昌说:“要提高基层政权的公信力,当务之急在于通过政务、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等办法赢得群众的信任。从黄凤林的成功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搞好基层工作,必须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同时还要讲究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致富一方、和谐一方。”

灵活互动

让“学生”受益匪浅

为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省委组织部对授课的老师进行了精心挑选。各位授课老师对这次培训工作高度重视,

准备充分:有的组织调研组到农村进行专题调研,收集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有的通过网络、报刊杂志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及图片资料;有的还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演示稿。在授课和讲解中,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参观了成都市锦江区新农村建设的“五朵金花”。

对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长期在基层默默无闻耕耘的乡镇党委书记们显得格外珍惜:许多学员下课后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解决农村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方法;不少学员晚上还在宿舍内继续学习、讨论,消化老师讲解的内容,互相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一些学员还充分利用《学员论坛》和《学员简报》,发表学习心得和感悟,语言真切感人,充分展示了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对党的事业、党的工作的热爱,展示了乡镇党委书记对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乡镇党委书记通过培训所取得的收获。

学员们普遍认为,这次全省乡镇党委书记集中进行能力和作风培训,机遇难得,实现了基层干部多年来希望接受高层次培训“充电”的愿望。学习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学到了本领,增强了信心,结识了朋友,增进了交流,看到了差距,激发了动力。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9

An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on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

Yating LI, Qiuye L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Zhejiang,316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which is based on some data.What’s more,this paper also predict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rural middle school.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Rural middle school,English teaching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乡镇初中的英语教学方式也发生着一些变化。但是由于生源水平的参差不平,会对英语教学上一些新方法、新理念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以一所乡镇初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访问调查所得的数据,探讨翻转课堂在乡镇初中实施过程中的阻碍以及实施的可能性。

1.乡镇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1新课程改革政策实施现状

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建立符合社会及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力图培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新一代国民。但是在乡镇初中,这一政策的实施却不是很理想。调查显示,大部分乡镇初中学校依旧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指标,英语课堂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辅助的实践活动很少。以浙江省为例,杭州、金华、嘉兴、温州、衢州等地区以外研社教材作为初中英语教材,而台州、舟山、湖州、丽水等地区以人教版教材作为初中英语教材。外研社英语教材取材较为新颖,能够与当今社会的热点有机结合,但是书本提供给学生的大部分为文字材料,对学生而言未免有些枯燥乏味;对教师而言也需要准备许多其他信息资料,亦较难开展教学。而人教版的教材,虽然近年改为新版教材,但是一些知识的更新度上仍略显不足。所以综合而言,在乡镇初中,英语教学主要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创新实践教法欠缺。

1.2乡镇初中英语教师现状

1.2.1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

职业道德方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应遵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实际调查访问也显示出基本上所有乡镇英语教师均能遵守执行上述道德规范。心理素质方面,基本上所有乡镇初中英语教师均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心理完善,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听课情况显示,中青年教师面对突发教学情况时,能积极妥善的处理;而新教师在经验上可能会略显不足,但是随着教龄的增长,在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也肯定会有一定的进步。

1.2.2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

知识素质方面,调查显示,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80%左右的乡镇初中英语教师为英语师范专业出身,20%左右的乡镇初中英语教师为非英语师范专业出身。其中,85%左右的非英语师范专业出身的英语教师通过自学考试的方式进入教师队伍,其余15%左右的非英语师范专业出身的英语教师由其他学科转成英语教师,如计算机教师、语文教师等。因此,大部分乡镇初中英语教师还是具备相关的教育专业背景的,也能够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能力素质方面,中青年初中英语教师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师技能,并能妥善及时地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而新教师在知识素质方面由于中青年教师,但在能力素质,特别是版书设计,课程设计方面有所欠缺。

1.3乡镇生源水平现状

乡镇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化问题普遍存在,甚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大部分浙江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教学,而一些大城市以及城镇的初中则是从幼儿园就进行英语教学。因为地域的差异性,以及部分在大城市里呆过的孩子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双重原因,造成了班级里生源英语能力的参差不齐。而到初中时,由于教育体制、经济现状、地域环境、师资、教材、配备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学生的人生理想、学习愿望、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原因,两级分化现象愈发严重,甚至出现“石化”现象。因此,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技能没有形成时,教学便不知不觉地走向“两极分化”的状态。

