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0 16:40:01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1

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培养素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科学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体现。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我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模式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才能发挥教学作用。而师生关系正是对学生内在因素有影响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尊重和爱戴,自然对其所教的学生感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师生关系密切,才能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挣脱束缚,消除心理压力,处在心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布芬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交换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盛气凌人的架势,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问题。增进彼此的沟通,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教师要爱学生,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用亲和力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交流,产生感情的共鸣。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仍坚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认真,认为只有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才是对学生负责任,任何细微的地方都不能疏漏,否则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失。这种包揽式的教学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吃现成的,离开了教师和书本就不能独立进行,更谈不上学习素质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师从教教材变为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灵活运用,具备学习的能力。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3.开展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让学生有发言权,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对话。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个体的学习会形成思维惯性,不利于学生发现新的内容。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弥补了思维的缺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养成良性竞争意识,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尊重他人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小学数学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2

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培养素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科学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体现。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我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模式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才能发挥教学作用。而师生关系正是对学生内在因素有影响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尊重和爱戴,自然对其所教的学生感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师生关系密切,才能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挣脱束缚,消除心理压力,处在心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布芬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交换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盛气凌人的架势,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问题。增进彼此的沟通,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教师要爱学生,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用亲和力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交流,产生感情的共鸣。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仍坚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认真,认为只有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才是对学生负责任,任何细微的地方都不能疏漏,否则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失。这种包揽式的教学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吃现成的,离开了教师和书本就不能独立进行,更谈不上学习素质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师从教教材变为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灵活运用,具备学习的能力。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3.开展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让学生有发言权,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对话。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个体的学习会形成思维惯性,不利于学生发现新的内容。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弥补了思维的缺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养成良性竞争意识,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尊重他人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小学数学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3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太扎实,学习动机也调动不起来。如果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学习情境,积极调动他们课堂的主动参与性,相信会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听过同事的一节数学课,其所讲授的内容是“补集”这一节。对于全集、子集、补集这些概念,该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身边的事与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现在全班同学看作一个全集,戴眼镜的同学看作子集,不戴眼镜的同学看作补集,现在请同学们马上找好自己的位置。这么一来,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贴切,也真正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更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数学理论之用处,从而也收到很好的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可具体联系身边事物一教室,点线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例子均可在我们教室环境中体现出。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学生由被动式的接受变为主动式的自主学习,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加强课堂的有效互动。可见,教师积极去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总认为将课堂宝贵时间交给学生,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观点仅仅一味地灌输,而忽略了教育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中多留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交流学习,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无限学习潜能。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课堂进行自主探索与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自主,他们也乐于交流和展现自己的思考答案,这种互动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曾有机会到一学校参观学习,听一节数学课“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整节课的设计上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为主,题型的设计都是以身边事物有联系的。如,在讲授加法原理这一知识点时,引用的问题:某天桥有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当你从一个入口上又从另一个人口下,请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也各抒己见,某些学生的见解也让老师感到“意外”,甚有学生借助数型结合思想进行解释,课堂气氛活跃非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新颖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由于课堂时间的约束,画图也受限制,图象性质也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死记硬背这些性质。现在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改变了这种局面。首先,利用本校数学教师自行开发的数型器软件,制作函数的图象,根据参数a的取值不同,得到不同的图象。最后利用软件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在电脑上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4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教师要具备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要具有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环节的设计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三、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要爱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向学生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将教学民主落实到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上。现在全国各地都掀课改潮,基本上为“先学后教”模式。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出点拨,适当讲解。通过学生更正、讨论,各抒已见,教师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3-0058-02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 “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 “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索”。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数学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有效课堂教学源自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利用媒体展示教学图片、讲数学故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按照教学预设先出示小动物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两种动物,小白兔有三组,每组有两只在一起玩;鸡有四组,每组有三只在一起吃东西),再向学生提问:“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打算怎样解决?”一个学生提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2+2+2=6(只)”。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这时还有学生举手,我让另一个学生接着说:“鸡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3+3+3+3=12(只)”。我再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了想说:“4个3相加得12,我看到图上每堆有3只鸡,那么4堆就是把4个3加起来得12。”呵!他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我接着问:“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说:“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我写的算式是2×3=6(只)”。几个学生附和着说:“嘿!我也是2×3=6(只)”。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就一副不明白的样子。我笑了,告诉学生:“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又有学生举手说:“鸡一共有多少只?我写的算式是3×4=12(只)”。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问:“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问:“3、4、12分别表示什么?”有的问:“×是什么号?怎么写,怎么读?”还有的问:“3×4=12这道算式怎么读?”……

