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07 20:57:17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1

中图分类号 G21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媒介环境进一步发展,报业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一方面表现为都市报纸同城竞争的格局更为严峻,另一方面表现在新媒体的出现所带来的新的竞争对手与机遇。都市报力图突出同质化竞争所导致的发展瓶颈,机关报则希望改变传统的呆板形象而在可读性及贴近性上能有较大建树。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报纸普遍进行较为频繁的改版措施,对版面总量及版面结构进行多次调整,有些甚至涉及编辑方针的巨大转型。过快的改版频率所造成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我国报纸改版的现状

进入2000年后,多种媒介形式以及同类媒介形式之间不断升级的市场竞争态势促使报纸自身不断地转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角度。优化内部结构,以适应变幻莫测的读者市场与媒介环境。“改版”成为“市场为主导”的报业发展期的大势所趋。

综观我国报纸改版的基本情况,不外两种:第一是远离市场的机关报通过增加贴近性和针对性的内容以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与必读性,力图“上下通吃”;第二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类报纸则通过不断地过滤其读者以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媒介影响力。无论是哪一种,其背后的关键词都是“市场竞争”。在媒介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改版”犹如报纸应对市场变化的“动力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改版确是应该贯穿报刊的整个发展生命周期的。但改版频率过快却成为当前报纸改革中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两张有代表性的报纸的改版来说明我国报纸改版的频率之快:

1.《南方日报》在2000年后的六次改版

9002年8月6日,第一次改版。改为720瘦报,提出了“高度决定影响力”的编辑方针,定位为一份“区域性、国际化的权威政经大报”,这次改版也是称南方日报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举措。

时隔仅一年,在2003年8月6日。第二次改版。在第一改版的基础上提出“更专业、更实用、更市场”,增加投资证券、IT通信、汽车、健康、成才及旅游六大专业周刊。

年底,2003年12月12日,进行三度改版,提出“更都市、更生活、更贴近”的口号,增加珠三角新闻版块,强调做必读的民生新闻。

2005年5月30日,第四次改版,提出“有高度的贴近”。增加彩版,开辟固定的时评栏目,设立专刊部,做厚周六、周日报纸,增强在假日报纸市场的竞争力。

2006年3月28日,第五次改版,提出“成熟的力量”。力求展现成熟的政经大报形态做大做强时政和文体版块,加大对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中心城市本地新闻的报道力度。

2007年10月26日,第六次改版,启用国内外最通行的680黄金报型,提出以“大时政、大经济、大文化”的思路来办主流严肃报纸。

2.《华西都市报》在2005年后的三次改版

2005年5月21日,改版为国际流行瘦身报型,提升“做市民的忠实公仆”,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创刊定位,提出“新锐、理性、时尚”的新口号,实现了从“大众化”报纸突围的第一步。

2007年4月10日,提出“更新锐、更理性、更时尚”的新办报理念。

2008年4月18日,由“市民生活报”正式向“新主流都市报”转型,以“新主流、新白领、新财富读者群”为同标受众。

我们注意到,这两张报纸的改版不仅涉及报纸的版面构成与内容革新,而且涉及办报理念和编辑方针的重大调整。其它许多都市报、晚报也在2000年后进行了类似的多次改版。如《羊城晚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改版,《北京青年报》在2000年后进行了三次改版,《成都晚报》在2001-2007年问进行了五次改版……诸多实例可以说明,2000年后,报纸进入了频繁改版期,其改版频率之快、改版幅度之大是已往任何时期的报纸改革难以比拟的,无怪乎有人说,报纸发展由周末版热、扩版热、策划热而进入了改版热。

二、频繁改版所带来的问题

改版确实带给报纸更多的生命力,如南方日报总编辑王春芙在南方日报第六次改版之际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时,对前五次改版总结了五点成效,关键的有三点:一是南方日报业已展现出较为成熟的政经大报的形态,初步确立自己作为新型党报在报业市场上的主流地位;二是已基本让读者形成了重大事件看南方日报、政策解读看南方日报、权威报道看南方日报的阅读习惯;三是在近年全国省级报纸广告发行普遍下滑的形势下,南方日报做到了逆势上扬:广告年均增长11.2%,年增加1500万元。它们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南方日报改版的成功性。

然而,报纸改版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是关乎报纸的发展命脉的重大课题,不但可能涉及办报方针和编辑方针的修正或变更,而且可能涉及报社人力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版面结构、技术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和整合,由于改版的频率过快所带来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1.缺乏独到的内容创新

有些报纸在改版时过于关注报纸形式的变革。而忽视报纸内容的创新,有的照抄照搬别的报纸版面编排形式,有的一再变换报头、刊名,有的报纸版式甚至一天一个样,没有必要的稳定性。这其实是报纸盲目跟风的一种表现。比如,随着传播手段的日益发达,共享信息成为主要信源,同质化现象泛滥。报纸内容的深度开发随之成为内容创新的重要策略,一方面表现为深度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后再次成为竞争焦点,另一方面,报纸内容的深度开发还意味着报纸行业价值、信息产业价值的开发,它涉及的面就更广了,包括广告、发行、活动营销、渠道建设等诸多方面。许多报纸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在尚未对报纸内容的深度开发作深入详细的了解时就一涌而上纷纷创办深度报道的专栏专刊,低估了深度报道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使深度报道在报道方式上混同于一些“特稿”,故事性高于分析性。而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严重滞后。也导致深度报道举步维艰。美国一位经历过多次报纸改版的编辑室说:对于改版,“最糟糕不过的事情是,改版后报纸有了更漂亮的字体和色彩,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但内容却是非常枯燥!

2.缺乏稳定的报纸定位

报纸定位不仅仅指读者定位,还包括报纸的发行定位和广告定位,编辑方针作为“_三位一体”的定位原则的形象化表达,一旦制定,应保留相对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如已有150多年历史的《纽约时报》。虽然也历经多次改版,但其“一切值得刊登的新闻”的编辑方针却始终如一。并且每天都刊登在醒日的报头位置。而已有80年历史的《新民晚报》在波澜壮

阔的报业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其在上世纪50年代就制定的“十六字”编辑方针也在长期的坚守中深入人心,为它赢得了稳定的读者市场。

编辑方针的设计还需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同时更需要立足自身,要从自身特点出发来对报纸进行定位。使编辑力针确能起到掌控报纸方向、塑造报纸风格的作用,力求避免不切实际、大而无当的编辑方针。不难发现,一些报纸在改版中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一味追求“最好的”、“主流的”,这种空洞的口号对报纸的实际发展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3.缺乏科学的受众调查

受众是报纸改版的直接目标,报纸改版应围绕受众这个核心元素,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作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科学决策,并经受历史的长期考验。长期以来,我国的报纸读者调查研究主要集中于读者反馈方面的研究,而较忽视前馈馈息的收集和分析。传播学者施拉姆指出反馈是重要的,而“前馈更具有独创性”。为了使改版更加有的放矢,更需加大作为前馈信息的读者调查。当前,随着读者市场的日益细分,受众调查也从大众调查走向分众调查,从对行为表象的把握走向对心理需求的把握。尽管读者调查的研究手段已经相当先进了,但受众对象的复杂化多元化导致受众调查的任务更为艰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将更多。如《解放日报》2000年10月23日的新闻版改版,就是在用了半年时间调研、规划后推出的。过于频繁的改版导致受众调查必要时间的缺失,而最终导致改版缺乏合理的受众依据而成为空中楼阁。

