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关怀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2 15:03:32

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关怀论文例1

2改进后实施方法

运用人文关怀式随访方法,选调熟知本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强、资历深的护理人员作为出院随访的负责人,在随访前对随访护理人员进行疾病、化疗方案、人文关怀、沟通礼仪等方面的培训,然后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制作随访调查表,依据患儿情况在患儿出院7d内用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患儿再次入院维持治疗时由专人运用制定的调查表对患儿家长就治疗依从性、焦虑情绪、对护理随访工作满意度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不同随访方式护理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1)3.2不同随访方式家长焦虑程度比较(见表2)3.3不同随访方式患儿家长对护理随访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3)

4讨论

人文关怀论文例2

选择儿科门诊与住院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3例,女177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4±1.3)岁。纳入标准:(1)非危重症,高致死性疾病,如急性脑膜炎;(2)非特异性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发育不良;(3)患儿家属正常,无特殊人格;(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按照入院顺序,按照挂号数字奇、偶性将患儿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家属陪护情况、病种、门诊或住院收治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照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护理管理办法,按照病种执行相关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包括接待、辅助诊断、门诊用药、对症护理、体征监护等。

1.2.2观察组

强调人文关怀,在门诊观察室、输液区、病区等区域划定人文关怀区。事前组织护士进行培训,组关怀护理小组,学习掌握基本的人文关怀方法,对象为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护理路径制定相应的人文关怀策略,主要内容如下。(1)转变观念,以患儿为中心开展护理:入院时,热情接待,做好舒适护理,关注细节,如伴有发热,预见性采取抗发热措施,而不是先办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如候诊区患儿已入睡,可安排至角落休息,待排号后由护士专门提醒;做好区域管理,如安排护士做好候诊区管理,逐一记录患儿症状表现,询问病史,提供热水、保温袋;培养护士高度责任感,护士应感同身受,以对待晚辈而非对待患者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2)做好技术性操作人文关怀:许多患儿害怕扎针、输液、吃药、住院,开展临床技术性护理时,应注重手法,尽量减轻患儿痛苦,同时给予言语关怀、抚触,采用言语激励促患儿配合;鼓励家属陪护,传授家属基本的护理技巧,如伴有消化道不适患儿,应做好护理、温度护理,减轻肠道刺激。(3)做好家属人文关怀:陪护家属多为父母、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关心则乱,护士应换位思考,给予多方面支持,包括:具有预见性及早发现、处理急重症;客观真实的阐述患儿情况,不拖沓;热情接待患者,以自信的言语、真诚的态度促家属镇定、镇静,以达到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及时处理诊治期间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患儿突然哭闹、自述疼痛刺激等,不推卸责任,及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合理需求,如部分家属觉得候诊室较冷,可给予适当保暖措施,部分家属觉得等候时间过长,可安排医师给予预处理;纠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护士应从职业角度出发,纠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如部分患儿病情相对较轻,并无输液需要,但家属仍要求输液,不应敷衍了事,随意答应,应有理有据的阐述药物治疗可行性、输液可能带来的风险等,若家属仍执意要求输液,再通知医师进行宣教,若仍要求需要,才考虑输液。

1.3观察指标

患儿不依从率(如皮下注射时哭闹、拒绝服药等),门诊患儿病情加重、恶化转住院率,输液率。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儿不依从率15.5%(31/200)、门诊转住院率10.56%(15/142)、输液率41.0%(82/200)高于观察组6.5%(13/200)、门诊转住院率3.5%(5/140)、输液率35.0%(7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文关怀论文例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对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除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一、打破“一言堂”的格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多元化的社会,因此信息获取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这就使教师不再拥有知识上的“绝对权威”,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应走下“神坛”,由课堂的灌输者、领导者、训练者变为课堂商讨者、组织者、引导者、以恢复平民色彩;也应当认识到相对于文本,教师与学生同样是习得过程的参与者,不存在高低之分,师生应一起审美、品美、赏美、共同探讨生命价值、哲学精神、人文关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独立体验思考的能力,多角度、多侧面解读。增加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环节。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平行交谈,真诚沟通,民主协商,甚至共同成长。这种平等对话也是师生双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也只有这中种平等对话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理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二、以人文精神为底蕴,尊重个性意识,珍视独特体验,享受审美情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读者生活阅历,思维品质不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文体理解有很大差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读者的个性和主体意识,打破标准答案“一元化”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体会,抒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如在教学中多采用对比性教学,换位思考法和历史再现法等。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让作品中人文的魅力塑就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和审美情趣。

