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会化管理

社会化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7: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会化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会化管理

篇1

Abstracts:Thesocializationofpenaltyexecutionhasfocusedonthesocialfactorduringtheprocessofpenaltyexecution.Ithelpsthecriminalsreturntothesocietyandbuildanormalbriefandpersonalityaccordwiththesocietyforthem.Thetraditionalwayofpenaltyexecutionbyjailhasmanyobstaclestohelpthecriminalsreturntothesocietyandithaslittleeffectonthechangingcriminals''''personality.Thispassagetriestobuildthesocializationwayofpenaltyexecutionsuitableforourcountrybyconsideringtherealizationofpenaltyexecution.

Keywords:penaltyexecution;jail;socialization

一、行刑社会化的内涵解读

自从刑罚产生之日起,行刑活动就应运而生。行刑作为一种刑罚的执行活动,其方式与刑罚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刑罚运动有其内在的规律,其基本趋势是刑罚由重趋缓。在自由刑主导刑罚体系之前,死刑、肉刑大行其道。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自由、平等、人道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日益认识到死刑、肉刑的残酷性、野蛮性,废除、限制死刑、肉刑的要求日益强烈,这样自由刑开始成为刑罚体系中最重要的刑种。正如日本学者福田平、大冢仁认为:“刑罚的历史,本来就是人的历史,这里记录着人生观的变化。迄至19世纪曾经占领刑罚宝座的身体刑和死刑,逐渐被自由刑所替代。”①考察自由刑发展史,我们看到,当今世界各国的自由刑已从单纯惩罚刑刑罚过渡到惩罚与改造结合型的刑罚。现代自由刑刑罚不仅包涵着惩罚性内容,诸如剥夺罪犯自由,实施严格惩戒而且包涵吸收了管理对罪犯的文化、技术教育、劳动矫正、心理矫治等内容。监狱对罪犯开展教育实施科学管理,组织劳动,进行心理矫治就是在执行刑罚。执行刑罚的方式从野蛮的身体刑到监狱中执行的自由刑再到本文所谈及的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行刑社会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所谓行刑社会化,是指为了避免和克服监禁刑存在的某些弊端,使刑事执行服务于罪犯再社会化的目标,而应慎用监禁刑,尽可能对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使其在社会上得到教育改造;同时对于罪行较重有必要监禁的罪犯,应使其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并使社会最大限度地参与罪犯矫正事业,从而使刑事执行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这一定义强调了行刑手段与行刑目标的统一性,即通过社会化的行刑方式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标。②行刑社会化这一理论兴起的原因来源于是刑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重新审视刑罚与行刑效率之后的全新刑罚思想。行刑社会化是基于刑罚人道化的思想,人道化的思想,是要求将人的权利和尊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人格矫正为前提、罪犯复归社会为目标的行刑社会化,集中体现着行刑的人道价值,可以说是行刑人道化的深层展开和必然归宿。行刑社会化产生的理论背景是教育刑论的兴起,教育刑理论把刑罚当作教育犯人的一种方法,认为人的可塑性很大,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作恶,必须扩大教育力量,巩固其为善的方面,缩小、防止其作恶的方面。为达到教育和改造犯罪人的目的,应当选择各种适宜的方法,不仅要运用监狱的措施,而且要广泛施用非监禁刑的方法,在其获释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化保护,真正起到巩固行刑成果和预防再犯的作用。

二、传统监狱行刑的弊端

罪犯是犯罪行为的主体,也是承受刑罚的主体,传统意义上上犯罪接受惩罚的地方就是监狱。但监狱模仿的社会环境未必是受刑人结束刑罚后将面临的生活环境。“自由刑在消除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同时,可能也使其丧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③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监狱环境存在诸多不利于罪犯再社会化的弊端:第一,监禁压抑某些基本的人性需要。监禁是代表死刑以外的最严厉的犯罪制裁措施,剥夺自由必然给服刑罪犯造成一定的痛苦,由于自由是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造成自由的剥夺,异性关系的剥夺,长期异性关系的剥夺,会导致很多犯人高度的性压抑痛苦。第二,监狱给罪犯打上”制度化“烙印,造就病态人格。”将一个人数年之久关押在高度警戒的监狱里,告诉他每天睡觉、起床的时间和每日每分钟应做的事,然后再将其抛向街头并指望他成为一名模范公民,这是不可思议的。“④因为罪犯的生活是完全制度化的。美国影片《肖恩克的救赎》有一段精彩对白,借一位犯人之口,对监狱生活的”制度化“效应作了简单而深刻的描述:”监狱的生活是一段段的例行公事,老布一位服刑五十年时获准假释的犯人,在其得知自己将被假释的当天却故意袭击狱友,希望以此获罪能够留在监狱度过余生)应经被五十年的牢狱生活制度化了“,”监狱是一个怪地方,你起初恨它,后来你慢慢习惯它,更长时间以后,你会依赖它。“第三,监狱行刑给罪犯家庭造成不利影响。正如陈兴良教授指出的,尽管现代社会刑罚已经轻缓了,但只要刑罚存在一天,他给罪犯带来的就只能是痛苦。这种痛苦不仅带给罪犯,更多的负面作用则直接呈现在罪犯的家庭上。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加,没有父母看管的孩子沦落在街头,都是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原因。第四,虽然监狱企业为罪犯学习劳动技能提供了一定条件,但限于监狱企业生产专业范围、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罪犯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仍然有限,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往往使罪犯回归社会时感到无所适从。

三、我国行刑社会化的现实构建

行刑社会化要求通过放宽罪犯自由,拓宽罪犯与社会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罪犯作为社会中的少数群体,在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控制下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更好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顺利的回归社会?

(一)推进监狱行刑社会化,改进监禁刑的执行方式

推行开放式处遇制度,开放式处遇是相对封闭式处遇而言的,它的特征是打破传统监狱的高墙,将物理的拘束力大幅度减少,增大对服刑人员的信任。设置开放性处遇级别,可以促进罪犯尽早回归社会。促进罪犯适应社会,缓解或消除罪犯社会化滞后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社会对监狱工作的必然要求。监狱设置开放性处遇级别后,罪犯只要积极接受改造,就可以获得开放性处遇。获得开放性处遇的罪犯虽然没有获得完全自由,但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获得开放性处遇的罪犯基本可以全方位接收社会发展信息,同时可以掌握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如果罪犯直接服务于技术更新相对较快、更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企业,就可以促进罪犯掌握更先进、更实用的技能。这样可以缩短罪犯社会化的时间,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促进罪犯尽早适应社会生活。目前开放式处遇有三种主要的表现形态即:⑤外勤制、归假制和设施内的半自由制。所谓外勤制,也有人称之为“工作假释”,即组织服刑人员在无戒护的条件下,到狱外社会企业去与其他人一样工作,下班后返回监狱,点视居住。⑥如英国的“开放监舍”,法国的“半自由制度”,美国的“中途训练所”和“释前辅导中心”,我国台湾地区的“外役监制”等都是此类处遇方式。我国可以设立设置开放性处遇制度,通过组织有悔改表现、积极接受改造、离监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符合条件的罪犯白天在社会上劳动,晚间返回监狱,为罪犯劳动创造了新的机会,而且可以调整当监内劳动岗位不足时,监狱可以组织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会上开展劳动承包等活动;当监内劳动力紧缺时,监狱可以紧缩监外劳务活动,满足监内需要。

行刑个别化的原则要求不同的犯罪人应有不同的处遇。因为要使以改造教育犯罪人为目的刑罚真正收到公正合理的良好效果,就应当有所区别的裁量刑罚。⑦犯罪人的不同处遇,应当有不同的监禁设施相配套。这些监禁设施应能满足犯罪人对自由的不同要求。由此,就产生了不同开放程度的监狱或监区。笔者认为,在我国条件成熟的地方应考虑建立半封闭式监狱(或称中间监狱)甚至完全开放式监狱。半封闭式监狱可适用于将近释放的受刑人,让他们白天在附近的劳作场或工场与常人共同劳动,自由交际,晚上点名,核实后收监。这样可以使之与社会接触,为释放后能适应社会正常生活做准备。开放式监狱,是指不用围墙、锁、看守等有形的方法来防止受刑人逃跑的新型监狱。用来维持监狱纪律的仅是随时送回封闭式监狱的威胁。受刑人在开放式监狱里不受严密而持续的监视,自由地接受责任心的训练,接受教育从事劳动。开放式监狱往往适用于短期自由刑或即将刑满的服刑人员。我们已经指出,在刑罚运动的历史过程中,刑罚始终是由严酷向宽缓方向发展的。这是刑罚运动的基本规律。推进监狱行刑社会化,改变监禁执行方式,设置开放性的处遇级别,允许积极接受改造的、出监劳动不致危害社会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参加监狱组织的劳务承包或其他社会劳动,使中国监狱的行刑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这正是尊重刑罚运动规律、自觉依刑罚运动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二)构建社区矫正制度,推进行刑社会化的现实运作