受众前馈信息调查的不足使改版无依无据,而受众反馈信息的匮乏则导致改版后评估体系的粗糙和模糊。许多报纸没有建立读者数据库,即使进行过调查,也以访谈、电话、座谈会为主,较少采用社会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分析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这样的调查样本因为太少而没有代表性。测量既谈不上信度(可靠性),也谈不上效度(准确度)。当前,利用网络媒介的独立性、廉价性、跨地域性、实时性来改进传统的受众调查方法迫在眉睫。

4.缺乏媒介运作的整体观念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2

通过对企业自身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为企业运作提供丰富的情报。在一个企业中技术中心(研究院)、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采购、设备部、计划部等部门掌握着企业研究开发、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生产运营、人财务、产供销等信息。以从企业内部建立的信息网络中获取这些信息。企业允许每位员工把自己搜集到的情报上传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2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是竞争用户最为关注的对象,竞争对手相关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这其中包括需要确定谁是自己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产品/服务、财务、技术、营销、人员、组织结构、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信息。

2.1公司名录

确定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了解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最基本的需求是获得公司名录信息。工商、税务、黄页、竞争对手网站、企业名录出版物和数据库是最常用的名录信息源。如托马斯美国制造商名录、康帕斯全球企业名录、盈科黄页服务等。竞争对手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时间、性质、法人代表、行业类型、经营范围、雇员人数、企业规模、机构设置、进出口权等。这些信息一般可通过企业注册表获得。

2.2经营状况

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包括地理位置、设备办公条件、工作或生产是否活跃、员工的知识水平、领导者的风格、主要“客户”情况、所处竞争环境、对新产品的开发计划、生产的秩序效率、原材料采购地域及支付方式、主要原料供应商名称及联络方式、主要产品及品牌、产品销售地域、销售方法及收款方式、开户银行、经营场所、人员情况等。竞争对手的这些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访问等多种途径获取。

2.3产品/服务

有关产品/服务的竞争情报需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对产品/服务种类、特征、新产品开发和产品项目情报四种类型[2]。种类情报主要通过查阅公司名录、产品名录、公司主页、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参加展览会;联系相关行业协会等途径获得。特征情报主要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员工;开展反求工程;查阅产品样本和手册;订阅剪报;检索数据库和询问经销商等途径获得。新产品开报主要通过订阅专业报刊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参加行业会议和展览会;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以及直接联系竞争对手等途径。产品项目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和直接联系对手等途径获得。

2.4财务和资信

如竞争对手为上市公司,其年度报告是极为有用的竞争情报信息源,几乎包括了所用作为商业秘密的工业普查资料上的企业财务信息。其财务信息可通过查阅其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告;订阅各类机构和证劵分析师的分析报告;联系竞争对手的前雇员和退休员工获得。非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订阅综合性商业出版物、行业出版物;检索资信数据库;联系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委托信用调查机构开展调查等途径获得。

2.5市场营销

有关竞争对手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需求,占据着竞争情报需求的优势地位。如能有效获取,将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情报包括对手的营销组织、营销策略、营销渠道、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广告预算、广告效果、售后服务、客户忠诚度等诸多种类。

(1)营销组织情报:通过订阅产业研究报告、报刊和专业杂志、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2)营销策略情报:包括销售制度、广告宣传、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网络营销案等系一系列方法。主要通过监测并分析销售活动;阅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委托行业或市场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营销渠道情报:包括销售渠道的形成、销售渠道的实力及国际销售策略。主要通过竞争对手的产品展览会、发放的宣传材料、广告的投放情况、连锁店或者分销商等获得。

(4)市场占有率情报:通过查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多外公开的档案、政府出版物;委托行业或商业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5)销售价格情报:通过访谈一线销售人员、竞争对手、经销商、客户;访问主管价格的政府部门的网站;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检索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网站;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6)广告预算情报:通过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竞争对手的财务报告;访谈竞争对手、广告商、媒体广告部员工;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7)广告效果情报:通过访谈客户、经销商和一线销售人员;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8)售后服务情报: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客户、经销商、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9)客户忠诚度情报:通过访谈经销商、客户;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6公司人员

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状况对于了解对手公司的管理风格,人才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竞争对手管理人员的信息主要通过阅读公开出版社或公司网站上的传记资料;观看对管理人员的访谈;聆听管理人员的讲话;访谈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可通过阅读企业招聘企业,信用调查报告、与竞争对手有关的庭审记录;访谈行业主管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等途径获得。

2.7组织结构

了解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可以判断出各个业务部门在对手公司中的地位、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点和关键决策者。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公司的战略调整。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信息主要通过订阅公司网站上的组织结构图、企业名录和资信类数据库;访谈竞争对手的员工和资深业内人士等途径获得。

2.8生产运营

竞争对手的生产运营情报:包括对手的生产、产能以及工程和研发状况,涉及公司内部的核心经营数据、直接竞争对手处获取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与公司的生产运营活动相联系的第三方接洽获得一部分信息。

(1)生产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设计施工单位;查阅规划委、建委、质监局、法院、卫生防疫站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产能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协会出版物。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运输部门、客户;查阅环保局、消防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工程和研报:主要通过查阅专业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检索科技类数据库;访谈行业协会、科技主管机构、技术专家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

3竞争环境

从社会环境获取竞争情报是指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对手之外搜集相关情报,获取的情报主要有行业情报、市场情报、消费者情报、客户信息情报、宏观环境情报。

(1)行业情报:行业情报内容包括行业类别、行业基本信息、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技术水平、行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通过查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或市场调查报告、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等途径获得。

(2)市场情报:市场情报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可分为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商业网点分布、市场发展前景等几类。可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工具书、调查问卷、模型分析、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亲自调查获取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消费者情报:消费者情报是企业正确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市场销售策略的基本前提,其内容包括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行为、品牌知名度和消费满意度等。可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回访、专业的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等途径获取。

(4)客户信息情报:客户信息情报是企业的利润来源,也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根源。其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组织信息、客户经营效益、客户信用评价等。主要通过实地访问等途径获取。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3

由于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及缺乏系统、真实、科学的调查数据的限制,在很多人(包括报业经营者、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告公司、广告主)的眼里,发行量代表着读者对报纸的认可程度,是考察一份报纸价值、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报纸的发行量成为报纸影响力的一种量化标志。因此,报社在同广告商交易的过程中,报纸发行量就成了确定报纸广告版面价格的基础,报纸发行量越大,报纸广告版面的价格就越高。

基于此,对发行量的关注、争夺日趋激烈与白热化。目前我国报纸主动公布的发行量数据总是缺乏可信性,各报社往往对发行量遮遮掩掩,虚虚实实。这种情况令广告商心有余悸,据国内某知名媒介购买公司透露,对于报社所提供的发行量数据,他们一般打8折,乃至5折甚至更低。

没有客观公正的发行数据的指导,没有权威透明的阅读率数据作参考,既不能使广告客户相信报纸的真实优势,也不利于报纸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市场要求报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科学、公正的发行数据,以确立健康的报业成长环境和透明的广告投放环境。

国外发行量稽核制度的启示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报纸发行量在广告市场交易中的重要性,世界上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普遍建立了报刊发行量核查机构(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ABC)。实行发行量稽核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核实杂志和报纸发行量及其他营销数据,规范报刊业的广告经营活动,从而保护广告主、广告公司以及报刊社三方的经济利益。

最早的发行量稽核局1914年5月30日成立于美国,它是为广告主、广告公司和读者提供报纸发行量的非营利性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ABC的基本职能是:第一,公布由会员单位提供的标准化的发行量报表;第二,由核查员对所有相关的原始票据进行审核,以核实发行量报表中所显示的数据;第三,向全体会员公布经核查的报刊发行量数据,其原则是只报告事实,不附带任何观点。久而久之,ABC也就成了报刊发行量核查制度的代名词。20世纪20年代以后,英、法、德、澳等国纷纷效仿。1963年5月,国际发行量稽核局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IFABC)宣告成立。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其可借鉴之处在于,由报业协会发起组建,实行董事会机制,更重要的是,董事会由广告主、广告公司、报刊媒体公司的代表共同构成,其实质是在广告主、广告公司和报刊社之间建立一个三方都认可并共同参与的发行量稽核机制,这就使得稽核行为能够维护三者的共同利益,保证稽核的真实、权威和科学。

