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3:09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1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校园是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其资源、能源消费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具有引领社会的示范效应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建设节约型校园建筑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指南。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应有的社会责任。

节约型校园建筑的概念及设计指导思想

3.1节约型校园建筑的概念

节约型校园建筑是指:在总平面设计中,要追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追求平面流线清晰,分区明确;追求立面简法,色调统一;追求空间尺度宜人,环境优雅;追求技术革新,建筑创新,采用低碳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单体设计中遵循自然原则、亲和原则、艺术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为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师生交往,营造出具有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文化内涵的校园气氛。3.2设计指导思想

(1)校园布局严谨中带活泼,轴线明确,分区流线清晰,清晰的分区与流线关系是保证学校正常有序运作的前提,明确的轴线与严谨的布局有助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与景观效果。

(2)传统校园模式更强化非教学空间的规划设计比重,创造出多功能多层次的校园空间环境。通过建筑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对多种不同的校园行为诸如展示,人际交往、思想交流、集会、休息等进行积极适应及引导,使之成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培养综合技能和较强社会活动与适应能力的开拓型人才,反映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办学思想。

(3)分区建筑群采用集中式布局,更好地满足现代教学观念的要求。集中式的布局在教学组织、人际交往、交通流线、设备管道的利用率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改善,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建筑空间和景观交效果。

(4)充分研究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整体布局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5)尽量节约用地资源,预留足够的扩建空间(含体育馆、泳池、学生宿舍等)

4、建筑设计在节约型校园中的应用

建筑能耗占社会能源总消耗的30%,建筑的经济性90%取决于设计阶段,来自于国家权威部门的这两个数据,深刻揭示了建筑设计对于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校园建筑是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的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问环境的营造为主,应摒弃虚假造作形式,遵循“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原则,枝园建筑设计以建设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绿色建筑为主要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等为重点,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新观念、新精神融人建筑设计每一个细部。

(1)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学校社会开放化的要求,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引入城市设计理念,在满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例如杭州在2004年举行的第七届艺术节由于音乐厅等观演性建筑紧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提供了必要的演出场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活动设施的利用率。

(2)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又要顾及它的教育功能。建筑立面宜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尽量少使用玻璃幕墙等耗能材料,采用有效的墙体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单体设计中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为主,既可以形成舒适的学习环境,又可以节约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投入资金。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保持合理的照度;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筑设计中应加大新节能产品及新工艺的应用。实施结构保温节能、智能化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法,开发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

(3)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窗地比,优化建筑窗墙比,对有保温隔热要求的房间外窗优先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可采用Low-E 玻璃;控制建筑物体型系数(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建筑物体积之比),不追求建筑物的奇异、复杂的造型,降低体型系数是降低建筑护结构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北方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墙面、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按照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和光伏板照明灯具。校园暖通空调设备系统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根据经验,尽量考虑集中供热、分控式制冷;电梯系统设计要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设计。

5、结束语

校园建筑是一座融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建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台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应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李志荣. 对某学校建筑设计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1) .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64-01

一、校园导视系统的价值和存在问题

导视系统是一个校园最常用的公共设施,优秀的导视系统的设计不仅起到指引、视觉辨认和宣传等作用,更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

一些知名院校的老校区的导视视觉系统单一陈旧,不能体现校区精神文化的新风貌。正在建设的新校区更多偏重于建筑以及环境规划,往往是在整体校园建设完成之后才考虑设计导视系统,这样不免会产生导视系统只能迁就整体建设规划的设计滞后现象。而对于高等教育品牌化的西方,如牛津大学和海德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院校,却早已把导视视觉设计的认知提升到战略地位。

二、校区导视系统设计的特殊性

(一)文化性

校园文化与校区导视系统设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是师生及到访者活动的主要场所,融合了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通过有特色的校区导视系统设计可以强化学校历史文化的表现和内涵,提升了价值观念上的高度。

(二)美观性

在看惯了水泥建筑、绿色植物后,富有艺术美感的导视系统设计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加强师生及访客的深刻印象。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也为校园整体的规范性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功能性

优秀的导视视觉设计,可以迅速、准确的帮助观者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极大的便利校园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三、校区导视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导视视觉设计已经成为校园建设中,对校园环境数据进行整理和规划,除掉建筑和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字化的导视系统

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的发展,拓宽了人们接收信息的媒介。导视系统也不再单一是提供路径信息,而逐渐成为校园区域内的信息终端。导视系统的设计向数字化发展趋势明显。

(二)交互性的视觉设计

采取了自主学习系统的学校,可以在教学楼增设交互式导视装置,学生通过该系统可以了解提供学习的教室信息,以增加各个教室的使用率,在图书馆区域,增设互动导视装置,学生可以有效地了解图书信息及自习室的使用情况,避免徒劳奔走,节约宝贵时间。

(三)多维度的导视视觉设计

在视觉上或者触觉上,多维度的表现地点位置的视觉设计。如圣乔瓦尼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导视系统,以三维空间的形式通过上方的横幅指示信息点,沿走廊分布,用以指明。禁止事项以摄影照片的形式呈现在地毯,取消了“禁止”一词的使用禁止变成了一种小贴士,而不是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定。

四、校园导视系统的视觉设计表现

(一)设计风格

任何视觉设计都会受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的影响,这就要求设计者对其文化有较充分和深入的理解,才有可能到表现,从而经得起推敲。目前我国大多数校区的导视设计风格一味的重复,缺少独特性。在进行校园导视系统设计之前,更需要对学校历史和文化进行考察,把校徽、校园训作为设计导视标识形象设计的出发点,在视觉设计阶段形成一定的特有的文化风格。例如医学类学校可以采用后现代主义简洁风格的高效率导视视觉设计。

(二)设计语言

文字能够最准确的传递信息,是导视系统中最常用的设计语言。不同的字体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不一样的,相对于校园里较休闲放松的地方可能会偏重使用一些非主流字体,如果是比较正式的严肃的场所,则会偏重用黑体或宋体,或用隶书、篆体,体现了文化底蕴深厚。在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增加双语标示迫在眉睫,而一些特殊的学校也要针对特殊对象进行相应的文字修改。

色彩比文字和图形更具有识别性,在导视设计尤为重要。导视系统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偏向文化意识的渗透。一方面,从视觉心理的角度考虑,色彩的应用如何同系统中的其它要素相结合,做到简洁、直观、有效、富有美感。例如在教学楼或研究室多用蓝色作为导视牌,给人冷静、理智之感。

(三)材料选择

导视系统是为传达指定信息而进行设计的。因此,导视牌的选材就应首先考虑视觉表现的优越性。材料是设计艺术的物质基础。材料不仅关系着设计的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尺寸,也决定了它材质的美感以及装饰的审美效果。不同的的材质会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现代导视系统的材料更加多元丰富。例如,在表现带有传统和古典气息校园环境中,就可多用木、石等材质;若求新潮、前卫,则可采用新材料,如铝塑板、PVC板、玻璃钢、亚克力板、弗龙板、阳光板等。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3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中学体育文化中轮滑运动的影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滑轮运动的研究现状与最新动态。

(2)实地考察法。制订细致的观察提纲,深入到爱好轮滑运动的学生中进行连续跟踪调查,了解学校轮滑运动开展的情况、学生参与轮滑运动的过程以及对周边同学的影响等。

(3)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目标, 参照所搜集的文献资料,结合本领域专家教授的建议,针对校园开展轮滑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等相关问题,笔者采取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学生问卷共发放 100 份,回收 100 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96 份,有效率96%。

(4)数理统计法。将调查问卷和收集到的资料用 Excel 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需要,对研究得到的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常规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开展校园轮滑运动的调查结果得知,除了课堂的教学、大课间活动和滑轮相关赛事这三种方式之外,学生采用其他的方式开展轮滑运动的占到 69.1%,这说明把轮滑运动带到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是具备非常多样的参与形式的,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和适合自己的体育健身方式方法进行多样化的选择。

