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5:36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1

2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各地的高校对体育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开展举办了许多体育文化活动项目,这些项目的举办和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还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文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2.1高校体育文化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

当前,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对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重视,没有依据高校当地和高校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本校体育文化相关的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几乎没有高校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完全没有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没有政策保障及相对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必然导致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步伐缓慢,流于传统形式,极大地削弱了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的力度。

2.2高校体育文化投入资金较少,缺少开展体育活动项目的扶持资金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缺少资金建设体育场馆、完善体育设施设备,高校体育文化项目的建设和开展仍依赖传统的设施设备,难以满足新型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凭借传统的基础设施和现有的体育设备很难满足高校广大师生的体育需求,对参与体育文化开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3在高校体育文化建

设过程中,内容相对单一,不重视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目前,我国有许多高校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将体育简单的理解为锻炼身体,没有将体育运动理解为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性格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将学生体育成绩和身体发展情况作为教学重点,不能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体育精神和塑造体育道德。

3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措施

3.1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文化品位

只有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发展与建设的重心定位于如何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层面,开展与广大师生兴趣爱好相符、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特色体育文化活动。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持,因此,高校必须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培养人才。对于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充实内容、提升文化品味,要依据高校所在地的区域文化状况和高校自身建设情况,重点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帮助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建设与发展高校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不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3.2加大重视力度,构建体育文化机制

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施长远的战略规划,在制度层面确保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高校管理者与体育文化主管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建设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做到领导重视,才能确保顺利实施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体育文化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精神的力度。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体育人文素质的培养比较重要,因此要重点宣传高校体育文化,加大人文素质培养的力度,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3依据地方实际,打造特色体育文化

当前,已经有许多高校认识到举办和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在校园营造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性。高校要依据地方实际,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文化。例如,在我国的东北,高校在建设和发展体育文化过程中,将冰雪项目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以营造特色明显的体育文化氛围,更好地发展体育文化。此外,为丰富本校的特色体育文化,还要采取相应的实施措施。高校依据本身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对特色体育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开发和建设,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各高校之间要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特色体育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逐步提高影响力,在不断增多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3.4完善体育设施,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建设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必须完善高校体育设施设备。体育设施设备的先进可以确保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和体育项目的创新与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完善的设施设备、丰富充足的体育器材,是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实现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物质基础,影响着其发展速度和创新水平。因此,高校要加大体育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文化设施设备,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兴趣,培养体育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2

2高校体育的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文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包括体育教学运动技术,体制状况、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奖惩条例、学生健身锻炼的效果和欣赏水平、运动竞赛、体育的传统、制度、规范等。邱亮(2009)认为,为建设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高校体育规章制度,以其规范体育场馆的管理,引导学生的行为动作,以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开展。潘喜梅(2011)指出:体育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体育课程的制度创新是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重点内容。体育课程是高校在体育学科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两个方面的要求。罗春(2011)强调: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规章制度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革,让它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以其规范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管理,引导学生的行为,以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胡波(2012)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层面,处于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中间层,包括校内外与体育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约束和规范学生体育行为的重要保证。良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首先建立一整套完善、可行的校园规章制度,并能将其贯彻到实处,这样才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顺利开展。宋培海(2013)点明:要使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曾敏(2014)认为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深受“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体育事业发展的目的上及相应的措施都要体现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与发展的观念,在体育文化价值观选择上更注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以上所述,都阐明了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高校的各项体育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3高校体育的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它是以人的意识形态显现的,是无形、内隐并且不易觉察的,它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各种体育观念及信仰,主要突出在高校体育思想、观念、精神、道德风尚和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园风气等方面。任莲香(2008)指出,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以“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为宗旨,担负着培育人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任。CUBA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篮球事业向高水平发展的同时,更将一种奋斗、合作、拚搏、进取的篮球精神带入校园、推向社会,有助于高校体育精神的形成,可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桂银(2008)指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奥林匹克”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精神以及学生体育价值观等内容,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张志刚(2011)指出:精神文化层面,主要是指校园体育文化的潜在意识形态,表现为校园文化整体氛围中形成的体育道德意识、作风口号以、团结协作、拼搏勤劳等传统优秀文化的再延续。秦华奇(2012)认为:大学要着重宣传中华体育运动员在大型国际比赛过程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为祖国争光的众多事迹,激起老师和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高校还需要将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构建和高校学风紧密融合,正确引领学生们持续优化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欧秀伶(2013)点明: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建设重在丰富文化内涵,够体现体育文化精神。高校体育文化精神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个高校文化发展的精神载体和重要支柱。杜放(2014)提出:需要构建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发挥精神文化“培育人”“造就人”“启发人”的功能,让师生从体育道德、体育风尚的视角去领悟体育文化的真谛。以上所做的研究都是以不同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有专门从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进行的研究,发现了高校在体育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大都因为场地、器材的建设问题,导致高校体育活动开展得不够理想;也有专门从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进行研究的,高校几乎都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规章制度;精神层面校园文化建设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进而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更加完善。还有一些研究探索了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要不断发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体育社团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的作用等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研究展望

