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26 20:43:03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1

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发源地、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地位。北师大始终致力于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致力于服务基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也一直密切关注和深度参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减贫事业。在当下我国扶贫开发的攻坚时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勇于担当,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是北师大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牵头并推动,于2015年4月正式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教育扶贫的高水平研究机构。研究中心广泛联合国内外教育扶贫力量,为国内外教育扶贫专家学者和热心教育扶贫公益人士提供高水平发展平台。研究中心以勇于担当、做中国教育扶贫先行者为己任,以坚持教育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服务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为理念,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定位于打造教育扶贫智库平台,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支持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摆脱自身贫困、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劳动者。

研究中心获得批准伊始,便开始系统谋划和整体推动教育扶贫各项工作,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先后赴甘肃、贵州等贫困地区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并拟以《教育扶贫决策参考》的形式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阅示。

2015年9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成立暨“托起未来之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在启动仪式上指出,研究中心的成立,一方面体现了北师大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开发号召,积极参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一贯作风;另一方面也便于更好地组织和集中学校的优质资源,凝神聚力,为教育扶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育扶贫,多管齐下

近期,研究中心将依据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围绕三大任务开展工作。

1. 开创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扶贫理论研究,建设中国教育扶贫智库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研究中心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教育扶贫理论研究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主要针对教育扶贫的价值与功能、政策与规划、内容与策略、环境与评估等多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研究中心将充分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学科优势和高水平专家学者智慧资源,广泛聚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地方教育和扶贫主管部门,以及国内外教育扶贫专家学者,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深度参与教育扶贫工作,打造我国高水平教育扶贫智库。

2. 面向贫困地区,开展乡村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工程

重点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含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在国家正常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为贫困县再开一些“小灶”。目前国家有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680个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减去重复的县,国家重点贫困县为832个,研究中心计划对这些贫困地区的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组织针对性培训。

一是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旨在培养贫困地区农村一线学校音乐、体育、美术、书法、英语等专兼职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引领农村学校的紧缺学科教学,逐步加长农村学校紧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板”,为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师资保障。计划2015年11月分别在甘肃兰州、青海西宁,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各举办一期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素质提升示范培训班。

二是联合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中心共同实施“2030未来乡村学校计划”。该计划已于2015年6月19日,该计划立足国家重点贫困县,以系统变革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手拉手,以城市帮农村,让更多贫困地区的教育管理者、教研人员、教师及社会其他人群接受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赋能于教师和校长,让农村学校逐步具备内生性变革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学校成为帮助孩子更好地迈向未来生活的乐园,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教育脱贫问题,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为确保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研究中心聘请了世界级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先生担任总顾问,并协调了北京市的50所学校与贫困县的50所学校结成对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是以县为本,区域联动,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教育综合改革。在深入分析区域基础教育实际的前提下,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校长管理水平为着力点,以内涵质量提高为主线,通过高校、地方政府、公益基金三方合作,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名师团队,打造一批在不同学段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的基地学校,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区域每一位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协同创新的教育扶贫模式,引领贫困地区乡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除此之外,研究中心还将牵头组织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业对接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项目。研究中心将利用自身平台,加强对贫困户子女的职业教育培训,以行业领域需求为牵引,进行职业培训,采用“学历+职业”的双证认证模式,实现“培训

1人、脱贫1户”的目的。

3. 搭建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交流平台,引领中国教育扶贫事业发展与创新

研究中心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全国或区域性“教育扶贫论坛”及专题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吸引和聚集社会各界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专家,深入研究探讨我国教育扶贫的有关重大问题,群策群力,通过多种思想的广泛交流、碰撞、共融、达成相关共识,引领教育扶贫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进而促进教育扶贫领域的发展。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委、政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推进精准扶贫工程,按照省卫计委《关于印发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市、区健康扶贫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我院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要求,认真实施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推动了健康扶贫工程的深入。现将我院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着力强化组织宣传

为强化健康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顾问,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健康扶贫工作。同时明确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分管领导,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层层负责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营氛围,印发健康扶贫宣传资料,并设立“贫困人口专用住院报帐办理窗口,设专人负责住院办理和报送救助资料,为落实各项健康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

大力落实扶贫政策

一是大力实行医疗费用减免措施。自2016年1月以来,我院对农村贫困人口、五保病人、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的所有疾病的(包括9种大病)住院患者,出院结算后,医疗费用自费部分实行**%的减免,之后再报大病救助和民政救助以及各种保险救助,此种减免,比政策“一减免”中经由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等渠道支付后,个人自付部分由定点医院给予**%的减免比例还要高。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共为1***名贫困住院患者(冠心病和尿毒症居多,期中大病***人)减免医疗费用***万元。目有我院有在院贫困户有***人。

二是认真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今年9月,我院正式实施贫困户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对苏仙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不收任何的住院押金,签定“先诊疗后付费”的协议书后,即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诊疗,出院后只需结清经各种救助后的自费部分,极大减轻了患者的垫资压力和经济负担。为落实好一站式结算服务,我院还积极提请区扶贫办牵头,召集相关部门9月15日在我院召开了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推进会。

“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自9月实施以来,已有***名贫困户享受了此项服务。其实在正式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之前,我院就对实在垫付不了住院费用的贫困户,开放救治绿色通道,先救治,后付费,据统计,仅2017年,我院就对300余名贫困户开放了先救治,后付费绿色通道。

三是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合理诊疗。针对每一个贫困住院患者,进一步细化诊疗措施,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严格治疗路径,缩短治疗时间,控制医疗费用,并强化质理管理,

提高治疗效果。

三、

深入实施惠民措施

一是大力开展慈善医疗卡慈善助医活动。从2010年开始,我院便开展了慈善助医活动,每年一次性向区慈善总会捐款***万元用于慈善医疗卡慈善助医活动。7年来共计捐款

***万元。

二是大力开展义诊咨询活动。每月至少2次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偏僻乡村尤其是贫困村、敬老院等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今年1—8月份共组织14次,其中由院领导带队到了良田镇大山口村、飞天山两江口瑶族村等贫困村义诊咨询。上半年免费发放药品共计2万元,免费做心电图和测血糖600余次,免除费用3万余元。

三是免费为白内障患者手术。2011年以来,每年免费收治白内障患者300多人次,7年来共计免除费用400多万元。

四是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费用减免措施对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实行费用减免措施,每年共计减免200余万元。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医院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今天上午,区卫计局公卫科史少飞科长带领一督导检查组,来祖庵镇检查村卫生室健康扶贫工作及村卫生室建设情况,我院副院长黄三元陪同史科长一组来到大庵村卫生室,了解其健康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史科长询问大庵村卫生室建设情况,在了解到卫生室建设达标后,查看了各室卫生情况。史科长指出:现在是特殊时期,在健康扶贫这件事上,大家要高度重视,在每个细节上都要下功夫,特别是整洁的环境要保持好、乡医的形象要维护好。

史科长在检查大庵村卫生室健康扶贫资料中指出:部分资料填写不完整,要求及时填写。

随后,史科长在黄院长和大庵村乡医带领下,来到贫困户家里了解贫困户人员情况及健康扶贫资料上墙情况。

下午,石露萍院长召集乡医召开了健康扶贫会议,就最近督导组下乡检查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和乡医共同学习。石院长指出:督导组检查出的问题大家有责改之,无责加冕,并就我院扶贫人员下乡检查出的问题积极整改。

近期,我院持续为贫困人员免费血、尿等相关项目的检查,现已检查260余人,检查还在继续中。

通过我们卫计人员不断的完善和努力,相信所有的贫困人员都能健康有保障,生活有动力!