二、对学生实行民主管理

我不提倡那种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做法,因为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给学生的话,教师就会失去自我,变得不自然起来。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可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强,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纠错,这时我就是严格的老师。有时我又要扮演成大朋友,去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如上课时,有学生在下面玩玩具,我不是统统收缴,而是暂时保管,下课后归还,并嘱咐学生以后上课别再玩了,教师遇事多以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就会受到学生欢迎。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

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学注重结论,而现代教学强调过程,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重要,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运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想

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的,学生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如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合理地运用这些图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提出数学问题。

(二)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去说、去问

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看、去想,还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问;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数学模型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学比较“高矮”,先呈现两位小孩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马路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让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的成果都需要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又如:在教学“分苹果”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教师根据学生的积累自编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然后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玩、去动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学生的天性,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 “淘气”、 “笑笑”、“机灵狗”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 “击鼓传花”、 “找朋友”等游戏展示活动内容,或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四)活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去听、去悟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要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课堂也“活”起来。

四、课堂内容当堂消化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6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整个学生生涯对数学学习中的基础阶段,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思维的形成、逻辑的运用、技能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教育理念完全符合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作用[1]。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探究式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对学习的独立性。学生进行这一系列的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对要对学习产生兴趣,有探究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引导时注意探究课题对学生的价值,运用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方式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构成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探究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程序,即:科学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理解应用,以下是对这三个程序作出的讲解分析:

1、科学提出问题

探究的第一步是要设立问题,以此来确定探究的方向。所谓的科学提出问题,是指教师要根据课程的重点要点提出问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为学生创造探究的动力[2]。

例如在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魔方展开教学,课程展开之前教师向学生演示了魔方的魅力,然后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算出这个魔方的总面积呢?如果算出总面积对魔方游戏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疑问,教师将提前测量好的数据告诉学生,魔方为正方体,边长为8厘米。之后将问题分解,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途径。如正方体特性的提醒,从而将正方体总面积的计算延伸到对长方体总面积的计算。

2、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教师将数学知识“立体化”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对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等通过具体的工具或者利用科技手段展现出来,把模型中蕴含着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的思考思维指引方向、创造灵感。

例如关于“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数学模型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拿出来运用,教师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进行旋转、平移的演示,显示出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图1),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涵义,在以后的做题中,学生也可以清晰解题思路,可以比较准确、快速的分析题目,解答题目。

图1.

3、理解与应用

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了概念和理论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在学习了理论概念后,就开始接触课后习题,但是大多数习题都是将题干简化,问题比较直接化,得出的答案也都是公式化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还是局限在课本里的概念和理论,得不到广泛的发展。

三、实施策略

1、营造探究教学氛围

营造适合的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准备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状态之前,要先将课本教材的内容转换成问题情境,即提出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能够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氛围[3]。教师在研究教材,设立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元素,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范围来界定问题的难易。比如借助儿童游戏、童话故事、受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等。

2、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新课改给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新的要求,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学东西能力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而不是一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概念。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被教材内容束缚。但是在教学中,还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要对其思考的方向加以引导,对学生的思考问题的途径进行科学适当的提醒。学生能够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中寻找自己的思维,掌握适合自己学习的路径。

