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解剖学

解剖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8:31

解剖学

解剖学例1

南京医科大学姜同喻先生(1917~2007)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般的解剖学图谱或解剖学方法为了显示人体局部孤立地暴露某个结构,而不考虑其结构的相关性,其方法也没有理论作为支撑,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体的认识。他经过多年的实践,于1954年提出了层次解剖学这一新的解剖学方法和相应理论,出版了连续层次解剖学图谱,并于1955年,在连续层次解剖学的基础上,出版了人体解剖学图谱,层次解剖学理论体系贯穿于该图谱。两书经多次再版,到1983年发行量达到247600册。连续层次解剖学方法和图谱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今天他离开学术舞台已经30年了,提出连续层次解剖学已有60多年,但当今医学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医疗方法和医学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环境下,姜先生的层次解剖学及其他的学术思想有无过时及其是否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中我们探讨层次解剖学特点与当前创新性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的关系,以及分析其与目前常用的解剖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1.层次解剖学理论体系与创新性学习的关系

姜先生在层次解剖标本的制作和解剖学习的过程中均能反映出他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如提出剖、查、认、定的科学程序,测、试、透、比的综合技术和三态四性的分析方法。他所制作的标本不是孤立地暴露结构,而显示其相互联系及其功能综合体的结构;他要求学生不是单纯的观察标本,识别结构,而是要了解它们的关联,即通过测量相关结构的角度、距离,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4]。例如他制作的上肢附带一侧脊柱标本,其揭示脊柱、脊神经与上肢的关系,学生通过该件标本的学习,认识到上肢的运动或感觉与脊神经及其脊髓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如脊神经经过椎间孔,椎间孔的病变将影响上肢的功能。于是他要求学生在观察标本的同时,测量椎间孔的直径,以探讨椎间孔直径改变将会对上肢产生什么影响的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又如,用相互配套的观点设计头部层次标本,他将头部标本一层层地掀开,又可以一层层地恢复原位,分析每一层的特点。如第3层由面部表情肌、帽状腱膜、面神经和血管组成,这一层相互配套的结构均与面部表情活动相关,面神经支配面肌,面神经损伤将影响面部的表情。为此设计标志点测量面神经的距离,探讨在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另外通过该层与第1层皮肤和颅骨关系的探查,分析相互附着紧密的程度及其与头皮血肿的关系;面部颅骨层的下颌骨及其相应的咀嚼肌,其层标本主要完成咀嚼功能,通过测量肌与下颌骨的角度,探讨咀嚼肌功能及其功能障碍的机制。这些例子说明,姜先生层次标本不同于其他标本,它既体现了人体相互联系、互相配套的规律,又能最大程度地暴露局部并可使结构恢复原位;启发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的认识到深入的探索,从标本的解剖到如何应用的学习过程。当前由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显得重要。为此,结合我们教学实践的情况,探讨新时期创新性教育,强调学生从教学实践中创新,从临床实践中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5]。而姜先生在30多年前就指出解剖学教学重点应该是在尸体解剖中找规律,从实践中查问题,这与我们现代教学创新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2.关于四定方法与当前大体解剖学研究趋势的关系

