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7:24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1

就目前我地区高血压病的防治现状来看还很不尽人意,原因是高血压患病人群数量大,高血压专业医师严重不足,基层和社区基本都是全科医师。从我地区整体人群发病状况来看,人群总数与高血压患者比例为1:0.06,医师与高血压患者之比为0.02:1。人均拥有的医师数量远远不够,特别是基层社区,不但没有专业医师,就是全科医师的人员也远远不能满足患者服务需求。根据当前国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慢性病管理防治重点就放在社区和基层,因此,扩大全科医师队伍是构成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力量。

提高基层和社区高血压防治水平的关键是需要扩大和健全一支专业队伍,这支队伍的组成应该有本地区高血压专业医师和非专业医师,社区医师、护士组成,其中纳入非专业医师的数量可占有相当高比例,每一位全科医师和护士通过培训学习,都可以成为高血压病防治的专业队伍的一员,这支队伍将成为本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主流。

我们现在面对的任务十分艰巨,困难较多,但是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艰巨的任务是因为我们患者多,医师力量不足,但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在于少量的专业医师和全科医师通力合作,部分患者还是得到应有的服务,通过这部分患者的管理过程,最终达到我地区高血压病防治能力。

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我们要从三个层面去开展:

1、加大加强一级预防:针对正常健康人群,通过患者实例教育,贯彻健康概念,推行和实施健康生活方式,宣传预防知识。在这一过程中筛选高血压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提倡改变生活方式,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2、重视二级预防:针对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正确地指导和教育他们改变饮食结构、选择适宜运动、坚持规律用药等方法,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认真做好三级预防:主要针对已存在并发症的晚期患者,通过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治疗和康复训练,延缓病变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很明显,一级预防的任务重点是社区和基层,全科医师是社区、基层的防治骨干。全科医师通过学习和培训,在掌握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仍然可以进行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尤其是在条件成熟的社区,他们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2

但是随着质量改进(qi)工作的开展,有关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改善的经验性实证却非常少。造成较少改进的原因之一是,负责质http://量改进工作的医生参与度不够,因而抑制了干预措施的成功制定和推行。

虽然医师能够为质量改进工作(qi)带来独特的技能和视角,但他们的介入却很少。阻碍医师介入的障碍之一是发展不健全的医师管理基础架构。通常情况下,围绕着治疗个体患者的医师,医院具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医师管理架构。医师被授予能够接收患者和监督患者治疗过程的特权,并且医院能够依次提供护理、医疗技术、辅助人员和宾馆服务等。医务人员通常是由医疗执行委员会组织起来,其中经常会包括一位首席医疗官。大部分医师也可能是自愿地在医院委员会中任职(如,质量或药事和治疗管理委员会)。然而,在这个委员会结构之外,每位医师又通常具有自主权,提供和监测对个体患者的治疗。在门诊也需要设置医师管理基础架构,来建立和管理医疗之家并加入可信赖的保健机构,监控和提高医疗质量。

要提高医疗质量,公共卫生机构要对个体病人的健康状况和患者人群进行管理。这就需要一个基础的架构来设计干预措施、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监督执行效果、执行干预措施和监测它们所带来的影响。医师的学识和他们因人而异的对病人治疗的认知程度,使他们在评估干预措施是否基于实证,是否可行,和是否达到患者各种情况变化的要求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保证评估措施是否健全、富有科学性,和是否具有较低风险以及是否能在医务人员当中获得有力的支持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简而言之,为进行循证管理以及循证医疗的实践,必需要有医师参与到领导层。当前,质量改进的工作主要依靠院务主任和护士,而医师担当着一个的、自愿者的角色,这种做法经常受到质疑。医师应该帮助引领医疗质量的改善,但目前,医师们把应该投入在质量改进项目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创造业务收入上。

在医师基础架构上,做到五个转变就能够真正提高质量和提高对患者群体的管理能力,即:建立医师领导层;在医疗方面和诊疗过程上,对负责质量的医师领导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建立有组织的,以病房为基础的医疗团队;持续性地制定可靠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还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创建从医院到医师领导人的完整的、不间断的责任体系。

医疗卫生业需要医师通过学习专门的适应技能来带领进行质量改进(qi)工作。医师们能够创建一个能提高医疗服务技术并能够进行正规训练的专业团队。医院里的医师质量管理领导层基础结构可以仿照一个已经发展完善的护理管理基础结构来进行创建。在这个护理管理基础结构中,每个患者护理区域都有一位护士长对护士的分配和对这一病房的护理质量负责。这些以护理病房为基础的管理者向科室级的管理者汇报,然后科室级的管理者再向护理部主任汇报。医院可以创建这样一个类似的结构,这样,可以支持医师将他(她)的一部分时间用在改进医疗质量上来。这些医师可以和护理及行政领导共同协作,就像在某些方面正在做的一样,共同领导质量改进工作。

病人的治疗可以纳入以病房为基础的治疗小组。这个治疗区域是提高质量改进工作的微系统。许多以医院为基础的质量改进工作从特护病房、急诊部或者住院医生开始形成,在这里已经配备了一个基于病房级别的医师主任(医师管理级人员)和一个明确的治疗团队。而在医院的其他大部分区域缺少这两个特点。医疗和外科楼层住满了各种不同类别的病人,只要有任何空床,就会收病人入院,由不同科室的医师进行治疗,而没人顾及医疗小组或病种。所以,在大多数医院的病房中,多个医生管理着他们各自收治的病人,从而限制了医生和护士共同工作、制定标准化协议、提高质量,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或作为一个团队工作的机会。如果提供医疗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心脏衰竭及需要各种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医疗质量,并在工作设置和临床医生之间协调进行治疗工作,那么医师管理基础架构的建立就是有必要的,通过诊疗过程或患者人群,帮助制定、实施和评估质量改进工作,并制定对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绩效考核标准。这样的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创建一个连锁的问责制度,在

