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6:14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1

我国计划生育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初始阶段国内仅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型城市开展了较为全面的计划生育管理广州。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划生育统计的逐步推行和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人口流动性较大的省区之一,1992年山东省在部分市、区广泛开展了计划生育微机试点工作,并且积极应用《统计学》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在全国计划生育系统率先将《统计学》理念应用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

随着《统计学》在计划生育管理中应用的逐渐深入,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已经取得较为明显成效。截止至2009年,我国中央、各省市、地区已经基本构建了以《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的计划生育管理框架,并且逐渐实现了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国内现阶段在计划生育管理中应用的《统计学》,涉及到育龄妇女信息的采集系统、业务执行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流动人口数据库、人口快速调查及监测数据等基本项目,并充分实现对于计划生育管理的科学监测与系统化管理。

二、我国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快了《统计学》在计划生育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管理工作复杂、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城乡之间流动人口多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各省市、地区,特别是部分偏远地区的计划生育统计中出现数据不统一或数据不实等现象,进而导致国家相关部门难以准确掌握计划生育人口的数量和发展趋势。

1.统计数据采集与整理困难。目前,在我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是实现统计效果真实、可靠的重要保障因素。但是我国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多是由村、乡、县、市、省、中央逐层上报的,但是由于基层行政单位普遍缺乏专业的统计机构,统计专业人员的数量也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我国基层计划生育统计的数据往往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另外,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为了寻求生机和发展而涌入城市,为大中型城市的计划生育统计打来了巨大的压力[3]。国内各级人口统计部门的人员配置多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开展计划生育统计时经常出现数据采集、整理相对复杂的弊端,工作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

2.统计数据失真现象尤为突出。在我国现阶段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是真的现象尤为突出,也是导致我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始终难以得到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部分中下城镇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派出所和社区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工作内容,对于管辖区域中的常住育龄人员统计较为容易,但是对于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的统计则相对较为困难。由于基层统计部门对于计划生育管理的漠视,往往导致各部门间数据的加工中易产生笔误一类事件的发生,造成数据失真。另外,统计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统计人员往往会迫于领导的压力而对数据进行修改,造成数据失真。在县乡一级政府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也是造成数据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强化《统计学》在计划生育管理作用的途径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以及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执行过程中,计划生育统计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统计学》作为现代社会学科的基础门类之一,其在我国计划生育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必须得到深刻的认识。为了有效解决和处理国内计划生育统计中客观存在的问题,适时加强对于《统计学》理论的更新与完善,并且逐步加强其实际应用效果都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

1.加强立法,消除计划生育统计的阻力。在我国现行的人口统计工作中,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由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与人们生育意愿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现阶段很多地区还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推行计划生育。因此,一要加大《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另外,各级统计部门还要适时加强处罚力度,提高计划生育统计违法成本。对违反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耍坚决依法处理,进而有效杜绝各类主观错误意识而引发的漏报、瞒报、错报计划生育数据的事件发生。

2.适时加强统计数据采集方法的改革。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历来注重使用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生命统计以及各种专项抽样调查等方法取得数据资料。在设计问卷采集数据的过程中,我国各级统计工作主管部门应该逐步制定与实施统一设计、分口采集、一表多用、集中布置、数据共享的工作方式,这样既可避免数字的差异,又可减轻基层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2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农业人口的转移流动,也使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协调、不统一,统计手段落后,统计数据不一致现象也十分严重。根据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浅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的现状与意义,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今后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意义

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统计主要是以多手段,多数据来对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有效的控制人口的增长和流动,确保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流动人口和下岗职工的增多,使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失真性越来越大,准确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对我国的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1、统计数据失真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的统计中,数据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在城市的人口计划生育的统计上,主要是以派出所和居委会,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在部门间数据的加工中易产生笔误一类事件的发生,造成数据失真。而在县乡的人口计划生育统计上往往受地方领导的制约,人口普查不被重视,上报数据蒙混造假而导致了数据的失真。在县乡的数据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统计人员往往会迫于领导的压力而对数据进行修改,造成数据失真,在县乡的统计人员变动中,频繁的更换统计人员,造成统计工作忙乱,也是数据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统计数据收集困难

在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数据的收集主要是以基层的上报数据为主分析数据。由市、县、区、乡、村各级的计划生育采集人员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相对较为复杂,工作效率也不高。在统计的过程中,数据表格的使用也延续以往的表格,这类表格过于陈旧,不能及时的反应出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数据特点,不能有效合理的利用数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人口信息交换的方式也较为落后,数据共享相对较为复杂,这样就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三.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几点建议

1、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数据真实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监督是由多个监督机构组成的网络监督体系,主要是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的数据进行辨别,分析,整理,调控。监督部门主要是通过设立监督机构,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进行甄别和整理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在统计数据汇总后,由同级的监督部门对数据进行验证确认,然后分级上报主管单位,即人口计生与公安部门的统计机构在业务上既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又接受同级统计部门的指导,由同级统计监督机构协调确认,以实现统计口径和统计数据的一致,确保数据客观准确。在统计后不是由政府进行调整确认,而是由监督部门确认上报,避免了行政干预,统计过程也要受群众的监督,增强人口计生工作的透明度,确保统计数字客观真实。

2、改变方法,科学统计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统计过程中,要充分科学的界定统计指标。在我国的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是从多个统计单位多个部门综合组织完成的,在各单位的统计过程中,统计范围,统计方向,统计方法,统计时间都不相同,这就使统计数据的结论产生了差异,比如人口计生部门统计的只是新生人口,而公安部门统计的是流动性人口或暂住人口,这就存在着数据重复统计的问题,所以统计方法上要部门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科学的统计,确保数据的唯一和真实性。在统计过程中要改进统计的调查方法,就现阶段的社会人口情况来看,所采用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进统计方法,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我们统计部门进行的人口普查、人口登记,人口计生部门的报表和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制度等,虽然我们大量的基础数据要靠这些方法取得,但单纯靠这些渠道取得准确和全面的数据越来越困难。因为存在着“官出数字”的现象,存在着违法生育不敢报户口和报不到户口等复杂的情况,因而在原有的统计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再辅以其他方法作补充来获取信息和验证、调整经常性调查方法所取得的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3、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分析

