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副高医生论文

副高医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8 21:26:18

副高医生论文

副高医生论文例1

来自全国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医院院长及基建、后勤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各有关科研院所(校)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共7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孙隆椿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大会以“健康城市与未来医院建设和发展”为主题,非常有意义。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卫生工作的基础之年,也是深化医改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随着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及重点建设领域规划目标的确立和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医改的稳步推进,新时期我国医院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而本次大会能为我国新时期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为大家抓好医院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帮助,也衷心希望医院管理研究所以“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和《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为平台,在努力做好会议组织和学术交流的同时,加强医院建设的问题研究,积极倡导科学建设理念,大力推进各类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为促进医院科学、经济、高效建设目标的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殿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医改三处处长田佑中发表了主旨演讲。

大会通过主题论坛、新技术及装备专业展示、现场答疑、对话交流、经验介绍、厂商推荐等特设环节,着力为广大医院建设者和管理者提高医院建设及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专业化的学术交流与服务平台。大会分为主题论坛和展览展示会两部分。有50多名演讲者作报告,其中,5名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介绍了我国医改和“十二五”规划对医院建设提出的新要求,11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介绍了国外的医院建设理论、经验和技术。

主题论坛的内容包括“创建健康城市与卫生改革对医院未来发展建设的定位要求及影响”、“绿色医院建设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数字、智能型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品质和管理效率提升”、“节能型医院建设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有效应用与价值体现”、“生物净化工程建设与现代化洁净医院的创建与打造”5个方面。论坛期间,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诸葛立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深圳滨海医院筹建处主任叶炯贤、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医疗建筑研究院总建筑师黄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文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张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上海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沈晋明等领导和专家作了主题演讲。

中建国际设计顾问公司医疗事业部高级咨询顾问徐勤生、RTKL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恺及来自TFP Ryder Healthcare的保罗・贝尔等专家、美国HKS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日本三维集团等企业代表就行业内关注的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主题论坛还另辟分会场,邀请数位业内专家与医院代表一道,就医院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和医用气体工程建设与应用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和交流。

大会还开设了4500m2的展区,有68家企业参展。有多家大型企业参与其中,如CCDI集团、长春铸诚集团、重庆海润节能研究院、富美家材料公司、江苏华迪净化公司、山东亚华电子公司、山东新华医疗等,他们为创建绿色医院提出了很多建议和建设方案。

副高医生论文例2

会议拟于2007年9月中旬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目前正征集有关医学信息各个领域有关专业及前沿热门课题的论文。

2007年全国人畜共患及自然疫源

性传染病专题研讨会征文

拟定9月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就上述领域的进展和前沿问题进行专题报告与学术研讨,并授予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Ⅰ类学分。

王一飞、王鸿利讲“医学人生”

王鸿利教授196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他道出了自己行医做人的准则:做人,做事,做学问;尽心,尽力,尽责任。他强调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攀“医德峰”。

王一飞教授1957年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他用辨证的思维向学生们分析了智商、智能、智力和智慧四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名优秀的医学生甚至是医生,应该兼具这四“智”。

朱继业教授汇报器官移植进展情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朱继业教授受卫生部委派,代表我国政府参加了2007年3月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召开的全球人体器官移植会议。朱继业教授详细介绍了作为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国的中国,近年来在肝、肾等器官移植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特别说明了我国在移植相关立法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进步,主要包括: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并在同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委员会暨全国峰会上发表了大会声明;2007年3月15日,卫生部又在北京召开了器官移植审定专家工作组会议,并在同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情况。

第5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召开

海口市人民医院

经中华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票决通过,并报中华口腔医学会同意,第5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暨第23届亚洲口腔种植学术会议(5th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Oral Implant Association & 23thCongress of Asian Oral Implant Academy)将于2007年11月8日-11月1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议由亚洲口腔种植学会(Asian Oral Implant Academy)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Oral Implant)主办,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承办,海南省口腔医学会协办。

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启动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卫生部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中国医院学会潘学田副会长,卫生部科教司计划处陈旭利处长,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主任胡盛寿教授,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副主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科研处处长朱曼璐教授等出席。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40余位心血管病知名专家和100多个协作单位的250名代表参加了项目启动会。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中国高血压联盟执行主席吴兆苏教授,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血压联盟执行副主席朱鼎良教授,“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课题负责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文教授共同主持了项目启动会。

