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0 18:09:31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26-03

新儒学代表梁漱溟指出“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孝悌实在是孔教唯一的提倡”。[1]谢幼伟同样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孝为主,以孝为根本的文化”。[2]可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狭义的孝是赡养父母,广义的孝指奉献社会,它既是一种敬本心理,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职业观,都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精髓的弘扬与运用。

一、孝文化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中国传统孝文化中,有很多是2008高考方案大学生理论课教材内容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与落实孝文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得以体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践行孝文化,树立高职大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讲授孝文化知识,如引用儒家经典来增强课堂的文化厚度;同时,也要突破理论层面践行孝文化,抓住各类教育的契机。例如:在天气突然变冷的情况下,教师对同学们说:“请掏出手机,给父母们发条短信,也许就短短的四个字‘天冷加衣’,就足以让父母温暖一个寒冬”。这样,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在特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感受到学做人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学生树立这一正确的理念后,会运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循环,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育道德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后的活动与作业来促使学生践行孝文化。如让学生结合团、班会,举办公益活动,在活动体验中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孝文化,培养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中国传统孝文化,这些历经历史沉淀的魁宝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专题时,讲爱国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个五分钟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首先,了解了中国传统孝文化,受“生则养”的思想熏陶,高职大学生敬养父母的意识会进一步增强,形成对父母的责任感,从而为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其次,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本质规定,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会得以进一步的培养,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高职大学生在对责任的恪守中,履行自己的道德职责,会做到乐业、勤业与精业。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彻孝文化,培育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近几年的招聘会有个普遍现象:“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最受企业青睐,高职生吃苦耐劳“香”过本科生。可见,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贯彻孝文化,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才能提高职业竞争力。孝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根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自是它的应有之意,是人们处理各种困难的总原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孝文化中的“立德、立功、立言”,树立不过分挑剔的就业观;注入“立身、承志”等孝文化思想,鼓舞高职大学生披荆斩棘,勇于开拓,促使他们缩短就业岗位的适应期;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熏陶和鼓励高职大学生奋发向上、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地建立辉煌的职业功绩。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孝文化,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使高职大学生践行对家、对社会的孝道之后,自然地升华为对民族、国家行大孝,即爱国精神。首先,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疏《诗经·大雅·生民》序时说:“祖者,始也,己所以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4]爱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爱国主义是孝意识的演延结果。[5]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就是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如在讲《形势与政策》专题“从抗震、奥运看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时,就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例举“七夕”在中国静寂,在韩国热闹;韩国欲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韩国被西方学者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子;韩国人的共同道德,仍是儒家文化所信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推动他们创造“汉江奇迹”,促使韩国民众1997年发起献金运动,使韩国最早度过金融危机等等,提出:谁来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其次,孝的扩展,将亲亲之爱延伸到非亲亲的领域,转化为为社会尽责,是“大公”的原始动力。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就是要落实到实际学习、工作中去,练就一技之长,拓展综合素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而贡献。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空洞说理,而是实在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孝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作用应沿用情感教学法

发挥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要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法,要深刻而生动地展示孝文化的吸引力,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课程理论内化为学生素质,情感教学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的体验,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孝文化,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

1.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我们曾做过调查,学生最讨厌的是看上去不相信理论却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人。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对传统孝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并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激励方法表露真情实感,以感染学生;同时,激发学生(尤其对孝文化比较了解与感兴趣的学生)间积极情感的相互感染,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如孟郊的《游子吟》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师生情感的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产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

2.以境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所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孝文化构建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遣临行前的交待和《窦娥冤》中窦娥对婆婆的深情等变成小品或flas,给学生视觉、听觉以全新的刺激。这一切连同教师的神态、语言、情感及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3.以行促情,激发学生的行为自觉。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理论认识转化为个人的行为需要。我们可以结合学院的社团活动,开展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体活动,如推广一耽学堂晨读四书,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激发思想政治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为。

总之,孝文化要发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对学生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过程。孝文化的落实与教育的开展,要多注重内容、传承孝精神,而不能流于形式。如某大学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回家给父母下跪,媒体就此评论说,要求学生用一定的行动来体现对父母的孝,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诸如磕头之类的礼节,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长辈最缺少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才叫孝道。或许是家庭的保障,或许是情感的交流,或许是一声问候,或许是一封家书。要引导大学生推行正确的孝行为,树立他们正确的孝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才,无论对父母、学校、社会来说,都是真正的、最好的孝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07-308.

[2]罗义俊.理性与生命——代新儒学文萃[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509.

[3]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诗经·大雅·生民,十三经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28.

