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4 15:22:36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1

2创意设计的特点

(1)打破陈规(具有新颖性)。传统的千鸟格由4A4B两种对比度大的纱线与2/2的斜纹组织通过配色模纹得到,经过演变能得到更夸张、更鲜明的效果。(2)破旧立新(具有创造性),能给人惊喜、新奇的感觉,能满足喜新厌旧的心理,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3)提升附加值。产品附加值指通过技术、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智力劳动、人工加工、设备加工、流通营销等创造的超过原辅材料价值的增加值,生产环节创造的价值与流通环节创造的价值皆为产品附加值的一部分。其中智力创造的价值在附加值中占主要比重,具有较高的价值增长与较高经济效益,商品拥有高额利润。所以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具有高附加值,包括提升品质感、设计感、美感、实用性、功能性,达到为客户增加卖点,为消费者创造时尚,为公司获取利润的目的。

3创意设计准备

3.1创意设计的信息来源

创意设计的信息来源有展会、时装秀、网站、杂志、采风、品牌调研、趋势讲座、同行交流、历史销售情况等。

3.2创意设计定位

(1)目标客户:服装品牌的客户定位比较鲜明,作为服装的主要素材——面料,也同样需要根据市场及品牌进行定位,奢侈品牌、时尚品牌还是批发市场自然需求不同,品味、价格相去甚远。(2)价格:产品价格受成本影响,同时也受市场制约,因为同类产品往往价格趋同,没有竞争力,只有创意产品与众不同才能适当提升价格及附加值,且较易引起购买欲望。(3)风格定位:顺毛风格会增加光泽感,立绒风格的产品手感丰满厚实,呢面风格产品平整挺括;要用粗长纤维如毛条、羊驼毛、马海毛表现长毛粗犷的风格,用细短绒表现柔糯细腻的品质。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工艺设计和生产流程。

4创意设计途径

4.1原料

毛纺产品以羊毛为主,新技术对羊毛进行物理或用化学方法处理,从细度或形态得到改变,如树脂防缩羊毛、拉细羊毛、破坏鳞片得到的丝光羊毛;加入天然无染纤维会带来特殊的手感,如彩棉、亚麻;少量贵重材料的运用会提升面料的高档感,如适量加入兔毛、绢丝、貂绒、驼绒、羊驼毛、马海毛、山羊绒;仿天然超天然的化纤,如细旦涤纶、粘胶、锦纶、抗起毛起球腈纶、天丝、舒弹丝、牛奶丝等;添加功能性纤维得到一定的功能性,如具有抗静电性的导电纤维、有抗菌性的竹炭纤维、有发热功能的远红外腈纶、陶瓷纤维、空调纤维、玉石纤维;不同粗细、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纤维得到的彩点纱做成的粗花呢产生丰富的外观,层次感强。设计者根据面料风格用途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种类及比例,达到较好的效果和市场效应。

4.2纱线

广泛应用于毛纺产品的有精纺、粗纺、半精纺及花式纱线,多元多样化排列交织很多时候根据原料情况和产品风格来确定纱线配置。单经单纬常用来织制简单的平纹、斜纹、缎纹以及密度较小的双层组织;双经双纬多用做粗花呢,纹路明显的格子;精经粗纬做较轻薄的高纬密拉毛织物,精纺经纱强力较好,还可减轻重量,粗纺纬纱能保证密实的绒面和强力;精经精纬,长毛风格的产品需要长而较粗的纤维制成毛条通过精纺系统纺纱,整理拉出顺直的仿毛皮效果;长丝+短纤交织用于密度大、结构紧、毛感强的织物。

4.3组织结构

织物组织设计是创意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织物外观形态、紧密度及实用性,影响织物的强力、尺寸稳定性和质量指标,设计不合理会造成难以织造,出现疵点甚至织物报废。合适的上机条件、织造充实率都是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4.4图案花型

从经典中汲取灵感、从传统中发掘精华,追求形态美和艺术性,如对称与均衡、尺度与比例、抽象与生动。

4.5色彩搭配

创意设计要遵循色彩方面的“美学原理和审美原则”,如对比与调和、安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过渡与呼应、冷暖与强弱等。

4.6后整理

后整理是影响面料最关键的阶段,对织物外观质量影响很大,即使相同的坯布,由不同的工艺流程,不同的设备条件,会整理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整理工艺及风格一方面要根据原料的特性及织物结构,如细腻的原料一般柔软较短,适合细密的短绒面;粗长的原料绒面不易起密,适合长顺毛;花式线松结构的面料浮线较长,不适合拉毛,适合纹面风格。另一方面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从产品定位时就应基本确定,通过生产流程的实施,各种相应的机械加工和化学染整方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整理流程还要考虑适度原则,过度整理会造成强力不足的问题使织物报废。

5设计方法简介及实例

由施楣梧、高惠芳编著的《用TRIZ理论和方法促进纺织技术创新》一书中,详细列举了分离法、提取法、局部质量改善法、非对称、组合法等40个创新原理(方法)。如果能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方法,对指导技术人员的创意设计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按照LZ(联、类、组、臻)分类法,还可将创意方法分为联想法、类比法、组合法和臻美法4个系列,笔者认为比较浅显简单、易于掌握,在产品设计中经常使用。

5.1联想法

联想法是基础层面的设计方法,从相似、对比、接近的事物中找到直觉、产生灵感。(1)新元素产生新外观。一般的毛纺面料不会产生金属的光泽感,在毛纤维中混和一定量的大有光纤维或者将金属丝与毛纱合股后织制的面料会产生闪光效果、有华丽的装饰感。将牙刷线适当点缀在织物中产生不规则的束状效果,新颖有趣。(2)新元素产生新功能。新型生物质纤维舒弹丝与羊毛混纺产品具有永久舒适弹性、抗皱易护理。

5.2类比法

包括直接、拟人、因果、对称、仿生、象征、幻想等。例如近几年流行的圆点图案,称为“波普圆点”,较大的圆点需要大提花织造,而方点小提花则可以在多臂织机织制,经拉毛整理后方点边缘变得模糊有近似圆点的效果(图4)。

5.3组合法——移植、添加、重排

(1)原料混纺。毛纺色织面料使用的原料非常广泛,但因为不同原料性质各不相同,要注意合理搭配。一般一种纱线的原料混纺种类不超过4种,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发挥纤维特性,体现面料外观风格,太多会增加生产难度,粗细、长短、性质、颜色不同可得到彩点纱。(2)纱线交织。不同规格、不同形态、不同纤维组合的纱线,尤其香奈儿风格的花呢呈现丰富多彩的外观。不同的纱线会因缩率不同产生泡皱效果。(3)图案组合。格镶花、豹纹加花卉、斜纹加人字加菱形组合,格型的变化、经纬纱线的排列配合组织的变化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常运用的是配色模纹,还有素色向格子渐变、大小图案比例渐变等。(4)工艺组合。立绒底布上静电植绒再加染料印花、短顺风格布底刺绣、双层粘合。

5.4臻美法——补美、求奇

臻美法以追求完美、和谐、新奇为目标,实际运用中有缺点列举和希望点列举两种方法。缺点列举法就是找出现有事物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再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特点为“列举缺点”,“分析原因”,“解决办法”和“制定新方案”。此类方法较为浅显且应用广泛,故不再赘述。与之相对的缺点利用法,即将错就错,将其缺点变害为益。这与40个创新原理(方法)中的“相反原理(逆向作用法)”是相通的,如风格独特、应用广泛的竹节纱、大肚纱,粗细、长短、性质、颜色不同的纤维混纺得到的彩点纱、毛粒纱。希望点列举法是列举出新事物希望达到的创造性强又科学可行的属性,进而寻找新的发明目标的一种创造方法。实施步骤为:确定目标→列举希望点→制定措施方案。例如素色短顺毛产品一直是毛粗纺风格的一大类产品,在实际生产中工艺在不断优化。以此为例进行创意设计,经典短顺产品经纱为羊毛80%锦纶20%的48S/2精纺纱,纬纱为羊毛90%锦纶10%的16S/2粗纺纱。希望生产一种效率高、成本低、悬垂性好、强力好、绒面密实平整、手感丰厚活络的产品。经过改进优化,经纱采用羊毛80%锦纶20%的16S/1转杯纺纱,纬纱采用羊毛90%锦纶10%的28S/3半精纺纱线,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成为质优价廉的主打产品。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2

一、博物馆文化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

1、博物馆文化产品的概念。通俗意义上讲,博物馆文化产品是在博物馆展销的与该馆藏品(或展览)以及该馆文化特性有关的带有文化性、纪念性的特有商品;它是博物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与博物馆主题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艺术品味。

2、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分类。国内博物馆一般把除展览和相关教育、服务项目之外的文化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依托博物馆藏品和展览设计制作的各种材质的创意文化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第二类是文物藏品的复仿制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关的书籍、电子出版物及各种纪念品。结合国内对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分类方法以及参考台湾成功大学陈政国的设计理念,可将现有博物馆文化产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出版类。主要是博物馆馆藏的部分学术资料、相关书籍刊物、开发报告、研究报告等,利用博物馆独有的文化资源,设计制作成博物馆导游手册、画册、卡片等,旨在宣传博物馆自身的经营理念以及其学术研究成果。例如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出版的《麻将历史与文化》一书,在馆内的展示区出售。第二,典藏复制类。主要是针对博物馆馆藏的精品文物或临时展出的精品进行的仿制品设计制作。这种复制品一般是较为高档的商品或礼品,目的是满足一些有经济实力的藏友把馆藏“文物”带回家。第三,文化创意类。创意灵感来源于博物馆自身丰富的藏品,主要是通过文化展品本身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进行元素的提取、分析,将概念转化为产品实物,并找到一种使文化视觉符号与现代人生活状态相吻合的形式,从而探寻受众在商品使用中精神层面的满足。第四,体验类。主要是让游客在欣赏博物馆精美的展品之外,还能亲自参与并体验文物的挖掘、探寻等活动。例如在日本横滨的“泡面博物馆”,除了在展示区域有全球各种珍奇泡面外,博物馆还在馆内开辟体验专区,让参观的游客DIY制作专属于自己的泡面。

二、天子驾六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

(一)博物馆主题文化元素的提取。天子驾六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行为。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在对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初期整理阶段,首先对天子驾六博物馆以及洛阳相关博物馆的文物展品、文化元素外在的视觉识别符号进行梳理归纳,结合该历史时期的政治、艺术、文字、礼制、祭祀等方面的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挖掘展品的内在涵义,从而得出一个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缩影。

