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就业局档案管理

就业局档案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9: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就业局档案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就业局档案管理

篇1

2、有助于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改革步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档案职业社会功能和职业要素发展现状的研究将揭示现阶段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3、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大数据时代这一新的社会环境下探讨企业档案事业改革和发展问题能够对现代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教育起到很大的后发作用,也有利于刺激档案工作者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运用新的知识和技能,并更加积极主动地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信息界专家普遍认为2013年是中国“大数据元年”,大数据在我国得到了方方面面的研究和应用,己有众多相关研究专著出版。笔者在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大数据”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发现从2011年起,关于大数据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渐??多,主要集中在对大数据概念和特点的分析和对大数据时代的预测等方面。2012年,研究视角拓展到大数据对各行各业发展的影响和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变革等方面,如大数据对政府、图书馆、企业、金融、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安全、公共交通、新媒体等各方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档案学界对大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较晚,文献研究成果从2013年才逐渐显现,研究成果较少,范围较小,主要探讨大数据对档案馆、档案现代化、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各环节的影响等,对大数据时代档案职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引起档案界学者和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界对大数据的关注较早,与大数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众多,研究主题范围广泛,既包括对大数据自身的研究,也包括大数据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研究,如大数据在市场营销、生物医药、政府机构、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态势与国内有相似之处。大数据在挡案学界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数据、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和方法、数字档案公开、公民数字信息隐私保护等方面。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者也需摒弃原有传统工作理念,积极学习并利用数据模式,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但是,档案管理利用信息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1、大数据时代给档案存储和输出的挑战

大数据在数传统数据管理中,输入要比输出容易的多。大部分的数据库系统的设置,主要是以添加和更新作为主要系统,搜索和检测作为辅助系统。档案数据的大量信息,如果被输入到一个大站点中,很有可能已经构成了大数据。随着各个领域数据的与日俱增,档案的记录和保存也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胀库”问题。存储的增多就意味着访问的增多以及输出量的剧增,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服务的利用遇到了存储和访问速度慢的瓶颈,这也将是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2、大数据时代给档案资源管理的挑战

随着传统文化到现代化的发展,档案管理由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到数字化形式,再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随着档案信息存储需求量的日渐增多,目前的档案数字化手段已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管理需求。但是,由于档案工作技术的落后、资源管理方式的停滞不前、信息技术应用的匮乏、社会档案意识不高等诸多因素,使得档案管理服务缺乏工作高效率。想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就要整合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大数据时代的应用财富。因此,如何整合资源、使得大量档案信息长期保障安全性、可读性,提供更具价值的档案资源,是大数据时代给档案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

3、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者业务环节的挑战

根据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形式来看,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分为三个环节:收集、管理、利用。

(1)收集

我国目前档案收集都是在生产或处理完结时或具备保存价值的文件,经整理后由档案室存档的数据资料。就是由相关的人员加工处理过的数据信息,是半成品或成品。而大数据的资料是随时收集录入的,大数据注重的是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因此,档案资料存储收集的及时性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之一。

(2)管理

从原始的手工整理,到计算机代替手工管理,管理条件和管理方式是比较落后的,不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强调开放化、社会化的多元化发展方向。由于大数据信息储存的规模比较庞大,需要用云端进行储存、计算。因此,信息技术人才的匮乏,也限制了档案管理的进步性发展。

(3)利用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信息储存、查询服务是被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没有更好地服务社会。而在大数据时代,大量信息的输入和存储,有利于资源的整合,拓宽领域的应用。

4、大数据时代对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及应用,大数据不仅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对档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不仅需要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还需要适应大数据的专业人才进行科技管理。例如:面对大数据繁杂的档案信息数据,需要专业的分析工程师进行透彻分析,选择恰当的归档方式;面对大数据的迅猛发展,需要精通大数据应用的高级管理人才,紧跟大数据变化的潮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范围极为广泛、档案管理类型纷杂,软硬件工程师、档案服务人才和数据库工程师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档案管理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各个领域的综合能力培养,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中的挑战化作机遇。

4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

纵然大数据时代为档案管理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相应的机遇。

1、大数据时代为企业档案的信息管理带来的机遇

传统档案信息管理中,以纸质的“份”、“件”、“卷”为单位,而大数据时代以“GB”、“TB”、“PB”为单位,数字化的发展逐渐将纸质档案取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也由收集、管理和利用转换为档案数据的监控、档案云端储存的安全性、持续性管理。利用云计算快速达成数据的动态扩展,是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机遇。

2、大数据时代为档案利用价值带来的机遇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以纸质和电子文档为主,档案长期处于被动利用状态,更多的只是存储安放的作用,缺少分析利用的过程,难以体现其本身价值。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可以搜索到相互关联的档案信息,并对其进行关联、提取,通过挖掘和分析加以利用。将被动变为主动,让静止的档案变成“活信息”。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相较传统档案管理新机遇的体现。

五、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与方向

面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的诸多挑战与机遇,应对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已是刻不容缓。为此企业档案工作者未来的工作重心与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新思想观念。档案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改变心态,勇于冲破旧的“重藏轻用”的思想观念障碍,破除大数据时代“离我太远、与我无关”意识,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充分认识管理是必要手段,利用才是真正目的,树立档案大数据意识,以数据意识为指导,把握“连接与分享”的时代主旋律,加强档案规范科学管理,促进档案工作提档升级。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般都为半路出家,没有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紧迫形势和繁重任务,如果没有一支专家型的人才队伍将难以胜任,需要加大科技型人才的引进,提高单位自身信息技术的培训强度,加大力度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的档案管理新型复合型人才,掌握和应用现代新技术的本领,为档案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新的活力。

3、强化档案宣传发动。充分利用“6.9”国际档案日、网络媒体、宣传栏、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新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引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让公众看到档案工作深层的战略意义及档案的潜在价值,使之认识、重视、参与进来,提高大众对档案的认知度,力求在大众心中“6.9”与“11.9”一样的熟知, 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价值。

4、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大数据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企业要顺应趋势,反应迅速,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具备创新思想,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的融合进程,提高档案完整率、有效率和利用率,实现一体化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推动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2

档案是记录人类社会实践行为的重要依据,是文化财富和智慧的凝结,对于未来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记载着人类活动的诸多情况、数据、理论以及方法。而科技档案,本身作为关系到组织环境中科技发展的重要文献材料,其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应当引起重视。

一、当前国企科技档案现状分析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是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证书、声像资料等科技文件材料,在当前多媒体数字时代中,记录材料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面向新媒体载体倾斜的特征。对应地,在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领域,我国早在1980年即由国务院出台“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其明确指出了科技档案的概念,并且对其管理工作进行了界定。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除了要遵从工作条例的界定和说明以外,一般企业环境中还会进一步针对行业内部的技术特征,修正完成更为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制度,进一步从细节上指导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