姜先生的层次解剖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他提出的4定观点拓宽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4定就是定位、定性、定态和定关系,在这里重点介绍他的定位、定态的观点。定位就是定结构的立体方位。因为个体差异较大,他传承中医学术体系提出按照自身比例,定出其结构的相对方位。这种相对定位的方法在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中得到应用[6~14]。他们首先选择相关的标志作为测量的基准点,然后将该局部分成若干等份(方格),对他所要测得的结构在方格中定位,并将所测的例数进行重叠累计,得出该结构的相对位置[6~12];或通过测量其角度的变化,比较他们的相对位置[13,14],通过上述相对定位方法消除了个体带来的差异,其结果更有利于临床的应用。目前,相对定位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定位的对象已从标本转为影像图,如在MRI图上比较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改变,为了消除男、女高矮等个体的差异,首先进行全脑长径和宽径的测量,然后计算海马在整脑所占的比例[15,16];为了测量皮质下结构或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将整脑或股骨分成若干长方形小格,测量皮质下结构或韧带附着点在整脑内或股骨的相对位置,相对体积[17,18]。上述测量方法与姜先生的自身比例定位方法不谋而合,其方法广泛应用说明这种技术是有科学依据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对比例的应用越来越深入,3D器官打印技术就是根据自己的尺寸打印可移植的器官[19]。定态就是定结构的内在相关动态变化,如上肢的结构在静态、动态以及静、动态之间的有多种相关。针灸不仅利用骨性突起、肌肉隆起的静态标志,更重要的是利用动态标志。如在运动时一些标志出现或消失,依此可以取一些针灸穴位[1~3]。上述可见姜先生一直注重人体的动态变化。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现代影像技术高速发展,用人体结构动态变化探讨疾病发病机制或预测疾病治疗效果的例子很多。如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的,发生的主要因素尚不清楚,应用动态的观点,并用现代MRI技术使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检查时让患者髋关节处于各种位置,使坐骨结节表面的软组织处于不同的受压状态,然后用MRI观察该处软组织厚度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发现,肌组织受压时厚度变化最为明显,而脂肪和皮肤变化不明显,因此提出肌肉与褥疮的发生有关[20]。又如尿失禁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过去很难了解尿失禁的形态变化,随着MRI、B超、CT的发展,其能很清楚地观察生命状态下的相关肌肉,如耻骨直肠肌的形态、体积和附着点,同时也可制作为三维重建模型,显示患者在静态、提肛和排便时等不同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的位置,利用此动态变化,比较正常人在疾病治疗前后的变化,为尿失禁的发病机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21,22]。由于上世纪80年代科技发展相对落后,人们对姜先生提出的动态观点认识不足,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揭示人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从断层影像解剖学角度,探讨人体结构的动态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并可将其提升至生物力学高度认识,即用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手段,用动态的思维,直接反映人体生命状态的动态变化、力学改变,从而大大拓宽了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丰富了生物力学的内涵[21,22]。

解剖学例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1633

国内刊号:31-1285/R

邮发代号:4-38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解剖学例3

3、解剖学还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解剖学例4

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分为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两部分。

2、大体解剖学是借助解剖器械切割尸体的方法,用肉眼观察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

3、显微解剖学可分为细胞学和组织学。显微解剖学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

4、学好这门学科的必须有以下两点要素:(1)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其足够的学习兴趣是无法真正学好这门学科。(2)耐心:拿人卫最新的《系统解剖学》教材来说,近500页的教材,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看完的,更何况还需要加以理解记忆。因此没有耐心是无法学好这门学科的。

(来源:文章屋网 )

解剖学例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中国医科大学(承办)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2947

国内刊号:21-1347/Q

邮发代号:8-11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解剖学例6

作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解剖学既要承担引导学生由普通中学生向医学生转变的任务,更要为其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解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应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人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教学体会,愿与同行商榷。

1.教师首先应熟悉专业,了解专业

同行之间应该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专业课教师首先应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动向,自己应先入行,这样才有可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当然,就一门课程来说,教师也应熟悉其在本专业体系中的地位,本专业的学习需要哪些知识,这样,在讲课时才能很好地处理教材,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而避免照本宣科。

要教好一门专业课,就必须熟悉这一专业,要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专业思想,连通相关课程,要能引导学生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要能为学生“解惑”。

2.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大纲,明确任务

教学大纲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专家论证过的纲领性文件,是教与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才能对所教内容做出最合理的取舍,也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对低年级学生并不十分适合,但如能在课前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其预习思考,然后在讲解时抽丝剥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明确任务,将会取得极佳的效果。