文化元素的提取首要考虑和分析的是受众的需求,根据博物馆自身的目标群体提炼博物馆文化中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分类对博物馆展品的外在轮廓、内部装饰、纹理、材质、功能、工艺等信息加以整合和评估,初步提取一些能代表博物馆韵味和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例如,博物馆书画、三彩人物、古钱币、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纹样(饕餮纹、夔龙纹、窃曲纹、回纹、风鸟纹等)、织物图案、建筑装饰、瓷器、壁画等。此外,鉴于洛阳“牡丹花都”的城市特点,及每年一届的牡丹文化节,“牡丹”也就成为产品设计开发的重点元素之一。2012年初,在历时3个多月的层层筛选和多次修改完善之后,笔者合作设计的洛阳“牡丹花都”城市标志成功中标,这个标志的开发和设计,更加深了笔者对牡丹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二)设计展开阶段。在完成博物馆的文化元素的初步整理归纳后,将获取的文化元素进行概念化的构思和转化,并同时开始文化创意产品的展开阶段。根据博物馆受众的心理特征、需求、习惯、情感等因素,归纳并对产品设计提出可行性建议,全面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包括当前博物馆所有文化信息的整理、分析,提炼出相关的文化符号,产品对象定位分析等工作。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因为民族元素是本土文化的代表和浓缩,是民俗习惯、文化传承的产物,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可以辅助表现博物馆的文化背景。其次,民族元素对内具有根基性,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文化归属感和亲切感;对外具有新颖性,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

根据前一阶段文化元素符号的分析结果,综合各种因素开始进行方案构思,最终确定使用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窃曲纹。这种纹样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填以目形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始见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吕氏春秋·适威》有记载:“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鉴于博物馆的开放性、公共性和展示性等特殊属性,建筑往往别具一格,是一方文化性地标。其本身也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结合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建筑中的很多细节和形式往往都蕴含了丰富的概念和 象征。天子驾六是在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在文化元素的设计上依托和融合博物馆展示特色外观形象进行设计。对产品的定位,包括产品材质、色彩、外观、价格、包装以及受众心理分析等,进行草图方案的绘制。

(三)设计实施阶段

1、标志设计。标志是博物馆文化视觉识别设计的核心,也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博物馆标志,能够充分体现博物馆所在领域的文化氛围、主要特征、经营理念和内涵;能够进行流畅的系统延展性应用,辅助整合博物馆体系彰显品牌特征。

鉴于天子驾六博物馆“王城、王陵、王器”的特点,标志主体采用了象征帝王的色彩——金色(CMYK :C=5 M=20 Y=90 K=0)。金色高雅、华贵、辉煌,是财富和美好的象征,充满了浓浓的历史感,代表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金色与纯正的黑色搭配使得标志彰显高贵与神秘的感觉。并依托和融合博物馆特色外观形象和古代书法中“车”的元素,这符合博物馆的气质与内涵。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08007一、引言

设计已经被许多欧美国家的企业看做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有关设计的学术定义还缺乏统一,现有的设计定义从功能、形式和功能与形式三方面展开。krippendorff重视产品形式,把设计解释为“赋予事物意义”\[1\](p9),并提出产品语义的概念\[2\](p9)。美国工业设计学会正式定义产品语义是“人造形态在他们使用的认知和社会语境中的符号特性,这不仅指物理性、心理性功能,而且也包含社会和文化语境”。可见,产品语义是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组符号使产品具有与消费者对话的语言,每件产品都具有独特的语言和意义。意大利学者verganti继承了krippendorff的思想,深入调研意大利以及美国一些成功的设计密集型企业,从产品语义角度把设计因素引入到创新领域,提出设计驱动创新(ddi,designdriven innovation)的概念,并定义为“产品传达的信息与设计语言的新颖性超过功能与技术的新颖性的创新”\[3\](p36)。设计驱动创新从创新动力源的角度补充了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创新战略\[4\](p148),与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创新不同的是,设计驱动创新是关于产品与服务意义的创新,更加重视产品语言和意义的突破性创新,强调产品语言的知识管理。

美国苹果公司是设计驱动创新的成功典范,它的设计创新战略引起学术界和管理实践者的关注。最近几年,我国也开始重视工业设计,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相继颁布了有关促进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一些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也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新产品开发开始转向设计,通过设计完成产品的创新升级。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方太”)作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后发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重视并且运用设计手段加强产品创新,并取得成功。设计战略的成功让方太在短短15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设计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成为我国厨电行业的领先者。为了揭开设计创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神秘面纱”,本文选取方太进行案例研究,重点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产品语义创新增加了哪些企业价值?构建设计创新网络又会创造哪些企业价值?本文是设计驱动创新的中国化应用,研究结果不仅解释设计驱动创新在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中的价值创造机制,而且能够引导企业完善和应用设计创新战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陈国栋,等:设计驱动创新的企业价值研究——基于宁波方太的案例分析二、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设计驱动创新

设计驱动创新的核心内涵是产品语义的突破性创新\[5\](p128),产品通过符号(颜色、材质和线条等)表达语言,产品语言知识作为中介反映的是社会文化和流行趋势。因此企业的设计驱动创新意味着开发产品的新符号,表达新语言,从而把产品的价值传达给消费者。

设计驱动创新注重产品的符号意义(象征性或者情感性价值),以及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其创新的动力不是技术能力,也不是用户需求,而是产品意义的新颖性,这需要一种能够理解、预感和影响新产品意义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把企业置于一种开放式创新环境中\[6\](p1),不断加强与企业外部的知识诠释者(包括用户、企业、产品分析师、交流媒体、文化中心、学校、艺术家等)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交流的机制就是“设计对话”\[7\](p444)。dellera进一步补充了创新合作交流机制,提出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流环境:设计驱动的实验室\[8\](p4)(成员有技术专家、社会学家、市场专家、丰富的媒体、交流频率、时机、自主权和与外部的关系),设计对话与设计驱动实验室之间的“桥梁人物”是设计师。设计对话、设计驱动实验室和设计师就组成了企业的设

计创新网络。

(二)企业价值理论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实质就是不断地追求利润,创造价值,这既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又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从企业角度来讲,价值就是“利润、效用、效益、财富和收入等”\[9\](p52)。copeland将影响企业价值的变量分为三个层次:投资回报率、从具体经营单位识别价值影响因素和基层的操作性价值影响因素\[10\]。投资回报率从利润角度讨论企业价值的影响,几乎适合所有的经营企业。sullivan从人力资产和智力资产两方面分析企业价值创造,人力资产是公司员工、供应商等所具有的经验、技巧和创造性等\[11\]。brooking认为企业价值是由有形资产与智力资产组成的,其中智力资产细分为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以人为中心的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12\]。市场资产是与市场相关的、潜在的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品牌、形象、营销渠道、特许经营合同与协议等;知识产权资产是保护企业资产的法律机制,包括企业专有知识、商业机密和专利等;基础设施资产是保证企业发挥功效的技术、方法和过程,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过程和方法、沟通渠道等;以人为中心的资产与sullivan提出的人力资产类似,本研究采用人力资产来表述。

(三)研究假设

现有的设计驱动创新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设计驱动创新的内涵和成长机制两部分\[6\],产品语义创新是设计驱动创新的内涵,设计创新网络是设计驱动创新的成长机制。

1产品语义创新与企业价值。首先,产品语义创新增加了投资回报率。突破性产品意义创新经常与产品销售的更高利润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具有情感性和象征性意义的产品通过产品符号表达出来,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把产品置于一种社会文化氛围中能占领更高的市场份额,获取更高利润。tether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该结论,他发现设计项目一旦投入市场,89%的企业获得的毛收入已经超过项目投资,取得了良好的利润,同时产品意义开发还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边际利润\[13\]。 语义创新创造的市场资产主要表现在引领用户消费和企业品牌建设方面。与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创新战略不同,产品语义主导的设计驱动创新的核心理念就是风格、象征与符号可以引领时尚并创造市场的需求,它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不是依据已经明确的市场需求,而是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这种创新不是为了推动新的技术,而是为了推广新的消费观念。设计驱动创新注重产品语义的开发,利用产品表达的信息为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制造一个新的理由,让消费者意识到“原来我需要的正是这种产品”\[14\](p60)。在设计驱动创新型的企业中,设计师和管理者致力于企业品牌建设,拥有良好的品牌就表明企业具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因此可能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信誉溢价,设计师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品牌正是来源于产品意义的突破创新。

最后,产品语义创新创造了更多的知识产权资产。关于外观设计的专利大都来自产品的外形和功能概念,然而产品的外形及功能设计更容易被模仿,只有当外形和功能的互补性资产真正转化为创新的时候,竞争对手的模仿才会变得异常困难,这种互补性资产是企业品牌和产品语义开发能力。企业品牌不仅是企业的形象更是企业的服务标识,它在一定程度也是企业知识产权资产\[15\](p62)。产品语义创新不但能创造企业的市场资产(如品牌效应),也创造了专有技术、专利和服务标识等。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产品语义创新创造了投资回报率、市场资产和知识产权资产。

2设计创新网络与企业价值。设计创新网络是企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知识内部整合和外部扩散的环境,以设计师为知识中介,在与社会对话与设计驱动的实验室成员知识交流后,完成了关于产品语言知识的创造。

设计创新网络创造了市场资产,主要表现在产品销售的渠道上。与传统的分销渠道不同,企业与设计对话营造了一种环境,通过这种环境把产品的核心设计理念、核心意义传达给用户,从而影响用户的需求,引导用户消费。与产品语义创新创造的知识产权资产不同,设计创新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创造的源泉,同时提供了把创意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设计师在设计创新网络中更能获取关于社会文化趋势的知识,并且把这种知识通过产品符号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形成了关于产品语言的专有知识,同时产品的设计方案又转换为企业的专利

设计创新网络所提供的环境是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形成的最初阶段(如图1所示)。

图1设计驱动创新的企业价值的研究假设

设计创新网络是一种集成的创新环境,设计师是设计创新网络中的桥梁人物,通过与设计网络的对话,设计师能更准确把握社会文化趋势,提出新颖观点,解释产品意义,反之,诠释者通过网络交流机制也能更好地认知产品意义,并且把产品意义传达给用户,影响用户的需求,这种开放式环境不仅能增强设计师对专有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能促进网络诠释者的认知能力。设计创新网络所创造的人力资产表现在网络成员的能力增强上,包括网络诠释者专有知识的获取能力、设计师创造能力。创新网络创造的基础设施资产表现在社会文化的沟通机制上,包括与设计驱动实验室成员的知识整合能力、与设计对话诠释者的知识共享能力等方面。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设计创新网络创造了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