[5]史康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J].广西社会科学,2002,(4).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53-02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价值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沉淀和积累,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教学素材。纵观医德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以及社会普遍反映的医德问题,大多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例如:“推己及人”、“医非仁爱不可托”等,这些医德的理念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应该将其精髓引入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贯穿于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2014年5月4日主席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从中汲取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医务人员的重要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担负起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内在统一的。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为教育的目的。例如其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的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内容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谋而合。在高职学院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缺失及其原因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失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的高校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们都非常的时髦,他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的文化和节日非常了解,并被卷入“海外热”的浪潮中。最热衷于韩剧、美国大片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名人、名著等了解甚少,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文化层次的差异,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相关的知识十分薄弱。

(二)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乏的原因

1.高职医学院校教育的弊端。高职医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医卫类学院,主要是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医务人员,医学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学院都会比较偏向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教育,而对于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一般都处于比较边缘化的状况,更不用说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导致培养出来医务人员并不具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都比较差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重要症结所在,也是现在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正确地传授观念。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地进行知识的传授,除了重视本课程的传授之外,对其他门类的课程也不应该持有偏见。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老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高校任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外,需要全体的教师们共同地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正确观念的传授。

3.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目标非常的明确,这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让学生更好地就业就成为一个比较单一的培养方向。但很多的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比较青睐复合型人才,他们更注重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3

第一,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依然侧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思想政治学习没有兴趣。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思想教育专业教师不重视,未能配备齐全专业的思想政治任课教师,也不重视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素养提升与发展,导致这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专职教师。而且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课时,对思想政治课时进行压缩,而且让教师以大班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吸收。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手段的有效更新。

(二)教师对于教学未能与时俱进地

改善第一,教师教学理念不能及时更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各种社会思潮,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都对人们产生着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思想政治教师思想波动,逐渐偏离了爱岗敬业精神,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学观念的更新。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依然固守传统教育理念,只把教学任务的完成当成己任,缺乏教学研究和创新精神,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根本无暇顾及。还有些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差,而且工作态度不积极,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第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内容不丰富。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依然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格式化,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严重制约着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虽然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要求,其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定的,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其具体内容具有滞后性,还有待于不断补充和丰富。

二、相应解决对策

(一)学校应给予足够重视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要对思想政治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同等对待,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第二,学校要对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的培训,努力培养出优良的思想政治专业教学队伍。第三,学校要加大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投资力度,以保障教学手段的有效更新。

(二)教师要从各方面完善教学

第一,更新教学理念。信息时代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要拜托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结合时代要求创新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感染力。教师要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兴趣,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第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逐步落实从“理论—生活—理论”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并重。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现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为基础和依据,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素质。一是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及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对现有的教材结构和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尽量增加感性材料,让事实说话,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二是要关注现实,跟上时代步伐。教师除了传授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增添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及其具体事例,自发主动地增加新内容。第三,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化。一是教学要理论和实践并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二是教学过程要具有引导性,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三是教学评价要系统而且科学,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4

摘 要: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了解,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特别是综合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该论题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势和趋向。研究分析表明:该命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5-0068-05

当前,高校已日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突破障碍,开发潜能,自我实现,更是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单薄,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够,职业规划能力差,职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本文拟在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并提出这一研究的走势和趋向。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及理论工作者们一直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简介

目前专门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尚属空白。不少学者对这一课题作过零星的探索,如学校部等编著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涉及到就业与职业理想等[1];曲振国等编著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谈到大学生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对职业观念、现代职业精神进行了专章论述[2];刘建新、费毓芳主编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中也提道:“高校就业指导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培养学生创业和敬业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3]这些论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从已公开的学位论文来看,相关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只有3篇,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杨德才副教授指导的赵敏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7),武汉科技大学张继才教授指导的万杭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2009),河南大学施昌海教授指导的李士营的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2009)。

期刊论文方面,笔者以“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上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全部文献进行精确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47篇。从时间上看,相关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之前,相关论文几乎没有,2003-2008年共有十余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此阶段已逐渐得到重视,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足够关注;而在2009、2010年,相关文献突增,超过之前期刊论文数量总和,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重视并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探讨状况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者关系的探讨是一大主题。综合文献来看,主要有两类观点。

1.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存在内在契合之处

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有:李士营在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育人目标同向、育人功效同效、育人内容同质”[4]13-14;任凤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中提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之处表现在“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和教育内容的互通性”[5]。陈春一、高培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中认为,两者关联性表现在“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教育内容上的交错性和教育作用上的互补性”[6]。屈善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在“对象的一致性、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互通性和作用的互补性”四个方面具有契合点[7]。闫礼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的关联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和教育导向的社会性”[8]。这些文献实质上都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基础。

还有学者论述到了两者之间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万杭硕士学位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提到,两者之间结合之所以必要,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实施”[9]8-9。关于两者结合的意义,万杭认为,“有助于大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9]11-12。任凤彩认为,两者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是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理想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5]。屈善孝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内容、目标、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