转贴于 http://

这个体系中,医疗保健的领导能够让地方医师主任对在他们病房或“诊疗过程”所提供的医疗质量负责。医院和医师的领导层可以建立一个协定,为医师提供一定量的财政和其他支持,作为回报,医师(作为一个跨专业团队的一份子)可以量化地负责提高医疗质量和定期对患者人群产生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审。这样的协定是并不多见。

在创建医师管理基础构架中存在几个障碍,首先,最明显的就是经费的提供。医院的经济利润很低或为负利润,并且对它进行投资而取得的货币收益的相当大部分可能转给了投资者。因此,必须对能够提高管理患者人群以及能够改善个体患者的医疗质量的卫生资源进行投入。医疗改革也许为医师经理人的设立增加了紧迫性,并提出了挑战。当医疗改革承诺为价值支付而不是为数量支付时,它将更加注重改进医疗质量和减少费用;而这两者都能从设立医师经理人中受益。当前的医疗改革工作,主要在于降低费用而不是奖励质量,这使得医院对医师经理人进行财政支持变得很困难。从长远来看,提高质量将减少整体的医疗费用。而从短期来说,医院应该一直支持进行医师经理人的设立,直到对高质量医疗的回报得以显现。如果没有对负责质量的医师领导层的支持,患者群体的医疗质量不太可能得到改善。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3

静脉溶栓治疗

优点是迅速、简便,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在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再通率可达75%~95%。缺点包括:溶栓禁忌证,出血史、过敏患者不宜静脉溶栓;TIMI Ⅲ级血流比例低,约30%~35%;再闭塞率高,约30%;有出血并发症,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5%~0.9%;残余狭窄明显。

近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PCI较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再梗死、颅内出血和梗死相关动脉再闭塞率。

一项入选7 73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也显示,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但大量的研究也显示胸痛症状发作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成功的AMI患者,其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

PCI 对发病12 h以内的AMI患者直接采用介入方法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称为直接PCI。直接PCI作为AMI的重要再灌注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冠脉再通率高,约90%;TIMI Ⅲ级血流比率高达85%;再闭塞率很低;严重出血并发症少;禁忌证很少。缺点是需要一定条件设备和一组专业人员,难以普及到基层医院,开通时间延迟(直接PCI患者110分钟,转院患者221分钟)。与溶栓治疗比较,直接PCI可以更为有效地使梗死相关动脉早期、持续、充分地开放。

依据指南:

2004年ACC/AHA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依据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再灌注治疗目标为:应在发病2 h内完成溶栓或PCI。溶栓应在30 min内开始,即患者就诊至溶栓的时间(Door to-needle time,D-N)<30 min;PCI应在90 min内完成,即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bolloon time,D-B)<90 min。选择PCI还是静脉溶栓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发病时间、病情情况、医院的介入技术及条件等因素。当具备下列情况时静脉溶栓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到院很早(≤3 h)介入可能延迟;介入不可选,包括血管入路有困难,没有熟练的介入医生;介入延迟包括(D-B)-(D-N)>1 h,Medical contact-balloon time>1.5 h。当有下列情况时PCI为首选的治疗方案:熟练的介入队伍且有心外科保障;(D-B)-(D-N)<1 h,Medical contact-balloon time<1.5 h;高危患者包括心源性休克或Killip分级≥3级;溶栓有禁忌或可能增加出血危险;到院太迟,症状发作>3 h;诊断AMI有疑问。如果患者于AMI发作的3小时之内到达医院,没有特别情况,直接PCI和静脉溶栓两种方案均可选择。

2005年,ESC的PCI指南也指出,将PCI作为STE-MI治疗的首要和最终目标,而且越是高危的患者,直接PCI越能使之收益,而相对低危的患者则可以考虑选择溶栓治疗。指南指出,对于高危患者(心源性休克或Killip≥3级),应倾向于选择直接PCI。

目前认为直接PCI是降低AMI病死率的最有效方法,越危重的患者获益越显著,因此,对于有条件行直接PCI的医院应积极提倡。但是,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基层医院仍无能力开展PCI,对于到达基层医院的AMI患者,是直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还是将患者转运至有能力开展PCI的医院进行直接PCI治疗成为基层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转运

PCI 指AMI患者就诊于不能行直接PCI的医院时,如果存在溶栓禁忌证或者转运的相对延误时间(D-B―D-N)预计小于1小时的情

况,将患者转运到有能力行PCI的医院行直接PCI。特别对于发病>3 h、年龄>75岁、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PCI的获益较就地溶栓明显提高。DANAMI-2研究(n=1 572)显示转院PCI优于溶栓治疗。法国Dalby等荟萃分析了近年转运患者行直接PCI与就地直接溶栓治疗AMI的临床试验(n=3 750)认为,即使需要转运的AMI患者,直接PCI仍优于溶栓治疗,转运PCI较溶栓治疗能显著减低死亡、再梗死、卒中的综合事件发生率42%。