三、研究设计

在研究问题和结果不明确的情况下,采用案例分析能够从企业的实际运作层面发现规律。本文选取方太进行案例研究,秉承“抽象具体抽象”的研究思路,分别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问卷)等方法查阅文献资料、访问网站、检索期刊与报纸,制定合理的访谈问卷,对方太的设计师和设计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和电话访谈,深入分析设计驱动创新的企业价值。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制定了详实的研究计划。

首先,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假设的提出是基于前期的文献研究,从现有的设计驱动创新研究成果中发现设计驱动创新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驱动创新是从语义角度理解设计,语义创新是设计驱动创新的核心理念,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中,产品语义开发需要企业设计师不断与整个社会环境进行“对话”,企业需要构建一种开放式的交流机制,这种交流机制即为设计创新网络。因此,本研究把设计驱动创新拆分为产品语义创新与设计创新网络两个子概念,企业价值可以从投资回报率、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五个子概念来描述,从而构建了设计驱动创新与企业价值的理论假设,为后文的案例检验提供方向。

其次,研究案例的选择。设计驱动创新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设计密集型企业提出的新理论,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民营企业,但是方太作为民营企业,重视并大力发展产品设计,用设计完成产品创新升级,从而引领市场,引领厨卫消费趋势。方太的产品设计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考虑到方太新产品开发的技术与设计的耦合特性,选择方太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能够进一步挖掘设计驱动创新的企业价值,从而填补设计创新研究的空白。

最后,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规律,验证假设。调查研究是围绕着研究假设展开的,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与企业价值的概念拆分,提出两者之间的理论假设,制定有效的问答式调查问卷(内容分为设计创新情况概述、产品语义开发与企业价值、设计创新网络与企业价值三部分),对方太设计师和设计管理者进行电话和现场访谈。回收有效问卷,从企业价值创造角度总结企业设计驱动创新的规律,验证本文提到的研究假设。

四、方太的案例分析

(一)方太的设计创新概述

方太是一家厨电类产品生产商,同时还是典型的设计创新型制造业企业,自1996年创建以来,方太始终秉承品牌建设战略,创造了我国民族厨电第一品牌,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属行业首位,仅2010年,方太的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有的新产品甚至在投放市场三个月便会有上千万元、上亿元的销售收入。方太取得的成绩与方太的产品创新战略密不可分。在短短的15年发展历程中,方太经历了三次创新转型:模仿创新、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每次创新转型都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设计创新为辅。随着方太品牌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设计要素在方太的创新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设计创新战略。 例分析中,我们总结方太的设计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第一阶段是基于功能的设计创新(方太创建至今)。方太产品设计最初是基于产品功能,产品语义的表达也必须以功能适用性为基础,对于设计创新刚起步的方太来说,功能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的样式、拆洗、噪音和耗电量等方面的问题,产品刚进入市场就以独特的功能俘获了消费者。第二阶段是基于符号的设计创新(2003年左右至今

)。产品符号表现产品的语言,材料、线条、颜色等产品符号的使用既是设计创新又是技术创新,因为新符号催生新设计,同时也催生了新样式,突破性设计需要符号表现产品的意义,同样需要突破性的技术顿悟\[16\](p384),突破性设计与突破性技术不仅创造了精致的产品,更能创造出产品的内在气质。第三阶段是基于文化的设计创新(2007年左右至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文化属性,产品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体会到“这正是我需要的”。方太的设计师也把握住时代需求,新产品设计时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产品的实用、文化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的人性化含量,这种体现情感性、心理性与民族性的产品文化创新很好回答了高端产品如何引领市场的难题。

图2方太设计创新的发展历程

目前方太已经逐步走向基于文化的创新,但是基于功能、符号的创新并没有止步,从历史的演化机制来看,三个阶段有并行发展的趋势。从方太的设计创新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方太重视产品设计,因此选择方太作为案例研究更能准备解释本文的命题。

(二)产品语义开发与企业价值

自我定位“厨房专家”的方太,产品持续创新是一贯原则,并以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和品牌资产为核心构筑企业竞争力。方太的产品创新先立足产品语义设计,再寻求创造一种产品意义的获取与传达的机制,坚持走设计创新引领市场的战略路线。由于方太系列产品较多,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银家三系”厨电系列、“银睿五系”厨电系列和otouch 光影 6 系三系列产品分析产品语义开发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如表1所示)。

选取的三系列产品仍然以功能(技术)突破为主,在此基础上使用色彩、线条和材质等符号语言表达产品的文化属性,这种符号设计的创新确实创造了更多的企业价值。总结表1可以发现如下规表1产品的语义开发与企业价值

产品系列产品概述语义开发概述价值贡献新“银家三系”厨电系列2006年7月份上市,采用“烟灶无线联动”技术。

在改进功能的基础上,力求产品外观的突破。通体亮银色航空级铝合金材质,非凡质感浑然一体;线条干净利落,超薄简约;消毒柜镶嵌镜面玻璃,精致带有灵动。

该系列产品在颜色、材质、线条和功能方面的搭配,彰显东方神韵,体现中国的厨房文化和饮食习惯等文化元素。“银睿五系”厨电系列2008年上市,融合了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嵌入式烤箱与嵌入式微波炉。用户定位在25~55岁高端精英人士。高端厨电“成套化”、“嵌入式”趋势的引领者。质感硬朗的不锈钢搭配优雅的“琴键黑”,寓意人们可以如同驾驭音乐一般驾驭自己的厨房。嵌入式烤箱和微波炉颠覆了传统的“三套系”理念。

“琴键灵感”符合美国人“休闲饮食”理念,嵌入式烤箱更加关注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此系列产品洞察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体现西方人的饮食价值观。otouch 光影6系2010年上市。包括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微波炉、电烤箱以及电蒸箱。该系列新品是由方太与全球顶级设计公司美国 ideo 公司共同研发。touch技术与嵌入式结合,按键全部隐匿设计,采用大平面深咖啡色玻璃镜面缀以橙色光圈。

touch技术与键入式成为未来厨电的流行趋势,咖啡色搭配橙色等时尚的色调展现流行简约风格;引进新的生产工艺,完成该产品的开发。投资回报率: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有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三个月便会有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销售收入。“银睿五系”厨电系列曾在广东等地一度脱销。

市场资产:以品牌建设为先导,“银睿五系”厨电系列获得2008年if奖,2010年,otouch 光影 6 系获得红点奖,提升了方太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万科、金地、珠江、合生创展等四大房地产商与方太达成战略合作。《南方周末》、《京华时报》等重量级媒体上了由13家协会、商会和研究单位联合支持、全国36所高校联合大规模调查的“2008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结果,“方太”以超过第2位一倍的百分比被消费者认知为烟、灶第一理想品牌。方太集团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了《2010—2012 年全球厨电设计趋势报告》。方太先后参加《家用厨房设备》国家标准、《整体厨房》建设部标准和《住宅集成化厨房建筑设计图集》的编制,并成为了建设部住宅厨房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及《吸油烟机》国家标准的第一个起草单位,成为厨电行业标准

制定者。

知识产权资产: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是企业的专有技术知识;授予专利4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200余项。其中,“银睿五系”厨电系列获得43项专利。资料来源:问卷调研内容的

律:(1)产品语义是通过创造性的产品符号表达出来的,创造性的产品符号需要色彩、线条和材质的完美组合。产品语义开发表达的是产品的文化属性和流行趋势,设计师巧妙地把产品置于一种社会文化氛围中,让产品逐渐占领了中高端消费市场份额,由此也引发“银睿五系”厨电系列在广东等地一度脱销的现象。可见,产品语义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率。(2)市场资产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语义开发所创造出的市场资产是设计能力的增强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方太产品先后获得工业设计大奖的if奖和红点奖,它的设计能力得到认可,也参加了相关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设计能力的增强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品牌价值不仅是企业的高附加值产物,而且好的品牌效应会让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更高的信誉溢价。因此,产品语义创新创造较高的市场资产。(3)产品语义创新创造了企业专有技术、专利和服务标识等,语义作为难以模仿的设计能力,能够迅速转化成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表1中的三款产品在2010年就被授予专利450余项,其中外观专利200余项。 方太的产品语义设计实践验证了假设h1,产品语义创新能够创造丰厚的投资回报率、市场资产和知识产权资产。

(三)设计创新网络与企业价值

根据上文的描述,设计师、设计对话和设计驱动实验室组成了企业的设计创新网络,因此分析设计创新网络需要单独分析设计师、设计对话和设计驱动实验室(如表2所示)。

从产品语言知识的获取到产品意义的表达,方太设计创新过程完全处于一种开放式环境中,通过高峰论坛、与顶级设计团队合作等形式获得产品研发创意,认知社会文化趋势,理解有关产品语言的知识,通过体验店、展厅、宣讲会等形式对产品表现的核心价值意义进行宣传。

(1)市场资产方面,设计创新网络营造了一种表2设计创新网络与企业价值

企业行为表现评价创造的价值设计驱动实验室资金投入:每年5%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

组织建构:6 000平方米实验室、系列产品展厅、技术开发部、品质部、厨具研究所、cad设计中心、市场分析部门等组织机构,其中电器实验室是部级实验室。

媒体:《2010—2012全球厨电设计趋势报告》、发行《方太人》报、与央视等媒体合作,播放广告。资金投入是持续创新的动力;完成产品语言知识的内部整合与获取;新产品意义全方位地进行传达。设计师2009年与美国顶级设计公司ideo合作;2010年签约德国顶级设计师stefan ambrozus领衔的设计团队;企业雇佣的本土设计师。接纳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学习国外著名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培养本土设计师的设计能力。设计对话用户方面:方太体验店。

相关企业:stefan设计团队对德国厨电企业的研究。

文化交流:举办方太柏厨杭州体验店“设计师交流会”,举办方太柏厨“对话德国设计师高峰论坛”, 举办中国设计师高端对话论坛,参加国际工业设计节。

教育培训方面:与高校设计学院(研究所)合作,校园招聘宣讲会。关于产品语言知识的外部扩散;为企业营造一种理解、获取和影响产品意义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企业能更好理解社会文化模式的演化,企业创造的产品意义得到更好传播。市场资产:销售渠道及理念的突破创新,通过展厅、媒体、论坛和宣讲会向用户表达方太的创新理念,引导用户消费,方太专卖店的数量已经突破 300 家,其中部分为加盟店;与方太合作进入连锁店;与淘宝商城合作,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知识产权资产:从决策、产品研发到营销,创新网络所提供的创意方案最终转化为商业价值,体现了网络解释者的共同智慧;获得if与红点等国际工业设计大奖。

