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创意美术教案

创意美术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9 10:03:01

创意美术教案

创意美术教案例1

“设计·应用”领域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突出对功能性、实用性与创新性的重视。“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能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对引领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培养创意人才具有独特的作用。“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对该领域学习提出:应该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创意能力提高的主题和方式;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介、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本课也是在此框架下展开的。这里,我通过对课例的分析,以期开阔思路,对“设计·应用”领域的创新理念、课程建构、评价方式等有具体而微的解读与领悟。

一、设计亮点可取之处

(一)运用贴近生活的事实性话题,导入课堂教学

从学生身边事物与日常生活经验人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用学生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带有装饰性的片头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海报中的美术字;在“猜猜看”环节,以饮料、游戏、动画为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水煮鱼、面等形象生动的实例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来领悟变体美术字的独特价值。

事实性话题可以为课堂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对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学习,创意的实践,再回归到生活应用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二)围绕创意组织教学,顺应时代要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在这节课中,乔老师围绕创意组织教学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在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变化方法时,通过脑力激荡以展开联想,从而理解创意是—个思考的过程,并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二是专门设计了创意空间,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环节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完成创意实践练习。

此外,乔老师的创意教学还体现在他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设计的思维过程的每个环节——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实践,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必经之路,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尚存不足有待改进

(一)融入学科知识,进行创意实践,统整学习主题

1.教学容量大,学生实践少

梳理课例中的结构与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①动画导入(《喜羊羊与灰太狼》)——寻入新课;②生活应用举例一小游戏猜猜看(可口可乐、梦幻西游、猫和老鼠)一世博会会标及含义;③基本变化规律—字形(球、峰)、笔画(闷、音)、结构(雨、错位)—动画视频片段(点、高、歪);④实践练习(胖、瘦、电、花、裂、震);⑤几种常见变化方法—象形变化(水煮鱼、寿、雪)—装饰变化(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立体阴影变化(土);⑥创意空间:说创意(飞)—想创意(面)—画创意,第一次基础上再设计、重新设计一点评作业;⑦小结、拓展、提升。

由以上可见,教学环节紧凑、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点丰富,从完整性看这些都是优点,但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首先,由于课程信息量大,一节课时间有限,因而对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空间也有限,致使学生自主实践、创意思考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精选既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能迁移变式的教学内容。其次,因知识量大,为巩固刚学的知识,在讲解基本变化规律后,即安排一次3分钟的实践练习,“画创意”环节安排了5分钟实践作业,只有部分学生完成,课程便结束了,用于拓展提升的几幅公益广告字体也没能全部展示,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

其实,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呈现完整知识结构,就要含纳大量内容;另一方面,因为时间限定,在45分钟内,学生的思考、创意及作业均无法充分展开。

2.以主题学习统整教学内容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知识讲授、创意激发与实践练习?我们可以主题学习来统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主动地、有意识地对要完成的主题进行创意思考,知识也能有序地纳入实际情境中进行整合,这就不会成为分散的、没有关联的、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知识点。

主题式学习反映了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的教学理念,它是使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真实性情境中建构观点,在深层次学习中整合知识,并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应用中。

针对本课例,可围绕黄山绿色旅游、环保标示、导览图、文明旅游公告等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字体设计。课前布置学生在网络上及生活环境中搜集变体美术字,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影像记录、生活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认识与搜集。教师按变化规律与方法制作出展板,学生把搜集到的变体字贴到展板相应位置,着重从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等角度对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作出深入的挖掘。进行自评、互评与师评,将学科知识融入主题学习中,可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比起单纯掌握字体变化知识来得更有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更有助益,因为这样可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可以达到改善环境与生活的目的。

(二)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美术学习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也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关注课堂上学生体验创意设计的过程,通过方案设计创新方法、媒材工具选择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观察记录、展览演示、录像日志、作品选辑、书面报告等都是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有效性评价还应运用过程性评价、实作评价、表现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多种策略。

创意美术教案例2

装饰图案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它反映着物质利益,同时也体现着精神价值,还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装饰图案都拥有各自的艺术语言。在我国,装饰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引入到各类的艺术设计之中,通过学习和研究装饰图案设计,在形象思维上解决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全面遵循艺术形式美的规律,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为以后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创作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人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