关于两者结合的原则,万杭认为,要“遵循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教育的系统化和个性化三个原则”[9]19-20;关于两者结合的对策或途径,万杭提出,要“更新教育主体观念,调动教育客体积极性,更新教育介体,挖掘社会资源,扩展教育环体”[9]20-25。任凤彩提出,“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发挥好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5]。

2.两者之间互为载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两者都是研究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可以互为载体”[9]15。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促进作用。如赵敏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10]13。陈春一、高培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使得学生较好认识自我、较好导向正确的目标、较好开发潜力、较好改善师生关系”[6]。闫礼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8]。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黄炳辉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中认为,“职业生涯设计使高校思想教育的目标明晰化,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具体化,需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方法多元化”[11]。无独有偶,张志萍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文中也主要“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改进方式等方面阐述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已经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凸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已经超越了过去单纯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技术性的工具范畴;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途径和手段,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实效,更具有时代性,更能被广大青年学生接受。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探讨状况

从既有的文献中看,不少学者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所研究和论述。如赵敏在《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道:“大学生自身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价值取向偏颇、自我认识不清、生涯目标模糊、职业素质欠佳的问题”[10]13。李士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到,大学生自身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淡薄、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充分,实践能力缺乏;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体系;缺乏专业和针对性的测评工具;缺乏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4]20-22。屈善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需求日趋多样,价值观念更加多样化,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同时,大学生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够,职业能力不强,目标定位模糊等问题[7]。任凤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中提到,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艰苦奋斗意志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缺乏、诚信缺乏以及社会责任感淡薄等不良现象,这种现象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职业精神、职业理念亟待完善和提高[5]。田必琴在《浅议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提道:“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在理想的云端漂浮,教育效果备受质疑。”[13]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主要文献有三篇:闫礼芝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和《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中,通过实证调查、SPSS统计分析与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学生自入校即开始实施生涯教育、生涯规划制定、指导督促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吴惠、王雷华在《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中,也经过数据分析,论述了“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整体认识、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期望和职业选择地域”[14]。

从上面论述所见,历经十年萌芽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已经有一定进展,学者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当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研究既缺乏专门论述,也缺乏个案研究,实证研究也较少;同时,因为研究者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情况不甚了解,对大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探讨状况

当前,理论界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所提出的对策思考也有一些研究。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赵敏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的系统对策主要包括:“一是认为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毕业阶段前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针对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和毕业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体系,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深度思想问题,努力构建新的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三是系统整合,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10]iii宁曼荣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运用初探》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一是认识层面上加大宣传形成共识,二是制度层面上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三是方法层面要加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四是实践层面要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15]吴惠、王雷华认为,要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要做到:“深化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认识;关注易受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的学生群体;重视媒体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宣传作用;发挥新社会阶层校友的示范作用。”[14]

也有学者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全员化角度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李士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及实施方案进行了阐释;将大学生四年划分为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毕业阶段,详细论述了每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案。对于全员化研究,李士营提出:“要加强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要建立新型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要充分挖掘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作用;要强化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4]39-45

以上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研究,不少学者都能各抒己见,既有宏观上的总体研究,也有微观视角的具体展开,较好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但这些研究仍然不够,在对策探讨的创新及深入方面,势头不足,还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多元需求;同时,不少学者提出的对策较为宏观笼统,实际可操作的研究相对缺乏。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学术界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展开的这些研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领域有了进一步拓展,也深化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及规律把握。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所出理论成果参差不齐,有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理清。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实施主体、教育策略、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不够系统。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立性,但其内涵和外延至今尚无明确界定,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的混用,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功能论述等也较为笼统。

(二)研究视野较为狭窄

当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主要是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围绕教育要素而展开,存在视角单一、人云亦云等问题。实际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需要借鉴人才学、伦理学等学科理论来充实。比如,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高校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运用文献分析法,更多地停留在一般的描述性、定性的分析研究,定量的实证研究较少。从检索文献来看,仅有闫礼芝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以及吴惠、王雷华的《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等三篇期刊论文运用了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一)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我们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人才资源开发理论体系中去思考,开发个体潜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基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系统研究,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在历史考察、过程及规律探讨、环境优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二)拓宽该论题的研究领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存在大量未经触及和深入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索。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如医学类、师范类、公安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可以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等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114.

[2] 曲振国,杨文婷,陈子文,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74-191.

[3] 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15.

[4] 李士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5] 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70.

[6] 陈春一,高培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77-78.

[7] 屈善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97-99.

[8] 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62-63.

[9] 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

[10] 赵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11] 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教育评论,2005(2):33-36.