我国报刊发行量稽核艰难起步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诚信经济,也是竞争经济。

2005年4月25日,一个独立于政府部门、出版商之外,监管、核实出版物发行量及相关数据的中介机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宣告正式成立。中国的报刊发行量稽核机构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亮相,标志着中国的发行量稽核制度蹒跚起步。

国新调查中心的核查工作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逻辑核查,主要是对出版单位所提供的发行数据进行数理逻辑性和真实合理性的审核;第二部分为实质核查,主要是派遣调查中心的核查员到出版单位以及涉及该出版单位出版发行业务的印刷厂商和发行商处提取与发行业务相关的财务和非财务文件。依照财务规律,通过对这些文件的财务审计,比对分析,计算出该出版单位的某种出版物的真实发行数量。

到2006年4月底,调查中心首批完成了《读者》、《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 《艺术与设计》、《今古传奇武侠版》、《世界周报》发行量的核查工作,为6家单位颁发了《发行量核查报告》。2006年7月31日,、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邮政局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采取切实措施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目前都市类报纸普遍存在虚报发行量的情况,决定委托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哈尔滨、石家庄、太原、西安、南京、杭州等11个城市出版发行的都市类报纸统一进行发行量认证,并予以公布。”

2007年4月27日,原计划在第三届中国媒体经营管理论坛上公布的11城市都市类报纸发行量核查结果未能如期。对此,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主任张友元的解释是:由于我国对报刊发行量的核查工作刚刚起步,且核查发行量所需凭证和环节较多,不少报社还不能适应核查工作的需要,提供的凭证不够充分,核定数据相当困难。列入本次核查的11城市都市类报纸还有6家有待进一步完成核查工作。已经完成核查的个别报社对有的数据确认还存在不同意见。有的报社认为竞争对手的数据存在虚假现象,为了妥善处理好各方面意见,决定暂不公布核查结果。报刊发行认证之起步艰难和任重道远,由此可见一斑。

健全科学的报刊发行量稽核机制

构建科学的报纸发行量稽核机制,不仅是维护读者和广告益的需要,也是构建报纸公信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公平规范有序的报业竞争环境的需要,更是中国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

1.健全有关报刊发行量稽核的法律、法规,使稽核法制化、制度化。在发行量的稽核上,应该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既赋予稽核行为法律法规的依据,又保证稽核行为的科学、规范。

2.加强对虚报发行量行为的处罚,保证稽核行为的效力。当前虚报发行量之所以大行其道,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很多报社明目张胆地虚报、高报发行量,与管理处罚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3.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工作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模式,应该保证认证工作的权威性,保持认证机构的中立性,实现认证工作的专业化。

4.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用行政、法律、税收等手段加大对报纸发行量的监督力度,可与税务部门联合,从税收角度控制其虚报行为,因为营业额和发行量报多收多,报少收少。

5.实行退出机制。一要加强对报刊社的行业约束,二是要从管理上解决。具体手段上,行业管理部门可定期查清盯实各报刊的实际印刷量和发行量并定期通报公布,对虚报者予以批评教育或执行退出机制。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4

从实用角度讲,版面研究能够为报刊采编的发展与管理提供三大方面的帮助。能够为了解报刊内容市场表现和报刊改版提供参考依据。报刊的内容作为一种文化信息产品,无论从内容制作本身来讲,还是为了应对读者需求,都应该有固定的渠道定期了解报刊内容在市场中的表现。同时,由于文化产品的特点,需要定期地改版更新以适应读者,改版不能盲目,需要以准确的市场信息反馈作为依据。

版面研究将利用市场指标体系反映采编工作成果,进而促进报刊经营。报刊的核心产品是内容,内容将对发行和广告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报刊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作为核心产品,报刊的编辑内容不能与发行、广告截然分离,这就要求报刊整体内容经营策略由编辑导向性转变为政策性与市场需求兼顾。

版面研究将提高报刊运营效率和资源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报刊内容研究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提高报刊各版面的质量形成合力来提高报刊整体在阅读市场的竞争力。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是靠通过系统的版面分析与管理工具实现的。版面是报刊的核心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版面内容研究可以为提高报刊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报刊市场目标的实现提供管理工具。

现有版面研究体系存在的问题

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产品供给,从2001年开始,研究公司开始推出版面研究产品,各大报刊开始不同程度地使用版面研究作为报刊采编管理的重要依据。从2001年到现在的7年时间中,经过不断修改和融合形成了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版面研究模式,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对当前模式进行简要总结:适用客户,以都市类日报和晚报为主;研究周期,以1年为一个研究循环周期;研究频率,每月进行;样本分布,每月抽取一周作为当月代表或当月每天都进行调查,样本分布在一个月中;研究方法,定量抽样调查与读者小组座谈会结合;抽样方法,配额抽样、实地抽取;访问方法,固定样组连续调查(入户调查+问卷留置);样本量,每月150~300个之间;核心研究指标,版面阅读率、版面满意度;成本费用,以每月150个样本计算,全年整体费用报价在30~50万元之间。

以上10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现有版面研究体系的全貌,这个研究体系也在报刊版面管理和采编提高方面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当前模式的致命问题也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版面研究在报刊采编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问题1:目前内容满意状况的研究不能达到如何提高报纸内容编辑水平之目的。研究报纸编辑内容主要是阅读状况和满意状况两条主线。其中对满意状况的研究是为了能够了解读者的不满和需求,能够让编辑切实地感受到具体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但原有体系中将满意状况变为不同的指标,如“权威性”、“真实性”等让读者进行评分,这样一来,首先读者无法也没时间去思考这些指标的含义,即使思考,每个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导致评价分值没有差别。其次,这些带着分值的指标对于编辑而言没有实际工作改进的可操作性。比如,权威性为2分,说明比较差,那么怎么提高却无法在分值中体现出来,用座谈会的方式来做,一来参与人数比较少,二来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过高,难以形成连续研究。

问题2:当前体系中的调查方法不能达到较高的性价比。当前调查方法中的抽样是采取实地抽样的办法,由于版面内容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有比较高的条件(核心读者、调查期内读过报纸等),这样就使样本选取的难度很大,同时成本也很高。而在连续调查过程中样本流失率又比较高,就造成了成本的进一步增大。实际上,由于版面内容研究需要特定群体长期进行配合,那么利用样本数据库的方式进行抽样是最合适的办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在访问之前将抽样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提高质量。另外,在访问过程中应该尽量让被访者能够面对简单的问题,提高回答质量,这就需要新的访问方法来替代,比如在线调查或划报调查。

问题3:当前体系中的版面研究的管理应用思路不明确。版面研究既是一个研究产品,也是一套编辑管理体系。在很多报纸的应用过程中都遇到了编辑或多或少的反对与异议。之所以有这样的异议存在,除了调研技术性方面的问题以外,在管理应用方面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将版面研究监测与管理考核等同,将管理考核与绩效奖惩等同,将各个版面之间的横向对比或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比作为主要考评依据。这个误区不仅仅存在于编辑层面,也存在于报纸领导层。正是因为编辑认为这样的一个体系是来考核自己的,是来剥夺自己既得利益的,一定会从内心产生反感。