医院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宿迁是全省低收入人口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级市,全市现有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万人,占全省低收入人口总数的**.*%,六个省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我市就有成子湖、西南岗、涟沭结合部“三大片区”。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省关于健康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江苏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更好防病”,多措并举,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不断织牢低收入群众健康网底。经过3年的努力,全市因病致贫农户由2016年初的72***户减至2018年底的43***户,相关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为两家工作先进市之一,在全省健康扶贫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高位推进,把健康扶贫牢牢抓在手上

一是建立体系抓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直接领导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季度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先诊疗后付费”、慢性病救助等健康扶贫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会办、交办存在问题。市卫计委领导班子利用每周例会契机,专门听取全市面上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推动任务落实。

二是明确任务抓推进。结合宿迁实际,市卫计委、市扶贫办等***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宿迁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对“十三五”期间健康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5月,市卫计委与市扶贫办、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2018年宿迁市健康扶贫工作要点和任务分工》,在全面落实省定任务的基础上,将14项内容增至18项。为进一步压实卫计部门的牵头推进责任,市卫计委于8月23日、30日分别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健康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的通知》,对系统推进健康扶贫政策落实进行了具体部署。

三是纳入考核抓推进。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对健康扶贫工程重点任务逐项分解,明确部门分工和主体责任,推动政策落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健康扶贫列为脱贫攻坚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按比例折算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总盘子”,并组建专项考核组对三县五区年度健康扶贫工作进行集中考评。

四是加强督查抓推进。先后出台《宿迁市健康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定期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督导的通知》,通过采取“季报告、季督查、季反馈”的形式,对各地健康扶贫成效、重点任务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全年共开展健康扶贫专项督查3次,对有关县区及单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督办,限期整改。

二、聚焦主业,压实主责,让低收入群众方便看病

一是全域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出台《关于推行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全市所有一级及以上医院全面实施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全面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实行资金预付政策,在2017年专门预拨周转金**.*万元的基础上,2018年我市全面实行医保预付金制定,人社部门共为68家市区定点医院垫付资金3***万元。编印宿迁市“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宣传单***万余册,定向发放给所有低收入农户。加强院内宣传,全市一级以上医院均在挂号处、收费处等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开辟专门窗口,收费员、医务人员政策知晓率达**%。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万人次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

二是做实做细签约体检服务。将**.*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常住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实行三级签约、三师共管。科学设计6类“个性包”套餐方便群众选择,明确服务包费用由医保基金报销**%,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报销**%。市洋河新区专门安排**.*万元,用于补助低收入人口中重点人群签约的家庭医生,带动群众受益2900余人次。在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同时,各县区将低收入农户健康管理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每人100-**元标准,为辖区内常住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开展免费体检。

三是自主减免医疗费用支出。实施20种大病专项救治,对儿童白血病、乳腺癌、肺癌等20种疾病的患者,由各县区有计划地组织救治,全市共救治**.*万人次,减免费用1**.*万元。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设置“扶贫病床”800余张,优先收治低收入患者。泗阳县对低收入群众实施免挂号费、免诊疗费、免专家会诊费,减医药费、仪器检测费**%的“三免两减”优惠。市洋河新区部分医院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患者住院费用经医保报销后的自费费用按照5%-**%给予减免。宿城区在蔡集、中扬、屠园等乡镇试点特困户住院“0付费”模式,特困患者在乡镇医院住院医保合规范围内的个人自付费用全部减免,目前已救助1***人次,减免费用**.*万元。

四是不断丰富对口帮扶形式。认真落实对口支援要求,各县区分别与省、市级签订疾控机构对口帮扶协议。完善医疗帮扶新机制,引导二级及以上医院采取收购、控股、参股、技术合作等形式,实现143家乡镇医院医共体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开展区域护理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二级以上医院通过专科护士定期指导、传帮带等形式,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目前,全市33家二级以上医院与82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帮带关系。

五是着力提升公卫服务水平。将产前筛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终止妊娠费用按每人**元、**元、**元的标准给予补偿。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完成筛查**.*万例,其中高危4807例,确诊77例,相关做法得到国家卫计委高度肯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印下发《宿迁市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导则》,全面启动前期工作。开展新一轮村居卫生机构提升工程,2018年共完成***个村居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个创成省级示范。新建改建乡镇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80家,建成数字化计免门诊119家。落实地方病防控工作责任制,顺利开展饮用水水碘、水砷等监测工作。加强慢性病干预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累计管理高血压患者**.*万人、糖尿病**.*万人,在管严重精神病患者**.*万人。

六是深入基层上门服务群众。在全市启动“助你健康,携手同行”健康大讲堂进基层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进村居(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送合理膳食、送疾病防治、送健康保健知识”为内容的“四进三送”主题活动450余场次,指导**.*万低收入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织牢因病致贫上游防线。以“健康扶贫村村行,千万行动惠民生”为主题,每年在全市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全市各级医院共派出医护人员4***人次,深入1***个村居,义诊群众**.*万人次,免费开展医学检查7***人次,赠送药品40余万元。

三、优化保障,凝聚合力,让低收入群众看得起病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3

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会务组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印发省社会扶贫工作会议通知、会务指南;安排会议报到和参会人员食宿;联系会场和布置会场。

社会扶贫工作会议材料组主要负责省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上省领导讲话、主持词、发言材料的收集、审核、印刷等。

社会扶贫工作会议表彰组主要负责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推荐、评选、表彰工作,起草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决定,准备奖牌、证书,组织颁奖仪式。

“扶贫日”活动各大媒体宣传组的主要任务有四部分,一是10月17日在《河南日报》发表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扶贫日”活动批示并发表社论,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活动。二是联系《河南日报》、《大河报》在“扶贫日”前后,报道河南省新阶段扶贫开发成果。三是在河南电视台报道全省“扶贫日”活动情况,制作“邀您一起消除贫困”公益广告, 10月中旬在各频道连续播出。四是协调媒体记者持续开展“三山一滩扶贫行”系列报道,组织省有关媒体记者深入贫困地区,深度报道贫困群众所期所盼,宣传扶贫开发的好经验、好典型。

“扶贫日”活动网络媒体宣传组主要负责联系中国移动通信河南省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河南省分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河南省分公司三大运营商,在“扶贫日”活动期间,向全省手机用户发送扶贫宣传短信。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4

[作者简介]许凌志,广西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8-0093-04

广西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省区,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省区。广西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大石山区,而大石山区又多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所以,大石山区是广西扶贫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大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广西一直在苦苦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大石山区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仍然很突出,仅靠就地开发难度非常大,而继续采取异地安置的方法也缺乏余地和空间,采取短期培训转移就业的办法,只是解决劳务输出增加一定收入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新时期脱贫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智力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进而发展生产。智力扶贫理念的确立和实施对于缓解和最终解决广西的贫困问题具有长远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扶贫环境发生变化:扶贫理念转变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外部输血”式扶贫,广西的扶贫开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的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一)基础设施大会战的成效

广西十多年来由自治区政府主导,集中社会和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时间,在贫困人口聚集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先后开展了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东巴凤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兴边富民行动”等六大会战,开展大面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综合治理。通过以上六次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解决边境地区和河池、百色等大石山区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改善边境地区和大石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使以上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二是使以上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边境地区的广西口岸作用越来越明显,大石山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更有成效;四是以上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经过多年的大量人力、财力投入,广西最为贫困的大石山区的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再局限于守着土地靠天种地,许多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近年来,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大石山区贫困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使很多贫困家庭得以脱贫。但由于该地区长期贫困落后,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很低,缺乏传统农业以外的劳动技能,导致了外出务工所从事的多为技术含量低、薪金和劳动保障低的工种,职业不稳定,出现伤亡的概率很大,这往往加大了返贫率。因此,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和当地劳力因历史原因所固有的特质,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前及今后扶贫工作的着重点,应当从仅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单腿跳跃式。逐步转移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关注扶贫对象主体的自我发展功能的双腿行走模式。