[12] 张志萍,吕建秋,刘智强.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8):54-55.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5

自2006年秋季开始,我国所有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道,将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新方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整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这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重要契机。我认为,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内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

发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教育内涵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以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价值的实现为目的和尺度的,是使人成为“人”的活动。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本义。在我国,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应当体现高等教育的属性,高职院校同样是高等学府,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殿堂。绝不能狭隘地将高职教育理解为就是职业能力培训,就是以培养“才”为唯一目标,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对“人”的培养。否则,高职教育就会变成能工巧匠式或“手艺匠”式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高职院校就会变成生产合格“产品”的“工厂”。因此,必须从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和谐发展的角度理解高职教育的内在属性,将人文教育渗透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不能例外。

人文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其教学目标首先在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纪律、道德和法制教育,使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的信念与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认同并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纲领和政策,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工作,贡献力量。这一点对于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定位是至关紧要的。但也要看到人文属性同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的内在属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学科来看,不是只涉及单一的某个学科,而是涉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轴心的人文社会学科群,包括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几乎涵盖了人文社会学科的所有门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关注的是人生的价值、人民的福祉、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与世界的前途,只有从政治属性和人文属性的统一中,才能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涵。

人文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努力,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不可没。但是,在有些地方也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学生认同和欢迎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有些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是单调的理论宣传和乏味的政治说教,远离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大力发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人文内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人文教学的统一,通过倡导人文教学,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领域,密切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贴近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意蕴,摆脱说教意味,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大学生的认同感,这是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

完整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是意识形态属性与人文属性兼备的课程,人文属性是与技术至上、功利至上、个人至上相反对的价值取向,具有开放性、超越性,集中表现为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体现着深刻的人文教育内涵,概括言之,有以下四个方面:

人文自觉与价值理性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不是以“致用”为目标的课程,而是追求“无用之用”。这种定位在表面上看与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指导思想相矛盾,但这不能成为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由。专业课的用处是显性的应用之“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无用之用”则是隐性的,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旨在唤起学生的人文自觉与价值理性,使学生不为专业所局限,不为技术所束缚,自觉按照全面发展的人的标准来思考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关注生命的意义和尊严;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不把别人当工具,不把自己当奴隶;遇事能够思考是否应当,进行价值评估(价值理性),然后分析是否可行,提出行动方案(工具理性)。

历史意识与未来关怀人们都生活在现实之中,要更好地理解现实,就不能缺少历史意识;要更好地把握现实,就不能不关怀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教育内容。虽然高职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本身就是一门史论合一的课程,离开了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无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无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充满着热切的未来关怀,教育学生要具有未来的眼光,关心社会和自己的未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最美好、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个人理想要自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历史课,也是理想课。

社会责任与公民素质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将来是社会的中坚和栋梁,所以,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将来社会的面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责任课,要帮助大学生摆脱个人至上、自我中心的狭隘观念,从理论上说明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但主要在于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为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可以通过伟人和先进人物的具体介绍,展示其胸襟抱负、理想情怀、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激发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教育学生树立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现代公民课,要使学生摆脱数千年专制传统遗留下来的权力本位(亦即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人治观念,教育学生树立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权利义务观念、公德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了解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规范,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社会责任和公民素质应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教育内涵的核心部分。

理论素质与创新思维在现代世界,大到国家、民族,小至个人,如果没有理论素质与创新思维,是难有大作为、大成就的。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以训练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方向,而不是以学生的理论水平为衡量标准,但是从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和青年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必要的理论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应当成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与创新思维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经验,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坚持并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高职大学生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既可以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能够把握其中蕴涵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矛盾分析、大局视角、求实态度等方法论原则,从中学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教育内涵的实现

要切实挖掘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内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努力转变观念,确立人文教育意识高职院校大都是从中等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转制而来,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历史文化积淀不足,尚处于创业阶段,自身传统还在形成之中。所以,与人文学科齐全、文化积淀深厚的综合性大学相比较,人文教育容易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盲点”。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其特殊的人文属性所决定,必须在人文教育方面有所作为。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与活生生的人的对话,在教育者的心中一定要时刻有“人”的存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特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切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也不能单纯地从政治教育的角度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和内涵,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会到人文教育之中,在人文教育之中自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识自己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重责任,树立人文教育意识,这是开掘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教育内涵的思想前提。

全面改革教学,贯穿人文教育理念高职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内心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对人生、对社会的困惑,还有一点青春的迷茫甚至叛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主动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和内心世界,主动适应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要想真正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意蕴,必须全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人文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要严格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又要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善于捕捉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思想困惑和难点问题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思想引导,证明理论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既要认识了解马克思、恩格斯、、邓小平这样的伟人,也要认识了解张思德、雷锋、王顺友这样的普通人,认识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世界和精神追求;可以尝试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文字浅显、篇幅适中的原著,在原汁原味的阅读中领略理论的魅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辩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通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历史图片、专题纪录片、电影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受到教育,获得启示。在考核方式上,要把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作为重要依据,考核的内容既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要适当增加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使考核具有开放性,切实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指导理念。

提高教师素质,树立人文教育榜样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发掘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内涵,教师是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自觉地以“人师”而非“经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砥砺德行,学习新知,言行一致,对自己的职业满怀自豪,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热爱,用满腔的热情、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人文内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学的良师益友和榜样。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钻研教学艺术,修炼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摒弃说教,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春风化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其受到人文教化。

参考文献:

[1]刘玉清.职业技术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0,(5).