第二个误区是没有将版面研究变为编辑记者工作的实用工具,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目前的版面研究,不论报刊还是研究公司都希望能够用研究的数据来指导编辑如何具体办报纸,其实这个很难。从实战角度出发,还有谁比版面主编更能够了解自己的思路呢?与其让编辑被动地接受外来意见而发生抵触,不如让编辑先确定自己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再用版面研究结果来修正他们的思路和方法。版面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编辑记者做出读者喜爱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开发编辑的思维生产力。为此,版面内容研究应该成为编辑思想成果市场反馈的平台,更多地鼓励思路创新并在版面中展现,版面研究为其新思路成果提供必要的市场反馈。

版面目标管理研究体系

上述三个问题是原有版面研究体系中无法规避的问题,也是制约版面研究在报刊采编部门深入应用的根本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现有版面研究模式进行改良和更新。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版面研究模式――“版面目标管理研究体系”。

报刊版面目标管理体系研究是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全面反映报刊核心读者对报刊编辑内容的阅读状况、满意程度与需求意向的个性化专项数据库研究产品。版面目标管理研究体系由4个环节构成,分别是“目标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监控”与“目标达成分析”。

目标确定。确定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中的基础环节。确定目标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首先确定整个报刊的目标,然后根据整体目标来确定各个版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在确定代表目标的核心指标上,版面目标管理体系选择“版面阅读率”为核心指标,这是因为此指标能够联系、稳定地被监测到,同时结果争议最小。因此,在目标确定环节,核心任务是为每个版面确定以“版面阅读率”为考察指标的最终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版面目标确定后,版面编辑团队的工作绩效只体现为版面阅读率是否达到预计目标,而不需要和其他版面对比。这样一来,从报刊决策层到版面主管层的管理思路和体系变得简洁而清晰。

目标分解。当确定版面最终目标后,必须将目标落实到可执行、可控制的程度。这就需要将版面目标进行分解。分解过程是从两个角度开始的:第一是版面目标的时间分解,版面目标的全年达成是靠每个单位时间内目标达成累积完成的,为此,需要将版面全年目标分解到单位时间,通常以月为单位时间,即确定每月版面目标;第二是版面目标的措施分解,当版面目标确定后,必须要明确如何实现版面目标,这就需要负责版面的编辑团队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措施,进而加以实现,并不断改进。

目标实施监控。目标实施监控

是版面目标管理研究中的过程环节,将定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及时反馈市场状况以调整目标和应对措施,避免使版面研究在考核方面成为只注重目标和结果的“两点式”管理。

目标实施监控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版面阅读率监控,另一方面是版面编辑所实施的方法和措施效果的监控。实施版面目标监控的方法是通过可访问样组数据库的定量连续调查以及定性测试来实现的。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5

真正的发行量可以低于也可以高于报刊所公布的发行量。一般来说,一些俄罗斯媒体为了吸引广告客户而公布高发行量。而在俄罗斯发行的国外报纸经常过分降低发行量。选举宣传报纸也可以降低自己的发行量。为了让报刊广告市场更健康,需要一个进行发行量审计的机构。

发行量稽查的国际经验

1914年,广告客户、广告公司和出版者成立了世界第一家稽查报刊发行量机构。当年,美国广告公司、报刊公司为了使各家报纸、杂志公布的发行量数据可信,决定建立自愿性的组织――发行量稽查局(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简称ABC)。随后,瑞典、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或地区也建立了自己的报刊发行量稽查体系。中国唯一从事出版物发行量调查统计和认证的机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成立于2005年4月25日。

目前世界上存在两种报刊发行量稽查模式。一是报刊界的自律,如德国、法国、挪威、芬兰、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的稽查机构,主要由报刊出版界的行业协会自愿组织起来,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自身社会信誉的提升,由于其行业协会的广泛性,使得这些国家的报刊发行量稽查机构的工作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具有广泛代表性、权威性;另二是报刊界自愿参加,如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家的稽查体系,主要由广告商、报刊界、广告主等组成,由于行业协会的多样性、面向企业的会员制,使其广泛性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尤其是部分稽查机构的商业运作,更使它的权威性受到了影响。

俄罗斯发行量稽查机构的历史回顾

俄罗斯成立发行量稽查机构晚于美国85年:1998年俄罗斯第一家管理报刊发行量的机构――报刊发行量稽查机构(National Circulation Service,简称NCS)成立。不过,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的发行量问题一直未获最后解决。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俄罗斯稽查机构采用完全自愿的原则。

1991年12月2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大众传播媒介法》。于是发行量调查变成了当时很现实的问题。当时国立发行量部门面对的问题有:

1.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报刊市场不诚实的竞争现象特别明显,公布真发行量对报刊带不来任何利益;

2.俄罗斯媒体的出版者宁可自己直接和政治机构解决问题,也不愿成立保护所有出版者的机构。

目前报刊发行量稽查机构面临的问题

根据2009年的数据,俄罗斯报刊发行量稽查机构的稽查清单包括626个版本。和俄罗斯整个报刊市场相比这个数据太小,但是它们包括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比如:杂志有《掌舵》、《环球》、《女农民》、《专家》;报纸有《生意人》、《共青团真理报》、《信息》、《新报纸》、《论据和事实》、《独立报纸》等。

目前,报刊不愿意获取发行量稽查机构的证书有几个原因:

1.对很多报纸进行发行量稽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们要重新建立自己和读者与广告客户的关系。他们要承认以前欺骗读者和广告客户,以及公布自己真实的发行量。这会对很多报纸带来经济损失,而且稽查发行量本身也不是免费的。

2.在俄罗斯发行量稽查和媒介测度方法经常发生矛盾。世界上媒介广告功能研究方面是先出现发行量审计,然后,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媒介测度方法,而在俄罗斯,顺序则是相反的:先有媒介测度公司 (TNS Gallup Media), 然后有了审计机构。这两个机构的检查结果经常是相反的。这两个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他们的综合利用才能展示广告市场的情况。

3.报刊中的一大部分属于国家政府,他们不需要审计、不需要媒介测度、甚至不需要广告。

报刊发行量稽查机构吸引客户的方法

报刊发行量稽查机构给大约5000家左右的广告公司转发已经通过稽查的报刊名单,以及把名单发给国际联盟处理发行量部(IFABC)。国际和国内的广告公司可及时获得经过发行量稽查报刊的信息。未通过报刊发行量稽查的报刊将受到俄罗斯税务局的关注。

由于俄罗斯媒介市场的特殊情况,俄罗斯的国立发行量部门必须利用特殊的方法促使报刊获得审计证书。这些特殊活动针对报刊出版者和广告公司。针对出版者的是进行一年一次的“年发行量记录”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报刊健康竞争。针对广告客户的是国立发行量部门评选最好的广告公司。

虽然俄罗斯稽查机构已经存在11年了,但是,实际上自愿进行调查的报纸很少。只有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报纸愿意加入稽查机构。媒介广告市场还不够成熟,所以,广告者经常也忽略真实发行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广告客户来说,报纸的名气高于它的真实读者数量。

由于目前的金融危机使报刊广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报刊出版者应该多考虑广告客户的需求,现在发行量证书可以变成报纸的优势;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中报纸发行量大规模下降,只有独立稽查机构的稽查证书能保证广告客户的利益。

参考文献: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6

报纸由于自身的经营资源相异,目前国内各报社对报纸分类广告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报社自营、广告公司总、广告公司分行业。这与一般商业广告运营模式的区别在于广告公司较少以广泛的方式经营分类广告。

综合评价全国各地报纸分类广告的运营模式,可发现不同的模式各具优劣。

报社自营的优点是与广告主的沟通更直接高效;部分客户对于直接跟报社合作更有信任感。缺点是报社人力物力有限,难以全面充分地开拓市场。所以自营的方式在绝大多数报社即使还保留,也只是一种补充的方式。

