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9:12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1

一、引言

为保证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差异化与重点化同时,必需降低成本。成本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侧重于制造过程,然而,产品成本的很大程度上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决定的[1]。如图1所示,设计阶段决定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70%以上,但所需现金流出仅占5%左右,事实上,一旦产品设计完成,成本在以后阶段降低的空间相当有限。因此,应将产品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产品设计阶段,并将成本管理从制造阶段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而产品成本设计PCD(ProductCostDesign)正是一种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

二、产品成本设计内涵与过程

产品成本设计源于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在“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DFC)”和“按费用设计(DTC)”等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系,属于产品设计与企业管理两个领域的交叉部分,是当前多种技术发展后的结果,不仅包括设计方法学、企业管理学,还包括计算机科学、优化方法学、控制理论等[10]。

产品成本设计PCD(ProductCostDesign),是面向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根据产品设计信息对产品的目标成本进行估算建模、优化控制和分析决策的智能方法、技术和系统。其目的旨在配合功能,引导和优化产品开发设计。

成本设计的关键是与动态市场相适应的目标成本的确定和竞争性成本压力的分解传递。目标成本与开发设计过程的直接关联性决定了它在产品成本目标系统中的典型代表性。科学预测、推算、评价、优化产品设计目标成本,不仅对未来产品价格、企业利润产生决定性影响,而且对开发费用预算、使用成本的控制具有类推借鉴意义。

产品设计的每个阶段相应都有目标成本“确定à估算à评价反馈”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是对成本的一次修正。在整个修正循环中各阶段的功能有所不同。下文结合各个设计阶段对产品成本设计的关键点进行阐述

三、概念设计阶段产品成本设计

3.1采用协同设计确定目标成本

产品级目标成本确定基本公式如下[2]:

式中:Kziel———目标成本;

P———用户可接受的市场价格;

G———计划利润;

I———各种税金;

T———营销费用;

KV———可变计件成本(计划);

KPPE———开发规划费用(计划);

Kftx———产品寿命周期承担的固定费用份额(计划);

m———产品数量。

等式第一项反映市场对目标成本的影响,而第二项则指出了设计过程中为达到目标成本应控制的因素。从公式中可知,目标成本确定时,既要考虑竞争对象的价格水平,还要考虑用户的经济能力。因此产品级目标成本的确定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涉及到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如图3所示,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环境可在概念设计阶段改变了原有的线性设计流程,以并行工程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各种功能小组互相作用与反馈重叠,目标成本方法在这种集成式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

3.2利用价值工程评价与修正目标成本

价值工程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评价设计与生产中可选方。企业中普遍运用价值工程的类型是功能分析,即对产品的每一主要功能或特征的效用和成本进行考察。这种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效用与成本间的平衡。在复杂的产品设计中,所有组件累加形成最终产品的成本与价值。价值工程需要协同功能组去分析每种产品功能相关联的价值。这对每种功能价值的成本比率确定至关重要。价值工程由分析与确立两个步骤引导。在分析步骤中,决策与制造专家组调查产品功能价值与评价价值。在研究产品功能特点及成本、价值的基础上确定产品的价值系数:Vi=Fi/Ci其中∑Fi=1,∑Ci=1Fi:第i项功能的功能评价系数Ci第i项功能的成本系数在确立阶段,使用分析阶段的结果以寻求创造性的方法以降低不需用的功能或特征,以降低成本或进行改善以提高客户价值。一般而言,Vi越接近1越好;若Vi大于1,说明功能重要,但所选材料材质不好或加工精度不够,要考虑成本是否低估;若Vi小于1说明这些零部件加工精度过高或材料太好,存在大材小用现象,应降低精度或采用更廉价的材料,是成本降低的重点;若Vi接近于零,就应考虑该功能有无存在的必要,其功能能否被替代。

总之,通过概念设计阶段的不断调整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通过价值工程方法进行功能/成本权衡分析,寻找成本降低点。最终确定产品层合理的目标成本。

四、详细设计阶段产品成本设计

产品级目标成本确定后,在设计部门可根据概念设计的确定的方案进行产品详细设计的同时,财务部门需将产品层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建立子件目标成本。这也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财务部需应用到设计部门提供的BOM、工艺路线、工作时间的信息,采用作业成本法,才能科学地进行目标成本分解。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物料清单(BOM/BillofMaterial)

BOM是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组成一个产品的部件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清单是MRP的基础,也是自动生产材料成本的关键数据来源,并决定了计算顺序。物料清单可能包括半成品,而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这样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计算机系统首先计算出最低层次物料成本,随后逐步计算上层物料,这一过程称为成本上卷(Costrollup)。通过成本上卷可以保存、分析每一生产层次的成本及阶值。

BOM可由设计部门创建,财务、生产、储运部门共享,具有惟一的BOM编号及用途。

4.2工作中心(Workcenter)

工作中心是一种抽象的组织机构,可以灵活地定义为实际的工作中心(如一台机器、一条生产线、一个装配中心、一个生产班组、一个车间),工艺路线中每一个工序都必须在工作中心中完成。工作中心在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中是计算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基础,在工作中心定义了与产品成本相关的公式,如机器生产准备时间(setup)是批次的函数,生产机时或工时是批量的函数等。

4.3工艺路线(Routing)

工艺路线描述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顺序。除此之外。工艺路线中还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个工作中心中执行,需要哪些材料部件以及其他的一些计算生产期、产能、生产成本相关的技术信息。对每道工序,还需定义该工序的作业(Activity)数量。

4.4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目标成本分解、归集与控制的组织机构,在能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和方便成本核算原则下,工作中心与成本中心可是多对一关系或一对一关系。在成本中心,通过各种BOM中物料成本、工艺路线定义的作业与工作中心定义的公式,汇总即可得产品各层级的目标成本。

关于成本的估计方法,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

(1)[德]G帕尔、W拜茨的几何相似系列产品成本估计[3]:

(2)[德]Klasmeier通用成本函数[4]:

(3)[美]Cawthorne,Nugent订货环境下基于知识的智能化成本估算函数[9]。

(4)[英]ARMileham,GCCurrie方案设计阶段参数化成本估算方法[5]。

(5)中国学者采用统计法建立的成本估计模型[6~8],如组合化系列产品的成本增长规律,功能参数和设计成本的关联分析,零件尺寸公差与成本的关系等。

五、结束语

产品成本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贯穿了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工程理念,将目标成本管理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在建立产品数字化模型和参数化的产品配置中,建立不同阶段对应的产品级、装配级、零件级、特征级的成本信息模型,实现产品设计与成本控制(目标成本设定、分解、估算、达成)之间的协调同步和动态反馈机制。这种方法体系将财务管理的思想与工程设计中的成本工程知识结合为一体,从根本上降低了产品成本。

参考文献:

[1]FKramer,MKramer.核心因素质量、时间和成本对产品开发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J].工程设计,1994(创刊号):1-7.