[2]高云伟.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1,(4).

[3]裴云.对高职教育本质的解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1).

[4]顾明远.推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N].南方日报,2005-02-02.

[5]邬大光.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构建人文教育环境[N].南方日报,2005-02-02.

[6]朱小蔓.道德人和知识人的统一[N].南方日报,2005-02-02.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34-0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和生活。鉴于高职学生文化课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在开展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高职院校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顶层设计,也就是结合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地域优势,从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导向性,为不断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志2005年1月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21世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由于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原有的两课教学的基础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上面,还有就是当前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往大班教学方向发展的趋势。大班教学尽管在节约师资力量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上面发挥着一定的有效作用,但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视程度,让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副课,这样的话也就容易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重视。另外,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有待于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来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运用现实社会中的例子来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人、指引人、教育人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另外还应该看到,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现实社会相互结合的一个方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联的实际生活内容的相互联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多重视对于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能够将这种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方法和技能的传授,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首先,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主管部门到从事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要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有效课程,同时还需要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才是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其次,就是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往的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让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指引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课堂,而是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指导性工具。另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当前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师在进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高职学生能够带来相对直观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效果的产生。

最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针对教师进行改革教学措施,而且也需要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让高职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中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当中,走入社区、到工厂、到农村来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重要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就是今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所在,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更加融入社会生活的因素在其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真实效果。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更好地应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不断改善之前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也就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够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我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来说,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政策、方针、路线有相对清晰和明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感受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变化,从这些社会的变化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另外,在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上,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认识上面,让高职院校在培养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让这些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效果。另外,还需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高职院校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到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这样才能够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真正价值。

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上应该看到,只有不断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力度,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和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与现实世界结合的力度,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可以说,在未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从而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来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从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需要高职学生能够积极配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仅需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还需要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这将有助于加速改革的步伐和拓宽改革的手段、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管部门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调研资料。最后,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话可说,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斌,李雁舒.论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2]韩裕庆.构建富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3]钱静.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探究式互动教学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3).

[4]刘小流,黄志敏.论高职教育中的“两课”实践教学[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5]曹琳.高职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改革思路[J].经济师,2006(8).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101-02

收稿日期:2007-02-05

作者简介:刘代成(1961-),男,重庆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无论是普通高等学校的职业技术学院,还是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这一问题,很多学校一直在进行着探索。事实上,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照搬普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方法,也不能照套中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是摆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前提。什么叫“以人为本”?“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和人格,尊重人的利益和权利,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高职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尊重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高职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高职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高职学生是教育主体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高职学生,又要尊重、关心和帮助高职学生。要坚持从高职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为高职学生服务出发,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学生,为高职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要尊重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高职学生的个性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必然要以高职学生为评价主体,以高职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成功的依据。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高职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高职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观念,增强其主体意识,引导高职学生将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要让高职学生有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高职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论是设计或实施教学,都应该把握高职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做到真学、精通、笃信、践行,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应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教学反映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进展,力求从研究的层面上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成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不应总是考虑个人得失和经济利益,而要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在师风师德建设方面做出表率。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教师应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出现在高职学生面前,这样,自然会得到学生的敬重,从而引起品格心理的共鸣。只有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高职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至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

被人们称赞为”用忠诚托起使命”的国防大学理论研究室主任许志功老师,以他的忠诚,以他无比热情宣传马列主义的使命感,以他总结出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经验,为我们政治课教师树立起榜样,令我们深思,给我们启迪,值得我们学习。

三、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高职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找准和高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高职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各门政治理论课教学对高职学生的针对性。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和时展要求,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针对高职学生思想实际,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基本、必须、够用的原则,对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高职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中,应多联系我国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疑惑,有的放矢地讲解;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中也要针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最新变化做出分析。当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对最新信息的掌握已基本和教师同步,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权威”光环已不复存在。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多在分析问题上下功夫,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革新和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如有关学者设计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3+X”改革方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道德与法律》三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将《形势与政策》讲座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成才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作为选修课。高职院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要求和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仔细分析高职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以高职学生成才所必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高职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要根据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以真理压人,要用真心,献真情,施真爱,关爱呵护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分忧解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让高职学生懂得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要给予高职学生一种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让他们能够用宏观的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内国际问题。为了让高职学生掌握这种观点方法,在教育教学上自然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一是要不断创新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是教学方法上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把单向“灌注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试、考查方法。应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要考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着力教育教学阵地建设,如成立高职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这样的阵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撰写政治理论的学习心得和论文。在教学中,可强调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理论教学,有教科书、有计划,它是有系统性的,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强调或突出某些教学内容的。学生中程度水平不尽相同,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考虑有不同层面的要求和标准,即将理论课放在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中进行教学,拓展视野,开辟大课堂,并着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比如,结合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或体会文章。这样,学生就学得真切生动,学有所得。还应注意与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协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高科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及优秀精神产品的作用,共同为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服务。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并要下大工夫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作为其有力保障。高职高专院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学校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确保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学科、重点课程来建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统一认识,形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强大合力,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切实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生活条件,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安其位、谋其政、敬其业”;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45-03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教W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尽早知道及掌握企业文化内涵以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就业和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将从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对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构建融入企业文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加快职业素养教育,特别是基于企业需求和企业先进文化基础上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今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育部“05方案”的规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主要在大一年级开设,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形势与政策主要在大二年级开设。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方面需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要整合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在内容上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职院校应该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等一线专家共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内容,吸收产业文化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比如可以通过开设优秀企业文化选读、企业文化与人的道德和修养、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等选修课程,加强高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在校期间不仅要增强职业技能,也要注重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以便他们今后更好、更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