(二)农村“空心化”的冲击

农村“空心化”主要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及社会转型的发展背景下,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大量转移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并进而引起农村人才、农村产业、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空心化”的一种变异现象。

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据统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也下降到38.1%。“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比例过大,务农农民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耕地抛荒,宅基地废弃等问题。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分别达到5000万人、4000万人、4700万人。在目前的农业劳动力中,留守老人和妇女成了主要力量,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

目前,广西大石山区贫困农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空心化”现象。例如,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弄法村2012年统计户籍人口是792人,根据笔者长期驻村调研,目前村内长期居住人口仅有400人左右,基本为妇女、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和妇女构成了该村目前最主要的农业劳动力。同时,留守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基本为初中以下,60岁以上的很多为文盲和半文盲。该村二五屯65岁村民蓝任英(瑶族)向笔者介绍,他有两个儿子。全部在外打工,其中大儿子在广东打工已经12年没回家了。仅偶尔通通电话。全家五亩地主要由他和老伴耕种,二儿子和儿媳在省会打工,农忙时节回家帮忙半个月,两个孙子(一个10岁,一个5岁)也随自己生活。这种现象在该县比较普遍,很多耕地由于没有足够的劳动力,都已抛荒。很多建好的平房长期无人居住。

农村“空心化”对农村的发展造成很大冲击。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一是劳动力严重缺乏,二是劳动力严重老化,三是劳动力的素质低下。这从长远来看,将会危害国家的农业发展,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长治久安;从近期来看,很多惠农政策和扶贫措施很难在贫困农村开展。还是以广西大化县为例,2012年该县根据上级河池市的统一部署,大面积推广核桃种植,政府以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连续三年提供化肥的“两免一补”优惠政策进行扶持,以产业扶贫的方式,期望能通过5-10年的时间,为辖区的广大农民带来可观收益,进而促使农民脱贫致富。这个政策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劳动力不足,很多留守老人、妇女不愿意种植:此外,由于家中有人在外务工,每年寄回的收入加上本身的种养收入已经可以维持生活。特别是思想比较封闭保守的留守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愿再折腾。这是笔者在大化县古河乡弄法村挂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该项目的推广过程中,通过和数十户农户谈心所总结。可见。以上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留守人员的观点。面对农村“空心化”,当前我们的扶贫思路应当正视这种现实。在制定扶贫政策时,应当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可操作性。

(三)大石山区扶贫智力资源的匮乏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带动下,贫困地区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人才、原材料、资金、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都大量地流向发达地区,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这无异于贫困地区在“流血”。比之国家向贫困地区数量有限的“输血”,差额很大,入不敷出,使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广西大石山区很多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去到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寻求发展;很多有能力的基层公务员、有一定级别的年轻干部纷纷通过考试转到自治区级机关和其他经济基础好的城市机关任职;区内条件好的城市的学校纷纷从河池、百色等大石山区城市挖走许多优秀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此外,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弱化行政调控手段。这对于贫困地区的智力资源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国家安排到大石山区的大中专毕业生,很多不去报到;一些考取了大石山区村官的大学生由于找到更好的工作,也离开了所在的地区。据笔者从大化县教育局了解的情况,该县在2009年引进的97名特岗教师中,到2012年11月止,已经流失了15名,其中14名是考取了公务员,1名是辞职到广东与爱人团聚。扶贫既然是一种政府行为,有许多措施就需要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和落实。但政府的行政干预越来越弱化,可以调控的手段也越来越少,致使许多扶贫政策和措施不能落实。再者,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与扶贫工作所提倡的无偿援助、无私奉献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很难解决。例如,国家要求全社会参与扶贫,倡导了希望工程、发达地区和城市居民向贫困地区捐献衣被等活动,但这仅仅是道义倡导和动员而已,捐不捐或捐献多少。取决于社会各界人士的觉悟程度和经济能力,既不能强迫命令,也不能硬性摊派。尽管这些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形成的扶贫力量比之于贫困地区的要求来讲,那仅仅是杯水车薪,同时也是不能长久的。以上种种,导致了大石山区智力资源的匮乏。

二、充分认识“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扶贫理念转变的先决条件

从诸多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对比可以看出,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人才的贫困,往往导致或者加深了经济的贫困。虽然,许多贫困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缺乏人才和技术,优势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还有些贫困地区由于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使得一些最基本的实用技术无法推广应用,长期沿袭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广西大石山区的贫困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群体中,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一般比较高。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的文盲率为4.08%,广西的文盲率为2.71%,河池市的文盲率为4.96%,百色市的文盲率为6.05%。广西大石山区的这两个主要城市的文盲率都比全国的平均率高。而以河池市的东兰县和巴马县(两县均为典型的大石山区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范围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例,其文盲率分别达到12.29%和9.26%,远远超过国家、广西和本市的平均率。这些大石山区的农民不但科技文化水平低下,而且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他们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运用先进生产工具发展生产的能力很低,不少地方仍然沿用相当落后的传统工具和耕作方式。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地普通教育非常落后,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都很低,旧的文盲没有扫除,新文盲仍在产生。职业技术教育也很落后,实用技术很难推广开来。

过去的扶贫工作往往重视在生活上救济。或者偏重于单一的经济办法,这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是没有接触到产生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上来。因而产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或者事倍功半,或者见效期很短,国家一不扶持,就又返回到贫穷的境地。总结我国扶贫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领导干部和扶贫工作者必须要树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理念,一要转变把扶贫和智力帮扶对立起来的片面认识。清醒地认识到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提高,树立扶贫必须首先扶智的正确观点。二要转变智力帮扶是“纯消费事业”的片面认识。树立对劳动力的素质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的正确观点。三要转变等温饱解决、经济发展后再发展智力投资的滞后思想,树立优先、超前发展教育、科技,培养人才,以人才战略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四要转变智力投资“见效慢、得益迟”的短视观点,树立智力投资是利在当代、功及千秋,使贫困地区长治久安的长远战略观点。

三、确立和加强“内生造血”式的智力扶贫模式:扶贫理念转变的具体模式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5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干部主动,营造“人人关心扶贫、全民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把社会扶贫与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一并列入目标考核,出台《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社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挂包帮”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将社会扶贫工作与县委政府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县委政府每年预算专项社会扶贫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对企业入驻乡镇,在贫困村规模发展特色产业1000亩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提高了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对贡献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给予项目冠名等激励措施,深圳燕加隆集团投资450万元为广纳镇铜钵山村捐建村社道路4.8公里,政府便将此路命名为“贻信路”。同时县委政府对驻村干部进行下乡补贴,对新提拔任用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求必须有驻村经历,鼓励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搭建了社会参与平台,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坚持部门主帮。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社会扶贫工作。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每年下派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我县担任副县长,驻县指导对口定点扶贫工作。今年共捐资1100万元,突出解决我县边远贫困村“四难”问题,时协调我县融资及贷款75亿元,支持县巴万高速公路、湾滩河水库、绕城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省工商局、党建期刊集团、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多次深入我县开展帮扶工作,支持帮扶村发展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5个市级部门派驻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唱歌乡方山坪村被市扶贫移民局确定为“挂包帮”定点帮扶村,率先在全市开展连片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试点工作,市扶贫移民局为方山村发展核桃产业200余亩,苦荞40亩、天麻20亩、增养土鸡养殖3000余只,投入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30万元,走出了一条边远高寒贫困山村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县上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联系贫困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帮扶机制,组建了157个驻村工作队。各部门到村开展调研786次,落实帮扶项目100余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60余期,培训人数达8200余人次,帮扶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帮扶村及贫困户捐款赠物折币365万元,引进各类资金4300余万元,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惠及3000余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50余件,协助化解农村矛盾纠纷600余件。