广告公司总的优点是报社管理成本较低,广告公司有较高的积极性。缺点是报社对市场开发的节奏和规划难以掌控,总的公司出于利益驱动,可能把主要资源用于利润大、开拓难度低的领域,导致分类广告的整体发展失衡。总的方式在一些市场规模不大的城市或广告经营尚处于初级拓展阶段的报纸有一定可行性。

分行业是很多强势报纸采取的营运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个广告公司的优势,充分开发市场资源。实际上,现在很多总的公司也将广告按行业分包给二级公司。总体来看,分类广告的分行业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报纸分类广告经营的挑战和机遇

分类广告由于自身的特点,虽然信息内容涵盖广泛,但是大部分对媒体的要求仅仅是媒体对公众的告知功能,这就决定着他们对报纸媒体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反之也可以认为,报纸分类广告的传播渠道具有可替代性。另外,由于部分媒体出于媒体品质的考量以及对分类广告缺乏统筹分类、科学编排的意识,使得部分报纸和受众对分类广告存在着某种排斥。

当然,随着我国各地的媒体竞争程度逐渐加深,消费者对分类广告需求的增长等,这些因素都为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从细分行业来看,分类广告的发展空间与商业广告一样,未来的行业分布将与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媒体的读者定位有关。总的来看,分类广告未来在汽车、家电、物流资讯等方面会有较大空间;旅游、餐饮娱乐、服务业也会有比较持续的增长。

新媒体的分流以及报纸与网络联动已成趋势

网络媒体比报纸媒体在互动和时效方面更具优势,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必将分流一部分报纸分类广告,现在美国报纸分类广告市场就受到网络广告不小的冲击。另外,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各个城市的黄页广告出版日益繁荣,那些有着长期广告需求和广告费用预算低的企业或个人,往往会分流部分费用到黄页广告上去。这一点也是值得报纸经营人员关注的趋势。

诚然,从媒体特性和发展来看,单纯依靠哪一种媒体经营分类广告都会有局限,不少报社和运营商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很多报纸本身也在推网络牌,如北京《精品购物指南》对于长期刊登报纸分类广告的客户,也已经免费在自己的网页上同时刊出该广告,作为增值服务;《广州日报》现在已将报纸广告和网络广告做成套餐的形式向客户推荐,客户接受度较高。

报纸分类广告实现新发展的途径

考虑市场现状及深层原因,综合来看,分类广告市场要尽快发展,报社需要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经营分类广告要有平常心。一是努力提升报纸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找准市场的空白点,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是成功的关键;二是广告经营上不要太急功近利,客户不分大小,不能把分类广告完全等同于其他商业广告。

报社要有意识地培育市场。应为广告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且需要策略得当,包括有利于市场发展的价格策略和适当的宣传推广。分类广告的行业细分,不仅要注意根据企业经济领域、商业销售领域和社会生活类,应特别重视和着眼于利润小、规模小、区域性的广告主的行业细分,以尽最大的广度和深度挖掘社会分类信息资源。

分类广告的经营需要报社和公司的互动。针对报纸分类广告经营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和报纸发行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类广告经营的最佳方式,是按区域或按行业大类进行划分并选择广告公司,建立报业分类广告的社会化营销网络体系;同时在统一的分类广告刊费价格与费的前提下,组织报纸发行队伍和广告业务员开展上门服务,进行广告经营运作。如果仅依靠独家广告公司包干版面经营,不仅容易遇到包干版面收入极低、造成报社广告收入的损失,而且也不利于分类广告市场的战略性培育发展。

价格体系要完善。认真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分类广告投放客户的经济能力和广告信息的类型,以及市场拓展的可能性,特别注意要区分客户情况制定分类广告的刊费价格体系。分类广告经营千万不能简单化和一刀切地制定每行或每个版面分类广告的统一刊费价格,这样会造成极大部分客户被拒之分类广告的版面之外。要通过分类广告价格体系作为调节广告经营市场的重要手段和营销网络开发市场的利器。

规模效应要营造。报纸分类广告能够形成明显效果的市场凝聚力,完全在于分类广告的规模化、综合性、集中型的经营运作。汇集分类广告形成规模的、连续的、丰富的分类信息报纸版面,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经营。报纸分类广告的规模化经营,不仅是确保分类广告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推动报业广告发展进入成熟市场化经营的重要标志。

服务客户要到位。报纸分类广告经营工作量大。广告分布广、区域分散,因此是一项突出服务性的广告经营活动。服务执行的关键是资源的整合,要确立服务读者和客户的观念开展经营活动。服务的概念,包括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都很重要。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7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通过调研和收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突出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二、社会需求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人才。

长期以来,广告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调查结果

(一)市场概况

据2016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1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9.47%,业务人员80.8万人,占47.27%,其他人员是73.9万人,占43.2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二)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就业领域

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以及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热门的行业。

(四)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3500―4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7000―9000元之间。

(五)专业要求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2)发明创造的能力;(3)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4)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5)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软件:熟练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认为:平面设计分类及就业岗位目前常见的平面设计项目,可以归纳为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本专业在校生,要掌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与电脑艺术创作的技能,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和的能力,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以及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外企业进行形象策划。能自主创业。从艺术素质来讲,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训练,具备本专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在市场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还要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分析和解决具体操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协调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电脑能从事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具备与装潢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实施和经营管理等能力。

根据近年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相关学校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五、建议

1.装潢艺术设计是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2.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打造本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3.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8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214-02

一、报业“广告套餐”现象

2003年8月,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首届读者节成功开展招商活动,分别有赞助(付款)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300万元等五个档次,其中,例如,赞助(付款)100万元,可以在福建日报整版彩色广告10次,祝贺广告1次,海峡都市报套彩半版4次,活动冠名等宣传合计回报234万元,这实质就是“广告套餐”,这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的。2009年6月,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届读者节又成功举办,再次增加了报社的广告总收入。“广告套餐”实质上是搭配好的成套服务的广告模式。

二、报业“广告套餐”出现的必要性

1.报业“广告套餐”的经营者是报业,报纸是非纯公共产品,“广告套餐”必须适应报业经营的市场规律。报业在中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从产品属性来看,报纸并非纯公共产品,也非私人产品,同时也不能算是准公共产品。报纸的内容信息是公共产品,但纸质载体又使报纸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而成为私人产品。报纸的外部性不可比拟,一方面它具有环境监视、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它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从盈利模式来看,报商在“二元产品市场”进行“二次销售”,在发行市场亏损,在广告市场盈利。这种模式使报商在发行市场的经营边际亏损,在广告市场经营遵循边际法则。

2.报业集团形式组合和实质整合的非同步,推出“广告套餐”以达到整合的同步性。中国报业集团的广告经营在现阶段大多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组合,并没有实现实质的整合。大多数集团下属的各个子报、子刊的广告部依然对自己的报纸报刊负责,不对整个集团的广告负责。造成这种非同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报业集团自身是由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而促使其成立的,不是一种市场化的结果。其自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角色的转换。因为这种行政介入组织的集团,它们内部之间各种关系还没有理顺,更谈不上广告经营进行实质性整合。