三、让课堂充满诗意,让人文旗帜高扬

让课堂充满诗意,就是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蕴含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一言蔽之,让人文的旗帜高高飘扬。

诗歌,是情感的精灵。充满诗意的课堂,就会有激情飞扬的情感磁场,就会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部分是生活悲剧中最令人心碎的地方,也是最令人感动之处,在这部分我和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朗读,当读到“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时,音乐《懂你》缓缓响起,学生的眼中噙满泪水……。在音乐结束后,我问大家读懂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了他们对母爱的诠释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人也就是读自己。情感是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它发自内心,难以忘怀。诗歌,是美神的种子,充满诗意的课堂,就会有优美的意境,也就有了审美空间。教学《音乐就在你心中》要求从不同的音乐中体味不同的意境。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美,在播放《春江花月夜》时,深情朗读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使学生在诗意的引导下展开想象,在异度的审美空间飞翔。

诗歌,是灵感的造化,充满诗意的课堂就会有想象的飞越,就会有创造的火花,如古诗赏读课,可以引导学生为诗配画、配乐、编配美丽故事,以开启学生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

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有激情的燃烧,有审美的空间,有想象的飞跃,有创造的火花……有人文的旗帜高高飘扬。

四、召唤人文意识,理性提升更深切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论文例4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

人文关怀是把人作为一切理论的目标,是对其身处的生活环境好坏的一种关怀,是一种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举措。把人文关怀的理念加入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作为即将步入社会,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关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思想教育中贯穿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增加也是对我国“以德树人”方针响应的举措。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首先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已经习惯了对所有合理的安排,不发表任何属于自己的看法,过分尊重别人的看法,把自己的自主选择权抛之脑后,缺少了自己的个性。再者现代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其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原因,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理念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也造成了在实际的教学中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任何事情学生都可以自作主张,他们的张扬个性也被尊重放大,不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此类老师的存在可有可无;一种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对自己权威性的运用,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或决定强加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刻板的管理、束缚,导致学生的个性被压制。虽然现代社会考核人才标准和理念,已经从单一的成绩单变成了对全方位的考量,可是现实教育理念在现代管理过程中推行的缓慢程度,也还是其不可忽略的情况。

二、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思想教育精神

对于高校来说,工作的内容和对象几乎以学生为主。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下把把人文关怀作为出发点,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更要考虑工作方法的创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推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和观念的创新。教育者在特定条件下鼓励学生,丰富学生自我精神家园才是高校教育人文情怀创新的本质,而不是把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概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接触什么事物都会激发其好奇心理,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会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精髓,把目标知识运用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及内容中,解决他们的疑问,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全体发展的需要,也要尊重个性区别化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全体和个体两手抓,全面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即将步入社会,可是由于接触的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少,缺少了面对压力问题的经验,因此在面临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现实问题的时候,倘若处理不当容易给其带来消极心里,诱发心理疾病。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中加入人文关怀来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处理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三)促进和谐校园建成