文献综述表明,学者们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却仍然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必须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整体规划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运动技术和方法,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做的梳理研究都是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某一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仅侧重于单一方面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是远远不能看到整体布局,也容易忽视其他层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多方面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今后在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时,要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建设,引入新型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地方民俗体育及其一整套文化体系。引导广大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应该成为高校体育工作重要的任务;高校运动会应该成为全校师生人人能够参与的活动。加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管理,提升教师素养,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校友会沟通交流,并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打造出一些精品赛事,举办体育摄影竞赛、体育知识讲座和竞赛,实施体育明星校园行活动,评选优秀体育社团、俱乐部和体育工作先进人物,引导学生阅读体育报刊、观看体育节目,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加强高校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如广播体育信息动态、体育海报、体育标语、体育雕塑、体育名人名言、建立校园体育网页以及其他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标语的独特作用,形成浓厚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3

本文作者:高勇杜永庆赵晓凤工作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对体育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增强高校体育自主发展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校体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然而,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高校体育自主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的在校生规模迅速增长,高校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而高校体育经费,仍然停留在主要依靠上级行政部门的拨款的初级阶段,使得高校体育发展活力严重不足.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繁荣高校体育文化产业市场,不断拓展高校体育的经济来源,高校体育可以摆脱以前那种“依赖式”的发展模式,变依赖拨款为自负盈亏,调动一切有助于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优化高校体育资源,实现高校体育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基础的增强,可以促进和保证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体育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高校体育文化反过来,可以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提高高校体育的地位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由于受几千年来“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然不能和智育、德育相提并论[2],虽然国家领导人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三令五申,但同工不同酬、重智育、德育轻体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传统思想的影响因素固然存在,但根本仍然原因是高校体育自身的发展不足,使其对学生的影响力大打折扣.高校体育产业的繁荣,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有助于高校体育自身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使体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显著增强,逐步改变学生和整个社会对于高校体育的片面认识,最终提高高校体育的地位.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改善高校体育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高校教育活动必须依靠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够得以实施,高校体育同样如此.高校体育物质条件,包括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教学设备、体育雕塑等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08年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但我国高等教育仍处于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体育物质条件不足的问题仍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物质条件匮乏的矛盾仍然比较尖锐,成为高校和谐发展道路上的不稳定因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政府和高校自身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走高校物质条件产业化道路,依靠高校体育产业自身发展的力量.改善高校物质条件,政府投入和高校体育产业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后者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显著增强,最终形成以高校体育产业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全新格局.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课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文化知识的丰富、体育习惯的养成、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等方面都必须以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基础[3].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繁荣,同样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体育文化资料的印制、课外体育器材的更新、体育讲座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等都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经费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使高校开展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繁荣、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可能.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推动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是高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人才、振奋学生的精神、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塑造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成都体育学院学生共获得4金5银2铜的好成绩,尹靖同学获得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孙文良同学获得第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52公斤级散打冠军;素有“西北王”美誉的太原理工大学男子篮球队连续十一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并多次在CU-BA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都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体育热潮.经济基础是高校竞技体育的血液,以太原理工大学男篮为例,其2003年的经费开支已经超过百万,没有经济支持,没有高校体育产业的高度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的开展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职责是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主题之一,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高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因素[5].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8月5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共54992人,仅占全国高校教师总人数的4.33%,教师总数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一,其中正高职称2533人,仅占总人数的2%;副高职称15734人占0.5%,副高以下职称36723人.无论从数量和质量,高校体育教师均存在严重不足,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一定数量的经费投入,行政资金的投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才是必由之路.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具体途径