人力资产:吸纳了来自海尔、三星等知名公司的设计师;与国内著名设计公司合作,签约国外顶级设计团队。

基础设施资产:方太体验店让用户体验现代厨卫的新范式;方太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方太文化与产品设计理念完美融合;设立100万元设计创新大奖。资料来源:问卷调研内容的

能够

引领市场趋势的能力,通过展厅、媒体、论坛和宣讲会向用户传达方太的产品理念,引导用户消费。同时方太还通过创建专卖店、与淘宝合作的形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2)知识产权资产方面,不同于产品语义开发,设计创新网络为知识产权资产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与网络诠释者的合作,企业形成了关于产品语言的专有知识。知识产权资产是网络参与者的共同智慧,因此,设计创新网络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形成提供制度机制。(3)人力资产是在与外部设计师交流和对设计师培训的过程中产生的,设计师是设计创新的核心因素,方太重视引进有经验的设计师,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发挥最大潜能,同时对于企业培养的设计师,一方面可以向引进的高水平设计师学习设计经验、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等,另一方面加强对设计师的培训,增加设计师对外交流的机会。在不断与外界合作的过程中,方太逐渐形成了宝贵的人力资产。不难看出,方太在营造创新网络的过程中,注重与专业设计师进行技术和设计方面的深入交流,采用“干中学”和“学中用”的方式,加之自身注重学习吸纳和知识积累,消化吸收了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实现设计能力从委托设计师团队向自身的转移,逐渐形成了自主设计创新能力。(4)基础设施资产主要有软件基础设施和硬件基础设施两方面,软件基础设施包括人力资产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硬件基础设施是与设计创新相关的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方太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作为研发基金,为了鼓励创新,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设计创新奖励。同时,方太充足的智力型劳动力把企业文化与产品完美融合在一起,增强了企业形象。

方太所构建的设计创新网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h2:设计创新网络能够创造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

五、结论与启示

方太以品牌战略为导向,把自身对中国厨房以及厨房文化的独到理解融入产品的设计研发中,是成功的设计辅助型(非主导型)企业,方太的产品研发创新之路为我国制造业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从文献研究开始,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方太的案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企业注重产品语义开发能够创造投资回报率、市场资产和知识产权资产;加强设计创新网络建设则对创造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有利。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方太的成功转型得益于不断坚持走“专业、高端、精品”的路线,如今方太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厨房集成化领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方太发展的15年也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设计创新管理发展的15年,方太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启示是:

1企业设计创新是伴随着技术创新发展的,由于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都经历了模仿创新、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设计创新也相应地经历基于功能、基于符号和基于文化三个阶段。其中,基于符号和文化的设计创新是产品语义创新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企业把设计看做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战略地位已经等同于甚至超过技术。本文的研究已经证明产品语义的突破性创新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回报率、市场资产和知识产权资产,有创业精神的企业有必要考虑大力发展产品设计,从而赢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市场资产和知识产权资产,因此,产品设计成为企业产品转型升级的新思路设计创新网络创造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产的创造,而设计师是设计创新中的人力资产最核心的成员,等同于技术创新领域的技术工程师,设计师同样是设计创新的桥梁人物,毕竟,企业创意来源与产品方案都要经过设计师才能表达出来。方太的事例表明,企业首先要寻找优秀的设计团队来合作,这种合作一方面是雇佣的关系,即雇佣优秀的设计团队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是学习关系,即邀请或者参与到优秀设计团队中,从中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获取关于产品方面的新观点、创意和知识。其次,企业需要为设计师营造一种交流氛围,即重视设计创新网络的建设,良好的交流机制能激发更多的创意,同时也是设计创新成功的保证,企业的创新管理已经进入了开放式创新的时代,企业也意识到大多数有价值的创意都来自于企业外部,为了创新,企业寻找各种方法完成分布式知识的获取。

当然,本文的研究也

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研究设计创新与价值创造的关系时,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对企业设计师和管理者进行访谈,缺乏对分析模型进行数量性的实证研究;二是作为案例分析,以总结案例企业为主,其结论带有一定主观性,并且对于设计创新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研究缺乏多案例分析,难免存在片面性。参考文献:

[1] krippendorff,k.on the essential contexts of artifacts or on the proposition that “design is making sense (of things)”\[j\].design issues,1989,(2).

\[2\] krippendorff,k.,r.butter.product semantics—exploring the symbolic qualities of form\[j\].journal of the 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1984,(3).

\[3\] verganti,r.design as brokering of languages:the role of designers in the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italian firms\[j\].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2003,(3).

\[4\] dosi, g.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ical change\[j\].research policy,1982,(11).

\[5\] 陈国栋,陈圻.设计驱动创新再审视——内涵和成长机制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2,(1).

\[6\] 陈劲.设计驱动创新——一种开放社会下的创新模式\[j\].技术经济,2010,(8).

\[7\] verganti,r.design,meanings,and radical innovation:a metamodel and a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8,(5).

\[8\] dellera,c.,r.verganti.designdriven laboratories: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of laboratories specializ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adical designdriven innovations\[j\].r&d management,2009,(1).

\[9\] 李海舰,冯丽.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10\]copeland,t.e.,t.coller,j.murrin.valuation,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m\].new york:wiley,1996.

\[11\]sullivan,p.h.valuedriven intelectual capital:how to convert intangible corporate assets to market value\[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2000.

\[12\]brooking,a.intellectual capital:core asset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enterprise\[m\].london: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6.

\[13\]tether,b.the role of design in business performance\[eb/ol\].bis.gov.uk/files/file14796.pdf,20120102.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4

在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创新已经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藩篱,成为现代知识型社会的发展重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作为以内容价值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如何通过创新完善产品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减少运营风险,成为当下文化产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1.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含义及特征

纵观学界对于文化产品概念及其特征的描述,我们发现,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文化产品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文化积淀,且文化产品中的精神因素成为主导消费者消费的决定性因素1。作为具有精神产品特征的文化产品消费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仪式化价值表达的主要方式。按照文化产品符号生产论的观点,文化产品是由一连串具有特定意义的能指和所指所组成的符号集合,具有文化载体意义的符号内容的生产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原点和根本2。正因为如此,蕴含在文化产品中的精神因素和文化价值才得以通过符号化的内容加以传播。可见,文化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表达,而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也正是基于符号化表达的内容内涵和外显的创新设计。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通过市场获得潜在的利润的活动过程”3,创新设计则强调设计的创新,即新思想、新行为或新事物通过产品的设计体现出来。因此,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是由一系列新思维、新行为所触发的,使文化产品具有创新性质的文化意义及其符号化表达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文化产品研发人员通过原创性的设计和一定的生产技术将其对文化产业的灵感转化为现实。所以,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包含产品文化意义的创新和符号化表达创新两大方面,而这两大方面又统一于内容创生之中。

文化产品种类繁多,产品间特性的差异较大,但作为共性,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始终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为根本的内容。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目标是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即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完善产品的符号化表达。在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方面,科普化设计、创意化设计和立体化设计成为开发重点。在完善符号化表达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和交互化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娱乐化、创意化、立体化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交互化的创新设计已成为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为适应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讲,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特性包括两大主要方面的六项主要内容。

1.1文化意义创新特征

1.1.1科普化设计。娱乐是人类的文化生活得主要内容,但在娱乐大众基础之上的对消费者文化修养的培养同样也极为重要。科普化设计是指将科学普及的思想和内容贯穿在文化产品的内容之中,使其具有教育消费者的社会功能。目前,在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中添加科学要素已成为一种内容创新的时尚。

1.1.2创意化设计。创意是文化产品的灵魂,是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创意化设计是指在生产文化产品内容的过程中,研发人员能够不断将新思路、新思维添加到内容创作中,设计出别出心裁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

1.1.3立体化设计。得到消费者肯定的文化产品在文化意义上必然是立体的。所谓立体化是指文化产品的意义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即具有不同文化心里需求类别的消费者可以从同一文化产品中得到不同的启示。因此,立体化设计指研发人员将文化产品的内涵丰富化,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表现的过程。

1.2符号化表达创新特征。

1.2.1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设计是指研发人员将文化产品的外形或外在表现通过应用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使其呈现数字表现的过程。数字化设计的符号表达成为了现代文化产品外在表现的主要形式。

1.2.2智能化设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便捷性。文化产品,特别是具有文化引导和文化指向性的产品,其智能化设计的作用和意义凸显。智能化设计是指研发人员从消费者文化消费的特性出发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将文化产品成为具有便捷性、灵活性特征的外在符号化过程。

1.2.3交互化设计。交互化设计是研发人员指在产品中添加生产者与消费者或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设计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应用,使得文化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及消费者之间的进一步有效沟通成为可能。

2.基于内容创生的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模式

基于内容创生的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在总结前人理论模型和现实操作的基础上,以内容创生为角度,剖析文化产品的内在内容意义创新和外在符号化表达创新的影响因素。按照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概念,其是一个由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创新管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系统。从流程的角度看,宏观的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是将文化产品设计创意实物化的过程,它不但包括影响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内容意义、外部符号化表达因素,还包括于此先关的技术、管理等工作流程。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组织来说,良好的创新设计环境、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牢固的对外合作关系对创新设计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内在的内容意义创新和外在的符号化表达创新是体现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两大主要方面。由技术实现导致的技术创新则是将创新设计转化为现实的关键步骤。内容意义创新、符号化表达创新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创新是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内容。创新设计的成果最终通过文化产品的科普化、创意化、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交互化体现出来。

文化产品创新设计宏观模式如图1所示。

3.基于AHP法的影响因素评价原理与流程

进行科学评价时,本着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根据创新设计活动的一般规律,参照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广义含义及其构成因素,在对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所涉及的创新设计环境、组织管理、合作关系、内容意义创新、符号化表达创新、技术实现等多种因素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化产品创新设计能力评价的3段2级指标组。其中,2级指标是创新设计环境、组织管理、合作关系、研发水平。

指标组中的3级指标如下:(1)创新设计环境包括创新设计环境,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扶持、创新物质与精神奖励、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等;(2)组织管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企业战略、首创精神、创新意识培养、设计能力培养等;(3)合作关系包括合作对象、合作方式和机制等;(4)研发水平包括研发投入、科普化设计水平、创意化设计水平、立体化设计水平、交互化设计水平、数字化设计水平、智能化设计水平和技术实现等。

