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5 17:07:12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1

以下是两位同学在“歌颂老师”主题下的演讲片段:

同学甲:老师是平凡而伟大的。比如我们的小学老师,工作就很勤奋,而且也非常关心我们,帮助我们,就像我们慈祥的妈妈,而且她也经常找我们谈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老师我们感谢您!

同学乙: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歌颂我们伟大的老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感激老师对我的关怀。我只记得有这么一次,天空下着大雨,而我们也正赶上放学,有的同学自己带了伞,还有的家长来接,而我今天正好没带伞,而且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家里仅剩下年迈的奶奶,眼见天也快黑了。眼泪吧嗒吧嗒的直往下掉,不知怎么办好。而在此时,在办公室工作很晚的老师发现了我。他打起那把仅能容下一人的小伞,把我一把背到他的肩上,踩着泥泞的土路,送我回家,他的衣服都被雨水打湿了,裤腿上也沾满的泥,望着他回去的背影,我哭了,这就是我们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呀。

看了这两位同学的演讲片段,不用我多问,大家一定知道什么是材料的形象性了吧。就像同学甲去歌颂老师伟大,只概括、抽象的说老师关心我们帮助我们,而没有去挖掘具体的事实去打动人,感染大家。而同学乙“老师冒雨送学生”的一幕,多么让人感动呀,老师关心、帮助学生的细节栩栩如生的表现在大家面前,老师的音容笑貌就像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样。

因此我们在采撷运用材料时,要尽量做到形象具体,具体到尽可能使演讲充满细节,否则演讲就很难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思:材料要新鲜

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本能心理,你如果在你们的演讲中老是讲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听众一定会生厌的。比如讲“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主题,有人就爱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例子,这都是人们用烂的材料,也落了俗套,也失去了说服力。你才讲到开头,听众就在心中说“我知道”,那就没意思了,要讲就讲大家都不知道的。讲爱国偏不说屈原、岳飞;讲坚强,偏不说张海迪、保尔;讲奉献偏不讲雷锋、焦裕禄。只有你的事例是听众都没有听过的,你才会真正吸引他们。以下是两位同学在文明宣传的演讲中的材料:

同学甲:有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去某跨国公司应聘,此公司待遇不错,吸引了众多研究生前来应聘,而这位本科生相貌平平,被研究生们的锋芒更是挤压得灰心丧气的。就失望的走进应聘室,当走到门口,看到一把扫帚斜倒在地上,就很自然的把它拾起来。应聘完就急急的走出来,回到家,仍然到处投简历找工作。但意想不到的是前间公司打来电话,他竟然被录用了。问其原因,就是在门口的一个不经意的文明举止打动了评委。

同学乙:从前一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礼貌,二儿子叫闭嘴,三儿子叫麻烦。有一天三儿子丢了,二儿子出去找,一直没找到,就去了警察局,警察问“叫什么呀”,他说:“闭嘴”,警察很生气,压住怒火问:“干什么来了”,他又说:“找麻烦”,警察极急了,说:“有没有礼貌呀”,他无辜的说:“有,在家呢”。这虽是个笑话,但大笑之余,不难看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文明礼貌可不能少。

大家对比一下这两个事例,不难看出都能作为咱们“文明”演讲稿的材料,而且都没有偏离文明的主题。但同学甲的事例,我们在好多文章中都见过,而且经常被人拿来当例子。演讲者一出口,听众一听就知道来龙去脉,就不能引起波澜,而同学乙的故事、笑话一出,大家立即就被逗乐,注意力也立即集中起来了。这就是新颖性的效果呀。而大家想做到这点,可以留心一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了解最近的杂志、新闻信息。抓住别人没看到过的事,将他们用在演讲中,会有一种极强的当代感和现实感。

三思:材料要典型

演讲者引用材料来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数字也好,例子也罢,都必须具有代表性,确实能说明问题才行。一个好的例子胜过演讲者自己喋喋不休强调许多倍,所以在此告诫大家选用材料典型化,要注意三点: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行为。比如我们要找爱国的例子,那就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典型环境——民族危亡时期,宋元之交,明清之交,抗战之交,抗战之际;典型人物——文天祥、史可法、张自忠;典型行为——杀身成仁,抗战到底,以身殉国。我在讲奉献牺牲大无畏精神时,选发生重大灾难地震的环境,选典型的形象林浩,选超出他自己能力范围,冒很大危险、经历很大磨难的例子。这样听众就会印象深刻,起到感染的效果。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2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未必都使用演讲稿,不少着名的演讲都是即兴之作,由别人经过记录流传开来的。但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因为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

演讲稿格式

(一)确定讲题,选择材料

1.根据演讲活动的性质与目的来确立讲题

所谓讲题,就是演讲的中心话题。演讲稿的撰写必须在一个有社会或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或学术意义的特定问题中展开,否则,将是无的放矢。

演讲者总是根据演讲的性质、目的来确定选题的。若被邀请作学术演讲,就应该介绍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自己掌握的最新的学术信息,这样的话题才最具学术性。如果是在思想教育性的演讲活动上作演讲,就应该针对现实中最新鲜的现象和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就连竞选演说和就职演说,也要能把握住听众的理想和愿望来选题。

2.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

材料是演讲稿的血肉,所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围绕主题筛选材料。主题是演讲稿的思想观点,是演讲的宗旨所在。材料是主题形成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演讲稿的思想观点必须靠材料来支撑,材料必须能充分地表现主题,有力地支持主题。所以,凡是能充分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应选用,否则就舍弃,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另外,还要选择那些新颖的、典型的、真实的材料,使主题表现得更深刻、更有力。

其次,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听众的情况。听众的政治素质、社会地位、文化教养,以及心理需求等,都对演讲有制约作用。因而,选用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听众的生活,这样,不仅容易使他们心领神会,而且听起来也会饶有兴味。一般而言,对青少年的演讲应形象有趣,寓理于事,举例要尽量选择他们所崇拜的人和有轰动效应的事;对工人、农民的演讲,要生动风趣、通俗浅显,尽可能列举他们周围的人和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事作例子。而对知识分子的演讲,使用材料则必须讲究文化层次。

(二)精心安排好开头、主体和结尾

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犹如戏剧开头的“镇潮,在全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开头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 开门见山,亮出主旨。

这种开头不绕弯子,直奔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1941年李卜克内西《在德国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开头就说:“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叙述事实,交代背景