[2]RobinCooperandRegineSlagmulder.TargetCostingfornewProductDevelopment[J].JournalofCostManagement,2002,16:.3~5

[3]G帕尔,W拜茨1工程设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

[4]厉正平,潘双夏,冯培恩1产品成本估算策略及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5,(6)6:35-38.

[5]ARMileham,GCCurrie.Aparametricapproachtocostestimatingattheconceptualstageofdesign[J].JournalofEngineeringDesign,1992,4(2):76-81.

[6]董仲元,蒋克铸1设计方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

[7]黄纯颖1工程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2

内容 摘要: 旅游 经济 的 发展 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地本身的发展又受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本文立足众多学者的 研究 基础,加上多年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实践,深入 分析 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以及对旅游地发展的实践指导。并提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就是旅游地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的发展要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必须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及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 关键词:旅游地 生命周期 旅游产品 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国外学者最早注意并研究这一现象, 总结 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 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但是,这一理论似乎也暗示:一个旅游地的必然归宿是走向衰落,进而在无形中误导旅游管理者在旅游地发展中采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衰落是旅游地发展的必然归宿吗?下文拟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研究中找到旅游地发展“打破宿命”的实用战略。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现象与理论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地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上世纪后半叶,国外不少学者注意到了旅游地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周期),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不断的思索与总结,进而逐步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目前 ,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 应用 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在旅游地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 规律 :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 自然 和 社会 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 交通 状况。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 现代 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 问题 随之而至。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符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 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但其只是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的阐释和归纳。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分析 关于旅游地兴衰的内部机制,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探讨。 一些学者从旅游地本身及其环境角度探索旅游地的演进机制。一种观点是旅游地发展悖论,即旅游地发展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必然导致其吸引力的减弱,旅游地走向衰落;也有学者从旅游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旅游地的衰落是其影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周边旅游地的兴起以及替代产品的出现、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地形象的变化、政府的作用等因素,如谢彦君把旅游地的演化归结为环境因素、需求因素和效应因素三个方面的作用。 也有学者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角度探索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内在机制。如有学者从心 理学 角度分析,认为旅游地的衰落是由旅游者的心理图式决定的:新开发的旅游地,主要吸引多中心型旅游者,当旅游地广为人知后,中间型旅游者成为其主要客源,当旅游发展带来破坏后,中间型旅游者不再光顾,取而代之的是少数自我中心型游客,旅游地走向衰落。还有学者认为旅游地的市场是由出游游客、重游游客和潜在游客组成,其衰退是对潜在游客的开发不够导致。 上述几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变机理做了解释,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但又存在局限性。其根源在于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认识不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3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遵循法律法规等的一个管理过程。它是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控制方法,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预防和处理风险。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要随着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沿着生命周期的轨迹不断发生变化,从一个阶段转化到另一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遵从特定的行为模式。企业应随着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不断调整内部控制,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初创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企业在初创期,客户不稳定,销量少,但却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和营运资金,产品能否为市场接受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很高,随时都在为生存而战,许多决策史无前例,企业总在危机中徘徊,灵活性和适应力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力,以随时抓住市场机会,及时化解危机。初创期的企业,刚刚发展企业管理论文,业务活动少,资金短缺,迫使企业内部无明确的分工和制度,这样无论在财力还是在管理方面都使企业更加灵活,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如果浪费大量时间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庞大的组织机构,会超过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不但浪费资金,而且丢弃了灵活性和适应力,会使初创期的企业大伤元气。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组织规划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都可以暂时不建立。如果企业急需的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和帮助,可以通过更小的成本从企业外部咨询取得。

但是,初创期的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和会计信息系统。在初创期,创业者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企业能否度过创业期,成功进入成长期,很大程度上依靠创业者的智慧和魄力。企业刚刚建立,资源缺乏,经验不足,各方面管理工作刚刚起步,非常脆弱,随时会陷入危机。因此,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应尽快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使创业者掌握控制权,全方位地控制企业的行为。企业内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 、程序和责任。另外,初创期的企业,要先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包括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规定凭证取得、填制、传递、装订、保管等程序、方法和责任,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按要求编制、投递和保管会计报告。

二、企业成长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企业进入成长期,产品已为市场接受,但市场占有率和产品价格仍然不稳定。企业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风险主要与产品的市场份额能否保持并增长有关,战略目标是确立和巩固市场竞争地位。进入成长期后,企业适合采用成长型战略,即以发展壮大企业为基本导向,致力于使企业在产销规模、资产、利润、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获得增长。成长期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包括资产的规模和人员的规模,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组织机构,引入责任结构和规章制度。为此,企业在成长期初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在成长期末期基本建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完善授权批准制度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管理论文,创业者开始逐渐授权。企业在初创期领导独占了有关营销、技术、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力,职权是个人化的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成长得过于复杂,个人有限的精力难以应对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成长超出了创业者能够管理的能力,因此,要求创业者在适当时机准确无误地授权,创业者要开始划分责任,逐渐淡化个人职权。企业必须要注意授权之前,要完善相应的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在缺乏控制制度下,创业者试图授权的结果就是过渡分权,最终失去对企业的控制,使企业无序运营。