三是坚持干部主动。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充分利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转作风、惠民生”活动,调动党员干部开展社会帮扶的主动性。通过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全县20000多名干部主动与贫困群众对接,实行“一对一”,“一对几”帮扶。成功组织实施“中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建立了以专家型、产业带头人、乡村干部、大学生及驻村干部、专业扶贫志愿者“五位一体”的扶贫志愿者工作站,招募扶贫志愿者1500多人,开展茶叶、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培训贫困群众近10000人,极大的推动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突出创新推进,着力构建“五个一”的目标体系

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多种形式推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是成立1个扶贫开发协会。今年四月,我县成立了扶贫开发协会,发展个人会员126人,团体会员65个。通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集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成功组织实施“扶贫助学千人工程”,对接帮扶我县贫困学生430名,为415户农村贫困家庭送去爱心。顺利获得“圆梦832”贫困高中生关爱行动试点,将有效解决我县5800余名贫困高中生上学难。积极开展金融扶贫试点项目,我县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犁夫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卓伦林业有限公司、娃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五家企业纳入2014年全国全省金融扶贫试点项目,申报获得政策性银行支持2.5亿元。努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积极开展“党员温暖行动”、“农村妇女对对红”、“失足青年早回首”三大活动,帮扶农村贫困党员50名,农村贫困妇女120名,农村失足青年10名。团体会员代表杨胜先生通过多方动员,回到家乡广纳镇实施“希望工程”,投资390万元捐建了“县广纳镇长兴希望小学”,并设立了10万元“教育基金”,还创新实施了“幸福工程”,投资8000余万元修建了全市一流的社会化养老院,极大地助推了我县的公益扶贫事业。我们还促成扶贫协会与老促会、商会“三会合一”,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互动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助推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二是建好10个扶贫联络处。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重庆等地建立扶贫联络处,广泛动员当地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我县扶贫开发事业,加强与各地扶贫协会、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土的沟通联络,搭建扶贫资源供需平台。北京联络处紧密联系在京创业成功人士和在京工作的乡友及企业家,积极开展“乡贤归雁行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劝募活动。截止目前,累计募集各类资金180万元,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7月,北京联络处协调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团18名青年干部到我县开展根在基层、情系民生调研实践活动,先后深入儿童福利院、乡村小学、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园区等地开展调研和捐赠慰问活动,为儿童福利院捐资25000元,给麻石小学捐资20000元;北京联络处主任周海洋在资助学生6名,计划扶助资金36万元;通过动员,吴刚、吴强兄弟,在文峰小学设立了20万元的“九鼎奖学金”。

三是培育100家扶贫龙头企业。通过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来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组织动员扶贫龙头企业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23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在25个乡镇30个村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农村特困户社会扶贫活动20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0万元。创建“1331”模式(即:1个村引进1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企业与农户建立整体流转、保底分红、折股分红3种利益联结方式;企业负责贫困村发展规划及实施、贫困户用工、特困户持续结对帮扶3个社会责任全覆盖;政府则为企业提供一整套服务,保障合法权益、给予优惠政策和表彰奖励等)引进企业实现整村扶贫。实现了贫困村有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有龙头企业扶持。卓轮公司采取“林地盘活,土地入股”方式,投资4500万元在龙凤场乡环山村发展核桃和中药材12000亩,全村所有资源交由公司统一经营,农民全部成为产业工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公司还主动承担起了公共服务,新建了20多公里产业路,50余口山平塘,还捐赠小学教学设备,给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为老师每月补助600元,对特困户给予特殊救助,贫困农户年务工收入人均达到1.7万元,年底村上分红1000多万元,帮助该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牧业公司作为扶贫龙头企业,积极创新思路履行社会责任,每销售1头土猪,返利500元,加上全年总营业额的3%全部以捐资方式用于我县扶贫助学,同时承诺,将争取的金融扶贫贷款的1%捐给扶贫协会,用于我县的扶贫事业。按此模式,全县已成功引进扶贫龙头企业102家在126个村持续推进整村扶贫。

四是发展1000家农业经营主体。立足我县茶叶、干果、食用菌、优质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协会+基地+农户”,“协会+高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社会组织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降低市场风险,逐步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促进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引进和培育农业经营主体850多户,为我县的产业扶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是组织10000名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户。县委、政府出台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管理办法》,开展了“万名干部下乡、精准帮扶到户”活动,实现了“321”帮扶计划(即:每名县级干部挂联3户贫困户、每名科级干部挂联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挂联1户贫困户)。按照“帮解放思想、帮脱贫规划、帮解决问题、帮落实政策、帮项目资金”五帮要求,进行“一对一”“一对几”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全县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群众35000多户。

三、突出阳光透明,着力构建“三公开”的监管体系

始终坚持供需信息公开、帮扶内容公开、帮扶成效公开,实现阳光透明,真正做到让帮扶人放心、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一是坚持供需信息公开。依托全国扶贫济困日,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网,将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奉献爱心搭建组织动员平台。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6

1 问题提出

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两个热点名词,前者发端本土,是政府官方术语;后者源自西方,是集理论与实务的专业和职业。两者目标理念相像,均以改善民生、扶贫济困、提升幸福感为使命,两者具有同质性。当前,全社会在理解精准扶贫内涵的前提下,汲取社会工作在实务上的经验,必将能破解扶贫难题。

2 概念阐述

近年来,专家学者多视角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官方解释为:精准扶贫是与以往粗放型救济式扶贫相对应,指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笔者认为,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具体到每一个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对口帮扶,以确保政府最终退出扶贫舞台时,不致出现大面积的返贫现象。

3 现阶段,我国精准扶贫所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贫困人口下降至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442万人。扶贫效果显而易见,但中西部贫困地区人口规模依然很大。根据中新网最新报告显示,作为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贵州省,计划在2017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进步之年,当前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更大,面临着精准识别难、精准施策难、精准评估难等深层次难题。

3.1 精准识别难

贫困是多维度、立体的,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前提,即确定“扶持谁”的问题,是“精准把脉”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扶贫乱象,造成“误识”、“漏识”的现象。当前我国贫困人口的识别主要按照政府的指标进行,但具体到各县乡时,则会出现横向差异和纵向差异:贫困户标准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影响,导致呈现出来的标准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以前不明不白被列入扶贫对象还没等享受到精准扶贫的福利,现在已经被“脱贫”。此外,打着“感情牌”的“贫困户”,占据着原本有限的扶贫资源。

与此同时,精准扶贫识别过程中还存在着识别成本高、信息的有效性不足、损害社区团结等突出问题。

3.1.1 识别成本高

识别工作不仅仅依靠肉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前,驻村干部成为农村扶贫的主心骨,虽然驻村干部的基层经验不可否认,但是驻村干部只是驻村,他们本身有自己的角色,因此,扶贫难免出现敷衍了事的结果。

3.1.2 信息有效性不足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调查而来的数据对于后期结论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通信设施不完善,更加剧了数据整理的难度。此外,由于下发给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登记表》模板一样,致贫原因大致分为:因病、升学、缺劳动力、自然灾害等几大类、而实际过程中致贫原因具有多样性,简单的归类可能会影响后期帮扶措施的针对性不强。

3.1.3 损害社区团结

根据我国社会学者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差序格局,即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看重血缘亲疏关系。在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居多,且村落人口规模少,邻里关系大多和谐。但当出现经济利益冲突时,村庄内部争当“穷人”,为了一张扶贫卡而产生的不正当竞争则会增加社区矛盾,不利于促进和维护社区团结。

3.2 精准施策难

贫困人口识别出以后,面临的就是如何有效介入服务对象。以往的救济式扶贫,只能停留在表皮,要想药到病除还需要深入细胞内部,为服务对象提供有益于其自身长远发展的各项服务。

