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9 18:22:35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1

十年来,我坚持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围绕在各级领导周围,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为电务段通信设备的畅通、神朔铁路的安全运输、更为神华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回过头来想想这段历程,充满了艰辛、挑战,是值得回味的十年,大致可分为以下这么几个阶段:

一、努力学习,充实自己(1996年9月-1997年12月)

1996年9月学校毕业来到了神朔铁路。当时,神朔铁路正处于筹建阶段,做为刚报道的毕业生,我丝毫没有放松学习的机会。——在段领导和技术室的安排下,我虚心巩固学校的专业知识、深入钻研业务书籍,做到了温故而知新;此外我还熟悉神朔铁路即将投入的设备、仪表;为详尽解掌握神朔铁路的整体规划,熟悉神朔铁路通信线路、设备设计图纸、在府谷通信楼至工务段和施工单位的师傅学习光电缆接续,配线、做气闭、编把子上线……为后来的通信施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向一块求知的海绵,一丝不苟地吸取着知识的营养,因为我深深感到: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只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做前提,才能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专业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较强的一线高技能操作人员。

二、不畏艰苦,参加验收(1997年12月-1998年3月)

1997年12月,神朔铁路通信进入了全面施工当中,我跟着施工单位的老同志一起早贪黑奔波在整条线路上,不畏艰苦、不畏严寒,在种种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工作。到98年3月,基本完成了全部的施工验收任务,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完美结合。当时环境的艰苦,丝毫没有磨灭我的工作热情,我珍视和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我十分珍惜当时这次学习机会,虚心像有关技术人员请教问题,细心琢磨、反复演练,从而掌握了一手过硬的电缆接续技能。

在此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学过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业务上的技术难点,而是师傅们和同事们对工作的态度,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那时有一句口号叫“干,为了电务段,累倒了送医院”。——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与激励下,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搞好每一项维修,做好每一次巡检,填好每一张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我认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是敬业、就是爱岗的充分体现!为后来的独立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初单重任,工作井然(1998年3月-1999年8月)

电务段成立以后,本人被分配到大柳塔电缆工区工作,于1998年3月23日正式住到大柳塔,我被工长任为安全员,工区正式展开各项工作,由于以前积累的经验,对于这份工作还是绰绰有余,工区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设备质量节节攀升,1998年底,大柳塔电缆工区被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在1999年初,干线电缆被施工单位挖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电务段首次干线电缆接续任务,在同年,在电务段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通信专业二等奖”。同年8月被电务段领导任命为大柳塔电缆工区工长。

成绩面前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之能所以能有今天,离不开段各级领导和同志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更离不开公司大好形势下给我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我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神朔铁路的无线通信事业无私奉献!我把自己的工作信条总结成五句话:“理论学习当尖兵、作风纪律过得硬、业务天地显身手、任务面前当标兵、荣誉面前步不停。”!

四、脚踏实地,不负众望(1999年8月-至今)

1999年8月16日上任大柳塔电缆工区工长,开始了我整体工作的全面锻炼。由于种种原因,工区的各项工作不是很好,管理松散,设备故障率高,摆在面前的是任务紧,责任大。不敢有任何的侥幸心里,埋头苦干,带领弟兄们克服各种困难,将问题逐一解决,到2000年工区的各项工作已走上了正规。2000年底,大柳塔电缆工区被评为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

2000年8月----2001年12月,我和电务段的总工给榆林联通和移动敷设100多公里光缆!

2002年,由于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4-5月,参加了北京佳讯飞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fh98数字调度系统的学习,拿到了结业证书,并且参加了当年的成人函授考试,成为兰州铁道大学通信工程学生(在读)。下半年,全面参与了神朔铁路通信系统的改造。同年参与制定了神木北通信领工区《综合考核办法》。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并于2004年1月7日拿到了“五级职业资格证书”!

面临更大的挑战,人员少、设备点多线长,要求工作中不得有一丝马虎。但我没有在挑战面前倒下,反而更加激发了我得工作热情,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为公司、电务段全面安全、运输、生产任务,神朔公司、电务段全面工作上台阶默默的奉献,03年我被神朔铁路公司共青团评为“优秀团员.”;04年被神朔铁路公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而且被神朔铁路公司共青团评为“青年安全示范岗”!不仅如此,在神华集团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中,我荣获通信工工种优秀奖。04年参加了光缆接续培训,无线调度系统,环境检测和技师培训。05年参加了技师培训。同年,我被神朔铁路公司评为“先进个人”。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又参加了全国成人函授考试,成为内蒙古工业大学通信工程本科学生(在读)。

五、提升素质、武装头脑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46-03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办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为了更加清楚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调研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基本理念为支撑,充分尊重铁路运输企业对生产与服务一线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明确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调研基本方法

1.调研目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业对应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调研内容: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各铁路局、地铁公司的人才需求情况;运输企业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

3.调研方式:问卷、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4.调研范围:武汉铁路局(以下简称武铁)及所属各运输站段、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鄂城铁)、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铁投)、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昆明铁路局、南宁铁路局、上海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南昌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地铁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5.调研对象:铁路运输企业的一线工人、关键岗位高级职员、车间主任、站段长以及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等。

6.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改革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改革建议定稿。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问卷调研法中设计铁路运输企业问卷。以下是铁路运输企业发放详细情况一览表。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对所需人才素质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43份,回收率81.0%。召开了由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湖北城际铁路参加的铁路企业访谈会,参会的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其企业所需的毕业生应能够吃苦耐劳,且能很快上岗。也就是说学生需具有某项岗位技能。对于问卷未提交的企业,也及时进行了电话访谈,了解铁路运输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根据问卷的回答,结合电话访谈和座谈,我们对铁路运输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基本情况。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一般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统计数据分析如图1所示,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中初级工占总人数的4.60%;中级工占总人数的25.71%;高级工占总人数的34.02%;技师占总人数的1.90%;高级技师约占总人数的0.05%;其他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33.72%。由此明显说明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2.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35岁及以下工人占工人总数的41.0%。通过对武汉局武汉北站和汉西车站的访谈了解到:在过去的5~10年间,车站新进生产一线职工中,以中职毕业生为主;在过去的3年,则以高职生为主。而以往一线工人中受过正规高职教育的人很少,说明运输企业对新进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

3.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量分析。随着2004年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出台,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0万公里,但2008年,国务院又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国家大力建设铁路新线和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特别是对于铁路运输一线来说,人员缺口特别大,铁路运输人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4.铁路运输企业岗位需求分析。从近几年各铁路局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后的岗位安排来看,大部分的毕业生从事客运相关的岗位工作,仍有一部份毕业生分到车务段,从事与行车相关的岗位工作,从事与货运相关工作的岗位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与工程系2012年武汉铁路局订单班顶岗实习安排为例,具体安排如表2如示。

从表2分析,学生顶岗实习从事客运相关工作的占73.7%,在车务段从事行车与货运相关工作的占26.7。说明铁路运输企业急需与客运相关的岗位从业人员,如乘务员、站务员、售票员、检票员等。

5.过去3年招聘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如下所示。

铁路运输企业认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最缺乏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敬业精神与工作热情、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急需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又敬业爱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铁路运输企业在挑选高职生时最看中的素质如下所示。

铁路运输企业在挑选高职生时最看中的首先是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身体条件,最后才是文化基础知识。高职教育中必须突显专业技能训练和不可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成才与成人二者不可偏废。

7.铁路运输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是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由于铁路运输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去企业后马上能够上岗,故要求学生必须拥有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中级车站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要求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平时教学中,应紧密联系职业资格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在校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铁路运输企业所需人才须具有以下素质:一定的人文素养、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这些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操作技能,敬业爱业,又具有创新能力。通过此次调研,明确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素质,形成“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晓玲.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铁路,2009,(09).

[2]程小依.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09,(06).

[3]周华.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产品,2011,(10).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3

前言

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目前我国的铁路通信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但是相比于国外诸多国家的铁路通信技术,我国仍然急需进步。因此,本文研究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价值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能促进我国的铁路通信工程行业更进一步发展。

1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的发展状况

众所周知,铁路工程为我国的国民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工程的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如在铁路事业中我国的铁路通信技术虽然越来越强大,但是总体上与国外的铁路通信技术相比还有差距,仍然存在不稳定的状况亟待解决。针对当前我国的铁路通信技术而言,主要以光纤技术为主,电缆通信技术等为辅。铁路通信技术的结构较为复杂,整体机构节点十分繁多,使得铁路传输设备必须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由于铁路铺设光纤通信技术时,需要承载多种系统,因此光纤系统的光纤芯数应该尽可能减少,从而满足将来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是我国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铁路部门只有不断完善铁路通信技术,才能为人们的出行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

2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价值体现

目前,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已经排在世界前列,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除了高速公路之外,其他交通行业也在不断地快速发展中,如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远距离的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铁路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国家要在不断发展铁路行业的同时,越加重视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总的来说,通信技术在我国铁路的客运专线中展现的自身价值有如下几点:

2.1铁路客运专线的通信基础平台

新形势下,铁路工程面临着跨越式的发展,无论是线上列车、动车还是客运专线等,与之相配的各种设施在不断完善[1]。在科技创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铁路部门对运行的列车不断提高要求。如针对客运专线列车构建了通信基础平台,在基础平台中包括了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平台等在内的五大平台,推动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铁路通信网平台中,任何一个平台的缺失都会给铁路通信系统的运行带来阻碍。因此,在构建铁路客运专线的通信基础平台的同时,应保障各个平台的完整性,推动铁路客运专线高效运行。