社区矫正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普遍盛行的、并被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组织予以肯定与倡导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矫正罪犯的体制与方法,它既是西方教育刑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刑罚经济原则和经济刑罚原则的具体贯彻,更是刑罚社会化、个别化、人道化要求的具体落实。社区矫正体现了现代刑事政策的精神和现代刑罚轻型化、行刑社会化的理论趋向,顺应世界性监狱行刑社会化制度改革的潮流,有利于全面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减少并预防重新犯罪。实行社区矫正,既是犯罪人再社会化所必需,也是社会之责任。社区矫正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然而罪犯在社区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难以解决。当前,下岗职工不断增加,整个国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由于大多数的社区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低,素质差,往往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状态,很难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如果不能妥善安排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可能会成为他们重新犯罪的隐患。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我国构建社区矫正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更新刑罚观念,确立非监禁刑和监禁刑并重的刑罚理念。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重刑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正像有学者形容的那样“重刑主义像一个无法摆脱的幽灵,一直在国人的心中游荡。”⑧商鞅在几千年前就提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⑨行刑社会化观念的出现,是对我国重刑主义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符合刑罚发展的趋势的,要构建社区矫正制度,必须从根本上转变重刑主义的思想,消除监禁刑为主的片面观念,明确慎用监禁刑原则,确立非监禁刑和监禁刑并重的刑罚理念。刑罚的适用应注重对犯罪人的帮教改造,如何使之顺利回归社会的方面上来,笔者认为根本的途径就是转变重刑主义的传统观念,积极营造社区矫正制度。

2、完善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事立法。首先完善现有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中对管制刑,应当加入罪犯对受害人的赔付金、参加公益劳动、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等内容,并适当扩大管制刑的适用。适当放宽适用缓刑的刑度上限,可考虑由原来的3年提高到5年;适当缩短假释条件中已实际执行刑期的期限,适当扩大监外执行的适用范围。其次发展我国现有的刑罚制度,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设慎用监禁刑的条款,积极引领公众刑法观念的进步。应适时地创设转处制度⑩、刑罚易科制度?及法院判决前对判决对象的人格调查制度。应考虑在时机成熟时制定一部全国性的社区矫正法,?在实体上、程序上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包括社区矫正的原则、执行机关、适用对象、适用程序、被矫正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及奖惩、执行程序、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等等内容,使社区矫正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3、重点增设社区服务刑种。社区服务,在国外也被称为社会服务令、社区劳役和劳动赔偿等等,是法院判令被告人在社区从事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作为对社会赔偿的一种方式。社区服务刑自1972年在英国立法中首创以来,发展十分迅速,至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西欧国家、美国1/3以上的州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引进了这个刑种。它试图通过义务劳动使罪犯自我教育、自我改善。?社区服务刑种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刑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预防犯罪。我们国家在行刑过程中也已经出现社区服务刑种这一新的形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今年3月17日,南京玄武区法院少年庭发出了江苏省第一张“社区服务令”,一起中学生抢劫案得到一种全新的处理。那就是法院通过慎重考察,大胆做出决定,对4名犯罪的少年暂缓判决,同时向他们发出“社区服务令”,指令他们无偿为南京后宰门街道敬老院的老人们义务劳动二个月,待考察完毕后,再对他们酌情做出审判。二个月后,法院对他们的实际行动进行了多方评审,认同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已经基本达到了惩罚和教育的目的。最终,法院依法做出了免予对他们刑事处罚的最后判决。?这意味着他们被免予牢狱之苦的同时,又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到自己往日所熟悉的课堂。其实对于这些轻微犯罪,如果他们不具备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那么,判处他们从事的社区服务,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有利于犯罪人重新融入社会。设立社区服务这一刑罚条款,就是最富代表性也是最有成效的措施。

总之,以罪犯复归社会为目标的行刑社会化,是刑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刑罚执行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它避免了单纯依靠监狱自身改造罪犯的弊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刑罚效益思想,且符合行刑人道原则、行刑个别化等原则,是对我国传统重刑主义的颠覆,符合刑罚轻缓化的要求。“可以预见,在吸取以往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行刑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将更趋成熟和科学,将更为注重刑法的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有机协调,追求公正价值和功利价值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日)福田平、大冢仁著,李乔等译《日本刑法总论讲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6页

[2]冯卫国著:《行刑社会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3]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31页

[4](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矫正导论[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2.130.22

[5]王泰《现代监狱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版

[6]点视居住,是一种特别的监狱监禁方式,让服刑人员白天自由活动,晚间临睡前将他们集合起来予以点名,确认无误后,再令他们各回各的监室居住。

[7]胡学相著:《量刑的基本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7页

[8]胡学相、周婷婷《对我国重刑主义的反思》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8期

[9]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0页

[10]转处制度,也称转向方案,是指将犯罪人从刑事司法系统中“转移出去”,交给更适宜的矫正服务机构实施某种社区内处遇。

[11]刑罚易科是指法院根据罪犯的刑罚适应能力和再社会化需要等因素,以判决形式实现不同刑种之间的转换,以促进刑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取得最佳的行刑效益。

篇2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心理学,人类学研究的问题。它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生活技能,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儿童社会化是人生最初阶段的社会化,也是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儿童的社会化总是在具体的社区进行的,是通过所在社区中的社会化的多种渠道来接触更高层次的社会文化。

对儿童社会化起到作用的有如下社区要素:社区内各个家庭、邻里、同辈群体、学校等正式或非正式组织,还有来自社区之外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社区社会化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同时还和整个社会的社会化教育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

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十七日,我在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舜井社区居委会实习期间,就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了解。现以舜井社区居委会为例,就这一问题做简单分析。

首先,有必要对社区的概念加以界定。“社区”一词自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来之后,至今已经有140多种解释或表述。《观察社会视角——社区新论》一书指出:“社区一般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众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共同体”,这个概念一般是广义上的社区概念。如:工业区、科技文化区、商业区、农业区、农村村委会、村民小组等。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通俗地说:社区就是居住在同一区域,靠一定的规范约束,大家互相联系,互相帮助的共同体。

一、社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要素及其功能发挥

1、社区内家庭

在一切社会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在人出生的前几年里,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担负主要的责任。在家庭里,儿童学会了语言,开始了解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并且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那里习得行为方式,形成了最初的个性特征。其次,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通过对孩子的抚育,呵护,与孩子建立了亲密的感情联系,为孩子的情感培养创造了条件。再次,儿童在家庭中逐渐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2、社区内学校

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等)是社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也是个体继家庭之后社会化的第二个主要场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单靠传统家庭教育,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各方面知识的需要,而通过学校,人们可以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获得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舜井社区居委会内现有托儿所2所,幼儿园2所,早教机构1所,小学1所。在国舜·世纪阳光早期教育中心,这里的幼儿在老师的照顾和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中度过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里,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粗浅的社会文化知识,完善了自我观念,有了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加强了社会交往与合作的意识。

该早教中心尤其注重儿童的交往合作行为和意识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常常强调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谦让分享等。这种教育在我国的现有国情下,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3、社区内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必须参与并认同于一个同辈群体,通过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传递促进其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交往进行的,个体也只有通过社会交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的人”。在交往中,儿童既是交往的主体又是交往的客体。通过交往,他们学会了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了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又恰恰是衡量人社会化的重要指标。

在对舜井社区居委会的家庭结构状况的社会调查表明:该社区90.3%的家庭呈核心家庭结构状态。核心家庭已经是该社区家庭生活的普遍模式,并且这种家庭结构的核心化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巩固。孩子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单纯,加上家庭内社会互动的对象和内容又十分单一,致使孩子缺乏与兄弟姐妹和祖辈接触的机会,因此,他们缺乏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这种情况容易使孩子们滋生特殊化心理,缺乏社会义务感,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容易养成孤独、独断等不良性格,因而成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又由于子女在家庭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往往产生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过分照顾,过分期望的现象,这种在今天的城市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倾向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调查显示:舜井社区的独生子女比率高达98.06%,每户平均人口数为3.27人,在家庭内部,孩子有小伙伴可以交往的仅占2.07%。儿童游戏、交往的场所以及自由交往的机会都减少了,缺乏竞争和交往的情绪体验,也不能学会通过群体交往的规则来调节、控制自身的行为,这样既不利于他们自我评价的发展,也不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以及其社会适应性的完善。

4、社区内邻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邻里社会对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呈逐年缩小的趋势。随着传统的大杂院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独家独户的单元房,邻里之间缺乏交流,更谈不上原先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亲密现象,因此,邻里社会对于少年儿童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随之弱化.。

根据调查,舜井社区内小学生家庭中居住独户数占85.09%,51.13%的小学生拥有自己的单独房间。独门独户尽管使儿童在家庭里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空间,但是城市建筑面积的大幅度增长又使其户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有限的室内生活空间和有限的户外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从事户外活动的机会,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独门独户成一统的格局,导致邻里成人之间交往的急剧减少,而且也限制了孩子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5、社区内传媒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传媒有了空前的发展。社会传媒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少年儿童的社会化产生了全面的影响。现代大众传媒扩大了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给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快捷、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手段。现代大众传媒缩小了少年儿童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城市少年儿童还是农村少年儿童,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少年儿童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少年儿童,通过卫星电视和计算机因特网,都可以享有同样的信息,从而就相应缩小了彼此之间由于民族、地域、经济、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差异。现代大众传媒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理想化的少年儿童形象,不论是动画式的还是童星式的,使得众多少年儿童不再以父母的要求为自己的目标,而是以某个理想形象为统一的楷模,用以学习和模仿。