装饰图案:通常被人们简称为图案或者装饰纹样。一般是由源于美化器物的纹饰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饰图案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传统纹样的设计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既要了解传统的装饰纹样,又要学会图案的创新设计。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历经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宋以及明清时期六个阶段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综观中国历朝以来的装饰图案的风格和特点,可见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浓郁的文化象征意味,图案并非单纯的起着美化的作用,同时也是充满寓意的形式创造。在图案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对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同时还有某种意味和旨趣的表达,例如中国民间图案有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所以,不仅要深究图案的形式因素,也要体会和领悟图案的意味。具备了独特而精妙的图案创意,才能更好的应用图案的创造规律。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离不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充分落实。中国传统图案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在传统装饰图案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相关知识,才能使学生能够了解并熟练的掌握装饰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设计造型的途径、方法以及创意,并能够运用传统装饰图案这个重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各种设计创作,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素质全、高水平的综合型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二、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中国传统图案的寓意美,真正的体现出了设计者的思想和情愫,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他们通过装饰图案,把某种特定的信息传递给了受众。图案的美不是视觉美所能够概括的,它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产生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传统装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将传统装饰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设计出即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新时代活力的设计作品,形成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新一代主流作品。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种类繁多,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提醒学生不可盲目乱用,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元素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案历经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宋以及明清六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的积淀,有着不同时代和地域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进行艺术设计创作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其寓意和内涵,以便与设计的理念、思想、文化、风格以及功能有机的结合。比如在现代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中,许多优秀作品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准确地把握了这些传统元素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底蕴,并将其和现代的设计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古老的艺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地延续下去。

2、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美创造。装饰图案注重形式美和外在美,强调形式的表现,因此,研究美的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是研究装饰图案的必经之路,也是运用图案进行设计创作的基础。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造型艺术共通的,是对美的规律的一个总结。常见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有(1)变化与统一;(2)对成语均衡;(3)对比与调和;(4)节奏与韵律;(5)动感与静感;(6)变形与夸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深入认识,“形式美法则”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构成的一般原理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传统图案形式美创造时,首先需要明确其特征、种类和用途,其次要对不同地区消费群体的审美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比如中国人喜欢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喜欢代表长寿的龟、仙鹤及松树;喜欢代表幸福婚姻的鸳鸯等,所以在图案创作前需要进行前期调查和分析研究。再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必须紧密结合同时代大众的审美趋向。

3、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图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有着通过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途径出现在消费者眼前的图案,为防止人们对装饰图案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要求当代的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能够在思想、内容、形式方面尽可能的契合受众的心理,在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时,需要大胆、创新,融入独特鲜明的个性,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得到认可,才能在目标市场中脱颖而出。设计过程必须遵循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将装饰图案的设计法则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点、线和面、布局、色 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在学习和掌握传统图案灵活性的基础上进行图案的创新设计,并将装饰图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大大的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也为当代社会培养了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4、传统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材料、色彩、图案或者工艺等表现出来的现代艺术设计,其风格千差万别,有细腻的、有粗犷的、有朴素的、更有华丽的。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风格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相对应的。所以我们需要提炼出中国传统图案的精华,并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充分考虑时代性、地域性特点,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许多方面不能符合现代设计发展的需求,时代是在进步的,所以在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图案元素的同时,我们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感,学会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并且紧跟时代的潮流,独特创新,以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方式给人全新的感受。从现代设计角度看,传统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运用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时代性,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一个民族若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就必须弘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树立自己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国的传统图案在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向市场多元化、面向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一个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的高校,中国传统文化应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中国传统图案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向学生讲述传统图案设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只有把传统图案理论与现代艺术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图案的精髓所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理解,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图案设计练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懂得将中国传统图案及其形式美法则熟练的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创作中,从设计创作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吸收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为实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传统图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构成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开拓就看不到进步,所以在中华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中,我们要取其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融合,实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要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简单化、自然化、纯朴化的审美需求。将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给艺术设计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其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辟新时代的设计风格。纵观当前的设计趋势,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把中国传统图案元素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不但能够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走向国际市场,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图案从产生到发展,以独特的风貌和活力为自己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社会的日益国际化,人们越来越认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引起了当代人们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的新思考。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中国传统图案是又一重要设计元素,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种前卫设计理念,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中国传统图案融会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思考的课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装饰图案》黄华明 李鸿明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图案设计教学与应用》滕雪梅、霍康、 赵红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中国传统图案设计》贾楠、 周建国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0