2.2通信网络基础平台

所谓的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包含了数据网、计算机基础平台等,其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等外部业务信息的传送以及诸多互联网业务。

2.2.1通信网

通信网所指代的是通过数据业务对信息进行传送,在各个路由器之间形成高速连接。在铁路通信网中,其总体分为长途通信网和本地铁路通信网、本地接入网等。针对我国的铁路客运专线而言,一般情况下将铁路专线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有线网络控制和无线网络控制。在这些控制系统中,铁路客运列车的通信系统主要由十四个子系统组成,并且配备有专门的信号传输系统,如在日常铁路运输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铁路专员会手持对讲机进行实时语音交流,或者进行视频等相关内容的传输,这些信息的传输都需要在一个平台上才能进行。铁路客运专列在对相关信息进行传送时,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寄托在进行传导的接入层中,然后将此接入层通过与外界进行相互连接,同时此平台可以将用户的需求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麻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2]。此外,在铁路的客运专线中还包含了专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应用的技术为GSM-R。虽然这个系统看起来简单,但是其中所包含的组成部分却不少,在该系统中将无线网络作为支持系统,在此基础上设有无线终端等。这些网络系统的相辅相成最终使铁路行业向前发展,反之,如果铁路行业脱离通信技术,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不堪设想。因此,铁路行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尤其面对人们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铁路的客运专列只有不断引进新的通信技术,才能使乘坐者的体验感不断优化,最终为人们带来良好的乘坐感受,使人们的出行活动更加舒适。

2.2.2数据网

在铁路的客运专列中,建立数据网需要构建汇聚层、骨干层、接入层等。在汇聚层中,通常要在网络的枢纽位置设置路由器,从而确保全车网络的使用。在骨干层中,通常会组成传输通道组网。总的来说,我国铁路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完善,并且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所谓通信网络相当于整个客运列车的神经,可见网络在列车当中的重要性,通信技术对客运列车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除此之外,通信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客运列车的各项工作简洁化,使列车的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3]。

2.2.3调度通信设备

在铁路通信系统中还有一项设备至关重要,即调度通信设备。该设备在客运列车中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并且在火车运行过程中,调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语,一列火车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调度室的安排,而调度室所依靠的便是运用新型的网络配置进行相互连接,从而调度火车运行。监控系统是火车运行过程中另一个较为重要的系统,此系统也是基于通信网络技术构建而成。众所周知,当前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火车的客运专列中,监控铁路运输状况能够有效针对铁路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铁路运行能够顺利畅通。

3铁路通信网的发展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4

(一)企业接受人员渠道比较简单,与传统铁路院校缺乏联系从近几年铁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到专用铁路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5%。专用铁路所在企业人员补充主要是通过非铁路的生产车间富余人员转岗而来的,这些人员未经过系统的铁路专业技术教育,整体素质较差,技能水平低。专用铁路所在企业与铁路类高职院校联系很少,与铁路院校几乎无业务往来,人才供需信息缺乏。专用铁路从业人员的招聘有些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进行的,但事实上社会人才市场中铁路专业人员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少。专用铁路数量虽多、但个体规模较小,单个企业需求人数较少,对专用铁路所在企业的宣传也不够。而铁路类高职院校考虑成本问题,也没有主动去开拓单个企业市场,所以造成专用铁路所在企业只能聘用交通相关专业的人员到专用铁路工作。由于校企双方都未主动出击,造成了企业铁路专业良才难得与铁路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不能对口就业的矛盾。

(二)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分析所调研的专用铁路人力资源数据整体情况,专用铁路处于铁路人才匮乏的窘境,总体上目前专用铁路技术职工队伍呈现出“四多四少”的“金字塔”状况:即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职工以前学“杂牌”专业的多,铁路科班出身的人少。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只会使专用铁路越来越落后于现代铁路的发展步伐。专用铁路所在企业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整体素质偏低、平均年龄偏高的人力资源整体状况。里程长、设备多、运量大的专用铁路必然存在大量的铁路专业毕业生需求,而铁路高职院校均把就业目光主要放在国有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而对专用铁路就业市场较少涉入。铁路高职院校在向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也要向专用铁路输送毕业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口就业。专用铁路存在大量的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对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专用铁路技术设备和运输组织的特点

分析专用铁路的技术设备与运输组织特点,与国有铁路比较具有以下不同点。

(一)运输对象不同国有铁路的运输对象有货物、旅客、行李、包裹、邮件,而专用铁路的运输对象以货物为主,旅客运输只在极少的专用铁路存在。

(二)技术设备不同国有铁路的技术设备总体水平比较高,运输组织水平先进,作业效率高。而专用铁路的技术设备情况差别很大,有些技术设备甚至还处于国有铁路上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因其运输速度低,机车车辆技术标准要求相对国有铁路较低,而且特种车辆较多,线路、信号、联锁、闭塞等设备状况也参差不齐[4]。

(三)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及规章不同国有铁路涉及铁路技术的各个方面,而专用铁路以货物运输为主,行车作业以调车作业和与国有铁路接轨站办理区间运行为主。专用铁路除参考铁路部门制定的铁路行业技术文件进行运输组织外,还有本企业所在行业制定的铁路运输的技术规范文件。

(四)铁路运输的地位不同铁路运输是国有铁路的主业,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如何搞好铁路运输、保证运输安全畅通服务。而专用铁路运输是所在企业的辅业,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与国有铁路间及企业内部的运输畅通,以支持主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基于以上几点不同,如果铁路高职院校仍按只针对国有铁路的培养模式培养毕业生,势必造成毕业生不适应专用铁路的生产需求,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不会被专用铁路认可和欢迎。

三、人才培养建议

通过对专用铁路主要岗位的能力和知识要求进行初步分析,下面以专用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培养为例,就高职院校针对专用铁路如何培养合格人才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大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设置专用铁路虽然在运输对象、技术设备、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及规章、运输的地位方面与国有铁路有诸多不同。但从历史上说,专用铁路很多运输组织管理方法是在引进、吸收国有铁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专用铁路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舍取和重新架构而来的,与国有铁路有很大的继承性和相似性。传统的面向国有铁路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部分仍然对专用铁路运营管理是适用的,只是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调整。因此,笔者认为把专用铁路运营管理独立作为一个专业开设是不妥的,而应该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开设。

(二)应增加物流管理方面的课程及技能训练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专用铁路所在公司领导层的意识,部分公司把原来的物资管理部门与运输部门进行重新整合,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成立新的物流中心,使公司物资产、供、销、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即使有些公司未对其进行整合,但由于专用铁路所在公司的特点,铁路运输部门与物资供应部门的联系也是相当紧密的。因此,面向专用铁路的高职学生要掌握一些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技能,以适应专用铁路的特点和专用铁路所在公司的发展要求。

(三)应加强调车作业方面的核心技能训练调车作业占专用铁路行车工作的绝大部分。据了解,专用铁路调车作业以平面调车为主,因此要加强面向专用铁路的高职学生对编组调车、解体调车和取送调车的作业技能训练,特别要加强学生上下车技能、手信号、对货位等调车作业技能训练。接发列车工作只占专用铁路行车工作很小部分,只是与国有铁路接轨车站办理列车到达、出发作业,每日接发列车作业量也是有限的,相对国有铁路车站而言作业简单得多。因此,企业对面向专用铁路培养的高职学生接发列车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掌握在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程序即可适应专用铁路的需要。专用铁路只是国有铁路的货物集散点,全国专用铁路没有成网,是零星的,所以传统面向国有铁路培养学生列车运行调度指挥技能方面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可以减少,或者作为选修课开设,只要求他们了解国家铁路运输组织流程即可。

(四)应加强货运组织方面的核心技能训练专用铁路的运输对象主要是货物运输,而不是旅客运输,毫无疑问必须强化货运组织方面的课程和技能训练,而淡化客运组织方面的技能培养。货运组织的核心技能包括货物运输的发送作业、到达作业、装载加固技术、货物装载技术检查等。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主要货物装卸机械、器具的作业原理及方法,了解装卸场站的生产组织要求,掌握阔大货物、危险货物、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条件及装卸方法。

(五)应增加运输对象工艺流程方面的课程专用铁路与所在企业的生产联系相当紧密,主要为所在企业的生产服务。因此,专用铁路运输组织人员必须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及作业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所在企业生产提供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运输服务。因专用铁路所在企业所涉及的行业较多,有煤炭、石油、冶金、森林等,而且现在大部分专用铁路开展专用线共用,因此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这方面的介绍性课程,使学生对专用铁路所在行业的生产有初步的了解,以使学生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从而很快适应公司的生产环境。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72-03

高职教育作为承上启下的教育层次,目前其规模已占据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如何在构建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使自身充满生命力和发展后劲,这是值得每个高职院校认真研究的课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突出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的属性,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确立了创建特色高职学院的目标,树立了“强调服务、强抓质量、强固技能、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使学校在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充满活力。

一、“强调服务”的理念与践行

强调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定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是政府的职责,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办学定位明确为:依托行业(铁路),校企合作,立足广西,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轨道交通发展,对接高铁建设,以行业专业群模式布局,以技术类型专业群模式开展专业建设,努力建成区域领先、特色鲜明、应用型的示范高职学院。