虽然存在这样多方面的工作指导与保证,科技档案的管理,仍然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状况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首先对于国有企业工作环境而言,档案的管理一直都较为重视,这种重视起源于人事领域,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科技对于企业发展重要性的提升,企业也开始给予科技档案以必要的关注。但是在科技档案管理领域中,仍然残存了严重的传统档案管理思想,即档案角色更多作为既往工作记录存在,而非一种能够指导未来实践的经验。这种思想进一步造成科技档案自身价值实现,并且成为其深入利用的阻碍。除此以外,科技档案自身的特征也不同于以往传统人事或者工作档案。科技档案作为记录生产实践过程中诸多细节的载体,尤其是在当前数字时代之下,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其中以多媒体信息记录材料最为突出。这些多媒体数据格式,虽然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可供采集的来源以及科技档案自身的内容,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为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流媒体数据格式,本身难以实现有效检索,阻碍了档案的检索和深入利用,这也成为当前科技档案,甚至于一般性的工作档案在应用环境中最为不利的方面。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所带给档案领域的冲击同样不容忽视。这种冲击从两个方面形成显著影响,其一在于海量数据,从客观上要求对档案信息和数据展开更为有效的分类、存储以及检索,并且考虑到更为多样化的数据格式,传输等策略也应当纳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视线之中。另一个方面,则是大数据环境推动了对应的大数据技术的成熟,更为快速的服务开始涌现,甚至于网络架构本身的均衡性也开始得到重视。反映在科技档案领域中,就是对更多种类数据格式的识别,以及检索,在近年来成为可能,这些技术都推动者科技档案的检索效率不断提升,档案利用效果也得以不断优化。

二、大数据环境下的科技档案检索优化应用

大数据环境之下,数据在总量以及多样化方面都有所突破。进一步体现在科技档案领域,就是检索的简易化和检索的不可执行特征朝向两个方向同时延伸。简易化,即指曾经的以纸张作为媒体主要形式的档案格局,被数字所打破,数据库技术以及Web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使得档案本身能够支持起更为有效的检索查询。档案面向的服务对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电子化的手段来实现检索并且获取到相关档案信息。除此以外,档案本身的全电子化,突破了纸媒时代的传统标签检索体系,同时能够支持起更为复杂和自动化的模糊查询等功能,对于推动科技档案应用有着积极价值。另一个方面,数字化的进步,使得很多新型数据格式涌入到科技档案环境之中,其中以图片和流媒体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这些新型的媒体格式,虽然能够实现全电子化,但是却无法实现有效检索,包括对于图片和流媒体的识别,迄今为止也仍然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大数据管理在科技档案领域中的另一个主要应用,在于实现整个网络环境的快速响应。由于海量数据的出现,想要实现更好的档案内容检索,提升档案利用率,就必然需要从每一个细节来推动用户体验的完善,从而才能帮助用户形成检索档案的习惯,进一步在实现科技档案自身价值的基础之上推动科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技术包括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处理,以及包括数据挖掘在内的技术等。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够在云思路的基础之上打造更大容量的数据库,并且集合网络环境中的全部运算能力,来面向用户实现高效的数据检索。而数据挖掘,则通过获取海量的用户行为,分析出其相关特征,矶允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甄选和优化,决定不同数据所存放的地方,甚至于对检索结果的缓存等细节,也都实现优化,从而达到检索速度和效果的提升。

除此以外,大数据环境下的安全和开放特征,也成为推动科技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武器。包括用户访问权限授予在内的安全体系,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之上,提供面向更多档案受众群体的信息提供。安全和开放,成为大数据环境下档案管理的一种微妙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实现,必然对于推动档案自身价值实现而言意义深远。

三、结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面对档案信息资源海量化、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传统的、被动的利用方式也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和变革,加强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整合档案资料中显性知识,深度挖掘隐性知识,使显性知识规范化,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能否推动档案自身价值实现的关键。

篇3

1前言

劳动就业中心属于社会就业的一个服务机构,主要职责是做好各区域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管理失业保险、提供就业保障服务等。而在开展上述工作的过程中,档案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就业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劳动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在劳动就业中,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关键。

2劳动就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2.1档案管理方式较陈旧

在以前的劳动就业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所应用的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且管理观念、意识较差,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认识,使得很多档案难以及时立卷及归档[1]。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所记录的计算结果不够准确,过多地依赖以之前的管理经验,从而降低整个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2.2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低

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人类活动做一个详细地记录,重点负责记录下人们日常的整治活动、社会经验、经济行为等。而劳动就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要求比较高,若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管理制度且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则会对整个就业市场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在实际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其管理意识不足、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不够严谨等,均会影响工作完整性、有效性。

3提升劳动就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核心方法

3.1以档案为基础,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劳动就业中心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可把各个企业档案、就业服务中心所提供的相关档案,直接上报上级部门,以反映就业者、失业者的实际就业状况,以便争取更多就业支持,同时也替下岗的职工争取更多的协保名额,从而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还可解决大多是百姓的热点、社会就业重点、企业难点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企业收集更多就业者的人事资料,以将人员类别分析出来,实现就业分类保障。或是利用档案,深入了解失业者、下岗人员生活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扶贫、帮困计划;充分应用专业档案,进而相应的仲裁调节,以公平、公正、公开处理不同的就业问题;劳动就业中心经收集很多档案信息、劳动者就业信息、专业档案等,每个月都保证向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档案、失业档案的数据信息分析,以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等,从而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2完善劳动就业的档案管理机制

劳动就业部门要想构建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需做到以下方面:首先,要在劳动就业档案单位内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责任机制,而档案管理责任机制制定许档案单位内部具备与档案管理需求、管理特征相符的条件;其次,在实际的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上级领导要分配给各个员工具体的任务,并建立监督小组,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管,同时还需要依据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作为相应的标准制度,严格规范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劳动人员的实际就业需求不同,实施不同层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最后,提高劳动就业档案管理流动性,加大各人事档案在时间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利用率,并把有限的物力、人力放在一些流动性大、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进一步落实各劳动就业档案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及义务,从而提升劳动就业档案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2]。

3.3提升劳动就业的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

在现阶段的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促使档案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管理人员需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经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其管理意识,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需从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通过构建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责任感[3];其次,需构建且完善当前统计档案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并根据实际管理工作发展状况进行管理,以逐渐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最后,劳动就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对各个管理阶段严加管理及控制,对各环节管理工作仔细检查,以保证工作完整性及准确性,从而实现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及合理性。除此之外,劳动就业中心可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以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在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较快地实现需查找资料的人员,在第一时间对各失业人员的档案进行共享,且信息化技术具有较强的复制,在构建就业、失业人员的电子信息档案时,能够对相关人员的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复制且多次使用,这样能较好地避免信息数据受损。