创意美术教案例3

基础图案课程在我国美术院校中一直是一门较为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在长时间的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基础图案课与三大构成课逐渐形成了平行的教学状况,而发展的趋势又是基础图案课越来越让位于三大构成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基础图案课教学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多数的教学都是由临摹传统图案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变化最后再组成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形式,走入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和误区,成了单一模式化的基础图案教学。在临摹中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没有真正理解传统图案中的妙处。写生变化也因缺乏多元想象的创造性思维,成了简单的再现和机械的变化。这样势必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冲击。现代基础图案设计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想象设计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

在多年的基础图案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的感受。我们的中学教育结果是让学生一想到美术就是素描、色彩进入高校后学生也很少接触到中国的传统图案,而我国的传统图案又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由于课时所限又难以系统学习,就把重点集中在某一个时期,某一内容的学习上,再进行有目的的临摹。认识传统重在创新,这是基础图案乃至整个艺术学都应追寻的一个原则。比如学习唐代图案,先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经济鼎盛,对外交流频繁在大力发展国内文化的同时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形成了线条丰富、造型饱满、色彩富丽的唐代装饰纹样风格。让学生大量查找阅读有关唐代的知识,同时给他们办讲座,看光盘等方方面面来理解唐代的装饰形式和内涵,造型和色彩之间微妙的关系。然后再进行临习,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其中包含着无限的构思,造型的神似,抽象的造型,色彩的组织及形式美的规律……这些都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图案艺术中展现了出来。对后面的基础图案的创造产生重要的启发。

我们对基础图案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前人的知识,而是掌握其创造的规律。拓宽思维,认识形式美的规律,为以后的艺术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传统的继承是实现创新发展传统而不是传统本身。在历史上看创新最终要实现的是与传统的融合而不是抛弃。正如唐代的装饰图案是在北魏、隋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退晕的手法加以运用朱红、曙红,又吸收了波斯、印度纹样使唐代的图案设计语言得到了丰富。

在基础图案教学中对传统图案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开图案的写生变化课,“师法自然”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罗丹曾经说过“但愿‘自然’成为你唯一的女神”。这就告诉我们艺术的构思和灵感来源于我们对自然的学习。对自然观察越细,思考越深入,我们的设计思路就越活跃、越宽广、越丰富。

例如一学生以百合花为母题设计基础图案,但直至画完,他连百合花的产地、性情、科目、寓意、生长规律等一概不知其祥。只是在现成的图案书中移花接木、东拼西凑。结果设计的图案画面很热闹而心理却空的很。对这样的设计者来说自然界中的百合花怎能成为你的“女神”呢?没有想法就是对自然的无知。构思和想法是对某一自然事物多方面了解、比较、联想您才能分辨出典雅与高贵、古朴与恬淡、端庄与冷峻等诸多的美感细微差别。

我在上基础图案课时让学生临习完传统图案后就开始向自然学习,让学生们查找大量图片特别是摄影图片,观看电脑素材库里的图片和电视中表现自然界中的花卉、风景、动物、人物等短片。就是不能看图案作品集、范画之类,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首先防止学生东拼西凑,不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且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界中所包含着无限的形式美感。这也是我们学习基础图案艺术的目的所在。从而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到自己的基础图案作品之中。

再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界,从日常生活的周围寻找美的东西,相信自己的审美创造力,在大量的形象感受中比较、选择自己感觉最美的形象进行创作。这样的思路使学生自由创作,他们主动的去创作这样他们就会有一定的表现欲,同时这些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这也为了以后学习专业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养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