以电视机为例,舜井社区居民电视机拥有率已达到100%,50%以上的儿童经常看电视(一周三次以上)其中,25%至35%的儿童天天看电视,电视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电视节目满足了儿童想象和模仿的欲望,还能使儿童开阔眼界,有助于儿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和吸取间接经验,认识社会角色,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有利于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和丰富词汇量,这些都有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但是,电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反映暴力阴暗面的电视节目通过模仿会导致儿童形成不良社会行为,电视的普及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接触时间相对减少了,削弱了家庭中的互动关系,过于迷恋或依赖电视节目,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性格发展,易使孩子得“电视病”。

6、社区居委会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儿童的社会化已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参与其中的过程。作为我国城市居民基层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在儿童社会化当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社区居委会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主要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得到实现。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突破口",只有卓有成效的开展服务,才能赢得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树立归属感。

首先,开展各种社区服务,可以为区内居民提供方便,提高生活质量,为家长减轻生活负担,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物质条件。目前,舜井社区居委会可以为居民提供中低挡家宴、一般家庭装修、电器维修安装、房屋中介、劳务中介、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服务,初步实现了家务劳动社会化,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而且为失业或待业的人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家长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

其次,社区服务的开展,始终是以解决社区本身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和基本任务的,因此,卓有成效地开展和发展社区服务,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解决社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使儿童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舜井社区居委会通过创办各类社区福利服务机构,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以解决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各种生活需求问题,有效弥补了社会服务的资源短缺,缓解了社会服务的供需矛盾,从而避免了因上述社会问题积聚而引发的社会失调。如: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将生活困难,符合标准的家庭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帮助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联系工作单位;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特别档案,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且有固定的康复机构为他们做康复治疗;成立了社区老年人艺术团,组织老年人参加舞蹈、演唱、模特培训和表演。居委会与国舜·世纪阳光早期教育中心,历下区人民医院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辖区内家长、儿童提供咨询、医疗服务,并成立假期学习辅导班,为小学生安全、充实度过假期创造有利条件等。

此外,动员和组织居民开展社会服务改善了人际关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宣传发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互助互济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沟通、交往的机会,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改变和避免居民住宅条件改善后带来的人际关系淡化的趋势。社区内尊老爱幼、帮残助弱、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的广泛开展,还可以使我国的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弘扬,创造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儿童在健康、文明、高尚的社区中成长,不仅弥补了现代社会中因为与同辈群体、邻里之间交往缺乏而导致的不良影响,而且对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优秀文化有很积极的作用。

九月二十日是第二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历下区文明委开展了“阳光天使”系列活动,号召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让未成年人在充满阳光的生活中健康成长。在这次系列活动中,舜井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开展争当文明市民和星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在抓好社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建设的同时,经常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以及邻里相识互助活动,在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使群众在参与中相识,在活动中相知,让社区成为和谐融洽、环境优美的阳光社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二、社区促进儿童社会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舜井社区促进儿童社会化的问题与建议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就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我国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大环境下,社区对儿童社会化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社区力量发动不足,尚未形成全社区共同关注和支持儿童社会化、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大氛围。相当多的家长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力。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社区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支持社区开展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进而促进社区自身发展。

2、目前举办的针对儿童的社区服务项目和活动缺乏系统性、组织性,一些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或表面形式,没有很好地起到服务作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开展的社区服务与快速发展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不相适应,特别是社区服务过分强调商品化和市场化等现象使得社区服务与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社会工作还不能相提并论,与社区发展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必须从社区服务入手,强化社区服务的社会功能,尽可能提升社区福利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发动各级社会力量,针对儿童开展科学、有效、系统的社区服务。

3、我国社区缺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发展的意识,在发动儿童参与以促进社区发展方面的工作更是不足。社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有赖于政府和非政府的介入,更有赖与居民的社区参与。因此,应该激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真正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局面。

4、当前我国社区居委会自身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社区对儿童社会化功能的发挥。这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1)居委会并不是一级行政机关,但是担负着上面各级政府移交的各种行政任务。目前,舜井居委会承担着户口管理、社区卫生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属地管理、民事纠纷调节、社会福利救济、下岗人员安置、征兵、各种摊派费用的征收等十大类上百项具体的行政工作,与其居委会极不相符,居委会无力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影响了各项社区服务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针对儿童发展的更是少之又少。

(2)居委会工作人员虽然已一改往日老大妈统天下的局面,但是经过换届选举上任的居委会干部仍然对社区服务等问题不能做到正确充分的认识,无法开展有效的社区服务。

(3)居委会办公经费紧张,每月仅由街道办事处下拨300元,居办经济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居委会组织规模较大,系统深入的社区活动。针对以上居委会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途径,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才能实现推动儿童社会化发展和促进自身功能不断完善的良好社会效益。

(二)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化与理论的初步应用

社区社会工作是指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区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

我在舜井社区居委会实习期间,举行了舜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咨询活动,尝试初步应用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介入儿童社会化。

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如下:

1、社区分析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社区及社区成员,因此必须对社区基本情况做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我在实习的第一周,通过居委会、入户调查、口头访谈等渠道对舜井社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印象比较深刻的除了辖区基本概况外,还有这里流传的一些俗语,如“五多”,即:辖区面积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人户分离多、低保人员多。看来这个社区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此外,该社区学龄前儿童较多,其父母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多将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看管,这势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这些年轻的父母对儿童成长十分关注,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和问题,但又苦于没有时间和渠道得到解答。所以,开展这个咨询活动是面向舜井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的。

2、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就是进入社区,和有关的人士和机构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由于在社区居委会实习,因此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居民也把我当成了居委会的一员,认为我是为他们真诚地做服务的,因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和协办单位的联系也很方便。

3、资料收集

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我通过问卷、访谈、咨询、观察等方法收集了社区各个方面的资料,活动涉及到的有舜井社区人口现状的资料,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4、制定社区发展计划

由于我水平有限,在短短实习的十几天里,不可能为社区制定长期的,总体的发展计划。只是为此次活动制定了目标。即:使家长了解孩子,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宣传早期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促进儿童早期教育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的形成。

5、社区行动

社区行动就是社区工作者激发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将制定的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区工作者担任了服务的提供者,倡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我组织开展这次咨询活动,是为居民提供了一种服务;宣传早期教育的思想,提倡家长科学教养孩子;对活动全程进行了有效控制,对助人资源如和协办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等。

社会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推动者。我国一般对社会工作者的定义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标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的人员。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担当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和政策影响人等角色。

同时,社区工作也有赖于政府和非政府的介入,更有赖于居民的社区参与,即居民主动参加社区发展、社区建设以及参加各种公共和公益事业,积极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过程。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客体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需要。社区居民只有通过广泛参与,才能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推动了人的发展,满足了社区居民在物质、精神、文化、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在我国各级组织机构中,社区居委会直接面对社区普通居民,对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困难、心态等有非常具体的了解,因此在社区社会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居民的各种问题。因此,它是我国发动社区参与的主要组织机构。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化,是否能够使社区充分发挥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有待于日后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希望舜井社区以及其他社区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社会学概论》李芹山东大学出版社

《社区社会工作》周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儿童社会化中的几个问题》周东民东方论坛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社会化条件及新特点》谢晓蔚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篇3

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现在学校教育大多是靠财政过日子,难免会造成资金缺乏,因此学校的主要领导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考虑资金的来源和后勤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关注,要想改变现状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因校制宜、广开思路,多元化服务是推进后勤改革的必须实施的一步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后勤封闭式的包,统、管的管理体制,鼓励后勤部门开拓校园消费市场,以优质,优价、应时的服务为目的的,吸引社会团体,个人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多元化机制,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才能使学校后勤工作由被动变主动。

(二)互利服务、提高后勤服务率

学校庞大的资金支出,居高不下的物资消耗,另校长们头疼,由于学校后勤物资,设备、校产、校具的使用,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学校都必须具备,往往那里也需要,这里也少不了,但是一旦拥有,特别是大型的现代化设备设施,使用频率又是相当底。如果损坏,修理又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如果实现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促使学校与社会沟通,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共用,从而把学校的物资消耗降到最低,对社会进行有偿服务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设备资源,更好地发挥现有校产特别是现代化设施的作用,把它们使用效率提到最高。

三、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成效

(一)提高管理质量

首先,服务专业化程度提高,引进专业的管理,能够更好地体现行业规范,发挥专业服务特长。后勤服务人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化培训,持证上网,挂牌上班,严格认真地执行管理制度,使学校后勤管理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服务育人”的良好效应。其次,形成竞争机制,引进社会力量到学校服务,一方面对学校自管后勤交流形成竞争压力,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统一挂牌上班,使用文明职业用语等服务规范,也会对教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带动学校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不同的专业在一起合作,能发挥各自特长,共同树立服务品牌,使得协作各方共赢,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得到了专业规范的服务,家长放心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教师更加敬业,真正做到了“服务有品位,管理出效益”。

篇4

0 引言

消防工作社会化问题已经提出十几年,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还有很大差距。社会化手段明显不足,尤其是消防宣传,社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其宣传手段、方式、宣传主体、受教育对象等都存在许多不足。