首先在人口计划统计数据时应加快计算机的使用。要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拓展信息化深度,实现省、市、县、乡、村联网,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创建数据库的时机,逐步实现常规统计报表业务处理与数据通信、数据管理、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等环节的一体化作业,这样可以对数据进行高效的利用和分析。其次是改变以往数字论数据的上报形式,要以数据分析为主,结合现今的工作生活,把分析结果与生活联系起来。最后是统计数据的分析也要结合地方政府的工作,捕捉热点,深入开展统计调查,开发统计资源,撰写有参考价值的统计文章,对领导决策和地区今后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3

企业计划管理系统是为了使工作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需求、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人员、产品、过程和项目进行分析和管理的工具。目前国内企业对企业计划管理水平和方法越来越重视,而合适的企业计划管理软件在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今天企业计划管理技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企业计划管理软件已成为企业计划管理的工具。对于大型的计划项目管理,如果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利用手工完成计划的任务制定、跟踪项目进度、资源管理、成本预算等工作,它的难度是可以想象的。

一、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主要特点

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以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企业计划管理工作的深入应用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企业计划管理对象的不同, 计划项目管理软件可分为:(1)计划进度管理;(2)计划合同管理; (3)预计风险管理; (4)计划投资管理等软件。因此,在企业的企业计划管理中,要求企业的不同专业组共用一个数据库,必须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即Client/Server结构。考虑到数据库的并发问题,决定采用ORACLE为后台数据库。它具有优越的开发企业计划管理功能,优良的并发处理机制,完善的安全措施,支持超大规模数据库。是开发人员非常喜欢的数据库平台。前端开发工具采用最新版的PowerBuilder9.0,因为它是目前客户机/服务器应用开发软件中最好的开发工具之一。企业计划管理系统采用了人机交互的界面,它的操作方法简单、适用,在操作人员使用时灵活方便、准确度可靠。在企业企业计划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可以随机的实现技术准备计划的微机录入和管理,也可以按企业的各种产品、按不同工艺方法进行查询和浏览,并能够进行对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工作量和小组工作量进行统计和计算,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纸稿上报。

二、企业计划管理系统开发步骤和主要功能

1.企业计划管理数据的最大利用。制造业企业计划管理的范围较广,例如工艺部门的人力资源考核,就可以有不同的分组,可以分成工艺一组、工艺二组、锻压组和材料供应组等许多部门需要进行计划考核。在这些部门中,它们存在着许多公用的资源,也有自己独立的资源。例如,工艺一组和工艺二组负责制造业企业的设计图纸的审查和具体工作的分派,材料定额组负责做定额和预算。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它们共有的数据,企业计划管理数据采用的是树状结构层次来管理数据,因为树状结构能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类似的模式来显示数据。树状视图在产品录入窗口的左部可以以层次结构列出工程名称和清单号,用户通过单击层次结构中的加号“+”、减号“-”来展开或折叠不同的节点,同时,每个节点前面都可以有一个代表其类别的图标来显示区别,可以使用户在操作中清楚的分辨相应目录的用途。同时在系统产品树上节点可以由审图纸并划路线的专业组来搭建,因为他们是在企业计划管理系统中最先接触到这些部件的专业组,也就是说作为工艺一组和工艺二组来讲,由谁来审查图纸,就由谁来建立企业计划管理系统产品树的节点。至于其它的专业组来讲是不允许建立的,他们只能是使用。显然,这样的模式分工,可以通过使用系统的树状结构,使各个不同的专业组能够共享一个产品树,而对于不同的专业组,工艺一组只能看见自己管理车间的计划,而看不见工艺二组管理车间的计划,这样可以保证计划的直观性,又保证了计划的安全性。

2.企业计划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服务器端数据库包括在7张表,其中有的表中存放的是所有涉及到工艺和路线的车间,它们以组名来表示自己所在的车间;在这些不同的表中,有的表是产品树上所有的工程和部件,依靠父子编号来确定上下级关系组建产品树,并通过子编号与其它表中数据相关联;有的表中存放的是所有车间的工艺文件,靠子编号与其它表中的部件号相连;有的表中存放的是所有的图纸审查和路线记录,靠子编号与其它表中的部件号相连;有的表中存放的是各专业组的临时任务;有的表中存放的是各专业组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有的表中存放的是所有专业组人员的姓名,他们是依靠组名来区分所在的各专业组。

3.企业计划管理产品节点。关于企业计划管理的工艺清单的查找也是麻烦工作。因为在企业的生产准备工程中总是滞后于技术准备,如果在生产时发现问题,可能它的技术准备工作已经过了很久。传统的企业计划管理模式,有时为了查找某个工程中某个部件的编制时间和数值,虽然知道要找的工程名称,也可能需要找好几本台帐,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但在使用计算机利用企业计划管理系统进行产品树管理后,只要点击“查找”按钮,输入要查找的清单号,即可在产品树上自动定位到此清单,同时对应的清单和工艺文件数据在右侧窗口中显示出来。

4.企业计划管理数据录入的自动化处理。企业计划管理数据录入是一个耗时费力的工作,为了减少录入工作的工作量,可以将那些能够按着专业组过滤的工作内容,例如图纸审查、图纸校对、路线编制等涉及到人员名称的字段和车间号等固定的字段设为DDDW型,使它们可已根据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登陆时的用户名和组名来过滤数据,并为它们设为下拉列表框直接选择。由于一个部件是通过几个车间的一个人来编制,添加了记录复制功能,就可以通过复制改变生成新纪录。