(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成长期的企业规模增大,业务增多,应该逐渐完善信息系统,以保证企业正确搜集、识别、交流各种摘要,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迅速高效。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

进入成长期,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渐稳固,应从主要关注外部市场转向开始关注企业内部。为了管理好大规模的资产和人员,企业需要重新确定各种职能和责任,探索创建政策、规章、标准和制度,以适应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因此,需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担保控制、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和存货控制。

(四)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组织规划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等。

三、企业成熟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成熟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企业的巅峰。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具有较高、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大量的销售收入和较低的资本支出使企业现金富裕且比较稳定,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进入成熟期比较困难,留住成熟期更加困难。企业最高的挑战同时也是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延长成熟期。企业在成熟期适合采用稳定型战略,即企业战略方向上没有重大改变,在业务领域、市场地位和产销规模等方面基本保持现状,以安全经营为宗旨,为企业创造一个加强内部管理和调整生产经营的修整期,有助于防止企业过快发展。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对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剪和完善,以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企业在成长期制定的某些内部控制制度,有些经过检验标明是无效的,有些已不适应变化的企业,有些尚不够明晰,因此,进入成熟期后要及时修剪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论文,清理与企业效能无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整合为能起作用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企业衰退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小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原有的产品已在市场上逐渐萎缩,不能持续地给企业带来盈利,销量、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企业衰退是由于企业未能及时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整合,可以使企业达到可持续的理想结果。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销量下降,被市场淘汰,可以通过外部整合,重新根据客户需求定义市场范围,激发创新精神。企业不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内部缺乏协调,企业分裂,失去稳定状态。为了使企业内部重新统一,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整合,以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和控制方法进行调整,适应企业战略要求,以创建支持企业成功运营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在预算管理中引入标杆瞄准。如果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只采用内部标准,各责任中心为了不低于预算,尽量定低预算目标。因为目标定得越低,就越容易完成。预算即不是企业真实能力的反应,也不是真正市场机会的反应。解决方法是在预算标准中引入标杆瞄准,从企业外部建立标准,使预算管理目标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先进水平比较,以消除内部标准的低效。

参考文献:

[1]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8,116,366,393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 2008.1-3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4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石油工程

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里,属前期的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最为复杂,其前期文件控制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及质量,为文件实现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文件产生阶段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一个生命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描述了文件的属性及作用,研究各个阶段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做到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1)文件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从文件的生成一直到文件寿命的结束;(2)整个文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文件的生成,然后再到文件投入使用,其次到暂时的文件保存,最后到文件销毁或永久保存;(3)文件周期运动变化的基础要件是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文件属于哪个生命阶段,对应其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对现代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化文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帮助文件管理实现现代化改革,使得文件管理满足现代工程文件控制一体化和科学化的需求。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2.1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之一。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中得知,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文件所记录的信息和记录方式在这一生命周期中都是均衡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制定文件全过程管理方案。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文件的全过程管理中,应该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据文件所处的生命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针,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对文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2.2为文件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上文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明确了文件的生命阶段是根据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进行文件阶段性管理中,要遵循文件阶段变化的规则,根据其所在的阶段制定适用的管理方式,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文件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准确。

2.3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应该是相互连接的。在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管理制度应该前后统一,在管理方法上也应该达成一致,应该当作一个整体工程来进行管理。在以往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其二者管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导致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结合,从而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进行前端控制是很必要的。前端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质量和完整性,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和高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对于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理论充分证明了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前端控制的重要性,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并确保文件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化。

3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意识不高

档案意识不高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文件管理并没有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而是把之分为两个没有联系的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行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相符。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不完善,其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应该和文件管理相结合。(2)管理层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源头抓起文件管理。这一情况导致文件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文件不够准确和完整,严重影响文件质量。

3.2文件控制不足

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对文件控制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没有重视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不能协调起来。(2)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没严格监督文件是否完整是否准确。(3)文件管理不受控制,没有具体的规范,文件管理极为分散。(4)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和中后期文件控制不能很好的衔接,文件管理不够统一。这些问题导致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中效率极差,并对文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4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4.1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建立一个完善的文件管理机制,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案和制度。在石油工程建设初期,要收集和整理档案,实时关注石油工程的进展。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建设的管理机构,要把档案管理逐渐扩展到文件管理之中。并且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延伸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归纳和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机制,实现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整体控制。

4.2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

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可有效确保石油工程前期文件不出现问题,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完善监督机制,一个效率高的文件监督工作和其监督机制密不可分,完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监督的效率和质量。(2)加强监督力度,在文件每个生成环节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生成文件中不存在问题。

4.3做好全过程管理与前端控制协调统一

在石油工程前期的文件控制中,要把文件前端控制规划到文件全程控制管理中。真正做到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都统筹管理。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合理实施文件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文件准确和完整,加强文件质量。

5总结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化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文件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可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实现文件阶段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也可以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石油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加强文件管理,提高文件质量。

作者:丛巧克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5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造价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建设工程中已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然而,无论是我军建设工程管理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工作,都很少涉及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容。加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既可以为现代营房造价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以为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中国建筑行业将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决策期、实施期和使用期,其中,决策期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实施期包括设计工作、建设准备、建设及竣工验收等。

根据中国建筑行业对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的划分,可以把现代营房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决策期、实施期、使用期。其中,决策期包括规划立项、报批建设地点和规模、编报设计任务书等三个阶段;实施期包括编报设计文件、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使用期 包括运转(营)维护及报废拆除等两个阶段。

(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经过英、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界的长期研究和探索,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关于其定义和核心思想的表述,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形式。笔者根据有关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核心思想的阐述,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定义为: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和各阶段造价比较,最终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决策期、实施期和使用期)造价最小化的指导思想和实用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上世纪70年代末,英、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界提出:造价管理不仅包括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还包括项目竣工后的使用维护阶段。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推广,最终形成了以实现建设工程生命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于国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完善期等三个时期。1974年到1977年: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念和思想的萌芽期。1974年6月A.Gcordon 发表的《3L概念的经济学》和1977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发表的《全生命周期造价分析—建筑师指南》是早期使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念的重要代表作,其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77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期。这一时期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一个能够使用的范例》、《建筑师全生命周期造价核算与初略设计手册》、《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指南》等行业专著和指南,这些文献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完善期。这一阶段,模型化和数字化开始应用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来,并且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管理支持系统和仿真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有He Zhi的《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的仿真分析》,其深入探讨了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确定项目运营维护费用的方法。