在提倡创造和谐人际,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如何建设和谐校园也成了学校工作重心,而广大师生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力量,人文关怀对其提倡发表个人思想,尊重学生个性,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校园环境中,因为思想和理解的不同,大学生中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同声音,对于这些声音,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其归为不和谐因素而强加压制。而是应该通过途径找到问题的所在并用人性化的方式去看待,尊重学生意见,通过民主交流的方式去把我们所要传达的内容和学生想听到的信息相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对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一)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被养成了对灌输的有关规章制度或思想全部欣然接受,把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寄托予规定,按照规定去做或者不做,把自己固定在被选择的一方,丧失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素养,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从潜意识里真正把自己看作主人翁。如何把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被选择转变成自主选择这是教育者要思考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再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上的个体差异,注重教育的层次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优势,做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更新教育者教育观念

人文关怀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使师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也是教育者人文素养的表现。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具备博大的胸怀,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可以交流沟通的对象。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于有目标,想法独特的学生更要给予支持。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的灌输教育变成师生之间双向的认识与了解。教育者还要转变学生自我发现的特性,在沟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长处,积极引导其按自己的个性特点去正确的学习和努力,减少学生迷茫的发生。

(三)健全有关的人文环境

首先,在管理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管理建设工作,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培养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在人际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对校园的和谐与安定起到直接影响,所以作为人文关怀的传播者的导师,应该发挥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动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最后,在服务上,学校各级部门应该通过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深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人文关怀还不是很成熟的大学生教育体制里,高校所能做的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注重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研究,加入更多的人文把空洞的教育内容变成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精神需要的内容。同时,在加强理论应用实践的同时还要深入学生生活调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而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应该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同时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以新的思维和视角出发,系统且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化的进行研究。最后,在制度方面可以探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真正做到老师对学生的全方位关心和了解。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因此作为老师特别是思想教育的传播者首先要做到的是自爱、正己再者才能律人。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言传身教的去教育学生,才会对学生有所影响。其次,作为不断接受新学生,新事物的教育者,要求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探究,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需求。最后,在学校教学资源方面,为了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不定时给老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让教师队伍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人文关怀论文例5

如在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人物展示来让学生回答“他们”分别提出了哪些先进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之间有何关联性,其中又有哪些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问题,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寻答案或是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2.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间的冲突。

教师处于教育者、管理者的地位,而学生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这些关系构成师生关系对立和冲突,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首先,要防范于未然,重视出示矛盾的转化,把教的目的转化为学的目标,把教师的管理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区别对待。其次,一旦出现对立和冲突,教师一定要冷静沉着,从而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良好情绪来感染学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矛盾,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后慢慢处理。这样不仅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实现了人文关怀教育。

二、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为人文关怀教育的途径

虽然高中历史需要学生记住的知识点比较多,但也不是单靠死记硬背就能获取高分,教学中要能体会到历史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康有为,梁启超,林则徐等爱国人士的行为,对学生而言都是精神的洗礼,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和留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很多教师只注重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关心成绩差的学生,认为他们成绩差是不努力造成的,跟自身的教学观念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如果教师多关心和鼓励成绩不好的学生,询问他们落后的原因,并由此根据学生的内心想法来教学,就能很好地实践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比如在讲“辛亥革命”时,教师以巩固以往所学知识为前提,提出近代历史上我国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做了哪些探索,结果是怎么样的,造成这样的原因又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完整的,那么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回答得越完整越好,其次是考虑到成绩较差的学生感受,给他们多点时间在书本上找答案,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或是跟不上上课节奏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自习的时间进行询问,并给予辅导,通过教师关怀,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让其他学生学会自主关心他人。

2.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分层教学。

比如有的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而有的学生则是记不住详细的知识点,但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方面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分层进行教学。还是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对其要求是能熟悉掌握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制度、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内涵、武昌起义事件等书本阐述的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则以考查他们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为重点,类似于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进行探讨。除了书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关于历史事件所传达的精神也是教师需要重点教育的,在“辛亥革命”中烈士的鲜血,孙中山先生不怕挫折、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制订的“临时宪法”所体现的“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都是教师不容忽视的内容,也是突显人文教育的内容。