4结语

综上阐述,在今后的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建设,同时将推进失业人员就业、改善民生等当作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目标,这对促进社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经转变劳动就业的档案管理方式、提升劳动就业的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以及完善劳动就业的档案管理机制等,以便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作者:丁岩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劳动就业局

参考文献:

篇4

每一个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档案是由我们国家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统一按照中央出台的法律法规,记录下岗失业人员的工作经历、工作思想、职业道德、工作成就、工作表现、工作效率、工作薪资等内容的文件档案,是人力资源整理和管理的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的重要凭证。我们国家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的管理,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但是社会上又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管理的行为,这种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不少知名度较高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在新闻中对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管理问题做出了引导,希望下岗失业人员正确对待自己的档案。但是不少人认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不重要,没有必要规范管理。大家持不同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下岗失业档案管理职责交叉

一般而言,企业职工档案是由多个部门进行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档案管理也在发生变化,在没有变化之前,职工的档案管理是由无数个职工共同管理的,但是经过企业的不断发展,淘汰不适合本企业的职工,新招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企业的人事安排就会发生改变,有时会出现下岗职工的档案并没有及时送到应该送的地方的问题。比如企业已经将现在下岗的原来的职工人员档案转移到职工本人所在县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托管,但是该下岗职工在寻找另一份工作时,发现自己的档案依然停留在原工作单位,下岗失业人员因为档案管理问题不能及时上岗工作,这样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是不适应时展的管理方式的[1]。下岗失业人员由于档案管理问题,没有办法接续养老保险金,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经济负担,所以要对改制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很高的重视。

1.2企业不给予重视

目前在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下岗失业工作单位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不重视的现象。有的下岗失业管理工作单位为了节约档案的管理费用,不愿意接受聘用人员的档案,更有甚者,企业在破产之时随便丢弃员工档案[2],这样的管理给员工在今后找工作极为不便。下岗失业人员的变动性和流动性都比较强,如果企业不重视员工的档案管理,当企业不得不涉及到员工的保险、工龄时,才想起档案的作用,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一些下岗失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低,在工作中不能按照下岗失业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下岗失业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使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存在诸多漏洞。由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档案管理分工,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由于无知所以做了一些对档案管理不利的行为,使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技能低,缺乏必备的适应时代的档案管理知识,不能及时发现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和存在问题,往往都是在发现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时,已经给下岗失业人员带来了困扰。

2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3]。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记录着当事人的一切信息,下岗失业人员要依靠档案为下一份工作提供保障,如果一家用人单位没有看到一位下岗人员的档案资料,那么这样应聘人员在用人单位中成功率寥寥无几,如果下岗档案管理不完善对下岗人员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对于一些工龄达到下岗的人员,档案管理不完善对于国家的民生政策的实施也造成严重的影响。既然下岗档案管理如此重要,所以下岗档案的工作人员要提高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具有这样的意识,不仅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更重要的是对下岗的员工负责任,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档案管理意识不高,而为以后的工作带来困扰,下岗档案管理人员有一天也会下岗,如果自己的工作失职,在进行养老保险的实施中因为下岗档案的为题没有落到实处,此时此刻追悔莫及也于事无补,所以在下岗人员进行工作时,要注意换位思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工作做到实处。

2.2企业员工在职位上恪尽职守

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下岗失业档案的管理,下岗人员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实行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领到要定期检查和修改下岗失业档案管理工作,指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尽责的地方,及时查清员工的责任,严肃处理下岗失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作为现象。如果在下岗失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不合格的人员,领到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坚决杜绝工作人员为了节省自己的书简而伪造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文件的现象,这样才可以确保下岗失业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下岗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在其位谋其政。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进行改制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企业也要对现在下岗的原有职工的档案负责任。如果是没有办理手续的下岗失业人员,这部分档案应交给就近劳动局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进行托管,由劳动局负责这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的管理,如果这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被企业录用,由劳动局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将这部分人员的档案转移到该企业。这样使下岗失业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也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养老金提供方便。

作者:沈莉莉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劳动就业局

参考文献:

篇5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一些社保经办机构只注重社保业务,对社保档案缺乏足够认识,社保档案工作处于无序状态。虽然有的也设立了档案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但是在工作中履职根本不到位。一些领导对档案工作了解很少,将档案工作简单地曲解为把文件材料收集一下、装订一下,正因为如此,他们即使抓也只是应付一下,很少从档案工作的整体管理、长远规划和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上去考虑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兼职,对档案工作缺乏责任心,干好、干坏一个样。县级档案主管部门,多年来只注重文书档案,对产生于业务部门的社保档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指导和监管。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移交等制度不够健全,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比如收集移交难问题普遍存在,一些社保经办人员为了工作查询方便,业务档案留在个人手里,只为自己暂时考虑,忽视了全局。尤其是新农保档案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资料收集不齐全。乡镇、村是新农保档案管理的主要平台,由于没有归档意识,造成大量档案积压。本应送县农保中心存档一份,却迟迟不交。由于不及时移交资料,造成了一些非常重要档案的空缺或丢失,致使一些有价值的必须归档的资料被遗漏,影响到今后的利用。

3、档案案卷规范化程度不高。有的装订,有的不装订,没有案卷题名,即使有拟写也不合乎规范。编号随意,没有目录,没有划分保管期限,分类不科学。由于没有统一标准,档案装具也五花八门,甚至不用装具。没有利用登记以及相关的统计表册,家底不清,未达到最基本的规范化。

4、档案利用效率低。现在养老保险费由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征缴,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由县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征缴,而失业保险费由县就业局失业保险管理所征缴。参保单位和个人,参加五险就要到这三个机构分别办理参保登记,申报缴费。这种现状就造成了参保多个机构经办,重复登记,业务交叉,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而与之相应,不同险种的社保档案分别归属不一样的机构管理,形成了多头管理问题。一个人的保险档案分别保存在不一样的机构,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保档案。正是由于管理机构分散,造成了人们在利用社保档案时,存在着诸多不便,档案分散管理与群众集中利用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管理手段落后,社保档案基本未信息化。

5、硬件建设亟待加强。由于县财政紧张,在社保硬件设施上投入不足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社保经办机构场地限制,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还没有存放档案的固定场所,历年积累的社保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有的虽有档案室,但保管设备简陋,条件达不到要求,保护措施不到位。