开头向听众报告一些新发生的事实,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听众倾听。如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说》的开头:“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从前线调来了生力军,继续向前闯进。……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通过提问,引导听众思考一个问题,并由此造成一个悬念,引起听众欲知答案的期待。如曲啸的《人生?理想?追求》就是这样开头的:“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青春的时光呢?我想在这里同大家谈谈我的情况。”

 引用警句,引出下文

引用内涵深刻、发人深省的警句,引出下面的内容来。如一个大学生的演讲稿,标题叫《我的思考与奋起》,开头就很精彩:“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不曾混乱过,那么他从来就没有思考过。”

开头的方法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开头,都要做到先声夺人,富于吸引力。

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演讲稿的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落。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听众。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

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并列式。

并列式就是围绕演讲稿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表现,其结构形态呈放射状四面展开,宛若车轮之轴与其辐条。而每一侧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递进式。

即从表面、浅层入手,采取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犹如层层剥笋。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层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阐述和证明。

并列递进结合式。

这种结构,或是在并列中包含递进,或是在递进中包含并列。一些纵横捭阖、气势雄伟的演讲稿常采用这种方式。

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演讲稿特点

1.整体性

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

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2.口语性

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书面性文章无需多说,其他会议文书如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并不太讲究口语性,虽然由某一领导在台上宣读,但听众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制好的讲稿,一边听讲一边阅读,不会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演讲稿就不同了,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具体要做到:

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

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

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

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3

所谓讲题,就是演讲的中心话题。演讲稿的撰写必须在一个有社会或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 或学术意义的特定问题中展开,否则,将是无的放矢。

演讲者总是根据演讲的性质、目的来确定选题的。若被邀请作学术演讲,就应该介绍自己最 新的研究成果或自己掌握的最新的学术信息,这样的话题才最具学术性。如果是在思想教育 性的演讲活动上作演讲,就应该针对现实中最新鲜的现象和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就 连竞选演说和就职演说,也要能把握住听众的理想和愿望来选题。

2.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

材料是演讲稿的血肉,所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围绕主题筛选材料。主题是演讲稿的思想观点,是演讲的宗旨所在。材料是主题形成 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演讲稿的思想观点必须靠材料来支撑,材料必须能充分地表 现主题,有力地支持主题。所以,凡是能充分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应选用,否则 就舍弃,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另外,还要选择那些新颖的、典型的、真实的材料,使 主题表现得更深刻、更有力。

其次,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听众的情况。听众的政治素质、社会地位、文化教养,以及心 理需求等,都对演讲有制约作用。因而,选用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听众的生活,这样,不仅容 易使他们心领神会,而且听起来也会饶有兴味。一般而言,对青少年的演讲应形象有趣,寓 理于事,举例要尽量选择他们所崇拜的人和有轰动效应的事;对工人、农民的演讲,要生动 风趣、通俗浅显,尽可能列举他们周围的人和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事作例子。而对知识分子的 演讲,使用材料则必须讲究文化层次。

(二)精心安排好开头、主体和结尾

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 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犹如戏剧开头的“镇场”,在全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开头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开门见山,亮出主旨。

这种开头不绕弯子,直奔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1941年李卜克内西《在德国 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开头就说:“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叙述事实,交代背景

开头向听众报告一些新发生的事实,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听众倾听。如1941年7 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说》的开头:“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 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 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从前线调来了生力军,继续向前闯进。……我 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通过提问,引导听众思考一个问题,并由此造成一个悬念,引起听众欲知答案的期待。如曲 啸的《人生·理想·追求》就是这样开头的:“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青春的时光呢?我 想在这里同大家谈谈我的情况。”

引用警句,引出下文

引用内涵深刻、发人深省的警句,引出下面的内容来。如一个大学生的演讲稿,标题叫《我 的思考与奋起》,开头就很精彩:“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不曾混乱过,那么他从来就没有思 考过。”

开头的方法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开头,都要做到先声夺人, 富于吸引力。

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演讲稿的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 落。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 上一步步感染听众。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

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并列式。

并列式就是围绕演讲稿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表现,其结构形态呈放射状 四面展开,宛若车轮之轴与其辐条。而每一侧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递进式。

即从表面、浅层入手,采取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犹如层层剥 笋。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层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阐述和证明。

并列递进结合式。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5-02

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人说,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有人说,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五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人说,它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摄取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理论研究、学生之间关系等。

这种活动形式,真的能达到如此激动人心的效果吗?

我们先来算几笔帐:按照轮流上台演讲的方式,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有多少次机会?学生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一个班里有多少个学生会去认真准备?一个学生在台上讲,下面有多少个学生有兴趣听?……

于是“课前五分钟演讲”又往往容易陷入少慢差废的旧圈,形成新的程式化,让这宝贵的时间成为走过场。

据笔者的观察,大多数教师的“课前演讲”,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没有持续的系统的安排,总是随学期的推进,老师的变化,或开展或不开展。这种“短期行为”或“间断行为”是不能体现演讲的效果的。

为了真正把这项活动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笔者从高一到高三的整个过程引入目的明确、形式固定的“让美文走进生活・课前五分钟演讲”。在这里简单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尝试。

一、引入缘由

1.让美文走进学生生活

2.用美文引导学生读书

3.以美文激励学生写作

二、预设效果

1.培养兴趣,收集美文

2.感悟理解,评点美文

3.激发想象,鉴赏美文

三、操作流程

1.锁定美文――选

美文的选取要符合以下标准:①贴近生活,短小精悍(200字左右),具有文学性、思想性,反映时代特色;②择真、择善、择美。在选取美文时,可以关注《美文》、《散文》、《名作欣赏》等杂志,或者参阅《新课程语文读本》中的《你的微笑》、《一朵午荷》、《生命进行曲》、《人生的智慧》等《读本》中的内容。

2.以文会友――阅

演讲者至少提前两天把所选美文抄写四份,全班传阅,并抄在“让美文走进生活・课前五分钟演讲”积累本上。

3.文以写志――评

每一名同学都要在课前,针对当日演讲的美文进行点评。点评时不要面面俱到, 可以是对整篇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语言的品评、可以是对一句话的自我感悟、可以是对文章构思的说明,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点评等,不一而足,不一而同。