三、以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健全的人格为人文关怀教育的重点

人文关怀教育的关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互帮互助,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历史课本中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介绍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反映了什么精神?先将学生进行小组分组,让他们各自在上课之前分工收集关于的资料,并讨论评价,这样在演讲时才能发挥自己小组的特色和对事件的独特见解。此外,经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性学习,也能克服以往独立学习的弊端,学会乐于分享,当以后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能互帮互助,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能主动去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让学生朝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发展,而且受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染,能有效地建立起爱国精神和社会使命感。

人文关怀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59-02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激烈,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将人文关怀贯穿并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思政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优质人才。本文就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展开了详细论述。

一、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

(一)我国传统文化涵盖的人文精神

我国拥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其涵盖的人文精神是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人的品行、精神及修养一直受到文化学者的重视,当然,这里提到的人非个体人而是整类社会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极为强烈的,这一点可以从古文典籍中查证,比如《易传》将人与天地比肩,称这三者为“三才”,可见古人对人的重要性有着强烈的认知;又如《尚书》中写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由此可见人的地位。儒家文化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文化历史,并一直在发展和演变。其中,“仁”作为最高道德准则,受到儒家文化的追捧,儒家认为人应富有仁爱之心,做到“天人合一”。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就表现在通过其自身的修养,同时依赖社会教化,个体可以成为被社会认可的有用之人。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对美好人格的推崇,所以对于现代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而言,要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一理论基础之上,不断探索,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二)马克思主义之人全面发展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文关怀是其基本维度之一,主要体现在提出人全面发展这一理念,这也是从最高层次上对人做出的重要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密切关注人类的生存处境以及命途发展,注重追求人的精神及价值,追求人的尊严与自由,在马克思主义中,人文关怀是其重要组成内容,这与当代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内容本质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之人全面发展理论理所应当作为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

1.人全面发展理念的形成及发展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开始关注人的发展,考虑到职业选择及发展等因素。在意识到当时人发展的畸形及片面性后,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该文对资本主义形式下的异化劳动做出了批判,并首次将新型人理想公诸于世,指出人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其基础就在于劳动。这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之人全面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的标志,该理念逐渐形成于《神圣家族》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期,同时其从抽象化的研究对象转向为生活于现实中真正的人,并提出人的本质是其周围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该理念真正成熟并得到正式确立的标志是《资本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问世。马克思、恩格斯对人得以全面发展的条件及途径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对其历史必然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从而有效稳步确立了该学说理念的知识科学体系。由此可见,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抽象到现实,从不成熟至成熟的过程。

2.人全面理念的科学内涵

该理论科学内涵丰富,主要通过一种辩证的思想来体现,其主要对人的社会关系、能力、个体需要及个性等方面充分自由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人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客观基础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因为脱离社会关系,人是不能够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实际上,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对其自身发展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人全面发展的所有内容中,能力的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人的智力、体力、社会适应、社会交往、社会关系驾驭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协调发展。而人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其前提就是首先要满足个体需要,人类进行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来自需要,也正是为了使自身精神及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人才会参与社会活动,开展物质生产。作为人得以全面发展的载体,人个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创造性、能动性以及自主性这三个方面。

对于历史人文主义思想的缺陷与不足,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深刻透彻,从阶级性、社会性及历史性的局限中突破出来,并基于现实人,对关乎人的几大问题如解放、发展、本质及价值等进行了深刻探讨,为人类寻求到其努力的目标,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人全面发展理论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两位哲学大家毕生的理想,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也是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必须要坚持的。

3.西方文化坚持的人本主义思想

古希腊孕育了西方文明,因而古希腊也成为了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地。苏格拉底首次提出人本主义,而且其研究对象就设定为人,他告诉人们,人作为一个存在者,是理性的,在对真理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会逐渐对自己的本质有所认识,因此,人应该尽最大可能的去追求心灵、真理以及智慧的改善。之后,柏拉图提出了灵魂结构说,在这个学说里,强调了人的理性本质,并提出了“做自己主人”的主张。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现在看来,这句话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及盲目性,但对于当时西方文化思想而言,它首次肯定了人的价值,强调万事万物应以人为中心,将人的地位及作用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由此拉开帷幕,这对于西方文化传统而言,无疑是个极为重大的进步。