构成文化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因素涉及3个层次,其中绝大多数指标是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可见,文化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评价具有多级模糊的特点。科普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多级模糊评判法的原理是:通过专家背靠背的调研得到因素权重,再按照评价体系的层次,先对子因素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归类整理,然后重复上述方法,进行主因素综合评价,最后归一化处理,得出目标层的定量综合评价。

本论文是湖南师范大学校级青年课题“基于内容创生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研究”(编号:09XQN07)、湖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编号:10C09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文化产业概论》,欧阳友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李向民等著,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社会学研究方法》,艾尔.芭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王颖,《经济论坛》。2009年1月。

注 释:

1.李向民、王晨、成乔明:《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太原: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李思屈:《数字娱乐产业》,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5

试论博物馆的文化产业之路

巧器——中国古代的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

多元的文博创意产品及市场

文创热潮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塑造

试论博物馆文创商店的陈列设计

文化资源保护是文创产业的基石

博物馆文创产品架起传播的桥梁

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浅谈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认识

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新思路

关于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从博物馆建设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维

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考

博物馆文化产品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解构与重组——文创设计方法漫谈

浅议云南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优劣态

内乡县衙文化产品开发研究

浅谈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简论文化创意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解读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五种关系”

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新营销

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略研究

参与博物馆文创发展,思考博物馆文创未来

让文创产品点亮博物馆最后的展厅

话说中山舰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

武汉市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考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之我见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考

对博物馆文创授权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文化创意与博物馆藏品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遗址博物馆的原位文化与衍生品开发

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研究文化类公共组织

以新馆建设为契机推动军博文化产业新发展

浅谈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经营

博物馆文创实践——南京博物院文创开发与思考

方寸之地,彰显文化内涵——抗战纪念馆邮局概述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要素——以广西博物馆为例

浅谈博物馆文创商品的开发——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为例

摸索和实践博物馆文创的新路子——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中心

与“历史”为伴——一种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思路的讨论

基于观众心理需求分析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服务拓展思考

博物馆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大有可为——从河南博物院的做法谈起

突出文化特质兼顾公益特性——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思考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6

1引言

近年来,档案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外较为成熟的热点理论也不断为我国档案理论研究所借鉴和探讨。经由安小米等学者翻译并迅速在我国档案研究界升温的“档案多元论”乘势而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多元论”与“多元化”审视与思考。档案文创产业自身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的多元性,这个“多元”是广泛的,需要多角度思考。本文选择档案文创产品为开发对象,探索产品“多元化”特征,研究产品开发的“多元化”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多元语境下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

2档案文创产品属性与生产要素构成的多元化

2.1产品的属性多元。档案文创产品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多元属性:一是历史属性。文创产品取材于已有的资源,具有历史特征。二是文化属性,这是文创产品区别于一般产品的最主要的特征。三是社会属性。档案文创产品来源于社会制造,服务于社会大众,从生产到服务消费都离不开社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四是经济属性。档案文创产品要经历从生产到销售的复杂过程,最终以产品的形态走向社会,实现经济价值。五是艺术性。档案文创产品以“创意”“精巧”形态存在,讲究艺术设计,注重美学特征。2.2产品开发的理论依托多元。档案文创产品的多元属性决定了研究产品的开发单靠档案学理论是远远不能实现的。档案理论中的档案多元论、档案生命周期理论、档案艺术开发理论、档案情感价值理论均为产品开发的理论来源和依据,这些理论与公共文化服务理论、文化社会学理论以及艺术设计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理论交互影响融合,成为指导档案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2.3产品开发主体多元。档案文创产品的多元属性决定了产品实现主体的多元。文创产品的实现主体一方面体现在要素的来源多元,除了文化底蕴丰厚的档案馆藏,还要采纳多样的创意元素。在主体开发方面,不仅要有从档案工作者到产品开发加工者再到产品消费者的多元主体层次构成,而且有从档案部门到社会机构、产品生产企业到社会服务团体的多元机构组成。2.4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多元。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现阶段开发的档案文创产品更多的是满足社会公共文化的需要,以社会福利的形态实现档案文创产品的社会价值。而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又要求档案文创产品扩大服务范围,提升产品竞争力。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建立在产品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基础之上,产品消费者的身份、品味、观念、追求的差异对文创产品的价值要求也会不同。

3影响我国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的多元因素

3.1多元社会主体档案文化观念淡薄。观念决定成败,多层社会主体的档案文化观念淡薄是影响档案文创产品开发不力的重要因素。顶层设计忽视了档案馆文化服务的能力,在文化文物单位名单里档案馆并未明确提及,只限于“等等”的尴尬处境,缺位状态[1],加上长期“馆局”合一的状态更让社会不同主体淡漠了对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档案工作者的机关事业单位优越感,使其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挖掘缺少主动性[2]。3.2多层社会合作主体联合实践困难。档案文创产品的多元属性决定了档案部门必须联合社会机构、研发团队、产业机构等合作研发产品,形成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消费服务的产业链。档案文创产品的公益性及其开发的多元需求使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不易形成,社会机构、产品企业担心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往往慎重投资合作。而作为研发主体的科研团队往往不愿花费精力在庞杂的档案资源中深挖优秀文化元素,产品设计缺乏有力的表现元素。3.3多样化文创产品经典推出不足。我国的档案文创产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借鉴了博物馆等部门的成功经验,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现实的境况是,档案文创产品仍然局限于档案馆与生产商合作简单加工成的纪念品,即使有一定实力的档案馆推出了较为丰富的文创产品,甚至有自己的小商店,但鲜少有引起购买热的经典品牌出现。2020年有学者对32个不同类型的档案馆进行调研,仅有17个省级档案馆开发了为数不多的档案文创产品,多为图书、宣传折页等纸质印刷品[3]。3.4多渠道文创产品平台搭建不够。档案文创产品虽然已成为鼓励开发的文化传播商品,但在现代化销售平台上却未曾出现它的身影,档案馆自己的网站上尚且没有销售窗口,更不用说淘宝等销售平台了。仅限于国际档案日的布展等传统的档案实体展览平台难以支持档案文创产品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现有的平台搭建远远不能适应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4多元视角下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策略

4.1创新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的多元素设计理念。档案文创产品作为特殊的产品存在,源于档案文化资源的“创意”结果,这就要求产品不仅要挖掘中国优秀文化传承要素,提炼文化内涵,更要进行一定层次上的创意升华。在知识创意高增殖的今天,中国档案文创产品要想真正实现“创意中国”到“创意中国制造”,必然要创新元素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通过写意化造型手法,时尚化设计风格,精致化产品模态展现在受众面前,呼唤其发自心底的认可,产生共鸣,将中国的文化精神,文化话语权以现代人认可并易于接受的产品形式重新交给人民。当然,档案文创产品将馆藏原生态艺术资源通过提炼特色设计元素,进行高格调的创意、衍生与加工的过程中,手工技艺的特殊情结以及工艺的高标准要求创意设计不仅采用高科技的表现手法,也要体现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当下最受大众追捧的“潮玩”,即是档案文创产品可以借鉴开发的“热点”产品。4.2建构档案文创产品跨界合作多元开发新模态。在资源共享,鼓励合作成为社会主旋律的今天,跨界合作已然成为推动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手段。档案文创产品的多元属性与多元需求决定了单靠档案部门或某一档案机构单打独斗是难以实现的。一是要发挥档案文创产品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培养档案工作者文化发现能力,创新能力;调动社会团体和个人文化参与积极性,打好文创产品开发的群众基础。二是要打造多元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产品研发团队,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三是要加强体制内外合作,整合创意资源,采纳档案部门以外的社会化组织机构加入。档案馆要利用资源优势,担起合作的主体责任,积极寻求具备资质而又口碑良好的文创公司进行合作,搭建长期发展的平台。4.3构建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的多元化支持系统。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的可持续支持系统,包括国家、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研制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开发扶持基金,争取产品研发的可持续环境。故宫博物院一年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成本是一到两亿元人民币,如此高成本的投入是任何一个档案馆凭借一己之力无法实现的。[4]档案馆要鼓励科研团体积极申报国家文化科研项目,获得专项经费。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扶持,寻求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捐赠机构的关注支持,社会文化团体,协会组织等参与产品开发与利用,提高产品的宣传推广范围。4.4开发档案文创产品的多元品牌。我国档案文创产品在“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进程中,要有自己的品牌。其一,实现档案文创产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化。档案文创产品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理应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自己傲娇的品牌;其二,实现档案文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化。利用中国特有的档案文化优势,打造国际品牌。其三,设计档案文创产品品牌典型。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圣龙丝织品有限公司等14家丝绸企业合作建立了“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宣传与恢复基地”,推出了纱罗宫扇、宫灯,宋锦、纱罗书签,新宋锦箱包、服饰等不同织物属性的产品和衍生产品。[5]经典一旦走上良性开发轨道,便会形成强大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4.5搭建档案文创产品良性发展的信息平台。搭建档案文创产品发展平台还要立足多元需求用户的实际,建设不同的利用平台,构建多样化的档案信息利用与服务模型,增加档案文创产品服务的活力与质量。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将各项事业的发展与信息化紧密相联。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受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许多档案馆正在向智慧化、数字化、现代化迈进。档案文创产品必须抓好这个契机,增加信息化投入,开辟网上宣传专栏,利用好现代传媒手段,开发有趣的软件系统,结合APP、微博等形式扩大公众参与范围。

5结语

中国以拥有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正是要通过创意加工档案文化资源将这种骄傲不断地传递升华。我国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犹如一个刚入世的婴孩,稚嫩新鲜却要面临重重考验,而一旦找到它的发展规律,争取多元主体的保护,创意设计多元用户需求品牌,搭建多样的发展传播平台,稳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个生命必将大放异彩,成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精华。

参考文献:

[1][4]宋香蕾.档案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缺位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2017(3):88—93.