(二)为企业服务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人才设计培养培训方案,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开设和建设行业期盼企业急需的对口专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确定的专业方向有五大类,以铁路运输专业群、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为行业特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以电子信息专业群、汽车装备与机械制造专业群、土建工程专业群为优势,服务于市域经济发展。专业总数保持在30个上下,以15~20个专业实施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以3~6个铁路特色专业试办应用型本科,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三)为岗位服务的课程选择。校企合作的根本一定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就具体岗位对接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就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现场教学和授课人要求深入交换意见,逐渐形成了“以岗导学”的课程设定原则:与职业岗位(群)需求对接,推导出上岗员工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推导出课程内容、开课体系和教学形式,按知识的相关性以项目的形式开发成课程模块,推导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实训自测,利于技能比武、鉴定评价的课程运行方案。

(四)为就业服务的学训体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实训体系及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为毕业生专业对口的高质量就业着想,企业要有发展远见和社会责任,主动将职业院校视为企业自身的必要部分,就订单培养、技能鉴定、顶岗实习、合格就业拿出人力资源落实方案;职业院校要果敢突破传统教学框架,要在凸显学训内容、实训环境、操作过程、岗位职责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上下工夫,在实践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技能考核等方面建立行业认证、企业认同,学院执行的教学、实训和过程管理运行体系。

二、“强抓质量”的理念与践行

强抓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抓规模质量。社会需求是建设规模的根本,随着高速铁路带来的铁路建设蓬勃发展,铁路职业院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又一次春天。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生人数从6000人直至8000人,2013年新生入校则达9000人规模。随着专业教师的不断引入,教学团队水平持续提高;新校区1000亩校园,2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进入最后的建设阶段,学院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合理的规模是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学校在调整“十二五”发展规划时作了理性的分析,规模指标确定为:教学系、部、分院设置10~12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培训规模8000人次,争取3个以上的特色骨干专业升本成功,实现应用本科专业招收首届学生。

(二)抓结构质量。职业教育就业是导向,职业院校开办专业直接关系就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对专业建设要求是:形成以铁路行业为背景“1”完成“N”个铁路骨干专业的布局,我们称“1+N”铁路专业群模式;以若干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N”围绕一个相同技术类型的铁路骨干专业“1”开展的专业群建设,我们称“N+1”技术类型专业群模式。将“1+N”铁路专业群布局规模控制在铁路建设发展需要的范围,把铁道运营管理、铁道信号控制、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通信技术、铁道工程技术等铁路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专业升本。辐射带动6个左右的“N+1”技术类型专业群建设,专业总数保持在30个左右,形成一个两层行星运行专业建设模型。既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结构配置,又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的匹配设置,也满足学院同研共进的技术类型专业群建设格局,从而保持了专业建设的行业、社会依从度和质量要求。

(三)抓教学质量。2008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2009年被确定为广西示范性高职学院重点培育单位;2010年被授予广西示范性高职学院称号,三年三个台阶实现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阶段性办学目标。2013年学院又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2013年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我们对照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领先、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居行业或区域领先水平的质量标准,制订方案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工程,制定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实施办法,与合作企业明确技术攻关课题联合开发,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热情,取得一批有社会服务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遴选培养对象,增加专项经费,改善教改环境,引进和培养并举,以高水平名师带动和引领教师团队建设。抓师资队伍整体能力提升、全面水平提高,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控和高标准。

(二)急企所急的伺服职责。从南宁铁路局的用人需求出发,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级非铁路专业学生中转铁路专业组成半订单班19个共计900多人。与6个铁路专业学生一起近2000人的2013届毕业生,仍不能满足铁路用人的旺盛需求,南宁铁路局还从其他高校招收非铁路专业学生1200多人弥补不足,但非铁路专业的毕业生是不符合铁路企业用人规定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急企业之所急,把这件事当做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企业能力的一次考验,学院领导专题研究果断决策,决定针对性开展岗前培训,组成上岗培训班15个,教学地点分别在南宁、柳州的四个不同的教学地点。完成这一任务的难度非常大,要解决专业教师不够,教学要多地往返,实训设施、基地使用不方便等难题。学院精心安排,与相关单位、站段多方配合,协调校内外实训基地使用,课任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很好地满足了这项特殊的企业需求。2013年仅8个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为南宁铁路局完成各类在职职工培训、鉴定7600多人次,涵盖车机工电辆供各铁路岗位工种,为路局高效安全生产尽责解忧,得到了铁路企业高度评价。

(三)产学双惠的校企合作。在自控、电子、机电、物流、经济类专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联系相关对口的企业,聘请企业技术领导、岗位技术骨干,共同组建了产学合作促进会。产学合作促进会以会员制形式运行,由各教学系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根据不同企业生产周期,各专业教师深入合作企业交流研讨,吸纳企业的技改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与广西耐力工贸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经济实体――柳州市绿岛汽车钣喷美容中心;与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在学院建设了公司培训中心;与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工业产品生产线;与柳州达迪电子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企业由学院投入建设一个电子产品封装生产车间。企业全盘负责生产经营,学院要求教师、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完成顶岗实习、实训项目,校企双方实行分理制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分别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关系,签订联盟协议。协议明确企业应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提供企业实用设备,共建实训基地中的专项实训室。学院为企业提供职工技术培训,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也为企业拓展业务增加用户开展社会服务。

(四)科技引领的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更突出的是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2013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科技节暨科技服务成果展的主题为“崇尚科技 实践创新”,共推介展出发明创造、技术服务成果和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作品近百件,其中已授权、受理和申请专利项目的作品40多件。精选出“高速铁路动车组模拟驾驶培训系统”、“高铁列车控制仿真实训系统”、“ 电控汽车发动机多功能教学台架”等4项发明创造成果,参展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企业的青睐,达成了多项为企业提供服务、培训的项目。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多种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各种校企合作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融入铁路建设、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之中。形成了 “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任务承担,服务企业”、“职工培训,技术输出”、“行业指导,融入企业”、“强固技能,校企对接”等特色社会服务形式。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6

评聘高级技师是一项政策性强而又比较复杂的工作,必须审慎行事,经过试点,逐步推开。现决定铁道部齐齐哈尔车辆工厂、大连机车车辆工厂、沈阳信号工厂和山海关桥梁工厂为评聘高级技师第一批试点单位。请试点企业认真做好准备,结合实际提出本单位设置高级技师的岗位和职数,制定试点方案,报铁道部劳动工资司批准后组织实施。试点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为加强对评聘高级技师试点工作的领导,铁道部决定成立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李承斌任主任,陈关茂、章根明任副主任,李新发、李洪达、夏珠明、翟宗周、王永正、尹志升为委员。有关总公司也应成立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并将组成人员名单报铁道部劳动工资司核备。

其它企业评聘高级技师工作,待第一批试点结束后另行部署。

附件:铁路行业评聘高级技师试点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技师聘任制,鼓励技师在技艺上精益求精,选拔和培养高技艺的人才,以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劳动部《关于高级技师评聘的实施意见》(劳培字〔1990〕14号),结合铁路的实际情况,现对铁路行业实施高级技师评聘试点提出如下办法。

一、实行范围和职务名称

高级技师是在高级技术工人中设置的高级技术职务。评聘高级技师是技师聘任制的组成部分,铁路行业高级技师应在技术密集、工艺复杂的生产岗位按专业设置并确定其职务名称,不是技师的普遍晋职,铁路行业高级技师评聘第一批试点的专业范围及职务名称见附件。

二、任职条件1.具有本专业(工种)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高超技艺及综合操作技能,并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工种)的有关知识;

2.在工艺改进、技术革新和解决本专业(工种)高难度技艺方面,在防止和排除事故隐患方面,在学习、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经验方面,成绩显著;

3.热心传授技艺和绝招、具有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能力;

4.坚持文明生产,保证生产安全,并在生产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比例限额

高级技师的比例限额,以铁路局、总公司为单位,控制在技师总数的10%以内,各单位可根据生产岗位的技术密集、工艺先进、设备复杂等不同情况,进行平衡调剂使用,切忌平均分配。

四、考核内容与重点

高级技师的考核,应在坚持全面考评的原则下,着重考核;

1.技术革新项目,特别是被聘为技师后的新贡献;

2.在生产实际中解决关键项目、处理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

3.本专业(工种)以外的相关工种的知识。

凡申报高级技师者,须写出个人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主要内容应包括:掌握的专业(工种)技术知识、解决或处理的技术关键、技术革新或合理化建议所取得的成果等。

五、考评组织

1.铁道部成立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统一领导、部署和协调高级技师的评聘工作,并负责高级技师的审批。委员会由铁道部劳动工资司、教育司和铁路总工会生活保险部的有关人员组成。

评审高级技师的日常工作由铁道部劳动工资司负责。

2.各铁路局、总公司及其所属单位都应成立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部署、审议本系统的高级技师评聘工作;根据需要可成立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为主组成的专业(工种)考核小组,负责具体考评工作。

六、评审程序和审批权限

1.由本人申请或车间推荐,本单位劳动工资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方面的知识)。

2.填写高级技师评审呈报表,铁路分局、工程处、工厂的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审定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并组织答辩和进行初评,签署意见后,推荐到上级主管部门评审。