5.企业计划管理工作量的统计。企业计划管理工作量的统计都是在每个月的月末工作,这时候就需要各专业组既要统计个人工作量又要统计小组的工作量。根据登陆名称,可以访问不同的统计菜单,此时只能访问企业计划管理系统中各自的统计菜单,不能访问其他组或材料定额组的菜单。只要在查询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界面时输入要查询人的姓名,查询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单击“统计”按钮便可准确的统计出在一个时段内,某人的工作量。左边显示的是折算前的A4数,右边显是折算后的A4数,可以方便的进行查对。

三、结语

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分析显示,在企业的企业计划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减轻管理人员传统统计工作中记录、整理、查找的繁重任务,又使企业的企业计划管理得到了创新的变化。伴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发展,企业计划管理系统在今后会更加完善和简便,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的价值也将会更加体现出来。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4

计划统计工作作为重要的管理措施是现代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统计工作能够实时的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动态过程,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决策层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管理当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统计,能够将建筑施工的进度和动态变化过程实施掌握,将业务模块各种分散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汇总,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进度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项目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管理决策效率,有助于缩短项目工期,节约项目建设成本,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一、计划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计划统计工作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证书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生产水平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达到资质等级规定的调整,才能够有资质参与建筑施工项目的投标工作。而且《建筑也企业资质证书》进行年检工作必须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建筑企业报表制度》要求的格式来表式填写,填报资料也要严格按照建筑企业的统计部门填报的数据为为准。另外,每年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业绩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信息等都需要严格按照统计资料进行登记汇总并填报,建筑企业为了保证资质的就位和企业年检审核需求,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必须对建筑企业的资质就位和相关的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保证企业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达到年检审核要求,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计划统计工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提供服务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是责任成本管理,这是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将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工期等纳入考核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的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在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其难点是对于每一个成本控制指标的确立过程,成本控制指标定的太松,不利于促进项目施工成本的节约,无法实现责任成本管理的目标,指标定的太紧,造成项目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实现,会严重的措施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成本指标的确立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计算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现场计划统计的方法,能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指标的确立。计划统计工作依据其深入的调查、统计和分析,来确定建筑企业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的人、财、物的消耗,从而建立科学的内部定额体系,保证企业成本控制指标的有效确立。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通过企业的计划统计人员协调企业的施工生产、财务、采购以及仓库等部门共同努力,能够充分的发挥计划统计在建筑项目现场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3、计划统计工作为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计划统计能力,培养超前意识,针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发展决策,促进企业的市场份额的提升和中标率的提高,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提升。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工作中,分类施工组织、报价和商务等三个部分完成。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商务部门需要大量的计划统计部门提高的资料,例如企业的基本情况信息诸如企业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构成、企业的完成产值以及企业的利润总额等数据;另外,在《企业近五年类似工程一览表》当中,建筑工程的名称、主要的施工内容、施工特点、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内容,都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部门在平时进行详细的整理和汇总并提供给企业的投标部门。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对企业的报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企业能够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企业大多数的工程招标采用的是最低报价法和复合标底法等报价方式进行评标。中标可能性最大的一般是最低合理报价的单位。因此,这种措施给建筑施工企业的报价带来一定的困难。企业为了既能够中标,又可以保证企业能够充分的盈利,不会造成亏损或者落标,必须提高报价决策的准确性。因此,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日常的建筑企业的统计积累,编制科学的内部定额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中标率,并且可以减少项目工程的亏损风险,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计划统计工作重要程度的认识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缺乏对计划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其重视程度也不够。建筑企业的领导人物计划工作只是下达一个生产经营的计划,认为统计工作只是数据上的简单处理和汇总,缺乏对计划统计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预见性的认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重视经营管理和项目施工,忽视了对建筑企业计划统计在作业和职能的认识,造成建设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地位得不到提升。

2、企业计划统计的队伍建设不够

建筑施工企业在计划统计方面缺乏人员组织配置。企业计划统计岗位的编制和人员配备不足,计划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对企业计划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企业的计划统计人员缺乏学习培训的机会。专业业务水平的不熟练制约了计划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影响计划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质量。

3、计划统计工作方法落后、分析能力不强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计划统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计划统计工作方法,对计划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不强,存在计划编制简单和深度不够的问题,制约了计划统计工作的效果发挥。在实施计划统计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计划执行过程的有效跟踪和分析调整,对统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说明,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的分析,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计划统计工作的目标难以实现,没有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动态,系统的分析、评价、预测、监督和反馈,造成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4、缺乏对计划统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计划统计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渠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和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充分有效的利于计划统计信息数据,在进行招投标,实施成本计划编制、和下达施工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无法充分的利用计划统计结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水平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计划统计规章制度

强化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必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的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统计质量关键性措施就是健全计划统计工作的领导责任制。通过健全领导责任制有助于提高企业计划统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保证计划统计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顺利的制定和实施,促进计划统计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规章确定,能够提高计划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计划统计只能够数据整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计划统计工作能够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2、提高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计划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计划统计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对计划统计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作为计划统计人员应该具有团队意识、积极性、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素质。具备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重视加强计划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估计计划工作人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支持决策,培养出计划统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打造业务精湛的企业计划统计队伍。

3、转变建筑施工企业决策者的计划统计工作观念

计划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决策的做出通过科学的依据支撑。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应该转变计划统计的观念,充分的运用计划统计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严密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强化企业的计划和统计管理工作,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计划统计工作的实施,把握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信息和数据,改变传统的信息收集和统计的模式,促进计划统计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中作用的科学发挥。

4、提高计划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复杂,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提高计划统计管理分析工作的价值,保证统计结果的有效利用。统计人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以后加强事后的分析和综合整理研究,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分析,及时的将统计数据反馈给决策层和各个部门,充分的掌握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为改善提供对策建议。