1.4 翻转课堂概念及目前实施状况

翻转课堂这一名词起源于2007年的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一名化学老师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和开放课件运动、耶鲁公开课、以及可汗学院微视频等使其得到进一步推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世界流行起来。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重点是学生在课下自学,教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罗伯特教授认为: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和课中阶段。课前阶段,即学生观看视频等资料,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课中阶段,即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一定量的测评与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发展水平,包括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它把以讲授为主的注重知识传递转化为以学生应用为主的知识获得,并且强调课前自主学习,课前通过视频及其他形式的资料进行学习。

翻转课堂有其有别于传统课堂的巨大优势。首先,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对不懂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反复观看并记录,学习节奏可以有自己掌控。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每一步的学习都是扎实的,这就为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翻转课堂将认知层次清晰化。一些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被放在课下,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可以在课上发生。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达到素质的提升,并且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巨大意义,因为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都得到了保障。最后,翻转课堂的内容具有高度复制性。优秀的教学讲解是可以资源共享的,大量学校在自己学校采用优质视频资源,从而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更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良性发展。

泰兴市杨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的杜郎口336教学模式等均为我国翻转课堂的初次尝试。这些模式并没有采取教师视频和在线学习系统,而是采取“导学案”的方式。优点是这些学校一般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而一旦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后学生成绩突飞猛进成为省里优异的学校。这种尝试最大的缺点是对于教师的依赖性特别大,而且需要学风的培养。重庆聚奎中学和福建省晋江中学等是我国翻转课堂的后续尝试,这些学校受到可汗学院的启发,已经初步尝试使用视频和学习系统。这些学校一般都具有一定实力,除此以外,使用电子书包的学校也会很容易采取这样的模式。近期的翻转课堂的特点是内容产生的学校与内容应用的学校并非同一所,这也就能够将最优质的课程传播到全国的所有学校。

2.从教师层面探讨翻转课堂的运用

2.1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策略

2.1.1教师参与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视频编辑能力与计算机运用能力,这样能将自己最好的教学课堂制作成视频的形式,以方便后期的使用与改进。因此,相关乡镇初中或教育局可以事先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能力的培训,以方便教师后期的教学模式转变。

2.1.2教师与学生需要有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创建在线网络班级,并要求学生注册加入相应的班级。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对课前和课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汲取和内化,扎实每一个知识点。

2.1.3教师需要给学生课前留足够的时间,以自习相应教学内容。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内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先进行内部讨论并记录。将讨论后仍无法理解的部分带到课堂,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的深入探讨,克服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1.3教师在课中解决学生的课前遗留难点问题后,对该模块知识点进行一个深入的拓展,提升学生的课外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上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方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这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也有一个不同的要求,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

2.2教师参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2.1大部分乡镇初中英语教师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弱,对新事物接收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一些优秀有经验的教师教学过程难以制成视频形式并及时更新,这是一个优质师资资源的缺失。

2.2.2乡镇初中硬件设施不够。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前完成大部分知识点的掌握。而乡镇初中难以实现每个学生均能及时拥有相应的网络学习资源的情况,这对乡镇英语翻转课堂的实施无疑是一个硬伤。

2.2.3教师平时教学任务较重,若进行初次的视频制作,会耗费许多精力与时间。这对一些中青年教师而言有些难以实行,因为家庭里也有许多情况,难以达到事事兼顾的结果。

3.从学生层面探讨翻转课堂的运用

3.1学生参与翻转课堂模式策略

3.1.1在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之前,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班级也应该有一个较好的班风做引导,这样后续的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因此,这就需要班委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将这一新式教学模式引入正轨。

3.1.2学生遇到不懂或难以理解的难点时,应该及时与教师沟通,并马上解决问题。不能让问题一直处于遗留状态,及时地在课前与课中甚至课后与教师探讨解决问题,是素质与学科成绩进步的关键所在。