国际医药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举行

海南省人民医院

副高医生论文例3

会前报名即达到950余人的大会,在报到当天,现场更是火爆。据统计,来自全国各地各级相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协会的领导,医院院长及基建、后勤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英国、美国、瑞典、德国等十几个国家驻华机构代表,以及国内外相关企业代表共1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同期的展览会,12000m2的大展馆,有近6000名的专业观众参观,可谓规模空前。

亮点2: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莅临,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局长王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刘殿奎,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梁铭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赵明钢,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英国贸易与投资总署商务领事孔立夫,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刘魁,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祖瑚,江苏省医院协会会长唐维新,北京医院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毛羽,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方,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中国福利协会秘书长冯晓丽,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峰,山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刘运祥等领导和嘉宾出会。

除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出席外,此次会议还邀请了众多国内外医院建设领域的资深专家演讲。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黄锡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研究员许钟麟、台湾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潘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罗蒙、沈阳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法国社会福利卫生部主任研究员丛汇泉、美国健康设计中心总裁&首席执行官黛布拉·莱文、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长泽泰、日本工学院大学建築学部教授山下哲郎、德国可再生能源运用促进协会主席格奥尔·瓦根纳、澳大利亚康复医学院高级执行官玛丽·波特、悉尼科技大学医院建筑设计与规划研究院院长伊恩·福布斯、奥地利维也纳医院联盟技术总监弗里德里希·坡莱姆、台湾重症医学会秘书长尹汇文、上海市建筑学会副主任王宇虹等中外嘉宾及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此外,会议特别邀请到了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刘魁,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于宗河,中国医院协会后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副社长李月东,江苏省医院协会建筑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亚东,山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规划与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运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颖,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黄锡璆,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建筑系讲师吕志鹏,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公共建筑节能项目主任张社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处长赵奇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助理郑毅,天津人民医院院长吕文光,盛京医院副院长郭锡斌等担任会议的嘉宾主持。

亮点3:12个专题论坛内容丰富,150位专家联袂分享

在3天的大会中,除设“中国卫生政策与医院建设发展综合论坛”外,还分设11个专题论坛,分别为:“全国大型医院可持续发展院长高峰论坛”、“绿色医院建设与节能改造专题论坛”、“第二届中外医院建筑设计师高峰论坛”、“中国特色医养机构建设与投资发展论坛”、“医院环境设计与材料应用专题论坛”、“前期策划与医疗流程设计专业论坛”、“医院生命支持系统专题论坛”、“医院智能建筑与高效运营专题论坛”、“医院基本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专题论坛”、“全国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与科学建设院长高端论坛”和“首届中国民营医院投资与建设高端论坛”。

每个专业论坛均由业界知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月20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外医疗建筑设计师高峰论坛”和“中国特色医养机构建设与投资发展论坛”,是本次会议的特色论坛。在“第二届中外医疗建筑设计师高峰论坛”中,来自美国、日本的设计师代表与中国代表围绕“创新设计与数字未来”主题,就医院建筑设计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美国VOA全球总裁瑞贝尔·罗伯茨、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长泽泰、日本工学院大学建築学部教授筧淳夫、奥地利可持续建筑协会总经理菲利普·考夫曼、美国健康设计中心总裁&首席执行官黛布拉·莱文、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陈国亮、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玉龙、CCDI悉地国际医疗事业部设计总监谢昱、博德西奥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医疗部设计总监何柏川等进行了精彩分享。

“中国特色医养机构建设与投资发展论坛”别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就中国医养机构建设与发展发表演讲。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中国福利协会秘书长冯晓丽,美国老年环境发展协会的创始人David Green,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建筑系讲师吕志鹏,法国社会福利卫生部主任研究员丛汇泉,台湾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潘冀,PTW建筑设计总设计师戴安·琼斯,日本工学院大学建筑学部教授山下哲郎,奥地利维也纳医院联盟技术总监弗里德里希·坡莱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颖,RTKL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恺均围绕“医养结合、科学养老”进行了主旨演讲。