成立高校体育产业集团199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各高校先后成立了后勤服务集团,高校后勤迈上了社会化发展的道路.10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高校体育产业要想发展,也必须走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路子[6].高校体育产业集团要改变以往高校体育依行政部门拨款的局面,形成高校体育产业和高校体育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高校体育产业集团应游离于高校的其他部门,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完成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调研、开发和相关经营活动,同时必须为高校体育服务,始终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当然,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在法律制度、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完善,但其适应了高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是高校体育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是高校体育的所有经费,包括体育场馆的建设维护、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科研设施的改善等,将全部由体育产业自给自足,不再需要行政部门的拨款,同时,伴随着高校体育产业的高度发达,甚至有可能为高校其它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体育需求日益旺盛,目前啦啦操在各高校的火爆就是最好的证明.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满足大学生体育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体育专业人力资源丰富,高校体育教师都是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知识分子,其雄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所无法比拟的;其次,高校体育市场潜力巨大,200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021万人,如果按照每人消费100元计算,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将达到200亿左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三,健身人群相对稳定,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健身人群的流动性相对较小,有利于其稳定的发展.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组建和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所开设的健身项目,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健身需求,能够体现高校自身的特点,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式,真正体现“以学生文本”的思想.开展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大学生有强烈的体育赛事观赏需求,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五届CUBA男8强、女4强赛9场转播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8,最高达到1.3.另根据CUBA组织机构的统计,第六届联赛比赛场次为2700场,观众人数达190万,电视收视率甚至超过了最后一届中国足球甲A联赛.这说明,高校的体育竞赛表演事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高校体育竞技赛事的经营,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的商业比赛,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运动员和运动团队参赛,2009年8月8日国际米兰队和拉齐奥队之间的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创下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奇迹,如果我们高校也能组织这样的商业比赛,其经济收益是非常可观的;第二,承接国内外的专业体育比赛,不但可以增加高校自身的知名度,而且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第三,组建高校自身的高水平体育竞技比赛,使高校竞技形成“有自己的竞赛、有自己的明星、有自己的赛事文化”的全新局面,在这方面,CUBA联赛和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推动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开发根据2005年全国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中,分布在学校的有549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主要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课余时间的闲置率较高,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推动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开发,不仅能够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自身维护和建设的经费问题,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供需矛盾.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开发,应与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竞技表演事业相结合,使二者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发展高校体育配套产业高校体育产业,不仅仅大学生是体育健身和体育观赏的需要,还包括高校体育配套产业的发展,体育器材、体育用品、体育食品、体育书籍、体育音响制品等体育产品的高校市场需求同样巨大.发展高校体育配套产业,一是建立大型的体育用品专门超市,考虑到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应立足于中、低档消费品为主、高档消费品为辅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产品,有条件、多校区的高校还可以尝试建立体育用品连锁超市;二是与社会体育厂商联合,本着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以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在高校开设体育用品专门商店.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4

2.体育文化精神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体现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体育文化的社会作用的存在,它不仅体现在奥运会等具体的体育文化形式上,它还在社会文化和教育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体育原来是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通过高校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等具体的内容形式表现出来,高校体育文化精神是体育文化多元化与文化融合的精神,当高校体育教育对体育文化精神进行精神追求与文化思考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有特色的、高校体育教育精神。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发扬是科学精神的凝聚。在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与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人类的一切问题必须有技术与科学来决定生命的健康和生命的意义。

3.塑造高校体育文化品格

在高校体育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体育工作也应努力塑造文化品位,追求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体育文化品格。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必须深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法制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体育,强化体育科学和体育学科的科学评价体系,拓展体育科研视眼,积极促进学院体育的对外交流与协作。高校在分离推动学校文化的同时,应积极支持和发展学校的体育文化,改革重大学校体育活动的运作机制,发挥体育专业教师和广大学生体育积极分子在全校重大体育活动中的作用,使学校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体育设施、器材、服装等)行为文化(体育行为技术、规则、规范等)和精神文化(体育观念、意识、思想言论等)在日益广泛的校内外体育交流中提升和展示其特点及体育的新水平。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文化的多元性与体育文化融合的渠道,基本建成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校体育相适应的,与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比较完善的体育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的过程中应包括以下二方面的内容。