1 国外消防宣传社会化的现实情况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消防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宣传手段多样,综合性强,全民的消防意识较高,其社会化程度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1.1 美国 美国消防宣传教育更是自成体系,包罗万象,触角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美国利用媒体进行消防宣传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消息在一段时间内稳定的和持续不断的流动散播。(单个信息是不可能被长久记得的)。②消息强调了现在的季节性危险和当前季节影响。消防安全知识能在对火灾的公告和报纸或广播那里得到。③有时新闻项目能用来为较多的特定教育的信息提供帮助。例如,描述消防队如何以最小的损害和没有死亡控制特定的建筑火灾;有时候也许会提及居民最近安装的一种烟检测器,后续文章为烟雾检测设备和一氧化碳警报操作细节和加强运作的防火安全。

为了更好的做好宣传教育,实现消防社会化,提高全民消防意识,美国消防部门的火灾和生命安全组安排地方学校、公司、行政单位的行政主管或者负责人确定时间培训上岗人员。消防部门的人员或特别专家到场提供指示。

除所面对特定学生的教育节目和为老师准备的在职节目之外,消防宣传手册还发到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家长那里。手册包含家务里可避免的可燃材料的储积,烟气、热探测和报警系统,监视灭火系统,区域化,疏散走廊,以及具有地方意义的相关内容。辅导员与管理员一起评估火灾训练,或与这些科目一道作为防火检查一部分。

1.2 英国 英国的消防宣传教育同样完善,而且别具特色: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消防教育工作。用60多种语言文字(其中有汉语、盲文等)和图画印制出宣传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的十分实用的消防教育资料,发给居民群众。

同时,为了增强知识性、操作性、模拟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开始建立比较正规的社区安全教育中心。无论是消防站还是教育中心,消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很多人在这学习,不仅能激发很高的兴趣,而且能学习到丰富的消防安全知识。

因此,无论是到学院,还是到消防机关;无论是到消防站,还是安全中心,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消防历史和文化气息。这里没有现代建筑的奢华,而是特别注重传统和历史,许多消防站都有保留着古老遗迹的房子,有的消防站已是一个多世纪的产物。每个消防队站都张贴、悬挂与消防有关的饰物,既有消防历史沿革展品,也有消防教育图片、油画、素描、照片、张贴画、雕塑等。这是一种典型的怀旧消防文化,而且本身就具有一种很有强势的宣传效力。

2 完善我国消防宣传社会化手段的建议

2.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如在今年公安部消防局工作要点第15条提到“全力推进社会消防宣传教育培

训”,政府部门因当根据此项安排,加强宣传骨干队伍建设,制定宣传工作规划。协调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义务、学历和职业教育内容。

在做好社会工作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在消防宣传上的资金投入,力争消防宣传经费和消防设施建设投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逐步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

2.2 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宣传 实现消防宣传社会化,应当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接纳社会各种组织援助。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开展一些涉及面更为广泛的大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在面对火灾和其他危及生命安全的灾害时能及时、有效的付诸实践,实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目标。同时,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鼓励个人、社团、企业捐助消防宣传事业,要规范对社会捐款的使用,确保捐款用于消防宣传事业。

2.3 培养专门的消防宣传人员 公安消防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消防宣传科、室,做好全社会消防宣传的统筹安排工作,加大力度搞宣传,而不要使消防宣传与其他科室合并,更不能出现身兼两职的情况,以提高消防宣传效率。

3 结束语

国民消防安全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笔者对比发达国家在社会化消防宣传上取得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探索我国在社会化消防宣传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解决方案,为促进我国消防宣传社会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旺.石家庄市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

[2]冯思兰,王高文.发展消防中介组织推动公共消防安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1).

篇5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本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机制,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促进就业,根据《**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劳动者参加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以下称培训),或者直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以下称鉴定),由本市失业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包括培训费补贴和鉴定费补贴)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职业技能补贴培训坚持以产业发展方向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和鼓励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的,以社会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载体,实行劳动者自主择校、自费培训、经费直接补贴到个人的方式,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

第四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相关政策;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确定补贴培训目录和补贴标准;指导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补贴培训的管理;开展对全市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抽查和对各区县补贴培训工作的评估。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国家及本市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负责本辖区内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签约、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实施对培训过程的质量监管和补贴经费的核拨;开展对本辖区内补贴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和检查。

第二章补贴范围、对象和标准

第五条纳入补贴培训范围的项目应当是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就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且列入国家职业资格序列或专项职业能力的技能类项目,以及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开展的技能类定向培训项目。

补贴培训项目以目录的形式确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及相应的补贴标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第六条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以下对象可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在职从业人员(含本市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从业人员,下同);

(三)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毕业学年学生。

(四)其他经批准的人员。

第七条补贴对象在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参加纳入补贴培训目录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的(含一年内补考合格,下同),按以下比例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100%培训费补贴;

(二)第六条第(二)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上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50%培训费补贴;

(三)第六条第(三)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给予鉴定费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50%培训费补贴。

(四)第六条第(四)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可按相关规定享受培训费补贴。

第八条补贴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鉴定不合格的,不予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培训项目,鉴定不合格的,按照鉴定合格应补贴培训费的50%予以补贴。

第九条培训费补贴实行优质优价。补贴对象参加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估认定为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A级培训机构或示范性培训项目的补贴培训,在享受培训费补贴时,补贴标准上浮10%。

第十条补贴对象每年只可享受一次培训费补贴,且补贴项目不得为其已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培训项目。在校学生的鉴定费补贴在其在校期间只可享受一次。

有以下情形的,补贴对象可在一年内享受两次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享受过一次培训费补贴后,年内因就业需要可以再享受一次定向培训费补贴;

(二)补贴对象在享受创业能力项目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年内根据开业需要可以再享受一次相关技能类培训项目的培训费补贴;

(三)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享受过一次鉴定费补贴的,还可享受一次培训费补贴。

第三章补贴培训实施机构

第十一条本市对承担补贴培训实行申报签约制度。由培训机构提出申报,经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具备相应条件,并与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的培训机构方可承担补贴培训。

第十二条申报承担补贴培训的机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定办学资质,补贴培训项目应为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范围内的培训项目;

(二)具有与补贴培训项目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实训设施、设备,具有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

(三)具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培训质量较好。培训机构申请承担的补贴培训项目应已实施过一个完整的培训周期,且鉴定合格率一般不低于上年度该项目全市平均鉴定合格率(列入当年度补贴培训目录的新职业培训项目除外);

(四)培训机构上年度法人年检和网络化检查合格,且无违规办学的不良记录,其法定代表人无不良诚信记录。

对于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及行业、企业急需的补贴培训项目,但本区县暂无具备上述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补贴培训的,可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培训机构试点承担一次性补贴培训。

第十三条承担补贴培训的申报签约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符合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承担补贴培训;

(二)经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七个工作日;

(三)对经公示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与其签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内容包括补贴培训项目、协议期限、培训规模、协议的变更与终止情形、违约责任等。协议期限原则上为一年,一般在每年培训机构法人年检和网络化检查之后签订。

第十四条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估认定为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C级的培训机构,原则上不得承担补贴培训。确需其承担补贴培训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说明原因,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

第四章补贴培训和鉴定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补贴对象需要参加补贴培训的,可凭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或相关身份证明,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接受培训指导,申领“职业培训信息卡”(以下称培训信息卡),提供本人相关银行账号,并自主选择补贴培训项目和相应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

第十六条补贴对象应在选择补贴培训项目之日起三个月内,持本人培训信息卡和身份证(或社保卡)到自主选择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报名注册。培训机构应当与学员签订《补贴培训协议》,明确培训项目、授课安排、培训收退费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十七条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应报经物价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培训机构应根据收费标准和《补贴培训协议》约定的收费方式向学员收取培训费。对第六条第(一)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的,其自行支付的培训费为规定补贴标准的50%;其中,就业困难人员自行支付的培训费为规定补贴标准的25%。

培训机构收取培训费后,应向学员开具由财税部门监制的发票或收据(不包括限用于内部结算、捐赠或代办费收入的收据)。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应根据补贴培训项目相应的职业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制定授课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培训机构应在“**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内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在培训班开班前录入开班信息并上传授课计划,在开班两周内录入学员注册信息,并及时做好信息变更维护工作。

第十九条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根据本市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为学员申报参加相应的技能鉴定,并根据相应的鉴定申报条件做好学员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

对申报鉴定的人员,由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统一组织实施鉴定。鉴定合格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第五章补贴经费的核拨

第二十条在补贴对象完成培训和鉴定后,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应补贴标准,按下列方式予以培训费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除就业困难人员外)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且鉴定合格的,对学员本人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直接补贴50%培训费,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50%培训费补贴。

(二)第六条第(一)类对象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的,对学员本人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直接补贴25%培训费,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75%培训费补贴;鉴定不合格的,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25%培训费补贴。

(三)除以上两种情形外,对参加补贴培训的对象,补贴经费按规定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直接补贴给学员本人。

培训机构申请补贴经费的期限为自学员获证之日起或学员承诺放弃鉴定补考之日起六个月内。

第二十一条第六条第(三)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项目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在相应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或毕业学年,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证书和有关凭证,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规定申请鉴定费补贴。

第二十二条根据补贴对象鉴定的结果,本市职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补贴经费发放名册。经区县就业促进中心确认后,由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自学员获证或承诺放弃鉴定补考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补贴经费核拨至本人的银行账户;自培训机构申请补贴经费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补贴经费核拨至培训机构的银行账户。