依据指南

:2007年,ACC/ AHA/SCAI关于STE-MI指南推荐:STE-MI患者就诊于具备PCI条件的医院,直接PCI应作为首选策略(Ⅰ级推荐,A类证据),要求D-B时间<90 min;STE-MI患者就诊于无PCI条件的医院,且不能在90 min内行转运PCI,除非有禁忌证,否则应在就诊30 min内接受溶栓治疗(Ⅰ级推荐,B类证据)。转运PCI的获益程度主要取决于D-B时间,转运时间<90 min仍能使多数患者受益,对于就诊医院无行直接PCI条件、尤其有溶栓禁忌证或无溶栓禁忌证却已发病3小时以上、12小时以内患者,应行转运PCI(Ⅰ级推荐,B类证据)。

2009年,ACC/AHA关于STE-MI最新指南对AMI患者转运时机及建立区域救治系统进行推荐:(1)对于高危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应立即转运行PCI治疗,无需判断血管是否再通;(2)构建合理的STE-MI救治区域系统,完善STE-MI的早期识别、转运及再灌注策略的选择;(3)溶栓出血风险大、起病时间已超过4小时、转运时间较短的STE-MI患者更适合PCI,反之,就地溶栓。

总之,AMI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窗(2~3 h)非常窄,因此,对于AMI患者我们须遵循“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争分

夺秒地进行早期再灌注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发病时间、病情情况、医院的介入技术及条件等因素。如AMI患者就诊于具备PCI条件的医院,应首选直接PCI;如AMI患者就诊于无PCI条件的医院,且不能在90 min内行转运PCI,应在就诊30 min内接受溶栓治疗;如患者就诊医院无行直接PCI条件,尤其有溶栓禁忌证或高危情况,且发病>3 h,如能在90 min内完成转运,应行转运PCI。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总结

2011年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于2011年12月10日召开,来自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的专家以及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全体委员千余人参会。会上国家卫生部医政处长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导、国家慢病防治中心领导亲临大会并做了讲话。会上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和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副院长担任,其余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由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知名专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谢启麟主任为基层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同时成立的还有超声心动图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斐然,心血管专业更是走在学科发展的前列,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师队伍日渐壮大。3年来,卫生部出台了心血管介入医师资质的认定,并推向全国。目前卫生部将要出台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在卫生部医政司的委托下,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开展了心血管医师的注册工作,对了解全国的心血管医师队伍,掌握医师人员数量、比例、分布、执业状况、培训背景等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集中了我国一批心血管领域的精英,但是,对于完成即将启动的心血管医师培训、注册工作仍有很大困难。现任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和前任会长胡大一教授对这一问题非常关注,积极倡导成立基层工作委员会,以完成目前面临的艰巨任务。基层工作委员会的成立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协助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来完成这一使命。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4

前言: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政工师长期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医院及相关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与稳步前进起到了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如今,我国社会逐步进入了发展新时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医院相关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出了高层次的期望。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就政工师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相关作用展开探讨。

1.政工师在医疗事业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医院政工师作为一种职级称谓,是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理论修养、工作能力及政治知识素养达到一定水平的肯定。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师服务内容为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指导。由于医院工作者作为个体,其工作行为受到思想意识的支配,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关键性意义,而政工师则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救死扶伤的公益事业部门,医院在拥有完善健全的医疗卫生条件的同时,还应该秉承服务大众、形成独具特色文化气氛。因此人力资源政治工作部门应有计划、有意识的引导医院相关工作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政工师则表现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1]。

2.当前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如今,我国医疗体系具有相对复杂的结构构成,制度的设立逐步趋向于严格化,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将政工师认为是服务于领导层面的工种。这种片面观点十分容易使员工产生误解,认为医院管理缺乏民主意识,可能会导致医院上下级间沟通障碍。当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完成,医院对于政工师工作认同度和重视度与日俱增,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同时工作涉及面也较大,需要政工师自身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3.政工师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宣传并贯彻党政府各项方针政策,保证其与医院间的政令通常。作为我国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受党政府领导,承担着救死扶伤、服务大众的重要职责,因此,医院政治方向必须始终与国家政府政治方向保持一致。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政工师司于不同管理岗,部分承担重要职务,在党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及落实贯彻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政工师本身而言,必须在对各项政策方针参透、理解的基础上,将其与医院实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对医院现有的管理制度做出评估,对欠妥之处提出修订和补充建议,并贯彻落实[2]。另外,需要针对每位员工的不同情况,如思想政治现状、个人对于政治决策的领悟能力的不同等,给予适宜的宣传、沟通与帮助,及时为其解惑,从而保障党政府颁布方针政策与医院日常工作、各项规程密切结合,并顺利落实。

第二, 创新思想工作的落实方法,促进员工思想集中与统一。对于医院工作而言,员工思想的高度一致和统一,是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条件。只有员工劲儿往一块使,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医院全面、长远的发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员工的思维极易波动,同时具有高度的活跃性,若能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运用到医院日常工作中来,那么效果自然是非常可观的。因此,政工师则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一改传统的单纯、机械的宣讲、考核等应试模式,转而变为灵活、人性化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做好基础调研十分重要,在了解员工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切实从员工真正关心的热点方向出发对其进行指导,那么必然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政工师需要放下姿态,切忌居高临下、一昧说服教育,要真正做到从员工自身利益出发,让员工认识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为其他一切工作之源,唯有做好这一层面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其他工作效率,造福员工,造福患者。