3.1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与包容性

高校体育文化应注重发扬原创体育文化精神的同时又要积极吸纳全国乃至世界各高校、中学、甚至小学的优秀学校体育文化,既十分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有热衷于创建现代学校体育文化,在欧洲和美国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其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根本无政府行为的强领要求,体育课程均以俱乐部的形式存在,体育课程学分均按任意选修学分制计,但其体育俱乐部所涉及学生之广,学生参加俱乐部积极性之高,来源于国家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即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高中阶段甚至于小学开始已逐步成型,为其较高水平的大学体育俱乐部打好基础,形成体育兴趣,健身意识促进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而目前国内高校的体育文化运作模式则更依赖于高校自身文化品牌来通过竞技体育的名人效应及社会效应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锻能力等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体育文化,体育思想我们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将体育文化加以吸收、运作,通过实践结合各校的传统体育文化,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被社会所承认的体育文化品牌。

3.2体育文化的现实性与创造性

体育学科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重要作用可谓一脉相承,以人为本的健身理念,从参与体育健身,人人享受健康生活,以健身说健康的体育思想不会因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层次而改变。为此,体育文化的现实性与创造性在于人的观念。高校体育教育所崇尚的价值观念,是高校建设优秀体育文化的核心,这种观念的提炼,和学校领导的追求密切相关。学校领导有什么样的追求,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在日常的体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就会使学校呈现出与这种体育教育观念相匹配的管理特色。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硬件更需要优质的软件,管理就是学校的重要软件,以法治校是高校管理的核心,积极推进体育文化的政策机制,执行学科的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体系,完善政策职能和管理职能是制度文化的创新之关键。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更在于人的精神,精神统帅行为。优秀的精神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体系的核心,各高校只有根据本校的特点,提炼出本校的优秀理念,然后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学校的个性,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文化环境,使之能真正展示出和谐有序、人才荟萃,走势强健的体育文化发展新局面,打造标志性学校体育文化品牌。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5

二、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作用和意义

1. 营造积极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塑造校园体育文化灵魂,吸引更多学生积极的投入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积极、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是与世俱来的,而是需要共同培养、营造和维护,才能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吸引力强大的体育文化市场。实际上这种过程的营造就是校园体育精神的创造和培育。产生了精神凝聚,也就形成了市场,塑造出了体育文化的灵魂,增强了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热点越多,市场就越大,以点带面,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投身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接受着体育锻炼的熏陶和磨练,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和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念。

2. 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丰富课外群体活动氛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和繁衍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校园体育文化也不例外。纵观近几十年中国乃至世界上出现的“NBA篮球热”、“足球热”、“健身热”等等,大都是和时代气候、社会文化氛围相适应的。近几年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在学校的地位的不断提升,学生对健康和锻炼的需求也日渐高涨,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加速前进。因此,如何培育和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灵魂、校园体育文化精神,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向丰富、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

3. 树立各体育项目的“品牌”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活动中各项目的自身建设。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有传统项目如:田径、武术等;也有许多新兴项目如:健身健美、网球等。内容和形式虽然丰富多样,并不是每个项目和形式都对广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在各种项目不同形式中发掘具有较强兴趣性和参与性,有具有浓郁的体育文化内涵的内容,是培养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的关键。一旦创造和发掘出一种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便能更积极地组织和开展活动,树立起该项目的“品牌”,为活动更具有参与性和兴趣性,同时也促进了项目自身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4. 能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育骨干的能力,发挥体育骨干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一支有创造力、有组织能力和市场头脑的学生体育骨干队伍,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象虽然随着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带有易变性和个性倾向性。但健康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也是需要正确引导和导向的。这种精神的形成应当和整个校园文化氛围以及体育教育的目标相适应,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在这种引导和培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锻炼组织能力,让他们用打造“市场”的眼光去探索学校体育活动的新思路,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和才干,使学校体育工作始终活跃着一支年轻有活力、有头脑、有能力的骨干队伍,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引导和培育