亮点4:主流医疗建筑设计院悉数到场,国内外各大品牌展商云集

与大会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展出面积达12000m2,共有来至中外的近200家知名企业参与展示。展区共分为6大主题板块,医院规划与设计、绿色医院节能改造、医院建材、智能信息化系统等。主流医疗建筑设计院悉数到场,国内外各大品牌展商云集。其中,不仅有西安四腾工程有限公司、长春铸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环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CDI 悉地国际、福州皇家地坪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国内企业,还有来至瑞典、英国、美国、荷兰、德国等十个国家跨国企业的参与。展商经营业务涵盖了建筑设计、专项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暖通空调、医用设施设计、照明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传输系统、节能改造、建材等与医院建设相关的各个领域。

此外,展区还特设了“优秀供应商”、“新技术交流”和“新品”展示区,也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亮点5:500余个待建项目,搭建医院建设交易高端平台

本届大会区别于其他大会的特点是,很多参会代表不仅仅是来听课学习,而是带着待建项目来现场求教专家。因此,主办方更是在展会设了“专家咨询区”,组织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现场为有咨询需求的参会代表答疑解惑。据统计,共有500余名参会代表报名参加了咨询活动,很多代表随身带着厚厚的图纸,在现场向专家求教。现场专家咨询活动得到了项目建设医院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亮点6:答谢晚宴创新设计,医院考察报名踊跃

5月19日晚,主办方举行了“四腾之夜·开幕答谢晚宴”,有800余代表参加,晚宴提出光盘、节约的口号,创新的晚宴设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日晚,成立不久的中国基建管理者俱乐部在轻松的氛围中召开了首次会议,在《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执行副主编李宝山的主持下,针对相关章程进行了热烈讨论。

副高医生论文例4

王国强在讲话中提出了中医医疗机构未来发展需要探索的五个模式:一是要努力探索建立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二是要努力探索建立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三是要努力探索建立多专业联合诊疗服务模式;四是要努力探索建立多种方法并用的综合治疗模式;五是要努力探索建立体现中医药文化和大医精诚理念的服务模式。

沈爱民在讲话中对构建全面的、充满活力的学术交流新格局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大力鼓励营造有利于孕育创新思想的良好学术生态;二是要大力鼓励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三是要大力鼓励学术交流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相结合;四是要大力鼓励学术成果与为科技政策服务相结合。

副高医生论文例5

第二章卫生技术职务

第二条卫生技术职务是以医药卫生技术应用为主要职责,根据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卫生技术职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履行相应职责必须具备的任职基本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合理结构比例。

第三条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4类:

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中药、西药人员: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护理人员: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护士

第四条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为高级技术职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力中级技术职务;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为初级技术职务。

第三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各类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暂按卫生部(82)卫医字第10号、(83)卫防字第61号、(81)卫药字第10号、(79)卫药字第98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任职基本条件

第六条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七条医(药、护、技)士

1.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在上级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能胜任本专业一般技术工作;

3.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第八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或常用专业技术问题;

3.借助工具书,能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中专毕业,从事医(药、护、技)士工作五年以上,经考核证明能胜任医(药、护、技)师职务;大学专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

第九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2.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处理较复杂的专业技术,能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3.在临床或技术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比较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大学毕业或取得学上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4年以上;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3年左右;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左右;取得博士学位者。

第十条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具有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以上。

第十一条主任医(药、护、技)师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专著、论文或经验总结。能熟练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做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善牛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

4.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必须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怦审的、符合相应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中,按照限额进行聘任或任命。

对未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或评审认定不符合任职条件者,任何单位或任何人不得聘任或任命其担任卫生技术职务。

第五章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副高医生论文例6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合理应用

1 有毒中药的概念

1.1 有毒中药泛指一切中药:《医学问答》曰:“夫药本毒物,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张景岳所谓的“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皆是将防治疾病的所有中药称之为“毒药虻”。清代医家徐灵胎指出:“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就连老百姓也明白“是药三分毒”的道理。

1.2 有毒中药指药物的偏性:《内经》指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也,所以去人之邪气”。《神农本草经》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无毒或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以上说的上、中、下品及“大毒”、“常毒”、“有毒”、“小毒”及“无毒”均指药物的偏胜之性。其中“大毒”或“下品”还应包括毒副反应,“无毒或小毒”及“上品”指作用平和,一般无毒副作用或毒副反应很小的药物。