一开始学生学习基础图案的思维方式习惯于绘画的思维方式,而基础图案设计是与绘画构思不尽相同的。它是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创造想象与严密推理相交叉。在上基础图案课时教师应让学生先由具象造型到意象造型再到抽象造型这样一个教学程序。这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象形是从自然事物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的认识,强调准确和深入精细的描绘,从而掌握“再现”自然的技巧。同时从自然形态的内部结构特征中提高对意象形的表现能力。意象形是从具象形到抽象形之间分解出来的一个层次。意象造型的练习是从自然物象中吸取素材进行形意结合的再创造练习。它与抽象形相比,强调本身的形象与主观意识的结合,能够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构思能力。抽象形是相对具象形而言的,看上去好像只是纯粹的点、线、面构成或者是几何形体构成,看不出具体的客观物象只是从自然形态之中演化而来,是间接的,象征的表现而已。从几何形的空间分割及组合中寻找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造型规律。

这三种造型训练纵向与横向的交叉运用,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创造性思维的飞跃,最大限度的开拓想象空间。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基本审美规律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基础图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是学生明确基础图案造型的各种途径是相互渗透混合使用的。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我们必须的艺术修养。在基础图案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传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基础图案设计中的创造能力。创造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走向未来的。历史上每个时代的图案创造也都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从自然中提取素材寻找创意灵感。现代的基础图案教学应以古为鉴,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的基础图案作品以满足各类艺术设计对基础图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3]田旭桐.装饰图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创意美术教案例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10-01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为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展开多重学情调查,为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成果展示、作品欣赏创设交互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话语权,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促进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手段,以优化环境、发动情感、课堂评价等多种教学形式,激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的热情,构建美术学习认知体系。

一、学情调查,搭建交互展示平台

初中生对美术课的认知呈现个性化特征,大多凭借兴趣参与学习,激趣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重点考量的问题。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教师要先做好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根据学生实际创设多种交流机会,为学生展示创新思维搭建平台,如小组讨论、班级展示、意见征询、学法提议、课程改进、作业展览等,都是学生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教师还可以创设网络交互平台,发动学生展开网络信息讨论、创意、作品展示等活动。在教学《古镇风情》的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镇风光的视频,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欣赏古镇风光写生线描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提出思考问题:“他们是怎样表现景物的?哪些地方与真实景象不同?说说作品中的线条给了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有的学生说:作者用线条勾勒的方法,展示了古镇的大体轮廓,房屋、河流的细节与真实面貌不同。也有的学生说:利用线条表现古镇风情,可以快速达到写意的效果,给人带来直观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镇视频,给学生带来形象感知。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计思考问题,成功引发学生热议,使课堂教学进入到正常轨道,学生成功启动学习思维,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

二、情感发动,激活参与展示热情

学生学习美术需要调动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及时展开思想情感交流,从内部形成教育突破。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是情感活动的外化表现形式,教师要从情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创设交流话题,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以期获得良好的课堂交流成果。为此,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公正、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美术创意进行展示欣赏,对学生的个性思维给予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班级交流展示的热情被点燃,美术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在学习《图案与生活》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提示道:“图案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已经借助图案传递、记录信息,图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人更离不开图案,我们可以找找身边的图案,看谁找得更多。”学生快速行动起来,有学生发表见解:“我的衣服上有图案,鞋子上有图案,文具上有图案,书包上有图案。”也有的学生说:“教室内到处都有图案,天花板、窗帘、教室门、地板、黑板报、墙报、点灯、开关等,都有不同的图案显示。”教师利用身边图案和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学切入点,满足了学生和教材学习诉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介入美术学习,成功激活参与交流展示的热情。

三、作品欣赏,提升交流展示维度

创意美术教案例5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图案课程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学者常娜教授曾经指出:“图案问题是建立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的一种重要问题。”《基础图案》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训练装饰设计技能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探索培养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对自然形象的加工和变形是训练的一种手段,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认识能力和训练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在任何专业中对任何具体设计进行变通。但是目前很多艺术设计院校仍然存在着轻视或忽视图案教学的现象,人为地造成了图案教学的薄弱和质量滑坡,严重影响或制约了专业设计水平的提高。