4.以文传情――诵

演讲者以诵读的方式,声情并茂地在课前展示。活动结束时,全体同学起立,共同朗诵。

5.奇文共赏――析

演讲者根据时间的限制,以抽签的方式抽取2―3名同学来宣读自己的点评。

6.文以载道――点

学生在演讲完后,老师要及时地进行点评。老师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主要是为了让该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提高明确方向。

学生在点评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如下:点评缺乏自己的看法;评价的表述不规范,口语化;评价分析时只从单一角度出发,不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部分评价带有强烈的感彩,甚至有点偏激等等,老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讲评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点评,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对其他同学在点评时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以引导。

当然老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四、质量跟踪

课代表广泛征求意见,排出课前5分钟轮流演讲表,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成立以课代表为组长的“课前五分钟演讲”督查小组,督促检查准备情况。老师根据督查小组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每一次演讲的情况都加以记录,定期对比学生演讲情况的变化,与学生一起就其前后表现加以分析。教师还应在课后多听听学生对演讲活动的体会,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减轻他们的压力,不要让本来生动有趣的活动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 五、心得体会

活动的时间以五分钟左右为宜,三到十分钟不等,一旦遇到特好的文章和能激发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的问题,则可临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用超过十分钟乃至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发言、辩论、写出心得(这样的训练机会,一学期三五次而已)。

活动中,同学们把在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学生精心选择的文章,有的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从中受到启示,激起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学生也受益匪浅。

有的同学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材料,特别是学号在后面的学生,他们早早就准备了。有时花了很多时间准备的材料,结果被人捷足先登了,他们又得重新准备。因为一轮又一轮,不间断练习,几个循环下来,学生找的材料比原来搞的摘抄多得多。他们都感到,演讲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5

一、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材料包含实物、照片、图表、文献等。材料是无穷的,但历史课堂的时间有限,而每课时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不可能都用来分析材料,因而材料的选择要少而精,不能冲淡主题,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材料选择的范围要广泛。首先,课本中现有的材料是不可忽视的资源,这些材料既紧贴课文,又直观易懂,课堂使用非常方便,因而是课堂运用的首选。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尤其在第一轮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更丰富的材料。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平时留心搜集整理。除了教学参考资料中可提取的材料外,还可以运用网络资源。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材料选择应紧扣主题、要懂得取舍、有所剪裁、不能过长。亦古亦今,亦中亦外,但不能过于深奥。

比如在学习时,为了加强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在课本材料不足的情况下,我把网络找出的一些材料进行了剪裁整理如下:

1.所体现的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2.新出的刊物与书,青年争先买来看。他们千里求学,跟有名教授转换学校,不在乎文凭……

3.杨子烈在武昌女子师范读书,1919年4月的一天,17岁的她第一次读到一份白话报,那上面有反对二十一条的内容,还有反对包办婚姻、缠足等新鲜的题目,她看得悲愤又欢喜。随“五四”而来的是游行、演讲会、辩论会、话剧,罗素、杜威来她们学校演讲,梁启超到男子师范演讲,她们也被允许听讲,她们自行剪发。她不久加入共产党。

4.时,“我”出于爱国热情,特别由于我是山东人,直接由山东问题引起,所以我积极地参加了游行、宣传等活动。在运动前后写过九篇文章,分别刊登在《新青年》、《新文学》、《新潮》等刊物上。

这些材料分别用幻灯片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从中概括出追求真理,探索新知;反抗压迫,追求解放以及爱国主义,唤醒民众等精神。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二、材料的选择要根据高考的要求进行选择

比如高考中涉及古代史的内容常有文言文材料出现,让学生们头疼不已。所以平时要适当补充文言材料,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其文言阅读能力。材料选择还要紧贴考纲,加强学生对考点的认知。

三、材料的选择固然重要,材料的运用也同样需要技巧

在新授课中,材料的正确运用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趣味性。在复习课中,材料可以用来强化学生对考点的认知,还可用于检验学习效果。在学习《国共十年对峙》的新授课时,讲到秋收起义时,我不是直接讲述时间地点等信息,而是展示一首词《西江月》: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同时要求学生从中概括出各项信息。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提高了学习兴趣。在复习课时,我常常以材料题展开课程,进而联系考点进行复习,也有很好的效果。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6

1、角度——

切入演讲的巧妙程度巧妙的切入角度与听众熟悉的事理或心理定势形成反差,而后通过演讲者高超的引申和发挥,能达到让听众恍然大悟、刻骨铭心的效果。如有一位大学生在“时代呼唤雷锋精神”的演讲赛上,演讲开头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在校门口,看见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大爷,背着一个大包裹,吃力地走着。我主动走上前去,热情地同他打招呼,问他要不要帮忙。没想到老大爷用疑惑的眼光警觉地瞪着我,把包裹移到胸前用双手紧紧抱住,根本就不跟我搭腔。我想,他一定是把我当成骗子或者小偷了。演讲者由此说开去,感叹生活中雷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少得人们都不敢相信了,并从雷锋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市场经济社会更需要雷锋精神等层面阐明了演讲的主题。他的这种切入角度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效果倍增。

2、深度——

观点提炼的独到程度观点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一般的生活,演讲者对事物的认识比听众更新一些、更深一层,“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便是对这一特性的最好写照。例如:按照通常的理解来说,为国家的利益作出牺牲是一种奉献,一种付出,而罗斯福在演讲中却对此作出了全新的阐释,他说:往后的日子,每一天,每一夜,每一个小时和每一分钟都是困难重重……我们全体所必需的牺牲,可是我必须说,用牺牲一词并不妥当,美国并不把那些尽心于国家,在国家为生存和前途而战时,不惜把他的一切贡献给国家的人,称之为牺牲。对任何人,老的或年轻的,现役的陆军或海军,这并不叫做牺牲,而应称之为特权。“为国牺牲是一种特权”,这一观点深刻而新颖地阐明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3、密度——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7

一、把握针对性,让演讲稿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演讲是面对观众进行的,演讲的目的是向听众传递信息,完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瞬息交流,演讲的成效最终决定于听众的反应。所以演讲稿应充分分析听众的心理需要,根据演讲对象情况落笔,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拟定内容、安排结构。写演讲稿之前,要对听众进行调查研究,对听众的思想、文化、年龄、职业、情绪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对症下药,因人制宜。例如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如果是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那么首先就应分析一下演讲对象。演讲对象是学校领导、毕业班班主任和全校毕业班的同学,而其中毕业班的同学最多。根据演讲对象和毕业典礼的气氛,你所要表达的应该是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还有踏上社会开始工作生活的向往之情。写作内容也要紧紧围绕此展开,而不能大谈对大学生活的种种抱怨和不满。只有针对观众对象和情境写演讲稿,演讲才会走进听众的心灵,才会紧扣听众的情绪,引起听众的共鸣。