从参加校园轮滑运动学生的精神面貌变化情况调查中分析,参加轮滑运动后,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变化较大,变得精神有活力的占 67.8%,没什么变化占 8.9%,精神变差的占 3.4%。经过走访了解发现,那些学生精神比原来差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担心轮滑运动中受伤影响学习以及家长的干预,怕耽误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因此,参与文娱活动时间少了,他们的精神也比以前差了。总体上说,参加轮滑运动提高了中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1.参加轮滑运动的积极作用

通过调查可知,认为轮滑运动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有 63 人,占总数的65.6%,他们觉得能增强纪律性,锻炼思维敏捷性,提高思维判断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58 人觉得能提高个体自信心,其中有 35人的身心发展受益,参加校园轮滑运动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作风。有 56 人选择了增加运动项目的选择,有49 人选择了促进学校对外交流,从这些多项选择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校园轮滑运动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轮滑体育课程的教学和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主流体育运动项目,使他们掌握知识和技术。学校在校园内开展轮滑运动也能积极与其他学校联系,促进了校际之间和不同学校学生间的交流,减少目前学校体育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竞争”性体育文化的负面影响,为丰富、完善高校体育文化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作出贡献。

2.轮滑运动对促进同学间交流情况的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认为校园滑轮运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同学间的交流的有29人,占到30.2%;认为能够帮助同学间的交流的有44人,占到 45.8%;对学生间交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占76%。这说明校园滑轮运动能够积极向上地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轮滑场上,学生们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相互学习,愉悦了身心,活跃了气氛。

3.学校开展轮滑运动的主要困难

对于校园轮滑运动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本次调查显示:影响因素最大的是运动时间的不足,占到34.5%,然后基本功不扎实占到 20.1%,身体素质差占到 12.5%。除此之外从对领导和老师的访谈中得知:在中学校园开展此项目受影响较大的因素是领导因素,占47.20%,学员的水平和态度问题占到38.2%,场地器材因素占 55.50%。调查发现,校园轮滑运动在中学开展的情况受到领导和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场地器材的影响因素最大,这也是由于中学阶段升学压力的影响。对于如何平衡运动项目,增加学生的身体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领导们决策的较大干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强化校园文化建设。①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由于学生对文化的选择具有心理的不确定性和价值取向的模糊性,而轮滑运动的体育文化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在参与校园轮滑运动的同时,师生所受到的心理影响基本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的心理效应会产生无形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③通过校园轮滑运动,凸显学校的教育功能,把教育、培养、塑造作为其出发点,把发展学生智能、磨炼学生意志、愉悦学生身心作为最终目标。因此,轮滑运动的体育理念能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功能、教育功能和规范功能。

(2)能够很好地培养拼搏奋斗的精神。正是轮滑运动自身的独特性,它能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勇敢拼搏,互帮互助,共勉进步,体现着友爱和快乐分享。它可以丰富中学生的学校体育文化生活,也可以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为社会培养全面的建设人才,更可以使学校园体育文化全面发展。

2.建议

(1)学校开展此项运动的关键是领导重视。领导需要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到校园轮滑运动的价值。该项目可以作为与国外学校交流的重要手段,需要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把校园轮滑运动纳入到体育教学的范畴,同时进行高水平运动队的组建,使校园滑轮运动普及与提高相互促进。

(2)学校各个部门要相互支持。学校各个部门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让学生有时间、有场地去开展轮滑这项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为轮滑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加强校园轮滑运动的宣传,同时开展灵活多样的方式,学校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校队作为提高,兴趣小组作为升华和补充,多种形式相辅相成,更好地在学校中发展轮滑运动,让更多的同学认识轮滑运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4)加强轮滑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轮滑运动的教师是校园轮滑运动开展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训练、教学业务水平,更好地保障校园轮滑运动在学校有序地、灵活多样地、健康地发展。这种和谐自由的方式对于拉近师生距离,搭建沟通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都有很好的帮助。

(5)增加对轮滑运动的投入。轮滑运动开展的情况主要受到场地的影响。校方应加大对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器材的配备。

参考文献:

[1]张 煜.速度轮滑运动发展对策的建议[J].高师理科学刊,2009(05).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4

一、学院概说

河北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河北美院)前身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于2010年5月5日揭牌,正式纳入本科高校行列。学院总体规划占地1800亩,现占地1100亩,设有教学、办公、生活、园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等区域:设有绘画、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8个学院21个专业方向。学院连续2年被评为省市绿色校园,是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已初具规模。

学院本着“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校园建设理念,使得校园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园林小品,园路布置等诸多方面具有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之遗风――布局合理,自然和谐,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校园景观与学校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成文名副其实的花园式校园。院长甄忠义先生是著名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朦胧画派创始人。在校园规划方面,他本着“以人为本,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推崇“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自然造园手法,在校园中,融自然山水美、师生创作美于一体,呈现一所花园式的特色校园。

二、花园式校园形式美设计原则

花园是人们放松身心、愉悦和陶冶性情的场所。而校园则是支撑师生正常教学秩序的地方。闲庭信步间,在花园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欣赏美、创造美、品味美,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校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基本目标,规划设计以安全为前提,合理组织校内人流交通。花园式校园规划设计则更应该注重形式美的设计法则,按照形式美的原则――统一、均衡、比例、对比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一)多样统一的原则

多样但不杂乱,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寻求统一。在花园式校园景观中,形式与风格,造园材料,色彩搭配等方面应遵循多样统一的原则。

A、形式和风格统一

校园规划设计之初要有整体的定位,是传统的中式风格校园规划,还是代表西方几何规整式的校园布局?形式的统一要体现在规划和设计中:在自然式校园布局中,建筑大师赖特崇尚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符合20世纪城市人的口味。校园规划自然式布局,可以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学习和休息空间。曲径通幽,步挪景移中时刻传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自然式校园布局中,应尽量取自然的弯曲弧线,与规整的几何图形形成对比,不出现直角及锐角、树墙、树坛等,不出现几何图形式的立体形状。即使在校园道路交通的核心区域和疏散人流交通的主园路也要用边缘的不规则曲线予以弱化;规整式校园布局多采用几何图形作为景观规划的基本轮廓,大量利用人工雕式――修剪的绿篱,树木,草坪等,规整式校园目前是国内许多学校规划设计采用的布局方式。河北美院校园规划采用中国古典自然式风景园林布局,园内忌平直求曲折,运用叠山理水的传统造园方式在藏与露、疏与密、仰视与俯瞰、蜿蜒曲折和高低错落中蕴藏美景。师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写生创作,校园俨然就是一个写生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创作写生。

B、材料的统一

从校园规划的整体和局部,要注重材料的统一,尤其是植物材料的统一。余树勋教授在他的《花园设计》中说到:同一树种或品种的植物,其植株的高矮、形体、叶色、花期等,即使不加入人工修整,也会在自然生长中达到高度的一致性、相似性,形成统一的效果。所以在花园中的花坛,树坛,丛植,绿篱,行道树,防护林带等常用同一树种或品种。虽然一个范围内采用多种植物材料,但每一局部都应尽量实现各自的统一。单株混交的丛植是造成景观杂乱的根源,其观赏效果不能持久,而且破坏了统一感,一般都极少采用。美术学院园内植物材料多种植柳树,松柏,以及开花小乔木――碧桃,山桃等。在坡地上种植很多秋色树种如元宝枫、法桐、银杏等。

C、色彩的统一

色彩是校园规划中很容易创造气氛的情感因素,在设计规划中,色彩应运用植物花色、叶色、建筑外装饰等结合校园校训和特色,功能场所,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以及自身材料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