贫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受其所在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已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发式扶贫是根据对象自身潜能,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实现自我脱贫,而当扶贫项目真正下发到群众手里,却不能总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

3.3 精准评估难

只有通过绩效评估才能知道脱贫成功与否,而贫困表现与脱贫成效的多维度,导致不是所有扶贫成效都可以通过量化的措施来评估,甚至有些量化成绩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扶贫成效被列入干部考核依据时,扶贫的真实性就又待考量了。

4 社会工作:精准扶贫的破解之道

社会工作起源于扶贫济困事业,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为服务对象展开服务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同。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略的决定》指出要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的计划”, 2016年国际社工日的主题为“发展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必将有所作为。精准扶贫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同质性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在价值观、认知和路径、工作方法等方面具有同质性。在价值观方面,精准扶贫把握好扶贫力量和扶贫对象的关系,增强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能力,以保证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最终实现顺利脱贫;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强调助人自助,提高对象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问题认知和路径方面,精准扶贫首先强调“精准把脉”,评估贫困问题,合理安排扶贫项目等;而社会工作在介入对象前,首先注重预估对象问题,然后收集资料,制定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案。在工作方法方面,精准扶贫主要采取驻村帮扶和对口帮扶的方式,强调协调和精准;社会工作扮演着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强调社会资源的协调和整合。

4.2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优势

新常态下,我国扶贫任务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人才少等主要问题。虽然目前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等模式成效瞩目,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当遇到市场挤压,这些模式是否依然适用?扶贫,不仅仅是解决收入问题,而要更注重贫困者的潜能挖掘、能力提升、社区凝聚力提高以及可持续等诸多方面。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地方高校师生通过“三区计划”的方式,长期驻扎贫困一线,以专业方法对贫困人口进行介入服务,帮助对象阻断贫困,促进能力发展。而这些,正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功能所在。

4.2.1 专业理论相通,技巧方法合宜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是人们在与贫困和各种社会问题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首先,“优势视角”、“赋权理论”、“个别化”等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来源;其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介入技巧和方法,能够正确评估对象需求,充分调动对象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尊重其自主和自决权,改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身心健康及社会参与等方面;最后,通过服务效果评估和定期回访,可以巩固脱贫效果,促进个人及其家庭的长远发展。

4.2.2 识别评估监督,彰显社工力量

作为独立于政府和贫困者的第三方力量,社工机构在贫困人口识别、扶贫措施评估、脱贫成效l挥独特的功能。

经过几十年的本土化实践,社会工作已经拥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经验,以差异化和个别化的理念,通过考察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如致贫原因、脱贫意愿和自身潜能等;服务对象周围的客观因素,如经济、文化、环境等。此外,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或通过量表以进行测量,或进行个案深度访谈以分析和评估,减少精准识别的误差,达到精细化的结果。

在扶贫措施评估方面,社会工作者本身扮演着多样化的角色,能对政府制定的政策提供科学评估,以适应地区贫困群众,使扶贫福利能真正惠及所有百姓。

在脱贫成效方面,社会工作强调对服务对象问题解决的评估,通过运用量表等操作化方法,形成完整的报告。事实上,作为第三方力量的社会工作,本身也具有监督功能,能够保障我国扶贫课题的顺利完成。

4.2.3 协调整合资源,促进多方合作

中西部地区受地域的限制,发展的资源十分有限。承担着资源链接者的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帮助对象提高能力和发展生计。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的还是对口帮扶的形式,使东西部资源实现共享。

4.2.4 聚焦长远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

社会工作协同政府推进精准扶贫,运用独特的专业方法不仅仅关注贫困者当下的难题,且聚焦个人与家庭的长远发展,更加关注贫困者的身心健康、劳动技能、职业素质、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改善。如果说政府扶贫是物质性的,那么社会工作扶贫则是非物质性的、是文化与精神的扶贫。

5 结语

扶贫道路充满荆棘,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一直在扶贫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精准扶贫视域下,社会工作要有效助力脱贫攻坚事业,要协助政府和其他力量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具体贯彻国家的各项扶贫前沿理论,采取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症下药”,做到“摘贫帽”、“拔穷根”,深刻体会社会工作在扶贫中的作用及担当。

【参考文献】

[1]葛志军,刑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2]陆汉文.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可行途径[J].前沿理论,2015,10:28-31.

[3]精准扶贫 贵在时效[J].群言,2016,04,15.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7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就是在全面摸清本区贫困状况和准确认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予以低保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具有发展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项目扶贫到户,促其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内外反贫困经验的历史总结。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社会救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充分发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整体作用,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深入了解乡镇、行政村的贫困现状,全面调查统计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构成以及家庭、个人情况,摸清底数,对他们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其中,对符合低保政策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对贫困线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包括低保对象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户),通过项目扶持,实现增收脱贫,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识别机制、瞄准机制和动态监管进退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和有效衔接办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比较复杂,而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必须做好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稳步推开。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村、队贫困状况、贫困成因,以及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别,实行分类指导。三是公开、公平、公正。在衔接中要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扶持范围。四是符合条件,农民自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严格筛选认定扶贫对象。

三、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年月日--月日)

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3、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

4、对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先期试点(年月日--月日)

先在区确定的镇北堡镇新华村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探索识别贫困农户的方法,确定符合实际的到户扶持对象规模;探索促进产业升级和到户扶持紧密结合的扶持项目、环节和措施;探索全面提升被扶持对象发展能力、增进贫困群众福祉的支持项目和措施;测算全区扶贫到户的资金规模。完成试点工作后,分析试点成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

(一)确定对象规模

试点村在年农村常住户籍人口中,按15%的比例,确定贫困对象。

(二)识别扶贫对象,落实帮扶资金和帮扶责任人(年3月10日前完成)

1、户主申请。由农户本人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审核。

2、民主评议。村民个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在全村张榜公示,并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

3、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在一定媒体或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4、审批。经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区扶贫办和民政局,扶贫办和民政局在充分沟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在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5、登记造册。所有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个人信息。做到村有册、镇有薄、区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电子档案。

6、信息录入。由扶贫办组织人员于5月底前将先行试点村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农户管理系统。

7、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经审批的扶贫对象,镇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各镇、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

(三)完善政策(年3月底前完成)

根据先期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应保尽保和应扶尽扶”的基本要求,根据贫困村不同情况,确定识别比例和扶贫与民政救助的比例,研究落实项目资金扶持的保障机制和民政低保的衔接方式,制定“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方案,召开总结研讨会,部署全面展开工作。对农村低保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落实到户资金和政策。一是加大产业扶持。产业项目实施要尽可能的向扶贫开发对象倾斜,在圈舍建设、基础母牛投放、苗木发展等方面优先扶持扶贫户,并提供技术培训。二是加大技术扶持。采用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的技术力量和农村实用人才、扶贫自愿者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对贫困户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自筹资金部分可以用财政资金进行补助;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互助资金组织的推广力度,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覆盖面,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要优先提供到户贴息贷款。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扶贫贷款担保机制,为扶贫开发对象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加大教育培训扶持。“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优先安排,在培训经费和生活补助上提供资助,优先安排就业。对扶贫对象子女就读中职的实施扶助。五是加大移民扶持。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对象,采用移民扶贫的形式给予帮扶。六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贫困户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一池三改”项目、人畜饮水项目和危旧房改造项目,优先补助。七是加大社会扶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扶贫开发对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帮扶。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计生户、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扶贫办、民政局、两镇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重点对两类对象的交叉对象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管理平台,明确专门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按规定进行退保;对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异议后,停止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和返贫的人口,要及时纳入低保并吸纳为扶贫开发对象。

第三阶段:(年月日--月日)

在总结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工作程序按照先期试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月日之前要完成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工作。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年月日--年月日)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结束后,两镇要对本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扶贫办牵头对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区、银川市扶贫办。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专业性强,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政府决定成立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成 员: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马丽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扶贫办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牵头工作,重点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和扶贫开发对象的到户帮扶政策,同时对扶贫战略和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