二、加强县级社保档案管理的思考

1.提高收集水平,打牢工作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材料的收集,就形成不了系统完整的档案。特别是在简化整理,强化档案利用的今天,收集工作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收集工作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才能保证材料的齐全完整。本着“谁经办、谁收集”的原则,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业务科室经办人员负责业务档案收集工作,具体收集社保业务经办过程中参保登记、关系转移、保费征缴、待遇核定发放、稽核监察、统计报表等资料,按照类别存放,并按办理时间排序。归档材料还要确保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签字盖章、日期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标识完整齐全,然后向档案室移交。

2.及时规范整理,防止材料积压。材料收集上来,档案人员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中明确的归档项目及内容,定保管期限、编号后归档,编制检索目录。县级社会保险制度开始于1986年,积累了大量的纸质资料,分散地存在各业务科室。对于这些历年社保历史资料,要全部收集归档整理,确保社保档案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做到一月一收集,一月一立卷,使档案收集整理经常化、制度化,防止材料积压。

篇6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目前我镇现共有5638人参加了居民养老保险,其中有1166人已到龄领取待遇。至五月底,领取待遇人员已全部办理了生存认证工作;缴费人员4446人,其中4375人已完成今年缴费,续保率达98.4%,居全区前列;一至五月份新增参保人员39人,死亡注销21人,封存帐户25人。

2、失地农民保障工作

由于一些特定原因,我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分为区、镇两级。

目前我镇共计713人纳入区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已到龄领取待遇共计190人。

镇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目前含盖红稼农林和富城新村两个项目共计106人纳入保障范围,其中有27人已经到龄享受待遇。

根据2013年区政府黄政办〔2013〕11号关于调整区居民及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精神,已完成调标的前期工作,第二季度将全面落实。

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工作

本项工作要在7、8月和正式启动,在2012年工作基础上,确保全面完成年区人社局下达的我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任务数。

职工养老保险扩面任务数为130人,由于我镇目前投入运营的项目并不多,悟了·松竹涧今年六月投入运营以来效益一直不理想,按规定必需为职工办理五险,但是目前只是购买了48人的工伤、生育险,职工养老保险这一块我们正在配合区社会养老保险局做好企业及职工的协调沟通工作。

4、劳动监察和农民工工资工作

今年上半年配合区劳动监察大队完成了14户企业的劳动审查工作;自元月份以来共受理农民工欠薪案件8起,拖欠工资款1028.61万元,涉及农民工440人,共追回工资款1003万元。协助区劳动仲裁办公室就上海广电拍摄基地的劳动纠纷处理工作,目前还在办理中。

5、劳动力平台建设

随着人力资源保障工作向农村延伸,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也急需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的支撑与推动。今年我们在各村的大力支持下,对全镇劳动力资源状况、镇域内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劳动力资源花名册、用工单位花名册,并全部录入电脑,进行动态化管理,完善了各项台帐。

针对近年来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我镇积极配合区人社局做好每年的生存认证工作,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各类档案。

6、失业登记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

做好我镇下岗失业人员调查和下岗再就业统计,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配合区人社局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以及进城务工劳动者就业培训。在区就业局的指导下,建立建全我镇失业登记管理工作。

二、201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城乡居养老保险工作,特别是剩余的71人今年续保工作。积极宣传各项政策,特别是多缴多得,争取提高人均缴费额。在有条件的村组开展集体资金补助试点。

2、加强和规范失地农民保障工作,严格按照,做好区、镇两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区级失地工作,主要是2013年大东海项目和救援队项目所涉及到的中墩村桐干、墩上、桃林、前门等组;镇级失地工作,主要是红稼农林、富城新村项目的正常管理发放工作。

3、劳动监察和农民工工资工作,端午节临近,农民工讨薪又是一个小高峰,抓紧和项目办配合做好摸底调查,在原掌握的基础上继续跟进。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工作,确保2013年任务顺利完成。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深入镇域企业做好劳动法宣传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工作。

篇7

2.夯实一个基础:

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工作。一是继续强化免费就业服务制度。二是要搞好就业援助,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服务。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工作力度,落实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补贴政策。三是做好失业登记工作,加强失业调控,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四是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稳定发展各类就业服务型企业。五是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和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六是要做好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3.抓好五项工作

(1)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一是完善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创业咨询专家组。二是协调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发展创业实体。收集、汇编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三是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完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责任、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效率、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范围。

(2)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一是继续以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区县、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乃至其它部门的培训,不断整合培训实训资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二是培训针对性要进一步加强。要切实了解参培者的培训需求,通过全市统一汇总分类后,实施招投标。三是继续推行送培训到乡镇、开展异地培训等方便参培者的培训方式。四是强化培训监管,杜绝培训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杜绝职务犯罪。

(3)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全市社区和建制村的基层VPN网络的覆面建设。根据全城联网办公运行模式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制定各网络节点的带宽参考标准,逐步提高各级数据机房VPN带宽和出口带宽,实现基层节点的互联网数据分流。二是进一步改造升级市局中心机房的网络设施设备。更新综合布线系统,添置服务器、硬件防火墙、硬件防毒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负载均衡器、磁盘阵列(含数据备份软件)、UPS电源、监控操作台、机房专用空调、清风系统、消防系统、防盗系统等设施设备,构建更加规范的标准化数据机房。三是市场化思路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网站。重点打造《就业服务网》的互动功能,通过与电信营运商、户外媒体营运商、广电、教育、保险等社会力量的交流合作,将“网页互动”、“短信互动”、“声讯互动”、“广播互动”、“校园互动”等现代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引入公共就业服务领域,构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具有权威性、便捷性、实时性、广域性、交互性的网络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4)加强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一是强化扩面征缴。要加强对不同类型参保单位的分析,通过与统计局数据和其他险种的对比,找出差距,挖掘潜力,强力推进扩面征缴。二是加强基础管理。要强化内部监管和控制;加强基金征、管、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全面实施失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三是要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四是要积极参与配合企业改制工作。

篇8

1.就业再就业。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6.2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14.15万人的114.8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7.65万人的12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9万人,完成省下目标2.15万人的1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2.就业培训。累计实施再就业培训5.9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4.8万人的123%;实施创业培训1.4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1.162万人的120%;就业训练中心实施培训7.3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4.6万人的159%。

3.社区就业和小额贷款。各类就业型企业累计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计3.4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2.96万人的116.6%,其中社区就业实体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计2.86万人,完成省下目标1.82万人的157%。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共计699笔,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5329万元,其中: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670笔,发放贷款1604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29笔,发放贷款3725万元。

4.失业保险。五年累计征收失业保险费24796万元,完成省、市累计目标任务20150万元的123.06%;失业保险累计新增扩面76514万人,完成省累计目标任务49000万人的156.15%。