3.报业集团有资源,但无资源重组,报业“广告套餐”以实现资源重组可行性。报业集团逐渐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主体,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报业集团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主报(党报)地位弱化,子报结构重复,内部机制不畅,广告营业额下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并不说明规模扩张给中国报业带来的是负面效应。其根本原因在于规模扩张之后没有实现有效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重组。有资源,无有效的资源重组,这正是现阶段大多报业集团广告经营的主要症结。为提高报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实行集团化“广告套餐”,使资源得到合理和优化的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4.报业集团有规模,无相应的规模化效应,“广告套餐”的实施可达到规模化效应。中国报业集团普遍存在着形式组合与实质整合非同步,有资源无有效的资源重组的严峻问题。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报业集团只有规模,而无相应的规模化效应的现实。规模效应和规模优势只有在完全有效的资源重组和整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为单纯的规模扩张并不必然带来平均成本的下降,也有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从而妨碍集团的长远利益的发展。中国报业集团无法忽视的现状是:有规模无相应的规模效应。如何实现报业集团规模扩张后的规模优势和规模效应,这是中国报业集团推行“广告套餐”的必然性。

三、制定报业“广告套餐”的方法

1.合理测算“广告套餐”的最低实施标准。以福建日报集团首届读者节为例,设定的最低门槛相对比较高为赞助30万元,分五个档次,比正常的一个版的广告还要高,但回报却比较丰厚,回报74万元。赞助50万元回报112.5万元,赞助100万元回报234万元。实质上是广告促销活动。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9

5月28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互联网实验室进行的专项课题研究《2007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正式对外,这是该机构连续第三年的我国自行调查的软件盗版率数据。报告指出,2007年我国PC软件的盗版率下降到了41%,这和之前BSA所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产生差异的原因

5月15日,BSA联合IDC了第五个年度全球计算机软件盗版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软件盗版率为38%,增长了3个百分点,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48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平均软件盗版率为59%,带来的经济损失为140亿美元。而这两个数据在2006年分别为55%和120亿美元。该报告特别指出,中国的软件盗版率连续三年持续下滑,但仍处在较高比例。

同时,BSA还指出,亚太软件盗版比例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的影响,因为中国软件业务在亚太市场的比例较大。

十几天之后,5月28日,由互联网实验室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率下降11个百分点至41%。其他相关数据还包括,中国整个软件产业盗版率比2006年下降4个百分点至20%;全部软件产品盗版率下降5个百分点至31%;最受关注的操作系统盗版率大降29个百分点至39%。

显然,BSA和互联网实验室的研究数据差别很大,我们应当相信谁?

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便委托互联网实验室承担我国软件盗版率的研究工作。据相关人士介绍,互联网实验室提出了数量盗版和价值盗版两个软件盗版率概念,并建立了一套便于检验的盗版率计算模型,同时公布了研究方法、调查范围、研究模型等,而这些在BSA的调查中并没有体现。

据了解,从1994~2004年的十年间,BSA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软件的盗版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但是近年来,我国经过多年大力推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和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实际情况已明显好转。BSA虽然承认了中国的盗版率在下降,但是2005~2007年这三年的调查数据却仍居高位。BSA调查报告的准确性和调查方法及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正越来越引起中国官方及民间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自行调查的数据41%公布之后,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更加引人深思。

反驳BSA

5月28日当天,在《2007年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的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盗版率不可能有BSA公布的82%这么高,盗版率问题已经被国外机构妖魔化。张勤指出,如果按照BSA的数据推算,正版销售额只占10%的话,那我国的软件规模就不得了,算出来的结果是,整个软件产业的规模与GDP的比率比美国还高。中国的软件业比美国要落后,由此推算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所以BSA公布的盗版率肯定是错误的。

为什么两者之间的差异会如此之大?“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叶秀敏博士对本刊记者进行了解释。她表示,首先是调查范围的不同。BSA的调查范围只限于PC软件(包括台式机、膝上型电脑、便携式电脑,不包括掌上电脑和用作服务器电脑),BSA的方法只向用户调查软件装载数量,用统计资料或专家访谈获取其它数据,通过间接的方法计算盗版率。“相对于直接向用户调查盗版软件使用情况以确定盗版率的调查方法来说,BSA的方法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客观、可信、也易操作的方法。但是,BSA的方法在概念、数据样本、计算方法和调查数据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其结果不能客观反映中国软件盗版的真实状况。”

其次,叶秀敏认为,BSA混淆了价值盗版和数量盗版的概念。“一般而言,软件盗版率是指数量而言,与按盗版软件的折算市值计算的盗版率完全不同。但是事实上,应该把二者综合起来分析。BSA简单地用数量盗版率去代替价值盗版率来计算盗版行为的经济影响是不合适的。”

中科院计算机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更是指出,BSA所关心的所谓软件只是整个软件产业的一部分。BSA称,“2006年中国的正版软件市场发展到近12亿美元。”而实际上,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6年中国正版软件产品市场总额已达到190亿美元。“由此可见,BSA的市场数据和盗版率调查都是指其所代表的联盟企业的软件产品而言的,不足以代表中国的整个软件产品市场。”

据了解,目前,低价的国产软件取得了长足发展,很多已能替代进口软件。同时,开源软件也在不断发展,它们中有很多可以自由下载使用。还有一些软件不需购买版权,而通过服务收费(软件即服务)。对此,倪光南院士提出了疑问,这是中国软件业当前的趋势,BSA在统计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些因素,是不是只要BSA收不到钱的软件都作为盗版软件来对待呢?

方兴东,互联网实验室的董事长,这位昔日博客网站的领军人物,言辞犀利地指出,BSA所代表的是以微软为首的大公司的利益,垄断是其根本目的。他表示,BSA的报告并不是真实反映全球软件盗版的情况,而是怎样利用报告联合各国政府为其成员单位打击盗版。“其所谓的盗版率是心目中设想的应该达到的一个数值,BSA简单地用PC软件盗版率来代替整个软件产品和软件产业的盗版率,这是不科学的。”

41%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经过多年来大力推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和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实际情况已明显好转。但由于目前中国软件盗版率的数字公布一直是由BSA一手主持,而我国在2005年之前却从未过自己的盗版率数字,无法对自己的软件盗版实际情况发出权威的声音。

现在,中国有了自己的不同的声音,对BSA的数据提出了挑战。方兴东表示,为了保证数据的客观性,他们委托了第三方的合作伙伴来进行调查取样,研究过程也力保透明。

方兴东认为,要想明确41%这个数据的意义,就要了解之前BSA数据的影响力。他用了一个比喻,“像一座大山压在中国头上”。长期以来,在国外政府、媒体、业界和社会层面,人们基本上认为:BSA盗版率数据=中国软件业盗版率状况;BSA盗版率数据=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如此一致的,毫无异议的数据直接决定了产业政策、包括经济和政治等等各个层次,影响力非常大,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方兴东介绍说,在中美很多谈判当中,这个数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说,“BSA数据本身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数据,他已经成为十多年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舆论工具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数据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要有更客观的数据与之进行一定的比较。”

同时,方兴东表示,此次这个调查数据的公布,也提出了一定启示,即要寻找知识产权保护的正确之道。他建议,首先要掌握真实数据,建立一套有理论基础且科学的计算模型,依照客观可以验证的标准来调查盗版率的确实数字,以此支持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其次要理性,不走极端。“完全消灭盗版和完全放任盗版的两种极端都只能导致错误,盗版问题相当程度上是结构性的,取决于一个国家整体的社会及经济条件,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我们的参照系是同等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美国” 。

对于此次公布的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对记者表示:“这一数据显示了我国软件消费及盗版行为的趋势,可以为有效调整和实施软件产权保护政策,发展中国软件产业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同时,这份报告的调查数据和方法都是向社会公开的,是透明的,我们会把它作为重要参考。”

软件正版化普及至县级

该《报告》同时指出,我国软件盗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政府部门和企业推广的软件正版化工作已取得成效;另一方面收费计算机软件比例明显下降,免费、开源软件和预装正版软件快速发展。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10

当前,我国报刊的种数、发行总量、广告收入等大幅攀升,报刊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报刊产业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不过,报刊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报刊产业的发展应更重视战略规划,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报刊产业无可替代的地位