二是现阶段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重点。随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外对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造价管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首先是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一般来说,建设工程的生命期较长,受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对造价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Monammed Kishk与A.AL-Hajj共同提出的LCC(Life cycle Costing)框架,该框架利用统计学、模糊集合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提高LCC作为一个决策制定工具的质量。其次是实际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如美国交通部对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了科学、全面、详细地分析,为其他建设工程应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及方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再次是全生命周期造价计算软件的研究。随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软件系统,如NIST的BLCC5.0和世界银行的HDM4等。 最后是全生命周期造价与环境影响集成的研究。由于建设工程具有能源消耗较大、运转维护费用较高的特点,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集成正成为国外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者的研究重点、热点和难点。

(二)国内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际中,主要采用的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因而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比较少。

主要著作有:知名学者戚安邦的《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该书在对当今世界主要造价管理理论流派进行介绍的同时引入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著名学者刘伊生的《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在介绍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发展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咨询队伍的建议。军事经济学院周述发 教授在其著作《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描述和定义。该书中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核心思想的阐述,是目前国内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主要论文有:白冰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粗糙集估算方法研究》从粗糙集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投资估算方法,该文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利用数学模型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模型化分析的文章,对提高投资估算精确度和完善我国工程造价估算数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任德瑜等的学术论文《浅议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从我国现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涵、意义,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几个关键阶段的造价管理等方面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了简要探讨。韩倩倩的学术论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一个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从市场视角、生产者视角和用户视角构建了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框架体系,并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任国强、尹贻林的学术论文《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从现行造价管理模式的弊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优越性、意识形态、利益格局、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证明我国已经具备了采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条件。

(三)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还停留在以全过程造价管理为主的研究中。可以查阅到的有李松林的博士学位论文《大型军事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研究》,其用一个完整的章节重点阐述了大型军事工程项目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控制,详细地介绍了大型军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措施和模型方法。

相比而言,国外关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深入和完善,而国内关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则显得逊色许多,尤其是关于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更少。随着军队对“生态营区”、“节能营区”建设的日益重视和“现代营房”重大战略的提出,如何在军队营房工程建设中实现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环境保护好、总成本费用低的目标,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在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现代营房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华志武.电力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造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8:5.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6

1.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十世纪,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最初的形成到最终的销毁或者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的属性和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对“文件――档案”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规律和客观描述,是实现文件管理的高效化,指导档案工作全过程的基本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运动过程;二是根据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文件的运动过程可以具体划分为不同阶段;三是文件运动的每个阶段都以其特殊的价值形态,与文件的服务对象、保管场地和文件管理形式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

1.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产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档案学的发展成熟。当达国家的档案学者十分重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现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档案人员在进行现行文件管理的具体工作当中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重要依据,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完整的解释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体现了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变化;三是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作为电子文件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电子文件进行前段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在于: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是可靠,可以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完整,可以满足电子文件安全利用的需要。

2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2.1 对档案归档工作的影响

电子文件是由拟稿者直接在磁盘上进行编写和修改的,保存之后便可实现共享,消除了传统纸质文件与档案之间的明显界限。由于电子文件的全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因此归档工作也必须以磁盘或者光盘的形式进行操作,归档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文件本身,还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乃至于整个的操作系统。

2.2 对档案分类的影响

电子文件中的文件信息和文件载体是可以分离的,因此对档案的分类也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实体分类,实体分类中的单线排列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的概念式分类整理需要。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新时期电子文件在形式、特征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文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类排序,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3 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影响

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档案价值在于文件的自身价值和文件的可读性,原有的价值鉴定方法和鉴定内容、鉴定标准均发生了变化,分析范围也扩大到了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和操作系统。由于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子文件中的信息和数据也必须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因此确定电子文件的固定保管期限是十分困难的,且我国在电子文件价值方面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因此电子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也无定论。

2.4 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对象为传统的纸质档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文件逐渐取代纸质文件,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档案学理论和研究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管理思想和档案管理原则也应与时俱进,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 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

电子文件的迅速发展为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特殊性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电子文件的工作领域,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正确操作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理、存储等工作环节。档案工作者要通过技术处理,将归档后的电子文件修改成为“只读”文件,以此作为电子文件档案的识别和保护手段,维持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可靠。

3.2 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

由于电子文件以磁带、磁盘和光盘等作为载体,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容易磨损,因此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长期保存的。但是电子文件的储存介质如果保存不当也可能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或直接受到灰尘、水份的侵害。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必须将其载体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当中,并进行定期复制,以防发生信息损毁。

3.3 实行档案管理立体化发展战略

传统的纸质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呈现直线状态,即将档案的全部信息展示在一个平面上。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不断增长,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平面结构基础上,又新增了档案信息载体的内容,形成了三维式管理结构,这种立体化的发展战略更适合新时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下对于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要求。

3.4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7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它既可以呗看做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或一种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的数学方法,也被作为计算工程项目整个寿命期的所以成本确定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

全生命周期造价理论的相关特点及优越性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最早来源于建筑工程。研究的时域是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而不只是建筑物的建设阶段。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建设造价以及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包括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两个内容。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用来计算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在计算时常常采用折现技术,即把未来的成本折和成现在的费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主要用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在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加以控制,确保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目标的实现。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可以被确定和控制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不仅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而且还是可主动控制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而全生命周期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1、从时间跨度的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它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合理。

2、从投资决策科学性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按照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3、从设计方案合理性角度来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指导设计者自觉地、全面地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建设造价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更为科学的建筑设计和更加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

4、从工程项目实施的角度来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在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比我国目前流行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蕴涵的逻辑空间和工程造价涵盖内容更宽阔,理论和观点更优越。