5.劳务输出。就业部门累计组织劳务输出4.56万人,完成省下目标3.25万人的140%。

(二)主要工作成效

1.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2006年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出台和实施,使得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此间,我市出台了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局等22个部门促进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涉及就业资金、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创业促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重点群体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几十个文件,形成了一系列强大的政策支撑体系,为促进我市就业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城乡一体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架构已经形成。五年来,我市拥有市区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8个,市区县人力资源市场7个,拥有正式职工和借聘用人员150多人。县级以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从“十五”期末的284个,增加到当前的910个;专兼职工作人员从485人,增加到1400多人。其中,村一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从2007年开始试点建立,当前已有540多个,每个村至少有1人从事相关工作。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分中心,从2007年开始试点建立,当前已建立14个。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架构,与此同时,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也初步形成。就业服务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服务对象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城乡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体。

3.职业培训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一是职业培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相关文件从培训的开展、补贴的申报、培训过程监督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规定,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二是培训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以市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区县就业训练中心、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企业、院校为一体的职业培训网络。三是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建立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从单纯理论培训到结合动手能力培训实现了一个崭新的突破,后与市惠民培训学校合并建设。实训基地已经完成一、二期建设,在我市知名院校、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区县就业局等12个单位建立了实训分基地,具有酒店管理、智能楼宇、现代形象设计等9个实训专业,年实训能力达5000人。2007年建立运行以来,已培训、实训各类人员7000多人。四是培训形式多样化。采取送培训到乡镇、将培训与招商引资结合、开展异地培训、开展创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方便培训对象为出发点,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援助制度得到不断强化。一是完善了就业援助政策。出台了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通过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以享受免费职介、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二是逐渐形成了就业援助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市区县局分别设立了就业援助服务窗口,基层所、站直接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援助服务。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援助服务。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市区县通过协调机关事业单位“腾岗”,认定企业保洁、绿化服务性岗位,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城市公共服务岗位等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政府实施岗位补贴。

5.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化得到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并初见成效,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建成了较为规范的中心数据机房,VPN数据传输网络基本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联网全覆盖。二是组织开发了《劳动99三版》本地化业务软件,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险的有关业务相继实现联网办公,各类业务数据信息达40余万条,基本具备数据交换中心功能。三是开通政务内网电子协同办公系统和互联网OA系统,实现非条件下的无纸化办公新模式。四是开通《就业服务网》,建立网上人力资源市场。

6.失业保险促就业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完善市级统筹。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通知》(自劳社发[2009]80号),完善了失业保险市级统和资金管理,实现了全市统收统支、统一调剂、统一管理。二是规范了失业保险工作程序。实现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发放及基金财务合法性、有效性、规范性、完整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了基金安全完整。三是建立了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失业保险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四是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对19户企业、16483人次进行了社保补贴,受益面达25086人,补贴金额526.43万元。五是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参与配合了28户市属企业、16户区县属企业改制工作,为改制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待遇服务。经市政府批准,对改制失业保险欠费挂账上亿元。六是做好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新增接收档案13128卷,提供查询、关系转移等档案服务9984人次。七是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五年来,发放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614473人次,发放金额22350万元;征收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费11359万元,发放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待遇15984人次,发放金额11205万元。

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不断完善。一是率先在全省试点打造村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二是提供更多的公共就业服务。为贴近农村劳动者,把招聘会开到乡镇,把培训送到乡镇,把就业信息、培训信息送到村组,召开返乡代表座谈会,走访困难务工人员家庭。在全省开展的统一专项活动基础上,创新开展“家乡温暖活动”。三是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建立了专门的返乡民工创业孵化园,各个区县也正在制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农村,鼓励农民工承包土地开展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绿色农业;对在城镇创业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四是注重品牌打造。树立劳务品牌,通过品牌培育更多的务工技能人才,提升他们在外的待遇享受。同时,将培训送到务工地,对他们开展异地培训,不断提升其务工技能,稳定就业。

8.创业促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建立了推动创业的部门。为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市局设立了创业指导科,指导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创业促就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出台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小额贷款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意见等推动创业工作的文件。三是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助推创业。建成70个充分就业社区、1个充分就业街镇,有11个社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充分就业社区”,通过辖区优势推动创业。四是建立创业孵化园。为以点带面推动创业工作,在大安建成全省首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创业者在创业(孵化)园将获得土地使用、小额贷款、减免行政收费、税收减免、创业培训、社保补贴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此后,各区县也都建立了工业园,积极吸纳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五是营造创业氛围。邀请全国有名的创业明星为下岗失业人员现身说法,举办“盐都十大杰出青年创业之星评选”、“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暨百万创业信贷扶持行动”、“青春创业就业万人大讲堂”、“青春创业20位风云人物风采展”、“青春创业百岗见习行动”等“青春创业在”五大主题活动,推起创业热潮。

9.机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抓班子建设。坚持把班子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班子带队伍、以队伍促发展。近几年来,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班子中以“不争分工、不分彼此、不争功劳”的理念推动全市就业事业的发展。二是抓组织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人员结构和历史状况,结合业务工作需要,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了中层干部的内部交流和提拔,先后轮岗交流了8名中层干部,提拔了5个正科级、4个副科级干部,极大地促进了工作,调动了中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抓制度建设。近几年来,制定和完善了强化机关建设的各种制度,如再就业补贴内部监督制度、制度、公文制度、办公室制度等规范性制度,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以机制约束人。四是抓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提升队伍凝聚力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职工道德情操和修养,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组织职工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市局全体职工开展拓展培训、工间广播体操,市区县局集体开展“两法一规定”知识竞赛,“我为就业添光彩”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组织全系统职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加强应对金融危机,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五是抓廉政建设。实行了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加强全局廉政教育,施行公开透明办公,杜绝违纪行为。通过狠抓机关建设,就业局机关及就业系统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增强了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系统联动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活动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对我局参与的城镇就业状态的调查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万岗位就业服务大行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省局领导亲自到场,并作重要指示;各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挤出宝贵的春节休息时间为活动助威;市、区县、街道(乡镇)以及社区从事就业工作同志放弃春节假期,统一投入到活动当中。省局领导在参加授牌仪式时指出,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开了全省的先河,对全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开展,对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领导在参加异地培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局以发展的眼光,到外地进行培训实训,这在四川省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尝试。等等,在这里无法一一例举。正是有了这些支持和鼓励,我市的就业工作才得以顺利的推进。

2.心系民众、勇于创新、以点带面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现了全省“八个率先”。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率先在全省建立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把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率先在全省打造村一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为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有效落实,率先在全省创建充分就业街镇;为探索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探索就业与招商和区域经济互动;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率先在全省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有形无形“两手抓”的机制;为了激发因金融危机返乡民工参与就业的热情,率先在全省开展返乡民工迎春大型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率先在全省建立返乡民工创业(孵化)园;为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工异地培训。这些工作当中,有五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就业创新工作和亮点工作。把群众满意做为就业服务工作的宗旨,把创新工作做为拉动整体工作的引擎。