(二)平衡的原则

生理状态下,平衡给以稳定和舒适的感觉。在平衡中可以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平衡。对称平衡是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领域寻求整体统一的重要手法。而不对称平衡则不受严格的约束,灵活性操作空间较大,适应性强,在形制上显得生动活泼。校园规划设计中,建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除了在风格、材料和色彩上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还要与周围的植物、花木配置等达到均衡美,建筑要和植物,园路,山石等都要实现一种平衡。河北美院卧龙湖区水榭,左侧的园路,中的湖心石,在视觉上达到了均衡,给人以舒适感。

(三)比例的原则

校园规划中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因素,必须讲求比例的原则进行设计。植物的生长速度过快,植株过高,枝叶繁密都会在与周围的建筑、人的参与中显得比例失衡。所以,在规划中,我们要在整体和局部之间时刻注意比例关系。如景物安排与地形的比例关系,小环境空间中植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

(四)节奏与韵律的原则

节奏与韵律源于音乐和诗歌之中,由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术当中,在视觉传媒设计中也运用广泛。河北美院千佛山上的盘山路,园中桥边的花卉产生的季节变化的韵律等都是节奏与韵律原则在设计中的体现。

(五)对比的原则

对比的方法在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校园规划中可以利用黑白对比、虚实对比、方圆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软硬对比、粗细对比等手法进行园内小品造景设计。

(六)求意境的原则

蒲振元先生认为:“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他们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在传统的中式造园中,意境是造园的灵魂所在。园内客体对象是主体的人产生联想,主体和客体情景交融,产生情感共鸣。河北美院水榭上的楹联词句,溪水边的屈原雕塑,教学楼前的“白石老人”都是求意境的客体,师生观景、品景求意境的载体。

探求花园式校园设计和规划,要在讲求形式美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去办事,在生活中创造与自然、社会、人文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让形式美的设计原则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校园中寻求身心的放松,投身花一样的海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树勋.《花园设计》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8.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3]陈六汀,梁梅.《景观艺术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7

[4]河北美术学院官方网站.cn/

二、花园式校园形式美设计原则

花园是人们放松身心、愉悦和陶冶性情的场所。而校园则是支撑师生正常教学秩序的地方。闲庭信步间,在花园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欣赏美、创造美、品味美,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校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基本目标,规划设计以安全为前提,合理组织校内人流交通。花园式校园规划设计则更应该注重形式美的设计法则,按照形式美的原则――统一、均衡、比例、对比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一)多样统一的原则

多样但不杂乱,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寻求统一。在花园式校园景观中,形式与风格,造园材料,色彩搭配等方面应遵循多样统一的原则。

A、形式和风格统一

校园规划设计之初要有整体的定位,是传统的中式风格校园规划,还是代表西方几何规整式的校园布局?形式的统一要体现在规划和设计中:在自然式校园布局中,建筑大师赖特崇尚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符合20世纪城市人的口味。校园规划自然式布局,可以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学习和休息空间。曲径通幽,步挪景移中时刻传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自然式校园布局中,应尽量取自然的弯曲弧线,与规整的几何图形形成对比,不出现直角及锐角、树墙、树坛等,不出现几何图形式的立体形状。即使在校园道路交通的核心区域和疏散人流交通的主园路也要用边缘的不规则曲线予以弱化;规整式校园布局多采用几何图形作为景观规划的基本轮廓,大量利用人工雕式――修剪的绿篱,树木,草坪等,规整式校园目前是国内许多学校规划设计采用的布局方式。河北美院校园规划采用中国古典自然式风景园林布局,园内忌平直求曲折,运用叠山理水的传统造园方式在藏与露、疏与密、仰视与俯瞰、蜿蜒曲折和高低错落中蕴藏美景。师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写生创作,校园俨然就是一个写生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创作写生。

B、材料的统一

从校园规划的整体和局部,要注重材料的统一,尤其是植物材料的统一。余树勋教授在他的《花园设计》中说到:同一树种或品种的植物,其植株的高矮、形体、叶色、花期等,即使不加入人工修整,也会在自然生长中达到高度的一致性、相似性,形成统一的效果。所以在花园中的花坛,树坛,丛植,绿篱,行道树,防护林带等常用同一树种或品种。虽然一个范围内采用多种植物材料,但每一局部都应尽量实现各自的统一。单株混交的丛植是造成景观杂乱的根源,其观赏效果不能持久,而且破坏了统一感,一般都极少采用。美术学院园内植物材料多种植柳树,松柏,以及开花小乔木――碧桃,山桃等。在坡地上种植很多秋色树种如元宝枫、法桐、银杏等。

C、色彩的统一

色彩是校园规划中很容易创造气氛的情感因素,在设计规划中,色彩应运用植物花色、叶色、建筑外装饰等结合校园校训和特色,功能场所,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以及自身材料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

(二)平衡的原则

生理状态下,平衡给以稳定和舒适的感觉。在平衡中可以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平衡。对称平衡是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领域寻求整体统一的重要手法。而不对称平衡则不受严格的约束,灵活性操作空间较大,适应性强,在形制上显得生动活泼。校园规划设计中,建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除了在风格、材料和色彩上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还要与周围的植物、花木配置等达到均衡美,建筑要和植物,园路,山石等都要实现一种平衡。河北美院卧龙湖区水榭,左侧的园路,中的湖心石,在视觉上达到了均衡,给人以舒适感。

(三)比例的原则

校园规划中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因素,必须讲求比例的原则进行设计。植物的生长速度过快,植株过高,枝叶繁密都会在与周围的建筑、人的参与中显得比例失衡。所以,在规划中,我们要在整体和局部之间时刻注意比例关系。如景物安排与地形的比例关系,小环境空间中植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

(四)节奏与韵律的原则

节奏与韵律源于音乐和诗歌之中,由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术当中,在视觉传媒设计中也运用广泛。河北美院千佛山上的盘山路,园中桥边的花卉产生的季节变化的韵律等都是节奏与韵律原则在设计中的体现。

(五)对比的原则

对比的方法在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校园规划中可以利用黑白对比、虚实对比、方圆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软硬对比、粗细对比等手法进行园内小品造景设计。

(六)求意境的原则

蒲振元先生认为:“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他们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在传统的中式造园中,意境是造园的灵魂所在。园内客体对象是主体的人产生联想,主体和客体情景交融,产生情感共鸣。河北美院水榭上的楹联词句,溪水边的屈原雕塑,教学楼前的“白石老人”都是求意境的客体,师生观景、品景求意境的载体。

探求花园式校园设计和规划,要在讲求形式美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去办事,在生活中创造与自然、社会、人文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让形式美的设计原则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校园中寻求身心的放松,投身花一样的海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树勋.《花园设计》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8.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12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5

1.1主题鲜明——突出校园特色

校园宣传动画的创意设计,首先必须以校园特色为设计主题。每所学校都有着自身的发展历史及文化传统,从而形成该校独有的教育优势和校园特色,如有的学校以外语教学为强项,有的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优势,有的以艺术设计为重点;有的学校强调校园坏境优美,有的侧重师资力量雄厚,有的致力教学设备先进……那么,在动画宣传中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抓住校园特色进行创意设计。通过主题明确的创意设计,为学校建立一个自身所独有的对外形象,让受众充分了解该校与其他校园竞争所存在的独特优势和校园魅力。一个脱离校园特色的创意设计,整个宣传动画只会是泛泛而谈,是无法让该校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作为校园宣传动画的创意设计,首先应以突出校园特色为主题,针对校园自身推广需求进行设计创作,结合校园文化,打造校园形象。