当世界上第一台电视问世时,有人曾悲观地预测报刊时代即将终结。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迈尔教授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但事实上,即便现在网络都已普及,报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日本《读卖新闻》2006年10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在多媒体时代“需要报纸”或“相比电视更偏爱报纸”的受访者所占比例合计高达92%。针对报纸在报道中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了调查,结果78%的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读卖新闻》发行量高达1000万份。这说明,即使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大多数日本民众还是把读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报刊产业数据资料来看,办刊业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年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报纸订阅量虽有所下降,但零售额仍上升5%,每天有超过10亿读者阅读报纸。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曾发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娱乐业及传媒业展望报告》认为,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报刊市场将年平均增长4.9%。越来越多的欧洲、亚洲、美洲报业对传统的报业战略进行调整,发行量和赢利持续增长。

从我国报刊产业的主要指标看,报刊产业的发展也处于上升阶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 200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达1969.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351.72亿元。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6457万册,总印数31.53亿册,总印张166.2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202.35亿元。报纸和期刊的定价总金额相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0.62%和7.96%。据统计,2010年,我国报纸广告收入达381.5亿元,同比增长2.98%;期刊广告收入达32.2亿元,同比增长6%;报刊广告总计达413.7亿元,在全国广告营业额2340.5亿元的总份额中占17.68%。可见,我国大多数受众仍然非常重视报刊媒体,把阅读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报刊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报刊产业体制改革较慢

随着报刊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深入和竞争环境的改变,报刊产业管理体制对于报刊产业市场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行政的过多参与,导致报刊主体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大打折扣。报刊产业市场至今仍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痕迹,对报刊产业的刊号、编制、投资、购并等方面控制过严,政府的审批和管理政策不够明晰,造成我国很多报刊缺乏创造力,从内容到形式,同质化都极其严重,而很多社会资本无法大举进入报刊产业。

(二)报刊产业竞争过度与无序竞争

我国报刊产业进入到了竞争环境,但竞争并不规范,出现了竞争过度与无序竞争。竞争过度在报刊产业竞争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打价格战。同时,报刊产业市场秩序混乱,竞争无序。如虚报发行量问题,有的报刊发行量虚报数倍。因为缺乏权威的数据调查机构,有些报刊还以国外一些社会组织评审的并不真实的名次来招揽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也无法准确判断广告效果。另外,报刊市场存在着很多没有刊号而发行的期刊以及很多鱼目混珠打球的报刊。

(三)报刊同质化严重,定位趋同

报刊内容的同质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南京、武汉、杭州等地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大多数报刊版面趋同,风格类似。对相同题材的报道趋同率高达40%以上,定位趋同问题也非常明显。尤其是都市报,读者定位都是市民,如北京的《北京晨报》、《北京晚报》,西安的《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今早报》,杭州的《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等,定位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很多报刊清楚自己的广告主是谁,却不知道自己的受众是谁,更没有明晰而准确的报刊定位。

(四)报刊企业规模不大,实力较弱

我国报刊产业市场化运作后,各地都建立了企业化运作的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与全球知名传媒集团巨额的广告收入和现金流相比,我国的报刊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单薄。与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相比,该集团期刊广告年收入远高于于我国所有期刊广告收入的总和。与日本相比较,日本期刊总印量在30亿册,但按人均计算是我国人均期刊拥有量的10倍。日本讲谈社期刊年广告收入约为300亿日元,是我国期刊广告收入的1.4倍。除了规模不大,由于外部体制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报刊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报刊企业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佳。

(五)广告收入所占比重过大,资本运作能力较弱

我国报刊产业的广告收入所占比例要大于西方报刊产业,而一些报刊衍生产品、多元化经营的收入要低于西方传媒。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过大,增值业务少,导致报刊产业收入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报刊产业在广告产品提供方面也缺乏有创意的广告计划,在价格、渠道、市场推广、商业合作方面的谈判能力不强。

三、报刊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如果说报刊产业第一轮的发展是靠政府洗牌的话,新一轮的发展将更多地靠市场推动。我国报刊产业需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快构筑适应市场的运营机制,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促进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报刊组织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让市场在报刊组织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我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公益性报刊和商业性报刊的管理办法,落实报刊组织的退出机制。推进报刊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二)运用资本运作战略,实现规模扩张

全球传媒产业已开始迈进一个全新的资本时代。通过适度的资本运作,不仅能够为报刊产业带来低成本外部融资,满足资金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报刊产业资本的低成本扩张与增值,改善资本结构,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借助资本运作,很多报刊实现了规模扩张。由于当前报刊产业竞争具有很强的商战性质,更加表现为实力的较量。报刊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胆吸收社会资金的投入。报刊产业要逐步摆脱以往对自有利润和银行信贷的高度依赖,打破单一渠道融资格局,广泛拓展上市融资、引进境内外基金、信托融资、合作开发融资等多种渠道。

(三)运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实力

美国品牌研究专家大卫・艾克认为:“什么样的信息最能体现差异化,就最吸引目标市场。”差异化能让受众产生有效的认知,进而产生阅读偏好。核心竞争力是报刊品牌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有助于实现受众所看重的品牌核心价值。从长期来看,报刊组织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在追求受众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受众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受众所看重的剩余价值的能力。这种差异化优势由于体现了受众价值导向,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

(四)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改善收入结构

多角化经营战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是报刊组织在现有经营状态下增加市场或行业差异性的产品或产业的一种成长方式。报刊组织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改善报刊产业广告收入比重过重的问题,更有利于其向前景好的新兴传媒行业或相关产业转移。以经营理念为指导,实现办报、发行、广告、拓展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不少行业有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多角化经营,往往可以达到促进报刊产业务发展的作用。位居日本印刷出版业首位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在经营主业印刷业的同时,把业务扩展到包揽国际体育会议筹备、承办全国性产品展览、代客市场调查、情报服务等方面。这些新业务离不开印刷。这些新业务,不仅提供了年递增率10%―20%的收入,而且使公司原需补贴的一些印刷部门扭亏为盈。

(五 )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增强企业实力

我国报刊产业的资金和资本实力还不大,仅靠自身自我积累式发展,所需时间较长,难度很大。报刊产业的发展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垄断,打造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的传媒集团。通过“三跨”发展,合理配置新闻资源,增强企业实力,最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也有助于报刊产业增强抵抗风险能力,参与全球传媒竞争。当前可以鼓励质量高、实力强的品牌报刊出版更多的子报子刊,或者兼并其他传媒,形成传媒梯队、传媒群体。鼓励有实力的报刊企业做强做大,实现规模化发展与经营,减少上市的人为壁垒。通过将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聚合在一起,形成综合传媒集团。通过形成一些报刊产业巨擘,可以有效进入国际竞争,提升我国传媒的话语权。

总之,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求报刊产业必须抓住战略转型的机遇,以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创新的理念和规范的管理,推动和提升报刊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

走势的若干预测[J].中国报业,2005(11).

[2]孙秀萍.日本人认为报纸最值得信赖[EB/OL]. news.省略/o/2006-10-18/000210258100s.shtml/2006-

10-18.

[3]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

gapp.省略/cms/html/21/493/201009/702538.

html/2010-09-07.

[4]新闻出版总署.去年我国报纸广告收入达381.5亿元[EB/OL].