3.重视宣传、营造氛围、邀民参与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推手。

五年来,我们重视宣传,重视舆论引导,重视营造氛围,把宣传信息工作作为就业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政策宣传,还是活动宣传上,我们都注重充分利用宣传媒介,通过基层服务窗口、通过上门送政策、通过设立咨询服务窗口、通过就业服务网站、通过与各种媒体合作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展开就业宣传。尤其是在“一万岗位就业服务大行动”期间,首次提出了组合宣传的理念,对活动宣传方案实施全市统一策划,提供新闻通稿、宣传一个口子对外,充分利用宣传所能起到的辐射、推广和轰动效应。去年,吸引了社会各界和中央、省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市媒体以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方式宣传我市就业工作。我们的就业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2次,中央电台报道3次,四川电视台报道3次,其他省级媒体报道10多次,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报道5次,市级媒体则是开辟了《职场文化》、《盐都就业》、《就业视线》等专栏和专题,进行长期性的宣传。强有力的宣传,营造了求职者高涨的参与就业创业的氛围,对促进就业工作顺利推进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四)主要矛盾和问题

1.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十一五”期间,尽管政府注重发展各种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和企业,同时也开发了大量的城市、社区等公共服务岗位。但是,对于我市长期以来累计的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城市化建设产生失地农民和初、高中及高校毕业新产生的各种失业人员总量来说,岗位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缺口仍然在2万个左右。

2.结构性失业矛盾依然存在。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我们注重强化职业培训,还为此建立了政府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提升劳动者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绝大部分都是缺乏劳动技能的群体,要改善群体技能结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3.促进劳动者创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尽管为推动创业促就业做了很多工作,建创业指导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建创业园。但是,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环境,创业扶持政策,创业的指导仍然不能满足创业者需求。

4.城乡一体人力资源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当前城乡一体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人力资源市场市区县统一和区别分类上还缺乏整体规划,人力资源市场的规模还不够大,市场的软环境还不健全,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查询等方面还不完善。

5.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尽管我们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区(村)最贴近群众的地方。但是,村级平台、乡镇平台、区县局、职介中心等就业服务机构还不能得到有效的人力保障和经费支持,整个系统工作人员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

6.失业保险清欠扩面依然困难。尽管我们在强化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我市困难企业多,根本无缴费能力,使得失业保险征收清欠难,据调查显示,现缴费人数只占参保人数的70%。另外,由于失业保险参保缴费的义务与享受待遇的权力不对等,严重影响了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加之又缺少刚性的手段,使部分单位,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逃避参保。

7、信息化设施设备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受信息化办公设备和数据交换设备的制约,业务软件联网应用的运行环境还有待完善。二是区县网络管理员绝大部分为兼职,系统管理维护能力有限。三是VPN网络覆盖面有限,系统内部只覆盖到乡镇一级,系统外部尚未实现联网运作。四是就业服务网站的功能较单一,运行模式滞后,不能充分发挥宣传交流阵地作用。

二、2010年就业工作

(一)主要指标完成

1.城镇新增就业达到33686人,完成省下目标任务31000人的108.6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896人,完成省下目标任务15500人的115.4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680人,完成省下目标务任4500人的126.2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0%以内。

2.实施创业培训2800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2500人的112%。

3.各类就业型企业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529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6600人的114.08%;其中:社区就业人数5680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4000人的142%。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总额2588万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2400万元的107.83%。

4.全市征收失业保险费5000万元,完成省、市目标任务4300万元的116.28%。12月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56万人,完成省目标任务12.56万人的100%。全市失业保险新增扩面1.1万人,完成省目标任务1.1万人的100%。

5.就业部门组织劳务输出7200人,完成省下目标7200人的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工作

一是抓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合我市实际,积极草拟和出台了新一轮就业政策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配套措施。

二是专项活动促就业,保障民生创和谐。贴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2010家乡温暖活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型公益招聘会”等系列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建卡立档,实施动态管理,帮助增强维权意识。加强对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工作模式的总结和推广,大力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期间,开展返乡民工座谈会60多场次,专场招聘会50多场次,走访慰问1500多户,送政策资料15万多份,提供岗位1万余个,促进近4000人就业。

三是打造“四化”基层平台,建设坚实基层队伍。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不断夯实基层平台建设,扩展了业务软件功能。已基本实现“人员配备专职化”、“硬件建设标准化”、“服务流程规范化”、“工作手段信息化。”

四是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正在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相关文件。

2.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工作

坚持把鼓励支持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战略,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协调相关部门尽最大努力给予大学生创业基地支持,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倾斜,对开展用工、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帮扶和支持。二是开展了“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用工—创业跟踪”系列服务,树立了创业典型,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金额。在个人贷款最高5万元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女性贷款最高可达8万元。

3.大力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

一是继续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指导社区加强工作平台建设,完善各项基础工作。二是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充分就业社区综合评审、表彰活动,以及2008年评定充分就业社区和省政府和劳动保障厅命名的充分就业社区的复查工作。新增评审和建成全市充分就业社区36个。三是强化创建活动宣传,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是召开了2010年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会,对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总结,对新达标充分就业社区进行了表彰。

5.积极开展职业培训

一是积极组织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二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招投标和个人补贴申报工作。三是做好培训服务省运工作。为了更好服务省运会,提升餐饮、酒店、旅游服务业整体服务水平,开展了“迎省运.强技能.促就业”活动。市区县职业培训机构联动,对服务业从业人员或有意愿从事服务业的人员,举办餐厅服务、酒店服务、营业员、市场营销、美容美发等相关专业培训。

6.推进信息网络化纵深建设和运行

全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业务管理更加规范、软硬件应用环境得到增强,技术队伍得到充实,各项工作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全市VPN网络已经实现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联网;数据传输光纤出口带宽增至30M,通信瓶颈进一步缓解;业务软件的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等大部分功能模块已经实现联网应用,业务数据库存储各类数据信息超过40万条。同时,随着国家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公共就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现有业务软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应用需求,启动了业务软件二次开发工作。

7.狠抓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

一是力促失业保险实名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失业保险参保数据库,进入系统的参保单位信息1756条,参保个人信息110684条。二是抓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通过开展结算工作和参与国企改革工作扩面,全年新增扩面人员中,非公经济新增参保占50%左右;企业破产改制后续保288人。三是抓基金征收。继续采取失业保险联合结算稽核的办法,结算出欠费金额350万元,催促补缴120万元。人均缴费基数比去年提高了23元。四是完善市级统筹。全年市局将调剂4300万元资金,用于四区两县的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全市将为830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300万元;为460名农民合同制工人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费23万元。五是积极参与和配合企业改制工作。积极参与配合14户市属企业,9户区县属企业改制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对改制企业失业保险欠费挂账1326.42万元;免收档案管理费3.4万元;为全市改制企业2889名失业职工进行失业登记,办理失业保险待遇享受手续。六是加强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市失业人员档案馆现有档案42394卷,其中今年审查接收失业人员档案2925卷,为1622名失业人员提供了档案转移、代办退休等服务。