1.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行动指南。只有把握好政治方向,才能防止和杜绝诸如“”之类的反革命政治活动出现,走上健康向上的发展道路。此外,作为一种体育文化现象和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这种文化活动表现出“健康第一”与时俱进的体育新气象。

2.保持与体育课程和课外群体活动内涵的紧密结合。校园体育文化精神的形成会受到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作为学校教育环境中的文化现象,更应当和学校体育教育所需达到的目的相适应,为学校体育教育服务,成为学校体育阵地的有力武器。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当注入体育课程和课外群体活动所要涉及的内涵,使之有血肉,更有灵魂。

3.应当与学校的体育人群特质,以及学校的地理环境等外部条件紧密结合。学校中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主体的体育特质会反映出整体的文化倾向性,在发掘和培育校园体育文化时,应当充分考虑和利用这一特点,以点带面,层层深入。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等诸多软硬件,积极创造活动空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4.充分发挥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教育活动,学生和教师是这个舞台的主角,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奋斗着的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因此,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培育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建设和组织管理之中,使他们有所学,有所为,有所能,再加上教师的积极正确的引导,使这一文化活动始终处在良性循环之中,并逐渐发挥效益,为实现教育目标奋斗。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6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

如前所述,高校体育文化在原始历史发展时期就与宗教、教育、娱乐、医疗、军事相伴而生,终究在人类近代历史时期才得以形成独立的形态体系,体育运动在己经孕育了相当规模和社会投入情况之下,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标志之一。而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体育在其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其存在和发展都将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的文化,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和发展。仅从体育运动的本身来看,体育运动是开发人的自身强健、自身潜能的过程。但从高校体育文化的角度来看,体育的价值远不止这些。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论犹太人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给予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这就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原生态的价值所在。通常将产生于校园的高校体育文化称之为校园高校体育文化。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尤为独特,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其它校园文化所不能取代的文化存在形式,校园高校体育文化连同其它校园文化一道促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整体,其它校园文化也通常依存于高校体育文化,从中汲取、借鉴、迁延某些其独具特质的元素。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完善和健全校园的文化,而且有利于师生自身的协调和发展。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首要价值在于能够不断改造和创造着环境。校园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也改造和创造着人类自我的个性生理环境,乃至社会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另一价值在于它是师生自身向“社会的人”回归的体现。尽管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方式视角审视校园高校体育文化,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存在着强健自身、促使潜能力开发的属性,但如从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文化视角审视校园高校体育文化,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则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回归(马克思语)。校园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内的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更是在于人自身的价值的体现,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校园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师生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校园高校体育文化促成了师生身心完美的实现,构建了师生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7

2太极文化的功能决定其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主体

2.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太极拳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优秀拳种。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通过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意气鼓荡运动,对人体内的阴阳平衡能够起到很好协调作用。研究表明,习练太极拳能够增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从而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关节、体内物质代谢等产生良好影响达到百毒不侵的效果。正是太极拳的这种功能,使之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校园内学生习练太极拳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课余时间,几个人打打太极拳,在切磋技艺的同时达到相互交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效果。通过太极拳所传达出的太极文化正在为改善着校园师生的健康状况,缓解职业病的发生,陶冶师生情操,起着积极地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它已成为提高师生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积极有效手段。

2.2教育性

太极拳讲求“礼”、“仁”、“德”,是要求每个习练太极拳的人,首先要尊敬师长,相互尊重,练拳是为修身,要谦恭有礼,虚怀若谷,不好勇斗狠,要“言必行,行必果”。这也恰恰符合了我国封建社会伦理学的原则,促使太极拳成为忍者之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渗透到太极拳理,使其每招每式都成为太极文化的哲学依据,每一拳论的哲学含义在动作中有了落实,太极拳与哲学的结合也就上升为了太极文化。当今社会人们习练太极拳越发淡化其技击,强调其健身功能,当下太极拳更是一种以身体活动形式表达出来自我调整、修养和强身延年的文化过程,更是一种太极文化的修炼。这种文化的修炼蕴藏着中国人所特有的体育文化精神,彰显了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和竞技观;这种文化的修炼蕴藏着许多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尊师重道、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开拓进取”的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谐校园