1.2构思新颖——活用动画元素

以动画形式来宣传校园,应以动画的艺术理念为创意指导,灵活运用动画元素。与传统的宣传片相比,动画宣传片既不受拍摄场地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制作方式灵活多样,又在视觉表现上具有更活跃的艺术魅力,因此,在校园宣传动画的创意设计中,其限制因素将大大减少。通过新颖的构思把动画元素进行创意重组,运用到校园宣传中,会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例如,通过一个动画人物以夸张的动作和有趣的表情,结合学校实景,对学校进行特色介绍;或者将学校的教学设施进行卡通动画化,形象类似动画《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由它们的相遇从而自己相互介绍,以生动的方式让受众更易接受校园信息传达;甚至可以运用水墨动画对校园教育理念进行抽象释义和内涵演绎。总之,动画制作为校园宣传提供了更丰富多彩的创作可能性,在创意上需活用动画元素进行构思设计,才能把校园宣传动画做得新颖有趣,也更人性化,在心理和视觉上更贴合受众的信息传播需求。

1.3互动交流——考虑受众需求

一部好的宣传片应与受众有着互动交流,这种互动并不是指面对面接触的交流,而是通过声音、画面等信息传达进行思维上的交接。动画宣传形式正是具有这样的亲和力以及交互性优势,那么在进行校园宣传的创意设计时,应发挥该主动优势,把受众心理需求也考虑到设计制作中。校园宣传如果只是一味地把大量信息不停灌输给受众,不仅让受众难于消化信息,甚至会产生抗拒情绪。受众需要接收怎样的校园信息,怎样接收,接收后如何理解等,都需要在创意设计时站在受众角度充分考虑,通过宣传动画达到与观众在空气中互动交流的效果,给受众留下理解还有想象的空间。例如运用动画角色与受众进行问答交流,在这种虚拟的互动中引入校园信息,使校园信息的传达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和理解,也更符合受众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校园宣传动画的创意设计中,应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思维特征,符合对应人群的信息需求,才能使校园宣传有着信息传递效率高、受众接受度高、宣传效果好的显著优势。

2校园宣传动画的创意设计思路与方法

校园宣传动画的创意设计是为校园宣传推广服务的,其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注重与受众的交流,那么在设计创作时应符合这些特点和要求。运用动画元素,结合受众需求来表现校园特色,以这条线索作为设计思路。在明晰的设计思路指导下,其创作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环节:

2.1全面了解,深入分析

在进行创意设计前,要对宣传对象、目标受众进行全面分析了解。针对校园宣传动画,首先要对被宣传的校园进行资料搜集和深入了解,学校的建校历史、发展历程、现今状况、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园坏境……关于学校的各方各面都应尽量详细地进行了解,充分搜集校园相关资料,掌握该校的独有特色。只有丰富的讯息量作为基础,才能进行创意设计的下一环节。其次,要深入分析宣传的目标受众需求,校园宣传动画的对应人群绝大部分是学生及家长。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该部分人群的资讯需求,如他们最想了解学校的哪些方面,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甚至他们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取信息等。只有对受众需求了解透彻,才能以此为依托进行校园宣传动画的创意设计。

2.2筛选重点,寻找突破

从搜集到的大量校园资料中,进行重点筛选,结合受众人群的资讯需求分析结果,为创意设计寻找突破切入点。关于校园各方面的资讯是纷繁芜杂的,在创意设计中并不需要全部用上,而是需要根据该校自身特色进行筛选,选择出有价值的,能体现校园优势的材料。对于无用的、无关的,对创意造成干扰的信息,应果断进行舍弃,做到扬长避短。在选择应用材料的时候,还要考虑受众对校园信息的接收情况。根据上一环节的调查分析,紧抓受众心理进行对象材料的重点排筛。通过对校园资料进行有目的有侧重的筛选后,选择出有价值、实用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口进行创意的突破和思维的开发。寻找突破点是创意设计的重要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前期准备的材料中寻找重点,以突破性思维为指引,为一下环节打开创意设计的大门。

2.3发挥灵感,构建重组

在经过资料搜集,信息筛选和寻找突破后,要以突破口为出发点,进行思维发散,发挥灵感和想象力将零碎的资讯进行重新组合,构建起新的思维框架,完成一个完整崭新的创意设计。在这一环节,可充分运用动画元素进行重组创作。动画艺术为创意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即使是夸张的奇思妙想,在动画宣传片中都有实现的可能。在进行创意重组时,根据分析筛选结果,可大胆发挥想象力,只要灵感到位,即可马上抓住材料进行继续创作重组。假设重组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可在此基础上重复第二步骤,再次筛选提炼,进行二次重组。或者倒退回第二步骤,重新筛选,寻找新的突破点,再进行重组,直到创意效果满意为止。一个优良的创意就是不断经历解构与重组,反复提炼而成的。当然,在构建重组过程中,不能过分天马行空,这是为校园宣传推广服务的,由始至终都不能脱离校园这一大主题思想,以及受众人群大部分属于学生与家长,一旦脱离这两点,再好的创意也是没有宣传价值和审美意义的。创意重组最终结果必须要符合校园宣传推广要求,更要兼顾学生与家长的审美标准。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6

大学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引导者。校园环境是大学的物质基础,并对学校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但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中仍有很多不足。美国大学校园景观是美国高等教育理念、社会文化发展和美国现代景观发展的综合结果,其大量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闻名世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些学校除了以学术著称外,美丽典雅的校园景观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校园景观建设因学校发展历史、教育理念、所在地理位置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大多数校园景观建设有其共性,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又名南加大,位于加州洛杉矶市中心,由监理会于1880年创立,是加州及美国西岸最古老的私立大学,也是世界领先的私立综合学术研究型名校之一。229英亩花园式的校园是南加州大学所在地。由于位于洛杉矶市中心地区,受土地规模的限制,校园规划严整、空间紧凑,具有精致且丰富多样的户外空间环境。归纳起来,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性的校园整体规划

校园规划将多种空间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校园景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体现出校园环境多样化和丰富化。

1.规整的校园规划

美国多数校园环境在丰富多样中体现了严谨理性的规划思想,无论是受法国学院派艺术还是英国学院派制校园的影响,二战后美国所形成的学院派校园和学院制校园两种基本的模式,都强调理性的规划思想。南加大校园整体规划按照美国城市街道布局方式进行,校园通过网格状道路系统进行组织,道路规整划一,使得校园结构清晰,秩序井然。街道根据交通的需要进行了人车分流设计,沿校园外圈的主要街道可满足机动车通行的需要,与之相配套,校园内主要停车场都设置在,从而保证中心区的安静与安全。校园内部中心的街道则主要服务人行,使得在校园中步行的人从容而轻松。

校园的主要景观根据规划方式构成街道式的组织方式,各个空间层次景观依照街道布景的方式层层展开,形成序列式、串联式景观空间关系,体现了严谨的结构性。

2.校园中心采用轴线式组织方式

用轴线组织校园中心区域景观是美国校园景观规划中重要的手法。轴线式组织方式,即以轴线的手法将校园重要的景点、建筑、空间组织起来,突出重点空间,在增加感染力的同时,凸显校园的文化和气质。这种组织方式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斯坦福大学,其校园内辉煌壮阔的大草坪和传统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共同构成了校园的主轴线,以恢弘的气势而闻名。

与斯坦福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同,南加州大学由于历史及校园面积有限等因素,并没有形成一条对称、规整和宏伟的中轴线,而是通过独特的手法形成了校园的主轴:校园中部的一条步行道路,将丰富的校园空间串联起来,最重要的建筑物呈现在轴线的两侧,最著名的雕像位于轴线的中心,从而具有组织校园的轴线作用。步行道十分开阔,整个设计完整而丰富,使得人们在学校中活动和游历时,可以清晰地感觉这条校园的主要轴线。这种设计手法打破了常规的轴线设计方法,对于形成活泼的校园景观环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3.局部采用大空间统率型组织方式

美国校园经常在中心或局部中心设置大片的草坪,以礼堂或图书馆作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纪念性气氛,这种空间被认为恰当地体现了大学的精神,作为一种成功的范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南加州大学在校园主要图书馆前有一个巨大的方形草地,中间斜向的十字交叉的道路,体现了美国校园惯用的大草地的景观处理手法,它的周边围合了图书馆、邮局、公共艺术活动中心这样的重要公共建筑。这处开放空间使得局部空间豁然开朗,成为局部统率型空间组织方式。作为校园内最大的开放空间,这里成为校园户外活动的重要区域,从而满足了丰富的校园活动。例如校园最大的活动日特洛伊足球日,这里被装点得热闹非凡,成为球迷狂欢和野餐的场所。