3.各铁路局、总公司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进行考核、评审、签署意见后,报部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核准。

4.部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分期分批地对高级技师的任职资格进行核准,符合条件者,由部发给高级技师合格证书。

高级技师评审呈报表,由铁道部按劳动部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各系统应将高级技师评审呈报表一式4份报部劳动工资司。

七、津贴待遇

1.高级技师从受聘之当月起,取消技师职务津贴,享受高级技师职务津贴,高级技师职务津贴每月人均50元。具体津贴标准由聘任单位按每月40~60元的幅度内自 行确定,不得压低或提高,也不准挪作它用。

高级技师任职2年以上,在受聘期间退休,其职务津贴列入工资基数计算退休费。

2.高级技师可享受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福利待遇。

3.高级技师的退休年龄,根据其身体健康状况和生产工作的特殊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八、评聘高级技师其他有关问题均按技师聘任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铁路行业高级技师评聘第一批试点的专业范围和职务名称。

专业 名称

(一)机床加工 机床加工高级技师

1.车工

2.铣工

(二)钳工 钳工高级技师

3.机械钳工

4.信号钳工

5.机车钳工

6.内燃钳工

7.工具钳工

(三)焊 接 焊接高级技师

8.电焊工

(四)铆 接 铆接高级技师

9.铆工

(五)铸 造 铸造高级技师

10.铸工

(六)锻 造 锻造高级技师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7

关键词:

铁路;专用物资;物资管理

铁路专用物资管理是铁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铁路专用物资供应中存在渠道垄断、专用性强、保障难度大、廉政风险高等问题,在“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总体管理要求下,如何调整管理思路、积极培育市场、拓展物资供给渠道、提高专用物资的供应保障能力,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规范和提高铁路专用物资管理,对于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铁路专用物资管理现状及特性

1.1铁路专用物资管理现状

1.1.1专用物资管理现状。截止2014年,铁路总公司将机、车、工、供、电等专业共计186项专用物资列入铁路专用产品采信认证目录,并且根据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需要适时调整采信认证范围,制定铁路专用产品标准性技术文件663个。

1.1.2乌鲁木齐铁路局的铁路专用物资管理。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铁路总公司相关技术质量规定和要求基础上,出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物资目录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6~9组为铁路专用物资,并对机车车辆专用物资目录编制管理作出专门规定;出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生产经营物资供应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钢轨、道岔等专用物资管理流程;出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建设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将高速道岔列为铁路建设项目监造物资目录;并设立专用物资管理部门,专人专管6~9组铁路专用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

1.2铁路专用物资管理的特性

1.2.1直接关系运营安全。铁路装备制造发展迅猛,重载化、高速化成为发展趋势,铁路专用物资使用于机车、车辆、线路和接触网等铁路专用设备上,许多属于行车关键物资。专用物资设计、制造监管、检验检测要求高,采购、质检监管难度大。采购铁路专用物资的产品质量,生产制造装配工艺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铁路行车设备的运行安全,关系到旅客财产生命安全。

1.2.2采购库存金额比重大。除铁路专项用油外,2015年乌鲁木齐铁路局专用物资采购项数比例为29%,但采购金额占到55%;年末库存铁路专用物资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78%,项数比例为39%。2016年专用物资采购项数比例为22%,采购金额占到56%;年末库存专用物资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82%,项数比例为41%。上述统计数据表明专用物资单位价值高,采购库存资金大,品种集中度高。因此,加强专用物资设计、研发、监造、采购和评价体系等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减少资金占用和企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2.3供应保障难度大。专用产品针对专用设备研制开发,加工制造有特殊技术质量、生产许可、生产工艺和检测要求,销售市场单一。由于鉴定认证手续复杂,保持资质有效性相关费用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参与度。因此,生产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取专利技术、垄断销售、企业制定型号规格以及主机厂做技术改动时指定配套企业等方式来垄断市场供应渠道,给采购供应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垄断或竞争不充分的市场,容易造成更新换代、新技术、新设备开发利用积极性不高,采购货源单一,履约风险较大等问题,这种供求关系明显违背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市场规律。

2铁路专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制度需要修订完善

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实施,铁路装备制造业迈向了数字化、智能化、重载化快速发展轨道,专用设备的工业制造在向智能制造转变。但铁路专用物资管理制度修订工作相对滞后,未及时跟进调整管理范围,应该及时纳入专用物资范畴强化专业管理的未纳入,不该限制认证许可或监造的物资却被纳入专用物资管理范围。例如:线路维修使用的小型养路机械起道机、拨道机和方枕器等手动机械,基本上不影响设备行车安全,却纳入了认证管理范围;而铁路车辆监控监测系统、接触网检测系统等直接关系车辆运行品质和运行安全风险的设备,却未能纳入生产许可目录。管理范围的不当,将影响专用物资市场的良性互动和长期健康发展。

2.2预算计划编制质量不高

铁路物资管理改革的总体方向是集约化、归口化管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运营和非运输企业的物资管理将纳入路局物资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专业、高效、集中统一管理。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物资的归口管理和集中采购,实现了批量采购的规模效益,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受到业务管理跨度大、设备管辖里程长、人员机构编制紧张、业务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影响。用料部门编制的采购预算计划与生产任务、经营指标、全面预算和定额管理等方面结合不充分,计划编制方法原始简单,质量不高。2016年,路局计划兑现率仅为92%左右,零星急用物资计划占全部需求计划的11%,停工待料、两年无动态积压现象仍有发生,计划在物资管理中的龙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3采购方式应优化调整

铁路总公司为了营造公平透明物资供应竞争环境,积极推进以公开招标采购为主要形式的采购模式。但有些物资采购部门在选择采购方式时,未充分考虑物资市场供求关系、专用性、经济性等因素,仅选择一种方式进行采购,造成采购成本大,成交价和流标率高,采购审批手续繁琐,浪费人力资源或因生产力布局问题造成潜在投标人较少等问题。

2.4采购验收环节不够规范

物资采购活动中,存在部分专用物资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技术规定、认证许可等资料审核不严;未执行定点厂家定点产品的采购渠道或采购资质暂停、资质失效的供应商产品;部分中标的生产供应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不具备履行合同的生产供应能力和资金保障能力;因采购资金款源、使用部门、用途不同等原因出现非物资管理部门不公开需求信息,自行采购专用物资等问题。在验收环节出现有些单位存在专用物资的厂标、出厂日期、保质期限、认证标志标识以及有效技术证件等信息不全就入路上车等问题。

2.5资金结算未突出重要合作关系

有些单位将钢轨、道岔料、轨枕、机车车辆维修材料等专用物资和办公家具备品、劳保防暑用品、杂备料等通用物资,统一纳入存货资金支付排队系统,按照账龄长短集中支付,这样容易影响一些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和采购价格水平。一方面专用物资的生产从研发力量的投入、专业机械设备购置、企业生产资质、产品认证等方面都有特殊规定,产品针对性较强、转型困难,生产企业与铁路部门合作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业、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密切配合。基于合作共赢,互动发展关系,财务资金结算应该根据供应商类型区别对待。

2.6供应商信用评价效果弱化

为了完善铁路物资市场诚信体系,引导供应商诚信履约,防范物资采购风险,铁路总公司和路局都建立了供应商日常行为管理和年度信用评价机制。年度供应商信誉评价分为A、B、C、D级,评为80分以下C、D级供应商不得纳入合格供应商范围,并不得参与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物资采购活动。但评价分值只有减分内容,没有加分激励措施,造成分值90分以上的A级供应商无法体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信用价值。对物资供应商同样的日常不良行为,例如供应产品未按规定或合同约定,进行型式检验或提供型式检验报告的一般不良行为,采取暂停参加物资采购活动3个月的惩罚措施。显然不合格专用物资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相对于通用料要严重得多,但受到的惩戒是一样的,信用评价机制奖优罚劣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3加强专用物资管理的建议

3.1修订管理文件,明确主体管理责任

3.1.1定期梳理铁路物资管理文件。结合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认可委和工信部等部门相关文件规定,建议铁路总公司定期梳理铁路物资管理目录、采信认证目录、铁路总公司管理物资目录等文件,加快专用产品统型工作,调整增减铁路专用物资标准性技术文件和专用物资采信认证目录。完善专用产品认证许可、质量监管、生产监造和采购验收等环节安全管理岗位职责,推动铁路专用物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3.1.2加强专用物资考核评价体系。路局层面应在全面贯彻落实铁路总公司专用物资管理规定基础上,加快建立专用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存货支出预警、入库验收管理、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体系建设,加强专用物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专用物资供应链完整受控,物资技术质量安全可靠。

3.2科学测算,提高预算计划编制水平

3.2.1加强专用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建立预算在先、指标控制、管算并重、计划兑现管理机制,利用物资管理系统大数据信息加强统计分析结果运用,采取经验估算结合预算管理、物资消耗规律、消耗定额信息,充分考虑滚动零基预算,结合其他预算编制方法经济合理地编制采购计划,达到既满足生产经营物资供应,又减小经营资金压力,加快资金周转的目的。

3.2.2构建信息化的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平台。将采购管理、计划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储备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整合于信息化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平衡采购计划与库存、生产、物流以及供求关系,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各种不必要成本