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应该提高对计划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计划统计工作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计划统计的信息数据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企业计划统计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改善和加强计划统计工作,为企业建立高效的、科学的、通畅的统计信息渠道,利用科学的计划统计分析手段与方法,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服务,促进建筑施工企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焱:统计决策在建筑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J].数据,2007(12).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5

中图分类号:X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59-01

1概述

交通运输建设养护计划管理业务整合涉及公路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养护计划管理系统、国省干线投资计划管理系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等。需要整合公路及附属设施的基础属性数据、地图空间数据、养护基础属性数据、养护计划业务数据、建设计划业务数据,初步实现各类固定资产建设计划、高速公路养护计划、普通干线公路养护计划等各类建设和养护计划数据的联网数据共享和综合分析,提升计划工作效能,促进计划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整合资源,实现各类计划数据与中心数据库的定期同步交换共享和统一管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更好保证计划数据安全性;完善各类计划数据的检索查询及分析服务,为交通运输建设和养护计划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2需求分析建设养护计划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分为四个层面:

1)公路GIS数据采集层。主要进行底层GIS基础数据采集,包括普通公路GIS公路与桥梁数据管理系统、普通公路GIS桥梁数据系统更新维护系统和普通公路GIS桩号系统。

2)普通公路及桥梁基础属性数据采集层。该层包括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和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系统,该层系统利用GIS基础数据进行普通公路及桥梁方面的基础数据采集,并能为建设与养护计划等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公路养护与计划业务管理层。该层系统包括普通公路计划与养护系统、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各系统在充分利用上述GIS、公路与桥梁两类数据采集层的系统所采集的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公路养护与计划等业务管理,同时,该层产生的业务数据作为业务基础数据提供给“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与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4)业务统筹整合层。该层的系统为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与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及整合平台,该层系统通过充分利用上述三个层级系统产生的数据,实现规划、计划、统计三大核心业务“三位一体”。一方面进行相关的业务管理,同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上述四层个层级业务系统相互支撑、相互关联,一方面对计划系统得基本业务进行了有效管理,有效地规范和有序地促进了公路养护、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等管理工作。同时,采集和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对提高计划管理工作效率与精细化、资金使用效益、养护与计划分析决策起到有效的推进和支撑作用。业务层次详见图1。

3应用平台整合方案

通过对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各个投资计划系统进行整合,形成覆盖路面、路基、桥梁、隧道的公路建设计划与养护计划的综合性投资计划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系统)。综合性系统将在保留原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新开发建设“交通运输建设与养护投资计划综合管理系统”,以便于业务人员能更方便快捷地对全省公路建设与养护投资计划的查询汇总。综合系统将借助4A平台,实现用户和系统入口的整合。应用系统总体架构见图2:

4数据资源整合方案

根据应用系统建设方案,综合系统的数据库建设内容包括:公路及附属设施基础属性数据库、公路及附属设施地图空间数据库、养护计划基础属性数据库、高速公路养护计划业务数据库、普通公路路面养护计划业务数据库、路网结构改造工程业务数据库、交通运输建设项目计划业务数据库、建设与养护计划综合业务数据库等8个部分。其中前三个为基础数据整合库,后六个为业务数据库。其中第四至七个数据库是已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为已建设好的数据库;建设与养护计划综合业务数据库为综合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将从四个业务库中汇集投资计划数据,是需要新建设的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6

规范、合理的人口计划生育数据统计,可以为我国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地统计信息,也为创造良好的人口计生环境奠定基础,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统计质量是人口和计生部门进行生育管理的重要依据,统计数据影响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所以计生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保证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质量。

一、当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

在计划生育的前提下,我国的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形势。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放开,流动迁移人口问题给计生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范围越来越大;村(居)计生干部不重视出生信息上报的准确率;计生管理人员变动比较大,兼职多,管理不到位;我国人口的人群分布复杂多变,影响计生统计工作的质量。

所以说,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式不容乐观,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政府的科学决策,而且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还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度。所以人口计生工作必须提高质量,在当今复杂的人口管理下,避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以便提高计生工作质量。

二、造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方法和数据误用的原因

(一)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经济迅速发展下,各级领导把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建设中,处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计划生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人口统计工作。致使人口统计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而无人过问,相关人员就更加不重视统计工作的开展。另外,相关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上,基层领导也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致使各部门的工作协调能力很差,计生部门在进行工作时,数据很难及时反馈。

(二)信息化进程步伐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略技术来进行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管理。但是我国计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仅仅满足了其日常计生工作统计、查询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另外,计生部门计算机应用仍然停留在以数字为中心,没有足够的统计分析应用。计算机主要用于对数据的登记与统计,涉及统计分析、预测与研究的方面很少,降低了统计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三)人口本身的复杂性。我国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人口分布具有群体性特征,同时又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个案,其自身的模糊性比较大,但又要求统计工作的精确性,致使计生部门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比如在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各种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指标适用的人群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一般说来这些统计指标不适合用于分析规模较大的人口群体情况,也就是说许多指标在县、乡级使用也不太合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计生统计报表一般都是由上级制发,各级基层单位按统一的口径填报每个项目。这样一来,上级单位与下级单位计算指标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体性要求被忽视,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容易致使计生统计工作的错误。

三、如何避免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

(一)重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首先应该加强各级领导对计生工作的重视力度,转变原有的观念,认识到计生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管理,使计生工作于各级部门相互联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首先把本地区的与计生部门紧密相连的部门(医院、防疫、卫生等)信息共同录入信息共享平台,再次要以省为单位,使全省的相关部门信息都开放共享,确保计生部门人口统计数据的正确性,以便提高人口统计质量。