二、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的整体性设计

美国的校园景观,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校园,还是现代新校园,对校园整体环境的营造都十分重视。校园从建筑、景观到细节都充分体现了浓郁的校园风。校园的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的意向整合到小尺度的细部呼应,每个级别都体现着协调一致的精细设计。

1.协调统一的建筑与景观

建筑对于景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建筑创造环境,环境创造建筑,建筑与环境彼此包容、互相制约。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同样应成为校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筑纳入景观结构中,与景观互为背景,最终彼此交融共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南加州大学校园建筑本身就是景观的重要部分,其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使得整体校园风貌非常统一,形成鲜明的特色。作为一个具有较长历史的校园,校内不同时期建筑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是早期罗马风格校园建筑还是稍后期建造的西班牙风格建筑,抑或是简洁的现代建筑,建筑的外饰面都采用以红砖为主、白色涂料为辅的建筑材料,利用材料和色彩这两种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元素进行了统一,使得校园建筑具有浓郁的校园风特色。

南加州大学的校园景观还充分体现了建筑与景观的一体性。建筑与景观细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建筑充当景观的背景,景观成为建筑的衬托,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主角与配角。建筑的体块常蔓延到周边环境中,材料与细部的做法延伸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加强了建筑与景观的协调性。例如景观的硬质铺装材料延续了建筑的材料。花坛、树池等建筑小品的材料和细节的手法与建筑浑然一体(图1)。

2.融于景观的绿化设计

校园内的绿化设计遵循校园整体景观的需要。植物的配置对校园整体环境起着烘托、塑造、美化的作用,并改善了校园整体的生态环境。洛杉矶的气候特点使得植物类型非常多样化,因此在校园植物的选择上提供了便利性。校园植物配置在美化校园的同时,重点是服务于校内空间,无论是开阔的大草坪、浓郁的林荫道、幽静的小树林,还是孤植树下的休憩空间、整齐的树阵,以及建筑主要入口处的植物,根据不同空间所表现的气氛,选择不同的植物和配置方式突出空间的性格和气质。植物配置丰富多样,与校园整体环境、空间气氛、雕塑喷泉等融为一体,使得校园如同一座美丽的花园。

三、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

美国高校所具有的高度自由化的思想及开放型的教育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其校园景观文化。课外的交流成为课堂的重要延伸,各种丰富的校园社团活动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高校校园景观规划根据交往活动的不同营造出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来丰富校园共享空间框架。校园开放空间形态多样化且层次分明,各类广场、绿地、步行道、联系走廊、庭院等,形成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快的变化。

1.公共开放空间是校园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园内不同的空间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公共开放空间可成为校园重要的职能空间,为师生营造怡人的室外场所。在南加大,各类开放空间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除了道路、大草坪外,各类建筑围合的开放性和半开放性广场也对校园景观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南加大校园游客中心,坐落于大学校园的中心地带,介于学生中心和特洛伊书店之间,它为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其他校园参观者提供了重要的聚集场所。广场如同一个缩小的威尼斯广场给人以完整而丰富的视觉感受,其设计使自然的气息融入广场,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地方,这里可以交谈、休息、午餐、接待和网上娱乐,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的精致设计充分发挥了游客中心广场的职能。

2.院系开放空间丰富多彩,成为校园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加州大学里,院系多由一组建筑组成,建筑“化整为零”,空间“化大为小”,虚实结合,实体建筑及其虚的外部空间共同形成了整体空间。其中“虚”的空间往往成为整体当中的灵魂和主体,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院落,为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会的交往空间,来满足师生的礼仪、集会、运动、休闲等功能要求。

庭院空间经过精心的设计,一方面满足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南加大校园内遍布设计精巧、舒适的户外庭院:电影学院的中心院落是以电影人雕像为中心的安静院落;建筑学院两个开敞和封闭的院落相联系,提供了大量户外交流的场所;工程学院前的小型休息广场精致、小巧,通过花坛和几步台阶步入的庭院从主路的交通和喧嚣中隔绝开来,设计精巧而别致(图2)。

对南加大校园景观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美国校园重视校园整体规划,并注重校园内各个要素的综合效果;注重校园丰富空间层次的设计及其多样化的户外空间创造,从而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学生营造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场所。

参考文献:

[1]林墨飞,李禹.互动型高校景观营造探究[J].美苑,2010(4):50—51.

[2]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5(6):44—45.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7

一、目前节约型校园建设注重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观念的改变,对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更新的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是校方和规划设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

1.注重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

为了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新校园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校园交往空间设计,在校园内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亲切宜人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的场所,并通过各种层次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设计师的关注焦点从仅仅注重建筑的单体结构转换到建筑与环境上来,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规划、建筑、景观的整体化设计,创造“建筑之间和谐一致而不失各自的特色,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整体校园形象。在这里,建筑只是主角之一,作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强化群体空间场所的感染力,加强环境和空间特色的创造。

2.注重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使之成为个性鲜明,有凝聚力的共享空间

在校园交往空间中,校园中心往往是处在主入口,主轴线上,由主体建筑,主要空间和主要景观组成,是学校的行政教学中心,人流交往中心,资源信息及景观中心,是整个校园的资源共享和环境共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校园的形象,统帅整个校园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校园中心区设计是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

3.建筑集中化、综合化

建筑集中化、综合化是当今校园建筑发展趋势之一,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界,集合教学研究空间,集合信息传输、贮存管理等系统使之集中化、集体化。减少资源重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变分散为集中使之共享、公用。

4.自然与建筑的和谐

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对校园的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筑与地形巧妙结合,融于山水自然环境中。

5.注重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创造

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是师生们对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对于全新的校园尤为重要。没有地域性,文化性与个性,校园建筑与环境将显得苍白无力。大学校园内交通组织的重点应是确保步行系统流线的顺畅和便捷。从生活区到教学区“三点一线”之间的人流是主要人流,要设有足够宽的道路以满足人流交通。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要有科学的规划

校园规划是高校校园建设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必须“建设未动,规划设计要先行”。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视角,校园规划是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持久性作用的关键措施。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最重要措施。

1.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以强化节约、集约、合理使用校园土地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确定校园建设规模,不能一味规模求大,攀比成风,应注重土地的使用效益。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校园建筑宜向“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在不提高密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向空中和地下发展,是一个较好的对策。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和教学秩序,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按学科功能相近的特点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整体化的建筑群体有利于集中建筑用地 ,留出更多的大面积绿化用地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便于设施资源的共享使用及管理,具有更大的弹性,适合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校区规划严格遵循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原则,将全校的教学、居住、餐饮、娱乐等活动分项集中、分区而治,各组团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拥有资源的共享性。校园规划中集中建筑用地的布置,使得新校区拥有大量的绿地,成为园林化校园的典范。

2.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

校园规划中,应尊重自然,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充分结合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做足生态文章。在水文、土质、气候、植物、动物等方面与原有生态相融,构筑校园生态系统[4]。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形象环境和行为环境有机结合,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应避免兴建大面积的人工湖,避免过多挖池堆山、制造人工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树木植被、水系、地形地貌。同时生态化的校园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要考虑校园发展的动态变化,创造一个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

3.资源共享,注重城市空间互动

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大学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大学社会开放化的要求,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在满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

三、要有合理的建筑设计

大学建筑是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的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应摒弃虚假造作形式,遵循“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原则,校园建筑设计以建设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绿色建筑为主要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等为重点,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新观念、新精神融入建筑设计每一个细部。