3、探究活动多样化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实践性比较强,比如几何内容和统计部分的内容等,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公式、理论的运用方法,所以探究是课堂教中模式要注重加强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积极思考问题、分组讨论和深入探索。另外,除了实践活动的加强,还有阅读法、积累资料法、观察法或者主动提出问题等,都是可以融入到探究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在这些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分析、问题探索、概念运用、经验总结等目标,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更有深度。除此之外,探究活动中的分组讨论是学生互相交流,扩展思维,加强合作能力的好方法。

四、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有弹性,改变和发展空间很大,而且根据不同的数学课程、不同的年级学生都有不同的活动形式,老师在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摸清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状态,不断积累经验,使探究式教学发挥更大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7

数学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一种总结和归纳。而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就是应用数学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以及思维活动的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对自然中的未知进行探索。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中的个性化的状态,感受思维开放与过程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让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一套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二、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异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教师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师的职责是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讲。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一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应,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还有学生没有对数学这一学科感到恐惧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不高。

传统的数学教学采用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完全听老师的指挥,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数学内容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当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比较弱,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较单一,遇到难题很难通过所学的知识独立进行解决,为学生的学习形成很大的阻碍,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很低。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促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团结互助,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可以在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帮助下快速找到失败的原因,并积极改正错误,达到目标。学生脱离了封闭的教学空间,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加,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学习的方式、内容都会得到扩展,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提高。

三、开放式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

1.搭建课堂互动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很严肃,不活跃。学生课堂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在以教师为主的严肃的课堂中很少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教师也不能给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惑,有时候教师也会在课堂中出现讲解错误,但是学生即使发现错误也不敢提出,进而造成对大部分学生的误导,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而在开放式课堂中,将教学课堂进行了颠覆,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从属的身份。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并根据内容和目标来安排自己的活动,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充分利用新科技培,拓展学习渠道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8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3001

在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同时,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活动中去,有利于为学生创建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红陪妈妈去菜场买菜,一袋装了一些排骨和一些土豆,还买了一袋水果。猜一猜,哪一袋重,哪一袋轻?每样东西的重量是多少?”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呢?”学生在讨论中引出了生活中的秤,教师再让学生用秤来检验物品的重量,使学生对千克与克有初步的认知。然后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白用眼睛观察与用手掂都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重量,只有用秤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

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问题。同时,教师可通过正确的指导,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生活中的多样化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认真的观察、仔细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乘除法”一课时,教师可先给出最基本的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乘除法的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进行典型例题的计算,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每个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思路与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加强小组合作探索,体验数学思维的碰撞

在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l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出几道比较复杂的运算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和思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生活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技巧,并且能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33-01

一 绪论

高中数学基础课有自身特点,其基础课内容枯燥、难度大。解决这个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措施,有的学校直接降低教学难度;有的学校则改变考试办法,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变为开卷或半开卷考试;有的学校搞“类似题”战略,考前讲解与考试内容类似的题型等。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从长远来看这些办法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也会影响高中的学习风气。

搞清问题背后隐藏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到了影响高中生基础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这相当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根据这个实证结果我们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支持新教学模式更有效果的结论。

对于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作用方面的探索,刘黎清认为:“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则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课程重构和实现有效的交互过程。”对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各方面因素,朱浩亮和张建明都各自总结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因素,但他们都没有对这些因素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也没有进行对比实验。本文的论述不仅支持了刘黎清的结论,还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并用对比实验证明的有效模式。

二 数据,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其中用到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级环境与能源学院一年级新生,发出问卷110份,有效回收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88.18%,问卷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年龄、性别、学生原来所在中学级别、学生来自哪个区、是否喜欢数学课、是否喜欢数学老师、父母学历情况,以及高考数学成绩。其中外地生源的高考成绩不是以150分为满分的,以150分为满分的标准进行折算。是否喜欢数学课打分标准是:不喜欢分值为-1分,对这门课程感觉一般分值0分,喜欢这门课分值为1分,比较喜欢这门课分值为2分,特别喜欢这门课分值为3分。是否喜欢数学老师打分标准为:不喜欢分值-1分,感觉一般分值为0分,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1分,比较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2分,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3分。父母学历情况打分标准为:父母中最高学历为高中毕业以下分值为-1分,为高中毕业分值为0分,高中毕业分值为1分,研究生毕业分值为2分,博士毕业分值为3分。学校级别打分标准为:普通学校分值为1分,区重点分值为2分,市重点分值为3分。