第三,与行政部门配合,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良好的医疗环境是形成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保证治病救人的前提。在日常工作中,人资部门、行政部门、保卫部门等需要密切配合,共同为医生与患者权利的维护和实现创造条件[3]。在这一过程中,政工师在医疗环境稳定性的维护方面扮演积极角色。不仅要切实关注医护人员利益,密切掌握员工思想、情绪动向,如薪酬满意度、个人生活状况及工作环境需求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要做好员工与上层之间协调的纽带,并在发生医患问题时有效采取措施,做好协调工作。

第四,做好模范典型,并组织医德医风培训。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政工师为全院做表率,不仅在本职工作方面井井有条,而且也是学术责任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典型。另外,通过组织思想政治思想研讨会,成立培训小组,为全院传授科学工作方法及工作思路。医院政工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住救死扶伤典型,并以之作为实例,在全院形成学习之风,树立正能量为引导全院共同学习和互相监督的良好风气,引导员工核心价值观的形成[4]。

总结:

作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政工师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是学术责任的有力代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在提升全院整体素质方面责任重大。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政工师在医疗事业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当前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进行了一定阐述,最后总结探讨了政工师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并贯彻党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创新思想工作的落实方法,促进员工思想集中与统一;与行政部门配合,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做好模范典型,组织医德医风培训等方面,以期为行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志军.浅谈新医改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J].企业导报,2011(14) .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5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82-01

药物治疗能给患者解除病痛,同时也给许多人造成伤害,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就包含了其中的道理。从职业道德上讲药师有责任使病人免于药害,而随着人们对于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已不满足于现有水平,希望药师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药学服务,提高治疗质量,药学监护应运而生则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现代医院药学面临严峻挑战,药师的服务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管理由“物”转向“人”,面临新的发展与变化,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

,药师如何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医院的条件和基础不同,如何开展药学监护,都将是每一个药学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之一。

1 药学监护的内涵

药学监护(Pharmaceutrcal Care,PC)也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 年由美国的 Hepler和Strand提出,并在 1988 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广

。其定义:“PC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含了三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如未对症治疗、选择药品不当、治疗剂量不足、服药过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滥用等;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1]”。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患者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现在药师责任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是与患者不相关的,现在却要和医生、护士等一起为患者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以达到最好效果,最终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所以说药师的责任巨大,参与治疗患者的方方面面。

2 PC的主要内容

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患者,药师直接对患者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药师与患者的基本关系是:患者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

PC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②既为患者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

教育服务;③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④指导、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⑤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医院药师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患者,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 基层医院药学监护现状

医院药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的变化: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3]。

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还停留在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离未进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代,离PC时期尚有较大差距。但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

监护转化,PC是一种必然的、可行的趋势,其内容也包涵着传统药学服务的内容,在PC中,药师不仅全程参与其治疗活动,并在其中提出自己的方案,保证合理用药,防止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我院而言,因为医院规模限制,人员素质问题,临床药师的配备相对较少,与其本身应担当的任务极不相称,即使在门诊发药过程中也做不到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

沟通,更谈不上参与疾病的防治、治疗和保健。同时因为观念的原因,使得临床药师受到医生与护士的质疑,这也使临床药师施行PC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克服很多的障碍。

4 基层医院实施PC的初步探索

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制度正在完善,还缺少一套客观、科学的能为医生、患者接受的评价标准,以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国

家对PC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正在实施的医改方案中就有对其工作的肯定,而且正准备颁实施的《处方点评制度》中更直接肯定了PC的重要性,尽管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实施的理由。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是药师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每个药学工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实施PC。

未来的药师应该临床化,工作重心从“物”转移到“人”,从以调配药品为主转变为以服务患者为主,以患者为中心,以提供患者的生命质量为重点。在医疗活动中,应

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保证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药学情报资料库,实现档案化管理,降低与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使PC能够更上一个新台阶。在基层医院开展 PC 是一项系统工程,可逐步开展试点工作,分阶段克服困难,可在医院先针对部分患者如危重患者、重大手术术后患者、婴幼儿或老年患者以及慢性病患者等几类特殊患者实施PC,培育实施 PC 的大环境,推广 PC,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全部患者的PC。与此同时,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尽量利用药品说明书这一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据,成为医生与护士的有力助手。

临床药师要顶住压力,更新观念,知难而进,主动适应,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用能力证明自己的实力,去改变医生与护士的观念,提高自己的

技术地位,蠃得患者的理解和尊重,发挥自己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

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我国基层医院临床用药中开展PC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保健体制的深入发展,人民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对PC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PC是21 世纪我国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药学专业人员都应该尽心尽力通过专业技能,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通过 PC 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6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44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32-02

1 药学服务概念与范畴

药学服务的概念是由美国专家Mideal等人于1975年首次提出的,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医院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荷兰的Galindo等药学专家指出:药学眼务意味着在处方上关于药品搭配、用药剂量、用药频率等内容,临床医生应和药师达成―致意见,并目应在医院内部形成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将该理念引入国内的药学工作中。目前,我国的药学服务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总体服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服务范围也相对狭窄,急需进一步发展完善。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目前我国的药学服务广义上是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所展开的各项与用药有关的活动和服务;狭义上可以定义为:药师以负责的态度提供药物治疗,以达到明确的治疗目的,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药学服务的核心是促进医护员及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合理用药。药师所负有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对患者的药品调配与用药指导,从而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2 临床药学服务在基层医院中的发展现状

2.1 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的药学工作中,药师的工作则偏重于调剂,对于临床方面工作并没有深入开展。很多院领导还会“重医轻药”,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阻碍了临床医药服务工作的顺利发展。