[2]王旭东.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25—126.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7

一、引言

本文对产品创新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并讨论了实现产品创新的几个维度和产品创新的悖论.希望纠正过于重视设计技巧.而忽视方法论研究的误区,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思考.共同探索实行产品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与产品创新

1.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比较权威的“创新”定义有两个:

(1)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

(2)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从创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只有实现经济价值的发明创造才是创新,所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企业经营则应该一切围绕产品创新展开.产品创新能力已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维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2.产品创新。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是否为创新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别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

所以.很少有企业有这样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的设计开发。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是产品创新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类另外.即使对本企业而言是自主创新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别的企业已经不是原创产品.也有模型可以参考.所有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已经很少.99%以上的产品创新都属于改进创新。文献也指出很多结构性创新只是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就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对消费者而言,并不在乎产品是自主还是改进创新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是否价廉物美.是否很好地实现了所需功能,是否带来了新的情感冲击。是否赋予了生活新的意义,尤其是买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给企业的产品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目标都是实现功能创新对企业而言分为完善已有功能和创造新的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则分为实用功能创新和情感功能创新。另外.因为产品设计阶段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功能、质量、全成本、环境相容性和交货期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产品创新很多时候指的是产品的设计创新。

三、产品功能

产品功能是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在早期.产品功能主要指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其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要。通过对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产品功能的相关理念主要来源于价值工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和本质,是产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具体产品结构只是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且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则。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形态下.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然而,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市场形态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形态下,仅仅依赖产品使用功能方面的创新已经不足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差别不大.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另外,现代社会亦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产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日益显得重要。因此,产品功能的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仅要包含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要包含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情感功能.即形式不但要追随功能.而且要追随情感。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产品类别,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如工业产品的多数用户是企业,更强调的是可靠地完成某项使用功能或具有某种特有属性。情感功能的诉求降为其次:而日用消费品的选购则与消费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四、客户需求

开发何种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为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创新才是成功的产品创新。客户需求促进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革命促进客户需求的不断演化。同时也改变其消费方式,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产品的不断创新。

1.客户分类。对企业而言。产品的客户可以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外部客户主要指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即一般我们常说的消费者、顾客或客户,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功能需求,包括使用功能要求和情感需求,如审美、价格、环境等:内部客户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管理人员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产品采购商等,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技术、结构和设计开发周期等需求。

内外部客户的需求都需要引起产品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相较而言,内部客户需求较易获取,需求信息的表达也比较清晰,而外部客户需求的获取难度则大的多。且外部客户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描述其产品需求.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因此其需求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外部客户需求信息的研究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如不特别指明,客户即指外部客户。

2.需求获取模式和方法。确定产品客户需求的方式主要有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种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是通过对技术发展规律和消费趋势进行预测,从已有产品内部分析人手。以技术推动的方式获取客户需求,进而确定产品的开发规划和技术路线。sony公司的奠基人akiamorita认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要引导用户,而不是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而企业知道”。即产品设计的原始需求和构思来自于企业自身,企业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或者更好地满足已有客户需求。一般而言。对于自主创新的产品设计而言,更多的是依赖技术推动模式来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如数码相机、复印机等创新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市场拉动模式是指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之后启动产品设计,设计的原始构思来自于市场调研的结果。现在主要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算法等技术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不同信息的重要性,给出量化的权重值。最后利用质量功能展开等工具完成转换。对于产品的改进创新。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拉动式的客户需求获取。因为这时消费者已经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可以提出自己新的需求。

3.客户需求的进化日本kano博士提出了kano模型来表示产品客户需求的进化性。如图1所示。客户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规范需求和潜在需求三类.基本需求是对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基本要求.如果产品未实现基本需求则会引起客户强烈不满。规范需求与产品的质量呈线性关系.产品的技术水平高。则规范需求的满意度提高。潜在需求是指用户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但确实需要,对潜在需求的满足是产品创新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需求会逐渐转换为规范需求,进而转变为基本需求。如轿车的空调开始阶段属于潜在需求。但随着客户对轿车的逐渐熟悉。现在空调已经成为轿车的基本配置.即成为客户的基本需求。再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目前还属于多数轿车客户的潜在需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gps系统也会变为规范需求。

五 创新的维度

根据客户需求信息.就可以确定产品需要开发的相应功能,着手进行后续的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主要从制度、技术、工具和理论与方法四个维度来讨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成功的途径(如图2所示)。

1.管理制度创新。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尤其是设计团队之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其目标是实现对设计团队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提高设计团队的工作激情和开发效率。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团队是由不同的成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设计团队的机构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产品设计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随着产品设计获得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比如产品设计的流程从传统的串行方式变换为并行方式就需要在管理和组织制度方面进行重大创新.才能适应并行设计的需要。面对复杂性程度高的产品创新开发。有时还要进行组织流程再造以适应各种变化。对于临时性的开发工作.可以组建自我管理团队.跨职能团队等业务小组等。

另外.企业文化对于产品创新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性。顶尖的人才,可以精诚合作设计出世上最好的产品,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争斗企业如果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文化,不过是“一盘散沙”,就算人才再多,也必将沦于内耗.产生不了强大的合力所以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必须着眼于建设合作与诚信的文化,因为文化也是生产力。

2.技术创新。一般而言,技术创新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企业常规的技术储备创新.二是产品设计和制造时的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新的科学原理,工程算法、材料、制造工艺和发明专利不断涌现,通过选择新的产品工作原理、工程材料和工程算法,设计师能够得到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概念.新的制造工艺也可以提高产品制造的效率、缩短上市时间。例如,是否可以用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和支承.是否可以用一种新的陶瓷或聚合物替换正在使用的材料等.都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有了产品创新概念后,是否能率先引入最新技术,在最短时间中开发成功.同时做到最小成本也是影响产品能否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工具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为产品设计师在设计手段和设计工具方面的创新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基于网络化的设计、虚拟设计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工具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另外.像autocad、project等设计工具软件包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也越来越方便,都大大节省了设计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亦成为跨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新兴产品设计方式.其目的是使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产品设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网络.采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协同地进行产品设计活动。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设计方案的讨论、设计结果的检查与修改,使产品设计工作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如基于web的多智能体异地协同设计等等,网络化的设计既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也是新的设计工具.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以适应设计团队和客户的网络化互动。

4.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科学的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是进行产品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发达国家设计界。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公理化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泛设计理论和约束理论等现代设计理论都是研究的热点。对设计过程、设计本质和设计思维的探讨都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领域.设计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将对设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如triz理论极大改变了设计人员对创新的传统认识.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设计理论研究,尤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设计知识获取和重复利用策略的研究都是未来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重点。

当今.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仅仅热衷于技术的引进,而没有把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仅仅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替代图板的绘图工具.没有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没有方法论的指导,产品创新难以取得真正突破。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8

一、引言

本文对产品创新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并讨论了实现产品创新的几个维度和产品创新的悖论.希望纠正过于重视设计技巧.而忽视方法论研究的误区,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思考.共同探索实行产品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与产品创新

1.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比较权威的“创新”定义有两个:

(1)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

(2)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从创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只有实现经济价值的发明创造才是创新,所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企业经营则应该一切围绕产品创新展开.产品创新能力已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维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2.产品创新。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是否为创新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别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

所以.很少有企业有这样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的设计开发。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是产品创新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类另外.即使对本企业而言是自主创新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别的企业已经不是原创产品.也有模型可以参考.所有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已经很少.99%以上的产品创新都属于改进创新。文献也指出很多结构性创新只是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就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对消费者而言,并不在乎产品是自主还是改进创新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是否价廉物美.是否很好地实现了所需功能,是否带来了新的情感冲击。是否赋予了生活新的意义,尤其是买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给企业的产品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目标都是实现功能创新对企业而言分为完善已有功能和创造新的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则分为实用功能创新和情感功能创新。另外.因为产品设计阶段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功能、质量、全成本、环境相容性和交货期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产品创新很多时候指的是产品的设计创新。

三、产品功能

产品功能是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在早期.产品功能主要指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其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要。通过对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产品功能的相关理念主要来源于价值工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和本质,是产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具体产品结构只是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且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则。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形态下.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然而,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市场形态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形态下,仅仅依赖产品使用功能方面的创新已经不足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差别不大.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另外,现代社会亦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产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日益显得重要。因此,产品功能的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仅要包含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要包含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情感功能.即形式不但要追随功能.而且要追随情感。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产品类别,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如工业产品的多数用户是企业,更强调的是可靠地完成某项使用功能或具有某种特有属性。情感功能的诉求降为其次:而日用消费品的选购则与消费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四、客户需求

开发何种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为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创新才是成功的产品创新。客户需求促进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革命促进客户需求的不断演化。同时也改变其消费方式,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产品的不断创新。

1.客户分类。对企业而言。产品的客户可以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外部客户主要指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即一般我们常说的消费者、顾客或客户,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功能需求,包括使用功能要求和情感需求,如审美、价格、环境等:内部客户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管理人员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产品采购商等,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技术、结构和设计开发周期等需求。

内外部客户的需求都需要引起产品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相较而言,内部客户需求较易获取,需求信息的表达也比较清晰,而外部客户需求的获取难度则大的多。且外部客户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描述其产品需求.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因此其需求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外部客户需求信息的研究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如不特别指明,客户即指外部客户。

2.需求获取模式和方法。确定产品客户需求的方式主要有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种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是通过对技术发展规律和消费趋势进行预测,从已有产品内部分析人手。以技术推动的方式获取客户需求,进而确定产品的开发规划和技术路线。Sony公司的奠基人AkiaMorita认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要引导用户,而不是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而企业知道”。即产品设计的原始需求和构思来自于企业自身,企业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或者更好地满足已有客户需求。一般而言。对于自主创新的产品设计而言,更多的是依赖技术推动模式来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如数码相机、复印机等创新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市场拉动模式是指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之后启动产品设计,设计的原始构思来自于市场调研的结果。现在主要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算法等技术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不同信息的重要性,给出量化的权重值。最后利用质量功能展开等工具完成转换。对于产品的改进创新。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拉动式的客户需求获取。因为这时消费者已经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可以提出自己新的需求。

3.客户需求的进化日本Kano博士提出了Kano模型来表示产品客户需求的进化性。如图1所示。客户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规范需求和潜在需求三类.基本需求是对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基本要求.如果产品未实现基本需求则会引起客户强烈不满。规范需求与产品的质量呈线性关系.产品的技术水平高。则规范需求的满意度提高。潜在需求是指用户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但确实需要,对潜在需求的满足是产品创新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需求会逐渐转换为规范需求,进而转变为基本需求。如轿车的空调开始阶段属于潜在需求。但随着客户对轿车的逐渐熟悉。现在空调已经成为轿车的基本配置.即成为客户的基本需求。再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目前还属于多数轿车客户的潜在需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GPS系统也会变为规范需求。