1.3 有毒中药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这里的“毒药”指的是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有毒中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与前两种“有毒中药”(广义的)性质上有别。《神农本草经》中进一步提出了“有毒中药”用药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应当采取炮制法制约其毒性。现代医学认为,毒性作用是药物固有的,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可表现为危害性反应,主要包括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特异质反应、变态反应、毒性反应六大部分。在一般情况下,药物毒性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以避免。除药物本身具备毒性作用外,毒性主要与药物的用量、时程及用药对象的个体特质密切相关。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规定剂量范围内,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主要包括副反应、停药反应与后遗效应。显然,药物的毒性作用与副作用不同。现代《普通毒理学导论》明确指出:“药物的任何作用,对健康和非适应症的人都是具有毒副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具有毒物的性质”。只有树立了这种观点,才能纠正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无毒性”的错误观念,而且十分必要。

2 中药毒副作用的主要原

2.1 药物是否对症:在临床中医师诊疗过程中,处方用药是否严格按照中医的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明确的诊断,对病症按中医药学理论合理使用中药,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人体产生积极有益的治疗作用,也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反之,诊断不明,用药不合理、药不对症、违背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的基本原则,就很容易导致新的病理偏向,产生毒副作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近年吵得沸沸扬扬的龙胆泻肝丸所致对人的肾损害作用,更被一些人视作中药不良反应突出的典型例证,但至今未见龙胆泻肝丸,如何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所致肾损害的病例报道,只见一些西医医院使用的有害报道,岂知,龙胆泻肝丸作为一种药物,可为中药,亦可为西药,不顾中医药学理论,只按西医药学理论而使用,那么它所出现的对人体伤害作用,只能称为西药龙胆泻肝丸的毒副反应,实不能称中药龙胆泻肝丸的毒副反应。故前人曾告诫:“药物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参术亦能为害。”只有在正确掌握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治这一有力法宝下,在中药师严格的规范操作合理运用下,才能减少和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发生。

2.2 炮制方法不合理:采用正确的方法炮制的中药可以降低药物毒性,而不合理的炮制又可能导致药物的毒性增强。如乌头与附子内服都用炮制品,炮制目的主要是减毒,若炮制的火候不够,不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要求操作,所用辅料不符合炮制范围,则炮制品容易发生中毒反应。

3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用药实践,肯定了它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不正确的。使用药物必须以保证安全并取得预期疗效为原则。如果所用药物对患者造成了毒性伤害,则有违用药之目的;因用药而致患者死亡,就更无疗效可言,完全丧失了临床用药意义。

3.1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中药,避免中药毒副作用的各种因素:首先要重视毒性的普遍性牢固树立药物使用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观念;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反应,力求取得最佳疗效。针对患者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选择适当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防止过量和积蓄中毒。

3.2 临床使用中药时,要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使用所谓无毒药时,盲目加大用量,忽视用药安全以致引起中毒反应。二是使用所谓有毒药时,为了确保用药安全而过分小心,以致忽视疗效,随意将用量降低到有效剂量之下,达不到用药治病的目的。

3.3 掌握药物的毒性及中毒后的临床表现:有利于及时诊断中毒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措施。如蟾酥的中毒临床表现为循环系统的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等;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原因是服用蟾酥制剂过量,外用蟾酥浓度过高,误食或过量食用;其解救措施应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较大静脉输液;对症治疗,如注射阿托品,服用颠茄合剂等;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内服。

综上所述,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并不意味着没有毒副作用,也再一次提醒告诫人们服用中药时应重视它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明白“有病就医,无病不吃药,短药可自服,长药慎思考”的道理。在中医学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要从严掌握用量,诊断明确,因人治宜,掌握使用法度,要高度重视毒药的生用、制用、内服、外用标准及适宜剂型、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安全合理地规范炮制中药,扬长避短,有的放矢的运用中药这一有力武器就能药到病除,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王洪图,贺娟,李岩,等,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5,92

[2]王,子寿,宋兴,薛江,等,神农本草经,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06,511-512

副高医生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 R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a)-0103-03