太极拳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练拳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增加交往、扩大感情交流,从而增进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和谐氛围。太极文化已从多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思想、道德、美学、风俗、艺术、生活等意识形态中去,它不仅发挥强身健体、娱乐功能,还在提升人们精神境界方面发挥着引导作用,潜移默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建设精神文明校园,巩固和谐校园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前提。看来了解太极文化的内涵,接受太极文化的熏陶,对于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太极文化所产生的效应,会使学校成员自觉地与学校融为一整体,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激励、进取、振奋人心、催人向上的整体合力,把校园建设的更加和谐美好。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民办高等教育来讲是一个办学发展的契机,为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民办高校的发展紧密联系,特色鲜明。体育文化环境的改变,使广大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与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民办高校在2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其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档次也一直在发展,水平逐渐与公办院校相接近,甚至超过了普通高校。本文对陕西的几所民办高校进行了调研,发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都有一定的规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扰,这里对如何加强我国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体能训练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体育才能的舞台。因而,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给青年学生注入了活力。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既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的表现,和校园群体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体育文化则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

二、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1.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校园体育文化可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其形式有:早操、课间操,课余群体活动,训练高水平的运动队,小型多样的运动竞赛、富有特色的体育讲座和报告会,体育技能表演、学校体育节等。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民办高校的校园建设具有超前性,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催化剂,它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崇尚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的作用,还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

2.校园体育文化能体现出学生的意志情感和价值观。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体现学生意志的客观精神。其主要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用体育拼搏精神刻苦追求科学的真知,从而达到“强筋骨、增意志,调感情”的目的。那么作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到底是什么样呢?大多数人认为民办院校的学生素质要比公办的差一些。这是指文化方面的差异,但在体育文化方面要比其他高校活跃得多。陕西有名的六大民办高校都建有塑胶田径场,草皮足球场,塑胶的篮球、羽毛球场地等。有的民办高校主打体育,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体育竞赛表现自己,通过所取得的成绩展示自己的精神风采,通过这种荣誉感实现自己的体育价值。

3.制约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校园体育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水平,民办高校这几年都在大力发展校园建设,其中就包括体育场地的建设,也投入了较多的经费,修建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虽然室外的场地条件好,但是这几所民办高校几乎一半都没有室内体育馆。这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因为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与现实需要,学校经费紧张,目前尚不能满足建馆的要求。第二,学校的可使用土地面积有限,不能建设更多的体育场地满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形成了需求矛盾,制约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第三,对体育下拨的经费不足,造成了各种体育组织不能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第四,还没有标志性的体育地标。

三、加强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1.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能体现出办学者的综合水平,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应由学校领导层拟定一个基本框架,然后由承办部门具体实施。

2.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通过校内各学生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组织实施,引导他们通过体育愉悦身心,形成气质,陶冶情操。组建体育代表队,举办有民办大学特色的体育节。

3.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运用标语、图片展、广播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强健的体魄是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提高参与程度,提高体育文化修养水平。

4.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场地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对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雕塑和有标志的建筑是校园的代表,是智慧、意志、价值观念的体现,因此,要加强体育场馆、雕塑建设。

四、结语

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校园体育文化是学生展示自我、张扬青春的舞台,对大学生的成才有着特殊的功能,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校园体育文化,促进民办高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9

学校是培养人才,实现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获得人的规定性,成为“文化人”的场所和重要环节。实现人的社会化,人类文明成果的内化起到关键的作用。体育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校园体育文化体现人文精神和个性解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校园文化建设正日益受到重视。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文化中与体育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他形成的动因,主要来自校园内学校体育开展的状况,学校体育发展的硬件建设、体育竞赛的水平、参与竞赛的人数,参加者的积极程度等。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活动的核心部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每一名学生。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主体化的有机整体。健康的校园文化既需要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的骨架,又需要活泼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丰满的血肉,体育活动与文艺活动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最有活力,最富创新意识的两大板块,尤其是体育文化可以说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在校园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主体是学生,他们具有年轻、有朝气、富于幻想、充满活力的特点.体育作为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种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存在方式,既创造着体育设施、体育景观等物质文化,也体现为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行为文化,同时它还创造着人类特有的体育文化心理和观念。因此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就以其特有的观赏性、挑战性、普及性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学校体育文化已日趋成为一种结构合理和功能多样的文化体系。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要素