模版市场调查报告例1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广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纲要》的总体安排和计划进度,将“创模”工作与创卫、创文明城市和城市管理年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先行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用宣传推动“创模”,用“创模”充实宣传,全面展示广州市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成就。大力推动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关注“创模”、参与“创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创模”宣传的目标是:围绕一个中心、营造一种氛围、树立一个形象、达到一个目的。即紧紧围绕“创模”这个中心,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扩大和深化“创模”的参与程度,提高市民的知晓率,树立广州的新形象,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模”任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创模”宣传要贯穿“创模”工作的全过程,密切配合“创模”的“三大战役”(即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动态进程,针对“创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社会关注的热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在全市掀起范围广、声势高、影响大、形式多种多样的“创模”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模”的宣传氛围,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竭尽全力提高“创模”考核指标中要求的公众对“创模”的知晓率和对环境的满意率。为此,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新闻宣传

在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开辟专栏和论坛,制作播放“创模”电视广播宣传片(节目),开展“创模”的专题宣传,组织新闻媒体记者代表前往省内外部分典型(对于我市较有借鉴参考作用)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和取经采访,对“创模”工作进行全面跟踪报道。

(二)社会宣传

在全市公众场所、交通干道、主要出入口(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和窗口服务单位营造“创模”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全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及其他公用设施开展“创模”宣传;在全市各类宣传橱窗开辟“创模”宣传专栏。

(三)公众参与

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区、学校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以“创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其他各类活动中增加“创模”内容。

三、工作重点与主要任务分工

根据我市“创模”进程的总体安排,“创模”宣传工作将划分为两大阶段:

(一)宣传再发动及全面推进阶段(2005年1~9月):对应于“创模”工作进程的前两个阶段(即“创模”部署、宣传再发动阶段和重点整治、全面推进阶段)

这一阶段要以“创模”工作大会为契机,在3月掀起第一波“创模”宣传高潮,重点宣传“创模”“三大战役”的任务与内容。以正面宣传为主,介绍广州“创模”的背景、条件和优势,以及广州“创模”总体进程的计划安排,解读广州“创模”的目的意义,着力于树立广州人“创模”的信心、鼓舞全市人民“创模”的士气,壮大广州的“创模”声势;解说广州“创模”工作所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还存在的主要差距,即将采取的措施,指出尚须重点突破的方向;这一阶段的后期要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及时报道“创模”的进展、成果和经验,表彰环保的先进典型,抨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对“创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度曝光,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按要求完成各自的“创模”任务;全面开展社会宣传,推进公众参与。全市各相关责任单位应完成“创模”宣传氛围营造的前期任务,如发出倡议书、张贴宣传画、悬挂标语、设置标语牌、电子显示屏公益广告等。主要应做好下列工作:

1.在全市各级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对外服务窗口营造“创模”宣传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各区、县级市党委办和政府办,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及对外服务窗口,广州地区各大企业等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

2.《广州日报》刊登“创模”公益广告,开辟“创模”专栏,开设“创模”论坛,在集团所属的报刊、杂志、大洋网开展“创模”宣传。

责任单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

3.广州电视台播放“创模”公益宣传广告,开辟“创模”专栏。

责任单位:广州电视台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

4.广州电台、羊城交通电台播放“创模”公益宣传广告,开辟“创模”专栏。

责任单位:广州电台、羊城交通电台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

5.在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站、码头的电子告示牌播放“创模”公益广告,在市区各大进出口适当位置设置“创模”宣传广告。

责任单位:白云机场、羊城铁路总公司、各公交公司、客轮公司、广州港务局,市公路局

配合单位:市交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6.在地铁、公交车的电视系统播放“创模”公益广告,在公交车、出租车、旅游车的车厢内外开展“创模”公益宣传。

责任单位:地铁总公司、各公交公司、各出租车公司、各旅游汽车公司

配合单位:市交委

7.全市社区、学校、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张贴“创模”宣传品。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市城管办

配合单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各区、县级市党委办和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建委

8.组织广州“创模”进程新闻采访团,对“创模”“三大战役”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

(二)迎检宣传阶段(2005年9~12月):对应于“创模”工作进程的第三阶段(即自评申报、迎接考核验收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将在11月再次掀起“创模”宣传高潮,宣传的重点是报道“创模”工作的成就业绩,向省检查组、国家验收组和世人展现广州的风采,以隆重热烈的环境氛围迎接国家的验收。

1.组织广州“创模”巡礼新闻采访团,进一步大力宣扬报道“创模”“三大战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

2.各责任单位重点检查、维护、更新、补充各种“创模”宣传画、标语、电子显示屏、公益广告宣传栏、宣传橱窗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迎接省检查组、国家验收组的检查验收。

责任单位:白云机场、羊城铁路总公司、地铁总公司、各公交公司、各出租车公司、各旅游汽车公司、客轮公司、广州港务局、市公路局、市城管办,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对外服务窗口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建委、市交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3.各大媒体加大“创模”宣传的力度,通过专版、专栏、专题节目、专题采访和特别报道等形式,全面展示我市经过“创模”带来的各种新气象、新风貌,表彰宣扬在我市“创模”过程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生动事迹。

责任单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电视台、广州电台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

4.围绕“创模”主题举办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大的各种大型社会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文化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经贸委、市林业局、市绿委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全市各街道办事处

配合单位: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各区、县级市党委和政府

5.在全市主要出入口、路桥收费站、城市交通干线两侧等适当位置设置大型“创模”公益宣传牌,或利用这些地段的现有广告载体进行“创模”公益宣传。

责任单位:市公路局,市交警支队,市市政园林局、市城管办、市工商局

配合单位:市交委、市公安局、市建委、市文明办、市创模办

6.在全市主要宾馆、酒店、招待所的大堂、商务中心、餐厅和客房设置“创模”公益宣传品(如标牌、供顾客自由取阅的小册子、传单折页等)。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经贸委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

7.全市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商业步行街等在显著位置设置“创模”公益宣传品(如标牌、供顾客自由取阅的小册子、传单折页等)。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工商局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

8.全市各主要公园的显著位置设置“创模”宣传品(如标牌、彩旗以及供顾客自由取阅的小册子、传单折页等)。

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局、市城管办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市工商局

9.在高大建筑物外墙等处的现有广告载体进行“创模”公益宣传或酌情设置大型“创模”宣传牌。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建委

配合单位:市文明办、市创建办,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

10.在市内交通干线两侧目视可达的未完工高大建筑物临街面的现有广告载体及工地围墙进行“创模”公益宣传或酌情设置“创模”宣传标语。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建委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为统筹协调好全市的“创模”宣传工作,根据《广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规划纲要》和《广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总体方案》中关于营造“创模”氛围和声势、发动全民参与创建的要求,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创模”宣传组,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张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李辛市环保局副局长

副组长: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一名领导

组员单位:各区、县级市政府,市委党校、市绿委、市建委、市交委、市经贸委、市无线电办、市爱卫办、市普法办、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市工商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规划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体育局、市商业局、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市科技局、市人口计生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卫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利局、广州港务局、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税务局,市城管支队,市电信局、市邮政局、市公路局,广州供电分公司;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广州电台、羊城交通电台、市信息中心、市地铁总公司、白云机场、羊城铁路总公司。

(二)统筹督办

“创模”宣传组负责统筹协调,对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评估结果向市创模领导小组汇报并向全市各有关部门通报。

(三)资金保障

根据本方案确定的“广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宣传工作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开展“创模”宣传工作所需的经费,由各责任单位纳入本部门专项预算,向财政部门申请划拨,同时报“创模”宣传组备案;全市性或区域性的大型宣传项目(如大型户外标语公益宣传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等)和统一制作发放的宣传品,其具体设计、制作、维护管理等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招标。

(四)工作规范

各种户外宣传设施的设置均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不得影响城市景观,并应遵守《广州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和《广州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等有关规定,“创模”验收完成后由原设置单位负责及时清拆;具体事宜由市工商局、市规划局、市环卫局、市公安局、市市政园林局等部门会审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