1.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又要顾及它的教育功能。建筑立面宜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尽量少使用玻璃幕墙等耗能材料,采用有效的墙体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单体设计中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为主,既可以形成舒适的学习环境,又可以节约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投入资金。

2.加强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保持合理的照度;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

3.建筑设计中应加大新节能产品及新工艺的应用。实施结构保温节能、智能化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法,开发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

结束语

资源利用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还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明均.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19-21.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8

北京科技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科技园的探索与建设,2000年,成立了北京科大方兴科技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科技园被北京市科委、教委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方兴科技孵化器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2003年,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同年北京科技大学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共建北京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2005年,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部级大学科技园”,同年建设成立“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及“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服务平台”;2006年,科技园被北京市科委评为“北京市优秀科技中介机构”,北京科大留创园被认定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方兴科技孵化器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7年,北京科大留创园被教育部、科技部授予“春晖杯创业大赛创业基地”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入围科技部首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服务机构。

以北京科技大学雄厚的科技实力与资源优势为坚实基础,北京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多年来始终遵循“依托学校、面向社会、驱动经济、服务创新”的建园方针,坚持走以“新材料和制造业信息化”为优势和特色的发展之路,目前已形成由校园周边孵化区和北京周边、外省市产业区组成的一园多区发展格局,校内外园区占地面积累计400亩,建筑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孵化总面积7.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及各类机构200余家,其中在孵高新技术企业110余家,研发机构48家,留学人员企业50余家,累计毕业企业40余家;园内及园外合作中介服务机构30余家;科技园累计投入孵化资金800多万元,成功融资近4亿元,转化科技成果近70项:园内企业共申请专利150余项,获授权专利100多项;2007年园区工业总产值10亿多元,实现利税5400余万。

目前,围绕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以科技园公司为龙头,以方兴科技孵化器、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北京科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为支撑的科技园建设体系。

北京科大科技园的功能实现

多年来,北京科大科技园始终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高校服务社会之窗口”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将科技园的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科技园的功能建设来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

多角度构建孵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工作

近年,北京科大科技园在孵化工作方面提出了“建环境、搭平台、搞服务、促发展”的建设口号,致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创业设施、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和专业化的政策指导,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尝试,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孵化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园各项功能的实现与升级,有效地支撑并促进了在孵企业的快速成长。

从构建角度,科技园通过自建、内引、外联等多种方式搭建孵化体系。

自建方面:成立了孵化器公司专业从事对入孵企业的孵化服务,建设了留学人员创业园针对留学人员企业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特色服务,成立了物业公司为园区提供高品质物业服务,建设了法务部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服务,设立了财务服务部为企业提供财务等服务,设立了投融资部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内引方面:依托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机构建设了8家二级专业孵化器为园区提供联合研发、实验中试、专家咨询等支撑服务,联合学校实验检测中心建设了实验检测服务专业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实验、检测、实验室建设等专业服务;联合科技大学、北航、北理工等单位成立了“北京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行业市场调研、集成开发等服务;以北京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为主体成立了由管理专家组、新材料技术专家组、信息化技术专家组组成的100余人的专家顾问团队为科技园及园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

外联方面:科技园公司同时通过外部引进、战略合作等方式借助外界力量来完善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科技园已吸纳2家金融机构、1家律师事务所、1家专利事务所、4家咨询公司、2家风险投资公司、2家会计事务所、1家资产评估公司、1家人事公司等机构入驻园区,同时与20余家投资公司、4家成果交易机构、2家工商机构、5家企业咨询机构、2家人才交流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外力为园区提供包括法律、工商、税务、人才、融资、培训、策划、市场开拓等多种项目的咨询与服务。

从功能角度,科技园建立起了由建设体系、服务体系和专业支撑体系组成的较为健全的孵化体系。其中。建设体系由科技园公司承担,负责本部的建设以及与外部单位合作建设异地园区和产业化基地;服务体系由科技园公司、孵化器公司、留学人员创业园、物业公司以及园区内外的综合型公司承担,负责企业注册、技术转移、成果推广、投融资、项目评估、市场调研、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专利等服务工作;专业支撑体系由8家二级专业孵化器、北京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和入驻园区的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中国材料科学技术网、首都高校科技信息网、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协会等构成,负责为园区企业提供新材料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联合研发、实验室共用、技术转移、测试服务、市场分析、专家咨询等专业。科技园的专业支撑体系,是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为提升科技园的深度孵化能力而构建的,同时也是建设“新材料和制造业信息化特色园区”的有力支撑。

探索产学研结合有效路径,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钢总公司、北京伟豪铝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科大科技园成为转移中心具体工作的执行单位。中心集成合作单位的科技成果、行业专家、市场需求、行业信息等资源,构建中心的各项数据库,并通过网络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旨在改善目前北京地区技术交易市场交易渠道不畅、技术商品不能有效供给的局面,实现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北京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心“一站四库”建设工作成果显著,建成了技术转移专业网站及包含260多项精选科技成果的项目库、包含

120多项技术需求的需求库、15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库、多条技术转移中介渠道构成的中介机构库,为技术转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截至目前,中心已为100多家投资企业或个人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专家咨询服务,为120多个项目提供技术转移推介服务;实现多个项目校企合作,实现10个项目成立新的公司,完成一个重点项目的孵化工作,累计实现项目融资3亿余元,有效地促进了技术与资本对接、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整合高校实验室资源,为自主创新及产业发展服务

2006年初,北京科技大学承担了北京市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课题――“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机制创新试点”,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服务平台”。

平台确立了“政府引导、依托学校、市场运作、企业运行”的发展思路,设计了“资源开放、管理规范、利益协调、长效发展”的运营模式,制定了“观念更新、能力提升、资质完善、信息通畅、支撑有力”的重点工作目标。

平台实行公司化运作,依托北京科大科技园和北京科大方兴孵化器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整合北科大实验室资源,搭建专业化的技术平台,统一对外开放,为企业提供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咨询、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l等服务,支撑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和方法。

经过两年努力,平台整合了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类仪器设备800多台套,总价值约1.2亿元,建立起材料制备、金相及热处理、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材料化学性能分析、材料力性能分析、材料组织性能分析六大分析测试体系,为促进首都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企业自主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平台在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质量管理体系、检测能力建设方面成绩显著,2008年6月,顺利获得CNAS检测实验室认可。两年来,学校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平均机时利用率达到75%以上),平台已经为园区内30多家、园区外400多家企业提供了优惠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咨询等服务,节约了企业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结合自身优势,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北京科大科技园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不忘结合自身优势,全力推进创业教育。科技园集聚了各种创新创业要素,整合了与创业相关的众多资源,目前,科技园正逐步将这些资源向学生开放,与学生共享,为大学生营造相对优越的创业环境。2005年科技园联合校团委、学生处成立学生创业中心,通过开设创业选修课、建设创业知识信息库、举办方兴创业论坛及创业知识竞赛、组织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等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理解创业、投身创业。例如:科技园设立每年1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北京科技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仅2007年大赛便吸引在校学生近800名,组建创业团队103个,完成商业计划书52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了创业技能;对大赛中涌现出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优秀项目,科技园还给予长期关注与支持,以孵化出优秀的学生创业企业、培育优秀的学生创业企业家。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9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与城市景观设计有所区别,良好的校园景观能够给师生奋斗的感染力。校园景观需要担负起承载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等责任。校园景观设计应努力体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将设计理念与景观融合,并将之物化,通过具象的形态来传递文化内涵。

1地域性校园景观概念界定

1.1地域性景观

地域性景观是指在某一个地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所表现出的地域特征。这是长期的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特有的地域文化,体现在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等方面。在相对明确的地理边界区域内存在,并区别于周边地域的景观。

1.2校园景观

关于校园景观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各位学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笔者认为校园景观是一种集合了多种物质要素的综合体,由于校园在功能上的特殊性,校园内的建筑物、道路以及户外空间的规划需要满足瞬时性的高密度人流要求。校园景观的独特之处在于要重点考虑环境的教育功能和景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1.3地域性校园景观