又如今年的3月25日,国家主席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发表了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演讲。习主席以斯瓦西里语“大家好!”开始自己的演讲,在致以诚挚的问候的同时,给人一种意外的亲切感,也瞬间拉近了与坦桑尼亚民众的距离。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他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了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以精辟的阐述进一步走进受众心理,也深刻表达出了新时期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在讲到加强中非友好讲一个“亲”字时,还谈及了曾听过的一个小故事,一对中国青年人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坦桑尼亚。回国以后把所见所闻在博客上,得到了数万次的点击和数百条的回复。他们说,我们真的爱上了非洲。习主席把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事讲给让全坦桑尼亚的人们听,亲切自然又极富有感染力,不仅让听众体会了“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故事,让演讲深深地打动人心,感动了坦桑尼亚,感动了非洲,也感动了全世界。

二、把握有声性,让演讲稿上口入耳

“演讲是有声的写作,写作是无声的演讲。”演讲稿是根据口头演讲的需要而撰写的文稿,演讲稿是文字符号,但它服务于有声化的书面语言。那么,演讲稿如何服务好演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写演讲稿时要考虑其语言是否适合演讲时的口头表达,是否适合听众的听讲和理解,让文稿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优美动听,声声入耳。故在写演讲稿时,写作者可以边写边读边听,让自己既是演讲者也是听众,文稿尽量符合自己的口语表达的习惯,语言上做到准确简洁,通俗易懂,听起来没有理解上的障碍,忌用口头禅“我告诉你”、“这个这个”、“是不是啊”等,戒掉空话套话。

三、把握时空性,让演讲稿走在时代前列

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的。这里的时空性指的是时间性和空间性。演讲稿既是供演讲用的,在写作时要考虑到时空环境,内部要素要与时空环境相适应,使演讲切情切境。

所谓时间性,就是要使演讲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演讲稿的内容应该是听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想知道的最新问题和信息,即使是旧题材旧信息旧内容也应该融入作者最新的感受和见解,赋予演讲内容新意。都说演讲者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同样演讲稿的写作也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例如关于女权主义的演讲,如果是放在20世纪20年代演讲,演讲稿的写作内容应是围绕“女人,你站起来”或者“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的主题;在70、80年代,更多的是围绕“女人撑起半边天”的内容;而在21世纪的现代,听众可能更愿意听到是“女人,成功的强者”的激情演讲。可见,演讲稿要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不断翻出新意,才能紧跟上听众需求,不落伍于时代。

所谓空间性,即环境的针对性。如果是城镇、乡村、野外等大空间演讲,演讲稿要更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内容的鼓动性和号召性;而在演讲厅、居家密室等小环境中演讲,演讲稿写作更要注重针对性,重视逻辑的严谨、语言的流畅、内容的恰如其分。

四、把握可变性,让演讲稿游刃有余、出奇制胜

演讲稿最终用有声语言来表达,不管写作时进行了多少次加工修改,写得多么完美、严谨,都要在正式演讲时根据客观情况作调整,还要有临时的应变性。演讲现场的场合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预料的,一类是不可预料的。

可以预料的情况指的是在演讲稿写作中和演讲开始前你预先可以意料到的一些情况。例如在演讲比赛中,你的演讲顺序由抽签决定。你可能会在第一个,或者中间亦或者是最后演讲,也有可能你演讲中引用的事例在前面的演讲中已经被演讲者讲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要让文字有一定的伸缩性,即在写完正稿以后,储备一些生动的例子、幽默的语言材料,以便在需要时插入,并快速调整演讲稿结构。如放在第一个演讲,要让演讲稿先发制人;放在中间演讲,要耳目一新;放在最后演讲,要后发制人。

不可预料的情况具有偶然性,指的是事先无法确定的临时出现在演讲现场的不为演讲者所把握的一些情况。这需要演讲者根据场合因素灵活机动地打好演讲的腹稿,得当地处理好现场情况。很多人都会记得白岩松在参加“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作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全篇没有泛泛的空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引领读者去思考,不知不觉中在读者的思想上深深地打上烙印。素不知在那场演讲比赛的开篇,白岩松还有一段就地取材的精彩演讲。比赛现场,白岩松前面的选手是来自西藏日报的记者白娟。她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驻藏记者的自豪和作为母亲的心酸。由于她常年工作在西藏高原上,每年与儿子相伴的日子只有三个月,每次都是和儿子刚混熟又不得不分开。台上演讲者情真意切,台下听众无不动容,有的甚至抹起了眼泪。当现场听众沉浸在白娟的演讲情绪中还没有缓过来的时候,白岩松紧接着上场了,他先运用场合情况说了这样两段话:“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我知道,在一个孩子一岁半到两岁之间,没有母亲在身边,对于母亲来说是怎样的一种疼痛,我愿意把我心中所有的掌声,都献给前面的选手。”“是的,今天我也很紧张,这种紧张不仅来自于我将面对评判,更来自于我身后‘作文与做人’这个沉沉的题目。”这两段话显然不是演讲稿中所准备的,而是现场取材的。前一段表达对前一个演讲者深深的理解和赞美,又把沉浸在前面演讲内容情绪中的听众很自然地拉到自己的演讲中,不露痕迹地表现了自己的机智;后一段巧妙承上,抓住紧张,引出‘作文与做人’的主题。作为准备稿的前奏,这两段话可谓是浑然天成,在开篇就为其演讲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时场合突发的情况会比较恶劣,如不慎重而机智地处理,将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这尤其需要演讲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度。2009年2月2日,温家宝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演讲到一半,有一男子突然向温总理扔鞋子,引发现场骚动。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温总理平静而坚定地说:“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话音刚落,全场一片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既是对总理演讲内容的共鸣,也是对总理能够处变不惊,用坚定机智而又合适的语言缓和现场的气氛的肯定。当然,这样的演讲也在世界面前展现了温总理浩然正气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