2.2 专业的药师人才缺失。目前对于很多医学院校而言,药学专业仍就停留在实验室的药学研究,如药品的配置、药品的检验方法、质量评价等,对临床用药方面的知识却并没有真正的教授学生,导致基层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缺少专业性的药师人才。

2.3 药学服务的硬件设施缺乏。目前我国的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检测仪器和设备、资料收集、整理需要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仍就及其缺乏,对药学服务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3 提高临床药学服务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和完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模式。面对基层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院领导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建立一支优秀而又专业的临床药学医师队伍,让临床药师广泛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中,并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对临床药物治疗进行合理的监测,与医生共同探讨病例分析,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建立和完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模式也是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新医改政策的推行使得临床药师在基层医院中的价值大大提高,临床药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体系,将单纯药品供应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形式。

3.2 加强对基层药师专业性的培养。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基础条件是人才的应用,基层医院内的医师队伍能力是保证药学服务的先决条件。为此,要加强对临床药师专业的培养,从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出发,增设临床药学学科,提高药师对临床知识的深入掌握,保证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的素质队伍。促进院内药学服务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增加远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通过远程模式保证药师接收到良好的教育培训,并且积极邀请上级医疗机构药学专家给予基层培训,促进新思路与新理念的灌输,保证基层药学服务的全面提高。

3.3 加强对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软硬件投入。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的投入,院领导要加强对临床药学服务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药学信息化等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为药师临床工作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收集ADR、提供最新药物信息,让药师能够及时了解临床用药的发展情况。开设药物咨询窗口,临床药师就查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编写药讯材料、接受院内外医师或患者的电话咨询等。

4 临床药学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的临床形势,在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中必须要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目标,药学服务必须要深入临床和公众,工作水平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从而达到一定的水准。基层医院药学服务提高的先决条件为培养一批具专业的临床药师,从医疗教育制度上进行合理的改革,增设临床药学专业,为临床药学服务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精英。其次,基层医院要建立专业的临床药师队伍,在日常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要直接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参加查房会诊及疑难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讨论,对患者的治疗不但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会使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最后,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推动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从单一供应型向科技服务型转变,“以药养医”的现象将会逐步被消除,加强门诊与药房部门的联系,向直接服务于患者、涉足临床区域的主流科室发展。

5 结语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临床药学服务将会是医疗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也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级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并结合本院临床药学服务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临床药师的培养教育模式,为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惠秋沙.浅谈药品质量管理.北方药学,2011,8(4):74-75

[2] 雷莉.医院临床药学实践与建立临床药师制的探讨.兵团医学,2005(4):36-38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78-02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医疗改革,广大的医疗单位需要大量医学院校毕业生,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城市的医疗单位逐渐饱和。但由于医学院的毕业生基本不愿去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工作,造成我国农村边远地区医疗人才紧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政府紧急地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政策,大力培养农村基层医学定向生,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水平,更好地做好农村基层长期艰苦工作的心理准备。医学院校也应改革创新,坚持对学生德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地采用各种方法深入推广定向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医学院校定向生的综合素质。

一、医学院校加强定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实施政府政策、促进医学院校和谐发展

我国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加强高校学生的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针对医疗单位人才需求城市饱和和农村紧缺的现状,政府又紧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医学院校定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医疗人才紧缺的现状,也有利于促进医学院校的和谐发展。使医学院校的学生具有扎根基层的心理准备,为我国的基层医疗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有利于农村基层地区的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

医学院校教授定向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教育他们有责任心和肯为人民奉献,使其深入农村基层不仅作风顽强而且工作能力强,快速地融入当地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为农村医疗快速发展服务。

加强定向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他们扎根基层的决心,认真落实政府一系列农村医疗改革政策,开创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新局面,使农村的医疗事业稳定发展,为农村百姓健康切实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如何加强医学院校定向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学校校园文化可以系统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身心思想和审美、技能,调整心态;针对将来派往基层的定向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社团活动,促进他们相互交流和充分自我展示,加强竞争意识的基础上又注意和他人和睦相处,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坚定为我国农村基层服务的信心和决心,以便他们在工作中努力肯干,踏实上进。

(一)更新思想教育理念,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医学院校应以人为本,积极更新学校的思想教育理念,采用新方法和新的举措在实践中教导定向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定向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课程紧密结合,教师上思想政治课时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疑惑,运用科学的教学和理论实践为其解答,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状态。

学校还可以不定期的邀请农村基层医疗工作者来校,详尽介绍当地的历史及风土人情,就农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消除定向生对农村基层的困惑,坚定他们的信心。

(二)多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定向生优良品质和全面能力

医学定向生由于定位广大农村基层地区,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更应该拥有良好的政治道德思想。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和价值思想观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他们去革命博物馆学习参观,传输优良革命的艰苦奋斗和马列主义精神,并运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1]。定期的组织定向生深入农村基层体会农民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深层次的认识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无比重要性,从内心深处慢慢的树立起服务人民意识与社会意识;医学定向生深刻体会和了解了未来广大农村基层艰苦的工作条件,充分做好吃苦耐劳和奉献的心理准备,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基层的农民服务。

(三)加强培养医学定向生的心理素质

医学定向生面向广大的农村基层,除了需要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有很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艰苦工作的保障。老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发挥主导作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组织鼓励定向生多参与体育运动和比赛,多沟通交流,及时辅导和疏导有心理障碍和困惑的定向生。医学院校还可以多组织专家关于心理方面的讲座,由专门的老师组建学生心理辅导小组,帮助学生找出自我的不当的行为意识和所在的关键问题;有效疏导和矫正他们的心理困惑和困难,宣泄和排遣心中的烦恼和不满,为以后走上农村基层工作提前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有力的帮助。