3.2.3建立存货支出预警机制。结合设备状态、修程修制、库存状况、供求关系和季节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购时间,满足周转和生产需要的数量,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编制专用物资采购计划,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

3.3优化采购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3.3.1物资采购工作信息化。通过2.0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需求信息、计划统计、采购供应、供应商、合同执行情况等物资集采工作信息化管理。结合市场供需关系、生产能力、生产任务安排等因素合理选择集中采购方式,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和95306商务平台采购。

3.3.2降低采购成本。市场供应充足,采购金额30万元以上的可以采用货比3家引入竞争,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间的博弈机制,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因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受自然环境限制,导致供应商选择范围有限的,可以进行邀请招标,提高采购效率;潜在投标2家及以上,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具体要求的物资,可以在平等、合法、时效性和价格最低的原则上,进行谈判采购;采购物资品种单一,质量标准明确,市场竞争充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3.4转变资金支付排队方式,强化合作关系

根据物资的单位价值、专用情况和制造工艺复杂程度,将供应商分为3类。

3.4.1一般性供应商。主要指为铁路提供低价值、低风险的一般通用物资,如提供钢铁、水泥、木材、机电、劳保、化工产品等的供应商。

3.4.2商业型供应商。主要是指为铁路提供大宗复杂或技术升级换代快的通用物资的供应商。

3.4.3优先型供应商。主要是指为铁路提供高度复杂或专用物资的供应商。在资金结算的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优先型供应商,根据供货验收情况支付料款;对于商业型供应商,根据应付金额大小支付结算料款;对于一般性供应商,按照账龄长短支付料款。通过细分资金结算对象,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战略伙伴关系。

3.5扩大物资需求,积极引入市场竞争

3.5.1考核约束机制。通过考核约束机制,减少各种形式规避集中采购的行为,加大运营物资、建设物资、非运输企业物资归口管理力度,形成规模效益,扩大市场需求。

3.5.2合理编制采购计划。综合考虑专用物资计划期内需求量、周转储备量和突发应急抢险需求量,结合预期需求量,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减少临时月度物资需求,形成季度或年度批量需求,吸引潜在投标人参与热情。

3.5.3引入市场竞争。通过网络公众媒体,扩大专用物资需求信息受众面。加快专用物资供应商入围审批工作,供应商选择上可以在经评审最低价的基础上,选择多家生产企业或商中标供应。

3.6调整管理思路,增加物资市场供给

3.6.1调整管理思路。及时修订专用物资技术标准,调整缩减采信认证目录品种,加快专用设备配件采信认证工作,增加市场供给。

3.6.2引导生产企业参与供应。通过网络公众平台专用物资名称、技术标准、使用环境等信息,创造条件,引导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投标供应。与有合作意向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专用设备、单一来源物资的技术研发,推广使用新产品,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3.6.3严格审查工作。严格审查招标文件是否存在设置倾向性或排斥潜在供应商参与铁路物资市场竞争的不合理的资质、业绩门槛,审查路内市场已采用招标采购,而路局仍然只有一家供应商参与投标的招标行为。另外可以通过资金结算,信用等级评价,细分招投标包件,降低注册资本金限制,吸引主机配套厂参与等方式,扩大专用物资市场供给。

3.7运用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市场诚信

为客观、准确和合理地评价供应商,评价对象分为通用物资供应商和专用物资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和指标要更细一些,评价等级要更密一些,既有减分项目还要有加分项目。针对物资采购、产品质量、合同履约、售后服务、不良行为和等级评定几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供应商分成限制、允许、预警和推荐4种类型,录入招标采购商务平台,通过网络系统筛选潜在投标人参与采购活动。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良社会影响或严重扰乱铁路物资市场秩序的供应商要纳入黑名单,限制其进入铁路市场。评价结果执行力度、公示范围要大一些,通过公众平台95306网或中国招标网公示评价结果,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推荐守信优质供应商。

3.8加强执纪问责确保过程受控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监督检查制度,形成采购决策、采购招标、合同执行、质量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把规范管理程序、加强质量控制、廉政风险点控制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强化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对涉及采购全过程的各部门、岗位确权定责,保证采购程序的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多部门、多岗位联合实施、逐级负责、层层把控的受控状态,规范采购过程控制。细化物资管理权力清单,规范物资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的权力运行。采购过程全程透明公开,拓宽物资采购领域接受监督的受众面,杜绝物资采购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8

1.1数字无线电台应用

目前,铁路常用的数字无线电台主要有450MHz、400MHz数字无线电台。450MHz数字无线电台主要用于普速铁路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调度命令和无线车次号校核信息传送,400MHz数字无线电台主要用于站场常规无线通信。国家规定给铁路的450MHz、400MHz频点有限,需要各铁路局申请额外频点才能满足站场无线对讲业务需求。铁路总公司铁运函[2014]31号要求,货车列尾装置可采用GSM-R/400MHz双模列尾装置,在非GSM-R铁路区段,列尾无线通信使用400MHz频率;站场无线调车继续使用铁路专用的400MHz频段频率。在编组站,规划分配的400MHz专用频率资源不足,无法满足运用需求时,由各铁路局无线电主管部门负责向属地省级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400MHz额外的频率。对于当前使用450~470MHz频段频率用于铁路养护维修、生产组织、监控监测、公安保卫、应急保障等各类区域性普通无线电对讲通信业务,应结合更新改造退出450~470MHz频率。需要继续使用的业务,由铁路局统一向属地省级无线管理部门申请400MHz、150MHz、160MHz的频率。铁路总公司规定,对涉及车地人员之间相互通信的业务,为简化终端设备的配置,宜优先规划申请400MHz频率,以便与总公司规划的跨局通信业务频率工作在同一频段。站场所有业务采用无线电台通信,则会造成无线设备设置分散、数量多、无法集中维护和管理。而且,无线电台通信不适应高速率、高带宽的车地数据信息业务传送,不能满足未来站场的自动化、智能化、高带宽业务发展需求。

1.2数字集群无线通信技术应用

集群通信,即无线专用调度通信系统,早期,集群通信从“一对一”的对讲机形式、同频单工组网形式、异频双工组网形式以及进一步带选呼的系统,发展到多信道用户共享的调度系统,并在政府部门、警务、铁路、地铁、电力、民航等各行各业的指挥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上数字集群调度系统主要有TETRA、iDEN和FHMA3种较为先进的技术体制,由于这3种技术体制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互通性不太理想,主要用于地铁、航空、公安等专网应用,未在铁路领域获得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数字移动无线电标准(DMR)制定,我国无线设备供货商根据数字移动无线电标准(DMR)为各企业用户提供DMR数字集群系统设备。DMR标准是完全公开的标准,国内拥有众多供应商支持,国内设备厂家生产的400MHz的DMR数字集群系统已在部分铁路站场获得应用。铁路使用的400MHz的DMR数字集群系统主要采用403~470MHz频段的专用频点,通过数字通道实现基站与IP控制服务器间的连接,控制台、运用服务器与IP控制服务器连接,构成站场无线通信平台,可提供同频单工或异频双工方式,根据站场业务特性要求进行业务与频点绑定,也可以各业务采用公共频点通信。400MHz的DMR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移动人员间点对点对讲功能,以及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间的点对点低速率数据信息传送。站场所有业务采用400MHz集群无线通信,其无线设备可以集中设置、减少设备数量、并能集中维护和管理,最适用于解决站场平面调车业务和无线对讲业务,以及综合自动化SAM系统车地信息传送。但是,不适应高速率、高带宽的车地数据信息业务传送,频点也受限于国家规定给铁路的400MHz频点,系统能提供的业务容量有限。

1.3GSM-R移动通信技术应用

GSM-R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中国铁路列车无线通信主要采用的技术,铁路总公司已建立了一整套相关标准和规定。在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重载铁路、城际铁路或部分普速铁路均选择GSM-R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构建铁路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列车无线调度语音通信,以及调度命令、车次号校核、列控信息、机车同步操控等数据信息传送。GSM-R系统包括移动交换子系统(SSS)、移动智能网子系统(IN)、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GPRS)、无线子系统(BSS)、无线终端、运营与支撑子系统(OSS)等部分。其中,移动智能网子系统(IN)由铁路总公司统一设置2套,互为冗余,作为全路GSM-R系统共用。在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设置移动交换子系统(SS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GPRS)、运营与支撑子系统(OSS)各1套设备,根据用户需求在铁路沿线、车站、枢纽设置无线子系统(BSS),配置相应的无线终端设备。虽然,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实现铁路沿线和车站统一的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平台,提供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站场常规无线通信语音和低速数据信息传送,设备能集中维护和管理。但是,由于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点有限,站场所有业务采用GSM-R的系统实现会造成信道占用很大,现有的频点不够使用,当站场靠近正线铁路或通过正线列车时,会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产生影响。因此,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未被全面应用于站场常规无线通信业务。目前,只能适用于解决站场部分语音业务,以及低速率、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信息传送。