演讲稿的可变性还表现在有时面对特殊的场合因素,完全可以抛开演讲稿,另起炉灶,重新组织内容和语言。在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演讲中,五位竞选者为竞选村委会主任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前四位竞选者洋洋洒洒地在台上各自讲了20多分钟“施政纲领”后,台下的农民已经开始烦躁,有聊天的,有睡觉的,甚至有随意进出的。第五位竞选者面对这样的情况,再加之“施政纲领”又与前四位选手有重复点后,他选择完全丢掉演讲稿,上台准备了这么三句话“如果大家选我,我一定玩命干,好好干,干好这三年。如果大家不选我,我家里还有两万斤谷子,四百只

子,每年也有四万元的收入。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最后,当然是第五位竞选者成功当选村委会主任。他充分抓住场合因素,根据听众的状况和场合因素删减内容,用简短的几句话既表了决心,又体现了一个竞选者干练的形象和作风。

把握好演讲稿写作中适合演讲的独特特点,注重立意的鲜明、语言的提炼和临场的可变性,把握好针对性、有声性、时空性和临场性,必能为你的演讲助一“笔”之力。

参考文献:

[1]周彬彬.实用口才艺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8

一、把握针对性,让演讲稿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演讲是面对观众进行的,演讲的目的是向听众传递信息,完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瞬息交流,演讲的成效最终决定于听众的反应。所以演讲稿应充分分析听众的心理需要,根据演讲对象情况落笔,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拟定内容、安排结构。写演讲稿之前,要对听众进行调查研究,对听众的思想、文化、年龄、职业、情绪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对症下药,因人制宜。例如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如果是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那么首先就应分析一下演讲对象。演讲对象是学校领导、毕业班班主任和全校毕业班的同学,而其中毕业班的同学最多。根据演讲对象和毕业典礼的气氛,你所要表达的应该是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还有踏上社会开始工作生活的向往之情。写作内容也要紧紧围绕此展开,而不能大谈对大学生活的种种抱怨和不满。只有针对观众对象和情境写演讲稿,演讲才会走进听众的心灵,才会紧扣听众的情绪,引起听众的共鸣。

又如今年的3月25日,国家主席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发表了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演讲。以斯瓦西里语“大家好!”开始自己的演讲,在致以诚挚的问候的同时,给人一种意外的亲切感,也瞬间拉近了与坦桑尼亚民众的距离。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他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了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以精辟的阐述进一步走进受众心理,也深刻表达出了新时期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在讲到加强中非友好讲一个“亲”字时,还谈及了曾听过的一个小故事,一对中国青年人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坦桑尼亚。回国以后把所见所闻在博客上,得到了数万次的点击和数百条的回复。他们说,我们真的爱上了非洲。把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事讲给让全坦桑尼亚的人们听,亲切自然又极富有感染力,不仅让听众体会了“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故事,让演讲深深地打动人心,感动了坦桑尼亚,感动了非洲,也感动了全世界。

二、把握有声性,让演讲稿上口入耳

“演讲是有声的写作,写作是无声的演讲。”演讲稿是根据口头演讲的需要而撰写的文稿,演讲稿是文字符号,但它服务于有声化的书面语言。那么,演讲稿如何服务好演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写演讲稿时要考虑其语言是否适合演讲时的口头表达,是否适合听众的听讲和理解,让文稿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优美动听,声声入耳。故在写演讲稿时,写作者可以边写边读边听,让自己既是演讲者也是听众,文稿尽量符合自己的口语表达的习惯,语言上做到准确简洁,通俗易懂,听起来没有理解上的障碍,忌用口头禅“我告诉你”、“这个这个”、“是不是啊”等,戒掉空话套话。

三、把握时空性,让演讲稿走在时代前列

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的。这里的时空性指的是时间性和空间性。演讲稿既是供演讲用的,在写作时要考虑到时空环境,内部要素要与时空环境相适应,使演讲切情切境。

所谓时间性,就是要使演讲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演讲稿的内容应该是听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想知道的最新问题和信息,即使是旧题材旧信息旧内容也应该融入作者最新的感受和见解,赋予演讲内容新意。都说演讲者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同样演讲稿的写作也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例如关于女权主义的演讲,如果是放在20世纪20年代演讲,演讲稿的写作内容应是围绕“女人,你站起来”或者“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的主题;在70、80年代,更多的是围绕“女人撑起半边天”的内容;而在21世纪的现代,听众可能更愿意听到是“女人,成功的强者”的激情演讲。可见,演讲稿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翻出新意,才能紧跟上听众需求,不落伍于时代。

所谓空间性,即环境的针对性。如果是城镇、乡村、野外等大空间演讲,演讲稿要更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内容的鼓动性和号召性;而在演讲厅、居家密室等小环境中演讲,演讲稿写作更要注重针对性,重视逻辑的严谨、语言的流畅、内容的恰如其分。

四、把握可变性,让演讲稿游刃有余、出奇制胜

演讲稿最终用有声语言来表达,不管写作时进行了多少次加工修改,写得多么完美、严谨,都要在正式演讲时根据客观情况作调整,还要有临时的应变性。演讲现场的场合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预料的,一类是不可预料的。

可以预料的情况指的是在演讲稿写作中和演讲开始前你预先可以意料到的一些情况。例如在演讲比赛中,你的演讲顺序由抽签决定。你可能会在第一个,或者中间亦或者是最后演讲,也有可能你演讲中引用的事例在前面的演讲中已经被演讲者讲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要让文字有一定的伸缩性,即在写完正稿以后,储备一些生动的例子、幽默的语言材料,以便在需要时插入,并快速调整演讲稿结构。如放在第一个演讲,要让演讲稿先发制人;放在中间演讲,要耳目一新;放在最后演讲,要后发制人。