第六章定向培训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条本市鼓励对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定向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帮助其实现就业。本办法所称的定向培训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委托培训机构对其拟招聘录用的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上岗前实施的技能培训。

第二十四条开展定向培训的,应由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三方共同签订《定向培训协议书》,并由培训机构会同用人单位结合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培训方案。

第二十五条定向培训项目为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的,培训机构应按照本市颁布的培训计划大纲和相应的补贴标准执行。

定向培训项目为未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且培训课时在100课时以上的,培训机构应将相关培训方案和补贴标准报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初审,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执行。

定向培训项目为未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且培训课时不足100课时的,由培训机构将相关培训方案和补贴标准报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纳入职业资格序列的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后由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在沪行业特有工种鉴定机构组织实施鉴定,对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未纳入职业资格序列的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后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考核,对考核合格者,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七条定向培训补贴与培训后就业率相挂钩。定向培训项目整班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培训机构按整班学员人数和相应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整班就业率达不到80%的,培训机构只可对被录用的学员按相应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

第二十八条定向培训补贴经费实行核拨到培训机构的补贴方式。由培训机构自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申请培训费补贴。经所在区县就业促进中心审核后,按相应的补贴条件、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由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自培训机构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的补贴经费核拨至培训机构的银行账户。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本区县实际做好补贴培训发展规划,严格落实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签约条件及程序,对本辖区内签约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做好日常管理和指导服务,并对其开展的补贴培训进行质量监管,引导其依法、诚信、规范办学。

第三十条本市实行补贴培训督导评估制度。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本辖区内的补贴培训情况开展督导评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根据本市开展补贴培训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补贴培训督导评估抽查工作。

第三十一条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根据国家和本市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补贴资金的审核拨付,加强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建立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抽查和专项审计制度,定期通报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审计结果。

第三十二条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的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对单位或个人的投诉举报及反映的问题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对情况属实的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存在违反《承担补贴培训协议》约定行为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协议约定进行处理;存在违反国家和本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的,应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理,并终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

补贴对象经查实违反本市培训补贴有关规定的,补贴经费不予核销,并记入其个人诚信记录。

第三十四条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本市建立健全补贴培训信息公开制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补贴培训政策及相关操作办法,且定期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当年度已签约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基本信息、督导评估结果,以及对补贴培训实施机构违规违约行为处理的情况。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补贴对象通过岗位成才或自学成才的方式,直接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在相应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证书和有关凭证,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相应补贴。

第三十六条第六条第(一)类对象自行付费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并自发证之日起一年内被用人单位录用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直接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本办法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

第三十七条经批准的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培训项目、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高师带徒培养项目、校企合作培养项目、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补贴经费从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的外来从业人员培训项目,以及经批准的面向特殊对象的培训项目,按本市现有相关规定执行。但上述培训费补贴不得与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在同一年度内同时享受。

第三十八条外省市户籍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并处于缴费状态的从业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或者参加经批准的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培训项目、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高师带徒培养项目、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的,参照本市在职从业人员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相关规定执行。

外省市生源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鉴定或校企合作培养项目的,外省市生源高等院校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的,参照本市生源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相关规定执行。

篇6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完善企业退休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1997 年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促进形成了养老保险新机制,也成为了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第一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定义。

一、企业退休人员的定义。

企业退休人员是指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并按规定办理完退休及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手续的人员。

二、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定义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是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在苏州市区统筹范围的,提前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办理纳入社会化管理信息采集及预登记手续。社区社保工作机构审核后,根据其居住地址确认该参保人员退休后的社会化管理地为本社区,并通过信息系统录入各项信息,完成社会化管理信息采集及预登记。企业退休人员在档案移交之后,其社会保险事务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步转入实际居住地所在社区。社区为退休人员建立个人基本信息库,在转入社区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方式仍和之前一样,为社会化发放。

第二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与传统企业化管理的比较。

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特点。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企业职工按照养老保险退休待遇审批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后,按月领取养老金,经原单位或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人事档案,办妥纳入社会化管理手续的退休人员,其退休后的管理服务工作与原单位剥离,由居住地所在街道、社区实行属地管理,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街道、社区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服务种类多样,具体包括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及各项信息查询服务,建立健全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其生存和流动状况,每年定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工作,确保不影响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享受,为他们代办各项社保业务,帮助亡故人员家属申请亡故待遇,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协助做好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各类学习,组织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二、企业退休人员企业化管理的特点。

企业离退休职工由企业托管,效益好的企业,念起退休人员当初曾为企业繁荣奉献了数十年之由,会在重要节日为退休人员发放一些福利,但有些企业自身生存发展较为艰难,对于退休人员,基本没了关系,使得退休人员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并且一些老企业生产经营连年亏损,离退休人员人多线长,很难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优势。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全面深层次地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又可以减轻企业原属于企业需要承担管理退休人员的负担,是一项可以让企业和退休职工双赢的举措。

另外,通过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需求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现在企业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单独居住的比例较高,他们不和子女一起居住,得不到子女的贴身照顾,这些企业退休人员也十分希望街道、社区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更直接的关心和照顾。

第三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形成。

1995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国发〔1995 〕6 号),明确提出了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

11997 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 〕26 号),进一步强调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篇7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完善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为了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有效措施与方法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本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

一、推进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格局。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整体业务流程。在每一个参保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各部门之间需要协作好,确保退休职工的档案信息可以快速、无误地交接给所属街道、社区,不让任何一个企业退休人员被遗漏在社会化管理的体系之外。

在企业退休人员被所属社区接收后,让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效进行。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使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真正发挥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进程。

自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相关部门初步建立了激励社会力量来投资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体系。

通过一系列相关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进,建立信用体系。

三、完善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社保管理社会化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退休老人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一方面是老人自身信不过养老院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统观念也不愿让子女背负道德舆论压力。但居家养老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子女不能全天候在老人身边,这就缺乏日常贴身式护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保养老管理社会化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双塔街道进行调研时发现以杨枝社区为试点的时间银行在其辖区内逐步推行。以爱心储蓄的形式为辖区内年轻、健康的退休人员建立付出、积累、回报机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帮助。

互帮互助老有所为,互帮互助组织要收到要充分鼓励和大力扶持,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奉献精神,加以引导。积极鼓励这些互帮互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助活动。让合得来、兴趣相投的老人们可以抱团一起生活,让晚年生活不再乏味单一。

四、加大推广社区志愿者义工的社会化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制度,可先在一些条件允许的社区先进行试点,再影响全局,逐步促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为退休人员服务的行列中来。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所急需。有一些老年人反映,他们在意的不是物质上的关怀,更需要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服务。此外,电器修理、法律援助、家政等也都是老年人所需。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评估和激励社区志愿服务,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志愿者管理体系,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难题。

在大力发展志愿者时,可以积极争取企业退休人员的加入,相对其他志愿者而言,退休人员有一些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退休人员的业余时间较多,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另一方面,退休人员对退休后的生活有切身体会,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更加了解,在进行志愿者活动时更有针对性。

第二节 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信息库。

一、建立有效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一定要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进行重点维护。在系统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打造企业退休人员完整信息库。

建立有效全面的企业退休人员数据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好对新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其次要登记好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个人特长等;最后要通过走访的形式来掌握企业退休人员最新的信息,并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在整个数据库中对各类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构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平台网络。

实行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系统对企业退休人员实施联动管理。参保人员一旦进入社保系统,其相关信息就可以在社保机构和社区信息平台之间无缝衔接,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开拓创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和智慧化水平,探索建立掌上操作、实时响应、多级联动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服务体系,推进苏州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异地退休人员的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社会化共享。

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现状认证的全国网络建设,将还没有纳入全国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的地区及时全面地将信息共享至全国认证网络平台,今早实现全国各地统一纳入认证网络平台,统一信息化资格认证标志,方便异地企业退休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生存现状认证手续。

同时要加强社保生存现状认证信息系统与公安信息系统的交互比对,可在系统中加入失踪、判刑等比对参数,一方面使企业退休人员得生存现状认证手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可及时比对出错误信息,以防损害企业退休人员的个人利益以及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利益。

第三节 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长效机制。

一、调整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服务项目。

首先要明确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将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各项政策、信息的查询服务,建立健全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全面的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其生存和流动状况,每年定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工作,为企业退休人员代办各项社保业务,帮助亡故人员家属申请亡故待遇,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协助做好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学习和公益活动,将各类文体活动等管理服务内容固定下来,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类服务流程,不断改进社会化服务质量。

坚持调研常态化,服务送上门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居民群众最为关注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差异化的需求,细分服务人群,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苏州市辖区社会化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增长机制。

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类消费品的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自然增长机制尤为重要。

(一)企业退休养老待遇的增长机制。

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进行上浮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以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长短、退休人员的年龄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来调整。这在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未来可引入更为细化的调整标准,如工资基数的高低、夫妻双方综合退休待遇水平高低等。

(二)企业退休社会化服务标准的增长机制。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可以享受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健康体检、传统佳节慰问、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服务,其标准虽然较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开始时的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企业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在继续做好这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可将相应标准逐渐提高,让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美好成果。