1.4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

WLAN无线局域网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属于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使用户摆脱各种线路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WLAN(Wi-Fi)无线通信可采用2.4GHz或者5.8GHz通信频段。在铁路领域,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应用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车地数据信息无线传送。采用2.4GHz频段和IEEE802.11g、IEEE802.11n标准的设备进行组网,实现综合自动化CIPS调机业务等信息传送需求。综合自动化WLAN无线局域网系统主要由WLAN终端设备、接入点设备(AP)、接入控制点设备(AC)、PORTAL服务器、RADIUS认证服务器、用户认证信息数据库、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等组成。由于WLAN无线局域网频点是公众频点,将会受到外界终端设备的干扰,列车遮挡物影响,以及缺乏站场无线对讲业务、无线调车等业务的终端设备支持。因此,WLAN无线局域网不适用于涉及行车安全的铁路调车业务,不适应未来站场业务发展需求。

1.5LTE移动通信技术应用

LTE移动通信技术是铁路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方向,比较适用于宽带数据信息无线传输。LTE有TD-LTE与FD-LTE两种不同的制式,虽然总体上都满足大带宽的数据通信需求,但也存在很多不同。FD-LTE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依靠频率来区分上下行链路。TD-LTE是用时间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不同时隙作为信道的承载,可以根据上下行的数据大小动态进行分配,对于频率信道的利用率更好。未来铁路移动通信采用TD-LTE的概率较大。目前,在朔黄铁路已引入TD-LTE集群技术应用于列车同步操控、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构成;在部分铁路局站引入TD-LTE集群技术应用于站场货检、车号等无线对讲和作业信息传送;在郑州地铁引入TD-LTE集群技术用于车地间PIS信息和视频监控图像传送。工信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及我国频谱使用情况,确定使用1447~1467MHz频段建设时分双工(TDD)工作方式的宽带数字集群专网系统。而1785~1805MHz频段,则主要用于本地公众网接入,对确有需要的本地专网也可用于无线接入,具体频率指配和无线电台站管理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在同一地区给一具有无线接入业务经营权的公众网运营商或专网单位指配的频率宽带一般不超过5MHz。未来,在铁路领域,可以考虑申请使用1785~1805MHz频段的5MHz带宽用于站场无线通信业务。TD-LTE支持1.8G/1.4G/400M专用频段,覆盖增强算法、高增益定向天线、高终端发射功率,多方式天线组网。TD-LTE移动通信系统移动性好,支持350km/h,具有完善的QoS业务保障,可二次开发定制终端、调度台、无线通信模块等;可提供调度通信语音业务、低速率或高速率数据信息传送业务,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无线通信系统解决方案。LTE移动通信技术在铁路调度通信业务中的应用正在研究开发阶段,在站场或编组站中的无线调车、无线对讲、综合自动化信息无线传送系统中尚未被应用开发。

2未来站场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选择

站场或编组站作业范围比较独立,技术作业业务较多,综合上述几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介绍,以及应用于站场多种业务情况下的可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选择TD-LTE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未来站场综合无线通信技术。TD-LTE移动通信技术已在铁路和地铁领域获得应用,具有技术实用性和先进性,系统安全可靠,具备集中监测和维护管理,能满足站场各类业务综合承载能力和未来各业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铁路局可以申请使用1785~1805MHz频段的5MHz带宽合法频点用于站场无线通信业务。站场无线通信使用TD-LTE数字集群系统,可将公网MME、HSS、S-GW以及P-GW等多个网元合并为一个网元eCN,使其小型化,降低核心网成本,可以有效的节约近期工程投资,为将来铁路正线引入LTE移动通信系统应用预留互联互通条件。TD-LTE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主要由核心网节点、无线子系统和无线终端组成。其中,核心网节点设置TD-LTE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通过交换机等设备与各种业务应用服务器相连;无线子系统根据站场覆盖和业务需求在铁路站场内设置,无线子系统设备包括LTE基站设备BBU(BasebandUnit)和RRU(RadioRemoteUnit)设备;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无线终端。TD-LTE系统组网方案结构。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9

统一的标准实现对信息的存储、传输铁路运输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使得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捉襟见肘,为此我们应当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那些重点领域中的重点项目上去。因此就铁路运输来说,就不能对整个运输系统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也不能全面规范的建立起来。而且,信息的存储、传输中的多样化特征使得信息化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技术设施。但是目前我们的工作显然还不能满足这种基本的技术需求。数据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投入使用的各信息系统间数据共享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且也使得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效率也成为我们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虽然与信息系统有着相似的功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工作效率还是不能有效的提升上来。

1.2铁路运输信息化方面人才缺乏

人才的缺乏使得铁路运输信息化中的采集、处理及存储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铁路运输信息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实现的。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铁路信息化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并不太长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相当的技术不成熟现象,一些技术与具体的岗位之间的结合程度还不是很紧密。工作效率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影响原因就是人才的缺失。简单地说,我们不缺铁路运输专业方面的人才,我们也不缺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我们缺的是将这两方面融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铁路信息化是铁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应当既懂一定的铁路运输知识,了解铁路运输的特点,掌握铁路运输的规律,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铁路运输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是铁路运输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但是,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当中还是比较匮乏的。

2我国铁路运输信息化发展建议

2.1改进决策手段,建立信息化统一标准

我国铁路信息化正处于建设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技术设施的建设。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应该首先建设那些需要建设的项目。结合铁路事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将未来发展计划与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联系起来。在现行的由各铁路运输企业承担的的建设项目可以统一融入到铁路运输总公司项目当中,由总公司组织专家小组进行深入调查,给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出总体评估,并在具体实施中做出充分调整。根本原则就是将信息化项目放在整个铁路运输网络中考虑,是内部各要素能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整体效应。而且还应当建立统一化标准,建立统一化标准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便于信息的传输与共享。使得信息能够在系统内部自由流动,这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信息的利用率。完成这些工作是进一步推动铁路信息化的基础。

2.2充分利用市场配置人才的模式

解决人才危机当前我国铁路信息化进程中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短缺。为此可以在工作中尝试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的形式,引入企业发展亟需的各种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人才的一种最为有效的形式。铁路运输若要实现信息化的告诉发展必然也要在市场中寻求自身发展的各种人才。而且,在当前铁路运输转入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下,铁路运输人才的配置方式也理应交给市场来完善。为此,铁路运输单位首先应当建立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该部门应当结合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制定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激励制度,为铁路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10

随着中国铁路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铁路建设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铁路由于它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诸多优势,逐渐成为了国家运输网络的大动脉,因而,铁路建设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铁路勘察设计,作为铁路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控制水平、工程质量、运输过程的便捷性等方面。因此,铁路勘察设计院的项目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铁路建设项目水平的高低,探索合适的、符合铁路勘察设计院实情的有效项目管理模式是我国铁路建设工作中的重大管理难题。

一、铁路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现状

目前,国内几家大型铁路勘察设计院的项目管理模式,多采用专业设计处或综合设计处的生产组织模式,由院级计划调度部门统一安排全部项目的进度计划,各专业设计处派出相关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组,由项目总体负责技术组织。

(二)存在的问题

项目生产组织模式,具有自身的传统优势,如充分发挥在勘察设计院在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但是,此模式同样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如专业设计处之间的协调严重依赖于计划管理部门、甚至是高层领导、互提资料不严谨、勘测设计一体化推进迟缓、进度延误后处罚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等问题,专业环节间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具体来说,这种项目生产组织模式具有如下的不足之处:

对于专业设计处,同时负责诸多项目本专业的生产组织,在生产任务压力大的时候,容易发生项目间抢夺人力资源的现象,从而影响各项目的作业效率;对于项目组内部,由于各专业参与人员,均隶属于专业设计处,他们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切身利益,都由所在业务处负责,因此,他们在专业配合时,多从本单位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非站在项目整体的角度考虑,因此,发生专业间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普遍采用的院级计划调度部门统一安排生产调度,由于铁路项目往往需要30个左右的专业配合完成,计划部门制订计划所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复杂,计划制订本来就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和有效;而且,项目方案多变,所需的作业计划必须进行不断调整,因此,计划更是不可能做到周详、及时。结果导致生产资源的系统性浪费现象严重、专业生产处的抱怨越来越多、计划部门与专业生产处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目前都处于转型期,在向国际型工程公司发展。这样的生产组织模式,没有形成真正专职的项目经理,更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项目管理人员,包括进度控制人员、费用控制人员、合同管理人员、采购或分包管理人员等。往往由计划部门实际负责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分包等专业性很强的职能管理工作。这种做法,既无法提高对项目的专业职能管理水平,也不利于项目专业管理知识的积累。因此,不利于转型发展的需要。在项目后期服务阶段,由于人力资源紧张,从事本项目的人员时常被抽调到其他紧急的项目上,导致驻现场配合施工的人员往往到位率不高,影响了现场技术服务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市场信誉。

(三)原因分析及改革机遇

以往铁路勘察设计企业未实行项目管理模式,是受行业所限,承担的项目多为国家投资的长大铁路干线,由于项目投资额度大、工期紧张、且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因此没有实施项目管理的外部条件。今年以来,随着铁道部拆的重大改革,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措施,铁路项目投资也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因此,投资者更加注重项目的收益,以及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的控制,给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实施项目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契机。

二、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威廉.大内的Z理论(1981)首次提出来的。根据实际应用特点,可以分为弱矩阵、平衡型矩阵、强矩阵三种应用类型。

弱矩阵型结构,具有矩阵型组织的诸多特点,但是项目负责人更多的是从事协调工作,而不是管理。对于设计专业较少、技术简单的项目,可采用此种结构,分工明确且简单,对于职能部门协调的工作少,易于操作。