古希腊先哲们对于人的这种认识,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后期植入青年人本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西方文化在神学统治时代,对人的价值(自由、才能、尊严等)进行了过分的鼓吹。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指出所谓抽象的虚幻的精神并不是人的本质,存在决定思维,人的本质应是自然的、感性的,并提出人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应该是自然主义。基于这一思想,马克思发表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言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马斯洛先生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生理需要,这也是最低级的需要,第二层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是归属需要,第四层是尊重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需要,也是人最高级的需要,这五个层次需要呈递进式,也就是由低到高的发展,马斯洛指出在对人进行教育时,要遵循人的需要规律,循序渐进,决不可一蹴而就。此后,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教育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打造出真诚平等的关系。

总而言之,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体系博大精深,从其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西方人文关怀的核心始终是对人价值及人性的肯定,要求人与人之间应处于自由平等的状态,要求解放个性,要求对人精神生活的关怀等,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部分主张言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是其对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以及在反封建斗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仍旧是积极的,这一点不可否认。总之,西方文化坚持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整个人类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该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能够积极有效的推进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深远发展。

二、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核心。“以人为本”理念是时代得以前进的推动力,是高校思政工作得以发展的推动力,是学生得以成长成才的推动力。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受体是学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内涵及意蕴充分展现出来,遵循人发展的规律,密切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并使其得到完善,使人文关怀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坚持以人为本,要明确学生的需要,做到一切为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人文关怀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在历史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党一直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这也表明了党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关注,对大学生思政水平及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视,这对“以人文本”思想在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立足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应当加大感情的投入力度,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中,并贯穿始终。一般来讲,人往往会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去感受和感知,因此就会产生众多的不同的需求,而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恰恰体现出了高校对于思政教育的手段方法、价值取向、目标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和调整以及对学生个性差异、教育主体地位的包容和尊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合理照顾学生生活、正确引导学生精神、恰当慰藉学生感情、适当疏导学生心理,尊重学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合理需求,这样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完美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教育者而言,要围绕学生来组织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在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人或事时,要始终做到心胸开阔、心境积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帮助大学生实现其自身及社会价值,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身的工作目标。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本质上就是开展人的工作,因此,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开展要以我国传统文化涵盖的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之人全面发展理念以及西方文化坚持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在教育、引导学生的同时,理解、尊重、帮助学生,从而实现大学生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为社会输送综合型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春林.论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J].江 苏高教,2014,(3).

[2]邹阿龙,马欢,胡有睿.浅谈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中人 文关怀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

人文关怀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13-01

语文是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在教学环节中进行人文关怀的渗透,从而提高语文人文关怀的教育质量。

一、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运用

(1)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融入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想要对学生的人文意识进行培养,就需要在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教师的人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教师本身具有人文意识,才能够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人文关怀的教学内容进行发现与挖掘,从而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进行遵守诺言的教育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人文关怀对课文进行选择,《永远的梵高》能够体现出这种人文关怀,并实现对学生遵守诺言的引导。教师在这篇文章的讲解时,应该从人文角度入手,将遵守承诺、坚信理想的人文精神灌输给学生。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能够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2)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融入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有效的培养,可以在课堂的写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选择的题材通常与实际没有密切的联系,这样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培养,就需要语文教师对作文题材进行精心的挑选,从而使得题材与人文关怀有所联系。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父爱相关的话题作文,这种话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度进行写作,并且能够将写作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将人文关怀有效地融入到写作教学中来。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3)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能够通过阅读对作者的内心情感进行体会,从而实现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合理地选择人文关怀,并将其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例如,在进行《我与地坛》的讲解时,母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将《合欢树》与这篇文章进行结合,从而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学中,从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培养。