(二)提高计生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改变传统的以数字为中心的统计方式,转化为能够帮助基层人员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材料。另外,要完善计生统计分析报告,过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分析报告仅限于反映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料的数据变动情况,还要求对各种数据的逻辑关系、变化原因等做一定的分析与预测。同时加强分析检查力度,对统计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检查与修改,纠正信息不准或不全的统计报表。

(三)按照人口定量与定性的特点进行统计。人口计生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数据分析通过对人口定量的描述,在对人口进行相应的定性分析。如果没有定性的分析,定量分析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定性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不能颠倒顺序,否则影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准确性。

(四)统计方法的模糊性。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本身就是从宏观方面来分析的工作,统计数据反映的是人口大致的状态或发展趋势,面对如此大的人口基数,统计工作不可能完全精确无误。所以计生工作中的统计方法没有必要特别注意它的精确度。人口与计生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也是其工作的特点,没有必要像圆周率一样精确。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不能像其它部门一样,要求其必须这样,或者那样,人口统计有其自身的限制因素与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完成工作。在工作中挖掘人口和计生统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样就可以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有效的避免工作人员陷入统计分析的误区,以便更好的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7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从事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兼职,专职人员少。加之乡镇干部重视度不够,经费限制等,工作中不能充分深入村组织中了解相关情况,导致信息不全面,报表中数据存在不足和不实,统计出数据信息后只简单汇总,而未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3.制度管理水平较低一些乡镇报表往往不能及时送交,统计数据不能及时更新补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导致信息数据不能真实充分地反映实际情况;管理水平偏低,大部分乡镇未建立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建议

1.提高人员素质及统计人员待遇各乡镇应对统计队伍进行优化,利用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加强对统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基层地区应建立起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的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热情,从而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水平。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8

1需求分析

1.1总体需求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的核心工作。根据梳理及学习北羊公司及国铁集团关于TDMS的内部资料,金台铁路的业务种类主要包括:行调、车流、货调、客调、机调、施工调、特货调等调度工种工作以及值班主任(轮廓计划/日班计划)、调度所主任和调度统计、分析工作。从调度的角度来分析,调度指挥工作主要的在台州调度大楼和温州调度所,车站级调度参与计划编制并主要负责计划的执行。从调度工作的整体性出发,金台铁路调度工作职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数据的采集和报表汇总;二是调度命令和调度工作计划的编制和下达;三是快速查询和重点追踪。

1.2业务模式

调度指挥行为可分为计划编制(事前)、计划执行(事中)和统计分析(事后)三个阶段,其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整个运输生产是24h不间断滚动运行,因此计划编制、计划执行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是同时并行存在的。因此,可以将调度指挥总体上分为计划编制、计划执行、统计分析三大应用场景。

1.3数据量分析

1.3.1数据处理量分析调度系统主要包括列车、机车、货运三大工作计划,包括客车时刻表和计划,还包括客货运实际、客货运编组、机车、车辆、施工等信息。按铁路总公司每日运能运量估算,每天所有的计划线和实际线数据传输量约19G,保留一年的数据处理量365×19G≈7T。大铁路局数据量,可按总公司1/8计算,金台公司数据量按路局的1/20计算。

1.3.2网络需求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部署在铁路计算机网的安全生产网中,各级服务器之间,以及与其他生产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信息数据均通过铁路计算机网交换。金台铁路调度所至上海局调度所至少提供不低于10M带宽广域网通道;金台铁路调度所与基层车站间至少提供不低于2M专享带宽广域网通道,共享使用网络时,应将调度系统设为最高优先级。

2设计方案

2.1软件功能

金台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构成,按照“一列车一条线”理念,建立以计划为主线的新计划平台。(1)计划平台共享所有车站现车信息,作为计划调度员编制列车工作计划,推算车流的基础信息,充分发挥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等的作用,避免从数量庞大的车站分别获取车站现车信息。(2)计划平台支持的多工种的多个岗位,实现了工种间、台间信息透明和信息一致,一个岗位操作生效引起的信息变化,主动、实时地推送到其他岗位的屏幕上,各调度台可实时观察其他台动向的情况下编制与调整本台的计划,达到最佳协作。(3)起始计划台所创建的列车计划,一通到底,一次性同时贯穿至其他计划台,并形成终到站到达车流。(4)平台掌管着金台铁路路网内一部完整的计划,同时包含了所有车站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车流和列车运行线信息,计划数据具有唯一性,即各调度台共同拥有和围绕同一部计划分段、分类加工。(5)计划平台具备信息的完整性和各台共同拥有特点,有利于实现基于整体信息的动态全局整体优化,超越了单一调度台的局部优化。

2.2系统功能设计

金台线为客货共线普速铁路,设计时速160km/h,考虑到金台铁路运输定位及后期管理需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

2.2.1计划调度子系统系统实现列车计划编制功能。系统通过提供计算机辅助手段,使计划调度员根据车流实际情况编制列车运行图、编组计划及运输方案等。根据实时收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完成计划的调整为目标,仅可能地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同时通过车站确报系统监测计划的执行情况,实时掌握车流的运行情况。

2.2.2货运调度子系统货运日班计划包括装车日班计划和卸车日班计划。货运调度可以全面掌握制定和实施路局货运工作日班计划所需的各种信息,自动或辅助生成货运工作日班计划,实现货运工作日班计划的计算机管理,提高铁路货运作业能力。金台铁路未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无法完整实现货调子系统功能,因此考虑金台货调纳入上海局货调统一管理,金台货调台预留接口调试条件。

2.2.3客运调度子系统客运调度接入计算机自动化技术,通过完成客调命令编制管理,完成报表管理,对客运量数据、列车正晚点等信息进行统计,供客运调度工作人员掌握客运工作概况及生成相关报表。