3.2学生参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2.1乡镇初中的学生已经适应传统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学习模式,对新型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可能会由于自主性不强而导致初始知识掌握的滞后,这将直接影响教师课中对知识内化的环节。

3.2.2初中学生学习英语时需要教师引导基本的发音。倘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能对口语的训练有所缺失,这将会造成哑巴英语学习现象的严重化。

3.2.3目前中国虽然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中学还是以成绩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因此家长对翻转课堂在实施初期过程中的成绩结果可能不是很满意,这对翻转课堂后期的实施后造成一定的阻碍。

参考文献:

[1]顾湘芬. 多模态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互动[J].时代教育,2013(23)165.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1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county level of urbanization constantly improve, but the construction files lag of small towns is also incompatible with the curren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this must be tak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s as a guide, provid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records management work in small cities and towns.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s file; fi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邹平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全县小城镇建设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由此而形成的乡镇建设资料越来越多,这部份资料是乡镇基本建设过程中一笔宝贵财富,乡镇建设档案的作用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此,我结合自己所在镇(办)档案管理的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镇(办)档案管理工作谈些粗浅的看法。

1、当前我县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

自从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来,全社会档案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档案工作相对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重视。我们邹平县的乡镇档案工作在市档案局的统一领导和业务指导下,镇(办)政府对机关档案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有机构、有网络、有人员、有经费,镇(办)综合档案室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也取得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在邹平“两个率先”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现。

经过前几年乡镇合并后,目前邹平有14个镇和3个办事处,每个镇(办)都设有村镇建设办公室,属事业编制单位,具体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建设工程、城市建设、村镇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参与编制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并受邹平县建设行政部门委托,负责对镇域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审查、交易、招标投标等管理,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对辖区内建设工程实行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对辖区内违反建设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等等,其工作是围绕镇政府中心工作展开,因此目前为止,大多数产生的档案由所里自己归档,并适时移交镇综合档案室。据统计,就我们黄山办事处而言,自2009年4月村镇办共承担建设工程400项,一般一个工程整理一个卷盒(子项目有时与主项目整理在同一卷盒中,也有单独整理),整理建设档案350多盒,为全办事处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当前我县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中面存在的难题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发展尤为迅速,我县城镇化水平已达70%,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甚至存在许多问题。

1.1 建设档案资料不齐全、不集中。乡镇建没档案是围绕乡镇规划建设为中心。并以此产生的机关文书程、征拆等各种文字、图表、资料、并经科学加工的“科技产品”。它不仅记录每栋房屋、每座建筑从产生到消失这一过程中以所有权为中心所发生的一切沿革变化,还具休反映乡镇建设的发展和变化状况。最近,本人从一些镇机关综合档案室收集的乡镇建设资料中看到,图纸和图表的资料多,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带的城建资料少;在建工程材料比较齐全,改建、扩建资料不齐全;集镇总体规划、市政建设.环境保护档案的资料收集比较齐全,建设基础材料建设、城市勘察、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人防、抗震、防洪、城市建设科研资料分散、少甚至无,致使乡镇建设档案不完整、不系统,没能充分地为该镇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改建、扩建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1.2建设档案整理、收集工作困难重重。不少建设及施工单位为省事省力,把移交档案视为多余环节,有的嫌脏怕累.不愿清理:有的视为自已单位“独家版权,不得转让外家“。在工作中敷衍应付,只能靠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上门催交,工作非常被动。再加上一般的工程项目都是跨年度的,有的甚至从立项到结算要经历几年时间,并且分散在各个部门,给收集乡镇建设档案带来不少阻碍。而且也有部份材料由于没有统一集中保管,到时也难免会有不全的情况存在。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例11

一、留守流动儿童基本情况:我区现有72万人口,约有2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创业,由此也带来了大量的农村少年儿童脱离了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总数24804人,其中小学13855人,初中10949人;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留守儿童活动室15个,实现全覆盖。