二、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1)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教师可以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改变,从而使得教学中的人文效果得到提升。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重点培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予以重视,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在进行道德品质培养时,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加强学生道德培养。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起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就需要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该以德服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2)提高人文关怀的教育质量,重视人文关怀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提高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质量。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还需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重视,通过语文教育不断提高人文关怀的教育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使得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相融合,语文教学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选择,通过教学目标的制定使得人文关怀教育质量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与认识,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对学生进行激发与引导,从而提高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教育质量。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环节、写作环节中融入人文关怀。通过人文关怀的融入,能够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息。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受到人文关怀的熏陶与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合理地进行人文关怀的融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质量。教师在进行人文关怀的融入时,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中进行融入,并且采取合理的策略进行人文关怀教育。

人文关怀论文例8

在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对人力资源的占有需求已开始转变为对人才资源的争夺需求。各大高校应充分注意到这一转变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的深刻启示,并切实抓好人才的管理,对人才给予充分重视。换句话说,高校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加强人文关怀的重点内容。履行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做到对教师群体的个性和需要尽可能关心和理解,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对希望的工作环境的需要。一方面要做到识人善任,努力发现人才,另一方面要对所发现的人才进行培养,使其更符合本校的实际工作需要,并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鼓励其有所创新发展。

(二)激励原则

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少不了物质及精神奖励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教职工作亦是如此。因此,高校必须将激励制度的建立高度重视起来,以求得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实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措施,尽量满足教师较高的不同种类需求。在激励措施的基础上,还应构建完整可操作性强的业绩考核体系,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力求客观合理,使其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核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性化的原则,考核的目的应是对教师的激励而非提出各种高难要求,切不可造成过大的考核压力。只有本着激励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其岗位上真正发挥应有的实力和影响力。

二、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现状

(一)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体现高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有稳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备,甚至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为严重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奖惩制度的不合理,表现为不尊重教师的个人利益,在奖惩或考核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极少考虑教师个人利益这一因素,因此常常造成奖惩制度缺乏最基本的公正态度。在职称晋升方面,往往会因为晋升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择优原则的落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浪费。

(二)管理过程中民主化程度过低

由于高校是具有强烈学术性质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也都是各个学术领域内的精英,他们与其他企业员工相比,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质,对民主管理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因此常常会对学校管理的民主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多数高校教师希望对高校工作的更多侧面有更大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他们的一些需求和个人意见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反映并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权益。但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教师对目前的民主化程度不甚满意。许多高校虽然也将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的管理原则,但落实到真正的工作环节中来,就常常无法兑现这一承诺,致使民主管理变为一种包装和形式。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目前大多高校都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管理较为僵化,对校内人才的诉求和想法不闻不问,导致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更无从改进,严重阻碍了高校的民主进程和科学发展。

(三)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对于各高校来说,其长远的发展必然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建设和支持。但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来看,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仍不完善,这些高校的领导阶层对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导致大量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高校领导则只注重人才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轻视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贡献或根本不给他们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因而从未或很少在校内开展针对管理领域的人才培训,致使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匮乏,使整个高校的管理能力降低。

三、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策略

(一)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高校管理具有更浓厚的人文关怀,其首要前提就是建立起充分民主化的管理制度,且民主管理应在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主要方面包括考核机制的客观公正、职称晋升的公开透明以及岗位聘任制的全面实行。在这些制度的具体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集思广益的原则,使制度的确立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并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要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秉着求同存异的制定方针对差异化的想法进行集中讨论,力图能够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校管理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民主原则,并保证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得到落实和开展。在管理制度方面,常常会存在严格有余而人性化不足的问题,这是由规章制度本身的规范性和理性特点决定的。因此,在对这些严肃刻板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通常会给人以较强的压迫感而显得人文关怀不足。从这一角度来讲,结合高校管理的人文关怀进行思考,就会发现目前的高校管理制度并未将充满温情的人文因素融入其中。由此可知,在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以高校的实际状况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适当地添加具有人文关怀的因素,保留一些合理的弹性和空间,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为人才展示自身才能提供优良的环境。