2.2.4动车调度子系统实现车底管理。系统根据动车组累计走行公里及修程等情况安排车底交路,并将动车组交路、检修、备用等信息提交到金台调度终端。

2.2.5机车调度子系统机车计划是运输计划的保证。机车调度根据车流日班计划了解车流、去向、编组数量、吨数、核实日计划列车对数,通过以上数据,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2.6施工调度子系统(含月计划、路用车、周计划)依托计算机技术,施工调度可以编制、申报、优化、审批、下达施工月计划,在施工月度计划自动产生的施工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行车计划的安排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自动生成施工计划调度命令,并将命令下达各管理单位及部门,同时统计各施工单位实施施工情况和施工信息。

2.2.7施工电子登(销)记子系统规范施工结合部环节的作业流程。自动获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施工计划内容,由施工调度台每天下发至各车站,并指派盯控干部盯岗。施工前40min,施工负责人和设备管理单位联络员按规定登记签认由施工日计划的电子表格。系统自动提示列车调度员根据车站端的请求下达调度命令,关联系统施工登(销)记电子表格上。

2.2.8值班主任子系统值班主任可查询施工日志计划执行情况、查询机车运用的挂车情况、列车运行及日班计划落实质量情况。

2.2.9日(班)计划平台实现统一维护基本图功能。以版本号管理基本图数据,提供基本图查看、核对、版本比较功能。通过TD结合库为TDCS/CTC系统提供基本图数据。实现每日一图生成和。各个工种通过日班计划平台协同编著日班计划,形成日班工作计划,由平台汇总至一张运行图后,由值班主任审核。

2.2.10调度命令平台调度命令管理平台能够编辑、、签发、接收、签收、转发命令(或通知指示)以及对命令的管理。实现对计划、值班主任、客调、施工调、特调岗位的命令内容格式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并为各种工种业务提供统一便利的应用接口。

2.2.11T/D结合系统T/D结合系统为列调台提供业务优化基础。日班计划自动生成后,列调台提取日(班)计划运行图数据,自动形成管辖范围内文本格式的日班计划,通过电务网以调度命令的形式下发到有关站段。接收计划员的阶段计划,列调台通过日(班)计划运行图数据,自动生成阶段计划雏形,经过简单的调整,形成完成的阶段计划。

2.3接口设计

(1)与TDCS/CTC系统接口。TDMS系统需通过T/D结合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向TDCS/CTC系统提供基本运行图数据。(2)与上海局TMDS及TMIS接口。TDMS需与现车、货运统计及上海局TDMS等相关数据做接口,接口服务需上传。TMIS现车系统的列车出发到达,与TDMS数据交换,获取列车运行线,并生成相应的出发到达报告,发送总公司,并纳入运输集成平台考核机制。上海局TDMS相关虚拟化平台数据需进行扩容。(3)与旅服系统接口。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应实现从TDMS获取列车实时到发信息。TDMS通过防火墙与旅服集成管理平台互联。

2.4硬件设计方案

系统数据库采用高性能小型机,以集群方式工作。存储采用SAN存储方式,设置有SAN交换机、双控磁盘阵列等。金台铁路调度楼信息机房新设数据库服务器(RISC小型机)、磁盘阵列、SAN交换机、路由器、万兆核心交换机,新设备份数据库服务器、TD结合MQ服务器、TDMS接口服务器、旅服平台/SCADA等接口服务器、电子运统应用服务器、局站一体化应用服务器、机务运安应用服务器、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MQ消息队列软件及配套软件模块等,各信息配线间新设接入交换机,在调度大厅新设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计算机及打印机。

2.5网络设计

金台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与上海局集团公司运输调度管理系统需互联,由通信传输系统提供台州调度大楼至杭州电算站、台州调度大楼至金温公司调度大厅的主备各1×10M通道。

3结语

金台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涵盖了多个工种和应用子系统,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多个子系统之间的多重交互,因此分析好铁路调度业务需求是关键,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9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090-01

建设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是符合电网规模化、复杂化发展趋势的有力举措,能够为未来的电网规划工作提供管理支持、工具支持以及数据支持,可以显著提高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在设计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相关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合理化相关的工作流程,实现电网规划支撑系统管理流程的优化目标,最终实现电网规划能力、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出决策辅助工具的价值。为了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推动地区电网规划科学化进程,笔者在本文中简要地论述并探讨了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的设计方案。

1 地区电网规划的管理目标

电网规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规划者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和系统观,还需要充分考虑投资估算、输变电建设、电网结构论证、电气计算、电力电量平衡、电源规划、电力需求预测等多种因素,统筹布局,平衡分配,使得电网的网架结构能够满足地区中期和长期的用电负荷目标,而且同时满足当地社会发展、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群众用电等需求,在确保电网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电网投资决策的最优化。简而言之,电网规划的目标便是要建设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结构科学并且统一开放的具有这些明显现代化特征的电力网络。

2 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2.1 地区电网规划需要攻克的难点

第一,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地区电网规划都是一项涉及因素众多、结构作用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上文所述,规划地区电网时需要考虑投资估算、输变电建设、电网结构论证、电气计算、电力电量平衡、电源规划、电力需求预测等多种因素,这也导致规划方案所需要的底层数据规模异常巨大,因此,单单是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这项基础性工作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作难度非常大。

第二,需要确保数据的有效、真实、唯一。没有规模庞大的数据的支撑,地区电网规划工作是根本无法完成;而且数据来源广泛、数据接口复杂,确保数据的有效、真实、唯一成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构建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来解决数据利用困难的情况成为了系统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资料电子化程度不高。电网规划历史及各个阶段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文档、数据、图纸以及本企业运营数据的归档等方面,电子化程度不高,甚至满足不了地方政府项目审批对文档报告电子化的要求。

2.2 系统建设目标

第一,管理方面的决策辅助。该系统需要能够为地区电网规划提供管理方面的决策辅助,因此该系统的业务平台需要提供综合统计功能、综合计划功能、项目管理功能、电网规划功能,这些功能基本上涵盖了电网规划工作的所有业务内容。该系统能够对上述全部数据进行集中、分类和显示,能够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汇总分析,相关领导能够凭借这些结果做出更加科学、符合实际的决策,真正发挥系统的管理辅助决策功能。