优生是计划生育具体内涵的延伸,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1]。目前,以优生为目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作为优生重要措施在我国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关于优生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以及相关的围孕期干预内容与模式的研究也受到有关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2-4]。但有着千年历史,并在婚、孕、产、育方面具有深刻认识与独到见解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包括音乐、饮食搭配、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太极等运动、心理咨询等,却未在此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北京育龄妇女进行调查,了解并比较她们对中西医优生方法认知情况,旨在为将来中医优生干预的推广提供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现有资料 系统、广泛地收集与中医优生相关的资料文献。

1.1.2 问卷调查 于2012年8~10月在分别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国医堂门诊对18~55岁北京户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2份,实际回收291份,问卷回收率为93.3%。

1.2 研究内容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包括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医疗保障、收入等。

1.2.2 中西医优生认知情况 中西医的喜爱程度、中西医优生知晓程度、中西医副作用认知等。

1.3 质量控制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质量控制。在研究设计阶段:前期大量查阅文献和咨询有关专家,明确调查项目和指标定义,编制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初稿进行预试验后,进行修改和定稿。在资料收集阶段:严格培训调查员,使其明确问卷调查内容和指标含义;开展问卷调查时,调查员以客观的态度一对一询问调查对象,并对当日回收的问卷进行复查,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建立逻辑核查,进行双录入。录入后的数据,采用SAS 9.1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信息

2.1.1 年龄 北京被调查育龄妇女平均年龄为(32.36±7.04)岁。将年龄分成0~< 20岁、20~< 30岁、30~< 40岁、40~< 50岁、50岁及以上五个年龄组,结果显示:20~

< 30岁年龄组人员最多,达到47.5%;其次为30~< 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6.4%;再次为40~< 5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5.5%;而0~< 20岁及5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非常小,分别为0.3%及0.7%。

2.1.2 婚姻及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可分成未婚、在婚、离异及丧偶4种情况。根据统计结果,被调查育龄妇女以在婚为主,有220人,所占比例为75.6%;其次为未婚女性,所占比例为22.7%;再次为离异者,所占比例为1.7%。将文化程度分成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技校/中专/中技、大专、大学及以上,其中,大学及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4.6%,高中/技校/中专/中技的人所占比例为16.5%,大专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为15.8%,初中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为2.4%,小学及以下所占比例为0.7%。

2.1.3 医疗保险及收入水平 统计被调查的291名育龄妇女的医疗保险情况及收入水平,将医疗保险类型分成公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自费及其他6种类型,结果显示,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主,占57.4%,其次是公费医疗(18.3%)、城镇居民(9.7%)、自费(7.6%)。将收入分成0~< 1000元、1000~< 2000元、2000~< 3000元、3000~< 4000元、4000~< 5000元、5000~< 6000元及6000元及以上7个组,有24.7%的育龄妇女收入在6000元及以上组,有20.8%的人收入在2000~< 3000元组,有15.3%的人收入在1000~

< 2000元组,有17.0%的人收入在3000~< 4000元组,9.4%的人收入在5000~< 6000元组,有9.0%的人收入在4000~< 5000元组,还有3.8%的人收入在0~< 1000元组。

2.2 中西医优生认知情况

2.2.1 中西医喜爱程度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的喜爱程度,将喜爱程度分成非常不喜欢、不喜欢、一般、喜欢、非常喜欢五个程度,根据统计结果可知:有140人(48.1%)对中医喜爱程度一般,有130人(44.7%)喜爱中医,有7人(2.4%)非常喜欢中医,而有12人(4.1%)不喜欢中医,有2人(0.7%)非常不喜欢中医;有181人(62.2%)对西医喜爱程度一般,有75人(25.8%)喜爱西医,有2人(0.7%)非常喜欢西医,而有31人(10.7%)不喜欢西医,有2人(0.7%)非常不喜欢西医。

2.2.2 中西医优生知晓度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优生的知晓程度,并将知晓程度分成非常不了解、不了解、一般、了解及非常了解,结果发现:有172人(59.1%)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方法不了解,有80人(27.5%)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程度一般,有33人(11.3%)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分别有3人(1.0%)对中医优生方法非常了解或非常不了解;有116人(39.9%)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法不了解,有101人(34.7%)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程度一般,有66人(22.7%)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分别有4人(1.4%)对西医优生方法非常了解或非常不了解。