(二)严格推进管理工作的民主化进程

若要将人文理念真正贯彻到高校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不仅需要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注意对制度所规定的内容积极落实和严格执行。应该认识到对制度的执行程度是评价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在有效执行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威慑力和作用。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在主持高校相关工作和活动时,应特别注意实施过程的民主化程度是否到位,对缺乏民主化的管理环节要予以警示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因为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民主管理方式与专制管理方式相比,显然前者更有利于从业者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原则在高校这种学术类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使全体教师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就应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说高校必须将民主管理方式真正落到实处。应使全体教师能够平等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每个人的机会应是均等的。同时,还应充分尊重人才对高校行政工作的监督权利,使其有权对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管理工作更加健康稳定地运行。在坚持了民主原则的前提下,还要对民主程度做进一步的思考。对人才参与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要有明确的标准,切实推进高校管理的民主进程。

人文关怀论文例9

1.2方法

1.2.1手术前人文关怀护理: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具有恐惧、抵触的心理,患者或其家属很容易因为对手术操作认识缺乏而出现抵触、焦虑等负性心理,致使手术无法顺利开展。手术治疗前的人文关怀一般有一下几点:(1)术前访视,也就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了解,对患者存在的疑虑给予认真的解答,消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2)手术介绍,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为患者讲述手术室内情况、手术治疗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应该注意使用和蔼、亲切的礼貌用语,拉近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手术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应该特别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安全感,例如对即将实施的护理操作应预先向患者做合理的解释,用于冲洗的消毒液温度应该适中,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1.2.2术中的人文关怀护理:(1)创造舒适的手术室环境,通常患者均会对手术室产生恐惧感、陌生感,使心理情绪受到较大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注意手术室内的光线问题,一柔和不刺眼为宜,温度、湿度适中,让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感到安全、温馨,降低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2)进入手术室的人文关怀,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经巡视护理人员接待,同时对手术室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医生给予适当的介绍,对手术操作期间的注意事项、配合等情况进行讲解。(3)选择舒缓的背景音乐,因为手术操作期间会出现一些噪音,例如医疗器械的声音,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能够缓解患者心理的紧张感,分散其注意力,起到了良好的镇静作用。(4)非语言交流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不懂那可以利用语言直接表达,还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动作等非语言进行表达。护理人员通过安抚、身体姿势以及面部表情等给予患者鼓励,例如握紧患者的双手,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消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1.2.3术后的人文关怀护理:通过巡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仔细询问患者手术治疗的感觉,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给予最大肯定,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清醒时,最先想要了解手术操作是否成功及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该简明扼要的把手术过程的主要情况向患者讲明,告诉患者手术治疗非常顺利,让患者可以安心养病。手术治疗后,患者身体比较虚弱,非常容易发生发冷整张,应该及时为患者加盖棉被。对患者的创口给予清洁、护理,将皮肤表面的血迹清洁干净,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同时加强手术创口的保温及保护工作。对患者家属实施必要性的护理知识教育,传授有利的信息,加强沟通交流。对患者术后产生的不适、疑问要耐心疏导、安慰。同时,虚心请教患者对手术室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手术室的人文关怀护理质量。

1.3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X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0.05,则能够说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

2结果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后,本组72例患者中,环境满意者71例,约为98.61%;护理满意者72例,约为100%;情感满意者70例,约为97.22%。未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时,72例患者中,环境满意者63例,约为87.50%;护理满意者60例,约为83.33%;情感满意者58例,约为80.56%。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后在环境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及情感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未开展前,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文关怀论文例10