三、定期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培训。

不断加强对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法律法规、业务实操培训,组织社保工作人员走进基层机构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与协管员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开展以老带新,请老协管员当老师,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传授服务经验、业务技能,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业务管理,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其做到三通,即:政策通、业务通、民情通,以便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 APP 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来普及社保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加强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优化调整相关考核方案,改变以往主要参考平台数据的考核思路,综合考虑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和居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因素,留给各街道社区更多的自主空间,便于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辖区优势资源,开展特色的活动和服务,通过改革考核制度,减少规定动作,创新思路,为各街道社区开展特色活动预留充分的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活动有特色,群众得实惠,努力为老年人的夕阳晚景增添乐趣。这些老年群众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类活动,为享受优质服务提供便利,也充分展现了银龄群体夕阳如火的风采。

第四节 不断创新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手段和模式。

一、加强基础机构建设。

(一)加强机构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各种老年设施的建设,从现在开始就应列入各级地方发展建设规划,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既可满足社会化管理的基层物质需求,也可避免在短期内集中投入大量资金的财政负担。同时要充分挖掘街道、社区现有资源,尽量做到办公用地最小化、居民活动用地最大化,充分保证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一流的硬件设施。笔者在苏州吴门桥街道调研时观察到当地街道、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给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额外的服务,如开设家外家影院,为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集体观看电影的场所;社区还为辖区内的退休老兵们设立老兵驿站,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交流场所。这些举措都是街道、社区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资源,来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机构软件设施建设。

各个负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管理机构还需要在自身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软件建设上下足功夫。要重视民情民意的收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一方面,不断通过与退管义务监督员们联系,收集、整理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另一方面,利用各种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积极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增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依托现有场地及设施,为辖区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送餐和日托服务,同时配备训练有素、富有爱心的送餐服务队伍,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业余生活,培养组织相应的爱好团体。笔者在白洋湾街道调研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时发现,和美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歌唱爱好者,退休老人们尤其爱唱红歌,于是在街道和社区的协助下将她们组织了起来,2017 年 1 月和悦歌咏队在和美社区正式成立了,辖区参加老年大学合唱班的阿姨主动担起了教学的重任。成立以来,曾多次参加街道、社区的各类表演、比赛,这支团队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在辖区小有名气。金筑社区的居民近年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纷纷种植起了盆栽蔬菜,社区将热心公益的退休人员组织了起来,成立了筑绿蜂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团队平时肩负着普及盆栽蔬菜技术和监督毁绿种菜的任务,在一些节假日,他们还会将自己悉心照料种植在社区农庄的盆栽蔬菜上门赠送给困难家庭,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白洋湾街道的新渔村是白洋湾山歌的发源地,老一辈人几乎都会哼唱几句白洋湾山歌,2016 年 8 月,新渔村成立了退休人员山歌队,定期组织一起唱山歌,切磋技艺,交流感情,寒暑假还组织退休人员教小朋友们学唱白洋湾山歌,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手中传承下去。白洋湾街道组织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退休人员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做到了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

另外笔者在双塔街道调研时发现双塔街道根据自身文化特色,为退休人员提供和很多人性化的举措。双塔街道是苏州古城区典型的文化型街道,素有文化双塔之称,辖区内有众多的文艺爱好者,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退休生活单调。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街道人社中心联合二郎巷社区推出了社区学院。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院的实施,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另外街道人社中心联合网师巷社区,携手虎丘书院、苏州大学唐文治国学研究会,利用辖区资源网师园,开设网师国学大讲堂。旨在弘扬国学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传授中国的传统忠、孝、礼、义、传承好家风、感受民俗、名人典故、诗经歌赋的经典魅力。网师国学大讲堂将作为提升退休居民人文情怀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不止文化方面,还结合个人爱好举办特色活动,位于里河社区天台的空中绿苑,里面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近千盆各式盆景,免费向市民开放,负责人张国斌老师还免费为辖区退休老人开展一月一次的盆景种植学习课程,解决居民朋友种植上的疑难杂症。不仅努力把社区营造成层层有绿、幢幢有花的美好家园,也让辖区的退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盆景,享受健康,品味艺术。

企业退休人员退休生活常常比较单调,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可以推出一些社区学校,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校的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退休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也为退休人员提供一个再充电的条件,让退休人员始终保持与社会共同进步。

苏州作为全国着名的旅游城市,各个街道、社区可以结合苏州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银龄群体的优势资源,发挥企业退休人员在挖掘、传承、宣传和保护古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发起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动员企业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到古城保护行动中来,凝聚强大合力,成立古城保护志愿者小分队,这样既可以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也为苏州古城的保护出一份力。

三、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退休老人人数的增加,养老服务已变得供不应求,单靠政府单方力量已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养老需求。《2018 年民政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专门化目录》已经确定,其中涉及养老服务的项目达到 11 项,包括基本养老规划与政策研究、养老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其他政府委托的基本养老服务等。

1民政部门将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承接主体进行考评,提高服务水平。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承接主体不得参加下一年度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竞标。经等级评估,3A 及以上的社会组织可优先获得这 11 项养老服务项目。

另外,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是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形式之一。苏州作为全国 15 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之一,不断探索试行。在苏州,长护险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交由第三方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管理,同时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将长护险的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2017 年到 2019 年,第二阶段从 2020 年起到国家正式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四、鼓励和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保障基本的养老医疗需求。首先可以与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协力合作,同时大力引入具备相关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企业退休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社区的为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吸纳各方力量开展各类助老医疗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一线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工作繁杂的问题,可以挖掘热心好人、才艺达人充实到社区自管小组长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中,发挥群众自身内在的力量,让退休人员在各个自管小组中找到社会归属,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从而享受安定的晚年退休生活。

第五节 拓宽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经费筹措渠道。

一、政府加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财政经费投入。

每年的活动经费和管理经费经过政府财政预算,并由财政局对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部门预算经费和退管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通过跟踪问效和支出效绩检查评价等方法规范支出管理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由社保中心按照积极扶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对文体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可按照不超过下拨经费总额 30%的比例,由区社保中心集中统筹,用于本辖区内退管活动重点项目。

各区在组织和指导街道(镇)、社区(村)开展文体活动时,应坚持安全、小型、多样、就近的原则,结合基层实际,拟定计划、征求意见、组织实施,可根据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统筹兼顾酌情贴补。当年度经费结余应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经费使用情况应定期公布。 根据退管工作实际,如需对退管经费使用范围及标准进行调整的,由市社保中心提出,经市人社、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为了更好地组织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退休生活,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政府可适当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各项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

二、按比例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作为社会养老的必然趋势,不仅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也可以从每年征缴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用来弥补企业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组织各类活动经的费不足。

通过国家统计局近十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结余数据可看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金额呈现增长态势,有条件支出部分基金用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工作,进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

三、收取企业退休人员一定的费用作为社会化服务的经费。

在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后,如组织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创办老年大学时,可以对参加对应活动的企业退休人员收取适当的学费、活动费等。收取少量费用一方面可以让真正有需求、有相同爱好的退休人员聚集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区开展更多各类丰富的社会化管理活动。

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

按照《苏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除单位缴纳和财政拨付外,鼓励以社会自愿赞助和捐赠等方式筹集。社区服务组织可以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有偿性的活动,用来弥补退休人员活动的经费不足。

1同时加大社区所在个人、单位、社会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活动进行捐助的宣传,让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多多关注和支持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共同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进程,让所有企业退休人员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六节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医疗社会化的医疗体系。

一、建立政府出资补贴的医疗补足机制。

现行企业退休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的政策,在补足金额上对企业退休人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而当有些退休职工无法承受时,他们就无法正常享受职工退休医疗待遇。因此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经济困难、同时又长期需要享受医保待遇得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一定的补贴,来帮助他们补足医保缴费年限,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真正实现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医疗保障权利。

二、继续调整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

在 2016 年,国家调整了一次医疗缴费年限,2016 年 9 月底前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30 年,女满 25 年来执行,2016 年 10 月之后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25 年,女满 20 年来执行,缩短了企业职工医疗缴费 5 年年限,这大大减轻了退休人员在做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时的经济压力,在以后的医疗缴费年限执行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缴费人群实行不同的缴费年限,可以考虑进一步缩短在实行现有医疗保险政策前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从而减轻他们的医疗保险补足年限的经济压力。

三、扩大养老医疗机构建设。

篇8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完善企业退休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2005 年 1 月 1 日是苏州市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正式启动的第一天,首批 2500 多名退休人员由于其原单位于 2004 年底前将他们的人事档案移交到了市区档案管理服务中心,率先纳入到了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中,他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从原单位剥离出来,改由所在社区承担。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第一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体系基本建立。

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的信息管理社会化。

苏州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中,重点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库进行了大力的建设。从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到社会化管理初始的个人档案信息的及时录入,到每年的资格认证的信息比对,再到对各项社会化活动的登记、走访实际情况的记录等,努力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信息库,建立健全退休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并加以规范化的管理。

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开拓创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银龄 E 家乐的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和智慧化水平,探索建立掌上操作、实时响应、多级联动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服务体系。

社会化管理对象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需要更正或发生变更的,由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基本信息变更手续,其中涉及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变更的,及时到苏州市对应的市民卡服务中心办理社会保障卡换发手续。对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人员,其他的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变更,则是由社区社保工作机构直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改维护,及时更新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信息平台上的数据。