2.2.3 中西医优生副作用认知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优生副作用的认知情况,并将认知情况分成是、否及不清楚,结果发现:有190人(65.3%)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清楚,有52人(17.9%)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有49人(16.8%)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了解;有165人(56.7%)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清楚,有94人(32.3%)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有32人(11.0%)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了解。

2.2.4 中西医优生方式知晓 将中西医优生方式[5-7]分成音乐、饮食搭配、叶酸服用、婚检、孕检、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太极等运动、疫苗接种、心理咨询等,并计算其知晓率。知晓率为知道该种优生方式的人数在总被调查人数中的比例。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按照知晓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列举优生方式:饮食搭配(82.5%)、孕检(74.2%)、音乐(69.1%)、叶酸服用(59.1%)、婚检(47.1%)、心理咨询(25.4%)、中药调理(21.6%)、疫苗接种(12.0%)、气功太极等运动(5.8%)、针灸(4.5%)、其他(1.0%)。从排序来看,被调查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式知晓率相对较高。

2.2.5 优生知识来源 将优生知识来源分成大众媒体、社区宣传、医疗机构就诊、亲朋好友、孕妇朋友、其他6种方式,并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的来源,计算获得率。所谓的获得率为选择某来源的育龄妇女人数除以被调查育龄妇女总人数(291人)的百分比。根据统计结果对6种来源的获得率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大众媒体(82.5%)、亲朋好友(46.0%)、医疗机构就诊(45.7%)、孕妇朋友(44.3%)、社区宣传(13.4%)及其他(3.5%)。

2.3 促优生方式选择

将促优生方式分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都不选用和其他5种方式,并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他们的选择时,发现44.7%的人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促优生方式,有67人(23.0%)愿意选择中医促优生方式,有50人(17.2%)愿意选择西医促优生方式,有37人(12.7%)两种方式都不愿意选用,还有7人(2.4%)选择其他。

3 讨论

3.1 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

根据结果“2.2.1”可知,有近50%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而只有不到30%的人对西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根据结果“2.3”可知,被调查育龄妇女愿意选择西医优生的仅有17.2%,而愿意选择中医优生的人有23.0%,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优生的有44.7%。由此可见,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为:①中医的疗效比较好,能够治疗西医无法治疗的疑难病症,而且经过口口相传,中医得到了肯定和宣传。②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以整体观的思想对人进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西医是针对性的医学,副作用和疗效明确。人们大多对中医持有好奇的心态,但是这种好奇是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正面影响。③目前,因为西医属于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故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但很多疾病通过中医无法治疗的时候,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中医[8-9]。

3.2 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认知程度低于西医

根据结果“2.2.2”可知,只有12.3%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而有24.1%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根据结果“2.2.3”可知,有17.9%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而有32.3%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根据结果“2.2.4”可知,知晓率前5位优生方式中有3种为西医优生方式。由此可知,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认知程度低于西医。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因为中医属于辩证性的学科,而且因为个体的不一中医的治疗方案不一,因此缺乏说明书,即使有说明书者,也很少标识出相应的作用等;②中医属于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因个体不一而治疗方案不一,导致消费者很难总结规律,从而相互间宣传;③整个社会对中医的宣传较少。

3.3 加大对中医优生的宣传

根据结果“2.2.1”及“2.2.2”可知,有44.7%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喜爱或者非常喜爱中医,而仅有26.5%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喜爱或非常喜爱西医,可见他们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但是比较他们对中西医的认知程度发现,有12.3%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而有24.1%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即他们对中医优生认知程度却低于西医。基于以上结果可推断,中医是受育龄妇女欢迎的一种优生方式,而他们缺乏中医优生的相关知识,因此有必要扩大中医优生宣传。

结果“2.2.5”中根据她们优生知识的来源可知,主要信息渠道为大众传媒(82.5%),而医疗机构的获得率仅为45.7%,社区宣传的获得率仅为13.4%,因此要加大宣传,突破口在医疗机构及社区,尤其是某些中医示范社区。在进行中医宣传时,可以将中医优生的知识放在其中[10]。此外,要达到医疗机构及社区宣传的效果,还需要加强医疗机构及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王光辉, 王琦,薛俊宏.中医与优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52-53.

[2] 杨琳, 侯丽辉,吴效科.天癸理论与优生[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19(4):8-9.