《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花卉、风景、动物、人物等,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技法的表现,讲究点、线、面的运用,使得《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部分学生的作品平淡无生机,缺乏美感,甚至直接照搬和模仿。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提出一些想法。

汲取传统图案精华是学习

《基础图案》课程的重要途径

新生事物总是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传统的东西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图案艺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特性和民族民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各类视觉艺术门类潜在发展之动力。毕加索对于非洲原始民族民间图案的探究引发了立体派以至于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诞生,应该说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图案装饰文化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艺术资源,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的威严神秘和凶猛冷酷;汉代画像石形象生动有趣、造型古朴;魏晋南北朝的石窟、飞天图形;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各个朝代丰富的装饰样式和面貌;还有广为流传的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等朴素自然、活泼亲切的民间艺术,以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其中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等形式法则,也有太极形、米字形、九宫格等构图法则。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和组织结构的学习和临摹,指导学生掌握图案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并根据其形式规律创作新的图案;更要引导学生将传统图案艺术结合到《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思考方案设计中去,设计出具有时代性和个性的图案,学习传统图案不能单纯地拷贝或者简单地挪用,而是要认识和了解传统图案,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提供的丰富的设计元素,如龙、凤、虎等图形,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成为现代图案设计的主流。因此,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设计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现代图形。

写生与变形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这是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科学家把研究触角深入到大自然之中,创立了仿生学,而图案也是以自然作品作为图案灵感启发的源点,产生了写生变化。

首先是写生,通过写生收集资料,仔细观察所要描绘的自然形象,从不同角度的写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形体特征,从中加以总结,就可为图案变化打好基础。如一片叶子、一个花瓣或者一根羽毛,它们的许多纹理都可以作为图案变化的资料。写生和图案教学在教学模式中的关系是,生活和大自然是图案的源泉,写生是图案的基础,通过写生训练提高学生的变化能力,抓住对象的特征,选择最动人的姿态、最适宜的角度进行描写;通过写生使学生养成深入观察、反复练习的习惯。

其次是变化,也就是用装饰的艺术语言对写生所得的自然形象进行加工和美化,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把自然形象变化成装饰图形,使之便于生产和制作的变化,是图案教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图案学习者的设计思维培养,更与设计实践工作的创新性相吻合。因此,如何进行变化就成了图案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形态的变形是建立在人的感情思维之上,而建立在感情之上的感性印象也是造型的思维起点。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变形,是抓住具象形态的总体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简化,比如梅花的花瓣特征略圆,可将它夸张成圆形的花瓣,而桃花花瓣酷似梅花,但呈长形,于是可夸张成尖长形。在图案艺术中要提炼大自然,使形象刻画得更典型、更精美,加上丰富、巧合、结合等变形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创作的图案锦上添花,富有韵味。

注重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在形象思维的设计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图案设计要有形象思维,用形象来创造,就必须通过想象来实现。别林斯基曾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想象力”。以年画《八仙上寿》为例,丰富的民间美术在画面组合上表现为自由时空的组合方式。画面上有上古的李铁拐,汉代的汉钟离,唐时的吕洞宾、韩湘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宋代的曹国舅等八位不同时代的仙人,把时代跨度如此之大的八个神话人物搬到一幅画里,按照西方的写实主义思路,八仙上寿不合逻辑,但正是这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艺术语言,恰恰体现了民间美术独特的想象力。这幅年画里除了用众仙家上寿这一立意表征和祝颂寿诞者福寿绵长之外,还内含男女老少、富贵贫贱诸家齐贺的用心。可见,想象不但可以描绘看到的,还能描绘心里所感受的,这就是艺术想象力为设计所带来的无限生命。每个人都有想象力,但并非每个人都具有把理想、观念、精神用想象的思维转化为视觉图案的能力,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与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进度的情况,多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图案设计,多向学生提供一些设计素材,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尽快跨过初学者进行基础图案设计时不知从何下手这一关。对于设计者来说,把自然原形通过想象力创作出图案这个过程,既是介于人与自然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关系,也是人的创造走向丰富过程的反映,缺乏想象力必然无法产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设计出的图案必然陷入雷同、僵化,必然成为拼拼凑凑,被手法和法则框死的毫无意义的图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中,对传统图案的汲取与借鉴是学习《基础图案》的重要途径,写生与变形则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变形的手法,将形式美的法则贯穿于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创意美术教案例6