(四)培养医学定向生的归属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

归属感是每个个体最基本的属性,人对于归属某个群体带有特殊的感情,这不仅能帮助确立群体的目标,而且直接决定着这个群体的存在。为了培养医学定向生对未来农村基层工作单位的归属感,医学院校应选调优秀的指导教师,专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负责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医学定向生更加坚定的去农村基层工作生活。

(五)加强医学定向生的党建工作,大力发展党员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8

1 问题

1 .1 宣传教育的力度还不够

1.1.1 官兵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不够 目前仍有较多官兵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能起什么作用、什么样的人需要咨询。军队心理咨询就是咨询人员协助来访官兵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其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主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人员与来访官兵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1],为官兵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使其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训练、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障碍以及各种适应不良等问题,从而达到自立自强、完善人格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1.1.2 对心理咨询结果期望值过高 认为只要通过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咨询一次或几次没有达到目的就放弃。他们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咨询师是需要时间去收集资料的,而且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也不一定恰当。其实,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你调整好情绪,使你的生活工作步入正轨。

1.1.3 害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 不少求助者害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认为是难于启齿的事情,不愿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其实心理咨询是对来防者保守秘密的,这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1.1.4 把心理咨询与到医院看临床医生等同起来 不少求助者认为可以随时来访、咨询,没有时间限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来访者的合作,还取决于咨询师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咨询过程应该是:咨询师有良好的心境,求助者按照预约编号依次进入咨询室,每次咨询时间在1h左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通过摄入性谈话的方式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症结”所在,并帮助其认识到这些问题,这样有的求助者就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或改变认知达到咨询目的。常见的心理异常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比较严重的心理异常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来加以纠正。

1.2 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师级以下单位虽然每年按照上级分配的名额指派1~2名军医参加短期心理学培训班,但真正“科班出身”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并不多。少部分心理咨询师虽然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能很好的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团卫生队的心理医生大多是由防疫军医或临床医生兼职的,他们不仅要进行心理咨询,从事本专业或行政管理工作,还要进行野外卫勤保障等多项任务,这样势必会占用他们从事咨询工作的时间。

1.3 软件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基层部队心理咨询室主要设置在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设备十分简陋,很多咨询室只有简单的桌椅,没有测试卡、读卡、训练软件和硬件,没有必备的书籍资料和治疗设备。有的咨询室虽然配备了一些设备,但并无实际用途,不能为官兵解决实际问题。

1.4 编制体制制度不够健全 心理疏导与心理疾病防治是近年来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基层部队的心理工作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1)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没有相应的心理学专业人员编制,使兼职心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2)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文书格式,心理咨询记录不规范也不完整。(3)专业人员培训不够,学习的机会很少,仅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4)卫生事业费中没有设置专项心理咨询保障经费,使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1.5 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 基层心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教育、检查而开展,还要结合战士的心理与部队的生活、训练等任务,这样就更容易被战士接受。心理咨询只能解决一部分心理问题,心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减少心理异常的发生,所以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和心理行为训练必须同时跟上。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工作虽然没有明显的界线,但也不能用思想政治工作来代替心理工作,政治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要相互配合,各部门间要其抓共管形成合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部队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2 对策

2.1 加强对心理疾患的防治宣教 基层部队可充分利用闭路电视、黑板报、集会、《健康小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请专家进行专题教育。部队卫生部门或体系医院在新兵开训前,针对新兵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引导其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自觉加强心理素质锻炼,逐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2]。

2.2 尽快完善心理配套设施 针对基层部队开展心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完善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的心理咨询室,编制心理学专业人员,加强心理卫生骨干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官兵心理存受能力[3]。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让广大官兵学会正确的认知方式和合理的行为模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训练中去。

2.3 重视基层部队医师的培训 应重视基层部队师医院、旅团卫生队专业医师的培训,如师以下卫生机构设1名兼职心理医师;上级卫生部门也可对兼职心理医师进行短期培训。若院校心理学系、全军心理精神疾病防治中心将心理疾病防治知识制成光碟下发部队,则更有利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2.4 加强上级医院的业务指导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层卫生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请求上级医院协助诊治。旅、团卫生队除与体系医院建立帮带关系外,还可与院校心理学系、全军心理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等建立联系,以提高基层医师的心理疾患诊治水平。

2.5 注重作训期间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野战部队训练强度大、时间紧,夏秋两季均在野外驻训,冬季还有适应性训练,心理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应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适当安排一些娱乐活动。训练期间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增强机体耐寒与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9

1年9月在南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年以上医生在进行业务相关知识学习时对知晓和培训情况进行不记名问卷式调查。医士15人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副高以上人中、高级医生7.8。

调查方法:参考程远植问卷法不记名问卷调查试卷采用A型多选择题共5道试题。每道试题有~5个答案供选择。每份试卷编号在电脑中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

结果

您是否看过或听说过《指南》、《手册》6年版看过其中之一6人(16);两种人;听说过但未看过人;不知道11人与他人的调查结果177相比经检验P>5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

你近年参加过高血压指南或者相关知识的培训等学术活动参加过1次1人次7人次以上人。

您认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下列哪一种:BP≥1mmHg或DBP≥9mmHg 人(8)与他人的调查结果78相比经检验P>5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BP≥16mmHg 人DBP≥95mmHg 6人;不知道人。