认知层面要素是指独具学校特征,领导和教师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共同追求的学校体育目标的体育文化观念和意识理念系统,是校园体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衡量是否形成高校体育文化的标志和标准。表意体系构成要素是指体育宣传、群体、竞赛活动,反映校园体育氛围、精神面貌等文化特征,是学校体育精神和教育目标的动态反映。评价、规范体系构成要素是指校园体育制度、章程和组织机构体系,是规范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师生和校园体育组织、设施等的行为方式部分,反映学校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是一种制约性的文化。规范约制有正式约制和非正式约制,正式约制往往是最后的办法,一般只在非正式的约制不能发挥作用时才实施,非正式约制往往比正式约制更加有效。校园体育文化的评价、规范体系构成应适应社会变化的环境,允许对现行规范的一定偏离,有助于校园体育保持灵活性。物质体系构成要素是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械等,是校园体育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也是学校体育的外在社会形象。

三、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注重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理念建设。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敬业笃学精神,竞争开拓精神等,把体育精神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思想、行为道德也应是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事迹,以此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求真求实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感化师生。我们要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中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使师生员工们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通过课堂教学、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二)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物质设施的建设。在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不管是学校组织还是学生自发,都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因此,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资环境和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并合理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是很重要的。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招生数目趋增多,校园体育活动场所的紧张和设施的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需要。高校应重视校园的体育器材和场馆设备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机制建设。由于校园体育文化大多是以群体活动的方式出现的,其辐射面广、活动范围大,在开展活动时,提倡自由参加,反对放任自流。因此,必须强化各级管理,成立体育部牵头的、体育教师或领导参加的,相互配合的组织体系。学校对全校体育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技术指导,负责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如校运会、体育节等),负责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培养、考核、申报工作。这种管理机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各行其职开展活动,做到群体活动正规与非正规结合、大型与小型结合、体育与娱乐结合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热烈扎实、健康持久的开展。

(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队伍建设。教师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学校体育文化开展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培养一支造诣深、人文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正、对学生起表率作用的教师伍至关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个人的性格、气质和作风,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因此,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教学思想,这是能否长期持久的开展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在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培养二支学生体育骨干队伍,他们同样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主力军,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应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高校间的体育文化交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校际合作的内涵正不断加强,包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聘教师跨校选课,互相承认学分等等,校际间的体育文化交往作为校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参与意识,同时也推动校际之间的友谊。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的体育活动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非常有利。高校应通过校、院系运动会、体育文化节以及各种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师生员工喜爱的活动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另外,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和学校的场馆资源等,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时代特点广泛开展校园体育俱乐部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俱乐部的建立,可以让广大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兴趣、爱好等选择项目参加锻炼,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高校体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能提升人口的质量,塑造良好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结合当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现状出发,从观念和思想层面上、教学环节及教学模式上、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素质教育与培养,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10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类自国家起源以来,有国就有防,无防国不立,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和荣辱兴衰。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要有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而且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防安全意识,而这种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任务。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肌肉活动,它已经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物质、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高等学校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而且是一个文化环境。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文化是指一所大学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的带有普遍性、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体育文化活动,是一种洋溢着浓郁体育特色气息的氛围和环境,它以整个校园为空间,以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是独具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倡导积极、健康的文明行为,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反映校园精神和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体育文化的国防教育功能

1、高校体育文化塑造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国防教育坚持全民参与,提高全民的优良品质应该放在首位。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敢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与精神。这些品质对于国防教育来说,尤为重要。体育锻炼是人们征服自然,战胜和超越自我的过程,通过对躯体的摔打,意志得以磨练,精神得以净化,境界得以升华。这对其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艰苦的战斗环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有句俗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争是对人的体力、智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验,体育锻炼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信息化条件下,军人的大无畏精神仍然是打击一切外敌的首要条件。