不可预料的情况具有偶然性,指的是事先无法确定的临时出现在演讲现场的不为演讲者所把握的一些情况。这需要演讲者根据场合因素灵活机动地打好演讲的腹稿,得当地处理好现场情况。很多人都会记得白岩松在参加“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作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全篇没有泛泛的空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引领读者去思考,不知不觉中在读者的思想上深深地打上烙印。素不知在那场演讲比赛的开篇,白岩松还有一段就地取材的精彩演讲。比赛现场,白岩松前面的选手是来自日报的记者白娟。她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驻藏记者的自豪和作为母亲的心酸。由于她常年工作在高原上,每年与儿子相伴的日子只有三个月,每次都是和儿子刚混熟又不得不分开。台上演讲者情真意切,台下听众无不动容,有的甚至抹起了眼泪。当现场听众沉浸在白娟的演讲情绪中还没有缓过来的时候,白岩松紧接着上场了,他先运用场合情况说了这样两段话:“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我知道,在一个孩子一岁半到两岁之间,没有母亲在身边,对于母亲来说是怎样的一种疼痛,我愿意把我心中所有的掌声,都献给前面的选手。”“是的,今天我也很紧张,这种紧张不仅来自于我将面对评判,更来自于我身后‘作文与做人’这个沉沉的题目。”这两段话显然不是演讲稿中所准备的,而是现场取材的。前一段表达对前一个演讲者深深的理解和赞美,又把沉浸在前面演讲内容情绪中的听众很自然地拉到自己的演讲中,不露痕迹地表现了自己的机智;后一段巧妙承上,抓住紧张,引出‘作文与做人’的主题。作为准备稿的前奏,这两段话可谓是浑然天成,在开篇就为其演讲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时场合突发的情况会比较恶劣,如不慎重而机智地处理,将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这尤其需要演讲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度。2009年2月2日,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演讲到一半,有一男子突然向温总理扔鞋子,引发现场骚动。面对这一突况,温总理平静而坚定地说:“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话音刚落,全场一片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既是对总理演讲内容的共鸣,也是对总理能够处变不惊,用坚定机智而又合适的语言缓和现场的气氛的肯定。当然,这样的演讲也在世界面前展现了温总理浩然正气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

演讲稿的可变性还表现在有时面对特殊的场合因素,完全可以抛开演讲稿,另起炉灶,重新组织内容和语言。在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演讲中,五位竞选者为竞选村委会主任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前四位竞选者洋洋洒洒地在台上各自讲了20多分钟“施政纲领”后,台下的农民已经开始烦躁,有聊天的,有睡觉的,甚至有随意进出的。第五位竞选者面对这样的情况,再加之“施政纲领”又与前四位选手有重复点后,他选择完全丢掉演讲稿,上台准备了这么三句话“如果大家选我,我一定玩命干,好好干,干好这三年。如果大家不选我,我家里还有两万斤谷子,四百只鸭子,每年也有四万元的收入。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最后,当然是第五位竞选者成功当选村委会主任。他充分抓住场合因素,根据听众的状况和场合因素删减内容,用简短的几句话既表了决心,又体现了一个竞选者干练的形象和作风。

把握好演讲稿写作中适合演讲的独特特点,注重立意的鲜明、语言的提炼和临场的可变性,把握好针对性、有声性、时空性和临场性,必能为你的演讲助一“笔”之力。

参考文献:

[1]周彬彬.实用口才艺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在剑桥大学演讲遭遇干扰[EB/OL]. http://.cn/c/2009-02-04/150217148274.shtml.2009-02-04.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9

一、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类教学方法特别可以针对民歌的教学。以四川汉族山歌为例。在四川峨边县毛坪镇的高山村、长梯村、凡山村等山村流传着一种富有特色的汉族山歌,其历史悠久,曲调高亢,与当地人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至今仍有不少老年人会唱这类山歌。笔者曾对此地的民间歌手做了调查采访。他们不仅可以讲述祖辈因人口迁徙来到当地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山歌就从那时开始唱的,一直伴随他们的劳动生活。他们有对山歌民间习惯的分类,如我们采录歌曲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们这是高腔、平腔或矮腔。如果我们把这些艺人带进课堂,或通过视频录像让他们来讲解,这将事半功倍,学生会感到很亲切、真实,对民歌的兴趣也将大大提高。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四川边远农村学生为小组代表,调查当地能唱民歌的老艺人,并收集歌曲,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收集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核对之后一份交给当地文化馆,一份交给学校存档。通过这种课堂教学与田野调查的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文化部门的联系与交流。

二、邀请专家进校园

“邀请专家进校园”可以针对说唱音乐的教学。以四川清音为例。四川清音是说唱音乐部分的曲牌体代表曲种,在众多的四川曲种中产生时间较长,流传较广泛。虽然四川清音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技艺无法传承的危机。但在成都地区仍有少数清音艺人活跃在舞台上。乐山师范学院在2014年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己任,让地方艺术走进校园,邀请了四川清音省级非遗传承人田临平 (中国曲艺第三届牡丹奖(表演奖)得主)、曹正礼等艺术家来学校表演。田临平女士的唱腔婉转明亮,表演技巧娴熟,声音极富感染力,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大部分学生是亲身第一次看到这种表演艺术形式,不禁深深叹服他们的演唱功底以及舞台的表现力。因为亲自观看过,在之后的说唱音乐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好学劲头,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很明显。课余的学生科研课题申请中,有不少学生主动要求调查研究四川清音,在如何把这种艺术引进高校,如何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种邀请专家进校园传播民间艺术,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是一种极有效的教学辅助方式。

三、让学生走进戏院

戏曲音乐是民间音乐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国戏曲剧种众多,在以古老声腔、地方语言、民间音乐为基础而形成的剧种中,内容海纳百川、博大精深,要想把这些剧种讲得深透或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这门艺术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能实现的。但如果教学引导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走进戏院,让学生观看戏曲演出,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感染力的一种辅助教学。目前,四川地区还有各种剧团和票友协会,其中以川剧和京剧最多。四川各区县的国营(或集体)川剧团在政府的扶持下,定期演出,免费发放戏票,吸引了不少中老年戏迷走进剧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还有一些以中老年为主的民营川剧表演团体,他们虽然没有政府的任何扶持,盈利微薄,却仍然在坚守自己的舞台,沿袭传统的看戏方式,定期演出经典剧目和传统折子戏,客观上起到了继承和发扬民间戏曲文化的作用。其次,京剧票友协会也定期举行各种交流和演出活动。近年来,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要求下,乐山地区的“嘉阳河”川剧流派在文化部、教育部支持下开展了“川剧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内江、绵阳、泸州等四川各市区县的川剧团也先后开展了此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学校园更应抓住传统文化艺术复兴的时机,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对于戏曲音乐的教学,教师在民间音乐的教学大纲中应对这一部分的实践课时有明确体现。学院要与当地戏曲团体保持长期合作交流,每学期安排至少2次(4个课时)的时间,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接触戏曲、喜欢戏曲、观摩艺术表现手法,达到课堂授课无法代替的效果。引导学生走进戏院,不仅能让他们亲身感受戏曲的虚实时空手法,演员扎实而全面的“唱、念、做、打”功夫,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同时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态度是值得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学习和继承的。