五创新的维度

根据客户需求信息.就可以确定产品需要开发的相应功能,着手进行后续的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主要从制度、技术、工具和理论与方法四个维度来讨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成功的途径。

1.管理制度创新。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尤其是设计团队之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其目标是实现对设计团队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提高设计团队的工作激情和开发效率。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团队是由不同的成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设计团队的机构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产品设计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随着产品设计获得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比如产品设计的流程从传统的串行方式变换为并行方式就需要在管理和组织制度方面进行重大创新.才能适应并行设计的需要。面对复杂性程度高的产品创新开发。有时还要进行组织流程再造以适应各种变化。对于临时性的开发工作.可以组建自我管理团队.跨职能团队等业务小组等。

另外.企业文化对于产品创新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性。顶尖的人才,可以精诚合作设计出世上最好的产品,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争斗企业如果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文化,不过是“一盘散沙”,就算人才再多,也必将沦于内耗.产生不了强大的合力所以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必须着眼于建设合作与诚信的文化,因为文化也是生产力。

2.技术创新。一般而言,技术创新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企业常规的技术储备创新.二是产品设计和制造时的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新的科学原理,工程算法、材料、制造工艺和发明专利不断涌现,通过选择新的产品工作原理、工程材料和工程算法,设计师能够得到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概念.新的制造工艺也可以提高产品制造的效率、缩短上市时间。例如,是否可以用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和支承.是否可以用一种新的陶瓷或聚合物替换正在使用的材料等.都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有了产品创新概念后,是否能率先引入最新技术,在最短时间中开发成功.同时做到最小成本也是影响产品能否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gwyoo

3.工具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为产品设计师在设计手段和设计工具方面的创新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基于网络化的设计、虚拟设计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工具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另外.像AutoCAD、Project等设计工具软件包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也越来越方便,都大大节省了设计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亦成为跨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新兴产品设计方式.其目的是使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产品设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网络.采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协同地进行产品设计活动。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设计方案的讨论、设计结果的检查与修改,使产品设计工作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如基于WEB的多智能体异地协同设计等等,网络化的设计既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也是新的设计工具.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以适应设计团队和客户的网络化互动。

4.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科学的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是进行产品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发达国家设计界。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公理化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泛设计理论和约束理论等现代设计理论都是研究的热点。对设计过程、设计本质和设计思维的探讨都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领域.设计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将对设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如TRIZ理论极大改变了设计人员对创新的传统认识.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设计理论研究,尤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设计知识获取和重复利用策略的研究都是未来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重点。

当今.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仅仅热衷于技术的引进,而没有把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仅仅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替代图板的绘图工具.没有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没有方法论的指导,产品创新难以取得真正突破。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9

浓浓

学  号

   12345678

二级学院

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根据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填写)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学院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和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地标性传统文化景点,成功转型为一代超级文化类大IP,成为国内外博物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年营收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故宫“年轻化”,文创的创造性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宫的成功并未带动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腾飞,文创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从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借鉴之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传播的成功方法,从研发,新媒体平台与营销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模式。文内除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外,还分部分展示了故宫品牌的营造 ,包括故宫系列APP,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传播,而且丰满了故宫亲和的形象;“故宫六子”的拟人化推广,不仅与古代文化相对应,而且极受观众喜爱。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预期进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活动策划、视频资料,然后到故宫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方案: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开发情况,包括开发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包括故宫系列APP和故宫线上商铺;第三部分则是分析故宫文创品牌的跨界合作。

预期进度:

1、2019年7月1日-5日: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议,安排指导老师;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选择研究范围,酝酿选题;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题,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书;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组答辩;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组答辩;

9、2020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工作建档、总结、评优等工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春晖,范文静.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9(08):10-11.

[3]赵迎芳.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69-176.

[4]宋云飞,张云笛.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 设计,2019,32(11):142-145.

[6]陈子焓,王晨奇,刘珈莉,刘倩.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2):89-96.

[8]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25.

[9] 何依宁. 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19,5(04):54-56.

[10]刘东昂.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7-108.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研究意义、创新点、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10

认识上海设计的特性首先必须关注影响上海设计发展的各种要素,从宏观层面梳理其逻辑结构,探究其意义,因此我们特别选择邹其昌教授的研究成果作为本版块首篇论文,以期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上海设计的基本框架。

特别可贵的是几位青年学者,他们并没有止步于对上海设计的一般研究,而是聚焦若干个热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更具“微观”特征的研究,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对上海设计的思考,由于研究范式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关于“设计自觉”、“设计振兴传统品牌”、“概念设计”、“设计策略”的再思考,在叙述上海设计实践的同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指示点。

“伟大的城市应该有伟大的设计事业”,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行业的共识,可以认为研究上海设计的意义是期待一次自我的超越。上海设计在当下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过程中,上海设计必将成为驱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邹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研究,在近十多年,则主要以设计学研究为主,且侧重于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挖掘与研究。本次有幸邀请到邹其昌教授为我们从设计、设计学、设计之都、国家身份以及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等方面,谈谈他本人对近年来设计学科的所思所想以及展望(图1)。

一、何谓设计?

设计应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作为人类的生产方式,这是设计的产生(图2);二是人类智慧的设计,这是设计的文明;三是作为人类的竞争手段,这是设计的消费问题。我们要知道在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今天,如果没有设计,国家就很难发展。所以邹教授认为我们国家要以“设计立国”。

设计的三大板块:1、原创设计。原创设计主要是指具有原创性或版权性质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和设计作品,它是设计文化及其产业的生命线和原动力。这种原创设计一般具有版权性质,比如八卦图和十字架。2、再造设计。再造设计是指对人类经典设计作品和理论传承与保护的设计。当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就属于再造设计,这是设计文化及其产业生存文脉,如当代数字内容设计产业就是以数字信息化的方式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如传统手工艺等)的重要手段,换言之,这也是所谓的任何传统文化都属于当代文化理论的时代诠释。3、整合设计。整合设计包括原创设计和再造设计。它是当代数字设计文化与产业整体风貌,其中整合性是当今数字内容产业或微设计的基本特征。在整合设计中,设计师、运营者、消费者已经融为一体。

设计的意义:1、设计是人类与生俱来、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广义上说,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属于设计。从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设计无处不在,高新技术更是设计施展的大舞台。2、设计是当今时代真正的艺术形态。当今的其他艺术门类(尤其是传统艺术)只有通过设计的参与或重新设计才能真正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现代的数字影像艺术就是设计艺术的成果,“苹果”就是当今设计艺术的典范。 3、设计是交叉性、多维度性、多层次性的人类实践活动。它包括技术设计、工程设计、艺术设计、人生设计以及人类未来设计。技术设计解决设计物的内在结构;工程设计解决设计物的相互关系;艺术设计解决设计物的人性化问题,同时还要思考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等。4、设计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设计是唯一的竞争武器。人类要想创新,首先得有设计。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设计立国”、“设计立市”。没有设计,就没有创新,就没有自主品牌,就没有国际竞争力。韩国被称之为“三星帝国”,三星十三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设计”的永恒魅力。5、设计是当代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只有靠设计,才能强国。设计不只是上海发展的内在需要(设计成就了近百年的老上海――“设计之都”美誉的来源,新上海更需要设计来打造自主品牌以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上海地位缺失的根源就在于没有设计),更是中国当代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推手。6、设计也是人类实现梦想的推手、也是当今世界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工业革命以来,设计为人类实现了诸多梦想,也在不断规训着人类的错误行为,设计理论家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为人的设计”等观念。而这些观念亦成为了当今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或策略。

二、设计学与设计学研究

设计和设计学是两回事,设计学是一个学科,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创立的。国内的设计学在2011年被定为一级学科,设计学学科带头人是中国工程院党委副书记潘云鹤。

(一)设计学的基本框架

设计学的基本框架,或称之为五大建构,主要包括设计学基础理论(设计史论)、设计学门类(设计实践)、设计管理(设计产业)、设计服务以及设计类型。五大建构又可进一步概括为设计学“三大核心”(设计理论、设计实践、设计产业)。在三大核心里,设计产业既不仅是设计学科的核心之一,也是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之一。例如对于绘画而言,能否售卖对于作品本身没有影响。但对于设计作品而言,如果不能进入终端亦即产业部分,它就只能算作工艺品,也就不能完成设计作品的最终使命。我之所以将产业纳入整个设计理论体系的建构之中进行讨论,就是为了突出设计学科之于其他艺术学科的特殊性。因为我们知道整个设计行业都需要产业部分。

五大构建沟通政府、学界和政府三大部门,并形成政、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三大部门如何真正实现协同创新,至今仍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重大课题,也是难题。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极力倡导“理论先导、政策跟进、产业繁荣”协同创新发展逻辑。这也是美国等设计理论发达国家所具有的经验。该理论的基本程序是:理论家提出和论证某一设计理论,作为咨询报告提交给政府(如《从摇篮到摇篮》的作者是克林顿总统的咨询顾问,他们提出了可持续化绿色设计,《更新换代》也是提供给克林顿总统的政府咨询报告),政府再作为政策或法规进行推广与实施,进而引导和规范设计产业和市场,提升设计产业竞争力,改变人类观念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如“绿色设计”(图3)、“为人民的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理论都是以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对于设计产业部分而言,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政府的监督,设计产业就无法完成良性循环。比如去年上海地区关于本科生就业的问题出现了工业设计专业的黄牌警告。我们要知道关于工业设计的本科生就业率低的现状是不正常的,在我看来这可能与我们的相关政策、其他相关产业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关系。

比较有名的理论先导的理论家是《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的作者帕帕奈克,他的很多理念已经作为很多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生存方式的指南。正确的理论推广之后,可以引导市场,规范市场,这样的话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改变人们的观念,推动社会发展,如绿色设计、为人民设计、用户体验设计都是理论家提出来的,且影响人类发展趋势。

(二)设计学研究框架

设计学研究就是对设计学三大板块的研究,即设计理论研究、设计实践研究或设计门类研究、设计管理研究。

1、设计理论研究:设计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设计史研究(中外)、专题设计理论问题研究(如设计人类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经济学、设计伦理学、设计生态学、设计技术学、设计社会学、设计批评学、设计诠释学、设计符号学、设计哲学,等等)。

2、设计实践(门类)研究:环境设计(图4)研究、工业设计(图5)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图6)研究、数码设计研究、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传统手工艺设计研究、动漫设计研究、会展设计研究、陶瓷设计研究、漆艺设计研究、首饰设计研究、服饰设计研究等,还包括大量门类设计史研究。