民政局要积极配合扶贫办落实交叉对象的扶贫政策。

统计局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贫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

财政局要提供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残联要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残疾人中的低保户和扶贫对象提供重点帮扶。

各帮扶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帮扶项目,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对确定的扶贫户进行帮扶,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两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镇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要确定一名领导干部专抓此项工作;每村至少保证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抓好这项工作;镇人民政府要审核各村确定的扶贫对象;搞好本镇的宣传,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各村要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组织农户自主申请,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核实申请内容,确定扶贫对象。在对扶贫对象公示无异议后,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8

瑞金市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的精髓实质,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要求,创新思路、精准发力,加快脱贫进程。

一是瞄准靶心精准识别。精准识别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前提。至2014年底瑞金市仍有49个贫困村,25323户78914人,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16.5个百分点。瑞金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扶贫精准,就必须摸清“底数”,只有摸清底数,识得准确,才能扶得对。为了准确摸清贫困户底数,瑞金市改变以往“摊大饼、撒胡椒面”的做法,先后3次组织了大规模的贫困调查和精准识别工作,制定《瑞金市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意见》,利用干部下基层“连心、强基、模范”全覆盖机制,对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摸排,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同时,坚持以市为单位,统一标准、分级负责,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和市扶贫办批准、村公示以及扶贫对象签字” 的七步工作法,逐村逐户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在市、乡、村、组公示,最后把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瑞金市还组织万名“连心”干部,深入到每个贫困户家中,点对点把脉问诊,准确把握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梳理总结出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等12种致贫情形,按照“七个一票否决、四个从严审核”和“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市有档”的要求,对贫困户全部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市、乡、村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信息流通、资源共享、重点核查,根据扶贫对象获得扶持和收入增长等情况及时更新,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累计清退调整对象1357户4431人。扶贫对象被确定后,“连心”干部还与其商定个性化、可操作的脱贫措施确保心中有数,工作对路。云石山乡田心村的贫困户梁景福,原来会开农用车、理发,后因车祸残疾,离异导致贫困;贫困户梁长健,母亲近90岁,妻子患有癌症,一子一女尚小,他们一度曾对脱贫不抱希望,对生活失去信心, “连心”干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后,,通过上户开导,帮助制定脱贫计划,进行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和兜底保障,增强了他们战胜病魔,改变贫困的勇气和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他们家的生活由此改变,摆脱了贫困。

二是规范做法,精准管理。精准管理是搞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瑞金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可复制的扶贫管理工作模式,在各行政村全面推行了一室、一橱、一袋、一牌、一卡“五个一”工作法。其中,“一室”是精准扶贫工作室,由驻村扶贫工作组和乡村干部联合办公,定期对全村脱贫工作进行研究落实;“一橱”是贫困户脱贫档案橱,分小组存放全村贫困户的所有档案资料,保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能追溯跟踪;“一袋”是贫困户脱贫档案袋,为全村所有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统一制作了贫困户脱贫档案袋,实行“一户一档”;“一牌”是贫困户脱贫销号公示牌,在各村显要位置设置长期性公示牌,做到贫困户认定及退出的公开透明,方便接受监督,有效杜绝了违规贫困户的出现;“一卡”是精准扶贫工作卡,将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信息制作成精准扶贫工作卡,由结对帮扶干部实地走访帮扶时进行填写,确保精准扶贫不走过场。2016年初,瑞金市精准扶贫“五个一”工作法得到了时任省长鹿心社的充分肯定,省扶贫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瑞金市推进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经验做法的通知》(赣扶移综字[2016]10号)在全省推广。

三是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关键。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采取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攻坚拔寨,突出打赢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兜底扶贫三大战役。突出产业扶贫。按每个贫困村100万元、每户贫困户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筹集了近3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创新开展多项产业扶贫新模式,出台了油茶、蔬菜、脐橙等7类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推出了油茶贷、产业扶贫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金融产品,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金穗油茶贷、财政惠农信贷通、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计8.15亿元。真金白银的奖扶措施,点燃了贫困群众创业的激情,全市掀起了油茶、葡萄、养蜂、大棚蔬菜等产业发展热潮,一大批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目前,该市成功打造田坞片区万亩蔬菜基地、院溪村猕猴桃基地和华屋大棚蔬菜基地等近20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引导因地制宜发展了油茶11万亩、脐橙10万亩、烟叶2.53万亩、毛竹18.7万亩、商品蔬菜6.4万亩、花卉苗木7400多亩、养蜂420多户,产量达400吨,80%以上的扶贫开发户享受了产业帮扶政策扶持,产业扶贫已成为该市贫困群众斩断穷根的主渠道。抓好安居扶贫。瑞金市现有3万多贫困群众居住在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他们渴望走出大山,改变生存状况。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后,瑞金市从实际出发,按照就近、方便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和梯度安置”的原则,引导贫困人口开展整体搬迁,统一安置,逐步向经济开发区、中心乡镇和中心村转移。一方面,统一征地、统一安置和进行移民建房补助,建房户人均可获补助5000-6000元,另一方面,免费为移民集中安置点进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五通一平”。此外,将移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坯房改造、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引导移民发展大棚蔬菜、脐橙、烟叶、葡萄等特色产业,使移民搬得出、富得起。如今,全市共建起经开区集中安置点1个,中心乡镇安置点3个,中心村安置点7个,累计为移民群众558户搬了穷窝,圆了安居梦。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出资300万元扶持叶坪乡大胜村建起农民“梦想家园”住房24套,免费提供给24户无房无子女最贫困家庭,解决了居住难题,贫困乡H不无感激。拔英乡红门村今年76岁的钟来秀奶奶常常笑得合不拢嘴,“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这把年纪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也能过上城里人生活,真是托共产党的福,托人民政府的福”。强化兜底扶贫。全面落实低保、五保计划指标,构筑新农合补偿、大病保险补偿、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标准符合病种的提高到50%,非病种提高到30%。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范围并由政府代缴,2015年市财政已预拨养老保险费496.39万元,正落实6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缴费用;争取省投资集团扶持400万元,与市财政共同出资按每年60元/人的标准,由省投资集团及市政府共同出资每人60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基本医疗补充保险,参保对象医疗费用先由新农合基本医保补偿,涉及第三方赔付的由第三方先行赔付,剩余金额进入精准扶贫医疗补充商业保险补偿,最终的余额部分再由民政部门实施大病救助,基本实现了全额补助。叶坪乡大胜村贫困户杨发娇去冬到现在去了3次医院花去2万多元,其中医保报销了1万多元,还有1万多元在省投资集团公司出资的精准扶贫基本医疗补充保险基金中报销95%,自己所出无几。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同时,着力实施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示范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就业等扶贫,累计建起村级光伏电站49个、电商村级服务站163个、聘请生态护林员228名,推进叶坪至壬田、叶坪至日东等2个精准扶贫示范带,新建水泥路42条、31.53公里,新修水渠16条、12.38公里,新建饮水工程3座、铺设管道4.2公里,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完成36个贫困村小学(教学点)标准化建设,49个贫困村学校食堂(伙房)建设,20个贫困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90%以上劳动力已实现就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壬田镇凤岗村86岁的廖秀英奶奶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制的咸鸭蛋,品牌唱响,销往全国各地,一年卖出200多万个,纯利润达18万元,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帮助3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二、压责任,真扶贫