3.课堂讲授时应详略有致,突出重点,难点剖析时要紧扣专业方向,灌输专业思想

解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可谓点多面广,如要在短短几十小时的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点点必讲,那将会事与愿违。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做好教材的处理,讲课时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既要讲透彻主要的知识点,又要教会学生触类旁通。如在讲授肝门静脉时,除要讲清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其意义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侧支循环而熟悉全身静脉回流的途径。这样就为将来学习肝硬化等临床课程打下了基础,也提高了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引起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也就自然而然地接近了专业。

4.合理归纳总结,条分缕析,方便学生学习记忆

在一般的高等学校,解剖学教学都能做到小班、实验室上课,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及中专、中职学校,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多想一些办法,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能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因为,解剖学是典型的形态科学,图形教学的效果要强于文字。对于重点内容要注意归纳总结,理顺条理。如在讲授血管系统时,用归纳法讲授时既要条理清晰又要能促进记忆,同时归纳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自学方法,适用于所有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5.作业布置合理、有用

解剖学例7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991-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解剖学教学时,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上解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位解剖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学生上解剖课的兴趣,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作了细致的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取我校2005年高职护理7、8、9班为实验组(共117人),在教学中加强了动机、兴趣和情感等方面的培养;2005级10、11班为对照组(共94人),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将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达优率和及格率进行了比较(90分及以上者为优,60分及以上者为及格),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学生期末解剖学考试成绩达优率和及格率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解剖学考试成绩无论是达优率还是及格率,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提示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教学结束后并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收回问卷76张,其中认为加强动机、兴趣和情感教学对学习解剖学帮助大的有72张,占94.73%,说明加强动机、兴趣和情感教学对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

3 讨论

3.1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激发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是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解剖学是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且难记,因此解剖学教师就自然成了新生入学后学习医学知识的早期引路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剖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解剖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解剖学的教学,诱导学生热爱医学专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医德情操,使学生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通过10余年的解剖学教学体会到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如上解剖学绪论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参观解剖实验室,让实验人员简要介绍解剖学的发展史,尸体标本的制作过程,以及尸体的来源,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好奇感;并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解剖学时就激发了学习解剖学的内在动力。

解剖学例8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实验前后2012级和2013级学生成绩统计学分析见表1。

2.2成绩分析讨论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基础知识考核主要由平时的测试和习题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过程中对照班成绩16.42士1.86,实验班成绩18.24士1.88,实验前后成绩提升明显(P<0.01),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采用自主学习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而后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同时也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常造型思维。他们自行创造问题情境,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使得运动解剖学原本死板的知识变成了活灵活现、生机盎然的生命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用能力测试只要由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组成,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过去的教学都是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逐步对动作分析的步骤进行讲解,学生学起来相对简单。而在实验班教师只是给予指导,学生自行对体育教学的各种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学习起来相对苦难,以至于在考核过程中出现了成绩相对于对照班低的情况。这也表明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并不能贯穿于一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在不同的章节,要根据知识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必然有其优点,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其长处。标本考核测试主要有骨骼、肌肉和内脏部分组成,主要考核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掌握程度。在考核过程中实验班成绩31.02士2.80明显好于对照班成绩29.74士3.69,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教师的讲解占主体部分,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主要在于课堂上对标本的观察,过去的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标本进行观察,课下够多的时间便是借鉴与彩色图谱和影像资料进行学习,这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予指导,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自行分组对标本进行观察,这便增加了他们对标本的感官认识。综合表现成绩主要由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组成,该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气氛活跃,踊跃回答问题,致使成绩相对好于对照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自主学习的效果要好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在神经系统,动作分析等章节,知识点相对抽象,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较大。这也无形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十分重要。

解剖学例9

2.模块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设置模块:将整个人体局部划分成以下模块: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会阴、上肢、下肢、脊柱部位共八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是由基本模块与扩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学生应该掌握这两个模块。例如,腹部模块包括:腹部概述与腹壁属于基本模块,而扩展模块包括腹股沟区、腹腔脏器与血管以及腹膜后间隙。