您知道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选择将升高的血压降到一定程度及缓解症状1人选择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致残的总危险1人()与他人的调查结果799相比经检验P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全部选对6人(16)部分选对1人(51)与他人的调查结果相比较低但是经检验P>5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

讨论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总体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生对于《指南》、《手册》及相关资料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尤其对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更少与资料显示的其他基层医院的内科医生相比有明显差异其他方面的知晓情况与其他基层医院的内科医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这与社区在高血压方面的技术力量有关有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1名在高血压方面并获得过东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培训及普及还待加强:我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借鉴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参考我国近年来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结论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血压防治策略。《手册》公布6年《指南》基层版也公布了年然而本组调查中有6个医生看过或了解11个医师没有听说过提示社区医师对相关高血压纲领性文献的了解很不尽人意。因此宣传和普及《指南》意义重大但任务却十分艰巨《指南》的培训及普及有待重视。

降压目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仍是重点培训内容:社区医师水平差距较大尽管中高级医生78但是总体水平还是较低。在调查中全部选对6人(16)部分选对1人(51)大部分医生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概念模糊、了解不清楚这对于评估高血压预后、决定治疗方案和进行相应的生活干预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对治疗高血压降压的主要目的只有的医师能正确选择“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致残的总危险”;多数医生概念不清选择将血压降到一定程度及缓解症状者。临床医师对高血压治疗目标的正确了解关系到高血压的控制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尽管在东莞高血压相关的学术活动每年有~次但是只有少数社区医师参加过1~次绝大部分的社区医师没有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的学术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术活动通知没有发到社区没有组织安排相关的业务学习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自己获取《指南》的通道有限。

要在更大范围内深入普及《指南》还需要医疗行政部门、学术团体、社区主管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全方位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加强社区医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包括社区全科医师不同层次的高血压防治队伍已刻不容缓。

问题及建议:①首先是相关部门重视社区医生的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重视技术骨干的作用。②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指南应该免费派发到社区或者免费下载《中华高血压杂志》在这方面已经开了先河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9基层版)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9基层版).中华高血压杂志,1,18:11-.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10

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机遇,全面推动基层中医治未病能力的新一轮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为“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基本情况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辖区总面积388.59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250.86万人,下辖11个街道,111个社区,是深圳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基地、物流及金融产业基地。202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4 744.49亿元,财政卫生总投入40.60亿元。全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36家,中医医疗机构211家,中医卫生工作人员1 413人,中医诊疗人次238.52万人次,占全区总诊疗人次的13.23%,中医住院患者2.50万人次,占全区住院人次9.52%。主要做法形神合一、规划先行,为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提供政策保障:(1)将中医治未病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圳市龙岗区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龙岗区卫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将中医治未病工作纳入每年《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2021年提出“建医院、抓人才、强社康、治未病”发展思路。区政府出台《龙岗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深圳市龙岗区深入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中医治未病在大健康中的优势,争创全国中医药改革典型示范[1]。

造血生肌、人才优先,为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提供智力保障:(1)超常规柔性引进人才:区政府出台了《深圳市龙岗区深龙卫生计生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部级名医(名中医)、国医大师、部级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部级医学专业委员会二级分会主任委员,给予9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资助和个人税后300万元资助。近年来,共引进王琦、唐祖宣、吕景山、张大宁、禤国维、熊继柏等11个国医大师团队。(2)多渠道培养人才:创建全国“中医治未病培训中心”,全区区域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加挂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站牌子[2]。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等四家医院均为市中医“治未病”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5年来,共组织中医“治未病”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特色小班等超过2 500人次[3]。截至2020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共有中医类别医生424人,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生625人,98.6%的临床类别医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3)宽视角使用人才: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非中医类别医生系统培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协议书》,不断提高西医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水平,开展传帮带,传承中医薪火,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累计师带徒73人。

固本培元、需求导向,为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提供物质保障:(1)高标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从2014年起,投入9 546万元,标准化建设57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馆。投入3 781万元购置云中医管理平台、体质辨识仪、子午流注治疗仪等23种中医药专科设备。(2)高起点加强学科建设:201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被省中医药局确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9年被评为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肝病科、针灸科、妇科、肾病科被评为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2020年治未病科被评为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获评“深圳市治未病质控中心”。

强筋壮骨、特色引领,为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提供技术保障:(1)中医非药物疗法融入社区“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编写《社区中医药文化推广丛书》,制定《深圳市医疗机构治未病工作规范》[4]。依托王琦院士工作室,创建全国首个“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网络平台”。(2)中医治未病服务贯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过程。成立龙岗区基层中医药和“治未病健康指导中心”。开展产妇和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共81家。2020年度,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2.08%、63.00%。2020年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最多可开展11类44种中医药技术,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41.42万张,相比2014年的5.63万张,增长了6.36倍。(3)中医治未病服务助力疫情防控:成立了中医药防治专家组,下发《龙岗区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工作指引》,推出包括成人和儿童的防感茶、中药熏剂、防疫香囊、中药洗浴四种防疫方法,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

舒经活络、创新驱动,为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提供动力保障:(1)探索提供差异化中医药定制服务:推广非药物疗法家庭医生服务包,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5]。(2)实行灵活绩效考核:将中医药服务纳入整体绩效考核,分数占比15%,考核结果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补助经费、人员绩效工资挂钩。(3)信息赋能: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工程,建立全区一体化的中医药预约服务平台,运用智能数据平台整合中医临床信息,搭建融健康监测、评估、促进为一体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5-6]。(4)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医保基金管理方式,实行门诊“打包收费”,住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5]。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及七折优惠,中药饮片、中医药诊疗方法全部纳入社保记账范围。