笔者认为地域性校园景观是校园景观中所包含的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与校园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结合。这其中包含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物品种以及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等。

2地域性校园景观的设计方法

2.1地域性校园景观的设计需求

2.1.1体现场地特性

地域性校园景观设计要以尊重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色为前提,挖掘具有传统风格,地方特色的典型符号元素。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吸收这些代表性元素,并将之加以改造和利用,打造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景观。校园中的建筑风格受场地的气候因素影响很大,北方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此建筑在设计时由于考虑到冬季的保温避风等因素多采用厚重的材质和较为平缓的屋顶,建筑整体呈现出厚重的感觉,北方高校的校风也具有敦厚淳朴之感。而南方气候多以湿润为主,需要考虑遮阴、防雨等因素,建筑整体的风格呈现出轻盈通透的特点。

2.1.2积淀历史文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传承越来越关注。“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在景观内,融汇在生活中,对城市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每所校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这是学校的历史积淀也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保留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将校园的历史文脉与景观相融合,让师生能在景观中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气息。

2.1.3满足心理需求

良好的校园景观给师生奋斗的感染力。校园景观设计应努力体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将设计理念与景观融合,并将之物化,通过具象的形态来传递文化内涵。我们通过道路、构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让身处此环境中的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联想,对校园景观的使用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令身在其中的人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2.2地域性校园景观的设计表达

2.2.1提取文化符号

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常提取地方典型的“视觉元素”作为象征符号,将这些元素符号进行整合处理,应用于现代景观之中。这样既不影响整体的设计形式,又能使传统景观与现代景观互相融合。

进入斯坦福大学,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土黄色石墙和在拱廊相接的红屋顶建筑,学校校园空间庄重典雅。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学者雕像,给在古典与现代气氛的交映中的校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和学术气息。斯坦福大学广场内的情景雕塑,描绘出一幅辩论的场景,展现斯坦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学术精神。良好的校园景观文化底蕴对于美国高校是非常重要的,构建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景观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图1)

2.2.2抽象景观场所

景观设计是对空间的塑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地域性的生活模式、风俗习惯、历史文脉、等对地域性空间类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种形式的空间展现出不同的空间环境,给人以不同形式的体验。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主要通过利用不同景观要素来组织塑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空间和场所。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的整体布局很大程度的受到客家方楼的风格影响。整个建筑布局模仿闽南传统民居,以天井为中心,高度对称的矩形平民布局,厚墙体围合成的内向型聚集空间。天井是南方常见的房屋结构,天井庭院从属于建筑单体,常常通过漏窗的形式同外界相联系,是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互相渗透的灰色空间。在象山校园的设计中,天井庭院继承了传统庭院的通风采光的功能特点,同时,还作为楼梯、通廊的联络枢纽。这种形式保留了不同建筑空间的私密性,又为使用群体提供了共同活动的开放空间。 (图2)

2.2.3使用地域材料

使用地域材料是选择与地方自然条件相适合的技术,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设计手法相结合,这种方式在降低景观造价的同时又赋予景观强烈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利用地方性材料、改进传统构筑方式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诠释地域文化等几方面。

仍以象山校区为例,象山校区所用的材料,没有使用用新造的材料而都保留了材料本身的形态。设计师抛弃了现代工艺中常用的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而有些刻意的追求带有岁月痕迹和历史厚重感的材料,这体现了设计师亲土恋土的材料美学观念,也暗含建筑师对时间对历史的尊敬。这些材料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在象山校园中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芒。象山校区建筑立面用的砖和屋顶用的青瓦都是从浙江各地拆迁回收运送回来的残片,这些粗糙斑驳的砖瓦带有50年甚至100年的时间,这些带着本土历史和故事的砖瓦使建筑一建造起来就有了时间感。设计师选择了江南地区常见的杉木和竹子打造建筑立面,杉木原本的明黄色和山色彼此交融,使得建筑活跃起来。竹条主要用在室外走廊上,竹条的暗黄色和白色的墙体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成为了视觉焦点。杉木和竹子并不是经久耐用的材料,它们会在夏日的暴晒和雨水的冲刷下逐渐变脏褪色,而这些痕迹恰恰给建筑留下了一种真实自然的时光印记,从而使建筑变得鲜活起来,使建筑真正的植根于这片土地。(图3)

3基于地域特征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山西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3.1项目概况

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位于晋中市,规划占地总面积1138.06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正处于大学城东部正南面,校园大门向南面开放,属于门户地带。基地整体呈方形,原始规划两条主轴十字形贯穿校区。在轴线空间中,为校园的历史文化和德育文化提供了载体。而这种典雅书院式的传统校园规划形态,在理性中透射出校园百年沉淀的同时,也为校园空间留出了多处完整的绿地系统和院落空间,为景观提供了良好的框架结构。山西医科大学的校园景观需要具备高等院校景观的功能和特点,同时又要成为承载医学院校园文化,展现校园文化精神的宣传名片。因此,其校园景观要求体现医学院特点与山西的地域性特征。(图4)

3.2设计目标

3.2.1实现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校园景观

本方案重点规划校园的复合功能和绿色交通体系,体现以人为本、人行优先的景观特征。总体采用人车分行的交通体系。为提高交通效率,在步行系统方面,沿正对出入口的几条道路设置广场和景观草坪,并使之向各个建筑组群和道路之中延伸,与布置在自然绿地中的小路共同形成覆盖整个校园的步行网络。步行系统设计以“小尺度、亲切宜人”为主要原则。

3.2.2实现历史文脉与地域特色在场地中的传承与发展

本方案设计中强调地域特色文化的体现。在纵向中轴处重点突显山西医科大学百年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以及其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在横向中轴设置医学史上著名人物雕塑,突出对医学本质的探究。同时在景观细部上充分利用材质、色彩、景观形态等来体现晋中市的地域特色。

3.2.3实现校园绿化氛围与地域特色文化的衔接

为了营造步移景异、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丰富的校园景观以及独特的地域植物特色,本方案在植被材料选择上重点选择山西省乡土树种,常绿落叶混搭,水生植被多样化,形成形态多样、层次丰富的空间环境,除自然山林群落外,需要营造的主要有密林空间,疏林草地,草坪空间,轴线景观,郊野生态空间和林荫广场等多种植物空间形式。特别强调利用植物与节点、建筑有机组合,围合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小院落。

3.3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的设计表达

3.3.1提取文化符号

景观的内在灵魂和文脉根源是地域文化的人文环境层面来打造的。从场地的文化内涵中汲取灵感,并将之提炼,在细节之处体现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彰显地域性格。

以本方案中位于礼仪形象轴两端的“德能广场”和“医理大道”为例。

德能广场——长达760米的礼仪形象轴起始于校园南门,地势由行政楼开始缓慢下沉,至德能广场的镜面池结束。寓意着求学之路应当静心,沉稳方能有所成就。粼光微浮的镜面池两侧分列银杏树阵,并沿德能广场向行政楼延续,引领视线望向远方。广场两侧布置花台,高低错落,使空间富于变化。(图5)

医理大道——道路中央,利用整形林带和两侧的几何形草坡烘托肃穆庄重的气氛。将和著名校友的事迹镌刻于地雕之中,与铺装相结合,分置于斜坡之上,打造一条具有人文细节的成功之路。礼仪形象轴,以医德为起源,以医理为承载,在医理大道处逐渐收尾。(图6)

3.3.2使用地域材料

(1)材料与肌理

材料是景观存在的语言表达,景观的内在精神与内涵依附于材料表现出来。地域性景观的材料选用注重的是新型材料和新技术与传统地域材料的融合。在山西医科大学景观设计中,合理的选择和利用材料,通过材料表现地域性文化的细节,是设计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本方案的材质选择以简洁、大方为原则,材料以木材、金属、石材为主,并选择与建筑材料相融合的材质,使景观具有整体性、统一性。

(2)色彩与表达

法国色彩学家 Jean-Philippe Lenclos的“色彩地理学”充分证明了色彩具有地域性。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信仰差异以及气候背景等的影响,对于色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在山西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景观材质的色彩也是营造地域性氛围,体现地域特征的重要载体。

本方案中材质色彩以黑色、灰色、红色和原木色为主,深沉厚重的颜色寓意山西医科大学历时百年的历史积淀。

4结语

本文以山西医科大学校区景观设计实践为依托,结合理论研究,探讨了地域性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基于地域特征的校园景观设计是从场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提取地域符号、抽象景观场所以及融合现代技术等设计手法打造为场地的使用者带来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校园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季蕾.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硕士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

[2]王云才.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J].中国园林,2009(10):73-76.