笔者在受聘担任县小学美术教师“一、三、五”工程考核评委时,听了一位年轻美术教师的说课。在他的说课内容中,要求学生对手帕的设计,不仅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还可以粘贴、剪纸等形式出现。对于采用绘画和粘贴的创作形式,大家都表示可以接受,但对于采用剪纸的创作形式,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争议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剪纸的形式不行,因为“如果手帕制作后的成品像剪纸的话,那么这手帕还具有手帕的功能吗?”一派则说“手帕的制作形式丰富多样,这是非常大胆的想象和创意。”……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给予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挖掘深刻,这是非常好的,我们要给予鼓励。

事后,我翻阅了教科书,在前面的课程内容里面,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了适合纹样等图案知识的学习,本课的学习要求也是通过对手帕的制作,进一步巩固适合纹样等图案知识。我们的教师遵纲循本固然是可以接受的,也没有错。美术教学,并不是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更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在看来,似乎我们仍然没有完全理解。

善待案例:这个案例很新鲜

一直以为这样的观念已经不再新鲜,甚至有点陈旧。可是,在经历了以上的事件以后,我忽然觉得这样的观念很新鲜。

由此我感到,许多美术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的理解,竟然只是“手帕的功能不能丢失”——学生的标新立异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我看来,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学习,如果学生以常规的思路学习美术知识,那就是剥夺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权利,折断了他们能想象的翅膀,而应该鼓励越新奇越好。因为,我们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这也不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师的任务。退而言之,即使我们的专业美术人士,如果没有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大胆设想,怎么会有后来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呢?

若以正常的思维考量,理所当然地得出的结论是“色彩鲜艳的手帕、奇形怪状的手帕”。对学生这么好的创意不加以表扬,而大谈“能用、耐用”,是不是想做个裁缝师傅带出一群机械劳动的小裁缝呢?教师如此的教学行径,岂不是对美术教育、对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杀戮呢?

追溯案例:手帕剪了之后将会有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我一下子难以回答了。如果没有当时几位评委的争辩,我想不会在意这个细节,即使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案例。手帕剪了是充满新意的,然而手帕剪了之后将会有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对于普通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时间的保障,要想使美术的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程度只能是一种奢望。尽管美术学习很难形成大多数的学生持久的知识记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形成的观察方法、价值观和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样将通过学习迁移的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手帕剪了,会有人说是窗花,是剪纸。那么我也可以说是大山,是江河,是湖海。也许有人会说,你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我们教学生学会了剪手帕,并不仅仅就是剪几个手帕而已,而是教给了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享受。才有了“镂空”手帕,而不会只有“能用和耐用”的手帕。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会吸灰尘再利用的粉笔”,“会根据不同视力自我调节明暗的台灯”,“自己会射门的足球”等富有创意、大胆独特的构思和更多无限的思索空间的出现。

手帕剪了,不仅仅是窗花、剪纸,理所当然还会是大山、江河和湖海了……

思量案例:手帕应该“剪”给学生什么

创意美术教案例7

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际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成绩,需要教师和校园管理者创造完善的、平等的、高效的课堂环境,从而学生的学习工作奠定有效的基础。依据教师进行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工作,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工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大元素对点、线、面的处理,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让学生对相应的事物进行思考。点是整体美术设计的基础,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点可大可小,同时点又是构成画面的根本形式,点的形状也是不同的,若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学生对于点的应用是依据相应的影响、地位以及特点,但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联系思考,以此拓展思维空间,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点,以此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同时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获取更多的思维方向。当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思维的分享,促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优越感,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而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点、线、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且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此的认知,同时依据学生的不断融合可以为美术设计提供有效的思维,通过对点、线、面进行有效的美术设计。