平衡型矩阵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复杂且设计周期长的项目,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业务素质较高的工作团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强矩阵结构,适用于技术复杂,需要多专业配合且工期紧张的项目,既需要专职的、拥有较大权限的项目经理专门来组织,还需要具体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矩阵型组织结合了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缺点。项目经理直接对项目负责;项目部全体参与人员能够以项目为导向;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的协调工作;具体业务部门负责派出专业人员,并做好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职能部门负责对项目部进行考核,并负责全公司资源调配。

项目组织与生产处同时存在,既发挥生产处的技术优势,又发挥项目部的组织优势。生产处是永久性的,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生产处负责人对参与项目组织的人员有组织调配和业务指导的责任,项目经理将参与项目组织的职能人员在横向上有效地组织在一起。

矩阵型组织是一种混合体。它既有项目型组织结构注重项目和客户(业主)的特点,也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结构的职能特点。这种结构将职能与任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可满足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又可满足对每一项目任务快速反应的要求。

三、矩阵型结构的应用

在铁路勘察设计企业中推行项目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原因如下:第一,全国勘察设计行业都在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业务结构,向着国际型工程咨询公司发展,是实行项目管理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第二,从服务的客体―铁路项目本身来看,从建设管理到施工总承包管理,全行业已经基本全面推广了项目管理,尤其是小型专支线项目,比较适合推广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而设计单位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有着较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第三,从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发展来看,实行项目管理有着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等诸多优势,有利于企业发展。在当今经济发展形式下,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应采用强矩阵型组织结构,提升自身的勘察设计项目的管理水平。

四、推行铁路勘察设计项目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矩阵型组织结构在铁路勘察设计项目中得到贯彻实施,从而改善和提高勘察设计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保障铁路勘察设计项目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贯彻实施。

(一)调整组织结构,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设计院一般是在同一管理平台上同时运行多个项目的生产组织,按照矩阵型结构的特点,应选用“项目部+生产处+院职能部门”组成。由项目部直接负责项目生产组织,生产单位派出项目部人员及设计人员,院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各项目间的资源分配。项目部在原有生产模式下的项目总体组的基础上组建,负责该项目的生产组织和售后服务,具体参与设计人员,由各专业负责人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向专业处提出计划,由生产单位审核后派出,这部分派出人员的收入的60%由项目部负责支付,并向各专业处支付技术审查费用。专业处负责本专业的技术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并承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审查工作,同时承担本专业派出人员40%的收入,若派出人员技术水平不够或在项目部中专业配合不力,则由项目部遣返回专业处,遣返后,专业处承担该专业人员全部收入。院职能部门负责监督各项目部的生产组织情况,负责协调各专业处的资源,并根据产品的质量、进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客户的反应等方面,负责对项目部、专业处进行奖惩。各专业员工组织上仍归属各专业处,因此项目结束后,员工“有家可归”。

(二)建立以项目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和收入分配机制

设计院以往都是将承担项目的费用,分配到承担的各个生产处,由各生产处组织生产项目的实施。采用矩阵型结构,可根据以往项目组织的经验,对每个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费用直接交由项目部进行管理。项目部费用主要可分为:项目的日常管理费用、直接生产成本、项目部常驻人员的收入以及业务处派出人员的绩效收入。院对项目部的成本管理进行考核,若在项目完成后,项目部管理费用由结余,可按一定比例对项目部进行奖励,以鼓励节约成本。

(三)给项目经理授予一定财务和项目部人员考核权力

实行项目管理,要向项目经理部充分的授权并赋予责任。在项目经理及常驻人员选拔时,可以在职称、注册执业资格、项目经历等方面设定严格的条件,并建立人才库,以加强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

经过严格选拔,组建好项目经理部后,应当对项目经理在生产组织,参与人员绩效考核等方面授权。在院人力资源紧张时,项目经理可自行组织外协力量完成项目生产组织,以此来扩充生产力。项目部同时承担着对项目经理部人员,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各专业设计处要充分发挥专业化作用

设计院作为科技型企业,在铁路建设领域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引领着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做好科技创新,设计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各专业设计处与往生产模式相比,工作重点从协调生产组织为主,转向了以专业技术发展、技术储备、人才培养为重心,由项目部承担了生产组织、成本管控、售后服务等义务。因此,专业处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将工作重心放在加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研究上。未来市场的竞争,科技和人才是重要的软实力,专业处应该积极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搭建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好技术总结和再创新,以此来促进项目管理。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互联网、数据库、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勘察设计企业将主要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来实现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实施项目管理,可以全面推广项目管理软件,借助该平台提高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效率,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监控和协调。加大各专业设计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全面实行标准化、流程化,积极利用BIM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强项目部各专业间的设计配合,减少差错漏碰,提高设计文件的质量,同时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向业主提供更高标准的设计作品。

(六)职能部门做好全院各项目的资源统筹协调

实行相关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具体的、纷繁复杂的生产组织协调中跳出来,具体的生产组织工作交由项目经理。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各项目的监控和对项目部的考核,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做好对项目部和专业处的指导,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去赢得业主的信任,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铁路勘察设计企业推广应用项目管理,决非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从全员的思想观念、相关的配套制度、整体的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摸索学习,不断完善制度,解决推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全面建成国际型工程公司,积累经验和储备人才。

五、结束语

矩阵型组织结构在铁路勘察设计行业的应用,要通过不断的项目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应市场和企业特点的项目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这将为企业培养项目管理复合型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走向国际型工程咨询公司的必经之路。因此,通过矩阵型组织结构在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推广应用,将会提升铁路勘察设计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开拓国际市场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和项目管理经验的积累。

参考文献:

铁路专业技术总结例11

集团的改革经历了两次开先河的历史挑战。一次是集团班子调整以后启动实施的“两大调整、五项改革”。这次改革与调整的涉及面之广、难度之大、任务之重开了发展集团组建以来的先河,特别是所属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出资人财务体系建立、投资管理体制理顺等改革举措的实施,在集团上下引发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层裂变。在两级班子的举力推进下,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确立了集团公司“四个中心”地位(战略决策中心、资本经营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实现“四个统一、四个到位”目标(财务管理统一、对外投资统一、人事管理统一、对外形象统一;角色到位、功能到位、权利到位、管理服务到位),凸显了集团的整体效能与效率,并在系统内有效树立了“改革观念、整体观念、企业观念、绩效观念”。另一次是从发展集团到铁路集团的历史性飞跃。在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集团班子坚定做强做好国有企业的信念和决心,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轮驱动”的产业运作模式,开全国省铁集团之先河,得到了省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在整合金温公司网及其他省内铁路资源,组建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的过程中,做到了工作平稳、思想平稳和队伍平稳。

经过近三年的运营,集团在加快推进我省铁路建设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有关各界的充分肯定;产业板块稳步发展,实力增强,为集团铁路建设运营提供重要支撑。末,集团公司总资产144亿元,比的58.6亿元增长1.45倍。前三年,集团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2.35亿元、5.69亿元、7.83亿元,盈利能力高速增长。

二、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系统协同为目标,坚持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企业软实力。财务管理上,集团公司从出资人委托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出资人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成立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委派所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建立银企合作机制等举措,统一资金“进口”。继在在全国地方性铁路集团中首开先河发行12亿元短期融资券后,二期总额14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已于6月获准发行,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目前,集团公司在我省主要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已经达到240亿元。投资管理上,根据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特点,严格按照三个层次的关系来界定母子公司的职能定位,即:集团公司是投资中心,子公司是利润中心,孙公司是成本中心,实行投资一体化管理体制,统一资金“出口”,并通过出资人产权代表报告制度、项目投资指导准则、项目后评价管理等制度的实施,强化投资监管力度。绩效管理上,建立与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突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理念,改革集团系统的薪酬分配和考核机制,通过“所属公司经济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党风建设责任制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这“四大责任制”的实施,建立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制度与流程上,四年来共制定、修订各类制度80多项,梳理、绘制管理与业务流程图24张,并汇编成册,形成体系,有效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开始,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规避经营风险,集团从战略、决策、财务、经营、法律、人力资源等方面出发,着眼于风险识别、监控、分析和应对等视角,着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经过两年多循序渐进的持续努力,集团公司已建立由组织体系、风险内控体系、风险战网略、预警应急反应机制和信息平台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手册》。产权制度改革上,按照“企业发展、因企制宜、以人为本、国有资产安全”的改制原则,以“推进企业发展”为最终目标,严格规范运作,着力推进二、三级企业的改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4家所属公司的改制,分别实现了国有股全部退出、国有股和经营团队共同持股等产权多元化的形式,国有全资的僵局得以破解,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得以有效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关注度大大提高。

三、抓住“四个重点”,全力推进我省铁路建设进程

集团紧紧围绕“争取在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总目标,以“三个体现”为工作指导,即“体现我省铁路现代化的要求、体现融入长三角的要求、体现省委省政府对铁路集团公司职能的要求”,抓住“在建铁路形象进度、拟建铁路前期推进、铁路建设资本金筹措、合资铁路安全运营”这四大重点,各有侧重地发挥技术、管理、协调三方面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我省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