(2)实施过程:在具体实施模块式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对模块问题进行设计,并将其提前发放给学生。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学生除了需要预习实验操作以外,还需针对某一模块问题准备好相关资料,学生之间各自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各组安排主笔者做各自的答案,并整理出发言提纲,最后制作成幻灯片。在操作时则按照传统分工,分为主刀、助手以及操作提示等各个角色[4]。由各个小组内部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运用已学过的相关理论,解释某一临床向题,并在各组间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3)具体实例:现以腹部模块作为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基本模块M1由腹部概述及腹壁组成,而扩展模块包括:腹股沟区M2、腹腔脏器与血管M3以及腹膜后间隙区M4。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掌握M1模块的前提下,在开展M2,M3及M4扩展模块的操作。在开展腹股沟区M2模块时,例如对某一临床案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及该病的发病机理”需要M2扩展模块操作组的学生详细查阅资料,该模块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在操作前学生进行讲解;②M2模块操作;③操作后学生做幻灯片;④汇报工作;⑤组间开展讨论;⑥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因为腹部是一个立体结构,其体积小且与之关联的结构较多[5],采用传统的单纯、机械的讲解腹部腹股沟区解剖的教学方法十分枯燥,而且仅凭挂图等影像措施不能讲清腹部的解剖结构[6]。通过开展模块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使其对腹部的解剖结构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解剖学例10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解剖学也是美术、音乐、体育、心理学、殡葬学、法医学等学科的必修科目。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解剖学例11

1.1课时压缩,内容偏多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本科教学总学时为128学时,为适应新教材、新课程的需要,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计划学时为72学时,大大压缩了教学时数。而教师对授课内容删减不够,与缩减后的学时数不相匹配,加上原本就抽象的内容,造成讲解不够细致,缺乏导引、复习等环节。教师以提高讲课速度去赶学时进度,忽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加之两门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造成学生认为新课生涩难懂。

1.2学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药学专业开设的人体解剖生理学为考察课,有的学生因为是考察课,又觉得与本专业没有太多相关性,就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应付考试,投机取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将来即便不从事临床工作,但作为药学工作者,不论是从事药物的研制开发,还是从事药房、药品销售或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仅了解药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懂得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等等。在教学中,教师也往往只注重本课程的教学,忽略向学生强调该门课程与药学专业的紧密联系性。

1.3教学方法单一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反馈的过程。但有的教师迫于课时进度压力,不顾学生的节奏,自顾填鸭式的教授,省略了停顿讲解、提问沟通、引经举例等环节。又由于内容精简不够,课件的信息量极大,学生如同走马观花,不但丧失了兴趣,反而徒增厌恶情绪。

1.4不注重实习课本科人体解剖学实习课学时为26学时,生理学实习课为40学时。两门课程合并后,改为解剖生理实习共16学时,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实习课。而人体解剖生理学为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习课对于课程的记忆、理解至关重要。大幅度缩减学时,势必造成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把握不够,也增加了理论授课难度。

2教学体会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并与基础药学专业解剖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相适应。

2.1与药学专业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药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对于本专业知识感兴趣,在介绍解剖生理课程对药学工作者的重要性的同时,可以引入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比如在讲解脉管系统时,可提出药物治疗的作用途径如何?如何到达靶部位?讲到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时,可联系药物的代谢途径等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解剖生理知识与临床应用联系起来。

2.2精简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解决教学内容偏多、教学时数相对少的问题,教师应仔细钻研该专业课程的大纲要求,认真处理教材,根据药学专业的需要、学生的特点,精简教学内容。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课堂内详细讲解,对于熟悉了解内容适当采取自学的形式。如消化、呼吸系统等解剖章节和呼吸生理、消化生理及体温等生理章节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可化繁为简,只讲解重点内容或与解剖生理二者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讲课中也应力求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这既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多和授课时数少的突出矛盾[2,3]。例如在解剖教学中添加多角度的解剖结构模式图并配合相应的实物标本图片;生理教学中将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制作成Flas呈现给学生,合理配合文字,或构建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体系图片,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记忆,便于知识的系统化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