二、整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引入企业文化元素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教学内容并无与高职院校教学相结合,缺乏针对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形式和方法。”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必须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的内容,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材、保证课程大纲不变的前提下,需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企业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切实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把企业文化的安全、卫生、效率、质量、竞争、创新、服务、诚信等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去,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甘于奉献、服务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工作纪律的好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增加就业、创新创业教育等新内容。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职院校必须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目标,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渗透融入各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中分析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尽早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为他们将来顺利实现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还要利用企业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此外,还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意识教育功能,融入企业的创新理念,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让学生做好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提高创业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自身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更加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亲和力。

三是结合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工作环境的特点,在内容上从高职学生参与的实际工作的需求出发,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加深高职学生对社会和工作环境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岗位认识,使他们能够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做到知行统一,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

三、结合企业文化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辅助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清晰、生动和形象,有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以讲授、示范为主,缺乏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融入企业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视频教学法、角色扮演和团队游戏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性,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企业文化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强大魅力。教师要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实例,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以及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学生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企业调研,要注意搜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实例,可以通过录制他们在岗位的实际工作情景等,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给予讲评和让学生讨论,有效地增强他们对职业的感性认识。

二是采取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如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职业情境,让学生扮演某个工作角色,或者布置某项工作任务让学生单独或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等。

三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随着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介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的主要信息交流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价值观、道德观念乃至行为规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微博、微信的传播速度快、参与面广、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以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经典案例,从而让高职学生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与内涵,从内心深处接受优秀企业文化。

四、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帮助高职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国情,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构建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高职院校要将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流程以及考核方式,对高职学生参与实践进行量化管理,使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逐步规范化。

二是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通过建立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高职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访问及顶岗实习,使高职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体验工作流程,增强高职学生对企业团队合作以及制度化管理等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按照企业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三是创新实践内容和形式。通过融入企业文化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首先,通过“探究式”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企业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企业生产、管理、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各种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开展调研,在完成调研后,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者调研报告,通过座谈、演讲、辩论或者沙龙等形式在课堂进行交流和分享。其次,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如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企业文化相关讲座;开展职业道德知识竞赛、“校园模拟招聘”、校园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向高职学生传递当前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高职学生能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使其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得以提高,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的能力,从而缩短学生与社会工作的距离。

五、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企业文化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要结合高教教育的特点,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熟知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所要达到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职业标准等要求。但目前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企业文化方面知识积累比较少,深入企业、行业继续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对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素质结构了解不多,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以及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应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形成有计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分期分批组织教师下企业考察、参观、学习和挂职等,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了解和学习企业文化及人才需求标准,了解和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厂规厂纪等,加强对企业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和纪律观念的理解。此外,还要通过走访实习生、毕业生等,了解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不同行业对毕业生在职业中的各种要求,并在日常教学中把先进的企业文化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晓谦.管理学基础教程[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学通.高职院校文化使命: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3(9)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9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的过程中,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从此,“新常态”成为了又一个“习式热词”之一。所谓新常态:“新”就是“初次出现的。与‘旧’相对”[2](P4216)。“常态”就是“通常的状态”[2](P531)。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所不同的新阶段,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与以往的新状态。“新常态”一词看似是表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但对于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3]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也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自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许多新的战略部署,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同月底,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一些列的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部署、文件和讲话既为我国今后的职业教育如何服务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最终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都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势必要进入与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而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样进入一个“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地位和处境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改善,因此,要彻底扭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较为被动的境地,适应当下我国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高职教育的新常态