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结合

伴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与电力事业密切相关的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电力工程特别是大型火力发电站,大型变电站及高电压等级、长距离输送的送电线路工程等项目,其建设具有周期长、程序多、资源消耗量大、影响因素多、计价复杂等特点,反应在工程造价管理上则表现为电力工程的多自主性、阶段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必须从造价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三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如何做好电力工程投资分析决策,优化电力工程设计,合理确定电力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电力工程造价,是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分为5个管理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针对5个不同管理阶段,分析了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以期合理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 要对电力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控制, 又不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实施效率, 因此实施电力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一些特定的土壤。笔者对当前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 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模式的需要成熟的理论指导。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相关理论有大量研究成果, 条件日趋成熟。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模式的实施需要具体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素质, 对项目全过程的各个细节有清晰的认识。随着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不断提高, 这个条件会逐步具备。全生命周期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实行需要详细的历史数据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和统计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实际情况, 目前信息管理系统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但许多单位还缺乏对相关运行维护数据的详细记录, 一套对工程全过程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处理的信息系统软件是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条件。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8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 工程造价 理论框架 中国特色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英美的一些实际工作者和造价工程界的学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工程造价理论—全生命周期造价工程理论,此后在英国皇家测量师的组织和大力推动下,演变成一个非常规范和完善的理论体系。经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的不断完善、推广,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被普遍采用。目前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理论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研究及推广完善。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指整个生命周期的一个项目(包括施工前、施工期间、使用期、改造和拆除的各个阶段)考虑项目成本和综合使用成本,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采用综合集成方法,使用数学模型和工程经济学,使得工程建设和施工前期、维修期间等各个阶段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的投资成本和利益分析评价的一个管理理论方法。

(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特征

一是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理论目标是:尽量减少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总成本,其中包括建设成本和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二是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要对生命周期的建设项目的全部过程进行管理,除了最简单的施工阶段,还应该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后的操作和维护阶段。

三是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二是对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主要是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计算成本。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各个流程进行控制,确保每个阶段流程的管理成本最低,进而保证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最低。项目成本的分析和管理,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

四是通过考察建设项目的各个流程,可以对周期内的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细化分析和管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不仅是一个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审计线索,还可以采取主动控制成本项目使得整体成本最小化。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阶段

对于全生命周期项目工程建设阶段的划分,西方很多研究人员和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人员做出了很多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总结。同时,对于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阶段的划分,还必须考虑到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要基于每个国家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国情上,对其进行科学、细致的考究。所以,对于在我国进行的建设项目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合理的分段和界定。在造价管理方面,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由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提出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而很多欧美国家建设项目使用的是由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这两种理论在一些方面有些相似,但是其关注点不同,两者还是存在区别和差异。其主要差别在于指导思想和时间跨度上,我国采用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主要侧重的是对一个项目从决策开始到建设施工,最后到项目结束的整个全过程的造价来进行管理的,而欧美国家实施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则是基于把建设项目分为决策、设计、施工、竣工以及运营维护各个阶段,对其各个阶段的成本分别进行控制和管理,然后再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其进行统一造价管理。

一个建设项目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决策、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营维护。每个阶段实施的顺序和内容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对于各个阶段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全生命周期建设项目的管理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建设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维护。

对于项目决策阶段,它主要是负责对整个项目是否进行实施做投资评估,是决定项目能否进行的关键,这一阶段的成本主要是决策评估的费用;项目设计阶段则是在项目建设工程通过评估决策后,对整个项目的流程、造价管理以及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和设计时成本的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招投标以及工程合同的签订,项目建设的施工和管理中发生的成本,把招投标的费用投入实施阶段,是因为招投标和施工比较紧密;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则主要是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对其造价等各方面进行竣工结算和项目验收的成本;最后一个阶段是建设项目的运营维护,主要是指项目运营以及维护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优劣势

综上所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存在的缺陷。

首先,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出发,通过生命周期分析,从项目的整个流程视角来对成本进行规划和管理,并综合考虑管理成本,兼顾该方案的多个可行性,根据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周期成本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而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要站在时间跨度的视角来分析,全生命周期理论要求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阶段的成本,需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到整个项目的时间周期,对整个时间周期内的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和合理。

第三,从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通过学习和领会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精神和方法,不仅能够使项目成本控制的最低,而且还能考虑到建筑设计、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以及施工方案的评价,做到既不影响项目的质量,又能控制项目的成本。

第四,从设计是否合理的观点来看,通过学习和领会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精神和方法,可以引导设计师更加自觉和习惯地从工程项目整个周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设计项目,从而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能够考虑到项目的各种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促使建筑设计的方案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更合理,从项目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视角,确保设计质量,得到项目总体成本控制的目标。

最后,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视角来看,运用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精神和方法规范项目的建设,可以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来考虑成本和费用问题,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计算。因此,对整个的生命周期的所有方面,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使用符合国家甚至国际标准的节水和节能设施,节能和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建材,对可回收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和保存等措施,不仅使工程项目的建设费用最低,而且从宏观的角度确保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生态发展相协调,更加环保和节能,达到改善社会福利项目建设的目的。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只适用于评价与选择各种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方案,并不能直接用于精确地估算一个建设项目的造价或者成本。因此,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个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在建设项目初期阶段以及建设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方面, 很难找到适用的方法。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还只是作为一种指导方法和指导思想用于建设项目的决策、建筑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的优化。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理论体系内容

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和其特殊性,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理论分析:对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成本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测算;划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如何对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细化管理;如何从全局的角度对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协调化的管理;最后介绍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中运用的CALS系统。

一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本分析和测算。全生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的理念是对工程项目的整个流程、各个阶段的建设成本进行分析和管理,所以,它不仅关注项目建设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成本的控制,还要对工程项目中的评价设计方案、总体策划工程合同以及具体的项目建设等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控制。

二是划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中的整个项目,一般时间跨度非常大,而且各个阶段都是不同的特点,所以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合理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然后讨论和确定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每一个阶段具体的、有针对性、合理的内容,并且要经过严密的考究和推敲,保证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划分是合理、科学的,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建设顺利、高效的进行。