[3]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4]王澍.造园与造人.[J].建筑师.2007年4月

[5]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和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06)

[6]朱建宁.立足自我、因地制宜,营造地域性园林景观〔J.风景园林,2004(05);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10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环境因素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i+1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要实现语言习得,学习者所吸收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大量的可以被理解的真实材料。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环境是习得语言的关键。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在以教材和课堂为主,英语学习长期以来停留在有限的课堂环境中,然而课堂英语教学与日常语言环境的不平衡,造成了学生语言知识和实践的脱离。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中国的教学现状长期面临着“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尴尬境况,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语言环境的缺失。

良好的英语环境对于学习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材料和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从英语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环境入手,对大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校园软硬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使之成为有利于英语语言习得的外在因素,并最终激发学习者自觉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

二、英语教学与校园硬环境的建设

校园硬件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及课堂的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硬件设施的英语环境建设,最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校园的各处建筑、景点、教学和办公等场所,我们可以布置双语的标识牌,外语教学单位的宣传板或通知栏中都可以使用英文作为工具语言,营造出英语学习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语言认知。在图书馆、电教室等学生学习场所,我们可以提供英文杂志和原版书籍阅览、英文原声影视音像等英语资源,让他们在寓学于乐中增加对英语的感性认知。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所,我们还可以建立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咖啡屋等交流空间,吸引和鼓励中外学生互动交流,让英语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为学生提供以英语为交流工具的真实环境,提高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英语语言习得水平。同时,在校园硬件环境的各处细节中,我们也要有融入英语的意识,校园广播安排形式多样的英语节目,电视频道里增加英语新闻频道,校园网设有英文网站等等,这样便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英语语言习得和使用习惯。

三、英语教学与校园软环境的建设

校园英语软环境建设主要是指英语语言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各个环节中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介入,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英语语言习得具有示范引导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常常取得比传统英语教学更为显著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保证在英语课堂中全程使用英语授课,鼓励和督促学生使用能力范围内的英语进行课堂互动,在教学中合理使用英语教学课件和辅助设备,创造一个用英语思考和研究的教学氛围。其次,在课堂以外教学及教辅人员要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英语教师在校园中可以英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给学生课下答疑或课外辅导尽量使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表达,只有教师起到时时用英语的表率作用,学生才会达到处处练英语的学习效果。另外,校园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为学生更多的安排与英语有关的学习和文化活动,如组织各类英语演讲、辩论、影视配音、翻译比赛等,让学生在竞争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英语学习的进取心;组织各类与英语和西方文化有关的戏剧表演、文化节、创新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增强英语兴趣,开拓文化视野,提高应用水平。当然,校园英语软环境的建设还远远不止这些,学校、院系和教师必须注重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环境因素,处处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和实践机会,只要想到并做到这点,大学的英语教学水平便一定会从一点一滴的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跃。

四、结语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面临着教学内容单调、没有真实语言环境、实践机会缺失等诸多问题,而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软硬件环境具有情景真实生动、语言丰富多样、理论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在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地道的英语语言表达,获得语言知识并了解所学语言的运用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例11

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各方面资源的融合,涉及到城市运作的各个方面,而针对目前城市范围的扩张就在城市交通网的铺设过程中与大型的校园形成了矛盾,由于大学或一些职业院校的校园面积一般都比较大,使城市交通网络如果采取绕行会在未来城市发展和扩大过程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需要对校园原有教学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实现校园的市政道路建设和施工,而针对这种特殊的市政道路施工需要在施工管理上多下功夫。

1 校园市政道路施工成本控制管理

市政道路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项目工程,因此控制成本方面就显得非常重要,从企业的角度成本如果控制的合理,不但能够增加收益,还可以为国家节约对应所需的资源,从而对市政道路的建设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施工成本控制主要在于材料和设备两个方面的管理,这就要求材料方面在工程开始前的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和所需材料的清单明细,采购过程中能够货比三家,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相应价格,在采购及材料输送过程中能够严格监督和质量把关。设备方面要求施工过程中对设备采购有效控制,设备使用中能够规范操作,设备在不被使用时具备专人进行保养,从而减少在设备方面的不必要开始及设备因为保养不及时造成故障引起额外损失。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成本控制一方面能够体现施工企业的专业性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为企业在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带来了优势,也使校园市政道路施工在责任心和专业度方面更有保障。

2 校园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市政道路的建设合格的施工是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需要在监督和管理方面加强,因此市政道路施工方面需要具备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更为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从而做到事无巨细,有章可循。从施工质量的角度需要对进入时候区域的材料及原料在数量和质量上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保障基础材料的质量。在施工操作流程上进行管理方面,对于一些规范性的操作流程一定要在监督的过程中实现其规范操作的细节,而对于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流程,从而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确保道路质量,对于专业性强的相关工序,设置专门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针对工程细节处理所下达的要求一定要彻底贯彻、认真落实,从而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及工程用时内完成市政道路的施工。

3 校园市政道路施工人员设备管理

针对市政道路施工来讲需要高素质的施工人员以及状态优质的机械设备,因此在人员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纪律管理,能够严格的按照制度和规范进行各项事宜的跟进,并且各个职能能够职责分工明确,此外,还需要安排出时间针对各个技术位的人员进行技能和安全的培训,防止不合格操作及意外发生,而且为规范各岗位员工要实施激励机制,从这三个方面带动各岗位人员能够严于律己,高效安全的完成施工。在设备管理方面除了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外还要使操作工操作规范化以防止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所带来的设备损坏,并且要安排专人对设备机械及时保养和检测,从而使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具备优秀的施工人员和优质的机械设备,加之全面的规范化管理,才能使各个岗位发挥职能,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上取得最佳的效果。

4 针对校园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需要额外注意的要点

除以上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必须注意的要点外,针对校园的氛围和情况特殊需要在市政道路的施工管理上具备:(1)施工前期准备,施工前期除进行材料采购还需要与校方进行协调道路修建的时间及校园课程安排,从而保证学校教学与市政道路施工相互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以降低市政道路施工的时间成本的同时维护校园平静的学习气氛。除此之外在穿越校园的路线上斟酌出一条对未来教学及校园学生生活影响最小的市政道路路线并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测,保证市政道路交通网的铺设来健全城市交通的同时使校园的内部环境尽量小的受到影响,从而将市政道路对校园的安全问题及其他干扰影响降到最小。(2)施工中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工程隔离措施,并对施工附近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清理,防止学生因为粗心对施工造成影响的同时使学生发生意外状况。在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需要规划出制定的存放地点和专门的监督人员,以防对校园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人员管理上能够将工作人员与学校环境相分隔开,以免施工人员因为素质不一,对校园学生及教师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管理上需要更为严格。

5 结束语

校园市政道路的施工管理关键还是人的管理,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需要协调好城市与学校环境的关系,而针对市政道路的施工也需要在过程中严谨纪律,从而避免对校园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校园方也要根据情况制定相关措施,从而维护好校园环境和校园氛围,保证城市发展的情况下能够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