二、依据教学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

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美术设计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就需要控制好整体的教学工作,不但要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还需要在相应教学的方案中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但不要无规则的增加教学知识,需要依据相应的教学方向进行设定,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和创新思维,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观念。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不断的革新教学方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课堂的丰富性、灵活性,为学生的实际学习工作创造优质的平台。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定期的教学总结或是问题的发现,从而依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以此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不能增加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模式的管理,将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分层教学,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还可以依据全班同学的共同思考促使学生不断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当然,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此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若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差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引导,确保学生在美术设计中获取一定的知识。

创意美术教案例8

基础图案课程在中职美术专业已有多年历史,它使学生能了解图案的内容与特点,并运用于设计中。基础图案课程是美术设计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个转折点。图案创作设计使学生从写实转向设计,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以往学生学习素描、色彩,都是根据实物进行绘画,将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从实物转换为具有设计理念的图案形式,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对图案设计与创作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分析与研究,并探索了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基础图案创作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基础图案课程教授内容主要有图案写生变化、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图案创作是基础图案课程的内容之一,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主要内容是图案写生变化、图案造型设计、图案色彩设计等。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图案创作现存的教学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要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一些教师对基础课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现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所以要调整教学方案。

3.注重图案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在教授图案时只讲授图案变形常用的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更新。部分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常年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比较陈旧。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没有改变,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图案这门课程前,对基础图案了解甚少,此时老师就要对图案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写生变化包括写生的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技法、写生变化设计的思维等,使学生从以往的素描、色彩对实物描绘的思维转入设计思维方式,达到能借鉴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各种纹样也要讲解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此时教师就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难度降低,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比直接让学生创作明显要好。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这不是抄袭,是以旧换新法。例如,作业是花头变形,学生可以用几何法、摹似法或是意象法等常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较好,避免让学生全按教师的意思去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画展、网络、美术专业刊物、新书等不定时搜索或阅读一些专业资料与作品,或去进修学习,多听公开课,参加专业教师之间的一些有主题的专业交流会,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4.更新教材

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参考书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不一样的书,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与知识。

结语

如今的中职美术专业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也有所变化,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适合现有教学状况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改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笔者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以创作“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维”[J]. 美术观察,2006(7):97.

[2]杭间.设计的民主精神[J].装饰,2010(7):13.

[3]陈池瑜.美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收获[J].美术之友,2009(5):24-25.

创意美术教案例9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稳定、无法与兴趣保持长久的密切。而兴趣又是引起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所在。比如在学习“重复构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并以图案是由简单图形构成而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此节课的内容就是用简单的图形来创作图案,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重复组成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去设计并创造出独特的图案。

二、鼓励学生创新

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在学生创作绘画的时候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的设计真独到,有创意”“你的想法真不错”等等,通过语言上的鼓励,激发起学生对创新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应该以自身的示范作为例子当成学生模仿的对象,因为孩子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只要求学生去模仿课堂中的示范画,学生容易丢失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三、打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机结合而产生共鸣的,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在能力,并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会经常为了研究而忘记时间,而且还可以从完全没有关系的事物中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天生具有创造的能力。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亲和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的世界去仔细观察,打造出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活跃起来。并且还可以通过音乐、实物演示、生活情境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美术的教育中感觉美并领悟其中的内涵,为激活美术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

创意美术教案例10

基础图案课程在中职美术专业已有多年历史,它使学生能了解图案的内容与特点,并运用于设计中。基础图案课程是美术设计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个转折点。图案创作设计使学生从写实转向设计,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以往学生学习素描、色彩,都是根据实物进行绘画,将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从实物转换为具有设计理念的图案形式,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对图案设计与创作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分析与研究,并探索了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基础图案创作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基础图案课程教授内容主要有图案写生变化、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图案创作是基础图案课程的内容之一,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主要内容是图案写生变化、图案造型设计、图案色彩设计等。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图案创作现存的教学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要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一些教师对基础课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现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所以要调整教学方案。