[3] 赵永明.“天癸”的古今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4] 都修波.中医胎教学说探讨[J].中医研究,2009,22(2):12-14.

[5] 王金城.中医胎教理论的认识和实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1):35-38.

[6] 耿庆玲.浅述中医胎教与优生[J].陕西中医,2007,28(12):1688.

[7] 常存库.中医学优生思想概观[J].中医药学报,1983,15 (6):31-33.

[8] 刘孟宇,彭锦,齐争平.中医优生保健平台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 87-89.

副高医生论文例8

(一)申报条件:按照《关于卫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2]101号)执行。

(二)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的要求,按照《关于贯彻人事部<关于完善做好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京人发[2013]31号)执行。

(三)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职称评聘程序调整有关政策的通知》(京人发[2003]37号)以及《关于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京人发[2000]111号)执行。

(四)关于对2013年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要求,按照《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卫人字[2003]37号)和《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卫人字[2004]38号)精神,要求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即晋升副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40周或200个工作日,晋升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36周或180个工作日)或到83个边远山区半山区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

按照《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京卫医字[2013]45号)要求,各支援医院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务。对无故拒绝到社区服务或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不能晋升职称。对积极下社区并按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好评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

城市医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核实,将严肃处理,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五)关于对申报全科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12]6号)执行。

(六)关于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12]9号)执行。

(七)关于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要求,根据2005年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首都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学习掌握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每人每年学习不得少于20个学时,在今年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中,各专业答辩组将继续考核申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对申报人员公示的要求,各单位须对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情况(如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的周数、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医德医风、论文、到农村或社区基层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继续教育情况等)进行公示,时间一周。公示后由本单位推荐委员会进行推荐。在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申报人有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推荐委员会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核查,一经核实,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关于对论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晋升副主任医师,应在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专业期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晋升主任医师,应在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各单位推荐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提交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核。

(三)关于破格的要求:申报中医、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医学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未达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申报条件,但业绩突出的人员,经所在单位推荐委员会同意后,报市卫生局核准,可以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破格标准参照临床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执行。

(四)关于网上申报问题:为了使报名工作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北京市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实行计算机网络申报与离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申报人可登陆北京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网站进行网上申报或下载离线录入版(网上填报的内容必须准确、详尽,并与报送的纸质材料一致),各单位人事部门认真审核申报人资料后,按规定时间报送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

三、答辩评审时间

拟定于10月份,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报送材料时间

区县卫生局、市属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月20日—月21日

直属单位:月22日—月24日

五、报送的材料

(一)单位需报送的材料:

1、区县卫生局提交区、县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市属局(总公司)提交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评聘分开工作试点单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属单位提交委托代评函。

2、申报人员的公示情况。

3、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务的书面证明(须注明时间、地点以及工作内容,并加盖支援医院、接受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所在区县卫生局的公章)。

(二)个人需报送的材料: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表(申报表中评审委员会意见不再填写)一份。

2、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报送《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工作业绩群众评议汇总表》各一份(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统一印制)

西医临床医学以外的专业报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3、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执业医师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4、城市医生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鉴定表”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5、答辩论文或代表作(必须为第一作者) 一式二份

6、按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他论文或材料 一式一份

7、外语成绩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一份

8、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护理专业除外)一份

9、破格审批表一份

10、学历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1、现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2、《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训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副高医生论文例9

中医是世界文明成果

中医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吸纳、融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国国学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而且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中医讲究“医者父母心”,显示了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中医还讲究“上医治未病”,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防病比治病高明得多,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的广泛认同。

中医药具有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以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西医是局部医学,是分门别类的医学。如果将中医和西医作比较的话,可以总结为: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科学;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在战争年代管用,中医在和平时代效果好。

尽管中西医并重,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事实上,在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中,西医是主流,中医是边缘;在中医药里,中药居于主流地位,不打针、不吃药、不动手术、没有副作用或少副作用的中医外治法,是边缘。

从成本、风险和效果的角度讲,中医外治法因不用药、不动手术而成本低廉;因免于伤害性治疗,没有副作用或少副作用的中医外治法对健康和生命的风险小;由于中医外治法能够调动人的自我健康能力,提高人的免疫力,没有副作用或少副作用,治疗起的作用都是正作用,中医外治法的疗效好;由于成本低、对人体没有伤害,中医外治法既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预防疾病。中医外治法的优越性,决定了中医外治法应当成为21世纪人类医疗的主流。