2、高校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是建设强大国防必不可少的一环。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有赖于群体的共建,同时又反馈作用于每个个体,使个体把这种集体的行为风尚内化为自我要求。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锻炼,以及参加小型体育比赛等,学生的体育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己所在班级、寝室、自由组合运动队的得失和荣誉,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教育、感染、培养学生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升华为国家利益观和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增强具有显著作用。

3、高校体育文化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无防不稳,民无防不安。国防后备力量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强大和国家的安全。在现代化战争中,后备力量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作用。高校是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青年人都是自然的接班人。为了强化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短暂的军事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长期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教育。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最积极主动的。毛泽东多次指示:“战士的身体要很好,体力要好”,作为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其身体素质对于国防建设致关重要,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巩固和加强军事技能训练对大学生的体质锻炼,促进大学生体质进一步增强,而且能够长期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高校实行选项体育课制度后增设的一些新兴国防体育项目还能够培养现代战争中的实用军事技术。在欧洲的瑞典,由于国家实施了完善的国防体育活动,使得瑞典国民在军事体育方面训练有素。通过普及国防体育教育,瑞典国民的军事素养长期稳居欧洲之首,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后备役人才。国防体育的广泛开展,不仅可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振兴科技,而且能为国家培养大量现代化国防后备力量和军事技术人员。因此,发展高校体育文化能够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可以在更大的领域里为国防教育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以高校体育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引导体育行为,弘扬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贯穿国防教育工作,是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发挥国防教育功能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廖大干.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拓展与形式的创新[J],盐城工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2-94.

[2] 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例11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类自国家起源以来,有国就有防,无防国不立,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和荣辱兴衰。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要有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而且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防安全意识,而这种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任务。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肌肉活动,它已经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物质、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高等学校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而且是一个文化环境。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文化是指一所大学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的带有普遍性、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体育文化活动,是一种洋溢着浓郁体育特色气息的氛围和环境,它以整个校园为空间,以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是独具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倡导积极、健康的文明行为,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反映校园精神和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体育文化的国防教育功能

1、高校体育文化塑造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国防教育坚持全民参与,提高全民的优良品质应该放在首位。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敢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与精神。这些品质对于国防教育来说,尤为重要。体育锻炼是人们征服自然,战胜和超越自我的过程,通过对躯体的摔打,意志得以磨练,精神得以净化,境界得以升华。这对其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艰苦的战斗环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有句俗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争是对人的体力、智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验,体育锻炼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信息化条件下,军人的大无畏精神仍然是打击一切外敌的首要条件。

2、高校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是建设强大国防必不可少的一环。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有赖于群体的共建,同时又反馈作用于每个个体,使个体把这种集体的行为风尚内化为自我要求。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锻炼,以及参加小型体育比赛等,学生的体育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己所在班级、寝室、自由组合运动队的得失和荣誉,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教育、感染、培养学生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升华为国家利益观和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增强具有显著作用。

3、高校体育文化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无防不稳,民无防不安。国防后备力量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强大和国家的安全。在现代化战争中,后备力量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作用。高校是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青年人都是自然的接班人。为了强化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短暂的军事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长期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教育。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最积极主动的。多次指示:“战士的身体要很好,体力要好”,作为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其身体素质对于国防建设致关重要,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巩固和加强军事技能训练对大学生的体质锻炼,促进大学生体质进一步增强,而且能够长期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高校实行选项体育课制度后增设的一些新兴国防体育项目还能够培养现代战争中的实用军事技术。在欧洲的瑞典,由于国家实施了完善的国防体育活动,使得瑞典国民在军事体育方面训练有素。通过普及国防体育教育,瑞典国民的军事素养长期稳居欧洲之首,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后备役人才。国防体育的广泛开展,不仅可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振兴科技,而且能为国家培养大量现代化国防后备力量和军事技术人员。因此,发展高校体育文化能够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可以在更大的领域里为国防教育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以高校体育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引导体育行为,弘扬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贯穿国防教育工作,是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发挥国防教育功能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廖大干.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拓展与形式的创新[J],盐城工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2-94.

[2] 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孙金波,周新.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作用与建设[J],滨州 学院学报,2007(2):72-74.

[4] 秦长辉.再探体育与军事、国防教育的关系[J],南京体育学 院学报,2003(6):56-57.