3.注重图案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在教授图案时只讲授图案变形常用的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更新。部分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常年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比较陈旧。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没有改变,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图案这门课程前,对基础图案了解甚少,此时老师就要对图案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写生变化包括写生的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技法、写生变化设计的思维等,使学生从以往的素描、色彩对实物描绘的思维转入设计思维方式,达到能借鉴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各种纹样也要讲解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此时教师就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难度降低,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比直接让学生创作明显要好。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这不是抄袭,是以旧换新法。例如,作业是菊花花头变形,学生可以用几何法、摹似法或是意象法等常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较好,避免让学生全按教师的意思去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画展、网络、美术专业刊物、新书等不定时搜索或阅读一些专业资料与作品,或去进修学习,多听公开课,参加专业教师之间的一些有主题的专业交流会,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4.更新教材

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参考书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不一样的书,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与知识。

结语

如今的中职美术专业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也有所变化,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适合现有教学状况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改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笔者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以创作“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维”[J]. 美术观察,2006(7):97.

[2]杭间.设计的民主精神[J].装饰,2010(7):13.

创意美术教案例11

一、珍视传统,加强传统图案文化的学习

我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开始使用图案来传达思想、沟通情感,从最初的岩壁石刻、彩陶纹样等最早的图案艺术开始,发展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我国传统图案艺术在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特性和深厚民族民间文化底蕴的,我国所特有的传统图案文化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精华,并以其题材广泛、构图巧妙、形象生动、赋色绚丽、手法多样等艺术特性而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熠熠生辉。

我国传统图案资源是极为丰富的,例如魏晋南北朝的飞天;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图案。这些图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有相同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例如,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体现出了威严神秘、凶猛冷酷的造型特点;汉代画像石则是造型古朴、形象生动,它们都充分彰显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这些优秀的传统图案,为我们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厚而又天然的视觉艺术资源。而且,在这些优秀的传统图案上面,还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图例,充分理解形式美法则和我国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由此可见,珍视传统资源,加强对我国传统图案文化的学习,是高校图案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学习途径,应该予以重视。

然而,我国传统图案体系庞大,内容极其丰富,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都接触到这些知识,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把学习重点放在传统图案的色彩与造型上,并有目的、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对一些较为典型的优秀作品进行临摹学习。例如,我们以北魏至唐代时期的敦煌壁画作为学习内容,可让学生了解到,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以土红为主色调;隋代则在土红的基础上加入了石青、石绿,并加以白色的点、线点缀,以增加层次;唐代则又在隋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种退晕的手法以及朱红、曙红的运用,使纹样造型更显富丽堂皇。此种安排,既可让学生充分体会传统图案中色彩与造型的微妙关系,又可让学生深入认识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和艺术处理手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师法自然,注重“写生―变化”环节的实施

大自然是神奇而美妙的,处处蕴藏着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美丽的色彩,因此我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要师法自然,要向大自然学习。而图案教学中的写生与变化环节,正是以自然为源点来展开的。其中的写生环节,是一个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形态、动态、组织结构、色彩等进行仔细观察,并加以客观描绘的过程,这一环节的实施,既可以让学习者熟悉和了解写生对象的基本特征,又可积累素材,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而变化环节则是根据设计需要,对写生所得素材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成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这一环节也可说是一个从自然形到装饰形,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写生是变化的基础,变化是写生的目的,二者相互依存,并通过装饰变化的多种手法来达到使形象更典型、更生动的目的。

图案教学之所以要"师法自然",更因为大自然的构成和色彩是协调的,无论这些构成和色彩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还是来自于自我繁衍的需要,它们都构成了大自然奇异而和谐的风景,成为了我们学习中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而图案的写生变化课,也正是向大自然学习,撷取自然美的造形、构成和色彩运用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通过写生训练,可使学生养成深入观察的习惯,加深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通过变化环节的训练,则可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求素材,撷取素材为设计所用,学会用装饰的艺术语言,对写生所得的自然形象进行提炼和加工、美化,使其形象更为典型、更为精美、更为符合人们的装饰需求。从写生到变化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将自然形态转变为装饰形态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图案形象更为理想化。

写生与变化,是图案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应予以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而科学地施教,既要注意避免程式化倾向的发生,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装饰的规律和特点。

三、开拓创新,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