二、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的配套服务社会化。

苏州在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时,一方面做好日常基础工作,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及各项信息查询服务,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协助做好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在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特困、高龄、鳏寡、重病、残疾等特殊困难人员的关心和帮助,2017 年,仅苏州姑苏区就走访社会化管理人员 62.19 万人次,人均走访达 3.15 人次,努力通过制度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慰问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另一方面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各项特色的社会化服务,如每年开展社保情文艺汇演等一系列老年活动,以及每年组织苏州各区退休人员参加春秋季旅游活动等。不但在物质层面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全力保障,在精神层面上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和交流平台。

三、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社会化是指经核定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保经办机构在银行为每位社发对象开立个人活期结算账户,用于养老金的统一社会化发放。在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他们的养老金就不再受到原单位的经济效益变化的影响。每月养老金的按时发放,解除了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的退休生活在经济上更有保障。

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苏州具体是如下操作,对 2013 年 3 月份后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其养老金直接发放至本人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中。退休人员从每月 10 日起,老年居民、被征地农民从每月 25 日起,凭发放存折或银行卡到指定银行的任意营业网点领取当月养老金。

社会保障卡领取养老金的社发对象,除可至苏州银行各营业网点领取外,还可至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市民卡指定服务网点,或通过任意银行 ATM 机领取。社发对象的社会化发放账户为银行借记卡账户的,也可持借记卡、居民身份证,到任意银行网点柜面办理苏银通存取款业务。社会化发放账户为存折户的,可到开户行换领借记卡,并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账户变更手续。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的社会化极大方便了企业退休人员领取管理个人的退休金。

养老金是退休人员最重要的生活保障,为了避免异地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缩水,苏州市社保中心还和各合作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市区退休人员异地居住领取养老金一律免除手续费,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可以放心在居住地银行领取本人的养老金。

四、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的老龄医疗服务社会化。

开展免费体检工作,是保障广大企业退休人员身体健康、提高退休生活质量的务实之举。2017 年免费健康体检苏州姑苏区共组织辖区 9.6 万名 65 周岁以下的企业退休人员分批体检,实际体检 7.6 万人,参检率达 79.7%。自 2006 年该项惠民实事工程启动以来,12 年间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已开展了 6 轮,仅苏州市姑苏区已经累计安排 94.8 万人次的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免费体检。

为确保苏州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免费健康体检的工作顺利开展,各级退管部门在体检工作开始前充分动员、认真组织和责任分解,做好了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在体检工作进行过程中,征求居民对体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已经参检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汇总参检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了解服务动态,及时反馈参检满意度。

第二节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试行的做法。

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的社会竞标机制。

在组织的一系列退管活动中,引入竞标机制:由退管中心确定年度重点活动主题和形式,在此基础上,各街道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以街道为主体申报活动方案。退管中心组织评审委员会对各街道申报方案进行评议,综合考察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创新性和退休人员参与度等因素,择优录取。此举,充分调动和发挥了辖区优势资源力量,使富有创新思维的活动方案脱颖而出。

竞标机制的引入,为社会化管理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使辖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充实。同时,各街道通过竞标机制,为老年朋友搭建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入社会组织参与竞标活动,集思广益、鼓励创新,更多地倾听老年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退管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技巧性,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二、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中自主管理机制。

在退休居民中选拔了有亲和力、有责任感、热心的老人作为自管小组组长,这些自管小组长义务为民办实事,对辖区老人关爱到家。各街道、社区开展企业退休职工荣归家园行动活动,与日常退管工作的开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形式欢迎退休人员正式加入社区这个新的家园,引导他们顺利融入社区,更好地参与社区建设与活动,接受社区服务和管理,同时也借助此项活动发掘新退休职工中的银龄人才和银龄志愿者,不断充实苏州的银龄人才库。

三、企业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灵活的认证方式。

(一)系统认证。

苏州市社保中心于每年 3 月底前,将认证对象信息与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信息进行数据比对。凡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同时比对成功者,即通过当年认证。

(二)人工认证。

因户籍不在本市、基本信息不准确等原因,系统认证中未比对成功的认证对象,以及未实行系统认证的认证对象,于当年 4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期间按以下方式进行人工认证:居住在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的人员,由社区社保工作机构采取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认证,认证信息通过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区平台确认。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降低了配合资格认证的成本,避免了邮寄认证容易丢失等问题的困扰,为居住在辖区内的异地退休老人提供了诸多便利。

(三)居外认证。

居住在上述区域以外的人员,由苏州市退管中心向其邮寄《异地居住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表》,认证对象持该表到居住地指定认证机构办理认证手续。指定认证机构包括居住地县(区)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退管机构和居住地街道(乡镇)社保工作机构,退休人员可自主选择其一办理认证手续。

第三节 企业退休人员就医保障覆盖面较广。

一、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就医。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在门诊就医时,符合医疗保险结付规定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先从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用完后,在每个年度即每年 4 月 1 日至下一年的 3 月 30 日内,退休人员个人自负一定费用后,由地方补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在规定限额内按比例结付。

二、企业退休人员住院就医。

企业退休人员在定点医院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结付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实行确定起付标准、超过起付标准部分根据全年费用累计情况分段按比例结付办法。

企业退休人员每次住院,起付标准以内的医疗费用由个人自负,也可用往年个人账户结余金额予以抵冲。

篇9

广州市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公园绿化养护工作的社会化承包,例如中山纪念堂、草暖公园,后来东风公园、天河公园也在反复尝试卫生社会化招标,直到21世纪,珠江公园、黄埔公园等一些新建公园,从组建公园机构开始,便有意识地进行绿化卫生社会化承包,由于能够广泛借助社会力量,绿化日常管养很快步入正轨。直至今天为止,除个别由于历史原因未能转变外,几乎全部公园已经全面推行绿化养护工作的社会化承包招投标,通过公开招标,寻找良好的养护队伍,保证公园的环境绿化维持在一个高质量的观赏水平。

广州雕塑公园在建园初期也尝试过社会化承包,当时由于机制尚未成熟,几年后转回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由公园机构直接管理绿化工人。在2007年开始重新进行社会化承包的招投标,从开始绿化养护与卫生保洁工作分开招投标,到后来绿化养护与卫生保洁联合招标,从承包期1年到后来的承包期3年,已经历经了6年的社会化承包期,涉及的承包单位有4家。从这几年来看,公园的绿化养护在实行社会化承包后,解决了原来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人员配备过多,权责不清晰,管理环节过多,工作效率低下,工人推诿拖拉等诸多问题,同时引入专业公司开展绿化养护技术工作,对维护公园绿化美观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自2009年公园免费开放以来,同时由于政府决策、经济发展、台风天然灾害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导致承包单位在履行合同期间,出现人工成本、物料成本和风险成本等相应增加,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成本,严重影响到日常绿化养护工作的质量。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1城市公园绿化养护社会化承包下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原因分析

1.1人们日益增长的园林文化艺术需求与园艺工作者艺术水平低下的矛盾

这是一个社会范畴的社会矛盾,广泛存在于整个城市绿地和城市公园之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市实行免费城市公园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城市公园,对公园绿化美化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既希望能回归自然的生态美,又要满足于对环境艺术的创造美。在公园推行社会化承包以后,整个绿化养护队伍由企业承担,各个企业实力不一导致养护队伍的养护水平不一,总体来说,都跟不上人们日益增长的园林艺术需求,这与整个园林养护行业在现阶段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长期的人才培养有关。矛盾主要表现在公园绿地日常的绿篱修剪、造型树木的修剪、高大乔木和行道树修剪、花镜花坛的布置、山林清杂抚育、植物色彩搭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1.2人们过度使用绿地与养护单位维护保养绿地的矛盾

这同样是一个社会范畴的社会矛盾,广泛存在于整个城市绿地和城市公园之间。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人们的文明程度在稳步提升,由于个别人群素质参差不齐,对绿地使用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共识,对保护绿地爱护绿地的认识还明显不够,导致他们在进入公园以后往往出于自身需要的考虑,超出限度地使用绿地,比如在草地上铺设报纸毛毯席地而坐,为了抄近道直接踩踏绿化而过,在花丛中去拍照,顺手采摘路边的鲜花,将随身衣物、挂包随意挂到弱小的小树苗上,利用树木枝条当单杠做引体向上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公园绿地日常的养护维护工作,由于公园管理人员有限,而在一线工作的绿化养护队伍又鉴于身份不敢劝说游客,只能在绿化被破坏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3绿化养护社会化承包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不断增长的养护成本之间的矛盾

考虑到绿化日常养护工作的周期性长,通常一个承包期超过2年,一般为3年,由于绿化养护项目本身就比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的利润低,加上周期长,政府决策(如实行免费公园)、经济发展和自然灾害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企业本身就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各种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到项目的实施,具体表现以下方面:人员出现缺岗,新进人员缺乏相应技术,施肥修剪不积极,补植不及时,垃圾外运拖拉等。