三是对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细化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成本,建立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对各个项目阶段成本的管理必须细化和规范,严格按照之前研究出来的经过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对于各个阶段的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的时间周期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在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控制各个阶段项目进行的成本,推动整个建设项目的成本的节约和控制,保证成本在总造价规定的范围之内。

四是从全局的角度对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协调化的管理。对于全生命周期项目的统一管理,可以基于以往的工程留下来的资料,对其进行收集和汇总,进而通过整理和分析,建立一种智能系统,从中总结出建设项目的阶段划分,运用与工程量相匹配的成本计算方法和原则,对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条块分割明显、造价不合理、造价测算工具不一致等现象。通过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协调和规范,保证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和进度。

五是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项目建设造价管理中运用CALS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提供技术保证和工具支持。我国当前的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中运用的造价管理系统,普遍存在信息不够透明,不能有效的共享,信息出入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引入一种科学的、规范的CALS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推动建设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非常有帮助。

结论

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等发达国家,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在很多建设项目中得到运用和实践。我国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起步也比较晚,特别是对于全生命周期项目造价管理方面的研究,以及在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实践,还比较缺乏。对于国内学者来说,可以在学习和研究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造价管理理论的同时,结合国内较为流行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取两者之精华,去其糟粕,研究出可以指导我国国内建设项目的理论成果。而对于国内的工程建设方,也可以通过学习和领会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精神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提高项目造价管理方面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工程建设更科学、更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董士波.关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3

3.聂咸桃.浅析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J].管理与创新,2008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建设工程项目内容日益丰富、功能日趋复杂,技术要求日渐提高,社会集约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发包方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发包方与勘察方、设计方、施工方、供应方等各参与方的关系通常为纵向的指令关系,设计方与施工方等彼此孤立、互不往来;项目的目标、计划、控制都以各参与方项目管理为主要对象,造成管理活动在不同阶段上的非连续性、各参与方项目管理的相互独立性和项目的内在联系被割裂。国内有学者将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管理进行集成和统一,提出了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将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归结为项目从生到死,为解决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但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角度看,该理念在一般工程项目(不包括BOT项目等特殊项目)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困难,体现出操作性和实践性不强的特点。

细究其原因所在,是将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与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混为一谈。但笔者认为,虽然项目是项目管理的载体,但并不是说两者具有共同的生命周期,只有将项目自始至终“按照项目进行管理”时两者才具有相同的生命周期。众所周知,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开展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所以,探求适合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项目生命周期的两个代表性观点

观点一:项目是分阶段完成的一项独特性的任务,一个组织在完成一个项目时会将项目划分成一系列的项目阶段,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项目,更好地将组织的日常运作与项目管理结合在一起。项目的各个阶段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1]。

观点二:项目经理或组织把项目划分成便于有效管理控制的若干个阶段,并与实施该项目组织的日常运作联系起来,这些项目阶段合在一起称为项目生命期。分为:概念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2]。

通过分析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项目的生命周期由项目的不同阶段组合而成,而对不同阶段的划分,要从更好的管理和控制项目的角度出发。在这种定义下,项目的生命周期是基于管理现实的视角而言的,实质上表达的就是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目前没有确定项目生命期的惟一最好办法[1]。本文认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应由“按项目进行管理的时间”来确定,而不能认为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就是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并不是简单的从生到死。

3 基于管理现实视角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界定

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其中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工作、建设准备、建设工程及使用前竣工验收等[3],如图1所示。

图1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

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就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但本文认为,基于管理现实视角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应是“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时间阶段”,与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不是同一个概念。

结合图1来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按照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是目前普遍应用的管理方式,已在实践中都得到认可。所以,基于管理现实视角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界定,只要分析“按项目进行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即可。

3.1 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起点

传统项目管理观点认为:项目管理的起点从确认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进行管理开始。如果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只有可性行研究经过批准,项目才正式立项,只有正式立项后项目管理才能开始,即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从项目被批准立项开始。但本文认为,应该从项目的构思开始按项目进行管理,即项目管理的起点应从项目的构思开始,包括决策阶段。原因在于:

在前期决策阶段,上层管理者仅仅处于战略发展的需要来构思项目,一般不懂项目的具体策划和控制,本身也不是技术经济专家或财务专家,却要对项目做出决策,这对任何项目而言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而项目的前期策划对项目的整个生命期,对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项目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为提高决策水平,必须有项目管理专家的支持。因此,在项目前期就应从组织、工作责任和工作流程建立战略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前期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项目管理专家介入决策过程,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国际项目管理的实践来看,有咨询工程师甚至承包商在项目构思阶段就介入项目,不仅能够防止决策失误,而且能够保证项目管理的连续性,进而保证项目的成功,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再者,从项目具体实施的角度看,项目决策阶段的特点符合项目的基本特征,本身就是一个项目,通过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为后续的成功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终点

目前有些学者认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应该包括项目的使用阶段,持续到项目被拆除的时刻。但笔者认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终点在试运行期结束(或保修期结束)。

1.从买卖双方进行抽象分析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无论是从其前期策划、立项还是实施运行,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按其立项原则,不同性质的利益主体应有所区别,与其相应的项目运营环节就应有所分离,如果把其生命周期归结为从生到死,那势必失去其实质性意义,只能是虚化的、理想的寿命周期,无法从管理的角度去实施,也就是说,在市场运作机制下,至少买方和卖方的环节应区别,不可能强调既是生产者,又是使用者,还是资源回收再利用者,这样的全过程就失去了研究意义,更不可能实现管理职能、利益、责任、目标等的一体化。

2.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实施主体、考核评价等角度具体分析

(1)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来看,项目阶段的结束通常以对完成的工作与可交付成果的审查为标志,目的是确定是否验收,是否仍然需要增加工作,或者是否考虑结束这一阶段[5];从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看,后评价阶段是竣工验收后的唯一阶段,项目的生命周期也不包括项目的使用阶段。