8、积极开展创新争优活动

建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动员(扩大)会议,实施了机关和个人公开承诺,确定了包村帮户名单。对舒坪镇磨刀岭村村级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对定点帮扶人员刘富贵的家庭生活情况进行了了解,送上了1000元田坎维修和鱼苗购置款。

三、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就业工作将围绕“十二五”就业服务事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推进就业工作的指示,以“一一五一”促进为重点开展就业工作。即:落实一项政策: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夯实一个基础:就业服务基础工作;抓好五项工作:创业促就业、职业培训、就业服务信息化、失业保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好一项建设:体系建设。

(一)工作目标

1.城镇新增就业30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0%以内。

2.实施创业培训2500人。

3.各类就业型企业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600人,其中:社区就业人数4000人。发放小额2400万元。

4.全市征收失业保险费4300万元,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万人,全市失业保险新增扩面1万人。

5.就业部门组织劳务输出5000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1.落实一项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就业政策。一是要切合我市实际,继续完善和补充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二是要协调、督促就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三是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就业政策。

2.夯实一个基础: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工作。一是继续强化免费就业服务制度。二是要搞好就业援助,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服务。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工作力度,落实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补贴政策。三是做好失业登记工作,加强失业调控,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四是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稳定发展各类就业服务型企业。五是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和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六是要做好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3.抓好五项工作

(1)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一是完善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创业咨询专家组。二是协调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发展创业实体。收集、汇编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三是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完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责任、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效率、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范围。

(2)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一是继续以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区县、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乃至其它部门的培训,不断整合培训实训资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二是培训针对性要进一步加强。要切实了解参培者的培训需求,通过全市统一汇总分类后,实施招投标。三是继续推行送培训到乡镇、开展异地培训等方便参培者的培训方式。四是强化培训监管,杜绝培训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杜绝职务犯罪。

(3)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全市社区和建制村的基层VPN网络的覆面建设。根据全城联网办公运行模式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制定各网络节点的带宽参考标准,逐步提高各级数据机房VPN带宽和出口带宽,实现基层节点的互联网数据分流。二是进一步改造升级市局中心机房的网络设施设备。更新综合布线系统,添置服务器、硬件防火墙、硬件防毒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负载均衡器、磁盘阵列(含数据备份软件)、UPS电源、监控操作台、机房专用空调、清风系统、消防系统、防盗系统等设施设备,构建更加规范的标准化数据机房。三是市场化思路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网站。重点打造《就业服务网》的互动功能,通过与电信营运商、户外媒体营运商、广电、教育、保险等社会力量的交流合作,将“网页互动”、“短信互动”、“声讯互动”、“广播互动”、“校园互动”等现代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引入公共就业服务领域,构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具有权威性、便捷性、实时性、广域性、交互性的网络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篇9

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市委和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工作部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完成重点整改成果工作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作为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抓实抓好。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重点整改成果完成情况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落实向社会公开承诺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1、解决创业促就业问题。20xx年1-6月份创业促就业工作实现全市新增22458人,完成计划3.4万人的66.1%;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48.5万元;完成计划的113.1%;解决9户“零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做到出现一户解决一户,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工作目标。

2、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解决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

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截止20xx年7月,全市13户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共计4278名退休人员已全部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限额,由原2.8万元提高到3.5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新增120xx人,完成计划2万人的60 %,工伤保险新增5500人,完成计划1万人的55%。

3、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市人才工作服务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完成了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建设;人才继续教育模式实现创新;举办了以考代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继续教育和《长**北五味子的立体开发与研究》高研班课题;人才工作服务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组织召开各类对接会10余场,为全市30多家单位、民营经济实体输送、招聘人才300多人;建立了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工资发放“五险一金”交纳等银行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

4、公务员管理实现新突破。考核奖励工作进一步规范化;职位职务管理程序更加严密;参照公务法管理单位申报审核工作稳妥开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补充人员考录工作规范有序,公务员管理达到规范化、法制化。

二、完善体制机制情况

创新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推进科学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保障和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成果上实现新突破,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体制,很难在短时间完成,为抓好这项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坚持突出重点、全局推进、大胆探索、严谨求实、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在整改落实阶段,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严格自查、认真分析梳理、筛选讨论、领导研究确定等方法步骤,对现有各类制度、规定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区分“废、改、立”三种类型,彻底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障碍,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及时废止一批阻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围绕扩大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队伍等方面重点,对原人事局、劳动保障局现有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那些不适应发展形势、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及时果断予以废止。根据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放权加快发展的原则,我局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8个行政审批项目变为日常监管,废止规范性文件3个。

2、调整完善一批局部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一些总体较好、局部内容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吸收基层和群众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共修改完善规章制度3个。为提高医保参保人员待遇,出台了《关于医疗保险待遇政策调整有关事项的意见》,重新修改下发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违反工作纪律处罚办法》,修订出台了《**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3、建立健全一批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篇10

在市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北京市人事局局长张欣庆就《就业援助规定(草案)》进行了情况说明。

张欣庆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围绕首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稳定就业、扩大就业为目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张欣庆介绍,2010年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约32万人,实现就业约16万人,就业援助任重道远。因此,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将本市现行有效的就业援助政策法制化,保障本市就业援助政策可持续实施,维护就业局势的整体稳定。

张欣庆介绍,市人力社保局自2009年初启动了促进就业的地方立法调研论证工作,同年12月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立项论证。论证意见是:考虑到《就业促进法》内容制定比较全面和明确,本市不再制定全面的实施办法;地方立法重点解决本市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明确和细化政府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规范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促进本市就业工作。集中整合本市近年来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成熟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实现促进本市困难群体就业政策和工作机制的法制化、规范化。

根据本市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2010年3月,市人力社保局和市政府法制办组成立法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梳理了本市就业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先后召开5次专题论证会,深人多个部门、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就有关难点问题调研,形成《草案》送审稿,报送市政府审查。

市政府审查期间,将《草案》送审稿全文及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在充分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目前《草案》。在起草过程中,市人大财经委、法制办始终参加了起草工作并给予具体指导。草案已经2011年第95次市政府常委会审议通过。

《草案》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根据《就业促进法》的授权,明确由市政府确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根据《就业促进法》第52条的授权,《草案》规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就业困难人员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在所在地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此外,根据残疾人就业的特殊情况,草案作了与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相衔接的规定。