2人文关怀在教学课堂中的体现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教育对学生提升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从我们平时的教学经验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生硬的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兴趣,所以老师在对书本上生硬的理论知识讲解前,要仔细的研究,寻求一种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比如,在讲到计算机硬件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找一台淘汰的电脑,在课堂上进行拆分,用实物对照的方式进行一一讲解:“如果我们把电脑比喻成一个工厂的话,那么其机箱就工厂里的厂房;主板就工厂里的总控制台;CPU就是进行日常生产的机床;硬盘就是用来存放货物的仓库;内存就是机床旁边为了堆放原材料或者成品而留出的空地。在工厂需要生产产品时,就需要先从仓库(硬盘)里取出原材料,送到机床(CPU)处进行生产,而在生产时为了追求效率,往往会先将原材料放置在机床附近的空地处(内存),所以这就需要内存有很快的读取速度。”这样一讲,就将原本生硬的书本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和愿意去接受。

3人文关怀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带给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想改变中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落后局面,就必须从学生入手,因为他们才是弱势的主体。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适当的采用一些激励措施,让学生在有竞争压力的环境去提高学习上的斗志。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学会用浏览器搜索有用的信息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开展一些比打字速度等类型的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主动去掌握基础性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肯定会带来学习上的层次性。老师将班级中的优生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去帮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自身的学生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让相对落后的学生得到帮助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学习进度,甚至有一些学生由此打破了学习上的障碍,成绩一越成为佼佼者。

4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个性上的体现

每一个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但更多的其实是心里因素差异的体现。所以,从人文关怀的层面上看,首先,老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而不要把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其次,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发展上的所有可能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都能够有所提高和发展;最后,对学生的优劣,不能够单纯只看成绩,而应该有多个衡量指标。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而不会产生过大的心里负担,有助于养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论文例11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体制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有利于让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从我国的初中教育现状中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不够,其不仅表现在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上,还表现在具体形式上。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人们的道德素质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发现这种现象正逐步影响到在学校接受知识学习的学生,就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规范标准,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但是,仅仅是出台了道德规范远远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人们从心底形成这种良好的素养,到头来这规范标准还是一纸空文。所以,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发展观都处于迅速形成的时期,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规范自己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如何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初中语文教育中

1、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凸现人文之范

社会讲与时俱进,教育也必须这样。性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但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为了职业而改变,这是对工作的执着,为了修养而改变,这是任务。作为教师就是要适度地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层次,才能适应社会的一日千里的变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几本书,远远适应不了今天的教育。冷冰冰的说教面孔、硬生生的死板语言、喋喋不休的传教士表达、课后夹着书本走人的教师似乎都欠缺了什么。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塑造美丽的教师人格,这是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因为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生命样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样态。好老师就是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它也许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的微笑是学生快乐的表象,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是学生的积极心态的兴奋剂,教师的情绪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教师的友善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教师兴趣广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教师的坦率和宽容更容易使学生也拥有这样的品质。生活常常以惊人的简洁、明了的公式启迪我们,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简洁,骂人教会骂人,憎恨教会憎恨,偏见教会偏见,散漫教会散漫,爱教会爱,美教会美,关怀教会关怀……在这里寻不到“教师教会学会”的笼统的说法,也不是因为教授了知识而让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而是因为你的鲜活个性、你的举手投足、你的高贵典雅大方、你的学识和幽默、你的激情和热爱,使你的生命本身多姿多彩,成为人们尊敬的典范。

2、选材上选择有人文教学意义的课题

一堂课的开展主要是围绕着课文中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要尽量选用那些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带有人文关怀,知识性强的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更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课堂上要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教育的气息和氛围。

3、提高人文关怀在语文教育中的质量

人文关怀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更多的是和现实生活相关连的,所以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课堂看成是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场所,了解在不同的场合下所具备的不同的情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课堂的生活作为落脚点,把对教学的思考、学生的尊重以及生命的敬仰融入到人文关怀中,并根据不同的思想感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虽然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但是作为学生还是会对老师起到影响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人文关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以及提升人文关怀质量的过程其实也是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过程。人文关怀如此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进而提升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