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书记工程”为抓手,构筑扶贫攻坚责任体系。

一是压实三级书记责任。严格执行市、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的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重点在“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健全机制和强化考核”等方面压实书记责任。制订出台《瑞金市精准扶贫考核办法》,明确各级书记在精准扶贫“思路谋划、任务部署、资金筹措、进度督办、问题协调、难点解决”等方面的具体任务,让各级书记真正成为扶贫工作思路的谋划者,破解问题的决策者,落实政策的带头者,推进工作的保障者,通过抓实“书记工程”为全市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压实各级班子责任。按照“千斤担子众人挑”的原则,分解县级领导的责任,建立县级领导“包户、帮村、扶乡”工作机制,建立由县级领导、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组成的工作团队,在17个乡镇和49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将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纳入乡(镇)和部门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层层分解到具体岗位,落实到具体的人,确保各级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任务。特别是对扶贫攻坚重点工作、重要指标、重点数据开展每季排名,半年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使各级班子成员心中有压力,肩上有担子,脑中有对策。

三是压实各级干部帮扶责任。严格落实单位驻村帮扶、干部“6543”结对贫困户制度,即县处级干部结对帮扶6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4户,村(居)“两委”干部结对帮扶3户。全市共组建了“连心”扶贫工作队239支,他们深入基层一线上门入户了解帮扶对象发展意愿,量身定制致富蓝图,精准制订脱贫计划,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培训、金融贷款、社会保障等全方位进行帮扶,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全市共有4500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8000户,一年来,累计帮扶扶贫项目8300个,帮扶资金423万元,提供致富信息11000余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7000多个,6888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黄柏乡太坊村贫困户钟佳在结对干部杨媛的帮助下,流转土地20亩种植白莲,办理产业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和参加市里举办的白莲种植技术培训班,掌握了种植技术,白莲连年丰收,2015、2016年种莲收入都达10多万元,钟佳从一个贫困户迅速变成了小康户、莲老板。

三、求实效,真脱贫

一是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建立经济发展与扶贫需求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整合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市财政每年安排脱贫攻坚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收入的2%,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均用于脱贫攻坚,一年来,整合各类财政资金1.33亿元投入脱贫攻坚。积极用好金融信贷平台,分别与农行、农发行、农商行、邮政银行等。签订了战略协议;按照财政资金、金融信贷规模1:8的比例,投入财政资金9521万元风险缓释金,开发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金融产品,每个贫困户贷款3-5万元,3年全额贴息,惠及8000余户贫困户,撬动金融资金6.1个亿,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金融扶贫全覆盖,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的的顺利推进。

二是创新脱贫退出机制。建立“干部算账、村级做账、社会中介核账、贫困户认账”机制,组织帮扶干部根据帮扶成效算出贫困户的总收入,村干部做好贫困户的收入台账,并通过社会中介机构调查核实或贫困户对帮扶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评论和满意度测评的方法,加强了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增强了脱贫工作绩效的可信度,有效防止了干部帮扶弄虚作假“走过场”。在实际工作中,瑞金市始终将“四账”管理工作法贯穿于省规定的贫困退出机制之中,切实加强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绩效考核激励,对顺利完成当年脱贫任务的村居干部及“第一书记”每人奖励2000元至6000元不等,对结对帮扶贫困户如期脱贫的奖励干部每户300元。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有效地确保了贫困退出的精准度和规范化。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9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

本办法所称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各界通过财政支持、产业扶持、挂钩帮扶、生态补偿、社会捐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就业创业等措施,帮助扶贫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活动。

第三条 农村扶贫开发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精准施策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落实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农村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扶贫开发相关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

第六条 鼓励支持境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农村扶贫开发。

对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扶贫对象

第七条 扶贫对象是指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现行标准识别、认定的贫困户、贫困村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设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级现行标准线,制定本辖区内贫困户、贫困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标准。

第八条 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贫困户、贫困村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识别、认定和退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贫困户按照下列程序确定:

(一)村民委员会在本村公布贫困户申报公告;

(二)农户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三)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包村干部)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

(四)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贫困户名单,分别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五)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乡(镇)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查确认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告。

村民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审核结果公示之日起七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复核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公示复核结果。

农户申请有困难的,可以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第十条 贫困户的退出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包村干部)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确认后,在所在乡(镇)和行政村公告退出,同时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

第十一条 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且符合省定贫困村脱贫标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拟退出村名单,在乡(镇)和所在村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告退出,并报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二条 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且达到省定脱贫标准的,由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退出申请,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无异议后,报省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程序批准退出。

第十三条 达到现行脱贫标准的扶贫对象,按照规定程序退出后,脱贫攻坚期内继续执行现行的扶贫政策。对提前退出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表彰奖励,对提前退出的贫困村各地可制定相应奖励政策。

第十四条 健全和完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贫困户、贫困村信息由乡(镇)人民政府采集,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信息由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机构采集。采集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

第三章 扶贫开发措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扶贫开发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应当与本行政区域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相衔接,优先保障农村扶贫开发需要。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居住在偏僻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与自然保护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且有搬迁意愿的农村人口,加快实施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多方筹措资金,对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建房和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助。

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确定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范围;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优先保障造福工程易地搬迁用地需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涉及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的乡(镇)、村,应当优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编制或者修改乡(镇)、村规划;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相关规费的减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

第十八条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发展扶贫普惠金融,为扶贫对象提供符合贫困地区贫困户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加大信贷投入,运用国家扶贫再贷款政策,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

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贫困户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担保。

第十九条 贫困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林下经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村产业,加快建立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基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其与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就业技能;加大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拓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空间。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各级教育经费应当向贫困地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巩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推动文化惠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文化供需对接。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扶贫范围,资助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贫困人口就医费用给予救助帮扶。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与农村扶贫开发相衔接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因灾因病等陷入暂时性贫困人口提供受灾人员救助或者临时救助;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实施关怀救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实行扶贫脱贫。

第二十六条 优先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渔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广播电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推广应用,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十七条 探索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资产性收益增收机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或贫困户,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获得稳定收益。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加大贫困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补偿标准。完善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支持办法,建立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将贫困村优先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范畴,大力开展贫困村村庄整治,加快推进贫困村人居环境建设。

第三十条 完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挂钩帮扶制度,落实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工作,推进产业园区共建,加大山海干部交流力度,健全服务协调机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及其他机构开展农村扶贫开发交流合作。

第四章 资金与项目管理

第三十二条 农村扶贫开发资金来源:

(一)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二)行业扶贫资金;

(三)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定点帮扶资金;

(四)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

(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扶贫资金;

(六)其他用于农村扶贫开发的资金。

第三十三条 省级财政和设区市级财政加大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当在现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贫困村的财政扶持力度。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扶贫专项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归并可以整合的相关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按照因素测算、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计划等进行分配。重大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

行业扶贫资金由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行业规划和任务进行安排。

社会捐赠资金的安排使用应当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向捐赠者告知资金使用情况,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评价。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确定和落实农村扶贫开发项目。

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承担项目责任,建立合同管理,执行公示公告、竣工验收、绩效评价、档案登记、后续管理等制度。

经批准的农村扶贫开发项目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批。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扶贫开发项目资产管护制度,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农村扶贫开发项目所形成的设施、设备和资产依法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非法占用或者擅自处置。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以及发展和改革、审计、财政部门应当开展对扶贫政策措施、扶贫规划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管理落实情况等专项检查和监督。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和统计调查部门应当建立农村扶贫开发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动态监测评估。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说明情况,提供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有关账册、单据、文件、记录和其他资料;

(二)检查与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有关的场所;

(三)责令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四)对可能转移、隐匿、销毁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可以申请有关部门先行登记保存。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擅自变更扶贫开发项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项目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应当停止项目实施,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损坏、非法占用或者处置扶贫开发项目设施、设备和资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四条 承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履行职责,未完成农村扶贫开发任务,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批评,责令限期完成,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10