3、设计管理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方法研究、设计工程学研究、设计批评研究、设计管理工程研究、设计评估体系研究、设计社会价值系统研究等等。

三大板块的逻辑关系是“设计理论”侧重“理论研究”、学术性;“设计实践”或“设计门类”重在“设计技术操作”学习与研究;“设计管理”则在于对“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两者的整合、应用与创新。

此外,设计学研究还包括人类知识学系统、技术学系统、材料系统、传播系统、生态学系统等。

三、“设计立国”有助于国家身份的确立

目前,中国设计缺少国家身份,这种身份的确立就在于设计创新。我们要知道在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今天,谈发展,设计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家要以“设计立国”。设计立国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设计立国可以构建大众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提升全民设计创新意识。所以国家应大力倡导设计驱动创新,尊重设计、尊重设计知识产权。上海2015年1号文件与设计创新密切相关,突出文创产业与设计产业的“融合发展”。我们应知道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坚持“设计立国”才是发展的出路,也是确立国家身份的出路。

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设计立国”、“设计立市”,没有设计,就没有创新,就没有自主品牌,也就没有国际竞争力。三星的发展最初是由两个美国设计师的努力,经历了十三年的发展,才有了世界著名的三星品牌,也才有了韩国这个国家的“三星”帝国之称。可见设计的魅力以及对于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而美国更是“设计立国”的典范。我们应该反思,上海乃至中国为什么没有“三星”呢?在我看来,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缺少设计。

目前这一类项目在国内做的较好的要数木马创始人丁伟先生所做的“设计立县”。丁伟认为“设计立县”应该是一个商业模式,它将上海的优秀设计与县城特色制造产业结合,打通设计、制造和销售的诸多环节,将创新的力量向下渗透,创意产品的转换同时也会得到支撑。在这里设计的概念将会转向,对象不仅是产品,更是产业。这即是“设计立县”的优秀案例。

四、“设计之都”有利于国家高品质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立于2004年10月,是推动各城市间经济、文化和社会合作交流的全球平台,致力于发挥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在创意产业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知识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创意城市网络”分为设计、文学、音乐、民间艺术、电影、媒体艺术、烹饪美食七个主题。经批准加入该网络的城市被称为“创意城市”,目前已有69个城市加入了该网络。上海于2010年2月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图7)。

上海作为中国的设计之都,也是人类设计发展的代表性的地方(月份牌是上海设计的早期代表)。“设计之都”,意味着创意、设计、智慧、引领。设计是一切创新驱动的源泉,是“设计之都”的内核。中国尤其是上海真正缺少的就是设计。设计之都,应该是设计之源、创新之都;设计之都,设计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设计成为第一需要,真正实现“设计无处不在”;设计之都,应该有设计为主导的高情感、充满活力和谐气象的社会环境;设计之都,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社会生活。上海作为中国的设计之都,应该充分重视设计的力量,所谓“设计立市,设计立国”,应该将上海设计做成一个品牌,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之都。

五、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清华大学讲过一段话:“高校应该做高校应做的事,高校该做的不是职业培训。”我们现在的大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只是一种职业培训,现在的设计教育,从某种层度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训的教育。我们不能将设计笼统地看作是做一个项目,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将每个学科的相关理念传授给学生,不能只是简单的教育。

对于研究机构来说,教师就是对设计进行学理上的探讨,并将其传教给学生。做出符合国家身份的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做出来,中国的设计就有力量了。创立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对创立国家身份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建构当代中国设计理论体系呢?在我看来要重视两大核心领域:关键设计技术和重大设计理论。设计教育应该得到相当的重视,为设计高端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当代设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上海设计教育与上海设计之都建设要求差距很大。上海急需设计高端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有必要组建中国设计大学、上海设计大学,培养高端复合型设计人才。复合型人才才是一切创新之本。我们目前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还应该从理论教育开始进行培养。设计学研究基地是造就高端型设计的创意理论研发、关键技术创造、文化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我们要全面推进和迎接中国设计大国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服务。

六、结语

设计在人类的进化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贡献,在今天这个“设计立国”、“设计立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设计的关键价值和作用,充分重视创新设计的力量,把握好中国设计发展的大好机遇,用设计提升生活品质、改变人类观念、创造美好未来。设计理论理应走在前列,并指导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而我国设计理论滞后于实践、滞后于其他西方国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构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邹教授潜心研究,深入挖掘以《营造法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技术理论系统,并为中国当代设计(包括整个文化体系)理论体系的建构服务(这也是主席的观点,做出真正有中国气派的当论体系,深度挖掘中华传统资源)。邹教授认为应在立足本国经典设计文献研究的前提下,放眼西方国家,以一种兼收并蓄,虚心学习的心态,融合中西,融贯古今,邹教授也身体力行,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设计理论的研究,为上海设计、中国设计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邹其昌

设计学博士后,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设计上海”2015:全球优秀设计品牌展

由英国Media 10公司主办的“设计上海”2015于今年3月2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该展览是上海作为“设计之都”发起的2015年上海设计周春季板块的首个设计活动。这次展览由300个国际品牌、1000多件设计新品、40位国际大事、24场设计论坛组成。

“设计上海”2015包括限量设计馆、当代设计馆和古典设计馆以及以转型与变革”为主题的设计论坛,其中Swarovski的新版装置艺术雕塑作品“Prologue”、巴利(Bally)亚洲首展由Jean Prouvé设计的6*9流动组合屋完整修复作品以及Anomaly推出的沉浸式多媒体出版物是该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限量设计馆主要展现全球设计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和限量单品,如设计师、发明家John C. Taylor博士代表性作品“时间吞噬者”,Paul Kelley用亚克力、黄铜和钢制成的家具,Louise Alexander Gallery展出艺术家和设计师Arik Levy的经典的岩石系列作品、灯光雕塑、装置以及其他作品。

当代设计馆汇聚国际高端设计品牌及优秀独立设计师作品。一些全球顶级国际设计师和制造商如Fritz Hansen,Bo Concept,HAY和Vitra等与新晋工作室和设计师联袂展览。另外,意大利设计品牌Moroso也首次展示了Nendo、Patricia Urquiola、Ron Arad、Tord Boontje和Front等设计师的设计作品。

创意产品设计论文例11

1、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领域。由于发展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等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界定也不尽相同。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除“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外,还有“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和“文化产业”概念。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不做区分,统一采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1、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1998年,英国政府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是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上,英国政府选取了“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和“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标准,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及文物、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尚生活设计、电影音像、电子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电脑服务、广播电视13项产业。

1.2、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主要从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三个角度来分析。

在中国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通过智慧财产的形成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据此定义,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出版、广告、设计、数字休闲娱乐、电影、广播电视、文化展演设施、视觉与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工艺、建筑设计、设计品牌时尚、创意生活等产业。

在中国香港,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创意工业,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群组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和知识产权以生产和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更可望成为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的生产系统”。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与印刷,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11个行业。

中国内地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称谓。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其他辅助服务九个类别。上海将其称为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重点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五大类。

2、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中国,尽管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已经有一些相关的著作(包括译著)、蓝皮书、发展报告、学术文章出版和发表,但系统综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展开。

2.1、概念与分类的研究

广泛认为,创意理论的产业浪潮出现的标志是熊彼特于1912年指出,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为主的创新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于1998年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详细分类。该定义强调个人的创造力,认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是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能,偏重于文化产业。

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大类。他认为,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设计、研发、软件、视频游戏等15个产业,自然科学中各部门的专利研发活动也可以被纳入创意产业。霍金斯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将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中的科学与文化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中国金元浦教授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角度,指出创意产业是一种基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是在现代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姜奇平提出了新创意经济理论,认为创意产业应把网络包括在内,这丰富了创意产业的内涵。刘汉太从全球的视角指出了创意的本质、创意经济的范畴、创意阶层的诞生、如何开发创意潜力等,强调“创意创造财富、创意成就未来”。另外,蒋三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贺寿昌的《创意学概论》和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等也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做了相关研究和论述。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概括,大多集中于对本国或某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对两国或两个地区的比较研究较少。它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开发个体的创造理念、技能和天赋的智能资源进行知识产权的界定,进而生产、传播、运用,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行业。

2.2、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研究

凯夫斯从创意产品的角度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如下特点:①创意产业的创意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②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③创意产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④创意产品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并非单一要素的产品;⑤创意产品的存续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⑥时间因素对于一个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具有重大意义;⑦创意产品注重纵向区分的技巧。”

金元浦教授从创意需求、创意产品、创意人员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与产业的风险,创意为王与创意产业的精神特质,创意产品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厉无畏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等特征。任、解小娟等人则认为创意产业强调人的创造性,强调产业目的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强调与高科技的结合,强调知识产权的核心作用。卢娟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强融合性、渗透性以及持久赢利性五大特点。

以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总结大部分是从经济特点、产业分析以及实证的角度分析的,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融合性、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2.3、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

国内外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是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模式的分析。

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其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的角度进行的。比如,佛罗里达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要有不同的环境和政策;而美国学者阿伦・斯科特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且具有城市集聚化趋势;Evan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普通的产业集群不同,要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中国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较少,现有的文献大多是对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的个案分析,主要来说明国内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先进经验等。例如,徐娜通过阐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总结了产业集群在结构、要素和能力三种不同角度的内涵。王丽君总结了创意产业集群研究现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制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消亡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盈利从创意产业形成集群的条件入手,提出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特性、个人创造力的贡献性、风险投资难度性等特点。张振鹏通过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4、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

英国1998年出版的《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年,的《地区的规模》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年,《下一个十年》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创意产业经济评估》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其发展现状。

中国张京成等人从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研究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创意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创意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城市发展的引擎。他们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汇集了国内外有关创意产业的理论观点、产业发展政策等。王俊等人结合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提出了中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吸引创意阶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蔡荣生、王勇总结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发展基础、开发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更好地规划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陈汉青等人提出,推动中国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理论研究、创意人才培养、数字化创新与融合三方面的有效结合。孙坚等人从政府宏观调控、投融资渠道、保护知识产权、培养创意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

另外,胡黎明、赵瑞霞从产业发展目标、政府作用、产业发展路径等对中英两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郑洪涛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造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理论:碰撞与交融》、《见证:使命与方向》、《现场:文化的质感》等系列丛书,汇集了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这对加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小结

综合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显著,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分类、特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中国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创意产业理论的实证性研究。从总体上说,文化创业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国内外对其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与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Annual Business Inquiry,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Ganrham Nicholas,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Global Cultur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edited by Fred Inglis,London:Sage,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