(2)从实施主体的角度看,由于项目的实施组织是一次性的,试运行期结束后,在项目验收后,项目部就解散将不复存在,让一个不存在的组织去负责项目的运行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由项目的承包方来负责项目的运行,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现实性。由于项目的运营阶段往往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本身的生命周期,并不一定能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即使是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也经常会由于与业主的摩擦经常被更换,更何况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涉及所有业务,这与市场经济的专业分工也不相吻合。而从项目构思到项目试运行结束,该阶段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仅占很小部分,责任主体便于确定。

(3)从考核评价的角度看,通过试运行期的运行,发包方就可以对项目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效果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4 结论

本文从项目管理和控制的角度,在分析传统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管理现实视角将项目的自然生命周期与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提出了基于管理现实视角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将传统项目生命周期向前延伸至项目的构思,向后拓展至项目的试运行阶段,包括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及试运行阶段。该理论适应项目建设客观规律与内在联系,适应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与国际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接轨,促进管理组织科学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10

组织生命周期是当今研究组织的一种重要理论,大量的实践活动也表明,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个规模上由大到小、管理上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进程。而当组织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通常其员工特点、组织特点、管理特点也是不同的。研究人员也认为,随着组织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发展,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也应采取权变策略,才能使组织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刻画组织生命周期的进程上,也开始研究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组织行为,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组织生命周期最早由马森・海尔瑞提出,他表示看待组织可以利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组织可以和生物的成长曲线一样的发展。同时,他也指出,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是消亡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组织自身的管理局限性。这是组织生命周期的起源,随后,众多研究学者对此进行展开,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葛瑞纳教授 (Larry E. 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系统提出了组织生命周期的概念。葛瑞纳教授(1972)研究了组织演化过程,他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产生与化解角度提出了新的组织发展模式――增长与危机交替。他认为组织生命周期可分为多个演化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一个革命性危机引发的,并且每一个危机的出现都标志着前一个阶段的结束。可归纳为创新指导与控制授权协调合作,每个阶段之间都有不同的危机,而组织在经历每一阶段之后都可获得增长。

不同的研究虽然所用的划分标准不一样,但基本上都以葛瑞纳教授的理论为核心,围绕着诞生、成长、壮大,直至死亡的这样一条主线来确定组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而在所有生命周期理论中,伊查克q爱迪斯的研究是最为系统,也是最为出名的。伊查克q爱迪斯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成长阶段和老化阶段,并依次将各个阶段划分为孕育期、婴儿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后贵族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企业从孕育期到学步期企业诞生,之后经历学步期、青春期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活力在成长期不断增加,但从盛年期到稳定期,其速率已呈现递减趋势,企业活力经历顶峰之后不断减少,直至企业死亡,企业活力为零。

南大教授赵曙明、刘洪则从完全不一样的角度――组织管理的分权和集权模式出发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企业发展演化的过程就是分权整合集权分解分权……的周期性过程。企业创立之初通常采用的是分权的模式,随着企业的成长,有关政策的问题逐渐显现,要求组织管理加以整合,即进入集权化的管理模式。集权所导致的企业反应变慢,当企业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变化时,企业就会陷入混乱。这时,通过工作的分解、任务的划分使工作再次有序,而这又是实施的分权模式。这种分权导致部门各自为政,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再次陷入混沌。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就要对各部门进行重新整合,再次走入集权模式,也就是图中所描绘的分权整合集权分解分权……的周期性过程。

二、组织生命周期的特点

1.突变性。对组织而言,任何政策性的变化、技术上的退步、供应渠道的改变、员工思想的变化、竞争程度的激烈以及顾客需求的改变都会使组织的状况发生突变,可能造成组织过早的老化,也因此可能会令组织灭亡。

2.无限性。很多的组织,即使是在衰退也会衰而不亡。组织如果灭亡也是人类自己不科学的行为造成的,如若清楚了解哪些变化,了解组织对环境的不适应,依此进行改变和调整,从而使组织适应环境。只要不断的调整组织结构和适应能力,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组织是可以持续的生存并保持“长生不老”的。

3.不同步性。稍微大一点的组织是由很多个小组织或者部门构成的,组织整体处于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和组织内的部门处于的生命周期阶段可能是不一致的。伊查克q爱迪斯说过“不要试图把你所知道的企业放在生命周期的一个位置, 企业中的不同部门可能处于不同的位置”,这就是组织生命周期的不同步性,我们不能根据组织的某个部分来观察组织处于哪个生命周期阶段,而应该观察组织整体。

4.可逆性。在组织面临使其突变的一系列情形时,人们可以通过采取各种创新措施来改造组织,使组织“返老还童”,实现组织的无限性。例如有些组织从鼎盛时期走向了衰退,但在衰退期时它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进行各种创新和改造,成功的进行蜕变,就会开始新的成长经历,体现出组织生命周期的可逆性。

三、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的研究

米俊和曹利军(2007)认为,组织结构的演进和创新对企业的成长是重中之重,所以他们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成长的规律。他们将组织生命周期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转折期五个阶段,并探索了每个阶段组织结构的问题,根据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和重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文章初步分析得出投入期通常使用集权管理,成长期则要实行分权,成熟期更多地采用矩阵制则可以加强组织的反应能力,衰退期则要集中核心员工实行统一指挥,最后转折期选择直线制可以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杨文勇、田建春(2010)发现企业文化在企业进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其自身的进化演变过程。他们发现企业在创业初期阶段的企业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生存型文化,即以经济导向型文化为主;成长期则进化为发展导向型的文化,即体现的是战略性质;成熟期表现稳定,企业内部的文化成为企业的标志性精神产物;而企业通常都不会让衰退进行下去,创新就成为了这一阶段的主要观念。

四、未来的研究

可以发现有关组织生命周期的研究还在不断的深化,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未来的研究去解决。首先,目前的研究都是理论研究,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虽然开辟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新思路,但是说明力还不够,未来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其次,有关组织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还没有形成几种公认有效的理论,没有统一的划分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最后,有关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领域还会扩展。本文已阐述了目前已有的一些研究文献,但未来更专业的领域内也会有所应用,并且重点会关注组织生命周期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康铁祥.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07:162-165