开窍明目,文化先导,为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提供思想保障:(1)加强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成深圳中医药博物馆,成为首批深圳市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2018年获评“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科普E站”。累计接待包括美国、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中医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参观人数近3万余人次,博物馆已成为深圳乃至华南地区中医药文化交流、科普的重要场所之一。(2)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组建“龙岗区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宣讲团”。利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在龙岗电台滚动播放中医治未病养生知识,累计播放1 460次。推进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的经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2020年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90%以上,群众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内容满意率达85%以上。未来发展思考打造以王琦院士为首的中医治未病学术传承平台: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国医大师高层次治未病及体质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打造以王琦院士为首的学术传承平台,平台积累大量王琦院士团队的学术思想理论、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案例,包括名医、名方、著作、授课视频、手书等。通过对王琦院士团队学术思想的整理、分析研究与评价,推动中医治未病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和相关学科建设。

打造全国治未病知识库与学术交流平台:构建治未病医疗知识库与学术交流平台,建立有偿咨询交流体系,医务人员通过平台可搜索下载相关理论文章、与相关权威专家进行线上交流学习。

打造龙岗区基层中医治未病科研中心:围绕“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科创高地建设要求,系统开展“冬病夏治”疗法、亚健康干预临床评价、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等非药物疗法综合预防的应用研究,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格式化清洗与存储、挖掘和分析,实现科研路径指引、临床脱敏病历数据库、科研实验数据的共享和合作共研,打造基层中医治未病科研中心。

打造治未病健康应用示范基地:组建区域性创新平台,建设治未病科研与培训基地、预防性体检与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产品研发转化基地、社区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基地、颐养融合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基地、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中医治未病健康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建立区域级治未病质量认证中心:制定全市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工作规范,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形成涵盖中医体质辨识、检测、评估、指导、干预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评价指标和质量信息体系,建立区域级治未病质量认证中心。

参考文献

[1]南方日报.龙岗加快构建多元化中医药服务体系[EB/OL].2019-9-6.

[2]王济,李玲孺,李英帅,等.对中医治未患者才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8,37(2):42-44.

[3]深圳晚报.龙岗区社区中医治未病适宜技术培训班开讲[EB/OL].2017-11-9.

[4]深圳新闻网.深圳唯一!龙岗中医治未病工作获5A评定[EB/OL].2020-12-8.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例1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复医疗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康复医疗的开展也必然促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在中小型医院,由于分科不细,医疗资源匮乏,康复医疗服务的形式必然有别于大型医疗机构,本文主要就中小型医院如何开展康复医疗的问题进行探讨。

1 技术骨干的培养和医务人员的康复知识教育

在中小型医院,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不能要求组建高层次、专业化的康复技术队伍,去培养正规的康复医师(RD)、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和矫形师等,而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培养方向和技术水平。在中小型医院,要开展基本的康复医疗服务,至少需要培训2~3名PT,培训人员应具备中专以上的医学基础,经过半年以上的正规康复技术培训。在开展康复医疗的初期,工作强度不大的情况下,康复技术人员可兼职从事原来的医护工作。

在基层医院,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医务人员普遍对康复医疗的认识不足,康复意识淡薄,这是开展和发展康复医疗的主要障碍。因此,在基层医院进行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宣教工作尤其重要。特别是医院领导层,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康复医疗对医院医疗质量的推进作用,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充分挖掘潜力,推进康复医疗工作的开展。提高医护人员的康复意识,使其自觉应用康复理念从事医疗服务,并主动协助专业康复技术人员的工作。所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康复医学基础知识教育非常必要。

2 将康复医疗服务渗透到临床科室

康复医疗起步的一种形式是由康复技师深入到各临床科室,与科室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为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服务。比如:为术后或衰弱的患者进行手法排痰和呼吸肌训练,以防治肺部感染;指导适合于每个患者的体能锻炼,以改善机体机能;对骨关节、神经、肌肉、肌腱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手法治疗、理疗、设计制作支具和功能训练,以提高手术疗效,促进功能恢复;对各种感染、疼痛和功能紊乱等进行理疗;为偏瘫、截瘫、四肢瘫、儿童脑瘫、持续植物状态、帕金森氏病、颈腰椎病、骨关节疾病等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上康复医疗服务的开展,将缩短病人的住院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使以往用药物和手术无法治疗的功能障碍获得显著的改善。而且,向临床渗透的康复医疗服务,可逐步强化医护人员的康复意识,提高全院业务素质,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后,各医院可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开展情况,逐步发展,建立康复治疗室、扩充设备和技术力量。

3在门诊治疗室开展的康复医疗服务

基层医院启动康复医疗还可以从门诊治疗室开始。由医生介绍适合康复治疗的门诊或住院病人,有康复医师时可开设康复门诊,康复医师或技师利用门诊原有治疗室先开展一些简易的手法治疗、功能训练和局部注射等康复疗法,配合门诊原有的针灸、理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后再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逐步发展:如扩大治疗空间、划分各类治疗区域、引进技术和设备,甚至建立康复医学科。由于门诊病源广、病种多,立足于门诊可灵活应用多种治疗手段。所以,发展门诊康复医疗的治疗手段和主要治疗方向的伸缩余地较大。另外,门诊作为医院对外宣传的窗口,新的治疗手段及优异的疗效将迅速扩大医院的影响。

4 开展康复医疗的硬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