第二,多元化的规划功能。该系统需要能够为地区电网规划提供各种必要的工具功能。一般而言,该系统需要具备下述几种功能:(1)变电站选址与定容工具功能。以空间负荷预测结果为基本的计算依据对各个变电站的供电范围进行计算。(2)负荷及负荷分布预测工具功能。可以校核多种路径负荷预测的相关结果,协调负荷分布预测结果和负荷总量预测结果。(3)网络拓扑工具功能。能够对电力网络的网络现状、网络待建状态、未来网络规划进行自由地查看。(4)画图工具功能。允许相关工作人员在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当中绘制各种电力网络拓扑。

第三,能够提供各种数据功能。该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等工作,相对于以往的人工处理模式,该种模式的数据处理效率显著提高,电力网络规划过程中的收资工作量也会因此而显著降低。另外,借助三维GIS提供的数据叠加、数据分析、数据展示功能,以往巨大的数据处理量现在交给计算机完成,同时也提高了电网规划方案的精度。

2.3 系统实现技术分析

第一,本系统将提供业务数据通用接口,实现各个业务系统指标的采集。对于无法提供接口的指标数据和外部数据,提供手工录人方式。同时数据维护模块可以对接口取过来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校正和维护,从而搭建供电企业统一的数据平台。第二,提供电网规划过程记录管理、电网规划基础数据支持、中长期负荷预测、电网现状及规划成果基于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展现,对规划修编过程及相关记录管理。图形平台中输电线路各杆塔GPS数据均经过现场实测,收集整理后导人本系统得到误差20 m内的电网地理接线图,该图形平台的应用前所未有地提高了电网规划的精度,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了电网全貌,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提供项目前期基础数据支持,项目前期过程及相关文档分项目分类别管理、项目计划管理、技术经济全过程管理、在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和Google Maps平面地图上定位分析项目所处地理环境。第四,提供对综合计划的编制、下达、分解、跟踪分析、调整、考核的全过程管理。以关键指标为核心,与各业务系统各有分工,对关键指标的结果做统计汇总和事后分析。第五,对供电局内部的指标数据做统计分析,同比和环比,生成报表和图形曲线等。对于企业外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例如下级供电企业之间做比较分析,对政府部门的历年数据做趋势分析。第六,可以很方便地在地理接线示意图和变电站主接线图的基础上,建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变电站的模型。在规划图形上分层显示电网规划结果,及查看各个规划水平年的电网结构情况。

3 结语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将统一数据平台的思想贯彻到系统设计和建设中,满足地区供电企业在规划电网时所需要的各种外部数据和业务数据,并将地区供电企业的关键指标和关键数据作为设计的核心,借助先进的系统开发平台,开发出能够为电网规划过程中的经济技术工作、项目前期工作、综合技术工作、综合统计工具、规划方案设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的先进系统。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10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工程技术等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及其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应用和维护更新的空间信息系统。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等对地观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GIS在理论和应用技术上,都日渐成熟;GIS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等各个领域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城市规划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布局功能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正因为GIS是一项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而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项建议发展进行综合性规划管理,两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系统的构成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相同,即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三部分。

2.1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系统中实际装置的总称,是GIS的物流外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计算机设备、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等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GIS 运行所必需的各种软件程序。它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序程序等)和GIS应用软件(计算机图形软件、CAD、图像处理软件,根据规划管理需求编制的应用程序)两部分。

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专用网和互联网。

2.2数据库

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一般都用数据库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理表面空间位置为参考平台的自然、社会、人文景观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表格和数字等。

2.3系统操作人员

系统操作人员是GIS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GIS从其设计、建立、运行到维护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员操作。GIS中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维护和数据更新,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系统扩充完善和数据分析,为专业研究和政策服务。

3.系统的功能

3.1系统的一般功能

系统的一般功能通常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集成、查询

分析和显示输出等功能。

3.1.1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也叫数据采集。它要保证GIS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应用上的完整性、数值逻辑的一致性与正确性。目前,GIS数据库采集的技术方法很多,有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数值摄影测量等对地探测技术,还有数字化仪、扫描仪等室内采集方法。

3.1.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也叫数据操作,它包括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和数据概化。

(1) 数据格式化: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

(2) 数据转化:指数据格式化和数据比例尺变换。

(3) 数据概化:指数据平滑和特征集结等。

3.1.3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也叫数据存储与组织,它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的组织。如何在计算机中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是GIS的基本问题。在数据组织与管理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融于一体。

3.1.4查询分析

它包括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1) 空间查询:它是GIS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2)空间分析:它是GIS的核心功能,也是GIS区别与其他

计算机系统的根本区别。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数据计算、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等。

3.1.5显示和输出

显示和输出是指将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通过输出设备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以便人们观察、使用与分析。

3.2专业功能

专业功能主要包括规划成果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验收等功能。

3.2.1规划成果管理

规划成果管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景观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管理。

3.2.2规划审批管理

规划审批管理包括项目选址、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等管理,即所谓“一书两证”的审批管理。规划审批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中最繁忙的日常业务。

3.2.3规划监察验收管理

规划监察验收包括规划放线、验收和竣工验收等管理。

4.系统的建立

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似,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前

期准备、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库建立、人员培训、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等过程。

4.1成立组织机构

在GIS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领导层、技术人员、开发单位、用

户单位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涉及项目立项、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的建设实施,需要进行自己筹措、人员配置、系统研制等各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因此,必须有一个高效科学的组织机构,负责系统全过程的实施。