二是细化政府就业援助职责。《就业促进法》明确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是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草案》对此作了进一步细化;一是制定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具体措施;将就业援助纳入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就业援助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服务体系,扶持和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就业援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在调整产业结构时,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进行就业需求预测,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对因城市区域功能定位或者区域经济发展等经济结构调整原因造成就业矛盾突出的地区,市政府在岗位开发、跨地区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四是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本市国家机关的工勤人员优先招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

三是明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享受的具体优惠措施。一是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和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同时,根据不同人群就业前后参加社会保险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社会保险之间的衔接问题,《草案》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前后所参加的社会。

四是明确就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职责。《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服务机构承担的就业援助工作职责:一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宣传就业援助政策,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职业介绍、档案管理等服务。二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优先为提供空岗信息的用人单位推荐适合的就业困难人员。三是鼓励社会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服务,并有权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有关补贴。

此外,《草案》还对有关行政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用人单位、就业困难人员骗取补贴和社会保险待遇等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

市人大财经委提出四条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王火宣读了市人大财经委关于《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市人大财经委认为,本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劳动者就业保障、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就业形势总体是好的。特别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提供法制保障,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制定出台本市就业援助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

市人大财经委认为,《草案》紧密围绕立项论证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针对本市就业援助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规定了政府就业援助职责、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所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就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职责等方面内容,并将本市几年来就业援助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和固化。《草案》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符合北京实际。同时,市人大财经委就《草案》有关内容提出以下修改意见和建议。

一是关于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草案》只规定由有关部门拟定本市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市人大财经委认为,在条文中不明确规定就业援助的对象和具体范围,将影响法规的操作性,不便于了解和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条件和判断标准,在实际中不利于更好地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因此,需要根据本市实际,在条文中明确规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同时授权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进行调整。建议将《草案》增加相关内容。

篇11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矿外聘人员的管理,保障外聘人员的切身利益,根据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及公司的具体要求,我矿263名外聘人员全部实行劳务派遣用工机制,与准旗就业局签定了劳务派遣合同,将这些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资发放、社会保险及部分培训工作移交劳务派遣机构,这样使得我矿的外聘人员管理更加规文秘站网-范,提高了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保证人力资源储备

根据今、明两年生产任务和设备的投入,为了生产正常进行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今年我矿与公司劳资处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型卡车司机学员56名,推土机司机学员19名,这些学员已按计划培训完毕,取得上岗资格;电铲司机6名;从大、中专院校招聘吊斗铲司机9名,现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理论培训;为哈尔乌素露天矿的投产招聘电铲学员30名,招聘工作已结束。

三、培训工作

1、招聘人员的岗前培训

我矿对公开招聘的56名大车司机学员和19名推土机司机学员制定了培训方案,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从各二级单位抽调技术过硬、培训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实地讲授、现场实践操作培训为主,室内讲授、答疑为辅的培训方式,对以上学员按培训计划进行了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公司形式教育、入矿教育、机械电器常识、安全操作规程、场地操作、跟车训练、上岗考试等内容。在培训期间为了使学员有一个好的训练环境,矿为学员在培训场地搭建了板房。到12月22日,本次招聘的学员培训工作顺利完成,考试全部合格,并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

从大、中专院校招聘的9名吊斗铲司机学员在理论学习上进行了外委培训。根据吊斗铲的实际结构,培训地点选择了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内容包括机械制图与常识、电工基础、电机学、可编程序控制、传感器与电力拖动、变频调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等内容。计划理论培训在20__年2月13日前完成。

2、在岗职工的教育培训

根据公司下发的《20__年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和我矿员工的实际情况,我矿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由于生产任务紧,我矿只能利用倒班休息时间对9个工种的440人进行了岗位培训,其中包括爆破工、电铲司机、钻机司机、推土机司机、前装机司机、平路机司机、供电电工、轮斗司机、卡车司机。

3、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根据公司的统一安排,我矿今年对钻机司机、汽车驾驶员、集控操作员三个工种106名员工的职业技能签定培训,到今年我矿已按计划完成了全矿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我矿职工的岗位技能和职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优化了技能人才结构,整体素质明显加强。

四、认真做好员工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工作

根据公司核定的露天矿工资基数,我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__年工资分配办法》,并严格执行,5月份,根据公司下发的《调整职工工资标准的通知》,我部对741名职工的工作岗位进行了核对和检查,做到了人岗相符。11月份,公司下发了《调整公司年金和过渡性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通知》,由于缴费工资基数、工龄、职务(职称)都按20__年的标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查工资卡片、查档案,及时的为职工补发了今年的过渡性养老保险。

工资管理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任务重、责任大的工作,以后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逐步的完善工资分配方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我矿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养老保险管理工作

3月份我部对全矿741名职工的20__年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记录与内蒙的养老保险系统数据进行了核对并装档,对20__年欠缴的786.3元养老保险金进行了补缴,对查出的数据存在出入的10个职工的档案进行了查实整改,使每个人的养老保险档案准确无误,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为养老保险移交自治区统一管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4月份对去年采集的全矿职工的养老保险基本信息

进行了公示,尤其是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进行了细致认真的整合,对查出的144人的身份证号码、48人的出生年月、10人的参加工作时间进行了核实整改,做到了参保职工基本信息准确无误。9月份对全矿聘用的165名职工的20__年1月份到20__年4月份缴纳的养老保险进行了彻底整理,并为每个职工建立了一份养老保险档案,做好了移交地方的准备。12月份整理并录入了20__年到20__年上半年职工年金数据,对84名后调来的职工的年金从原单位开据了证明,一一进行了查实并进行了录入。六、劳动保护管理工作

根据我矿生产人员的实际情况,今年把坑下工种的单鞋、棉鞋的式样都改成了高腰靴式,更适合了现场的工作环境,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在劳保发放过程中发现不适合现场工作的或质量、规格有问题的及时反馈给了供应处,与供应处及时协商进行更换。对一些期限不合理的防护用品也进行了调整。而且与供应处协商要求供应商直接送货,避免了以往劳保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力争做到劳动防护用品及时、正确的配戴。工作中我们总结以往的不足,立足一切为了生产,使劳动防护用品真正与工种挂起钩来,切实解决了劳保发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但今年的劳保用品发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由于劳动防护用品的规格、式样不合适,导致发放不及时,为现场的工作带来了隐患。

经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及时的改进,劳动保护用品工作已经日臻完善,基本做到了让职工满意、放心,真正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切实起到了劳动保护的作用。

七、其它工作

由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新系统的开发,自12月份开始,按公司计划和要求,抽调各二级单位有关人员,对我矿员工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

以上是对我部一年来的工作总结,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明年的工作中需要加强。

一、加强人事劳资工作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二、完善我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汇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