食疗在中医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食疗在西方叫营养学,通过改善人的饮食结构、食物种类增进健康,是大有可为的疾病防治法,具有中医外治法所具备的成本低、没有副作用、效果好、可预防疾病的特点。吃素对防范和治疗“三高”等慢性病有明显作用。

中医药立法之路漫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宪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根本法律保障。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国有了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

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的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中国早在1983年就有对中医药进行立法的提议。中医药法迟迟没有出台,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体系,中西医争议颇大:西医生大多认为中医不科学,而中医师普遍觉得西医不了解中医,认为西医副作用大,往往治不好病。

2015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16年8月29日至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医药法草案进行二审。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作以下修改:一是增加规定,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二是明确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应当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

《中医药法》对发展具有几千年传承的中医,保护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国民对健康、生命和医疗的偏见和误解,形成真正科学的健康和生命观,意义非凡。

《中医药法》立法需要解决3个重大问题:1、中医药与西医药能够平等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医疗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2、要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新兴健康管理产业,将中医药行业发展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3、中医在民间,要改革能防病治病的没有医师资质,而有医师资质的不会防病治病的体制,释放民间中医的潜能,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走健康管理法治道路

以法治消除“医闹”现象和杀医现象为例,中国的法治工作者可以成为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众所周知,中国的西医与西方的西医在医学原理上是相同的,但由于中国现行的“以药养医”体制,导致中国医院的平均用药量是西方医院的3倍,出现了“诊疗过度”和“诊疗不足”并存的现象,看病难、看病贵、医源性疾病(俗称“把聋子治成哑巴”)成为中国医疗体制难以解决的问题。

副高医生论文例10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01―03

苏涟,1927年9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195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从事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发表论著50余篇,获卫生部、云南省政府、云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4项。曾任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国一西班牙两国联办“加泰罗尼亚一云南”中医学院第一副董事长、科教委员会主席、卫生部首届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云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副主编。现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苏涟,1927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其父苏镜川系云南省名中医,毕生致力于岐黄之术济世救人,德高望重。苏涟自幼即受庭训,少年之时已熟读《内经知要》、《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医学著作,并常随父临诊抄方,学习医药,感悟医德,耳闻目睹中医药之效而立志学医。上个世纪40年代末昆明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在著名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中,他和云南大学附中医学小组的同学们就承担起了医疗救护工作,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参加了革命工作,也开始了其最初的从医生涯。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昆明五华学院中文系,1949年考入云南大学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附属医院内科、传染病科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曾师从于著名中医、针灸专家蒲辅周、鲁之俊、朱琏、聂焕然等学习中医、针灸,并结业于云南省首届针灸班、中医骨干班。在北京“卫生部传染病高级医师进修班”学习期间,其在蒲辅周教授指导下进行乙型脑炎的诊治研究工作,并学习有关温病的理论和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受益良深,蒲老是他运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引路人。他通过临床实践深切地体会感受到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确切疗效,增强了他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的信心和决心。1957年他在昆明医学院开设《传染病学》课程及传染病科,为奠基人之一,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苏涟教授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潜心于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从事传染病、中医温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他认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也更能体现中国医学的特色。

副高医生论文例11

副主任医(药、护、技)师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较全面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已开展应用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能将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能独立处理本专业较复杂和重大的技术问题,工作业绩较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临床或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出版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能力;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获取医学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基本条件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现资格以来,年度考核称职以上,职业道德、医德医风考评合格。

取得现资格以来,出现下列情况者,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二、三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延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仿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期3年申报;

(四)有敲诈、勒索病人及其亲属财物行为已受到查处或已定性为一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延期4年申报;

(五)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者,延期2年申报;情节严重的,延期5年以上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一)申报正高资格

1、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满5年,且取得卫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本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2、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人员,取得卫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本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可破格申报。

(二)申报副高资格

1、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满2年,且取得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

2、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满5年,且取得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3、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一致),并取得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7年。

4、护理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以上,并取得护理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受聘主管护师满5年,可申报副主任护师任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