4.1.2系统调查分析

系统调查分析包括用户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1)用户需求分析。它是对用户需求和用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系统的用户结构、工作流程、用户对应用界面和程序接口的要求,以及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等。用户需求分析主要是对用户类型及需求特点、技术力量、资金财力、数据资料、系统效益、运行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以及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与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2)系统可行性分析。它是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确定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水平、资金、进度和组织运作等。

一般来讲,系统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而“怎么做”这一问题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4.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在系统调查分析工作完成后,在确定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和确定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物理实施方案。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选择、系统的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安全性设计和网络设计,以及设计系统实现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4.3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是指开发GIS应用软件。软件开发可以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平台的基础上,利用CAD、ARC/INFO等现有计算机图形软件和地理信息软件,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开发和编制系统专题应用程序,从而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

4.4数据库建立

建立GIS数据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输入工作。GIS数据有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属性数据。矢量数据的系统模块主要用于图形输入、图形编辑、拓扑生成、格式转换、查询检索、指标量算、空间分析、符号编辑和绘图等,其入库方法采用二进制直接存取方式;栅格数据一般由遥感影像或其他外部图像得到,它可以通过矢量化软件转为矢量数据入库,还可以通过栅格格式模块直接入库;属性数据则通过相应因素符号与图形建立联系。

建立数据库时,必须对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过程以及数据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4.5人员培训

为保证GIS的开发测试和运转,应提前对有关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

4.5.1管理人员培训

GIS能否顺利运行并获得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系统管理人员有关系。可以通过讲座、报告会的形式,向管理人员说明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工作方式等,培训时必须做到通俗具体,尽量不采用与实际业务领域无关的计算机专业术语。

4.5.2操作人员培训

系统操作人员是GIS的直接使用者,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是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对操作人员的培训,除了学习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外,还必须让他们掌握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纠错等知识和技能。

4.5.3维护人员培训

系统维护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对系统的原理和维护有深刻了解。系统维护人员一般由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4.6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指对新建GIS进行全面测试和检验,看它是否符合系统设计的功能要求,发现系统中的错误,保证GIS运行的可靠性。系统测试一般由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测试标准,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式,然后和用户、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共同对系统进行测试。

4.7系统运行维护

当软件开发完成并通过测试后,即可交用户使用,系统即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在运行阶段,系统维护人员要对投入运行的GIS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内容有:

(1)改正性维护:指用户在使用软件遇到错误时,诊断和改正这些错误的过程。

(2)适应性维护:是随计算机的发展,硬件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更新速度加快,必须适当加快扩充、更新,以提高系统的运行功能;也为使系统适应软件升级与软件外部环境变化而对软件的修改。

(3)完善性维护:指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对软件新的功能需求,而进行的修改或软件再开发。

(4)预防性和安全性维护:指为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安全性而进行的维护。

5.数据库管理

5.1数据库内容

城市规划管理数据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七类:

(1)基础图:主要包括基本地形图、遥感影像图。

(2)资源与环境数据:主要包括地质、水文、水利、植被、土壤、矿产、文物、环境保护等数据。

(3)社会经济数据:主要包括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数据。

(4)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分类、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许可、房产宗地的权属等数据。

(5)市政和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各种市政、交通、公用事业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社会福利、防灾救灾设施等数据。

(6)规划编制成果:即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等成果数据。

(7)日常管理档案:主要包括日常规划管理中“一书两证”审批档案和规划竣工档案数据。

5.2数据采集与更新

数据采集与更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完成:

(1)摄像测量与遥感:大范围的基础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必须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获取。

(2)现有地形图数字化:包括扫描仪数字化和数字化仪数数字化。

(3)野外数据采集:指采用RTK或全站仪进行野外测量采集数据。

(4)规划设计成果数字化:通过GIS数据处理功能,将规划设计CAD成果数字化。

(5)规划放线:现场规划放线资料可直接输入数据。

(6)竣工验收测量:建筑物(包括地下管线和人防工程)竣工后,一般有规划勘测部门进行现场验收测量,将验收测量成果输入数据库,对原规划数据进行动态更新。

5.3数据共享

降低数据采集与更新成本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数据共享。要解决数据共享问题,除了改革管理体制,统一数据标准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数据共享观念:在规划管理数据中,一些专业数据需要保密,但一些基础数据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保证数据效能,应实现社会共享。

(2)确定数据共享目标: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基础数据,应降低保密要求,以极低的价格向政府和社会供应,使社会各行业受益。‘

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例11

系统建设目标

第一,管理方面的决策辅助。该系统需要能够为地区电网规划提供管理方面的决策辅助,因此该系统的业务平台需要提供综合统计功能、综合计划功能、项目管理功能、电网规划功能,这些功能基本上涵盖了电网规划工作的所有业务内容。该系统能够对上述全部数据进行集中、分类和显示,能够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汇总分析,相关领导能够凭借这些结果做出更加科学、符合实际的决策,真正发挥系统的管理辅助决策功能。第二,多元化的规划功能。该系统需要能够为地区电网规划提供各种必要的工具功能。一般而言,该系统需要具备下述几种功能:(1)变电站选址与定容工具功能。以空间负荷预测结果为基本的计算依据对各个变电站的供电范围进行计算。(2)负荷及负荷分布预测工具功能。可以校核多种路径负荷预测的相关结果,协调负荷分布预测结果和负荷总量预测结果。(3)网络拓扑工具功能。能够对电力网络的网络现状、网络待建状态、未来网络规划进行自由地查看。(4)画图工具功能。允许相关工作人员在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当中绘制各种电力网络拓扑。第三,能够提供各种数据功能。该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等工作,相对于以往的人工处理模式,该种模式的数据处理效率显著提高,电力网络规划过程中的收资工作量也会因此而显著降低。另外,借助三维GIS提供的数据叠加、数据分析、数据展示功能,以往巨大的数据处理量现在交给计算机完成,同时也提高了电网规划方案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