四、开设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专题

除汉族以外,四川地区还有彝族、羌族、藏族等古老的世居民族。高校每年的新生中也有一部分是本地的少数民族学生。这些民族有传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审美以及鲜明的艺术特征,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专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由教师课堂讲授,较全面地介绍本地少数民族民歌、器乐、戏剧、宗教等;二是以本班少数民族学生为代表的形式开展实地采风,体验民风民情。下面以四川彝族为例,分别论述这两个方面:

课堂讲授。四川彝族的民间音乐主要表现为民歌和器乐。彝族民歌体裁丰富,有山歌、情歌、儿歌、风俗歌、酒歌等,根据生活场合、实用功能的需要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歌词内容。乐器的种类也较多,吹、拉、弹、打均有,如彝箫、竹笛、葫芦笙、马布、唢呐、月琴、胡琴、羊皮鼓、铜铃等。其次,还有一种彝族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乐器――口弦。口弦有竹质和铜质两种,由两、三片至五片组成一件,可以吹奏旋律和多声部音乐,口弦曲调也十分丰富,技巧性高。另外,还有树叶也可以随手采摘来吹奏音乐。这些民歌和器乐的存在与人们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的时候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体裁,学唱代表性歌曲和乐曲,更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有关民歌的一切事物,包括各种该民族的历史、音乐作品和与音乐有关的人的活动和环境。

实地采风。四川的彝族按地域可以分为小凉山彝族和大凉山彝族,高校的彝族学生大致也来源于这两个地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彝族区县进行采风活动。采风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几天的集中培训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做前期工作:首先确定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形式、调查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该民族的相关资料,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最后准备录音、摄影、摄像、电脑等相关器材。二是现场工作。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注意采集材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调查清楚与音乐作品相关的事物,如歌曲的演唱地点、场合、迁徙情况、演唱者的基本情况、演唱方式、伴奏方式以及为什么要唱等原因。具体调查时可以个别访谈,也可以开调查会。无论怎样,事先应拟定一个可行的调查问卷,本着谦虚、好学,尊重艺人的态度与之交谈,在征求别人同意后方可录音、拍照或录像。三是整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整理文字资料、音响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在现场获得的文字资料,包括工作日志、现场问卷、艺人的生平、与音乐有关的传说故事、史料等;音响资料包括录音的时间、地点、地区、场所、录音状况的登记,曲目的编号、曲名、原文和译文、演唱或演奏说明等情况;最后是撰写调查报告提交学校。

在学生有一定采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的音乐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如大小凉山彝族音乐的异同,彝族音乐与羌族音乐、藏族音乐的不同特征等的比较,既可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习、研究音乐的本质特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又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现实世界的优秀品质。

五、编写本土教材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10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14-02

中国音乐史课程是我国“中国音乐史”是我国高等教育音乐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音乐专业理论课中重要的内容。同时在各大高校所有音乐方向的研究生考试中都是必考科目。可见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教学目的是通过阐述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使学生把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事件、音乐家、作品、理论,音乐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等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全面提高音乐素养,进而引导学生科学地评辨和研究音乐问题,并能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及方法应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

多年来,中国音乐史一直采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不足:如形式单一、教学媒体落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这些因素已经妨碍了学生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方面接受音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目的中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本文通过几点思考以及教学方法的尝试,就如何创新改革中国音乐史的教学模式,以期获得较之传统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参考教材,更新知识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通常称“课本”),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广义的教材指课堂内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故事书、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或教师自己编写、设计的材料。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目前,各高校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均有规定使用的教材,如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田可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与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2007年)等音乐著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教材大多是狭义的教材,依照课本内容,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和不容更改的性质,很少填充和修改。然而,音乐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同样具备着前进发展的特点。如某种新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以往音乐问题的猜想,或是了以往旧有的结论;新的出土文物更新了教材中的时间界定,补充了以往音乐史的空白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课本为主,但不拘泥于课本,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多方面完善、补充、更新音乐史知识。让中国音乐史和人类发展史共同流动起来,成为一门“活动”的音乐理论课。

二、信息化运用打造“博物馆式”教学

中国音乐史阐述的是过去的音乐,特别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在学生认为,那是离自己很远的事物,看不到、摸不着、听不见,长期纯理论性文本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述中去勾勒和想像,因此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国音乐史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足、知识记忆不深的现状,如何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成为中国音乐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更易于接受迅速、直观的知识信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是创新改革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虽然近几年,有些教师或多或少运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是与其他快速发展的学科相比,达到信息化的程度还相距甚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时代音乐人才的培养。

试将音乐、图形、文物等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将中国古代音乐史立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立体和生动,就像把学生带进中国音乐历史博物馆,将讲授和参观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教学中知识的信息量,教学的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三、专题课教学方式

传统的中国音乐史教学通常是按照历史时期,从古至今地给学生讲述音乐历史的发展,基本上是一种纵向的知识延伸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脉络,把握作品风格特点与社会背景的关系都具有非常有利的作用。但是,对于同一音乐现象或作品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影响等问题,则横向联系比较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音乐发展的规律,深入理解在历史的演变中音乐是如何发展的。所以,在讲述某些问题,如:中国乐律学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音乐机构,中国古琴音乐,京剧的产生、发展和现状等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专题课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明确音乐史实,梳理音乐发展脉络,总结历史规律,提高分析研究能力。

四、从学术论文到课堂教学

要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变到主动,一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由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论文,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各种观点以及研究现状等问题,然后将问题和收获带入课堂,有准备地进入教学阶段,无疑也是一个可取的方式。学生在查阅、研读相关论文的过程中,因为是经过亲自动手检索阅读的,所以对知识点的印象会比由教师灌输的更加深刻。而且,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超出课本的知识量,同时,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等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例如: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至少五篇关于先秦雅乐的学术论文,假设学生找到并认真阅读以下4篇论文:1.李方元《周代宫廷雅乐面貌及其特征》载《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2.何涛《论先秦俗乐、雅乐的音声特征》载《江海学刊》2007,(2);3.任飞《无“商”的西周雅乐》载《中华文化画报》2007,(6);4.张耀《雅乐含义及先周雅乐的表现形态》载《中国音乐》2006,(2)。那么,仅从这4篇论文中学生至少可以收获到周代宫廷雅乐的形式、使用场合、音乐风格特点、先秦雅俗音乐的区别、先秦雅乐与当时政治的关系等问题。然后,学生可以将阅读中的收获和不理解的问题带入课堂,和同学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但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对锻炼学生主动深入地思考问题,追求真理的能力,较之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