1.4公园管理方“主人翁”式的服务理念与社会化承包单位的“临时做客”心理之间的矛盾

随着全国园林城市的推行,以及广州市实行花城绿城水城建设和白云山顺利成为全国5A级风景名胜区,广州雕塑公园在环境绿化上必然要求以高姿态高标准去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公园管理方,希望绿化环境能时刻保持优美,让每天到来的市民游客都能分享到公园这一份优雅,这一份美景。绿化养护社会化承包单位作为企业,只会将承包期内的公园绿化养护当做成自身的一个临时性任务,并自认为其服务的对象是公园业主,只是简单地服从公园安排,而缺乏主观能动性,应付式工作明显,存在“过得去就行,顺利取得项目进度款是关键”的“临时做客”心态,更提不到企业会为反馈社会,专注于提高绿化养护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舒适优美的休闲环境的高度上来。这样的矛盾体现在企业对公园管理方提出的分级管养标准,管理细则、规范,无心解读,无心严格执行,企业对游客的随意破坏绿化行为熟视无睹,不劝阻不维护,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甚至对自身养护工人要求不严格,放任自身保洁人员破坏公园绿化,存在“熬过合同期就行”的应付式心理。

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2.1熟悉当前园林行业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规范的新要求

自广州市2012年实施新的绿化条例以来,公园绿化管理行业也呈现出新的意见和要求,在2013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出台后,对公园绿化养护在全国范围内明确提出要走专业化、精细化方向,保证公园绿化的专业化管养水准。

2.2在公开招投标期间部署好社会化承包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目前,凡是实行绿化养护社会化承包的项目都必须经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养护单位,通过招投标,能选拔出综合能力好、诚信度高、资质力量雄厚的企业,有利于保证公园绿化养护质量。在招标期间,需要注意做好两个问题:一是要正确核算公园绿化养护成本,科学合理制定招标控制价。按照行业规范《广州市城市绿地常规养护工程年度费用估算指标(2012)》,一级绿地养护为13.99元/m2,二级绿地养护为9.82元/m2,三级绿地养护为4.96元/m2,四级绿地养护为3.94元/m2。此规范只是给出了管理等级相对应的养护费用估算标准,在核算养护费用计划时,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定分级管理范围。广州雕塑公园根据公园总体规划以及景点建设情况,可划分为四级绿地养护,一级绿地为3个出入口范围、主要景区景点和主干道沿路两侧15m范围内,具置为北门入口至风情街至西门广场沿线绿地,展馆溪涧周边、南州风采、古城辉煌、抗非典纪念雕塑、唐大禧雕塑园以及东门人口广场;二级绿地为一般景区景点和登山小路两旁10m范围,具体有玉穹亭、延翠亭、众览亭、鸿汛亭及各条登山小路;三级绿地为主景区范围内的一些靠近主干道的山坡,这些山坡需定期进行树木清杂和修剪,具体有古城辉煌山坡、南州风采后山坡、后山延翠亭山坡、展馆后山山坡和众览亭周边山坡;四级绿地为未开发的二期山林山体,这类山体主要是防止有害生物泛滥,和定期防火。只有明确了绿地的分级管理标准才能正确核算养护费用,在公开招标时不会由于招标控制价太低,导致企业失去合理的利润空间,进而降低养护成本,影响公园绿化养护质量。二是要在明确分级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对绿化养护社会化承包工作制定一整套量化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采取百分制,每月考核汇总1次,管护费每2月发放1次,按2个月得分的平均分比例拨付养护经费,其余部分待整改完善后再拨付。通过制订详细的检查验收方法和奖惩制度,加强对绿化社会化承包企业的技术指导、监督和检查验收。这样一来,投标单位在投标时就能预计到中标之后存在的管理风险成本,有利于公园管理机构下一步顺理成章地实现对承包单位的管控。

2.3重视绿化养护承包队的管理,由专业的部门和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专门监理工作的实施

有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承包合同之后,关键在于执行。由于绿化养护承包队伍大部分是近年开始从事养护工作,其管理模式也是在摸索期间,容易出现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造成一些工作被简化,甚至被忽略。例如春耕翻土,如何设立保养圈,是否达到翻耕深度,松土同时有没有施肥,施肥种类是否正确和数量是否够等,因为该类工作不能在当时立即反映出效果,所以往往是最容易造成疏漏。只有现场有了专业的技术人员监管,参考量化精细化的施肥标准,才能保证松土施肥工作的效果。

篇10

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以下就称之为社会化CRM)是一门哲学,也是一种商业策略,旨在与消费者达成共赢互惠的双赢关系。社会化CRM基于社会化网络技术、商业准则、工作流程以及企业进程。

社会化消费者6大特点

1.通过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获取信息并了解突发新闻

2.通过社会化渠道及网络了解最新产品信息

3.能够分辨出品牌的促销信息,只相信产品本身的切实信息

4.希望能与品牌之间达成对话,而非是品牌单向传递广告信息

5.希望品牌可以在自己经常浏览的社会化媒体上表现活跃

6.希望品牌可以倾听消费者的心声,积极参与互动,并且对消费者的请求及时给予回应

传统的CRM

传统CRM是将公司搜集到的消费者有关信息输入到CRM系统中,通过销售、市场推广以及产品服务等措施,借此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潜在目标消费者。

社会化CRM

社会化CRM赋予了企业公关部门更重要的角色,通过公关部分与消费者更多的互动,从中获取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褒贬意见、新想法新创意。之后再通过销售、市场推广以及产品服务等措施来吸引更多目标消费群,并用公关活动来进一步推广。

社会化CRM区别于传统CRM的不同之处:

公关部门:如今在许多企业中,公关部门在品牌的社会化地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消费者进行更多的在线互动。

拥护和体验:企业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消费者传递被动的信息,而是开始注重与消费者积极互动,使消费者成为公司本身的拥护者。如今企业与消费者是共同合作以解决商业问题。

CRM是如何演变为社会化CRM的?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化CRM并不是在取代传统的CRM,而是CRM的一种进化模式。

社会化CRM为什么更有影响力?

现代消费者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而成长并改变。当消费者决定通过社会化媒体,参与品牌互动时,他们会关注很多问题。以下是消费者关注的六大问题:

1.奖励回报,如优惠券或免费礼品(77%)

2.有效的问题处理能力,如客服的回应(46%)

3.意见征求,如投票甄选新的品牌Logo(39%)

4.娱乐性,如提供高质量内容下载(28%)

5.新的互动方式,如小工具、在线游戏,移动应用程序等(28%)

6.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如定制的通栏广告(26%)

美国消费者的五大消费行为:

1.上网参考其他用户的建议和反馈(81%)

2.经常在社会化媒体上和企业品牌进行互动(60%)

3.阅读用户评论(55%)

4.搜索网站人气排名(43%)

5.建议企业应该利用社交网络来帮助消费者(43%)

如何正确使用社会化CRM?

如今企业逐渐发现,若要使社会化CRM的功效最大化,必须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都使用。有些企业还发现,如果在其中增加“社区管理”,会达成更好的效果。

以下企业是成功使用社会化CRM的典范:戴尔、Intuit(软件公司)、H&R Block(报税公司)、Comcast(有线电视公司)

篇11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方法和实施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等。从信息的角度,客户关系管理的代表性的研究有:HurwitzGroup提出的CRM的六个主要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余军合,吴昭同(2000)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江波(2002)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架构和典型功能以及技术实现;AMT网站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小组提出的CRM系统具有的五大功能模块;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数据挖掘中心提出的“建立数据挖掘为基础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等。

(2)关于社会化媒体客户关系管理(SCRM)。

国外有些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到SocialCRM在企业运营和营销中的显著作用:Cha和Hajli研究了基于TAM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研究;Harris和Dennis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来自朋友的推荐会对改变用户网络习惯有影响,并且呈现出层级结构,他们的研究以基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化媒体的用户购买意愿为方向;Olbrich和Holsing基于数据挖掘的社会化媒体对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了研究。毋庸置疑的是,社会化媒体正成为企业与客户之间互动交流的捷径和平台。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只侧重于企业沟通手段、呼叫中心、客服管理等被动和相对静态的客户管理模式,而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最新产物,社会化媒体客户关系管理(SocialCRM)强调发掘客户本身的潜在需求及营销意识,每一个社会化的个体都能独立的影响和改变社交圈内的用户购买行为,使之成为拥有控制权的营销个体,这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化客户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其对企业及组织内客户关系的处理及营销方式的改变将带来巨大变革。

二、社会化媒体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建议

面对越来越多、形式多样的社会化媒体沟通方式,企业及组织内部在进行客户管理的实践中,一定要把握营销的要点及客户培育的关键。把只注重利润数字转化为能力培养的长远建设;把各自为政的静态管理方式变为协调合作的动态一体化开发策略;把短期营销效果变为长期和持续改进的综合回报项目。具体而言,企业在实现社会化媒体客户关系管理建设中一定要把握清以下几个问题:

(1)实施以产权明晰、问责制为主的CRM系统化建设。

在开展SocialCRM管理中,大部分企业组织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确实储备了大量数据处理分析、媒体公关设计、企业互动平台建设等多媒体,网络化新型人才。但在接触具体的CRM开发项目时常常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形成系统化、一体化的分工责任体系等问题。

(2)注重长期商业能力的培养。

SocialCRM的建设绝不仅仅是短期商业价值的体现,它注重的企业的生命力培育和长期能力培养。例如,在社交论坛和交流软件中出现的企业产品信息及品牌的讨论时,企业应该尽快收集这些资料,分类整理。面对客户的抱怨或投诉行为有针对性的解决和营销,面对产品和服务满意的客户应挖掘其营销潜力,精准策划。这种口碑传播的途径是SocialCRM的优势,但一旦疏于指导和纠正也有可能成为劣势,而负面作用的影响往往产生无法挽回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