关键词:精准扶贫;主要内容;助力;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以空前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作为中国扶贫实践的指导思想应时而生,且在脱贫攻坚实战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充实,逐步成为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精华和新时代具有独创性、时代性的新思想,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1]。随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做出决策部署,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工、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工作思路,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六个精准”等为主要内容[2],精辟阐述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在关于脱贫问题时多次强调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并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扶持谁”就是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确定好扶贫对象,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调查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谁来扶”就是要针对贫困现况确定扶贫工作的执行者,从基层到主管部门、个人到团队,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同时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自扶贫工作执行者到扶贫对象建立起勇担当、善作为的强大队伍;“怎么扶”就是要找准路子,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措施。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严格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如何退”就是确保精准脱贫,要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县摘帽评估机制,明确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和后续扶持政策,重点了解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等,确保脱贫结果真实。

(二)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

提出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八个最新论述,其中之一就是“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内因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智和志其实就是内力、内因。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明确指出,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扶志”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激发人的奋斗精神。在福建工作时就指出,要淡化“贫困县意识”,“人穷不能志短”,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自暴自弃,要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积极面对现状、改变现状;“扶智”是学习知识与技术,对教育欠发达地区,对缺少知识和技术的群体,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根本上说是从“输血型”扶贫变为“造血型”脱贫。因此,做好“扶志、扶智”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的给钱、给物的做法,教育和引导贫困地区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其内在活力,培育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最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三)六个精准

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不准违背程序、漏评错评。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是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

项目安排精准,不准盲目决策、脱离实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愿,科学安排项目,着力破解“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资金使用精准,不准贪污浪费、截留挪用。要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对存量资金进一步盘活,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新格局。

措施到户精准,不准政策棚架、有失公平。要用足用活行业扶贫政策,紧密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梳理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着力解决“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确保帮扶措施不偏离政策、不违背群众意愿。

因村派人精准,不准应付了事、形式主义。组织部门要加强指导调研,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情况,围绕需求,因地制宜,把政治素质高、担当意识强、工作能力棒的优秀骨干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不能滥竽充数,消极应付,走形式图过场,避免扶贫“中梗阻”。

脱贫成效精准,不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巩固精准扶贫成果,聚焦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增强脱贫实效,严防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真实可靠。

二、精准扶贫思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长期以来对中国扶贫伟大实践的思考,集历史高度、理论深度、实践维度于一体,它继承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国情[3],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因此,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时期,更要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达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坚持以精准为标尺,做好贫困村、贫困户清查摸底工作,找准“扶持谁”,做到扶脱真贫、真脱贫,防止脱贫成效反复化。十八大以来,全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西宁市所属的湟中、湟源、大通等贫困县也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但还存在个别贫困户未脱贫或贫困户去年脱贫了,今年又陷入贫困的现象,故必须得把好“精准”的标尺,再次进行清查摸底,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抓住主要矛盾的“牛鼻子”,排查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如何、致贫原因是什么等基本要素,不落下任何一个真正贫困的人或户,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坚持以精准为标尺,明确“怎么扶”,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一些贫困村的扶贫产业还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周边什么产业“火”就跟着做,造成扶贫产业脱离乡村特色,耗资耗力,收入不佳;同时贫困户自身基础不稳固、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放,“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成效不稳定。故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执行者要依据各贫困村致贫原因、乡村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特色等科学指导、统筹规划本地的扶贫产业,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软实力。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有志气、有技能、能主动,才能达到真正的、永久的脱贫。没有志气、智力这些内生动力,仅靠外在帮扶,再多也富不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故要从内在的精气神开始脱离“贫困”,进而积极主动学习技能,达到自身乃至全家脱贫。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执行者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总结推广脱贫致富成功经验,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群众,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完善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培训体系,让贫困地区处于义务教育年龄的孩子都能接受学习教育,进而靠知识改变命运;让超过义务教育年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掌握一门技能,成为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爱国敬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贫困地区真正落地生根,进而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软实力,调动扶贫工作团队积极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例11

关键词:精准扶贫;主要内容;助力;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以空前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作为中国扶贫实践的指导思想应时而生,且在脱贫攻坚实战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充实,逐步成为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精华和新时代具有独创性、时代性的新思想,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1]。随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做出决策部署,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工、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工作思路,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六个精准”等为主要内容[2],精辟阐述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在关于脱贫问题时多次强调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并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扶持谁”就是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确定好扶贫对象,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调查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谁来扶”就是要针对贫困现况确定扶贫工作的执行者,从基层到主管部门、个人到团队,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同时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自扶贫工作执行者到扶贫对象建立起勇担当、善作为的强大队伍;“怎么扶”就是要找准路子,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措施。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严格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如何退”就是确保精准脱贫,要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县摘帽评估机制,明确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和后续扶持政策,重点了解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等,确保脱贫结果真实。

(二)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

提出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八个最新论述,其中之一就是“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内因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智和志其实就是内力、内因。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明确指出,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扶志”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激发人的奋斗精神。在福建工作时就指出,要淡化“贫困县意识”,“人穷不能志短”,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自暴自弃,要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积极面对现状、改变现状;“扶智”是学习知识与技术,对教育欠发达地区,对缺少知识和技术的群体,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根本上说是从“输血型”扶贫变为“造血型”脱贫。因此,做好“扶志、扶智”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的给钱、给物的做法,教育和引导贫困地区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其内在活力,培育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最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三)六个精准

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不准违背程序、漏评错评。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是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

项目安排精准,不准盲目决策、脱离实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愿,科学安排项目,着力破解“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资金使用精准,不准贪污浪费、截留挪用。要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对存量资金进一步盘活,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新格局。

措施到户精准,不准政策棚架、有失公平。要用足用活行业扶贫政策,紧密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梳理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着力解决“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确保帮扶措施不偏离政策、不违背群众意愿。

因村派人精准,不准应付了事、形式主义。组织部门要加强指导调研,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情况,围绕需求,因地制宜,把政治素质高、担当意识强、工作能力棒的优秀骨干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不能滥竽充数,消极应付,走形式图过场,避免扶贫“中梗阻”。

脱贫成效精准,不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巩固精准扶贫成果,聚焦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增强脱贫实效,严防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真实可靠。

二、精准扶贫思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长期以来对中国扶贫伟大实践的思考,集历史高度、理论深度、实践维度于一体,它继承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国情[3],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因此,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时期,更要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达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坚持以精准为标尺,做好贫困村、贫困户清查摸底工作,找准“扶持谁”,做到扶脱真贫、真脱贫,防止脱贫成效反复化。十八大以来,全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西宁市所属的湟中、湟源、大通等贫困县也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但还存在个别贫困户未脱贫或贫困户去年脱贫了,今年又陷入贫困的现象,故必须得把好“精准”的标尺,再次进行清查摸底,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抓住主要矛盾的“牛鼻子”,排查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如何、致贫原因是什么等基本要素,不落下任何一个真正贫困的人或户,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坚持以精准为标尺,明确“怎么扶”,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一些贫困村的扶贫产业还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周边什么产业“火”就跟着做,造成扶贫产业脱离乡村特色,耗资耗力,收入不佳;同时贫困户自身基础不稳固、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放,“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成效不稳定。故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执行者要依据各贫困村致贫原因、乡村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特色等科学指导、统筹规划本地的扶贫产业,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软实力。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有志气、有技能、能主动,才能达到真正的、永久的脱贫。没有志气、智力这些内生动力,仅靠外在帮扶,再多也富不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故要从内在的精气神开始脱离“贫困”,进而积极主动学习技能,达到自身乃至全家脱贫。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执行者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总结推广脱贫致富成功经验,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群众,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完善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培训体系,让贫困地区处于义务教育年龄的孩子都能接受学习教育,进而靠知识改变命运;让超过义务教育年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掌握一门技能,成为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爱国敬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贫困地区真正落地生根,进而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软实力,调动扶贫工作团队积极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