五、技能再现音乐,理论指导实践

中国音乐作品是中国音乐史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历史上的音乐作品是了解其所在音乐时期风格特征最直接的感知。特别是演奏、演唱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的过程中,可以将技能锻炼和理论指导相结合。如在讲到古代某个时期的作品时,请专业学生演唱或演奏,再由教师讲解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乐曲的风貌,还可以播放原版的古乐音响,让学生用理论结合音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之后,重新演唱或演奏,与之前的效果进行对比,鼓励学生逐渐完善演奏风格,提高演奏技巧。由此使中国音乐史教学目的中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

六、课外教学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材料例11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未必都使用演讲稿,不少著名的演讲都是即兴之作,由别人经过记录流传开来的。但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因为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

2.演讲稿的文体特点

(1)整体性

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

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2)口语性

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书面性文章无需多说,其他会议文书如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并不太讲究口语性,虽然由某一领导在台上宣读,但听众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制好的讲稿,一边听讲一边阅读,不会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演讲稿就不同了,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具体要做到:

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把容易误听的词换成不易误听的词。

这样,才能保证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3)临场性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的一种交流和沟通。听众会对演讲内容及时作出反应:或表示赞同,或表示反对,或饶有兴趣,或无动于衷。演讲者对听众的各种反映不能置之不顾,因此,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要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总之,演讲稿要具有弹性,要体现出必要的控场技巧。

(二)演讲稿的种类

1.政治鼓动类

是指政治家或代表某一权力机构的要员阐述政治主张和见解的演讲稿。各级领导的施政演说,新当选的领导人的就职演说,政治家的竞选演说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政治类演讲稿有三大特点:一是话题的政治性;二是内容的鼓动性;三是严谨的逻辑性。

2.学术交流类

学术演讲稿是传播、交流科学知识、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的演讲文稿。

学术演讲稿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学术性。所谓学术性,首先是指讨论的问题是科学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其次,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现象或问题的系统剖析和阐述,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是创造性。所谓创造性,就是对科学问题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见解。

三是通俗性。学术演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要涉及许多有关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和不易被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术语,这样就给听众理解演讲内容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撰稿时要对某些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注解,要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思想教育类

思想教育类的演讲稿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动态、思想倾向和思想问题,以真切的事实、有力的论证、充盈的感情来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励听众为崇高的理想、事业而奋斗。这类演讲稿适用于演讲比赛、主题演讲会、巡回报告等。

思想教育类的演讲稿有以下特点:一是时代性;二是劝导性;三是生动性。

(三)演讲稿的写法

1.确定讲题,选择材料

(1)根据演讲活动的性质与目的来确立讲题

所谓讲题,就是演讲的中心话题。演讲者总是根据演讲的性质、目的来确定选题的。若被邀请作学术演讲,就应该介绍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自己掌握的最新的学术信息,这样的话题才最具学术性。如果是在思想教育性的演讲活动上作演讲,就应该针对现实中最新鲜的现象和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就连竞选演说和就职演说,也要能把握住听众的理想和愿望来选题。

(2)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

首先要围绕主题筛选材料。主题是演讲稿的思想观点,是演讲的宗旨所在。材料是主题形成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演讲稿的思想观点必须靠材料来支撑,材料必须能充分地表现主题,有力地支持主题。

其次,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听众的情况。听众的政治素质、社会地位、文化教养,以及心理需求等,都对演讲有制约作用。因而,选用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听众的生活,这样,不仅容易使他们心领神会,而且听起来也会饶有兴味。一般而言,对青少年的演讲应形象有趣,寓理于事,举例要尽量选择他们所崇拜的人和有轰动效应的事;对工人、农民的演讲,要生动风趣、通俗浅显,尽可能列举他们周围的人和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事作例子。而对知识分子的演讲,使用材料则必须讲究文化层次。

2.精心安排

好开头、主体和结尾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犹如戏剧开头的“镇场”,在全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开头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开门见山,亮出主旨。

二是叙述事实,交代背景。

三是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四是引用警句,引出下文。

开头的方法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开头,都要做到先声夺人,富于吸引力。

(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演讲稿的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落。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听众。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

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并列式。就是围绕演讲稿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表现,其结构形态呈放射状四面展开,宛若车轮之轴与其辐条。而每一侧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递进式。即从表面、浅层入手,采取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犹如层层剥笋。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层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阐述和证明。

并列递进结合式。这种结构,或是在并列中包含递进,或是在递进中包含并列。一些纵横捭阖、气势雄伟的演讲稿常采用这种方式。

(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 例 文 】

不下海,我的路同样辉煌

上海 朱战备

同志们,朋友们:

不知在座的诸位是否感觉到: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喧嚣纷扰复杂,充满机遇而又无处不是挑战。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正在不断更新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品大潮的冲击,利害关系的重新组合,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望已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所有所有的这些对所有的人来说无疑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冲击波和压力波,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在科技战线上奋斗的年轻人来说,一切充满了新鲜感,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

久未见面的同学来看我,见我书桌上一堆科研资料,惊讶地问:“怎么你还在那个研究所呀,现在都什么时候啦?你在那儿能干出个什么样子来?怎么不想着跳槽?”面对这一连串的询问,我感到无语以答。现在,“跳槽”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年轻人不安心本职工作,千方百计地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和岗位,好像这才算是有出息的表现。然而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困惑:如果人人都跳槽,本职工作和自己专业相挂钩的工作还有谁来做?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我却很无奈,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实在是变化快。面对蜂拥而至的出国热、下海热、经商热、跳槽热,我确确实实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困惑和失意,感到了一种重建精神家园的冲动。

我陷入了对自己的反思之中:我的路走错了吗?我的选择难道不对吗?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虽然平淡,但我觉得充实;科研工作虽然很辛苦枯燥,但我却找到了乐趣;生活虽然清贫些,但那些书籍,那些科学著作却给我了无穷的精神慰藉,我明白了,我的路没有错,我的选择是对的,我并没有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

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社会,而且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分配不均、贪污腐化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也不完善,同样在单位里,在工作中,在生活上,我们也经常怀有一种"志不得申,愿不得行,情不得了,气不得舒"的心态。但我们也要看到,市场经济同时给了我们一种自我选择生活道路的机会,一种公平竞争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一种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价值判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