二、领导重视广泛宣传两年以来,区妇联把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由于人员变动,对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职责,规范管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组织召开乡镇妇联主席会议,传达《安徽省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安排各活动室加紧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及资料整理工作。三是制定五河区《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我区建设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目标任务。四是指导乡镇成立了留守流动活动室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负责人,妇联、团委、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责任成员。

为让民生工程政策家喻户晓,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民生工程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区妇联印制《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等宣传资料3万多份,组织乡镇妇联利用乡镇逢集时机,对全区群众进行宣传。二是利用民生工程宣传月,区妇联每年制作宣传板块2块,宣传资料3000余份,在万福广场宣传活动。三是在各活动室刷墙体标语,扩大民生工程政策宣传力度。四是向家长宣传,强化家长责任。利用“双合格”报告会,家教讲师团演讲,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

三、整合资源 完善功能 目前15个乡镇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实施资源共享,开展活动,实现了全覆盖。省妇联为活动室配送了一个铜牌、4-5组书柜和少儿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等价值2万元。同时各乡镇分别为活动室配置价值近3-8千元不等的桌椅、VCD、电视机、电脑等设备,区妇联为活动室统一制定了有领导小组、留守儿童活动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体育器材管理等制度牌。

四、创新工作 开展活动

创新活动室工作建设模式 为把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成为亮点工程。 一是组织新建活动室的乡镇妇联主席到已建好留守儿童活动室参观学习。要求各活动室要创新思路,体现特色,结合实际,把活动室建设成为亮点工程,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二是为保障留守儿童活动室有专人管理,确保建成后定期开放,并确定乡镇妇联主席为专职管理人员。三是为15乡镇统一制作PPT光盘,并分别为活动室制作活动卡200份。四是联系区电信局为所有活动室免费安装一部亲情电话。

加强监督检查 为确保活动室建设完善,切实发挥作用,区妇联、区民生办分管领导经常到各活动室通过现场检查、指导,对近两年已建成留守儿童活动室,进行检查督促。建设期间,对留守儿童活动室经常进行抽查或督查,对活动室布置及图书、体育器材的管理及使用进行了具体指导。

成立关爱队伍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让广大儿童“心有人护,难有人帮”,各活动室吸纳乡镇干部、党员、教师等组建了500多人的爱心志愿者和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如头铺镇建立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使全镇各村两委干部都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留守儿童活动室领导组每个成员包保2至3个村,每个村的村两委成员包保一至两个村民组,每个村民小组长包保10名左右留守儿童。为使包保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了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包保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做到“三个至少”:每周至 少与儿童交流沟通一次,每个月至少利用电话或网络与儿童至少联系一次,每年至少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一次。

开展丰富活动 经常开展关爱活动,特别是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各活动室分别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去年5月份,市政府副秘书长赵佑文等一行6人到大新镇检查指导留守儿童工作;区妇联牵头组织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开展“六一”慰问活动。一是到临北回族乡慰问15户两女户特困留守儿童家庭,为她们送去了牛奶和夏凉被等价值20__元的慰问品;为大新镇、浍南镇的100名留守儿童发放救助款15000元;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书画比赛,选送69幅儿童书画参加市妇儿工委的书画展;头铺镇妇联、团委、联通公司到头铺镇给留守儿童送来了价值1500元的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头铺中心小学近200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此次活动; 8月份,市关工委主任胡德新等到我区头铺镇检查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也考察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设情况及教育关爱情况。9月份,沱湖乡党政班子成员到活动室慰问留守儿童。与38名留守儿童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在暑假的生活、学习情况,向留守儿童送去铅笔、本子、儿童读物等学习用品共120多件,并向家庭困难的送去慰问金;双忠庙镇镇长百忙中在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为救助女童发放“春蕾女童”助学金。三是开展“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谈心活动,了解孩子们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帮助;四是开展留守儿童“亲情书信”活动。如浍南镇等在国庆期间以留守儿童活动室为依托,以庆国庆为内容,组织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开展亲情书信主题活动,同学们用最真挚的语言写出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出对父母的思念,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这次活动的开展为留守儿童和远在他乡的父母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