三 应对策略: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实证结果,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让高中数学基础课程本身变得有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让老师自身更有魅力,让学生亲近教师;第三,合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下降问题。所以新教学模式第一条,每节高中数学基础课都可开展用这节数学内容解决一个现实世界通俗数学问题的活动;第二条,教师每两小节课用严密的数学逻辑分析一个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第三条,合理安排第一条与第二条内容的时间点,以解决因学生注意力下降而引发的学习效率下降问题。

四 对策效果分析

主要结果的评价,大样本的调查数据,严密的计量实证过程,保证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对比实验的精心设计,保证了对比结果的可靠性,这可以充分证明新的高中基础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与方法无论是对教学研究者还是对二本类高校高中数学基础教学都有指导意义。但由于一些条件所限,这个研究没能让每个环节尽善尽美,也可能存在某些可以更完善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比如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对其他学科的高中教学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效果,这个模式是否有推广价值等。

参考文献

[1]刘黎清.论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144~146

[2]朱浩亮、冀桐.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6(12):57~59

[3]赵军、张建明.发展性课堂教学决策有效性的归因与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2(4):107~112

[4]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370~391

[5]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32~239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10

一、“先学后教”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当“收音机”前的听众,而是先要开动自己的脑筋,通过自己的自学去获取知识。这里的“先学”是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去自己探究、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后去解决。最终解决不了的,反馈给老师。“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独立去学习,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并根据掌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了解和总结学生感到疑难的问题,并启发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最后,教师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多了,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先学后教”数学课堂教学的备课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好“先学后教”这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明确本节课“先学”是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后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

首先,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学生的自学要求,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其次,要考虑到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第一,要备起点。所谓的起点,就是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新知识的要求,设计好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引申点,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学生自学。学生的起点就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第二,要备重点。重点是新知识的主要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以重点内容为中心,辅以例题、知识点讲练,引导学生在自学时能够理解重点内容。第三,是要备难点。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注重分析教材,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第四,要备链接点和疑点。链接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疑点,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学生搞懂链接点和疑点,才能把新知识理解透彻,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网,从而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先学后教”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教师要创造好自学条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不仅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他们更快、更容易的掌握新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创造出自学氛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给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自学条件,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2、教师应引导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学习,这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让学生知道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有回答不出的问题做好标记,有待于教师解决。这样,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更有利于自学。另外,想要学生达到好的预习效果,教师要时刻督促学生,并辅以练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相应的自学习题,让学生通过做习题来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巩固了已了解的知识,才能达到初步理解的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出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体会掌握新知识的快乐,并能活学活用。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例11

1.有利于各种教学模式的整合

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制定不同模式,做到因地制宜.传统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满足不了现时日异更新的教学信息,学生也不再限于吸取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时展的结果.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高提升.形势的发展使我们意识到,当一种教学模式已不再“胜任”时,必将遭到淘汰,但并非一时间就会被取代,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来为人们所接受并运用.新课程下教学模式的逐渐应用及深入,能更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与利用现有优势.

2.有利于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水平;其次,数学教师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文化修养,对数学事件及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最后,熟练掌握数学教学课程中,哪一步适合于运用信息技术,用哪种教学手段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实际上对教师队伍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师中,适当地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在培训中,要把信息技术与相应的课程有机结合,以提高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使课程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

3.有利于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及习惯的养成

新课程课堂教学实现了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为主,以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逐步形成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数学涵养,利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工具,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提高数学事件信息的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提高数学解题的应变能力.

二、新课程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课堂变革趋向

1.教师角色变革趋向

教师需要从传统教育中“教书育人”的角色转变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研究是一种态度.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需要不断创新,而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因为教师的教育过程和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开发和创新的过程.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参与者,是“学长”.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见解,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要换位思考,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参与到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