2014年12月,距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半年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并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进一步强调“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4]。其充分表明,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必须要准确认识、科学把握、主动适应、全面服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方面发挥出高等职业教育更大的作用。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势必将会进入到一个“新常态”之中。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常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进行过表述,在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中都多次提及和阐述了有关职业教育“新常态”的问题。将职业教育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紧密结合,明确了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蓝图已经绘就的基础上,今后职业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树立起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创建与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与评价机制。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常态”大体可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自党的十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更深入发展,以及产业升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等素因,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将越来越高,并成为常态。早在2014年6月底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5]。总理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时更是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5]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不止一次的表示过职业教育仅仅是一种教育的类型,而不是一个教育的层次,不应该把职业教育视为较低层次的教育的观点。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预示着国家将从制度这一顶层设计层面对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普职连通、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体系。这对于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确实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当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同样意味着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升,因此,高职教育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

(二)高职院校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通常总是与挑战并存,高职院校的进入不断的迎接机遇、接受挑战的发展阶段将成为一种常态。“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一系列的国家发展战略都将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但高职院校若想要很好的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就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以迎接“新常态”所带来的新挑战。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否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真是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素质;高职院校能否真正落实法律制度对高职教育的引领、推动、规划与保障的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高职院校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而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则需要高职院校从高职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模式、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等全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回答记者问时明确的表示:“职业教育应该适应市场的需求,哪些短缺就往哪里培训,农业,很多人都在提将来谁来种地,一定要培养将来能种地、种好地、种好高收益的地的农民来,这样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6]2015年8月18日《济南日报》介绍了山东省的“职业院校将有专业‘负面清单’”[7]。其表明对高职院校而言适应、改革、创新才意味着生存,止步不前终将被淘汰。当然,这种改变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它确实为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提供较为明确的改革思路与方向。最终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也进入“新常态”。高职教育发展虽然整体跨入“新常态”,但在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并不让人乐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既离不开国家、社会、高职院校的重视与支持,更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不断研究与深入进行。只有各方面通力协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高职教育“新常态”发展发挥出课程所独有的作用。

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从国家层面而言,党和政府向来非常重视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早在2004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明确表明了高校中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十年之后的201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文件中再次强调“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8]2005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对从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领导等八个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样是十年后的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文件中再次从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艰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三个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具体到各高职院校中则由于受到重视程度、专业侧重、生源差异、教师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差强人意。

(一)课程地位有待加强

虽然党和国家对于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着明文的规定,但在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更加重视专业建设、专业课程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有待提高,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了一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课程。例如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生均拨款经费名存实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沦为学院的“二等公民”;某些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高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更有部分高职院校以节约办学成本为理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采取了大班授课,少则近百人,多则几百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之上,聊天的、玩手机的、睡觉的、忙自己事情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打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热情,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产生着恶劣的消极影响。

(二)高职大学生状况复杂

由于高职大学生的录取分数普遍偏低,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其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整体素质差异较大。又由于与普通大学生比,他们在就业和竞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加之“官本位”腐朽思想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同在,积极与消极交错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很多高职大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常处于迷茫状态。高职大学生较为矛盾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难度。由于当代90后高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加之中学时代对传统“政治”课的错误认识,使其非常容易对高职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偏颇的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没有积极性,更缺乏主动性。甚至对思想政治课统一目标的要求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认为政治课是空洞的说教。随着当今就业形严峻和就业压力增大,导致大部分高职大学生更重视以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学习,反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就低了很多。最终造成无法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氛围。

(三)课堂教学亟待改观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面临的诸多困难面前,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学生素质较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在学院中低人一头、不受重视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教学研究热情,对课堂教学更是得过且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明显无法满足当代90后高职大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但是却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去展开一些相应的自主学习或是主动去寻求一些相关的培训。最终致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落伍死板,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照本宣科的“满堂灌”教学依旧严重。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改革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是高职院校引以为傲的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非常容易搞成形式主义,真正的社会实践教学由于担心安全稳定问题被束之高阁。这些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只能让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终在恶性循环之中失去生气。以上种种现状的罗列,只是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一些典型的负面的例子,但是其却足以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在职业教育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刻不容缓。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俗语云“教不严,师之惰”。《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文件中就“切实提高专职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体系”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的任职资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都进行详细的规定。其标志着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进入一个“新常态”。拥有一支政治觉悟过硬、理论知识扎实、道德品行良好、踏实肯干、积极进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搞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教学研究是基础

在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因为教学量大,教学任务繁重而比较容易忽视教学研究。但做好教学研究是搞好教学与改革的基础。也只有充分的教学研究才能全面的掌握当代90后高职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及时将高职大学生最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扭转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挤出时间进行自学,及时将最新的知识与优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集体优势,群策群力、互相学习,利用集体教研时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力争做到每一堂课、每一份教案、每一分课件、每一个案例都是精品。此外,还可以组织有效的说课比赛、教学比赛、教案比赛和外出学习培训等也是加强教学研究非常不错的方式。当教学研究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种“新常态”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势必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在目前的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虽然在教学方法上较传统的课堂有了很大的改进,并且在教学方法中增加了案例法、讨论法等多种方式,但“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照本宣科”变为了“照课件宣科”。学生不能完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必须改变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重中之重,师生间多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应充分利用案例、讨论、情景剧等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与网络深刻影响着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这一“新常态”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也将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四)补充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核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绝对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将理论知识与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高职大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课是和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尤其是要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生命感恩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等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才更有助于调动与增加高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高职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五)加强重视是保障