目前,集团公司已经代表我省与铁道部合资建成了金温铁路、萧甬复线、新长铁路和衢常铁路等四条铁路,省内总里程467公里。在建的有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沪杭客运专线、宁杭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钱江铁路新桥和杭州东站扩建工程等“五线一桥一枢纽”项目,境内总建设里程709公里,至7月底开累已完成投资360.6亿元,占总投资959.8亿元的37.6%。其中,沿海铁路段(温福铁路段、甬台温铁路)工程建设正处于最后收官阶段,目前正在进行动车联调,计划10月1日正式开通客运,将成为我省境内第一条时速达到250公里的高速铁路。同时,根据省部明确的计划目标,杭长客专、金温扩能、九景衢铁路和宁波铁路枢纽等新“三线一枢纽”项目将于内开工,杭州至黄山铁路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随着上述铁路项目的相继建成,到20__年,我省铁路运营里程将接近2800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以上高标准铁路约1800公里,形成全省铁路2小时 交通圈和长三角1小时城际快速通道。

根据规划,2020年前我省还将适时建设沪乍嘉湖铁路、金台铁路、湖苏沪铁路、苏嘉城际、宁波至金华、衢州至宁德、衢州至丽水、杭州湾跨海通道等项目,省内建设总里程近900公里,投资估算1000亿元。

四、做大做强产业板块,为铁路主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集团公司围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房地产四大产业板块,致力于打造核心产业,构筑了相互依托、梯度推进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平台,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结构不断优化,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大力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优势的企业。

江山化工,逐步形成年产28万吨dmf、年产4万吨dmac和年产15万吨混甲胺等生产能力,主导产品产能位居世界第一,是目前国内主要有机胺生产基地,公司于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宁波镇洋化工,具有年产26万吨离子膜烧碱、6万吨高浓度离子膜烧碱、4万吨双氧水、3.5万吨氯化石蜡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氯化石蜡拥有两项专利技术,产能亚洲第一。杭州机床股份公司,10月建成投产,总投资8亿多元,以发展大型、精密、成型、高效、成套成线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可年产精密数控机床1200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平面磨床生产基地。房地产板块已成功开发“今日嘉园”、“盛世豪庭”、“翡翠城”、“留庄”等知名楼盘,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截止底,集团科技化工、装备制造、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已占资产总量的47.6%,整体经济效益贡献度达到88%,对主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夯实,这一管理模式不仅成为国内省铁集团成功运作的范本,也为集团谋求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集团的产业经营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冲击,产品销售困难,经济效益下滑。集团公司及时采取“五大举措”,确保企业经济稳步增长。一是强化战略管理,明晰产业调整方向。通过战略评估,加大执行力度,提高集团战略管理的硬约束,实现战略协同。二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致力打造核心产业。抓住国家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对接我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导向,结合集团现有产业的实际,制定《集团重点产业项目的振兴实施计划》,明确相关举措和政策,将要素和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板块倾斜,逐步降低强周期性产业在集团公司产业布局中的比重。三是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改造。以提高技术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创新,找到一条自主研发、储备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集团产品向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逐步转变,以产品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四是审慎把握和控制投资节奏,谋划低成本扩张。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瞬息万变,集团连续进行宏观经济走向和各产业板块环境及趋势调研,进一步强化了风险控制的意识,并确定了稳健的投资基调;抓住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行业洗牌、资产定价回落等机遇,以集团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有效对接资本市场和产权运作的手段,伺机开展企业的收购与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五是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拉动经济平稳增长。针对当前形势,充分认识到企业可能面对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重点在经营策略调整、内部管理挖潜方面下功夫;加强销售管理,积极研究市场的替代与拓展;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提出增产增收、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平稳经营。

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发展新动力

第一,统一部署,加强领导。,集团公司提出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思路,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工作,针对系统内科技创新的六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手段。集团公司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新工作的领导与推进力度。制订下发《关于加快集团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指引并提出具体要求,启动实施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高技术含量项目投资扶持、鼓励生产型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建立科技人员收入与创新成果挂钩激励制度等四大激励政策,大大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集团公司多次组织系统内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经验的交流学习,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水平。

第二,明确创新的方向与目标。集团公司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领域、三个重点”的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即以把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强大驱动力的创新型企业为目标;着力在“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精细化工”两个重点领域尽快实现突破;以产品研发、技术革新、产研合作为重点,打造集团的科技创新优势。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所属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举措清晰。金温公司以在机车和客车行使安全、办公自动化、线路设备的安全监控、行车调度、设备管理为创新重点,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节约型铁路。江山化工确定了2年内解决副反应和腐蚀控制、污水处理等行业共性问题,每年完成难题攻关项目不少于20项,每年产生5~10项专有技术成果,每年有2~3项新产品(技术)储备,建成部级技术中心的创新目标。镇洋化工拟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适时进入生物化工,逐步建设成为技术特点鲜明、经济效益较好的综合性化工企业;重点通过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再创新,将acs、氯蜡70项目培育成新的产业,对mibk装置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开发耗氯、耗氢新产品。杭机股份的创新目标为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发展自主品牌,以不断挖掘产品核心技术和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主攻方向;产品发展方向遵循“精密数控、成形高效、大型专用、成套成线”的方针,加强产品设计的系列化、模块化、集成化,磨床产品向高速高效、多轴复合、大型精密化发展。

第三,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集团公司出台《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在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原则下,对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统一计划、动态管理,并进一步落实创新经费保障,明确相关激励措施,如设科技创新成果奖,表彰创新成果突出的项目完成人,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设科技创新贡献奖,与年度经营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对在研发投入、创新工作推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经营班子予以表彰奖励,切实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与创新能动性。经过两年多的深入推进,子公司的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业已形成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制:金温铁路公司成立了科技创新评审委员会,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评审程序与奖励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江山化工通过“难题攻关”、“技术革新”、“主任 工程师课题”、“工人技师课题”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攻关机制,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技术难题,公司开展的较大技术课题攻关达到40余项,通过推行干部竞聘上岗、主任工程师评聘、技师评聘、星级员工管理“四通道”成才,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充分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

第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自实施创新兴企战略以来,集集团系统专项资金投入达到了历史性的8000多万元,实施技改项目16项,实际产生经济效益2300万元,集团整体朝着创新驱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集团企业依托三家省级技术中心、两个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广泛开展合作,科技创新成果突出:集团系统现有两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7项专利;多次主持制定dmf、平面磨床的行业标准;拥有两项省名牌产品。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与省级荣誉——江山化工的“超低水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别列为部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机股份的mk-4020数控龙门平磨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列入部级新产品,mkl715016/2七轴五联动叶片叶冠圆弧强力成形磨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杭州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省国内首台套项目;mkld7140数控强力双头成型磨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优秀军工合作项目;hz-078cnc数控直线导轨磨床列入杭州市重大装备首台套项目。

江山化工被评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省技术进步优秀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镇洋化工被宁波市评为“年度区十强企业”、“年度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加西贝拉公司获得“联合国示范项目贡献奖”、“省优秀创新企业”。金温铁路公司作为国内第一条合资铁路,以“服务航空化、环境宾馆化、工作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开拓创新,建立起了一套富有特色的管理体系和经营机制,取得了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目前全国效益最好的合资铁路公司之一,树立了行业典范,被评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至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六、以创新为主线,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集团在强化铁路主业发展的同时,积极谋划经营性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四型企业”的总体思路。“两大转变”即指铁路主业由单纯的铁路投资、建设进一步向铁路运营管理、多种经营,乃至逐步形成铁路产业链方向转变;非铁产业由单向放大增量向增量投资与存量挖潜结合,强化深度开发和技术升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转变。“三大目标”即指在铁路投资建设的带动下,全面实现集团--发展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做大企业;通过集团内资源的整合并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聚集,做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科技、管理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做优企业。建设“四型企业”即指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管理科学、治理完善、适应市场机制的现代型企业集团;主业突出、结构优良、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自主研发、科技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创新型企业集团;环境友好、发展协调、企业文化先进的和谐型企业集团。

在上述思路和原则的指导下,集团采取扎实有效的举措,以实施技改项目为重点,提高装置的内生效率;以新产品研发为主体,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实施技改项目,实现小投入、大产出。集团公司实施技改项目约50多项,技改投入约3000万元,当年产生经济效益2300万元。金温铁路公司通过计算机系统技术改造方案,整合了货运计算机管理系统,规范了货运系统管理,综合利用到发确报、清单信息、电子货票,提高了货调、内勤办理效率,目前工作效率提高了80%左右;所有运输生产数据都进入温州西站货运数据中心数据库,对制定公司运输生产指标、调整货物经营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更新改造了公司货运计算机网络,完成了公司仓存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的《山区合资铁路安全的强化管理》研究课题在铁道部和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比中先后荣获三等奖。

江山化工多年来坚持技术改造,已给公司带来丰硕成果,生产装置在行业中创造多项第一:甲胺老线创造同行业单条生产线最高产能;dmac产品酸度(杂质)值稳定达到小于20ppm,跻身全球最好质量水平;攻克了co2煤气脱除有机硫的行业难题。在装置创新改造过程中,形成了《通过调节合成进料的n/c比以改变甲胺产品结构,提高二甲胺选择性》等多项专有技术,获11项专利。镇洋化工,氯化石蜡差异化生产技措项目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膜法除硝项目降低了烧碱成本和“三废”排放,12吨/小时氢气锅炉项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等,大幅度提高了装置经营效率,主要生产指标排行业前列,产品综合能耗远低于行业与省内能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