[2]刘洪,赵曙明.企业的发展演化与人力资源管理[J].南开管理评,2002(2):30-34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例11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工程建设总产值快速增长的背后,因为工程项目在决策中存在许多设计上的不合理,工程管理自然而然就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从而导致了诸多工程在投资规模上失去了相应的控制以及建筑工程质量上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发生,在投资上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模式迫切地需要改革,尤其是造价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状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导致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是在工程管理中的理论和方法存在的缺陷。现今迫切的需要建立起我国科学规范的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改进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方法,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通过将设计更合理化和更规范化,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使得在工程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减少到最小,也能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效益。并且在对于能够达到环保且能够提高工程项目建设在社会中的所起到的效益,以及在节省投资成本等实践活动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投资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指导设计者全面、自觉地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将项目初始化的建设造价与运营情况综合起来考虑,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成本最小的投资方案,来实现更科学的投资。

从设计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式能够起到让计者更加自觉更全面地考虑建筑工程中的维护成本和建设中的造价等问题,从而实现更科学的设计和对材料更合理的选择,实现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成本。

从事实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与方法能在综合考虑成本的前提下,使得施工组织工程合同、设计方案评级和工程施工方案能够更加合理科学。

二、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在我国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同时也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的问题如下:

(1)我国现今的研究中没有构建出适合我国自身的比较完整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对与之相应的项目也没有进行有效地划分开。

(2)现在对于未来的施工成本也没有在投资估算的阶段中考虑过,有的话也只是相对比较粗略的考虑,对于未来在项目建设的成本考虑问题上也没有一个较为明了的定义,也没针对未来的项目运营的计算方法和项目的维护成本分析过程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当前建设的成本和未来在运营与维护的成本构成了全部生命周期的成本。国内专家将人工智能和模糊数学以及灰色调系统等一些较为科学的理论用于投资决策中,也得到让人满意的成果。从而我们应当结合有效可行的理论和决策在当今所面临的问题上进行运用和扩展,将扩展延伸到生命周期投资的决策和估算建设周期的成本里。在投资估算阶段可以运行生命周期的成本分析的方法,并且也在实施阶段、设计阶段以及完工验收的阶段和维护阶段中有着良好的使用性,从而作为各个方案在评价工作中强有力依据。

(3)要做到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都进行成本预算,建设工程在不同的阶段里的计算的内容不相同性是因为生命周期原本就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统一的计算方法,对于在我国实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程造价计算包括的内容:意识适合各行各业任何生命周期阶段的统一计算方式;二是使用已建工程中的造价信息对拟建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工程中的造价确定。

三、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框架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逐渐形成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于20世纪初,随着国外资本主义进入我国的。随着工业发展,一些新兴的建筑项目对工程造价也要求开始进行管理。基于此条件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便产生了。但是,局限于当时的各方面条件,完善工作也停滞了,导致了工程造价管理只在极个别极少数的工程中得以使用。

(二)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建于建国的初,国家面临大规模重建工作。特别是将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为了能够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合理化,使用少量的资金完成最大化建设,便使用了前苏联的定额管理的制度。而后出台的政策也明确规定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中都必须要经过概算,从而明确了概算的重要作用。

四、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一)概念和定义

(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中项目投资决策的有效分析工具,是能正确对决策备选方案选择的指导方法。

这一说法,阐述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核心和基本理论,项目在投资决策和对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备用方案的评价的工作中,作为一种效的辅助工具。无论任何工程项目在决策中,人们总会考虑到工程项目中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理念能够指导人们去全面地、自觉地以工厂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综合考虑项目造价与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实现更能显示科学的投资决策。

(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手段和思想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能够计算项目在服务器间接的、直接的所有使用成本,从而能够确定出设计方案的有效方法。

传统设计方式中,设计者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考虑存在不全面和不自觉的情况。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指导性能够让设计者自觉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在能够保障质量的条件下,综合项目建筑的造价和运行以及维护的成本,来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对材料使用情况能更好地选择,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将建设期、使用期、翻新期等阶段总的造价控制在最小限度

这一说法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和实现造价最小化的目的出发,突出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管理的思想与方法不仅只是局限在工程的项目建中的设计决策中,使用阶段还包括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评价和工程合同在总体策划等阶段,在使用中要重点对项目运营阶段和维护阶段的成本进行管理。因此作出结论: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的需要使用的阶段不仅只是工程项目在造价决策阶段,还应该在设计评价和合同的总体策划中进行使用

将定义各不相同的的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整理和归纳之后,能够发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根本处发现就是要求人们从全生命周期作为出发点,来考虑成本和造价的问题。其中:将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最小化最为最关键的问题。由此而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已经作为了工程项目在造价的管理工作中更先进的方式以及更具有指导性的思想,也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大部分国际性金融机构赞赏和普及。

我国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1)在对资料进行审查时要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确立起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2)在招标阶段和投标阶段要注意对标书进行检查,对现场进行仔细地考察,对安保费用也要做出相应的评估,同时要详细地制定出合同安保条款,从而能够将承包商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3)在设计阶段要先将职责组织责策划好,完善安保设施的设计和保安合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4)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安保培训,对出入的管理和旅程管理工作也要加强力度,同时要做好适时的应急演练;(5)在试运阶段要对特殊区域的巡逻工作加强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再总结出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

目前我国项目建设对资料审查和招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的管理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各种外界因素使得每个环节都存在利益的客观性,往往给项目工程管理造成诸多不利,也影响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进行,我国现今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将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顺利地开展好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我国建设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所必然面临的问题。

五、结语:

文中具体从四个方面将我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构建起来,使得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在理论中都得到了合理的划分,并建立起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和计算的模型,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各个阶段的信息也是借助现代网路与分布式数据库经有效信息集成到一起,从而能够将数据的完整性和共享性得到合理有效地提高,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信息的支持力度上也能够得到很大的加强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伟和. 基于期权理论的油气田工程投资决策分析[D].天津大学,2007.

[2]路石俊. 内蒙古500KV变电站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