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文素养的提升,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道德修养的养成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出其他专业课程很难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职业教育“新常态”发展下,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发展,恢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有的地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提供全面的保障。全面的保障既有利于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其最终将更有利高职院校全面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社会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总是苛刻和不断提高的,不仅仅需要他们具有出色的技能,同时需要他们具有完整的人格、坚定的理想信念、出色的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健康的心理等等。因此,把握好当今职业教育的新常态,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能够在实质上提高的综合人文素质,是各高职院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人民网,,2014-08-11.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htm,2014-06-24.

[4]中国经济网,/xwzx/gnsz/szyw/201412/11/t20141211_4103857.shtml,2014-12-11.

[5]新华网,/politics/2014-06/24/c_126663097.htm,2014-06-24.

[6]新华网,/politics/2014-03/06/c_126230737.htm,2014-03-06.

[7]光明教育,/newspaper/2015-08/18/content_108652245.htm,2015-08-18.

[8]新华网,/2015-01/19/c_11140-51345.htm,2015-01-19.

[9]王殿安:论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变[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4卷第1期.

[10]鲁昕: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J].职业技术,2015•02总第176期.

[11]陶林:高职院校要适应发展新常态[J].工程价值,2015(5).

[12]姜大源:对职业教育新常态的寄语与期盼[J].教育与职业,2015(1).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10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从内容及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看,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随着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的深化,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目前高职的思想政洽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和教育部的“05方案”设置的,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整合、拓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适应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践中可尝试构建以‘,05方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两翼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05方案”为主体,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可整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如《概论》课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学生能感悟和触摸到的内容,这样既可避免理论宣讲的枯燥性,又可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基础》课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跟学生的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可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职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为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施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大一可开展“职业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可进行“职业融人性教育”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自我,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并有效地实施、修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将之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三,町实施“职业拓展性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的需求,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心理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协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形成中心、院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的日常工作体系……还可将心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全程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多边合作”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一)健全实践保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诸如实践课时、经费、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个保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组建一支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每年应根据学生数拨付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教务处要以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标准来组织安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明确把实践教学课时写进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实施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内容上讲,可尝试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相结合。利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状况,科学地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参观改革开放的典范,如华西村等,让学生切身感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多渠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途径

首先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在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越发多姿多彩。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与学校的党团组织相结合,与各院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活动纪念日,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锻炼思考、表达能力;参与志愿者组织或公益活动,如参与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义务献血、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老人照顾儿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其次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渗透。“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短视”行为,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素质。针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实习工厂,与实习指导教师及工厂的实习指导师傅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切实去体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基,自觉地去体会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围绕职业素质提升,构建“全员全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考评体系

有学者指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无法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尤为如此。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短短三年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科学的“三观”是否“人心人脑”?这一切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彤式、标准等都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

(一)重知重行,创新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高职的生源构成、人才培养途径、

中职政治教学论文例11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从内容及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看,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随着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的深化,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目前高职的思想政洽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和教育部的“05方案”设置的,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课)。WWw.133229.COm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整合、拓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适应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践中可尝试构建以‘,05方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两翼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05方案”为主体,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可整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如《概论》课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学生能感悟和触摸到的内容,这样既可避免理论宣讲的枯燥性,又可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基础》课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跟学生的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可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职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为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施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大一可开展“职业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可进行“职业融人性教育”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自我,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并有效地实施、修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将之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三,町实施“职业拓展性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的需求,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心理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协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形成中心、院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的日常工作体系……还可将心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全程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多边合作”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一)健全实践保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诸如实践课时、经费、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个保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组建一支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每年应根据学生数拨付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教务处要以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标准来组织安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明确把实践教学课时写进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实施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内容上讲,可尝试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相结合。利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状况,科学地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参观改革开放的典范,如华西村等,让学生切身感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多渠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途径

首先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在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越发多姿多彩。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与学校的党团组织相结合,与各院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活动纪念日,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锻炼思考、表达能力;参与志愿者组织或公益活动,如参与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义务献血、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老人照顾儿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其次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渗透。“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短视”行为,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素质。针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实习工厂,与实习指导教师及工厂的实习指导师傅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切实去体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基,自觉地去体会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围绕职业素质提升,构建“全员全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考评体系

有学者指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无法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尤为如此。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短短三年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科学的“三观”是否“人心人脑”?这一切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彤式、标准等都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

(一)重知重行,创新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高职的生源构成、人才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